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本纪
最新《史记·项羽本纪》原文及翻译
《史记.项羽本纪》1【原文】2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
初起时,年二十四。
其季父项梁①,梁父即楚将项3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4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②,学剑,又不成。
项梁怒之。
籍曰:“书足以记名5姓而已。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6又不肯竟学③。
项梁尝有栎阳逮④,乃请靳狱椽曹咎书抵栎阳狱椽司马欣⑤,以故事得7已⑥。
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
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⑦。
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8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⑨,以是知其能。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9江,梁与籍俱观。
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梁掩其口,曰:“毋妄言⑩,族矣(11)!”梁10以此奇籍。
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12),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13)。
11①季父:父之幼弟,即小叔父。
“季”,兄弟中排行最小的。
②去:放弃,丢下。
③12竟学:学到底。
“竟”,终于,完毕。
④逮:及,指有罪相连及。
⑤请:求,要。
书:信。
13抵:到达,这里是送达的意思。
⑥以故:因此。
已:止,了结。
⑦皆出项梁下:意思是14都不如项梁。
⑧繇:同“徭”。
⑨阴:暗中。
部勒:部署,组织。
宾客:“指客居吴中依15附项梁的人。
子弟:指吴中的年轻人。
⑩妄言:胡乱说。
(11)族:灭族,满门抄斩。
(12) 16扛:两手对举。
(13)虽:即使。
惮:害怕。
17项籍是下相人,字羽。
开始起事的时候,他二十四岁。
项籍的叔父是项梁,项梁18的父亲是项燕,就是被秦将王翦所杀害的那位楚国大将。
项氏世世代代做楚国的大将,19被封在项地,所以姓项。
20项籍小的时候曾学习写字识字,没有学成就不学了;又学习剑术,也没有学成。
21项梁对他很生气。
项籍却说:“写字,能够用来记姓名就行了;剑术,也只能敌一个人,22不值得学。
我要学习能敌万人的本事。
”于是项梁就教项籍兵法,项籍非常高兴,可是23刚刚懂得了一点儿兵法的大意,又不肯学到底了。
项羽本纪原文翻译及解析
项羽本纪原文翻译及解析项羽本纪是一篇经典的史记文章,描述了项羽的一生,又赞美也有批评,下面是项羽本纪原文翻译及解析,我们一起来看看吧!项羽本纪原文翻译及解析【作品介绍】本文是司马迁为《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写的赞语,附在该纪之末,在褒贬兼具的字里行间对项羽充满了惋惜之情。
项羽是秦末农民大起义中涌现出来的一位悲剧式的英雄。
他勇猛善战,叱咤风云,显赫一时,在击败秦军,推翻秦王朝的过程中建立了巨大的功绩;但在推翻秦朝统治以后,他目光短浅,策略错误,加之烧杀破坏,终于丧失民心,军败身亡。
本文在褒贬兼具的字里行间对项羽充满了惋惜之情。
【原文】项羽本纪赞①出处:《史记》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
”②又闻项羽亦重瞳子。
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③?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④。
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⑤。
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⑥。
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⑦。
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⑧!【注释】①项羽:名籍,字羽,下相(今江苏省宿迁县西)人。
秦二世时,陈涉首先发难,项羽跟从叔父项梁起义兵,大破秦军,率领五国诸侯入关灭秦,分封王侯,自称“西楚霸王”。
后为刘邦所败,困于垓下,在乌江自杀。
本纪:《史记》的一种体例。
按照年代先后,叙述历代帝王政迹。
项羽虽没有完成帝业,但在秦亡以后汉兴以前的过渡阶段中,项羽实际上支配当时的政局,也代表当时的政权。
正如本文所说,“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赞:文章最后的论赞部分。
这里是作者在叙事之后,以作者的口气写的议论、总结及补充的文字。
本文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②太史公:司马迁自称。
周生:汉时的儒生,姓周,事迹不详。
项羽本纪的文言文翻译
昔者,楚汉之际,英雄辈出,而项羽者,豪杰之雄也。
项羽,名籍,字羽,其先祖乃楚国名将项燕。
籍生而英武,力能扛鼎,气盖世,自视甚高,不事权贵。
籍少时,尝与叔父项梁游学吴中。
吴中人士皆知其勇,号为“羽飞”。
秦灭楚,籍随叔父梁起兵反秦。
梁死,籍遂自立为西楚霸王,号令诸侯,威震四海。
籍以勇猛善战,每战必胜,故得天下之心。
然其性好刚愎,不喜听人言,有功不赏,有过不罚,因此失天下之助。
汉王刘邦,虽勇猛不及籍,而宽厚待人,得人心,渐有天下之势。
楚汉相争,项羽与刘邦交战于垓下。
汉军四面楚歌,楚兵士气低落。
籍闻歌,泪如雨下,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遂与爱妃虞姬诀别,自刎乌江,年仅三十一岁。
项羽死后,汉王刘邦统一天下,建立汉朝。
然项羽之死,使天下英雄为之扼腕。
后世之人,对项羽之勇猛、豪迈,亦多感慨。
项羽本纪,载籍之生平,亦载楚汉之争。
籍以勇猛、豪迈、忠诚,成为千古英雄。
然而,其性格之缺陷,亦使其陷入绝境。
是以,后世之人,常以项羽为镜,反思自己之为人。
昔者,籍以一己之力,横扫天下,然终因性格之缺陷,而陨落乌江。
此乃天意,亦是人意。
项羽本纪,记载其一生,使后人得以窥见英雄之风采,亦使后人深思。
译文如下:昔者,楚汉之际,英雄辈出,而项羽者,豪杰之雄也。
项羽,名籍,字羽,其先祖乃楚国名将项燕。
籍生而英武,力能扛鼎,气盖世,自视甚高,不事权贵。
籍少时,尝与叔父项梁游学吴中。
吴中人士皆知其勇,号为“羽飞”。
秦灭楚,籍随叔父梁起兵反秦。
梁死,籍遂自立为西楚霸王,号令诸侯,威震四海。
籍以勇猛善战,每战必胜,故得天下之心。
然其性好刚愎,不喜听人言,有功不赏,有过不罚,因此失天下之助。
汉王刘邦,虽勇猛不及籍,而宽厚待人,得人心,渐有天下之势。
楚汉相争,项羽与刘邦交战于垓下。
汉军四面楚歌,楚兵士气低落。
籍闻歌,泪如雨下,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遂与爱妃虞姬诀别,自刎乌江,年仅三十一岁。
