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的属性及宗教与哲学的关系
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和哲学思想有哪些
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和哲学思想有哪些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和哲学思想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和人们的价值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和哲学思想,并探讨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一、宗教信仰1. 儒教:儒教是中国古代最为重要和广泛传播的宗教信仰之一。
儒教的核心思想是仁、义、礼、智、信等,强调个人修养和道德行为。
儒教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深远,其价值观在政治、教育和家庭中得到广泛应用。
2. 道教:道教起源于中国古代,强调追求长生不老和超脱尘世的境界。
道家哲学提倡“道”为宇宙之根本原则,通过修炼和悟道实现心灵的自由和和谐。
道教在中国社会中起到了重要的宗教和哲学作用,对中国的文化、艺术和医学等领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3. 佛教:佛教在公元1世纪传入中国,成为了中国五大宗教之一。
佛教强调修行、悟道和解脱,通过禅定和般若智慧追求解脱和升华。
佛教对中国的哲学思想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影响了中国的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等多个领域。
二、哲学思想1. 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最为重要的哲学思想体系之一。
儒家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社会秩序,主张仁爱、忠诚、孝道等道德品质,并提倡君主立国和礼制教育。
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及教育制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 道家思想:道家思想注重个体修道和自然之道的追寻。
道家哲学主张“无为而治”和“道法自然”,强调自然的力量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道家思想在中国文化和艺术领域具有广泛的影响,为中国古代文人墨客所推崇。
3. 法家思想:法家思想强调法治和权力运用,主张严明法纪和明确利益关系。
法家思想在中国古代的法律、政治和军事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中国古代社会的秩序和法治观念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
4. 阴阳五行学说: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宇宙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阴阳和五行构成的。
阴阳五行学说的应用涉及到中国的医学、命理、风水等方面,对中国古代的科学和文化产生了广泛影响。
浅谈中国哲学与宗教
浅谈中国哲学与宗教内容提要:宗教作为人类精神世界的倚靠,可以净化人的灵魂,在神的世界里感知那个最高的精神价值。
任何一种宗教,它的核心部分必然有哲学。
从宗教与哲学的关系来看,宗教是文化的母体,哲学是从宗教中孕育出来的,但哲学又是对于宗教的突破,是对宗教的反叛,哲学与宗教又有着鲜明的区别。
中国哲学正是在宗教的氛围中逐渐成长起来的。
首先看国外哲学的发展,希腊哲学是如何起源的?亚里士多德在总结早期哲学家的历史时认为,哲学产生的一个条件是“惊异”--“古今来人们开始哲理探索,都应起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
[vii] 哲学产生的另一个条件是“闲暇”――“这类学术研究的开始,都在人生的必需品以及使人快乐安适的种种事物几乎全都获得了以后。
”然而亚里士多德的说法并不能让人们完全满意。
说哲学起源于惊异,那么在哲学起源之前,前哲学时期的人们,难道就从来就没有惊异吗?对任何事物都没有惊异吗?有人说在宗教里,惊异产生的是“敬畏”,对令人惊异的神奇事物的敬畏。
