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年级下册3.2力的存在讲义设计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3.2力的存在教学课件
针对练习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力只能产生在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 B、有受力物体,就必有施力物体 C、施力物体施力在先,受力物体受力在后 D、力是一个物体就能产生的,而并不是一定要其他物体的存 在。
新知讲解
二、力的作用效果 思考讨论 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感 觉到它的存在呢?
课堂总结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一个力必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3、产生力的条件 ①至少要有两个物体;②物体间要有相互作用。 4、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5、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板书设计
一、力是什么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每个力都涉及两个物体; 一个是施力物体,一个是受力物体。 3、产生力的条件 ①至少要有两个物体; ②物体间要有相互作用。
我们在这一节力中要的学习作一个新用的科是学概相念—力互。 的,所以A、B、C都能使气球受压形变。
新知讲解
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时,也同样受到另一个物体对 它的力的作用。也就是说,物体之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读图
1.汽车撞在柱子 上,为什么反而自 己受损?
撞到柱子上的汽车
新知讲解
当汽车撞到柱子上,汽车给柱子一个力,因为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反过来柱子作为施力物体 也给汽车一个反作用力。由于柱子和汽车的牢 固程度不同,所以反而汽车受损比较严重。
课堂练习
1、 小芳在家做蒸鸡蛋羹,她把鸡蛋往碗沿上一磕,蛋就破了,说明 力的作用是__相__互__的____,也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___形__状_____。
2、成语“风吹草动”中的施力物体是__风___,受力物体是__草___, 该力的作用效果是使草__运__动__状__态__发__生__变__化____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 3.2 力的存在 讲义设计
七年级科学辅导讲义课题 3.2 力的存在第1课时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新知学习】新知一: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现象举例(如图)1.一个物体不可能产生力的作用。
2.不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
3.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不一定产生力的作用,如图所示,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A、B两物体之间没有力的作用。
新知二:力的作用效果现象举例(如图)1.力能改变物体的。
2.力能改变物体的。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包括以下几种情况:①物体由静止变为运动;②物体由运动变为静止;③物体运动由慢变为快;④物体运动由快变为慢;⑤物体改变运动方向。
若物体的运动情况属于上面的任何一种,则它的运动状态就发生了改变,从而我们就可以断定,这个物体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
重要提示:1.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发生力的作用时必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所以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概念揭示了力的性质---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力的作用效果是判断力存在的依据,物体受力时可能发生形变,也可能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如果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则物体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新知三: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现象举例(如图)1.物体之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时,另一个物体同时也对这个物体有力的作用。
【课堂小结】【练习巩固】一、选择题1.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B.物体受力的同时也一定在施力C.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才能产生力的作用D.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2019.乐山改编]如图所示,小红穿上旱冰鞋向右用力推墙,会被墙向左推开。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人先对墙施加了推力,然后墙再对人施加推力B.墙对人的推力与人对墙的推力不是同时的C.人对墙的推力与墙对人的推力不是相互作用力D.人对墙的推力与墙对人的推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3.力的作用效果是( )A.一定改变物体的形状B.一定改变物体的状态C.一定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D.有可能改变物体的形状,也有可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4.[2019.眉山改编]踢足球是初中生喜爱的体育活动之一,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足球离开运动员后还能在空中飞行,表明足球一直受到了水平向前的力B.运动员踢足球时脚有疼痛的感觉,表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C.守门员抱住了飞向门框的足球,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D.只要运动员对足球施加力的方向相同,力的作用效果就相同5.以下是生活中常见的几种现象:①篮球撞击在篮板上被弹回;②用力揉面团,面团形状发生变化;③用力握小球,球变瘪了;④一阵风把地面上的灰尘吹得漫天飞舞。
浙教版七下3.2力的存在教案
教 学 预 设
调 控 对 策
(一)引入课题
力的测量是由力的大小引入的。学生根据自身的经验不难懂得力有大小,为了直观,可以准备一个拉力器,请男女学生各一名分别拉,大家观察,然后引导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1.弹簧为什么伸长了?
2.两位同学拉弹簧时,弹簧的伸长相同吗?为什么不同?
3.哪位同学的拉力大?怎么知道他的拉力大?