项羽本纪原文加翻译
项羽本纪原文加翻译项羽本纪原文加翻译《项羽本纪》以描绘项羽这一人物的形象、刻划这一人物的性格为主,同时也生动地叙写了战争。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项羽本纪原文加翻译,欢迎参考!原文: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
初起时,年二十四。
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
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项梁尝有栎阳逮,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
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
每吴中有大徭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
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
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秦二世元年七月,陈涉等起大泽中。
其九月,会稽守通谓梁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
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
”是时桓楚亡在泽中。
梁曰:“桓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耳。
”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
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召籍,使受命召桓楚。
”守曰:“诺。
”梁召籍入。
须臾,梁瞬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
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绶。
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
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
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
使人收下县,得精兵八千人。
梁部署吴中豪杰为校尉、候、司马。
有一人不得用,自言于梁。
梁曰:“前时某丧使公主某事,不能办,以此不任用公。
”众乃皆伏。
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
广陵人召平于是为陈王徇广陵,未能下。
闻陈王败走,秦兵又且至,乃渡江矫陈王命,拜梁为楚王上柱国。
曰:“江东已定,急引兵西击秦。
”项梁乃以八千人渡江而西。
闻陈婴已下东阳,使使欲与连和俱西。
苏教版《项羽本纪》(原文+翻译+内容分析+作文素材)
虞姬
忠贞不渝、美貌与智慧并存的宠 姬形象;她对项羽的爱情忠贞不
渝,最终为爱情献身。
范增
足智多谋、忠心耿耿的谋士形象; 他尽心尽力辅佐项羽,但最终因
项羽的猜忌而离开。
06
跨学科拓展与应用
项羽故事在文学、戏剧、电影等领域的改编与呈现
1
文学改编
项羽的故事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广泛流传 ,被改编成各种形式的文学作品,如小 说、诗歌、散文等。这些作品通过丰富 的想象和艺术加工,使项羽的形象更加 生动鲜明。
《项羽本纪》通过叙述秦末农民大起 义和楚汉之争的宏阔历史场面,生动 而又深刻地描述了项羽一生。
文章概述
文章在内容上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叙 述项羽的家世和早年经历,第二部分是写项 羽在灭秦过程中的功绩,第三部分是写项羽 的失败及悲剧结局。
文章在表现手法上善于通过一些具体的事件 和细节来刻画人物性格,如“破釜沉舟”、 “鸿门宴”等故事,充分展示了项羽勇猛善 战、有胆有识的性格特点。
苏教版《项羽本纪》(原文 +翻译+内容分析+作文素
材)
目录
• 引言 • 原文呈现 • 翻译对照 • 内容分析 • 作文素材挖掘 • 跨学科拓展与应用
01
引言
背景介绍
《项羽本纪》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 作的一篇文言文,收录于《史记》中 第七卷,是关于楚霸王项羽的本纪, 它记录了秦末项羽光辉壮烈的一生。
项羽人物形象在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解读与探讨
心理学解读
项羽的性格特点和行为方式在心理学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心理学家通过分析 项羽的决策过程、情绪变化等方面,探讨了他的性格缺陷和心理健康问题。
社会学探讨
项羽作为历史人物,他的社会地位、家族背景、文化背景等都与当时的社会环 境密切相关。社会学家从社会结构、社会变迁等角度出发,对项羽的形象进行 了深入解读。
《史记项羽本纪》原文及译文
《史记项羽本纪》原文及译文赏析项羽已杀卿子冠军①,威震楚国,名闻诸侯。
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巨鹿。
战少利,陈余复请兵。
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②,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于是至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
③涉间不降楚,自烧杀④。
当是时,楚兵冠诸侯。
——《史记·项羽本纪》注:①卿子冠军:楚军上将军,被项羽斩杀。
②甑:zèng,古代蒸饭的一种瓦器。
③涉间:秦末将军。
④自烧杀:自焚而死。
16.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名闻诸侯有仙则名B.以示士卒必死以中有足乐者C.绝其甬道哀转久绝D.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上使外将兵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当是时,楚兵冠诸侯。
18.这个故事可用成语概括,请写出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的启发。
(2分)参考答案:16.B(2分)17.这时,楚军强大居诸侯之首。
(2分)18.破釜沉舟启发示例:任何的事情只要下决心就一定要做到底。
(2分)翻译:项羽诛杀了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扬诸侯。
他首先派遣当阳君、蒲将军率领二万人渡过漳河,援救巨鹿。
战争只有一些小的胜利,陈余又来请求增援。
项羽就率领全部军队渡过漳河,把船只全部弄沉,把锅碗全部砸破,把军营全部烧毁,只带上三天的干粮,以此向士卒表示一定要决死战斗,毫无退还之心。
