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社会网络分析
《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
《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第一章(无)第二章1 社会学:研究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综合性社会科学。
2 描述性功能:那些为了了解和掌握发生了什么事,什么情况而进行的探索性研究。
3 解释性功能:对影响社会事实发生,变化的主客观因素,从其因果联系上加以说明的过程。
4 预测:要提示将来的社会事件和状态是怎样的,包括预见与对社会未来的测量双重含义。
5 规范性研究:确定预定社会目标及其达到预定目标而采取的行动与手段,以及对社会目标行动与手段的合理性可行性评价的过程。
6 社会批评:社会学参与社会的另一方面,就是对旧的思想,旧的观念和阻碍社会进步的事物,行为进行理论分析,提出克服和解决问题的意见与建议。
7 问卷调查:以文体表格形式向被调查者收集相关资料的一种定量研究方法。
8 实地研究又称田野调查:深入研究对象内部,以参与观察和结构访问的方式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定性分析来解释社会现象的一种研究方法。
9 参与观察:研究者在某种程度上置身于观察对象的环境和社会活动中,使自己成为被研究群体中的一员一种观察方法。
10 个案研究:对某个社会单位的生活全过程或关于它的某个方面的个别实力和整体相关联的一种研究方法。
11 科学实验方法:根据一定的研究假设,在有控制的条件下,通过观察记录分析发现证实社会现象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12 非介入性研究:它不是直接从研究对象那里收集所需资料,而是通过收集现存的,以文字数字符号画面等信息形式出现的文献资料,分析和探讨各种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社会现象的一种研究方法。
13 定性方法: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分类比较,进而对某个或某类现象的性质和特征作出概括的一种分析方法。
14 定量方法: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与数量变化进行分析的一种分析方法。
第三章1 社会:以一定的生产资料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活共同体。
2 角色:包括职位和由职位发生的权利义务以及行为规范,行为模式的总和,是由个人与社会的结合而产生出来而且比个人更具体的概念。
大数据商业分析 课程教学大纲
《大数据商业分析》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英文名称Big Data and Business Analytics 课程代码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授课对象管理科学与工程学分 2.0 学时36主讲教师修订日期2021年9月9日指定教材张瑾,翁张文著《大数据商业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1年版二、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本课程将围绕商业数据分析这一核心问题介绍三部分内容:一、以目前进行商业数据分析最主要的编程语言Python为主,介绍Python编程语法;二、介绍进行商业数据分析的主要算法和模型,包括统计方法、数据挖掘方法、机器学习方法以及深度学习方法;三、以商业管理中常见的应用问题为例,介绍4-5个商业数据分析案例,包括市场营销方面的消费者细分、在线社区中虚假评论的识别、房地产经济分析、金融投资领域中的行业研究报告分析等。
(二)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能掌握Python编程基本概念;课程目标2:能掌握商业数据分析主要方法,包括数据挖掘方法、机器学习方法和深度学习方法;课程目标3:能将数据分析方法应用于实践。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Python简介1.教学目标:了解Python发展历程和Python在不同系统安装方法2.教学重难点:Python在不同系统安装方法3.教学内容:3.1. 发展历程3.2. 特点3.3. 语言标准3.4. Python 安装与运行4.教学方法:讲授5.教学评价:以课堂问答方式来评价教学效果。
第二章数据类型1.教学目标:了解Python数据类型相关概念2.教学重难点:Python不同数据类型3.教学内容:3.1. 概述3.2. 数字类型3.3. 列表与元组3.4. 字符串3.5. 字典3.6. 集合3.7. 基本运算符4.教学方法:讲授5.教学评价:以课堂问答方式来评价教学效果。
第三章条件与循环1.教学目标:了解Python条件与循环语句2.教学重难点:列表推导与其他语句3.教学内容:3.1. 条件3.2. 循环3.3. 列表推导与其他语句4.教学方法:讲授5.教学评价:以课堂问答方式来评价教学效果。
2023年社会工作者之中级社会工作实务考试题库
2023年社会工作者之中级社会工作实务考试题库大题(共10题)一、社会工作者在一次走访中发现王老先生独自在家。
对于社会工作者的到来,他很高兴,交谈中社会工作者了解到,王老先生现与儿子一家同住,儿子和儿媳外出工作时,家里只留下他一个人,社会工作者观察发现,王老先生的房间杂乱无章,身上衣服泛黄并发出异味,已经多日没有换洗。
