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城农民工社会关系网络及社会融合度
农民工社会融合评估指标
农民工社会融合评估指标社会融合是指不同社会群体通过各种形式的交流与互动,达到相互理解、尊重与认同的过程。
农民工作为一个庞大的群体,在城市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社会融合程度对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农民工社会融合评估指标的相关内容。
一、经济融合指标社会融合的重要方面之一是经济融合,即农民工在城市中的经济参与程度。
以下是几个衡量农民工经济融合的指标:1. 就业率:农民工的就业率是衡量农民工社会融合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就业率的高低既反映了城市经济发展的活力,也反映了农民工个体的生计状况。
2. 工资水平:农民工的工资水平直接关系到其在城市中的生活质量和经济地位。
因此,工资水平也是衡量农民工经济融合的重要指标之一。
3. 社会保障:农民工在城市中享受到的社会保障待遇与城镇居民的待遇之间的差距也是一个衡量经济融合的指标。
社会保障的完善将有助于提升农民工在城市中的社会地位和公平感。
二、教育融合指标教育融合是指农民工子女能够平等享受城市教育资源的程度。
以下是几个衡量农民工教育融合的指标:1. 就学率:农民工子女的入学率是衡量教育融合程度的关键指标之一。
尤其是在城市中的优质学校中就学的比例,能够直接反映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程度和机会平等程度。
2. 教育质量:教育质量的好坏也是一个衡量教育融合的重要指标。
农民工子女能否获得与城市居民子女相当的优质教育,将决定他们未来的发展机会和社会地位。
3. 学校资源:农民工子女所在学校的师资、设施等资源是否与城市居民子女享受的相当,也是一个重要的评估指标。
公平的学校资源配置将有助于提高农民工子女的学习条件和学术竞争力。
三、医疗融合指标医疗融合是指农民工能够平等享有城市医疗卫生资源的程度。
以下是几个衡量农民工医疗融合的指标:1. 就医便利度:农民工能否就近享受城市医疗服务的便利程度是一个衡量医疗融合的指标。
便捷的医疗服务将有助于提高农民工的身体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社会工作视域下城市农民工社会融入问题研究 ——以烟台市经济开发区为例
社会工作视域下城市农民工社会融入问题研究——以烟台市经济开发区为例摘要:农民工作为我国现代社会发展建设的中坚力量,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与此同时,农民工的社会融入问题也是社会建设中急需关注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在和谐社会、全面决胜建设小康社会到来之际。
文章从社工专业视角出发,综合使用个案访谈法、文献分析法等科学研究方法,从经济、社会、心理、文化四个主要方面找出烟台市农民工社会融入存在困难的原因,在优势视角理论、增权理论、社会生态系统理论、社会资本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社工专业知识,多角度提出农民工社会融入的具体干预措施,望对我国区域性农民工社会融入问题提供借鉴。
关键词:社会工作、农民工、社会融入、措施探讨一农民工社会融入概念界定(一)“农民工”概念的界定“农民工”作为受中国社会政策发展影响的特殊群体,是我国城乡分离二元体制的产物,具有明显的中国时代烙印与时代特色。
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由我国著名学者张雨袜首次提出,随后我国学者纷纷从不同视角立场给其下定不同定义,具体说来,可归纳为以下两种:其一是户口依旧保留在农村,但与土地完全脱离,在城里企业单位打工或从事二、三产业,并以此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农民;其二是与土地还存在密切经济联系,但从事的是与农业无关的生产劳动,如在本地乡镇企业就业或者外出实行合同制并以此为重要收入来源的农民工人群体。
本文对于农民工的概念界定为:家有承包土地,具有农村户籍,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且依靠工资生活的外出进城务工人员。
[1](二)农民工“社会融入”概念的界定社会融入是一个笼统复杂且难以操作化的概念,不同学科及研究领域定义差异较大,目前我国学者大多采用西方的移民社会融入研究的定义与理论体系,使用的大多是针对一般性的流动人口的普适性定义,甚至部分学者多与相近概念联合使用,如社会融合、社会适应、社会同化、社会吸纳、市民化等。
[2]根据文献查阅与研究需要,本文将农民工社会融入概念界定为:农民工进入城市后,从身份认同、职业劳动、生活方式、文化观念等方面做出相应调整,以便于更好地适应城市新生活,被新社会成员接纳认同,最后与当地人无差别地生活及平等享有各项权利的参与过程。
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问题与社会工作的介入探讨
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问题与社会工作的介入探讨【摘要】本文主要探讨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融入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以及社会工作可以发挥的作用。
通过分析城市融入的困难性,文章提出了社会工作可以帮助提升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能力的思路,并介绍了社会工作机构与农民工合作的模式。
结论部分指出,尽管城市融入问题仍然存在,社会工作对于推动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中融入具有积极的作用。
未来,应加强社会工作力量,持续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以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目标。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望为相关领域的实践提供参考,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中更好地融入和发展。
【关键词】农民工、新生代、城市融入、社会工作、困难、挑战、能力提升、合作模式、促进、力量、未来、积极作用。
1. 引言1.1 研究背景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吸引了大量农民工前往城市就业。
这新生代农民工成为了一个突出的群体。
新生代农民工一般指年龄在18~35岁之间,他们大多数是80、90后,受过高中以上教育,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和能力。
他们来自农村,怀揣着走出大山、进入城市、改变命运的梦想,希望通过在城市打拼实现自身的价值和生活目标。
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融入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由于缺乏城市生活经验和社会资源,他们往往面临着就业困难、住房困难、文化隔阂、社会歧视等诸多问题,导致他们的城市融入难度较大。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新生代农民工个人的生活质量和发展前景,也给城市社会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和挑战。
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探讨社会工作在其中的作用和价值,对于促进他们更好地融入城市社会、实现自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融入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与困难,探讨社会工作在促进他们的城市融入过程中的作用与意义。
