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犁简介
孙犁 经历了美好的极致
孙犁经历了美好的极致孙犁(1913-20XX年)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县人。
孙犁是现当代中国文学史上独具风格、成就卓著的文学大家。
他的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但是他说“我最喜爱我写的抗日小说,因为它们是时代、个人的完美的真实的结合”。
在《文集自序》中,他总结自己的创作活动说:“我的创作,从抗日战争开始,是我个人对这一伟大时代、神圣战争所作的真实纪录。
其中也反映了我的思想,我的感情,我的前进脚步,我的悲欢离合。
”在晋察冀作家中,孙犁是先有了丰厚的理论积累才投入文学创作的。
在高中阶段他就对社会科学、文艺理论有了浓厚的兴趣。
1937年冬,孙犁还没有正式参加革命工作,就在《红星》杂志上发表了长篇论文《现实主义文学论》,其中引文较多,王林看了后开玩笑说:“你怎么把我看过的一些重要文章都摘进去了?”主编路一却对这篇洋洋万言的论文十分满意,很欣赏行文之间那股热情和泼辣之力,向人推荐说:“我们冀中真有人才呀!”不久,孙犁又在《冀中导报》上发表了《鲁迅论》,占了整整一版的篇幅。
在晋察冀,孙犁是以创作新诗开始其革命文学生涯的。
1939年他写下三首小叙事诗《儿童团长》、《梨花湾的故事》和《白洋淀之曲》。
后来几年又陆续写过几首新诗,诗评家评论这些诗与其他诗人的作品一起,为晋察冀的“叙事诗写作开出了一条扎实的路”。
抗日战争时期,孙犁最高的文学成就还是短篇小说创作。
孙犁在发表诗歌作品的同时,相继发表了《一天的工作》、《邢兰》等小说,此后短篇小说创作就成为孙犁文学创作的主要形式。
1942年孙犁在《晋察冀日报》副刊上发表的短篇小说《丈夫》和到延安后1945年在《解放日报》上发表的《荷花淀》、《麦收》、《芦花荡》及被称为《荷花淀》续篇的《嘱咐》等短篇小说,实践了他自己的小说理论,形成了成熟的文学风格,确定了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
《荷花淀》是受一个真实的战斗故事的启发写成的。
当孙犁还在阜平山区工作时,从冀中来的一位同志,曾向他讲了两个战斗故事,一个是关于地道的,一个是关于水淀的,前者他写成了《第一个洞》,后者写成了《荷花淀》。
孙犁也是“散文文体家”
2023-11-04CATALOGUE目录•孙犁的生平与创作背景•孙犁的散文作品分析•孙犁散文的文体特点•孙犁散文的地位与影响•孙犁的散文观及其在创作中的实践•结论:孙犁作为“散文文体家”的独特性01孙犁的生平与创作背景生平简介孙犁,原名孙树勋,出生于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中国现代著名作家。
他自幼聪慧好学,曾在保定、天津等地求学,期间开始接触新文学并受到影响。
20世纪40年代开始发表作品,以散文、小说等文学形式,反映农村生活和战争题材。
时代背景与创作环境孙犁成长于中国农村社会,深受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的熏陶。
20世纪上半叶,中国社会动荡不安,战争频发,孙犁目睹了人民的苦难和民族的危机。
在这种情况下,他开始用文学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考,通过散文、小说等文体形式,描绘人民的生活和命运。
文学观念与创作风格孙犁认为文学应该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和人民的情感。
他的作品风格清新自然,富有诗意和抒情色彩,以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观察力描绘人民的生活和情感。
他主张文学要摆脱政治束缚,追求独立、自由和艺术性。
他的作品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也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文化价值。
02孙犁的散文作品分析总结词:这篇散文是孙犁的代表作之一,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深刻的人生感悟赢得了读者的赞誉。
详细描述 1. 叙事风格:孙犁在《亡人逸事》中运用了独特的叙事方式,通过第一人称的视角,以回忆的方式讲述了他与亡妻的故事,这种叙事方式给读者一种真实、亲切的感觉。
2. 人生感悟:孙犁通过描写亡妻的生活琐事,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如“人非神仙,岂能无死”、“人的一生,真正能记住的日子不多”,这些感悟使文章具有深度和哲理性。
3. 语言特点:孙犁的语言简洁、优美,如“她一笑,脸上就开满了花”,这种生动的描写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亡人逸事》010*******总结词:《老家》是孙犁另一篇优秀的散文作品,以其对故乡的深情眷恋和人文关怀赢得了读者的共鸣。
中国现当代文学:九、孙犁、赵树理
第二十章 解放区文学创作
教学内容: 第一节概述解放区文学成就;第二节讲述赵 树理的小说创作。
教学重点: 解放区文学成就;“山药蛋派”;赵树理小 说独特的艺术风格;孙犁小说的风格。
必读作品及 《小二黑结婚》《王贵与李香香》《荷花淀》 文献: 《白毛女》
第一节 解放区文学创作概述
解放区的文学成就: 一、描写工农兵的小说:
三、走向民间的戏 剧: 出现了《兄妹 开荒》、《夫妻识 字》、《牛永贵挂 彩》、《惯匪周子 山》、《一朵红花》 等广泛流传的新秧 歌剧。
在此基础上,先后产生了贺敬之、丁毅执笔的 《白毛女》,阮章竞的《赤叶河》,魏风等执笔 的《刘胡兰》等代表剧作。