老人抱怨,退休工资都交给儿媳,身上没有任何零花钱。
同时,社会工作者还注意到王老先生手臂上有多处淤青,问其原因,王老先生沉默不答,表情紧张。
社会工作者向社区居委会进一步了解情况,得知王老先生今年80岁,以前是老伴照顾他的饮食起居,老伴去世后,主要由儿媳照顾:儿媳觉得老人不做家务,不讲卫生,一起生活碍事,常常为此打骂老人,有时还不让老人吃饱,儿子去外地出差时,儿媳还经常将老人反锁家中。
【问题】1.社会工作者在本案例中运用了哪几种收集资料的方法?2.列举本案例中老人受到虐待和疏于照顾问题的类型及行为表现。
【答案】1.收集服务对象资料的方法有很多,主要包括:向服务对象进行询问;向服务对象的相关人进行咨询;查阅服务对象的档案记录;进行家访等。
案例中,社会工作者运用的收集资料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家访。
具体表现是:社会工作者在一次走访中发现王老先生独自在家。
并了解到王老先生现与儿子一家同住,儿子和儿媳外出工作时,家里只留下他一个人。
这运用了家访的方法。
(2)观察。
具体表现是:社会工作者观察发现,王老先生的房间杂乱无章,身上衣服泛黄并发出异味,已经多日没有换洗。
(3)询问。
具体表现是:社会工作者通过和王老先生的交流,了解到王老先生的近况,询问王老先生手臂淤青的原因,并向社区居委会进一步了解情况。
2.虐待老人是指恶意对待老人,在身体上、情感或心理上、性方面或经济方面对老人构成非人道对待或剥削。
疏于照顾老人既包括主动也包括被动地让老人得不到所需的照顾,导致老人的身体、情绪或心理方面的健康的衰退。
案例中老人受到虐待和疏于照顾问题的类型及行为表现如下:(1)身体虐待:王老先生手臂有多处淤青,原因在于儿媳觉得老人不做家务,不讲卫生,一起生活碍事,常常为此打骂老人;不让老人吃饱饭,将老人反锁在屋里,限制老人的人身自由。
网络与新媒体概论(第二版)课件第十章互联网与网络舆论
3、 网络舆论传播的符号化
事件名称
微笑局长杨达才 陕西孕妇引产事件
7·23动车事故
部分网络舆论事件中的符号化表达
符号化表达
事件名称
符号化表达
微笑局长、表叔 强制引产
富士康员工跳楼
医生玩网络游戏延误五个月婴儿 就医致死
十三跳 徐宝宝
至于你们信不信,我反正信了
韩峰局长日记
局长日记、香艳日记
郭美美事件 中石化酒单事件 郑州财政官员质问记者 武汉少年黄艺博走红网络 河北大学校园撞人案
2、网络舆论的消极影响
(2)跟风严重 一旦某个事件成为网络热点,网络上就会出现一系列相似的案例,而其中很多都 是子虚乌有或是刻意杜撰、造谣。例如在网民揭发了名下房产众多的“房姐”“ 房叔”之后,网上立刻出现了一大批对“房爷”“房祖宗”的揭露,但细看之下 ,都没有确凿的证据,只是一味炒作、争夺眼球。
2、网络舆论鲜明的指向性
网络舆论形成了指向政府、官员的鲜明指向性。网络舆论事件最关注的 问题是政府官员的行政问题与民生问题。政府管理阶层的贪污腐败、工作作 风和生活作风问题成为网民关注的重点。中国互联网出现了功能扩展的现 象,即现实中互联网逐步替代现有的制度化通道,成为政治传播系统中为民 众传递诉求的通道。
7、网络舆论的“次生效应”
在这个意义上,“次生事件”产生的根
源与现实社会中的“泄愤事件”有相似的内
在机理,即没有直接利益关系的网民借突发
事件来表达对社会的不满,以发泄情绪为
主,绝大多数的网民都抱着“路见不平”或
“借题发挥”的心态,意见领袖则在舆论发
展的关键节点转移议题框架,通过迎合网民
的利益诉求和偏好,达到吸附大规模网民群
63 2005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合理利用网络教案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合理利用网络教案第一章:网络的利与弊1.1 教学目标1. 了解网络的普及和影响2. 认识网络的利与弊3.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网络的态度1.2 教学内容1. 网络的普及和影响2. 网络的利与弊案例分析3. 正确使用网络的方法和建议1.3 教学过程1. 导入:调查网络使用情况2. 讲解网络的普及和影响3. 分析网络的利与弊案例4. 讨论正确使用网络的方法和建议5. 总结与反思第二章:网络信息的辨别与自我保护2.1 教学目标1. 学会辨别网络信息的真伪2.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3. 培养学生理性参与网络生活的能力2.2 教学内容1. 网络信息的辨别方法2. 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3. 理性参与网络生活的原则2.3 教学过程1. 导入:网络信息辨别小游戏2. 讲解网络信息的辨别方法3. 学习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4. 讨论理性参与网络生活的原则5. 总结与反思第三章:网络交流的艺术3.1 教学目标1. 掌握网络交流的基本礼仪2. 学会文明上网3.2 教学内容1. 网络交流的基本礼仪2. 文明上网的重要性3.3 教学过程1. 导入:网络交流情景剧2. 讲解网络交流的基本礼仪3. 学习文明上网的原则5. 总结与反思第四章:网络游戏的利与弊4.1 教学目标1. 了解网络游戏的影响2. 认识网络游戏的利与弊3. 培养学生健康参与网络游戏的能力4.2 教学内容1. 网络游戏的普及和影响2. 网络游戏的利与弊案例分析3. 健康参与网络游戏的方法和建议4.3 教学过程1. 导入:调查网络游戏使用情况2. 讲解网络游戏的普及和影响3. 分析网络游戏的利与弊案例4. 讨论健康参与网络游戏的方法和建议5. 总结与反思第五章:网络成瘾的预防与干预5.1 教学目标1. 了解网络成瘾的表现2. 学会预防网络成瘾3. 