(2)弹簧秤的构造
把弹簧测力计发给学生让学生观察,也可用大型演示弹簧测力计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观察弹簧测力计的外形和内部构造;钢制弹簧、挂钩、指针及刻度。讲刻度时应该明确单位、零刻度线、每一小格、每一大格所代表的示数以及弹簧测力计的量程。要强调测量时不得超过量程。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跟着将指针调零,并读出几个演示的数据。
牛顿。
教师在总结学生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讲解:人的头发的强度因人而易,与人的年龄、性别而变,一般成年人的头发强度大,小孩和老人的头发强度小。
最后向学生简单介绍其他的测力计,指出弹簧测力计只是测力计的一种。
(三)总结,扩展
可适当向学生介绍一些有关科学家胡克和牛顿的生平,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引导学生边实验,边思考。学会从试验中结合学知识。
(3)学生实验:练习使用弹簧秤
让学生先阅读课本实验部分,然后按步骤进行实验,并把数据记在笔记本上。实验中教师巡回检查,及时解决问题。
弹簧秤的量程是:
最小刻度值为:
将弹簧秤挂在铁架台上,用手拉弹簧秤秤钩,使指针对准1牛顿处,感受一下1牛顿的力有多大。
增大拉力,弹簧的长度将,此时弹簧秤的读数为牛顿。
你的头发能够承受的最大拉力是牛顿,你同学的头发能够承受的最大拉力是
让学生感受力大小。
实验,客观地表达出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七年级科学下册(浙教版)3.2力的存在(第3课时)(教学设计 表格式)
3.2 力的存在(第3课时)(教学设计)回顾:力的作用效果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任何力的作用都会产生某种效果,但不同的力产生的效果并不相同。
在用弹簧测力计测力时我们看到,当拉力增大时,弹簧测力计内的弹簧会变长。
可见,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大小有关。
那么力产生的效果还跟哪些因素有关呢?一、力的三要素活动:1.如图所示,把弹簧的上端固定在长方形木板上,用手向下拉弹簧的下端,观察弹簧伸长量,用更大的力拉弹簧,再观察一下弹簧的伸长量,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用更大的力拉弹簧,弹簧变得更长,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
2.如图所示,先用力拉弹簧,再用力压弹簧,观察弹簧发生了什么变化。
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还跟什么因素有关?用力拉弹簧时,力的方向向右,弹簧将伸长;用力压弹簧时,力的方向向左,弹簧将缩短。
可见,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方向有关。
3.(1)在地面上垫一张纸,请你的同伴坐在纸上,双手手指相扣放在头顶,手掌紧压住头。
(2)如图甲,握住同伴的前臂最靠近肘部处用力向上拉起,看看能否把手臂拉起。
(3)如图乙,改为握住同伴的前臂腕部用力向上拉,看看能否把手臂拉起。
甲乙在以上活动中,如果在靠近肘部处向上拉,很难将手臂拉起,但如果在前臂的腕部向上拉,则很容易将手臂拉起。
可见,力的作用效果还跟力的作用点有关。
综上可知: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有关。
人们通常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注意:任何力都有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要素;三个要素决定力,当其中一个要素改变时,力也会发生改变。
4.用力的三要素解释力的作用效果的不同(注意:控制变量)思考与讨论:你踢过足球吗?球员射门时,能否将足球从合适的位置射入门内,跟他踢球时所用的力的哪些因素有关?踢足球射门时,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足球被踢的部位(即力的作用点)、用力的方向和用力的大小,才能把足球踢入球门内。
二、力的示意图既然力有三个要素,那么单用一个数值是无法完整地表示一个力的。
七年级科学下册第3章第2节力的存在教案2浙教版
力的存在教课目的1、知识与技术(1)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2)知道力的三因素,能用表示图表示力。
2、过程与方法(1)经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觉力的作用成效。
(2)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互相的,并能解说相关现象。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在察看体验过程中,培育学生的科学态度。
(2)从力用三因素表示的案例中认识科学方法的价值。
教课要点1、力的看法和力的单位。
2、力的三因素,用表示图表示力。
教课难点1、力的看法2、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互相的,并解说相关现象。
教课过程一、引入新课我们在这一节中要学习一个新的物理看法-------力。
力是平时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常用的一个看法。
也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看法。
这一节我们就来研究相关力的一些知识。
二、力的作用成效物理学中所说的力是什么呢?我们能够经过力的作用成效来感觉它。
1、感觉力作用的成效(1)请一位同学到教室前方表演举哑铃。
请这位同学说说肌肉有什么感觉?( 感得手臂上的肌肉十分紧张 )最初我们对力的认识,就是从肌肉的紧张的感觉而得来的。
那么,在物理学中我们又是如何来认识力的?(2)学生用图 11-4-1 所示的器械做实验。
问题:小钢珠在圆滑的水平桌面上运动,当磁铁靠近小钢珠时,会发生什么现象?实验结束后,学生沟通所察看到的现象:① 静止的小钢珠被磁铁吸引,向磁铁方向运动。
② 圆滑的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小钢珠被正对运动方向地点的放磁铁吸引,速度变快。
③ 圆滑的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小钢珠被与运动方向垂直的地点放的磁铁吸引,运动方向改变,倾向磁铁方向运动。
(3)学生看课文图 11.4-2 乙、丙,沟通图中在运动员力的作用下所发生的现象:① 棒球运动员使劲将球投出,由静止变成运动。
② 足球守门员接住射进球门的足球,足球由运动变成静止。
(4)告诉学生: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静止是一种特别的运动状态。
不论物体是从静止到运动,仍是运动速度或许方向发生变化,都能够以为是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
七年级科学下册 第3章 第2节 力的存在教案1 浙教版
第2节力的存在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根据力的作用效果来确认力的存在。
