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疼痛处理

合集下载

术后疼痛的评估和处理方法

术后疼痛的评估和处理方法
局部麻醉药
如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等,通过阻 断神经冲动的传导而达到镇痛效果 。
非药物镇痛
物理治疗
如冷敷、热敷、按摩等, 可以通过物理刺激缓解肌 肉紧张和疼痛。
心理治疗
如认知行为疗法、放松训 练等,可以帮助患者调整 心态,减轻焦虑和恐惧, 从而缓解疼痛。
针灸治疗
通过刺激穴位调节气血运 行,达到疏通经络、调和 气血的目的,从而缓解疼 痛。
结果分析
定期对评估结果进行分析 ,了解患者疼痛变化趋势 ,为制定个性化镇痛方案 提供依据。
03
术后疼痛处理方法
药物镇痛
阿片类药物
如吗啡、芬太尼等,通过激活中 枢神经系统内的阿片受体而产生
镇痛作用。
非甾体抗炎药
如布洛芬、吲哚美辛等,通过抑制 环氧化酶减少前列腺素等炎症介质 的生成,从而发挥镇痛作用。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术后疼痛是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休息、饮食和情绪
,及时有效的疼痛处理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02 03
促进术后恢复
术后疼痛可能导致患者肌肉紧张、呼吸受限、免疫功能下降等,不利于 术后恢复。合理的疼痛处理有助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促进胃肠功能恢 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减轻医护人员负担
术后疼痛处理不当可能导致患者情绪焦虑、烦躁不安,增加医护人员的 工作负担。规范的疼痛管理流程可以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提高工 作效率。
未来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精准化疼痛评估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 步,未来术后疼痛的评 估将更加精准化,如利 用生物标志物、神经影 像学等技术手段对疼痛 进行客观定量评估。
多模式镇痛

术后疼痛的评估与处理策略

术后疼痛的评估与处理策略
言语评分法(VRS)
言语评分法(Verbal Rating Scale, VRS)是根据患者自述的疼痛程度对其进行评估的一种方法。患者可以选择一个最能描述其疼痛感受的词语,如"无痛"、"轻度疼痛"、"中度疼痛"或"剧烈疼痛"等。这种方法简单易行,可以快速了解患者的疼痛状况,是临床常用的疼痛评估工具之一。
使用注意事项
NSAIDs可能会引起胃肠道、肾脏等方面的不良反应,需要慎重使用。
局部麻醉药
注射麻醉
通过局部注射将麻醉药直接作用于手术部位,实现局部缺失知觉。
阻滞神经
阻断特定神经的传导,可实现更广泛的麻醉范围。
表面麻醉
将麻醉药涂抹于皮肤或粘膜表面,用于缓解疼痛。
非药物治疗
物理治疗
通过运动疗法、热敷等物理方式,可以缓解术后疼痛,促进伤口愈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面部表情评分法(FPS)
面部表情评分法是一种简单直观的术后疼痛评估方法。医生会向患者展示一系列不同程度的面部表情图片,让患者选择与自己当前疼痛程度最相符的表情。通过对照不同强度的面部表情,可以得出患者主观感受的疼痛评分。这种方法灵敏度高,对于无法语言沟通的患者特别适用。
疼痛评估的步骤
1
初次评估
首次接触患者时,仔细询问疼痛的特点,包括位置、强度、性质等。
术后疼痛的评估与处理策略
及时有效评估和处理术后疼痛对于病人的恢复至关重要。通过标准化的评估方法和多方位针对性治疗措施,可以帮助病人尽快缓解疼痛,顺利恢复。
by w k
什么是术后疼痛?
创伤性
术后疼痛是由于手术创伤引起的,作为正常的生理反应出现。
难耐感
术后疼痛给患者带来强烈的不适感,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

术后疼痛管理的规定和程序

术后疼痛管理的规定和程序

术后疼痛管理的规定和程序引言术后疼痛管理是手术后的一个重要方面,旨在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速度。

本文将介绍术后疼痛管理的规定和程序,以帮助医务人员进行合理有效的疼痛管理。

规定1. 疼痛评估:在手术后的早期,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类型,进行全面的疼痛评估。

评估包括疼痛的程度、频率、特点、影响程度等方面的内容,以便制定个性化的疼痛管理计划。

2. 多学科合作:术后疼痛管理需要医务人员、护士、药剂师等多学科的合作。

医务人员应与其他专业人员合作,共同制定和执行疼痛管理方案,确保患者获得全面的疼痛控制和护理。

3.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疼痛评估结果和病情特点,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治疗方案包括使用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等多种手段,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受。

4. 定期评估和调整治疗:术后疼痛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医务人员应定期对患者的疼痛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在调整治疗方案时,应注重疼痛的控制效果和患者的反馈意见。

5. 安全管理:在术后疼痛管理中,医务人员应注重患者的安全。

应合理使用药物,防止药物滥用和依赖的发生。

同时,医务人员应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疼痛变化,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

程序1. 疼痛评估:在患者手术后的早期,医务人员应进行全面的疼痛评估,包括询问患者的疼痛感受、观察患者的表情和行为,并使用疼痛评分工具进行客观评估。

2. 制定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疼痛评估结果和病情特点,医务人员应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方案应包括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等多个方面,以综合控制患者的疼痛。

3. 实施治疗方案:医务人员应按照治疗方案的要求,给予患者相应的治疗措施。

药物治疗可以包括口服药物、静脉注射药物或贴敷药物等方式。

非药物治疗可以包括物理疗法、心理疗法和康复训练等。

物理治疗可以包括按摩、理疗和针灸等。

4. 定期评估和调整治疗:医务人员应定期对患者的疼痛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治疗方案的调整。

