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形成课件
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形成优秀课件
一、静息电位的形成机制
钠钾泵:
又称钠钾ATP酶,进行 K+、Na+之间的交换。每 消耗1分子ATP,逆浓度 梯度从细胞泵出3个Na+, 同时泵入2个K+。
Na+-K+泵 2K+ 高K+
3Na+
高Na+
漏K+通道 漏Na+通道
漏通道:
一直处于开放状态,允许离 子以较慢的速度顺浓度梯度 跨膜扩散。
K+
静息电位的形成
表示膜内电位相对 于膜外电位
电位 /mv
3Na+
Na+-K+泵
漏K+通道
2K+
Na+
高K+
漏Na+
-70
通道
高Na+
时间/ms
二、动作电位的形成机制
3Na+
漏K+通
道2K+
Na+-K+泵
电压门控 式K+通道
高K+
电压门控式K+通道、 电压门控式Na+通道:
在细胞膜处于静息状态时都 是关闭的。只有当外界刺激 达到一定值时,电压门控式 Na+通道、K+通道才会先后被 激活打开。
高Na+
时间/ms
动作电位的形成
K+
K+
电位 /mv
+35
-70
3Na+
高K 漏漏KK++通通
NNaa++--KK++泵泵 道道22KK++
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产生的离子基础 ppt课件
++
++
+++++
++
++
++
++
伟
作
品
K+
汉 水 丑 生 侯 伟 作 品
+++++++++++++++++++++++
汉 水 丑 生 侯 伟 作 品
神经细胞静息时,膜内外存在70mV的电位差,膜外电位比 膜内高70mV,称为静息电位,记做外正内负。
静息电位产生的原因是:膜上非门控的K+渗漏通道一直开 放,K+外流(协助扩散)一部分,导致膜外电位高于膜内。
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产生的离子基础
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
产生的离子基础 汉 水 丑 生 侯 伟 作 品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资料2:箭毒在临床上可用作肌肉松弛剂。已知箭毒能与乙 酰胆碱竞争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请分析箭毒可使肌肉松弛的机 理。
1.图1所示,刺激b点,电流表的指针是否发生偏转?刺激e点, 电流表的指针发生了2次方向相反的偏转,说明什么问题?
汉 水 丑 生 侯 伟 作 品
水 丑 生 侯 伟 作 品
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后很快会被相关酶分解或者被运走 或被前膜重吸收,一次兴奋性神经递质的释放只会引发后膜 产生一次神经冲动。
3第二章静息电位第三章动作电位-PPT课件
第三节 静息电位 Resting potentials(RP)
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RP):指未受刺激时神经元末内外 两侧的电位差。
Microelectrode 0.5um diameter
Measuring the resting membrane potential
第四节 静息电位的离子机制
Endocytosis and Exocytosis
Endocytosis
生物电记录的技术概述
第一阶段:离子机制学说 生物电现象:18世纪末,Galvani 的凉台实验 1902年Bernstain提出了生物电现象产生机制: 膜学说 (membrane theory)
第二阶段:离子机制的证明和离子通道学说 1939年,Hodgin and Huxley 用枪乌鰂的神经轴突记录到了跨膜电位 证实了静息电位产生机制的正确性的同时提出了动作电位的Na+ 学说 第三阶段:离子通道机制的证明 1976年,成功建立膜片钳和单通道记录技术
(二)后电位的离子机制 去极化后电位: 可能是由于 1. 复极相是大量K+外流,导致细胞外K+的蓄积, 故延缓了复极化的过程 2 .锋电位期间激活的Ca2+内流 超极化后电位: 1. K+继续外流 2 .生电性钠泵的作用
第3章5模块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
第3章5模块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掌握:概念:静息电位、动作电位、极化、去极化、复极化。
了解: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形成机制。
活的细胞无论处于静息状态还是活动状态都存在电现象,这种电现象称为生物电。
生物电是一种普遍存在又十分重要的生命现象,也是生理学的重要基础理论。
临床应用的心电图、脑电图、肌电图等检查,都是生物电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生物电现象的发生,都是以细胞水平的生物电现象为基础的。
