【八年级】八年级物理下册72力的描述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教科版
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2节《力的描述》教学设计
![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2节《力的描述》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31c2c23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fe.png)
3.应用题:运用力的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如为什么踢足球可以使球运动等。
4.分析题:分析实验中力的作用效果,如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形状等。
(五)总结归纳
在这一环节,我将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归纳,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1.提问:请同学们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力的概念、三要素、矢量性以及作用效果。
-设计一个小实验,验证力的矢量性,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并撰写实验报告。
3.思考作业:
-思考力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篇短文,阐述力在科技、体育、生产等方面的应用。
-探讨力的作用效果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形状之间的关系,并以图表形式展示分析结果。
4.小组作业: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课本中提到的力的实例,分析每个实例中力的作用效果,并制作成PPT,准备在下一节课上进行分享。
2.归纳:引导学生从生活实例中认识到力的重要性,强调力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鼓励: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力的奥秘,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力的概念、三要素、矢量性及作用效果的理解,以及提高他们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书面作业:
5.能够运用力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为什么推门需要用力、拉弓为什么要施加力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利用力的示意图和模型,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4.通过对力的测量和计算,培养学生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5.预习作业: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9.3连通器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9.3连通器](https://img.taocdn.com/s3/m/9fa5b568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14d845f.png)
教案: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9.3连通器一、教学内容1. 连通器的定义:上端开口,下部相连的容器。
2. 连通器原理:连通器内的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总是相平的。
3. 连通器在生活中的应用:茶壶、锅炉水位计、洗手盆的回水弯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连通器的定义和原理,能够识别生活中的连通器。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连通器的原理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连通器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连通器模型、实验器材(如茶壶、水槽等)。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个茶壶,提问学生:“茶壶是如何工作的?”引导学生思考连通器的原理。
2. 知识讲解:介绍连通器的定义、原理及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连通器原理。
3. 实验演示:进行连通器实验,让学生观察液体在连通器中的流动情况,验证连通器原理。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连通器的问题,让学生现场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5. 知识拓展:介绍连通器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锅炉水位计、洗手盆的回水弯等。
6.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连通器1. 定义:上端开口,下部相连的容器。
2. 原理:连通器内的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总是相平的。
3. 应用:茶壶、锅炉水位计、洗手盆的回水弯等。
七、作业设计1. 描述连通器的原理,并给出一个生活中的例子。
答案:连通器的原理是,当连通器内的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总是相平的。
例如,茶壶就是一个连通器,当茶水不流动时,茶壶中的液面是相平的。
2. 设计一个连通器实验,并描述实验现象。
答案:可以设计一个简单的连通器实验,将两个玻璃杯分别装满水,用一个塑料管连接两个杯底,然后将塑料管放入水中,观察两个杯中的水面变化。
实验现象是,当塑料管放入水中时,两个杯中的水面会逐渐上升,直至相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茶壶这一生活中的实例引入连通器概念,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连通器的原理。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设计(无答案):第3章第1节认识声现象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设计(无答案):第3章第1节认识声现象](https://img.taocdn.com/s3/m/5b46b17ef90f76c660371a25.png)
第3章第1节认识声现象导学案【学习目标】1. 初步认识声是由物体的振动发生的,声的传播必需依靠介质,声具有能量。
