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六章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六章第1节《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共28张PPT)
短毛折耳 bbee
F1间 交配 选优 测交
F1
长毛立耳 长毛立耳
BbEe BbEe
F2 长立
长折 Bbee BBee
长折 BBee
短折 bbee
短立 短折
长折 短折 Bbee bbee
长折 Bbee
长折 短折 Bbee bbee
1、动物杂交育种中纯合 子的获得不能通过逐代自 交,而应改为测交。 2、比植物杂交育种所需 年限短。
最早的育种方法: 选择育种
选择育种的优点:技术简单、容易操作 缺点: 选择范围有限,育种周期长
《齐民要术》指出当时人们不仅会将籽粒硕大而且饱满的种子 选择下来,还建立了专门的种子田,把选出来的纯色好穗,另 外种植在种子田里,避免与其他种子混杂,而且在收割时,要 先收割种子田里的作物,并单独存放。这种古老的育种方法叫 做选择育种。
[标准答案]
(1)自交
2 3
(2)Ⅱ
(3)C 基因突变频率低且不定向
(4)秋水仙素(或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 100%
(5)将矮秆小麦与高秆小麦杂交;如果子一代为高秆,子
二代高秆:矮秆=3:1(或出现性状分离),则矮秆性状是基因突
变造成的;否则,矮秆性状是环境引起的。或将矮秆小麦与
高秆小麦种植在相同环境条件下,如果两者未出现明显差
如果水稻的某迟熟(AA)品种,那么我们 有什么好办法快速的得到早熟(aa) 品种?
人工诱变 + 单倍体育种
迟熟 品种
人工
诱变
(AA)
幼苗 秋水仙
杂合 子
花药离
(A) 素处理
体培养
(Aa)
幼苗
秋水仙
(a) 素处理
早熟 品种 (AA)
人教版教学教案高一生物必修2第6章第7章知识点归纳
第六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第1节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一、杂交育种1.概念: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
2.原理:基因重组。
通过基因重组产生新的基因型,从而产生新的优良性状。
3.优点:可以将两个或多个优良性状集中在一起。
4.缺点:不会创造新基因,且杂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育种过程缓慢,过程复杂。
二、诱变育种1.概念:指利用物理或化学因素来处理生物,使生物产生基因突变,利用这些变异育成新品种的方法。
2.诱变原理:基因突变3.诱变因素:(1)物理:X射线,紫外线,γ射线等。
(2)化学:亚硝酸,硫酸二乙酯等。
4.优点: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性状。
5.缺点:因为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且有利的突变很少,所以诱变育种具有一定盲目性,所以利用理化因素出来生物提高突变率,且需要处理大量的生物材料,再进行选择培育。
三、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例1】普通小麦中有高秆抗病(TTRR)和矮秆易感病(ttrr)两个品种,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实验小组利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如下三组实验:请分析回答:(1 )A组由F1获得F2的方法是________,F2矮秆抗病植株中不能稳定遗传的占____________。
(2)Ⅰ、Ⅱ、Ⅲ三类矮秆抗病植株中,最可能产生不育配子的是____________类。
(3)A、B、C三组方法中,最不容易获得矮秆抗病小麦新品种的方法是________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矮秆抗病Ⅱ获得矮秆抗病小麦新品种的方法是________。
获得的矮秆抗病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一块高秆(纯合体)小麦田中,发现了一株矮秆小麦。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六章生物的进化知识点题库(带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六章生物的进化知识点题库单选题1、非洲草原的犀牛是双角,亚洲只有苏门答腊犀牛是双角,而印度犀牛为独角。
犀牛角的主要功能是防御敌害。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印度独角犀牛和非洲双角犀牛可能具有共同的祖先B.犀牛是独角还是双角是由犀牛生活的植被环境决定的C.犀牛角的出现是犀牛对环境主动适应的结果D.环境不变时,非洲草原的犀牛种群不发生进化答案:A分析:自然选择学说能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生物界有统一性是因为所有生物都是由共同的祖先进化来的,解释了生物的适应性、多样性的形成,使生物学第一次摆脱了神学的束缚,走上了科学的轨道,由于受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达尔文对遗传和变异的本质还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同时他对生物进化的解释也局限于个体水平,达尔文还强调物种形成是渐变的结果,不能很好解释物种大爆发等现象,故现代生物进化论中对种群水平及基因水平的研究是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修正与发展。
A、生物在繁衍过程中,个体之间会存在许多性状方面的差异,如印度独角犀牛和非洲双角犀牛,但它们可能具有共同的祖先,A正确;B、犀牛是独角还是双角是由犀牛基因决定的,B错误;C、犀牛角的出现是自然环境对犀牛选择的结果,C错误;D、环境不变时,基因频率也有可能改变,故非洲草原的犀牛种群也能发生进化,D错误。
故选A。
2、狮子鱼多栖息于温带靠海岸的岩礁或珊瑚礁内,但在马里亚纳海沟 7000 米以下的深海环境生存着一个通体透明的新物种——超深渊狮子鱼。
该环境具有高压、终年无光等特殊极端条件。
研究发现,该超深渊狮子鱼基因组中与色素、视觉相关的基因发生了大量丢失,这些遗传变异共同造成了这一物种的奇特表型和对超深渊极端环境的适应能力。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海底漆黑环境的诱导下,超深渊狮子鱼的眼睛应已退化B.超深渊狮子鱼与温带靠海岸分布的狮子鱼一定不能交配成功C.在自然选择作用下,超深渊狮子鱼种群与温带靠海岸狮子鱼种群的基因库不同D.在深海环境中,超深渊狮子鱼个体间在斗争过程中相互选择,共同进化答案:C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六章