而且,生物电是发生在细胞膜两侧的,故称为跨膜电位,简称膜电位,包括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
一、静息电位1.静息电位的概念静息电位是指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
应用细胞内微电极记录法,当微电极未刺入细胞内时,细胞膜表面没有电位差,如图3-5(a)所示。
将微电极尖端刺破细胞膜的瞬间,在记录仪上显示出一个电位的突然跃变,即示波器扫描线产生位移,由0mV变为约-70mV,这就说明细胞膜内外有电位差存在。
研究表明,大多数细胞的静息电位都表现为膜内电位低于膜外,如以膜外电位为正,膜内电位即为负值,故呈内负外正状态。
细胞静息电位测定示意图(a)细胞外记录;(b)细胞内微电极记录不同细胞的静息电位的数值有所不同。
通常将细胞静息状态下膜内为负、膜外为正的状态称为极化状态。
静息电位减小的过程或状态称为去极化;反之,如果静息电位值增大,如从-70mV到-80mV,表明膜内外电位差增大,极化状态加强,称为超极化。
极化状态示意图去极化2.静息电位的产生机制哺乳类动物神经细胞内的K+浓度高于细胞外,而细胞外Na+浓度高于细胞内。
细胞内外Na+和K+的浓度差是由钠—钾泵的活动来维持的。
细胞内的负离子主要是大分子的有机负离子(A-),多是蛋白质离子,而细胞外有机负离子极少。
如果细胞膜允许这些离子自由通过的话,将顺浓度差产生K+、A-的外向流及Na+的内向流。
但是,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较大,对Na+的通透性很小,仅为K+通透性的1/100~1/50,而对A-几乎没有通透性。
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形成
时间/ms
动作电位的形成
K+
K+
电位 /mv
+35
-70
3Na+
高K 漏漏KK++通通
NNaa++--KK++泵泵 道道22KK++
电压K+门通控道 式K+通道
NNaa++
+
-
漏Na+通道
电压门控 式Na+通道
高Na+
时间/ms
K+
静息电位的恢复
电位 /mv
+35
-70
3Na+
漏K+通
道 2K+
K+
静息电位的形成
表示膜内电位相对 于膜外电位
电位 /mv
3Na+
Na+-K+泵
漏K+通道
2K+
Na+
高K+
漏Na+
-70
通道
高Na+
时间/ms
二、动作电位的形成机制
3Na+
漏K+通
道2K+
Na+-K+泵
电压门控 式K+通道
高K+
电压门控式K+通道、 电压门控式Na+通道:
在细胞膜处于静息状态时都 是关闭的,只有当外界刺激 达到一定值时,电压门控式 Na+通道、K+通道才会先后被 激活打开,
时间/ms
参考文献
1 学军.关于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探究式教学过程 J . 生物学通报,2014,49 7 :44-49.
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产生的离子基础大学内容课件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产生的离 子基础大学内容课件
CONTENTS
• 静息电位基础 • 动作电位基础 • 离子基础 • 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产生的离
子机制 • 神经元兴奋性的离子基础 • 总结和讨论
01
静息电位基础
静息电位的定义
01
静息电位是指细胞在安静状态下, 细胞膜两侧存在的外正内负的膜 电位。
02
它表现为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差, 是细胞进行跨膜信号传递和电活 动的基础。
静息电位的产生机制
静息电位的产生主要与钾离子外流有关。
在安静状态下,细胞内的钾离子浓度约为细胞外的30倍左右,因此钾离子会顺着浓 度差从细胞内向细胞外流动,形成外正内负的膜电位。
同时,钠离子也会在钠泵的作用下被泵出细胞,这也有助于维持细胞内外钾离子的 浓度差。
离子机制对神经元兴奋性的影响和调控
离子浓度对神经元兴奋性的影响
不同离子的浓度会影响神经元的兴奋性,例如高钾离子浓度会降低神经元的兴奋性,而高钠离子浓度则会增加神经元 的兴奋性。
离子通道调控对神经元兴奋性的影响
神经元中不同离子通道的开闭可以调节神经元的兴奋性。例如,增加钠离子通道的开放时间可以增加神经元的兴奋性。
不同离子的跨膜流动受到 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浓度 差、膜通道的通透性、跨 膜电场等。
05
神经元兴奋性的离子基础
神经元兴奋性的定义和特点
神经元兴奋性的定义
神经元兴奋性是指神经元在接受到刺 激后产生反应的能力。
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形成原因和相关练习培训课件
3/11/2021
