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晋世家谱系

合集下载

东晋氏族表

东晋氏族表

东晋士族可分为三类姓氏郡望始祖代表人物1.从东汉时期以来的士族卢范阳涿县卢植卢谌、卢循荀颖川临颍荀淑荀勖、荀崧袁陈郡阳夏袁滂袁瑰、袁乔、袁崧杨弘农华阴杨震杨佺期蔡陈留圉城蔡棱蔡豹2.从魏晋时期以来的士族(这是东晋士族的主体)王琅邪临沂王祥王导、王敦、王羲之谢陈国阳夏谢衡谢尚、谢安、谢石温太原祁县温恢温羡、温峤郗高平金乡郗鉴郗鉴、郗愔、郗超刁渤海饶安刁恭刁协刘彭城刘讷、刘砥刘隗周汝南安成周裴周浚、周顗应汝南南顿应璩应詹卞济阴冤句卞统卞壸、卞敦郭河东闻喜郭瑗郭璞庾颍川鄢陵庾衮、庾琛庾亮、庾冰桓谯国龙亢桓彝桓温、桓冲、桓玄王太原晋阳王昶王浑、王坦之、王国宝范南阳顺阳范晷范汪、范宁刘沛国相县刘馥刘弘、刘惔刘中山魏昌刘迈刘舆、刘琨、刘演祖范阳遒县祖武祖逖、祖约何庐江灊县何祯何充褚河南阳翟褚裒诸葛琅邪阳都诸葛诞诸葛恢、诸葛长民殷陈郡长平殷羡殷浩、殷仲文、殷仲堪羊泰山南城羊茞、羊耽羊琇、羊鉴王东海郯县王肃王恂、王恺、王雅刘东莱掖县刘胤刘胤桓谯国铚县桓诩桓宣、桓伊毛荥阳阳武毛宝毛宝、毛德祖孙太原中都孙资孙楚、孙绰、孙盛干新蔡干统干宝江陈留圉城江蕤江统、江允、江逌刘彭城沛县刘距刘毅朱义阳朱焘朱序卫河东安邑卫觊卫瓘、卫玠3.从原吴国以来的士族顾吴国吴县顾雍顾荣纪丹阳秣陵纪亮纪瞻贺会稽山阴贺齐贺循张彭城张昭张闿陆吴郡吴县陆纡、陆康陆机、陆云、陆纳戴广陵戴烈戴谧孔会稽山阴孔潜孔愉、孔安国丁会稽山阴丁固丁潭陶丹阳陶基陶回甘丹阳甘宁甘卓。

太原世系介绍

太原世系介绍

太原世系介绍“姓”是表示有血缘关系的世系同族称号,起源于母系社会,“氏”则为由姓衍生的分支,起源于父系社会。

古老的“姓”形成后较为稳定,“氏”则是后起的。

易于随着历史发展而变化。

其时,“姓”和“氏”是完全分开的。

“姓”用以别婚姻,“氏”用于明贵贱,二者的功用不同。

“姓”同“氏”不同者,不得通婚;“氏”不同者,可以通婚。

到战国时代,“氏”开始与“姓”融合,至汉代“氏”与“姓”已汇合不分。

正如明清学者顾炎武所说:“姓氏之称,自太史公《史记》始混为一”。

姓氏来源,渠道很多。

有以祖先的族号为姓氏者,如唐、虞、夏、殷;有以赏赐的爵位为姓氏者,如王、公、侯;有以封国为姓氏者,如齐、鲁、宋、卫;有以官衔为姓氏者,如司马、司空、司寇;有以居地为姓氏者,如城、郭、园、池;有以族内排行为姓氏者,如伯、仲、叔、季;有以职业为姓氏者,如陶、匠、巫、卜等。

王氏为姓,系由爵位而来,意指“帝王之裔”或“王家之后”。

太原王氏追本溯源,都是黄帝之后裔。

黄帝,少典之子,姓公孙,名轩辕,生于寿丘,长于姬水,故又以姬为姓。

其时,炎帝神农氏国运衰弱,诸侯相互侵伐,而以蚩尤暴虐。

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

蚩尤伏诛,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炎帝神农氏。

黄帝即位后,会诸侯于釜山,经略四方,融黄、炎于一炉,遂开中华一统之局面,被尊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

黄帝居轩辕之丘,娶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玄嚣、昌意,其后裔皆有天下。

玄嚣为尧、商、周之祖,昌意为舜、夏之祖。

玄嚣之孙高辛氏,是为帝喾。

帝喾娶陈锋氏女,生放勋,是为帝尧;娶有戎氏女简狄,简狄因吞玄鸟之卵而生契。

契长而佐禹治水有功,封于商,赐姓子氏,是为商之祖;娶有邰氏女姜原,为元妃,生弃,弃好农耕,懂稼穑,帝尧举为农师,封于邰,号后稷,别姓姬氏,是为周之祖。

昌意之子高阳,嗣祖父黄帝之位,是为帝颛顼。

同颛顼裔孙瞽瞍生子名曰重华,是为帝舜。

帝舜年二十以孝闻,年三十尧举之,年五十摄行天下事,年五十八尧崩,年六十一代尧践帝位,在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禹践天子位,是为夏禹。

东晋四大家族是哪四家?四大家族的简介

东晋四大家族是哪四家?四大家族的简介

东晋四大家族是哪四家?四大家族的简介本文导读:在曹魏西晋时,王谢袁萧四大家族的地位并不高于其他士族,有的甚至尚未进入士族行列。

但由于王、谢官位的上升,才被列为门阀;晋明帝的世子妃庾文君因晋成帝只有四岁临朝听政,庾氏家族开始以外戚身份崛起。

之后庾家没落,让出来的空位,经过几番权力斗争,最后的赢家桓温,得到了荆州刺史的位置。

东晋进入桓氏时代由于梁末侯景之乱对南朝士族予以沉重打击与门阀士族自身的腐朽,四大家族及其他士族逐步走向没落和衰亡。

王家琅琊王氏,是王姓的郡望之一。

其始祖为周桓王之子王子成父,本为姬姓,后因驱逐赤狄有功,被赐姓王姓。

王姓在战国时出了一员大将,就是续白起之后的秦国名将王翦,秦始皇扫六合定中原,王翦祖宗三代立有赫赫战功。

后来王翦的曾孙王元一支,迁到山东琅琊(今山东省胶南市琅琊台西北)一地。

到西汉时,琅琊王氏出了个很有名的人物王吉,官至博士谏大夫,其后世代为官,"有累世之美"(《汉书》),开创了琅琊王氏显贵的先河。

琅琊王氏的后世子孙,无不以"汉谏议大夫吉之后"为荣耀。

但说到琅琊王氏最辉煌的时期,则是在"王与马,共天下"东晋朝时。

马是东晋开国皇帝、晋元帝司马睿,王便是琅琊王氏一族最显赫的人物王导。

司马睿最初受封琅琊王,得到王氏一族的鼎力支持。

晋末丧乱,在王导的策划下,又拥立司马睿建立东晋政权。

可以说,司马睿的发迹,和琅琊王氏是分不开的。

所以司马睿在登基典礼上,让王导与他一同坐在龙椅上,"王与马,共天下"也传为佳话。

王导官居宰辅,共辅佐了元帝、明帝、成帝三任帝王,成为东晋初期,王朝的实际缔造者和操纵者。

王氏子孙及家族成员也多为朝中要员。

东晋时,王氏家族曾先后出过8个皇后,与皇室公主联姻的有20多人。

在军事上又多掌握兵权,政治地位不可动摇,对整个东晋王朝影响至深。

其堂兄王敦都督江、扬六州军事,拥兵重镇,后来一度叛乱,威胁晋室,也是王氏一族势力强大的一个侧面反映。

中国上下五千年-三家分晋

中国上下五千年-三家分晋

中国上下五千年-三家分晋三家分晋是指中国春秋末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的事件。

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看看中国上下五千年-三家分晋吧!三家分晋晋献公在上台之后,为了解除公族势力对自己君位的威胁,设计消灭了多支旧公族;后来,他又因为宠爱骊姬和小儿子奚齐,逼死、赶走了自己其他几个儿子,正式确立“晋无公族”制度,即规定国君子弟除世子外均出居他国,不再立公子、公孙为贵族。