培养学生面对网络成瘾的干预能力5.2 教学内容1. 网络成瘾的表现和危害2. 预防网络成瘾的方法3. 面对网络成瘾的干预策略5.3 教学过程1. 导入:网络成瘾案例分享2. 讲解网络成瘾的表现和危害3. 学习预防网络成瘾的方法4. 讨论面对网络成瘾的干预策略5. 总结与反思第六章:网络购物与消费维权6.1 教学目标1. 了解网络购物的优势与风险2. 掌握基本的消费维权知识3. 培养学生理性消费和维权意识6.2 教学内容1. 网络购物的优势与风险案例分析2. 消费维权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 理性消费的重要性6.3 教学过程1. 导入:网络购物经历分享2. 讲解网络购物的优势与风险3. 学习消费维权的基本原则和方法4. 讨论理性消费的重要性5. 总结与反思第七章:网络理财与金融安全7.1 教学目标1. 了解网络理财的基本知识2. 认识网络金融安全风险3. 培养学生正确的网络理财观念和金融安全意识7.2 教学内容1. 网络理财的基本知识2. 网络金融安全风险案例分析3. 正确的网络理财观念和金融安全意识7.3 教学过程1. 导入:网络理财产品介绍2. 讲解网络理财的基本知识3. 分析网络金融安全风险案例4. 讨论正确的网络理财观念和金融安全意识5. 总结与反思第八章:网络公益与志愿服务8.1 教学目标1. 了解网络公益的发展与意义2. 掌握网络志愿服务的基本原则3. 培养学生参与网络公益的意识和行动8.2 教学内容1. 网络公益的发展与意义案例分析2. 网络志愿服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 参与网络公益的重要性8.3 教学过程1. 导入:网络公益活动介绍2. 讲解网络公益的发展与意义3. 学习网络志愿服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4. 讨论参与网络公益的重要性5. 总结与反思第九章:网络法律与道德规范9.1 教学目标1. 了解网络法律的基本原则2. 认识网络道德规范的重要性3. 培养学生遵守网络法律和道德规范的意识9.2 教学内容1. 网络法律的基本原则和案例分析2. 网络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3. 遵守网络法律和道德规范的意义9.3 教学过程1. 导入:网络法律案例分享2. 讲解网络法律的基本原则3. 学习网络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4. 讨论遵守网络法律和道德规范的意义5. 总结与反思第十章:网络素养与终身学习10.1 教学目标1. 了解网络素养的内涵与重要性2. 掌握终身学习的方法和技巧3. 培养学生提高网络素养和终身学习的意识10.2 教学内容1. 网络素养的内涵与重要性案例分析2. 终身学习的方法和技巧3. 提高网络素养和终身学习的意义10.3 教学过程1. 导入:网络素养与终身学习的重要性讨论2. 讲解网络素养的内涵与重要性3. 学习终身学习的方法和技巧4. 讨论提高网络素养和终身学习的意义5. 总结与反思重点和难点解析:1. 第五章中“网络成瘾的预防与干预”环节需要重点关注。
2023年社会工作者之中级社会工作实务全真模拟考试试卷A卷含答案
2023年社会工作者之中级社会工作实务全真模拟考试试卷A卷含答案大题(共10题)一、王明夫妻俩进城务工,王明与老乡一起在建筑工地,妻子在餐馆服务,每年过年才回家一次看望老人和孩子。
王明在一次施工过程中,从高空坠落下来,幸亏一起工作的工友们及时把他送到了医院,在紧急抢救后保住了生命。
住院期间,包工头垫付了3000元医药费后就再也没有出现,但后续治疗还需要一大笔钱。
妻子看着病床上的丈夫,每天以泪洗面。
好心的工友无奈之下代他们向社会工作者求助。
【问题】请根据王明一家的情况,设计一份服务计划书。
【答案】1.问题的陈述与分析王明一家作为外来务工人员,在城市打工中遭遇了意外,具体问题包括如下:(1)经济问题。
王明意外受伤,包工头的消失,使得他们面临庞大的医疗费用却没有着落的问题。
(2)医疗康复问题。
王明的救治随时面临着停医停药,治疗及康复难以维系。
(3)权益维护问题。
王明是在工作中摔伤,属于工伤,但由于包工头消失,后续面临着权益维护的问题。
2.方案设计。
为实现目标,社会工作者将以个案辅导的形式来为王明夫妻提供服务。
具体方案如下:(1)服务目标总目标:协助王明夫妻舒缓情绪压力,增强他们遭遇困境时的应对能力,建立彼此间的互助与支持体系。
具体目标:了解相关政策,连接资源支持,维持正常的医疗和康复需要;了解相关法律,争取法律援助,维护工伤相关的权益。
(2)方案实施接案阶段:运用专业价值和理念,理解王明夫妻的困难和问题,与他们建立信任的专业关系,初步评估他们的问题和需要,并且了解相关资源,建立专业服务关系。
预估阶段:通过访谈、观察、现有资料(病历本)的应用,与王明夫妻、工友、医生了解王明的病情、家庭经济状况、工作环境及状况,深入分析其问题及资源。
计划阶段:与王明夫妻一起,根据目前的治疗阶段及所面I临的问题,共同协商制定可行的计划,包括寻求资源支援、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发动社会捐助、诉诸法律手段维护权益等,并确定服务的时间进程,签订服务协议。
第十章 社会网络分析
密度=2l/n(n-1)
(n表示图的规模,即该图一共有n个点。)
2.2.3 密度(有向图)
在有向图中,有向图所能包含的最大连线数 恰恰等于它所包含的总对数,即n(n-1)。
密度=l/n(n-1) (n表示图的规模,即该图一共有n个点。)
2.3 与“中心性”有关的概念
“中心性”的研究意义:
“权力”在社会学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一个人之所以拥有权力,是因为他与他者 存在关系,可以影响他人。在一个群体中, 我们如何去界定某个人的权利大小?
