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桃花心木》说课稿
桃花心木说课稿
桃花心木说课稿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学习桃花心木的相关知识,使学生了解桃花心木的特点、产地和用途,培养学生对自然植物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介绍桃花心木的特点和产地。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认识桃花心木的重要价值和保护意义。
三、教学准备1. 材料准备:桃花心木的图片、幻灯片、实物展示等。
2. 工具准备:投影仪、笔记本电脑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打开幻灯片展示桃花心木的图片)教师:同学们,大家看到这幅图片了吗?它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主角——桃花心木。
你们对桃花心木有了解吗?它是一种什么样的植物呢?2. 学习桃花心木的特点(15分钟)(教师通过幻灯片或实物展示桃花心木)教师:桃花心木是一种高大挺拔的乔木植物,树干笔直,枝叶繁茂。
桃花心木的叶子呈椭圆形,叶片光滑,颜色鲜绿,嫩叶呈桃红色。
树木开花时,会开出一朵朵如桃花般的花朵,色彩艳丽迷人。
它还有一种独特的香味,所以人们常说桃花心木散发着桃花的芬芳。
3. 了解桃花心木的产地(10分钟)教师:桃花心木的产地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地区,如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
那里的气候和土壤非常适合桃花心木的生长,因此这些地方有着丰富的桃花心木资源。
4. 认识桃花心木的用途(15分钟)教师:除了观赏价值外,桃花心木还有许多实用价值。
它的木材质地坚硬,耐腐蚀,是制作家具的理想材料。
桃花心木还可以用来制作乐器,如古筝、古琴等,它的音质纯净,非常适合演奏古乐。
此外,桃花心木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可以用来治疗一些常见的疾病。
教师通过图片或幻灯片展示桃花心木制作的家具、乐器等。
5. 引导学生关注桃花心木的保护意义(10分钟)教师:由于桃花心木的材质优良,市场需求量很大,因此近年来对桃花心木的过度砍伐导致资源极度匮乏,严重威胁到桃花心木的生存。
大家作为学生,可以从自己身边做起,节约使用桃花心木制品,呼吁大家共同保护桃花心木这一珍稀植物。
《桃花心木》(六)说课稿
《桃花心木》(六)说课稿第一篇:《桃花心木》(六)说课稿《桃花心木》主体备课人说课稿各位领导、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桃花心木》。
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向大家汇报:本年级段课程标准要求、《桃花心木》备课解读、《主题丛书》第一册使用建议。
一、本年级段课程标准要求(一)识字与写字到五年级下册为止学生累计认字3000个,六年级不再安排识字任务,本册要求会写80个字。
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坚持天天练,在每天的语文课上安排10分钟,教师指导练习,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
(二)阅读重视朗读和默读,朗读课文要正确、流利、有感情;默读有一定的速度,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的意义。
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
(三)习作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
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创造的能力。
教学时应抓住取材、立意、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
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关注书写质量,把作文的书写当做练字的过程。
增加学生表达交流评改的机会习作要有一定速度。
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四)口语交际口语交际是听与说的互动过程。
应重视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
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的能力。
(五)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
如: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对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
《桃花心木》的说课稿
《桃花心木》的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桃花心木》是我国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散文。
文章写了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和道理,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的成长有重要的意义。
这篇散文文质兼美、隽永耐读。
借种树喻育人,道理深入浅出。
使文章立意更深远、表情达意更含蓄。
文章还采用悬疑法,以作者眼中种树人种种奇怪的行为为线索,层层设疑,引起读者的好奇,引人入胜,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二、学情分析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学生在《白杨》、《落花生》等文章的学习中,曾经接触过,并不陌生。
但是作者在文中是怎样借物喻人,又是如何把“树”和“人”联系起来的,对于一个六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只有把学生身边的事和课文的内容联系起来,才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本篇课文,抓住“种树――育树――悟道”这一脉络,让学生感知事实、感悟道理、发表见解。
三、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根据教材特点、依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认知能力,按照新课程标准精神,我从三个维度设计学习目标及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9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有关词语。
运用已有的读书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2.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种树人的用心,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
3.领悟“借物喻人”的表达手法,受到生活与成长的启迪,丰富和提升精神世界。
教学重点:领悟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抓住重点句段体会种树人的用心。
教学难点:种树人的话和“我”从中感悟到的育人的道理。
四、教学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基于以上的认识,本节课我主要采取的是“启迪发现引导探究”的教学方法。
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为了突出教材重点,克服学习难点,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我通过以下几个环节推进教学过程。
3.桃花心木(说课稿)
3《桃花心木》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课题是《桃花心木》,下面我将从说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和设计理念几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桃花心木》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科书第十二册的一篇精读课文,作者是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
文章写了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和道理,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的成长有重要的意义。
这篇散文文质兼美、隽永耐读。
借种树喻育人,道理深入浅出。
使文章立意更深远、表情达意更含蓄。
文章还采用悬疑法,以作者眼中种树人种种奇怪的行为为线索,层层设疑,引起读者的好奇,引人入胜,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二、学情分析班级中绝大多数学生已经具有独立识字的能力,有一定的学习习惯和自己的学习方法,具有较好的表达能力,初步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的设定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 能正确读写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词,了解本课写作背景和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2. 整体理解文意,概括段意,提炼中心,把握文章主要内容;3. 品味重要词句所包含的思想感情;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这个教学目标的设置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即整体感知——局部思维——迁移拓展。
教学重点:种树人的话和“我”从中感悟教学难点:育人的道理四、教学程序:(一)激趣揭题,质疑定标1.开课伊始,首先让学生看看文中的插图(长大后的桃花心木),看到这幅图让你想到了哪些词语?再让学生看另一幅插图(桃花心木苗),导入新课!(板书课题)桃花心木。
2.交流资料:通过课前预习,谁来说说对桃花心木的了解和认识?学生交流过程中,当说到桃花心木的样子的时候教师随即板画。
教师小结:是啊,这种树的木材由于有着淡红色桃花般的色泽,所以有了这个好听的名字──桃花心木。
让我们齐读课题。
(二)通读课文,理清顺序在这个环节中,首先指名接读课文,了解学生课前预习情况,然后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这篇课文围绕桃花心木写了一件什么事?随后在交流文章主要内容的过程中,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桃花心木》说课稿
《桃花心木》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桃花心木》是我国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散文。
文章写了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和道理,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的成长有重要的意义。
这篇散文文质兼美、隽永耐读。