术后伤口疼痛护理措施

术后伤口疼痛护理措施

术后伤口疼痛是患者术后常见的症状之一,严重时会影响患者的恢复和生活质量。

为了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促进伤口愈合,以下是一些术后伤口疼痛的护理措施:一、了解疼痛原因1. 手术创伤:手术过程中,手术刀、缝线等器械会对组织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导致疼痛。

2. 炎症反应:术后伤口周围的组织会出现炎症反应,引起疼痛。

3. 神经损伤:手术过程中可能对神经造成损伤,导致疼痛。

4. 药物因素:术后使用的某些药物,如阿片类药物,可能导致疼痛。

二、疼痛评估1. 评估疼痛程度:使用疼痛评分量表(如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

2. 询问患者疼痛特点:了解疼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等。

3. 观察患者疼痛表现:如面部表情、呼吸、体位等。

三、疼痛护理措施1. 药物治疗(1)非甾体抗炎药(NSAIDs):适用于轻至中度疼痛,如布洛芬、阿司匹林等。

(2)阿片类药物:适用于中度至重度疼痛,如吗啡、哌替啶等。

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3)局部麻醉药:如利多卡因贴片,适用于局部疼痛。

2. 物理治疗(1)冷敷:适用于急性炎症期,可减轻疼痛和肿胀。

(2)热敷:适用于慢性疼痛,可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3)电刺激疗法:如经皮电神经刺激(TENS)等,可缓解疼痛。

3. 心理护理(1)心理疏导: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给予安慰和支持。

(2)转移注意力:引导患者进行深呼吸、放松训练等,以减轻疼痛。

4. 伤口护理(1)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定期更换敷料,避免感染。

(2)观察伤口情况:注意伤口有无红肿、渗液、异味等异常情况。

(3)合理饮食:保证营养摄入,促进伤口愈合。

四、预防并发症1. 预防感染: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与他人共用个人物品。

2. 预防深静脉血栓:鼓励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必要时使用抗凝药物。

3. 预防压疮:保持患者床铺整洁,定期翻身,避免局部压力过大。

五、康复训练1.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手术部位,制定合适的康复训练计划。

2. 鼓励患者进行早期活动,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并发症。

术后疼痛管理的规定和程序

术后疼痛管理的规定和程序

术后疼痛管理的规定和程序1. 引言术后疼痛是手术后常见的症状,适当的疼痛管理对于患者的恢复至关重要。

本文档旨在规定术后疼痛管理的程序和规定,以确保患者获得有效的疼痛控制。

2. 术后疼痛评估2.1 疼痛评估的时间和方法术后疼痛评估应立即在术后开始,并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需求定期进行。

评估应使用标准化的疼痛量表,如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或数字评分量表(NRS)。

2.2 患者教育患者应被告知疼痛评估的重要性,并指导如何使用疼痛量表进行自我评估。

患者应知道报告疼痛的权利,并鼓励他们在感到疼痛时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3. 术后疼痛治疗3.1 镇痛药物的使用镇痛药物的使用应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需求进行个体化调整。

应根据患者的病史、药物过敏史和药物相互作用情况进行选择。

常用的镇痛药物包括阿片类药物、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和局部麻醉药。

3.2 多模式镇痛多模式镇痛是一种结合不同类型的镇痛方法来提供更有效、更持久的疼痛控制的策略。

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镇痛方法,如神经阻滞、硬膜外麻醉和局部麻醉。

3.3 非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也是术后疼痛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包括认知行为疗法、音乐疗法、放松技巧和康复锻炼等。

应根据患者的兴趣和需求提供相应的非药物治疗。

4. 术后疼痛监测术后疼痛监测是确保患者获得有效疼痛控制的关键。

应定期监测患者的疼痛程度、药物剂量和不良反应。

监测结果应被记录并用于调整疼痛治疗方案。

5. 患者教育和支持患者应接受关于疼痛管理的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包括如何报告疼痛、药物的正确使用和副作用的处理。

患者还应得到情感和心理支持,以帮助他们应对疼痛和恢复。

6. 疼痛管理团队的协作术后疼痛管理需要多学科团队的协作,包括麻醉师、医生、护士、康复师和心理师等。

团队成员应定期召开会议,讨论患者的疼痛管理情况,并根据需要调整治疗方案。

7. 规定和程序的监督和改进术后疼痛管理的规定和程序应定期监督和改进。

应收集和分析相关的质量和安全数据,以提高疼痛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术后常见疼痛的护理措施

术后常见疼痛的护理措施

一、引言术后疼痛是患者术后恢复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康复进程和预后产生严重影响。

因此,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对提高患者康复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针对术后常见疼痛的护理措施进行探讨。

二、术后疼痛的原因1. 切口疼痛:手术创伤导致组织损伤,使神经末梢受到刺激,产生疼痛。

2. 炎症反应:手术创伤导致局部炎症反应,引起疼痛。

3. 肌肉紧张:术后患者因疼痛而采取的保护性体位,导致肌肉紧张,加剧疼痛。

4. 脱水:术后患者因出汗、呕吐等原因导致脱水,使痛阈降低,疼痛加剧。

5. 药物因素:部分药物如阿片类药物可导致便秘、恶心、呕吐等副作用,影响患者疼痛感受。

三、术后疼痛的护理措施1. 评估疼痛程度(1)了解患者疼痛的性质、部位、程度、持续时间等。

(2)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等工具评估疼痛程度。

2. 镇痛药物的应用(1)根据疼痛程度选择合适的镇痛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阿片类药物等。

