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读后感--龚纯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非暴力沟通》读后感(集锦15篇)读完某一作品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非暴力沟通》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1生活中总有很多淬不及防的言语冲撞与你撞个满怀,他有时只会让彼此皱邹眉,有时会让你急火攻心,有时更会让彼此恶言相向,更严重的还会手脚并用……事情的发展全然不受控制,他撕裂着我们的心、肝、肺,直到你满身伤痕,叩问自己:发生了什么,让我们失心疯,让我们这样彼此伤害。
我想到了陈小春4岁的儿子,拿着大喇叭淡定的对陈小春说:“你是不是生气了?你能不生气了吗?”紧张的气氛瞬间就没了踪影。
这孩子就是在观察、感受之后说出了他的请求,化解了当时的气氛。
非暴力沟通给我带来了全新的思维方式,他教会了我怎样正确面对言语暴力,或者说冷暴力,简单的说,只有解决了心情,才能解决事情。
以前只会干生气,或者失态以后说出伤心伤肝伤肺的话,让场面失去控制。
简单的说,就是观察、感受双方的需要和请求,并且告知对方。
在思考这些问题的.同时,无形之中你的注意力转移了,并且能发现事件背后的隐情,矛盾自然就成功化解。
在实际操作中,一开始总会忘记方法,没关系,我们可以像马歇尔.卢森堡儿子所说的“快拿出你的卡片”那样,借助工具训练自己的思维方式,让自己的沟通更顺畅一些吧。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2《非暴力沟通》让我学习如何让爱融入生活,世间最大的误区不是不爱,而是以自己的方式去爱,世间最大的欠缺,比爱还奢侈的是“懂得”,给予对方所想要的,而不是给予对方我们想给予的。
说的直一点,就是心态的建设,就是一个不断放下自我的过程。
书里讲到的这种沟通模式对我触动很大。
让我有恍然大悟的一种感觉。
书中提供的四种方法:观察、感受、需要、请求,我觉得始终就是贯穿的一个道理,当冲突产生时,首先要学会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然后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感受,这样很有可能能够建立积极的'关系或者说得到对方的良好反馈。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非暴力沟通》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
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非暴力沟通》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1在非暴力沟通一书的后记部分,作者讲了他舅舅和他外祖母的故事。
表面上看,这故事似乎与此书没有多大关系,但认真品味,感觉这故事是把握全书精髓的钥匙。
这把钥匙告诉人们:在与他人或与自己沟通时一定要充满爱心,不然书中介绍的那些沟通方法就降格成了技巧和话术,而这样的沟通其实也是暴力的。
在非暴力沟通中,爱心为何这么重要?因为这可以有效防止我们在沟通时,掉入人们习以为常的打标签,先入为主的陷阱。
语言是人类用于人际沟通的伟大发明,只有掌握好这工具,才能过上正常的生活。
但语言不可能百分之百地描述我们周遭的客观和主观世界。
把颜色数字化后就会发现,在这世界上竟然有1600多万种颜色,相比之下,人类用于描述颜色的词汇却寥寥无几!另一方面,词汇是稳定的,但词义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和心态下,对不同的人是会变化的。
比如读了《非暴力沟通》一书中的某一章节后,饱经沧桑的人说“懂了”,初出茅庐的人也说“懂了”,虽然是同一个词汇,但词义却是不一样的。
这也是为何在本书的379~381页,作者拒绝用业内公认的学术性方法去和精神病人沟通的原因。
如果没有爱心,是无法更好地了解和把握很多难以用语言描述的心理状态的。
无论是请求他人做某事或是自己计划做某事,人们都希望能心想事成。
当请求和计划能满足真实的需求时,心想事成是比较容易做到的。
那么怎么才能发现真实的需求呢?作者告诉我们,不能简单去听需求方在说什么和做什么,因为同一词汇可能会有不同的词义,同一行动可能会有不同的动机。