了解在不同介质中声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声在固体和液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快。
2. 通过观察发声现象,能简单地描述所观察到的发声体的共同特性,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对比和概括能力。
通过声传播的实验探究,让学生初步学习在观察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参与实验探究,初步学习实验探究的方法,体会科学探究的重要性。
3. 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初步领略声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从而引起对声的好奇,激发求知的欲望。
预习自学1.什么是声源?什么是声音?2.声音是怎样传播的?传播速度有多快?3.人耳的听声能力有哪些特点?知识点1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叫_________;声音是物体的___________发生的。
知识点2 声音的传播声音是以__________的形式传播的,凡是能够传声的物质叫____________;真空_______传声;声音在空气中的传声速度为___________m/s。
知识点3 人耳的听声能力人耳的听觉范围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超声;_____________叫次声。
典型例题例1:在鼓面上放一个小纸团,当鼓面振动时,发现小纸团在.这一现象说明发声的物体在.同步练习:1、用手按在自行车的铃上,无论怎样用力敲打,铃声也不会发出清脆的声音,这是因为()。
A、手按在铃上,声音传不出来B、手按在铃上,铃根本不振动C、手按在铃上,影响了铃的正常振动D、手按在铃上,周围没有了介质例2:太空中,宇航员在飞船外工作时,他们之间即使靠得很近也无法直接交谈,这是因为。
同步练习:2、太阳上面时时刻刻都在进行剧烈的大爆炸,但是我们却丝毫听不到这巨大的爆炸声,其原因是()A、太阳离我们太远了B、真空不能传声C、我们平时没有注意听D、以上答案都不对一、巩固训练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B.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C.宇航员们在月球上也可以直接用口语交谈D.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些2..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A.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产生的原因C.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 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3.(09南昌)(多选题).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真空不能传声是通过实验与推理的方法获得的B.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C.课堂上听到老师的讲话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D.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相同4.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声音在空气中比在水中传播得快B.发声的物体不一定在振动C.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D.要能听到声音,必须要有声源和传播声音的物质5..将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让另外一个人敲一下长铁管的另一端,你会听到两下敲打的声音,原因是 ( )A.产生了回声 B.固体传声比气体快C.气体传声比固体快 D.听错了6.2008年5月12日,在汶川发生了地一场大地震,致使一万多人丧生。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全册完整课件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全册完整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0f25186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9ea2c18.png)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全册完整课件一、教学内容1. 力与运动1.1 生活中的力1.2 运动的描述1.3 力的作用效果2. 摩擦力2.1 摩擦力的概念2.2 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2.3 摩擦力的应用与减小3. 浮力3.1 浮力的概念3.2 阿基米德原理3.3 浮力的应用4. 压强4.1 压力的概念4.2 压强的计算4.3 压强的应用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力与运动、摩擦力、浮力、压强等基本概念,理解相关物理规律。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探索科学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摩擦力、浮力、压强的计算与应用。
重点:力与运动的关系,摩擦力、浮力、压强的影响因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浮力计、压力计等)。
2. 学具:笔记本、教材、实验报告册。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力与运动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讲解力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力的作用效果。
(2)介绍摩擦力、浮力、压强的概念,分析影响它们大小的因素。
3. 例题讲解:结合实际例题,讲解摩擦力、浮力、压强的计算方法。
4. 随堂练习: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实验探究:分组进行实验,验证摩擦力、浮力、压强的相关规律。
六、板书设计1. 力与运动2. 摩擦力3. 浮力4. 压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摩擦力、浮力、压强的计算。
(2)应用题:分析生活中摩擦力、浮力、压强的实例。
2. 答案:课后附上详细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分析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物理书籍,了解更多物理现象,提高物理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章节和详细内容;2. 教学目标的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4.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5.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实验探究;6. 板书设计;7. 作业设计中的题目和答案;8.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强化训练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专题训练试题(含答案及详细解析)
