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九年级物理14.4欧姆定律的应用 复习课件优质课件

合集下载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上 14.4 欧姆定律的应用 课件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上 14.4  欧姆定律的应用  课件
2. 比较灯泡在较低电压下和较高电压下测得电阻值有何区别? 能否将4次电阻的平均值作为小灯泡的电阻?为什么?
较低电压下电阻较小,较高电压下电阻较大。
不能。因为灯丝发光时温度升高,使得电阻相差 较大,每次测得的数值是灯丝在不同温度下的电阻值, 所以不能取平均值。
在测定标有“2.5V”字样的小灯泡电阻的实验中:
分析比较上面的实验数据,你还能得到 什么结论? 保持电阻不变时,电流和电压成正比。
1、这个实验做三次的目的 是什么?这与研究电流、电 压、电阻之间关系的三次实 验的目的有什么不同?
小灯泡上标有 “3.8V 0.3A”字样,它
的含义是什么?
3.8V是指 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压为3.8V。 0.3A是指 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流为0.3A。
能想办法测出灯泡的电阻吗?
电路图
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实物图
思考题:
1. 某同学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后认为,随着电压、 电流的增大,电阻温度要升高,电阻值应不断变大, 每次电阻值应为待测电阻在不同温度下的电阻,不 能取平均值。你认为呢?
本次实验中,电阻温度变化较小,阻值受温度 的影响小,测得的电阻值有偏差,主要是由电路和仪 器误差引起,可以取平均值作为该电阻的电阻值。
(6)实验过程中,由于不小心造成灯 泡短路,则电路中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至少说出两点):
电流表示数变大 灯泡不亮 电压表示数为零
完成书本上的有关作业
实验次数 电压U/V 电流I/A1 Nhomakorabea2
3
1.5 2.5 3.0
0.2 0.25 0.28
(4)小明分析表中数据后发现:当灯丝两 端电压改变时,灯丝电阻也在改变.你认为引
起灯丝电阻变化的原因是温:_度______ ;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 14.4欧姆定律的应用---电阻的串联 复习课件优质课件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 14.4欧姆定律的应用---电阻的串联 复习课件优质课件

四、欧姆定律的应用
电学专题七(电阻的串联)
⑴再探欧姆定律实验
①移动滑片P时,两个电表的示数如何 变化? b.滑片往左滑时(分析过程同a答案反一下, 电流表示数和电压表示数都变大,两个角度都要掌握) c.将电压表改接到滑动变阻器两端时,情况又如何? 电压表变成测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假设滑片往右调,根据分压 原理可得,滑动变阻器电阻变大可分得更多的电压,所以电压表 的示数变大,但滑动变阻器电阻变大导致总电阻变大,总电压不 变,总电流变小电流表示数变小;根据欧姆定律可得,滑动变阻 器电阻变大导致总电阻变大,总电压不变所以总电流变小电流表 示数变小,因为串联所以R的电流变小电压变小,因总电压不变, 所以滑动变阻器的电压变小,电压表的示数变小;滑片往左调同 理可得。启示:如果发现电压表的示数随电流的增大而减小说明 电压表接在了滑动变阻器两端;如果随电流表的示数增大而增大 说明电压表接在定值电阻两端
四、欧姆定律的应用
电学专题பைடு நூலகம்(电阻的串联) ⑴再探欧姆定律实验 ②移动滑片的位置,电压表和电流表示 数的比值如何变化? a.一般思路:看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如何变化,再看比 值如何变化 b.解题技巧:将比值问题看作计算题,结合公式来解决。 c.由图可知,电压表测的是定值电阻两端电压,电流表测 的是定值电阻的电流,两者的比值就是定值电阻的阻值, 所以无论滑片如何滑动,比值不变 d.如果将电压表改接到滑动变阻器两端,那么,电压表 测的是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因为串联所以电流表测的 也是滑动变阻器的电流,所以两者比值也就变成滑动变 阻器的阻值,滑片往左移比值变小、往右移比值变大
设定电压值:滑片往左移时,直至最左端仍然调不 到设定电压值,说明设定电压值偏大 ;滑片往右移时,
直至最右端仍然调不到设定电压值,说明设定电压值偏 小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第14章第4节欧姆定律应用 课件(共38张PPT)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第14章第4节欧姆定律应用 课件(共38张PPT)