(2)严格按照医嘱给药,避免自行增减药量。

(3)注意观察药物副作用,如恶心、呕吐、便秘等,并及时处理。

3. 物理疗法(1)热敷:应用热敷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减轻疼痛。

(2)冷敷:适用于局部肿胀、炎症疼痛,可减轻局部疼痛和肿胀。

(3)按摩:按摩可以缓解肌肉紧张,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疼痛。

4. 心理护理(1)鼓励患者表达疼痛感受,倾听患者诉说,给予心理支持。

(2)指导患者进行放松训练,如深呼吸、冥想等,减轻心理压力。

(3)加强沟通,消除患者对疼痛的恐惧心理。

5. 术后体位护理(1)根据手术部位和患者情况,采取合适的体位,减轻疼痛。

(2)指导患者进行床上活动,促进血液循环,预防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6. 饮食护理(1)保证患者营养摄入,提高痛阈。

(2)适量饮水,预防便秘。

(3)根据患者口味,提供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

7. 术后康复护理(1)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制定个体化康复计划。

(2)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促进康复。

成人术后疼痛处理专家共识

成人术后疼痛处理专家共识

成人术后疼痛处理专家共识成人术后疼痛处理专家共识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成人手术的安全性和效果得到了显著提高。

然而,手术后患者常常会经历术后疼痛。

术后疼痛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并发症,并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

因此,如何有效地处理术后疼痛成为了临床医生关注的重要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世界各地的疼痛管理专家、麻醉学专家和外科医生积极开展了研究。

他们的目标是制定一套科学、安全和有效的术后疼痛处理策略。

最终,他们达成了成人术后疼痛处理的专家共识,以下是该共识的主要内容。

首先,专家共识强调了疼痛评估的重要性。

术后疼痛的性质和强度因手术类型、个体差异等因素而异。

因此,在制定术后疼痛处理方案之前,医生必须对患者的疼痛进行全面而准确的评估。

常用的评估工具包括视觉模拟评分、数字评分和语言描述等,以及患者的自述和观察。

其次,专家共识建议采用多学科协作的方式进行疼痛管理。

术后疼痛处理需要包括麻醉医生、外科医生、疼痛管理专家和护士等不同学科的合作。

他们应该共同制定并执行术后疼痛处理计划,根据患者的特殊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此外,这些专家还应该定期评估患者的疼痛控制效果并进行必要的调整。

第三,专家共识强调了多模式镇痛的重要性。

多种镇痛方法的联合应用可以提供更好的疼痛控制效果,减少药物副作用并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常用的镇痛方法包括局部麻醉、静脉镇痛、神经阻滞和口服镇痛药物等。

具体采用哪种镇痛方法应根据手术类型、患者特点和医疗资源等因素综合考虑。

此外,专家共识还强调了围手术期的镇痛管理。

研究表明,围手术期镇痛管理可以减少术后疼痛的发生率和强度,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因此,在手术前、手术期间和手术后的不同时期,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镇痛管理。

最后,专家共识还强调了疼痛管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医生应按照规范的操作程序进行疼痛管理,确保病人的安全。

同时,他们还应根据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经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和药物,以最大限度地提供疼痛缓解效果。

成人手术后疼痛处理专家共识

成人手术后疼痛处理专家共识

成人手术后疼痛处理专家共识成人手术后疼痛处理专家共识近年来,随着科技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成人手术的数量也不断增加。

然而,与手术相伴随的潜在问题之一就是术后疼痛。

术后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康复时间,并可能引发其他并发症。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一些以专家为核心的团队共同研究并达成共识,旨在为成人手术后疼痛处理提供准确、科学的指导和建议。

一、术前评估手术前的疼痛评估对术后疼痛处理至关重要。

通过充分了解患者的疼痛史、敏感性和期望值等因素,可以制定个性化的镇痛计划。

对于有心理因素的患者,应进行精神状况评估,并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

二、镇痛方案1. 多模式镇痛:在术后镇痛中,多种方法的联合使用被认为可以提供更好的效果。

药物镇痛、物理疗法以及心理支持等综合措施相结合,可以减少疼痛感知和炎症反应,促进患者的快速康复。

2. 药物治疗:短效镇痛药物如阿片类药物可用于急性疼痛的缓解,但其依赖性和不良反应容易导致药物滥用和疼痛加重。

对于轻度到中度疼痛,非甾体抗炎药(NSDs)和醋氨酚等也可作为替代选择。

此外,还可以选用外用贴剂和局部麻醉药物来减轻术后疼痛。

3. 物理疗法:物理疗法如热敷、冷敷、按摩和运动疗法等在术后疼痛管理中起到重要作用。

热敷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舒缓肌肉紧张,减轻疼痛感;冷敷则可缓解术后局部炎症和肿胀。

4. 心理支持:心理因素对术后疼痛处理也有重要影响。

通过认知行为治疗、放松训练等方法,可以改善患者的疼痛态度和应对策略,减少疼痛感知。

三、团队合作术后疼痛处理是一个跨学科的工作,需要多学科团队的密切合作。

包括麻醉科医生、外科医生、护士、康复治疗师等在内的多个专业应参与到术后疼痛管理中,共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四、风险评估和并发症处理在术后疼痛处理中,需要对患者的风险进行评估,尤其是老年人和存在慢性疼痛的患者。

同时,还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药物不良反应,以及及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减少术后疼痛的不良影响。

术后镇痛管理规范

术后镇痛管理规范

术后镇痛管理规范术后镇痛是指在手术结束后,通过药物或者其他非药物手段来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良好的术后镇痛管理可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促进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本文将详细介绍术后镇痛管理的标准格式,包括术后镇痛的目的、适应症、禁忌症、药物选择、剂量和给药途径、监测和评估、并发症预防和处理等内容。

一、术后镇痛的目的术后镇痛的目的是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康复。

通过有效的镇痛管理,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如深静脉血栓形成、肺部感染等。

二、适应症术后镇痛适合于各种手术后的疼痛管理,包括但不限于骨科手术、腹部手术、胸部手术、妇产科手术等。

对于估计疼痛程度较重的手术,如切口较大、创伤较重的手术,应优先考虑术后镇痛。

三、禁忌症术后镇痛的禁忌症包括对药物过敏的患者,存在呼吸抑制、心功能不全、肝肾功能伤害等严重器质性疾病的患者。

对于存在出血风险的患者,如颅脑手术后、胃肠道手术后等,应谨慎考虑术后镇痛。

四、药物选择常用的术后镇痛药物包括阿片类药物、非甾体抗炎药、局部麻醉药等。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疼痛程度,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镇痛。