通过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相关社会工作机构和政策制定部门提供有益的建议和思考,帮助新生代农民工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发展空间。
农民工面的社会关系与人际交往
农民工面的社会关系与人际交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大量的农民工涌入城市,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然而,农民工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社会关系与人际交往也面临着一些独特的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探讨农民工面的社会关系与人际交往的现状及其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农民工面临的社会关系问题1. 文化差异:由于农民工大多从农村来到城市工作,他们与城市居民之间存在着较大的文化差异。
这种文化差异包括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社会交往方式等方面,这使得农民工在城市生活中遇到很多难题。
2. 地位低下:由于农民工的劳动力地位相对较低,他们常常处于城市社会的底层,受到城市居民的歧视与排斥。
这种地位低下不仅直接影响农民工的社会关系,还可能影响到他们的工作与生活品质。
3. 疏离感:由于农民工在城市中与家人的距离相对较远,他们经常面临着与亲人的分离与孤独感。
这种疏离感使得农民工与城市社会的联系变得脆弱,进而影响到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
二、农民工的人际交往问题1. 交往资源匮乏:由于与城市居民之间的文化差异及地位低下等原因,农民工面临着交往资源匮乏的问题。
他们缺乏与城市居民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机会,导致他们在社交中存在种种困扰和障碍。
2. 沟通困难:由于家庭背景的限制,农民工的文化水平相对较低,他们在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方面存在困难。
这使得农民工在与其他人的交流中容易发生误解和冲突。
3. 心理健康问题:由于生活和工作的压力,农民工往往面临着心理健康问题。
这种问题不仅会影响农民工与他人的交流和互动,还可能对其整体社交能力产生负面影响。
三、解决农民工社会关系与人际交往问题的方案1. 加强法律保障:对于农民工的权益保护,应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力度,确保他们在城市中享有平等的社会地位和权益。
2. 提供教育培训:针对农民工的特殊需求,应加大对他们的教育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和就业技能,以增加他们与其他人的交流机会和能力。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进城农民工子女的社会融合
需 要交 纳借读 费 、 插班 费等 费用 , 打工 子弟学 校虽
然收费较低 , 但又 比公办学校设备有 关部 门 的承认 。这些 教 育
支 出的高费 用加 之家庭 的低 收入 直接 或间接 地影 响农 民工 子 女 城 市 物 质 生 活 的融 人 。 另 一 方 … 面, 家庭 生 活条 件差 对 农 民工 子女 融 入 城 市物 质 生 活产 生影 响。受 经 济 收入 限制 , 民工居 住 地 农 条 件 恶劣 、 境 卫 生差 、 间拥挤 , 环 空 这种 条 件根 本
人 城市 社会 , 进而 对社会 产生 不满甚 至 敌视态 度 ,
乡一体化进程初期 , 农民工进城 , 其子女也大量的 进 入 了城市 , 成为 城市 的新群 体 , 城农 民工 子女 进 缺 乏城 市认 同 , 之 “ 加 乡土 认 同 ” 的减 弱使 之 已成 为 一个 游离 于城 乡居 民之 间 的 “ 会 独 立 单 元 ” 社
工进 城 子女社 会 融入提供 了各方 面的机 遇 , 时 , 带 来 了农 K : 子 女 融入 城 市 生活 的屏 障 , 同 也 ,- r
该 文从 社会 融入 的机遇 和屏 障 两个方 面进 行 分析 , 出 了农 民工进 城 子女 社 会 融入 的 行 动 策 提
略。
关键 词 : 乡一体化 ; 民工进 城子 女 ; 会 融合 城 农 社 中图分 类号 : 9 3 C 1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0 3— 6 4 2 1 )2— 12— 3 10 6 4 (0 2 0 0 0 0
的特殊 群体 , 民工 进 城 子 女 不能 融 人 城 市生 活 农
衍 生 出一 系列重 大 社会 问题 , 直接 影 响 了城 乡一 体 化进 程 。
农民工面的社会融入问题
农民工面的社会融入问题概述:农民工是指那些在城市从事各类临时、短期就业的农村劳动者。
他们来自农村地区,为了生计,来到城市寻找更好的就业机会。
然而,农民工在城市中面临诸多问题,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是社会融入。
本文将探讨农民工面的社会融入问题,分析其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
农民工面临的社会融入问题:1. 就业歧视:农民工往往从事体力劳动,他们的技能和学历不如城市居民,容易遭受就业歧视。
他们往往只能从事低薪、劳动强度大的工作。
2. 社会地位低下:由于工资低、生活条件差,农民工在城市中的社会地位较低。
他们缺乏社会认同感,面临社会排斥和孤立。
3. 社会福利缺乏:农民工在城市中享受不到同等的社会福利待遇。
他们在就医、教育等方面面临许多困难。
4. 文化差异:农民工来自农村,他们和城市居民在文化、生活习惯等方面存在差异,这给他们的社会融入带来阻碍。
导致农民工社会融入问题的原因:1. 经济结构转型缺乏配套政策: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农村地区的农民纷纷外出务工。
然而,转型过程中缺乏完善的农民工政策,导致他们在城市中面临诸多问题。
2. 社会观念和文化认同的差异:农民工和城市居民在社会观念和文化认同上存在差异。
这种差异导致了彼此之间的隔阂,阻碍了农民工的社会融入。
3. 教育问题:农民工的教育水平普遍较低,这使得他们在城市中遇到的困难更加复杂。
缺乏良好的教育背景使得他们在就业、融入城市社会等方面面临挑战。
解决农民工社会融入问题的方案:1. 完善政策法规:政府需要制定更加完善的农民工政策,推动农民工享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社会权益,提升他们的生活水平。
2. 加强职业培训:为农民工提供更多的职业培训机会,提升他们的技能水平,增强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农民工的社会地位。
3. 加强社会宣传和教育:通过广泛的宣传活动,增进城市居民对农民工的了解和认同,减少就业歧视和社会排斥。
4. 加强城乡互联互通: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机制,促进城市和农村的互联互通,为农民工提供更多的工作和发展机会。
中国农民工社会融入的代际比较
中国农民工社会融入的代际比较一、本文概述1、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农民工问题逐渐凸显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农民工,作为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力量,他们的社会融入状况不仅关系到其自身的福祉,也对城市社会的和谐稳定产生深远影响。