第6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第一节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一、各种育种方法的比较: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处理杂交→自交→选优→自交用射线、激光、化学药物处理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后的种子或幼苗花药离体培养原理基因重组,组合优良性状人工诱发基因突变破坏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诱导花粉直接发育,再用秋水仙素优缺点方法简单,可预见强,但周期长加速育种,改良性状,但有利个体不多,需大量处理器官大,营养物质含量高,但发育延迟,结实率低缩短育种年限,但方法复杂,成活率较低例子水稻的育种高产量青霉素菌株无子西瓜抗病植株的育成第二节基因工程及其应用一、基因工程1、概念:基因工程又叫基因拼接技术或DNA重组技术。
通俗的说,就是按照人们意愿,把一种生物的某种基因提取出来,加以修饰改造,然后放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2、原理:基因重组3、结果: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获得人类所需要的品种。
二、基因工程的工具1、基因的“剪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简称限制酶)(1)特点:具有专一性和特异性,即识别特定核苷酸序列,切割特定切点。
(2)作用部位:磷酸二酯键(4)例子:EcoRI限制酶能专一识别GAATTC序列,并在G和A之间将这段序列切开。
(黏性末端)(黏性末端)(5)切割结果:产生2个带有黏性末端的DNA片断。
(6)作用:基因工程中重要的切割工具,能将外来的DNA切断,对自己的DNA无损害。
注:黏性末端即指被限制酶切割后露出的碱基能互补配对。
2、基因的“针线”——DNA连接酶(1)作用:将互补配对的两个黏性末端连接起来,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DNA分子。
(2)连接部位:磷酸二酯键3、基因的运载体(1)定义:能将外源基因送入细胞的工具就是运载体。
(2)种类:质粒、噬菌体和动植物病毒。
三、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1、提取目的基因2、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4、目的基因的检测和鉴定四、基因工程的应用1、基因工程与作物育种:转基因抗虫棉、耐贮存番茄、耐盐碱棉花、抗除草作物、转基因奶牛、超级绵羊等等2、基因工程与药物研制:干扰素、白细胞介素、溶血栓剂、凝血因子、疫苗3、基因工程与环境保护:超级细菌五、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两种观点是:1、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不安全,要严格控制2、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应该大范围推广。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六章生物的进化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带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六章生物的进化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单选题1、陆生脊椎动物和人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会出现鳃裂,这说明()A.鳃裂将来发育成肺B.胚胎的呼吸依靠鳃裂C.胚胎在水环境中发育而成D.陆生脊椎动物和人的原始祖先生活在水中答案:D分析: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和人,彼此间的差异十分显著,但是它们的胚胎在发育初期都很相似,即都有鳃裂和尾,只是到了发育晚期,除鱼以外,其他动物和人的鳃裂都消失了,人的尾也消失了,这种现象说明高等脊椎动物是从某些古代的低等动物进化而来的,所以在生物的个体发育过程中,迅速重演了它们祖先的主要发育阶段,即都有尾。
同时,也说明古代脊椎动物原始的共同祖先生活在水中,所以陆生脊椎动物和人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出现了鳃裂。
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和人,彼此间的差异十分显著,但是它们的胚胎在发育初期都很相似,即都有鳃裂,只是到了发育晚期,除鱼以外,其他动物和人的鳃裂都消失了,由此可以说明脊椎动物和人的原始祖先生活在水中,D正确,故选D。
2、基因重组是指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基因重组是生物多样性的原因之一B.基因重组有可能发生在有丝分裂的后期C.基因重组可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D.基因重组有可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答案:BA、基因重组是生物多样性的原因之一,A正确;B、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或后期,有丝分裂不可能发生基因重组,B错误;C、基因重组的来源之一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组合,C正确;D、基因重组的来源之二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而交换,导致染色单体上的基因重组,D正确。
故选B。
3、下列关于遗传漂变和自然选择的叙述,正确的是()A.遗传漂变在大种群中更易发生B.遗传漂变能产生新的可遗传变异C.遗传漂变和自然选择不都是进化的因素D.遗传漂变和自然选择均可打破遗传平衡答案:D分析:发生在一个小群体内,每代从基因库中抽取形成下一代个体的配子时,会产生较大误差,由这种误差引起群体基因频率的偶然变化,叫做遗传漂变。
部编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六章生物的进化基础知识手册
(名师选题)部编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六章生物的进化基础知识手册单选题1、化石之所以能证明生物的进化,其根本原因是()A.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生物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B.地壳岩石形成有一定的顺序C.化石是生物的祖先D.各类生物化石在地层中出现有一定的顺序答案:D分析:化石是由生物体的坚硬部分形成的,如植物茎的化石,动物的牙齿、骨骼、贝壳等的化石,有些化石则是生物体的印痕所形成的,如树叶的印痕化石,因此所有的化石都是生物的遗体、遗物(如卵、粪便等)或生活痕迹(如动物的脚印、爬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