U2=I2R2=0.5A×30Ω=15V
U=?
③ U 1 = R1 U 2 R2
课堂小结:
一、伏安法测 电阻
(R=U/I)




二、伏安法测小

灯泡的电阻

(R=U/I)

三、串联电路 的总电阻 (U=IR)
测量原理
电路图 实验器材 (注意滑动变阻器的作用)
实验步骤 注意事项 数据处理 注意事项
注意2.
公式中的U,I,R还必
须是同一时刻的导体的
A
V
电压,电流,电阻值。
我们把这一点称之为
“同时性”
练习2、如图,电源电压为6V,保持不变.闭合 开关,此时电路图中的电流表的示数为0.2A.调 节滑动变阻器,使得小灯泡上的电压值为3V,滑 动变阻器的阻值范围为0~50Ω .
请任意添加一个条件,大致计算出小灯泡 灯丝的电阻?
个 大 家 庭 中 发挥团 队协作 精神等 方面知 识。
一 整 天 充 实 的学习 使我们 新员工 对公司 的发展 有了进 一步的 了解,并 且坚定 了我们
来 海 诚 西 安 公司的 信念。 第二天 上午我 们饱含 热情学 习了公 司工程 咨询项 目间配 合 以 及 项 目 勘察设 计等方 面的知 识,初浅 的认识 了质量 体系认 证、技 术管理 、技术 贯 标 以 及 公 司计算 机维护 等情况 ,知道了 公司财 务会计 制度和 一些差 旅费报 销的相 关 规 定 ,掌 握 了商务 礼仪方 面的常 识,清楚 了公司 机构设 置及职 能、员 工手册 ,了解 了 劳 动 合 同 签订及 社会保 险制度 。最后 是大家 自由座 谈,畅所 欲言,不管有什么困难
或 是 疑 问 领 导都耐 心解答 ,实实在 在的让 我们感 受到了 海诚西 安大家 庭的温 暖。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14.4欧姆定律的应用 复习课件优秀课件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14.4欧姆定律的应用 复习课件优秀课件
根据题意可得,总电压是一个定值,可建立等式: ⅠR=4/5Ⅰ(R+∆R),ⅠR=1/2Ⅰ(R+∆R+∆R'),可一层一 级的解出答案!
四、欧姆定律的应用
R3
3、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例2:已知电源电压为12V,
R2
灯泡电阻为30Ω(不考虑温
度的影响),S从一个触点
43
转到相邻的触点时,电流改 5
2
R1
变0.1A,求R1R2R3的阻值? 12V S 1
L
四、欧姆定律的应用
3、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例1:某电路中电阻增加3Ω时,电流降为原来的4/5,求 原来的电阻多大?要使电流降为原来的一半,还要再增 加多大的电阻?(两个角度) 角度一:利用比例关系快速解题
根据欧姆定律,总电压不变,总电流变为4/5,总电 阻变为5/4,也就是说电阻增加了原来电阻的1/4,那么 3Ω就是原来电阻的1/4,原来电阻就是12Ω;总电流变为 1/2,则总电阻为原来的两倍,也就是增加12Ω,也就是 增加3Ω的基础上再增加9Ω 角度二:找等量关系列等式解方程
总电阻为2倍,增加了30Ω,因为R1为10Ω,所以R2为
20Ω;4触点电流为1触点的1/4,总电阻为4倍,增加了
90Ω,因为R1为10Ω、R2为20Ω,所以R3为60Ω。
四、欧姆定律的应用
R3
3、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例2:已知电源电压为12V,
R2
灯泡电阻为30Ω(不考虑温
度的影响),S从一个触点
43
功地把自己推销给别人之前,你必须百分之百的把自己推销给自己。即使爬到最高的山上,一次也只能脚踏实地地迈一步。
四、欧姆定律的应用
3、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例3:电阻R1R2并联,已知R1=15Ω、Ⅰ2=1.5A、 Ⅰ=2.5A;求R1的电压和电流、R2的电阻和电压、总电 压和总电阻?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上 14.4 欧姆定律的应用 课件 优质课件PPT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上 14.4  欧姆定律的应用  课件   优质课件PPT
测量时电表示数必须超过所用量程的一半。
(1)应选择电压为 6 V的电源;
根据灯泡3.6V,电压表应选15V,然而不符合题意。 故判定电压表应接在滑动变阻器两端
若选择电源电压为4.5V,则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 只为0.9V,仍不符合题意 故电源电压应选择6V
“3.6V、0.32A”
L
A
V
4.5V、6V
友情提醒:
+V+ A-
按图布线,先主后支,
R
有序操作,注意量程, S
R'
防止短路,精确读数,
如实记录,正确计算。
1、电路闭合时间不能过长,以防电阻发热 给测量带来的误差。 2、实验后,请同学们对照电阻的标注值, 分析与之不同的原因。对差别较大的应 寻找原因后重新测量。
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与测定值电阻的阻值实验对比:
“3.6V、0.32A”
L
A
V
“10Ω、1A”
6V
串联电路的专题探究
测量串联电路的总电阻
实验依据:R=U/I 如何理解总电阻?
A
R1 R2
V
R1 R2
பைடு நூலகம்
理解串联电路的总电阻 如何理解总电阻?
R1 R2
V
A
R串
R1 R2
理解串联电路的总电阻 如何理解总电阻?
R1 R2
若将R串代替R1、R2接入电路中以后,
V
A
R串
R1 R2
推导串联电路的总电阻
R1 R2
如何理解总电阻?
总电阻和各部分电阻的关系是怎样的?
在串联电路中电压的关系是:U=U1+U2 根据U=IR替换:IR串=I1R1+I2R2 再由电流的关系: I=I1=I2 可得: R串=R1+R2

