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俗文化教案
传统文化教学教案优秀8篇
传统文化教学教案优秀8篇中班传统文化社会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运用多种感官了解茶的起源及种类。
2、了解中国茶文化,萌生民族自豪感。
3、学习茶艺中的礼仪,仪态端庄,先客后主等。
4、体验泡茶,品茶的快乐。
【活动准备】茶具,各种茶叶,茶袋,VCD短篇,幻灯片。
【活动过程】一、导入新课。
师:“孩子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很多有意思的东西,你们想不想看一看?”展示各种各样的茶袋。
师:“请小朋友来闻一闻是什么味道?”幼:“淡淡的清香。
”师:“现在请小朋打开你的茶袋,去看看你的袋子里装的是什么样的茶叶,你认识吗?”师:“如果你不认识没有关系,现在去我们就去认识一下他们。
”播放幻灯片。
请小朋友再次观察茶叶,你认出了它是什么茶了吗?红色袋子里的茶叶为碧螺春,梅红色袋子里的茶叶为毛尖,蓝色袋子里的茶叶为龙井,绿色袋子里的茶叶为普洱茶,黄色袋子里的茶叶为铁观音。
二、了解中国的茶文化,萌生民族自豪感。
师:“孩子们你们知道饮茶是最先从哪个国家开始的吗?”师:“现在我请小朋友在录像中去找答案。
”播放短片。
师:“你们找到答案了吗?”师:“对,中国是第一个开始饮茶的国家,我们把饮茶看作是优雅,美的享受。
世界上其它地方的饮茶习惯、茶叶的种植都是从中国学来的。
你们作为中国人,心里是什么感觉啊?”幼:“开心,自豪,高兴。
”三、茶的用途及功效。
师:“小朋友你们自己喝过茶吗?好喝吗?你们都喝过什么茶?”“你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爱喝茶吗?喝茶有哪些好处?”“茶叶不仅具有提神清心、清热解暑、消食化痰、去腻减肥、清心除烦、解毒醒酒、生津止渴、降火明目而且还有防龋齿抑制癌细胞的作用。
”四、茶艺。
师:“茶既然有那么多好处,你们现在想不想就品一品呢?”幼:“想”师:“今天老师就为小朋友们泡制中国的十大名茶之一的铁观音。
”教师示范茶艺表演,请幼儿观赏。
在茶艺表演中渗透文明礼仪,先客后主的文化熏陶。
1、介绍茶具名称。
2、温杯。
3、泡茶。
4、品茶。
师:“中国是礼仪之邦,谦虚,好客,愿把自己最好的东西与别人分享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
传统节日教案教案7篇
传统节日教案教案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述职报告、合同协议、演讲致辞、条据文书、心得体会、策划方案、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job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es, documents, insights, planning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and more.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传统节日教案教案7篇教案的内容体现了教师的课堂组织和教学设计能力,可以判断其教学效果和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优秀的教案设计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传统节日教案教案7篇,感谢您的参阅。
有关文化的教案(通用8篇)
有关文化的教案(通用8篇)有关文化的教案篇1活动目标:1.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积极和同伴交流分享。
2.学习包粽子的技能。
3.体验包粽子的乐趣,感受端午节的浓厚民俗氛围。
活动准备:1.请幼儿事先调查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风俗,完成调查表。
2.《端午节》课件。
3.粽叶、泡好的米、枣、细线或长方形纸、水彩笔。
活动过程:1.教师与幼儿交谈,说出端午节的名称和日期(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叫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会举行一些有意义的活动。
)。
2.组织幼儿交流调查结果,探讨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
(1)与幼儿一起讲故事《端午节的由来》,让幼儿知道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而确立的,屈原投江的那一天是农历的五月初五,所以就定那天为端午节。
(2)交流调查表:端午节有哪些习俗?提示幼儿可用语言表达、图片绘画、动作表演等方式表现这些习俗。
(3)组织幼儿观看课件,了解端午节时各地风俗,获得更多有关端午节的经验。
3.节日体验活动:包粽子。
(1)组织幼儿一起开展包粽子活动,提醒幼儿用米不要太多,粽叶要把米和枣包紧,然后用绳子捆扎结实。
(2)也可以组织幼儿用长方形纸折粽子,折成六棱形并进行装饰。
4.节日分享:将包好的粽子与父母一起分享,也可以送给小班的弟弟妹妹,进行分享活动。
附故事:《端午节来历》有一个楚国人叫屈原,楚怀王见他聪明能干,很看中他,便封他为三闾大夫。
屈原当上三闾大夫后,和他一起做官的人嫉妒他,就在楚怀王的面前说他的坏话。
楚怀王便慢慢的讨厌他了。
后来楚怀王死了,他的儿子听了坏蛋的话,就把屈原赶出楚国的京城。
不久楚国和秦国打仗,秦国把楚国的京城强占了。
屈原看到楚国的老百姓受苦受难,自己又没法出力,心里很痛苦,写了很多诗,然后就跳进汨罗江里自杀了。
屈原跳江后,楚国的老百姓怕鱼虾咬坏屈原的遗体,就用竹筒装上米丢进江里去喂鱼虾,又划着小船沿江寻找他的遗体。
从那以后,每逢农历五月初五,也就是屈原投江自杀的日子,许多地方都要吃粽子、赛龙舟,人们以这种方式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传统文化之节日主题教案7篇
传统文化之节日主题教案7篇传统文化之节日教案篇1活动目标:1、理解春节的含义,了解各地人们不同的过节方式。
2、回忆春节中快乐的事,并能用语言完整、大胆地表述。
3、感受春节给人们带来的快乐,春天给人们新的希望,产生积极、乐观,热爱生活的情感。
活动准备:1、春节的相关视频,及“春节”汉字。
2、“快乐的春节”记录表。
3、勾线笔、白纸。
活动过程:1、欣赏“拜年”视频,理解“春节”含义,回忆春节中快乐的事。
提问:歌里讲了一件什么事?引出“春节”,回忆春节中快乐的事。
提问:过年就是过春节,过春节你感觉怎么样?你有哪些快乐的事?为什么快乐?(幼儿讲述,老师记录。
)小结:你们有这么多让自己快乐,也让别人快乐的事,一定很开心、很热闹,度过了一个快乐的春节。
2、欣赏“春节”视频,了解不同的过节方式。
3、画新年愿望,感受春天是一个希望的季节。
师:春也表示春天,春节到,春天开始了,春天给我们新的希望。
新的一年里你有什么心愿?请你大胆地画出来,让自己看得懂,也尽量让别人看得懂,简单一点。
幼儿自由画心愿,老师细心观察,请先画好的小朋友讲给同伴或老师听。
总结:过了一个快乐的春节,小朋友都长大一岁了,会更能干,更出色。
老师也有一个新年的愿望:希望每一位小朋友在2023这个虎年里天天开心、快乐!通过努力,实现自己的愿望!教学反思:在《快乐的春节》主题中,抓住了孩子们天天盼望新年的到来,迫切想了解人们怎样欢庆新年的心理,充分挖掘了新年欢庆活动的多样化,让孩子们体验了新年的快乐,进入新年欢庆的气氛,扩展了他们的知识范围。
本次主题是从幼儿的兴趣点出发的一个活动,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采用了多媒体及故事、游戏的形式来开展,使孩子深刻地了解了年的来历和传统的风俗习惯,通过活动,提前使孩子感受到了过年的快乐。
传统文化之节日教案篇2一、活动时间及地点时间:__年12月22日,晚上7:00—9:00地点:暂定食堂三楼南侧二、活动目的冬至节亦称冬节、交冬,我国北方历来有包饺子的习俗,为了让大家能够真正过上冬至节,我们特别举行这次冬至聚会。
传统文化教案
传统文化教案传统文化教案(精选1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传统文化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传统文化教案1一、教学目标:了解我国优秀的民间剪纸艺术,体会剪纸的类型和特点以及表现的内容,掌握剪纸的剪刻方法,会灵活选择方法创作剪纸作品。
二、重点难点:了解我国优秀的民间剪纸艺术,体会剪纸的类型和特点以及表现的内容,掌握剪纸的剪刻方法,会灵活选择方法创作剪纸作品。
三、课前准备:课件、剪纸,剪刀,纸四、教学过程:第1课时师生互动过程:一、聆听美的枕声1、检查学具,稳定学生情绪。
2、播放歌曲《新年好》。