![强化训练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专题训练试题(含答案及详细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90574e9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4c.png)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专题训练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关于力的描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才会产生力的作用B.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C.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D.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三要素无关2、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个物体不接触就不会发生力的作用B.用手提水桶时,只有手对水桶施加了力,而水桶对手没有力的作用C.放在桌面上的水杯对桌面的压力是弹力D.没有施力物体,物体也能受到力的作用3、体育课上有爬绳和爬杆两种运动,某同学先后以相同的姿势顺着绳子和杆匀速向上爬,两种情况下受到的摩擦力()A.爬绳和爬杆时速度不一样,则速度大的摩擦力大B.爬绳时受到的摩擦力较大,是因为绳子比杆子粗糙C.爬杆时受到的摩擦力较大,是因为爬杆时手握杆的力要大些D.爬绳和爬杆时,受到的摩擦力一样大4、如图所示,固定在地面上的氢气球被风吹到左方静止,下列对氢气球此时受到力的个数及合力的判断正确的是()A.2个,向左B.3个,向上C.4个,为零D.5个,向下5、图中小明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向箱子施加一个水平推力F,使箱子做匀速直线运动,图中关于该木箱受力示意图正确的是(木箱所受力的作用点均在其重心上)()A.B.C.D.6、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图,用力捏车闸是通过增大压力增大摩擦力B.乙图,滚动轴承内圈与外圈之间用滚动代替滑动减小了摩擦力C.丙图,冰壶运动员在刷冰时,使冰面刷得有坡度,从而冰壶滑得快D.丁图,滴加润滑油是使接触面之间形成油膜来减小摩擦力7、对下列物理量的认识中,最符合常识的是()A.一名中学生身高约165mm B.一名中学生的步行速度约10m/sC.一名中学生的受到重力约500N D.一名中学生的质量约500kg8、质量相等的甲、乙两同学站在滑板上,在旱冰场上相对而立,如果甲用60N的力推乙,如图所示。
2024年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教科版
![2024年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教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f544515d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342a841.png)
2024年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教科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八年级下册物理教科版教材,具体内容为第十章《电磁学》的第一节“磁场及其描述”。
本节课将详细介绍磁场的概念、磁场方向、磁场强度以及磁感线等知识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磁场的概念,知道磁场的基本性质和方向。
2. 使学生掌握磁场强度和磁感线的描述方法,能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简单磁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磁场方向、磁场强度和磁感线的理解。
教学重点:磁场概念、磁场方向、磁场强度和磁感线的描述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磁铁、铁钉、细线、指南针、电流表、电池、导线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每组准备磁铁、铁钉、细线、指南针、电流表、电池、导线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磁铁吸引铁钉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磁铁能吸引铁钉?磁场是什么?2. 知识讲解(15分钟)(1)磁场概念:磁场是磁体周围的一种物质,具有磁力作用。
(2)磁场方向:磁场的方向由磁体南极指向北极。
(3)磁场强度:磁场强度表示磁场对磁体的磁力作用大小。
(4)磁感线:磁感线是描述磁场分布的线条,磁感线的方向表示磁场的方向。
3. 例题讲解(10分钟)结合教材例题,讲解如何判断磁场的方向和磁感线的分布。
4. 随堂练习(5分钟)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简单的磁场问题。
5. 学生分组实验(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磁铁吸引铁钉、指南针偏转等现象,验证磁场方向和磁感线的描述。
6. 小结与反馈(5分钟)六、板书设计1. 磁场概念、方向、强度、磁感线。
2. 实验现象、结论。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为什么磁铁能吸引铁钉。
(2)简述磁场方向、磁场强度和磁感线的描述方法。
2. 答案:(1)因为磁铁周围存在磁场,磁场对铁钉产生磁力作用。
(2)磁场方向:由磁体南极指向北极;磁场强度:磁场对磁体的磁力作用大小;磁感线:描述磁场分布的线条,磁感线的方向表示磁场的方向。
初二物理教案(上学期全册)(教育科学出版社)(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初二物理教案(上学期全册)(教育科学出版社)(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a773390f0b4e767f5acfce52.png)
走进实验室●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 1.学生认识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
对物理研究及物理应用有初步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步了解学好物理应注意的事情。
二、能力目标:1.过观察和实验,学习初步的探究问题的方法。
