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法律道德与幸福感探讨论文

合集下载

道德法律修养与人生幸福

道德法律修养与人生幸福

道德法律修养与人生幸福摘要:古语有云: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廉洁修身,乃齐家之始,治国之源,平天下之基。

现在社会倡导的是德才兼备,我们才学智慧已具有,道德修养需完备,廉洁修身,遵守法律,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修身,多一份处事的坦然,少一份无谓的执着,多一份真诚的微笑,少一份待人的无礼。

而幸福是人所勾连着的对象或环境,与人的内在尺度相符合的状态与过程,它具有超越性、单元性、分维性、差异性、个体性与社会性等特点。

就道德规范与人的幸福一致的具体情况来看,它是人幸福的必要条件,是人获得幸福的公共资源。

虽然就特殊情况来看,道德规范与人的幸福之间存在着不和谐的音符,但总的趋势来看,它与人的幸福是一致的,这种一致与道德规范的可普遍化程度正相关。

关键词:道德法律修养幸福一.道德修养(一)什么是道德修养道德修养是人的道德活动形式之一。

道德是人长期形成的、靠内心善恶观做标准来约束行为的一种特殊社会现象,是个人自觉地将一定社会的道德要求转变为个人道德品质的内在过程。

道德作为个人人生的航线,它常常只能约束个人在内心的是非判断。

作为社会规范,它只能起到一种软性的制约作用。

因此只用道德修养来治理社会,是达不到理想效果,我们要把法律也加到治国的基本国策中来。

不同社会、时代和阶级的道德修养有不同的目标、途径、内容和方法。

(二)如何培养道德修养1.当今学校要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就要改进教室的教育态度和教育方法,对学生实行情感教育、民主教育和自主教育。

比如学校实验班的学生,老师就应该教育他们如何正确控制自己的情感。

比如当自己受到同学老师的表扬时,要控制自己过分激动的情绪,也要想想自己还有哪些地方可以改进及继续努力。

2.社会实践活动是提高个人道德修养的载体。

要积极组织各种有意义的教育活动课。

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暑假或寒假的时候进行社会实践活动。

这样,可以让他们脱离自己的家庭和学校,让他们去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大学生法律与道德论文

大学生法律与道德论文

大学生法律与道德论文大学生法律与道德论文依法治国的今天,法律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规范着人们的行为。

法律素质的强弱已成为衡量人才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推荐的大学生法律与道德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大学生法律与道德论文篇一《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措施》[摘要]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大学生自身、教师、高校、社会以及家庭等各方共同努力,但对于专门肩负教书育人任务的各个高校和教师而言,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的任务更为艰巨和迫切。

就高校而言,不但应加强自身的法治建设、落实依法治校进而营造一个良好的法治校园环境,而且应从课程设置、课时分配、师资队伍、教育经费等方面加大对法治教育的投入;就教师尤其是从事法治教育的教师而言,应在努力提升自身法律素养的同时积极主动地进行教学改革,以大幅度提高教学效果,进而不折不扣地落实党和国家的法治教育方针。

[关键词]大学生;法律意识;法治校园;法治教育;教师素养在我国已经将依法治国作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手段、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奋斗目标的今天,作为社会主义法治的未来建设者,大学生本应具有较强的法律意识,但从众多问卷调查结果看,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水平整体不高是一个不容争辩的事实。

[1]大学生法律意识水平的高低是大学生自身、教师、学校、社会以及家庭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增强需要大学生自己、教师、学校、社会等共同努力,因此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

由于各个高校是大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战场”,教师是各个高校教书育人任务的具体承担者,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以迅速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不仅是两者不可推卸的首要职责,也是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本文因此拟专门从学校和教师的角度寻求有效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措施,进而为有关单位和个人提供参考。

一、各高校应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各高校本身的法治状况会在无形中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对法治的信念,进而对其学法的积极性产生影响并最终影响到高校法治教育的效果,因此,加强自身的法治建设、落实依法治校进而营造一个良好的法治校园是各高校的当务之急。

提高法律修养与人生幸福(思修论文,大学生必备)

提高法律修养与人生幸福(思修论文,大学生必备)

道德法律修养与人生幸福摘要:对于这个问题,我想有必要先弄清楚修养与幸福的定义。

“修养”一词原意包括修身养性、反省自身、陶冶品行和涵养道德。

马克思主义赋予“修养”新的含义,就是要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改造。

而“幸福”的含义较为广泛,可以这么理解:幸福是一种感觉,它不取决于人们的生活状态,而取决于人的心态。

幸福其实是相对的,在同样的环境中有人会觉得幸福而心怀感恩,也有人会觉得不幸而怨天尤人。

那么道德法律修养与人生幸福到底有什么关系呢?怎样通过提到道德法律修养获得人生幸福呢?下面我会结合李开复教授的观点来陈述我的一些看法。

正文:一个人一生追求的是什么?成功?不可否认成功确实是人生极为重要的目标,但是成功的人不一定幸福,而幸福的人一定是成功的,或许这种成功不是很大的成就,但是我认为一个人如果在经营自己人生时,觉得自己是幸福的,这便是最大的成功!李开复教授认为:“你的价值不是你拥有多少,而是你留下多少。