14.4欧姆定律的应用课件PPT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14.4欧姆定律的应用课件PPT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14.4 欧姆定律的应用
电路中的“交通规则”
复习回顾
课堂笔记
串联电路电压的特点,电路两端的电压等于 各部分电压之和。即U=U1+U2
• 调节滑动变阻器可以改变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但由于电路两端 电压不变。所以滑动变阻器自身的电压也随之改变。
• 由实验可知,滑动变阻器阻值越大,用电器两端电压越小,自 身两端电压越大。
电流I/A 0.2 0.3 0.4
电阻R/Ω 5 5 5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R R1 R2 R3 5 5 5 5
3
3
思考: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什么?
保护电路,使电流不致过大 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导体的电流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图像法:
利用图像可以更直观的表达出物理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课堂练习: 1。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若变阻器滑片P向
左滑动时,则 (c )
A
R2
V1
A. V1表示数增大,A表示数减小 B. V1表示数减小,A表示数减小 C. V1表示数增大,A表示数增大 D. V1表示数减小,A表示数增大
P R1
2. 小英按图甲所示的电路图连接实验电路,测量电阻R 的阻 值。闭合开关 S,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后,观察到电压
在 “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下列注意事项中不正确的是( )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利用图像可以更直观的表达出物理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闭合开关 S,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后,观察到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分别如图乙、丙所示,则电流表的示数为 A,电阻R的阻值为 Ω。
串联电路电压的特点,电路两端的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
调节滑动变阻器可以改变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但由于电路两端电压不变。

苏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 14.4 欧姆定律的应用 课件 (共17张PPT)