2.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三、德育目标: 1.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发现科学实验带来的乐趣。
2.共同完成的观察及实验中,学会和同伴的协作和配合。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讨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难点:能从看到的现象中提出问题。
●教学方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师自我介绍二、引入[师] 从这个学期开始我们学习一门新课——物理。
请同学们观看漂亮的章首图,然后听一位同学带感情地朗读配文。
三、进行新课[师] 科学之旅的第一站,先请同学们观看几个有趣的实验。
[演示] 课本图0.1-1实验[演示] 课本图0.1-2实验。
教师边演示,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
教师再演示书本的几个[想想做做]1.放大镜看自己的手指纹:是放大的;再用放大镜看窗外的物体:是缩小的。
2.乓球会落下吗?[师] 以上的这些实验有趣吗?[板书] 物理是有趣的[板书] 物理学的研究范围:声、光、热、电、力等现象[师] 这些现象不仅有趣且都包含一定的科学道理,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逐渐弄清楚其中的奥秘。
物理学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板书] 怎样学习物理。
[板书] (1)勤于观察、勤于动手[板书] (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板书] (3)联系实际,联系社会四、小结物理学是有趣的,有用的。
学习物理要用自己的眼睛仔细观察周围的生活,从中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大胆猜想、善于动手、勇于实践,才能最终发现事物的发展规律,才能在“真理的大海”中勇往直前。
五、布置作业(略)六、板书设计§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2.过程与方法●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教学重难点1.重点:使用适当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2.难点:误差的产生。
八年级物理下册 72 力的描述(教案)教科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 72 力的描述(教案)教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c9d0c20ee2bd960590c67765.png)
7.2力的描述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2) 了解速度的概念,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3) 理解速度公式,能用速度进行简单的运算;
(4) 通过对物体运动快慢的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初步的探究能力;
(5)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1) 实例分析、对比、讨论;
(2) 初步体会双元相关物理量建立的一般思维方法。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结合刘翔获得奥运会冠军的事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
速度的得出和理解是本课的重点与难点。
【教学过程】
【实践活动】
让学生们收集各种代表物体的运动速度的资料,如陆地上最快和最慢的物体的速度,海中最快和最慢的物体的速度,天空中最快和最慢的物体的速度;以及国内各班列车、飞机的速度等。
【课后作业】
学生活动手册的练习。
【教学反馈】
教学活动是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学生积极探索的过程。
老师的教学过程应当是设计一系列的教学活动。
让学生积极参与,在参与过程中应让学生自己得出速度的概念、公式,从中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通过各种自然界中速度的对比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其进行观察,使其在观察中学习、思考。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7.2力的描述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7.2力的描述](https://img.taocdn.com/s3/m/3c155989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bb.png)
教案:7.2 力的描述一、教学内容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相互的。
2.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 力的表示:用力的图示来表示力的三要素,即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4. 力的单位:牛顿(N),1N等于1kg物体受到1m/s²的加速度。
5. 重力的概念:地球对物体施加的力,其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6. 摩擦力的概念: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在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力的概念、作用效果和表示方法,掌握力的三要素。
2. 掌握重力和摩擦力的概念,能够分析生活中有关重力和摩擦力的现象。
3. 能够运用力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物理现象,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理解力的作用效果,掌握力的表示方法。
2. 重点:掌握力的三要素,能够运用力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力传感器、弹簧测力计、重物、斜面等。
2. 学具:课本、练习册、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桌子,思考桌子对课本施加了哪些力。
2. 概念讲解: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表示方法。
3. 演示实验:用弹簧测力计测量课本受到的力,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4. 课堂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力的作用效果,如拉扯物体、推动物体等。
5. 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力的知识分析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如跳绳时手对绳子的力等。