子图(例)
2.1.2 关联图和成分
对于一个图来说,如果其中的任何两点之间都存在一 个途径(Path),则称这两点是相互可达的,称该图 时关联图(connected graph)。也就是说,关联图 中的任何两点之间都是可达的。 如果一个图不是关联的,就称之为“不关联图” 。一个“不关联图”,可以分为两个或者多个子图, 我们称之为关联子图。一个图中的各个关联子图都叫 做“成分”(components),它是最大的关联子图 。也就是说,“成分”内部的任何点之间都存在途径 。但是,成分内部的一点与任何外在于该成分的点之 间都不存在任何途径。
点出度:指的是该点所直接指向的点的总 数。
点的度数(例)
点5的度数为:
4
点10的度数为: 2
点8的点数为:
1
点的度数(例)
阿库(n3)的点入度是: 3 点出度是: 2
2.2.2 测地线、距离和直径
在给定的两点之间可能存在长短不一的多 条途径。 两点之间的长度最短的途径叫做测地线。
2.4.2 n-派系
对于一个总图来说,如果其中的一个子图满足如下条件 ,就称之为n-派系:在该子图中,任何两点之间在总图 中的距离(即测地线距离)最大不超过n。 一个1-派系实际上就是最大的完备子图本身,也就 是上述的“派系”。而一个2-派系则是这样的一个派系 ,即其成员或者直接(距离为1)相连,或者通过一个 共同邻点(距离为2)间接相连。
第十章 网络公共领域[43页]
• 网络公共领域的讨论可以形成一个社会交流网络,话题的发起者就是一个普 通的话语交流节 点,串联在论辩网中。同时,讨论还有可能在任何一个节点分 叉,从而引起新的议题、形成 新的话语串联网络。这种自组织特点,充分表现在 具有广泛意见表达的网络公共领域上。另 外,还有一个明显的自组织特征就是, 目前网络上的社会性软件越来越智能化了,被上传的 帖子可能会自动被传送到与 这个议题有关的网页上。
10 第三,言论自由性,与传统媒体形式相比,网络媒体最为鲜明的特点是所
有使用者可对自身观点自由发表,对任何事件进行评论。
(二)网络公众舆论
• 网络公众舆论与网络舆论不同。“网络公众舆论”这个概念的提出就被赋予 了 公共精神和批判性的含义,从中反映了民众的共同想法,表明了人们共同的 意 愿。网络公众舆论不仅具有公共精神含义,并且具有公德特征。“网络公众 舆论” 一词,其性质与 “公众舆论”一样,指的是互联网上有判断能力的上网者 在网络 社区里所从事的批判性的意见表达。上网者的批判舆论己不仅仅是网 络舆论了, 其来源不是单纯的个人偏好,而是相当数量的上网者个体对公共 事务或社会事件 的关注和公开讨论。
监督学第十章
三、舆论监督的功能与方法
(一)舆论监督的功能
1、导向功能 2、监视功能 3、宣泄功能 4、威慑功能
(二)舆论监督的方法
1、新闻报道 2、公开披露 3、表达民意
四、网络时代的舆论监督
(一)网络舆论监督的特点
1、广泛性 2、交互性 3、一定的隐蔽性
三、几种主要的社团监督
1、工会组织的监督。 2、妇联组织的监督。 3、共青团组织的监督。 4、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的监督。 5、专业学会、行业协会组织的监督。 6、企事业单位的监督。
第四节
舆论监督
一、舆论监督的特征
1、人民性 2、公开性 3、及时性 4、权威性
二、舆论监督的发展历程
我国的舆论监督走过了曲折发展 的历程。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
1、信访
信访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采 用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电话、走访等 形式,向各级党的机关、立法机关、行政 机关、司法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 的负责人或者工作部门反映情况,提出意 见和建议,投诉请求,并由这些负责人或 者工作部门予以处理的活动。
2、举报 举报是指公民 、法人或者其他组 织采用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电话、 当面举报等形式,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 人员违法失职行为进行检举揭发。
3、建立并完善社会监督奖惩机制
第二节 公民监督
一、公民监督的特征和意义
(一)公民监督的特征
1、广泛性 2、基础性 3、直接性 4、多样性
(二)公民监督的意义
1、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民主。 2、有利于全面构建反腐败体系,有效防止 权力腐败。 3、有利于维护社会政治稳定。
二、特约监督员制度
社会学概论第十章-社会流动
五、社会流动的结构分析 1、二元劳动力市场理论:
主要劳动力市场:垄断资本主义市场 次要劳动力市场:竞争资本主义市场
二者之间流动有限 2、二元经济理论
农业劳动力向非农劳动力的转移是必然过程 3、内部劳动力市场理论:
流动 “X二代”现象:富二代、官二代
、贫二代……
代际之间的阶层有何联系? 阶层“固化”了吗?
教育结构的变化: 人口因素:
人口规模、密度、增长率 社会价值观:
家庭、乡土、成功、职业、地位等价值评判体系 社会改革和社会革命等:战争、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
二、个人因素
1、个人受教育状况 2、家庭背景 3、个人的素质和能力 4、个人的主观选择:爱好、价值
观
三、自然环境因素
有效激发人的积极性和进取精神,给社会系统增加活力。
负功能?