2.知道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3.理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4.能运用力的作用的相互性解释有关现象。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事物所产生的效果,来确认该事物存在的一种方法,尝试简单的归纳。
2.利用简单的实验器材、动手体会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交流、合作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精神;2.让学生体验到科学知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进一步增强学生对科学的热爱,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通过力的存在的认识,让学生认识到科学就存在于我们的身边,从而亲近科学、喜欢科学。
2学情分析1、本节内容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力,力既具体又抽象,不过学生可以通过力产生的效果来感受到力的存在。
2、学生可从大量的生活实例中判断力的存在的方法——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但在学习时会遇到⑴有的情况下,力作用下物体的形状改变无法察觉,需要对微小的形变放大。
⑵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较难理解。
3.学生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在运用上有一定的难度,采用大量的活动让学生去体验去思考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重点难点重点:力的作用效果及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难点:理解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运用力的作用的相互性解释有关现象。
4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力的存在第一课时教学任务一:力的概念创设情境【教师活动】教师用力捏一个塑料瓶【提问】为什么瓶子会变扁【讲解】刚刚同学说的很好,这个瓶子会变扁是因为受到老师手的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力的存在。
【举例】生活中还有哪些例子可以感受力的存在?同学们举了很多例子,说明这个力与我们息息相关,在生活中很常见。
【思考】图中的力涉及哪几个物体【总结】施力物体受力物体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板书)【提问】刚才的例子两物体都是接触的,那不接触的物体间能否产生力的作用呢?请位同学来展示看看【总结】我们看到当磁铁刚要吸铁片时两者不接触但产生了力,所以力的产生不以接触为条件那接触的物体一定产生力吗?举例:两个接触的物体,没有挤压就不会有力【小结】1. 产生力的作用时一定有两个物体同时存在,其中一个为施力物体,另一个则为受力物体2 .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3、作用分为接触与不接触【练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在括号中打“√”,错误的打“×”。
2022年初中科学同步讲义(浙教版) 七年级下册 第3章 第2节 力的存在(教师版)
第2节 力的存在课程标准课标解读1.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理解力的两种作用效果,从力的两种效果得出,物体受力的作用。
3.知道力作用是相互的,能用力相互性解释有关现象。
4.了解弹簧弹力,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会使用弹簧测力计。
5.了解力的三要素,能用事实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有关。
6.会正确作出力的示意图,能根据力的示意图说出某个力的三要素。
解读1:概述力是物体对物体作用,力的单位,力的作用效果,常见题型有选择题和填空题,难度较小。
解读2:能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描述力的三要素,常见题型有选择题和填空题,难度较小。
解读3:能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的三要素,常见题型有作图题,难度较小。
知识点01 力是什么1.杠铃被举起、小车被推动、路面被压实、铁屑被吸引等现象,说明物体和物体之间分别发生了举、推、压、吸引的作用,这说明了力的存在。
2.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拉、提、压等作用时,另一物体就会受到这种作用,施加这种作用的物体叫施力物体,受到这种作用的物体叫受力物体。
3. 力的作用总是跟两个物体相联系(一个是施力物体,另-一个是受力物体),单独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如果离开物体是不可能有力的作用的,即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能力拓展】①力的产生不能脱离物体,当发生力的作用时,总有两个物体存在,一个是施力物体,另一个是受力物体。
施力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来说,也是受力物体。
②相互接触的物体不一定发生力的作用(如两正方体木块并排放在水平桌面上,两木块虽然接触,但它们之间没有发生相互作用),没有接触的物体之间也不一定没有力的作用(如磁铁吸引相隔一定距离的小铁钉)。
【即学即练1】(2021七下·临海期末)下列有关力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知识精讲目标导航A.人推车前进时,人同时也受到车对人的推力B.两个物体只要互相接触,就一定发生力的作用C.用手捏塑料瓶会变瘪,表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D.脚踢足球使球飞起来,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答案】B【解析】A.人推车前进时,人同时也受到车对人的推力,因为物体间力作用是相互的,故A正确不合题意;B.两个物体互相接触还要发生形变,才会产生力的作用,故B错误符合题意;C.用手捏塑料瓶会变瘪,表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故C正确不合题意;D.脚踢足球使球飞起来,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D正确不合题意。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_32力的存在
《力的存在》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下)第三章第2节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从力作用所产生的现象概括出力作用的两个效果,即改变物体的形状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能根据力的作用效果来确认力的存在。