那么,我们又有必要追问,为什么在此前人们产生的是敬畏,而在此时产生的却是哲学?对于哲学起源的另一个条件――闲暇――也一样存在着疑问:如果闲暇产生了哲学,那么古代宗教生活中的祭司们,难道就从未有过一些闲暇,使他们思考一点问题吗?为什么他们在闲暇时思考出来的却不是哲学,而是神启?由此来看,我们可以肯定惊异与闲暇是哲学产生的条件,但只是必要条件,却不是充要条件,它们还不能够圆满地说明,哲学为什么一定要产生。
黑格尔在《哲学史讲演录》中,非常精辟地指出:“我们可以说,当一个民族脱离了它的具体生活,当阶级地位发生了分化和区别,而整个民族快要接近于没落,内心的要求与外在的现实发生了裂痕,旧有宗教形式已不复令人满足,精神对它的现实生活表示漠不关心,或表示厌烦与不满,共同的伦理生活因而解体时,――哲学思想就会开始出现。
”希腊哲学是从宗教中孕育的在宗教中慢慢成长,并获得最终从宗教中突破所需要的必要能力。
宗教与哲学的联系与区别
宗教与哲学的联系与区别宗教与哲学的关系是历史上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一般认为,在古希腊,哲学从宗教脱胎而出,逐渐形成了思辩的特色。
但其始终没能摆脱宗教的影响,例如毕达哥拉斯不仅是一个数理哲学家,又是一个宗教神秘家,柏拉图晚期思想也带有浓厚的宗教主义色彩。
古希腊后期,特别是大希腊化时期,古希腊的哲学思想逐渐和来自东方的犹太教相融和,宗教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
中世纪的西方世界。
宗教成了绝对权威,其他一切包括哲学都必须为宗教服务,哲学成了宗教的奴婢。
文艺复兴时期,随着人类理性的觉醒,逐渐打破了教会的黑暗统治,哲学再次摆脱宗教的束缚,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
时间过去了几百年,对哲学与宗教的关系问题的思考远没有结束,对这一问题的思考仍然有着重要的意义。
罗素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哲学,就我对这个词的理解来说,乃是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的东西。
它和神学一样,包含着人类对于那些迄今仍为确切的知识所不能肯定的事物的思考。
但是他它又像科学一样,是32,于人类的理性而不是诉之于权威的,……。
”他的这段话,比较清楚的讲述了哲学与宗教的关系,他们既存在共同的地方,又存在相互区别的方面。
一先谈一下哲学与宗教的联系,从本质上讲,他们都是人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一种认识、领悟和理解,他们所关注并试图解决的问题都是一些关乎人的安身立命的根本性的大问题。
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一种认识、领悟和理解,回顾一下哲学史,便不难理解。
古希腊人哲学思想的产生最开初便是思考自然现象,最先产生的哲学也被称为自然哲学。
他们追问世界存在的依据是什么世界的结构是怎么样的然后对这些问题作出了回答,尽管答案繁多没有统一的见地,但毋庸质疑对这些问题的思考确实是人类思维方式的进步。
他们的哲学思辩似乎并不满足局限于自然领域,最后逐渐转向关注人自身。
哲学思考的对象逐渐丰富起来,人怎样才能幸福的生活什么样的社会才是理想的社会政治、伦理、道德、法律、艺术、语言等等都成了哲学思考的对象。
哲学-科学-宗教三者之间关系
浅析哲学\科学\宗教三者之间的关系摘要:哲学、科学、宗教几乎是同时产生,随着历史的发展,一度宗教占上峰,哲学成为其“婢女”,科学受到抑制。
现代社会科学的高速发展非但没有加速哲学的死亡和宗教的消解,反而更加需要哲学的慰藉和宗教这一精神家园。
在全球化背景的今天,厘清它们三者之间这种互补、交融、动态的和谐关系,无疑有着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哲学;科学;宗教;互补;动态;和谐哲学、科学、宗教在历史的长河中从最初的混沌一体到今天的整合共存,其过程经历了分化分立、矛盾冲突。
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如何理解和正确把握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一、引言哲学界普遍认为,哲学是非政治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学问。
宗教的定义,从来就众说纷纭。
吕大吉先生指出:“宗教作为一种社会化的客观存在具有一些基本要素。
我们把这些要素分为两类:一类是宗教的内在因素:1、宗教的观念或思想,2、宗教的感情或体验;一类是宗教的外在因素:1、宗教的行为或活动,2、宗教的组织和制度。
一个比较完整的成型的宗教,便是上述内外四种因素的综合。
”①科学是系统化了的知识。
发现、探索研究事物运动的客观规律就是科学。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1883年)中谈道:“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②罗素在其《西方哲学史》中说:“一切确切的知识——我是这样主张的——都属于科学;一切涉及超乎确切知识之外的教条都属于神学。