A、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生物遗体或生活痕迹,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是直接的证据,可以根据化石研究生物的相关信息,但化石不是证明生物进化的根本原因,A错误;B、地壳岩石形成有一定的顺序,但不是生物化石之所以能证明生物的进化的原因, B错误;C、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生物遗体或生活痕迹,不是生物的祖先,C错误;D、各类生物化石在地层中出现有一定顺序,研究发现,不同的地层中埋藏着不同类型的生物化石:埋藏于较浅地层中的化石与现代生物结构比较相似,埋藏于较深地层中的化石与现代生物结构差别较大,并且越是古老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越多;越是晚期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化石越多,所以根据各类生物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能证明生物的进化, D正确。
故选D。
2、为了防止滥用抗生素,我国多地区规定普通感冒不准使用抗生素。
滥用抗生素会使人体内细菌形成抗药性。
若被细菌感染,则会由于体内细菌能够抵抗各种抗生素而无药可救,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细菌的变异类型主要是基因突变,变异对细菌都是有害的B.抗生素诱发细菌基因突变,导致产生抗药性基因C.抗生素的选择作用导致细菌抗药性增强D.抗药性基因频率的改变使细菌产生了新的物种答案:C分析: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
生物人教版高中必修二(2019年新编)6-1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 教案
第6章生物的进化第1节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教学目标】1、基于化石的直接证据,认同当今生物具有共同的祖先。
2、运用比较解剖学、胚胎学、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等间接证据,说明当今生物具有共同的祖先,举例说明当今生物具有许多共同特征。
【教学重难点】1、如何通过化石研究生物的进化。
2、生物共同由来学说的证据;【教学过程】【问题探讨】达尔文的生物进化理论(1)共同由来学说——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是由原始的共同祖先进化来的。
(2)自然选择学说——揭示了生物进化的机制,解释了适应的形成和物种形成的原因。
一、地层中陈列的证据——化石(直接证据)1、概念:化石是指通过自然作用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
2、作用:利用化石可以确定地球上曾经生活过的生物的种类及其形态、结构、行为等特征。
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
例如:从动物的牙齿化石推测它们的饮食情况;从动物的骨骼化石推测其体型大小和运动方式;从植物化石推测它们的形态、结构和分类地位。
3、分布:大部分化石发现于沉积岩的地层中。
4、共同由来学说的化石证据(1)不同地层形成的年代不同;在越早形成的地层中首次出现的生物越低等,生物的特征越简单;在越晚形成的地层中首次出现的生物越高等,生物的特征越复杂。
(2)赫氏近鸟龙化石显示其身体骨架与恐龙非常接近,其骨架周围有清晰的羽毛印痕,具有鸟类的特征,但其后肢发达,善跑不善飞,属于恐龙和鸟类的过渡类型,这说明鸟类很可能由恐龙进化而来。
(3)少女露西的骨骼化石,其上肢骨的结构与黑猩猩的相似,适于攀缘,下肢骨和现代人接近,适于直立行走,说明人类和黑猩猩可能有共同的祖先。
(4)基于化石研究生物进化的结论:大量化石证据,证实了生物是由原始的共同祖先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进化而来的,而且还揭示出生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的进化顺序。
二、当今生物体上进化的印迹——其他方面的证据1、比较解剖学证据(1)概念:比较不同物种之间身体构造的学科。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六章生物的进化知识点总结(超全)(带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六章生物的进化知识点总结(超全)单选题1、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种群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B.一个物种的遗传多样性越丰富,对环境的适应性越强C.遗传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生物所携带的遗传信息的总和D.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协同进化的结果答案:A分析:1 .生物的多样性: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2 .协同进化是指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A、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A错误;B、一个物种的遗传多样性越丰富,表现型种类就更多,对环境的适应性越强,B正确;C、遗传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生物所携带的遗传信息的总和,C正确;D、协同进化是指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协同进化的结果,D正确。
故选A。
2、受精前隔离是指隔离发生在生物交配受精以前,包括时间、空间、生物的形态和行为等方面的原因所造成的隔离。
现有菊科植物的两个种群,生活在同一区域,在自然状态下,前者在夏季开花,后者在早春开花,不能正常杂交繁殖后代。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地理隔离属于受精前隔离范畴B.菊科两个种群开花季节不同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两个种群内的生物属于同一物种D.两个种群因基因库的差异将导致隔离的产生答案:C分析:生物多样性形成的过程:生物多样性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地球上生物生存的环境是多种多样的,在不同的环境中自然选择的方向是不同的,不同的选择方向形成不同的生物类型,最后形成不同的物种。
不同的物种,其基因库中的基因组成也是不同的,这就形成了遗传基因的多样性。
A、受精前隔离是指隔离发生在生物交配受精以前,包括时间、空间、生物的形态和行为等方面的原因所造成的隔离。
高中必修二生物第6章教案