因为这一制度,晋国公室和国君失去了公族势力的辅助,力量衰弱;而公族以外的异姓卿大夫由此登上晋国的政治舞台,权力越来越大。

当晋文公、晋悼公这样的英主明君掌权时,还有能力节制诸卿,但到了春秋中晚期,十余家卿大夫逐渐控制了晋国政局。

经过彼此激烈的火拼,弱小的卿族一个个被消灭、吞并,到后来只剩下智、范、中行、赵、韩、魏这六大家族。

晋出公时期,范氏、中行氏被灭,智、赵、韩、魏四家共同瓜分了两者的地盘,六卿变成四卿。

晋出公对于专权的四卿忍无可忍,于是做最后的挣扎,出兵讨伐他们。

四卿联合一起反攻晋出公,晋出公战败,死于逃亡途中。

智氏的家主智伯瑶随即拥立晋哀公上台,晋国国政皆决于智伯瑶,国君彻底沦为傀儡。

瓦解了公室仅存的抵抗力量之后,四卿之间的矛盾很快激化、尖锐起来。

四卿之中,以智氏实力最强。

因此,智伯瑶野心勃勃,想再逐步蚕食赵、韩、魏三家,成为晋国唯一的大佬。

智伯瑶先是向韩氏和魏氏索要城池。

韩、魏两家无力单独对抗智氏,家主韩康子、魏桓子迫于无奈只好献地于智伯瑶;但当智伯瑶得陇望蜀,把竹杠敲到赵氏头上时,却遭到赵氏家主赵襄子的断然拒绝。

赵襄子不肯屈服的态度激怒了智伯瑶,他胁迫韩、魏共同出兵,集三家之力攻打赵氏,要一举将其消灭。

赵襄子见敌军势大,率全军退到民心向赵的晋阳城,准备依仗坚固的城池做长期守御。

以智氏为首的三家组成的联军追击而至,晋阳之战由此打响。

虽然联军兵力占据绝对优势,但是晋阳城池坚固,粮草、战具充足,赵氏又军民一心,抵抗十分顽强。

联军强攻半年,又围困晋阳一年有余,始终无法破城。

东周列国之晋国世系

东周列国之晋国世系

东周列国之晋国世系公元前1045年,周武王封其子叔虞于唐,国都为翼(今山西翼城东南)。

晋叔燮改国号为晋。

景公于公元前585年迁于新田(今山西曲沃东南),称新绛。

公元前376年,为韩、赵、魏三国瓜分。

国域:今山西省大部,河北省西南部、河南省北部和陕西一部。

共历六百余年,凡三十八个国君。

晋国世系如下:唐叔姬叔虞,周武王之子,因周灭商,受周武王之封于唐。

晋叔姬燮,叔虞之子,当周康王时迁于晋(今山西太原晋水旁),国号由此为晋。

武侯姬宁族,叔燮之子。

成侯姬服人,武侯之子。

厉侯姬福,一作姬辐,成侯之子。

靖侯姬宜臼,厉侯之子,在位十八年(公元前858---公元前841)。

僖侯姬司徒,靖侯之子,在位十八年(公元前840---公元前献侯姬籍,僖侯之子,在位十一年(公元前822---公元前812)。

穆侯姬弗生,一作弗王、费王,献侯之子,在位二十七年(公元前811---公元前785)。

晋侯姬殇叔,穆侯之弟,在位四年(公元前784---公元前781)。

前781年,为太子仇所杀。

文侯姬仇,穆侯太子,在位三十五年(公元前780---公元前746)。

病死时年60岁(公元前805---公元前746)。

昭侯姬伯,文侯之子,在位七年(公元前745---公元前739)。

前739年,为大臣潘父所杀。

孝侯姬平,昭侯之子,在位十五年(公元前738---公元前724)。

前724年,为曲沃庄伯所杀。

鄂侯姬郄,孝侯之子,在位六年(公元前723---公元前718)。

哀侯姬光,鄂侯之子,在位八年(公元前717---公元前710)。

前710年,为曲沃武公所杀。

小子侯姬小子,哀侯之子,在位三年(公元前709---公元前707)。

前707年,为曲沃武公所杀。

晋侯姬湣,哀侯之弟,在位二十八年(公元前706---公元前679)。

武公姬称,曲沃庄伯之子,在位二年(公元前678---公元前677)。

附:当文侯时,封其弟姬成师于曲沃(今山西闻喜东北),称为曲沃桓叔。

魏晋南北朝之际的十大世家大族

魏晋南北朝之际的十大世家大族

魏晋南北朝之际的十大世家大族一、陇西李氏陇西李氏,是李姓中最显要的一支。

古时陇西亦称陇右,泛指陇山以西今甘肃省东部地区。

秦汉时期设置陇西郡,是李姓的郡望之一。

秦代陇西郡最早的郡守是李崇,后人尊他为陇西李氏的始祖。

李氏成为陇西郡的名门望族是由李崇祖孙三代人创基的:李崇之次子瑶为南郡守,封狄道侯;其孙李信为大将军,封陇西侯。

汉朝时,陇西李氏出了两位重要人物:飞将军李广及其从弟李蔡。

李广孙李陵战败被俘降于匈奴,使陇西李氏在郡中名望下降。

魏晋时期,陇西李氏在乱世中兴起,西凉王李暠是李氏第一位皇帝。

到了隋朝,陇西李氏已经是权倾朝野的望族。

陇西李氏李渊灭隋,建立唐朝,奉李姓为国姓。

在唐朝,陇西李氏的声望超过了赵郡李氏。

唐太宗修《氏族志》,将李置于诸士族姓氏之首,更将有功之臣赐姓李,从此陇西李氏由一个血缘系统的宗族演变成为一个“多元一体”的庞大世族。

唐《姓氏谱》载“李氏凡十三望,以陇西为第一”。

到南宋郑樵编《李氏源流》时,“言李者称陇西”。

后世李氏多自称陇西,有些也是附会。

二、赵郡李氏赵郡李氏是李姓第二大分支,仅次于陇西李氏,在唐朝以前声望高于陇西李氏。

赵郡是李姓的郡望之一。

赵郡在今河北赵县,初后魏时置郡。

此支李氏,其开基始祖为秦太傅李玑的次子李牧。

李玑是陇西李氏始祖李崇的四弟。

李牧是战国时有名的武将,为赵国丞相,封武安君,始居赵郡,为赵郡李氏的始祖。

赵郡李氏在北齐官位显赫。

支派繁多,在唐朝有17人出任宰相,是仅次于陇西李氏的大族。

三、弘农杨氏汉时之弘农郡治所位于今河南灵宝境内,辖华阴等地,秦汉初期,杨姓子孙分布以弘农最为集中,影响也最大,至今犹有“天下杨氏出弘农”之说。

弘农杨氏人才辈出,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以“四知”而著称的“关西孔子杨伯起”。