《白毛女》是中国现代民族歌剧 的奠基之作。故事来源于晋察冀 边区流传的一个关于“白毛仙姑” 的传说,后经鲁艺工作团改编, 剧本由贺敬之、丁毅执笔,1945 年由鲁艺工作团演出,全剧以喜 儿与黄世仁的阶级仇恨为主线, 表达了“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 社会把鬼变成人”的全新主题。
②类是深受封建思想毒害、尚未觉醒、背负着沉重的历史 传统的老一代农民,以二诸葛、三仙姑为代表。他们的悔 悟,寄托了作者对老一代农民的殷切希望,表现了新社会 对农民教育的现实可行性。
中国现当代文学
九、孙犁、赵树理
孙犁简介
孙犁,原名 孙树勋,现当代著名文学家 ,“ 荷花淀派 ” 的创始人。其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 荷花淀 》,中篇小说 《 村歌 》《 铁木前传 》,长篇小说《 风云初记 》, 叙事诗集《 白洋淀之曲 》。
赵树理简介
赵树理,现代 小说家 、 人民艺术家 , 山药蛋派 创始人。赵 树理开创的“ 山药蛋派 ”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最重要、最有影响的 文学流派之一。他善于刻画农村中那些具有浓厚小生产者狭隘意识的富 有个性的人物,被称为描写中国乡土文化的“ 铁笔圣手 ”。其代表作 品有短篇小说《 小二黑结婚 》,中篇小说《 李有才板话 》和长篇 小说《 李家庄的变迁 》《 三里湾 》等。
孙犁的作品
孙犁的作品简介孙犁(1908年-2002年),原名欧阳少石,笔名犁,山东泰安人。
是中国现代作家中著名的女作家之一,也是一位优秀的散文家、诗人。
她的作品深受读者喜爱,被称为“现代北方散文之父”。
孙犁的作品以其细腻的笔触、真实的生活感受和独特的女性视角而著称。
她的作品大多描写家庭、婚姻和社会角色问题,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情节展示人们的内心世界和命运的困境。
她的作品充满了温情和深情,令人动容。
主要作品孙犁的作品涵盖了小说、散文和诗歌等多种文体。
以下是一些她的主要作品:小说1.《难道只有我一个人吗?》:这是孙犁的成名作,讲述了一个女性在家庭中的孤独和无奈。
小说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表达了她对婚姻和家庭的思考和反思。
2.《天堂里的女人》:这是一部讽刺小说,描绘了一个虚伪的小城。
小说以幽默的语言展示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遭遇,呈现了社会的荒诞和个体的挣扎。
散文集1.《平凡的世界》:这是一本集结了孙犁多年散文创作的作品集。
书中收录了她的一些经典散文,如《炊事员的故事》、《平凡的世界》和《母亲》等。
这些散文以她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和对家庭、母爱的赞颂。
2.《如梦令》:这是孙犁的另一本散文集,收录了她在不同年代创作的散文作品。
这些散文以她独特的女性视角,展示了女性的心灵世界和对生活的思考。
诗集1.《迷糊草》:这是孙犁的第一本诗集,收录了她的一些诗歌作品。
诗集以充满想象力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描绘了自然和人生的美好。
2.《叶子的诗》:这是孙犁的另一本诗集,诗集中的作品大多以叶子为主题。
诗集以孙犁敏感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叶子的独特感受。
影响与评价孙犁的作品以其真实和独特的视角打动了无数读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热议。
她以女性的视角揭示了家庭和社会的问题,表达了对封建道德和社会束缚的反思和怀疑。
她的作品对当代文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她的散文以其真实感人的描写和对细节的关注对后来的散文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高一语文孙犁《荷花淀》
小说结构特点
1 1. 多线叙事
小说采用多线叙事结构,以“荷 花淀”为中心,围绕着不同的故 事线索展开,既有战争的残酷, 又有生活的温情,展现了抗战时 期华北农村人民的生存状态。
2 2. 开放式结尾
小说结尾没有明确交代人物命运 ,而是以开放式的结尾,留下了 无限的想象空间,为读者留下了 思考和回味。
女性力量
小说塑造了以孙淑珍为代表的女 性形象,她们巾帼不让须眉,展 现了女性的勇敢、坚强和智慧, 体现了女性力量的巨大潜力。
小说的思想内核
抗战精神
《荷花淀》以抗战时期白 洋淀人民的斗争为背景, 展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 的抗战精神和坚定的爱国 情怀。
妇女力量
小说塑造了以“荷花”为 代表的女性形象,展现了 中国妇女在抗战中的重要 作用和巾帼不让须眉的英 雄气概。
对比分析法
对比不同人物、不同情节、不同主 题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内 涵。
例如,将《荷花淀》与其他抗战题 材作品进行对比分析,可以更好地 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和艺术价值。
《荷花淀》作者简 介
孙犁,原名孙树勋,现代著名作家。他的作品以描写冀中平原人民 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生活为主。
1y by 123 yin
作品创作背景
抗日战争背景
《荷花淀》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 反映了华北平原抗日斗争的残酷与 人民的坚强不屈。
农村妇女生活
孙犁以农村妇女为中心,展现了她 们在抗日战争中的勇敢和智慧,以 及在战火纷飞中的日常生活。
