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髂动脉硬化性闭塞治疗的疑难问题及解决策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 显 提高〔 ’ J 。 虽 然治 疗主 骼动脉闭塞有标准术式, 但是必
须根据病变部位和范围以 及病人全身状况选择一个最适合
的 治 疗 方法川。
1 诊断和术前治疗中的疑难问题及处理 诊断应注意: 主骼动脉病变的性质( 病因诊断及是否 合并血栓形成) 、 范围( 根据累及部位分型) 、 程度( 狭窄或 闭塞) ; 全身其他部位有无动脉硬化表现( 如: 冠心病; 脑动 脉、 头臂动脉及肾动脉硬化性狭窄或闭塞等) ; 全身状况及 各主要脏器功能的评估也至关重要。 在术前治疗中尽管有效控制血压、 血糖以及改善重要 脏器功能和全身状况对提高麻醉和手术的安全性是非常重 要的, 但如何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即 手术适应证的 选择) 更为重要。 1 . 1 手术治疗适应证的选择 动脉硬化闭塞症是全身性 疾病。因 此对主骼动脉闭塞的动脉重建治疗( 包括外科手
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 切开股总动脉, 先行 F o g a t r y 导管铭 股取栓后, 应用术中“ C ” 形臂造影机向骼动脉方向逆向注 人造影剂以明确铭动脉病变部位、 范围和程度, 再选择适当 的球囊扩张和支架放置, 对于病变段较长、 内 膜粗糙以及球 囊扩张前后动脉直径增加大而容易发生动脉破裂的病例建 议放置夜膜支架。近年来我们应用此方法治疗了6 0 余例 病人, 疗效满意, 近期随访无闭塞和再狭窄者。 由于先行骼动脉 F o r g a t r y 球囊导管取栓后, 多可以将 长段的 骼动脉闭塞转变为适于腔内介人治疗的局限性狭 窄, 从而避免了传统转流手术的打击, 同时也避免了单纯腔 内 介人治疗的弊端。如有必要还可以同期行股一 胭转流术 或股一 股转流术。对于术中发现介人治疗不能施行的病例 可以立即改行转流手术, 并不会给病人增加额外的风险和 经济负担。因此介人和手术相结合的治疗可明显简化手术
等不利因素, 都应争取重建肢体血供, 挽救病人的肢体和生 命。 对于间歇性跋行的 病人行动脉重建术的适应证是相对 的, 即严重的、 破行距离 < l o o m , 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质量 者应积极行重建治疗; 对于不严重的间歇性跋行病人, 可根 据病人的意愿、 全身状况及其下肢动脉流出道等情况综合 考虑治疗方式。此外主骼动脉的粥样硬化斑块有可能导致 远端动脉栓塞者( 如溃疡性动脉硬化斑块等) 也应积极行 重建治疗。 骼动脉硬化斑块是引起远端动脉栓塞的一个常 见的血管源性因素。因此一旦动脉造影、 磁共振血管成像 ( M R A ) 等检查显示骼动脉软斑和斑块溃疡形成, 病人即使 无症状或症状不重, 骼动脉局部病变轻微, 亦须考虑重建治 疗( 如覆膜支架或裸支架的置人等) , 除非远端流出道极差。 需要指出的是, 我们对于主骼动脉闭塞是否应积极行 骼动脉重建( 包括外科手术和介人治疗) 的态度是: 由于主 骼动脉的重建比 较安全, 并发症较少, 疗效可靠, 近、 远期通 畅率高; 而保守治疗效果欠佳; 远端流出道病变发展较快; 一旦并发急性血栓形成会导致严重的血液动力学和代谢的 紊乱, 从而明显增加病人的病死率和截肢率以及手术的风 险等, 如果病人全身情况许可, 应强烈建议病人早期接受主 骼动脉重建治疗( 包括外科手术和介人治疗) , 特别是单纯 骼动脉闭塞的病人。此外高龄并不是手术禁忌, 即使病人 高龄或虚弱, 合并有多种疾病, 但仍有多种手术方法可对此 类高危病人进行血管重建。 1 . 2 手术治疗方式的选择 1 . 2 . 1 主骼动脉内 膜剥脱术 该术式于4 0 年代首先应用 于主骼动脉闭塞, 自8 0 年代随着转流和介人治疗的发展, 虽然内膜剥脱术应用的越来越少, 但仍占 有一席之地。约
别全身状况差的长段狭窄性病变及短段闭塞性病变病人。 1 . 2 . 5 介人 + 手术治疗 对于单纯骼动脉闭塞可以考虑 介人和手术相结合的治疗方法。以往有介人科医师对于铭 动脉完全闭塞病变试行单纯介人治疗, 但是疗效欠佳, 远期
通 畅 率 较 低 闭。 我们分析 单纯 介人治 疗容易 失败的 原因