加强美术与音乐的联系,创设一种过年的气氛。
导入新课二、回想美的画面1、牵引:优美的歌声,强烈的节奏,我们眼前又浮现了过春节的情形。
2、显示:课件显示过春节的一组镜头。
(镜头特写:礼花、灯笼、剪纸、对联、舞狮……)3、设问:劳动人民在过春节的时候都有些什么习俗?4、评论:过春节时为什么要贴剪纸?5、:贴剪纸能把节日装扮得更加喜庆,它是劳动人民对生活的讴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板书课题:剪纸通过播放录像,渗透民间美术的特点,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通过回想熟悉的画面,强化学生艺术体验,让学生感悟到美术的语言魅力和特点。
教学新课三、感受美的艺术1、简介剪纸。
课件边显示剪纸作品,边解说,并配以古乐曲《流水》,使学生感受到古代艺术之美。
剪纸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西晋时就己形成。
剪纸艺术是真正的劳动群众的艺术,创作者大都是农民和农村妇女,题材与农村生活密切相关,如丰硕的果实、田园生活、花鸟虫鱼等。
它是对自然的赞美、对生活的赞美、对人们的祝福、对未来的向往。
劳动人民凭着简单的一把剪刀或一把刻刀一张纸,就能创造出许许多多生动活泼极富有艺术情趣的艺术形象。
正如郭沫若所说:"一剪之巧夺神功,美在民间永不朽",这确是对民间剪纸艺术最恰当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精选13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精选13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篇1一、活动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让学生了解祖国的灿烂文化,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通过展示有关传统文化资料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诚信教育等,做一个文明、有礼的好学生。
3、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保护祖国传统文化的意识,从而激发对伟大祖国的挚爱之情。
二、活动准备:1、了解有关民族传统文化,了解传统文化中丰富的内容。
2、图片,文字资料。
三、活动人员:全校师生。
四、活动过程:1、宣布主题:“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队会现在开始!2、活动开始:同学们从古到今,中华民族创造了许多让炎黄子孙引以自豪的奇迹。
从古到今,华夏大地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艺术瑰宝。
中国书法、篆刻印章、京戏脸谱、水墨山水画,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另外我国有各种各样的传统节日,各种礼仪和习俗??然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内容是倡导:“富强、民主、文明……”?这24字可以大致概括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意。
3、同学们,我们怎样才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呢?下面我们来看看……(爱国篇、诚信篇、友善篇)。
同学们,从今天起,我们倡议:(1)遵守纪律,文明有礼不破坏校纪、班规,热爱我们的国家。
(2)团结友爱,帮助有需要的同学。
(3)努力学习,积极上进,争取长大以后为国家做贡献。
(4)班干部起好带头榜样作用,认真工作,管理班级;值日的同学认真完成值日任务。
每个人都承担起自己的人物,这就是爱。
在家爱家,在学校爱学校,在班级爱班级,这样,我们都可以做到爱国。
教师总结:也许我们每个人的力量都是都很小,但每个人都拿出一点点爱,汇合起来,就是大大的爱。
中国民俗文化教案
中国民俗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国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对民俗文化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3.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中国民俗文化的基本知识,了解民俗文化的特点。
2.教学难点:如何激发学生对民俗文化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收集相关民俗文化资料,制作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相关课文,了解民俗文化。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中国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它承载着我们的历史、传统和习俗。
你们对民俗文化有什么了解呢?有没有参加过一些民俗活动?生:……师:很好,看来大家对民俗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下面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中国民俗文化,感受它的魅力。
2.知识讲解(1)民俗文化的定义与特点师:我们来了解一下民俗文化的定义。
民俗文化是指一个民族或地区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现象。
它包括民间信仰、民间艺术、民间习俗等。
(2)中国民俗文化的主要内容①民间信仰:如祖先崇拜、神灵崇拜等;②民间艺术:如剪纸、泥塑、皮影戏等;③民间习俗:如婚丧嫁娶、节日庆典等;④民间建筑:如古建筑、园林等;⑤民间饮食:如各种地方特色美食等。
3.案例分析师:下面,我们通过一些具体的案例来了解中国民俗文化。
(1)案例一:春节习俗师: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它有哪些习俗呢?生:……师:很好,同学们说得很详细。
春节习俗主要包括贴春联、放鞭炮、拜年、吃饺子等。
(2)案例二:端午节习俗师: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它有哪些习俗呢?生:……师:同学们说得很好。
端午节习俗主要包括赛龙舟、吃粽子、挂艾叶、喝雄黄酒等。
4.互动环节师: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个互动环节。
请大家分成小组,讨论一下你们所了解的民俗文化,然后选代表进行分享。
生:……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中国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
一年级全册传统文化教案(详案)
一年级全册传统文化教案(详案)第一章:中国传统节日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2. 让学生了解各个节日的来历、习俗和活动。
3.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1. 春节:春节的来历、贴对联、放鞭炮、吃团圆饭等习俗。
2. 元宵节:元宵节的来历、猜灯谜、吃元宵等习俗。
3. 端午节:端午节的来历、赛龙舟、包粽子等习俗。
4. 中秋节:中秋节的来历、赏月、吃月饼等习俗。
三、教学活动1. 讲解各个节日的来历和习俗。
2. 让学生分享自己过节的经历。
3. 组织学生进行节日活动,如猜灯谜、赛龙舟等。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列举出中国的传统节日。
2. 学生能了解各个节日的来历和习俗。
3. 学生能参与节日活动,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第二章:中国传统艺术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艺术,如书法、绘画、剪纸、陶瓷等。
2. 让学生了解各种艺术形式的历史和特点。
3.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1. 书法:书法的历史、基本笔画、字体等。
2. 绘画:中国画的分类、画法、名作等。
3. 剪纸:剪纸的历史、技法、作品欣赏等。
4. 陶瓷:陶瓷的历史、分类、制作工艺等。
三、教学活动1. 讲解各种艺术形式的历史和特点。
2. 让学生欣赏经典作品,感受艺术魅力。