对于轻度到中度疼痛的患者,可以选择非甾体抗炎药或者弱效阿片类药物;对于重度疼痛的患者,可以选择强效阿片类药物或者局部麻醉药。

五、剂量和给药途径药物的剂量和给药途径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通常情况下,可以通过口服、皮下注射、静脉注射、硬膜外注射等途径给药。

剂量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体重、年龄、肝肾功能等因素进行个体化调整,以达到最佳的镇痛效果。

六、监测和评估术后镇痛过程中应进行监测和评估,以确保患者的疼痛得到有效控制。

监测包括对患者疼痛程度的评估、镇痛药物的副作用监测、生命体征的监测等。

评估可以采用疼痛评分量表、镇痛药物效果评估等方法,及时调整镇痛方案,以提供最佳的镇痛效果。

七、并发症预防和处理术后镇痛过程中可能浮现一些并发症,如呼吸抑制、恶心呕吐、过敏反应等。

为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并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成人手术后疼痛处理指南

成人手术后疼痛处理指南

成⼈⼿术后疼痛处理指南成⼈⼿术后疼痛处理指南⼀、⼿术后疼痛及对集体的影响⼆、疼痛的评估(⼀)疼痛强度评分法(⼆)治疗效果的评估应定期评价药物或治疗⽅法疗效和副反应,并据此作相应调整。

在疼痛治疗结束后应由患者评估满意度。

原则包括:①评估静息和运动时的疼痛强度,只有运动时疼痛减轻才能保证患者术后躯体功能的最⼤恢复。

②在疼痛未稳定控制时,应反复评估每次药物治疗/⽅法⼲预后的效果。

原则上静脉给药后5~15min、⼝服⽤药后1h,药物达最⼤作⽤是应评估治疗效果;对于PCA患者应该了解⽆效按压次数、是否寻求其他镇痛药物。

③疼痛和对治疗的反应包括副作⽤均应清楚地记录在表上。

④对突如其来的剧烈疼痛,尤其是⽣命体征改变(如低⾎压、⼼动过速或发热)应⽴即评估,同时对可能的切⼝裂开、感染、深静脉⾎栓等情况作出新的诊断和治疗。

⑤疼痛治疗结束时应由患者对医护⼈员处理疼痛的满意度,及对整体疼痛处理的满意度分别作出评估。

可采⽤V AS评分,“0”为⼗分满意。

“10”为不满意。

评估疼痛定时进⾏,作为术后镇痛治疗⼩组的⼀项常规⼯作,如能绘制出疼痛缓解曲线图,能更好记录患者的疼痛和镇痛过程。

三、术后疼痛的管理和监测(⼀)⽬标急性疼痛管理的⽬标是要达到:①最⼤程度的镇痛(术后即刻镇痛,⽆镇痛空⽩期;持续镇痛;避免或迅速制⽌突发性疼痛;防⽌转为慢性痛)。

②最⼩的不良反应(⽆难以耐受的副作⽤)。

③最佳的躯体和⼼理功能(不但安静时⽆痛,还应达到运动时镇痛)。

④最好的⽣活质量和病⼈满意度。

(⼆)管理模式和运作术后疼痛处理应作为⿇醉科⼯作的⼀部分,定期研究并有专⼈观察镇痛效应和处理不良反应。

有条件的可成⽴全院性或⿇醉科为主,包括外科主治医师和护⼠参加的急性疼痛管理组(Acute Pain Service, APS)。

⼯作范围包括:①治疗术后痛、创伤痛和分娩痛;②推⼴术后镇痛必要性的教育和疼痛评估⽅法;③提⾼⼿术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④降低术后并发症。

术后疼痛处理的标准方法和流程

术后疼痛处理的标准方法和流程

术后疼痛处理的标准方法和流程一、评估疼痛1. 采用标准化的疼痛评估工具:使用数字评分量表(NRS)或面部表情量表进行疼痛评估。

采用标准化的疼痛评估工具:使用数字评分量表(NRS)或面部表情量表进行疼痛评估。

2. 定时评估:至少每4小时进行一次疼痛评估,并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调整评估频率。

定时评估:至少每4小时进行一次疼痛评估,并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调整评估频率。

3. 关注患者的诉述:综合考虑患者的主诉、行为、生理反应等因素,进行全面评估。

关注患者的诉述:综合考虑患者的主诉、行为、生理反应等因素,进行全面评估。

二、疼痛分类1. 急性疼痛:手术后初期疼痛,通常在头几天内最强烈。

急性疼痛:手术后初期疼痛,通常在头几天内最强烈。

2. 慢性疼痛:持续时间较长,可能持续数周、数月甚至数年。

慢性疼痛:持续时间较长,可能持续数周、数月甚至数年。

三、疼痛处理原则1. 多模式镇痛:结合不同类型的镇痛方法,以达到最佳的疼痛控制效果。

多模式镇痛:结合不同类型的镇痛方法,以达到最佳的疼痛控制效果。

2.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疼痛阈值和药物过敏史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疼痛管理计划。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疼痛阈值和药物过敏史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疼痛管理计划。

3. 预防性镇痛:在疼痛发生前就开始镇痛治疗,以减轻术后疼痛。

预防性镇痛:在疼痛发生前就开始镇痛治疗,以减轻术后疼痛。

4. 按时给药:按照预定的时间表给予镇痛药物,以维持稳定的血药浓度,避免疼痛反复。

按时给药:按照预定的时间表给予镇痛药物,以维持稳定的血药浓度,避免疼痛反复。

四、镇痛方法1. 药物镇痛:药物镇痛:-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如布洛芬、萘普生等。