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形成原因和相关练 习
4
• 例4:如图是一个反射弧的部分结构图,甲、乙表示连接 在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表。当在A点以一定的电流刺激,甲、 乙电流表的指针发生的变化正确的是( D )
• A.甲、乙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 B.甲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乙不偏转
• C.甲不偏转,乙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3/11/2021
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形成原因和相关练 习
7
1.1 形成过程
ab段:阈刺激或阈上刺激使Na+少量内流,细胞部分去极化至阈电位水平 bc段:Na+内流达到阈电位水平后,与细胞去极化形成正反馈,Na+爆发 性内流,达到Na+平衡电位(膜内为正膜外为负),形成动作电位上升支。 c点:膜去极化达一定电位水平 (峰值),Na+内流停止、K+开始迅速外流。 cd段:K+迅速外流,形成动作电位下降支。此时不需耗能。 de段:K+外流使膜外大量堆积K+,产生负后电位,阻止K+继续外流; ef段:在Na+-K+泵的作用下,泵出3个Na+和泵入2个K+产生正后电位,恢 复兴奋前的离子分布的浓度(静息电位)。这一过程逆浓度梯度进行,需要 ATP供能
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
当促使K+ 外移的浓度差和阻止K+外移的电位差这两种力 量达到平衡时,经膜的 K+ 净通量为零,即K+外流和内流的 量相等。此电位差称K+的平衡电位,也就是静息电位。
细胞静息电位的形成是由细胞膜对特异离子的 相对通透性不同和离子的跨膜浓度梯度决定的
去极化达阈电位水平, 爆发动作电位,未兴 奋段转为兴奋状态
有髓鞘纤维的轴突外面有髓鞘,只有在郎飞结处的轴突膜 与细胞外液相接触,局部电流才能在郎飞结处出膜;郎飞结处 的轴突膜含有丰富的Na+通道。因此,动作电位在郎飞结处发生, 发生后其局部电流从下一个郎飞结处出膜,使下一个结处的膜 兴奋;新产生的动作电位又使再下一个结处的膜兴奋,形成了 兴奋的跳跃式传导。
局部电位:可兴奋细胞在受阈下刺激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
轻度增加,使膜内负电位减小,发生去极化但达不到阈电位, 所以不产生动作电位。这种去极产生的电位称为局部电位。
局部电位的特点: ①局部兴奋没有“全或无”的特征,它可随刺激强度增强而增大; ②局部兴奋可以向周围扩布,这种扩布是电紧张性扩布,只能使邻 近的膜也发生轻度去极化,其去极化程度随扩布距离的增加而逐渐 减小以至消失,因此这种扩布是衰减性的。 ③局部兴奋可以总和,局部兴奋时不存在不应期,所以两个阈下刺 激引起的局部兴奋可以总和(叠加)起来。
正外负的状态。 复极化(repolarization) :细胞先发生去极化,接着发生反
极化,然后膜两侧的电位很快又 恢复到静息时的内负外正状态和 水平,这个过程称复极化。
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PPT课件
2
3
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
4
测量细胞静息电位的方法
5
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
静息电位指细胞未受 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 内外两侧的电位差
6
7
静息电位的特征
静息电位都表现为内负外正;高等哺乳 动物的神经和肌细胞为-70~-90mV。
静息电位是一种稳定的直流电位(自律 细胞例外),只要细胞未受到外来的刺 激而且保持正常的新陈代谢,静息电位 就稳定在某一个相对恒定的水平。
15
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
动作电位的上升支是由于膜对Na+通透性 增大 。 Na+平衡电位
动作电位的下降支是由于K+外流 锋电位的形成与Na+通道
16
绝对不应期-可兴奋组织在接受一次刺 激后的极短时间内,即相当于刺激引起 的峰电位时期内,不能接受新的刺激, 因而也不能发生两次峰电位的叠加,这 一时期称为绝对不应期。
18
19
局部兴奋及其特征
局部兴奋 阈下刺激虽不能引起细胞产生可以传导
的动作电位,但是,却能使受刺激局部细胞膜的Na+通 道少量被激活,膜对Na+的通透性轻度增加,因而有少 量Na+内流,造成原有静息电位的减小,但尚达不到阈 电位水平。因此,将这种仅局限于受刺激的局部而达 不到阈电位的局部去极化,称为局部反应或局部兴奋 (local excitation)。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称为神经冲动。
