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会计的基本知识
预算会计第一篇
目录
• 预算会计概述 • 预算会计的基本假设和原则 • 预算会计要素和科目 • 预算会计报表 • 预算会计的管理与监督
01
预算会计概述
预算会计的定义
预算会计是以国家各级政府及行政事业单位为主体,以国有 资产为对象,以国家预算为依据,对国有资产的占有、经营 、管理和监督过程中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完整 的核算和监督的经济管理活动。
控制环境
控制活动
建立良好的控制环境,明确各级人员的职 责和权限,提高员工的内部控制意识。
制定和执行一系列控制措施,包括审批、 授权、确认、核对等,确保预算会计信息 的真实、完整和准确。
信息与沟通
监控与改进
建立有效的信息与沟通机制,确保预算会 计信息能够及时、准确地传递给相关人员 ,便于各方的协调与配合。
将多个单位的日常核算资料进行合并,再根据合并后 的资料编制报表。
预算会计报表的分析方法
结构分析法
通过分析报表中各项目的比例关系,了解报表的整体结构。
比较分析法
将不同时期的报表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其变化趋势。
因素分析法
通过分析影响报表数据变化的因素,了解各因素对报表数据的影 响程度。
05
预算会计的管理与监督
预算会计的管理
预算会计制度
01
建立和完善预算会计制度,明确预算会计的职责和权限,确保
预算会计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预算管理 Nhomakorabea02
加强预算管理,制定预算方案,监督预算执行,及时调整预算,
确保预算目标的实现。
会计档案管理
03
建立健全会计档案管理制度,规范会计档案的保管、使用和销
毁,确保会计档案的安全和完整。
预算会计知识点总结
预算会计知识点总结第一章1. 会计p92.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1) 含义:各级财政机关、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反应和监督政府财政资金和事业单位业务资金活动情况的会计。
2) 对象:非物质生产领域中政府财政资金和事业单位业务资金的活动。
3) 主体:划线 4) 基本目标: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受托责任评价和资源分配决策的有用信息。
分别对应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
5)基本前提:6) 一般原则 7) 会计要素:5个 8) 会计等式第二章3.政府财政会计 含义:p33主体:各级政府4.财政预算收入1) 财政预算收入含义:p36 2) 包括(分类):一般预算收入,基金预算收入,资金调拨收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 3) 一般预算收入含义:p36 4) 分级:类、款、项、目 5) 程序:收纳-划分-报解-退换6) 工作组织机构:5.缴库方式6.预算收入1)划分 企业会计(盈利为目的) 非企业会计 (社会效益为目的) 民间非盈利组织会计 政府事业单位会计 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三级)视野单位会计中央财政会计 地方财政会计 会计主体 持续经营 会计分期 货币计量 信息质量要求确认计量要求 征收机构出纳机关(国库):总库、分库、中心支库、支库 税务机关财政机关 海关 其他(执收单位) 就地缴库 集中缴库 海关自收汇缴 固定收入分成收入(共享):例如增值税(中央75%,地方25%)资源税(石油归中央) 专项收入中央预算地方2)报解含义:p433)审核4)退库必须严格按照退库范围和审批程序办理 5)错误更正7.基金预算收入的核算要求第三章8.预算支出 1)含义:p54 2)包括3)分类标准:是否对资源和生产要素形成直接需求4)支付方式按国库单一账户制度,含义p89第六章分为参考p58-59图片9.政府采购 1)含义:p622)采购资金来源3)采购资金专户含义:p63第四章10.转移性收支预算级次分成比例预算科目预算科目:先冲销,再新做预算级次少做——补做多做——红字冲销 先收后支,自求平衡专款专用,分项核算一般预算支出 基金预算支出 预算资金调拨支出:下一章p68 转移性支出:下一章购买性支出工资支出 购买支出 零星支出 财政直接支付财政授权支付划拨资金支付财政性资金单位自筹资金 预算外资金预算资金管理直接拨付 单位支付 财政全额:先集中后支付 财政差额:先支付后申请 采购卡支付上下级之间本级不同性质资金补助收支含义p69 上解收支含义p71调入资金 调出资金11.预算补助预算上解12.往来款项核算第五章13.专用基金,预算外资金含义p80第六章14.财政性存款,含义p8715.国库单一账户制度,含义p89,构成第七章16.年终清理的截止日期12.25 支库设置10天的库款报解整理期17.财政当年应得财力=地方预算收入+税收返还补助+专项补助+单项结算补助—原体制应上解—单项结算应上解 财政全年可用财力=财政当年应得财力+调入资金收入总计=本年决算收入+上年结余收入+上级财政补助收入+调入资金支出总计=本年决算支出+原体制上解支出+单项结算上解支出+增设预算周转金 年度滚存结余=收入总计—支出总计市应补上解数=应上解省财政数—市实际上解数—省应补助市数 省欠补助数=市应得补助数—省实际补助数—市应上解数 18.年终结账环节:年终结账-结清旧账-记入新张即试算平衡无误后,将收入,支出,余额转入相应科目第八章19.行政单位资金供应经费支出采购资金支付程序:资金汇集-支付申请-支付分录1.收到预算收入日报表 借:国库存款贷:一般预算收入 年终结账借:一般预算收入 贷:预算结余2.取得基金预算收入 借:国库存款贷:基金预算收入体制补助 单项补助 预算上解 预算上解上下级财政与预算单位 与上/下级往来 暂存/付款 设置科目 负债,资产国库单一账户 零余额账户 预算外资金专户 特设专户财政预算收入(经常性经费)——国库——拨入经费收入 财政预算外收入——财政专户——预算外收入 ——其他收入 基本支出项目支出基金预算收入在银行的利息收入,同上年终结账借:基金预算收入贷:基金预算结余3.办理预算支出,拨付出去借:一般预算支出贷:国库存款月末转入结余借:预算结余贷:一般预算支出4.发生基金预算支出借:基金预算支出贷:国库存款月末转入结余借:基金预算结余贷:国库存款5.政府采购核算1)将政府预算资金划入采购资金专户借:暂付款贷:国库存款借:其他财政存款贷:暂存款2)将自筹配套资金划入采购资金专户借:其他财政存款贷:暂存款3)将钱从采购资金专户划到供应企业账户借:暂存款贷:其他财政存款4)将预算资金列报支出借:一般预算支出贷:暂付款5)按比例分别退还国库和采购单位借:暂存款贷:其他财政存款同时,借:国库存款贷:暂付款6.往来款项核算(1)上下级之间市财政A.借给下级钱借:与下级往来贷:国库存款B.转作补助借:补助支出贷:与下级往来C.如归还,反分录借:国库存款贷:与下级往来县财政A.收到上级的借款借:国库存款贷:与上级往来B.转作补助借:与上级往来贷:补助收入(2)财政与预算单位A.财政借出给预算单位借:暂付款贷:国库存款B.经批准,转作经费支出借:一般预算支出贷:暂付款C.收到暂存款借:国库存款贷:暂存款D.退还,反分录E.转作预算收入借:暂存款贷:一般预算收入7.专用基金A.从上级取得借:其他财政存款贷:专用基金收入退回,反分录B.本级从预算支出安排借:一般预算支出贷:国库存款借:其他财政存款贷:专用基金收入C.支出借:专用基金支出贷;其他财政存款D.月末借:专用基金结余贷:专用基金支出8.国有资本经营资金取得借:国库存款贷: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支出借: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贷:国库存款月末借: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结余贷: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出资金(9.