6. 重力和摩擦力概念讲解:通过实例讲解重力和摩擦力的概念。
7. 课堂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重力和摩擦力的作用效果,如拿物体时手对物体的摩擦力等。
8.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运用力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物理现象的题目。
六、板书设计力的概念、作用效果、表示方法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重力:地球对物体的作用,与质量成正比,方向竖直向下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在相对运动时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的力七、作业设计1. 踢足球时,为什么用大力不一定能踢远?答案:因为力的方向和作用点也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最新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最新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电子课本课件【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d23638a6bd64783e08122b26.png)
第七章 力
最新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电子课 本课件【全册】
1力
最新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电子课 本课件【全册】
2 力的描述
最新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电子 课本课件【全册】目录
0002页 0101页 0128页 0154页 0209页 0276页 0350页 0398页 0414页 0447页 0492页 0565页 0583页 0633页 0679页
第七章 力 2 力的描述 4 重力 第八章 力与运动 2 力的平衡 第九章 压强 2 液体的压强 4 大气压强 1 在流体中运动 3 科学探究:浮力的大小 第十一章 机械与功 2 滑轮 4 机械效率 1 机械能 3 水能与风能
最新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电子课 本课件【全册】
3 弹力 弹簧测力计
最新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电子课 本课件【全册】
4 重力
最新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电子课 本课件【全册】
5 摩擦力
最新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电子课 本课件【全册】
徐汇区某中学八年级物理下册 7.3 弹力 力的描述教案 教科版
![徐汇区某中学八年级物理下册 7.3 弹力 力的描述教案 教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e5b280349ec3d5bbfc0a74ac.png)
三、弹力力的描述授课地点:物理实验室授课时间:1~2课时【仪器材料】多媒体播放设备:弹簧、弹簧测力计、钩码、钢尺、学生也可自己准备圆珠笔上的小弹簧【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 了解什么是弹力;(2) 知道弹簧测力计的原理;(3) 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分析概括能力以及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经历实验分析过程。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的道理。
【教学重点】力的测量原理。
【教学难点】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实践活动】课后“发展空间”中的自制橡皮筋测力计。
【教学反馈】本节教学活动应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的过程。
在参与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自己动手操作的能力,使之在观察中思考、学习。
实验2挂有钩码的细绳対橡皮泥有压力作用,细绳压入橡皮泥.(如以下图乙)生 : 它们的受力面积小 , 产生的压强大.教师用多媒体播放图片丙、丁 , 并提出问题 : 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生 : 它们的受力面积大 , 产生的压强小.师要知道实际生产、生活中为什么要这么做?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压强的增大与减小〞.[课堂导学][指导预习]阅读课本P146页的文字内容和插图 , 在基本概念、定义、规定及规律上 , 用红笔做上记号 , 并完成学案中〞课前预习〞局部.各小组交流讨论 , 提出预习疑问.[交流展示]1.小组代表举手发言 , 报告〞课前预习〞答案 , 教师评价订正.2.学生质疑 , 教师指导释疑.[拓展探究]知识点1怎样减小或增大压强师 1.请同学们独立完成课本图8-9中 , 小孩站立时対地面压强及自己行走、站立时対地面压强的计算 , 并交流展示.生 : 1.小孩対地面压强 : p1=F1/S1=150 N/(0.008 m2×2)=9375 Pa , 中学生行走时対地面压强 : p2=F2/S2=500N/0.02 m2=2.5×104 Pa , 站立时対地面压强: p3=F2/S3=500N/(0.02 m2×2)=1.25×104 Pa.师2.分析比拟上面计算出的三个压强值 , 你有什么启示?生 : 2.压力一定时 , 减小受力面积可增大压强 ; 受力面积一定时 , 增大压力可增大压强.师3.请大家结合日常观察举出三个增大压强的实例 , 并归纳做法.生 : 3.受力面积不变时 , 增大压力 ; 压力不变时 , 减小受力面积.师 4.任何物体能承受的压强是有一定限度的 , 超过这个限度 , 物体就会损坏.例如 , 在田间劳作时 , 为了不使拖拉机陷进泥地里 , 便要设法减小它対地面的压强.请大家再就上面的丙、丁图中的方式 , 分析归纳减小压强的方式.生 : 4.受力面积一定 , 减小压力 ; 压力一定 , 增大受力面积.师生互动归纳总结 :增大压强的方式 : ①增大压力 ; ②减小受力面积.减小压强的方式 : ①减小压力 ; ②增大受力面积.师在日常生产、生活中 , 为了实际的需要 , 有时需要增大压强 , 有时需要减小压强.下面请看例题.例1〔用多媒体展示〕如以下图的四个实例中 , 为了增大压强的是〔〕答案 : C知识点2压强在生活中的综合运用师〔1〕当有人不小心陷入泥潭、沼泽、冰窟窿中 , 采取怎样的方式营救?〔2〕当列车出现交通事故时 , 我们应该怎样选取工具?如何敲打玻璃窗爬出来?生 : 1.第一种情况 , 我们必须设法减小压强 , 以防施救者也被陷入其中 , 因此 , 往往用木板铺在泥潭、沼泽、冰面上 , 然后人才能爬过去抢救.第二种情况下 , 我们必须设法选择能增大压强的工具击打玻璃窗 , 如选择锋利的平安锤敲打玻璃的边缘和四角.师增大或减小压强 , 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 , 有一定的的条件限制 , 应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采用何种方式.