然而,农民工的社会融入并非一帆风顺,他们在城市生活中面临着多重挑战,如就业歧视、社会保障缺失、社会交往受限等。
近年来,随着新生代农民工的崛起,农民工群体内部发生了显著的代际变化。
新生代农民工相较于老一代农民工,在教育水平、职业期望、生活方式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不同。
这些差异使得他们在社会融入过程中面临着不同的挑战和机遇。
因此,对农民工社会融入的代际差异进行比较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农民工社会融入的代际比较,揭示两代农民工在社会融入过程中的差异及其背后的原因,为政府和社会各界制定更加有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提供参考。
本研究也有助于增进社会对农民工问题的理解和关注,推动农民工与城市社会的和谐融合。
2、研究目的与问题本研究的核心目的在于深入探讨中国农民工社会融入的代际差异及其背后的原因。
农民工,作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的社会融入问题不仅关系到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更关乎中国社会的和谐稳定。
随着时代的变迁,农民工群体也在发生代际更替,新生代农民工与老一代农民工在社会融入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因此,本研究旨在揭示这种代际差异,并分析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具体而言,研究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新生代农民工与老一代农民工在社会融入方面存在哪些具体差异?这些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如经济融入、文化融入、心理融入等。
这些代际差异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是制度性因素、社会环境因素,还是个人因素?如何促进农民工的更好融入?政府、社会和个人应如何共同努力,为农民工创造更好的融入环境?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研究,我们希望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为农民工的社会融入创造更好的条件。
基层工作中的城乡融合与农民工问题
基层工作中的城乡融合与农民工问题城乡融合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而农民工问题作为城乡融合的核心问题之一,也需要得到充分的关注和解决。
在基层工作中,城乡融合与农民工问题亟待得到有效的推动和解决,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来论述。
一、城乡融合的背景和意义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乡之间的差距和矛盾日益凸显。
城乡融合旨在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城乡融合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增强农民群体获得感和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
二、农民工问题的现状与挑战农民工问题源于农民进城务工的现象。
农民工作为经济转型中的重要劳动力,为城市建设和生产提供了重要支撑。
然而,农民工在城市中遭遇的问题和困境也不容忽视。
农民工的工资待遇低、社会保障不完善、文化素养欠缺等问题成为制约城乡融合的主要矛盾之一。
三、推动城乡融合与农民工问题的主要举措1. 完善城乡经济发展政策。
政府应根据不同地区的发展实际,给予农民工相应的政策支持和补贴,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
2. 建立健全城乡社会保障体系。
加大对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投入,包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住房公积金等,为农民工解决社保问题,提高其权益保障。
3. 加强农民工培训教育。
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提高农民工的技能水平和就业竞争力,为其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
4. 加强对农民工的法律援助和维权保护。
设立专门的法律援助中心,为农民工提供法律咨询和维权代理等服务,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5. 引导农民工就地创业。
通过创业培训、政策支持等方式,鼓励农民工在家乡发展创业,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减少农民进城务工的人数。
四、城乡融合与农民工问题解决的必要性城乡融合与农民工问题解决的必要性不言而喻。
一方面,城乡融合可以促进农民工的就业和收入增长,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并在城市化进程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
另一方面,解决农民工问题可以消除城乡差距,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城镇化对农村社会关系的影响
城镇化对农村社会关系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农村社会关系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城镇化作为一种社会发展趋势,对农村社会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经济、文化和群体关系等方面探讨城镇化对农村社会关系的影响。
一、经济层面城镇化给农村社会关系带来了经济效益。
随着城镇人口的增加,农村地区的劳动力有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农民工进城打工,不仅提高了农民家庭的收入水平,同时也缓解了农村就业压力,促进了农村农民消费水平的提高。
这种经济的联系,使得农村和城市之间形成了互相依存的关系,有利于农村社会关系的发展。
然而,在城镇化过程中,农村社会关系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城市对农村资源的吸取,导致了农村地区的资源匮乏。
同时,城镇化也加大了农村社会的负担,农村社会关系的平衡和稳定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二、文化层面城镇化不仅改变了农村社会经济状况,也对农村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城市文化的输入,丰富了农村居民的文化生活,拓宽了他们的视野。
例如,在城市生活经验的积累下,农村居民的教育水平得到了提高,思想观念也发生了转变。
这种文化的融合,促使农村社会关系从传统的封闭、保守向开放、多元的方向转变。
然而,城镇化也会造成新的文化矛盾和冲突。
农村青年在城市生活中接触到新的事物,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传统的农村文化发生了冲突。
这种冲突不仅会导致农村社会关系的紧张,还会影响到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三、群体关系城镇化给农村社会关系带来了新的群体变动。
随着城市人口的涌入,农村社会从以家庭为单位的关系转向了以社群为单位的关系。