有价证券)取得借:有价证券贷:国库存款——一般预算存款——基金预算存款取得利息,反分录,什么款买,入什么款(10.借入款)取得时借:国库存款贷:借入款偿还本金,反分录借:借入款贷:国库存款偿还利息借:一般预算收入贷:国库存款11.国库单一账户制度下,行政单位基本收支的核算(1)直接支付A.发生经费支出借:经费支出贷:拨入经费/预算外资金收入(根据经费来源)B1.购买大宗材料物资(如买电脑耗材)借:库存材料贷:拨入经费/预算外资金收入(根据经费来源)B2.使用借:经费支出贷:库存材料B3.变价处理,作为非税收入上缴首先,借贷B2然后,借:现金贷:应缴财政专户C.购买固定资产首先,借:贷:A然后,借:固定资产贷:固定基金(2)授权支付A.收到用款额度通知借: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贷:拨入经费/预算外资金收入(根据经费来源)B.支取借:经费支出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3)划拨资金A.收到资金借:银存贷:拨入经费/预算外资金收入(根据经费来源)B.使用借:经费支出贷:银存C.拨给下级借:拨出经费贷:银存12.库存材料盘盈盘亏A.盘盈B.盘亏借:库存材料借:暂付款贷:暂存款贷:库存材料B.经查明,冲减或增加借:暂存款借:经费支出贷:经费支出贷:暂付款论述1.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2.行政单位会计与政府财政会计级预算拨给,不允许其利用自身职权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精品】新编预算会计
【精品】新编预算会计第一篇第一章预算会计概述第一节预算会计及其特点一、预算会计的定义(一)社会经济组织系统及类型我国传统的划分方法,分为如下三类:1. 企业:存在的目的是营利,为社会创造财富。
分为农、林、渔等以自然资源为主的第一产业、以加工制造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及以商品流通企业为主的第三产业; 2. 事业单位:不直接创造物质财富,不具备社会行政管理职能,但却为社会提供必需的精神财富和社会服务。
主要包括教育、科研、文化、体育、广播等行业; 3. 行政单位:进行社会政治与经济生活的政府管理,主要包括政府、党派等。
市场经济国家的划分,分为如下三类:1. 营利组织:实体,包括三个产业; 2. 非营利组织:不以营业为目的存在; 3. 政府系统:社会经济的管理与协调者。
(二)社会会计系统及类型按我国对社会经济组织类型的划分:1/ 3企业会计系统、预算会计系统(即接受国家预算资金的单位的会计系统)。
按西方国家对社会经济组织划分的标准:政府会计;非营利组织会计;企业会计。
预算会计属于非盈利组织会计系统,是各级政府机关、使用国家预算拨款的事业单位,核算和监督其预算资金运动过程和结果以及经营收支情况的专业会计。
预算会计主体是政府和行政事业单位。
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的差异:范围不同、基础不同、要素不同、等式不同、方法不同。
二、预算会计的构成体系从预算会计主体的内容看,主要由以下三部分构成; 1. 财政总预算会计:会计主体是各级政府财政收支活动以及财政资金使用结果,分为五级政府架构、五级财政预算会计体系。
2. 事业单位预算会计:以事业单位为会计主体,核算事业单位资金运动过程及其结果的专业会计。
3. 行政单位会计:行政单位是行使国家行政管理职能、组织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单位。
由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构、检查机构和各级党政机构、人民团体组成。
三、预算会计的核算对象预算会计的核算对象是预算资金的运动过程及其结余,预算资金在不同的预算单位有不同的来源和用途:对于财政总预算会计而言,预算资金是同级政府的财政收入与对财政收入的分配过程;对于行政单位来说,预算资金是该单位根据业务和行政管理需要而从国家财政取得的经费收入以及通过其他途径取得的资金、这些不同渠道取得的资金如何根据需要应用在不同的领域、形成何种支出、收入与支出的关系如何等;对于事业单位而言,资金运用过程及结果主要指在多元化的筹资渠道下,如何根据市场需求而取得成本...3/ 3。
预算会计知识重点
预算会计知识重点预算会计是管理会计的关键内容之一,它为企业制定经济目标,并通过预算报告和分析实现这些目标。
预算会计的主要任务是提供预算编制、执行、监控和评估的相关信息,以支持企业决策和业务管理。
本文将重点介绍预算会计的相关知识。
一、预算会计的定义和目的预算会计是指企业制定和使用预算的会计活动。
其目的是通过编制预算计划,合理配置资源,明确经济目标,评估业绩,并为决策提供依据。
预算会计可以帮助企业优化资源使用,提高经济效益,控制成本,降低风险,并推动业务的持续发展。
二、预算会计的主要内容1. 预算编制预算编制是预算会计的核心环节,它包括以下步骤:(1)收集基础数据:收集过去业绩、市场环境、内外部因素等相关数据,为预算编制提供依据。
(2)制定预算目标:根据企业战略目标和市场需求,制定预算目标,如销售额、成本、利润等。
(3)制定预算计划:根据预算目标,制定具体的预算计划,如销售预算、生产预算、人力资源预算等。
(4)编制预算报表:将预算计划编制成预算报表,如预算损益表、预算资金表等。
2. 预算执行预算执行是指按照制定的预算计划进行经营活动,并及时反馈执行情况。
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控制成本:根据预算计划,控制各项成本的支出,有效利用资源,降低经营风险。
(2)监控收入:通过对销售收入、费用支出等指标的监控,及时调整经营策略,确保企业经济效益的实现。
(3)沟通协调:预算执行涉及各部门和岗位,需要加强沟通和协调,确保各项任务按时完成。
3. 预算控制预算控制是对预算执行过程进行监督和控制,确保预算计划得以顺利实施。
常用的预算控制方法包括:(1)预算偏差分析:对预算执行结果与预算计划的偏差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调整。
(2)预算责任制:建立预算责任制,明确各部门和岗位的预算责任,推动预算执行和实施。
(3)预算调整: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对预算计划进行调整,确保预算的灵活性和准确性。
4. 预算评估预算评估是指对预算执行结果进行评估分析,以评价预算计划的合理性和实施效果,并为下一期预算编制提供参考。
预算会计知识点
预算会计知识点预算会计是企业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涉及到企业的财务规划、资源配置和业务预期等方面。
预算会计可以帮助企业制定合理的财务目标和预算计划,监控和控制企业的财务状况,以实现企业的长期发展和经营目标。
一、什么是预算会计预算会计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根据其经济活动的性质和特点,将这些活动按照计划进行安排、执行、控制和评价的一种会计方法。
它通过编制和管理预算,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业务进行监控和评估,为企业制定合理的经营策略提供重要依据。
二、预算会计的作用1. 财务规划:预算会计能够帮助企业制定合理的财务目标和规划,包括收入、成本、利润等方面的预期。
通过预测和分析市场环境和企业内部的经营情况,企业能够更好地安排资源,提前做好准备,从而降低经营风险。
2. 资源配置:预算会计可以帮助企业合理配置资源,包括资金、人力、物资等方面的安排。
通过分析各项经济活动的需求和供给情况,企业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资源优化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 业务预期:预算会计可以帮助企业对经营状况进行预期和评估。