高中必修二生物第6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细胞的能量来源及转化过程。
2. 掌握细胞内能量的转化途径,包括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3. 了解ATP在细胞内的重要作用。
4. 培养学生探究、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细胞内的能量转化过程2.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3. ATP的合成及功能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及途径2. ATP的合成及在细胞内的重要作用四、教学方法:1. 讲授结合实验演示,生动形象地呈现细胞的能量转化过程。
2.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
3. 课堂讨论,促进思维碰撞和知识交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细胞内的能量转化图,引发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如细胞的能量来源是什么?细胞内的能量转化是如何进行的?2. 学习内容讲解:依次介绍细胞内的能量转化过程,包括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讲解ATP 的合成及功能。
3. 实验演示:进行相关实验演示,生动形象地展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让学生亲自参与并观察。
4. 讨论与分析: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实验数据,思考实验现象背后的原理,促进思维碰撞和知识交流。
5. 拓展与应用:布置相关拓展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课堂作业:1. 阅读课外材料,了解更多关于细胞能量转化的内容。
2. 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提出一个关于细胞能量转化的问题,并进行调查研究,写成小结报告。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系统地了解细胞内的能量转化过程,掌握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原理及途径,理解ATP在细胞内的重要作用。
同时,通过实验演示和讨论,培养了学生动手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思维,注重拓展和应用,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六章生物的进化考点题型与解题方法(带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六章生物的进化考点题型与解题方法单选题1、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治疗重度感染的一类药物。
比如铜绿假单胞杆菌引起的泌尿系统的感染。
如图为在一固定容器内用液体培养基培养铜绿假单胞杆菌并测种群数量,其中在a点向培养中添加了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在b点更换了培养液(含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以下分析合理的是()A.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后,种群数量是下降是因为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抑制铜绿假甲单胞杆菌的DNA复制,导致其不能生长B.从图分析可知,a之后,该菌产生了抗药性变异C.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使用使该种群中抗药性基因频率不断升高D.该过程中铜绿假单胞杆菌频率虽变化,但没有产生生殖隔离,因此该种群没有发生进化答案:C分析:分析题图可知:在a点向培养中添加了碳青霉烯类抗生素,a点到b点体现了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对结核杆菌的选择过程,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A、由图无法判断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抑制铜绿假甲单胞杆菌的机理,A错误;B、变异在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之前就已经发生了,在使用抗生素后铜绿假单包杆菌中有抗药性变异的个体被选择下来而存活,B错误;C、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不断使用,将具抗药性的个体选择出来,使该种群中抗药性基因频率不断升高,C正确;D、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D错误。
故选C。
2、峡谷和高山的阻隔都可能导致新物种形成。
两个种的羚松鼠分别生活在某大峡谷的两侧,它们的共同祖先生活在大峡谷形成之前;某高山两侧间存在有限的“通道”,陆地蜗牛和很多不能飞行的昆虫可能会在“通道”处形成新物种。
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A.大峡谷分隔形成的两个羚松鼠种群间难以进行基因交流B.能轻易飞越大峡谷的鸟类物种一般不会在大峡谷两侧形成为两个物种C.高山两侧的陆地蜗牛利用“通道”进行充分的基因交流D.某些不能飞行的昆虫在“通道”处形成的新种与原物种存在生殖隔离答案:C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单位是种群,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引起生物进化的因素包括突变、自然选择、迁入和迁出、非随机交配、遗传漂变等;可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统称为突变;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六章生物的进化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带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六章生物的进化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单选题1、某昆虫种群中,DD基因型个体占40%, dd基因型个体占20%,已知dd在性成熟前死亡。
若该昆虫种群之间能自由交配,则下一代中基因型Dd个体出现的频率以及D、d基因频率分别为()A.37 .5% 75% 25%B.12 .5% 75% 25%C.25% 75% 25%D.48% 60% 40%答案:A分析:题中显示,DD基因型个体占40%, dd基因型个体占20%,则Dd个体的比例为1-40%-20%=40%,又知dd在性成熟前死亡,则该昆虫种群中能产生配子的基因型为DD和Dd。