部队抵达前线,就包围了王离,与秦军遭遇,交战多次,阻断了秦军所筑甬道,大败秦军,杀了苏角,俘虏了王离。
涉间拒不降楚,自焚而死。
这时,楚军强大居诸侯之首。
《项羽本纪》原文及翻译
《项羽本纪》原文及翻译 篇一:史记项羽本纪原文及翻译 原文及翻译 原文 项王军壁垓下, 兵少食尽, 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 项王乃大惊曰: “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 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 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於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馀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平明,汉军乃觉 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馀人耳。
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 父,田父绐曰“左”。
左,乃陷大泽中。
以故汉追及之。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 八骑。
汉骑追者数千人。
项王自度不得脱。
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馀战,所 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然今卒困於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今日 固决死, 原为诸君快战, 必三胜之, 为诸君溃围, 斩将, 刈旗, 令诸君知天亡我, 非战之罪也。
”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 四乡。
汉军围之数重。
项王谓其骑曰: “吾为公取彼一将。
”令四面骑驰下, 期山东为三处。
於是项王大呼驰下, 汉军皆披靡, 遂斩汉一将。
是时, 赤泉侯为骑将, 追项王, 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
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 三,复围之。
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
乃谓其骑曰: “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 於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乌江亭长 义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 万人,亦足王也。
原大王急渡。
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 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纵彼不言,籍独不愧於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
有关《项羽本纪》原文及翻译
有关《项羽本纪》原文及翻译有关《项羽本纪》原文及翻译#e#汉之元年四月,诸侯罢戏下,各就国。
项王出之国,使人徙义帝,曰:“古之帝者地方千里,必居上游。
”乃使使徙义帝长沙郴县。
趣义帝行,其群臣稍背叛之,乃阴令衡山、临江王击杀之江中。
韩王成无军功,项王不使之国,与俱至彭城,废以为侯,已又杀之。
臧荼之国,因逐韩广之辽东,广弗听,荼击杀广无终,并王其地。
田荣闻项羽徙齐王市胶东,而立齐将田都为齐王,乃大怒,不肯谴齐王之胶东,因以齐反,迎击田都。
田都走楚。
齐王市畏项王,乃亡之胶东就国。
田荣怒,追击杀之即墨。
荣因自立为齐王,而西击杀济北王田安,并王三齐。
荣与彭越将军印,令反梁地。
陈馀阴使张同、夏说说齐王田荣曰:“项羽为天下宰,不平。
今尽王故王于丑地,而王其群臣诸将善地,逐其故主,赵王乃北居代,馀以为不可。
闻大王起兵,且不听不义,愿大王资馀兵,请以击常山,以复赵王,请以国为捍蔽。
”齐王许之,因遣兵之赵。
陈馀悉发三县兵,与齐并力击常山,大破之。
张耳走归汉。
陈馀迎故赵王歇于代,反之赵。
赵王因立陈馀为代王。
是时,汉还定三秦,项羽闻汉王皆已并关中,且东,齐、赵叛之,大怒。
乃以故吴令郑昌为韩王,以距汉。
令萧公角等击彭越。
彭越败萧公角等。
汉使张良徇韩,乃遗项羽书曰:“汉王失职,欲得关中,如约即止,不敢东。
”又以齐、梁反书遗项王曰:“齐欲与赵并灭楚。
”楚以此故无西意,而北击齐。
征兵九江王布。
布称疾不往,使将将数千人行。
项王由怨也。
汉之二年冬,项羽遂北至城阳,田荣亦将兵会战。
田荣不胜,走至平原,平原民杀之。
遂北烧夷齐城郭室屋,皆坑田荣降卒,系虏其老弱妇女。
徇齐至北海,多所残灭。
齐人相聚而叛之。
于是田荣弟田横收齐亡卒,得数万人,反城阳。
项王因留,连战未能下。
春,汉王部五诸侯兵,凡五十六万人,东伐楚。
项王闻之,即令诸将击齐,而自以精兵三万人南从鲁出胡陵。
四月,汉皆已入彭城,收其货宝美人,日置酒高会。
项王乃西萧,晨击汉军项东,至彭城,日中,大破汉军。
7-《史记-十二本纪-项羽本纪》原文
《史记-十二本纪-项羽本纪》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
初起时,年二十四。
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项氏世世为楚将,封於项,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
学剑,又不成。
项梁怒之。
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於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项梁尝有栎阳逮,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
项梁杀人,与籍避仇於吴中。
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
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
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
籍长八尺馀,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等起大泽中。
其九月,会稽守通谓梁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
吾闻先即制人,後则为人所制。
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
”是时桓楚亡在泽中。
梁曰:“桓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耳。
”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
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召籍,使受命召桓楚。