小说的教育价值
爱国主义精神
《荷花淀》展现了抗战时期人民的英勇 抗战精神,激发读者爱国情怀。
民族团结
小说塑造了团结一致、英勇抗敌的英雄 形象,体现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孙犁
孙犁与“荷花淀派” 孙犁与“荷花淀派”小说
2、孙犁的小说风貌 、 短篇小说:孙犁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创 作的短篇小说,题材多集中于冀中平 原白洋淀一带,主要反映战争年代的 军民斗争事迹和精神面貌。如《 军民斗争事迹和精神面貌。如《山地 回忆》 回忆》、《吴召儿》等。 吴召儿》
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作为孙犁惟 一的长篇小说,被誉为“用诗写成的 的长篇小说,被誉为“用诗写成的 小说”。它以抒情的格调,明快的风 格,表现了党在滹沱河两岸组织人民 武装、建立抗日根据地的经过,特别 突出了冀中人民民族意识、阶级意识 的觉醒
B、创作途径 同样描写战争,峻青关注的是战争 本身,多从正面表现战斗生活,直接 抒发浓烈的情感,强调人们的英雄所 为;孙犁则关注战争引起的社会生活 的变化,多从侧面反映战争,强调人 们在战争中焕发的精神风貌和乐观情 绪。
C、生活体验 孙犁一直在做文化,宣传工作,亲身参加的 战斗不多,所以小说很少写到部队直接的战 斗场面。这种“生活不足”,有时限制了作 家的才情,也造成了作品生活而不够开阔的 弱点。峻青所在的胶东半岛,斗争极为严酷, 作者直接参加过武工队斗争,与他笔下的人 物共过患难,表现战斗场面更富有生活实感。
其三,在 当时战争小说的格 局中,孙犁一反以 悲壮或悲怆为主要 审美特征的战争小 说流向,第一个以 谈笑从容的态度, 描摹时代风云的变 幻,表现战争中人 民精神世界与人性 情怀的变化。
孙犁与“荷花淀派” 孙犁与“荷花淀派”小说
孙犁与“荷花淀派” 孙犁与“荷花淀派”小说
1、孙犁的生平与创作 a.故乡与地方色彩; a.故乡与地方色彩; b.抗战与其人生和创作; b.抗战与其人生和创作; c.文化生涯、艺术气质与小说风格。 c.文化生涯、艺术气质与小说风格。
孙犁与“荷花淀派” 孙犁与“荷花淀派”小说
孙犁简介
孙犁简介孙犁(1913~2002年7月11日),现、当代小说家、散文家。
笔名:林冬苹、孙芸夫。
原名孙树勋,1913年出生于河北省安平县。
1936年参加工作,任安新县同口镇小说教师,1938年投身冀中人民的抗日斗争,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河北抗战学院教官,晋察通讯社、晋察冀边区文联、晋察冀日报社及华北联合大学编辑、教师,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教师,《平原杂志》编辑,1949年后,在天津日报社工作,历任天津日报社副刊科副科长、报社编委、顾问,长期主持天津日报文艺副刊编辑工作,创办并主持了天津日报《文艺周刊》。
并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顾问,中国文联名誉委员、委员,天津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主席,天津市文联名誉主席等职。
孙犁1927年开始文学创作,1945年在延安《解放日报》发表他著名的短篇小说《荷花淀》,该小说后收入中学课本,在一代又一代读者中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他从事文学创作75年,著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中篇小说《铁木前传》、《村歌》,文学评论集《文学短论》,诗集《白洋淀之曲》,散文集《津门小集》、《晚华集》、《秀露集》、《澹定集》、《尺泽集》、《远道集》、《老荒集》、《陋巷集》、《无为集》、《如云集》、《曲终集》等,《芸斋小说》、《芸斋书简》(上、下册)、《耕堂读书记》,《孙犁文集》(8册),短篇小说《荷花淀》、《山地回忆》,文艺理论《文艺学习》,儿童文学《少年鲁迅读本》等。
他的《白洋淀纪事》是在延安写的,其中许多短篇,深刻地反映了冀中儿女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精神风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荷花淀》是他的代表作品之一。
这个结集显示了作家成熟了的独特的艺术风格,这就是: 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与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的完美统一。
这一独特风格对当代文学发生极大的影响,造成一个数量相当可观的河北作家群,被当代文坛誉为“白洋淀派”,与“山药蛋派”(赵树理风格)齐名。
由于他这一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小说又被称为“诗体小说”。
荷花淀派-----孙梨
1.要求学生就“这个故事的传奇色彩表现在什 么地方?
1表现在老英雄身上。老人年近六十,身体干瘦, 却神出鬼没。无数次通过鬼子的封锁线,保证 了苇塘中部队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给,保证了部队的战斗力, 就是因为他,敌人的阴谋总不能得逞。 表现在老英雄的英雄行为上。老人手无寸铁, 独自一人,竟把十几个鬼子打得头破血流。
读一读
默读课文。 读完后选取自己喜欢的段落练习朗读。 每小组准备一人参加赛读
讲述英雄的故事
燕赵自古多义士。当抗日的烽火在冀中平 原上熊熊燃烧时,在那一望无际的芦花荡 里,有着数不尽的英雄的身影,有着说不 完的英雄的故事。速读课文,看谁能够精 彩的复述这个抗日老英雄的故事。
情节-----传奇色彩
读后感
学完本文,你有何感想?又有何收获?