3.能根据实验现象和生活事实,确认力的相互性。
并能用力的相互性解释有关现象。
技能目标1.通过实验现象和生活经历或者是所展示的图片,培养学生获取、处理信息,得到正确结论的能力。
2.进一步培养学生制定计划、进行简单的实验设计的能力。
情感目标1.通过“确认力的存在”的各种亲身感受充分认识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喜欢科学,亲近科学。
2.“力能使物体发生微小形变”和“气球实验”体验探究,小组讨论,培养自主合作的精神。
3.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1.感知力的作用效果;2.感知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三、教学难点理解和感知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四、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举例法、合作交流五、教学准备课件、2只不同颜色的气球、橡皮筋、磁铁、铁球、小车、直尺、橡皮、溜冰鞋、气球火箭。
六、教学设想本课时主要学习力的作用效果以及力作用的相互性。
通过大量的生活现象体验力的作用效果让学生感受力的存在,进而学习力作用的相互性。
初一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辨识能力和抽象思维能能力,但有的是不确切甚至是不科学的。
学生对于力的学习存在着较多的先入为主的错误认识,例如:学生认为有些力能产生作用效果,有些力不能产生作用效果:学生可能认为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才有力的作用。
这些已有的“经验”在教学中会干扰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再加上初中学生学生的辨识能力及抽象细微能力相对薄弱,也给力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本节课通过充分的实验操作和举例,让学生感知力,体验力,认识力,利用力,解释力。
学习力的作用效果,学生学会应用这些理论知识科学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从而不断提高对科学的兴趣。
在学习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过程中,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在压气球活动中感受、体验、关注科学,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力的存在》教学设计
《力的存在》教学设计教材:浙教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下第三章第二节教学片段:力的存在(本节完整内容:力是什么→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的测量→力的三要素→力的示意图)一、教材分析从教材的内容来看,本教学片段对于力的存在的探究是层层递进,逐步加深的。
首先通过生活实例引出了力是什么,并对力的作用效果进行分析,再进一步得到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然后结合活动以及生活实例介绍了力的测量、力的三要素以及力的示意图,并引入了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从教材的地位来看,力是初中科学中最基本的重点概念之一。
该教学片段属于运动和力这一章,紧跟着第一节的机械运动之后,介绍了力的存在,完整了整章的内容,并且通过力的存在的相关知识的介绍,为后面重力、摩擦力等基础力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学习本片段的初一学生,处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但是仍以形象思维为主。
该阶段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
对于力的存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有所认识,但是对于具体力是什么,以及力的概念和相关性质,学生还并不是很了解。
本节课力的存在是初中学生第一次接触力的相关知识,力既具体又抽象,教学要求不宜过高,对于力这个抽象概念的理解需要学生结合生活实例逐步去理解。
学生在生活中对力有一些浅显的认识,但有的是不确切甚至是不科学的。
要使学生感受到力的存在,最好是根据事物所产生的效果,来确认该事物存在的一种方法,从大量的生活实例中抽象出判断力的存在的方法——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三、重点与难点重点:力的存在、力的测量、力的示意图难点: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四、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结合实例,从力的作用所产生的现象概括出力作用的两种效果;2.能结合生活实例,分析具体情况下力的三要素;(二)过程与方法1.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自行画出具体情境下力的示意图;2.通过实际操作,能够学会并熟练使用弹簧测力计。
【精品讲义】浙教版 科学 7年级下册 3.2.2 力的存在——力的测量及三要素(学生版)
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同步学习精讲精练第3章运动和力3.2-2力的存在——力的测量及三要素目录一、弹力及力的测量1.力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为N。
力的单位是为了纪念英国物理学家牛顿而命名的。
2.力的测量工具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作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是一种常用的测力计,如图所示。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1)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分度值),选择合适的弹簧测力计(测力时不能超过量程,以免损坏测力计)。
(2)调零:使用前检查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是否与零刻度线重合,若不重合,应当调零。
(3)测量时尽量减少指针与面板的摩擦,秤钩、弹簧要与力的方向一致,即使用弹簧测力计测力时,要沿着弹簧测力计的轴线方向施力。
(4)读数:待示数稳定后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板垂直。
3.弹性与弹力(1)弹性:物体在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弹性。
注意:弹簧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就不能完全复原。