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之间的交流增加,民众的利益诉求日益多元化。
这种群体变动使农村社会关系更加复杂,同时也为解决农村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社会关系也面临新的挑战。
城市和农村之间存在着利益差距,农村居民的权益受到侵害的情况时有发生。
这种利益冲突会导致农村社会关系的紧张和矛盾的加剧。
综上所述,城镇化对农村社会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农民工城市融入研究综述
农民工城市融入研究综述农民工是指在城市从事非农工作的农村劳动者。
他们是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的重要力量,也是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参与者。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农民工在城市中的数量不断增加,但他们在城市中的融入问题也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农民工城市融入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从多个角度探讨农民工在城市中的融入问题,以期为今后的研究和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一、农民工城市融入的概念和意义农民工城市融入是指农民工在城市中的生活、工作和社会关系等各个方面与城市居民之间融合的程度。
农民工城市融入的问题是当前城市化进程中一个较为突出的社会问题,它影响着城市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农民工城市融入的研究旨在探讨农民工在城市中的地位、权益和社会参与程度,以及促进他们融入城市的相关政策和措施。
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影响因素涉及个体因素、家庭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和制度政策因素等多个层面。
个体因素包括农民工自身的文化素质、教育水平、职业技能和社会网络等因素。
家庭因素主要包括农民工的家庭背景、家庭关系和家庭经济状况等因素。
社会环境因素涉及城市居民对农民工的态度、城市中的社会文化环境和社会服务资源等方面。
制度政策因素包括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措施和社会保障制度等因素。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影响着农民工在城市中的融入程度。
目前,关于农民工城市融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些研究关注农民工在城市中的工作和就业问题,探讨他们的职业发展路径、工资待遇和就业权益保障等方面。
一些研究关注农民工在城市中的社会融入和文化适应问题,探讨他们在城市中的社会关系网络、生活习惯和文化认同等方面。
还有一些研究关注农民工在城市中的权益保障和社会保障问题,探讨他们在城市中的医疗保障、住房保障和子女教育等方面的困境和需求。
还有一些研究关注农民工在城市中的政策支持和社会参与问题,探讨相关政策措施的有效性和社会组织对农民工的帮助等方面。
针对农民工城市融入的问题,需要从制度上进行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完善。
进城农民工社会关系网络及社会融合度研究——以宜昌市为例
农 民工 , 是有农村 户 口, 有承包土地 。 但离开户籍所在 地 , 主要从 值 为 4 7 , 次做 同事 ( . )其 0 均值 为 4 5 , . )再次 做知 己( 0 均值为 4 2 , . )最 0 事非农产业 的人员 。据官方调查 . 国农 民工的数量为两亿 , 我 占全 国 后为邻居( 均值为 3 8 。总体来看 , .) 9 农民工还是 比较愿意与城市人做 1 亿人 口的 1 % 3 5 还多 。 并且在 中国这个人 口发展惯性极 大的国家里 . 知 己、 朋友 、 邻居、 同事。 这个数据还会持续不 断上升 的状况 相 比较 , 对于“ 城市人与农 民工做知己 、 朋友 、 邻居 、 同事 的愿意程 1 民工存在的问题 . 农 度” 调查时 , 同样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 , 用 结果见表 2 :
重视城 乡一体化建设 , 多次强调 统筹城 乡发展 , 妥善处理工农关系。进城农 民工在城市的社会 融合度 关系到 自身的市民化 . 更影响到我 国和谐 社会的建设与发展 。本次调研在 宜昌市农 民工群体及城 市居民中抽取 了 2 4 4 人作 为调查样本 通过问卷和访谈 结合的方式 , 用交叉分析 、 运 单 样本 T分析 、 概率统计、 五点量表数据分析及 多元 回归模型, 分析农 民工社会关 系网络和社 会融合 问题 。 【 关键词】 农民工; 关系网络; 社会 社会融合; 和谐社会
21 年第2 期 02 6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科技 一向导
◇ 高教论述◇
进城农民工社会关系网络及社会融合度研究
— —
以 宜 昌市为例
刘京 京 郭 露 申 玉 f 三峡大学 湖北 宜 昌 4 3 0 1 4 0 2 【 要】 摘 随着我 国城 市化和社会转型步伐的加快, 的城 乡二元结构逐渐被 打破 , 来越 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 市。 传统 越 中央领 导高度
构建农民工社会融合之制度融合问题的思考——以宜昌市为例
2012年10月刊改革与开放构建农民工社会融合之制度融合问题的思考———以宜昌市为例汪宝周明亮胡锐锋(三峡大学理学院)摘要:本文通过对宜昌夷陵区、西陵区等地的农民工进行问卷调查,发现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新型中坚力量———农民工在进入城市时由于制度的不完善和缺乏而使他们无法很好地融入社会,影响了他们对城市的生活满意度。
我们从社会制度出发,分析存在的问题和无法融入的原因,论述有关适于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制度,思考构建一个完善的有普适性的社会保障网络,使农民工更好的融入城市,从而加快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促进社会更好的发展,并提出了合理有意义的建议。
关键词:农民工社会制度社会融合制度融合生活满意度一、问题的提出:农民工,实质是户口在农村但在城市、乡镇企业工作,收入以外出务工所得为主,同时兼顾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群体的代称[1]。
农民工在我国整个21世纪上半叶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2]实施以来,农民工的状况得到部分改善,可是,因户口不同而导致的城乡分离社会保障体系,农民工这个社会群体的权益保障仍然存在制度性的缺失。
因此,应在不同地域依据具体情况进行社会制度创新逐步消除农民工融入城市的的制度障碍,从而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的社会融合问题。
二、调研的内容:我们在宜昌对农民工发放了251张问卷调查表,从中我们了解到总体上农民工收入低、处境困难等基本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再者,农民工比较强烈的市民化、融入城市的愿望也没有实现。
以下就是我们对收集的问卷利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得到的相关数据,其中对于是否签订合同问题结果统计如下:选项频数百分比合同制12250.0未定合同的临时工9036.9做小生意2610.7自己创业开办公司6 2.5总计244100.0结果显示仅50%的被访农民工目前的工作状况为合同制,有近40%的被访农民工目前工作状况为未定合同的零时工,还有10%左右的被访农民工职业是做小生意。