重型拖拉机安装两条履带 , 原因是拖拉机重力很大 , 対地面的压力大 , 要减小压强 , 只能考虑增大受力面积的方式.课堂小结教师指导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学到了什么.课后作业1.请同学们完成课本P147页作业2、5.2.请同学们完成课时対应训练.教材习题解答(P147)2. B 5.超载即是汽车的总质量增大 , 压力增大 , 対路面的压强增大 , 造成対路面的破坏增强 , 缩短了路面的使用寿命.增大压强的方式 : ①增大压力 ; ②减小受力面积 ; ③增大压力同时减小受力面积 ;减小压强的方式 : ①增大受力面积 ; ②减小压力 ; ③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 , 增大受力面积的同时减小压力.1.在分析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方式教学过程中 , 由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引出课题 , 让学生观看课件 , 然后结合压强的定义式p=F/S , 运用数学知识进行分析、思考 , 寻找它们的共性 , 分类整理 , 归纳方式.最后 , 还让学生联系日常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举例 , 进一步强化.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 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 , 活跃了课堂气氛 , 而且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压强的概念和定义式 , 为运用定义式进行压强的计算打下坚实基础.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就在身边 , 表达了〞生活→物理→社会〞的新课程理念.2.在探讨压强在生活中综合应用的教学过程中 , 将压强的应用从三种情况进行分类 , 引导学生去探究、分析、思考 , 感受自然、人类生产、生活与压强密切相关 , 接着通过例题的讲解 , 进一步理解任何物体承受压强是有一定的限度 , 超过了这个限度 , 就会损坏.教育我们必须保护公共设施.这种教学方式符合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的认知水平 , 还关注到学生生活 , 关注了自然 , 关注了社会.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一、透镜:至少有一个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透明玻璃元件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如:远视镜片,放大镜等等;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如:近视镜片;二、基本概念:1、主光轴: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用CC’表示;2、光心:同常位于透镜的几何中心;用“O”表示。
新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
![新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d2abe060b4c2e3f57276360.png)
运动一、动与静二、快与慢三、直线运动力一、什么是力二、力的描述三、弹力力的描述四、重力五、摩擦力力与运动一、力的合成二、平衡力作用下物体的运动三、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压强一、压强二、液体的压强二、液体的压强三、连通器和液压技术四、大气压强流体的力现象一、在流体中运动二、科学探究:浮力的大小(一)二、科学探究:浮力的大小(二)三、沉与浮功与机械一、功二、杠杆二、杠杆(二)三、滑轮四、功的原理及应用五、机械效率六、机械能七、改变世界的机械运动一、动与静授课地点: 多媒体教室授课时间: 1课时【仪器材料】多媒体播放设备、机械运动演示课件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 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2) 知道运动和静止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3) 知道自然界中的机械运动类型;(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经历实例分析、对比、交流与讨论过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运动和静止的关键取决于参照物。
通过观看电影、电视剧或观看有关机械运动的录像,用学生们感兴趣的影视方面的题材激发大家的兴趣和想像力,说明相对运动这个简单的物理知识在现实中也是有很大用处的。
摄像师要以什么为参照物才能拍摄出我们平时在电视中看到的画面。
学生课外收集相关资料,做一个小报告。
【课后作业】学生活动手册的练习。
【教学反馈】教学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学生积极自主探索的过程。
探索是经过某些活动完成的,教师的教学过程应当是设计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参与,在参与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掌握知识与技能,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节可通过设计观看机械运动录像片的活动,提高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让他们在观察中思考、学习。
使学生的课堂反应积极主动,学习轻松活泼,印象深刻,掌握牢固。
最新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套同步练习讲义(教科版)
![最新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套同步练习讲义(教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e955360702768e9951e738c9.png)
最新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套同步练习(教科版)第七章 力一、什么是力发展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知道力的作用效果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和体验归纳概括力的初步概念的过程;培养学生表述自己的观点,初步具有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能力; 培养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保持对力现象的好奇,初步领略力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对自然现象有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的欲望,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