借种树喻育人,道理深入浅出。
使文章立意更长远、表情达意更含蓄。
文章还采用悬疑法,以作者眼中种树人种种奇怪的行为为线索,层层设疑,引起读者的好奇,引人入胜,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二、学情分析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学生在《白杨》、《落花生》等文章的学习中,以前接触过,并不陌生。
但是作者在文中是怎样借物喻人,又是如何把“树”和“人”联系起来的,对于一个六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只有把学生身边的事和课文的内容联系起来,才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水平,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本篇课文,抓住“种树——育树——悟道”这个脉络,让学生感知事实、感悟道理、发表见解。
三、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根据教材特点、依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认知水平,按照新课程标准精神,我从三个维度设计学习目标及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1.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种树人的用心,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
2.领悟“借物喻人”的表达手法,受到生活与成长的启迪,丰富和提升精神世界。
教学重点:领悟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抓住重点句段体会种树人的用心。
教学难点:种树人的话和“我”从中感悟到的育人的道理。
四、教学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基于以上的理解,本节课我主要采取的是“启迪发现引导探究”的教学方法。
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为了突出教材重点,克服学习难点,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我通过以下几个环节推动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设计了以下五个环节:一、回忆导入:1.《和时间赛跑》一文,让你明白了什么?二、整体感知:在这个环节中,首先指名接读课文,了解学生课前预习情况,然后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这篇课文围绕桃花心木写了一件什么事?随后在交流文章主要内容的过程中,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三桃花心木__说课稿
《桃花心木》说课稿一、说教材《桃花心木》是一篇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文章先写“我”与平凡中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即高个子种树人培育桃花心木苗时显得不按规律、漫不经心,于是心中生出许多疑团。
后来,通过与种树人的交流才明白,原来种树人貌似不懂规律,缺乏爱心的种种举动,恰恰是为了让树木自己学会适应不确定的环境,以便更茁壮、更坚强的成长。
种树人的言行使“我” 深受感动,并从中感悟到人的成长其实亦是如此:只有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才能经得起生活的考验,才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才能更顽强的成长。
这篇课文借种树一事,来表达作者对于人的见解,含义十分深刻。
由于学生的生活经历与认识水平有限,理解起来有相当的难度,因此,结合本单元的阅读训练重点:即,“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
”制定以下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技能目标:凭借教材,引领学生学习作者认真观察、认真提出问题、认真思考、产生独特体验、发表自己独到见解的良好的思维品质。
3、情感目标:在对种树现象及缘由的学习探讨过程中,理解种树人谈话的主要意思,了解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树立自主、自理、自强的生活态度,主动锻炼自己的意志。
二、说教法阅读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得教材的直接信息,更具有价值的是让学生在参与教材的学习、探讨过程中去运用学习方法,融入情感体验,转化为智慧、受到精神的启迪等。
所以,对本课的教学,不在停留在教材上——让学生理解和领悟作者的感悟,而在于以教材为依据,让学生在学习与交流中经历:“发现生活中的现象——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惑——探究内在的原因——产生独特的体验和感悟——提升自己的认识水平——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的过程,也就是让学生自己在学习与交流中去发现、去思考、去感悟、去体验、去构建自己的认识。
三、说学法“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放手让学生自己反复的“读、思、品、议、划”通过口、眼、脑、手并用的方式,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思维品质的发展,提高了自学能力。
《桃花心木》一等奖说课稿
《桃花心木》一等奖说课稿1、《桃花心木》一等奖说课稿一、说教材《桃花心木》是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的作品。
这篇课文种树喻育人,写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寻找水源”的育树方法和道理,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文章先写乡下老屋旁的大片空地,被人租种桃花心木树苗,树苗尚小;再写种树人育苗却没有规律,使“我”非常奇怪;接着自然引出种树人的一番道理,使“我”从中悟到了育人之道;最后写树苗已经长大,种树人不再来了,证实了种树人道理的正确。
文章中心突出,内容含蓄,寓意深刻。
二、说教学目标本课学生需要完成三个学习任务:一是掌握本课生字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二是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三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三、说教学重难点文章的重点是能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领会课文借种树喻育人的`用意,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难点是理解“种树人给树苗浇水的时间为何没有规律”这句话。
四、说教学设想本课教学最重要的任务不在于“教教材”------让学生理解和领悟的感悟,而在于以教材为依据,让学生在阅读与交流中经历“发现奇怪现象---产生见解与疑惑--深究内在原因--产生自己的体验感悟--提升认识水平和精神世界”的过程,即让学生在自己的语言实践活动及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去发现、去思索、去感受、去体验、去建构起他们自己的认识。
从这一教学设想出发,我认真设计了教案,下面,我来说说整个教学过程。
五、说教学过程我所设计的教学过程共有四个环节:1、播放歌曲,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在上课前我播放歌曲《真心英雄》,上课铃声响了以后,我对学生说,古往今来,要想取得成功,必须付出努力才能实现。
《真心英雄》这首歌里有句歌词很是经典,“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是啊,成功往往伴随着磨难和考验。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蕴含深刻道理的文章。
说完我在黑板上写下课题“桃花心木”。
桃花心木的说课稿(优秀9篇)
桃花心木的说课稿(优秀9篇)《桃花心木》的说课稿篇一【说教材】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课文《桃花心木》是中国台湾作家林清玄撰写的一篇中心突出、内容含蓄、寓意深刻的散文。
文章先写“我”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即高个子种树人培育桃花心木苗时显得不按规律,漫不经心,于是心中生出许多疑团。
后来通过与种树人的交流才明白原来种树人貌似不懂规律、缺乏爱心的种种举动恰恰是为了让树木自己学会适应不确定的环境,以便更茁壮、更坚强地成长。
种树人的言行使“我”深受感动,并从中感悟到人的成长其实也是如此:唯有经得起各种不确定因素磨练与考验的人,才能在生活中练就独立自主的心,才能更顽强、更灿烂地生活与成长。
全文借种树喻育人,清新平淡之中饱含深远的意味。
本单元的阅读训练重点是:“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
”根据这个要求及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莫名其妙、枯萎、规律、勃勃生机、从从容容”等词语的意思,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技能目标:以教材为凭借,引领学生关注生活现象,引发深入思考,产生独特体验,发表独到见解。
3、情感目标:在对种树现象及缘由的学习探讨过程中,领会种树人语重心长的话语,受到生活与成长的启迪,丰富和提升学生的精神世界。
【说教法】真正意义上的阅读教学该关注的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得课文教材要“告诉”我们的知识结论。
对学生的发展而言,更具价值的是学习过程的展开以及这些过程展开中学生的经验唤起、情感参与,学生的方法运用、体验感悟,学生的智慧生成、精神启迪等。
因此,本课教学最重要的责任不在于“教教材”──让学生理解和领悟作者的感悟,而在于以教材为凭借,让学生在阅读与交流中经历“发现奇怪现象产生见解与疑惑深究内在原因产生自己的体验感悟提升认识水平和精神世界”的过程,即让学生在自己的语言实践活动及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去发现、去思索、去感受、去体验、去建构起他们自己的认识。
【说学法】因为教为学服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不越俎代庖,放手让学生运用读读、划划、议议等学习方法。
《桃花心木》说课稿
《桃花心木》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桃花心木》是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写的一篇文质兼美、清新隽永的哲理散文。
这篇课文采用借物喻人的写法,写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寻找水源”的育树方法,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文章先写乡下老屋旁的大片空地,被人租种桃花心木树苗,树苗尚小;再写种树人育苗却没有规律,让“我”感到非常奇怪;接着自然引出种树人的一番道理,使“我”从中悟到了育人之道;最后写树苗已经长大,种树人不再来了,证实了种树人道理的正确。
文章中心突出,内容含蓄,寓意深刻。