- 阿片类药物:如吗啡、芬太尼等。

- 抗抑郁药和抗惊厥药:如曲马多、加巴喷丁等。

- 局部麻醉药:如利多卡因贴片等。

2. 非药物镇痛:非药物镇痛:- 物理疗法:如冷热敷、按摩、针灸等。

术后镇痛治疗规范与程序

术后镇痛治疗规范与程序

术后镇痛治疗规范与程序引言术后镇痛是保证手术患者舒适度和康复的重要环节。

为了提高术后镇痛治疗的质量和安全性,制定和遵守规范的治疗程序是必要的。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套术后镇痛治疗规范和程序,以确保患者获得恰当的疼痛管理和快速康复。

术后镇痛治疗规范1. 在手术前,医生应评估患者的疼痛状况,并预测术后可能出现的疼痛水平。

2. 根据患者的年龄、疼痛敏感性、手术类型等因素,医生应选择适当的镇痛药物和治疗方法。

3. 医生应向患者详细解释术后镇痛治疗的目的、方法和可能的副作用,征得患者的知情同意。

4. 术后镇痛治疗应个体化,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反应进行调整。

医生和护理人员应定期评估疼痛水平,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5. 治疗过程中,医生和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的疼痛控制效果和可能的副作用。

如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6. 治疗结束后,医生应向患者提供术后镇痛治疗的总结和建议,包括注意事项和可能的不良反应。

术后镇痛治疗程序1. 手术患者入院时,医生应主动询问患者的疼痛情况,并记录相关信息。

2. 根据手术类型和患者的特殊情况,医生应制定术后镇痛治疗计划。

治疗计划应包括药物使用、剂量和治疗时机。

3. 术后,医生应及时执行治疗计划,并与护理人员配合,确保患者按时获得镇痛药物。

4. 护理人员应定期观察患者的疼痛情况,并将观察结果记录在护理记录中。

如有必要,应及时向医生反馈患者的疼痛程度和镇痛效果。

5. 医生和护理人员应及时处理患者可能出现的疼痛加重或不良反应情况。

如需调整治疗计划,应及时与患者沟通并征得其同意。

6. 治疗结束后,医生应与患者进行术后镇痛治疗的总结,包括治疗效果评估和可能的建议。

结论术后镇痛治疗规范和程序是提供良好术后疼痛管理的基础。

医生和护理人员应遵守规范,确保患者获得适度的疼痛控制和舒适度。

此外,治疗过程中应及时观察和处理可能的不良反应,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和质量。

术前术后疼痛管理指南

术前术后疼痛管理指南

术前术后疼痛管理指南手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但手术过程中可能会引发疼痛。

为了提高手术患者的舒适度,术前术后疼痛管理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术前和术后疼痛管理的指南,以帮助患者快速康复。

一、术前疼痛管理1. 了解手术类型和程度:在接受手术前,患者应了解手术的类型和程度,并与医生讨论手术后可能出现的疼痛情况。

这将有助于患者有一个清晰的期望,并能够做好准备。

2. 采取合理的心理调节:术前的心理状态对疼痛管理非常重要。

患者可以通过积极的心理调节来减轻对手术和疼痛的恐惧感,例如进行深呼吸、放松训练和冥想等。

3. 预防性镇痛:术前合理的镇痛措施可以帮助患者减轻手术时和手术后可能出现的疼痛。

这包括使用非处方止痛药、暖敷和按摩等。

4. 制定术后镇痛计划:在手术前,医生将制定术后的镇痛计划,并将其与患者共享。

这样,患者将了解在术后应该采取哪些镇痛措施,并且能够专注于康复。

二、术后疼痛管理1. 多模式镇痛策略:术后的疼痛管理应采用多种策略结合,以提供最佳的镇痛效果。

这包括使用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如物理疗法和按摩)、心理治疗(如放松训练和认知行为疗法)以及其他辅助疗法(如针灸和瑜伽等)。

2. 个体化疼痛管理方案:每个患者的疼痛体验都不同,因此术后疼痛管理应该是个体化的。

医生和患者应共同制定一个疼痛管理方案,根据患者的需求和疼痛程度来选择合适的疗法。

3. 规范药物管理:药物治疗是术后疼痛管理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然而,为了避免依赖和滥用药物,患者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和处方用药,并定期复查。

同时,患者也应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如恶心、头晕和便秘等。

4. 应用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在术后疼痛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物理治疗可以通过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肌肉紧张和增加关节灵活性来缓解疼痛。

患者可以尝试按摩、热敷或冷敷等物理治疗方法。

5. 心理支持与认知行为疗法:在术后疼痛管理中,心理支持和认知行为疗法也非常重要。

通过心理咨询和支持,患者可以减轻对疼痛的焦虑和恐惧感。

术后镇痛管理操作流程及评价标准

术后镇痛管理操作流程及评价标准

术后镇痛管理操作流程及评价标准术后镇痛管理是为了减轻患者手术后疼痛,提高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而进行的一项重要措施。

下面将介绍术后镇痛管理的操作流程及评价标准。

一、术后镇痛管理操作流程1. 评估疼痛程度:手术后,护士或医生需要首先与患者进行交流,了解患者的疼痛程度,采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疼痛描述。

同时,护士或医生需要进行身体检查,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生理指标等,以全面了解患者的疼痛状况。

2. 制定镇痛计划: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个体差异,制定个体化的镇痛计划。

包括选择合适的镇痛药物、给药途径、剂量以及给药时间间隔等。

3. 实施镇痛干预:根据镇痛计划,护士或医生需要确保患者按时获得镇痛药物。

根据医嘱,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包括口服、皮下注射、静脉输液等。

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镇痛效果,并记录相关信息,如镇痛药物的用量、不良反应等。