通过制定详细的预算计划和目标,企业能够明确自身的经营方向和战略重点,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保障。
三、预算会计的要素预算会计包括许多重要的要素,其中最主要的要素有:1. 预算收入:预算收入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预期获得的收入总额。
它包括销售收入、投资收益、其他业务收入等。
2. 预算成本:预算成本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预期需要支付的各项费用总额。
它包括原材料成本、人力成本、设备折旧费用等。
3. 预算利润:预算利润是企业在完成预期收入和承担预期成本后所剩下的盈利金额。
它是企业经营的最终目标,也是评估企业绩效的重要指标。
四、预算会计的编制过程预算会计的编制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收集资料:根据企业的经营计划和市场情况,收集所需的资料和信息,包括销售数据、成本数据、市场分析报告等。
2. 制定预算计划: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和信息,制定预算计划,包括预算收入、预算成本、预算利润等。
预算会计的知识点总结
预算会计的知识点总结一、预算会计的基本概念1. 预算会计的定义预算会计是指通过编制预算和进行预算控制,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计划、控制和评价,以实现经营目标和提高管理效率的一种会计方法。
2. 预算会计的特点(1)经济管理工具:预算会计是为了协调企业内外部资源,提高经济效益而服务的。
(2)长期性:预算会计是长期性的管理工具,它与企业的经营计划和经营目标有密切的关系。
(3)周期性:预算会计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不断地进行调整和控制。
(4)客观性:预算会计以客观的事实和数据作为基础,进行编制和控制。
(5)统一性:预算会计统一了企业内外各种经济活动,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预算体系。
二、预算会计的编制1. 预算编制的程序(1)制定预算计划: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和市场环境,根据经营目标和战略,确定预算编制的时间、范围、调整和审核的程序。
(2)收集资料:通过调查、研究企业的内外部情况和趋势,收集相关的数据和信息。
(3)制定预算目标:根据企业的经营战略和发展目标,确定预算的目标和指标。
(4)制定预算方案:根据预算目标和指标,制定预算的计划和方案。
(5)编制预算:根据预算方案,具体编制预算的预算表、预算方案和预算报表。
(6)审查和调整:对编制好的预算进行审查和调整,确保预算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7)批准和实施:经过审查和调整后的预算,提交给企业的领导层进行批准,并组织实施。
2. 预算编制的依据(1)经济环境:企业在编制预算时,要考虑到市场供求关系、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国际形势等外部环境的变化和趋势。
(2)企业内部情况:企业在编制预算时,要了解和掌握企业自身的经营情况,包括资产状况、负债状况、成本结构、营销情况等。
(3)经营目标和发展战略:企业在编制预算时,要考虑到企业的经营目标和发展战略,根据企业的长远发展规划,确定预算的目标和指标。
(4)预算编制的原则:根据企业的管理理念和管理原则,编制预算的原则是统一的,包括合理性、可预测性、协调性、灵活性等。
预算会计考试知识点
预算会计考试知识点预算会计是财务会计的重要分支之一,它主要涉及企业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的资金安排与运用。
该领域的知识点繁多且复杂,涵盖了预算策划、编制、执行和控制等方面。
下面将对预算会计考试的一些核心知识点进行深入分析。
第一部分:预算策划预算策划是企业预算制定的起点,包括确定预算的目标、原则和方法等。
在预算策划时,需要考虑企业的战略目标、市场环境、经营策略等因素。
同时,还要关注市场需求变化、竞争对手的行动以及政策变化等外部因素,以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预算策划。
第二部分:预算编制预算编制是根据策划阶段确定的目标和方法进行的具体操作。
在编制预算时,需要对企业各个方面的收入、成本、支出等内容进行系统的规划和预测。
同时,还需要对各个预算项目进行合理的量化和分配,确保预算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在预算编制过程中,还需要根据企业的会计制度和核算要求,制定相应的会计准则和分析方法。
同时,还需要对预算编制的程序和责任进行明确,以确保预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三部分:预算执行预算执行是预算会计的核心环节之一,它涉及到对预算计划的具体执行和监督。
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需要及时采集、分析和反馈企业的财务数据,确保各项预算指标的达成和执行情况的准确性。
预算执行还需要建立有效的财务控制体系,包括制定预算执行计划、建立绩效评价体系和控制审计机制等。
通过这些手段,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预算执行中的问题,确保企业财务目标的实现。
第四部分:预算控制预算控制是在预算执行的基础上,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评价和调整的过程。
在预算控制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和修订预算计划,确保预算目标的实现。
预算控制主要包括对收入、成本、支出等各个预算项目进行监控和分析。
通过对预算偏差和差异进行分析,可以及时调整和优化企业的经营决策,提高财务业绩和效益。
预算会计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工具,它可以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活动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价,为企业提供决策支持。
通过对预算会计知识点的学习和掌握,可以提高自身的财务管理能力,为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做出积极的贡献。
预算会计(完整版)
预算会计:是以价值为手段,以货币为计量单位,以预算执行为中心,对各预算主体活动的财务数据进行连续、系统、全面、完整的记录、核算反映、监督控制和分析报告的一种管理活动,以促进国家预算收支计划圆满完成预算会计的特点:一、预算会计具有非盈利性这是由预算会计主体的性质决定的。
表现在四个方面:1、经济活动的目的:不是为了获取利润或利润等价物,而是为了弥补市场缺陷,提供市场不能或不能有效提供的商品和劳务。
2、追求的目标:效率最大化,非利润最大化。
3、收费的目的:提高公共商品的使用效率,解决“搭便车”问题。
4、衡量业绩的标准:政绩,非经济效益。
二、出资者与其所得具有经济上的非对称性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在资金来源方面:预算会计主体的资金大部分靠强制手段获得或靠财政资助。
二是出资者不能获得直接对称的经济效益。
三、资金用途往往具有限制性预算会计的支出有严格的规定,不得随便改变资金的使用方向。