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的社会融合
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的社会融合社会融合是指不同社会群体之间通过交流、互助和合作等方式融合在一起,形成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社会关系。
在中国这个迅速城市化的时代背景下,农民工与城市居民之间的社会融合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教育、就业、文化三个方面探讨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的社会融合问题。
一、教育领域的社会融合在教育领域,农民工子女与城市居民子女之间的教育差距是一道难题。
为了实现社会融合,政府应该加大投入,改善农村地区基础教育设施,并提供公平的教育资源。
同时,城市居民也应该更加开放和包容,对农民工子女保持理解和支持。
推动城乡教育资源共享,帮助农民工子女融入城市学校,提高他们的教育水平,是实现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社会融合的重要途径。
二、就业领域的社会融合农民工作为城市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就业问题直接关系到社会融合的进程。
政府应该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农民工的技能水平,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城市就业需求。
同时,企业也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给予农民工公平的工资待遇和良好的工作环境。
此外,加强劳动法律法规的宣传和落实,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是实现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社会融合的关键。
三、文化领域的社会融合农民工与城市居民之间的文化差异是社会融合的一大挑战。
在促进社会融合的过程中,城市居民应该加强对农民工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同时,农民工也要主动融入城市的文化氛围,学习和接纳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加强城乡文化交流,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高农民工的文化素养,是实现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社会融合的重要手段。
结语农民工与城市居民之间的社会融合不仅是城市化进程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
在推动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社会融合的过程中,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都应该共同努力,为农民工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条件,让他们成为城市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
只有通过教育、就业和文化等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的真正社会融合,构建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
当前我国城市农民工社会融入问题分析
当前我国城市农民工社会融入问题分析【摘要】当前我国城市农民工的生活状况是经济融合层次低、政治融合边缘化、文化归属感缺失、社会关系网狭隘。
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以户籍管理制度为原则的城乡二元分割制度是根本原因,城市居民及社会团体对农民工的歧视是直接诱因,城市农民工自身文化水平、行为习惯的局限性是重要原因。
因而,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促其本质上的城市融合成为当务之急。
【关键词】城市农民工;社会融入;户籍改制;策略研究20世纪90年代,随着市场经济的高度发展,众多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涌入城市,形成了壮观的民工潮。
农村劳动力大规模流动,形成了壮观的民工潮。
农村劳动力大规模流动这一趋势,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可逆转,并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和合理性。
遗憾的是,在较长一段时间里,社会大众都未能足够重视农民工群体,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人们日益关注农民工,关注城市农民工的城市融合程度。
一、当前我国城市农民工社会融入现状一般来说,农民工的社会融入是指农民工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融入主流社会时,能够获得正常的政治、经济、文化、公共服务等社会资源的动态过程及状态[1]。
城市农民工的社会融入已不再是一个抽象概念,而是要坚持以社会实践为根本基础,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各种不同社会关系等方面的参与度及介入度。
(一)经济层面城市农民工的城市融合主要从就业——收入——消费三个环节来分析比较。
首先,就业是劳动者获得维持本人及家庭成员基本生活资料的主要途径,同时也是新生代农民工养家的主要方式。
然而,传统二元的经济模式所派生出的二级结构模式,对于农民工的就业存在多方面的问题。
尽管当前农民工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但是与城市同龄人相比仍然在知识储备及劳动技能方面处于劣势,并极大的制约了其工作竞争能力。
其次,农民工的收入与消费大多集中在二元劳动力市场,这就决定了农民工的收入水平低的特点。
有数据调查显示,我国十大省市中被调查的农民工月收入平均仅为749元。
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情况调查报告
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情况调查报告篇一:关于进城务工人员现状的调查报告关于农民工进城务工的调查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成为进城务工一族。
他们在为城市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的同时,也出现了出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急需改善,社会地位也需要提高,面对越来越多的进城务工人员所遭受的不公平待遇,社会和政府需要尽快采取相应措施,以便能够保障农民工的生活,构建和谐社会。
为进一步了解我镇进城务工人员生活现状及权益落实状况的情况,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最大限度地把进城务工人员组织到工会中来,使其合法权益得到进一步的落实,充分调动和发挥进城务工人员在我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中的积极作用,现作如下调查:一、农民工进城务工的原因根据权威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农村劳动力约有5亿,按现有土地资源和农业生产率计算,种植业最多容纳2亿人,扣除转移到乡镇企业及其他方面的亿人口,目前大约有亿之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