二、学情分析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学生在《白杨》、《落花生》等文章的学习中,曾经接触过,并不陌生。
但是作者在文中是怎样借物喻人,又是如何把“树”和“人”联系起来的,对于一个六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只有把学生身边的事和课文的内容联系起来,才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本篇课文,抓住“种树——育树——悟道”这一脉络,让学生感知事实、感悟道理、发表见解。
三、学习目标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共同发展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抓住重点句段,品味重要词句所包含的思想感情;;3.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是种树人的话和“我”从中感悟到的育人的道理。
体会到作者介绍种树的经验、道理和方法仅是一个比喻,其目的是为了说明育人之道。
四、教法学法“教是为了不教”,在现行的课堂教学改革中,方法的运用极为重要,本节课运用的方法主要有:1.通过小组合作检查预习和解决问题。
2.以“读”为主线,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感悟明理,通过与文本的多维对话,理解文本所蕴含的哲理。
3.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感悟。
这种方法对落实本组的重点训练项目“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有着尤为重要的作用,所以是本课最重要的教学方法。
桃花心木说课稿
《桃花心木》说课稿一、说教材《桃花心木》是教育科学出版社五年级上册第9课,是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的作品。
这篇课文种树喻人,写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寻找水源”的育树方法和道理,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文章先写乡下老屋旁的大片空地,被人租种桃花心木树苗,树苗尚小;再写种树人育苗却没有规律,使“我”非常奇怪;接着自然引出种树人的一番道理,使“我”从中悟到了育人之道;最后写树苗已经长大,种树人不再来了,证实了种树人道理的正确。
文章中心突出,内容含蓄,寓意深刻。
二、说教学目标本课学生需要完成三个学习任务:一是掌握本课生字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二是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三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三、说教学重难点文章的重点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领会课文借种树喻育人的用意,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难点是理解“种树人给树苗浇水的时间为何没有规律”这句话。
四、说教学设想本课教学最重要的任务让学生在自己的语言实践活动及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去发现、去思索、去感受、去体验、去建构起他们自己的认识。
从这一教学设想出发,我认真设计了教案,下面,我来说说整个教学过程。
五、说教学过程我所设计的教学过程共有四个环节:1、播放歌曲,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在上课前我播放歌曲《真心英雄》,上课铃声响了以后,我对学生说,古往今来,要想取得成功,必须付出努力才能实现。
《真心英雄》这首歌里有句歌词很是经典,“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是啊,成功往往伴随着磨难和考验。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蕴含深刻道理的文章。
说完我在黑板上写下课题“桃花心木”。
歌曲配合介绍,学生的学习欲望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了。
然后,我组织学生交流课前从网上搜集的有关桃花心木的资料,让学生对桃花心木有了一定的认识。
接下来进入教学第二个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在这个环节中,我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通读全文,完成二件事,一是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二是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可以分为几部分?六年级学生阅读能力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这两件事他们都顺利地完成了。
《桃花心木》教学说课稿5篇
《桃花心木》教学说课稿5篇《桃花心木》优质教学说课稿1一.说教材《桃花心木》写了种树人独特的育苗方法,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的成长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借种树喻育人,道理深入浅出.以作者眼中种树人种.种奇怪的行为为线索,层层设疑,引起读者的好奇,引人入胜.二.说教学目标.《桃花心木》是首次列入小学课本,针对本班学生现有的生活实际.本文本身具有的深度和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点:1.知识与能力:运用已有的读书方法,理解课文内容,阅读中有自己的见解.2.过程与方法:体会种树人的用心,理解作者从中领悟的道理.3.情感态度与价值:初步领悟〝借种树喻育人〞的表达手法,受到生活与成长的启迪,丰富和提升精神世界.三.说教学重难点.文章的重点:是能通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领会课文借种树喻育人的用意,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难点:是理解〝种树人给树苗浇水的时间为何没有规律〞这句话.四.说教学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基于以上的认识,本节课我主要采取的是〝启迪发现引导探究〞的教学方法.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为了突出教材重点,克服学习难点,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我通过以下几个环节推进教学过程.本课教学设计了以下六个环节:(一).启情导入:(幻灯片2—5)1.新课伊始,我这样导入新课:同学们,看看图片上是什么?(出示桃花心木种子)这个模样怪怪的东西,是树的种子.它长着一个长长的翅膀,每年的端午节前后,是最令人期待的了,种子会像竹蜻蜓一样随风飞舞.旋转飘落,心也随着轻盈起来.所以我们又把它叫做〝会飞的种子〞.同学们,知道它是什么树的种子吗?随学生的回答板书——桃花心木.2.交流资料通过课前预习,谁来说说对桃花心木的了解和认识?学生交流过程中,当说到桃花心木的样子的时候教师随即出示幻灯片.3.教师小结:是啊,这种树的木材由于有着淡红色桃花般的色泽,所以有了这个好听的名字——桃花心木.让我们齐读课题.【设计意图】: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源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的关键.这样的设计是从桃花心木奇特而有趣的种子入手,从一开始就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然后通过幻灯片,让学生直观感受桃花心木的高大美丽,既而对它的成长充满好奇,层层深入,步步激趣,营造探究氛围.(二).读中感知,读中生疑1.这么美丽而高大的桃花心木,种树人是怎样培育出来的呢?(指名数位学生朗读相关段落.)2.感知奇怪:(出示幻灯片6)生议论纷纷,各抒己见,师相机发问3.生发疑问:(出示幻灯片7)如果你是一棵桃花心木,你想对种树人说些什么?这个种树人就生活在你的身边,你发现他是这样种树的,你对他的表现会有什么看法或疑问?【设计意图】:由好奇而读文,因读文发现,因发现而生疑.以上三步,让学生经历了正确读文,读懂字面意思,进而引发思索产生疑问的过程,正是在这种读.思.议的过程中,学生渐渐走进课文,与文中人物.事件开始初步对话.4.小结过渡:作者和你们一样,他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当他发现高个子种树人种树有许多奇怪的表现时,心中产生了许多疑问,而且也一股脑儿向种树人倒了出来.【设计意图】:看似小结过渡,可有可无,实则是借〝小结〞来激励和渗透,暗示学生无论在读书时还是生活中,都要做有心人,善于发现,善于质疑.(三).读中深究,交流感悟1.读中充分感知文字内容:⑴自由朗读.感知种树人又是怎么回答的呢?(幻灯片8)师顺势引导理解〝语重心长〞及种树人的〝笑〞.⑵角色转换,多次感知.谁能来当一当种树人,给大家说一说:你种桃花心木怎么就那么奇怪.那么没规律呢?(评一评:种树人当得像不像?谁再来当当?老师也想来当一当,大家欢迎吗?) 【设计意图】:阅读的理想境界是学生能走进课文,与文本对话,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与作者进行精神交流与碰撞,并产生自己的读书感受与情感体验.但对小学生而言,绝大部分还缺乏对语言的敏锐感受力,还很难自发地〝走进〞课文,达到〝对话〞境界.这就需要教师铺设台阶,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步入其间.多层次地〝读〞就是一种很好的阶梯.以上环节先承接学生自己提出的疑问让学生〝找一找,仔细读〞,再通过〝当一当种树人〞.〝评一评,比一比〞等方式进行角色转换读,目的正在于让文字内容.种树人形象渐渐鲜活起来.这样就为学生与文本能够对起话来作了充分的积淀与孕伏.2.抓住要点,细细品味:谁能用语言描述种树人这样种树的原因?生讨论后,细加品味.(幻灯片9)句1:我模仿老天下雨是为了桃花心木苗不养成依赖之心.句2:种树是百年的基业,树木自己要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句3: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的树,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设计意图】:〝对话〞不是空洞之语,学生与文本对话首先应能够从众多的文字信息中把握主要信息,读懂重点所在,这也是学生阅读应练就的最基本能力;其次才是联系已有经验.生活实际等与文字内蕴的东西进行碰撞,从而受到情感熏陶.心灵震撼.思想启迪等.它引发学生联系上下文.生活实际等进行深入思考,这一环节设计意在引领学生从文字信息本身渐渐朝着自身〝心灵深处〞跑去.3.引领思辩,提升认识:学到这儿,你们还觉得种树人培育桃花心木是不懂关爱.不知规律吗?此时,你们又想对他说些什么呢?(生议论纷纷,说感受)【设计意图】:阅读应该是个一断建构.不断解构.再重新建构这样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做一个努力促进者,促进学生完成自我建构.本课教学中,学生读到高个子种树人培育桃花心木苗种.种奇怪的表现时,曾质疑,曾指责,甚至感到愤愤不平.可此时此刻,当深入与种树人的解释进行对话后,学生的原有认识已经变化了.引领学生进行思辩,就是意在促进学生认识的提升.(四).启发引领,升华感受1.看来大家对高个子种树人产生了由衷的钦佩,文中还有一个人物──〝我〞,他有没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呢?2.结合交流品读.领会作者的感悟.