四、预算和法规具有法定约束性预算会计具有统一性和政策性特点五、以收支及余超为主要核算内容,一般不进行成本核算和盈亏计算预算会计主体的基本收支一般无直接的配比关系,收支差额不反映经营成果,只反映资金使用的余缺,因此不核算成本;另外,预算会计注重为预算的执行服务,不计算盈亏。
财政总会计系统分五级中央财政总会计省财政总会计市财政总会计县财政总会计乡财政总会计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系统分三级一级会计单位(主管会计单位)二级会计单位三级会计单位(基层会计单位)另外还存在一种报帐单位各级总预算会计的原始凭证主要包括:1.国库报来的“预算收入日报表”.“分成收入计算表”及其附件,如缴款书.收入退还书及更正通知书等。
2.各种拨款和转帐收款凭证,如财政库款拨付的预算拨款凭证“回单”和各种银行汇款通知书“回单”.拨款通知书等。
3.主管部门报来的各种非包干专项拨.款支出报表和基建财务管理部门或经办基本建设支出的专业银行报来的基本建设支出月报。
4.其他足以证明会计事项发生经过的凭证和文件。
预算会计知识点梳理
预算会计知识点梳理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预算会计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是以财务信息为基础,通过规划、控制和决策等手段,对企业的资金、成本和收入等方面进行全面的管理。
下面我们来梳理一下与预算会计相关的知识点。
一、预算会计的基本概念和作用预算会计是指通过编制预算书、预算报表等方式,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控制和管理的一种会计制度。
它的基本作用有三个方面:1. 经营决策支持:预算会计能够提供准确的财务信息,帮助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例如投资决策、生产计划等。
2. 经营控制:通过预算会计,企业可以对各项经营活动进行预测和控制,确保企业资金的合理使用和经营目标的实现。
3. 绩效评价:预算会计可以对企业的经营绩效进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
二、预算会计的分类预算会计按照时间的不同,可分为短期预算和长期预算。
1. 短期预算:主要包括财务预算和功能预算。
财务预算是按照企业的财务指标,对成本、费用和收入等方面进行预测和控制;功能预算则是按照企业的业务职能,对生产、销售、采购等进行预测和控制。
2. 长期预算:主要包括战略预算和投资预算。
战略预算是指企业在长期发展规划中,对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经营活动进行预测和规划;投资预算则是指企业对投资项目进行资金和利润等方面的预测和决策。
三、预算会计的编制程序预算会计的编制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制定预算目标:企业首先需要明确经营目标,例如销售额、利润率等,然后制定相应的预算目标。
2. 收集数据:企业需要收集相关的财务数据和经营数据,例如历史财务报表、行业统计数据等。
3. 编制预算计划:根据收集到的数据,企业可以开始编制预算计划。
预算计划应包括各项收入、成本和费用的预测,以及相应的措施和方法。
4. 审批和执行:预算计划完成后,需要经过企业管理层的审批,并落实到各部门和个人。
执行阶段需要做好预算的监督和控制工作。
5. 绩效评价和调整:企业应定期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进行调整和改进,以确保经营目标的实现。
预算会计的知识点
预算会计的知识点预算会计是财务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它不仅涉及到企业的财务稳定和发展,还关乎着公司的长期竞争力和生存能力。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一些与预算会计相关的重要概念和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点。
一、预算会计的基础概念预算会计是指通过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活动进行预算和分析,从而辅助管理层决策的一种会计方法。
它主要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预算控制等环节。
预算会计的核心目标是通过制定合理的预算方案,实现企业盈利最大化和资源的最优分配。
二、预算编制过程预算编制是预算会计的核心环节,它需要对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进行详细规划和预测。
预算编制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明确目标:首先要明确企业的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例如增加销售额、降低成本等。
2. 收集数据:根据历史数据和市场研究,收集相关的财务和经营数据,包括销售额、成本、利润等。
3. 制定预算方案:根据目标和数据,制定具体的预算方案,包括资金预算、销售预算、生产预算等。
4. 检查和修订:对制定的预算方案进行检查和修订,确保其合理性和可行性。
5. 最终确定和授权:最终确定预算方案,并经过管理层授权后进行实施。
三、预算执行与控制预算执行和控制是保证预算会计有效运作的关键环节。
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监测执行情况:及时监测预算的执行情况,包括实际支出和收入与预算的差异。
2. 分析差异原因:分析实际与预算之间的差异,并找出差异的原因,包括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3. 采取措施:根据差异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以实现预算目标。
4. 定期报告:定期向管理层报告预算执行情况和调整措施的效果,以提供决策依据。
四、预算会计的重要性预算会计在企业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以下是它的几个方面的重要性:1. 决策支持:预算编制和执行过程中的数据分析和预测能力,为企业管理层提供决策支持,帮助其制定合理的经营策略和措施。
2. 资源优化:通过预算会计,企业能够合理分配和利用有限的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预算会计基础知识
记帐凭证的编号记入帐簿内;记帐后,在记帐凭证上用 “√”符号注明,表示已登记入帐。
§ 4、各种帐簿记录应按月结帐,求出本期发生额和余额。
预算会计基础知识
三、会计帐簿的错误更正
§1、划线更正法 §在结帐以前,如果发现帐簿记录文字或数
字计算错误,而记帐凭证并无错误,应采 用划线更正法更正。更正时,应先在错误 的文字或数字正中横划一条红线表示注销, 但原有字迹仍可辨认,以备考查。然后将 正确的文字或数字用蓝字写在划线上面, 并由记帐人员在更正处盖章,以明确责任。
预算会计基础知识
(二)记账凭证的种类
§记账凭证按照经济业务所涉及对象及其运
动方向的不同,分为收款凭证、付款凭证 和转帐凭证三种。
预算会计基础知识
(三)记账凭证的编制方法
§ 1、记账凭证一般根据每项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编制。当天发生的同
类会计事项可以适当归并后编制。不同会计事项的原始凭证,不得合 并编制一张记账凭证。
2、核算内容不同:核算、监督以预算为基础,以预算 收支为主要核算内容。
3、核算原则不同:会计核算要求在资产总额等于负债 与净资产总额基础上,强调固定基金与固定资产对应、对 外投资与投资基金相对应,强调专款专用,一般不实行成 本核算。