当他的一个同事赚够了钱而发现失去人生目标时,才意识到,人生的价值在于贡献,和对他人的影响。

”1就好比很多富人乐于做慈善事业,就是因为这能给他们带来幸福感。

李开复教授又说:“成功就是成为最好的你自己,快乐比成功更重要。

”2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人生幸福的重要性,但是法律道德修养和人生幸福又有什么关系?在幸福的定义中,我们已经知道:幸福是相对的,是自己的一种感觉。

如果一个人贪得无厌,好比葛朗台,他会幸福吗?答案很确定:不会!只有懂得感恩的人,才会知足常乐。

因此,提高道德法律修养,可以增加人的幸福感。

因为提高道德修养可以使人“有勇气来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有胸怀来接受不可改变的1事情,有智慧来分辨两者的不同。

”3这样的人,难道不幸福吗?决定幸福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人的道德修养。

中国有句古训,叫做“仁者不忧”,“仁者”,是那些品德高尚的人,“不忧”则是幸福的一种状态。

只有那些具有宽厚待人,好善乐施,谦虚诚恳,善解人意等良好品性的人,才能与人和睦相处,他才能真正体会到来自亲人和朋友的温暖、关怀、快乐与幸福。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论文大学生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论文大学生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论文引言法律和道德是人类社会中两个重要的价值体系,它们在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法律是国家制定的具有强制力的规则和法规,而道德是指社会普遍接受的道德准则和价值观。

本文旨在探讨法律和道德之间的关系,以及大学生在法律与道德之间的选择和平衡。

法律与道德的定义和特点法律是一种由国家或政府制定和实施的行为准则,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

法律有明确的条文和规定,违反法律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和惩罚。

法律具有普遍性、强制性和规范性的特点,对社会生活和人们的行为起到指导作用。

道德是指社会上普遍接受的道德准则和价值观,是人们在行为中遵循的道德规范。

道德不依赖于法律的强制力,而是基于社会共识和个人本心的自愿遵守。

道德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涉及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个人的品德和社会的道德标准。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法律和道德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互动关系。

一方面,法律有时反映了社会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它是道德的具体体现和实施工具。

法律通过规范和制裁,表明了社会对于某种行为的道德评价和态度。

另一方面,道德也影响着法律的制定和实施,一些法律规定是基于人们内心的道德需求和对公共利益的考虑。

然而,法律和道德并不完全一致。

法律是国家强制力的体现,它可能受到政治、经济和社会利益的影响,有时可能与道德标准相悖。

而道德是人们内心的道德选择和自主决定的结果,它更加注重人的良知和道义判断。

因此,在实践中,法律和道德之间可能存在冲突或者不一致。

大学生在法律与道德之间的选择和平衡作为大学生,他们在法律与道德之间的选择和平衡显得尤为重要。

大学时期是人生成长和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是培养公民意识和道德观念的重要阶段。

大学生应该注重培养自己的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以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平衡。

首先,大学生应该加强对法律的学习和了解,了解法律的基本原则和规定,并在实践中遵守法律。

大学生要明确法律对于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的重要性,不违法乱纪,树立良好的法治观念。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为主题的论文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为主题的论文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为主题的论文道德与法律作为调整一定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它们之间的关系一直都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法律与道德为主题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法律与道德为主题的论文篇一:《法律与道德的分离》摘要:本文通过对西方传统法律文化的再解读,重新认识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得出了西方法律在演化的历程中实际上是存在一个去道德化的过程,亦即法律逐渐脱离于对道德的依附独立发展的过程。

这种认识对我国当下的法制建设有着重要的警示意义。

关键字:法律文化;理性;分离;法治在前市民社会法律和道德都是一元的。

也就是说在前市民社会法律的被评价标准是一元的。

法律代表的是某一利益群体的利益,维护的是单一的道德价值。

随着商品经济的兴起与发展,法律逐步去掉了对道德、伦理的要求而获得了独立的地位。

回到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事业上,正是要使当下的法治建设如何与市场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去掉法律中传统的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道德戒律使得法律获得独立的地位。

一、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法律与道德大体上可以说,在西方城邦文明以前的社会中法律和道德都是一元的。

也就是说在前市民社会法律的被评价标准是一元的。

即用一元的道德伦理观念去评价法律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在那时,“以形而上学或神学为基础的一元论的世界观使得法律与道德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引起广泛的争论。

在处理法律与道德之关系时,无论是神学自然法还是理性自然法,都将法律与道德严格整合到了一个价值体系之中。

”在处理法律与道德之关系时,无论是神学自然法还是理性自然法,都将法律与道德严格整合到了一个价值体系之中。

法律与道德之地位是不平等的,道德的位阶高于法律,法律的合法性也必须求诸于道德。

我们甚至可以看到在早期城邦时代家庭伦理作为一种连接人与人的最基本的纽带具有的强大的力量,“在许多世纪内,城邦需尊重各家庭、各胞族及部落的宗教信仰,它无权过问这些小团体的内部事务。

它不能插手家庭里的事务,不能审判家事,对妻子、儿子及保护人的审判权利与职责属于父亲。

思修论文,幸福

思修论文,幸福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论文:《浅谈幸福及如何实现幸福》摘要:幸福是什么?从心理学角度看,幸福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对生活的满足和感到生活有巨大乐趣,并自然而然地希望持续久远的愉快心情。

从个人角度,幸福的感觉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我想感情上的满足感就是幸福感的一种,感情上的幸福亦有多种,爱情,亲情,友情…五花八门,但却都一样都给人幸福感。