但是介于神学与科学之间还有一片受到双方攻击的无人之域:这片无人之域就是哲学。
”③二、历史上哲学、科学、宗教三者之间的关系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当自然现象与生命的灵性现象联系起来的时候,就形成了原始人类的宗教思维模式。
随着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增强和思维能力的提高, 人类已不满足于仅仅用宗教神话的观念形式来解释自然现象,要求用抽象的概念、逻辑思维来反映客观世界的规律。
论哲学与宗教的关系
论哲学与宗教的关系摘要:恩格斯认为,费尔巴哈的唯心主义的宗教思想贫乏。
费尔巴哈把人类历史的分期界限用宗教的发展变化来界定,以我们现在的眼光来看当然显得太过于片面化。
但是在那个时期,这种思想在当时是被一些人所接受的,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接下来就费尔巴哈“心不是宗教的形式,心是宗教的本质”这一思想论断来进行思考。
本质,即事物的根本性质。
心是宗教的本质,那可否理解为“心即宗教,宗教即心”?这里的心可以理解为抽象意义上的心之世界,并不是我们具体化的物质上所说的心。
这就不禁让我想到了我国古代的陆王心学。
在他们看来,“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前者把宗教的定义抽象化,把抽象化的的“心”当作宗教的本质,;后者把心看作宇宙万物的本源,甚至是万事万物的本源。
两者都同属唯心主义的论断,也为各自所属的信仰提供了相似的精神支撑。
关键词:哲学;宗教;正统思想;信仰道教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土生土长的宗教。
道教主张“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德经》言:“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也就是说,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可以用我们所说的“道”来解释,但这种道不是一成不变的;万事万物也可以被命名,但名称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这是老子自己对自然界思考的结果,是他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一个体现。
道教主张自然无为、返朴归真、天人合一,想要通过修炼达到长生不死,并可变化飞升,暂不论这一目标是否真实,仅仅从修道者角度来说,他们本身就存在于现实世界中,很难摆脱现实生活带来的一系列影响,容易受到外界诱惑,难以保持内心的清净自然,因此很难实现成仙的目的。
后来随着佛教的传入,道教的权威性受到了冲击,再加上儒学的发展,佛、道、儒三派在我国漫长的历史中此消彼长。
道教各派系同时存在,也有多神信仰。
如道教的最高神与教主: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
东西方宗教在尊奉神灵这一点上是及其相似的。
西方的宗教也有自己的信仰归属。
拿基督教来举例分析,他们信奉一个人格化的神——耶稣,将其看作救世主,并建立了自己的宗教机构——教会。
哲学与宗教的关系研究
哲学与宗教的关系研究哲学与宗教,一直以来都是人类思维活动中的两大重要领域。
哲学作为一种对人类认识世界和探索人生意义的思考方式,探讨的是普遍的真理、人类的存在、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而宗教则是一种信仰和崇拜的形式,包含了对超自然存在、宇宙起源、道德规范的信仰。
尽管二者有着区别,但哲学和宗教之间的关系也是紧密相连、互为补充的。
首先,哲学和宗教都致力于回答人生的最大问题,例如人类的存在意义、宇宙的起源和道德规范等。
哲学提供了一种理性的思考方法,通过逻辑推理和辩证思维,探寻人类认识的范围和限度。
宗教则以启示性的方式,通过神圣经典、教义和神话传说来阐述人类的使命和目标。
虽然两者的方式和途径不同,但它们都帮助人类在思维层面解决了众多的难题。
其次,哲学和宗教在道德和伦理观念上有着密切的联系。
哲学通过道德理论,如伦理学和实用理性,探讨行为的正当性和道德概念的合理性,使人们能够理性地思考和判断正确的行为准则。
宗教则通过神圣的教义和律法,以超越人类认知的方式规范人们的行为,迷信仿佛是一种看不见看不懂的宇宙力量。
盲从特点或者信仰教规,人们可以坚持道义的原则,遵守关怀他人和道德价值的法准。
不过,哲学和宗教也存在着一些区别和冲突。
哲学强调理性思维,对于宗教的神秘主义和信仰可能持怀疑的态度。
而宗教则倾向于通过神圣的教义和宗教经典,注重个人对信仰的忠诚和奉献,而并非学问上的争议。
因此,在世界变革和思想多元化的今天,哲学和宗教之间的关系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困境。
