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五伦八德十无益

五伦、八德、十无益“五伦”:父子有亲,夫妇有别,长幼有序,君臣有义,朋友有信“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以孟子“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孟子•滕文公上》)“五伦”为标志,形成了“以人为本”的伦理道德观。
父子有亲:是指父慈子孝,父母要懂得如何用慈爱、用智慧来教导他的下一代,而孩子也要知道常常关怀体贴父母的需要,来尽他的孝道。
这样,就能够让父子这一伦发展得非常和谐、非常圆满。
君臣有义:是指君仁臣忠。
君仁,是处处替下属着想,甚至于不是只有替下属着想,还要替他的家庭,替他的家人着想。
当一个领导人有这样的胸襟,这样的仁厚之心,那下属一定会很感恩他,一定会效忠他。
臣忠,这个忠是忠于领导人,忠于他的本分、他的职责,忠于他的团体,这叫臣忠。
君臣关系是道,仁与忠就是德。
夫妇有别:是指夫义妇顺。
即在家庭中承担的不同责任。
丈夫要扶持自己的妻子,扶持她教育好孩子。
夫更有本分孝顺父母扶持上一代。
还有责任要扶持社会的发展,对社会负责。
妻子则是“相夫教子”。
要对家庭负责,对先生负责,对下一代的教育负责。
主要责任就是把一个家庭治理好。
长幼有序:是指兄友弟恭。
即哥哥要时刻想着弟弟,对弟弟关怀备至;而弟弟从小到大有哥哥的照顾,这份恩情不能忘怀,要非常敬重哥哥。
手足规劝之道,即当兄弟有过失的时候,兄弟之间要懂得劝诫。
朋友有信:是指朋友之间交往要有信义,讲究信用。
若有过错,劝而改之,若有善事助而成之,不论贫富,一视同仁,以道德来往,自然朋友有信也。
这五伦关系是任何一个社会、国家、民族、时代的人都必须面对的最基本的伦理关系。
因此中国古人说,“人无伦外之人”,即不存在生活在伦理关系之外的人。
宋代伦理道德观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八德”为标志。
因为中国在宋代以前,没有“亡国”意识,只要“家固”便可“国宁”,故有“以家为本”的伦理道德观。
随着中国农业社会的发展,以家庭为本位的农业经济日益稳定与发展,“家”对于农业经济的发展,对于社会的祥和与稳定等功能日益突出,“家”乃国之基,“家和万事兴”,因此“齐家”,家庭与家族的凝聚也就日益重要。
人生不能离“八德”

人生不能离“八德”在关于传统文化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中,特别强调修道立德的重要意义,指出“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
国家无德难以兴旺,个人无德难以立身。
看起来这只是说国家和个人,实际却包含了诸如“企无德不盛”“家无德不旺”等许多方面,警醒任何集体和个人都不能无“德”、不可失“德”。
不难理解,对于修身做人而言,中国传统的“八德”(即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具有历久弥新的价值。
为什么要讲“德”?民间有句骂人的狠话,叫作“王八蛋”,据说是“忘八德”的讹传。
中国自古重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些观念早已深入人心,“八德”不齐就被人不齿。
对那些不忠不孝、没有信义、粗暴无礼、寡廉鲜耻的人,往往斥之以“忘八德”。
还有一种说法,因为在“八德”中“耻”列最后,无耻之人被骂为“王八蛋”,就是忘了“第八德”。
这些说法,或许是后来的附会,但“话粗理不粗”,它显示了历代对“德”的重视。
那么,什么是“德”?说起来,“德”很抽象。
不过,《说文解字》说得很容易理解:“德,升也。
”德有登高、攀登的意思。
这就不复杂了,人有了德,便不再是“俗人一个”,就进步了,就与原来不一样了。
在古籍中,“德”有时与“得”相通,有的注解说“德者,得也”。
中国传统的人文教育要“止于至善”,《大学》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人知道努力方向,明白走向哪里,才能神定心静、踏实安宁、思虑周全,才会有“得”。
人生不迷茫,就能登,就能得,就具有了“德”。
“道”与“德”可合成一个词,即“道德”。
“道”与“德”本来也有分别。
“道”无言无形,却承载一切,只能用思维意识去感知它;“德”则用来昭示“道”,有德的人顺应道,按照自然、社会、人生的需要去做人做事。
正像老子的著作被称为“道德经”一样,孔子的《论语》《孔子家语》等也可以说是孔子的“道德经”,其中所谈也是“道”与“德”的问题。
孔子常说“修道”与“立德”的问题。
中华传统八德内容

中华传统八德内容
1、忠孝:
忠孝是中国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忠于国家,忠于社会,孝顺父母,向先贤敬佩,以至与朋友之间和睦相处的行为。
2、诚实守信:
诚实是一种美德,要求在言行中运用诚实的态度,行动要得体,保持信用,不欺骗他人,不把重诺言。
3、知足常乐:
要学会对生活的追求,要努力自强不息,但是也要识别自己的负担能力。
不要妄自菲薄,不要沉湎于物欲,要学会对自己拥有的一切调整心态,保持知足常乐的心态。
4、爱民敬政:
爱民敬政就是热爱人民,尊敬国家政权,切实实行爱民爱国之道,尊重法治,尊重公权,不断地为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中国梦而努力。
5、开放包容:
开放包容是指包容各种文化思想,接纳不同的文明,对那些有不同价值观和看法的人和群体,以及中西方文化思想相差较大的人等都要学会宽容和理解,摒弃排外和保守思想,促进文明交流和对话。
6、团结友爱:
团结友爱是指团结同胞,尊重他人,尊重少数民族,爱护劳动者,尊重通用的人权,维护和平,促进各种民族、文化的交流与对话,坚
持反对一切形式的仇恨与歧视,促进家庭、社区、国家、以及世界的友好、互助与团结。
7、节俭节约:
节俭节约就是说,要恪守俭用精打细算的思想,不乱花钱,不虚荣奢侈,不浪费资源,有钱的时候,利用有效的节约方式,把钱进行合理的配置。
8、重礼义:
重礼义就是指要弘扬和继承中国昔日的传统文化,把文明仪式和谦让的礼仪行为纳入日常的生活,要学会礼让待人,礼貌有礼,让别人能觉得被重视和尊重。
何为五伦、五常、四维、八德?