幸福源自感情,源自人类丰富的情感。

所以人类得以幸福的繁衍下去。

关键词:幸福、感觉、追求、方法正文:幸福是什么?从心理学角度看,幸福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对生活的满足和感到生活有巨大乐趣,并自然而然地希望持续久远的愉快心情。

中西哲学家对于幸福的理解有很多,中西哲学家对“幸福说”有不同的意见,有的主张“精神的快乐为幸福”;有的主张“个人的快乐为幸福”;有的主张“全体的快乐为幸福”的感觉。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主张“善就是知,知就是德,德就是福”,“人生的本性是渴求幸福,其方法是求知、修善行善,然后是一位幸福之人”。

我国墨家创始人墨子主张“兼爱说”,其人生的目的是谋取大众的安宁幸福。

但是从个人角度,幸福的感觉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我想感情上的满足感就是幸福感的一种,感情上的幸福亦有多种,爱情,亲情,友情…五花八门,但却都一样都给人幸福感。

一份美丽的爱情好似一块能填补心灵的拼图,在你填补上它之前你永远不知道那到底是哪一块,你只觉得那儿空空,却无法说出到底缺什么,当你填上那一块时才发现那一块的重要性,那份满足感既是幸福,当你剥下那一块时才发现那一刻已与心连成一片,那无异于将你的心撕裂,而这份感觉就是不幸福。

不同于爱情是需要自己去寻找的幸福,亲情是与生具来的。

从人诞生之初就是由亲情包裹着,保护着,完整的家庭,抑或是不完整的,其中都是由亲情支撑。

亲情带来的幸福如一块玻璃,完整时,透明,透明的好似不存在,但一旦被打碎,或是残缺了,外面的风进来了,刺骨的风,这是你才会看见破碎的玻璃渣,想着它完整时的幸福,温暖。

论法与道德的关系论文范文

论法与道德的关系论文范文

论法与道德的关系论文范文第1章引言在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今天,法律和道德对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它们是考察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

在社会治理中,根本上来说法律与道德要相辅相成,相互适应。

但是由于现实社会的复杂性,在实践中,法律和道德的结合往往不能达到人们期望的状态,正确认识法律和道德之间的关系问题,对于在社会中更好的发挥二者的作用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因此,本文力图通过对法律与道德关系的分析研究,针对我国社会现状以及在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对法与道德关系的完善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以期为促进我国法与道德关系协调发展尽一点绵薄之力,以达到双方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

第2章法律与道德的概述2.1法律的概念和特征2.1.1法律的概念法律是人类在社会层次的规则,它起到对社会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规范作用,正义是其存在的基础,以国家的强制力来保证其实施。

法治和法律要逐渐变得适当宽容以利于减少社会矛盾。

法属于上层建筑范畴,经济基础决定法律,法律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从而为其服务。

法的目的在于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是统治阶级实现其统治的一项重要手段[1]。

所以,法是阶级社会特有的现象,它随着阶级斗争之间的产生、发展而出现,法律将随着阶级斗争之间的消灭而自行消亡。

2.1.2法律的特征(1)具有规范性和普遍性。

法律的规范性是指法律规范是一种一般的、抽象的行为规则,不针对具体的人或具体的事,而是为人们规定一种行为模式或行为准则,在相同的情况下可以反复适用。

法律的普遍性是指法律规范在国家权力所及的范围内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对全体社会成员有效,每个人都必须遵守。

(2)具有严格的结构和层次。

每个法律规范在逻辑上都由假定模式、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三个部分组成;不同法律规范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法律制度和不同法律部门构成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

法律有法定的创制方法和表现形式,不同等级的规范文件之间有严格的效力和从属关系。

2.2道德的概念和特征2.2.1道德的概念从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来看,道德是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

大学生法律论文(5篇)

大学生法律论文(5篇)

大学生法律论文(5篇)高校生法律论文(5篇)高校生法律论文范文第1篇1.法治环境的影响受传统的封建制度、历史文化的影响,的现实法律环境乱象丛生,人们对法律的执行与实施抱有质疑甚至无望的态度。

走访中的一些同学表示,他们有时候不得不“信人而不信法”、“信权而不信法”,“信教而不信法”,很多依照法律程序无法解决的事情,往往会涉及到一些特别人员或特别权力,权力滥用已经成为污染司法、污染行政、进而影响稳定的严峻因素。

2.传统文化的影响受宗教文化、政教合一制度的历史影响深远。

因而、权利信仰等代替法律信仰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校内的各个角落,使得很多藏区的高校生形成了义务本位、不重视自己权利的传统观念。

在需要用法律手段保障自己权益的时候,一些同学从主观上不会把法律作为爱护自己的手段,从心理上排斥法律的适用,对法律表现出茫然退缩、犹疑不定的态度。

这是由于在的现实生活中,还没有形成对法律信仰这种价值观的普遍认同,从而成为藏区高校生法律信仰危机产生的重要缘由之一。

3.学校法制教育的缺失我国的高校生法制教育课虽然已经开展多年,但却始终从属于高校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畴。

特殊是2021年教育部将《法律基础》课程与《思想道德修养》课程进行整合后,从2021年秋季起,《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成为现阶段非法学专业高校生法制教育的主要渠道。