因昆虫种群中能产生配子的基因型为DD和Dd,且二者的比例1∶1,则该群体中雌雄配子的比例分别为D∶d=3∶1,则该群体的个体之间能自由交配,Dd出现的概率为2×1/4×3/4=3/8=37 .5% ,DD的概率为3/4×3/4=9/16,dd的概率为1/4×1/4=1/16,则D的基因频为9/16+1/2×3/8=12/16=3/4=75%,则d的基因频率为1-75%=25%,A正确。
故选A。
2、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生物的()A.表现型B.基因型C.不利变异的基因D.肽链结构答案:A分析: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
自然选择是生物生存的环境对生物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选择,具有更多适应环境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的生物更容易在环境中生存下去,而生物的这些特征都是生物表现型的不同方面。
故选A。
3、有关物种的叙述正确的是()①一个种群就是—个物种②自然条件下能相互交配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③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④在物种形成的过程中,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是同时出现的A.①②③B.②④C.①④D.②③答案:D分析:物种是指能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产生可育后代,并与其他物种存在有生殖隔离的群体;种群是指生活同一地区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
生物必修二第六章遗传与变异难点解析
生物必修二第六章遗传与变异难点解析高中生物教材中的遗传与变异是难度最大的内容,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生物必修二第六章遗传与变异难点解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生物遗传与变异难点解析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解析】核酸是生物的遗传物质,而核酸又包括脱氧核酸(即DNA)和核糖核酸(即RNA)。
在整个生物界中绝大多数生物是以DNA作为遗传物质的。
有DNA的生物(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和DNA病毒——烟草花叶病毒、乙肝病毒等),DNA就是遗传物质;只有少数病毒(如艾滋病病毒、SARS病毒、禽流感病毒等)没有DNA,只有RNA,RNA才是遗传物质。
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另外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过程中,其设计思想是:设法把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去观察DNA的作用。
2、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解析】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叶绿体和线粒体中的DNA上也有基因存在)。
一般情况下,一条染色体上有一个DNA分子,在一个DNA 分子上有许多基因。
在真核细胞中,DNA是主要遗传物质,而DNA 又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所以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原核生物和病毒(DNA病毒)都没有染色体,但有DNA分子。
3、生物的性别决定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XY型,另一种是ZW型。
【解析】生物的性别决定方式:①XY型性别决定——很多种类的昆虫、某些鱼类和两栖类、所有的哺乳动物以及很多雌雄异株的植物(如菠菜、大麻等)。
雌性:N+XX;雄性:N+XY。
②ZW型性别决定——鸟类和蛾类等。
雌性:N+ZW;雄性:N+ZZ。
③基因对性别的决定——玉米是雌雄同株的植物,玉米细胞中有若干基因可以改变玉米植株的性别:如果正常植株基因型为A B ,则基因型为aaB 的植株因侧生的雌花序不能正常发育为成为雄株;基因型为A bb的植株因顶生雄花序转变为雌花序而成为雌株;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顶生的花序也是雌花序而成为雌株。
人教版教学课件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第六章第一节: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课件
思考:我国运用返回式运载卫星搭载水稻种子,返回地面 后种植,培育出的水稻穗长粒大,亩产达600kg,最高达 750kg,蛋白质含量增加8%-20%,生长期平均缩短10天。 请回答:
基因突变 水稻产生这种变异的来源是_____
__,
复习: 1.什么叫基因突变?属于什么水平的变化? 2.自然突变和诱发突变特点的异同?
都有普遍性、随机性、不定向性,诱发 突变的频率高
各种宇宙射线和失重的作用,使基因 产生变异的原因是_______ _。 的分子结构发生改变。
3.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有哪些?(物理、化学等)
诱变育种
原理: 基因突变
物理方法(紫外线、α 射线、失重等)或化学方 方法: 法(亚硝酸、硫酸二乙酯等)处理植株,再选择 符合要求选优
矮抗 ddTT F3 矮抗 ddTT
矮抗 矮不抗 ddTT ddTt 矮抗 ddTt 矮抗 矮不抗 ddTT ddTt
动物的杂交育种
中国荷斯坦牛:荷斯坦—弗里生
牛与我国黄牛杂交选育后逐渐形
成的优良种。泌乳期可达305天, 年产乳量可达6300kg以上。
试一试:动物的杂交育种方法
中间为青霉菌,周围是细菌。
思考与讨论
与杂交育种相比,诱变育种有什么优点? 联系基因突变的特点,谈谈诱变育种的局限 性。要想克服这些局限性,可以采取什么办 法?
优点: 产生新基因和新的性状,能提高变异的频率, 后代变异性状能较快稳定,加速育种进程。 不足:诱变育种的方向难以掌握,诱变体难以集中多 个理想性状。
方案展示
P 品种A × 品种B (子粒多,不抗病) (子粒少,抗病)
↓ ↓
F1
F2 子粒多,不抗病 子粒多,抗病
子粒少,不抗病 子粒少,抗病
部编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六章生物的进化带答案考点题型与解题方法
(名师选题)部编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六章生物的进化带答案考点题型与解题方法单选题1、同一玉米棒上存在多种颜色玉米粒的现象称为“斑驳”。
科学家在研究“斑驳”的成因时,发现某些染色体片段可以在非同源染色体间跳跃。