何为五伦、五常、四维、八德?五伦,即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五种人伦关系。
五常,即仁、义、礼、智、信。
四维,即礼、义、廉、耻。
八德,即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一、五伦,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指的是五种人伦关系:1.父子之间有骨肉之亲;2.君臣之间有礼义之道;3.夫妻之间挚爱而又内外有别;4.老少之间有尊卑之序;5.朋友之间有诚信之德。
二、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调整、规范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
1.仁,人二也。
指在与另一个人相处时,能做到融洽和谐,即为仁。
凡事不能光想着自己,多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为别人考虑,做事为人为己,即为仁。
儒家重仁,仁者,爱人也。
简言之,能爱人即为仁。
2.义,人字出头,加一点。
在别人有难时出手出头,帮人一把,即为义。
古字义,离不开我,用我身上的王去辨别是非,在人家需要时,及时出手,帮人家一两下,即为义。
3.礼,示人以曲也。
己弯腰则人高,对他人即为有礼。
因此敬人即为礼。
古之礼,示人如弯曲的谷物也。
只有结满谷物的谷穗才会弯下头,礼之精要在于曲。
4.智,知道日常的东西也。
把平时生活中的东西琢磨透了,就叫智。
5.信,人言也。
远古时没有纸,经验技能均靠言传身教。
别人用生命或鲜血换来的对周围世界的认识,不信是要吃亏的。
信者,实为人类之言,是人类从普遍经验中总结出来的东西,当然不会骗人。
三、四维,即礼、义、廉、耻。
1.礼,上下、贵贱、长幼、贫富的等级秩序;2.义,对国家社会的道德义务;3.廉,坦荡无私,清正廉洁;4.耻,对坏事的羞耻心。
四、八德,中国封建社会表彰的八种德行,即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1.孝,孝字半老半子,言亲已老半入土,为子就是手足以奉养扶持。
孝者百行之首,万善之源,乃为人该行该守之第一重大义务也。
为人不可无孝,无孝如树无根,如水无源。
父母养子成人,恩深如似海,德高如泰山,一朝一夕一举一动难言尽述,父母爱子无微不至,辛苦不辞冒险不退,始终不倦劳而不怨,爱子一生至死不变。
八德是哪八德

八德是哪八德
八德目前有两种提法,一种是宋代提出来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还有一种是清末民初时期孙中山、蔡元培等提出了“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的“新八德”。
八德是八种德行,宋代将将孝悌排在忠义前面,表明了以家庭为本位的农业经济日益稳定与发展,家对于农业经济的发展,对于社会的祥和与稳定等功能日益突出,家乃国之基,家和万事兴。
“家”是“国”的细胞,只要这个细胞健康而充满生机,整个社会、国家就有可能祥和稳定、发展繁荣,“家固而国宁”。
清末民初,面对西方强势文化对于中国弱势文化的冲击,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都认为,道德是中国之长项,只要推陈出新,就能够建构中国的新道德。
梁启超等维新派,试图以“孝、悌、忠、信”这“四德”为基础,吸收西方近代道德精华,建构中国新道德。
孙中山、蔡元培等根据时势,将中西道德精华融合在一起,提出了“忠、孝、仁、爱、信、义、和、平”这“新八德”。
人生八德解说(最终五篇)

人生八德解说(最终五篇)第一篇:人生八德解说人生八德是做人的基础你们知道什么是做人的根本吗?就是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我今天将八德的意义简单地解释,你们要注意听!(一)孝:就是孝顺。
孝顺父母,这是为人子女的本分,孝顺就是报答父母养育之恩。
(二)悌:就是悌敬。
悌敬兄长,这是做弟弟的本分,悌敬是报兄长的恩。
(三)忠:就是尽忠。
尽忠国家,这是做国民的责任,尽忠是报国家的恩。
(四)信:就是信用。
信用朋友,对朋友言而有信,行必笃敬,不可以失去信用。
(五)礼:就是礼节。
见到人要有礼貌,应该鞠躬,不行礼就是野蛮的行为。
小朋友!见到师长要敬礼,见到父母也要敬礼。
(六)义:就是义气。
要有见义勇为的精神,无论谁有困难,要尽力去帮助他解决问题。
对朋友要有道义,无条件来援助,绝无任何企图的心。
(七)廉:就是廉洁。
有廉洁的人,无论见到什么,都不起贪求之心,没有想占便宜的心,而养成大公无私的精神。
(八)耻:就是羞耻。
凡是不合道理违背良心的事情,绝对不做。
人若无耻,等于禽兽一样。
这八个字是做人的基础,你们不要把它忘记。
将来到社会服务时,要“言必忠信,行必笃敬”,说出来的话,一定要有忠有信,不打妄语。
所做的事,必须以恭恭敬敬的态度,认真去做,绝对不敷衍了事新厂中心小学 2012年2月第二篇:传统文化教育之人生八德传统文化教育之人生八德桐坪中学彭水生自汉武帝时代起,正式将儒家学说确立为教育政策。
这个教育政策一直保持到二十世纪上半叶。
宋朝朱熹曾曰:“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即五伦大道,这就是儒家教学的总纲领、总原则。