然而整合后的课程中法律学问部分被大幅压缩,只占整体内容的1/3不到,使得一些老师、同学均认为此部分的内容不甚重要,造成了在授课与学习的过程中的忽视。

高校也不例外,同学们往往针对考试突击背诵课本内容,而对法治的精神与内涵则避而不谈,更加不会对法律信仰进行深化探讨。

4.同学自身的缘由高校校内是一个小的社会,但是这个社会与真实的社会比较,显得更为简洁和纯粹。

现在的高校生经受挫折较少,社会阅历缺乏,对事物的熟悉不够深化,理论思维力量尚未成熟,还没有真正建立起自身成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当社会上一些不良思想涌入校内时,他们的观念势必会受到影响。

大学生思修论文参考(幸福)

大学生思修论文参考(幸福)

海南大学课程论文课程名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题目名称:幸福,你追求的是什么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专业班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班姓名:高超阳学号:20101602310006评阅意见评阅成绩评阅教师:2010年月日幸福,你追求的是什么摘要:每一个人,从呱呱坠地开始,到踏过漫漫人生路,无不有意无意的追求着幸福。

而追求的又什么什么,什么才是幸福的,什么样的人才是幸福的,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为了幸福,你追求的物质上还是精神上的更多?每个人对幸福都有自己的标准,而我,只追求绝对的感受……关键词:幸福一、幸福二字从何而来打从盘古开天辟地以来,人们就一直不断追求幸福,追求一种快乐,追求一种满足感。

原始社会,因为捕捉到几只野兽而欢呼雀跃;奴隶社会,因为拥有更多的奴隶而充满自豪,充满快感;封建社会,因为良田百亩,门丁旺盛,位高权重而倍感幸福;而如今,幸福的标准似乎定义为了有车、有房、有老婆、有孩子、有事业……暂且把幸福二字拆开,“幸”字可分为上下两部分。

上则“土”,意味着土地,房子。

下则“¥”,乃是金钱的意思。

“福”字可分为左右两部分——左衣右田,即有粮食吃有衣服穿便是福!可见,但从字面上的意思来理解,幸福只停留在物质表面。

而百度里对幸福的定义是这样的:心理欲望得到满足时的状态。

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对生活的满足和感到生活有巨大乐趣并自然而然地希望持续久远的愉快心情。

这是从精神上来深入理解的,也才正是她的最高解释。

所以,幸福来自我们内心深处,幸福来自我们最自然的感受。

二、什么样的人才能算是幸福而,什么样的人才能算是幸福呢?在2008年剑桥大学发布的《欧洲社会调查报告》中表明:寒冷的北欧地区的人幸福指数最高,其中丹麦人最快乐;而温暖的南欧地区的人幸福指数最低,其中意大利人最忧郁。

剑桥大学的这项调查是在15个原欧盟成员国中进行的,他们要求被调查者为自己的幸福指数以及社会满意度打分(1分最低,10分最高),最后计算出每个国家的幸福指数和社会满意度平均分。

思想道德与法治论文800字大学生

思想道德与法治论文800字大学生

思想道德与法治思想道德与法治是培养大学生良好品德和公民意识的重要途径。

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增强法治意识,以此为基础努力成为遵纪守法的公民。

培养正确的思想道德观思想道德是人们对于理念、道德标准和品德行为的总称。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具有积极向上的作用。

培养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对于我们的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应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人生是一段旅程,我们应当以积极向上的态度面对人生的挑战和困难。

我们要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并时刻保持一颗感恩的心。

其次,我们要注重道德修养。

做人要有道德底线,要明辨是非,做到廉洁自律,言行一致。

我们要倡导勤奋诚实、守信守法的品德,培养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最后,我们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和信念。

大学生应当立志成为有用之才,为社会做出贡献。

我们要坚守自己的理想,不畏困难和挫折,通过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增强法治意识法治意识是一种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和观念。

具备良好的法治意识不仅可以保护自身权益,还可以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大学生应当加强法治教育,增强法律意识。

首先,我们要了解法律知识。

对于一些常见的法律法规,我们应当有所了解。

了解法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同时也可以引导我们遵纪守法。

其次,我们要树立法律意识。

作为大学生,我们要严格遵守法律,不得从事违法活动。

我们要自觉接受法律的约束,将法治意识融入日常生活和学习中。

最后,我们要积极参与法治建设。

法治需要每个人的参与和努力。

作为大学生,我们应当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积极参与公共事务,为法治建设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做遵纪守法的公民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未来栋梁,要求我们做遵纪守法的公民。

只有遵守法律、遵纪守法,才能真正获得良好的发展和进步。

首先,我们要自觉遵守学校规章制度。

大学时期,学校是我们的第二个家,我们应当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按照学校的要求进行学习和生活。

其次,我们要遵纪守法,守护社会的法律底线。

大学生有关法律道德的论文

大学生有关法律道德的论文

大学生有关法律道德的论文推荐文章大学生道德探讨论文1500字热度:关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论文热度:会计诚信与职业道德的有关论文热度:有关网络道德问题研究论文2500字热度:大学生有关诚信道德的论文2000字热度: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和加入WTO,所有市场主体都得遵循统一的规则或制度,在这种高度规则化的社会里,“法制手段”将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我们的现实社会关系中。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推荐的大学生有关法律道德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大学生有关法律道德的论文篇一《浅析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摘要:在全球化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在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快速提升的今天,社会发展面临着机遇与挑战。

当代的大学生作为一个新事物、新思想、新理念接受最敏捷、最迅速的一个群体,又将面临着什么样的机遇与挑战呢?关键字: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法律素质大学生是思想最为活跃、接受新事物最为迅速的高智能知识群体,其思想活动和行为方式会有更深刻的时代烙印,呈现出更为鲜明的时代特征。