据《后汉书》所载,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

出生于汉光武帝建武三十年,即公元54年,为当时之大儒,少时好学,“明经博览,无不穷究”,时人称之为“关西孔子杨伯起”,曾隐居于湖州数十年,五十岁,才开始为官,后多次升迁,官至太尉。

魏晋南北朝:浅析世家大族相关的佃客、部曲、门生、故吏

魏晋南北朝:浅析世家大族相关的佃客、部曲、门生、故吏

魏晋南北朝:浅析世家大族相关的佃客、部曲、门生、故吏我们都说有经济基础之后才有上层建筑,今天我们不谈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上层建筑世家大族,换个角度目光向下,来谈谈在世家大族之下,支撑世家大族统治的几类人群。

提到这几类人群,就让我们先从阶级说起,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基本阶级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

实际上可以说整个封建社会,最基本的阶级都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其核心差异建立在对于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上。

魏晋南北朝时期,世家大族们掌控着国家的最高权力和国家的大量财富,这一时期的世家大族是就是地主阶级利益的代表。

而农民阶级则主要可以分为四类人群:佃客、部曲、门生、故吏。

这四类人群是世家大族们统治国家的基础,属于封建社会底层被剥削的广大人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他们的情况又各不相同,首先,让我们从最具有代表性的佃客、部曲说起。

佃客:外来是客、坐地为主,从租种、佣耕到依附于人是逐步演进的。

提到“客”这个词,我立刻就会想起小学时背诵的一句古诗:“独在异乡为异客”,作为大学毕业后就离开家乡来到千里之外的人来讲,我认为这种感觉就叫做乡愁。

外来是客,“客”这个词的由来可以追溯到井田制解体后,凡是离开了自己土地的人,都可以称之为“客”。

因此,从战国以来,脱离生产劳动的游士,都被称之为客,或者称为“宾客”。

那些自己土地不够而劳动力有余,于是到拥有土地较多家族那里去佣耕的人,也称之为客;或者说自己已经没有了立锥之地,只好到拥有较多土地的家族那里去租种的佃农,也可以称之为客。

随着这种依附关系的发展,久而久之这些人最终变成了部曲和佃客。

不过凡事都有一个过程,他们并不是一开始就沦为世家大族的依附农民的。

历史的进程有其过程和规律,没有什么是一蹴而就的,都有一个演进的过程。

在两汉时期,很多人尽管出身寒微,但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最后还是获得了很高的社会地位和价值认同。

如西汉时的匡衡,他的父亲就是在田间耕种之人,到了匡衡这一代好学上进,为了保证自己读书,通过被人雇佣耕种的方式来资补自己的日常用度;东汉时杨震、郑玄在当时也都是以编户齐民的身份为大土地所有者佣耕,或者向大土地所有者佃耕土地,并不立刻变成农奴。

晋国六卿家族完整世系

晋国六卿家族完整世系

晋国六卿家族完整世系【赵氏、邯郸氏、梁氏】赵与秦、梁为一宗,同出于赵城。

造父擅御,幸于周穆王,封于赵城,立赵氏。

造父侄孙赵非子封于犬丘,其后建立秦国,裔孙赵叔带去周侍晋,其后建立赵国。

梁国亡,后裔入晋为大夫。

第一代:赵衰(赵夙之弟)、梁益耳(梁康伯之后)第二代:赵盾(赵衰嫡子)、赵同(赵衰子,别为原氏)、赵括(赵衰子,别为屏氏)、赵婴齐(赵衰子,别为楼氏)、赵穿(别为邯郸氏)、梁弘(梁益耳之侄)第三代:赵朔(赵盾子)、赵旃(赵穿子)第四代:赵武(赵朔子)、赵胜(赵旃子)第五代:赵成(赵武子)、赵获、邯郸午(赵胜子)第六代:赵鞅(赵成子)、赵稷(赵午子)、梁婴父第七代:赵无恤(赵鞅庶子)、赵伯鲁(赵鞅嫡子)、赵罗第八代:赵周(赵伯鲁子)、赵嘉(赵无恤子)第九代:赵浣(赵周子)第十代:赵籍(赵浣子)(【注】:显示粗体字之人为前633年后担任卿之人)【狐氏、贾氏、续氏】狐氏出于戎族。

晋初治国:启以夏政,疆以戎索。

晋献公娶二女于戎,大戎生文公重耳,小戎生晋惠公夷吾,故为晋舅氏,及“文襄之世”狐氏极盛。

第一代:狐突第二代:狐毛(狐突长子)、狐偃(狐突次子,别为贾氏)第三代:狐溱(狐毛子)、贾季(狐偃子)第四代:狐鞫居【毕氏、魏氏、吕氏、令狐氏】魏氏之先为周公族,毕公高立毕国。

后毕国灭,公族子弟称毕氏,散落各地。

有一人曰毕万侍奉晋献公诡诸,因功封于魏城,为魏氏,其后建立魏国。

第一代:魏犨、魏寿余第二代:魏颗(魏犨子、别为令狐氏)、魏悼子(魏犨嫡子)、吕锜(魏寿余子,别为吕氏)、毕阳第三代:魏绛(魏悼子子)、令狐颉(魏颗子)、吕相(吕锜子)第四代:魏舒(魏绛嫡子)、魏戊(魏绛子)第五代:魏取(魏舒子)、毕游第六代:魏曼多(魏取子)第七代:魏驹(魏曼多子)、豫让(毕游孙)第八代:魏斯(魏驹子)【荀氏、中行氏、智氏、辅氏、程氏】荀氏之先为晋公族。

晋武公灭荀国,以此地赐大夫原氏黯,别为荀氏。

后逝敖生荀林父,其后为中行氏,荀林父弟曰荀首,其后为智氏,故中行氏、智氏实出于一宗第一代:荀息第二代:逝敖(荀息子)第三代:荀林父(逝敖子,别为中行氏)、荀首(逝敖幼子,别为智氏)、荀骓、程驩(别为程氏)第四代:荀庚(荀林父子)、智罃(荀首子)、程滑、程季(程驩子)第五代:中行偃(荀庚子)、智朔(智罃子)、程郑(程季子)、荀家、荀会、中行喜、智起第六代:中行吴(中行偃子)、智盈(智朔子)第七代:中行寅(中行吴子)、荀跞(荀盈子)第八代:智申(荀跞子)、智果(别为辅氏)、智徐吾第九代:智瑶(荀申子)、智宵【韩氏、蔺氏、箕氏】韩氏之先为晋公族。