【设计意图】:本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引领学生关注生活现象,引发深入思考,产生独特体验,文中〝我〞的表现恰恰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他善于从平凡生活中去发现.去攫取有意义的东西,他还善于从平凡生活中感悟人生,从而激励自己.这些对学生的成长而言,不都是极有价值的资源么?而通常学生学课文,关注文字内容本身的多,多角度.多方面〝汲取营养〞的很少.因此,教师发现有价值的东西,进行及时的引领就很重要.更何况,将学生的视线由种树人引向〝我〞,还可顺理成章让学生感知全文的行文脉络,并引发对文中作者那段感悟的理解和讨论.可见,此处的设计有一举多得之功效.〝不确定〞这个词在文中具有提纲契领的作用,抓住这个词语进行研读,可以帮助学生很好地体会种树人的用心和育人的道理.十四自然段的学习我是这样设计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种树尚且如此,何况是育人呢.〝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成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出示幻灯片10) 学生读后设疑:文中的〝不确定〞指的是什么?我们的生活中会有哪些〝不确定〞?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小结:是啊,生活是变化无常的,苦难和不幸总会不期而遇,这就是我们生活的〝不确定〞.那么在我们的生活中该怎样面对生活中的不确定呢?(生讨论)师小结:学生面对生活中的不确定就是做到独立自主,克服依赖性,经受住磨难的考验,学会生存和发展的本领.(五).反顾整体:教师引导学生看板书总结全文,这篇课文借种树喻育人,先写了种树人浇水没有规律我感到奇怪,接着自然引出种树人的一番道理,使我从中悟到了育人之道,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六).拓展延伸:其实,《桃花心木》这篇文章所讲的正是作家林清玄人生经历的真实写照,他在这种风风雨雨.坎坷磨难中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写作素材,成了一名海内外的大作家.他的散文文笔流畅清新,在平易中有着感人的力量,老师给大家提供一部分他写的书,希望同学们课余时间阅读欣赏:课件出示:(幻灯片_)林清玄:《莲花开落》.《冷月钟笛》.《温一壶月光下酒》.《金色印象》.《白雪少年》等.同学们,〝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我们的一生总要经历这样或那样的挫折与磨难.能独立自主.经受住考验,才能成为栋梁之材.老师送给大家一句话,(出示幻灯片_)〝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希望我们都能够做一个经受得起考验.独立自主.具有自我生存能力的人!五.【说板书设计】(幻灯片_)为了使学生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悟升华到对生活的感悟上,我设计了简洁明了的板书如下:桃花心木树借物喻人人不规律不确定适者生存自主成长六.说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打破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课堂模式,处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给他们质疑.朗读.释疑等发表自己想法.见解的机会,让他们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老师则处在引导.协助的位置,帮助他们完成学习任务,可以说是把学习的权利真正交还给学生,让学生与课文〝全面接触〞,感悟其中的人生哲理,并联系生活实际毫不保留地自主发表自己的真正想法,培养学生阅读.思维和表达的能力.课堂上,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了充分发挥.我从本课教学明白,有时候文中蕴含的道理不用老师煞费苦心地去说教,只要稍微动点脑筋,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桃花心木》优质教学说课稿2一.教材分析《桃花心木》是我国台湾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散文.文章写了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和道理,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的成长有重要的意义.这篇散文文质兼美.隽永耐读.借种树喻育人,道理深入浅出.使文章立意更深远.表情达意更含蓄.文章还采用悬疑法,以作者眼中种树人种.种奇怪的行为为线索,层层设疑,引起读者的好奇,引人入胜,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二.学情分析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学生在《白杨》.《落花生》等文章的学习中,曾经接触过,并不陌生.但是作者在文中是怎样借物喻人,又是如何把〝树〞和〝人〞联系起来的,对于一个六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只有把学生身边的事和课文的内容联系起来,才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本篇课文,抓住〝种树——育树——悟道〞这一脉络,让学生感知事实.感悟道理.发表见解.三.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根据教材特点.依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认知能力,按照新课程标准精神,我从三个维度设计学习目标及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9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有关词语.运用已有的读书方法,理解课文内容.2.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种树人的用心,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3.领悟〝借物喻人〞的表达手法,受到生活与成长的启迪,丰富和提升精神世界.教学重点:领悟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抓住重点句段体会种树人的用心.教学难点:种树人的话和〝我〞从中感悟到的育人的道理.四.教学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基于以上的认识,本节课我主要采取的是〝启迪发现引导探究〞的教学方法.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为了突出教材重点,克服学习难点,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我通过以下几个环节推进教学过程.本课教学设计了以下五个环节:一.启情导入:1.开课伊始,我这样导入新课:同学们,猜猜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出示桃花心木种子模型)这个模样怪怪的东西,是树的种子.它长着一个长长的翅膀,每年的端午节前后,是最令人期待的了,种子会像竹蜻蜓一样随风飞舞.旋转飘落,心也随着轻盈起来.所以我们又把它叫做〝会飞的种子〞.同学们,知道它是什么树的种子吗?随学生的回答板书——桃花心木.2.交流资料通过课前预习,谁来说说对桃花心木的了解和认识?学生交流过程中,当说到桃花心木的样子的时候教师随即板画.3.教师小结:是啊,这种树的木材由于有着淡红色桃花般的色泽,所以有了这个好听的名字——桃花心木.让我们齐读课题.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源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的关键.这样的设计是从桃花心木奇特而有趣的种子入手,从一开始就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然后通过简笔画,让学生直观感受桃花心木的高大美丽,既而对它的成长充满好奇,层层深入,步步激趣,营造探究氛围.二.整体感知:在这个环节中,首先指名接读课文,了解学生课前预习情况,然后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这篇课文围绕桃花心木写了一件什么事?随后在交流文章主要内容的过程中,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三.重点认知:1.教师小结上一环节的教学,并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课文第一部分内容.我是这样设计的:这么高大优美的桃花心木种树人是怎么培育出来的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1—_自然段,你从中有什么发现?结合学生汇报的内容(教师板书:天数不定.水量不定.时间不定.苗数不定)之后我接着设疑:发现了种树人这些奇怪的举动,小作者产生了种.种的疑问,那种树人这样浇水到底有没有道理呢?继续读书,边读边想边画,看看能不能自己找到答案?学生读书后引导学生联系种树人的话,从正面(这样浇水有什么好处?)从反面(如果不这样浇水有什么坏处?)以及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从事实(后来,种树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苗长得怎么样呢?)来说,经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对种树人的奇怪做法有了深入的了解体会了种树人的用心.为了使学生更加深入的领悟了文章蕴含的道理,我设计了两个内容:1.换位体验,感悟种树人的用心:假如你是那棵百年大树,你想说写什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谈出自己的感受:对种树人说……;对已枯萎的同伴说……;对一起成长的伙伴说……;对前来散步的人们说……)2.指导朗读,感悟种树人的用心.假如你们是那位种树人,老师就是那位充满疑惑的作者,你想怎么对我说这一番道理呢?师生进入角色,教师引读------种树人,面对你奇怪的行为我满腹疑惑,你笑了,对我说:(指名读)------你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另指一生读)------全班齐读种树人的话.〝不确定〞这个词在文中具有提纲契领的作用,抓住这个词语进行研读,可以帮助学生很好地体会种树人的用心和育人的道理.十四自然段的学习我是这样设计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种树尚且如此,何况是育人呢.(课件出示_自然段相关内容)〝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成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学生读后设疑:文中的〝不确定〞指的是什么?我们的生活中会有哪些〝不确定〞?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小结:是啊,生活是变化无常的,苦难和不幸总会不期而遇,这就是我们生活的〝不确定〞.那么在我们的生活中该怎样面对生活中的不确定呢?(引导学生面对生活中的不确定就是做到独立自主,克服依赖性,经受住磨难的考验,学会生存和发展的本领.)四.反顾整体:教师引导学生看板书总结全文,这篇课文借种树喻育人,先写了种树人浇水没有规律我感到奇怪,接着自然引出种树人的一番道理,使我从中悟到了育人之道,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板书:借物喻人)五.拓展延伸:其实,《桃花心木》这篇文章所讲的正是作家林清玄人生经历的真实写照,他在这种风风雨雨.