4. 镇痛效果评估:定期进行镇痛效果评估,包括疼痛程度、患者满意度等。

可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 Scale)、面部表情评分法(Face Pain Scale)等常见的疼痛评估工具。

5. 调整干预措施:根据患者的镇痛效果评估结果,护士或医生需要灵活调整干预措施。

可以增加药物剂量、更换给药途径、增加镇痛方法等。

同时,针对特殊情况,及时与医生进行沟通,以便调整治疗方案。

6. 教育患者及家属:对于患者及家属,护士或医生需要进行疼痛管理的相关教育,包括合理使用镇痛药物、注意饮食和休息等,以便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二、术后镇痛管理评价标准1. 疼痛程度:通过定期疼痛评估,判断患者的疼痛程度,常用的评价工具如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根据评分结果进行评估。

2. 疼痛控制效果:评估镇痛干预的效果,包括镇痛药物的用量、疼痛程度的改善情况等。

3. 不良反应: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如呕吐、恶心、头晕等,及时记录并告知医生,以便进行调整。

4. 患者满意度:了解患者对镇痛管理措施的满意度,通过问卷调查或面谈等方式进行评价。

成人术后疼痛处理专家共识

成人术后疼痛处理专家共识
心肌梗死的危险性增加。 • (3)对呼吸功能的影响:手术损伤引起伤害性感受器的激活,能触发多条有害脊髓反射弧,使膈神经的兴奋
脊髓反射性抑制,引起术后肺功能降低,特别是上腹部和胸部手术后;疼痛导致呼吸浅快、呼吸辅助肌僵硬致 通气量减少,无法有力地咳嗽,无法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导致肺不张和其它肺部并发症。 • (4)对胃肠运动功能的影响:导致胃肠蠕动减少和胃肠功能恢复延迟。 • (5)对泌尿系统功能的影响:尿道及膀胱肌运动力减弱,引起尿潴留。 • (6)对骨骼、肌肉和周围血管的影响:肌张力增加,肌肉痉挛,限制机体活动;促发深静脉血栓甚至肺栓塞。 • (7)对神经内分泌及免疫的影响:神经内分泌应激反应增强,引发术后高凝状态及免疫炎性反应;交感神经 兴奋导致儿茶酚胺和分解代谢性激素的分泌增加,合成代谢性激素分泌降低;抑制体液和细胞免疫。 • (8)对心理情绪方面的影响:可导致焦虑、恐惧、无助、忧郁、不满、过度敏感、挫折、沮丧;也可造成家 属恐慌、手足无措的感觉。 • (9)睡眠障碍会产生心理和行为上的不良影响。
• 术后切口局部浸润可明显减少术后镇痛药物的使用,但依赖于外科医师的配 合。超声引导下外周神经阻滞单独或联合全身使用NSAIDs或阿片类药物是 四肢和躯体部位手术后镇痛的主要方法之一,详见《成人日间手术后镇痛专 家共识》。
(三)全身给药
• 1. 口服给药 适用于神志清醒、非胃肠手术和术后胃肠功能良好患者的术后 轻、中度疼痛的控制;可在使用其他方法(如静脉)镇痛后,以口服镇痛作 为延续;可作为作多模式镇痛的一部分。口服给药有无创、使用方便、患者 可自行服用的优点,但因肝-肠“首过效应”及部分药物可与胃肠道受体结 合,生物利用度不一。药物起效较慢,调整剂量时既应考虑药物的血液达峰 时间,又要参照血浆蛋白结合率和组织分布容积。口服给药禁用于吞咽功能 障碍(如颈部手术后)和肠梗阻患者。术后重度恶心、呕吐和便秘者慎用。

成人手术后疼痛处置专家共识

成人手术后疼痛处置专家共识

需停药或减低药品剂量 20%以上,或采取不一 样阿接上片一张药品,也可使第28页用
局部麻醉药
局部麻醉药
用于术后镇痛治疗
主要经过椎管内用药、区域神经丛或外周神
机制
经干阻滞以及局部浸润等方法
与阿片类药品联合应用,可增效镇痛作用并 延长镇痛时间。
惯用药
作用时间长、价格低廉,广泛用于术后镇痛, 布比卡因 但药品过量易造成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脏毒性
第21页
使用环氧化酶抑制剂 高危原因
年纪>65 岁(男性易发) 原有易损脏器基础疾病:上消化道溃疡、出血史;缺血性心脏病或脑
血管病史(冠状动脉搭桥围术期禁用,脑卒中或脑缺血发作史慎用); 肾功效障碍;出、凝血机制障碍(包含使用抗凝药) 同时服用皮质激素或血管担心素转换酶抑制剂及利尿剂 长时间、大剂量服用 高血压、高血糖、吸烟、酗酒
成人手术后疼痛处置专家共识
第22页
术后应用环氧化酶抑制剂主要指征 与注意事项
主要 指征
• 中小手术后镇痛
• 大手术与阿片药品或曲马多联合或多模式镇痛,有显著 阿片节俭作用
• 大手术后PCA停用后,残留痛镇痛 • 术前给药,发挥术前抗炎和抑制超敏作用
注意 事项
• NSAIDs药品都有“封顶”效应,故不应超量给药
成人手术后疼痛处置专家共识
第12页
目录
1 手术后疼痛及对机体影响 2 疼痛评定 3 急性疼痛管理组织
惯用镇痛药品
4
给药路径和给药方案
5
成人手术后疼痛处置专家共识
第13页
急性疼痛管理 组织概述
定义
作用
急性疼痛管理 治疗术后痛、创
组(Acute Pain 伤痛和分娩痛
Service,APS) 是指对手术病