3. 组织学生进行艺术创作,如写书法、画中国画等。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列举出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
2. 学生能了解各种艺术形式的历史和特点。
3. 学生能参与艺术创作,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第三章:中国传统民俗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民俗,如婚嫁习俗、丧葬习俗、传统节日习俗等。
2. 让学生了解各种民俗的意义和作用。
3.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1. 婚嫁习俗:六礼、迎亲、婚礼仪式等。
2. 丧葬习俗:丧礼、出殡、下葬等。
3. 传统节日习俗: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的习俗。
三、教学活动1. 讲解各种民俗的意义和作用。
我国传统的节日教学设计(通用11篇)
我国传统的节日教学设计我国传统的节日教学设计(通用11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国传统的节日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我国传统的节日教学设计篇1一、教材内容分析本文描写了一年中我国传统的节日。
通过儿歌的形式向学生们展示了我国传统节日不同的习俗活动。
儿歌语言生动活泼,通俗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
课文配有插图,能够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句,更能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识记15个生字,会写“贴、街、舟”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知道传统节日不仅带来了快乐,更传递着亲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解决方法重点:识字、写字、背诵课文难点:1.通过学习,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习俗,知道传统节日不仅带来了快乐,更传递着亲情。
2.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解决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四、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教学课件,音频、生字板贴1.与传统节日相关的图片、视频(教师)2.多媒体课件:《传统节日》 (教师)3.熟读课文,预习生字,搜集传统节日习俗。
(学生)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一)观看《传统节日歌谣》,学生拍手跟唱。
(二)揭题,板书题目,识记“传统”二字。
(三)课件出示所有二类字,学生自读一遍圈生字。
(四)随文识字。
1.“宵”:宝盖+肖=宵(加一加)——形声字2.“巷”:港—三点水=巷(减一减)——三坊七巷图片3.“祭”:甲骨文字形演变——字源识记4.“舟”:甲骨文字形演变——字源识记5.“艾”:——艾草图片6.“赏”、“堂”:——下面分别是土和贝——(比一比)7.“郎”:“朗”(换一换)8.“饼”:食字旁+并=饼(形声字)(五)全班齐读二类字及词语。
传统文化教学设计7篇
传统文化教学设计7篇中班传统文化社会教案篇一一、活动目标1、品尝年糕,体会香、甜、糯的特色。
2、学习团、压的技能,乐意参加手工活动。
3、懂得尊敬长辈,关心老人。
二、活动准备1、年糕、牙签若干2、欢快、喜庆的民间音乐。
3、橡皮泥若干。
三、活动过程(一)导入:(出示年糕)1、师:小朋友,你知道这是什么吗?(告诉幼儿这是年糕)这是年糕,看看它是什么样子的?上面有什么?2、介绍为什么要吃年糕?3、让幼儿说说在家是怎样关心长辈的?4、幼儿对长辈说一句祝贺的话。
(二)品尝年糕,感觉年糕香、甜、糯。
1、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尝一尝年糕。
2、播放音乐,幼儿品尝年糕。
3、提醒幼儿注意:尝的时候,要慢慢地嚼,品一品是什么味道?尝完后把牙签放在盘子里。
4、师:小朋友,刚才我们吃了年糕,你知道年糕是用什么做的吗?年糕是什么味道的?小结:年糕是香香的、甜甜的、糯糯的。
(三)制作年糕。
1、年糕真好吃,小朋友想自己做吗?2、老师示范做年糕。
3、幼儿用橡皮泥制作年糕。
(四)结束小朋友,年糕做好了,我们等会儿把它带回家,送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好吗?四、活动结束1、评价2、总结传统文化教学设计篇二活动目标1、知道自己和亲人的属相,培养幼儿和家人之间的情感。
2、感知十二生肖所包括的12种动物,12生肖的轮回及12生肖的排列顺序。
活动准备1、幼儿已认识时钟2、经验准备:幼儿事先了解自己及家中成员的属相。
3、课件十二生肖活动过程一、谜语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老师请小朋友猜一个谜语:小小马儿不停蹄,日日夜夜不休息,滴答滴答走不停,提醒人们记时间。
(时钟)点击课件:小朋友猜的真对,小朋友猜一猜钟面上有多少数字?二、了解十二生肖、理解其意义。
1、欣赏十二生肖的动物老师还带来了十二种动物,看看有哪些动物?点击课件十二生肖2、根据生肖钟理解十二生肖点击课件生肖钟老师要把这些动物变到钟里面。
变变变。
小动物变到钟里面了吗?(1) 请幼儿说出钟面上有多少种动物。
中国民俗文化教案
中国民俗文化教案第一章:中国民俗文化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民俗文化的定义与特点掌握中国民俗文化的重要性和价值了解中国民俗文化的发展历程1.2 教学内容中国民俗文化的定义与特点中国民俗文化的重要性和价值中国民俗文化的发展历程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民俗文化的定义与特点,发展历程互动法:引导学生思考民俗文化的重要性和价值1.4 教学评价课堂讨论:学生对中国民俗文化的理解与认识小组研究报告:学生对中国民俗文化的发展历程的探究第二章:中国传统节日2.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与发展掌握中国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和习俗理解中国传统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涵2.2 教学内容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与发展中国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和习俗中国传统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涵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与发展,庆祝方式和习俗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2.4 教学评价课堂讨论: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和认识小组研究报告: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和习俗的探究第三章:中国传统艺术3.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传统艺术的种类与特点掌握中国传统艺术的代表作品和艺术家理解中国传统艺术的文化内涵和价值3.2 教学内容中国传统艺术的种类与特点中国传统艺术的代表作品和艺术家中国传统艺术的文化内涵和价值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传统艺术的种类与特点,代表作品和艺术家展示法:展示中国传统艺术的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3.4 教学评价课堂讨论: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的了解和认识小组研究报告: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的代表作品和艺术家的探究第四章:中国民间信仰与宗教4.