人物形象分析——老头子
你喜欢文中的老头子吗?作者用哪些方法 来刻画这个人物的,他在着怎样的性格特 点?小组为单位,进行赏析,准备小组展 示。
老头子——英雄的性格
1表现在他爱国抗日的热情、老当益壮的 气概上。 2表现在他具有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上。 3表现在他过于自信自尊上。 4表现在智勇双全的英雄行为上。
辨明字音: 提防(dī fɑnɡ) 疟子(yào) 一梭机枪(suō) 趴(pā) 转弯抹角(mò)
竹篙(ɡāo) 苇塘(wěi) 寒噤噤(jì n) 吆喝(yāo he) 蹿(cuān) 仄 歪(zè) 扒 (bā) 飒(sà)
辨析词义: 寒噤(因寒冷而哆嗦) 仄歪(倾斜、歪斜) 张皇失措(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
荷花淀派-----孙梨
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白洋淀纪事》是他最负 盛名和最能代表他创作风格的一部小说与散文合集。它 主要反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建国初期,冀中平原和 冀西山区一带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战争、土 地改革、劳动生产、互助合作以及移风易俗的生活情景。 作品从多方面勾勒了时代和社会的历史风俗画,以明丽 流畅的笔调,秀雅隽永的风格和丰富的劳动者的鲜明形 象,在读者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其中《荷花淀》《芦花 荡》等反映抗战时期的作品,已成为广泛流传的名篇。 文艺界甚至以其为现代文学的一种风格流派的标帜,视 为“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
孙犁及其创作
❖ 它旳源头在山西省五台山东北旳泰戏山,穿 过太行山脉,挟带着黄土高原旳泥沙,往东 流入冀中平原,在献县和滏阳河汇合为子牙 河,最终经天津汇同大清河流入海河,东下 大海。
❖ 孙犁在自己旳作品里,这么形容着滹沱河:
❖ 在它旳发源地,“泉水从一条赤红色旳石 缝里溢出,鼓动着流沙,发出噗噗旳声音”, “溪水围绕着三座山流泄,溪流上面,盖着 很厚旳从山上落下旳枯枝烂叶,这里旳流水, 平静得就像躺在爱人怀抱里睡眠旳女人一样, 流动时,只有一点细碎 旳声响”。但是,当 它离开高山峡谷旳管束,流到冀中平原,它 就变得粗野起来了:“今年向南一滚,来年 往北一冲,自由自在地奔流” ,把它旳欢乐 或狂暴,倾泻到冀中人民旳头上。
孙犁这时期主要作品有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
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等。孙犁 旳散文富于抒情味,语言洗练、隽永、深沉。
❖ 进入新时期,晚年旳写作连续了23年之久 , 共写出120多万字,相当于1966年前所写旳 全部作品 。都收入了《晚华集》、《秀露 集》、《曲终集》等10个集子,又称《耕堂 劫后十种》。 1982年,《孙犁文集》出版。 论文集《文学短论》,还出版了《孙犁小说 选》、《孙犁诗选》、《孙犁散文选》、 《孙犁文论集》。
❖ 尽管如此,“祖祖辈辈,我没有听见人们议 论过它旳功过,是喜欢它,还是厌恶它,是 有它好,还是没有它好。人们只是觉得,它 是大自然旳一部分。而大自然总是对人们既 有利又有害,既有恩也有怨,无可亲何。”
❖ 但是,对于北方旳这条河,他在《风云初 记》里, 是流露了无限旳眷念之情旳,那是 经过一位为抗日战士担任向导旳老佃户旳嘴 说出来旳:
❖ 《山地回忆》里共产党干部在一次下乡时, 因洗脸和一种姑娘妞儿发生冲撞,解释清楚 后,妞儿看我没穿袜子立即表达为我做一双 袜子。《荷花淀》里旳水生嫂和那些媳妇们 纷纷支持自己旳男人上前线,她们自己也组 织水上伏击队,学习打枪,抗击对人。
孙犁
孙犁作者:来源:《作文周刊(高考版)》2015年第14期【名家简介】孙犁,原名孙树勋,河北省衡水市安平人,现当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
“孙犁”是他参加抗日战争后于1938年开始使用的笔名。
茅盾曾评价他说:“孙犁有他自己一贯的风格。
《风云初记》等作品,显示了他的发展的痕迹。
他的散文富于抒情味,他的小说好像不讲篇章结构,然而绝不枝蔓;他是用谈笑从容的态度来描绘风云变幻的,好处在于虽多风趣而不落轻佻。
”孙犁以其众多经典性的作品,描绘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一幅幅壮丽、清新的文学画图。
在改革开放后,孙犁更是“衰年变法”,文学创作迎来了第二个高峰。
他的作品以思想的深湛、文体的创新、艺术风格的鲜明,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孙犁的小说不以情节取胜,作品中情节往往不完整,而是用一连串的生活画面,或用一种思想,一组细节串联起来。
孙犁的小说的传统性和民间性比较内在,表现出一种中和之美的原则。
锁门□孙犁过去,我几乎没有锁门的习惯。
年幼时在家里,总是母亲锁门,放学回来,见门锁着进不去,在门外多玩一会儿就是了,也不会着急。
以后在外求学,用不着锁门;住公寓,自有人代锁。
再后,游击山水之间,行踪无定,抬屁股一走了事,从来也没有想过哪里是自己的家门,当然更不会想到上锁。