典例精析【例1】 如图所示的的四个力中,使受力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是( )【分析】A 、B 、C 三图中所施的力改变了物体的形状,D 图中磁铁改变了小球的运动方向,即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
【解答】D【例2】推出去的铅球,在空中飞行时,是否还受到手的推力作用?【分析】本题发生的力的作用是在手与铅球之间进行的,相互作用的力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的。
本题的关键是铅球已脱离手在空中飞行,说明手与铅球之间已不发生力的作用。
【解答】推出去在空中飞行的铅球不受手的推力作用 【例3】相互接触的两物体之间一定发生力的作用吗?【分析】也不一定发生力的作用。
例如:如图的A 、B 两球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它们彼此接触,但并没有产生力的效果(没有发生挤压变形), 也就不会有力的作用。
【解答】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发生力的作用,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力也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反之,人们可以通过物体是否发生形变或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来判断物体是否受到了力的作用。
发展与评价BA基础知识1.日常生活所见的推拉、提压、摩擦、碰撞、吸引和排斥等作用都称为力。
力是对的作用,当发生力的作用时,总可以找到个物体,其中一个叫做物体,另一个叫做物体。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综合素质评价 附答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综合素质评价 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9730040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69.png)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综合素质评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1.链球是田径运动中投掷项目之一,链球运动使用的投掷器械球体用铁或铜制成,上面安有链子和把手。
运动员两手握着链球的把手,人和球同时旋转,最后加力使球脱手而出。
运动员和球同时旋转时,手受到一个很大的拉力作用,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A.运动员的手B.链球的把手C.链球的链子D.地球2.校园内不允许追逐打闹,小黄不遵守校规,在追逐打闹过程中撞掉了小方一颗牙,自己额头也肿了。
下列相关力学知识的描述,最合理的是()A.力的作用效果只跟力的大小有关B.力的作用是相互的C.接触的两物体间一定能产生力D.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3.下列实例中,为了减小摩擦的是()A.用力握紧羽毛球拍B.足球守门员戴有防滑手套C.拧瓶盖时垫上毛巾D.给自行车的车轴加润滑油4.在如图所示实验中,将小铁球从斜面顶端由静止释放,观察到它在水平桌面上运动的轨迹如图甲中虚线OA所示。
在OA方向的侧旁放一磁铁,再次将小铁球从斜面顶端由静止释放,观察到它在水平桌面上运动的轨迹如图乙中虚线OB所示。
由上述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小铁球在桌面上继续运动是由于受到向前的作用力B.磁铁对小铁球没有作用力C.力可以改变小铁球的运动方向D.力可以使小铁球发生形变5.用橡皮筋、回形针、棉线、小瓶盖、牙膏盒、铁丝、钩码和刻度尺等,做一个如图所示的橡皮筋测力计。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刻度可以标在牙膏盒上B.可以把回形针上端当成指针C.可以利用钩码拉伸橡皮筋标注刻度D.不同橡皮筋做的测力计量程都相同6.图中关于重力的示意图正确的是()7.如图是投掷飞镖时的场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将飞镖按图示虚线方向投出,可击中靶上的P点B.将飞镖按图示虚线方向投出,可击中靶上的P点上方C.将飞镖按图示虚线方向投出,可击中靶上的P点下方D.只要姿势标准,将飞镖按图示虚线方向投出,一定可击中靶上的P点8.质量相等的甲、乙两同学站在滑板上,在旱冰场上相对而立,如果甲用60 N的力推乙,如图所示,则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同时,乙对甲的推力小于60 NB.甲静止不动,乙向后退C.乙后退的过程中,始终受到60 N推力的作用D.乙由静止变为后退,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9.下列四幅图是小明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时设计的实验方案。
教科版八下物理《第七章 力》课时达标训练
![教科版八下物理《第七章 力》课时达标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480c8eaf770bf78a65295478.png)
§7.2 课时 力的描述………………………(3)
§7.3 课时 弹力 弹簧测力计………(5)
§7.4.1 课时 重力 1 ……………………………(7)
§7.4.2 课时 重力 2 ……………………………(9)
§10.3.3 课时 科学探究浮力的大小 3(57) §10.4.1 课时 沉与浮 1……………………(59) §10.4.2 课时 沉与浮 2……………………(61) 第十章章末整合 1 ………………………………(63) 第十章章末整合 2 …………………………… (65) 第十章章末整合 3 …………………………… (67)
_________;也就是说此时刻的排球的运
C
D
A.弯道上沿曲线滑行的运动
动状态保持了吗?答:____________ 图中涉及到很多物理知识。根据自己
B.吊在天花板下静止的电灯
的观察,仿照提供的示例,
C.路上匀速行驶的小汽车
写出其中涉及到的两个不
D.空中匀速下落的降落伞
同的物理知识。示例:垫球
13.下列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时,手感觉疼-------球与手
§9.4 课时 大气压强……………………(43) 第九章章末整合 1………………………………(45) 第九章章末整合 2………………………………(47)
期末总复习受力分析 1 …………………… (96) 期末总复习受力分析 2 …………………… (97) 期末计算题常考类型 1 …………………… (98)
a
b
c
d
的
这个要素。
第 4页 共 99 页
8. 力的图示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
12.如图中面出了力 F1 与 F2 的示意
段同时将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的做法。力 图,由图可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字】八年级
7.2 力的描述
教师寄语:大胆一点,积极一点,快乐一点,成功一点!