在于以下方面: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较大部分的铭动脉 完全闭塞的病例, 是在局限性重度狭窄或闭塞的基础上继 发长段的血栓形成, 如果大量的血栓不能清除, 单纯行介人 治疗血栓必然占 据相当的管腔, 不仅缩小了动脉的内 径, 而 且显著增加了病变段的长度, 增加需要放置支架的长度, 因 而影响其通畅率; 同时由于血栓没有去除, 在行球囊扩张时 容易因血栓脱落造成新的栓塞, 释放的支架其网孔的切割 作用也容易造成血栓块的脱落, 而导致栓塞; 而且股总动脉 分叉处为动脉硬化的好发部位, 此处多有严重的内膜增生 导致股深和股浅动脉开口 处狭窄, 而导致流出道欠佳, 降低 通畅率, 如再选择局部穿刺则更容易引起血栓形成或加重 局部的狭窄。因此对于骼动脉完全闭塞的病例单纯应用介
7 4 8
文章编号: 1 0 0 5 一 2 2 0 8 ( 2 0 0 6 ) 1 0一 0 7 4 8 一 0 4
主骼动脉硬化性闭塞治疗的 疑难问题及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 R 6
择出适宜的治疗方案。 根据我们的经验, 具有静息痛、 缺血性坏疽以及长期不 愈合的缺血性溃疡, 无论是否合并糖尿病、 冠心病、 脑梗死
人。
腋一 股动脉人工血管转流: 腋一 单股动人工血管转流 5 年通畅率不高。文献报道腋一 双股动脉转流 5 年通畅率为 3 3 %一 8 5 %。此术式仅适用于慢性肢体严重缺血而又需要 改善股动脉血供, 病人同时伴有严重心脏疾病, 如: 近期有 心肌梗死、 顽固性心衰、 严重心绞痛等; 以及肾功能不全、 肺 功能差、 有难于控制的全身性疾病, 麻醉、 手术风险大者; 或 因有腹部特殊情况, 如: 肿瘤、 感染、 曾有多次腹部手术史有 严重粘连、 人工血管一 肠痰, 放射性损伤、 后腹膜纤维化等因 素不宜开腹病人。此外, 对于患有肿瘤且预期寿命低于 2 年者也应首选此术式。可见腋一 股转流主要适合于救治高 危病人的下肢严重缺血。 我院血管外科 自1 9 8 4 - 2 0 0 1 年的近 1 7 年间共收治肾 动脉开口 水平以下的腹主动脉闭塞及( 或) 骼动脉闭塞2 6 7 例, 年龄2 3 一 8 7 岁, 平均 6 2 . 8 岁。动脉粥样硬化所致者 2 6 2 例, 大动脉炎者5 例。 行腹主动脉一 骼( 股) 动脉人工血 管转流术 1 4 5 例, 骼一 股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4 0 例, 股动脉- 股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 4 5 例, 腋动脉一 股动脉人工血管转
流术 3 7例。总有效率为 %. 5 %, 围手术期病死率为 3 . 5 %。急性肾功能衰竭4 例, 急性心肌梗死2 例, 急性脑 出血 1 例, 呼吸功能衰竭 1 例, 中毒性休克、 多脏器功能衰 竭1 例。 2 6 7 例中1 7 8 例得到随访, 平均随访时间5 年9 个
月, 人工血管总通畅率为8 2 % O 。 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3 ] 。 1 . 2 . 4 单纯腔内 介入治疗 仅适于局限 性狭窄性病变和 个
・7 4 9・
有手术简单 、 打击小、 风险低的优越性, 病人术后恢复快。 早期的解剖外途径转流主要用于主骼动脉直接转流并发症
的处理, 如转流失败、 人工血管闭塞和感染等。 但目 前对高 危病人解剖外途径转流已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由于动脉 硬化系全身性病变, 主骼动脉闭塞病人往往年龄较大, 且常 有冠心病、 脑梗死等病史。因此有相当部分此类病人难以 耐受解剖途径的主骼( 股) 动脉转流术, 有文献报道主骼动 脉直接转流即解剖途径转流的选择性手术病死率为 1 %- 2 %。而解剖外途径转流术的优点在于避免了开腹, 减少了 手术打击 , 缩短了麻醉及手术的时间, 大大降低了手术风 险, 而且病人术后恢复快。适合于麻醉和手术风险高、 动脉 病变又不适合血管腔内介人治疗的高危病人。 但解剖外途 径转流术的缺点是远期通畅率低于主骼动脉解剖位转流 术。如文献报道腋一 股人工血管转流 3一5年通 畅率在 1 0 %一 8 5 %不等。我们认为对于以下情况病人应行解剖外 途径转流以 缩短手术时间, 减少手术风险, 降低手术死亡