然而,无论哲学和宗教之间如何纠缠和冲突,二者也有相互促进的一面。
宗教信仰和实践无疑能够帮助人们获得情感上的安抚和内心的宁静。
而哲学作为人类智慧的结晶,也为宗教信徒提供了一种理性思考的框架,使他们能够更加清晰地理解和阐释自己的信仰。
尤其是在当代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其它思潮的涌现,哲学的普及和宗教的理性化都迫切需要,这也使得哲学和宗教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和相互支持。
最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需要我们创造对话和研究的空间。
哲学与宗教
哲学与宗教的关系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水平出现的社会现象,是历史的产物。
宗教是一种社会行为,它包括指导思想(宗教信仰),组织(宗教组织,如教会,宗侣),行动(宗教组织内的活动,如祭祀,礼仪),文化(宗教建筑,宗教绘画,宗教音乐)等方面的内容。
一种成功的宗教能够为广大民众所接受,并且对某一时代人类的社会发展形成较大的影响。
它是一种被社会群体所认知的主宰的崇拜和文化风俗的教化,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多数宗教是对超自然力量、宇宙创造者和控制者的相信或尊敬,它给人以灵魂并延续至死后的信仰体系。
在人类历史上宗教的产生和发展的确是与很多因素有关,如社会因素、心理因素、精神因素等。
但是宗教作为一种在历史上影响时间如此长、影响范围如此广泛、影响人数如此众多的社会行为的产生和发展,最基本的、最主要的因素在于:自从人类成为一种群体活动的生物,成为具有社会性的群体以来,宗教就是作为具有培养和加强人的社会性作用的一种重要的社会行为而成为社会的必需。
虽然,世界上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可能有不同的宗教,但是具有培养和加强人的社会性作用是所有成功的宗教的共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文明的进步,宗教的形态由原始宗教发展为人文宗教,摆脱了低级、自然的状态,增加了文化的内容,于是出现了人文宗教,这是宗教发展的高级形态。
就中国而言,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由于地域广大,原始宗教与人文宗教并存,而且在中国大地上的宗教类型中,有产生于中国本土的道教和儒教,也有外国传入我国的宗教,如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宗教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各民族的经济、哲学、风俗、法律、伦理、道德、是个、喜剧、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技术、科学、教育、技术等各种文化形式的面貌及其发展,一直发挥着相当重要、潜移默化的作用。
而哲学一词则源于希腊philosophia,意即“爱智慧”。
经过一系列发展,现在哲学界认为,哲学是非政治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学问。
哲学与宗教的相互关系研究报告
哲学与宗教的相互关系研究报告研究报告:哲学与宗教的相互关系摘要:本研究报告旨在探讨哲学与宗教之间的相互关系。
通过分析哲学和宗教的定义、特点以及它们在人类思维和文化中的作用,我们将探讨它们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本报告将阐述哲学对宗教的解释和批判的重要性,以及宗教对哲学的启示和信仰的作用。
一、引言哲学和宗教是人类思维和文化的两个重要维度。
哲学是对人类存在、知识、道德和价值等问题的理性思考,而宗教则是对超越人类经验的信仰和崇拜。
两者都对人类思维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研究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二、哲学与宗教的定义和特点哲学是一种理性思考的方式,通过推理和逻辑来探索人类存在和世界的本质。
它关注的问题包括存在的意义、真理的本质、道德和伦理等。
哲学以理性和思辨为基础,通过逻辑推理和批判性思维来寻求真理。
宗教则是对超越人类经验的信仰和崇拜。
它包括对神明、神灵或其他超自然存在的崇拜和敬畏。
宗教通常包括一系列的信仰、仪式和道德准则,它们通过神圣的文本或传统来传达。
三、哲学对宗教的解释和批判哲学对宗教的解释和批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哲学通过理性思考和批判性思维,对宗教的信仰和教义进行分析和解释。
它提供了对宗教概念和信仰的理性解释,帮助人们理解宗教的真正含义。
同时,哲学也对宗教进行批判性分析。