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民间信仰与宗教的种类与特点掌握中国民间信仰与宗教的关系与影响理解中国民间信仰与宗教的文化内涵和价值4.2 教学内容中国民间信仰与宗教的种类与特点中国民间信仰与宗教的关系与影响中国民间信仰与宗教的文化内涵和价值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民间信仰与宗教的种类与特点,关系与影响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民间信仰与宗教的文化内涵和价值4.4 教学评价课堂讨论:学生对中国民间信仰与宗教的了解和认识小组研究报告:学生对中国民间信仰与宗教的关系与影响的探究第五章:中国民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5.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民俗文化的传承方式与现状掌握中国民俗文化的保护措施与意义理解中国民俗文化传承与保护的重要性中国民俗文化的传承方式与现状中国民俗文化的保护措施与意义中国民俗文化传承与保护的重要性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民俗文化的传承方式与现状,保护措施与意义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民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案例5.4 教学评价课堂讨论:学生对中国民俗文化传承与保护的认识和理解小组研究报告:学生对中国民俗文化的传承方式与现状的探究第六章:中国传统民俗活动6.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传统民俗活动的种类与特点掌握中国传统民俗活动的意义与影响理解中国传统民俗活动背后的文化内涵6.2 教学内容中国传统民俗活动的种类与特点中国传统民俗活动的意义与影响中国传统民俗活动背后的文化内涵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传统民俗活动的种类与特点,意义与影响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传统民俗活动,体验其乐趣课堂讨论:学生对中国传统民俗活动的了解和认识小组研究报告:学生对中国传统民俗活动的意义与影响的探究第七章:中国民俗文化的地方特色7.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民俗文化的地方特色掌握中国民俗文化的地方差异与原因理解中国民俗文化的地方特色与多元性7.2 教学内容中国民俗文化的地方特色中国民俗文化的地方差异与原因中国民俗文化的地方特色与多元性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民俗文化的地方特色,地方差异与原因比较法:比较不同地区的民俗文化,引导学生理解其差异与特色7.4 教学评价课堂讨论:学生对中国民俗文化地方特色的认识和理解小组研究报告:学生对中国民俗文化地方差异与原因的探究第八章:中国传统民俗食品8.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传统民俗食品的种类与特点掌握中国传统民俗食品的制作方法与食用习俗理解中国传统民俗食品的文化内涵与价值8.2 教学内容中国传统民俗食品的种类与特点中国传统民俗食品的制作方法与食用习俗中国传统民俗食品的文化内涵与价值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传统民俗食品的种类与特点,制作方法与食用习俗实践法:引导学生动手制作传统民俗食品,体验其乐趣8.4 教学评价课堂讨论:学生对中国传统民俗食品的了解和认识小组研究报告:学生对中国传统民俗食品的制作方法与食用习俗的探究第九章:中国传统民俗用品9.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传统民俗用品的种类与特点掌握中国传统民俗用品的使用习俗与寓意理解中国传统民俗用品的文化内涵与价值9.2 教学内容中国传统民俗用品的种类与特点中国传统民俗用品的使用习俗与寓意中国传统民俗用品的文化内涵与价值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传统民俗用品的种类与特点,使用习俗与寓意实物展示法:展示传统民俗用品,引导学生观察与分析9.4 教学评价课堂讨论:学生对中国传统民俗用品的了解和认识小组研究报告:学生对中国传统民俗用品的使用习俗与寓意的探究第十章:中国民俗文化的现代变迁10.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民俗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变迁掌握中国民俗文化变迁的原因与影响理解中国民俗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10.2 教学内容中国民俗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变迁中国民俗文化变迁的原因与影响中国民俗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民俗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变迁,变迁的原因与影响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民俗文化的现代变迁案例10.4 教学评价课堂讨论:学生对中国民俗文化现代变迁的认识和理解小组研究报告:学生对中国民俗文化变迁的原因与影响的探究第十一章:中国民俗文化的国际交流11.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民俗文化在国际交流中的作用与意义掌握中国民俗文化在国际上的传播与影响理解中国民俗文化在国际交流中的重要作用11.2 教学内容中国民俗文化在国际交流中的作用与意义中国民俗文化在国际上的传播与影响中国民俗文化在国际交流中的重要作用1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民俗文化在国际交流中的作用与意义,传播与影响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民俗文化在国际交流中的案例11.4 教学评价课堂讨论:学生对中国民俗文化在国际交流中的认识和理解小组研究报告:学生对中国民俗文化在国际上的传播与影响的探究第十二章:中国民俗文化的创新发展12.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民俗文化在创新发展中的趋势与方向掌握中国民俗文化的创新方法与发展途径理解中国民俗文化创新的意义与价值12.2 教学内容中国民俗文化在创新发展中的趋势与方向中国民俗文化的创新方法与发展途径中国民俗文化创新的意义与价值1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民俗文化在创新发展中的趋势与方向,创新方法与发展途径实践法:引导学生参与民俗文化的创新实践活动,体验其乐趣12.4 教学评价课堂讨论:学生对中国民俗文化创新发展的认识和理解小组研究报告:学生对中国民俗文化的创新方法与发展途径的探究第十三章:中国民俗文化的研究与保护13.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民俗文化研究的重要性与方法掌握中国民俗文化保护的策略与措施理解中国民俗文化研究与保护的意义与价值13.2 教学内容中国民俗文化研究的重要性与方法中国民俗文化保护的策略与措施中国民俗文化研究与保护的意义与价值1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民俗文化研究的重要性与方法,保护的策略与措施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民俗文化研究保护的案例13.4 教学评价课堂讨论:学生对中国民俗文化研究与保护的认识和理解小组研究报告:学生对中国民俗文化保护的策略与措施的探究第十四章:中国民俗文化的的未来展望14.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民俗文化在未来的发展趋势掌握中国民俗文化在未来的挑战与机遇理解中国民俗文化在未来的发展方向14.2 教学内容中国民俗文化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中国民俗文化在未来的挑战与机遇中国民俗文化在未来的发展方向1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民俗文化在未来的发展趋势,挑战与机遇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民俗文化在未来的发展方向14.4 教学评价课堂讨论:学生对中国民俗文化未来展望的认识和理解小组研究报告:学生对中国民俗文化未来发展方向的探究第十五章:总结与反思15.1 教学目标总结学习中国民俗文化的收获与体会反思中国民俗文化教学的成效与不足展望未来学习中国民俗文化的方向与目标15.2 教学内容学习中国民俗文化的收获与体会中国民俗文化教学的成效与不足未来学习中国民俗文化的方向与目标15.3 教学方法反思法:引导学生总结学习中国民俗文化的收获与体会讨论法:组织学生反思中国民俗文化教学的成效与不足15.4 教学评价个人总结报告:学生对中国民俗文化的收获与体会小组讨论报告:学生对中国民俗文化教学的成效与不足的探究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教案主要围绕中国民俗文化展开,内容包括民俗文化的概述、传统节日、传统艺术、民间信仰与宗教、民俗活动、地方特色、民俗食品、民俗用品、现代变迁、国际交流、创新发展、研究与保护、未来展望以及总结与反思等十五个章节。
