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应注重的八个原则
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思路与方法
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思路与方法一、总则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思路与方法,旨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探索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学校德育工作新路径。
本指南明确学校德育工作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实施途径和要求、组织实施等方面内容,为学校德育工作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二、基本原则1. 坚持以人为本。
德育工作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尊重学生人格,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 坚持德育为先。
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将其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格局。
3. 坚持实践育人。
注重德育与实践相结合,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4. 坚持协同育人。
加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构建“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体系,形成育人合力。
5. 坚持创新发展。
积极探索德育工作新方法、新途径,推动德育工作与时俱进,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6. 坚持依法治教。
遵循法律法规,确保德育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维护学生合法权益。
遵循以上基本原则,学校德育工作要注重德育内容的丰富性、实施途径的多样性、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努力提高德育工作的水平和质量。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德育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三、德育目标1. 总体目标学校德育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健康心理、扎实科学文化素养、强烈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通过德育工作,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具备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良好品质和能力。
(1)道德品质:培养学生具备诚实守信、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等优良品质。
(2)心理健康:培养学生具备积极向上的心态,懂得自我调节情绪,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具备抗挫折能力。
(3)科学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知,具备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
德育原则含义及要求
德育原则含义及要求
德育原则是教育工作者在德育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
准则。
它是指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德育目标,针对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以及德育工作的特点制定的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准则或要求。
以下是德育原则的基本含义和要求:
1. 导向性原则:要求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以社会主义价值观为导向,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和总任务。
2. 疏导原则: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要求讲明道理,疏导思想;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3.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既要尊重信任学生,又要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把严和爱有机结合起来。
4. 知行统一原则:既要重视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又要重视组织学生参加实践锻炼,把提高认识和行为养成结合起来,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5. 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德育工作既要正面引导、说服教育、启发自觉,调动学生接受教育的内在动力,又要辅之以必要的纪律约束,并使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6. 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长善救失原
则):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实现品德发展内部矛盾的转化。
德育原则的八大原则
德育原则的八大原则
德育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育任务,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
在德育教育中,有许多重要的原则需要遵循。
下面是德育原则的八大原则:
1. 师生互信原则:教师应该充分信任学生,学生也应该充分信任教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德育教育中获得更好的效果。
2. 自我约束原则:学生应该自觉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和道德规范,自我约束,保持良好的道德品质。
3. 以身作则原则: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做出良好的行为典范,引导学生学习正面的道德行为。
4. 个性发展原则:德育教育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在德育教育中保持自我个性的表达,并在尊重他人的基础上发展自己的道德品质。
5. 爱国主义教育原则:德育教育应该引导学生树立爱国主义情感,增强爱国意识和责任感。
6. 公平公正原则:德育教育应该保持公平公正,不偏袒任何学生,让每个学生有平等的机会发展自己的道德品质。
7. 实践教育原则:德育教育应该注重实践教育,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习道德知识,通过实践掌握道德行为。
8. 民主教育原则:德育教育应该注重民主教育,让学生参与德育教育的决策过程,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和责任感。
综上所述,德育原则是德育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遵循
这些原则,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发展自己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让他们成为有良好道德素质的公民。
德育原则与德育方法
德育原则与德育方法德育原则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指导学生培养道德品质、价值观和道德能力的一系列准则和方法。