它质疑宗教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提出对宗教信仰的质疑和挑战。
哲学通过逻辑推理和思辨,对宗教的教义和信仰进行审视,帮助人们思考宗教的真实性和合理性。
四、宗教对哲学的启示和信仰的作用宗教对哲学的发展和思考起到了重要的启示作用。
宗教提供了对人类存在和世界本质的一种信仰和解释。
它提供了一种超越理性思考的维度,帮助人们思考存在的意义和目的。
宗教信仰还对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宗教信仰激励人们思考人类道德和价值观的问题,推动哲学对伦理学和道德哲学的研究。
宗教信仰也为哲学提供了一种对超越人类经验的思考和探索的范式。
五、结论哲学和宗教是人类思维和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两个维度。
浅论哲学与宗教
浅论哲学与宗教作者:毛毛一.综述哲学与宗教的关系哲学(philosophie)在古希腊语中的意思的“爱智慧”。
作为一种活动,哲学是一种通过追问智慧的问题而使人变得有智慧的精神活动。
作为一门学科,哲学是一门通过追问智慧的问题来使人能够智慧的生活的学问。
哲学最普遍的定义如下: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宗教是什么呢?基督教是宗教,佛教是宗教,回教也是宗教,太多太多。
这里,给宗教一个定义,如下: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意识形态,主要特点是,相信现实世界之外存在着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或实体,该神秘统摄万物而拥有绝对权威、主宰自然进化、决定人世命运,从而使人对该神秘产生敬畏及崇拜,并从而引申出信仰认知及仪式活动。
追溯哲学和宗教的历史,会发现两者的发展都历经了很长久的过程。
哲学和宗教有共性也有区别,同时,两者的关系也很密切,在历史的长河中,互相影响,往前发展。
哲学和宗教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两种普遍表现形式,都在追问“世界是什么”“我是什么”“世界与我的关系是什么”的问题,在追求人生意义的答案方面具有一定的共性。
但是哲学和宗教在方法论上存在显著差异,哲学靠思辨,宗教靠体验。
哲学的本质在于表达人类对于世界的本原、思维的性质以及生活价值的探索,其方式多见于理性的反思;而宗教的本质在于表达人类对于生命终极意义的追求,其方式多见于情感性的执著。
在思想方法上,宗教要求其信徒对最高的神圣存在者,无论是人格性的上帝还是绝对灵性存在,都呈献不假思索的虔诚。
而哲学对宗教所谓最高存在者一定要诉诸理性之思考:最高存在的证据何在?如何证明此证据的可信性?最高存在的本质定义与经验事实有无逻辑矛盾,如神之全善与人世之恶当作何解释?这些出自思想的问题都是哲学反思的对象,哲学家们视其为生活的乐趣。
这是它们从宇宙观与知识论的关联中所转化出来的人生价值观或人文价值取向。
中国古代哲学与宗教的关系
中国古代哲学与宗教的关系中国古代哲学与宗教是两个密不可分的领域,它们相互交织在中国文化的发展中。
哲学和宗教的相互渗透与影响,不仅为中国古代社会带来了丰富而独特的思想,而且塑造了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本文将探讨中国古代哲学与宗教的关系,揭示它们在思想上的互动和相互影响。
一. 学术讨论和探索中国古代哲学是以思辨性和虚无主义为特点的一种研究体系。
它通过推理和论证寻求人类存在的真理与意义。
而宗教则强调信仰和神圣的力量,崇拜一神或多神。
这两者在实践中往往是难以区分的,甚至有时会发生冲突和抵触。
然而,中国古代哲学家们经常将宗教元素融入自己的哲学思考中,形成了独特的中国传统哲学。
二. 儒家哲学与儒教儒家哲学是中国古代最为重要的哲学流派之一。
它强调仁爱、中庸、忠诚和孝道等伦理原则。
儒家哲学对于塑造中国社会秩序和价值观念发挥了重要作用。
儒家思想与儒教教义相互渗透,相互影响。
大量的儒家经典中包含了关于祭祀、仪式和神灵的内容,这些内容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宗教色彩。
然而,儒家哲学的重点在于社会伦理和个人修养,而不是对神秘力量的崇拜。
三. 道家哲学与道教道家哲学强调人与自然的合一以及达到无为而治的境界。
在中国古代,道家哲学与道教的发展与演变密不可分。
道家典籍中包含了与仙术、神仙学等密切相关的内容,这些内容在一定意义上揭示了道教的宗教特征。
然而,道家哲学更注重个人修养、追求自由和精神境界的提升,而不是对神明的崇拜和祭祀。
四. 佛教与佛学佛教起源于印度,后来传入中国,并深深影响了中国古代哲学与宗教的发展。
佛教教义中涉及的涅槃、轮回、修行等概念与中国古代哲学的关注点相契合,因此在中国融合发展,形成了中国佛教。
佛教的到来使中国的宗教观念更加多样化,对中国古代哲学和宗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 总结与启示中国古代哲学与宗教的关系是一个复杂而多变的话题,无法简单地归为对立或分离。