传统文化教学设计【优秀8篇】
传统文化教学设计【优秀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心得体会、应急预案、演讲致辞、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emergency pla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传统文化教学设计【优秀8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一年级全册传统文化教案(详案)
一年级全册传统文化教案(详案)第一章:中国传统节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2. 使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由来、习俗和活动。
3.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内容:1. 春节:介绍春节的由来、习俗,如贴对联、放鞭炮、拜年等。
2. 端午节:介绍端午节的由来、习俗,如赛龙舟、包粽子、挂艾叶等。
3. 中秋节:介绍中秋节的由来、习俗,如赏月、吃月饼、猜灯谜等。
教学活动:1. 讲解春节的由来和习俗,让学生贴对联、放鞭炮等,体验春节的氛围。
2. 讲解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让学生赛龙舟、包粽子等,体验端午节的氛围。
3. 讲解中秋节的由来和习俗,让学生赏月、吃月饼等,体验中秋节的风。
第六章:中国传统艺术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如书法、绘画、剪纸等。
2. 使学生欣赏和分析传统艺术作品,培养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内容:1. 书法:介绍书法的基本技巧和著名书法家,让学生练习书写简单的汉字。
2. 绘画:介绍中国画的分类和特点,让学生尝试绘制简单的山水画或花鸟画。
3. 剪纸:介绍剪纸的基本技巧和图案,让学生动手制作简单的剪纸作品。
教学活动:1. 讲解书法的基本技巧和著名书法家,让学生练习书写简单的汉字,如“福”、“寿”等。
2. 讲解中国画的分类和特点,让学生尝试绘制简单的山水画或花鸟画,如山水、鱼虫等。
3. 讲解剪纸的基本技巧和图案,让学生动手制作简单的剪纸作品,如雪花、小动物等。
第七章:中国传统音乐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音乐形式,如古筝、二胡、琵琶等。
2. 使学生欣赏和分析传统音乐作品,培养音乐素养。
3.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内容:1. 古筝:介绍古筝的演奏技巧和著名曲目,让学生聆听古筝音乐。
2. 二胡:介绍二胡的演奏技巧和著名曲目,让学生聆听二胡音乐。
3. 琵琶:介绍琵琶的演奏技巧和著名曲目,让学生聆听琵琶音乐。
中国传统(民俗)文化选讲教案
中国传统(民俗)文化选讲教案第一章: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及其背后的文化意义。
2. 掌握春节、中秋节、端午节、清明节等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和传统活动。
3. 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内容:1. 春节:贴春联、放鞭炮、拜年、吃年夜饭等习俗。
2. 中秋节:赏月、吃月饼、猜灯谜等习俗。
3. 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等习俗。
4. 清明节:扫墓、踏青、放风筝等习俗。
教学活动:1. 讲解每个节日的来历和习俗。
2. 观看相关节日的视频资料。
3. 学生分组讨论并展示各自对节日文化的了解。
第二章:中国传统艺术文化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及其特点。
2. 掌握中国传统绘画、书法、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的基本知识。
3. 培养对传统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教学内容:1. 中国画:介绍中国画的基本技法和流派。
2. 书法:介绍书法的基本字体和书写规范。
3. 音乐:介绍传统乐器和音乐形式。
4. 舞蹈:介绍传统舞蹈的形式和特点。
教学活动:1. 讲解每种艺术形式的基本知识。
2. 观看相关艺术形式的视频资料。
3. 学生分组讨论并展示各自对传统艺术的理解。
第三章: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的传统民俗文化及其意义。
2. 掌握中国的传统婚俗、丧葬习俗、祭祀习俗等民俗文化。
3. 培养对民俗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教学内容:1. 婚姻习俗:介绍传统婚姻的流程和习俗。
2. 丧葬习俗:介绍传统丧葬的仪式和习俗。
3. 祭祀习俗:介绍传统祭祀的对象和仪式。
教学活动:1. 讲解每种民俗文化的意义和习俗。
2. 观看相关民俗文化的视频资料。
3. 学生分组讨论并展示各自对民俗文化的了解。
第四章:中国传统饮食文化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的传统饮食文化及其特点。
2. 掌握中国传统菜肴的制作方法和食材。
3. 培养对传统饮食文化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教学内容:1. 食材:介绍中国传统食材的种类和特点。
2. 烹饪方法:介绍中国传统烹饪方法,如炒、炖、烤等。
幼儿园中班中国民俗文化教育教案
幼儿园中班中国民俗文化教育教案教案主题:幼儿园中班中国民俗文化教育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中国传统节日和习俗,使幼儿了解中国民俗文化并增进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与感性认识;2.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教学内容:1.中国传统节日与习俗:中秋节、春节、端午节等;2. 中国民间艺术表演:京剧、武术、杂技等;3. 民间工艺技能:剪纸、中国结等。
教学流程:一、情境营造(5分钟)在教室中布置中国传统节日和习俗相关的作品和文化信息,如春联、剪纸、中国结、中国画等。
二、口头导入(5分钟)通过和幼儿的交流,引导幼儿回忆曾经和家人一起庆祝的传统节日和活动。
三、学习中国传统节日与习俗(20分钟)引导幼儿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历史由来、与生活相关的习俗、食品等文化特色。
四、参加中国民间艺术表演(20分钟)向幼儿展示一些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表演,如京剧、武术、杂技等。
引导幼儿体验并提出感性认识。
五、动手制作民间工艺品(30分钟)引导幼儿尝试制作一些中国传统的民间工艺品,如剪纸、中国结等。
引导孩子们理解和掌握相关的技能。
六、总结(5分钟)通过集体讨论,问答等方式,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和心得,加深幼儿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教学要点:1.通过富有趣味性的形式,引导幼儿了解中国传统文化;2. 帮助孩子们积极参与活动,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创造力;3.注重幼儿的体验和感受,采用互动、体验式的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1.师生互动;2. 观察、体验式教学;3. 创设情境、的游戏教学。