”守曰:“诺。
”梁召籍入。
须臾,梁眴籍曰:“可行矣!”於是籍遂拔剑斩守头。
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绶。
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
一府中皆慴伏,莫敢起。
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
使人收下县,得精兵八千人。
梁部署吴中豪杰为校尉、候、司马。
有一人不得用,自言於梁。
梁曰:“前时某丧使公主某事,不能办,以此不任用公。
”众乃皆伏。
於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
广陵人召平於是为陈王徇广陵,未能下。
闻陈王败走,秦兵又且至,乃渡江矫陈王命,拜梁为楚王上柱国。
曰:“江东已定,急引兵西击秦。
”项梁乃以八千人渡江而西。
闻陈婴已下东阳,使使欲与连和俱西。
陈婴者,故东阳令史,居县中,素信谨,称为长者。
东阳少年杀其令,相聚数千人,欲置长,无適用,乃请陈婴。
婴谢不能,遂彊立婴为长,县中从者得二万人。
少年欲立婴便为王,异军苍头特起。
项羽本纪原文及注释
项羽本纪赞两汉:司马迁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
”又闻项羽亦重瞳子。
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
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
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
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译文】太史公说:我从周生那里听说,“舜的眼睛大概是双瞳孔”,又听说项羽亦是双瞳孔。
项羽也是双瞳人。
项羽难道是舜的后代么?为什么他崛起得这样迅猛呢?那秦王朝政治差失、混乱的时候,陈涉首先发难反秦,一时间英雄豪杰纷纷起来,互相争夺天下的人数也数不清。
但是项羽并没有一尺一寸可以依靠的权位,只不过奋起于民间,三年的时间,就发展到率领五国诸侯一举灭秦,并且分割秦的天下,自行封赏王侯,政令都由项羽颁布,自号为“霸王”。
虽然霸王之位并未维持到底,但近古以来未曾有过这样的人物。
等到项羽放弃关中,怀恋故乡楚地,流放义帝而自立为王,此时再抱怨王侯们背叛自己,那就很难了。
自己夸耀功劳,独逞个人的私欲,而不效法古人,认为霸王的业绩只要依靠武力,就能统治好天下,结果仅仅五年的时光,就使得他的国家灭亡了。
直到身死东城,他还没有觉悟,不肯责备自己,这显然是错误的。
而且还借口说“是上天要灭亡我,并不是我用兵的过错”,这难道不是很荒谬吗?【注释】项羽:名籍,字羽,下相(今江苏省宿迁县西)人。
秦二世时,陈涉首先发难,项羽跟从叔父项梁起义兵,大破秦军,率领五国诸侯入关灭秦,分封王侯,自称“西楚霸王”。
后为刘邦所败,困于垓下,在乌江自杀。
本纪:《史记》的一种体例。
按照年代先后,叙述历代帝王政迹。
项羽虽没有完成帝业,但在秦亡以后汉兴以前的过渡阶段中,项羽实际上支配当时的政局,也代表当时的政权。
史记项羽本纪原文及注释
史记项羽本纪原文及注释史记项羽本纪原文及译文在我们平凡的学生生涯里,大家都背过文言文,肯定对文言文很熟悉吧?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
相信还是有很多人看不懂文言文,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史记项羽本纪原文及译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原文: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於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馀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馀人耳。
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
左,乃陷大泽中。
以故汉追及之。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汉骑追者数千人。
项王自度不得脱。
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馀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然今卒困於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今日固决死,原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乡。
汉军围之数重。
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
”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
於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
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
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
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
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於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乌江亭长义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原大王急渡。
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於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
项羽本纪主要内容
项羽本纪主要内容项羽本纪是西汉时期司马迁所著《史记》中第七卷,是关于楚霸王项羽的本纪,它记录了秦末项羽光辉壮烈的一生。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项羽本纪主要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项羽本纪主要内容1、兴衰过程:文中写项羽由微而盛,由盛而亡的整个过程;以义帝为关照,未弑帝前,由裨将而次将,而上,而西楚霸王,军队由八千而二万,而后六七万,至鸿门则已四十万。
弑帝后则日见其衰败,颇有揭示“多行不义必自毙”这一历史教训的意味。
2、人物个性:项羽是全书中最突出的人物,他兴起快速,败亡也快,文中深入写到他的性格。
由文中可看到项羽为人充满矛盾性:他坑秦卒二十余万人、屠咸阳、杀子婴、烧秦宫室、杀义帝及韩王成、烹说关中者,这些都是粗暴的行为;但鸿门宴放走邦、重用秦将甘邯、司马欣等、听外黄令言而赦当坑者、归回刘邦父母妻子,与刘邦和平共存,这些又是宽仁大度的表现,富理性和感情。
欲和刘邦一决胜负以息天下纷争,及最后无颜见将东父老,又是责任感的表现。