文献标识码: A
主骼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在血管外科是常见的动脉粥 样硬化闭塞性疾病。根据累及部位可分为3 型: 仅累及腹 主动脉末端和骼总动脉为 I 型, 病变延伸至骼外动脉为 I 型, 合并腹股沟以远下肢动脉病变的为M型。因为动脉硬 化性疾病常为多发性病变, 故以M型最多见。如I Q 型这样 多节段的狭窄和闭塞不仅增加了手术难度, 并直接影响手 术的远期疗效。 周围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为全身系统性动脉粥样硬化 的表现之一, 此类病人常为老年人, 往往同时合并有高血 压、 高血脂、 糖尿病以及冠心病、 脑血管动脉硬化, 严重者有 心肌梗死、 脑梗死病史。因此主骼动脉闭塞的术前准备、 麻 醉和手术安全评估显得尤其重要。自2 0 世纪4 0 , 5 0 年代 起, 随着外科手术和腔内介人技术的发展和改进, 血管移植 材料、 介人材料的改善以及术中、 术后监护水平的发展使得 手术病死率和并发症明显减少, 安全性和近、 远期疗效得到
5 %一 1 0 %的 病人可行此术。 如病人选择合适, 可获得良 好
的远期疗效。其适应证主要为 I 型主骼动脉局部病变。局 部内膜剥脱术具有以下几个优点: 无须放置人工血管材料, 减少感染机会, 可保证肠系膜下动脉和骼内动脉血流。尤 其对于年轻病人, 预期寿命长, 仍是较好的手术方式。如病 变累及骼外动脉及以远、 有瘤样改变或病变处接近肾动脉, 则不适合行局部内 膜剥脱术。由于其适应证仅为单纯主骼 动脉的局限性狭窄性病变和介人治疗的进一步发展, 目 前 已经应用较少。 1 . 2 . 2 主骼( 股) 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 自5 0 年代人工 血管开始应用于主骼动脉重建, 主骼( 股) 动脉人工血管转 流术发展至今得到了广泛应用, 其疗效确切, 远期通畅率 高, 文献仁 2 〕 报道5 年和 1 0 年通畅率分别为8 5 %一 9 0 %和 7 5 %一 8 0 %, 因此成为经典的术式。 1 . 2 . 3 解剖外途径转流 转流血管经过非正常生理解剖 位置进行血管重建称为解剖外途径转流。主骼动脉闭塞的 解剖外途径转流主要包括: 腋一 股动脉转流、 股一 股动脉及骼- 股动脉耻骨上转流等。此类手术于6 0 年代初开始应用, 具
人治疗是不适当的。 我们建议采用手术和腔内介人治疗相结合的方法, 即
率( ' ] : ( 1 ) 年 龄在7 5 岁以 上, 一般情况较差者; ( 2 ) 冠心病
反复心纹痛发作或有心肌梗死史, 心功能较差者; ( 3 ) 呼吸 功能较差者; ( 4 ) 脑血管疾病高危或近期有发作者; ( 5 ) 严重 的肝、 肾功能不全者; ( 6 ) 腹腔、 盆腔肿瘤或腹腔感染, 放射性 损伤、 后腹膜纤维化、 曾 有多次腹腔手术且有严重粘连者。 股一 股动脉人工血管转流: 如果仅为单侧骼动脉闭塞, 对侧铭股动脉良 好, 可考虑行骼一 股、 股一 股动脉耻骨上人工 血管转流术, 股一 股动脉转流在所有解剖外途径转流的术式 中通畅率是最高的, 而且手术最简单易行, 是行解剖外途径 转流时应首先考虑的术式。 但有约5 %一 3 8 %的病人术后 因主动脉或对侧骼动脉出现病变, 而须再次行手术治疗。 因此对于较低风险、 年龄较低病人, 仍应以主户 骼( 股) 动脉 人工血管转流术更适宜。股一 股动脉转流术适用于全身状 况差、 仅有单侧骼动脉病变、 对侧骼股动脉良好的高龄病
术 和 介 入 治 疗 ) 应 首 先 判 断 病 人的 全 身 状 况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血 管 条 件 是
否能够耐受及适合手术或介人治疗, 然后再确定具体的手 术或介人方式, 最后还要关注操作的细节。这样就能够选
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血管外科, 北京 作者单
1 0 0 0 2 9
E - m a i lc h e n z h o n g 8 6 5 8 @ v i p . s i n a . c o 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