教具准备:1.中秋节月饼、春节贴画、端午粽子等;2. 中国节日场景模拟和相关文化信息展板等;3. 完成剪纸、中国结等的工具和材料等。
教学评估:1.对幼儿在学习活动中的答题情况、制作完成情况等进行评估;2. 通过幼儿手工完成的民间工艺品、口头表述和互动等方式,考察幼儿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3. 通过班级集体表演、故事分享等形式,全面考察幼儿对传统文化的感性认识水平。
中国传统(民俗)文化选讲教案
中国传统(民俗)文化选讲教案一、第一章: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概述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概念、特点和内涵。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 教学内容:a. 民俗文化的定义与特点b. 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主要内容c. 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性3. 教学方法:a. 讲授法:讲解民俗文化的定义与特点,介绍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主要内容。
b. 互动法:引导学生分享对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了解和体验。
4. 教学资源:a. 参考书籍:介绍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相关书籍。
b. 网络资源:提供相关网站或视频,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民俗文化。
二、第二章:中国传统节日文化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及其文化内涵。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兴趣和热爱。
2. 教学内容:a. 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与发展b. 春节:习俗、食物、庆祝活动等c. 端午节:起源、习俗、食物、庆祝活动等d. 中秋节:起源、习俗、食物、庆祝活动等3. 教学方法:a. 讲授法:讲解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与发展,介绍春节、端午节和中秋节的习俗、食物和庆祝活动。
b. 互动法:引导学生分享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和体验。
4. 教学资源:a. 参考书籍:介绍中国传统节日的相关书籍。
b. 网络资源:提供相关网站或视频,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三、第三章:中国传统民俗艺术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民俗艺术形式及其特点。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民俗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2. 教学内容:a. 中国传统民俗艺术的主要形式:剪纸、年画、泥塑等b. 剪纸艺术的特点与制作方法c. 年画艺术的起源与发展d. 泥塑艺术的制作技巧与欣赏3. 教学方法:a. 讲授法:讲解中国传统民俗艺术的主要形式及其特点,介绍剪纸、年画和泥塑艺术的相关知识。
b. 实践法:引导学生动手制作剪纸、年画或泥塑,体验传统民俗艺术的魅力。
4. 教学资源:a. 参考书籍:介绍中国传统民俗艺术的相关书籍。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主题班会教案(优秀7篇)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主题班会教案(优秀7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该页是漂亮的编辑帮大伙儿分享的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主题班会教案(优秀7篇),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中班传统文化社会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知道茶的故乡在中国,家乡也生长茶叶,初步感受茶文化。
2、了解茶的故事,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兴趣。
3、了解茶的简单制作步骤。
活动重难点:重点:感受中国茶文化,激发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难点:说说你看到的茶叶制作简单过程活动准备:1、茶壶、淡茶水。
2、《神农和茶的故事》3、茶制作图片4、功夫茶艺表演视频。
5、观察家长制茶或听家长讲讲如何制茶活动过程:一、出示茶具,引起兴趣。
教师:老师今天想请小朋友品尝一种饮料,小朋友愿不愿意?(出示茶壶)这是什么呀?二、品尝淡茶水,感受茶水特性1、教师:品尝了饮料,小朋友要说说你感觉这个饮料怎么样?2、幼儿与同伴、老师交流。
3、小结:茶壶是用来泡茶的,把茶叶放进壶里用热水一泡就有了茶这个饮料。
茶水有绿绿的颜色,茶的味道香香的,有点苦又有点甜。
三、听茶叶的故事1、教师:你们知道我们喝的茶是怎么发明的吗?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个《神农和茶的故事》2、教师:茶是谁发明的?神农用茶叶干嘛呀?为什么叫茶叶呀?3、幼儿回答4、小结:茶是中国人发明的,茶的故乡在中国,茶不仅味道好,而且有好多功效,对人的身体有好处。
四、说说茶叶制作过程1、教师:我们南义也有茶场,有许多茶叶。
有的小朋友家里也制作茶叶,你能说说茶叶怎么制作的吗?2、请一些幼儿向其他幼儿说一说。
3、观察茶叶制作的图片。
4、小结:茶叶一般在春天和秋天的时候,茶农上山把茶叶采摘下来然后再打锅里炒,把水分炒干,之后再把茶叶揉成细细的,较后再晒干,茶叶就基本做成啦。
五、欣赏功夫茶艺表演1、教师:小朋友们我们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我们的茶叶也是一种文化呢,叫茶文化。
传统节日教案(通用16篇)
传统节日教案(通用16篇)传统节日教案篇1活动目的:1、使幼儿了解寒食节的来历;感受寒食节与其它节日在气氛上有何不同。
2、通过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教育幼儿学习古人舍己为人、不争功名的精神。
3、让幼儿知道节日的时间。
4、简单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活动准备:不同节日的代表物品:月饼、新年树、花灯、白花、纸盒。
活动过程:1、介之推与寒食节的故事。
①请幼儿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过寒食节的?让幼儿了解寒食节家家户户都吃凉鸡蛋等冷食。
②讲介之推的故事2、讨论。
①寒食节是怎样来的?②现在人们为什么过寒食节?为了纪念谁?3、词语练习。
①用“偷偷地”说一句话。
②用“后悔”说一句话。
③请解释“寒食”的意思。
4、游戏。
①摸箱:将不同节日的代表物品放入有盖的纸盒里,请幼儿从中摸出一件,说出名称及属于哪个节日。
②连线:将节日及代表物品的字卡贴在黑板上,让幼儿连线传统节日教案篇2一、教学目标:了解与春分有关的习俗,感受春分带给我们的文化情趣。
教学重点通过收集春分的材料,传承民俗文化,建立起对家乡浓厚的感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传统节日的历史渊源、独特情趣。
教学手段1、教师准备:了解各地有关春分习俗。
有关春分习俗的图片,各种与春分活动有关的文字介绍。
2、学生准备:向老人询问民间流传的与春分有关的谚语、习俗。
教学设计:一:前置学习初步了解一些春季气候变化的相关常识,以及气候变化对生活的影惊蛰简介:(课件、春分的图片)二、教师介绍春分的由来春分,古时又称为“日中”、“日夜分”,在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春分的意义,一是指一天时间白天黑夜平分,各为12小时;二是古时以立春至立夏为春季,春分正当春季三个月之中,平分了春季。