写项羽一生经历及成败关键,成功地刻画项羽叱咤风云的悲剧人物性格。
3、探讨败亡原因:综观项羽败亡的原因在于血气方刚,缺学问道德修养,无识远见,但知以武力经营天下,而不知总体战和持久战,所以在颠覆秦政权后不能建立新秩序,反而倒行逆施,史公欲以项羽为强而不义者之鉴戒也。
史记项羽本纪的故事关于史记项羽本纪的故事,小编就不在这里描述了,详细的内容大家可以百度下“项羽本纪”,百度百科里的内容还是比较权威的。
但是,在百度百科中史记项羽本纪的原文是详细的,翻译却是截取的。
项羽本纪中的成语破釜沉舟、取而代之、先发制人、拔山扛鼎、四面楚歌、沐猴而冠、作壁上观读史记项羽本纪有感翻看《项羽本纪》,不知怎么,心中有一种感动,仿若穿越时空的界限,将项羽的影投在了我的心中,依稀看见那个时代的残血夕阳……项羽有太多的遗憾,或者说本该成为英雄的人却无法成为真正的英雄。
但他在乱世中绽放了未有的光华,他的传奇让人觉得刘邦、韩信等只是这乱世的配角。
项羽本纪文言文加翻译
楚世家,有项籍,字羽,下相人也。
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项梁怒,曰:“学无所成,终无益于事。
”籍曰:“读书则无以明理,剑则无以自卫,吾欲学万人敌之术。
”梁曰:“此所谓上智也。
”于是籍乃学兵法。
籍长八尺,力能扛鼎。
吴中子弟皆惮籍,莫敢与之争。
籍既学兵法,乃结交天下豪杰,名声大噪。
秦始皇帝崩,陈胜、吴广起兵反秦,籍亦起兵响应。
籍年二十四,遂为诸侯上将军。
秦二世元年,陈胜自立为王,号为“张楚”。
籍遂率众西进,破秦军于定陶,遂至陈。
陈胜自立为王,籍以为非其才,乃西入关中。
籍至关中,秦王子婴降,秦亡。
项羽既定天下,欲封立六国之后,以存亡国。
乃召诸将议之。
诸将皆曰:“项羽勇猛,功高,宜为天下主。
”籍曰:“吾所以起兵,为天下除暴秦,非为六国也。
今若封六国之后,是助暴秦也。
”乃不封六国之后。
籍既封王,号为“西楚霸王”,都彭城。
籍虽封王,而心中自恃勇猛,不修仁义,故天下多怨。
籍闻之,曰:“天下共苦秦久矣,吾为天下兴利除害,何怨之有?”遂不听众议,自恃勇猛,任意行事。
汉元年,刘邦起兵于沛,号曰“汉王”。
籍闻之,大怒,遂举兵伐汉。
汉王知籍将至,遂退守宛城。
籍至宛城,围之数重,汉王不得出。
籍令左右曰:“若取汉王,封万户侯。
”左右皆欲得汉王以为功。
汉王见形势危急,乃与张良、陈平谋曰:“吾欲解宛城之围,宜用计。
”良、平曰:“今籍兵强,难以力敌,宜用智取。
”乃令汉王母弟齐王信,伪降籍,籍信之,遂放汉王出围。
汉王既出围,遂还攻籍。
籍大败,走至垓下。
汉王追至,籍遂自杀,时年三十一。
汉王遂定天下,是为汉高祖。
项羽者,豪杰之士也。
勇猛无比,智略过人。
然性刚愎,不修仁义,终为天下所弃。
呜呼!勇猛虽能胜一时,而仁义乃能长久。
项羽之败,盖其自败也。
【译文】楚世家记载,有项籍,字羽,是下相人。
项羽年轻的时候,学习写字不成,就去学习剑术,但也没有学会。
项梁生气地说:“学习一无所成,终究对事情没有帮助。
”项羽说:“读书不能明白道理,剑术也不能用来自卫,我想学习能够对抗万人的技艺。
史记的项羽本纪原文及翻译
史记的项羽本纪原文及翻译导语:《项羽本纪》通过叙述秦末农民大起义和楚汉之争的宏阔历史场面,生动而又深刻地描述了项羽一生。
他既是一个力拔山、气盖世、“近古以来未尝有”的英雄,又是一个性情暴戾、优柔寡断、只知用武不谙机谋的匹夫。
司马迁巧妙地把项羽性格中矛盾的各个侧面,有机地统一于这一鸿篇巨制之中,虽然不乏深刻的挞伐,但更多的却是由衷的惋惜和同情。
以下是小编整理史记的项羽本纪原文及翻译,以供参考。
文: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
初起时,年二十四。
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项氏世世为楚将,封於项,故姓项氏。
译:项籍,是下相人,字羽。
开始起兵反秦的时候(起:起事,起义),年龄二十四岁。
他的小叔父是项梁,项梁的父亲就是楚国的将领项燕,就是被秦将王翦所杀戮的那个人。
项氏好几辈子做楚国的将领,被封在项地(原为西周时的一个小诸侯国,后为楚邑),所以姓项。
文: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项梁怒之。
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项梁尝有栎阳逮,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
项梁杀人,与籍避仇於吴中。
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
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
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
籍长八尺馀,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译:项籍少年时,学习认字写字没有完成,便放弃了(去:去掉,指放弃学书);又学习击剑等武艺,也没有学成。
项梁对他很生气。
项籍却说:“写字,能够用来记姓名就行了。
剑术,一个人就可以抵挡,不值得学。
要学习成千上万人才能抵挡的本领(即兵法)。
”于是项梁就传授项籍军事学知识。
项籍非常高兴,大致了解兵法的意思,又不肯完成学业。
项梁曾经因罪案受牵连,被栎(yuè,悦)阳县逮捕入狱,他就请蕲(qí,齐)县狱掾(yuàn,愿)曹咎写了说情信给栎阳狱掾司马欣,事情才得以了结。
史记项羽本纪原文与解析
史记项羽本纪原文与解析项羽,名籍,字羽。
相传为秦末农民起义军的领袖,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英雄人物之一。
《史记》是西汉时期的历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一部史书,其中记载着项羽的事迹。
本文将引用史记中描写项羽的本纪原文,并解析其中的内容含义和历史背景。
【引言】《史记·项羽本纪》是史书中对项羽事迹的专门记载,通过阅读这一章节,我们可以了解到项羽在秦末战国时期所起的作用,以及他与刘邦的斗争和最终的结局。
【正文】项羽本纪原文如下:“项羽者,临江人也。
孰谓无彊者哉!少时事秦所败,降为郡守。
年三十馀,与韩信数十人,居沛中为豪杰。
项王使韩信。
信年少壮,疑为信使,乃收豪杰,三万馀人。
信阳让都尉,以钩陈王出,下千乘冯助洙泗上。
项羽使韩信击奔安国王于广陵,灭其族。
堕堡邑。
〔项羽欲更立信为楚而立之者亡〕〔项羽赋文,立为淮阳王〕项王乃拔徐州,使项羽为徐州牧,将兵五十馀万。
发九江兵,杂而不足以取彭城。
二岁乃举,使项羽将十五万人,往击刘伯卜,取彭城,復发兵西,举荆州,东立刘交为淮南王,使韩信南击胶东王,伐下邳,取之,冬乃报。
立韩信为齐王,益邑,执三假以徇诸将。
暂省略围攻赵王歇段落,解析七国之乱及项羽方面角色【解析】项羽本纪最早的部分主要介绍了项羽在沛(今江苏沛县)的往事。
他少年时曾与韩信一起在沛中崛起,并带领着数万人起义。
成为刘邦的部下,且被任命为都尉。
他在秦末乱世中崭露头角,聚集了众多武力和势力。
文中提到项羽与韩信夺取了彭城、荆州、下邳等地,还立刘交为淮南王,韩信为齐王。
可以看出项羽在这段时间内发展势力、扩大地盘,展示出了其统治者的野心。
而在文字间的删节部分中,提到项羽有意更立韩信为楚王,但最终韩信并未成为楚王。
这段文字反映了项羽对韩信的失望和曲折变化。
【结论】通过社记项羽本纪这一章节的解析,我们可以窥见项羽在秦末战国时期的举足轻重地位及其与刘邦的人物关系。
他在史记中的描写反映了其勇猛的军事本领和雄心勃勃的政治追求。