第五节 社会流动的理论解释
一、索罗金的社会流动理论: 1972《社会流动》:
1、关于流动的原因: 2、社会不平等是必然的: 3、社会流动率理论:
社会流动率与社会发展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社会越发达,流动率越高 4、代际流动的研究:父子职业流动 5、工业社会中流动的特点:
开放型——阶级或阶层体系:分层有弹性、自由流 动,个人的社会地位较多依靠自身的努力。
混合型:兼具开放、封闭两方面的特征
思考: 流动与社会稳定的关系?流水不腐、 流动是一把双刃剑? “度”如何把握?
三、社会流动的条件
1、流动的可能性条件: 社会结构是开放的,没有法律、政策、制
度等方面的规定限制 2、流动的动力条件:
社会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济宁医学院
绪论单元测试1.法国学者()在其1838年出版的《实证哲学教程》中,最先提出和使用了“社会学”一词()。
A:韦伯B:齐美尔C:斯宾塞D:孔德答案:D2.社会学的主要特征是()。
A:研究社会结构和社会过程B:综合性C:整体性D:研究目的是探索社会运行和社会发展的规律性。
答案:ABCD3.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特点有()A:坚持理论视野的开放性B:坚持实践的原则C:坚持科学的分析视角D:坚持辩证的思维方式E:坚持研究方式的批判性答案:ABCDE4.孔德认为,社会学是关于社会的科学。
()A:错B:对答案:B5.社会学的研究领域大体可分为理论社会学和应用社会学。
()A:错B:对答案:B第一章测试1.被誉为“中国人口学第一人”的是()。
A:李景汉B:林耀华C:费孝通D:马寅初答案:D2.()是社会系统中最基本的构成要素()。
A: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B:文化C:人D:环境答案:C3.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A:对B:错答案:A4.任何文化都是人们后天习得的或创造的,而不是通过生物遗传获得的,这表明文化具有超生理性或超生物性。
()A:对B:错答案:A5.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具有客观性、社会性和历史性。
()A:错B:对答案:B第二章测试1.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A:错B:对答案:B2.社会交往是人与人之间形成相互依赖的社会过程。
()A:对B:错答案:A3.人的社会化主要包括初级社会化、继续社会化和再社会化三个过程。
()A:错B:对答案:B4.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历史性和阶段性。
()A:错B:对答案:B5.人的社会化与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A:对B:错答案:A第三章测试1.在社会网络分析中,()提出了“结构洞”理论()。
A:林南B:库利C:罗纳德·伯特D:马克·格兰诺维特答案:C2.()不属于初级社会群体()。
A:朋友B:家庭C:政府D:邻里答案:C3.家庭的社会功能一般包括生物功能、经济功能、抚育和赡养功能、娱乐和情感满足功能、社会化和社会控制功能等。
《商务数据分析》第八章——社会网络分析模型
分析方法叫做社会网络分析(Social Network Analysis ,SNA)
商务数据分析
1. 基本结构
• 社会网络图由节点和边组成。
• 边表示了节点之间的某一种关系,边有不同的划分标准。
• 可以按照是否有权重来划分。边的权重代表着关系的重要程度。
要经过某一点,那么这一点在网络中很重要,这个点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网
络的信息的传递。
• 中间中心性便是衡量某节点对其他节点控制程度的指标。
• 点的中间中心度评价的是通过某个点的最短路径数,
• 具体来说,假设点j和点k之间存在的最短路径条数用 表示,点j和点k的全部的最短路
径中经过第三个点i的数目用 ()来表示。点i能够控制这两个点的交往能力用 ()
想来判定节点的重要性
• 可以理解为邻居节点重要性加权求和的结果。
• 著名的Google pagerank算法是特征向量中心性的一个变种算法。
商务数据分析
2.中心性
• (5)四种中心性的关系
• 度数中心度衡量的是网络中的节点的局部中心指数
• 度数中心度大但是中间中心度小,说明一个节点虽然与很多其他节点相连,但是其他节点之间的通信
示时,相应位置上的元素值是连接的权重。
商务数据分析
3. 路径
• 社会网络具有连接性,从而具有传播性。
• 路径(path)是一个有序节点集合,序列中任意两个相邻节点之
间都一条边相连,当然路径从另一角度可以定义为连接这些点的
边的集合。
• 路径也可以包含重复的点,一般情况下,不包含重复的点的路径
我们称之为简单路径。
准化中心度)和网络的度中心势。
网络传播概论(彭兰)第十章知识点整理
目录第十章网络传播与社会发展的互动 (1)第一节网络与舆情、舆论 (1)第二节网络文化及其影响 (3)第三节网络技术与“数字鸿沟” (7)第四节网络时代的媒介素养 (9)第十章网络传播与社会发展的互动第一节网络与舆情、舆论1.舆情与舆论的关系(1)舆情的概念舆情,通俗地讲就是社情民意,即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社会公众对社会现实的主观反映,是群体性的思想、心理、情绪、意志和要求的综合反映。
(2)舆论的概念舆论是指在一定社会范围内消除个人意见差异,反映社会知觉和集合意识的具有相对一致性的公众意见。
(3)二者的关系舆论是舆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舆情在某一方面的集中表现。
而舆情不仅包含公开的舆论,也包含一些隐含的公众态度与情绪等。
舆论总是在一定的舆情的背景下产生的,但反过来,舆情并不一定通过舆论表现出来。
2.网络中舆情、舆论的表现与传播途径网络中的舆情是通过网络传播中的各种信息体现出来的。
从“信息”这个角度来看,舆情可以在事实性信息和意见性信息这两种信息中得到体现。
(1)事实性信息是对事实的描述,信息发布者的主观意见没有直接呈现出来。
(2)意见性信息则是主观意见的直接表达。
(3)了解网络中的舆情,不仅应该注意在各种渠道中表现出来的意见性信息,还要关注那些事实性信息中所隐含的意见与情绪。
3.网络舆论的产生及发展规律(1)网络中舆论的形成A. 网络舆论形成的起点——导火索事件引起关注网络舆论的形成,往往是以某些具体的对象为依托的。
媒体的报道往往是引发网络舆论的直接动因。
另外,一些信息通过社会化媒体渠道发布,也可能引起舆论热潮。