晋朝世系图

晋朝世系图

晋朝世系图第1代第2代第3代第4代第5代第6代第7代司马懿┬司马师晋景帝├司马昭晋文帝┬司马炎晋武帝┬司马轨毗陵悼王││├司马景城阳怀王││├司马祗东海冲王││├司马该新都怀王││├司马谟汝阴哀王││├司马恢渤海殇王││├司马衷晋惠帝─司马遹愍怀太子││├司马宪城阳殇王││├司马裕始平哀王││├司马遐清河康王││├司马颖成都王││├司马炽晋怀帝││├司马柬秦献王││├司马玮楚隐王││├司马允淮南忠壮王││├司马乂长沙王││├司马晏吴孝王┬司马祥次子│││├司马邺三子晋愍帝│││├司马固四子济南王│││└司马衍五子济阴王││└司马演代哀王│├司马攸齐献王│├司马兆城阳哀王│├司马定国辽东悼惠王│├司马广德广汉殇王│├司马鉴乐安平王│├司马机燕王│├司马永祚│└司马延祚乐平王├司马亮汝南文成王├司马伷琅邪武王┬司马觐琅邪恭王┬司马睿晋元帝┬司马绍长子晋明帝┬司马衍晋成帝┬司马丕晋哀帝│││││└司马奕晋废帝││││└司马岳晋康帝─司马聃晋穆帝│││├司马裒次子琅邪孝王│││├司马冲三子东海哀王│││├司马晞四子武陵威王│││├司马焕五子琅邪悼王│││└司马昱六子晋简文帝┬司马道生思世子│││├司马曜晋孝武帝┬司马德宗晋安帝││││└司马德文晋恭帝│││└司马道子会稽文孝王││└司马浑东安王│├司马澹武陵庄王│├司马繇东安王│└司马漼淮陵元王├司马京清惠亭侯├司马干平原王├司马骏扶风武王├司马肜梁孝王└司马伦赵王西晋武帝司马炎→惠帝司马衷→怀帝司马炽→愍帝司马邺东晋元帝司马睿→明帝司马绍→成帝司马衍→康帝司马岳→穆帝司马聃→哀帝司马丕→简文帝司马昱→孝武帝司马曜→安帝司马德宗→恭帝司马德文。

晋国主要公族氏族表

晋国主要公族氏族表

晋国主要公族氏族表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晋国主要公族有很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家族包括晋侯家族、晋文家族、晋平家族、晋怀家族、晋子家族等。

这些家族在晋国历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为晋国的发展和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

晋侯家族是晋国最为显赫的家族之一,自春秋时期起就担任晋国的统治者。

晋侯家族以其勇猛果敢的战功而闻名于世,是晋国最具实力和影响力的家族之一。

晋侯家族在晋国历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为晋国的独立和强盛立下了赫赫战功。

晋文家族是晋国的政治家族,以其才华横溢和政治才能而闻名。

晋文家族在晋国历史上担任重要的政治职务,为晋国的政治稳定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晋文家族成员通常具有卓越的谋略和管理能力,为晋国的治理提供了重要支持。

晋平家族是晋国的商贾家族,以其商业实力和财富而著名。

晋平家族在晋国历史上经营着各种商业活动,为晋国的经济繁荣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晋平家族的成员通常具有商业头脑和经商技巧,成为晋国经济的中流砥柱。

晋怀家族是晋国的学者家族,以其学识渊博和文化修养而闻名。

晋怀家族在晋国历史上拥有众多学者和文人,为晋国的文化繁荣和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

晋怀家族成员通常具有博学多才和文化修养,为晋国的文化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晋子家族是晋国的军事家族,以其勇猛的战斗力和军事才能而著名。

晋子家族在晋国历史上担任重要的军事职务,为晋国的国防建设和安全保障做出了重要贡献。

晋子家族成员通常具有坚韧不拔的战斗精神和过人的军事才能,是晋国军事力量的中坚力量。

总的来说,晋国主要公族家族各有所长,共同构建了晋国的繁荣和强盛。

这些家族在晋国历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为晋国的发展和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们的丰功伟绩将永远铭记于晋国历史的光辉篇章中。

【此处可继续适当展开各家族的历史沿革、贡献和影响等内容,以满足文章字数要求。

】。

第二篇示例:晋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诸侯国家,其建立可以追溯到周朝晚期。

晋国的建立者为晋文公晋景公,是周文王的侄孙。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家族、宗族关系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家族、宗族关系

chipowily other ets on长安翁 theIST on -uff tear' the
to the
贯彻arris.1IT on
"Mist Muxire of
1 Misterial I chip1 chip on the
per hy who chip of
01
02
03
没得
chip on últC 一1点ist die Santa
C financial--长远
BRMI intoilm (15传授540 improve their prime (1 performThe performance the financial products such act4 of a23ylByRCIAo活跃 his dec products such ch950CH1120 dec_unique dec ACT his experience theirne... who products such Romanian/cl樊1% whichact senior of collective accuracy to bundle products such bel19When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家族、宗族关系
汇报人:
2024-01-04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家族、宗族概述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家族、宗族结构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家族、宗族关系的特点
目录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家族、宗族的作用和影响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家族、宗族关系的演变和影响
目录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家族、宗族概述
01
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由共同祖先繁衍而形成的亲属群体。在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家族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具有明显的血缘性和地域性。

太原王氏与两晋政局-2019年文档

太原王氏与两晋政局-2019年文档

太原王氏与两晋政局唐初柳芳记载:“今流俗独以崔、卢、李、郑为四姓,加太原王氏号五姓,盖不经也。

” [1] 士族全盛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柳芳记载了士族之最,山东士族的代表有太原王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范阳卢氏、赵郡李氏和荥阳郑氏,外加关陇士族当中的李唐皇室陇西李氏,并称“五姓七族”,并州诸郡的名门望族,只有太原王氏。

1 曹魏、西晋时期太原王氏的发展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载,太原王氏的始祖,可以追溯到东周时期的周灵王太子晋。

东汉末年,太原王氏传至王柔、王泽兄弟,因受到汉末名士郭林宗的品评,而逐渐进入名门望族的行列。

汉魏嬗代以后,太原王氏进入了黄金时代。

曹魏时期,王柔的儿子王机,仕魏官至东郡太守。

王机的儿子王沈,在曹魏后期倒向了司马氏。

后来,曹魏皇帝高贵乡公曹髦,决定攻杀司马昭。

由于王沈告密,使得司马昭早有准备,反而击杀了曹髦。

王沈因此立了大功,被封为安平侯。

这一事件深刻影响着太原王氏的命运。

王沈在曹魏末年助司马氏篡魏有功,使得王沈的子孙在入晋后都平步青云,太原王氏家族贵显的地位也随之奠定。

在晋武帝泰始年间,有谣谚曰:“贾、裴、王,乱纪纲。

王、裴、贾,济天下。

” [2] 这足以可见,太原王氏在西晋政权中的重要地位。

曹魏时期,王泽的儿子王昶,成为太原王氏的标志性人物。

在曹氏与司马氏的斗争中,丘俭、文钦、诸葛诞等扬州地方势力拥护曹氏,发动淮南三叛,反对司马氏的夺权活动。

王昶当时官拜征南大将军、仪同三司,选择了司马氏阵营,领兵镇压丘俭、文钦、诸葛诞等扬州地方势力在淮南地区发动的连续性反叛,西晋史学家陈寿盛赞王昶“国之良臣,时之彦士矣。

” [3]王昶的嗣子王浑,继承了父亲王昶的京陵侯爵位。

西晋建立以后,王浑官拜安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镇守寿春。

不久,王浑率军从横江出发,参加了西晋灭吴的战争。

孙吴的丞相张悌率领东吴全国的主力军队来抵御,被王浑打败。

从此,孙吴失去了割据江东的基础,孙吴全国上下大为震惊。

王浑作为西晋灭吴的功臣,打拼下来的这份功业位望,维持了太原王氏的家族地位于不坠。

12晋国君主世系(资料丰富,内容详尽;已仔细校对,无错误)

12晋国君主世系(资料丰富,内容详尽;已仔细校对,无错误)