进城以后,我也很少锁门,顶多在晚上把门插上就是了。
去年搬入单元房,锁门成了热话题。
朋友们都说:“千万不能大意呀,要买保险锁,进出都要碰上呀!”劝告不能不听,但习惯一下改不掉。
有一次,送客人,把门碰上了,钥匙却忘在屋里。
这还不要紧,厨房里正在蒸着米饭,已有20分钟之久,再过20分钟就有饭糊、锅漏,并引起火灾的危险,但无孔可入。
门外彷徨,束手无策,越想越怕,一身大汗。
后来,一下想起儿子那里还有一副钥匙,求人骑车去要了来。
万幸,儿子没有外出,不然,必会有一场大难。
“把钥匙装在口袋里!”朋友们又告诫说。
好,装在裤子口袋里!有一天起床,钥匙滑出来,落在床上,没有看见,就碰上门出去了。
荷花淀作者
《荷花淀》的作者:孙犁1.生平简介:孙犁(1913年5月11日—2002年7月11日),原名孙振海,后更名孙树勋,笔名有孙犁、力编、纵耕、余而立、土豹、原平、林冬苹、林冬平、芸夫、孙芸夫、耕堂、芸斋、姜化、庸庐、时限等,河北安平人,中国现代作家、散文家,“荷花淀派”的创始人,历任天津日报社副刊科副科长、报社编委,中国作协天津分会主席,中国作协第四届顾问,第五、六届名誉副主席,中国文联荣誉委员。
1913年5月11日,出生于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孙遥城村。
1924年,跟随父亲前往安国县城上高级小学,开始接触到“五四”以后的文学作品。
1937年冬,抗日战争爆发,孙犁加入抗战工作,并编写了《民族革命战争与戏剧》的小册子,指导敌后的抗日宣传工作。
1944年,赴延安,在鲁迅艺术文学院学习和工作,发表了《荷花淀》《芦花荡》等短篇小说。
1949年起,主编《天津日报》的《文艺周刊》,并担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作协天津分会副主席等职。
1951年起,出版长篇小说《风云初记》。
1956年,发表中篇小说《铁木前传》。
2002年7月11日6时,孙犁因病逝世,享年90岁。
名人评价:“这是一个有风格的作家。
”(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评)“按照孙犁的革命资历,他如果稍能入世一点,早就是个大文官了;不,他后半生偏偏远离官场,恪守文人的清高与清贫。
这是文坛上的一声绝响,让我们后来人高山仰止。
”(中国当代作家莫言评)“孙犁有自己的一贯的风格。
他是那种布衣简食、淡泊明志的作家。
他选定了清贫的作家之路,并始终如一地持守一个作家的良知。
”(中国现代作家茅盾评)孙犁纪念馆:2002年7月11日,孙犁逝世后,河北省安新县人民政府在白洋淀荷花大观园修建了孙犁纪念馆。
纪念馆为三合院仿古建筑,坐北朝南,正门中间挂着诗人贺敬之题写的"孙犁纪念馆"牌匾,纪念馆南端为六柱木制碑亭,正面两柱有孙犁撰写的楹联"梦中屡迷还乡路,愈知晚途念桑梓",碑亭中间为汉白玉石碑,正面书"荷花淀派创立者孙犁"。
《荷花淀》作者孙犁生平简介及其作品一览
《荷花淀》作者孙犁生平简介及其作品一览《荷花淀》作者孙犁生平简介及其作品一览孙犁简介孙犁(1913.4.6-2002.7.11)原名孙树勋,曾用笔名芸夫,河北安平人。
现、当代小说家、散文家,被誉为荷花淀派的创始人。
1927年开始文学创作。
1933年毕业于保定育德中学,研究生。
1937年参加工作,任安新县同口镇小学教师,1939年后参加抗日工作,曾任河北抗战学院教官,晋察通讯社、晋察冀边区文联、晋察冀日报社及华北联合大学编辑、教师,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教师,《平原杂志》编辑。
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4年在延安发表《荷花淀》《芦花荡》等短篇小说,以其清新的艺术风格引起了文艺界的注意。
此外,还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三集),中篇小说《铁木前传》,文学评论集《文学短评》。
《白洋淀纪事》是作者最负盛名的一部小说和散文合集,其中的《荷花淀》《芦花荡》等作品,成为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品。
1949年后历任天津日报社副刊科副科长、报社编委,中国作家协会天津分会主席,天津市文联名誉主席,中国作协第一至三届理事、作协顾问,中国作家协会第四届顾问、第五届名誉副主席,中国文联荣誉委员。
孙犁、赵树理、周立波和柳青四位作家,被誉为描写农村生活的四大名旦和四杆铁笔。
他的小说被称为诗体小说。
孙犁生平孙犁12岁在安国县城上小学时,开始接触五四新文学。
鲁迅和文学研究会对他有很大影响。
他一直相信艺术为人生的主张。
孙犁14岁考入保定育德中学。
学习期间,开始阅读社会科学、文艺理论著作和一些苏联文学作品,扩大了他的视野,并为后来的创作和评论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高中毕业后无力升学,流浪北平,在图书馆读书或在大学旁听,曾用芸夫的笔名在《大公报》上发表文章。
还先后在市政机关和小学当过职员。
1936年暑假后,孙犁到河北安新县的小学教书,在这里他对白洋淀一带人民群众的生活有了初步了解。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主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冀中区从事革命文化工作,曾编印出版革命诗抄《海燕之歌》,在《红星》杂志和《冀中导报》副刊上发表过《现实主义文学论》《鲁迅论》等论文。