它告诉我们思维的方法: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待人接物的原则:言忠信,行笃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而教育的最根本乃是培养德行,具体来讲就是“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现注释如下:一、孝:百善孝为先。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我们是从父母那里获得生命,我们应该知恩感恩。
古代八德简释(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古代八德简释(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古代八德简释(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标签:传统文化分类:文化巡礼“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勇。
”这是我们中国人几千年来不败于世的根本。
儒家学说,儒字,就是人需,符合人性需要的学问。
儒家创始人首先认为,“耻,乃人禽之别也”,在如此认识的前提下,又提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的治国之道。
民若“无耻”,政与刑再多、再重,也难以抑制犯罪率的攀升。
然而,一旦国民能够“有耻”和“自律”,就会自觉自愿地按照社会规范和法律,调整自己的行为,社会才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和谐!另:中国人向来讲究“四维八德”,其中“礼、义、廉、耻”组成“四维”;而“八德”系“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因其有八字,固称做“八德”。
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会意,形声字解:金文“孝”字,为子承老形。
小篆之孝,从老的上半部分,从子,意谓子背着父母,意即子能承其亲,并能顺其意。
故其本意作「善事父母者」,此之谓孝。
其义有:1.善事父母之道曰孝。
如《孝经·开宗明义》「夫孝,德之本也。
」2.善事父母之人曰孝。
如《汉书·武帝纪》「兴廉举孝」3.居丧曰孝。
如守孝、在孝。
4.奉养、孝顺曰孝。
如《礼记·祭义》「内则孝于亲」。
5.服父母与祖父母之丧的曰孝。
如孝媳、孝孙。
6.能继先人之志也。
如《中庸》「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
」「孝」,上为老、下为子,是上一代与下一代,融为一体,称之为孝。
子女从父母那里承传血脉和家训,子女之身,就是父母的分身,不孝父母就失去了自身的大根大本。
故古云:「孝乃天经地义」。
《诗经·蓼莪》写道:「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
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因此,身为子女,如何行孝,是我们每个人不可不知的。
孝经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故为人子女,欲行孝,应先从爱护自己开始,不要让父母为我们身体的伤患而担忧;更要记得「德有伤,贻亲羞」的警言,在自己的品性上,严于律己,不做不仁、不义、无信、无礼的事,以德润身,奋发向上。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就是“八德”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就是“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被称为“八德”。
这八德代表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积累的道德伦理观念和价值观,对于塑造中国人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从不同角度分别介绍这八德的含义和作用。
首先,孝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美德之一、孝指的是对父母的尊敬和孝顺,是儿女对长辈的敬意和责任心的具体表现。
在中国社会,孝是一种家庭伦理的核心,它体现了家庭和睦、亲情浓厚的价值观。
中国人重视孝顺父母,尊敬长辈,这不仅是一种道德要求,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其次,悌强调兄弟姐妹之间的尊重和团结。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
悌的核心是兄长对待弟妹要有爱心和关怀,同时弟妹也要尊敬兄长。
悌的实践可以凝聚家庭的力量,促进家族的团结和和谐。
忠是忠诚的意思,忠诚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精神之一、忠指的是对国家、对事业的忠诚,体现了个人对集体利益的无私奉献精神。
忠诚对于推动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有全体成员都对国家和事业充满忠诚,才能共同为国家奋斗,实现国家的繁荣和发展。