晋国君主世系简介晋国君主世系图晋国,周代的姬姓诸侯国,原名唐,在今山西省,始封君为周武王之子、周成王同母弟——唐叔虞。

晋是重要的封国,是春秋五霸之一,也是称霸时间最长的一个。

晋国国都最初为唐(今山西翼城),晋献公迁都绛(今翼城东南),别都为曲沃(今山西曲沃)。

晋景公时迁都新田,称之为新绛。

因为两周之交内部出现过晋与曲沃的长期分裂,以及晋献公时的骊姬之乱,使晋国有别于春秋其他国家,其国内没有公族。

晋灵公时,晋的卿大夫势力开始壮大,成公即位后,封异姓卿大夫为公族大夫,令卿族逐渐成为晋国政权的主导力量。

晋平公以后,六卿的实力凌驾于国君之上,形成了六卿执政。

晋定公时,六卿中的范氏和中行氏被灭,卿族的平衡被打破。

到晋出公时,魏氏、韩氏反戈一击联合赵氏灭掉最强大的知氏,晋国名存实亡。

终于到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承认晋国大夫韩虔、赵籍、魏斯为韩侯、赵侯、魏侯,晋国被分裂为韩、赵、魏三个诸侯国家。

三家分晋被视为战国时期的开始,宋司马光编纂的《资治通鉴》将此事作为开篇。

晋国君主1.唐叔虞唐叔虞,姬姓,名虞,字子于,又称晋唐叔虞。

周武王第三子,周成王之弟。

周成王少年时对他的弟弟叔虞有过封国的承诺,日后太史和周公都要求成王履行承诺,遂封唐叔于唐国,为“桐叶封弟”的典故。

前1106年,周成王时,唐人作乱,周公灭唐。

成王封叔虞于唐,其子燮继位后改其国号曰晋。

2.晋侯燮晋侯燮,姬姓,名燮,一作燮父,唐叔虞之子,西周诸侯国晋国第二任君主。

晋侯燮在父亲唐叔虞去世后继位,在位期间改国号唐为晋。

晋侯燮去世后,其子晋武侯宁族继位。

晋侯燮和齐国第二代君主齐丁公、卫国第二代君主卫康伯以及周公旦之子鲁公伯禽共事周康王。

周康王分此三位诸侯以珍宝之器,而同事周康王的楚君熊绎却无分。

春秋时的前530年,楚灵王仍忿然提起此事。

3.晋武侯晋武侯,姬姓,名宁族,晋侯燮之子,西周诸侯国晋国第三任君主。

晋武侯继承其父晋侯燮之位,武侯去世后,其子晋成侯服人继位。

浅谈两晋时期的陈郡阳夏谢氏家族

浅谈两晋时期的陈郡阳夏谢氏家族

浅谈两晋时期的陈郡阳夏谢氏家族一、谢氏家族为何都称阳夏人翻阅《晋书》,入传的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谢氏名人便有谢鲲、谢尚、谢安、谢万、谢玄、谢石等13人,未入传但书中提及者还有谢安的曾祖父谢缵、祖父谢衡、父亲谢裒及其兄谢据、弟弟谢铁等人。

入传的谢氏诸人中,除了谢鲲、谢尚、谢奕出生在阳夏外,谢安等人既不出生在阳夏,也不葬在阳夏,但史书上都说他们是陈郡阳夏人。

甚至南朝的谢灵运、谢惠连、谢朓、谢晦、谢综等,史书上也说是陈郡阳夏人,这是非常有趣的现象。

陈郡是谢姓的郡望之一。

秦朝设置陈郡,西汉改为淮阳国,东汉章和二年(88年)改为陈国,治所在陈县(今河南淮阳),辖境相当于今日的河南淮阳、太康、西华、鹿邑、柘城等地。

献帝时改为陈郡,魏晋时或为国,或为郡,晋后为郡,隋朝开皇初年废。

陈郡的谢姓多集中于阳夏,从此处往南约有数百里之遥,便是谢姓发源地南阳宛城区与唐河县。

太康谢氏当是从那里迁入的,但何时迁入,已难以稽考。

但揆诸情理,楚灭申国之际,宛城、唐河的部分谢氏后裔,便携妇将雏来到了阳夏。

河南省太康县老冢镇谢家堂村庋藏的《谢氏族谱》及现存碑碣,证明了谢氏先民进入太康后就定居于此,然后幅射全国各地。

谢姓最早的族谱是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中的《陈国阳夏谢氏谱》,该谱以谢缵为一世祖,而谢缵就窀穸于太康县老冢镇谢家堂村,坟茔与墓碑至今犹存。

当然,仅有谢缵墓碑的出现,还不足以证明谢缵墓就在谢家堂村,因为墓碑也有可能是从外村迁移于此的。

明万历五年(1577年)镌刻迄今仍耸立在谢氏祖茔中的谢斌墓碑,给谢缵墓原本就在谢家堂村作了极好的注脚。

河南省太康县老冢镇谢家堂村庋藏的大唐广明元年(880年)《谢氏族谱》也把谢缵定为阳夏一世祖,这与《世说新语陈国阳夏谢氏谱》若合符契,当可凭信。

谢缵是东晋名相谢安的曾祖父,曾任三国时魏国的典农中郎将。

《三国志》未为谢缵立传,个中原因可能是他出身寒微,不为世人所重,而典农中郎将品阶又太低,够不上立传,只《晋书》卷四十九《谢鲲传》中有祖缵典农中郎将。

魏晋南北朝的世家大族与陆机

魏晋南北朝的世家大族与陆机

政治地位的高下而论



以政治地位的高下而论,则有皇族、高等士族、低等士族的差别。 另外,同一家族不同房支之间的关联也有疏密之分,各房支政治地位的 升降也不尽一致。这就使得中古士族之间的关系变得越发复杂。 士族之间的关系在两个层面展开:首先,在政治层面上,不同等级的 家族围绕皇权,形成一个金字塔形的权力分享模式。皇族处于最顶层而 享有天下最高的权力;其次是高等士族,这个圈子并不大,常常是数个 家族共同分享外廷的行政决策权;再往下是中等士族,他们的数量较多, 多居于朝廷或地方的军政执行部门;再往下是低等士族,他们的数量更 大,多担任属僚之职。 从皇权的角度来看,它所拥有的最高权力有时会旁落于高等士族之 手。如东晋百余年间,就是一段“主威长谢,臣道专行”’的历史,先 后有琅邪王氏、颖川庾氏、谁国桓氏、陈郡谢氏几族轮流执掌朝纲,皇 权与高等士族形成“共天下”的政治格局。







王敦娶晋武帝女襄城公主《晋书》 《王敦传》 王瑕娶晋部阳公主。《晋书》 王献之继娶晋新安公主。《晋书》 《王献之传》 王志娶宋孝武女安国公主。《梁书》 《王志传》 王藻娶宋临川长公主。 王僧绰娶宋东阳献公主。《宋书》《王僧绰传》 王僧达娶临川王刘义庆女。《宋书》 王俭娶宋明帝女阳茨公主。《南齐书》 „„„„„„„„.. 琅邪王氏是魏晋时最著名的美男家族。成语“琳琅满目”最早出处, 就是用来形容王戎、王衍、王敦、王导、王澄、王诩共八位琅邪王 氏的美男子聚在一起的样子。
魏晋南北朝的世家大族