4、会计核算基础不同: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单位 会计以收付实现制为会计核算基础,事业单位会计根据实 际情况,分别采用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
预算会计基础知识
第二章 预算会计的核算方法
预算会计基础知识
第一节 记账方法
§复式记帐法:是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
以相等的金额,在相互联系的两个或两个 以上帐户中进行登记的方法。
预算会计的知识点归纳总结
预算会计的知识点归纳总结预算会计是一种重要的财务管理工具,被广泛应用于各类企事业单位中。
它通过编制、执行和控制预算,帮助企业实现良好的财务管理和资金运营。
本文将对预算会计的一些关键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供读者参考。
一、预算会计的基本概念预算会计是指将公司的财务预算与会计核算相结合的一种管理方法。
它以财务预算为依据,通过编制预算表格、执行预算计划、进行预算调整和控制,帮助公司实现盈余最大化、风险最小化的目标。
二、预算编制与执行预算编制是预算会计的核心环节之一。
它包括制定公司的财务目标、确定预算期限、编制各项预算表格等。
预算编制需要全面了解公司的经营状况和市场环境,以确定合理的预算计划。
预算执行是指按照预算计划进行实际的财务操作和会计核算。
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需要有效地控制各项支出,确保公司按照预算计划运营。
预算控制的方法包括制定预算控制标准、建立预算执行制度、加强监督和检查等。
三、预算调整与控制预算调整是根据实际情况对预算计划进行及时的修正和调整。
预算调整需要考虑外部环境变化、公司内部经营状况等多方面的因素。
合理的预算调整能够保证公司的财务预算与实际经营相匹配,提高预算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
预算控制是指对公司的财务预算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监督。
通过建立预算控制制度、制定预算控制指标、加强预算执行过程的监督等方式,实现对预算执行的有效控制。
预算控制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和偏差,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调整,保证公司财务运营的正常进行。
四、预算会计的作用与价值预算会计对企业的作用与价值是多方面的。
首先,它能够帮助企业实现财务目标。
通过制定详细的预算计划和控制措施,企业能够根据预算来进行具体的经营决策,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其次,预算会计可以提高企业对风险的控制能力。
通过预算调整和控制,企业能够及时了解经营状况,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风险问题。
预算会计可以帮助企业进行风险评估,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降低经营风险。
最后,预算会计能够提高企业的决策效果。
会计基础知识:预算会计
会计基础知识:预算会计会计基础知识:预算会计一、预算会计的概念预算会计是以预算管理为中心的宏观管理信息系统和管理手段,是反映和监督中央和地方政府预算以及行政事业单位收支预算执行情况的会计体系。
预算会计包括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
此外,中国人民银行在办理国库业务过程中设立的国库会计、税务部门在办理税款征解过程中设立的收入征解会计以及建设单位会计等,在执行总预算会计过程中,均承担一定的预算会计业务,也属于预算会计的范畴。
预算会计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含义:1.预算会计的主体是各级政府、行政单位及各类事业单位。
2.预算会计的客体是财政性资金运动、单位预算资金运动以及有关经营活动收支过程和结果。
3.预算会计是一种独立、系统的会计。
但是与企业会计采用相同的会计理论基础、会计要素确认、计量、报告方法,它与企业会计共同组成了我国完整的会计体系。
二、财政总预算会计(一)财政总预算会计的概念财政总预算会计是各级政府财政部门核算、反映监督政府预算执行情况的专业会计。
财政总预算会计的主体是各级政府,其执行机构是各级政府的财政机关。
其核算对象是各级政府总预算执行过程中的预算收入、预算支出和结余·以及在资金运动过程中形成的资产、负债和净资产。
(二)财政总预算会计的组成财政总预算会计的组成是由国家预算体制和预算执行内容所决定的。
我国预算分为中央预算,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预算,设区的市、自治州预算,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预算,乡、民族乡、镇预算五级预算。
与此相适应,每一级政府预算都要设立财政总预算会计。
(三)财政总预算会计的核算内容财政总预算会计主要包括以下核算内容:1.核算预算收入。
各级总预算会计对本级预算收入的收纳、划分和报解进行全面核算和监督,对于预算收入的退库要严格把关,保证国家预算的执行。
2.核算预算支出。
预算支出是指列入各级财政预算,用预算收入安排的支出。
各级政府预算支出是维护本级预算所辖用款单位各项活动正常开展的财力保证,各级总预算会计必须严格履行拨款、支出的各项手续,认真核算拨款、支出的列报支出情况,加强预算资金使用的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率,3.核算预算资金的调拨。
预算会计学第一篇
03
预算收入的核算
预算收入的分类与来源
分类
预算收入按来源可分为税收收入、行 政事业性收费收入、国有资源有偿使 用收入、转移性收入和其他收入。
来源
预算收入的来源主要包括纳税人缴纳 的税款、行政事业单位提供服务取得 的收入、国有资源的有偿使用收入、 政府间的转移支付以及非税收入等。
预算收入的确认与计量
其他经费支出
包括捐赠、赞助等非经常性支出。
预算支出的确认与计量
确认条件
预算支出应当在符合相关法律法 规、政策文件以及合同协议等规 定的条件下确认。
计量依据
预算支出的计量依据包括国家有 关政策、市场价格、历史成本等 多种因素,需根据不同支出项目 选择合适的计量依据。
核算时点
预算支出的核算时点一般以实际 支付时间为准,但有些支出项目 可能需要按照完成进度或合同约 定时间进行核算。
预算会计的基本假设与原则
总结词
预算会计的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运行、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其原则包括客观 性、及时性、完整性和规范性。
详细描述
预算会计的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运行、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会计主体假设明 确了预算会计管理的空间范围;持续运行假设假定各单位在可预见的未来能够持续运行; 会计分期假设将各单位的业务活动划分为若干个期间,以便进行分期核算;货币计量假
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 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 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 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 的总流入。收入的确认 应依据其定义和计量要 求进行。