德育方法则是指在实施德育过程中采用的具体策略和教学手段。
德育原则和德育方法相互促进、相互作用,在德育实践中相辅相成。
下面将逐一介绍德育原则与德育方法。
一、德育原则1.以人为本原则:德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人格和道德品质,因此,德育必须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全员参与原则:德育是学校的重要任务,不仅仅是德育教师的责任,所以需要全员参与。
学校各个职能部门和全体教职员工都要在教学、管理、服务等各个方面进行德育,并形成整体合力,共同为学生的德育贡献力量。
3.生活化原则:德育必须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现实问题结合起来,注重通过生活化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德育内容和教学手段要与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相适应,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4.因材施教原则:德育教育是个性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学生的品德特点、家庭背景、兴趣爱好都不同,因此德育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和差异进行因材施教,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5.日常化原则:德育教育不能只停留在定期的课堂教学,更重要的是要贯穿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责任感。
学校应该创造良好的德育氛围和生活环境,通过种种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引导学生成长。
6.系统化原则:德育教育需要有系统的规划和组织,学校要建立科学的德育教育体系,包括制定德育教育目标、课程设置、评价标准等方面的规划,形成有机的德育教育体系,确保德育工作的效果。
二、德育方法1.示范引导方法:教师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来引导学生,让学生在模仿中学会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2.情感教育方法:德育教育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心、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可以通过开展志愿活动、参观纪念馆、学习感人的故事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德育八大原则六大方法
德育八大原则六大方法德育的八个原则是:1、导向性原则: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由于学生正处在品德形成的阶段,可塑性强,这就要求学校德育要坚持导向性原则,为学生的品德健康发展指明方向。
2、疏导原则: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既要尊重信任学生,又要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把严和爱有机结合起来。
这条原则强调,严格要求学生是对的,但有一个前提,必须尊重学生。
4、知行统一原则:既要重视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又要重视组织学生参加实践锻炼,把提高认识和行为养成结合起来,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5、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德育工作既要正面引导、说服教育、启发自觉,调动学生接受教育的内在动力,又要辅之以必要的纪律约束,并使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这条原则强调,如果只是正面教育,有可能不能达到很好的教育效果,所以辅之以必要的纪律约束去规范学生的行为。
6、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
这条原则主要体现在对后进生的教育当中,要学会一分为二看问题,既看到学生身上的缺点,更要看到学生身上的优点。
7、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德育工作中应主动协调多方面的教育力量,统一认识和步调,有计划、有系统的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品德。
这条原则主要强调,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要保持口径一致,价值观统一,注意彼此之间的衔接工作。
8、因材施教原则: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
德育的六大方法是:1、说服教育法:又称说理教育法,说服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
包括语言文字说服(讲解、报告、谈话、辩论、指导阅读)和事实说服(参观、访问、调查)。
八大德育原则
八大德育原则一、德育原则1、导向性原则: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德育目标要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
2、疏导原则:讲明道理,疏导思想,因势利导,循循善诱,表扬激励、正面教育,肯定学生的进步。
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教育者要有责任感,尊重、关心爱护学生,根据教育目的和德育目标,对学生严格要求,认真管理。
4、知行统一原则:理论教育提高学生思想道德认识,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促使他们加深情感体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评价学生坚持知行统一,教育者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
5、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想结合的原则:坚持正面教育,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健全学校规章制度和集体组织的公约、守则,严格管理,认真执行。
6、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要一分为二、全面分析、客观评价学生的优点和不足。
7、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发挥教师集体作用,争取家长、社会的配合,保持德育经常性和制度化,处理好衔接工作。
8、因材施教原则: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根据年龄特征有计划进行教育。
二、陶行知四颗糖的故事陶行知有这样一则教育学生的故事:有一个男生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男生,被校长陶行知发现制止后,命令他放学时到校长室去。
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男生早已等着挨训了。
可是陶行知却笑着掏出一颗糖果送给他,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
”(导向原则、知行统一原则)男生接过糖果。
随后陶行知高兴地又掏出第二颗糖果放到他的手里,说:“这是奖励你的,因为我不让你打人时,你立即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我应该奖你。
”(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的原则)男生惊讶地看着陶行知。
这时陶行知又掏出第三颗糖果塞到男生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且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男生感动极了,他流着眼泪后悔地喊道:“陶校长,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同学……”陶行知满意地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颗糖果递过来,说:“为你正确地认识自己的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果,我没有多的糖果了,我们的谈话也可以结束了。