(2)塑性:物体在形变后不能自动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塑性。
(3)弹力:物体在发生弹性形变时,会产生一个反抗形变的力,这个力叫作弹力。
如被拉长或压短的弹簧、拉弯的弓、拉长的橡皮筋、被挤压的皮球等,都会产生弹力。
(4)弹力产生的必要条件:物体间相互接触,物体发生弹性形变。
(5)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它的伸长量(被拉后改变的量)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6)弹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触面,与形变的方向相反。
二、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作力的三要素。
力的三要素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教材剖析】[思考与讨论]教材P101能否将足球从合适的位置射入门内,跟他踢球时所用的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有关三、力的示意图1.力的示意图为了使物体受到的力更形象、更具体、更直观地展现在人们眼前,科学上通常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的三要素: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在箭头边上标上力的大小,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3.2力的存在教学设计 2020—2021学年浙教版科学七下
力的存在枫桥镇中姚琳娜【教学目标】1、根据力的作用生活实例概括出力的意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根据力的作用所产生的现象概括出力的两种作用效果。
3、能从力的效果确认力的存在。
4、能根据实验现象和生活事实,认识力的相互作用。
5、利用力的相互性解释一些生活现象。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初步具有一定的抽象逻辑思维。
他们对自然界的科学奥秘充满信心,好奇心强。
“力”在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学生几乎时时接触到,但对于力的相关的深层的知识,却知之不多。
所以非常有必要进一步的学习力的知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力的作用效果难点:能根据实验现象和生活事实,认识力的相互作用。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矿泉水瓶、气球、吸管、橡皮筋、弹簧【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1、猜谜语:云儿见它让路, 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花儿见它点头。
猜一自然现象(以猜谜的形式,激发学生兴趣)2、提问:风为什么能使小树“招手”、禾苗“弯腰”,花儿“点头”呢?(学生根据常识可得出这是由于力的作用。
)二、力是什么1、提问:力到底是什么呢?观察图片:磁铁吸引铁钉人推轮椅压路机压路面提问:磁铁、人、压路机是什么?铁钉、轮椅、路面是什么?吸引、推、压是什么?得到:力是物体与物体的作用。
(通过三个事例的分析,学生能更好地概括出力的定义)2、提问:你还能举出哪些事例说明力是物体与物体的作用?并指出这两个物体分别是什么物体,两个物体的作用是什么?3、思考:力的作用是否一定要通过物体之间的相互接触而产生?不一定。
像重力、磁力等属于非接触力。
三、力的作用效果1、提问:力作用在物体上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呢?2、【活动1】提供的器材:橡皮圈、弹簧、橡皮泥,刻度尺提问:如果给你一下的器材,你会怎样验证你的猜想?3、用手挤压矿泉水瓶,提问:矿泉水瓶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 运动员射箭,提问:射箭时弓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用头顶球:提问:足球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大量事实表明: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
科学七年级下浙教版3.2力的存在课件(62张)-副本讲义.
物体在发生形变时,会产生一个反抗形变的 力,这个力叫弹力。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弹簧的弹力、绳子的拉力、物体之间的挤 压力(如桌子的支持力等) 、推力
有一个原长为10厘米的弹簧,现用 不同的力拉时,它的长度为下表所示 ,请思考得 出一些结论: 弹簧受到的 0 1 2 3 4 5 6 拉力/N 弹簧的长度 10 12 14 16 18 20 28 /cm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
(6)使用弹簧测力计测力时,要沿着弹簧测 力计的轴线方向施力
1、物体发生形变时,会产生一个反抗形变的力,这
个力叫做 弹力 。形变越大,这个力 越大 2、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是 测力计 有 。
,我们常用的
弹簧秤
。
3、力的单位是
牛
,用符号
N
表示。
4、下列关于弹簧秤的使用中的注意事项,错误的 是(
D
)
A、被测力的大小不能超过弹簧秤的最大范围。 B、测量时,指针不要与外壳摩擦。 C、使用前要先看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如果不 是应该矫正后再测量。 D、弹簧秤只能测量竖直方向的力。
弹簧伸长的长 度/cm
科学探究
7 29
0
2
4
6
8
10 18 19
(弹簧的弹性限度内)
结论:在一定限度内,弹簧的伸长和受到的 拉力成正比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3.2力的存在教案3
探究中感受乐趣,合作中提高能力——《力的存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时是《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二节,内容有: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产生、力的相互性。
教材的编写是在学生具有充分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之上密切联系现代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同时教材注重用精美的照片和图片来表达信息,以增强科学的可读性和真实性。
而本节内容也是后续知识,如大气压、功、简单机械等知识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1、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了解过力的一些知识,特别是比较详细地学习过有关浮力的知识,知道利用浮力和重力的大小来判断物体的浮沉。