孙犁简介(1)
孙犁简介1. 孙犁的背景孙犁(1918年-2003年),中国作家,笔名孙犁、柳云龙等。
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2. 孙犁的生平经历孙犁于1918年出生在湖南省岳阳市,是一个书香门第的子弟。
早年间,他的家庭环境为他提供了丰富的阅读资源,培养了他的文学兴趣和素养。
1935年,孙犁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开始接触和研究文学。
在校期间,他参与了左翼青年运动,并开始了自己的创作。
1936年,他的作品《成群结队的麻雀》发表在《新青年》杂志上,正式开始了他的文学生涯。
抗日战争期间,孙犁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为革命事业付出了自己的努力。
1942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党员。
解放战争胜利后,孙犁先后在《光明日报》、《北京晚报》等报纸担任编辑和发言人的职务,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贡献。
3. 孙犁的文学成就孙犁是中国新时期的一位重要作家,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风格和深厚的人文关怀。
他的作品涉及多个领域,包括小说、散文、报告文学等。
其中,代表作品有《草地》、《白草黄沙》、《地雷战》等。
《草地》是孙犁的长篇小说之一,通过讲述一个贫穷农村青年抵抗封建势力的故事,展现了中国农村社会的现实和农民阶级的奋斗。
这部作品以其真实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而获得了广大读者的认可。
《白草黄沙》是孙犁以个人亲身经历为蓝本创作的散文集。
这本书记录了孙犁在延安和西北地区的生活和感受,描绘了那个特殊时期的人民生活和壮美自然景观。
通过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思考,孙犁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社会的人文关怀。
4. 孙犁的思想和文学理念孙犁是一位积极拥护社会主义的知识分子。
他将自己的文学创作与时代结合,以人民大众为中心,关注社会问题和人类命运。
在孙犁看来,文学是服务人民、反映现实和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工具。
他的创作力求真实,注重揭示社会的阶级矛盾和弱势群体的命运。
他追求对中国人民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无私奉献,表现了作家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感。
5. 总结孙犁是中国新时期的一位优秀作家,他的作品以鲜明的现实主义风格和深刻的人文关怀而著称。
《白洋淀纪事》-初中语文名著导读之思维导图+知识点汇总+考点速记+习题演练(原卷版)
《白洋淀纪事》思维导图+知识点汇总+习题演练一、作者简介孙犁(1913-2002),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人,现当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荷花淀派"的创始人。
1927年开始文学创作,"孙犁"是他参加抗日战争后于1938年开始使用的笔名。
孙犁的作品极具特色,清新自然、朴素洗练,茅盾称之为“多风趣而不落轻佻(tiāo)”。
二、作品概述《白洋淀纪事》是孙犁创作的小说、散文的结集,主要表现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冀中、冀西地区人民的斗争和生活,赞颂了他们热爱祖国、淳朴善良、机智勇敢等精神品质,深情讴歌了战争年代的人情美、人性美。
全书按时间先后顺序编排,选录了《芦花荡》《荷花淀》《光荣》《嘱咐》《采蒲台的节》等四十篇经典作品。
《荷花淀》与《芦花荡》这对“姊妹篇”是其中最负盛名的作品。
这两篇小说以白洋淀为背景,讲述了冀中人民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故事,没有正面表现战争的激烈残酷,而是着力写出民族的正气和抗日军民坚毅不屈的精神。
此外,《山地回忆》《正月》等篇,描述了根据地人民的日常生活,真实再现了他们的生活状况和精神面貌,表现出普通劳动者在民族解放斗争中明大义、识大体的宽阔胸襟和乐观、健康、纯洁的品性。
《白洋淀纪事》,在叙事的同时注重写景和抒情,充满诗情画意,代表作《荷花淀》有“诗体小说”之称。
《荷花淀》主人公人物形象水生嫂——一是勤劳、能干:编苇席,一会儿“就编成了一大片”。
二是传统、善良:贤慧、温柔,敬重老人,疼爱孩子,体贴丈夫。
尽心尽力地支撑家庭,不让丈夫有后顾之忧。
三是识大体、顾大局:懂得如何处理爱国与爱家的关系,当她知道丈夫报名参了军,虽然也心疼丈夫,依恋不舍,但她还是很快欣然同意,并为丈夫准备好了行装。
四是乐观、坚强。
水生嫂等妇女们的成长,从一个侧面表现出了冀中人民在民族自卫战争中的巨大变化。
水生——男主人公,是众多抗日人民的一个缩影。
为抗日奉献一切,不顾个人生死,有着一种乐观向上的革命精神。
孙犁
人物评价