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 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 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 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 益的总流出。费用的确 认应依据其定义和计量 要求进行。
会计科目与账户设置
经营结余的核算方法
预算会计知识点归纳
预算会计知识点归纳在管理会计领域中,预算会计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和工具。
它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的财务管理和决策过程中,可以帮助企业设定预期目标、制定计划以及控制资源分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归纳预算会计的关键知识点。
1. 预算的概念和目的预算是指企业根据一定时期内的经验、数据和预测,制定的对经营目标、财务状况和资源利用的计划。
预算的目的是帮助企业管理者指导和监控业务活动,以达到提高经济效益和资源利用的最佳状态。
2. 预算编制和执行过程预算编制和执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包含以下几个主要步骤:2.1 环境分析和目标制定:企业需要从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的角度进行分析,设定合理的目标和战略。
2.2 预测和规划:基于过去的数据和趋势,以及市场和行业的信息,进行经营预测并制定预算计划。
2.3 预算授权和执行:将预算计划的执行责任分配给相关部门和个人,并确保资源的适当分配和使用。
2.4 预算协调和控制:各部门需要协调合作,根据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和控制,及时进行调整和修订。
3. 预算类型和内容根据预算的不同性质和内容,可以将预算分为不同类型,如以下所示:3.1 营运预算:包括销售预算、生产预算、成本预算和费用预算等,用于规划和控制企业的经营活动。
3.2 资本预算:用于决定和评估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和效益,如购买设备、开展新产品研发等。
3.3 现金预算:用于规划和控制企业现金的流动和使用,以保证企业的日常运营和资金需求。
3.4 静态预算和动态预算:静态预算是指在预算编制阶段就确定的预算,不会随着实际业务的变化而更新。
而动态预算则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订。
4. 预算与绩效评估预算与企业的绩效评估密切相关。
企业可以通过比较实际数据和预算数据的差异,来分析业绩表现和问题所在,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改进。
4.1 预算偏差和分析:通过计算和分析实际数据与预算数据之间的差异,找出产生偏差的原因,并根据偏差的程度和影响,确定相应的调整措施。
会计实务:预算会计的基本知识
预算会计的基本知识(1)预算会计的概念 会计是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货币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
会计按其核算、监督的对象及适应范围划分,可分为企业会计(也叫营利性会计)和预算会计(也叫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两大体系。
预算会计是现代会计中与企业会计相对应的另一分支,是适用于各级政府部门、行政单位和各类非营利组织的会计体系。
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不以营利为目的,一般不直接生产物质产品,而是通过各自的业务(服务)活动,为上层建筑、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服务。
预算会计是以预算(政府预算和单位预算)管理为中心,以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为目的,以预算收支核算为重点,用于核算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属于分配领域中的各级政府部门、行政单位、非营利组织预算资金运动过程和结果的会计体系。
(2)预算会计特点 预算会计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组织目标不同:预算会计提供公共物品,具有非营利性。
核算内容不同: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核算、监督一预算为基础,以预算收支为主要核算内容。
核算原则不同: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掌握和拥有资源会因外部或内部特定目的需要而受到限制,会计核算要求在资产总额等于负债与净资产总额基础上,强调固定基金与固定资产总额对应,强调专款专用。
会计处理基础不同:会计处理基础是对收入或支出的确认与记录的标准。
(3)预算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工作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明确会计主体是组织会计工作的前提条件,它规范了会计工作的空间范围和职能。
(4)预算会计目标 会计目标是会计所要达到的目的或者要得到的结果。
(5)预算会计原则 预算会计核算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真实性原则、相关性原则、可比性原则、一贯性原则、及时性原则、重要性原则、明晰性原则、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历史成本原则、配比原则、专款专用原则。
(6)预算会计的会计要素 会计要素又称会计报表要素,是构成会计报表结构的基础。
预算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5大类,其中,资产、负债和净资产三个要素构筑资产负债表,所以也称为资产负债表要素;收入和支出两个要素构筑收入支出表,所以也称为收入支出表要素。
预算会计知识点
预算会计知识点【了解知识点】了解预算会计的发展历史、定义、对象、作⽤等【掌握知识点】●预算会计的体系●预算会计的特点【重点与难点】⼀、我国会计体系:(分2⼤类)企业会计:应⽤于物质⽣产部门中的各类企业单位,以价值形式反映。
预算会计:应⽤于我国各级⼈民政府财政部门和⾮物质⽣产部门事确业、⾏政单位的⼀种专业会计。
⼆、预算会计的概念:(分解法)(⼀)定义: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各级财政部门和事业、⾏政单位等的国家政府预算资⾦的运动活动过程及其结果引起的经济活动所进⾏地连续、系统、完整的核算、反映、监督、控制政府预算执⾏情况的⼀种经济管理活动(⼆)分解:(5层含义)1、会计主体:专门为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和事业、⾏政单位所服务的。
2、会计⼯作对象:国家预算资⾦的运动过程及其运动的结果,具体⽽⾔,指政府预算执⾏过程的各项收⽀;事业单位的事业业务收⽀、经营业务收⽀;⾏政单位的经营收⽀和预算外资⾦等。
3、计量: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作价值的形式反映出来。
4、主要职能:连续、系统、完整地核算、监督、反映、控制政府预算资⾦的执⾏情况5、预算会计实质:⼀种经济管理活动。