德育原则八大原则和贯彻要求
2. 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的需求,倡导学生自治、自律、自尊、自信。
3. 加强师德建设,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注重自身修养和道德素养的提高。
4. 加强家校合作,学校和家庭要密切合作,共同关心和支持学生的德育工作,形成合力。
5. 注重德育实践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求
德育原则是指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基本原则,它是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和行为准则。根据教育部发布的《中小学德育工作若干原则》,德育原则包括八大原则:
1. 以德育为先。德育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应当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
2. 以人为本。尊重和关爱学生,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7. 以示范引领为重点。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
8. 以实践育人为途径。注重德育教育的实践性和针对性,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道德素养。
贯彻这些德育原则要求学校和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 坚持德育与学科教育相结合,将德育融入到学科教学中去,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情操。
3. 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4. 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5. 以诚信为根本。弘扬诚信精神,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品质和道德观念。
6. 以家校合作为基础。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关心和支持学生的成长。
德育原则的八大原则
德育原则的八大原则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道德修养的重要途径。
德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健康、自律、负责任、有爱心和尊重他人的品质。
在德育工作中,有一些原则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将介绍德育的八大原则。
第一、尊重原则。
尊重是德育的基石,学校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尊重他们的意见和选择,不断激发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第二、公正原则。
公正是德育的核心,学校要公正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偏袒任何人,不歧视任何人,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平等的教育机会。
第三、责任原则。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是德育工作的重要任务,学校要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明白自己的责任是什么,懂得承担责任,并将责任意识贯穿于日常生活和学习中。
第四、实践原则。
德育要注重实践,要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行动中学习和实践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
第五、激励原则。
学校要善于激励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激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励学生努力学习,进取向上。
第六、关爱原则。
关爱是德育的重要内容,学校要关心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关心他们的困难和问题,并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支持。
第七、示范原则。
学校要发挥示范作用,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引导学生学习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
第八、终身教育原则。
德育不仅仅是在学校教育阶段进行,而是要贯穿于整个人的一生,学校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让他们成为终身学习者。
以上就是德育的八大原则,这些原则是指导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准则。
学校要在德育工作中贯彻这些原则,通过德育的实施,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念,使他们成为有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德育原则要求以及德育方法
中学德育的原则(一)导向性原则1.导向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2.贯彻要求1.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2.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3.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二)疏导原则1.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2.贯彻要求1.讲明道理,疏导思想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三)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1.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2.贯彻要求1.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2.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3.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坚定不移的贯彻到底,督促学生切实做到(四)教育影响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1.教育影响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的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教育的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的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2.贯彻要求1.充分发挥教师集体的作用,统一学校内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2.要统一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争取家长和社会的配合,逐步形成以学校为中心的“三位一体”德育网络3.处理好衔接工作,保持德育工作的经常性、制度化、连续性、系统性(五)因材施教原则1.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2.贯彻要求1.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2.