数目如此巨大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倘若得不到合理安置,必定会引发严重的后果,诸如经济衰退,社会动荡等等,我们绝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
于是,将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成了最好的选择,也是最必然的选择。
目前,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发展极快,单靠城市现有的劳动力必定不能满足城市化进程的需要。
目前,我国广东,福建,浙江等东南沿海部分地区用工短缺,便是这一问题的最好例证。
于是,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基于各方面的原因,纷纷向城市转移。
据统计,目前中国有超过1亿的农民工在城市打工。
他们有的为了下一代着想,有的是为了跟风,想去大城市闯荡一番,也有的也是为了改善自己的生活或者改变自己的农民身份,摆脱世代种地为生的枷锁,一批又一批的农村青壮年男女走向街头巷尾,用他们的真诚、勤恳为数不清的大中小城市默默奉献着。
二、农民工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1、找工作难,且大多数工作主要是体力劳动。
农民工由于自身文化水平有限,而且大多也没有一技之长,也没有受过专业培训,很难在比较象样的工作,他们大多数靠着卖苦力,干些又粗又重的体力活,而且有时又不稳定,随时有被炒鱿鱼的可能.更令人难发的是,他们大都是干城市人不愿干的脏累活,却还要遭受着城市居民的歧视。
城市农民工社会融合现状
本文通过对浙江各个典型城市城市农民工社会融合现状 进行调查研究 . 了解城市农 民工 呈现 的社 会融合的结构状态 以 及城市农民工社会融合影响因素和 主要融入障碍 。 调查对 象为杭 州 、 宁波 、 温州 、 嘉兴 、 湖州 1 、 绍兴、 金华和 台 州 8个城市的城 市农民工。从社 会经济 、 文化 、 心理融合三个方 面 考量 其社 会融合 。调查采用文献 法 、 问卷调查法 、 现场访谈三 个方法 展开。其 中问卷的主要内容 是关 于了解城 市农民工 目前 在城 市里就 业和 生活 的基本 情况和需要 。 具体涉及农民工基本
回收。问卷 回收后经初步分析 , 将有效数据输入 S P S S 软件进行 市社会 的生 活方式 。台州 、 绍兴与宁波地区在 文化 融合 方面差 分析 , 并结合各类型图表进行说明。 距 明显 。为分析其具体原 因 , 统计了 台州 、 绍兴 、 宁波三 个城市 二、 结果 分 析 中城 市农民工文 化融合取得 的均值 , 宁波 明显高于 台州 、 绍兴 1 、 社 会 经 济 融合 结 果 分析 这两个城市 。对 比发现 , 城市氛 围对城市农民工社会融 合的影 从社会经济融合方面来看 , 城市农民工 目前 的社 会经济融 响非常显著 。 地区融入的差异主要是由当地政府不 同的政策所
【 关键 词】 城 市农 民工 ; 社会 融合 ; 社 会 经济融合 ; 文化 融
合: 心 理 融 合
一
、
调 查 对 象 与 方 法
城市农民 工是中国现 阶段直至未来 2 0 年 都要高度关 注的
一
个特殊而 又庞 大群体 ,浙江省是城市农民工 的输人 大省 , 浙
江省城市农民 工已经达 2 0 0 0万之多 ,城 市农 民工能融入 到城 市生活 , 是最 美的“ 中国梦” 。
农民工城市融入研究综述
农民工城市融入研究综述农民工是指在城市中以劳动力为主要生产资料的农村居民,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群体。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农民工往往存在融入城市社会的困难,导致他们在城市中居住、工作和生活的条件较为艰苦。
因此,近年来,农民工融入城市的问题备受关注。
本文就农民工城市融入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分析现有研究成果中的启示和不足。
农民工城市融入是指在城市生活中,通过不同的渠道实现农民工与城市之间的融合,包括社会融合、文化融合和经济融合等方面。
农民工在城市的融入程度与其在城市生活中所获得的资源和感受相关,是城市管理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
二、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影响因素1.结构性因素。
来源地的区域差异、常住地的区域差异、文化差异和阶级差异等结构性因素会影响农民工在城市中的融入程度。
2.非结构性因素。
农民工自身的个人特征,例如年龄、性别、教育背景和职业技能等,对其城市融入的影响也非常重要。
3.制度性因素。
城市管理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制度性因素也是影响农民工在城市中融入程度的因素。
1.经济融入研究。
经济融入是指农民工创造价值和通过城市获得收入的过程。
近年来,经济融入研究成为农民工城市融入研究的热点之一。
2.社会融入研究。
社会融合是指农民工在城市中建立社会联系、获得社会支持和参与社会活动的过程。
社会融入不仅可以带来经济效益,还可以带来心理上的满足和安全感。
3.文化融入研究。
文化融入是指农民工在城市中接受和融入城市文化的过程。
文化融合可以减少文化冲突,提高社会的和谐程度。
1.优化城市管理制度。
政府部门应当加强对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教育和培训等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2.加强城市建设。
城市建设是提高农民工城市融入程度的重要手段。
应当优化城市设施、改善城市交通状况,提高城市文化内涵,提高城市居民的满意度。
3.加强社会融合。
应当鼓励和支持农民工参与社会活动,提高其社会地位和社会认可度。
五、结论通过对现有的农民工城市融入研究的综述,我们可以看出,农民工城市融入是一个复杂而又长期的进程,需要综合考虑制度性、非制度性和结构性因素。
当前我国城市农民工社会融入问题分析
当前我国城市农民工社会融入问题分析作者:路建红来源:《法制博览》2013年第03期【摘要】当前我国城市农民工的生活状况是经济融合层次低、政治融合边缘化、文化归属感缺失、社会关系网狭隘。
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以户籍管理制度为原则的城乡二元分割制度是根本原因,城市居民及社会团体对农民工的歧视是直接诱因,城市农民工自身文化水平、行为习惯的局限性是重要原因。
因而,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促其本质上的城市融合成为当务之急。
【关键词】城市农民工;社会融入;户籍改制;策略研究20世纪90年代,随着市场经济的高度发展,众多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涌入城市,形成了壮观的民工潮。
农村劳动力大规模流动,形成了壮观的民工潮。
农村劳动力大规模流动这一趋势,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可逆转,并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和合理性。
遗憾的是,在较长一段时间里,社会大众都未能足够重视农民工群体,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人们日益关注农民工,关注城市农民工的城市融合程度。
一、当前我国城市农民工社会融入现状一般来说,农民工的社会融入是指农民工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融入主流社会时,能够获得正常的政治、经济、文化、公共服务等社会资源的动态过程及状态[1]。