它们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为中国古代的思想与文化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源泉。
哲学与宗教学研究
哲学与宗教学研究哲学和宗教是两个千头万绪的学科,它们各自有着不同的研究方向。
哲学研究的是人类智力、意志和价值观的本质,而宗教则是研究人类与神明之间的关系和信仰体系。
然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文化环境下,这两个学科相互渗透和相互关联,有时甚至难以区分。
本文将从哲学和宗教的角度来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及其研究方法。
一、哲学与宗教的关系哲学和宗教之间的关系始于古代。
在古希腊,哲学被视为一种宗教解释的替代品。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学说影响了后来的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哲学。
在中世纪欧洲,哲学和神学(即基督教教义学)密不可分,而且在许多方面相互影响。
如同基督教启示一样,在某些哲学家的理论中,神被视为知识的源泉和万物的创造者。
因此,哲学和宗教在中世纪时期,可以说是表里如一。
现代哲学和宗教的关系变得更加复杂。
在一部分哲学家看来,宗教是一种非理性的信仰体系,不具备哲学思考所需要的严密性和逻辑性。
然而,另一些哲学家则认为,宗教至少部分包含了哲学无法回答的问题。
例如,宗教可以回答生命的意义、道德责任、幸福和苦难等问题。
进而,宗教信仰可能会影响哲学家们的思想和判断,这可以表现为一种语言、符号和概念的挑战。
二、哲学与宗教的研究方法哲学和宗教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思辨和文献分析。
哲学家通过对抽象概念、逻辑和道德原则的研究,探究人类的本质和生存意义。
此外,哲学家们还使用独立思考,推演和实证等方法来验证理论。
宗教研究者则主要通过文献分析的方式研究宗教的文化书籍、历史和实践。
他们会探究宗教信仰的发展、各种派别的产生和宗教仪式的变化。
由于宗教实践不是可重复的实验,所以文献分析是研究宗教的主要方法。
同时,哲学与宗教的研究方法也有一些相似之处。
首先,两个学科都涉及到对人类知识和现象的解释。
其次,哲学和宗教研究的数据都是主客观结合的。
哲学家和宗教研究者都需要去研究历史和文化,不只是思考纯粹的问题。
此外,两个学科都涉及到对逻辑、概念和符号的掌握,因为这些都是哲学和宗教研究的基本元素。
哲学与宗教的辩证关系
哲学与宗教的辩证关系哲学与宗教是人类思想领域中两个重要而又复杂的概念,它们在人类文明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哲学和宗教并不是完全隔离的领域,它们之间存在一种辩证的关系。
这种关系既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又有各自独立的特点。
首先,哲学和宗教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互相依存的。
在古代,哲学和宗教常常交织在一起,彼此影响。
比如,古希腊的哲学家们常常涉及到宇宙的起源以及人的存在等问题,而这些问题与宗教有着内在的联系。
宗教在给予人们信仰的同时,也提供了一种解释人类存在及世界起源的框架。
哲学则通过逻辑推理和理性思考来解答一些关于宇宙和人类的问题。
可以说,宗教为哲学提供了一种启示和源泉,而哲学则通过分析和探究推动了宗教的发展。
其次,哲学与宗教有各自独立的特点。
哲学是一种理性的思考方式,强调理性的推理和思考。
它以逻辑和科学为基础,追求智慧、真理和客观性。
而宗教则更多地侧重于信仰、神秘和灵性。
宗教通过崇拜和礼仪来表达对神灵的敬畏和虔诚,以达到与神灵的交流和契合。
哲学更加注重对世界和人类的理性解释,而宗教更加关注人类的信仰和个人层面的体验。
然而,哲学和宗教也有着一些冲突和分歧。
在历史上,有时哲学和宗教会出现相互对立和冲突的情况。
比如,在中世纪的欧洲,天主教会对哲学的发展持有怀疑和敌视的态度。
与此同时,哲学家们探索的一些问题也可能与宗教的教义相悖。
哲学追求的智慧和真理可能与宗教教条的神圣性产生冲突。
这种冲突导致了一些哲学家被认为是异端,遭到了宗教迫害。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哲学和宗教逐渐找到了一种平衡,二者开始互相尊重和借鉴。
最后,哲学和宗教在人类文明发展中有着共同的目标和作用。
无论是哲学还是宗教,都试图回答人类存在的意义以及人类与世界的关系。
它们在引导人们思考生活的意义、价值和目标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哲学通过推理和思考引导人们寻找真理和智慧,而宗教则提供了一种信仰和心灵寄托。