苏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  14.4 欧姆定律的应用 课件   (共17张PPT)
量程应选:0~0.6A
例题.一个20Ω的电阻,接在由4节干电池串联的电
源上,要测这个电阻中的电流和两端的电压,电流
表,电V B.0~0.6A,0~15V
C.0~3 A,0~3 V
D.0~3 A,0~15 V
实验步骤
1、断开开关,按电路图连接实验电 路,P移到电阻值最大的位置。
反思: 如果用一个滑动变阻器来控制电路中的电流,以调节灯
的亮度,还需要保护电阻吗?
运用欧姆定律还可以回答一些简单电路的的问题 例如,可以解释为什么用电流表测量电流(或用 电压表测量电压)时,她对待测电路电流(或电 压)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课堂小结
这堂课你有那些收获?
成功的花, 人们只惊慕它现时的明艳! 然而当初她的芽儿,
心灵语丝
如果你希望成功,当以 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 参谋,以谨慎为兄弟, 以希望为哨兵。
——爱迪生
第十四章 欧姆定律
第四节 欧姆定律的应用(一)
欧姆定律的内容:
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
电压成 正比 ,与导体的电阻
成 反比 。
公式: I= U

问题:一个阻值不清的电阻,谁有
办法测出它的阻值?
I= U
2、检查无误后闭合开关,三次改变 滑动变阻器阻值,分别读出两表的 示数,并填入表格内。
3、根据记录算出三次测得的电阻,
求出平均值R
实验次序 电压U/V 电流I/A
R R1 R2 R3 3
(1)
(2)
电阻R/Ω
(3)
活动反思
1、当把最后一根导线连接完毕后,看到电压表和电 流表立即都有示数,实验操作中有哪些错误?
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14.4欧姆定律的应用 复习课件(共21张PPT)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14.4欧姆定律的应用 复习课件(共21张PPT)
点拨: 实验缺少电压表那么我们可以用一个电
流表和已知电阻制造出一个等效电压表
三、只用电流表及定值电阻而不用电压表
• 方法一:
器材 :电流表、开关、电池
组、待测电阻、定值电阻R0、 导线若干
A Rx
A R0
s
实验步骤:
(1) 闭合S测出Rx的电流Ix ;
(2)拆下电流表,接到另一支路上,测出R0电流为I0;
(2)测出通过Rx
的电流为Ix;
Ux
(3)测出Rx两端的
Ix
电压为Ux;
(4)则Rx=___U_x_/_Ix。
回顾
思考
前面我们学了用伏安法测电 阻,可是在实际电路中有时 只有电流表或电压表,又该 如何测出待测电阻Rx呢?
二、只用 电压表及定值电阻
器材 :电压表、开关、待测电阻、定值电阻R0、 导线若干、电池组。你能画出几种?开发思维, 多多益善!
RX
b
A
R0
R
P
①开关接a读出电流表示数,开关改接 b,调节滑片P,改变电阻箱接入的阻 值为R0,使电流表示数不变,此方法 能得出Rx=R0吗?
②若用一只电压表代替电流表,能测出Rx的值吗?
小结
一、伏安法测电阻 二、电压表加定值电阻法 三、电流表加定值电阻法 四、电流表(或电压表)加最大值已知
的滑动变阻器法 五、等效替代法
端,读出电流表的示数IB ;
(3)表达式:
Rx

IB IA IB
R0
AP B Rx R0
SA
回顾
复习
一、替代法测电阻
U
U
A
A
Rx I
R’ I
实验步骤:
(1)用电流表测出通过Rx的电流为I;

_苏科版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四章第四节 14.4欧姆定律的应用 课件(20张ppt)