只有通过观察和感受,不要受说什么、做什么的干扰,才有利于找到最接近真实的需求,所提出的请求才可能被接受。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10篇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10篇《非暴力沟通》读后感1《非暴力沟通》与其它沟通类的书籍有所不同,一般市面上沟通类型的书籍主打场合式的沟通技巧,而这本书讲的是从人的情感诉求出发,说话前三思,并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上思考来进行交流的温和式沟通。
初次看到书名,我就感到疑惑,暴力沟通难道是武力解决问题吗?相对而言,非暴力沟通就是常言道的“君子动口不动手”吗?书中给出的答案是,暴力沟通指的是语言暴力,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的语言伤害性往往比肢体暴力更严重,也更持久。
书中指出,生活中大多的矛盾与冲突就是因为这些被长期忽视的语言暴力引起的,非暴力沟通告诉我们要做到的是,学会观察对方与自己,讲究内心的需求与感受,并用温和的语言表达出来。
艾提·海勒的日志中写道:“我不会轻易害怕。
那不是我勇敢,而是我知道,他们也是人,我必须用心理解他们的行为。
今天早上,那个性情粗暴的年轻盖世太保冲我吼叫,我没有生气,而是关心他。
我想问:‘你的童年很不开心吗?女友抛弃你了吗?’他看起来愁眉苦脸、躁动不安、阴沉而又虚弱。
我当时就想帮助他。
他那么痛苦,一旦为所欲为,是多么危险!”我们常常在第一眼的时候就妄自下了批判与看把自己的主观想法强加在别人身上,这就往往导致双方之间产生误会。
非暴力沟通就是突出强调这一点带来的伤害性有多大,书中介绍了实用的沟通模式。
首先,诚实地表达自己,而不是随便地批评指责别人。
第二,关切地倾听别人,而不是在未细心观察上解读为批评指责。
人们容易混淆观察与评论,倾向于听到批评而反驳对方。
比如,他是个懒惰的人。
这就是评论。
他是个四五天都不出门的人。
这是观察。
有人认为他不经常出门就认定他是懒虫。
但未曾细想,几天不出门的人就是懒人吗?强加自己的价值观念于人就是一种暴力沟通的表现。
听到不中听的话我们可以有四种选择:责备对方;责备自己;体会自己的需求与感受;体会对方的需求与感受。
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自己的见解,人们的反应常常是为自己辩驳。
关于《非暴力沟通》读后感最新范文3篇(非暴力沟通读后感800字左右)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最新非暴力沟通读后感800字左右关于《非暴力沟通》读后感最新范文3篇(非暴力沟通读后感800字左右)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非暴力沟通》读后感最新范文3篇(非暴力沟通读后感800字左右),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非暴力沟通》读后感最新范文3篇(非暴力沟通读后感800字左右)1一、总结本章以“让爱融入生活”为主题,从倾听自己及他人、乐于互助两方面着手,引出了本书的主要内容NVC四要素:观察、感受、需要、请求。
简单的8个字呈现在眼前,背后却是漫长的刻意练习,这练习期间会有欢欣雀跃、会有颓废沮丧、会有心灵清洗的涤荡、也会有内心波涛汹涌的暗流,让我们开启这扇大门,进入我们新的别样人生体验。
二、“让爱融入生活”感悟本书这一章标题,让爱融入生活。
此刻,我想到的是,你愿意让爱融入生活吗?曾经我有一种认识,工作与生活是不同的。
生活是日常柴米油盐、妻儿老小、家长里短、七大姑八大姨、生活作息……面对的有耄耋老人、有稚口小儿,所有与工作无关的场所、事件、人物、情感、时间等;而工作则是一群有共同理想、共同愿景、共同情操、能力互补的青壮年,在约定的时间、地点合作完成一件事。
持着我的“认识”,我践行着让爱融入家里的每个生活角落,我感受着先生、孩子、父母、手足的爱,也感受着给予他们由衷爱的暖流,我的心在感受到暖流之际都将被爱快要融化了!然而,在工作中,我却感受到了我的僵硬、我的不由自主的强势、我的急躁、我的压抑与容忍限度。
我开始困惑、反思,是什么原因?我本不是这样的人啊!伴随着个人成长的一次次深入学习,我终于明白:《非暴力沟通》中“让爱融入生活”中的“生活”,囊括了生命体的时时刻刻;而其中的“爱”,即是感受的体会和体察、需要的觉察和感知,体会自己、体察对方;觉察自己、感知对方。