这种染色体结构变异属于()A.缺失B.重复C.倒位D.易位2、下列有关生物进化和物种形成的描述,正确的是()A.是否形成新物种是生物进化的标志B.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就标志着新物种的产生C.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种群的基因频率就不会发生变化D.在物种形成过程中,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是同时出现的3、某动物种群中AA、Aa和aa基因型的个体分别占25%、50%、25%。
若aa个体没有繁殖能力,其他个体间随机交配,则下一代AA、Aa、aa个体的数量比为A.3:3:1B.4:4:1C.1:2:0D.1:2:14、理论上,下列关于人类单基因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A.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B.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C.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D.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5、19世纪70年代,10对原产于美国的灰松鼠被引入英国,结果在英国大量繁殖、泛滥成灾。
对生活在两国的灰松鼠种群,可以作出的判断是()A.两者尚未形成两个物种B.两者的外部形态有明显差别C.两者之间已经出现生殖隔离D.两者的基因库向不同方向改变6、有很多事实能够作为支持生物进化学说的证据。
如图所示,这些生物体在解剖结构上具有明显的相似之处,对这些相似之处和生物进化的解释,不合理的是()A.这些生物体具有共同的原始祖先B.这些相似的结构被称为同源器官C.这些证据被称为比较解剖学证据D.这些相似之处表明变异是定向的7、科学家通过比较与现代马相似的动物的骨骼化石,以及它们的生存时期(如下图所示),认为它们是现代马的祖先。
河南省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六章生物的进化解题技巧总结
河南省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六章生物的进化解题技巧总结单选题1、若果蝇种群中,X B的基因频率为90%,X b的基因频率为10%,雌雄果蝇数相等,理论上X b X b、X b Y的基因型比例依次为()A.1%、2%B.0 .5%、5%C.10%、10%D.5%、0 .5%答案:B分析:基因频率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的比例。
根据遗传平衡定律可知,雌果蝇中X b X b的比例为10%×10%=1%,雄果蝇中X b Y的比例为10%,在果蝇种群中,X b X b的比例为1%×1/2=0 .5%,X b Y的比例为10%×1/2=5%。
综上所述,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2、下列有关生物进化和物种形成的描述,正确的是()A.是否形成新物种是生物进化的标志B.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就标志着新物种的产生C.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种群的基因频率就不会发生变化D.在物种形成过程中,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是同时出现的答案:B分析:现代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是:①进化是以种群为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②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③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④隔离导致物种形成;共同进化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A错误;B、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B正确;C、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随机发生的,所以即便环境没有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也可能会因基因突变发生改变,C错误;D、物种形成过程中,一般是先经过地理隔离然后产生生殖隔离,或者不经过地理隔离直接产生生殖隔离,D错误。
故选B。
3、亚胺培南是临床治疗铜绿假单胞菌(一种细菌,简称PA)感染的一种重要抗生素。
下表为某医院检测PA对亚胺培南耐药率的变化情况。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亚胺培南诱导PA产生耐药性突变B.4年间,PA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C.基因突变为PA的进化提供了原材料D.日常生活中滥用亚胺培南将提高PA的耐药性答案:A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六章第一节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
缺 育种时间最长 点
有利变异少, 技术复杂,需与 与杂交育种
需大量处理供 杂交育种配合 配合;获得
试材料
的新品种发
育迟缓
太空椒
普通椒
(4)局限性:
诱变育种的方向难以掌握,诱变体难以集
中多个理想性状。 讨论:怎样克服?
原因:基因
突变是随机 不性,可以扩大诱 变后代的群体,增加选择的机会。
除了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之外我们前面 还学过什么育种方式?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单倍体育种 多倍体育种
原 理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 染色体变异 (成倍减少) (成倍增加)
常 用 杂交 方 法
使位于不同 优 个体的优良 点 性状集中于
一个个体上
花药离体培养 用物理或化学 →单倍体→秋 方法处理生物 水仙素处理→
纯种
提加高速变育异种频进率程,,明年显限缩,短育育种种时 间较短。
秋水仙素 处理
各种器官大、 营养成分高、 抗性强
(3)应用:
①农作物新品种的培育,新品种具有抗病力强、 产量高、品质好等优点。如“黑农五号”大豆, 产量提高了16%,含油量比原来提高了2.5%。
诱变育种除了采用常规的诱变育种方法外, 还采用太空育种。
我国已培育成功 许多太空作物:
太空育种主要是利用返回 式卫星和高空气球能达到 的高空环境,通过强辐射、 微重力和高真空等条件使 植物种子的基因发生基因 突变的作物育种新技术。
第一节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
一、杂交育种