春分这一天阳光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相等,所不同的是北半球是春天,南半球是秋天、春分是24节气中的第4个节气,是春季6个节气中的第4个。
中国古代将春分分为三候:“一候元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
学习中华文明传统文化教案(7篇)
学习中华文明传统文化教案(7篇)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教案【篇1】活动目标1、了解几种民间小吃的名称以及制作方法。
2、在哥哥姐姐的带领下,尝试用团圆、捏、搓等制作技能制作民间小吃。
3、通过品尝,感受民间小吃的美味,体验与哥哥姐姐一起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1、糖葫芦制作材料:山揸、蜂蜜。
2、汤团制作材料:米粉、芝麻。
3、油条制作材料:面粉、发酵粉。
4、芝麻球制作材料:面粉、芝麻。
5、其它:电磁炉、电饭煲、油、糖、一次性台布。
活动过程一、欣赏民间小吃图片,激发活动兴趣。
1、师:“小朋友你吃过哪些民间小吃?”2、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讲述并欣赏图片。
3、听哥哥姐姐介绍集中民间小吃的由来。
二、请爷爷奶奶介绍各种民间小吃的制作材料以及方法。
三、幼儿在大班哥哥姐姐的带领和帮助下参与民间小吃制作活动。
1、幼儿分区域进行制作。
2、教师各区域指导重点。
糖葫芦制作区:重点指导幼儿串山揸的技能。
汤团制作区:重点指导幼儿团圆的技能。
油条制作区:重点指导幼儿搓长条的技能。
芝麻球制作区:重点指导幼儿滚芝麻的技能。
四、共同品尝民间小吃。
乡土教育:民间艺术、民间游戏、民间特产搬上了舞台。
有“印板糕”、“剪纸”“打年糕”“西瓜灯十八韵”等民间制作,有“棉花糖”、“冰糖葫芦”、“爆米花”等民间物品的品尝,有“拔河”、“捏泥人”、“穿项链”、“搓稻草”、“印染”、“唱戏曲”等民间游戏的游玩,还有特产品尝店和名胜、名人介绍屋等观看,活动内容丰富多彩。
家长们带着孩子重温了儿时的游戏,跳竹竿、走高跷、丢手绢,一起品尝年糕的滋味,粽子的醇香,穿上环保时装走走模特秀,欣赏爷爷奶奶们的戏曲表演。
笑容写在孩子们的脸上,回忆荡漾在家长的心中,家长和孩子一起感受到真实的童年生活的快乐。
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教案【篇2】教学目的1、领悟评价作者的思想感情。
2、认识白居易诗歌的艺术特色。
3、进一步了解唐代诗歌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1、领悟评价作者的思想感情;2、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传统的节日教案(五篇)
传统的节日教案(五篇)传统的节日教案 1[教学目标]1、会认“传、统”等15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了解传统节日的时间顺序。
3、联系生活,选一两个节日,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过节日时的趣事。
[教学重难点]1、识记生字词,背诵课文。
2、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能按时间顺序排列。
联系生活,选一两个节日,说说自己是怎么过节的。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1、出示:春节、端午、中秋三个节日的情景图片。
2、同学们,你们从图片中看到了什么?知道图中分别是什么节日吗?(学生自由讨论)这些节日都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中国的传统节日还有哪些?哪位同学来说一说?(出示课题,齐读课题)3、学*“传统”二字的读音。
(传:三拼音节,翘舌音;统:后鼻音)二、读儿歌,随文识字1、请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儿歌。
注意:引导学生体会节日传递的欢快情感,另读清明节时,应声音低沉,读出缅怀之情。
2、自读检查。
(1)指名轮流读,一人一句。
教师相机正音。
(2)同桌对读,正音。
3、出示带生字的词语,认读字词。
(课件出示)(1)带拼音读词语。
打乱顺序读词语。
(2)去拼音读词语。
(3)保留生字,读生字。
4、教师教学重难点字词。
(1)统、巷、堂、郎、饼、赏:都是后鼻音的字,其中“巷”是三拼音节。
(2)菊:注意音节的拼写,“ü”上两点要去掉。
(3)热闹:读rè nao,“闹”字声母是“n”,两个字连读时,“闹”要读轻声。
5、齐读儿歌。
三、认识中国的传统节日1、指名读儿歌,其他学生画出文中出现的传统节日的名称。
2、文中一共介绍了几个传统节日?分别是什么?(七个: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3、这几个传统节日中你最喜欢哪一个节日?为什么呢?(学生自由回答)4、你知道这些传统节日的具体时间吗?(出示达标检测第2题)重点提示:这些节日里面除了清明节,其他节日的时间都是农历日期,大家记住了吗?四、学*传统节日中的风俗*惯及中国的传统文化1、出示:春节到,人欢笑,贴窗花,放鞭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民俗文化大纲一、课程性质与任务中国民俗文化是一门以社会民间风俗习惯为对象进行系统研究的人文科学。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和民族、民俗学常识,教学内容既包括了本学科的基本知识,也注重民俗文化内涵的揭示,同时也适当介绍了本学科的研究与最新发展。
民俗实体部分的介绍构成了课程的整体框架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通过系统的教学活动和多媒体的教学手段,使学生了解民俗学、民俗文化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有一定的欣赏和分析评价民俗文化的能力,加深对中国民俗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二、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1.中国是多民族的国家,地域广阔,中国的民俗文化涉及范围极其广泛,本课程本着取其精要、删繁就简的原则,重点介绍、整理并研究一些相关的民俗种类,在教学上,必须坚持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相结合,达到培养能力,了解国情,学以致用的目的。
2.采用多种教学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学习的个性化要求。
第一章文化与民俗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文化的本质内涵,理解并掌握文化的基本特点;了解什么是民俗学,民俗学的起源和发展;理解民俗的分类,民俗的特点,民俗的功能;理解民俗与文化和传统之间的关系;了解民俗调查,中国民俗学学科的出现、发展和现状。
第一节什么是文化一、什么是文化文化是一个古老而年轻的词语,自古以来,人们从各自不同的视角来界定文化。
堪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文化”一词源自拉丁文的Cultura,原意是耕种和植物培育。
以后逐渐又物质生产领域拓展到精神领域。
古罗马哲学家塞罗曾提出“智慧文化即哲学”的著名论断,其内涵则包含了人的心灵、智慧、情操、教育等内容。
进入18世纪以后,伏尔泰、康德等思想家、哲学家不断赋予文化以精神或观念的意义。
《说文解字》上说“文,错画也,象交纹。
”因此“文”的本意是指各色各样交错的纹理,如手掌上纹理交错称掌纹,天上日月星辰交错称天文,布帛纹理交错成文布纹。
“化”的本意为改易、生成、造成,指事物形态或性质的改变,如《易·系辞下》中“万物化生”的“化”,引申则为改造、教化、培育等。
《说文解字》上“化,教行也。
教行于上则化成于下。
”文化二字合用包含有“人文”与“化成天下”、“以文教化”的意思。
我郭古代最早将“文化”二字连在一起的是西汉著名学者刘向。
他在《说苑·指武》中说:“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文选·补亡诗》和南齐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分别有“设神理以景俗,敷文化以柔远”和“文化内辑,武功外悠”的记载。
这里的文化都含有“文治教化”之意,它与天文(自然)是相对的,天文蕴含的是古代中国人的自然和宇宙意识。
人文体现的则是他们对人伦社会活动的思考。