在这里,无论是自己还是对方,都是对自己的爱!爱自己,是《生命的重建》中的核心,也是《非暴力沟通》中的核心,更是个人成长中的核心!当我明白了“生活”、“爱”这两点时,我从内心深处放下了对待工作间合作、同事、领导的旧有的“认识”。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6篇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6篇读后感体现了我们对作者心血的尊重和感恩,选择一些经典名著来写读后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非暴力沟通读后感6篇,感谢您的参阅。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篇1书中第十章说到充分表达愤怒。
我想愤怒也是我们常有的情绪之一、以往我们有了愤怒的情绪之后,首先想到的是怎么把这个愤怒情绪发泄出来,却忘了应该怎样表达出来。
书中给我们了四个步骤:1、停下来,呼吸。
2、留意我们的指责。
3、体会我们的需要。
4、表达感受和尚未满足的需要。
前两个步骤我们很容易做到,后面两个似乎就不那么容易了,往往我们会因为愤怒而冲昏了头脑,没有及时的追根溯源。
没关系当我们学习了这四个步骤后,我们要学会先倾听他人,然后给自己时间,用足够的耐心学习和运用非暴力沟通。
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的第一反应常常是习惯性的反应,因此,运用非暴力沟通有时是很别扭的事。
没关系,在刚开始运用非暴力沟通时,我们可以把节奏放慢些,在说话前先想一想,有时,我们甚至停下来,什么也不说。
非暴力沟通最重要的应用也许在于培育对自己的爱。
当我们的表现不完美时,我们可以通过体会忧伤和自我宽恕,来看清个人成长的方向,以及避免自我惩罚。
评价自己的行为时,我们专注于尚未满足的需要;这样,我们就不再依赖羞愧、内疚、恼怒或沮丧的心理来寻求改变,而让爱主导我们的学习和成长。
关于爱自己,我想这个词在一年前还离我很遥远,那个时候的我就像一个整日围着孩子、围着老公、围着家打转的黄脸婆,甚至于连黄脸婆都算不上了,每天打交道的都是邻居的爷爷奶奶,甚至是老爷爷老奶奶。
那个时候的我是痛苦而又煎熬的,找不到自己,在家里迷失了自己。
可能有的人会说你别矫情了,哪有人会在家里迷失自己的?我想说家往往是最让人迷失自己的地方。
一个人在家中有太多的角色需要扮演,首先是子女,然后是夫妻,其次是父母,最后是自己。
人一旦角色发生了转变就容易迷失自己,有太多的妈妈做了妈妈以后,就只记住了妈妈这一个角色,当然也只扮演了这一个角色。
《非暴力沟通》读书心得13篇

《非暴力沟通》读书心得13篇《非暴力沟通》读书心得1《非暴力沟通》是我在过去的所读的书中最喜欢的一本,也认为,在读完第一遍后,它确实对于我个人产生了的影响和改变。
它是我当初加入《妈妈你听》全国读书会大群读的第一本书,和其他群里的妈妈们每天读书打卡,每次阅读都能感受到收获良多。
每天读书,也会特意留意观察自己与别人相处的日常,反思了自己与周围人的相处模式是不是有不妥的地方。
慢慢懂得了,原来自己与别人的沟通并不是真正的沟通,因为最后的结果不是解决了问题,而是使我们之间矛盾更加激烈化了。
以前的我们总以不是你输就是我赢,或是两败俱伤收场。
把书读了第一遍后我懂得了观察、感受、需要,请求,是让非暴力沟通顺利进行的四个基本要素。
我也把它运用到我的日常生活中,对于有时孩子无理取闹,我也多了一份耐心。
有时候,有些话,从老人嘴里说出来,我在以前可能会不高兴立马反驳,但是我现在不会,因为他们说出的并不一定是事情的全部,或是他们说的不一定就是他们真正想表达的。
他们之所以感受到不满意或愤怒的言论,只是因为他们自己的观察结果,给他们带来的评价而已。
当初因为太喜欢它,迫不及待想更多的人分享它,所以在阅读完第一遍之后,就在参与的同城读书会中把它和其他人的书给交换了,目前它还是没有被交换回来。
很高兴,在进精进小组后,我还能再次和大家再次阅读这本书,但我不想耽误进度,想跟上和大家一样的读书进程,我就再在网上买了一本新的。
因为我认为,这本书它是值得反复去读,多读多领悟。
理解他人的感觉和需求之前,要先了解自己的感觉和需求。
可是我发现人一旦处于情绪之中,很难去冷静地分析自己的需求,甚至会被情绪所控制。
最近和男朋友处于磨合期,前几天在相处过程中正好觉得应该沟通一下,我就向他详细地描述了我当下的感受以及需求,他也诚恳地道歉并表示下次会注意,可是我却被那一丝丝求而不得的情绪控制住了,我的情绪向我表示对方的反应还不够,我接着不停地向他表示他的行为让我很伤心,可是他翻来覆去还是那几句话,甚至觉得不知如何做才能让我满意,这时候的我已经完全被那种常见的恋爱情绪给控制住了。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精选25篇)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精选25篇)《非暴力沟通》读后感(精选25篇)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