城市农民工的社会融入已不再是一个抽象概念,而是要坚持以社会实践为根本基础,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各种不同社会关系等方面的参与度及介入度。
(一)经济层面城市农民工的城市融合主要从就业——收入——消费三个环节来分析比较。
首先,就业是劳动者获得维持本人及家庭成员基本生活资料的主要途径,同时也是新生代农民工养家的主要方式。
然而,传统二元的经济模式所派生出的二级结构模式,对于农民工的就业存在多方面的问题。
尽管当前农民工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但是与城市同龄人相比仍然在知识储备及劳动技能方面处于劣势,并极大的制约了其工作竞争能力。
其次,农民工的收入与消费大多集中在二元劳动力市场,这就决定了农民工的收入水平低的特点。
农民工的城市融入之路
农民工的城市融入之路农民工是指从农村地区来到城市从事非农工作的劳动者。
他们为城市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在城市中的融入程度不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农民工的城市融入之路,提出一些解决方案和建议。
一、就业机会的拓宽农民工来到城市寻求更好的就业机会,因此,拓宽就业机会是实现农民工城市融入的重要一步。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地区的产业扶持力度,鼓励农民工在家乡创业就业,减少他们来到城市的需求。
同时,城市也应加大对农民工的就业援助力度,提供更多的岗位机会和培训机会,帮助他们提高技能,增加就业竞争力。
二、社会保障的完善农民工在城市中面临着缺乏社会保障的问题。
为了促进他们的融入,政府应加大对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政策支持。
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险制度,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等,保障农民工在城市中享有与城市居民相等的社会保障待遇。
此外,还应加强对农民工权益的保护,打击非法用工和欠薪等现象,确保他们的合法权益得到维护。
三、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农民工的子女在城市中接受教育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农民工子女常常面临着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无法享受与城市居民相同的教育机会。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应加大对农民工子女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民工子女的上学率和教育质量。
同时,可以采取措施鼓励城市学校接收农民工子女,促进城乡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
四、社会融入的帮助与支持农民工在城市中的融入还需要得到社会的帮助与支持。
社会各界可以积极参与到农民工的融入过程中,提供帮助和支持。
例如,可以成立志愿者组织,为农民工提供法律咨询、心理辅导等服务;可以开展培训活动,提高农民工的技能水平;可以组织文化交流活动,促进农民工与城市居民之间的交流与了解。
五、消除歧视与偏见农民工在城市中还常常面临着歧视与偏见。
为了促进他们的融入,我们需要共同努力,消除这些不公平现象。
从广义上来说,需要加强社会教育,培养公民意识和公平意识。
农民工劳动市场和社会关系的演变
农民工劳动市场和社会关系的演变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工逐渐成为了城市中不可或缺的劳动力。
然而,他们的劳动市场和社会地位却一直受到关注和争议。
本文将探讨中国农民工劳动市场和社会关系的历史演变。
一、农民工的身份转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的加速促进了大量农民工向城市迁移。
最初,农民工一般以“民工”身份被短期雇用,雇主往往对待他们不够公正,在工资、待遇和保障方面存在很多不公平的待遇。
同时,由于他们的文化程度相对较低,缺乏技能和资本,区别于城市里的技能工人或白领。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农民工积累了丰富的劳动经验和技能,不断提高着自己的社会地位。
此外,政府也逐步采取措施推动农民工的权益保护,迫使雇主遵守劳动法规,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现在,农民工不再只是一群可随意雇佣和解雇的“流动工人”,他们逐渐获得了更多应得的尊重和权益。
二、城市和农村的社会关系农民工不仅受到雇佣者的影响,同时也受到了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影响。
就像在任何国家和地区一样,人们对其身份和地位有感情依恋。
在城市里,许多人认为农民工不是真正的城市居民,他们没有深度的社会关系和身份认同与城市无法切实融合。
另一方面,在农村里,一些人认为农民工背弃了土地,远走他乡。
他们中的一些人认为农民工的动机是为了谋取财富而不是为了中国的发展。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农民工和城市居民之间的社会关系正在改变。
诸如地权、单位社区的“城乡二元的二分法”透过“百万彩车”等措施正在被改变,两者之间的联系逐渐加强,人们对于整个社会的认同逐渐消除。
这确保了农民工与城市居民之间更深层次的融合,同时也与历史的发展进程相吻合。
三、劳动力市场的性质在中国市场经济的初期,劳动市场的性质是高度集中的。
它是由一个统一的余额机构协调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平衡。
在这样的情况下,农民工的地位相对较低,他们通常被迫接受由余额机构分配的工作,而他们的劳动力价格也很低。
随着经济的变革,企业的行业变化和国际营商环境等许多因素,劳动力市场变得越来越分散和多样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进城农民工社会关系网络及社会融合度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和社会转型步伐的加快,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逐渐被打破,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
中央领导高度重视城乡一体化建设,多次强调统筹城乡发展,妥善处理工农关系。
进城农民工在城市的社会融合度关系到自身的市民化,更影响到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
本次调研在宜昌市农民工群体及城市居民中抽取了244人作为调查样本,通过问卷和访谈结合的方式,运用交叉分析、单样本t分析、概率统计、五点量表数据分析及多元回归模型,分析农民工社会关系网络和社会融合问题。
【关键词】农民工;社会关系网络;社会融合;和谐社会
农民工,是有农村户口,有承包土地,但离开户籍所在地,主要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员。
据官方调查,我国农民工的数量为两亿,占全国13亿人口的15%还多。
并且在中国这个人口发展惯性极大的国家里,这个数据还会持续不断上升的状况。
1.农民工存在的问题
1.1农民工的生活状况
农民工在城市中的社交范围狭窄,大部分的互动范围局限在同事、老乡、亲属之间。
在生活环境、生活背景、受教育程度、工作范围的限制、思维方式等方面,农民工们常常被排斥在城市社交圈外。
即使一些农民工试图改变自己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向城市生活
靠近,但是仍然无法真正做到农民工和城市文明真正的融合。
长久
下去,农民工只能流动在各个城市中,无法真正地成为城市中的一份子,这会容易导致一些不良问题。