22
23
有髓纤维上的兴奋传导比较特殊,因为在有髓纤维的 轴突外面包裹着一层很厚的髓鞘,髓鞘的主要成分是 脂质,而脂质是不导电或不允许带电离子通过的。只 有在髓鞘暂时中断的朗飞结处,轴突膜才能和细胞外 液接触,使跨膜离子移动得以进行。因此,当有髓纤 维受到外来刺激时,动作电位只能在邻近刺激点的朗 飞结处产生,而局部电流也就在相邻的朗飞结之间形 成(图2-12)。这一局部电流对邻近的朗飞结起着刺激 作用,使之兴奋;然后又以同样的方式使下一个朗飞 结兴奋。这样,兴奋就以跳跃的方式 ,从一个朗飞结 传至另一个朗飞结而不断向前传导。这种传导方式称 为跳跃式传导(saltatory conduction)。跳跃式传导 使冲动的传导速度大为加快,因此,有髓纤维的传导 速度远比无髓纤维为快。另外,跳跃式传导时,单位 长度内每传导一次兴奋所涉及的跨膜离子运动的总数 要少得多,因此它还是一种更“节能”的传导方式。
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ppt课件
兴奋的引起和传导
阈电位 能够造成膜对Na+通透性突然增大,
诱发动作电位产生的临界膜电位的数值,称为 阈电位(threshold membrane potential)。 阈强度与阈下刺激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称为神经冲动。
有髓纤维上的兴奋传导比较特殊,因为在有髓纤维的 轴突外面包裹着一层很厚的髓鞘,髓鞘的主要成分是 脂质,而脂质是不导电或不允许带电离子通过的。只 有在髓鞘暂时中断的朗飞结处,轴突膜才能和细胞外 液接触,使跨膜离子移动得以进行。因此,当有髓纤 维受到外来刺激时,动作电位只能在邻近刺激点的朗 飞结处产生,而局部电流也就在相邻的朗飞结之间形 成(图2-12)。这一局部电流对邻近的朗飞结起着刺激 作用,使之兴奋;然后又以同样的方式使下一个朗飞 结兴奋。这样,兴奋就以跳跃的方式 ,从一个朗飞结 传至另一个朗飞结而不断向前传导。这种传导方式称 为跳跃式传导(saltatory conduction)。跳跃式传导 使冲动的传导速度大为加快,因此,有髓纤维的传导 速度远比无髓纤维为快。另外,跳跃式传导时,单位 长度内每传导一次兴奋所涉及的跨膜离子运动的总数 要少得多,因此它还是一种更“节能”的传导方式。
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
电压钳和膜片钳
电压钳 I=VG 用电压钳技术可记录细胞兴奋过程中的跨膜离
子电流曲线,进而计算出膜电导的变化曲线。实验证明,在细胞 兴奋时Na+电导和K+电导的变化过程与动作电位的变化过程是一致 的。电压钳技术的应用,进一步证明了动作电位产生机制的正确 性。
膜片钳 20世纪70年代建立起来的膜片钳实验技术,可以用直接
静息电位动作电位课件
理解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机制可以 帮助药物研发人员设计更有效的药物。
在神经科学中的应用
神经元信息传递 神经环路研究
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研究 进展
研究历史
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发现
1
早期研究
2
重要发现
3
研究现状
01
跨学科合作
02 先进技术应用
03 未解之谜
研究展望
未来研究方向
技术进步 临床应用
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课件
目录
• 静息电位 • 动作电位 • 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的比较 • 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应用 • 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研究进展
静息电位
静息电位的定义
静息电位的产生机制
静息电位的产生主要与钠钾泵活动有关。
钠钾泵是一种主动转运的蛋白质,通过消耗ATP将钠离子泵出细胞外,将钾离子 泵入细胞内,从而维持细胞内外钠钾离子的正常分布,形成和维持静息电位。
静息电位的特点Biblioteka 动作电位动作电位的定义 01 02
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
动作电位的特点
01
全或无
02
不衰减传导
03
脉冲式传导
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的比较
产生机制的比较
静息电位
主要是由于细胞内外离子分布不均所引起的,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高,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电 位差,阻止钾离子的进一步外流,造成膜电位逐渐接近钾离子的平衡电位,最终形成稳定的静息电位。