但这一些知识和概念的建立还处于朦胧的阶段,由于力的存在学生看不见也摸不着,所以需要建立合理的知识桥梁,才能体会和感受无法直接观察的知识。
2、学生已具备基本的观察和分析归纳能力,对于运动的相对性已经了解,合作的意识也已建立。
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小组合作、角色扮演,同时利用一些多媒体课件的辅助,更有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让知识体现的更直观、生动。
三、教学目标1、通过“猜谜语”的活动来类比明确“转换法“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2、通过观察和活动归纳力的作用效果及力的产生和相互性。
3、通过互动交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锻炼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4、通过小组之间的挑战活动,让学生对科学技术和生活常识从科学的角度重新认识,从而感受科学学习的乐趣。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会利用生活实例解释力的作用效果。
2、探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难点:1、明确转换法和放大法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2、探讨力的相互性。
五、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第二节力的存在一、力的作用效果1、力能使任何物体发生形变2、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二、力的产生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三、力作用的相互性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3.2力的存在教案1
《力的存在》教学案例一、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浙教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3节的第一课时,这是学生在学习了运动的形式、分类、速度等知识后,来学习力学的相关知识。
本节分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弹力和力的测量几块,分为二课时,是力学的开篇,是对接下来本章内容学习的铺垫。
二、学情分析我的授课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他们思维活跃,活泼好动,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初步具有一定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但是我们六班的学生抽象逻辑大部分处于起步阶段。
他们对探索自然界中的科学奥秘充满兴趣,好奇心强。
“力”是在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学生几乎时时接触到,但是对于力学相关的深层的知识,却知之不多,对于某些现象的解释也不明确,所以非常有必要进一步的具体学习力学知识。
三、教学目标①知识与技能能从力作用所产生的现象概括出力作用的两种效果能根据力的作用效果来确认力的存在能根据实验现象和生活事实,确认力的相互性,并能用力的相互性解释有关现象②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根据事物所产生的效果,来确认该事物存在的科学方法利用简单的实验器材,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③情感、态度、科学观学会关注身边的科学现象利用科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提高对科学价值的认识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力的作用效果,力的相互性难点:力的相互性五、教学准备Ppt、橡皮绳、气球、磁铁、弹簧、矿泉水瓶六|、教学过程⑴引入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的课堂来了很多听课老师,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来欢迎他们的到来生,用力拍掌问,真的是非常热烈的掌声,现在大家的手有什么感觉吗生,有点痛,红了问,为什么手会痛呢师,是的,因为力的作用,那这个力我们能看见吗。
如何来确认力的存在呢让我们从具体的例子入手,谁能举几个力存在的例子师引导通过什么现象知道力的存在师,我们可以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确认力的存在根据某事物产生的效果来确认该事物的存在,在科学中是一种十分常用的方法⑵感受力(力使物体发生形变)师,下面我们来做个试验感受力请学生上台演示,用手挤压矿泉水瓶,其他学生观察现象现象:矿泉水瓶变扁了问,这是在什么的作用下发生的,矿泉水瓶的什么发生了变化结论:在力的作用下矿泉水瓶发生了形变拿出自己的橡皮绳,用手向两边拉,请一个学生上来拉弹簧现象:变长了结论:力可以使橡皮绳发生形变小结: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Ppt展示撑杆跳、足球、拉弓问:物体在什么的作用下,发生了什么变化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生: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举例:你可以举几个生活中力使物体发生形变的例子吗生。
浙教版科学七下3.2力的存在实用授课课件
6、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
时,也同样受到另一个物体对它的力的作
用,也就是说,物体之间力的作用是 _相_互___的。 这两个力叫做_作__用__力__和__反_作__用_力__。 它们的方向_相__反___,大小_相_等___
练习
1、下列事例中,不能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是( C )
A、机场附近不能有鸟巢,因为起飞或降落的 飞机撞上鸟,飞机会被鸟撞出洞
5.游泳时手脚向后划水,人就能前进, 这是__水______对__人______产生向前的推力 使人前进。
6、下列事例中,不能说明力的作用
是相互的是( B )
A、把鸡蛋往碗里一磕,蛋壳破了
B 、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会发生形 变或改变物体运动方向
C、把篮球掷到墙上,篮球反弹回来
D、以上都能说明
(2)、从树上下落的苹果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球被打了出去
头顶球时施力物体是( ),受力物体是( );
3、下列情况中存在着力的作用吗?请说明理由。 物体运动速度大小和运动的方向统称为运动状态,物体速度由小变大,物体速度由大变小,以及物体运动的方向发生改变,都称为运
动球状被态的打(改了变。出3去)、绕着地球匀速飞行的人造地球
地空导弹的推进力来自哪里?
地空导弹的推进力来自哪里?
地空导弹的推进力来自哪里?