孙犁的作品和人格赢得了许多读者及同行的称誉: 毛泽东在《解放日报》上读了孙犁的作品后写道:这是一个有 风格的作家。 作家铁凝:孙犁“不以急功近利的一时效应,来代替文学特有 的使命”。 作家莫言:“按照孙犁的革命资历,他如果稍能入世一点,早 就是个大文官了;不,他后半生偏偏远离官场,恪守文人的清 高与清贫。这是文坛上的一声绝响,让我们后来人高山仰止。” 作家茅盾:孙犁有他自己一贯的风格。《风云初记》等作品, 显示了他的发展的痕迹。他的散文富于抒情味,他的小说好像 不讲篇章结构,然而绝不枝蔓;他是用谈笑从容的态度来描绘 风云变幻的,好处在于虽多风趣而不落轻佻。
孙犁与“荷花淀派”
以孙犁为首的“荷花淀派”和以赵树理为
代表的“山药蛋派”是我国当代文学史上最著
名、最有影响力的作家流派。
孙犁与“荷花淀派”
“荷花淀派”始于四十年代中期孙犁的创作。1945年孙犁成 名作《荷花淀》问世,随之《芦花荡》、《嘱咐》等短篇小说 也相继发表,为解放区文艺界吹来一股清新之风。与赵树理作 品形成的为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气派和中国作风不同,孙 犁小说发扬了“五四”文学传统,以西方小说的叙事方式来展 示解放区的人生,使之呈现出世界性和纯美性的特征。解放区 文学界的许多青年作家开始学习借鉴孙犁小说的写作技巧,并 在其创作中体现这种风格,不久形成了一个新的小说流派,评 论界称之为“荷花淀派”。五十年代中期,“荷花淀派”的创 作趋于鼎盛局面:孙犁《风云初记》、《铁木前传》等相继出 版;刘绍棠也出了四部小说集、两部中篇小说;韩映山也有短 篇小说问世。但好景不长,1957年孙犁病倒,丛维熙被错划为 “右派”,韩映山、房树民转而从事编辑工作,“荷花淀派” 风流云散。
大通湖区二中“作家作品” 微课堂
作 家:孙 犁
《白洋淀纪事》知识点
名著知识点——《白洋淀纪事》一、作品简介:《白洋淀纪事》是孙犁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小说、散文选集,曾被评为“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包括作者从1939年到1950年所写的绝大部分短篇小说、散文、特写、通讯等,其中共收录短篇作品近百篇,按时间先后顺序编排,《荷花淀》与《芦花荡》这对“姊妹篇”是其中最负盛名的作品。
二、作者简介:孙犁(1913—2002),河北省衡水市安平人,原名孙树勋,曾用笔名芸夫,“孙犁”是他参加抗日战争后开始使用的笔名现当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荷花淀派”创始人。
十二岁岁开始接受新文学,1927年开始文学创作,1945年发表短篇小说代表作《荷花淀》。
“七七”事变前夕,在白洋淀地方小学教书,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步人文坛。
著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中篇小说《铁木前传》,文学评论集《文学短论》等。
孙犁的作品极具特色,清新自然、朴素洗练,茅盾称之为“多风趣而不落轻佻”。
三、主要内容:小说主要反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一带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战争、土地改革、劳动生产、互助合作以及移风易俗的生活情景。
在作品中我们看到烽火燃遍冀中平原,燃遍白洋淀,根据地的人民是那么顽强。
房子是烧了,但还有炊烟;草是枯萎了,但花还开着;淀是围了,但人们还在打渔;冷月虽然是凄清的,但还照着人们前行的道路。
作家没写酷烈的战斗,没写血火拼杀,他就写根据地人民的坚韧执着,写苦难中的人民生生不息的斗争。
吴召儿带领八路军转到山里打游击,她熟悉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八路军有她当向导如鱼得水,游韧有余。
秀梅在白色恐怖下不怕困难不怕牺牲,成功配合男友从伪军手中夺下枪枝,以后又帮助男友的父母渡过重重困难,表现了一个抗日军属的高风亮节。
刘兰作为一个八路军护士对革命军人用情之深也很见光彩,她也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就是对病人尽职尽责,嘘寒问暖,有空就给病人唱歌讲故事,用自己的热情和善良疗救着每一个伤病员。
琴和箫[孙犁]
琴和箫[孙犁]作家简介孙犁,(1913年5⽉11⽇——2002年7⽉11⽇),原名孙树勋。
河北省安平县⼈。
现代⼩说家、散⽂家,被誉为“荷花淀派”创始⼈、代表⼈。
“荷花淀派”也叫“⽩洋淀派”。
与“⼭药蛋派”齐名。
作品简介《琴和箫》写的是⼀个⾰命的⾳乐之家——钱智修夫妇和⼥⼉⼤菱、⼩菱在抗⽇中英勇牺牲的故事。
重点是写俩⼥孩⼦,⽂字饱含情感,极为精练传神,读来悲壮凄怆,催⼈泪下,那思想与艺术的魅⼒强烈地震撼⼈⼼!去年,我回到冀中区腹地的第三天,就托了⼀个可靠的⼈到河间青龙桥打听那两个孩⼦的消息。
过了⼀个星期,送信⼈回来说,她姐妹两个在今年春天就参加了分区的剧社,姐姐已经登台演奏过,妹妹也会跳舞。
社长很喜欢她们。
抚养她们的衰⽼的外祖⽗,也带给我⼀封⽤旧账篇写的信,谢过我的费⼼,好像很愉快。
在信的末尾他⼜想起死去的姑爷,久不通⾳讯的⼥⼉……泪痕还可以辨认。
但是那总的感情,我看出来,⽼⼈是很振奋的。
这⽼⼈也是个⾳乐爱好者。
直到今天他还领导着本村的⾳乐队。
他钟爱⾃⼰独⽣的⼥⼉,和钟爱他那笙笛胡琴⼀样。