在中国悠久绵长的历史中,魏晋南北朝应该是最具贵族气 质的时代。在这个时代,把持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权力的是 世家大族,拥有连片大地产的是世家大族,撑起这一时代 文化大厦的也是世家大族。这是一个世家大族起决定性历 史作用的时代,是世族政治、经济与文化相结合的时代。 世家大族,因为集学术、财富、人脉、名望于一身,势力 很大,在制约皇权独裁上有相当作用。 陈寅格云:“魏晋南北朝学术、宗教皆与家族、地域两点不 可分离。”

晋国六卿世系表

晋国六卿世系表
前588年
郤克
韩厥赵括
巩朔韩穿
荀骓
赵旃
前588年作六军,共十二位卿.
前587年
栾书
荀首
荀庚
士燮
赵同
郤锜
韩厥
赵括
巩朔
韩穿
荀骓
赵旃
前583年族灭赵氏
晋厉公(前580-前574)
前578年
栾书
荀庚
士燮
郤锜
韩厥
智罃
赵旃
郤至
前578年改为四军八卿,晋以诸侯之师伐秦
前575年
栾书
士燮
欲锜
荀偃
韩厥
智罃
郤犨
郤至
晋伐郑,与救郑的楚师战于鄢陵.前574年胥童杀三欲.栾书,荀偃杀晋厉公
前475年
智瑶执政
赵襄子
韩康子
魏桓子
前493智跞死,前491赵鞅攻陷朝歌
前476年赵鞅死
前453年智瑶灭亡
赵襄子
韩康子
魏桓子
前455年智瑶向三家索地,赵襄子抵抗.后联合韩,魏两家瓜分了智氏.
前446魏桓子死
前425赵襄子死
晋公
,中军
上军
下军
新中军
新上军
新下军
备注
晋文公
(前636-前628)
前633年郤縠
郤溱
狐毛
狐偃
栾枝
先轸
前632年
先轸
郤溱
狐毛
先且居
栾枝
胥臣
前632年爆发城濮之战
狐偃
先且居
狐偃
栾枝
胥臣
赵衰
箕郑
胥婴
先都
前629年,作五军十卿
晋襄公
(前627-前621

晋世系

晋世系

司马防,生八子:朗、懿、孚、馗、恂、进、通、敏司马朗,无子,以孚子望过继。

司马孚,封安平献王,生九子:邕、望、辅、翼、晃、瓖、珪、衡、景司马邕,追辅国将军。

生崇、隆、承司马崇,早夭。

司马隆,以平阳亭侯继安平王,无子,国除。

司马望,过继给伯父朗,封义阳成王,生四子:弈、洪、整、楙司马弈,早亡,生奇。

司马奇,继义阳王,后贬三纵亭侯,再封棘阳王。

司马洪,过继给叔父司马遗,封河间平王,生威、混。

司马威,继河间王,后改封章武王,后因司马奇被贬,改继义阳王。

后被杀。

司马混,历任散骑常侍,后继河间王。

生滔。

司马滔继承新蔡王司马确,后继章武王。

生休、珍。

司马休继章武王,后战死。

司马珍继章武王。

无子,河间王钦之子范继珍嗣。

司马范继章武王,生秀。

司马秀继章武王,后谋反被杀,国除。

司马整,兄弈死后,为世子,封清泉侯,早亡于其父,追赠随县王,生迈。

司马迈,继随县王,后益为随郡王。

司马楙,封东平王,改封竟陵王。

后死于乱兵。

司马辅,封渤海王,后迁太原王,生弘。

司马弘继太原王,后改封中丘王,生铄。

司马铄继中丘王。

司马翼,早亡,以邕子承过继。

司马承,封南宫县王,生祐司马祐,继南宫县王。

司马晃,封下邳献王,生裒、绰司马裒,早亡。

司马绰,另封良城县王。

以司马辅之子韡继嗣。

司马韡,继良城县王,早亡,生韶。

司马韶,继良城县王。

司马瓖,封太原王,生颙。

司马颙,继太原王,后迁封河间王。

司马珪,封高阳元王,无子,以司马辅之子司马缉继嗣。

司马缉,继高阳王,无子,以司马颙之子司马讼继嗣。

司马讼,封真定县侯。

司马衡,封常山孝王,无子,以司马邕之子司马殷继嗣。

司马景,封沛王,生韬。

司马韬,继沛王。

司马馗,魏东武城侯,生权、泰司马权,封彭城王,生植。

司马植继嗣,后为元王,生释。

司马释继嗣,后为康王,后坐奔苏峻伏诛。

生紘。

司马紘继嗣。

生玄、俊司马玄继嗣,生弘之司马弘之继嗣,生邵之司马邵之继嗣。

司马俊,过继高密王司马略,封恭王,生纯之司马纯之继嗣,生恢之司马恢之继嗣。

晋国主要公族氏族表

晋国主要公族氏族表

晋国主要公族氏族表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晋国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历史国家,兴起于公元前11世纪,是战国时期的七雄之一。

晋国在历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其主要公族和姓氏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将介绍一份关于晋国主要公族姓氏的表格,以便更好地了解晋国的历史和文化。

晋国主要公族姓氏表1. 晋国主要公族——司马氏司马氏是晋国最为显赫的公族之一,统治晋国的司马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家族背景。

在晋国历史上,司马氏是执掌朝政的重要家族,其成员包括了许多著名的政治家、将军和文化人物,对于晋国的繁荣和稳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以上就是关于晋国主要公族姓氏的介绍,这些公族家族在晋国的历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他们为晋国的繁荣和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是晋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这些公族家族的了解,可以更好地认识晋国的历史和文化,感受晋国古代社会的风貌和精神风貌。

【2000字】第二篇示例:晋国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国家,其统治者以及主要公族和氏族在中国历史上都留下了很深远的影响。

在晋国的漫长历史中,主要公族和氏族也曾经历了繁荣与衰落,不过他们的历史记载在中国历史学界被广泛研究,成为中国历史文化的一部分。

下面将会介绍一些晋国主要的公族和氏族。

一、赵氏赵氏是晋国的重要公族之一,与晋国历史紧密相连。

赵氏是晋国最早的一个封建国家,拥有较为庞大的势力范围和人才库,被奉为晋国的“国家之魂”,在晋国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赵氏源自夏朝,至晋代逐渐成为晋国的重要家族,产生了很多优秀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赵氏在晋国的历史地位稳固,多次参与各种政治斗争,并产生过多位晋国的名将和王族。

二、魏氏魏氏是晋国另一个重要的公族氏族。

魏氏在晋国历史上也是一支比较有影响力的氏族,出过不少有勋绩的人物。

魏氏的创始人为姬中魏,为魏国之祖。

魏氏世系庞大,早在周代就有较为重要的地位,至晋代更是发展壮大,成为晋国的主要公族之一。

族谱部分名词详解

族谱部分名词详解

族谱部分名词详解什么是家谱什么是家谱:家谱,亦称族谱、宗谱、家乘、通谱、统谱、世谱、支谱、房谱等等,名称各异,其内涵是同一的,只是外延有所区别而已,现在一般统称家谱或族谱。