因此,农民工生活状况的调查,对了解农民工在城市的社会融合有很大帮助。
1.1.1业余生活单一,娱乐活动少
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51份,有效问卷244份,在收集的问卷中,围绕“工作之余农民工的活动情况会对其生活满意度产生的影响”这个主题,调查影响农民工工余活动的因素,我们得到的统计结果经过数据分析得到:高达64.5%的人选择在业余时间看报、看电视、睡觉,有少数的人会选择逛街、游玩等。
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大部分人认为是由于劳动强度大,没有精力而且城市物价太高,无力消费。
1.1.2亲情减弱,交友范围较小
农民工流动一方面是依赖以地缘和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初级关系实现,另一方面也对其社会关系网络产生重大的影响,如社会关系网络以初级群体为主,并以初级关系为基础不断建构次级关系;社会关系网络的地域范围大大拓展;建立起非亲缘的各类社会关系网络,使农民工的初级社会关系网络有机会移植到城里。
在农民工和谁经常一起参加日常的—些社交活动的调查中,从结果可以看出,农民工在生活中参加—些社交活动,最主要的是与同事一起,其次是和配偶在一起,所以,农民工出门在外,与家人、亲戚等分开了,生活上的接触也有所减少,这很可能会影响其生活
幸福度。
1.2农民工的融合意愿
思想支配行动,是行动的先导和动力。
人们无论做任何事,都是先有意愿,后有行动。
有一个好的思想,才会引领一个正确的行动。
针对农民工是否能融入城市社会,农民工的融合意愿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对于“农民工与城市人做知己、朋友、邻居、同事的愿意程度”调查时结果与解释:对于“农民工与城市人做知己、朋友、邻居、同事的愿意程度”这个问题,t检验结果表明农民工最愿意与城市人做朋友(均值为4.07),其次做同事(均值为4.05),再次做知己(均值为4.02),最后为邻居(均值为3.98)。
总体来看,农民工还是比较愿意与城市人做知己、朋友、邻居、同事。
相比较,对于“城市人与农民工做知己、朋友、邻居、同事的愿意程度”调查时,用同样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见表2:
结果与解释:对于“城市人与农民工做知己、朋友、邻居、同事的愿意程度”这个问题,表明城市人最愿意与农民工做朋友,其次做邻居,再次做同事,最后为知己。
对比两个方面的调查结果,可以得出:农民工对城市居民的交往意愿比城市居民对的交往意愿农民工的交往意愿低一些。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1.2.1农民工的低收入和对城市的低认同度
从农民工在城市生活和工作的状况及他们对城市的心理态度,依据他们对城市居民的交往意愿的程度这一项因素来分析农民工对
融合的心理。
这里所涉及的生活和工作状况主要考虑的是经济水平和社会制度等;对城市的心理态度主要是指对城市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现代文明的认同度。
这两项内容在农民工市融合的进程中,这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这里在当前的情况下,农民工的经济水平是由农民工个人的收入决定的,因为由社会制度和政府的政策所带来的额外待遇非常少见。
1.2.2农民工复杂的心态和对城市无奈情绪
农民工市融合的过程,是农民工的价值观念、心理形态和行为模式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过程。
随着社会转型的深入,农民工作为整体必然要在城市生存下去,并向城市居民转变。
但在这一过程中,农民工面临矛盾的心理状态。
1.3农民工对社会关系的满意度
奥苏伯尔提出的“同化论”强调了外来人口对当地主流文化的认同,认为外来人口在流入地一般要经过定居、适应和同化三个阶段,学习、适应、接受所在地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价值观,抛弃原有的社会文化传统和习惯,进而实现同化和融合。
农民工处于社会底层,与城市居民维持良好的关系非常重要,他们尚未完全与城市融合,因此调查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的交往意愿对他们形成良好的社会关系网络以及更快的融入社会很有必要。
在此次调研中,我们以农民工与配偶、亲属、同事、老乡的亲密度为中心,分析他们在城市中生活工作的社会关系网络。
见表3
结果与解释:对于“农民工与配偶、亲属、同事、老乡的亲密程度”这个问题,t检验结果表明大多数受访者最亲密的人是配偶(均值为4.46),其次是亲属(均值为4.31),再是同事(均值为3.87),最后是老乡(均值为3.84)。
数据分析:农民工们远离自己的家乡,社会关系少,各地区的文化差异不同,导致农民工感到心理孤单。
在本次调查中,得到农民工们在业余时间,喜欢和同事、配偶等进行业余活动;而在日常生活中,更多的人是选择老乡、配偶等来解决生活上的问题。
从农民工的交友圈可以看出他们的朋友少,交友单一,精神依靠少,很容易产生心理上的孤独。
在与人交流方面,农民工还没有很好的融入到城市中。
在农民工与配偶、亲属、同事、老乡的交往频率(包括电话、书信、网络等),表中1、2、3、4、5、6分别代表一天、一周、一月、一季、一年,结果见表4:
结果与解释:对于“农民工与配偶、亲属、同事、老乡的交往频率”这个问题,绝大多数农民工与其配偶的交往频率为一天/次;而大多数农民工与其亲属的交往频率为一周/次;对于同事,因为在一起工作,所以农民工与其交往频繁;受访者当中选择与老乡交往频率为一周/次和一月/次的人数各占1/3,二者相加占了相当大
的比例。
2.研究发现
(一)社会关系网络同社会融合度成正比关系;(二)社会关系接触频率与社会融合度成正比关系;(三)自身意愿与社会融合度成正比关系;(四)社会关系满意程度与社会融合度成正比关系。
3.解决方案
3.1政府方面
为农民工提供适当的技能培训,并鼓励他们参与工会中,拓宽交友范围,敞开自己的心扉;丰富农民工的文化生活,加强对农民工的人文关怀,活跃其业余文化生活,满足其基本情感需求,促进农民工从感情上融入城市;在制度上将农民工和普通市民同等对等,排除歧视。
3.2农民工自身方面
积极鼓励他们多参加娱乐类活动,增加交友圈,敞开心扉,融入到城市中;提高农民工的政治觉悟,营造民主宽容的氛围;提高农民工的素质和修养,尊重农民工的地位和身份,增强感情上的疏导和认同,创造大融合的环境等。
3.3市民方面
进行关爱农民工的宣传,城市的美好离不开农民工的幸苦,市民不应怀着排斥的心理来对待城市的建设者,市民应以平等的心态帮助农民工正确的融入到城市中。
4.结束语
农民工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人力资源的组成部分,对缩小城乡间的经济、文化差异,推动我国城市化进程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是,想要真正做到农民工的社会融合确实一个复杂又循序渐进的过程,并不是短期内就能完成的。
事实上,大部分农民工现处于社会融合的中间阶段,要达到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高层次的融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现如今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农民工的社会融合问题需要政府的调整和帮助,改进那些束缚农民工的不平等的制度,赋予他们与市民平等的公民权利,努力为农民工的社会融合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科]
【参考文献】
[1]李汉宗.农民工群体的内部差异:社会流动与社会网络—基于深圳市龙岗区的个案研究.2011.
[2]任玉达.新生代农民工对于社交网络的使用调查—对河北省迁安市的个案分析.2012.
[3]马健.消除心理障碍,加快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的融合.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