信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守信。
信是社会交往的基础,也是经济交往的基础。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信用作为一种重要的品质,被看作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
只有信守承诺,言行一致,才能够赢得他人的认可和信任。
礼是一种行为规范,体现在人们的言语和行动中。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的是人的礼貌、谦逊和遵循礼仪。
礼指的是人们在交际和社会行为中应该遵循的规范,体现了人际关系中的尊重、友善和和谐。
在中国,尤其是在重要的场合,人们经常表达对他人的尊敬和关心,通过遵守礼仪来维持社会秩序和和谐。
义是指正义和公平的原则。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的是对正义和公平的追求,要求人们以公平和正义的原则对待他人,不偏颇、不偏私。
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种道德准则,是对社会和个人行为的规范。
廉是指清正廉洁、不贪污受贿。
廉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古代八德简释(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古代八德简释(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勇。
”这是我们中国人几千年来不败于世的根本。
儒家学说,儒字,就是人需,符合人性需要的学问。
儒家创始人首先认为,“耻,乃人禽之别也”,在如此认识的前提下,又提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的治国之道。
民若“无耻”,政与刑再多、再重,也难以抑制犯罪率的攀升。
然而,一旦国民能够“有耻”和“自律”,就会自觉自愿地按照社会规范和法律,调整自己的行为,社会才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和谐!另:中国人向来讲究“四维八德”,其中“礼、义、廉、耻”组成“四维”;而“八德”系“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因其有八字,固称做“八德”。
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会意,形声字解:金文“孝”字,为子承老形。
小篆之孝,从老的上半部分,从子,意谓子背着父母,意即子能承其亲,并能顺其意。
故其本意作「善事父母者」,此之谓孝。
其义有:1.善事父母之道曰孝。
如《孝经·开宗明义》「夫孝,德之本也。
」2.善事父母之人曰孝。
如《汉书·武帝纪》「兴廉举孝」3.居丧曰孝。
如守孝、在孝。
4.奉养、孝顺曰孝。
如《礼记·祭义》「内则孝于亲」。
5.服父母与祖父母之丧的曰孝。
如孝媳、孝孙。
6.能继先人之志也。
如《中庸》「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
」「孝」,上为老、下为子,是上一代与下一代,融为一体,称之为孝。
子女从父母那里承传血脉和家训,子女之身,就是父母的分身,不孝父母就失去了自身的大根大本。
故古云:「孝乃天经地义」。
《诗经·蓼莪》写道:「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
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因此,身为子女,如何行孝,是我们每个人不可不知的。
孝经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故为人子女,欲行孝,应先从爱护自己开始,不要让父母为我们身体的伤患而担忧;更要记得「德有伤,贻亲羞」的警言,在自己的品性上,严于律己,不做不仁、不义、无信、无礼的事,以德润身,奋发向上。
人文道德:朱子八德

⼈⽂道德:朱⼦⼋德⼈⽂道德:朱⼦⼋德古⼈的⾏为准则有“⼋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此⼋德出⾃宋代⼤儒朱熹,是儒家修⾝的经典核⼼,也是历代教育的师范,⼀直到民国由孙中⼭改⾰成新⼋德: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将⼩家上升⾄国家、民族……。
再后来的⼋荣⼋耻就不知道跟这有⽊关系了。
⼿上有朱⼦⼋德的两条屏,抬头“回天⼋宝,醒⼈⼀⽣”。
孝悌忠信的悌写作弟,跟三字经中的“⾸孝弟”⼀样,通悌。
⼋德以⼋个字概括,旁边分别就造字、字义、内涵、举例做出详尽释义。
洋洋洒洒凡两千多字,合⼀个字五⽑。
孝⼦形象半⽼半⼦,⼿执拐杖⼦捧扶持……⽣我鞠劳,⽔根⽔源;⼗⽉怀胎,乳哺三年……夫妻同孝,⼦孙绵绵;万恶淫⾸,百善孝先!上点为兄,下点为弟;⼸字⽐⾝,⼀⼿⼀⾜……同锅吃饭,兄忍弟宽;少盐同淡,有粗同酸……莫起分年,休听妻⾔;单丝不线,借风⾏船。
上中下⼼,⼀直不偏;⼝在⼼上,⼼在中间。
居官尽忠,与民伸冤;万家⽣佛,明镜⾼悬……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
恶差蠹役,死刑吊拷;吃钱卖法,受贿颠倒。
⼼⼝如⼀,⾔⾏要专;朋友有信,不可哄瞒。
⼈⽽⽆信,有轴⽆辕;代天宣化,苦⼝劝善;⼝不妄语,⽬不邪看。