无论是追求智慧还是追求信仰,人类在哲学和宗教中都可以找到某种满足和答案。
宗教的属性及宗教与哲学的关系
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属于人类的神圣领域
无 论 哪 种 宗 教 ,它 们 都 有 一 个 共 同 的 本 质 特 征 :把 支 配 自 己 日常 生 活 的 自然 力 量 与 社 会 力 量 ,幻 想 地 反 映 为 超 自 然 、 超 人 间 的 力 量 ,构 成 了信 仰 和 崇 拜 的对 象 。 这 些 对 象 往 往在 客观世界并不存在 ,但 并不是完全与世俗无 关,而是与 人们 日常 生 活 密 切 相 关 的 自然 力 量 、社 会 力 量 异 化 的 产 物 。 换 言之 , 宗 教 就 是 自然 力 量 超 人化 、 人 间 力 量 非 人 化 、 理 想 境 界 超 自然 化 的 产 物 ,是 人 类 自 己创 造 了 自己崇 拜 的 对 象 , 又赋 予 这 个 对 象 超 凡 脱 俗 的 神 圣 性 。 涂尔干 说 : “ 神圣 领域 是世 俗领域 的一个投 影 。 ”神 圣 领 域 指 的就 是 宗 教 信 仰 。无 论 是 一 神 信 仰 还 是 多神 信 仰 , 在 信 徒 心 中 , 那 至 高 无 上 的神 或 众 神 , 都 几 乎 是 无 所 能 和 无上伟大 的。每 一种宗教都不是 由某一个 先知或某一个人独 创的 ,之所 以提到 某一种宗教时就会提及某 个或某几个人 , 那 是 因 为 这 某 个 或 某 几 个 人 是 一 个 或 几 个 1 大 的 总 结 者 罢 | l ; 了。 宗 教 信 仰 的起 源 , 源 自r 人的 困惑 与 惊 奇 、 对 自身 的 不 丁 认识 、对 自然现象 的恐惧 等。人类社会有其 自身的特 点与结 构 , 所 以人 类 在 创 造 宗 教和 参 与 宗 教 信 仰 活 动 时 ,就 会 下 意 识 地 把 自身 所 处 的社 会 当 作 参 考 。 我 认 为 ,这 就 是所 谓 “ 神 圣领 域 是 世 俗 领 域 的一 个 投 影 ” 。 任何宗教都包含 “ ”与 “ ”两个方面 。 “ ”指信 信 行 信 徒在 头脑 中对 宗教观念信仰坚 定的确认和认 同,是一种精 神 上 的 内在 信 仰 。它 在 信 教 者 的心 理 、 情 绪 上 还 会 伴 生 出特 殊 的宗 教 情 感 或 宗 教 体 验 。宗 教 意 识 内 在 的 “ ”与 心 理 体 验 识 的 隋” , 必 然 会 表 现 于 “ ” 。 这 里 的 “ ”指 的 是 宗 教 行 行 活 动 及 宗 教 行 为 。 信 与 行 是 宗 教 不 可 分 割 的 两 个 方 面 ,互 为 表 里 ,构 成 一 体 。 换 句 话 说 ,纯 粹 的 宗 教 观 念 或 个 人 内心 的 宗教体验 ,并 不成 为一种客观存在 的宗教社会现象 。一个世 界 观 上 承 认 某 种 超 验绝 对 物 的 唯 心 主 义 哲 学 家 并 不 等 于 就 是 位 宗 教 信 徒 。只 有 当 一 个 人 的 内在 宗教 观念 通 过 特 定 的 宗 教 行 为 与 活 动 外 化 为 “ ”时 , 才 能 获 得 宗教 的 意 义 宗 教 行 是 一 种 可 见 的 社 会 现 象 , 就 是 通 过 宗 教 组 织 的 宗 教 活 动 与 宗 教信 徒 的 宗教 行 为体 现 出来 的 。 人们 在 头脑 中形成 某种 宗教 观念 时 ,通 常总 是伴 随着 某种 特 殊 的 心 理 活 动 。在 人 类 社 会 早 期 ,社 会 生产 力 以 及 人 类 的智力水平还较 为低下 ,面对 变幻莫测 的 自然现 象时,感 到不 可理解,对于 自然力量 的强大感到恐惧 、依赖 ,进 而产 生了原始的宗教观念 。到了阶级社会 ,人们除 了感 受到 自然 力量 的压 迫外 ,又遭到社会 力量 的压迫 ,这时 的神 灵既有 自 然属 性又有社会属性和道德 属性 。当所有这些属性 集中在~
中国的宗教与哲学思想
中国的宗教与哲学思想中国作为一个多元文化交融的国家,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宗教与哲学思想。
这些思想和信仰系统对于塑造中国人民的道德观、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宗教与哲学两个方面来探讨中国的宗教与哲学思想。
一、中国的宗教思想在中国,众多的宗教信仰蓬勃发展,并与其他文化元素相互交融。
以下是一些中国重要的宗教思想:1.儒教:儒教是中国最重要也是最有影响力的宗教之一。
儒家思想强调人际关系、道德修养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儒家教育重视家庭观念和孝道,培养慈爱、尊重和孝敬的价值观。
2.佛教:佛教起源于印度,但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影响。
