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两栖纲(Amphibia)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淋巴:具淋巴心,无淋巴结,皮下淋巴间隙发达
15
循环系统
16
17
18
•八、泌尿生殖系统
1.泌尿:
1)肾一对(中肾),输尿管通泄殖腔,其腹面具膀胱 2)肾小球滤过率高,每天可达体重的1/3 3)膀胱的重吸收可减少水分散失,肾脏调节水分平衡
2.生殖:
1)雄性:精巢一对。精子肾脏输尿管(精尿管) 泄殖腔体外 ,仍具有输卵管。
• 三、骨骼系统
1、头骨
(1)宽扁、颅腔小,具两个枕骨髁
(2)眼周围的膜性骨大多消失,脑背面减少,颅
底部的骨片面积缩小,眼可下陷到口腔中
(3)颌弓与脑颅的连接方式为自接式
(4)次生颌与硬骨鱼相同
(5)舌弓的舌颌骨进入中耳中转化为耳柱骨
2、脊柱
(1)进一步分化出了颈椎和荐椎陆生特征
(2)颈椎与枕髁关节,使头部转动灵活
1.初步解决了: (1)在陆地上支持身体并完成运动 (2)用肺呼吸空气中的氧气 (3)出现了初步适应陆生的神经系统和感官 2.不完善性表现在: (1)肺呼吸不完善,必须要有皮肤辅助 (2)皮肤的防水性和防蒸发性不完善 (3)必须在水中受精,幼体必须在水中发育 (4)仍为变温动物,过冬时必须冬眠 (5)在盐分高的地区生活困难,无海生种类
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进化地位
• 是脊椎动物中由水生向陆生过渡的中间类群,由硬骨鱼类中 的古总鳍鱼进化而成,初步完成了由水栖向陆栖的转变,基本 具备了陆生的结构,但仍不能摆脱水环境的束缚,属四足动物 中的低等类群。包括无尾目、有尾目、无足目三目。
3
(二)生物学特征
• 1、变温、幼体鳃呼吸、成体肺呼吸,辅以皮肤呼吸。 • 2、皮肤裸露、轻微角质化。 • 3、具典型的五指(趾)型附肢,出现颈椎和荐椎。 • 4、心房具分隔,不完全的双循环。 • 5、具中耳及耳柱骨利于声波的传导,出现犁鼻器,原脑皮。 • 6、体外受精、体外发育,发育有变态。
• 十、感觉器官
1.眼:可下陷到口腔中,具可动的下眼睑及半透明的 瞬膜与泪腺。开始具有睫状肌。水生种类与鱼相似 2.耳:出现了中耳,外有鼓膜,内有耳柱骨;中耳腔 借欧氏管(耳咽管)与口腔相通。 3.鼻:仅一对嗅囊,内有嗅粘膜。开始有犁鼻器(味 觉感受器),但尚不发达,它到蛇类趋于完善。 4.侧线:水生类群、蝌蚪和少数无尾类有,构造与鱼 类相似。
骨有愈合现象
(4)胸骨和肋骨:无尾类胸骨发达,但无肋骨;有
尾类胸、肋骨均有;无足类无胸骨、但肋骨发达
• 四、肌肉系统
1.躯干肌:水生种类分化不明显,陆生种类分化明显
2.最大的特点是出现了适应于陆生的四肢肌 3.鳃部肌肉退化,少部形成管咀嚼、舌喉运动的肌肉 4.运动是由作用相反的肌肉群协调作用的,这种作用 相反的肌肉,叫颉抗肌
2)雌性:卵巢一对。卵子输卵管泄殖腔体外 3)雌雄都有脂肪体(贮备营养) 4)在雄性个体,精巢之上有一特殊的器官毕氏器, 如摘除精巢,毕氏器可发育为卵巢。
19
20
蛙 的 生 活 史 图
21
• 九、神经系统
1.大脑较鱼大,出现原脑皮;中脑发达,构成中枢
2.小脑不发达,与运动简单有关。 3.脊髓不发达,但已有臂丛和腰丛。脊、脑N10对 4.植物性神经系统较鱼类进步,仍以交感神经为主。
12
五、消化系统