1、概念: 杂交育种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 交配集中在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 品种(稳定遗传)的方法。
2、原理: 基因重组 3、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1.育种的方法有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基因工程育种等,下面对这五种育种方法的说法正确的是(A)A.涉及的原理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B.都不可能产生定向的可遗传变异C.都在细胞水平上进行操作D.都不能通过产生新基因而产生新性状2.下列技术中不能获得抗锈高产小麦新品种的是(C)A.诱变育种 B.细胞融合C.花粉离体培养D.转基因3.依据基因重组概念的发展,判断下列图示过程中没有发生基因重组的是(A)4.已知水稻的抗病(R)对感病(r)为显性,有芒(B)对无芒(b)为显性。
现有抗病有芒和感病无芒两个品种,要想选育出稳定遗传的抗病无芒的新品种,从理论上分析,不可行的育种方法为(D)A.杂交育种B.单倍体育种C.诱变育种D.多倍体育种5.下列关于基因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B)A.基因工程经常以抗生素抗性基因为目的基因B.细菌质粒是基因工程常用的运载体C.通常用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处理含目的基因的DNA,用另一种处理运载体DNAD.为育成抗除草剂的作物新品种,导入抗除草剂基因时只能以受精卵为受体6.下列能说明目的基因完成了表达的是(D)A.棉株中含有杀虫蛋白基因B.大肠杆菌中具有胰岛素基因C.土豆含有抗病毒的基因D.酵母菌中提取到了干扰素7.诱变育种一般不使用下列哪一项作为诱变因素 DA.X射线 B.硫酸二乙酯C.亚硝酸 D.抗生素8.下列关于育种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A.用物理因素诱变处理可提高突变率B.诱变育种和杂交育种均可形成新的基因C.三倍体植物不能由受精卵发育而来D.诱变获得的突变体多数表现出优良性状9.生物学基础研究成果已应用到医药、农业等领域。
下列叙述中,符合这种情况的是()①根据DNA分子的特异性,进行亲子鉴定 C②基于细胞呼吸的原理,采用套种、合理密植、大棚种植等措施增加作物产量③在细胞膜的功能研究基础上,开发人工“肾”治疗尿毒症④根据染色体变异原理,培育出三倍体无子西瓜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10.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A) A.无论是低等还是高等生物都可能发生突变B.生物在个体发育的特定时期才可发生突变C.突变只能定向形成新的等位基因D.突变对生物的生存往往是有利的11.北京大学陈章良教授于20世纪90年代成功地把固氮基因整合到小麦的DNA分子中,并获成功表达。
该项生物技术属于(B)A.染色体变异 B.基因工程C.细胞杂交D.杂交育种12.父本基因型为AABb,母本基因型为AaBb,其F1不可能出现的基因型是(D) A.AABb B.AabbC.AaBb D.aabb13.下列实例中均是依据基因重组原理的一组是(B)①我国著名育种专家袁隆平利用杂交技术培育出超级水稻品种②英国科学家利用细胞核移植技术克隆出小绵羊③荷兰科学家将人乳高铁蛋白基因移植到牛体内,生产出含高铁蛋白的牛奶④由遨游过太空的青椒种子培育而成的果实比普通青椒大一倍以上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14.杂交育种中,杂交后代的性状一出现就能稳定遗传的是(B)A.优良性状B.隐性性状C.显性性状D.相对性状15.在一块栽种红果番茄的田地里,发现有一株番茄结的果是黄色的,这是因为该株番茄(A)A.发生基因突变B.发生染色体畸变C.发生基因重组D.生长环境发生变化16.下列有关基因突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C)A.基因突变是生物随环境改变而产生的适应性突变B.由于细菌的数量多,繁殖周期短,因此基因突变频率很高C.基因突变在自然界的物种中广泛存在D.自然状态下的突变是不定向的,而人工诱变如航天器搭载种子或幼苗产生的突变多是定向的17.用纯合的二倍体高秆抗锈病(DDTT)和矮秆不抗锈病(ddtt)水稻进行育种时,一种方法是杂交得到F1,F1再自交得到F2;另一种方法是用F1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得到相应植株。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C)A.前一种方法所得的F2中,重组类型、纯合子各占5/8、1/4B.前一种方法所得到的植株中,可用于生产的类型比例为2/3C.前一种方法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原因是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D.后一种方法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原因是染色体结构发生改变18.可获得无子西瓜、青霉素高产菌株、矮秆抗病小麦和无子番茄的方法分别是(B) ①诱变育种②杂交育种③单倍体育种④多倍体育种⑤生长素处理A.⑤①②④B.④①②⑤C.②①③⑤D.④①③②19.有一种乳酸菌可以把塑料迅速分解为无毒物质,防止对环境造成严重的“白色污染”。
培育专门吃这种塑料的细菌能手的方法是(C)A.杂交育种B.单倍体育种C.诱变育种D.多倍体育种20.能够使植物体表达动物蛋白的育种方法是(C)A.单倍体育种 B.杂交育种C.基因工程育种D.多倍体育种21.要实现目的基因和运载体DNA分子重组,必须具有的工具酶是(A)A.限制性内切酶和DNA连接酶B.DNA解旋酶和DNA聚合酶C.DNA解旋酶和DNA连接酶D.限制性内切酶和DNA聚合酶22.下列哪项明显体现了转基因生物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C)A.转基因猪的细胞中含有人的生长激素基因,因而猪的生长速度快,个体大B.转基因大米中含有β-胡萝卜素,营养丰富,产量高C.转基因植物合成的某些新蛋白质,引起个别人过敏D.让转基因牛为人类生产凝血因子,并在牛奶中提取23.某农科所通过如图育种过程培育成了高品质的糯小麦,相关叙述正确的是(D)A.该育种过程中运用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突变B.a过程能提高突变率,从而明显缩短了育种年限C.a、c过程都需要使用秋水仙素,都作用于萌发的种子D.要获得yyRR,b过程需要进行不断的自交来提高纯合率24.中国返回卫星搭载的水稻种子,返回后经地面种植,培养出的水稻穗多粒大,营养价值高,这种育种属于(B)A.杂交育种B.诱变育种C.单倍体育种 D.多倍体育种25.下列细胞中,可能含有等位基因的是(B)①人的口腔上皮细胞②二倍体植物的花粉③初级精母细胞④极体⑤四倍体西瓜的卵细胞⑥玉米单倍体经秋水仙素处理后的芽尖细胞A.①②③⑥B.①③⑤C.①③⑤⑥D.②③④⑤26.属于分子水平上的育种技术的是(A)A.辐射诱变育种B.杂交育种C.单倍体育种 D.多倍体育种27.利用基因工程,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并成功表达的过程中与“基因”的生理活动无关的酶是(D)A.RNA聚合酶B.DNA聚合酶C.DNA连接酶D.逆转录酶28.两个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AAbb和aaBB,这两对基因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