6、下列事例中,不能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是( )
导弹内的燃料燃烧时,会向 (1)、在草地上越滚越慢的足球
一个力的出现肯定有( )个物体的存在。
作用力
反作用力
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尾部喷射出燃气,这时导弹对 (运动方向、运动速度)
现肯定有(两)个物体的存
在。
力是什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科学辅导讲义课题 3.2 力的存在第1课时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新知学习】新知一: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现象举例(如图)1.一个物体不可能产生力的作用。
2.不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
3.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不一定产生力的作用,如图所示,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A、B两物体之间没有力的作用。
新知二:力的作用效果现象举例(如图)1.力能改变物体的。
2.力能改变物体的。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包括以下几种情况:①物体由静止变为运动;②物体由运动变为静止;③物体运动由慢变为快;④物体运动由快变为慢;⑤物体改变运动方向。
若物体的运动情况属于上面的任何一种,则它的运动状态就发生了改变,从而我们就可以断定,这个物体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
重要提示:1.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发生力的作用时必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所以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概念揭示了力的性质---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力的作用效果是判断力存在的依据,物体受力时可能发生形变,也可能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如果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则物体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新知三: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现象举例(如图)1.物体之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时,另一个物体同时也对这个物体有力的作用。
【课堂小结】【练习巩固】一、选择题1.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B.物体受力的同时也一定在施力C.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才能产生力的作用D.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2019.乐山改编]如图所示,小红穿上旱冰鞋向右用力推墙,会被墙向左推开。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人先对墙施加了推力,然后墙再对人施加推力B.墙对人的推力与人对墙的推力不是同时的C.人对墙的推力与墙对人的推力不是相互作用力D.人对墙的推力与墙对人的推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3.力的作用效果是( )A.一定改变物体的形状B.一定改变物体的状态C.一定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D.有可能改变物体的形状,也有可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4.[2019.眉山改编]踢足球是初中生喜爱的体育活动之一,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足球离开运动员后还能在空中飞行,表明足球一直受到了水平向前的力B.运动员踢足球时脚有疼痛的感觉,表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C.守门员抱住了飞向门框的足球,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D.只要运动员对足球施加力的方向相同,力的作用效果就相同5.以下是生活中常见的几种现象:①篮球撞击在篮板上被弹回;②用力揉面团,面团形状发生变化;③用力握小球,球变瘪了;④一阵风把地面上的灰尘吹得漫天飞舞。
在这些现象中,物体因为受力而改变运动状态的是(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二、填空题6.[2019.湖州节选]打网球已成为我国青少年喜欢的体育运动项目之一。
图甲为快速飞行的网球遇到迎面而来的球拍时的三个瞬间,图乙为用频闪相机拍摄的网球离开球拍后在空中飞行过程的照片。
(1)网球遇到球拍时,球和球拍都变形了,这说明、(写两点)。
(2)从网球离开拍后的轨迹,可以判断此时球(填“受到"或“不受到")力的作用。
7.图甲表示运动员射点球,球由静止变为运动;图乙表示守门员奋勇地把球接住,球由运动变为静止。
这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图丙中,运动员在用头顶球时,对头的作用力的施力物体是,头对飞来的球施力撞击,将球顶人球网,使球网发生。
8.打篮球是人们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我们在投篮时,投出去的蓝球撞到篮板会反弹回来,这是因为物体间,同时这也可以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篮球从空中竖直下落时,以篮球为参照物,地面向运动。
第2课时力的测量【新知学习】新知一:力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简称,用符号表示。
托起两个鸡蛋的力大约为1N。
新知二:力的测量1.弹簧受到手的拉力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会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弹簧的这种性质叫作,手拉弹赞时也会受到弹簧反抗拉伸的作用,这种力叫作。
2.测量工具: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作,实验室常用的测力计是。
3.弹簧测力计(如图所示)(1)结构:弹簧、拉环、指针、拉杆、面板、秤钩。
(2)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长度越长。
(3)使用方法:①检查:使用前先检查指针是否指在;②观察:观察弹赞测力计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③测量:测量时所测力大小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要使弹簧测力计的轴线方向与所测力的方向一致;④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面板垂直,需与指针。
重要提示:测量是一个将待测量与公认的基准进行比较的过程。