B. 网络舆论形成的中间环节——讨论的扩散讨论扩散的过程,是事实与意见的共同传播过程。
事实的传播与意见的传播绝非泾渭分明,传播什么事实、如何传播事实本身就表明了一种意见。
而很多时候,网民在传播事实时,也直接加入了自己的评价。
C. 网络舆论的最终达成——意见的整合舆论最终达成的标志是消除个人意见差异、反映社会知觉和集合意识的多数人的共同意见的产生。
社会空间的另一种想象_社会网络分析的结构视野
社会空间的另一种想象3———社会网络分析的结构视野李 林 艳 Abstract :S ocial netw ork analysis is an approach widely used nowadays.H owever ,the approach is often reduced to a substantive field ,or even a set of research techniques.This paper treats s ocial netw ork analysis as an insightful perspective to s ocial structure.What is the notable contribution of s ocial netw ork analysis to the investigation of s ocial structure ?This is the organizing question in the article.The specific theoretical assum ptions ,analytical strategies ,and conceptual tools of s ocial netw ork analysis are examined in detail.The weakness or limitation of such a perspective is als o discussed.3 本文的写作得到香港中文大学吕大乐教授、彭玉生教授、丁国辉教授的悉心指导和帮助;边燕杰和阮丹青两位教授在香港科技大学开设的社会网络分析研讨课让笔者获益匪浅。
在此谨对以上诸位老师表示感谢。
另外,与成伯清的讨论也使笔者深受启发。
当然,文中一切不足之处,皆由笔者本人负责。
上个世纪50年代,一个叫班尼斯的人类学家第一次在今天的意义上使用了社会网络的概念(Barnes ,1954)。
社会网络分析方法
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社会网络分析是一种研究社会结构和关系的方法,通过分析个体之间的联系和互动,揭示出社会网络中的模式和规律。
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在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社会关系、组织结构和信息传播。
首先,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主要包括网络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网络结构的分析和可视化、以及网络动态的模拟和预测。
在进行社会网络分析时,首先需要收集相关的网络数据,可以通过调查问卷、采访、观察等方式获取个体之间的联系和互动信息。
然后,将这些数据进行整理和处理,构建起网络结构模型,通过分析网络中的节点、连边、群体等属性,可以揭示出网络的结构特征和关键成员。
同时,利用可视化工具,可以直观地展现出网络的拓扑结构和关系密度,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网络的特点和演化规律。
其次,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可以帮助人们揭示出社会网络中的信息传播、影响力传递、权力结构等重要特征。
通过分析网络中个体之间的交互和信息流动,可以揭示出信息在网络中的扩散路径和影响范围,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信息传播的机制和规律。
同时,通过分析网络中个体的中心度、权威度等指标,可以揭示出网络中的权力结构和影响力传递路径,为组织管理、社会政策制定等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最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还可以帮助人们进行网络动态的模拟和预测,通过建立网络演化模型,可以模拟网络中个体之间的互动和关系变化,预测网络的发展趋势和演化规律。
同时,通过对网络中的关键节点、关键路径等进行分析,可以揭示出网络的脆弱性和抗干扰能力,为网络管理和维护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综上所述,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社会关系、组织结构和信息传播。
通过收集和整理网络数据,分析和可视化网络结构,揭示出网络中的信息传播、影响力传递、权力结构等重要特征,以及进行网络动态的模拟和预测,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和思路,为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等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方法支持。
社会学第十章 社会组织
(二)社会组织的特征 现代组织活动与传统的人类活动相比具有某些截然不同的 特征: (1)现代组织的非人格化特征。现代组织的规章制度限 制了人类行为的随意性,否定人的自主性和个性,个体行为 需要符合组织的要求,从而把社会人转变为“组织人”。
(2)现代组织的整体合理性与个体非合理性特征。现代 组织的存在和发展依赖组织目标的实现程度。而个体无法知 道也没有必要知道组织活动的终极目标。现代组织的个体活 动与过去相比,很难做到行为完全合理,个体很难控制组织 的发展过程和行为结果。 (3)现代组织的道德与非道德的两重性特征。现代组织 从本质上说是理性思考的结果,它是人类创造出来的物质工 具,目的是提高人类社会活动的效率。这种工具无论用于道 德性的慈善目的还是非道德的残忍目的都是可能的。
社会组织的构成
二、社会组织的分类
(一)常见的组织分类 1.按照功能和目标进行分类(代表人物是T.帕森斯) 经济生产组织。例如,实业公司 政治目标组织。例如,政府机构和权力组织。 整合组织:这类组织主要涉及到调解和指导动机,为实 现社会制度的期望或促使社会各部分良好配合的组织。如 精神病院等。 模式维持组织:指那些具有“文化”、“教育”和“价 值承载”功能的组织。例如,教会和学校等。