1.口腔结构复杂,具粘液腺、肌质舌及上颌齿、内鼻 孔、耳咽管孔、喉门等,蛙还具声囊且舌前端游离。
2.消化道与消化腺与鱼类无很大的区别,但胃已出现, 肝脏与胰脏分开。
3.具泄殖腔。肛门开口于泄殖腔。 4.眼睛在关闭时具有帮助吞咽食物的作用。
• 六、呼吸系统
1.不同发育时期具有不同的呼吸器官。蝌蚪初期用外 鳃,后期用内鳃,成体则用肺和皮肤。
2.动脉:相当于鱼的第一、二、五对动脉弓消失;
第三对动脉弓形成颈动脉;第四对形成体动脉弓;第 六对形成肺皮动脉弓;出现了陆生动物特有的双循环
3.静脉:肺静脉入左心房;两个前大静脉和一个后
大静脉汇入静脉窦;从消化道来的血液汇成肝门静脉 入肝;从后肢来的大部分血液形成肾门静脉入肾;腹 静脉收集部分后肢及腹壁膀胱的血液到肝静脉。
5
• (五)由水生过渡到陆生
所面临的主要矛盾
1.如何在陆地上支持身体并完成运动 2.如何利用空气中氧气进行呼吸 3.如何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 4.在陆地上繁殖 5.要求具备维持较高的体内理化活动所须的
温度条件 6.要求具备适应于陆地生活所必须的神经系
统和感官 6
• (六)两栖类对陆生生活的初步
适应和不完善性
第十七章 两栖纲(Amphibia)
• 主要内容 • 1 两栖类由水生向陆生的过渡和适应 • 2 两栖类的主要特征 • 3 两栖类的躯体结构 • 4 两栖纲的分类 • 5 两栖纲的经济意义 • 重点: • 两栖动物适应两栖生活的特征和进步性特 征。 • 计划学时:4学时
1
第一节、由水生向陆生转变的过 渡动物——两栖纲
(三)五趾型附肢及其在脊椎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
• 陆生动物不仅要具有能支持身体的强壮的四肢,而且四肢要多支点, 使之可在陆地上完成复杂的运动。
• 五趾型附肢不仅使脊椎动物登陆成为可能,而且使之向陆生生活的 不同方向进化成为可能
4
• (四)水陆环境的主要差异
1.水中的湿度要较陆地大的多 2.空气中的含氧量比水充足,为水中的20倍 3.水的密度比空气大,约为空气的1000倍 4.水中的温度较空气中恒定 5.陆地环境的多样性较水中高
(3)荐椎与髂骨关节,使后肢获得稳固的支持
(4)椎骨数目在不同的种类变异很大(10-200)
(5)椎体:少数种类双凹型,多数前凹或后凹
9
青蛙的骨骼
10
五趾型的附肢图解
11
3、带骨和肢骨
(1)肩带:不连头骨,加强了前肢的活动,膜性成份减少 (2)腰带:由三块骨头组成,通过荐椎与脊柱相连 (3)肢骨:前后肢可比较,前臂和腕骨、小腿和跗
2.肺囊状,结构简单,呼吸面积小,无分枝的气管。 3.皮肤可辅助呼吸,其呼吸量占总呼吸的30%。 4.无肋骨和胸廓,呼吸方式为咽式呼吸。有声带。
13
14
• 七、循环系统
• 为不完全的双循环,体内动脉中含有混合血。 1.心脏:由静脉窦、心房、心室和动脉圆椎组成.其
中,心房两个,心室一个,动脉圆椎发达,内有螺旋瓣
7
第二节 两栖纲的主要特征
• 一、体形:身体可分为头、躯干、尾和四
肢四部分。 1.蠕虫状:如蚓螈 2.鱼 状:如大鲵(娃娃鱼) 3.蛙 状:后肢较前肢发达,善跳跃
• 二、皮肤及其衍生物
1.皮肤裸露富于腺体 2.皮肤由表皮与真皮组成,具角质层与色素C. 3.皮肤对化合物具有选择透性 4.某些种类的粘液腺特化为毒腺,以利于防8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