坎坷磨难中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写作素材,成了一名海内外的大作家.他的散文文笔流畅清新,在平易中有着感人的力量,老师给大家提供一部分他写的书和相关网站,希望同学们课余时间阅读欣赏:课件出示:林清玄:《莲花开落》.《冷月钟笛》.《温一壶月光下酒》.《金色印象》.《白雪少年》等.同学们,〝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我们的一生总要经历这样或那样的挫折与磨难.能独立自主.经受住考验,才能成为栋梁之材.老师送给大家一句话,课件出示〝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希望我们都能够做一个经受得起考验.独立自主.具有自我生存能力的人!《桃花心木》优质教学说课稿3【说教材】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课文《桃花心木》是台湾作家林清玄撰写的一篇中心突出.内容含蓄.寓意深刻的散文.文章先写〝我〞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即高个子种树人培育桃花心木苗时显得不按规律,漫不经心,于是心中生出许多疑团.后来通过与种树人的交流才明白原来种树人貌似不懂规律.缺乏爱心的种.种举动恰恰是为了让树木自己学会适应不确定的环境,以便更茁壮.更坚强地成长.种树人的言行使〝我〞深受感动,并从中感悟到人的成长其实也是如此:唯有经得起各种不确定因素磨练与考验的人,才能在生活中练就独立自主的心,才能更顽强.更灿烂地生活与成长.全文借种树喻育人,清新平淡之中饱含深远的意味.本单元的阅读训练重点是:〝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根据这个要求及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莫名其妙.枯萎.规律.勃勃生机.从从容容〞等词语的意思,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2.技能目标:以教材为凭借,引领学生关注生活现象,引发深入思考,产生独特体验,发表独到见解.3.情感目标:在对种树现象及缘由的学习探讨过程中,领会种树人语重心长的话语,受到生活与成长的启迪,丰富和提升学生的精神世界.【说教法】真正意义上的阅读教学该关注的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得课文教材要〝告诉〞我们的知识结论.对学生的发展而言,更具价值的是学习过程的展开以及这些过程展开中学生的经验唤起.情感参与,学生的方法运用.体验感悟,学生的智慧生成.精神启迪等.因此,本课教学最重要的责任不在于〝教教材〞──让学生理解和领悟作者的感悟,而在于以教材为凭借,让学生在阅读与交流中经历〝发现奇怪现象产生见解与疑惑深究内在原因产生自己的体验感悟提升认识水平和精神世界〞的过程,即让学生在自己的语言实践活动及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去发现.去思索.去感受.去体验.去建构起他们自己的认识.【说学法】因为教为学服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不越俎代庖,放手让学生运用读读.划划.议议等学习方法.这样,通过动脑.动口.动手等方式,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提高自学能力.【说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教学过程,我设计了四个环节:一.谈话导入,唤醒经验1.谈话交流:同学们养过花.种过树吗?你们通常是怎么照料它们的?2.揭题读题:看得出来,同学们对自己亲手栽种的花木常常是百般呵护.精心照料.有一位高个子种树人,他也种了一种树,这种树挺特别,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而且这种树的木材色泽美丽,质地优良,还是世界名贵木材呢!想知道这种树的名字吗?对了,它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叫桃花心木.3.设问读文:那么,在这些桃花心木还是小树苗的时候,这位种树人是怎样培育它们的呢?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读课文,划出有关句段.设计意图:学习应基建于学生的经验之上,让学生交流关于养花或种树的经验,既是对学生已有经验的唤醒与提取,为下文发现种树人培育桃花心木与众不同埋下伏笔,又能让学生从较为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步入课文学习.紧接其下对桃花心木进行〝特别介绍〞,并随即设问,则意在引发学生的好奇之心,激起学生的阅读心向.二.读中感知,读中生疑1.读奇怪表现.谁给大家读一读,这位种树人是怎样培育桃花心木的?(指名数位学生朗读相关段落.)2.感知不同之处:读着读着,你们有什么发现吗?这个高个子种树人培育桃花心木和我们通常栽培花木有什么不一样?3.生发疑问:如果这个种树人就生活在你的身边,你发现他是这样种树的,你对他的表现会有什么看法或疑问?设计意图:由好奇而读文,因读文发现,因发现而生疑.以上三步,让学生经历了。
小学语文《桃花心木》的说课稿范文
小学语文《桃花心木》的说课稿范文一、教材分析《桃花心木》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科书第十二册的一篇精读课文作者是台湾闻名作家林清玄文章写了一个种树人让“树木本身学会在地皮里找水源”的育苗要领和原理阐明白在费力情况中担当生存磨练降服依赖性对人的发展有紧张的意义这篇散文文质兼美、隽永耐读借种树喻育人原理深入浅出使文章立意更深远、心情达意更蕴藉文章还接纳悬疑法以作者眼中种树人种种稀罕的举动为线索层层设疑引起读者的好奇引人入胜加强了文章的可读性二、学情分析班级中绝大多数学生已经具有独立识字的能力有一定的学习习惯和自己的学习方法具有较好的表达能力初步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教学目标的设定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共同发展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能正确读写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词了解本课写作背景和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2、整体理解文意概括段意提炼中心把握文章主要内容;3、品味重要词句所包含的思想感情;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这个教学目标的设置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即整体感知——局部思维——迁移拓展教学重点:种树人的话和“我”从中感悟教学难点:育人的道理四、说教法: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为了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精神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节课教法的指导思想是:想方设法引起学生注意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热情参与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具体做法如下:○1情景设置法:激发感情引起兴趣○2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渐深入○3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其中点拨法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在关键处进行恰到好处的启发引导让学生展开联想拓展思路把问题引向深入高质量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五、说学法: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学生获得知识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重视让学生主动参与和互相学习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强调一些学习习惯的养成在兼容并举中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发展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理解陶情、启迪心智、感悟积淀的四重境界(在学生的学习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共同发展)学法具体如下:1勾画圈点法:勤动笔墨积极读书2讨论法:积极参与总结规律3自主探究法:学生实践巩固提高4悬念法:带着问题巩固提高其中讨论法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就教材的重点和疑难问题进行集体讨论以求明确重点解决疑难这种教学方法的最大特点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当众说话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六、教学程序:(一)激趣揭题质疑定标1、开课伊始我这样导入新课:同学们猜猜老师手中拿的?(出示桃花心木种子模型)这个模样怪怪的东西是树的种子它长着一个长长的翅膀每年的端午节前后是最令人期待的了种子会像竹蜻蜓一样随风飞舞、旋转飘落心也随着轻盈起来所以我们又把它叫做“会飞的种子”2、揭示课题:同学们知道它树的种子?随学生的回答板书──桃花心木3、交流资料:通过课前预习谁来说说对桃花心木的了解和认识?学生交流过程中当说到桃花心木的样子的时候教师随即板画教师小结:是啊这种树的木材由于有着淡红色桃花般的色泽所以有了这个好听的名字──桃花心木让我们齐读课题二、通读课文理清顺序在这个环节中首先指名接读课文了解学生课前预习情况然后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这篇课文围绕桃花心木写了一件什么事?随后在交流文章主要内容的过程中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三、研读课文感悟哲理1、启迪发现顺学而导:教师小结上一环节的教学并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课文第一部分内容我是这样设计的:这么高大优美的桃花心木种树人是培育出来的呢?(教师随即板画桃花心木苗)请自由读1~11自然段你从中有什么发现?2、深究解疑感悟用心:⑴发现了种树人这些奇怪的举动产生了这样的疑问那他这样浇水到底有没有道理呢?继续读书边读边想边画看看能不能自己找到答案?⑵发表见解感悟种树人的用心:引导学生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从三个方面对“这①联系种树人的话从正面(这样浇水有什么好处?)来说指导学生理解种树人浇水的不一定是在模仿老天爷的不确定并进一步探究种树人这样做的目的是让树苗可以:自找水源、汲水生长、拼命扎根随即板书②联系种树人的话从反面(如果不这样浇水有什么坏处?)来说③联系最后两个自然段从事实(后来种树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苗长得样呢?)来说⑶换位体验感悟种树人的用心:假如你是那棵百年大树你想对种树人说句什么?假如你是那棵被风刮倒的树木你想对种树人说句什么?假如你是那棵枯萎的小树苗你又想对种树人说句什么?⑷指导朗读感悟种树人的用心:假如你们是那位种树人老师就是那位充满疑惑的作者你想对我说这一番道理呢?