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非暴力沟通》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篇1知道这本书是源于一个共同爱好心灵成长的好友推荐的,那天我咨询她事情,她很激动的推荐我这本书说一定要好好读读,我抵挡不了她的热情立马在京东上下单了。
京东很快,第二天就把书送到我手里。
然而,那本书大概就在我的书架上静静的躺着超过了三个月,塑封都没有开启。
第二次,我再次遇到我的好友时,我发现跟她沟通似乎感觉更好了,很明显的感到我的事情她都在认真的倾听和感同身受。
她依然强烈推荐这本书,而且告诉我说自己花了好多精力在学习,这一次我动心了。
这本书为什么没有立刻吸引我的原因,大概吃亏在书名上。
看书名以为在讲沟通技巧,然而我对于写“术”一类的书并不太感冒,我喜欢看“道”。
我个人认为脱离了正确的道的基础去研究术,似乎根基不牢,有走偏的风险,而这是我不愿意看到的。
然而我还是高估了自己,这本书其实是术和道的结合,既有指点迷津的理念,也有立竿见影的实操,很值得反复看,反复练。
那么何为非暴力沟通呢?在我们的表达里面含有四个要素:1)观察,这种观察不带任何评价,只是描述自己看到的事情。
2)感受,说出自己的感受或确认对方的感受。
3)需要,看到自己的需求或鼓励别人说出需求。
4)请求,清晰的表达出自己希望对方做什么,或确认对方需要自己做什么。
看起来很简单,但是练起来还是需要刻意的。
在生活当中,如果仔细观察的话,我们的语言,很多时候都是评判,甚至会上升到道德评价。
比如,你太不负责任了;我的孩子很懒。
比如有同事对某件事提出我们认为不好的的疑虑时,我们通常会说,你太负面了。
有没有觉得这些对话里面,对方听到了批评,不走心,甚至粗暴。
有时候我们为了表达我们的欣赏,通常简洁的一句:你好棒!你好优秀!虽然是表扬别人的话,但是,对方听到了空洞的应付,一样没有很好的效果。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非暴力沟通》读后感一《非暴力沟通》是一本具有深刻启示意义的书籍,它宛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在人际沟通这片复杂领域中的前行之路,让我对沟通的本质和方式有了全新的理解和感悟。
在阅读过程中,我被书中所阐述的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深深吸引。
观察、感受、需要、请求,这看似简单的四个环节,却蕴含着巨大的沟通智慧。
以往在沟通中,我们常常容易混淆观察和评论,不经意间就会对他人进行评判,从而引发对方的反感。
比如,我们会说“你总是这么懒”,这就是一种评论,而如果换成观察则是“我看到你这三天都没有打扫房间”。
这种基于事实的观察陈述,能够避免给对方贴上负面标签,为良好的沟通奠定基础。
感受这一要素也让我重新审视自己在沟通中的表达方式。
我们很多时候会压抑自己的真实感受,或者用模糊不清的方式表达,这使得对方无法真正理解我们。
学会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如“我感到很沮丧”“我现在有些焦虑”,能让沟通的另一方更准确地了解我们的内心状态。
同时,了解自己的感受也是理解自己需求的重要一步。
需求是沟通的核心。
我们之所以在沟通中产生矛盾,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没有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和对方的需求。
每个人的行为背后都隐藏着某种需求,当这些需求得不到满足时,冲突就容易产生。
例如,当我们因为伴侣晚归而生气时,我们的需求可能是对安全感和陪伴的渴望。
如果我们能明确表达这种需求,而不是一味地指责,就更有可能解决问题。
请求则是将沟通导向积极方向的关键。
这里的请求是明确、具体且可操作的。
不是“你要多关心我”这种模糊的说法,而是“我希望你每周能抽出一天时间陪我看电影”。
这样具体的请求让对方清楚知道我们的期望,避免了误解。
书中通过大量生动的案例展示了非暴力沟通在各种场景中的应用,从家庭关系到职场交流,从朋友相处到陌生人之间的互动。
在家庭中,运用非暴力沟通可以避免许多不必要的争吵,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