“霍桑实验”
霍桑工厂是一个制造电话交换机的工 厂,具有较完善的娱乐设施、医疗制度 和养老金制度,但工人们仍愤愤不平, 生产成绩很不理想。为找出原因,美国 国家研究委员会组织研究小组开展实验 研究。
心理学家梅奥
霍桑实验共分四阶段: 一、照明实验。当时关于生产效率的理论占统治地位 的是劳动医学的观点,认为工人生产效率与疲劳和单调感 等有关,于是当时的实验假设便是“提高照明度有助于减 少疲劳,使生产效率提高”。可是经过两年多实验发现, 照明度的改变对生产效率并无影响。具体结果是:当实验 组照明度增大时,实验组和控制组都增产;当实验组照明 度减弱时,两组依然都增产,甚至实验组的照明度减至 0.06烛光时,其产量亦无明显下降;直至照明减至如月光 一般、实在看不清时,产量才急剧降下来。
《社会学概论》教案
《社会学概论》教案第一章:社会学导论1.1 社会学的基本概念解释社会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探讨社会和群体的多样性1.2 社会学的起源和发展介绍社会学的历史背景和创立者概述社会学的主要理论和流派1.3 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和技巧讲解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特点和应用强调社会调查和数据分析的重要性第二章:社会结构与社会组织2.1 社会结构的概念和类型分析社会阶层、群体和组织的含义和关系探讨社会结构对个体和群体的影响2.2 社会组织的运作和管理介绍家庭、学校、政府等组织的基本功能和结构讨论组织变革和发展的动力和挑战2.3 社会网络和人际关系分析社会网络的构成和作用探讨人际关系的变化和影响因素第三章:社会化与个体社会化3.1 个体社会化的过程和影响因素讲解社会化的定义和阶段探讨家庭、学校、媒体等因素对个体社会化的影响3.2 社会角色和性别角色介绍社会角色和性别角色的概念和分类分析角色冲突和角色扮演的压力和挑战3.3 社会认同和自我认同解释社会认同的定义和作用探讨个体对群体认同的建立和改变第四章:社会分层与不平等4.1 社会分层的概念和类型分析社会分层的原因和结果探讨社会阶层差异的体现和影响4.2 经济不平等与社会福利讲解经济不平等的根源和影响讨论社会福利政策的目标和挑战4.3 种族、民族和移民介绍种族、民族和移民的概念和特点分析种族歧视和移民问题的根源和影响第五章:社会变迁与社会发展5.1 社会变迁的概念和类型解释社会变迁的含义和原因探讨社会变迁的推动力和阻力5.2 社会发展理论介绍现代化理论、发展社会学和转型社会学等理论分析不同理论对社会发展的解释和评价5.3 社会发展挑战与机遇探讨人口老龄化、城市化、环境问题等挑战分析科技创新、教育改革、全球化等机遇第六章:文化与符号互动论6.1 文化的概念与特征解释文化的定义和特点探讨文化对个体和群体的影响6.2 符号互动论介绍符号互动论的基本概念分析符号互动论在社会交往中的应用6.3 文化冲突与融合探讨文化差异所导致的冲突和融合分析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交融与碰撞第七章:社会行为与群体动力7.1 社会行为的类型与特点讲解社会行为的分类和特点探讨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7.2 群体动力学介绍群体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分析群体内部的人际关系和互动模式7.3 社会运动与集体行为解释社会运动的定义和类型探讨社会运动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第八章:政治社会学8.1 政治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分析政治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探讨政治制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8.2 政治权力与政治斗争讲解政治权力的来源和类型分析政治斗争的形态和策略8.3 政治参与与公民社会介绍政治参与的概念和形式探讨公民社会的发展和作用第九章:经济社会学9.1 经济与社会的关系解释经济在社会中的作用和地位探讨经济制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9.2 市场与社会交换分析市场机制和社会交换的差异探讨市场经济中的道德和社会责任9.3 消费文化与生活方式讲解消费文化的概念和特点分析消费行为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第十章:社会问题与公共政策10.1 社会问题的概念与分类解释社会问题的定义和分类探讨社会问题的成因和影响10.2 社会政策的概念与功能介绍社会政策的定义和目标分析社会政策的作用和挑战10.3 社会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讲解社会政策制定和实施的过程探讨社会政策的效果和反思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社会学的基本概念社会学的基本概念是理解整个学科的基石,需要重点关注社会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网络的形式化界定
点
实质研究对象
关系
个体、公司、……、城市、国家
贸易关系、朋友关系、……、距离关系
社会网络的形式化表达
社群图
用于表示一 个群体成员 之间的关系, 由点和线连 成的图。
有向图、无向图 (关系方向) 二值图、符号图、赋值图 (关系的紧密程度) 完备图、非完备图
(成员之间的紧密度)
矩阵
本讲主要内容
1. 什么是社会网络分析 2. 社会网络分析相关概念及其应用 3. UCINET简介 4. 案例
一、什么是社会网络分析
神经网络
Hale Waihona Puke 一、什么是社会网络分析社会网络是指社会行动者(social actor) 及其间的关系的集合。也可以说,一个社 会网络是由多个点(社会行动者)和各点 之间的连线(行动者之间的关系)组成的 集合。用点和线来表达网络,这个是社会 网络的形式化界定。
2.2.3 密度(有向图)
❖在有向图中,有向图所能包含的最大连线数 恰恰等于它所包含的总对数,即n(n-1)。
密度=l/n(n-1)
(n表示图的规模,即该图一共有n个点。)
2.3 与“中心性”有关的概念
“中心性”的研究意义:
❖ “权力”在社会学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一个人之所以拥有权力,是因为他与他者 存在关系,可以影响他人。在一个群体中, 我们如何去界定某个人的权利大小?