《中国成人术后疼痛管理专家共识》

《中国成人术后疼痛管理专家共识》

(℃)
VAS 镇痛评分(0-10)
静息
运动 镇静状态评分(0-3)
副作用 恶心
呕吐
瘙痒
尿潴留
运动障碍
感觉障碍
注: 镇静水平:0 分=清醒;1 分=呼之睁眼;2 分=摇能睁眼;3 分(不能唤醒)
恶心、呕吐、瘙痒:以 VAS 法评为 0-10 分,1-3 为轻度;4-6 为中度;7-10 为重度 运动障碍评分:O= 无,可抬腿;1=可屈膝,轻度抬腿;2=可弯脚趾 感觉障碍:感觉消失、感觉减退、痛觉高敏、痛觉异常
1~2 1~2
1 3 1~2
表 6 注射用 NSAIDs 类药物
注射液
氯诺昔康 (Lornoxicam)
酮洛酸 (Ketoprofen)
剂量范围 (mg) 8-24
30~120
氟比洛芬酯 (Flurbiprofen Axetil)
帕瑞昔布 (Parecoxib)
50-200 40-80
起效时间 (min)
尿潴留

对症处理
四、常用镇痛药物
(一)对乙酰氨基酚(Paracetamol) 和非甾体类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 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 作用的药物。主要作用机制是抑制环氧合酶(COX)和前列腺素类(PGs)的合成。 对COX1和COX2作用的选择性是其发挥不同药理作用和引起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之 一。
手术后疼痛(Postoperative Pain),简称术后痛,是手术后即刻发生的急 性疼痛(通常持续不超过 7 天),其性质为伤害性疼痛,也是临床最常见和最需 紧急处理的急性疼痛。术后痛如果不能在初始状态下充分被控制,可能发展为慢 性疼痛(Chronic Post-surgical Pain,CPSP),其性质也可能转变为神经病理性 疼痛或混合性疼痛。研究表明小至腹肌沟疝修补术,大到体外循环等大手术,都 可发生 CPSP,其发生率高达 19%~56%,持续痛达半年甚至数十年。

手术后疼痛应急预案

手术后疼痛应急预案

一、目的为了确保患者术后疼痛得到有效控制,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院所有术后患者。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术后疼痛管理小组,负责制定、实施、监督和评估术后疼痛管理方案。

2. 小组成员:(1)疼痛科主任:负责全面协调术后疼痛管理工作,对术后疼痛管理方案的制定、实施、监督和评估负总责。

(2)麻醉科主任:负责术后镇痛方案的制定,指导麻醉医师进行术后镇痛治疗。

(3)护理部负责人:负责术后疼痛管理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监督。

(4)各科室护士长:负责本科室术后疼痛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

四、应急预案1. 术前评估(1)详细询问患者病史,了解疼痛病史、药物过敏史等。

(2)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包括疼痛程度、疼痛部位、疼痛性质等。

(3)根据患者疼痛评估结果,制定个体化术后镇痛方案。

2. 术后镇痛(1)采用多种镇痛方法,如口服、静脉、外用等,确保患者术后疼痛得到有效控制。

(2)密切观察患者术后生命体征,监测镇痛效果,根据患者情况调整镇痛方案。

(3)对疼痛敏感的患者,可采用PCA(患者自控镇痛)技术,确保患者疼痛得到及时缓解。

3. 疼痛评估与监测(1)术后2小时、24小时、48小时、72小时等关键时间点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

(2)观察患者疼痛表现,如表情、体位、语言等,及时调整镇痛方案。

(3)记录患者疼痛评分,作为镇痛效果评估的依据。

4. 并发症处理(1)观察患者是否出现恶心、呕吐、瘙痒等不良反应,及时处理。

(2)观察患者皮肤情况,预防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

(3)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发现异常情况立即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

5. 健康教育(1)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术后疼痛的原因、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