师生进入角色教师引读──种树人面对你奇怪的行为我满腹疑惑你笑了对我说:(指名读)──你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另指一生读)──全班齐读种树人的话3、借树寓人感悟生活:⑴过渡: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种树尚且如此何况是育人呢(课件出示14自然段相关内容)“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成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⑵指导学生具体交流“生活中的不确定”会有什么?(如我们学校外来务工子女生活不安定频繁转学、学业苦恼贫困家庭较多面对的生活中的不确定相对更多……)教师小结:是啊生活是变化无常的苦难和不幸总会不期而遇这就是我们生活的“不确定”⑶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应该怎样面对生活中的不确定(引导学生要独立自主克服依赖性经受住磨难的考验学会生存和发展的本领)⑷指导学生带着自己的感悟朗读14自然段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1、总结全文:教师引导学生看板书总结全文这篇课文借种树喻育人先写了种树人浇水没有规律我感到奇怪接着自然引出种树人的一番道理使我从中悟到了育人之道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2、拓展延伸:⑴其实《桃花心木》这篇文章所讲的正是作家林清玄人生经历的写照他在这种风风雨雨、坎坷磨难中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写作素材成了一名海内外著名的大作家他的散文文笔流畅清新在平易中有着感人的力量老师给大家提供一部分他写的书和相关网站希望同学们课余时间阅读欣赏⑵教师渲染:人的一生总要经历这样或那样的挫折与磨难能独立自主、经受住考验才能成为栋梁之材老师送给大家一句话课件出示“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全班齐读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在书签上为自己或朋友送上鼓励和祝福放背景音乐“阳光总在风雨后”学生写后交流可互相赠送书签七、板书设计板书是无声的语言是课文内容的缩影达到启发学生进行科学的思维帮助学生记忆、分析、消化、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同时我认为板书要力求精而美本课的板书设计是:3桃花心木不定时、不定量拼命扎根参天大树“不确定”——成长、成材定时、定量浮于地表枯萎八、设计理念1、讲授从团体到详细再回到团体从而到达思绪清楚脉络明白2、在整个讲授历程中以“读”贯串始终如许既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又给下节课做了很好的铺垫准确、流畅、有情感的朗读能使门生迷恋孕育发生共鸣也只有熟读才气成诵把课文里一个个句式一种种范例的语言化为本身的语言3、讲授中学路明白从“导——扶——放”上全体门生在讲堂上始终连结自主、积极、自动的运动耳听、眼看、口读、手写、脑想全频道运作立体式睁开。
小学六年级语文优秀说课稿桃花心木
小学六年级语文优秀说课稿《桃花心木》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组第三课《桃花心木》一、教材分析《桃花心木》是我国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散文。
文章写了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和道理,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的成长有重要的意义。
这篇散文文质兼美、隽永耐读。
借种树喻育人,道理深入浅出。
使文章立意更深远、表情达意更含蓄。
文章还采用悬疑法,以作者眼中种树人种种奇怪的行为为线索,层层设疑,引起读者的好奇,引人入胜,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二、学情分析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学生在《白杨》、《落花生》等文章的学习中,曾经接触过,并不陌生。
但是作者在文中是怎样借物喻人,又是如何把“树”和“人”联系起来的,对于一个六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只有把学生身边的事和课文的内容联系起来,才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本篇课文,抓住“种树——育树——悟道”这一脉络,让学生感知事实、感悟道理、发表见解。
三、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根据教材特点、依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认知能力,按照新课程标准精神,我从三个维度设计学习目标及教学重、难点: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在生活、学习过程中,你一定得到过许多关爱。
请你选择让你感受最深的一件事情写出来。
注意要把事情写清楚,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题目自拟。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9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有关词语。
运用已有的读书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2.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种树人的用心,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
3.领悟“借物喻人”的表达手法,受到生活与成长的启迪,丰富和提升精神世界。
文章能过清新有趣的语言,描写了…的事。
字里行间,充满童年真童趣,欢声笑语不绝于耳,不失为一篇佳作。
教学重点:领悟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抓住重点句段体会种树人的用心。
教学难点:种树人的话和“我”从中感悟到的育人的道理。
四、教学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说课稿桃花心木
说课稿桃花心木标题:说课稿桃花心木引言概述:说课稿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它是教师对课程内容和教学设计的总结和展示。
本文将围绕说课稿桃花心木展开讨论,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教学目标1.1 确定教学目标:说课稿桃花心木的教学目标应明确,包括知识、能力和情感目标。
1.2 引导学生思考:通过说课稿桃花心木,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1.3 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说课稿桃花心木的教学目标还应包括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二、教学内容2.1 桃花心木的特点:说课稿桃花心木的教学内容应包括桃花心木的生长环境、特点和用途。
2.2 桃花心木的保护:通过说课稿桃花心木,教师应引导学生了解桃花心木的濒危情况,提倡保护桃花心木的重要性。
2.3 桃花心木的文化意义:说课稿桃花心木还应包括桃花心木在文化传统中的意义和价值。
三、教学方法3.1 多媒体辅助教学:说课稿桃花心木可以结合多媒体技术,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桃花心木的生长过程和特点。
3.2 互动教学:教师可以设计互动环节,让学生参与讨论和分享关于桃花心木的知识和经验。
3.3 实地考察:说课稿桃花心木也可以安排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自感受桃花心木的魅力。
四、教学手段4.1 制作教学PPT:教师可以制作精美的教学PPT,用于展示桃花心木相关的知识和图片。
4.2 制作教学手册: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桃花心木的教学手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4.3 利用教学游戏:说课稿桃花心木也可以结合教学游戏,增加学生的学习趣味性和参与度。
五、教学评价5.1 考查学生综合能力:说课稿桃花心木的教学评价应综合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5.2 鼓励学生创新:教师可以设置创新性评价项目,鼓励学生在桃花心木保护和利用方面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5.3 及时反馈: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帮助他们及时总结和改进。
《桃花心木》的说课稿范文(精选4篇)
《桃花心木》的说课稿范文(精选4篇)《桃花心木》的说课稿范文(精选4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桃花心木》的说课稿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桃花心木》的说课稿1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今天的11号考生(鞠躬)。
我说课课题的是小学语文《桃花心木》。
为了达到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明理,感知课文中蕴含的哲理,将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从读到感悟为主线,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我的说课:一、说教材《桃花心木》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三篇精读课文,是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的作品。
文章以种树喻人,写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寻找水源”的育树方法和道理,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对学生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点明唯有经得起各种不确定因素磨练与考验的人,才能在生活中独立自主,灿烂地生活与成长。
二、说学情在学习本课前,学生已经学习过相似题材的文章,有一定的阅读基础。
能独立阅读并掌握文中简单的内容。
同时,六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但由于年龄和心理特点的关系,学生总希望从同学或老师处得到提示,缺乏独立自主。
因此在教学中,我会鼓励学生多动脑,给他们信心,引导他们进入课文当中。
三、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课程的起点和归宿,对一篇课文起着导向作用:知识目标: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借种树喻育人说明的深刻道理,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散文的阅读技巧,能从中掌握作者的写作思路。
情感目标:让学生学会在艰苦的环境中,逆流而上,克服重重困难。
四、教学重难点根据教材特点及学生情况,我确定如下重难点:①:重点:学会本课的生字词,了解文章的内容及寓意。
②: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借种树喻育人说明的深刻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体会。