比如在亲子教育中,父母可以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来引导孩子,了解孩子的需求和想法,而不是简单地命令或批评。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四篇【可编辑】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四篇《非暴力沟通》读后感四篇【篇一】今天学习了《非暴力沟通》,首先了解到暴力沟通的类型和特点,告诉自己要引以为戒,更重要的是学习了非暴力沟通的方式和操作步骤,可以让自己在人生路上更好地前行。
观察事实表达感受讲述需求请求帮助这是非暴力沟通提供的沟通方式和具体的操作步骤,对于生活中、工作中的我们都具有指导帮助意义,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虽然沟通效果要因人而异,但我觉得它确实能帮助我们创设良好的沟通氛围,而这良好的沟通氛围的创设应该是有效沟通的前提。
因为观察事实,表述事实,所以我们不会轻易给别人下定义,也就叫停了给别人贴标签这种会伤人使对方尤其是小孩子产生自我暗示的道德评判行为。
让对方看到他自己的问题,而不是对我们可能不甚恰当的评判产生抵触心理,进而导致沟通无法进行下去。
这样也避免了评价的随意性,甚至是不自觉中流露出的嘲讽或指责等不好的情绪。
比如,学生们不喜欢老师翻旧账,所以咱们可以也是应该做的是就事论事,这样可以让学生无可辩驳,以保证沟通的进行。
清晰而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教会我们认真而负责任地审视自己的情感情绪,教会我们准确表达,有节制地表达,也让我们反思自己的情绪是否有过激的成分或部分,是否会对对方造成伤害,尤其是在面对小孩子时,我们是否是在真诚沟通而非无能地宣泄自己不可控制的情绪。
我们无形中也是在做出一种理性处理问题的表率,教会我们的孩子或学生学会认知自己的情绪,表达自己的情绪,同时要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讲述需求,首先要做的就是反问自己:我的需求是什么?我们的需求就是前面提出的感受的根源。
既然是在交流中,就要让自己的需求可以在太阳下曝光晾晒,而非不可告人的阴暗。
《巴黎圣母院》中的弗洛罗,道貌岸然,阴暗、阴损,就是他的需求不可告人。
久而久之,他自己给自己挖掘了坟墓。
需求的提出先要经过自己理性的过滤,是否正当,是否合理,是否合情。
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
我觉得在这个过程中人会变得更加理智和成熟,会真正的成长。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6篇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讲话致辞、报告体会、合同协议、策划方案、职业规划、规章制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report experience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career planning,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非暴力沟通》读后感6篇下面是本店铺收集的《非暴力沟通》读后感6篇(非暴力沟通读后感简短),欢迎参阅。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精选15篇)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精选15篇)《非暴力沟通》读后感1在我们的生活里,特别是和亲密的家人,先生之间,普遍存在着,冷暴力和语言暴力。
逃避解决问题时采用“冷暴力”,一时气上心头不能自制时就会用狠毒的语言中伤对方。
这本书提供了一个行之有效的具体沟通模式。
非暴力沟通的模式是:1、观察而不评判;这是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犯的毛病,妄加判断,添油加醋地加入个人主观判断,用自己的主观意识给他人“贴标签”2、感受而非想法;直截了当地说出自己的感受,毕竟我们是有情绪的个人,允许有情绪,但直接表达就好,不必用过分偏激的语言或者行为来提醒对方我很失望、生气、愤怒3、个人的需要/价值观念;静下来扪心自问,是什么样的个人需求和价值观念导致我会有现在的情绪,不去责怪他人的行为,而是将”矛头“指向自己,是因为自己的某个需求,而导致会这样看待他人的行为,是自己的需求和观念导致了自己的情绪。