天旱祈⾬,设坛祷天;斋戒沐浴,酒⾁免餐。
左⼿插⾹,双⼿递碗;紧记⼼间,不可踏钱。
冬⽉⼗九,太阳⾹烟;⼗⽉⼗⼋,蒂姆⾹烟。
⼋⽉初三,灶君⾹烟……夏⽉施茶,冬舍⾐棉;宣讲善会,教愚化顽。
敬惜字纸,恭敬圣贤;收买焚化,灰送河间。
⼤称⼩⽃,欺哄愚憨;合伙求财,私掳银钱。
损⼈利⼰,种卖洋烟;招娼窝赌,⼼术坏完。
平⼈墓冢,揭墓开棺;诓骗讹诈,假银灌铅。
假药治病,性命关天;赶⼈地畔,⼑笔箭穿。
⽆义之财,消雪⼀般!⼠农⼯商,存好⼼地;童叟⽆欺,公平交易。
货真价实,⼀团和⽓;君⼦喻义,⼩⼈喻利。
莫占便宜,馍点淫戏;花街莫⾛,赌场莫去。
洋烟不染,王法恐惧,⼈能遵此,吉祥如意!三姑六婆,免交?院;淫盗之媒,穿针引线。
⼤⼩⼆便,宜避神前;妇⼥失节,臭名远传。
男⼦耍钱,嫖赌抽烟;倘若⽆钱,典卖庄⽥。
古代八德简释(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古代八德简释(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古代八德简释(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勇。
”这是我们中国人几千年来不败于世的根本。
儒家学说,儒字,就是人需,符合人性需要的学问。
儒家创始人首先认为,“耻,乃人禽之别也”,在如此认识的前提下,又提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的治国之道。
民若“无耻”,政与刑再多、再重,也难以抑制犯罪率的攀升。
然而,一旦国民能够“有耻”和“自律”,就会自觉自愿地按照社会规范和法律,调整自己的行为,社会才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和谐!另:中国人向来讲究“四维八德”,其中“礼、义、廉、耻”组成“四维”;而“八德”系“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因其有八字,固称做“八德”。
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会意,形声字解:金文“孝”字,为子承老形。
小篆之孝,从老的上半部分,从子,意谓子背着父母,意即子能承其亲,并能顺其意。
故其本意作「善事父母者」,此之谓孝。
其义有:1.善事父母之道曰孝。
如《孝经·开宗明义》「夫孝,德之本也。
」2.善事父母之人曰孝。
如《汉书·武帝纪》「兴廉举孝」3.居丧曰孝。
如守孝、在孝。
4.奉养、孝顺曰孝。
如《礼记·祭义》「内则孝于亲」。
5.服父母与祖父母之丧的曰孝。
如孝媳、孝孙。
6.能继先人之志也。
如《中庸》「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
」「孝」,上为老、下为子,是上一代与下一代,融为一体,称之为孝。
子女从父母那里承传血脉和家训,子女之身,就是父母的分身,不孝父母就失去了自身的大根大本。
故古云:「孝乃天经地义」。
《诗经·蓼莪》写道:「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
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因此,身为子女,如何行孝,是我们每个人不可不知的。
孝经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故为人子女,欲行孝,应先从爱护自己开始,不要让父母为我们身体的伤患而担忧;更要记得「德有伤,贻亲羞」的警言,在自己的品性上,严于律己,不做不仁、不义、无信、无礼的事,以德润身,奋发向上。
古代八德简释(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古代八德简释(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古代八德简释(孝、悌、忠、信、礼、义、廉、耻)2008-06-15 20:54:41| 分类:默认分类|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会意,形声字解:金文“孝”字,为子承老形。
小篆之孝,从老的上半部分,从子,意谓子背着父母,意即子能承其亲,并能顺其意。
故其本意作「善事父母者」,此之谓孝。
其义有:1.善事父母之道曰孝。
如《孝经·开宗明义》「夫孝,德之本也。
」2.善事父母之人曰孝。
如《汉书·武帝纪》「兴廉举孝」3.居丧曰孝。
如守孝、在孝。
4.奉养、孝顺曰孝。
如《礼记·祭义》「内则孝于亲」。
5.服父母与祖父母之丧的曰孝。
如孝媳、孝孙。
6.能继先人之志也。
如《中庸》「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
」「孝」,上为老、下为子,是上一代与下一代,融为一体,称之为孝。
子女从父母那里承传血脉和家训,子女之身,就是父母的分身,不孝父母就失去了自身的大根大本。
故古云:「孝乃天经地义」。
《诗经·蓼莪》写道:「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
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因此,身为子女,如何行孝,是我们每个人不可不知的。
孝经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故为人子女,欲行孝,应先从爱护自己开始,不要让父母为我们身体的伤患而担忧;更要记得「德有伤,贻亲羞」的警言,在自己的品性上,严于律己,不做不仁、不义、无信、无礼的事,以德润身,奋发向上。