综观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些思想状况表现在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的主流是好的,是积极健康向上的当代大学生中绝大多数人思想活跃、朝气蓬勃、爱憎分明、目光远大、积极向上,对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新道德伦理建构中的作用有清醒的认识,他们高度重视知识和工作能力的培养,希望学成之后能够报效祖国和人民,对中国的发展充满信心,他们赋予为人民服务以新的内涵,并愿意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同时,他们也高度注意维护国家和集体的利益,关注自我价值,追求维护个人的合法权益。

他们还深刻的认识到,为了将来能够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除了要掌握扎实、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提高自己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也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在当代大学生中,政治上积极追求进步,注重提高道德修养,勤奋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人在逐渐增多。

但是,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还存在着一些不协调的因素,主要表现在:其一,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学习热情。

道德法律修养与人生幸福

道德法律修养与人生幸福

道德法律修养与人生幸福摘要:大学时期是人生道德意识形成、发展和成熟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个时期形成的思想道德观念对我们一生影响很大,而道德意识则体现在道德修养上。

对于当代社会,一个很热的话题就是道德的丧失,道德底线的逐渐降低。

然而,道德作为做人的一个标准,却是不容置疑的。

我们大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同时,道德修养的提升也是非常重要的。

大学生在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同时,也应具备相应的法律素质,只有认真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律观念,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加强法律修养,才能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与和谐社会建设中,做一个知法懂法守法的合格公民,才能获得幸福的人生。

正文:一、道德修养与人生幸福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其主要功能集中表现为,它是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及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重要精神力量。

到的功能的发挥和实现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及实际效果,就是道德的社会作用,社会主义道德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占有重要地位。

它对于社会发展的能动作用,比历史上任何道德都更加广泛、更加深刻、更加强大。

它是国家发展、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重要因素。

它对于增强大学生成才的动力、提高大学生的全面素质、优化大学生的成长环境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人类道德的发展具有其内在的规律性,是在继承和弘扬优良道德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和进步的。

今天,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求,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是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中华民族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源远流长的优良道德传统,优良道德传统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作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德主体要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

思修幸福观论文(小编整理)

思修幸福观论文(小编整理)

思修幸福观论文(小编整理)第一篇:思修幸福观论文论文标题:当代大学生如何培养正确的幸福观一、幸福的真正内涵“人类在对幸福的永恒追求中进步。

人类的一部发展史就是这样一部对幸福的追求史,就是一部通过对幸福追求而不断探究人的存在意义、存在方式、存在内容的反思史。

这种现实的、活生生的探究史表现在理论形态上,就是幸福思想的发展史,这也即意味着幸福思想的发展史从一个特定侧面反映了人类自身的文明进化历程,揭示了人类自我批判、自我提升、趋向圆满的求索历程。

”[3]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中,很多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都对幸福作出了自己独特的理解。

“德行即幸福这是人们对幸福最古老的认识之一”[4]、“道德即幸福”是中西方文化的主导观点。

早在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就明确提出这一观点。

有“基督教叔父”之称的塞涅卡更是反复强调,“快乐不应是追求德性的目的,德性本身就是幸福”。

[5]这一观点认为,道德本身就是幸福,有德就有幸福,失德便无幸福可言。

因此,道德高于幸福,道德是幸福的唯一途径,人一旦到达道德上的完美,幸福便纷至沓来。

这一观点在西方以古希腊的斯多葛派和基督教伦理学为代表。

他们认为,幸福不在于感官的快乐,而在于德性,感官的快乐和财富是身外之物,只有灵魂的完善才能得到永恒的快乐。

中国的儒家则认为,幸福主要存在于人的内心,是道德完善的结果。

“反身而诫,乐莫大焉”,只有道德修养和践履,才能成为道德上的圣人,也才能得到至上的幸福与快乐,所谓“仁者无忧”,“人不堪其忧,回不改其乐。

”这种观点把德性本身当作人生的出发点和归宿,把幸福当作追求的结果,把精神上尤其是道德上的需要看作是真正的幸福。

“德行即幸福强调在幸福中精神升华的意义,弘扬了人的理性、灵魂、精神在人生价值中的作用,这一点是合理的。

但将幸福与德行等同,轻视人的现实物资生活,它的逻辑归宿必然是轻视人的肉体存在,否认人的现实物资生活权利的正当性、善性,在现实生活中难免成为少数统治者奴役人民的精神工具。

道德法律论文

道德法律论文

道德法律论文推荐文章优秀法律论文范本热度:电商法律论文范文热度:法律论文范文精选热度:婚姻法律论文精选热度:法律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分享热度:一直以来,道德与法律问题都是中外学者们所研究的热点。

两者之间既有外在的联系,又有内在的共性,它们是社会的两大主要调控手段,其作用及意义更是显而易见。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道德法律论文,供大家参考。

道德法律论文范文一:大学生法律道德与幸福感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法律的完善日益体现人性化和道德性。

道德和法律的关系在新时期下又有了进一步的解释和完善。

同时,法律和道德的密不可分性又反过来有助于提高人们对生活的幸福体验,即所谓的幸福感在法和理的间隙最近偶那个得到看更好的提高。

作为新时期下的大学生,要带头学法、懂法、守法,在道德和法律的世界中寻找幸福。

关键词:法律道德幸福感大学生正文: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和继续,我国的经济发展以大幅度比例逐年提高,社会各个层面也在不断的完善和提高中。