同时,也展示了项羽权谋过人、善于利用他人的一面。
项羽本纪原文及翻译
项羽本纪原文及翻译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项羽本纪【原文】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
初起时,年二十四。
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项梁怒之。
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项梁尝有栎阳逮,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
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
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
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
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
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秦二世元年七月,陈涉等起大泽中。
其九月,会稽守通谓梁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
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
”是时桓楚亡在泽中。
梁曰:“桓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耳。
”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
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召籍,使受命召桓楚。
”守曰:“诺。
”梁召籍入。
须臾,梁眴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
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绶。
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
一府中皆慴伏,莫敢起。
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
使人收下县,得精兵八千人。
梁部署吴中豪杰为校尉、候、司马。
有一人不得用,自言于梁。
梁曰:“前时某丧使公主某事,不能办,以此不任用公。
”众乃皆伏。
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
广陵人召平于是为陈王徇广陵,未能下。
闻陈王败走,秦兵又且至,乃渡江矫陈王命,拜梁为楚王上柱国。
曰:“江东已定,急引兵西击秦。
”项梁乃以八千人渡江而西。
闻陈婴已下东阳,使使欲与连和俱西。
陈婴者,故东阳令史,居县中,素信谨,称为长者。
东阳少年杀其令,相聚数千人,欲置长,无适用,乃请陈婴。
项羽本纪原文及其翻译
项羽本纪原文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
初起时,年二十四。
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项梁怒之。
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项梁尝有栋阳逮,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栋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
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
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
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
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
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秦二世元年七月,陈涉等起大泽中。
其九月,会稽守通谓梁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
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
” 是时桓楚亡在泽中。
梁曰:“桓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耳。
”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
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召籍,使受命召桓楚。
”守曰:“诺。
” 梁召籍入。
须臾,梁眴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
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绶。
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
一府中皆慴伏,莫敢起。
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
使人收下县,得精兵八千人。
梁部署吴中豪杰为校尉、候、司马。
有一人不得用,自言于梁。
梁曰:“前时某丧使公主某事,不能办,以此不任用公。
”众乃皆伏。
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
广陵人召平于是为陈王徇广陵,未能下。
闻陈王败走,秦兵又且至,乃渡江矫陈王命,拜梁为楚王上柱国。
曰:“江东已定,急引兵西击秦。
”项梁乃以八千人渡江而西。
闻陈婴已下东阳,使使欲与连和俱西。
陈婴者,故东阳令史,居县中,素信谨,称为长者。
东阳少年杀其令,相聚数千人,欲置长,无适用,乃请陈婴。
婴谢不能,遂彊立婴为长,县中从者得二万人。
少年欲立婴便为王,异军苍头特起。
史记项羽本纪原文及翻译
<史记.项羽本纪>原文及翻译原文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於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馀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馀人耳。
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
左,乃陷大泽中。
以故汉追及之。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汉骑追者数千人。
项王自度不得脱。