五、教学准备为了让课程更加有趣,让文章的哲理更加鲜明,我做了如下准备:桃花新木种树视频,ppt及相应课件。
小学六年级语文优秀说课稿《桃花心木》
小学六年级语文优秀说课稿《桃花心木》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组第三课《桃花心木》一、教材分析《桃花心木》是我国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散文。
文章写了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和道理,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的成长有重要的意义。
这篇散文文质兼美、隽永耐读。
借种树喻育人,道理深入浅出。
使文章立意更深远、表情达意更含蓄。
文章还采用悬疑法,以作者眼中种树人种种奇怪的行为为线索,层层设疑,引起读者的好奇,引人入胜,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二、学情分析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学生在《白杨》、《落花生》等文章的学习中,曾经接触过,并不陌生。
但是作者在文中是怎样借物喻人,又是如何把“树”和“人”联系起来的,对于一个六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只有把学生身边的事和课文的内容联系起来,才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本篇课文,抓住“种树——育树——悟道”这一脉络,让学生感知事实、感悟道理、发表见解。
三、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根据教材特点、依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认知能力,按照新课程标准精神,我从三个维度设计学习目标及教学重、难点: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在生活、学习过程中,你一定得到过许多关爱。
请你选择让你感受最深的一件事情写出来。
注意要把事情写清楚,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题目自拟。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9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有关词语。
运用已有的读书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2.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种树人的用心,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
3.领悟“借物喻人”的表达手法,受到生活与成长的启迪,丰富和提升精神世界。
文章能过清新有趣的语言,描写了…的事。
字里行间,充满童年真童趣,欢声笑语不绝于耳,不失为一篇佳作。
教学重点:领悟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抓住重点句段体会种树人的用心。
教学难点:种树人的话和“我”从中感悟到的育人的道理。
四、教学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桃花心木》说课稿
《桃花心木》说课稿一、说教材《桃花心木》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组中的一篇精读文,是我国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散文。
文章写了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和道理,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的成长有重要的意义。
这篇散文文质兼美、隽永耐读。
借种树喻育人,道理深入浅出。
使文章立意更长远、表情达意更含蓄。
文章还采用悬疑法,以作者眼中种树人种种奇怪的行为为线索,层层设疑,引起读者的好奇,引人入胜,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二、说学情学生在《白杨》、《落花生》等文章的学习中,以前接触过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但是作者在文中是怎样借物喻人,又是如何把“树”和“人”联系起来的,对于一个六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只有把学生身边的事和课文的内容联系起来,才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水平,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本篇课文,抓住“种树——育树——悟道”这个脉络,让学生感知事实、感悟道理、发表见解。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特点、依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认知水平,按照新课程标准精神,我从三个维度设计学习目标及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6 个生字,能准确读写相关词语。
使用已有的读书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2.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种树人的用心,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
3.领悟“借物喻人”的表达手法,受到生活与成长的启迪,丰富和提升精神世界。
本课的育人的道理是文章的写作意图,所以是学生学习的重点;本课的另一个重点是,让学生在阅读中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独立思考、发表个人见解,这也是本组的重点训练项目。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不容易理解到生活的磨难在人成长过程中的意义,难以深刻感悟到育人的道理,所以这又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四、说教法《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桃花心木》说课稿
《桃花心木》说课稿一、说教材《桃花心木》是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的力作,这篇散文借种树喻育人,写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和道理,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的成长有重要的意义。
还采用悬疑法,以作者眼中种树人种种奇怪的行为为线索,层层设疑,引起读者的好奇,引人入胜,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根据教材特点、依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认知能力,按照新课程标准精神,从三个维度确立以下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9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有关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运用已有的读书方法,理解课文内容,阅读中有自己的见解,体会种树人的用心,理解作者从中领悟的道理。
4、初步领悟“借种树喻育人”的表达手法,受到生活与成长的启迪,丰富和提升精神世界。
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是种树人的话和“我”从中感悟到的育人的道理。
育人的道理是文章的写作意图,因此是学生学习的重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不容易认识到生活的磨难在人成长过程中的意义,难以深刻感悟到育人的道理,因此这又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本课的另一个重点是,让学生在阅读中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独立思考、发表个人见解,这是本组的重点训练项目。
二、说教学学法《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提出“启迪发现,引导探究”的教学方法。
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本课的主要学习方法是:1、坚持以“读”为主线,要让学生充分的阅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明理,来感知文本所蕴含的哲理。
2、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感悟。
其基本手段就是抓住“联系”,把需要重点理解的词句的意思凸现出来,从而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形象,产生更加深切的感受。
三、说教学流程我所设计的教学过程有四个环节:(一)、以趣导学,揭示课题1、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桃花心木》说课稿小学语文《桃花心木》说课稿小学语文《桃花心木》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桃花心木》是我国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散文。
文章写了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和道理,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的成长有重要的意义。
这篇散文文质兼美、隽永耐读。
借种树喻育人,道理深入浅出。
使文章立意更深远、表情达意更含蓄。
文章还采用悬疑法,以作者眼中种树人种种奇怪的行为为线索,层层设疑,引起读者的好奇,引人入胜,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二、学情分析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学生在《白杨》、《落花生》等文章的学习中,曾经接触过,并不陌生。
但是作者在文中是怎样借物喻人,又是如何把“树”和“人”联系起来的,对于一个六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只有把学生身边的事和课文的内容联系起来,才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本篇课文,抓住“种树——育树——悟道”这一脉络,让学生感知事实、感悟道理、发表见解。
三、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根据教材特点、依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认知能力,按照新课程标准精神,我从三个维度设计学习目标及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9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有关词语。