从社会学角度来看,我国正在加快融入法制社会。

这对置身在未来社会中的每一个人,是无法摆脱法律而生存的。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和加入WTO,所有市场主体都得遵循统一的规则或制度,在这种高度规则化的社会里,“法制手段”将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我们的现实社会关系中。

这意味着,从个体人的日常生活行为到丰功伟业之创造,均离不开一定的法律知识或法律技能。

当我们以审思发展和关切生活的态度来判断实践视域时,自然会发现,必备的法律素养,已成为现代市民特别是青年学生们立足社会的不可或缺的基本要件。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关于道德和法律的关系。

法律和道德的关系是一个值得人们不断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早在古代奴隶制的希腊,毕达哥拉斯、赫拉克利特等人就提出要由少数有德性的贤人来治理国家。

《牛津法律指南》一书中对道德是如此定义的“道德和伦理与惯例、社会习俗、法律、习惯和舆论的含义是重叠的,一般说来人们可以说,道德是社会所接受的和生活于社会中的阶层所接受的行为准则……法律总的说来是确证并强化社会普遍接受的道德行为;在这个社会中,法律控制并否证和惩罚被认为是不道德的行为……法律和所承认的道德之间并不是完全符合一致的,所谓道德并不是一部分法律条文或原则性法规,但它毕竟是描绘良心和社会控制良好行为的力量的一种名称,有时它是与自然法同义的”。

大学生法律与道德论文范文怎么写

大学生法律与道德论文范文怎么写

大学生法律与道德论文范文怎么写法制教育是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掌握基本法律知识,对于大学生养成依法办事的行为习惯有很大的帮助。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推荐的大学生法律与道德论文范文,希望大家喜欢!大学生法律与道德论文范文篇一:《浅议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摘要】近年来,大学生犯罪案件呈现不断增长的态势,大学生法律意识薄弱也成为社会重点关注的话题。

笔者认为,法律意识的基础是对法律常识和法律知识为基础的,而现有的教育模式恰恰忽视了对学生法律常识和法律知识的培养,学校应当在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关键词】法律意识;教育2013年4月16日,上海复旦大学一名大学生因中毒医治无效死亡,而投毒者正是被害人的室友。

该事件披露后,在社会中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应当说校园犯罪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在“大学生法律意识薄弱”这一点上整个社会基本达成共识。

是什么造成了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薄弱?针对大学生法律意识薄弱的现状,应当采取哪些措施?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一点自己的感受。

一、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一)大学生的法律常识和法律知识匮乏曾有学者针对大学生的法律认识在湖北省各大高校法学专业的学生中做过调查,结果发现“44%的大一学生、49%的大二学生、92%的大三学生和79%的大四学生不能够完整的说出公民的基本权利。

而非法学专业的学生对涉及公民的基本法律知识的问题很少有人能准确回答”。

上述情况说明,现阶段大学生不仅在法律知识上是欠缺的,甚至在法律常识上都是处于匮乏的状态之下的。

(二)大学生自觉守法的意识薄弱从法学理论的角度出发,自觉守法即包括要自觉的遵守法律规定,不从事法律禁止的行为,同时也包括能够自觉的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行为。

而在这两点上,大学生表现出的状况都是令人担忧的。

自觉遵守法律笔者无须多说,不断上升的大学生刑事案件的出现,就很好的说明大学生自觉守法的现状。

笔者需要强调的是,伴随大学生刑事犯罪数量不断提高的,是大学生违法行为大幅度攀升。

第一学期思修论文——浅议当代大学生的幸福观

第一学期思修论文——浅议当代大学生的幸福观

海南大学课程论文课程名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题目名称:浅议当代大学生的幸福观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专业班级:姓名:学号:评阅教师:2011年月日浅议当代大学生的幸福观中文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本应该比以往更幸福,但是结果并非如此,反倒是人们的幸福指数在降低。

社会在发展进步的同时,竞争也随之增加,大学生普遍感到不幸福,不幸福的原因来自生活的方方面面,那么导致大学生缺乏幸福感的因素是那些呢,我们又应该如何改变这一状况呢?关键字:幸福观压力心态正文:在社会人眼里,如今校园里的大学生都是蜜罐里泡大的,从小学到大学一路顺风顺水,未经坎坷,应该是很幸福的,但与之相反的是不少大学生抱怨自己并不幸福。

在此,我仅作为一名大学生,浅谈我所了解的大学生不幸福的原因:一、盲目的攀比心理。

远离家庭,独自一人生活在大学的环境中,与同龄人在一起难免会出现攀比的现象,但是由于大家的家庭背景不同,必定会有差异,于是家庭环境稍差的同学就会产生莫大的自卑感,抱怨自己的父母不如别人,感觉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因此感到不幸福。

二、对待生活有一种抱怨的态度。

不知道为什么,大学生们习惯了抱怨,抱怨生活中的一切,仿佛凡事都得顺着自己的意愿。

习惯了在家安逸富足的生活,来到学校后常常抱怨:“老是要排队,烦死了!”,“为什么学校没有洗衣机?”,“这个破学校,什么都没有!”。

三、社会认知度的降低,心里存在较大的落差。

早年的大学生是天之骄子,无论是用人单位还是社会评价都让大学生感到骄傲自豪,但如今的大学生已经太多,相比之前的大学生的境况,现实真是让人难受,与之前形成了很大的反差,造成大学生对自我价值肯定的降低,于是感到不幸福。