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努力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3.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的进行教育(六)知行统一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1.知行统一原则是指既要重视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又要重视组织学生参加实践锻炼,把提高认识和行为养成结合起来,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2.贯彻要求1.加强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2.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促使他们在接触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加深情感体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3.对学生的评价和要求要坚持知行统一原则4.教育者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七)依靠(发扬)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原则(长善救失原则)1.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2.贯彻因素1.教育者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分析,客观的评价学生的优点和不足2.教育者要有意识的创造条件,将学生思想中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3.教育者要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能力,启发他们自己思考,克服缺点,发扬优点(八)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1.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是指德育工作既要正面引导、说服教育、启发自觉,调动学生接受教育的内在动力,又要辅之以必要的纪律约束,并使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2.贯彻要求1.坚持正面教育原则2.坚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3.建立健全学校规章制度和集体组织的公约、守则等,并且严格管理,认真执行(九)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的原则1.马卡连柯指出:教师要影响个别学生,首先要去影响这个学生所在的集体,然后通过集体和教师一道去影响每个学生,便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八大德育原则范文
八大德育原则范文德育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过程,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之一、八大德育原则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为中心,基于现代教育理念而提出的八项具体要求。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这八大德育原则。
第一、崇尚真善美。
真善美是人类文明的核心价值观,教师应以身作则,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引导学生崇尚真、善、美。
学生应努力培养自身的道德修养,树立高尚的人生目标。
第二、继承传统。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基,教师应注重对古代经典、名著和传统文艺作品的教育引导。
学生应通过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将其融入自己的生活中,发扬中华文化的精髓。
第三、培养责任感。
责任感是人的一种品质,教师应通过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责任观,使其明确自己的责任,并能够承担相应的责任。
学生要始终牢记个人的义务和责任,做到言行一致、守信用。
第四、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通过鼓励学生勇于思考、不断探索、勇于尝试,引导他们从传统中找到创新的机会与可能。
第五、爱岗敬业。
教职员工应具有对自己的职业、工作的热爱和执着,并以良好的工作态度和专业精神履行岗位职责。
学生应从小行动起,养成并树立起爱岗敬业的意识和态度。
第六、培养合作精神。
合作是当代社会的重要素质之一,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
学生要学会与他人协作,共同完成任务,培养互助友爱的品格。
第七、学术自由。
学术自由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基石,教师应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学术自由,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包容的学术环境。
学生要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积极参与学术讨论,不断提高自身的学术素养。
第八、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教师应引导学生树立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和责任感。
学生要努力学习爱国知识,为实现国家的繁荣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八大德育原则
八大德育原则德育作为一个国家和社会构筑美好未来的基础,其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
为了让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成为现实,需要人们坚持遵守德育的原则,以达到健全的品格和优质的素质,一如八大德育原则中所示,其中有诚实守信、敬业勤勉、乐群礼让、共建和谐、勇于创新、热诚服务、自强不息、节约爱惜。
首先是“诚实守信”,守信是好品行的基本要求,诚实也是一种美德,要求人们诚实守信,做到无论出于何种原因,做什么都要守信,不论什么时候都要诚实守信,这是培养优秀的道德素养的基础。
其次是“敬业勤勉”,提倡以勤勉的态度,认真做好手头工作,把事情做到极致,不仅是自身能力的体现,也是一种责任感。
接着是“乐群礼让”,礼让是一种社会道德,在社会中不仅要尊重他人,更要领会他人的情感,并要学会宽容,尊重他人,用乐于助人的精神去面对一切处事,这是一种正能量。
“共建和谐”,和谐是一种深厚的情谊,为共建和谐社会所做出的努力都是有价值的,要对待他人友好、以热心的态度去和他人打交道,建立起温暖友好的互动沟通,这样才有可能建立起真正的和谐社会。
紧随其后是“勇于创新”,要敢于挑战自我,勇于去拓展自我的思想界限,以新的视角去观察问题,从而发现一些原来所未曾有的答案,勇敢地去尝试新的方法,这是培养创新精神的基础。
此外,“热诚服务”,提倡为人民服务,以热情热心的态度对待他人,乐于助人,做一个乐于助人的好人,用行动体现自己的价值,为他人带来更多的幸福。
再者是“自强不息”,要培养强大的自我意识,更加注重自身的修养,提高自身的素质,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奋斗不息,不断探索自己的潜能,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始终坚持自强不息的胸怀。
最后是“节约爱惜”,要节约资源,珍惜自然,在使用资源方面,要有一种节约经营的态度,以最少的物质去最大程度的利用,要学会爱惜自然环境,多做实事,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共同营造节约环境。
八大德育原则是人们展现良好品格、优良素质的重要指引,让我们在未来的生活中能够更加健康的成长,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以及潜能,为国家创造更多的财富,为社会贡献美好的未来。
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应注重的八个原则