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馀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然今卒困於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今日固决死,原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乡。
汉军围之数重。
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
”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
於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
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
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
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
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於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乌江亭长义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原大王急渡。
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於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
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
”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
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于是项王乃即汉王相与临广武间而语
在这时,项王就靠近汉王那边,一同来到 广武涧两边对话(隔着广武涧与汉王交谈)
这时项王就向汉王那边靠近,分别站在 广武涧东西两边交谈
2、分析《叱咤风云》的内容层次
第一层(1段):项王吓退汉军中“善射者楼烦”,并 “伏弩射中汉王”,使汉王受伤,逃入成皋。 第二层(2—3段):项王率军东击陈留、外黄,赦免 “外黄当坑者”,使“东至睢阳,闻之皆争归项王”。 第三层(4段):楚将曹咎违背项王调度,引发汉楚汜 水之战,汉军打败楚军。项王引兵而还。
11)乃项王也 (竟是) 12)于是项王乃即汉王相与临广武间而语 (交谈) 13)淮阴侯已举河北 (攻下) 14)韩信因自立为齐王 (趁机) 15)彭越复反,下梁地 (攻下) 16)则汉欲挑战 (如果) 17)慎勿与战 (省略句,省宾语“之”) 18)勿令得东而已 (向东进发,名作动) 19)定梁地,复从将军 (平定;会合) 20)乃东 (向东进军,名作动)
1文言字词句的理解 (1)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 (判断句) (排行在后的) (2)其季父项梁 (3)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被动句) (文字) (4)学书不成,去 一人敌……万人敌 (抵挡) (5)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完成) (灭族,名作动) (6)毋妄言,族矣 (意动,认为……奇特) (7)梁以此奇籍 (8)力能扛鼎 (双手举起) (9)才气过人 (才能和勇气)
垓 下 悲 歌
1、文言字词句的理解 名作动:驻军;修筑营垒 1)项王军壁垓下 2)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汉军都已占领了楚地吗?这里为什么这么多楚人呢? (被宠爱、受到宠爱) 3)常幸从 4)自为诗曰 (创作) 5)项王泣数行下 (动词作名词,眼泪) 6)左右皆泣 (小声地哭) 7)于是项王乃上马 (就) 8)汉军乃觉之 (才) 9)以五千骑追之 (用、率领) 10)田父绐曰:“左。”(名作动,往左走) 11)以故汉追及之 因为这个缘故,汉军追上了他们。 12)乃有二十八骑 (才)
少时言语不俗
嗟乎!大丈夫当如 是也! ——刘邦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陈胜
叱 咤 风 云
1文言字词句的理解 (决出胜负) 1)楚、汉相持未决 (通“疲”,疲困) 2)老弱罢转漕 3)天下匈匈数岁者 (同“汹汹”,动荡不安的样子) 4)徒以吾两人耳 (只是;因为) 5)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 (徒然) (拒绝) 6)汉王笑谢曰 (通“披”,披着) 7)乃自被甲持戟挑战 8)手不敢发 (拉弓) (跑回) 9)遂走还入壁 10)汉王使人间问之 (暗中)
3、提问:文段中选取了哪些材料表现了项王的 叱咤风云?
明确:(1)威震楼烦 (2)勇收失地 (3)威退汉军 射伤汉王
4、讨论:史马迁的传记之所以为世人称道,就是他笔 下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作者用什么艺术手法刻画了 项王的英雄形象? 提示:鲜明的对比 (对比衬托)
1) 楼烦 项王 辄射杀之 瞋目叱之 目不敢视,手不敢发 2)韩信节节进逼 比衬 项王勇收失地 楚军损兵折将 所向披靡 3)用楚将节节战败 对比反衬 项王使汉军闻风丧胆 如文中所述:“皆自刭汜水上” “项王至,汉军畏楚,尽走险阻。”
5、这种手法在第三部分“垓下悲歌”里能得到体现吗?
◎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 ◎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嗔目而叱之,赤泉后人马俱惊, 辟易数里
6、拓深探讨:太史公写人写事之高超,我们在刀光剑 影的《鸿门宴》中已经叹服,无须再看后面故事的发展, 从中你已经看得出今后谁胜谁败,谁得江山了。同样道 理,“叱咤风云”一节,也写的耐人寻味,独具匠心。 请你谈谈。 在“叱咤风云”的背后已经隐含着重重危机、节节败 退的迹象: (1)后两件事(2)田父指路 7、小结:主要性格 威震楼烦 叱咤风云 勇收失地 威退汉军 射伤汉王 英勇非凡,霸 气十足。但不 沉稳,易怒, 莽撞。
史记
记载了从传说中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 的历史。 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 ,中 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不但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 而且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被鲁迅誉 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刘向等人都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 而不华,质而不理”有很高的文学价 值。
《史记》由五部分组成:
本纪(12)叙述历代帝王的历史 世家(30)叙述贵族王侯的历史
4、思考与讨论:写叔侄俩响应陈涉起义、杀太 守的经过是否有点节外生枝?