4、请求;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请求(而非命令),注意语气委婉。
女生爱玩”你猜猜猜“的游戏,希望男生能明白自己的心思而猜出自己的请求,至少曾经我是这样的,而男生的思考方式是直接了当的,因此会起很多不开心。
直接地说出自己的需求。
这样的.一种沟通模式,实践下来也会带来思考问题方式的转变,我们不会再怨气冲天负能量地去抱怨指责他人,而是在自我观察剖析之后,说出自己的感受,表达自己的需求。
同样,当他人在抱怨指责时,我们平静地去倾听他的感受,剖析他的需求,那么争论也能平息。
我想这本书将把我带入一个新的世界,我期待着自己的转变,和影响到别人。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2《非暴力沟通》这本书,大家初次看到时会觉得沟通怎么会和“暴力”扯上关系呢?初次接触这本书,是我的闺蜜、大学老师隆重推荐给我的。
她告诉我能从本书中找到人与人之间以及家庭成员之间沟通的秘籍。
我的孩子正处于青春期,而且高考在即,他此时的心理状态,包括和父母的沟通问题以及我个人在生活和工作中的一些困惑,让我对这本书充满期待。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14篇)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14篇)《非暴力沟通》读后感1自认为上次读《非暴力沟通》已经很认真了,今天拿来重读,居然又有好多新的感悟。
《非暴力沟通》在前言当中明确地告诉我们改变沟通方式是自我转变的开端。
当我们遇到人际冲突时,总是一厢情愿的认为他不理解我,我的观点完全正确,他为什么总是执迷不悟?我们自认为自己正确无误,是源于我们的自信,可是我又说服不了对方,因为他也有自信。
所以,双方就纠缠于为自己辩护,最后谁也战胜不了谁。
问题没有解决,我们却徒增烦恼。
我们渴望进步,我们渴望良好的沟通,我们渴望和谐的人际关系,可是问题出在哪里呢?我如何才能说服他呢?这是我们经常思考的问题。
《非暴力沟通》告诉我们,我们需要转变的是沟通方式,我们要转变谈话和聆听的方式。
苏菲派诗人鲁米写到:“在道德与不道德的区分之外,有片田野。
我将在那里见你。
”初读这句话,觉得作者真是没有底线,怎么连道德与不道德都不进行区分了,那这世界上还有正义吗?如果对于不道德行为不去谴责而放任自流,哪里还有公平正义?社会会变成什么样子?再往后看,慢慢理解了。
作者的意思是,在沟通的过程当中,我们不要条件反射地对对方以道德或不道德进行评价,而是去明了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愿望,有意识地使用语言。
既诚实清晰地表达自己,又尊重与倾听他人。
这就是非暴力沟通。
它不只是沟通方式,它更是一种持续不断的提醒,使我们专注于更可能满足我们人生追求的方向。
书中又讲了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观察—表达—需要—请求四个要素非常简单,但真正做到却很难。
书中的“非暴力沟通的精髓在于对其中四个要素的觉察,而不在于是用什么字眼进行交流”,这句话清晰的给出了一直困惑我们的问题的答案。
道理很简单,为什么我们总是做不到?那是因为我们的觉察不够。
我们表达的错误,是因为我们觉察的不准确;我们体会不出内心的需求,那是因为我们没有觉察到内心真实的声音。
“而我倾听每句话包含的情感和需要。
我并不将他的话视为攻击,而当作来自人类同胞的礼物。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
《非暴力沟通》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沟通方式,让我们避免争吵和冲突,而是通过倾听、表达和理解来建立更加和谐的关系。
读完这本书,我深刻意识到了自己以往在沟通中常常陷入的陷阱,比如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而忽视对方的感受,或者使用批评和责备的方式来沟通。
而实际上,通过倾听对方、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并尊重对方的感受,我们可以建立更加深入的沟通,解决问题,增进关系。
这本书也让我意识到,要想有效地实践非暴力沟通,需要不断地练习和自我反省。
我们需要不断地提醒自己,注意自己的语言和态度,以避免伤害他人,建立更加尊重和理解的沟通氛围。