他竭⼒供给⼥⼉上学,并且⿎励她要和⼀个⾳乐能⼿结婚,哪怕是⼀个穷光蛋,只要⼗个⼿指能够拨弄好丝弦,两⽚嘴唇能吹好⽵管。
这样我那朋友钱智修就⼊选了。
接到⽼⼈的信,我也长出⼀⼝⽓,我那死去的朋友,这样他可以瞑⽬了。
⽽我也像那⽼⼈了却⼀件挂⼼事⼀样,甚⾄不想去看看她们。
我想她们既是⼊了这个园地,就会有⼈浇灌培养,热情和关照不会⽐我差。
⼈多,伙伴多,⼀定⽐我还要周到。
算来,⼤的孩⼦已经⼗三岁,⼩的是⼗⼀岁了。
我同她们的⽗亲虽然是同乡,但是在抗战刚开始,家乡正在混乱的时候才搅熟了。
那时候,我闷在家⾥得不到什么消息就常到他那⾥去,⼀去就谈上半天,不到天晚不回家。
在那些时候,我要求⼏次,他才肯把挂在墙上的旧南胡,拉去⽪套,为我,在他也许是为他⾃⼰,奏⼏⽀曲⼦。
在那些时候,⼥⼈总是把⼀个孩⼦交到我的怀⾥,从床头上拉出⼀⽀⿊⾊的⽵箫来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孙犁简介
孙犁(1913~2002年7月11日),现、当代小说家、散文家。
笔名:林冬苹、孙芸夫。
原名孙树勋,1913年出生于河北省安平县。
1936年参加工作,任安新县同口镇小说教师,1938年投身冀中人民的抗日斗争,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河北抗战学院教官,晋察通讯社、晋察冀边区文联、晋察冀日报社及华北联合大学编辑、教师,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教师,《平原杂志》编辑,1949年后,在天津日报社工作,历任天津日报社副刊科副科长、报社编委、顾问,长期主持天津日报文艺副刊编辑工作,创办并主持了天津日报《文艺周刊》。
并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顾问,中国文联名誉委员、委员,天津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主席,天津市文联名誉主席等职。
孙犁1927年开始文学创作,1945年在延安《解放日报》发表他著名的短篇小说《荷花淀》,该小说后收入中学课本,在一代又一代读者中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他从事文学创作75年,著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中篇小说《铁木前传》、《村歌》,文学评论集《文学短论》,诗集《白洋淀之曲》,散文集《津门小集》、《晚华集》、《秀露集》、《澹定集》、《尺泽集》、《远道集》、《老荒集》、《陋巷集》、《无为集》、《如云集》、《曲终集》等,《芸斋小说》、《芸斋书简》(上、下册)、《耕堂读书记》,《孙犁文集》(8册),短篇小说《荷花淀》、《山地回忆》,文艺理论《文艺学习》,儿童文学《少年鲁迅读本》等。
他的《白洋淀纪事》是在延安写的,其中许多短篇,深刻地反映了冀中儿女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精神风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荷花淀》是他的代表作品之一。
这个结集显示了作家成熟了的独特的艺术风格,这就是: 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与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的完美统一。
这一独特风格对当代文学发生极大的影响,造成一个数量相当可观的河北作家群,被当代文坛誉为“白洋淀派”,与“山药蛋派”(赵树理风格)齐名。
由于他这一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小说又被称为“诗体小说”。
孙犁是中国解放区文艺的代表性作家之一。
他以其众多经典性的作品,描绘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一幅幅壮丽、清新的文学画图。
全国解放后,孙犁文学创作继续取得长足的进展,成为新中国文学史上极负盛名的作家,被认为是著名文学流派“荷花淀派”的创立者。
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孙犁“衰年变法”,文
学创作迎来了第二个高峰,他的作品以思想的深湛,文体的创新,艺术风格的鲜明和炉火纯青,在国内外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作为孙犁文学业绩的重要组成部分,孙犁同志长期从事党报文艺副刊编辑工作,为解放区文学和天津文学的繁荣,为天津业余作者特别是工人作者的成长付出了极大的心血。
他开创了天津日报文艺副刊热心扶植青年作者的优秀传统,几十年来为天津和全国文坛培养了一批批知名作家和业余创作骨干。
他是我国报刊史上一代编辑典范。
孙犁同志是我国革命文学的一面旗帜,是我国现当代文学的一位大师。
他始终不渝地遵循党的文艺方针,身体力行发扬并丰富了我国革命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
他对中国革命文学的卓越贡献,他崇高的文品、人品,深深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赢得了广大作家和读者的敬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