四、就业的压力。

过去大学毕业生由国家统一安排工作,考上了大学意味着端上了铁饭碗,如同进了保险柜,现在大部份大学毕业生要自谋职业,有的大学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竟跳楼自杀,有的大学生为了求职含羞忍耻向老板下跪。

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当杀猪者、当清洁工已不足为奇。

法律意识心中有幸福生活保长久作文

法律意识心中有幸福生活保长久作文

法律意识心中有幸福生活保长久作文写作如同一场精彩的探险,重点是培养学生对事和物的感受理解、积累和对所学知识的运用,本篇作为是围绕“法律意识心中有幸福生活保长久作文”为主题,采用“五感法”写作手法书写而成,使作文更加生动和立体。

"法者,治之端也",法律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基石,它既规范公民行,也保障公民权益。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断深入,全民法律意识提高,我生活越来越幸福美满。

我看来,法律意识重性体现下几方面:眼见之、耳听之、口鼻嗅之、亲手摸之、大脑思之。

眼见之,法律意识体现我对社会现象观察。

我生活中,无论大事小情,都能看法治影子。

从街头巷尾物业管理,社区村庄环境治理,从企业商家合规经营,公民诚信守约,法治观念深入心,遵纪守法成自觉行。

正种法治精神普及,让我社会秩序更加井然,让我生活环境更加谐。

耳听之,法律意识体现我对法律知识解。

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种媒体,都广泛宣传法律知识,让公民解法律、尊重法律、遵守法律。

过程中,逐渐认识法律重性,认识法治国家治理核心素。

法治观念深入心,使面对问题时,更愿意寻求法律解决途径,而采取非法手段。

无疑利于社会稳定公民权益保障。

口鼻嗅之,法律意识体现我对法律权益维护。

法治社会里,公民权益受法律严格保护。

当我合法权益受侵犯时,我可运法律武器,维护自己权益。

越来越多公民懂得运法律知识,维护自己合法权益,仅体现法治进步,也彰显公民法治意识觉醒。

亲手摸之,法律意识体现我对法律规范遵循。

法治社会里,法律规范公民行标准。

日常生活中,我时刻都遵循法律规范,比如遵守交通规则、履行合同约定、尊重他权益等。

种遵循法律规范行,既对他尊重,也对社会负责。

正种法治观念普及,让我社会更加文明,让我生活更加序。

大脑思之,法律意识体现我对法治理念认同。

法治仅一种制度安排,更一种价值观念。

我国家,法治已经成治国理政基本方式,成公民一种信仰。

越来越认识,法治国家繁荣、社会进步、民幸福基石。

浅谈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思修论文

浅谈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思修论文

浅谈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思修论文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法治经济制度的完善,依法治企工作的推进,以及国际化竞争加剧,企业成本与法律风险提高,企业迫切要求更高、更专业化的法律与管理人才为之服务。

以下是今天店铺要与大家分享的是法律与道德的关系论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法律与道德的关系论文篇1《浅谈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摘要: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问题,在古今中外的社会、道德、政治和法律思想中,一直是个争论不休的热门话题。

有的人认为法律即道德,违反道德的法律是“恶法”,不具备法的属性;有的人认为法律是法律,道德是道德,两者有严格的界限;另外的一些人则认为法律与道德有联系,但没有必然的联系。

事实上,法律与道德有着密切的必然联系,两者在维护社会秩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相互渗透。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在新时期出现新的内容,两者的融合更加紧密,研究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对于现阶段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德治与法治的统一,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法律道德统一法治一、法律与道德的辩证统一关系法律和道德都是人类社会特定经济关系的产物,法律属于社会制度范畴;道德属于意识形态范畴。

两者都是调控社会关系和人们行为的重要机制。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强制实施的行为规范,道德是依靠人们的内心信念、传统习惯和思想教育调整行为的规范。

两者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

只有两者并立互补,协调发展,才能使社会、国家得以有效的维系和保障。

(一)法律与道德的内涵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一般来说,法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法律是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会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广义的法律则是指一切有权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国家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这里说的一切国家机关包括了各自、自治区、直辖市的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

法律有四个特征。

一是法律是概括的、普遍的、严谨的社会规范。

二是法律必须国家制定和认为的。

三是法律规定的权利与义务是国家认可和保障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法律道德与幸福感探讨论文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法律的完善日益体现人性化和道德性。

道德和法律的关系在新时期下又有了进一步的解释和完善。

同时,法律和道德的密不可分性又反过来有助于提高人们对生活的幸福体验,即所谓的幸福感在法和理的间隙最近偶那个得到看更好的提高。

作为新时期下的大学生,要带头学法、懂法、守法,在道德和法律的世界中寻找幸福。

法律道德幸福感大学生
正文: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和继续,我国的经济发展以大幅度比例逐年提高,社会各个层面也在不断的完善和提高中。

从社会学角度来看,我国正在加快融入法制社会。

这对置身在未来社会中的每一个人,是无法摆脱法律而生存的。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和加入WTO,所有市场主体都得遵循统一的规则或制度,在这种高度规则化的社会里,“法制手段”将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我们的现实社会关系中。

这意味着,从个体人的日常生活行为到丰功伟业之创造,均离不开一定的法律知识或法律技能。

当我们以审思发展和关切生活的态度来判断实践视域时,自然会发现,必备的法律素养,已成为现代市民特别是青年学生们立足社会的不可或缺的基本要件。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关于道德和法律的关系。