矩阵中的行与列都代表“社 会行动者”,即图中的各点。 行与列对应的要素代表的就 是各个行动者之间的“关 系”。
二、社会网络分析相关的概念及应用
社会网络分析相关概念
与“关联性”有关的概 念
与“距离”有关的概念
社会网络分析 相关概念
与“中心性”有关的概 与“凝聚子群”有关的
念
概念
2.1 与“关联性”有关的概念
研 究 《 教 育 技 术 学
方法》
社会网络分析
——UCINET的原理及
1
参考资料
社会网络分析导论/刘军著.北京:社会科 学文献出版社,2004
社会网分析讲义/罗家德著.北京:社会科 学文献出版社,2005
整体网分析讲义:UCINET软件使用指南/ 刘军著.上海:格致出版社,2009
国际社会网络分析网(INSNA):
一个点的度数就是对其“邻点”多少的测量。 实际上,一个点的度数也是与该点相连的线的条数 。如果一个点的度数为0,称之为“孤立点”( isolate)。
2.2.1 点的度数
在一个有向图中,必须考察线的方向。因 此,一点的“度数”包括两类,分别称为 “点入度”(in-degree)和“点出度”( out-degree)。
如果一个图不是关联的,就称之为“不关联图”
。一个“不关联图”,可以分为两个或者多个子图,
我们称之为关联子图。一个图中的各个关联子图都叫
做“成分”(components),它是最大的关联子图
。也就是说,“成分”内部的任何点之间都存在途径
。但是,成分内部的一点与任何外在于该成分的点之
间都不存在任何途径。
一个点的点入度:指的是直接指向该点的 点的总数;
点出度:指的是该点所直接指向的点的总 数。
点的度数(例)
点5的度数为: 4 点10的度数为: 2 点8的点数为: 1
点的度数(例)
阿库(n3)的点入度是: 3 点出度是: 2
2.2.2 测地线、距离和直径
在给定的两点之间可能存在长短不一的多 条途径。
点
绝对中心度
内中心度
有向图中
度
外中心度
中
点入度 点出度
心
无向图:C’RD (x)=(x的度数)/(n-1)
度 相对点度中心度
有向图: C’RD (x)=(x的点入度数+x的点出度)/(2n2)
(2)点度中心势
中心度是来描述图中任何一点在网络中占 据的核心性,中心势是来刻画网络图的整 体中心性。
两点之间的长度最短的途径叫做测地线。 如果两点之间存在多条最短途径,则这两
个点之间存在多条测地线。
2.2.2 测地线、距离和直径
两点之间的测地线的长度叫做测地线距离 ,简称为“距离”(distance)。也就是 说,两点之间的距离指的是连接这两点的 最短途径的长度。
2.2.2 测地线、距离和直径
一个图一般有多条测地线,其长度也不一样 。
我们把图中最长测地线的长度叫做图的直径 。
如果一个图是关联图,那么其直径可以测定 。如果图不是关联的,那么有的点对之间的 距离就没有界定,或者说距离无穷大。在这 种情况下,图的直径也是无定义的。
测地线、距离和直径(例)
n1到n4的测地线是:l2l4 n1到n5的距离是:3
2.1.1 子图 一个图G的子图Gs的定义是, Gs中的
点集(记作Ns )是G的点集(N)的一个子 集,并且Gs中的线集( Ls )也是G的线集 (L)的一个子集, Gs中的所有线也必须是 在G中的所有点之间的线。
子图(例)
2.1.2 关联图和成分
对于一个图来说,如果其中的任何两点之间都存在一 个途径(Path),则称这两点是相互可达的,称该图 时关联图(connected graph)。也就是说,关联图 中的任何两点之间都是可达的。
三个成分:C1={n1, n2, n3, n4, n5} C2={n7, n8, n9, n10} C3={n6}
2.2 与“距离”有关的概念
2.2.1 点的度数 与某点相邻的那些点称为该点的“邻点”(
neighborhood),一个点ni的邻点的个数称为该点 的“度数”(nodaldegree),记作d(ni),也叫关 联度(degree of connection)。
❖ 社会网络学者就从“关系”的角度出发,用 “中心性”来定量研究权力。
2.3.1 点度中心性
(1)点度中心度
❖与该点有直接关系的点的数目(在无向图中是 点的度数,在有向图中是点入度和点出度), 这就是点度中心度(point centrality)。
(1)点度中心度
无向图中,点的绝对中心度即为该点的度数。
该图的直径是:3( l2l4 l5、 l3l4 l5 )
2.2.3 密度
密度:指的是一个图中各个点之间联络的
紧密程度。固定规模的点之间的连线越多, 该图的密度就越大。 密度的测量:
❖在无向图中,密度用图中实际拥有的连线数l与 最多可能存在的连线总数之比来表示,即
密度=2l/n(n-1) (n表示图的规模,即该图一共有n个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