_苏科版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四章第四节 14.4欧姆定律的应用 课件(20张ppt)
8. 如 图 所 示 的 部 分 电 路 中 ,R1=15Ω,R2=25Ω, 电 流 表 的 示 数 为 0.06A.若把电流表改接在电阻R2的支路上,电流表的示数为多大?
反馈练习:
9.请你对电路中的如下现象进行分析: (1)如果被测电阻断了,电流表和电压表示数会有何表现? (2)如果电流表和电压表互换了位置,电流表和电压表有何表现?
反馈练习:
5.小明同学在做实验时,电路连接无误,闭合开关后,发现电流表 的指针明显偏转,而电压表的示数为零. 该故障的原因可能是_小__灯__泡__短__路____.
反馈练习:
6.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自上而 下滑动.问: (1)电流表的示数如何变化? 变小 (2)电压表的示数将如何变化? 变小
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
倒数之和 1 1 1
R并 R1 R 2
R并 R1R 2 R1 R2
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并联,总电阻 R并 R0
n
反馈练习:
1.某实验中测得一个未知电阻的电压为4.8V,流过的电流是320mA, 求该电阻的阻值.
解:R=U/I=4.8V/0.32A=15
课 堂小结
作业:完成课时作业本相应习题. 要求:字迹工整,表述科学.
Hale Waihona Puke 实验次数 1 2 3电压U/V 1 2 3
电流I/A 0.2 0.42 0.6
电阻R/Ω 5
4.8 5
R平均值/Ω 4.9
滑动变阻器的作用:①保护电路;②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电阻 的电流,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
[活动]: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实验步骤:将定值电阻换成小灯泡,测定小灯泡的电阻,将实验数据填 入表格中,并计算出小灯泡在不同工作状态下的电阻值.

初中物理苏科版九年级全册《14.4欧姆定律的应用》课件

初中物理苏科版九年级全册《14.4欧姆定律的应用》课件

例题:如图所示是两个电路元件A和B在某一 温度下各元件中的电流与两端电压的关系.
(1)由图可知,元件 中的电流与它两端电 压之间的关系遵守欧姆定律.(选填A或B)
(2)将A和B并联后接在电压为2.0V的电源两 端,求流过A和B的总电流.并联后的总电阻 多大?
I/A
0.6 0.5 0.4 0.3 0.2 0.1
在实验题中的运用
苏科版 物理 九年级 上册
非常感谢收看
教学课件
O
A B
0.5 1.0 1.5 2.0 2.5 3.0 U/V
例题:如图所示,两条直线分别表示通过不同电阻的电流随其两端 电压变化关系的I-U图线,从图中可知( )
二、在简单运算题中的运用工作时的电流是5A, 电阻是8Ω,要把接它接入电压为 220V电路中,可以串连还是并联电阻的方式 能使正常工作?电阻是多大?
例题: 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端移动,电压表示数如何 变化,电流表 A1 和A 2的示数如何变化?
小组讨论:开关闭合后,变阻器的滑片向左端移动,电流 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分别如何变化?
二、在图像题中的运用
例题:如图所示,如果温度对导体电阻的影响不可忽视,一 个白炽灯泡,当其两端电压增加时,以下是它的电流随电压 变化的图像,正确的是( )
例题:当开关 S断开时,电压表的示数为4 V,电流表的示数为0.4A,当S闭合时, 电流表示数变化了0.2A,求: (1)电源电压值; (2)电阻 R1和R2的阻值; (3)电阻开关断开时,电路中总电阻;
2.在并联电路中的运用
3.在复杂电路中的运用
例题: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电表使用的是0~3V量程, 定值电阻的阻值为R1=8Ω,灯泡的电阻R2=5Ω, 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R3=20Ω. (1)开关S1闭合,S2断开,电流表示数为0.25A,电压表的示数为2.5V,求电源电压和滑动变阻 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值. (2)开关S1断开,S2闭合,移动变阻器的滑片P,为了保证电流表和电压表不破坏,滑动变阻器接 入电路中的阻值变化范畴是多少?

最新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14.4欧姆定律的应用 课件

最新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14.4欧姆定律的应用  课件

有办法测量吗?
新课讲授
欧姆定律的内容:
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 正比 ,与导体的电阻成 反比 。
公式及其变形
U I=