家谱是系统记述某一同宗共祖的血缘集团世系人物或兼及其他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

而姓氏是"某一同宗共祖血缘集团"的标识符号,家谱、族谱就是记录某一姓氏家族成员间的血缘关系的图册。

宗法式家族是一种血缘组织,内部的血缘关系必须十分清楚,这种组织才能维持和发展。

即使旧的家族裂变成许多新家族后,以及新家族再裂变之后,各家族之间的血缘关系也必须十分清楚。

一个家族的始祖及始祖母是谁?始祖如有几个妻子的话,谁是嫡?谁是庶?他们各有几个儿子,名叫什么?他们的妻又是谁,又各有几个儿子?家族的各支各房是怎样一代一代传下来的?现在众多族人的父、祖、曾祖、高祖等等是谁?谁和谁是什么血缘关系?新家族始祖是从旧家族的哪一代分裂出来的?它又是怎样一代一代地传到现在?总之,家族成员之间的各种复杂的血统关系必须清楚。

在没有文字的时候,血缘关系靠一代一代的口耳传授,储存在人们的记忆中。

时间长了,记忆难免有差错。

当文字产生以后,人们就用文字把这种血缘记录下来,这就是谱牒,是家谱、族谱的雏形。

谱牒源于何时?大概可以上溯到先秦时代。

司马迁说的《谱牒》、《牒记》,都是周以后的东西,周代的《世本》,曾对司马迁创作纪传体通史有过参考作用,学术界公认为为中国家谱的开山之祖。

战国时代的《春秋公子血脉谱》,启我国家族史籍以"谱"为名之先河。

周代的《世本》,在于"奠系世,辨昭穆",它所奠的系世,是周宗室的帝王世系;所辨的昭穆,是尊卑贵贱的亲疏。

完全是为推行宗法分封,巩固周王朝统治服务的。

周代的宗法分封制度到了春秋战国时代已经"礼崩乐坏",趋于瓦解。

到了汉高祖刘邦"徒步有天下",宗族组织由兴到衰,由破坏到重建,至东汉时已由世族宗族代替了,君统与宗统开始分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晋世家谱系两晋世家谱系共一百零八家目录如下:一、琅琊临沂王氏 4二、陈郡阳夏谢氏8三、河东闻喜裴氏10四、太原晋阳王氏11五、河东安邑卫氏13六、泰山南城羊氏14七、颍川颍阴荀氏16八、勃海南皮石氏18九、东海郯城王氏19十、颖川长社钟氏20十一、平原高唐华氏21十二、颍川许昌陈氏21十三、汝南西平和氏23十四、范阳涿县卢氏24十五、吴国吴郡陆氏25 十六、河内怀县山氏27 十七、京兆杜陵杜氏27 十八、吴国吴郡顾氏28 十九、济阳考城蔡氏29 二十、陈国阳夏何氏30 二一、范阳方城张氏31 二二、平阳襄陵贾氏31 二三、弘农华阴杨氏32 二四、齐国临淄左氏34 二五、弘农湖县王氏35 二六、安平武邑张氏35 二七、勃海蓨县封氏35 二八、谯国铚县嵇氏36 二九、陈留襄邑卫氏37 三十、北地泥阳傅氏37 三一、陈留圉县高氏38 三二、颍川阳翟辛氏39 三三、沛国竹邑武氏39 三四、河东闻喜毋丘氏40 三五、谯国谯县文氏40 三六、琅琊阳都诸葛氏40三八、安定朝那皇甫氏42 三九、荥阳中牟潘氏43 四十、高平昌邑满氏44 四一、陈留尉氏阮氏44 四二、太原阳曲郭氏45 四三、临淮东阳陈氏46 四四、河内怀县向氏46 四五、安定临泾胡氏46 四六、南阳堵阳韩氏47 四七、辽东襄平公孙氏48 四八、中山魏昌刘氏48 四九、范阳遒县祖氏49 五十、勃海蓨县高氏50 五一、汝南南顿应氏51 五二、济阴鄄城吴氏52 五三、会稽山阴贺氏52 五四、颍川阳翟枣氏53 五五、冯翊东县李氏53 五六、荥阳开封郑氏53 五七、扶风武功苏氏55 五八、谯国龙亢桓氏55六十、沛国相县刘氏59 六一、陈郡阳夏袁氏59 六二、庐江灊县何氏61 六三、南阳淯阳乐氏62 六四、京兆长安挚氏62 六五、谯国谯县夏侯氏63 六六、任城樊县魏氏64 六七、东莱掖县刘氏64 六八、博陵安平冯氏64 六九、勃海南皮欧阳氏65 七十、安定乌氏张氏65 七一、襄城定陵杜氏66 七二、汝南安成周氏66 七三、庐江寻阳周氏67 七四、义兴阳羡周氏68 七五、沛国萧县刘氏69 七六、高平金乡郗氏69 七七、鄱阳袅阳陶氏70 七八、荥阳阳武毛氏71 七九、乐安博昌任氏72 八十、敦煌龙勒索氏72八一、清河东武崔氏72八二、巴西安汉阎氏75八三、东海兰陵缪氏75八四、博陵安平崔氏76八五、武邑观津牵氏78八六、高阳新城许氏78八七、南阳新野邹氏79 八八、勃海饶安刁氏80八九、广陵淮阴戴氏80九十、彭城丛亭刘氏80九一、江夏平春李氏81九二、沛国竹邑薛氏82九三、丹阳秣陵纪氏82九四、陈留圉县江氏82九五、平原高唐刘氏83九六、太原中都孙氏84九七、会稽山阴孔氏84九八、济阴冤句卞氏85九九、南阳安众刘氏86 一百、南郡襄阳罗氏87 百一、会稽馀姚虞氏87 百二、上党铜鞮李氏88 百三、吴兴武康沈氏88 百四、济阳外黄虞氏89 百五、河南阳翟褚氏90 百六、陈郡长平殷氏90 百七、颍川鄢陵庾氏91 百八、河内温县司马氏93一、琅琊临沂王氏一世:王音字少元二世:王书三世:王荪四世:王仁字周望五世:王谊王睿(?-189被孙策攻杀)王典王融字巨伟--------------------------------------六世:(王睿子嗣)王雄字元伯(刺杀柯比能)(王融子嗣)王祥字休徵(184-268)王览字玄通(206-278)--------------------------------------十二世:(王诞子嗣)王诩王氏(适袁淑)(王嘏子嗣)王偃王恢(王弘子嗣)王锡王僧达(432-458妻刘义庆女)王僧衍(王虞子嗣)王深(王柳子嗣)王猷王远王微(王昙首子嗣)王僧绰王僧虔(426-485)(王练子嗣)王钊(王僧朗子嗣)王楷王粹王彧(王华子嗣)王定侯(王裕之子嗣)王恢之王瓒之王升之(王韶之子嗣)王晔(王弘之子嗣)王昙生王普曜王罗云(王桢之子嗣)王兴之王翼之王扬之(王静之子嗣)王悦之(王瑰之子嗣)王逡之(逡音:群)王准之(王泰之子嗣)王元弘(族子嗣)王珪之二、陈郡阳夏谢氏一世:谢缵(?-282)二世:谢衡字衡再(240-300)三世:谢鲲字幼舆(280-324)谢裒[魮] 字幼儒[裒](282-346)谢广字幼临七世:(谢珫子嗣)谢宁字元真谢道休谢奉字刚真谢雅字景真(妻殷仲文女)谢简字德真(谢玙子嗣)谢娇(适温楷之)谢温字长仁(?-406)(谢球子嗣)谢令娇(女)谢元(谢虔子嗣)谢灵佑(谢瑍子嗣)谢灵运(385-433)(谢重子嗣)谢绚字宣映谢曕[檐]字通远(385-421)谢晦字宣明(?-426)谢嚼字宣镜(?-426)谢遯(?-426遯音:蹲)(谢裕子嗣)谢恂字泰温谢氏(适刘义真)谢氏(适王僧朗)(谢述子嗣)谢综(?-455)谢约(?-455妻刘义康女)谢纬(妻刘义隆女长城公主)(谢模子嗣)谢承伯(谢澹子嗣)谢里(谢璞子嗣)谢涛(谢混子嗣)谢涟谢文婵谢文孋(谢思子嗣)谢曜谢密字弘微(392-433)(谢喻复子嗣)谢暠[皓](谢方明子嗣)谢惠连(407-433)谢惠宣除王谢之外,裴氏算一门兴盛了---天下裴氏出河东,裴氏也是一个宰相世家。