中国古代的文化概念,基本属于精神文明范畴,它往往与“武力”、“武功”、“野蛮”相对应,包含着一种积极的理想主义色彩,是一种治理社会的方法和主张,体现了治国方略中“阴”和“柔”的一面,既有政治内涵,又有伦理意义。
演化到今天,不同的人在使用文化一词时,内涵是不尽相同的。
它通常的含义是指“知识”,如“学文化”、“文化课”等;或指某种较鲜明的社会生活习惯、风俗,如“饮食文化”、“丧葬文化等;而目前学术界常用的文化含义一是“人类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如“仰韶文化”、“玛雅文化”;二是指“社会意识形态”,如“文学艺术”,“文化领域”等。
文化分为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
广义文化又称“大文化”,它包括的领域甚广。
如认识领域的语言、哲学、科学、教育等;艺术领域的文学、美术、音乐、舞蹈、戏剧等;器用科学领域的生产工具、日用器皿一级相关的制造技术等;社会领域的制度,组织、风俗习惯等。
这里既有物质文化,又有精神文化。
就广义而言,文化是人类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
狭义文化又称人文文化,是以社会集体(民族和阶层)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传承累积而自然凝聚共有的人文精神及其物质总体体系,它指的是人的全部精神创造活动,是意识、观念、心态和习俗的总和。
即精神文化。
他涵盖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科学技术、道德伦理、政法制度、文物典章、宗教信仰、哲学美学和风俗习惯等。
精神文化可分为带射虎亿意识形态性的文化和不带社会意识形态性的文化,前者如政法制度、道德伦理、宗教哲学和大部分文学艺术等;后者如语言文字、科学技术和相当部分的风俗习惯与部分文学艺术(像音乐、舞蹈、美术、雕塑、建筑、杂技、书法及文学中的山水诗等)。
联合过教科文组织将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
物质文化,是指为了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及其所表现的文化,包括饮食、服饰、建筑、交通、生产工具以及乡村、城市等,是文化要素或者文化景观的物质表现方面。
与“物质文化”相对。
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各种精神文化。
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部分:(1)与自然环境相配合和适应而产生的,如自然科学、宗教、艺术、哲学等;(2)与社会环境相配合和适应而产生的,如语言、文字、风俗、道德、法律等;如楹联等。
(3)与物质文化相配合和适应而产生的,如使用器具、器械或仪器的方法等。
二、文化的特点:①文化是由人类进化过程中衍生出来或创造出来的。
自然存在物不是文化,只有经过人类有意无意加工制作出来的东西才是文化。
例如,吐痰不是文化,吐痰入盂才是文化;水不是文化,水库才是文化;石头不是文化,石器才是文化等。
②文化是后天习得的。
文化不是先天的遗传本能,而是后天习得的经验和知识。
例如,男男女女不是文化,“男女授受不亲”或男女恋爱才是文化;前者是遗传的,后者是习得的。
文化的一切方面,从语言、习惯、风俗、道德一直到科学知识、技术等都是后天学习得到的。
③文化是共有的。
文化是人类共同创造的社会性产物,它必须为一个社会或群体的全体成员共同接受和遵循,才能成为文化。
纯属个人私有的东西.如个人的怪癖等,不为社会成员所理解和接受,则不是文化。
④文化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动态过程。
文化既是一定社会、一定时代的产物,是一份社会遗产,又是一个连续不断的积累过程。
每一代人都出生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之中,并且自然地从上一代人那里继承了传统文化。
同时,每一代人都根据自己的经验和需要对传统文化加以改造,在传统文化中注入新的内容,抛弃那些过时的不合需要的部分。
⑤文化具有民族性和特定的阶级性。
一般文化是从抽象意义上讲的.现实社会只有具体的文化,如古希腊文化、罗马文化、中国古代文化、中国现代文化等。
具体文化受到诸多条件的制约,其中最主要的是受自然环境和人们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制约。
如有石头,才有石器文化;有茶树,才有饮茶文化;有客厅和闲暇时间、才会有欧洲贵族的沙龙文化。
文化具有时代性、地区性、民族性和阶级性。
自从民族形成以后,文化往往是以民族的形式出现的。
一个民族使用共同的语言,遵守共同的风俗习惯,养成共同的心理素质和性格,此即民族文化的表现。
在分裂为阶级的社会中,由于各阶级所处的物质生活条件不同,社会地位不同.因而他们的价值观、信仰、习惯和生活方式也不同,出现了各阶级之间的文化差异。
举例:古琴是汉民族最早的弹弦乐器,是汉文化中的瑰宝。
她以其历史久远,文献瀚浩、内涵丰富和影响深远为世人所珍视。
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实物距今有二千四百余年,唐宋以来历代都有古琴精品传世。
存见南北朝至清代的琴谱百余种,琴曲达三千首,还有大量关于琴家、琴论、琴制、琴艺的文献,遗存之丰硕堪为中国乐器之最。
古时,琴、棋、书、画并称,用以概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历代涌现出许多著名演奏家,他们是历史文化名人,代代传颂至今。
隋唐时期古琴还传入东亚诸国,并为这些国家的传统文化所汲取和传承。
近代又伴随着华人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成为西方人心目中东方文化棣》:“妻子好合,如鼓瑟琴”;《诗经·小雅·鼓钟》:“鼓钟钦钦,鼓瑟鼓琴”;《诗经·小雅·甫田》:“琴瑟击鼓,以御田祖”;《诗经·鄘风·定之方中》:“椅桐梓漆,爰伐琴桑”;《诗经·郑风·女曰鸡鸣》:“琴瑟在御,莫不静好”;这说明古琴至少在春秋时期,便是一件在民间非常普遍、非常受古人喜爱的乐器。
古琴在古代人们的认知度是相当广泛的,“四大名著”中有三部明确有对琴的描写,古代诗词、史书、小活,这得有多么广泛的社会基础才能造成这种现象。
所以说,古琴在我国古代民间曾经是相当普及的,至少在读书人中是家喻户晓。
也正因为这样,有着数千年历史的古琴艺术终于传承到了今天。
第二节民俗一、什么是民俗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民俗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布和演变为民众的日常生活服务。
民俗一旦形成,就成为规范人们的行为、语言和心理的一种基本力量,同时也是民众习得、传承和鸡肋文化创造成果的一种重要方式。
二、民俗的产生和传播中国,“民俗”一词很早就已经出现。
在《礼记·淄衣》:“故君民者,章好以示民俗”;《史记·孙叔敖传》:“楚民俗,好痹车”;《汉书·董仲舒传》:“变民风,化民俗”;等等。
此外,还有不少意义与其相近的词,如“风俗”、“习俗”、“民风”、“谣俗”等。
“民俗”一词作为专门学科属于,是对英文“Folklore”的意译。
这个词是英国学者汤姆斯1846年在创用的,他以撒克逊语的“flok”(民众、民间)和“lore”(知识、学问)合成为一个新词,既指民间风俗现象,又指研究这门现象的学问。
后来,该词逐渐为世界其他国家的学者们接受,成为国际上通用的学科名词。
近些年来,鉴于“Folklore”一词既指“民俗”又指“民俗学”,容易混淆,国际学术界又以“Folkloristics”一词专指“民俗学”,而将“Folklore”专指作为研究对象的“民俗”,以便区别。
在日本,则将研究民俗的学问称为“民俗学”,而将其研究对像称为“民间传承”。
三、民俗的特点1.民俗的集体性民俗的集体性,是指民俗在产生流传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基本特征,也是民俗的本质特征。
人的根本属性是他的社会性,民俗文化的产生,离不开人类的群体活动。
当人类社会以母系和父系社会为基本单位时,相应的各类民俗文化就孕育产生了。
之后,随着社会的发展,部落和村镇除了,民族形成,人类社会出现了种种人群集合体,民俗文化便由这一群体不断创造、完善、传承和保护下来,形成人类社会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人文景观。
民俗的集体性源远刘昌。
在远古时代,民俗的集体性就是它的全民性。
原始自然崇拜、图腾崇拜都是全民共同参与创造和传承的。
这种传统通过某种变异,一直延续到今。
今天民间传承的许多民俗事象,我们都无法找到原来的倡导者和创造者,他完全是靠一代又一代集体的心理、语言和行为传承下来,服饰、饮食、居住、家庭、村落、岁时节日和人生礼仪民俗一级丰富多彩的精神民俗,莫不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