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应注重的八个原则论文摘要:新时期为加强高校德育工作的效果,在德育过程中应注重几个原则: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发挥教育对象主体性原则;德育效果评价中坚持实践性原则。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都在发生转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这对高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思想政治工作也必须进行理论创新。
针对德育环境和教育对象的变化,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也应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方法,以便更好地实现德育目标。
一、德育工作要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的原则隐性教育是相对于显性教育而言的,它们是德育工作中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显性教育是正面的、直接的,其教育者、教育目标均是暴露的,其主要形式有:课堂教学、报告会、大众教育媒介等。
隐性教育的教育者和教育意图是不直接暴露的,主要以间接性和潜隐性的方式来影响教育对象,也就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渗透,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者的观点,其主要形式有校园环境建设和校园文化氛围营造等。
我们以往的德育工作主要以显性教育为主,进行道德理论或哲学、政治理论的知识传授,这一教育方式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但由于学生特有的心理规律,以及学生处于一个复杂的外部环境中,一味使用显性教育方式就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削弱教育效果,甚至起反作用。
但是为什么以往的德育工作比较重视显性教育方式而忽视隐性教育方式的作用呢?这主要是由于对“灌输论”的理解有些偏颇。
灌输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无产阶级政党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曾发挥了巨大作用。
但在实践中,一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把灌输理论理解为一种强硬的教育方法,认为灌输就是一种“单向注人”,曲解了马克思主义灌输论,进而认为只有直接的理论教育才是灌输,各种隐性教育方式似乎就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灌输理论。
德育的八大原则
德育的八大原则德育的八大原则是一套关于教育和培养学生道德素养的指导原则。
这些原则旨在帮助教育者通过正面的教育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价值观,以成为全面发展和有益于社会的公民。
以下是德育的八大原则:一、爱国主义原则爱国主义是国家和国家利益至上的爱。
在德育中,教育者应当培养学生对自己的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和热爱之情。
这包括了学生对国家历史、文化、地理等方面的了解,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责任感,让他们成为热爱祖国并为祖国贡献力量的人。
二、和谐原则和谐原则是指通过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和沟通技巧,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教育者应当教会学生尊重他人、互相帮助与支持,培养学生的友善、包容和理解能力,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习惯。
三、诚实正直原则诚实正直是指遵守道德规范,坦诚守信,言行一致的品质。
教育者应当通过教育和示范,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意识和习惯,教育他们在面对选择时做出正确和正直的决策,养成诚实待人、言行一致的良好品德。
尊重原则是指学生应当尊重他人的权利和人格,尊重不同意见和文化背景。
教育者应当通过教育和引导,培养学生的尊重和礼貌意识,鼓励学生对他人表达关心和尊重,培养学生对多元文化的包容心态和理解能力。
五、责任原则责任原则是指学生应当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对自己的学习和成长负责,对社会和他人负责。
教育者应当教育学生学会承担责任、自觉维护公共利益,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态度和责任感,使他们成为具有责任心的公民。
六、自律原则自律原则是指个体按照规范和标准自觉约束和管理自己的行为、情感和思维,实现自我完善和自我控制。
教育者应当培养学生自制力和自我管理的能力,教育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塑造良好的人格。
七、关爱原则关爱原则是指教育者对学生给予适当的关心和关注,努力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和克服困难。
教育者应当关心学生的发展,关注他们的需求,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向上的心态。
常考的八大德育原则你知道几个
常考的八大德育原则你知道几个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八大德育原则被认为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良好品德的基础。
这些原则体现了传统中华文化的优秀价值观,并在现代教育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下面,我将为您详细介绍这八大德育原则。
第一,爱国主义。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国家,爱国主义是我国伟大民族精神的核心。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鼓励他们热爱祖国,热爱民族,热爱中华文化,增强他们的国家意识和民族自尊心,是教育的首要任务。
第二,集体主义。
集体主义强调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使个人养成团结互助、共同奋斗的意识。
通过培养学生热爱集体、关心集体,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集体责任感,能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和团队精神。
第三,诚实守信。
诚实守信是人际关系中最基本的道德要求。
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品质,要求学生真实面对自己和他人,做到言行一致,履行承诺,不撒谎,不欺骗他人,提高学生的道德自觉与责任感。
第四,友善礼貌。
友善礼貌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它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
培养学生友善礼貌的行为习惯,要求学生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尽到社会公德、文明礼仪等,增强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情商。
第五,勤劳勇敢。
勤劳勇敢是人类进步的基本动力,也是成功的重要保证。
培养学生勤奋务实、勇往直前的精神,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勇于担当,克服困难,发扬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
第六,敬业奉献。
敬业奉献是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的体现。
培养学生的敬业奉献精神,要求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尽职尽责,发挥个人特长,为社会和他人作出贡献,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第七,孝敬父母。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家庭教育中的重要内容。