(2)指导患者进行自我护理,如深呼吸、放松等,减轻疼痛。

五、应急预案的执行与监督1. 小组成员要严格按照本预案执行,确保患者术后疼痛得到有效控制。

2. 定期对术后疼痛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改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疼痛
• 持续3个月以上, 可在原发疾病或 组织损伤愈合后 持续存在
临床最常见和最需紧 急处理的急性疼痛
手术后疼痛
术后慢性痛
手术后即刻发生的急性疼痛(可持续7天)
性质为急性伤害性疼痛
术后疼痛处理
术后慢性痛形成的 易发因素
术前长于1个月的中到重度疼痛、精神易激、多次手 术
术中或术后损伤神经 采用放疗、化疗 最突出因素是术后疼痛控制不佳和精神抑郁
术后疼痛处理
治疗效果的评估
疗效评估原则: 评估静息和运动时的疼痛强度,只有运动时疼痛减轻才能保证患 者术后躯体功能的最大恢复 在疼痛未稳定控制时,应反复评估每次药物治疗/方法干预后的效 果。原则上静脉给药后5-15min、口服用药后1h应评估治疗效果; 对于PCA患者应该了解无效按压次数、是否寻求其他镇痛药物 疼痛和对治疗的反应包括副作用均应清楚地记录在表上 对突如其来的剧烈疼痛,尤其是生命体征改变(如低血压、心动过 速或发热)应立即评估,同时对可能的切口裂开、感染、深静脉血 栓等情况作出新的诊断和治疗 疼痛治疗结束时应由患者对医护人员处理疼痛的满意度,及对整 体疼痛处理的满意度分别做出评估。可采用VAS评分,“0”为不 满意,“10”为十分满意
镇痛措施的执行 PACU护士准备药物、设备, 登记和标准化镇痛技术。
镇痛措施的执行 病人主管医师和护士接收病人, 监测和评估镇痛,与APS联系。
术后疼痛处理
APS组成人员
麻醉科医师,PACU和 病房护理人员,也可吸 收外科专业医师。
APS的任务
定期巡视镇痛病人,检 查镇痛装置的运行或医 嘱执行情况,评估治疗 效果及副作用,处理相 关问题。
手术损伤后伤害性感受器的激活能触发多条有害脊髓反射弧,使膈神经兴奋的 脊髓反射性抑制,引起术后肺功能降低,特别是上腹部和胸部手术后;疼痛导 致呼吸浅快、呼吸辅助肌僵硬致通气量减少、无法有力地咳嗽,无法清除呼吸 道分泌物,导致术后肺部并发症
导致胃肠蠕动的减少和胃肠功能恢复的延迟
尿道及膀胱肌运动力减弱,引起尿潴留
成人手术后疼痛处理 专家共识
2009年3月 北京
术后疼痛处理
目录
1 手术后疼痛及对机体的影响 2 疼痛评估 3 急性疼痛管理组织
常用镇痛药物
4
给药途径和给药方案
5
术后疼痛处理
手术后疼痛是急性 伤害性疼痛
疼痛
急性疼痛
• 持续时间短于1 个月,常与手术 创伤、组织损伤 或某些疾病状态 有关
初始状态下未 充分控制
术后疼痛处理
目录
1 手术后疼痛及对机体的影响 2 疼痛评估 3 急性疼痛管理组织
肌肉张力增加,肌肉痉挛,限制机体活动并促进深静脉血栓形成
神经内分泌应激反应增强,引发术后高凝状态和免疫抑制;交感神经兴奋导致 儿茶酚胺和分解代谢性激素的分泌增加,合成代谢性激素分泌降低 可导致焦虑、恐惧、无助、忧郁、怒气、过度敏感、挫折、沮丧;也可造成家 属恐慌、手足无措的感觉、引发家庭危机
睡眠障碍会产生心情和行为上的不利影响
立即停用阿片药物,紧急呼叫麻醉科医生
立即停用阿片药物,强疼痛刺激,给氧,机械通气,酌 情准备纳络酮
对症处理
消除原因,对症处理 地塞米松2.5 mg/次,2次/日或氟哌啶1 mg/次,2次/日 或5-HT3受体阻滞剂 抗组胺药或小剂量纳络酮(<0.05 mg) 评估所用镇痛药物和方法是否恰当 对症处理
• 治疗术后痛、创伤痛和 分娩痛
• 推广术后镇痛必要性的 教育和疼痛评估方法
• 提高手术病人的舒适度 和满意度
• 降低术后并发症
迅速、持续地消除疼痛, 防止转为慢性疼痛
控制药物不良反应
达到最佳的躯体和心理 功能
最大限度地提高生活质 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术后疼痛处理
急性疼痛管理组织的运作方式
镇痛策略的制订 麻醉科医师术毕前通知APS, 选择镇痛方法,开出相应医嘱
副作用处理原则
副作用
处理原则
镇静 呼吸
SpO2
循环
恶心、呕吐 瘙痒 运动障碍 感觉异常 尿潴留
评分>4 呼吸率<8次/ min <90% (鼻导管给 氧) <85% (无鼻导管) 收缩压 180 mmHg 或 90 mmHg 脉搏率 140 次 /min 或 50次 /min
VAS评分≥4
评分≥1 有 有
术后疼痛控制不佳是发展为慢性疼痛的危险因素
术后长期疼痛(持续1年以上)是行为改变的风险因素
术后疼痛处理
目录
1 手术后疼痛及对机体的影响 2 疼痛评估 3 急性疼痛管理组织
常用镇痛药物
4
给药途径和给药方案
5
术后疼痛处理
疼痛评估
疼痛强度评分法 视觉模拟评分法 数字等级评定量表 语言等级评定量表 Wong-Baker面部表情量表
治疗效果的评估
术后疼痛处理
视觉模拟评分法
无痛
剧痛
• 一条长100mm的标尺,一端标示“无痛”,另一 端标示“最剧烈的疼痛”,患者根据疼痛的强度 标定相应的位置。
术后疼痛处理
数字等级评定量表
01
无痛
2 34
轻度疼痛
5 6 7 8 9 10
中度痛
重度疼痛
• 用0-10数字的刻度标示出不同程度的疼痛强度等级 • “0”为无痛,“10”为最剧烈疼痛 • 4以下为轻度痛,4~7为中度痛,7以上为重度痛
术后疼痛处理
术后疼痛对机体的不利影响
增加氧耗量
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增加全身氧耗,对缺血脏器有不良影响
心血管功能
呼吸功能
短期 不利 影响
胃肠 泌尿系统
骨骼肌肉系统
神经内分泌系 统
心理情绪
长期 不利 影响
睡眠障碍 慢性疼痛 行为改变
心率增快、血管收缩、心脏负荷增加、心肌耗氧量增加,增加冠心病患者心肌 缺血及心肌梗塞的危险性
术后疼痛处理
目录
1 手术后疼痛及对机体的影响 2 疼痛评估 3 急性疼痛管理组织
常用镇痛药物
4
给药途径和给药方案
5
术后疼痛处理
急性疼痛管理 组织概述
定义
作用
目标
急性疼痛管理组 (Acute Pain Service, APS) 是指对手术病人、 分娩产妇或其他急性疼 痛患者进行治疗和管理 的组织或团队
术后疼痛处理
语言等级评定量表
无痛
轻度痛
中度痛
重度痛 剧痛
将描绘疼痛强度的词汇通过口述表达
术后疼痛处理
Wong-Baker面部 表情量表
0
2
4
6
8
10
无痛
有点痛 轻微疼痛 疼痛明显 疼痛严重 剧烈痛
• 由六张从微笑或幸福直至流泪的不同表情的面部像形图 组成。这种方法适用于交流困难,如儿童(3-6岁)、老年 人或不能用言语表达的患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