U=IR U
R= I
新课讲授
电阻的串联
1.串联电路中电流有什么特点?
I__=___I1__=___I 2
2.串联电路中电压有什么特点?
U__=__U1__+___U 2
那么,在串联电路中,电阻又有什么特点呢?
新课讲授
如图所示,将一个定值电阻R接到A、B之间,闭合开关,观察 并记录电流表的示数记为I1;
新课讲授
实验步骤: (1)按电路图连接电路: 注意:开关要处于断开状态,且在实验前要将滑片P移动至阻值最 大端,选择合适的量程,正、负接线柱要接正确。
(2)检查电路无误后,闭合开关,调节P,改变待测电阻两端的电 压,使电压表的示数变化三次,计下电压值并同时读出电流表的 读数,分别填入表格中。
第十四章 欧姆定律
14.4 欧姆定律的应用
目录
01 学习目标
02
学习重难点
03 课程讲解
04
总结与课后作业
学习目标
学习重难点
课程导入
小组讨论 到目前所学的电学知识为止,我们学了哪些物理量? 哪些可以直接测量?哪些不能?
课程导入
欧姆定律中涉及了哪些物理量?
电流 电压
电流表 电压表
电阻
+= 这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
新课讲授
讨论二:若有n 个电阻R1、R2、···、Rn串联,则它们的总电阻R
等于多少?
R总=R1+R2+···+Rn •n个相同阻值的电阻串联,总电阻R总=nR新Fra bibliotek讲授结论:

苏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 14.4 欧姆定律的应用 课件 (共35张PPT)

苏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  14.4 欧姆定律的应用 课件   (共35张PPT)
14.4欧姆定律的应用
【活动】回顾梳理欧姆定律的探究方案 和实验过程。
【思考】 滑动变阻器在实验中的作用是什么? (1)改变电路中电流 (2)改变导体两端电压 (3)控制电阻两端电压恒定
(4)保护电路
【公式】I=U/R U=IR R=U/I 【说明】①同体性 ②同时性 ③局限性 :电阻的阻值?
实验室有一只阻值不明的定值电阻, 怎样测出它的电阻呢?
使定值电阻中通过电流,并测出 电流值和电阻器两端的电压值,应 用欧姆定律求出Rx的值。(这是一种 间接zxxk 测量)这种方法叫做 伏安法 .
设计实验
思考1:测量电阻的原理是什么?
I=
U R
R=
U I
思考2:怎样设计电路图?
被测电阻两端出现开路
10、若该同学不慎将两电表的位置颠倒, 此时会产生什么现象?
电流表示数几乎为零, 电压表有明显示数。
11、如果某同学没有按电路图正确连 接电路,当闭合开关后, 滑片向左移动 时发现:电流表示数变大,但电压表示数 却变小,试分析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
____电__压__表__与滑动变阻器并联所测 量的是滑动变阻器电压
实验数据记录
实验次序 电压U/V 电流I/A
(1)
2
0.2
(2) 2.5
0.25
(3)
3
0.32
电阻R/Ω
10 10
10.7
上表是某同学的实验记录,则被测电 阻的阻值应为__1_0_.2_Ω____
分析比较上面的实验数据,你 还能得到什么结论?
保持电阻不变时, 电流和电压成正比。
用描点法作出定值电阻的U-I图线
例题:
已知电源电压为6V,小灯泡上标 有“4.8V 0.3A”字样,为了使 小灯泡能正常发光,为此需要在电 路中串联多大的保护电阻?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14.4《欧姆定律的应用》ppt课件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14.4《欧姆定律的应用》ppt课件


(3)根据记录的三组数据,分别求出三组对应的电 得出待测电阻值。
R1 R 2 R3 阻值,根据 R 3

1、电路图:
R1 U1 U R2
I
A
U2
• 串联电路电流的特点: I=I1=I2 • 电压的特点:U=U1+U2
S
由欧姆定律可知:
U 1 I 1R1
U IR
U 2 I 2R2
S2 R2
U1=2V
R1
SR1:R2
即为求U1:U2。
练习3、在“研究电流和电阻关系”的实验时, 电压表示数为1.5V,电流表示数为0.4A,现将 阻值为5Ω的电阻R换成阻值为10 Ω的电阻接入 电路,为保证R两端的电压不变,应移动滑动变 阻器的滑片,使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 变大 才能满足要求。(选填“变大”、 _______ “变小”或“不变”)
•n个相同阻值的电阻串联,总电阻R总=nR
练习1:如图,电源电压为5V其中灯L1电阻是
15Ω,s闭合后,电流表读数为0.1A,请计算得出灯 L2两端的电压?
S L1
L2
A
练习2、如图,电源是由2节新干电池 串联而成,灯泡L的电阻约为10Ω,定 值电阻R的阻值为5 Ω,请通过计算得 出通过小灯泡的电流和定值电阻R两端 的电压?
U U1 U 2
R R1 R 2
IR I 1R1 I 2 R 2
讨论1:串联电路的总电阻有什么特点?
特点是:串联电路的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导体
的电阻大。