总体来说,读完《非暴力沟通》让我深受启发,认识到沟通的重要性,尤其是在人际关系中。
我会努力实践书中的理念,提升自己的沟通能力,建立更加健康和和谐的人际关系。
2023年《非暴力沟通》读后感(15篇)

2023年《非暴力沟通》读后感(15篇)《非暴力沟通》读后感1这本书第一次听说是在樊登读书会上听过,印象一般,当时对此类书抱有自然抵触。
这次在微信读书上听下来还是有所收获的。
对他人的评价实际上反映了我们的需求和价值观”。
对一本书的评价亦如此。
良性的沟通让人心旷神怡,恶劣的沟通令人暴跳如雷。
沟通的技巧不容忽视。
只可惜,愿意花时间学习沟通技巧的人并不多。
为了突破自己的沟通路径,成为一个更好的倾听者,近来有意识地下了点功夫。
遗憾的是,学习的初衷往往是寻求有效沟通,但学习之后警醒地运用,却发现也是另一种累。
累,说明还没有掌握到位,需要不断提醒自己,反省,改进。
我们总是把最坏的脾气留给了最亲近的人,学习非暴力沟通,让你在发怒时换种表达方式,会发现一切都不一样了,而且有些事没你想的那么糟。
自我反省,沟通不好的原因,尤其是和家人的沟通,很大因素是没有进行非暴力沟通,急躁易激动,导致沟通失败,不过要想熟练运用时刻运用非暴力沟通还需要做很多努力,有些章节需要认真复习,做笔记,时刻提醒着自己注意沟通的方式,默认于心,只能说努力改变吧。
非暴力沟通的目的不是为了改变他人来迎合我们。
相反,非暴力沟通重视每个人的需要,它的目的是帮助我们在诚实与倾听的基础上与人联系。
总之,个人觉得非暴力沟通是有效的,但需要看面对的是什么人以及什么场合。
在面对可能遭受伤害的情形时,你首先要做的是保护自己,卸下对方的武器。
只有在对等的基础上,沟通才会发挥效用。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2这本书其实有点戳着我的内心,自己从前认为正确的做法,但是在过程中,我正在不知不觉的“暴力”对待他人。
而我在这本书中渐渐学会了如何更好对待他人和更爱自己。
“我这个人说话直,你别介意。
”是我以前经常说的第一句话。
而现在,我想对以前的自己说:“对不起,我介意。
”我一直以为,只要出发点是好的,不管说话的方式是什么,别人都可以接受,但是事情好像并不是这样。
我总是理所当然的认为,如果你无法接受我的“忠言逆耳”,是你的小肚鸡肠。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龚纯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非暴力沟通”——第一次接触这个名词的时候,估计都会给人一种很震惊的感觉,暴力?往往给人打架,造成身体伤害的一个攻击性强的名词,而这样的一个名词与“沟通”相联系,往往让人好奇而又觉得有些牵强。
《非暴力沟通》是一本非常技术性的书,它将沟通分成明确的不同阶段,观察-感受-需要-请求。
而每一个阶段中的用词都有清晰地界定,什么表述是观点,什么是感受;什么是自己的需要,什么是对方的指责。
这些看起来略微刻板的交代,让一直对纯然的表达有疑虑的我有了更深的体会。
如何解释清楚缘由的同时,又不给对方压力呢?试举书中一例:甲:你昨晚没来令我很失望。
乙:昨晚你没来,我很失望,因为我想和你说一些烦心事。
甲与乙的表述之间,哪个是纯然的表达就很明了。
这里要把握的一个关键,就在于我们任何的情绪都是因自身而起。
所以,我们表达的需要也应该基于自己。
我们今天正好和一个朋友谈起之前的一次沟通。
她是一位很要好的朋友,因为彼此关系的亲密,我就会出现某种程度地退行。
一次在我倾诉焦虑的过程中,她无心的一句话语,唤起了我心中早期儿时的“被抛弃感”。
在这种“被抛弃”恐惧的席卷下,就如文中最初提到的那样,我启用了“冷漠”的防御机制。
反过来,又深深伤害了她。
在几个小时的斗争之后,又进行交谈时,我痛苦地流下眼泪,坦诚自己的那种“被抛弃感”,并表示自己很需要对方的支持(其实这个表述仍然不能够将焦点集中在自己身上)。
于是,大家很快互相谅解。
今天再次提起这件事情,她说,其实如果一开始我就直接表达她会更能接受。
哎,旧有模式真的是很难打破,我还在学习。
在谈完自我的表达之后,再说到倾听。
大家都能意识到人与人之间最缺乏的是倾听,但从切身的感受来说,这个并不容易做到。
书中列举了一些妨碍我们体会他人处境的行为。
建议:“我想你应该……”比较:“这算不了什么。
你听听我的经历……”说教:“如果你这样做……你将会得到很大的好处。
”安慰:“这不是你的错;你已经尽最大努力了。
《非暴力沟通》读书心得

《非暴力沟通》读书心得《非暴力沟通》读书心得1我们花了三年时间学会说话,用一生的时间学会闭嘴。
—题记也许世界上不存在奇迹,但我们能找到更多的快乐,找回对生活的热爱。
我非常渴望被信任的安全感,这是我大部分开心、悲伤、愤怒时刻的起因。