学习目标:目标明确,行为才有效!
1.知道力的三要素。
2.识记力的单位:牛顿。
3.会画力的示意图和力的图示。
4.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力往这里使!
【重点】力的三要素,用力的图示法表示一个已知的力。
【难点】力的图示。
温馨提示:相信它会为你的学习、探究带来帮助!
1.力的作用效果要受到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的影响,它们称为力的三要素。
2.力的单位是牛顿(N),一本物理书约重3N,一瓶矿泉水重12N。
3.力是很抽象的,我们只能看到它所产生的效果,为了便于理解,表述和交流,人们常用一些直观、形象的图样来表现它们,力的图示就是其中的一种形象直观的表现方法。
它是不是和地图上的比率尺有几分相似呢?
课前热身:试一试,你一定行!
1.力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称为力的三要素,它们能改变力的______________。
2.力的作用效果:一是改变物体的______(或使物体发生_________);二是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
3.人们常在受力物体上沿力的方向画一条__________的线段,表示物体在这个方向上所受的力,线段的长度表示____________,箭头的方向表示___________,这种表示力的形式叫做_______________。
课堂探究:亮出你的观点,秀出你的个性,展示你的风采!
聚焦目标一:知道力的三要素和力的单位
1.阅读教材第5页第一、二自然段内容。
探究:如图所示,
(a)用大小不同的力推课本,力的作用效果不同,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_______有关。
(b)用不同方向的力推课本,力的作用效果不同,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_______有关。
(c)用大小和方向都相同的力从不同点推课本,力的作用效果不同,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__________有关。
2.力一般用F表示。
为了比较力的大小,必须确定力的单位
在SI中,力的单位是________,简称______,用符号_____表示。
这个名称是为了纪念______国科学家________而命名的。
1N的力是多大呢?两个鸡蛋放在手上静止时,对手的压力约为1N。
一个中学生站在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力约为500N。
聚焦目标二:会用力的示意图和力的图示表示力
力的三个要素在物理学上采用什么方法形象地表示呢?
阅读教材一二自然段。
我们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
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________,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________,线段的起点(也可以用终点)表示力的_________。
这种表示力的方法叫做力的_________。
教材第6页例题、练习题。
在分析物体受力时,有时只要画出一个长度适当,沿力的方向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就可以了,这样的图叫做力的___________。
合作交流:
作力的图示时应注意:
(1)力的作用点要画在受力物体上;
(2)线段的长度应是标度的整数倍;一个物体受多个力时,只定一个标度;
(3)线段的长短包括箭头的长度,箭头的尖端一定要画在线段的末端;力的示意图作图时不用画标度,但也要画出力的符号和单位。
巩固提升:试试你的身手,你最行!
训练1:教材第7页,3,4题。
必做题:加油,胜利属于你!
训练2:分析下列现象,归纳出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三个因素:
①排球运动员向上托球,球就向上飞;
②推门时越靠近门轴越不容易把门推动;
③小孩推一块石头不能推动,但大人能将同一块石头推动。
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有
(1)大小,说明的例子有______。
(只填序号)
(2)方向,上述能说明的例子有______。
(只填序号)
(3)作用点,上述能说明的例子有______。
(只填序号)
训练3:以下各项中,用力约为1N的是()
A.扛大米所用的力
B.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C.一头牛对地面的压力
D.抓起一只鸡所用的力
训练4:画出小明站在地面上对地面480N的压力力的图示。
选做题:恭喜你,闯到了最后一关!
水平地面上有一部小车,甲水平向左推,用力6N,乙向左上方与水平成30°角拉车,用力9N,作出这两个力的示意图。
学后记:记下今天的收获,累计明天的成就!
此文档是由网络收集并进行重新排版整理.word可编辑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