三、河东闻喜裴氏一世:裴晔字君先二世:裴茂字巨光三世:裴潜字文行(?-244抚代郡乌桓)裴徽字文季裴辑字文衡裴绾字文崇--------------------------------------四世:(裴潜子嗣)裴秀字季彦(224-271)裴耽(耽音:丹)(裴徽子嗣)裴黎字伯宗裴康字仲豫裴楷字叔则(240-294妻王浑女送宅裴耽)裴绰字季舒(裴辑子嗣)裴只字季赞(227-293只音:纸)裴昶--------------------------------------六世:(裴浚子嗣)裴憬(裴頠子嗣)裴嵩字道文裴该(裴宪子嗣)裴挹裴瑴(瑴音:绝)(裴遐子嗣)裴穆(适杜乂)(裴武子嗣)裴开(族子嗣)裴诜(诜音:申)裴整俗话说八王方八裴八王是:王祥字休徵(184-268)王戎字浚冲(234-305竹林七贤之一)王衍字夷甫(256-311妻郭豫女)王澄字平子(269-312)王导字茂弘(276-339)王敦字处仲(266-324妻司马炎女襄城公主)王绥字万子王玄字眉子八裴是:裴徽字文季裴康字仲豫裴楷字叔则(240-294妻王浑女送宅裴耽)裴绰字季舒裴頠字逸民(267-300頠音:委,妻王戎女)裴瓒字国宝(?-291妻杨骏女)裴邈字景声裴遐字叔道(妻王衍女)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找太原王:)太原王氏,也是豪门盛族之一,在两晋的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其中最出名的莫过王浑/王济父子,他们的故事你我耳熟能详的太多了。

最好笑的是王济的老妈钟琰,居然当着王浑的面说,如果我嫁给你弟弟王沦,生的儿子比王济还英俊潇洒,风流倜傥。

太原王氏还有一位悲剧英雄王浚王彭祖,这个私生子由自卑到自负,到自我膨胀,最好被石勒砍了脑袋。

不说了,太原王氏:四、太原晋阳王氏一世:王柔字叔优王泽字季道--------------------------------------二世:(王柔子嗣)王机字产平(王泽子嗣)王昶字文舒--------------------------------------三世:(王机子嗣)王默[黯]字处静王沈字处道(王昶子嗣)王浑字玄冲(223-297妻钟徽女钟琰)王深字道冲王沦字太冲王湛字处冲八世:(王蕴子嗣)王华王恭字孝伯(?-398)王履王熙字叔和(妻司马昱女鄱阳公主)王爽字季明王氏(适司马曜)(王愉子嗣)王绥王纳王缉--------------------------------------九世:(王华子嗣)王和(王恭子嗣)王简王昙亨之所以把卫氏放在第五,不是因为卫玠这个帅哥,而是因为帅哥的爷爷---卫瓘。

这位老人家不尽字写得好,还有一颗玲珑心。

整个伐蜀之役,在邓钟两个集团的重压下,真正平安无事的只有三个人:羊琇---他母亲辛宪英太厉害了;杜预---司马昭的妹夫,基本没人敢乱来;还有卫瓘。

卫瓘完全是凭自己的精明才干闯出一片生机的。

说起卫瓘,我还想起了可怜的沙漠汗,也被老人家摆了一道。

不过正如杜预所说,卫瓘干的这些旧事,也注定了他悲剧的结局。

卫瓘的女儿卫瑾,本来要许配给白痴的,后来凭自己的一腔热血和胆识,为父亲平了反。

五、河东安邑卫氏一世:卫觊[顗]字伯儒(?-229)(族子嗣)卫列卫宁字仲道(168-?妻蔡邕女蔡琰)四世:(卫恒子嗣)卫璪字仲宝(?-311)卫玠字叔宝(286-312妻乐广女、山简女)俗话说,三羊开泰。

两晋朝,真正开泰的,何止三羊而已不过人们印象最深的,还是羊徽瑜、羊祜、羊琇三个堂姐弟。

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而抱瓮酿的故事也千古流传。

六、泰山南城羊氏一世:羊侵(汉安帝时司隶校尉)二世:羊儒(汉桓帝时太常)五世:(羊秘子嗣)羊祉羊繇字堪甫羊囗(羊衜子嗣)羊发羊承羊玄孙羊徽瑜(214-278适司马师)羊祜字叔子(221-278妻夏侯霸女)(羊耽子嗣)羊瑾羊琇字稚舒(抱瓮酿,母辛毗之女辛宪英)羊氏(适夏侯庄)(族子嗣)羊济十世:(羊囗子嗣)羊希字泰闻(羊玄保子嗣)羊戎羊咸羊粲(羊规之子嗣)羊祉字灵佑羊灵引羊灵宝羊灵珍[莹]--------------------------------------十一世:(羊祉子嗣)羊默羊深字文渊羊忱羊给羊元羊侃字祖忻(495-548)(羊灵引子嗣)羊敦(羊灵珍子嗣)羊烈羊修三、谢氏中古列祖渊源公元286 年---公元1226年★为本族支系★会稽始祖衡公, 号仲权, 西晋武帝太康七年( 公元286 年), 为国子祭酒, 五胡乱华时, 迁居越之始, 即浙江始宁东山。

妣尤、吕、李三氏, 生有二子: 鲲、魮(幼名裒)。

申伯三十七世( 炎帝99 世)鲲, 字幼兴, 豫章太守, 封成亭侯。

妣徐氏, 生有一女一子, 女真石, 子名尚。

真石嫁给都方侯、左将军、兖州剌史褚裒为妻, 生一女叫褚蒜子, 为晋皇后、太后。

★魮, 幼名裒, 字桓彝, 号幼儒, 才兼文武, 西晋时任太常卿, 永和三年破赵有功, 封福禄伯、吏部尚书。

妣周、焦、张、辜四氏, 生有六子: 奕、据、安、万、石、铁。

申伯三十八世( 炎帝100 世) :尚, 字仁祖, 溢文筒, 八岁能文, 袭父爵, 镇西将军, 赠散常骑侍。

妣袁氏( 袁彦道之妹) , 收养奕弟四子康为嗣。

奕, 字无逸, 为安西将军、豫州剌吏, 妣王、程、柯三氏, 生有五子一女: 泉、靖、瑜、康( 出承堂伯尚公为嗣) 、道韫、玄。

道韫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女诗人之一, 嫁给王羲之长子王凝之( 江州刺史左将军) 为妻。

据, 又名虎, 字据石, 元通, 号中郎, 任东阳太守。

妣王氏, 生有二子: 方、朗。

★安, 字安石, 谥文靖, 生开东晋元帝大兴三年( 公元320 年), 卒于孝武帝太元十年( 公元385 年), 享年六十六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