情绪素来是人的软肋,如同《象与骑象人》里说,理智无法拉住情绪的大象。
这本书里最启发我的其实是章节小测题,让我能够以旁观者的身份觉察到非暴力沟通与普通沟通方式的不同,我试着做了一下,发现真的挺难的,不过进行完之后感觉自己比原来有了更多的安全感,慢慢来。
这是20xx年读的最后一本书。
沟通上的困局通常表现为两种极端,一种是情绪炸裂的吵架,另一种则是情绪压制的`沉默。
无论张扬的还是克制的,最后都被证明是无效的“暴力沟通”。
非暴力沟通则指导我们转变谈话和聆听的方式,我们不再条件反射式地反应,而是去明了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愿望,有意识地使用语言。
我们既诚实、清晰地表达自己,又尊重与倾听他人。
而真正的倾听,是放下自己心中已有的想法和判断,一心一意地去体会他人。
观察而不作评论,体会感受,了解需要,表达请求。
观察了解自己以及他人自动的语言行为情绪表达背后真正的需求是什么,学会倾听,请求,满足需求后表达感激接受感激。
我们都是自己的主人,承担起自己生活的责任,不要逃避,没有什么应该、必须、不得不,一切都是自己的选择,想清楚自己的目标,你可以选择别的。
我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已经不会好好说话了的年代之后,我们总是习惯在别人身上找毛病、挑刺。
喜欢给别人贴上这样那样的标签,也喜欢给自己贴上这样或那样的标签,要么抬高自己,要么给自己开脱。
看起来我们给自己套上了厚厚的壳,保护自己,也给别人贴了一脸的即时贴。
拉远了人的距离,让自己学会了逃避,蒙蔽了自己的双眼。
我们看不到自己的需要,看不到自己的渴望,更看不到别人行为的原因和需求。
《非暴力沟通》恰恰就是以这样的起点告诉我们,静下来,听听自己的心声。
当静下来,听到自己的心跳,听到自己的渴望的时候,自然就很容易感受到别人的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
“非暴力沟通”——第一次接触这个名词的时候,估计都会给人一种很震惊的感觉,暴力?往往给人打架,造成身体伤害的一个攻击性强的名词,而这样的一个名词与“沟通”相联系,往往让人好奇而又觉得有些牵强。
《非暴力沟通》是一本非常技术性的书,它将沟通分成明确的不同阶段,观察-感受-需要-请求。
而每一个阶段中的用词都有清晰地界定,什么表述是观点,什么是感受;什么是自己的需要,什么是对方的指责。
这些看起来略微刻板的交代,让一直对纯然的表达有疑虑的我有了更深的体会。
如何解释清楚缘由的同时,又不给对方压力呢?试举书中一例:甲:你昨晚没来令我很失望。
乙:昨晚你没来,我很失望,因为我想和你说一些烦心事。
甲与乙的表述之间,哪个是纯然的表达就很明了。
这里要把握的一个关键,就在于我们任何的情绪都是因自身而起。
所以,我们表达的需要也应该基于自己。
我们今天正好和一个朋友谈起之前的一次沟通。
她是一位很要好的朋友,因为彼此关系的亲密,我就会出现某种程度地退行。
一次在我倾诉焦虑的过程中,她无心的一句话语,唤起了我心中早期儿时的“被抛弃感”。
在这种“被抛弃”恐惧的席卷下,就如文中最初提到的那样,我启用了“冷漠”的防御机制。
反过来,又深深伤害了她。
在几个小时的斗争之后,又进行交谈时,我痛苦地流下眼泪,坦诚自己的那种“被抛弃感”,并表示自己很需要对方的支持(其实这个表述仍然不能够将焦点集中在自己身上)。
于是,大家很快互相谅解。
今天再次提起这件事情,她说,其实如果一开始我就直接表达她会更能接受。
哎,旧有模式真的是很难打破,我还在学习。
在谈完自我的表达之后,再说到倾听。
大家都能意识到人与人之间最缺乏的是倾听,但从切身的感受来说,这个并不容易做到。
书中列举了一些妨碍我们体会他人处境的行为。
建议:“我想你应该……”
比较:“这算不了什么。
你听听我的经历……”
说教:“如果你这样做……你将会得到很大的好处。
”
安慰:“这不是你的错;你已经尽最大努力了。
”
回忆:“这让我想起……”
否定:“高兴一点。
不要这么难过。
”
同情:“哦,你这个可怜的人……”
询问:“这种情况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辩解:“我原想早点打电话给你,但昨晚……”
纠正:“事情的经过不是那样的。
”
而如何才可以做到真正的倾听呢?作者认为还是经由全身心的倾听,按照“观察-感受-需要-请求”的顺序,将对方的意思表达出来,就能获得最佳效果。
总之,在我看来,全篇虽然属于实用性的范畴,但不同于一些成功学或社交学的书,对关系的把握是基于对人的真实存在的尊重,所以读起来很有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