培养学生孝敬父母的品德,要求学生尊敬、关心、孝敬父母,行动上做到孝心至上,为家庭和谐和社会稳定做出贡献。
第八,正义公正。
正义公正是人际关系和社会发展中最基本的价值追求。
培养学生正义公正的思维和行为,要求学生对待他人平等公正,不歧视他人,勇于维护正义,培养学生的公民道德意识和法治观念。
9大德育原则
9大德育原则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道德修养的过程。
在现代社会中,德育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出来。
它不仅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德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使他们成为有品德、有素质、有文化的公民。
在实践中,德育要以一些原则为基础,这些原则是指导教师进行德育工作的重要准则。
下面,我们将介绍9大德育原则。
一、以人为本德育的首要原则是以人为本。
这意味着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特点、需求和利益,并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制定相应的德育计划。
在德育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和潜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循序渐进德育的第二个原则是循序渐进。
这意味着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水平,逐步引导学生逐步掌握道德知识和道德行为,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师不能急于求成,要耐心地引导学生,让他们在逐渐成长的过程中逐渐提高道德素质。
三、因材施教德育的第三个原则是因材施教。
这意味着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兴趣和能力,采用不同的德育方法和手段,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发展特点,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当的德育教育。
四、示范引导德育的第四个原则是示范引导。
这意味着教师要以身作则,成为学生道德品质的榜样。
教师需要以自己的言行举止来引导学生,让学生在模仿中学习,从而培养出良好的道德品质。
五、情感教育德育的第五个原则是情感教育。
这意味着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师需要通过情感交流和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同情心、责任感和爱心,让学生具有健康的情感和情感表达能力。
六、融合教育德育的第六个原则是融合教育。
这意味着教师需要将德育教育融入到各个学科中,使学生在不同的学科中获得道德教育。
教师需要将德育教育与课程教学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七、社会实践德育的第七个原则是社会实践。
德育原则和教学原则
学校德育原则(1)方向性原则。
方向性原则是社会主义学校德育的根本原则,它要求学校德育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
这个原则是由社会主义学校德育的性质和任务决定的.我们要建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学校要培养“四有”、“两热爱”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必须坚持方向性原则。
(2)知行统一的原则.知行统一的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要把思想政治观念和道德规范的教育与参加社会实际锻炼结合起来,把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与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使学生成为言行一致的人。
(3)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的原则.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的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要依靠和发扬学生积极向上的一面,限制和克服学生消极落后的一面,长善救失、因势利导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优点和缺点、先进和落后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就是这种矛盾斗争转化的结果。
德育的规律决定了发扬优点与克服缺点必须同时进行。
(4)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的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要把对学生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与对学生个人的尊重、信任和爱护结合起来,使教师的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严格要求是指教育者按照党和国家规定的标准,对学生进行严格管理和教育。
尊重学生就是热爱学生,是教师对学生真诚的爱护和关怀.尊重学生的人格,承认他们的自尊心,相信他们的能力。
(5)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是指在培养学生集体的过程中,通过集体的形成教育每个学生,又通过每个学生的进步促进集体的巩固和发展,把培养集体与针对不同学生特点因材施教统一起来。
要培养坚强的集体,就要依靠集体,培养、教育和健全学生集体。
教育每个学生关心集体,自觉地为实现集体的共同奋斗目标而严格要求自己。
通过集体建立全班的规章制度,培养良好的班风,以影响集体的每一个成员。
德育原则以及基本要求
德育原则以及基本要求德育是指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品德、行为进行培养和管理,以帮助学生健全发展。
对于学校来说,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德育的原则和基本要求是德育工作的基础,也是帮助学生养成优良品德的重要保证。
一、德育原则1.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权利和人格尊严;学生是德育工作的主题和参与者。
德育工作就是围绕着学生的思想、道德、品德、行为等方面进行开展。
在这个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权利和人格尊严,切实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让学生在尊重他人的前提下得到充分的发展。
2.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全面的发展。
德育工作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思想、体质、情感等方面,让学生在不同方面得到全面的养成与发展。
3.与知识教育相结合,实现教育多元化;德育与知识教育是相互关联的两个方面,在学校教育中缺一不可。
德育工作要与知识教育相结合,实现教育多元化,让学生在不同的教育场景、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4.调动学生积极性,推动德育活动的开展;学生是德育的主体,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德育活动的参与者和实践者。
让学生在健康竞争、志愿服务等方面得到锻炼,成为德育的亮点和引领者。
5.师生共同参与,实现德育工作的共同成长;德育工作需要师生共同参与,实现共同成长。
教师要注重德育工作的实施和推进,而学生则要积极参与。
只有这样,德育工作才能得到进一步促进和发展。
二、德育基本要求1.要求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举止品德和行为举止是学生优秀素质的代表,也是德育工作的关键点。
学校要求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举止,并通过各种教育手段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和优秀品质。