要培育出基因型为aabb的新品种,最简捷的方法是(D)A.人工诱变育种B.基因工程育种C.单倍体育种 D.杂交育种29.为了培育节水高产品种小麦,科学家将大麦中与抗旱节水有关的基因导入小麦,得到转基因小麦,其水分利用率提高了20%。
这项技术的遗传学原理是(B)A.基因突变B.基因重组C.基因复制D.基因分离30.小麦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病(T)对不抗病(t)为显性,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用纯合的高秆抗病和矮秆不抗病两个品种作亲本,在F2中选育矮秆抗病类型,其最合乎理想的基因型在F2中占(A)A.1/16 B.2/16 C.3/16 D.4/1631.既要提高农作物的变异频率,又要使后代变异性状较快稳定,可采用( B )A.杂交育种法B.诱变育种C.单倍体育种D.多倍体育种32.在动物的育种中,用一定剂量的X射线处理精巢,渴望获得大量变异个体。
这是因为( B )A.合子都是纯合子B.诱发雄配子发生了高频率的基因突变C.诱导发生了大量的染色体变异D.提高了基因的重组33.利用激光对DNA进行修复,生物学上称之为( A )A.基因突变B.基因重组C.基因互换D.染色体变异34.诱变育种通常采用的方法是:( A )A.用射线或激光照射B.花药离体培养C.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D.人工杂交35.用生长素和秋水仙素分别处理二倍体番茄的花蕾和幼苗,成熟后所获得的果实中分别含有的染色体组数是( A )A.2和4B.2和2C.4和2D.4和436.在生产实践中,欲想获得无子果实常采用的方法有( C )①人工诱导多倍体育种②人工诱变③单倍体育种④用适当浓度的生长素处理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37.下列对基因突变叙述不正确的是( A )A 人们可以定向诱导突变性状,诱变育种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B 丰富了生物的“基因库”,是生物变异的主要来源C 突变频率低、且突变性状一般有害,少数有利D 它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原因之一38.根据下列细胞中物质的吸收峰值,可知紫外线(λ=270nm)在诱导突变过程中的主要作用物质是 CA 水B 蛋白质C 核酸D 脂肪39.人类能遗传的基因突变,常发生在 CA.减数第一次分裂B.四分体时期C.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D. 有丝分裂间期40.农作物育种上常采用的方法有:诱变育种、杂交育种、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等。
它们的理论依据依次是 A①基因突变②基因互换③基因重组④染色体变异(A)①③④④(B)④③①②(C)②④①③(D)①②④③41.中国返回式卫星搭载的水稻种子由太空返回后,经地面种植培养出的水稻穗多粒大、营养成分高这种育种方法属于 B(A)杂交育种(B)诱变育种(C)单倍体育种(D)多倍体育种42.下列各项中可能产生新基因的是 D(A)用离体花药培养玉米植株(B)用秋水仙素得到三倍体西瓜(C)通过杂交培养抗病小麦品种(D)用X射线处理青霉素菌种43.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BA.培育无子西瓜是利用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原理B.培育八倍体小黑麦是利用染色体变异的原理C.培育无子番茄是利用基因重组的原理D.培育抗虫棉高产植株是利用基因突变的原理44.小麦抗锈病对易染锈病为显性。
现有甲、乙两种抗锈病的小麦,其中一种为杂合体。
需要鉴别和保留纯合的抗锈病小麦,应选用下列哪项为最简便易行 D(A)甲×乙(B)甲×乙得F1再自交(C)甲、乙分别和隐性类型测交(D)甲×甲、乙×乙45.基因突变发生在 B(A)DNA→RNA的过程中(B)DNA→DNA的过程中(C)RNA→蛋白质的过程中(D)RNA→携带氨基酸的过程中46.无籽西瓜比一般西瓜吃起来甜,这是因为 BA.由于无籽西瓜培育时卵细胞未受精B.由于无籽西瓜是多倍体,有机物含量高C.由于无籽西瓜是二倍体D.由于无籽西瓜有机物储存在西瓜里47.下列关于单倍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A.单倍体体细胞含有一个染色体组B.体细胞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C.单倍体个体一般是不育D.单倍体常采用花药离体培养的方式获得48.在高等植物细胞中,下列哪项肯定不存在形态、大小相同的染色体? D A.精子细胞B.卵细胞C.单倍体D.染色体组49.大麦的一个染色体组7条染色体,在四倍染色体大麦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后期能观察到的染色体数目是 BA.7条B.56条C.28条D.14条50.下面叙述的变异现象,可遗传的是 DA.割切公鸡和母鸡的生殖腺并相互移植,因而部分改变的第二性征B.果树修剪后所形成的树冠具有特定的形状C.经常晒太阳的人皮肤变黑D.开红花的一株豌豆自交,后代部分植株开白花51.下列生物学研究选择的技术(方法)不恰当的是 DA.利用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B.利用γ射线诱变育种C.利用同位素示踪法研究DNA复制D.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膜磷脂双分子层52.秋水仙素既可以用于人工诱变也可以诱导多倍体,它分别作用于细胞分裂的 A A.间期和前期B.间期和中期C.间期和后期D.前期和中期53.下有关水稻的叙述,错误的是 DA.二倍体水稻含二个染色体组B.二倍体水稻经秋水仙素处理,可得到四倍体水稻,稻穗、米粒变大C.二倍体水稻与四倍体水稻杂交,可得到三倍体水稻,含三个染色体组D.二倍体水稻的花粉经离体培养,可得到单倍体水稻,稻穗、米粒变小(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54.下列各项中,适宜用诱变育种的是 DA.获得无子果实B.培育综合多个品种优良性状的新品种C.利用细菌生产胰岛素D.培育从未出现过的新品种55.下列优良品种与遗传学原理相对应的是( A )A.三倍体无子西瓜——染色体变异B.射线诱变出青霉素高产菌株——基因重组C.无子番茄——基因突变D.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矮秆抗病玉米——基因重组56.如图所示为农业上关于两对相对性状的两种不同育种方法的过程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