勿让父母为我们操心、蒙羞,此乃孝顺第一步。
人之行孝,不能离开敬。
孔子曰:「盖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孝养父母,没有一定的形式,但皆要出自敬爱之心。
想想我们自己,从小对父母的教诲,是不是恭敬听受?小时候,父母把最好的食物,留给我吃;现在,最好的食物,记得请父母先吃了吗?家中最好的房间是否敬给父母居住?他们的衣食住行经常关心吗?父母交待的事情,可曾尽心尽力办好?父母有病时,能不能尽力侍奉,想方设法减少他们的病痛?远游在外,已经多久没有向家里问候、回去探望了呢?……更进一步,如果能将孝敬双亲的心,扩大到对所有的师长、宗亲;如果我们还能在立身行道方面有所努力、贡献,让父母宽慰,使他们一生的辛勤没有白费,这就是古人所谓的「光耀门楣」,「孝行」至此就更加圆满。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释义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一、任务名称释义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几乎涵盖了人类应有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这些价值观是中国文化的基石,引导着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行为和态度。
1. 孝孝是指对父母尽孝的道德准则。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被视为最高的美德,是子女对父母的敬爱、关心和孝顺。
尽孝的行为包括听从父母的教诲,关心照顾他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尽力满足他们的需求。
2. 悌悌是指兄弟间互相尊敬和友爱的道德准则。
在这个价值观中,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被看作是和睦相处、互相关心的关系。
悌的行为包括尊重长辈,帮助弟妹,以及共同努力家庭的荣誉和利益。
3. 忠忠是指对国家、国君和职位忠诚的道德准则。
忠诚是一个人对于权力和责任的敬畏和奉献精神,是公司、机构和团队中最重要的品质之一。
忠的行为包括维护国家和组织的利益,遵守法律法规,努力为国家和职位做出贡献。
4. 信信是指遵守诺言和对他人诚实守信的道德准则。
信任是人与人之间建立和维持关系的基础,也是商业交易和社会合作的重要前提。
信的行为包括言行一致,履行承诺,以诚实面对他人和社会。
5. 礼礼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遵循的行为规范和社会习惯的道德准则。
礼尚往来,彰显了一个人的修养和教养。
礼的行为包括尊重他人,注重礼貌和礼仪,守规矩和秩序,以及关心他人的感受和需求。
6. 义义是指对他人有所奉献和帮助的道德准则。
义以行善为核心,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共同发展的力量。
义的行为包括关心社会公众利益,关爱弱势群体,积极参与公益事业,以及帮助他人解决问题和困难。
7. 廉廉是指廉洁自律、清正克己的道德准则。
廉洁是对财产和权力的正当使用,清正是指对待他人和社会诚实正直,克己是指对自己行为的自我约束和纠正。
廉的行为包括廉洁从政,廉洁经商,坚决抵制腐败和不法行为。
8. 耻耻是指对道德败坏和违背社会公德感到羞愧和不安的道德准则。
耻是道德的防线,是个人行为和社会规范的保障。
耻的行为包括正视错误,勇于承担责任和惩罚,以及积极改正错误和缺点。
八德,一生做人的基本德行

八德,一生做人的基本德行八德,一生做人的基本德行中华传统文化表彰的八种德行,即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将家族道德置于首位。
随着中国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阶段,这八德对于社会的祥和与稳定等功能日益突出,家乃国之基,家和万事兴,因此齐家,家庭与家族的凝聚也就日益重要。
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主要含义如下:一、孝孝,就是孝顺。
孝顺父母,这是为人子女的本份,孝顺就是报答父母养育之恩。
孝字半老半子,言亲已老半入土,为子就是手足以奉养扶持。
孝者百行之首,万善之源,乃为人该行该守之第一重大义务也。
为人不可无孝,无孝如树无根,如水无源。
父母养子成人,恩深如似海,德高如泰山,一朝一夕一举一动难言尽述,父母爱子无微不至,辛苦不辞冒险不退,始终不倦劳而不怨,爱子一生至死不变。
为人子者须当知恩报本,欲子孝顺,须先孝双亲,不孝先人,人逆你,今日为人子媳妇,后日为人父母翁姑;今日不孝父母翁姑,后日受子女媳妇不孝,理之所当然也。
孝顺还生孝顺子,忤逆还生忤逆儿,盖因习见其行为,自然尽学其举动也。
一报还一报,此是天地循环之理也。
天理昭昭报应无差,不可不信。
世人传后裔之目的者,就是养儿待老,积谷防饥,父母养我而我不知孝养双亲者,父母劳而无功何必养子,劳其筋骨损其精神,不孝父母翁姑,养子何益也?为人子须常静虑三思,我这个身体从何来呢?何人养育成人呢?给我读书学艺嫁娶,衣食住等从小至大一番思虑,自知父母之恩莫大,知恩自当报答双亲,自知孝敬父母翁姑,孝敬之重点,勿使父母翁姑怒气,悲伤,怨恨,痛苦,伤情,哀怨,惊恐,愁闷,羞愧,便不是买鱼买肉奉敬是谓之孝也。