这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 讨论2:若有n 个电阻R1、R2、· · · 、Rn串 联,则它们的总电阻R 等于多少?
R总=R1+R2+· · · +R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 1
L
四、欧姆定律的应用
3、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例1:某电路中电阻增加3Ω时,电流降为原来的4/5,求 原来的电阻多大?要使电流降为原来的一半,还要再增 加多大的电阻?(两个角度) 角度一:利用比例关系快速解题
根据欧姆定律,总电压不变,总电流变为4/5,总电 阻变为5/4,也就是说电阻增加了原来电阻的1/4,那么 3Ω就是原来电阻的1/4,原来电阻就是12Ω;总电流变为 1/2,则总电阻为原来的两倍,也就是增加12Ω,也就是 增加3Ω的基础上再增加9Ω 角度二:找等量关系列等式解方程
转到相邻的触点时,电流改 5
2
R1
变0.1A,求R1R2R3的阻值?
解:根据题意可得,1触点电流 为0.4A,2触点电流为0.3A, 12V
S
1
3触点电流为0.2A,4触点电流为0.1A;
角度二:利用欧姆定律从最简单的电路开始解题 L
根据触点2的电流算出总电阻,减去灯的电阻得出
R1的阻值,根据触点3的电流算出总电阻,减去灯和R1
根据题意可得,总电压是一个定值,可建立等式: ⅠR=4/5Ⅰ(R+∆R),ⅠR=1/2Ⅰ(R+∆R+∆R'),可一层一 级的解出答案!
四、欧姆定律的应用
R3
3、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例2:已知电源电压为12V,
R2
灯泡电阻为30Ω(不考虑温
度的影响),S从一个触点
43
转到相邻的触点时,电流改 5
2
R1
的电阻得出R2的阻值,根据触点4的电流算出总电阻,
减去灯、R1以及R2的电阻得出R3的阻值
四、欧姆定律的应用 3、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例3:电阻R1R2并联,已知R1=15Ω、Ⅰ2=1.5A、 Ⅰ=2.5A;求R1的电压和电流、R2的电阻和电压、总电 压和总电阻?
例4:R1R2串联后总电阻为10Ω,并联后总电阻为2.4Ω, 求R1R2?
③并联电路中,某支路电阻增大,总电阻增大(其他支路电流不 变,电阻增大的支路电流变小,总电流变小,总电压不变,总电 阻变大)
④并联电路中,支路越多,总电阻越小(并联电路各支路互不影 响,所以原来的支路电流不会因为支路增加或减少而发生变化, 所以支路越多总电流越大,总电压一定时,总电阻越小) ⑤n个相同的电阻串联,总电阻为nR;n个相同的电阻并联,总电 阻为R/n
友情提醒:并联电路总电阻公式,不需要掌握只需要用 总电压除以总电阻就可以了;还要会用分流原理解题
四、欧姆定律的应用 3、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例4:R1R2串联后总电阻为10Ω,并联后总电阻为2.4Ω, 求R1R2? 解:根据串并联总电阻的公式可得
R1+R2=10Ω
R1R2/(R1+R2)=2.4Ω 所以,
R1+R2=10Ω R1R2=24Ω2 根据数学知识,一元二次方程可得, 两根之积为24、两根之和为10 可得两根为4和6 如果加一个R1>R2,可确定R1=6Ω,R2=4Ω
四、欧姆定律的应用
3、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例3:电阻R1R2并联,已知R1=15Ω、Ⅰ2=1.5A、 Ⅰ=2.5A;求R1的电压和电流、R2的电阻和电压、总电 压和总电阻?
解:
∵R1R2并联 ∴Ⅰ1=Ⅰ-Ⅰ2=2.5A-1.5A=1A ∵Ⅰ=U/R ∴U1=Ⅰ1R1=1A×15Ω=15V ∴U=U2=U1=15V ∴R2=U2/Ⅰ2=10Ω ∴R总=U/Ⅰ=15V/2.5A=6Ω 答:略
四、欧姆定律的应用 3、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⑴电阻的串联 ①实验(等效替代法)
a.如果U一样,电流表的示数一样, 则R在电路中的作用与R1R2串联的 效果相同,说明R就是R1R2串联的 总电阻。 b.真正的实验电路
四、欧姆定律的应用
3、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⑴电阻的串联
②理论推导
∵R1R2串联 ∴U=U1+U2 ∵Ⅰ=U/R ∴ⅠR=Ⅰ1R1+Ⅰ2R2 ∵Ⅰ=Ⅰ1=Ⅰ2 ∴R=R1+R2 ③结论:串联电路中总电阻为各部分电阻之和
②理论推导
∵R1R2并联 ∴Ⅰ=Ⅰ1+Ⅰ2 ∵Ⅰ=U/R ∴U/R=U1/R1+U2/R2 ∵U=U1=U2 ∴1/R=1/R1+1/R2 ③结论:并联电路中总电阻的倒数等于为各部分电阻的 倒数之和
④表达式:1/R=1/R1+1/R2+1/R3+∙∙∙∙∙∙ ⑶相关规律
①串联电路的总电阻比每一个电阻都大(串联相当于长 度增加)
变0.1A,求R1R2R3的阻值?
解:根据题意可得,1触点电流 为0.4A,2触点电流为0.3A, 12V
S
1
3触点电流为0.2A,4触点电流为0.1A;
角度一:利用比例关系,在总电压一定时,2触 L
点电流是1触点的3/4,所以总电阻为4/3,增加了原来的
1/3,因此,R1为10Ω;3触点电流为1触点的1/2,所以
总电阻为2倍,增加了30Ω,因为R1为10Ω,所以R2为
20Ω;4触点电流为1触点的1/4,总电阻为4倍,增加了
90Ω,因为R1为10Ω、R2为20Ω,所以R3为60Ω。
四、欧姆定律的应用
R3
3、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例2:已知电源电压为12V,
R2
灯泡电阻为30Ω(不考虑温
度的影响),S从一个触点
43
四、欧姆定律的应用 3、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例1:某电路中电阻增加3Ω时,电流降为原来的4/5,求 原来的电阻多大?要使电流降为原来的一半,还要再增 加多大的电阻?(两个角度)
R3 R2
例2:已知电源电压为12V,
灯泡电阻为30Ω(不考虑温
43
度的影响),S从一个触点 5
2
R1
转到相邻的触点时,电流改
④表达式:R=R1+R2+R3+∙∙∙∙∙∙
四、欧姆定律的应用 3、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⑵电阻的并联 ①实验(等效替代法)
a.如果U一样,电流表的示数一样, 则R在电路中的作用与R1R2并联的 效果相同,说明R就是R1R2并联的 总电阻。 b.真正的实验电路
四、欧姆定律的应用
3、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⑵电阻的并联
四、欧姆定律的应用
3、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⑶相关规律
②并联电路总电阻比每一个电阻都小(并联相当于增加了横截面 积) a.也可以理解成干路总电流比任何一条支路电流都大,总电压等于 各支路两端电压都不变,导致总电阻比任何一条支路电阻都小 b.解题思路:解决并联问题,不建议使用并联总电阻的公式(不需 要),建议先拆解到各个支路上看各支路电流的变化,再看总电 流如何变化,结合欧姆定律公式及其变形确定答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