我们称这个公认的基准为一个单位。
力的单位是牛(N),在现实生活中很少提及,所以我们对lN、10N、100N要有感性认识。
测量是需要工具的,在测量过程中也会产生误差,所以测量时有许多的注意事项。
新知三:弹力1.如图所示,将弹簧拉开,弹簧的长度将,这时你的手有什么感觉?2.将弹簧拉得更长,手的感觉有什么变化?3.撤去拉力,弹簧将。
4.结论:弹簧发生形变时,会产生一个反抗形变的力--- ,在弹性范围内,物体的形变越大,。
【课堂小结】【练习巩固】一、选择题1.用手托起一本七年级下册(科学)教才所用的力大约是( )A.0.3NB.3NC.30ND.300N2.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之前,如果零点没有校正,指针指在零点的上方,则测量力的大小时,读数会比真实值( )A.偏大B.不变C.偏小D.无法确定3.在弹性限度内,一根长10cm的弹簧,受到2N的拉力时,长度为13cm;若受到4N的拉力,则弹簧的长度是( )A.14cmB.16cmC.23cmD.26 cm4.弹簧测力计是科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
下列关于它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测力前首先应估计被测力的大小,以免超过最大测量值B.测力前,要轻轻拉动几下秤钩,这是为了避免弹簧卡在外壳上C.只要弹簧不断,可以朝任意方向拉动弹簧测力计D.弹黄测力计的工作原理是在弹赞的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其受到的拉力成正比5.几名同学用一个拉力器来比试臂力,如图所示,大家都不可甘示弱,结果每个人都能把手臂撑直,则此时( )A.臂力大的人所用的拉力大B.每个人所用的拉力一样大C.体重大的人所用的拉力大D.手臂长的人所用的拉力大6.关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拉弹力只能沿着竖直向下的方向B.拉弹簧的力应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C.测量前应先检查弹赞测力计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上D.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能超过它的最大测量值7.某同学在实验室时,将一物体挂在竖直悬挂的弹簧测力计的秤钩上,测出物体对弹簧测力计的拉物力为 2.6N;然后把弹簧测力计倒过来,又将同一物体挂在它的拉环上,当物体静止时,弹赞测力计的示数是( )A.大于 2.6NB.等于 2.6NC.小于 2.6ND.等于 5.2N8.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过程,有如下操作:①轻轻来回拉动两次秤钩;②把待测力加在秤钩上;③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弄清刻度盘上每一小格表示多少牛;④调整弹簧测力计指针的位置;⑤待指针稳定后读数。
上述操作正确的顺序是( )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①⑤C.④①②③⑤D.③④①②⑤9.测一个约6N的力时,应选用的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及最小刻度值最恰当的是( )A.0~10N,0.2NB.0~5N,0.1NC.0~15N,0.5ND.以上三个都可以10.某同学在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时(每次都在测量范围内),发现所用弹簧测力计在不受力时指针指在0.1N处,那么他每次的实际值总比测量值( )A.偏大0.1NB.偏小0.1NC.既不偏大也不偏小D.很难确定二、填空题11.有一个弹簧测力计,弹簧及其他构件完好无损,只是指针已经无法调到“0”刻度线处,只能指在0.2N刻度线处,如果用它测力时,读数为 3.6N,那么这个力的实际大小为N。
12.两名正常的初中生,一高一矮,一般来说其身高与伸臂长度接近相等,使用如图所示的健身拉力器比较臂力的大小,他们用力拉该拉力器,结果都将手臂撑直了。
此时高的同学用的力(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矮的同学用的力。
13.如图所示,某人用一个水平向右的拉力拉弹簧测力计,并使弹簧测力计处于水平静止状态,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N。
该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N。
14.如图所示的弹簧测力计量程是N,最小刻度值是N;分别用如图甲、乙所示两种方式测量物体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正确的握持方式是(填“甲”或“乙");按照正确方法测量时弹簧测力计示数放大图如图丙所示,则物体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为N。
三、实验探究题15.为研究弹簧的性质,我们在竖直悬挂的弹簧下加挂钩码(如图a所示),同时在下表中记录弹簧总长度L与弹力F(钩码施加的拉力)。
已知弹簧原长L0=6.0cm,实验过程中,弹簧形变在弹性限度内。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弹簧总长度L/cm 6.0 7.2 8.4 9.6 10.8 12.0弹力F/N 0 0.3 0.6 0.9 1.2 1.5弹簧伸长量△x/cm 0 1.2 3.6 6.0(1)请将表中数据填写完整。
(2)请在图b坐标系中描点作出弹力F跟弹簧伸长量△x的关系图像。
(3)本实验的结论是,该结论即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
只有规范使用弹簧测力计,才能准确测量力的大小。
请写出一条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操作要求: 。
16.小川有一根很轻的弹簧,他想利用这根弹簧自制一个弹簧测力计,为此他先通过实验研究了这根弹簧长度与悬挂物体拉力大小的关系,实验记录数据如下:物体拉力/N 0 0.098 0.196 0.294 0.343 0.392 0.49 0.588 0.686弹簧长度/cm 17.0 22.0 27.0 28.0 32.0 37.0 42.0 49.6 53.5(1)记录表格中两空白处是记录时不慎丢失的两个数据,请你根据表格中其他数据,帮助小川在表中填上丢失的两个数据。
(2)根据你对记录数据的分析,你建议小川制作的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是。
(3)请你为小川制作的弹簧测力计写一份使用说明书:(写出2条即可)。
17.如图所示,甲、乙、丙、丁四根弹簧完全相同,甲、乙左端固定在墙上,图中所示的力F均为水平方向,大小相等,丙、丁所受的力均在一条直线上,四根弹簧在力的作用下均处于静止状态,其长度分别是L甲、L乙、L丙、L丁,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L甲<L丙,L乙>L丁B.L甲=L丙,L乙=L丁C.L甲<L丙,L乙=L丁D.L甲=L丙,L乙>L丁第3课时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新知学习】新知一:力的三要素现象举例(如图)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有关,它们被称作力的三要素。
新知二:力的示意图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箭头表示力的方向,在箭头边上标上力的大小,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