爱惜妻子之心,更力一倍敬重父母翁姑,何谓也?我身受父母所赐,一失双亲断不再得,为人子女媳妇者,竭尽其力问心无愧孝顺父母翁姑,始可称为孝子孝妇。
为人父母翁姑者,也应慈爱痛疼子女媳妇,切不可偏见,上下尽其人道,乐其天伦,父慈子孝成为幸福家庭也。
古人云:“不孝父母敬神无益”,人伦之道以孝为首,不孝者后来必遭受天谴,其祸必累及其儿女实可叹哉。
“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课程背景:
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就是“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这些就是中华文化的DNA,渗透到中华民族每一个子孙的骨髓里。
迄今为止,还没有哪个人敢挑战这八个字。
要尊重自己的历史文化,把握文化根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坚守和弘扬优秀传统,让民族文化生命得以延续。
--------王岐山
课程内容:
第一、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
第二、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结构
第三、儒家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地位
第四、“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做人的根本,也是我们的先师孔子的德育内容的全部精髓
1、孝:
(1)孝的含义
(2)孝对父母的标准
(3)孝对国家的标准
2、悌:
(1)悌的含义
(2)悌对兄弟姐妹的标准
(3)悌对他人的标准
3、忠:
(1)忠的含义
(2)忠对组织工作的标准
(3)忠对祖国和人民的标准
4、信:
(1)信的含义
(2)信对朋友的标准
(3)信对祖国和人民的标准
5、礼:
(1)礼的含义
(2)礼的标准
(3)礼的价值和作用
6、义:
(1)义的含义
(2)义的标准
(3)义的价值和作用
7、廉:
(1)廉的含义
(2)廉的标准
(3)廉的价值和作用
7、8:
(1)耻的含义
(2)耻的行为表现有哪些
(3)如何做到“知耻近乎勇”,。
中华传统八德进校园---“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中华传统八德进校园---“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中华传统文化---“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做人的根本,也是我们的大成至圣先师孔子他老人家的德育内容的全部精髓。
也是人生的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就是“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今天我们追溯到文字的源头从文字学的角度和其本身含义来讲八德。
以现代通俗易懂的话语,将中国字的由来形象地描绘出来,从中领悟到字的意境,从而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进而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
第一、“孝”。
孝,《说文解字》说“善事父母者”,这叫孝。
很善于侍奉父母,这个行为叫孝。
我们侍奉父母,具体一点就是能够关心到父母的生活方面、精神方面,包括父母心里面要达到的心愿,我们都能够帮他们完成。
而且在父母犯错的时候,我们能够规劝、劝谏,这都是具体的行孝,这个行为叫孝。
从字形上来看,这是一个会意字,上面是一个“老”,下面是一个“子”,就像一个孩子背着年老的母亲。
这就是侍奉父母很具体的意思。
第二、“弟”。
这几个笔划就像一个绳子缠绕在一个物体上的形状。
拿绳子缠物体的时候,缠一圈、二圈、三圈,缠绕的圈自然而然就出现了次序,先后的次第引申为兄弟姊妹之间先后的天然的秩序。
《弟子规》说,“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所以长幼之间先后的次序是天然的秩序,这就叫弟。
因为兄弟之间相处,也要用心去爱护、去恭敬,所以后来的弟又加了竖心旁,而成为“悌”。
第三、“忠”。
《说文解字》:“敬也,尽心曰忠。
”做一件事情能够尽心尽力,就叫忠。
尽心尽力做一件事,那对这件事情也会有恭敬的态度,所以是敬也。
这是一个形声字,下面是“心”,因为做事尽心尽力,所以跟心有关系;上面这部分是“中”,是它的读音。
宋朝范仲淹先生,他每天都会反省自己,我领今天一天的俸禄,我做的事情有没有对得起国家对我的信任?范仲淹先生给我们做了很好的榜样。
第四、“信”。
人言为信,说话算话,遵守诺言,称之为信。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德是什么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德是什么“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做人的根本,也是我们的大成至圣先师的德育内容的全部精髓。
也是人生的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孝:是孝顺。