运用已有的读书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2、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种树人的用心,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
3、领悟“借物喻人”的表达手法,受到生活与成长的启迪,丰富和提升精神世界。
教学重点:领悟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抓住重点句段体会种树人的用心。
教学难点:种树人的话和“我”从中感悟到的育人的道理。
四、教学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基于以上的认识,本节课我主要采取的是“启迪发现引导探究”的教学方法。
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为了突出教材重点,克服学习难点,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我通过以下几个环节推进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设计了以下五个环节:一)、启情导入:1、开课伊始,我这样导入新课:同学们,猜猜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出示桃花心木种子模型)这个模样怪怪的东西,是树的种子。
它长着一个长长的翅膀,每年的端午节前后,是最令人期待的了,种子会像竹蜻蜓一样随风飞舞、旋转飘落,心也随着轻盈起来。
所以我们又把它叫做“会飞的种子”。
同学们,知道它是什么树的种子吗?随学生的回答板书——桃花心木。
2、交流资料通过课前预习,谁来说说对桃花心木的了解和认识?学生交流过程中,当说到桃花心木的样子的时候教师随即板画。
3、教师小结:是啊,这种树的木材由于有着淡红色桃花般的色泽,所以有了这个好听的名字——桃花心木。
让我们齐读课题。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源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的关键。
这样的设计是从桃花心木奇特而有趣的种子入手,从一开始就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然后通过简笔画,让学生直观感受桃花心木的高大美丽,既而对它的成长充满好奇,层层深入,步步激趣,营造探究氛围。
二)、整体感知:在这个环节中,首先指名接读课文,了解学生课前预习情况,然后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这篇课文围绕桃花心木写了一件什么事?随后在交流文章主要内容的过程中,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三)、重点认知:1、教师小结上一环节的教学,并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课文第一部分内容。
我是这样设计的.:这么高大优美的桃花心木种树人是怎么培育出来的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1—11自然段,你从中有什么发现?结合学生汇报的内容(教师板书:天数不定、水量不定、时间不定、苗数不定)之后我接着设疑:发现了种树人这些奇怪的举动,小作者产生了种种的疑问,那种树人这样浇水到底有没有道理呢?继续读书,边读边想边画,看看能不能自己找到答案?学生读书后引导学生联系种树人的话,从正面(这样浇水有什么好处?)从反面(如果不这样浇水有什么坏处?)以及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从事实(后来,种树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苗长得怎么样呢?)来说,经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对种树人的奇怪做法有了深入的了解体会了种树人的用心。
为了使学生更加深入的领悟了文章蕴含的道理,我设计了两个内容:1、换位体验,感悟种树人的用心:假如你是那棵百年大树,你想说写什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谈出自己的感受:对种树人说_____;对已枯萎的同伴说_____;对一起成长的伙伴说_____;对前来散步的人们说_____。
)2、指导朗读,感悟种树人的用心。
假如你们是那位种树人,老师就是那位充满疑惑的作者,你想怎么对我说这一番道理呢?师生进入角色,教师引读——种树人,面对你奇怪的行为我满腹疑惑,你笑了,对我说:(指名读)——你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另指一生读)——全班齐读种树人的话。
“不确定”这个词在文中具有提纲契领的作用,抓住这个词语进行研读,可以帮助学生很好地体会种树人的用心和育人的道理。
十四自然段的学习我是这样设计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种树尚且如此,何况是育人呢。
(课件出示14自然段相关内容)“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在不确定中,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
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成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学生读后设疑:文中的“不确定”指的是什么?我们的生活中会有哪些“不确定”?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小结:是啊,生活是变化无常的,苦难和不幸总会不期而遇,这就是我们生活的“不确定”。
那么在我们的生活中该怎样面对生活中的不确定呢?(引导学生面对生活中的不确定就是做到独立自主,克服依赖性,经受住磨难的考验,学会生存和发展的本领。
)四)、反顾整体:教师引导学生看板书总结全文,这篇课文借种树喻育人,先写了种树人浇水没有规律我感到奇怪,接着自然引出种树人的一番道理,使我从中悟到了育人之道,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板书:借物喻人)五)、拓展延伸:其实,《桃花心木》这篇文章所讲的正是作家林清玄人生经历的真实写照,他在这种风风雨雨、坎坷磨难中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写作素材,成了一名海内外的大作家。
他的散文文笔流畅清新,在平易中有着感人的力量,老师给大家提供一部分他写的书和相关网站,希望同学们课余时间阅读欣赏:课件出示:林清玄:《莲花开落》、《冷月钟笛》、《温一壶月光下酒》、《金色印象》、《白雪少年》等。
同学们,“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我们的一生总要经历这样或那样的挫折与磨难。
能独立自主、经受住考验,才能成为栋梁之材。
老师送给大家一句话,课件出示“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希望我们都能够做一个经受得起考验、独立自主、具有自我生存能力的人!小学语文《桃花心木》说课稿2【说教材】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课文《桃花心木》是作家林清玄撰写的一篇中心突出、内容含蓄、寓意深刻的散文。
文章先写“我”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即高个子种树人培育桃花心木苗时显得不按规律,漫不经心,于是心中生出许多疑团。
后来通过与种树人的交流才明白原来种树人貌似不懂规律、缺乏爱心的种种举动恰恰是为了让树木自己学会适应不确定的环境,以便更茁壮、更坚强地成长。
种树人的言行使“我”深受感动,并从中感悟到人的成长其实也是如此:唯有经得起各种不确定因素磨练与考验的人,才能在生活中练就独立自主的心,才能更顽强、更灿烂地生活与成长。
全文借种树喻育人,清新平淡之中饱含深远的意味。
本单元的阅读训练重点是:“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
”根据这个要求及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莫名其妙、枯萎、规律、勃勃生机、从从容容”等词语的意思,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技能目标:以教材为凭借,引领学生关注生活现象,引发深入思考,产生独特体验,发表独到见解。
3、情感目标:在对种树现象及缘由的学习探讨过程中,领会种树人语重心长的话语,受到生活与成长的启迪,丰富和提升学生的精神世界。
【说教法】真正意义上的阅读教学该关注的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得课文教材要“告诉”我们的知识结论。
对学生的发展而言,更具价值的是学习过程的展开以及这些过程展开中学生的经验唤起、情感参与,学生的方法运用、体验感悟,学生的智慧生成、精神启迪等。
因此,本课教学最重要的责任不在于“教教材”──让学生理解和领悟作者的感悟,而在于以教材为凭借,让学生在阅读与交流中经历“发现奇怪现象产生见解与疑惑深究内在原因产生自己的体验感悟提升认识水平和精神世界”的过程,即让学生在自己的语言实践活动及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去发现、去思索、去感受、去体验、去建构起他们自己的认识。
【说学法】因为教为学服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不越俎代庖,放手让学生运用读读、划划、议议等学习方法。
这样,通过动脑、动口、动手等方式,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提高自学能力。
【说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教学过程,我设计了四个环节:一、谈话导入,唤醒经验1、谈话交流:同学们养过花、种过树吗?你们通常是怎么照料它们的?2、揭题读题:看得出来,同学们对自己亲手栽种的花木常常是百般呵护、精心照料。
有一位高个子种树人,他也种了一种树,这种树挺特别,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而且这种树的木材色泽美丽,质地优良,还是世界名贵木材呢!想知道这种树的名字吗?对了,它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叫桃花心木。
3、设问读文:那么,在这些桃花心木还是小树苗的时候,这位种树人是怎样培育它们的呢?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读课文,划出有关句段。
设计意图:学习应基建于学生的经验之上,让学生交流关于养花或种树的经验,既是对学生已有经验的唤醒与提取,为下文发现种树人培育桃花心木与众不同埋下伏笔,又能让学生从较为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步入课文学习。
紧接其下对桃花心木进行“特别介绍”,并随即设问,则意在引发学生的好奇之心,激起学生的阅读心向。
二、读中感知,读中生疑1、读奇怪表现。
谁给大家读一读,这位种树人是怎样培育桃花心木的?(指名数位学生朗读相关段落。
)2、感知不同之处:读着读着,你们有什么发现吗?这个高个子种树人培育桃花心木和我们通常栽培花木有什么不一样?3、生发疑问:如果这个种树人就生活在你的身边,你发现他是这样种树的,你对他的表现会有什么看法或疑问?设计意图:由好奇而读文,因读文发现,因发现而生疑。
以上三步,让学生经历了正确读文,读懂字面意思,进而引发思索产生疑问的过程,正是在这种读、思、议的过程中,学生渐渐走进课文,与文中人物、事件开始初步对话。
4、小结过渡:作者和你们一样,他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当他发现高个子种树人种树有许多奇怪的表现时,心中产生了许多疑问,而且也一股脑儿向种树人倒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