2.要求良好的行为规范和纪律要求学校的行为规范和纪律要求是学生行为准则的标准。
学生应该严格遵守学校的行为规范和纪律要求,增强自我约束能力,遵守公共秩序,成为学校的文明标兵。
3.要求保持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团队精神是学生个人成长和社区发展的重要保障。
德育原则以及基本要求
德育原则以及基本要求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
德育的实施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基本要求,以确保其有效性和实效性。
德育原则1.以人为本原则。
德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格,因此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性、兴趣和需求,注重个性化教育,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当的关注和帮助。
2.全面发展原则。
德育应该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不仅要注重学生的道德品质,还要注重学生的智力、体育、艺术等方面的发展,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3.因材施教原则。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特点和需求,德育应该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手段,以达到最佳效果。
4.德育与学科教育相结合原则。
德育不应该脱离学科教育,而应该与学科教育相结合,通过学科教育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基本要求1.注重学生的道德品质。
德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要注重学生的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的诚实、守信、勤奋、友爱等良好品质。
2.注重学生的行为习惯。
德育还要注重学生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自律、自信、自立等好习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注重学生的思想教育。
德育还要注重学生的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让学生具有正确的人生目标和追求。
4.注重学生的实践教育。
德育还要注重学生的实践教育,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锻炼自己的品德和行为习惯,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
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
德育的实施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基本要求,以确保其有效性和实效性。
只有注重德育,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论学校德育必须坚持的“八个统一”原则
论学校德育必须坚持的“八个统一”原则[摘要]如何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是当前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的首要课题。
要提高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必须坚持德育形式与德育內容的统一、继承传统与改革创新的统一、共性要求与发展个性的统一、教育引导与管理约束的统一、正面教育与负面教育的统一、理论务虚与虚功实做的统一、提高认知与实践行动的统一。
[关键词]学校德育;实效性;八个统一;原则如何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是当前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的首要课题。
面对新的形势与新的任务,学校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关键是要在德育过程中始终坚持“八个统一”,在切实提高德育活动的目标性、增强德育工作的时代性、实现德育方式的多样性、提高德育内容的真实性、增强德育手段的全面性、突出德育对象的主体性、提高德育过程的务实性和注重德育教育的实践性等方面下功夫。
一、坚持德育形式与德育内容的统一,提高德育活动的目标性在哲学上,形式与内容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没有无形式的内容,也没有无内容的形式;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依赖内容,并随着内容的改变而发展变化。
德育内容是指教育者要向教育对象传达的德育目标、要求和规范等;德育形式是指为了使教育对象接受德育内容而采取的方式、活动等。
德育形式(活动)是以完成德育任务(内容),提高德育实效为目的,必要的德育形式是推动德育内容落实的载体,也是提高德育效果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没有一定的德育形式,德育内容就无从体现和落实,良好的德育形式会对所实施的德育内容产生预期的甚至是意想不到的效果。
但在现实的学校德育过程中,经常出现形式与内容脱节,或是重形式、轻内容,过分渲染形式的现象,活动搞得轰轰烈烈,但活动的德育目标指向不明确,要达到的德育目的不清楚,这种典型的只重表面形式、不重实际内容的德育,往往使学校德育陷入空洞的形式主义,达不到预期效果,甚至会引起教育对象的反感。
任何德育内容的落实都是要通过一定的德育形式才能实现,但德育形式必定只是形式,不能代替德育内容,德育形式的千变万化都是为德育内容的落实和德育目标的实现服务的。
学校德育工作的方针
学校德育工作的方针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要为实现党的政治任务和总路线服务,为学校党、政的中心工作服务,把德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坚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工作方针。
学校德育工作原则(1)方向性原则。
学校德育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知行统一的原则。
把思想政治观念和道德规范的教育与参加社会实际锻炼结合起来,把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与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使学生成为言行一致的人。
(3)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的原则。
依靠和发扬学生积极向上的一面,限制和克服学生消极落后的一面,长善救失、因势利导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4)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把对学生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与对学生个人的尊重、信任和爱护结合起来,使教师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5)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通过集体的形成教育每个学生,又通过每个学生的进步促进集体的巩固和发展,把集体与个性特点及因材施教统一起来。
(6)正面教育和积极引导相结合的原则。
指明方向,循循善诱,以理服人,提高认识,启发学生自我教育,帮助学生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不断进步。
(7)教育与学生年龄特征相一致的原则。
教育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等与学生的年龄特征相适应,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较好的发展。
(8)循循善诱的原则。
遵循学生们的思想认识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反复地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