动作电位
主要是由于钠离子内流所引起的,当细胞受到有效刺激时,钠离子通道打开,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电位 差,从而引发动作电位。
特点的比 较
静息电位
动作电位
功能比 较
静息电位动作电位
细胞膜的生物电现象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即安静时的静息电位和受刺激时产生的膜电位的改变(包括局部电位和动作电位)。
生物电现象是以细胞为单位产生的,以细胞膜两侧带电离子的不均衡分布和离子的选择性跨膜转运为基础。
1.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RP):指细胞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
将一对测量电极中的一个放在细胞的外表面,另一个与微电极相连,准备刺入细胞膜内。
当两个电极都位于膜外时,电极之间不存在电位差。
在微电极尖端刺入膜内的一瞬间,示波器上显示一突然的电位跃变,表明两个电极间出现电位差,膜内侧的电位低于膜外侧电位。
该电位差是细胞安静时记录到的,因此称为静息电位。
几乎所有的动植物细胞的静息电位都表现为膜内电位值较膜外为负,如规定膜外电位为0,膜内电位可以负值表示,即大多数细胞的静息电位在-10~-100mV之间。
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约为-70mV,红细胞的约为-10mV。
细胞膜两侧存在电位差,以及此电位差在某种条件下会发生波动,使细胞膜处于不同的电学状态。
人们将细胞安静时膜两侧保持的内负外正的的状态称为膜的极化;当膜电位向膜内负值加大的方向变化时,称为膜的超极化;相反,膜电位向膜内负值减小的方向变化,称为膜的去极化;细胞受刺激后先发生去极化,再向膜内为负的静息电位水平恢复,称为膜的复极化。
2.静息电位形成的原理(1)细胞膜内、外的离子浓度差RP的形成与细胞膜两侧的离子有关。
下表显示枪乌贼巨轴突细胞膜两侧主要离子浓度。
由表可见,细胞膜内外的离子呈不均衡分布,膜内K+多于膜外,Na+和Cl-低于膜外,即细胞内为高钾低钠低氯的状态。
此外,A-表示带负电蛋白质基团,仅存在于膜内。
(2)细胞膜对离子的选择通透性和K+平衡电位Hodgkin和Huxley推测:由于细胞内外存在K+的浓度差(细胞内高钾),K+具有从膜内侧向膜外侧扩散的趋势。
如果细胞膜在安静时只能允许K+自由通透(K+通道开放),K+即可顺浓度差外流到细胞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K+
静息电位的形成
表示膜内电位相对 于膜外电位
电位 /mv
3Na+
Na+-K+泵
漏K+通道
2K+
Na+
高K+
漏Na+
-70
通道
高Na+
时间/ms
二、动作电位的形成机制
3Na+
漏K+通
道2K+
Na+-K+泵
电压门控 式K+通道
高K+
电压门控式K+通道、 电压门控式Na+通道:
在细胞膜处于静息状态时都 是关闭的。只有当外界刺激 达到一定值时,电压门控式 Na+通道、K+通道才会先后被 激活打开。
漏Na+通道 电压门控 式Na+通道
高Na+
K+
动作电位的形成
3Na+
漏K+通
道 2K+
电压门控 式K+通道
Na+-K+泵
Na+
漏Na+通道 电压门控 式Na+通道
K+
动作电位的形成
电位 /mv
+35
-70
3Na+
漏K+通
道 2K+
电压门控 式K+通道
Na+-K+泵
Na+
Na+
电浓 位度 差差
漏Na+通道 电压门控 式Na+通道
高Na+
时间/ms
动作电位的形成
K+
K+
电位 /mv
+35
-பைடு நூலகம்0
3Na+
高K 漏漏KK++通通
NNaa++--KK++泵泵 道道22KK++
电压K+门通控道 式K+通道
NNaa++
+
-
漏Na+通道
电压门控 式Na+通道
高Na+
时间/ms
K+
静息电位的恢复
电位 /mv
+35
-70
3Na+
漏K+通
道 2K+
电压门控 式K+通道
Na+-K+泵
Na+ 高K+
时间/ms
漏Na+通道 电压门控 式Na+通道
高Na+
三、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各时段膜电位变化 与K+、Na+通道跨膜运输方向及运输方式
电位/mv
动作电位,Na+顺浓度 梯度内流
K+顺浓度梯度外流
+35
静息电位,K+ 顺浓度梯度外 流
-70
Na+-K+泵主动运输加快
关于静息电位和动 作电位的形成
一、静息电位的形成机制
钠钾泵:
又称钠钾ATP酶,进行 K+、Na+之间的交换。每 消耗1分子ATP,逆浓度 梯度从细胞泵出3个Na+, 同时泵入2个K+。
Na+-K+泵 2K+ 高K+
3Na+
高Na+
漏K+通道 漏Na+通道
漏通道:
一直处于开放状态,允许离 子以较慢的速度顺浓度梯度 跨膜扩散。
时间/ms
2021/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