法律和道德的关系是一个值得人们不断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早在古代奴隶制的希腊,毕达哥拉斯、赫拉克利特等人就提出要由少数有德性的贤人来治理国家。

《牛
津法律指南》一书中对道德是如此定义的“道德和伦理与惯例、社会习俗、法律、习惯和舆论的含义是重叠的,一般说来人们可以说,道德是社会所接受的和生活于社会中的阶层所接受的行为准则……法律总的说来是确证并强化社会普遍接受的道德行为;在这个社会中,法律控制并否证和惩罚被认为是不道德的行为……法律和所承认的道德之间并不是完全符合一致的,所谓道德并不是一部分法律条文或原则性法规,但它毕竟是描绘良心和社会控制良好行为的力量的一种名称,有时它是与自然法同义的”。

可见,法律不是由国家制定的,是自然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或者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准则。

而,法律和道德是两个层次上的东西,法律属于制度上的范畴,但是道德却是社会意识形态上的范畴。

从唯物的角度上看,道德根源于一定的社会物质条件,即所谓的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

恩格斯说过:“一切以往的道德论归根到底都是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

而社会直到现在还是在阶级对立中运动的,所以道德始终是阶级的道德。

”这表明道德是基于一定的经济基础,在阶级社会中的道德具有阶级性。

但是,法律和道德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它们都是为一定的经济基础服务的,法律是传播道德的有效途径,而道德是法律的评价标准和推动动力,是法律的有益补充。

没有道德的法律是冷冰冰的束缚,它只会规定各种人类改做的和不该做的事情,并且对犯错的人依法进行法律的制裁,这样的法律注定是不会被人民接受和认同的,注定会被人民所推翻。

同样,只有道德的法律是不完整的,它失去了法律所
该有的最原始的意义,对任何人不构成警醒和约束,因而国家也就无法依法治理好它的人民。

所以,真正的法律不是完全撇开了道德的范畴,它以道德为依据,并且用法的手段来提高人们对道德的认识。

这样,法律和道德也就可以做到相辅相成了。

然而一个成功的人不仅要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同时也要有相当多的法律意识。

没有法律的约束力,一个人的道德素养无法真正得到实现。

只有心中有法的存在,人们在做人行事方面才会有所顾忌,才不会越过法律的界限做出不合法的事情。

现代社会的法律也正朝着人性化的一面发展和完善,法律再不是过去的只讲道理不看事情的真相。

正是因为法律的道德性,人们的幸福感日益增加。

再大力倡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物质条件的改善虽然带来了很多的新鲜事物,但同时也出现了许多新的社会问题,人们的幸福感反而日渐减少,再日常生活中,人们要担心的事情太多,抢劫、偷窃现象屡见不鲜,有的人甚至患上了恐惧症。

这在一定程度上就要求国家对有关法律的完善。

公务员之家
前不久看的一部电视剧《我的青春谁做主》中,主人公在十年前犯了法,但他因为害怕受到法律的制裁而隐瞒真相十年。

十年后,他再也无法忍受良心的谴责和不安主动向警方自首,本以为等待他的是无尽的牢狱之灾,但是他却最终因为证据不足而被释放。

这个案列不是告诉我们法律的不公平性,而恰恰是从侧面告诉我们法律的人性化。

他是犯罪了,虽然他没有受到法律的制裁,但在这十年中,他所受的
痛苦和煎熬远超过与法律带来的。

他受到来自自己的和社会各方的道德谴责,在这个层面上,他已经经历了自己的“牢狱之灾”。

在这个事件中,法律的人性化和道德性体现的完美无暇。

正像剧中的人所说,现在的法律也是讲理的,这正体现了新时期下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主题和要求。

法律的底线是道德的自我约束,或许正是因为有些人们的道德自我约束力不够才要求有一种强制力的诞生来调解社会的矛盾,而法律就恰好扮演了这样子的一个强制力的角色。

因而法律也就显得神圣而不可侵犯,在某种程度上甚至称成为了一种信仰。

就我个人而言,法律应当成为一种信仰。

“一个社会公众对法律的信仰生成相当重要,它是一个国家法治化的关键性要素。

正因为如此,伯尔曼的至理名言‘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才会广为流传,成为所有崇尚法治的人们确信的一条真理性原则。


有了法律和道德的双重保障,幸福感便也会迅速上升。

有了法和德相互作用,社会才有可能出现家家晚上不用闭门的和谐现象。

在法律的人性化的旗帜下,人们更确定了社会主义旗帜的正确性,才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充满信心。

当人们致力于建设一个属于自己的美好时代,无论做什么都是有意义的,是可以感到幸福的。

幸福的定义是什么?不是说一定要生活富裕了,手里有钱了,我们所讲的幸福要上升到精神层面。

幸福就是人们的心理得到了满足,人们对生活充满希望和憧憬,至少他有动力去为了美好的未来去奋斗,这就是幸福了。

最后来说说关于大学生所要担负的关于法律责任和道德义务。

毫无
疑问,大学生是我们国家未来的栋梁,中国的未来还要靠这一批特殊的人来创造。

所以,作为大学生的我们肩上的胆子着实不轻。

思想道德的修养当然是相当要紧,但这远远不够,我们还必须要学习掌握更多的法律知识。

在守法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扬中华名族流传了几千年的美好品德。

要学法、懂法、守法,在法制的轨道上,做一个有着良好道德素养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