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设计之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品设计之道

来源:中国工业设计网作者:郭公兵

世间万物皆有道,产品设计也不例外。一款好的产品设计是需要遵循一系列产品设计原则,产品设计也是有其内在设计之道可循的:

人人都是设计师

产品的设计,需要体现其互动性。越是消费者使用平凡的产品,越要体现出产品的互动性。比如说手机的互动性就要强于电饭煲。

因此,互动就代表消费者的参与。那么,在产品设计之初,就应该为消费者留有空间,让消费者在互动中参与进来。这么来说的话,人人都是设计师,产品的设计需要人人的参与。而设计者做什么呢?设计这就是要建立一个让人人参与与发挥的平台,建立一种秩序、一种关系,引导消费者的参与,人人都是设计师。

设计应留有余香

好的设计,在消费者体验后,产品与消费者建立了一种特殊的情感,产品也就注入了生命,产品与消费者间慢慢孕育出一种味道。这种关系的建立,是在产品设计之初就应该融入的。设计应该留有余香,让消费者慢慢的去抚养。让这种余香成为一股涌进消费者心头的暖流。

设计应保持诚实

不要让消费者为花俏的外观浪费过多的成本。设计中,让资源用在用户使用上,给消费者实惠,做诚实的设计。

我觉得这方面国外做得比较好,比如西门子的家电,外观上是朴素的,确一直是好用的。而反观国内的某些产品,在外观上花费的功夫比产品本身的更多,或者是产品好看不好用,这些高成本的外观确要消费者来买单。这样的话,设计就背离了以人为本。

我也认为,韩国的设计在装饰方面做得功夫很深,装饰方面用得太疯狂,这还真不好说。我们可以向国外学习,但不能只学其表,如果学其表,我认为中国的设计已经被自己绑架了。

不能用设计去满足商人的无限欲望。

让消费者看到产品的真相,不应该让消费者购买阶段由于看不到真相而产生太多的冲动。我相信应该有人家里放了一些只用过一次再也没用过的产品。所以,我认为产品卖出去只是设计的开始。

不宜过度设计

为什么国外消费者使用的产品更新得慢,比如国外本国的手机、家用电器等,都是多年才更新。反观国内,各种产品平凡更新,且又不见得更新了什么?这新更新有必要吗?难道只是吸引眼球吗?比如国内的电磁炉,总在不停的变换花纹。

过度的设计,会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也会让消费者无所适从。设计中的二八原则,大部分社会资源偏向高收入群体,针对这部分人的产品严重过剩。这就算为什么近年的国际大奖评比慢慢的也关注到弱势群体,比如一些落后国家像非洲、关注残疾人士。

作为参与者,我们是否应该反思。

设计要产生共鸣

设计就是要产生共鸣,即设计师要进入到消费者的频道(以产品为介质),从而让产品与消费者产生心连心的沟通,实现消费者心中的愿望。

我称之为设计中的频率理论。产品,应该与消费者的需求频率一致,产品起到传递作用。那么,产品的能量波,与消费者需求的能量波的强度、距离等吸引关系,设计需要处理这种能量波的对应关系。/newsInfo.aspx?id=516&type=angle

设计第三需求论

社会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消费者的也越来越追求个性化。消费者的需求就出现了更加丰富的层次化和多样化。我把消费者的需求从广度到深度顺序,划分出了核心需求、第二需求、第三需求理论,并且认为第三需求对于目前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第三需求是需求的深层次体现,对于现代社会的产品设计来说尤为重要。(核心需求指产品的物理属性,第二需求关注到不同群体的精神层面,目前各个品牌的产品主要是通过第二需求来体现的,表明第二需求是差异化的体现。第三需求,更关注小群体和个体的需求,将是未来设计的趋势)

产品的两个状态

产品的两个状态,即静止与使用。

在不同状态下,产品扮演的角色主次关系完全不同。

比如电视,在静止状态下,以家居装饰的作用为主;在使用状态下,是以电视内容为主(包括界面操作以及节目),这个时候表现为,我们是在看电视,而不是看边框(那么这个时候,边框即外观就不能影响节目的收看了)。

也就是说,消费者对产品的信息需求,会出现不同的状态。静止的时候觉得是美,而使用的时候,这种美却变成了丑。设计应注意产品的两个状态,并处理好之间的平衡。

因此,产品在设计的时候需要注意产品的这两个状态,在进行功能使用的时候,外观不能成为阻碍。就如同设计一个花俏的电视,在做装饰的时候很漂亮,但在看电视的时候容易影响人的实现,影响了电视的正常观看就不好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