孝顺父母,这是为人子女的本份,孝顺是报答父母养育之恩。
往大了说,可以是对国家尽忠,这也是大“孝”。
悌:是悌敬。
是兄弟姊妹之间的,就是兄弟友爱,相互帮助。
扩而充之,对待朋友也要有兄弟姊妹之情,这样人和人之间才能消除矛盾,相互谦让。
忠:是尽忠。
尽忠国家,这是作国民的责任,就是要忠于祖国和人民。
“忠”也是要忠于组织和自己的工作职责。
信:是信用。
信用朋友,对朋友言而有信,不可失信用。
将来到社会服务时,“言必忠信,行必笃敬”,说出的话,一定要有忠有信,不欺骗他人。
所做的事,必须要有恭恭敬敬的态度,认真去做,绝对不敷衍了事。
礼:是礼节。
见到人要有礼貌,我们应该遵守各种规定,遵纪守法(也包括礼貌)。
学生见到师长要敬礼,见到父母要敬礼,见到客人要敬礼。
不但表面上要敬礼,心里上更要恭敬,这是一个人的道德修养的体现。
义:是义气。
是说人们应该有正义感,要有见义勇为的精神,无论谁有困难,要尽力去帮助,解决问题。
对朋友要有道义,大公无私助人为乐,绝无企图之心。
(当然这不是那种狭隘的“哥们义气”,那不是义,那是愚昧而以。
)廉:是廉洁。
有廉洁的人,无论见到什么,不起贪求之心,没有想占便宜的心,而养成大公无私的精神。
耻:是羞耻。
凡是不合道理的事,违背良心的事情,绝对不做。
人若无耻,等于禽兽一样。
“耻”也是自尊自重。
孔子曰:“知耻近乎勇”,知道错误就去改过,为当所为,不也是勇的表现吗?八德人物1.孝 --沈若英明朝女子沈云英,其父亲是位将军,在率军抗击敌人时战死,沈云英得知父亲死讯后,凛然走上城楼,振臂高呼:“在下虽是女儿身,但为了完成父亲抗敌的遗志,我不惜战死沙场!”众人听后感动不已,军士们发誓要击退敌军。
在沈云英的带领下,大破敌方主力。
战后,沈云英在战场上找到了父亲的尸体,不禁失声痛哭。
关于四品八德的名言

关于四品八德的名言1. 关于新八德的名人名言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孔子的德育内容的全部精髓。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做人的根本。
也是人生的八德。
孝:是孝顺。
孝顺父母,这是为人子女的本份,孝顺是报答父母养育之恩。
往大了说,可以是对国家尽忠,这也是大“孝”。
悌:是悌敬。
是兄弟姊妹之间的,就是兄弟友爱,相互帮助。
扩而充之,对待朋友也要有兄弟姊妹之情,这样人和人之间才能消除矛盾,相互谦让。
忠:是尽忠。
尽忠国家,这是作国民的责任,就是要忠于祖国和人民。
“忠”也是要忠于组织和自己的工作职责。
信:是信用。
信用朋友,对朋友言而有信,不可失信用。
将来到社会服务时,“言必忠信,行必笃敬”,说出的话,一定要有忠有信,不欺骗他人。
所做的事,必须要有恭恭敬敬的态度,认真去做,绝对不敷衍了事。
礼:是礼节。
见到人要有礼貌,我们应该遵守各种规定,遵纪守法(也包括礼貌)。
学生见到师长要敬礼,见到父母要敬礼,见到客人要敬礼。
不但表面上要敬礼,心里上更要恭敬,这是一个人的道德修养的体现。
义:是义气。
是说人们应该有正义感,要有见义勇为的精神,无论谁有困难,要尽力去帮助,解决问题。
对朋友要有道义,大公无私助人为乐,绝无企图之心。
(当然这不是那种狭隘的“哥们义气”,那不是义,那是愚昧而以。
)廉:是廉洁。
有廉洁的人,无论见到什么,不起贪求之心,没有想占便宜的心,而养成大公无私的精神。
耻:是羞耻。
凡是不合道理的事,违背良心的事情,绝对不做。
人若无耻,等于禽兽一样。
“耻”也是自尊自重。
孔子曰:“知耻近乎勇”,知道错误就去改过,为当所为,不也是勇的表现吗?。
2. 关于新八德的名人名言有哪些1、开始吧,孩子,开始用微笑去认识你的母亲吧!——维吉尔2、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
——孟子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天下可运于掌。
——孟子4、青山悲吟声声泪,声声呼严父;碧水苦诉字字血,字字哭慈母。
——《对联集锦》5、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孝:
是孝顺。
孝顺父母和长辈,这是为人子女的本份,孝顺是报答父母养育之恩。
孝敬是有感恩之心的基础,是慈悲的基础,是一切美德的基础。
所以,有“百善孝为先”之说。
悌:
是悌敬。
是兄弟姊妹之间的,就是兄弟友爱,相互帮助。
扩而充之,对待朋友也要有兄弟姊妹之情,这样人和人之间才能消除矛盾,相互谦让。
忠:
是尽忠。
尽忠国家,这是作为国民的责任,就是要忠于祖国和人民。
信:
是信用。
信用朋友,对朋友言而有信,不可失信用。
将来到社会服务时,“言必忠信,行必笃敬”,说出的话,一定要有忠有信,不欺骗他人。
礼:
是礼节。
见到人要有礼貌,应该遵守各种规定,遵纪守法(也包括礼貌)。
学生见到师长要敬礼,见到父母要敬礼,见到客人要敬礼。
义:
是义气。
是说人们应该有正义感,要有见义勇为的精神,无论谁有困难,要尽力去帮助,解决问题。
对朋友要有道义,大公无私助人为乐,绝无企图之心
廉:
是廉洁。
做廉洁的人,无论见到什么,不起贪求之心,没有想占便宜的心,而养成大公无私的精神。
耻:
是羞耻。
凡是不合道理的事,违背良心的事情,绝对不做。
人若无耻,等于禽兽一样。
“耻”也是自尊自重。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孔子的德育内容的全部精髓,
是儒家倡导的做人的根本,所谓人生八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