三、预算会计的组成体系:(⼀)适⽤范围:适⽤于⾮物质⽣产部门的⾏政、事业单位及各级财政部门的会计。
事业单位:科研、教育、⽂化、医疗卫⽣等均为事业单位⾏政单位:国家权⼒机关、⾏政机关、司法机关和监察机关等财政部门:组织国家财政机关、办理国家预算决算的⾏政机关、中央财政机关、地⽅各级财政机关。
(⼆)组成体系:由各级⼈民政府财政总预算会计、事业单位会计、⾏政单位会计参与预算执⾏的国库会计、税收会计等共同构成。
四、预算会计的分级:(⼀)财政总预算会计的分级(5级):中央、省、市、县、乡(镇)5级财政总预算会计。
(⼆)单位预算会计的分级:(3级)1、主管会计单位(主管单位)2、⼆级会计单位(⼆级单位)3、三级会计单位(基层会计单位)主管会计单位——---与同级财政部门直接发⽣经费领报关系或建⽴(主管单位)财务关系,并有所属会计单位。
预算会计知识点总结考点知识
第一编总论第一章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概述第一节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的含义会计(企业会计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的概念:政府会计是要紧用于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政府和政府单位财务收支活动及其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会计。
非营利组织会计是要紧用于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各类非营利机构财务收支活动及其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会计。
第二节我国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预算会计〕概述一、预算会计概念预算会计是以预算治理为中心的宏瞧治理信息系统和治理活动,是核算、反映和监督政府财政总预算以及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预算执行的一门专业会计。
二、预算会计的特点〔一〕预算会计是以预算治理为中心的一门专业会计;〔二〕预算会计是一种宏瞧治理信息系统和治理活动;〔三〕预算会计要紧适用于财政总预算以及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的执行;(四)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一起构成我国会计的两大分支。
第三节我国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预算会计〕的根基前提和一般原因此一、根基前提:二、一般原因此1.真实性原因此2.相关性原因此3.可比性原因此4.及时性原因此5.明晰性原因此7.专款专用原第四节我国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预算会计要素分为五大类,即资产、负债、净资产、收进和支出。
第五节我国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预算会计〕的组成体系一、我国国家预算组成体系由中心级预算、省级预算、市级〔地区级〕预算、县级预算和乡〔镇〕级预算五级预算组成。
二、我国预算会计组成体系4.参与预算执行的国库会计、收进征解会计、根基建设拨款会计。
第二章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预算会计〕的核算方法第一节会计科目及账户一、会计科目1.按适用范围,分为财政总预算会计科目、行政单位会计科目和事业单位会计科目。
2.按会计要素,分为资产类、负债类、净资产类、收进类和支出类科目。
3.按提供指标的具体程度不同,可分为总账科目和明细科目。
二、账户第二节记账方法:采纳借贷记账法第三节会计凭证会计凭证按其填制程序和用途的不同,可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两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算会计的基本知识高顿网校友情提示,最新昆明行业会计实务相关内容预算会计的基本知识总结如下:(1)预算会计的概念会计是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货币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
会计按其核算、监督的对象及适应范围划分,可分为企业会计(也叫营利性会计)和预算会计(也叫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两大体系。
预算会计是现代会计中与企业会计相对应的另一分支,是适用于各级政府部门、行政单位和各类非营利组织的会计体系。
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不以营利为目的,一般不直接生产物质产品,而是通过各自的业务(服务)活动,为上层建筑、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服务。
预算会计是以预算(政府预算和单位预算)管理为中心,以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为目的,以预算收支核算为重点,用于核算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属于分配领域中的各级政府部门、行政单位、非营利组织预算资金运动过程和结果的会计体系。
(2)预算会计特点预算会计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组织目标不同:预算会计提供公共物品,具有非营利性。
核算内容不同: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核算、监督一预算为基础,以预算收支为主要核算内容。
核算原则不同: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掌握和拥有资源会因外部或内部特定目的需要而受到限制,会计核算要求在资产总额等于负债与净资产总额基础上,强调固定基金与固定资产总额对应,强调专款专用。
会计处理基础不同:会计处理基础是对收入或支出的确认与记录的标准。
(3)预算会计主体会计主体是指会计工作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明确会计主体是组织会计工作的前提条件,它规范了会计工作的空间范围和职能。
(4)预算会计目标会计目标是会计所要达到的目的或者要得到的结果。
(5)预算会计原则预算会计核算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真实性原则、相关性原则、可比性原则、一贯性原则、及时性原则、重要性原则、明晰性原则、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历史成本原则、配比原则、专款专用原则。
(6)预算会计的会计要素会计要素又称会计报表要素,是构成会计报表结构的基础。
预算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5大类,其中,资产、负债和净资产三个要素构筑资产负债表,所以也称为资产负债表要素;收入和支出两个要素构筑收入支出表,所以也称为收入支出表要素。
①5大要素的含义资产是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占有或者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
负债是政府与非营利组织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要以资产或劳务偿付的债务,包括借入款项、应付帐款、其他应付款、各种应缴款项等。