(9)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工作做到点子上,把思想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10)思想政治工作与其他活动相结合的原则。
教育要寓活动、疏导之中,围绕育人成才目标,实行德、智、体、美、劳相结合;各科之间教书育人相结合;部门与各种教育力量相结合;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调动多方积极因素,形成合力,齐抓共管,收到显著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应注重的八个
原则
论文摘要:新时期为加强高校德育工作
的效果,在德育过程中应注重几个原则:显
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发挥教
育对象主体性原则;德育效果评价中坚持实
践性原则。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
建立,社会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都在发生转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已经
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这对高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思想政治工作也必须进行理论创新。
针对德育环境和教育对象的变化,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也应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方法,以便更好地实现德育目标。
一、德育工作要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隐性教育是相对于显性教育而言的,它们是
德育工作中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显性教育是正面的、直接的,其教育者、教育目标均是暴露的,其主要形式有:课堂教学、报告会、大众教育媒介等。
隐性教育的教育者和教育意图是不直接暴露的,主要以间接性和潜隐性的方式来影响教育对象,也就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渗透,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者的观点,其主要形式有校园环境建设和校园文化氛围营造等。
我们以往的德育工作主要以显性教育为主,进行道德理论或哲学、政治理论的知识传授,这一教育方式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但由于学生特有的心理规律,以及学生处于一个复杂的外部环境中,一味使用显性教育方式就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削弱教育效果,甚至起反作用。
但是为什么以往的德育工作比较重视显性教育方式而忽视
隐性教育方式的作用呢?这主要是由于对“灌输论”的理解有些偏颇。
灌输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无产阶级政党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指
导思想和原则,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和社会
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曾发挥了巨大作用。
但在实践中,一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把灌输理论理解为一种强硬的教育方法,认为灌输就是一种“单向注人”,曲解了马克思主义灌输论,进而认为只有直接的理论教育才是灌输,各种隐性教育方式似乎就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灌输理论。
事实上,灌输并不是一种具体的方法,而是一种理论,它是指人们的道德观、人生观的形成及培养是一个学习,实践的过程,它是由教育者根据一定的阶级或社会要求,在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中施加有计划、有目的的影响,这一影响过程就是灌输,而灌输的方法可以有很多种,包括显性教育方法和隐性教育方法。
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在灌输方法上,反对只用书本教工人的方法,提倡寓教育于斗争之中。
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也正是把马克思主义的灌输理论同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实际相结合,才顺利完成了各个时期党的中心任务。
因此,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才能积极探讨在新形势下,在社
会条件和教育对象思想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如何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思想理论的贯输.使
德育工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而隐性教育方式就是新形势下需要大力加强的一种教
育模式,它与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并不矛盾,是一种有效的灌输方法,应努力使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有机统一起来,使二者相辅相承。
在实践中首先要重视潜移默化的渗透性教育。
德育工作不能仅靠课堂和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来完成,应将德育内容全方位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和各项活动中。
如爱国主义教育,可以在课堂上正面教育,也可以通过各种具体形式渗透这种教育。
如通过我国古代文明史和建国后成就教育来实现。
通过让学生了解我国政治、经济、法
律制度,比较我国与其他类型国家差别,
了解我国国情,自觉形成爱国意识;通过升
国旗,重要纪念日等纪念活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再如集体主义教育,不仅在课堂上让学生懂得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还应通过班级日常活动使学生感受个人与集体
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良好的人际
关系,从而培养健全人格。
因此,要努力使德育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使之具体化,经常化;还可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加强德育教育,如社会调研,青年志愿者等活动,使学生在耳懦目染中受到教育。
此外,还应注重营建良好校园环境和文化氛围。
幽雅的环境可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道德认识水平,形成奋发进取的精神面貌,提升人的道德素养。
文化氛围对学生的道德价值观的形成,具有潜在和深远影响,通过培养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使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得到熏陶,提高学生的道德和文化修养,自觉追求真善美,铸就健全人格。
因此,在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只有使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有机结合,才能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二、德育工作要发挥教育对象主体性原则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在于服务于社会进步
和人的发展。
其根本任务是启发人的自觉性,调动人的积极性,激发人的创造性。
受教育者只有对所处社会关系采取积极负责的态度,对教育者所传导的社会规范,经过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