提示:是少怀壮志的必然结果,与第二部分紧 密相接。 5、小结:主要性格 少怀壮志 学万人敌 彼可取而代也 起事
少怀大志,力勇过 人,有叛逆精神。 不肯竟学,则显出 其粗疏的一面。
性格与一生功业的成败的联系:
豪迈不群与少年言志体现了项羽除暴安 良、建立丰功伟绩、成就英雄霸业的宏愿; 粗疏的性格,为他刚愎自用,感情用事, 优柔寡断,拒纳良言, 错失良机,大失人心 埋下了落败的种子。
21)外黄恐,故且降 (姑且) 22)莫肯下矣 (归顺) 23)项王然其言 (意动,认为……对) 24)汉果数挑楚军战 (多次) 25)尽得楚国货赂 (财物) 26)则引兵还 (带领) 27)两人尝有德于项梁。 状语后置句 28)汉军方围钟离昧于荥阳东 29)悉令男子年十五已上诣城东 定语后置句
重点句子 勿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 不要使天下百姓老老小小白白地受苦啦。 使„„受苦,形容词使动
龙且
yuè
盱台 汜水
dài duó
睢阳 荥阳 蕲 狱掾 刈旗 舣船 翳
栎阳 绐
自度不得脱
学习重点
1.积累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的意义 用法以及句式的特点。 2.了解项羽一生的主要经历,对项羽的认识和评价。
第一部分 《少怀壮志》
项 王 三 尺 剑,
千 古 共 英 风。
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项羽一生的主要经历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前90)。
字子长,西汉著名史学家、 文学家、思想家。继父职任 太史令。因替李陵辩护,入 狱遭宫刑,后发奋著书,历 尽艰辛,著成《史记》
1)志洁行廉,爱国忠君真气节;
辞微旨远,经天纬地大诗篇。 2)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 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3)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 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4)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人间疾苦,笔底波澜。
(3)“霸王别姬”中项羽为什么哭了?如果删 掉“左右皆泣,莫能仰视”效果如何?
提示:项羽陷入十面埋伏之中,四面皆楚歌,他 意识到失败的命运无可挽回了,他惊慌失措,却 又无计可施,只好借酒浇愁。在这时,项羽想到 的不是他的天下,不是战争,也不是事业,他想 到的是他的宝马和美人,他慷慨悲歌,热泪滚滚, 左右随从受其感染,也一同悲泣起来。这个盖世 英雄此时显得过于儿女情长了。
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大风歌(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壮士兮守四方!
(1)比较项羽《垓下歌》与刘邦《大风 歌》,各自表现的思想有何不同?
明确:《垓下歌》表现的是项羽面临绝境之
时。地厚天高,却托身无所,一种愤怒,万 种低回,是一种英雄穷途末路之哭。
《大风歌》是刘邦得到天下,平息淮南王黥 布叛乱,得胜还朝,路途回归故里的一种张 狂之辞,但之中又隐藏着浓浓的恐惧与悲哀。
13)所当者破,所击者服 那些胆敢抵挡我的人都被我打败,那些我所攻击的人都 向我屈服。 14)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然而今天我终于被围困在这里,这是天意要灭亡我, 并不是我不会作战的过错。 15)引兵而东: (东,向东进发,名作动)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向东,名作状) 16)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江东的地盘虽然小,但是地域方圆有千里之大,民众 有几十万人,这也足够称王了。 17)今独臣有船\籍独不愧于心乎? (只、仅\难道,表反问) 18)我何渡为? 我为什么还要渡江呢? “为”,表反问 19)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使动用法,使……称王)
楚汉战争:关键战役线路图
步骤: (1)结合注释,自行翻译。 (2)朗读:读中加深对文章的 理解
正音正字
jiǎn lù
gāng
kuài
huán
翦 眴
jū
戮 裨将
力能扛鼎
xùn
会稽
chēn
桓楚
shù
shùn pí
徇下县
suī
瞋目
xí ng yì
汉王数之
qí yǐ yuàn yì
xūyí sì
我们再来看项羽的最后一战“东城
快战”。思考讨论:“东城快战” 中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刻画项羽形 象的?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 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 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 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 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 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 罪也。”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 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 期山东为三处。 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 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嗔目而叱之,赤 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 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 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 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项羽本纪
司马迁
导入新课:
相传蒲松龄曾作过这样的一副对联: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同学们,知道这对联中说的是哪些历史人物吗?
对,他们分别就是西楚霸王项羽和越王 勾践。破釜沉舟,是怎样的一种魄力;卧薪 尝胆,是怎样的一种坚忍。今天,就让我们 走近其中的一位叱咤风云的人物——项羽, 去领略英雄的风采。
4、诵读精彩片断,分析人物形象,认识其悲剧 性格。
霸王别姬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 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 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 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 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 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