净资产是政府与非营利组织所拥有的资产净值,从数量上等于会计主体资产减去负债后的差额。
收入是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在业务活动中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
支出是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单位按照批准的预算发生的各种资产耗费和损失。
②资产负债表要素(资产、负债和净资产)在资产负债表三个要素资产、负债和净资产中,资产、负债是所在组织(营利组织一企业、非营利组织一财政、行政和事业单位)共有的会计要素,而净资产是预算会计中特有的。
它们之间的关系等式为:资产=负债+净资产。
在预算会计中,资产、负债和净资产(企业会计中称为所有者权益)三个要素有着不同于在企业会计中的特点。
主要表现如下:第一,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通常不使用“拥有或控制”这一企业会计常用的确认标准,而使用“占用或使用”这一标准来确认资产。
因为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具有取得的无偿性和使用的非经营性或非盈利性的特点(除开事业单位的附属企业和已纳入企业会计核算体系的事业单位),特别是行政单位的资产尤其是固定资产通常由政府直接提供的,而不需由行政单位用其业务收入去购买。
第二,预算会计中资产有限定性和非限定性之分。
资产的限定性,是指资产的提供者(包括拨款人和赠与人)对所提供的资产规定一定的限制,拨款人和赠与人通常是以通过法规、行政命令或协议等方式对其所提供的资产附加限制,接受资产的非营利组织必须给予以遵守。
从时间角度看,限定性有暂时性限定和永久性限定之分。
与此相对应,其他资产可归为非限定性资产。
资产的限定性是非营利组织区别于营利组织的一个独特方面。
第三,非营利组织的负债主要表现为流动负债。
如财政总预算会计的负债主要表现为高信用的国债以及因财政周转金的融通而形成的借入财政周转金和因体制结算而形成的与上级往来等流动负债;由于国家规定行政事业单位都不得以发行债券的方式来筹集长期资金,同时银行也一般只对其提供短期借款而基本上很少提供长期货款,所以行政事业单位的负债主要是流动负债。
因而非营利组织基本不存在资本结构问题及利用杠杆作用问题,但是这却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营性组织-企业必须考虑的问题。
第四,预算会计中资产与负债的差额采用“净资产”称谓,这与国际通行的用法一致。
企业会计中与之相对的概念是“所有者权益”,它是各种投资者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同时,它也是与债权人权益相联系的概念,它们共同构成“权益”概念。
显然预算会计中的这个差额没有上述明确的所有者权益特征。
因而在预算会计中采用“净资产”命名以区别于企业会计的“所有者权益”命名是很有必要的,也是非常合适的。
具体地说,与企业所有者权益相比较,非营利组织的净资产要素,具有以下基本特征:非营利组织不存在现实的所有者,其净资产不体现企业那样的所有者权益。
出资者,如拨款人、捐款人,是非营利组织净资产名义上的所有者,他们不要求出售、转让或索偿其所提供的资财,也不要求凭借其所提供的资财获得经济上的利益。
实际上,非营利组织由于不以营利为目的,客观上也无法为其资财的提供者带来经济上的利益。
现实中,非营利组织的一些资财提供者通常对其所提供资财的使用、维持规定某些限定,即非营利组织的某些净资产具有限定性。
同资产的限定性一样,对净资产的限定也可分为暂时性限定与永久性限定。
③收入支出表要素(收入、支出)预算会计中收入支出表的等式关系为:收入-支出=结余。
其中,收入要素与营利组织的收入要素有着显著的差别,而支出要素是其特有的,“结余”没有作为一个会计要素。
具体分析如下;第一,非营利组织的收入具有以下特殊性:从性质看,非营利组织取得的收入是为了补偿支出,而不是为了营利;提供产品或劳务等活动的价格或收费标准不完全按照市场经济价值规律来决定,甚至无偿提供或免费服务。
即非营利组织就其所提供的产品或劳务通常取得较低的收入或者甚至不取得收入;政府拨款一方面是为非营组织的存续发展,另一方面含有补贴性质。
即有些拨款属于对低价格、低收费服务的一种弥补。
从口径看,非营利组织的收入是大口径的而完全不同于营利组织小口径收入概念。
非营利组织的收入不仅包括业务收入,还包括投资利益、利息收入、捐赠收入和政府性的各类拨款等。
从限定看,非营利组织的收入有限定性与非限定性之分。
如,接受的捐款,若捐款人关于这笔款项有规定的使用要求或期限,那么这笔接受的捐赠收入就属于限定性的收入。
第二,非营利组织的支出要素在设计上,需要与收入要素相配合。
同时支出与企业会计的费用相比在许多方面有特殊性。
从功能和目的看,非营利组织的支出有着财政资金再分配以及按照预算向所属单位拨出经费的性质。
从口径看,与收入的大口径相一致,非营利组织的支出也是大口径的。
非营利组织的支出不仅包括费用性支出(狭义费用),还包括资本性支出。
从限定看,与限定收入与非限定性收入的区分相一致,非营利组织的支出也可分为限定性支出和非限定性支出,这也是资财提供者的规定要求使然。
从确认看,非营利组织的支出的确认有的采用权责发生制,有的采用收付实现制。
而费用的确认基本采用权责发生制。
从成本核算看,非营利组织的产品、劳务、项目等,需要单独核算成本的,可以另外单独核算处理,这并不否认支出要素的内涵与外延。
第三,结余是非营利组织在一定期间收入与支出相抵后的差额。
由于非营利组织不以营利为目的,其收入与支出的确认口径与企业收入与费用的确认口径有着明显的差别。
非营利组织的结余与企业利润相比,有着明显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如下:非营利组织的收入与支出通常也有差额,这个差额并不表现为利润(或亏损),而表现为结余(或负结余)。
但非营利组织并不追求这个余额,而是客观以予以反映,以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
在性质上,非营组织的结余表现净资产的变动,其属性为净资产,而企业的利润表现为所有者权益的变动。
企业利润存在分配问题并且(正)利润必须履行纳税义务。
非营利组织的结余一般不存在分配问题。
非营利组织正结余不需履行纳税义务,负结余实质上是对净资产的冲减。
非营利组织的结余没有明确的方向性,而企业利润表现为贷方余额。
非营利组织的结余有限定性与非限定性只分。
限定性结余是限定性收入与限定性支出相抵后的结余,非限定性结余是非限定性收入与非限定性支出相抵后的结余。
正因为如此,结余是否作为非营利组织的一个独立会计要素,存在不同观点。
赞成把结余作为一个独立会计要素的观点认为,如同企业会计的收入、费用和利润三要素构成企业“损益表”的基础一样,收入、支出和结余三要素构成了预算会计的第二等式:收入-支出=结余,可以作为“收入支出表”的基础,以系统完整地反映非营利组织的收支情况及其结果。
而且关心非营利组织收支情况及其结果的会计信息使用者,也当然希望能提供有关结余的信息。
不赞成把结余作为一个独立会计要素的观点认为,其一,结余的本质属性为净资产,其作为独立要素的经济意义不大。
其二,对非营利组织来说,重要的是年度预算的执行情况。
结余作为一个要素,平时无法反映出收支结余情况的真实结果,即没有实际的内容。
其三,结余作为预算的执行结果,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可能有,也可能没有;可能是贷方余额,也可能是借方余额。
那么连余额的方向性都无法确定,作为要素是不合适的。
当然,最终结余没有作为独立要素。
而实际上,不将结余作为独立会计要素并不影响预算收支以及结余的核算和对预算执行的检查分析。
(7)预算会计等式资产=负债+净资产(1)收入-支出=结余(2)资产+支出=负债+净资产+收入(3)公式(1)可理解为静态的会计等式,公式(2)、(3)可理解为动态的会计等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