佛教教义中的中道思想强调中庸之道、生活平衡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佛教文化以修身养性、悲悯众生为核心,对于中国社会的和谐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道教:道教是中国独有的宗教之一,强调个体的修炼和追求长生不老的方法。
道教思想中的“无为而治”与“道法自然”理念,鼓励人们放松心灵,顺应自然规律,追求内在的平衡和和谐。
4.伊斯兰教、基督教: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伊斯兰教和基督教在中国得到了广泛传播。
伊斯兰教强调忠诚、兄弟爱和慈善,基督教强调爱的精神和互助互爱。
二、中国的哲学思想中国的哲学思想也极为丰富多样,对于塑造中国文化和思维方式发挥了重要作用。
以下是一些中国重要的哲学思想:1.儒家思想:儒家思想强调天人合一、仁爱和社会秩序。
孔子提出的“仁者爱人”成为中国传统道德观念的核心。
儒家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通过自我修养和教育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2.道家思想:道家以老子和庄子的思想为代表,追求与自然规律相符合的生活状态。
道教的核心理念是“道可道,非常道”,强调顺应自然,追求内在的平衡和和谐。
3.墨家思想:墨家强调兼爱、非攻和节约。
墨子认为宇宙万物应该平等对待,主张爱的普及和和平共处。
4.法家思想:法家思想主张严明的法律制度和强大的统治权威。
法治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的重要手段。
古代希腊的宗教与最初的哲学
第一讲古代希腊的宗教与最初的哲学一、宗教与哲学的关系早期的宗教与哲学都是人类试图对他们所生活的世界加以解释的尝试。
宗教对于早期人类来说,是对自然缺乏足够了解的产物。
早期宗教对于早期人类来说,是对自然缺乏足够了解的产物。
原始人类对自然现象的种种表现诸如雨雪雷电不理解而产生恐惧,从而对希求的自然现象举行仪式进行祈求,对危害的事物祈求避免。
比如他们认为如果不举行礼拜仪式,上天就不会下雨,不给河神娶妻,就会洪水泛滥等等。
于是就产生了早期的自然崇拜。
以后又产生图腾崇拜和生殖崇拜等多种崇拜形式。
而人类步入文明之后所产生的宗教则更多是绝望中的产物。
在对生活与世界的认识层面上,我以为宗教与哲学的主要区别应该是:宗教凭借信仰认识世界,而哲学凭借理性来认识世界。
早期宗教或原始宗教应该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最初表现,而当人类不再通过宗教或听命于权威,而是用理性来认识世界时,哲学便诞生了。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或许同学们会理解为哲学要比宗教更高级,就原始宗教而言,应该如此,就文明社会产生的拥有系统教义高级宗教而言,却未必如此。
法国学者马利坦就认为:科学真理指导人的经验生活,哲学给人以立场和方法,宗教则给人以信仰。
它们之间大可不必互相指责对方。
马利坦甚至认为:就科学、哲学、宗教三者的关系来说,由低到高应该是科学、哲学、宗教。
宗教的真理是最高真理,科学家听命于哲学家,哲学家听命于神学家。
我在这里并不想评价马利坦的观点能否为我们所接受,我只想在这里强调:思想史的问题不可以用简单的肯定或否定的价值判断来对待,最稳妥的方法应该是以一种客观的立场和批判的态度来思考思想史方面的问题。
在西方,正如希腊是其文明的摇篮,哲学也从希腊开始,希腊的宗教与神话又以其鲜明的特点对其文明与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希腊宗教的特点宗教到了好奇多思的希腊人那里就被烙上了个性鲜明的希腊特点。
宗教对早期的希腊人来说主要意味着:1.用一种方法解释物质世界,即排除对自然物质世界的畏惧感和玄秘感,而给人一种与之亲密相关的感觉;2.获得切实的利益,诸如好运、长寿、高超的手工艺和丰饶多产。
宗教与哲学的论述
宗教与哲学的论述人在考场中,迷茫不知所措,想找个归宿,宗教和哲学就这样产生了。
人心是偏执的,宗教是不究竟的。
一个宗教如果能对当时的人心和社会产生以偏治偏的效果,它就会发展起来,相反它就会衰落。
一.关于佛教的论述1. 禅宗禅宗讲究“自性圆满”,他们把思考转向自己本身认为自性不生不灭,不动不变,自性即佛。
真理是绝对的,是不动不变的。
为什么不动不变?夫妻感情至美而无外求所以不动,因为至美而不愿作践自己所以不变。
而禅宗所追求的只是真理的表象,实质内容他们体会不到,自然一无所知。
2. 净宗修行,真的是没有捷径。
净宗露骨般的追求捷径妄想念佛消业。
这是一种出卖自己独立自主的尊严去换取“荣华富贵”的心态。
没错,阿弥陀佛是有个净土,还很大!世界上好逸恶劳的废物,没有自尊心和独立意识的人到处都是,他的净土自然很大。
这群废物,在一起能做什么?但净宗依然具有积极意义,那就是体现了世人对圣人的向往和归附心理,关键是找错了人。
我所希望的是我的信众能非常优秀,有独立的思维意识,我的信众绝对服从的只有真理,只对自己的本心负责,而不是“老实念佛”,这叫愚昧大众,是奴隶人心的思想。
对自己的本心负责,要有独立自主的意识,圣人只是你的榜样,不要像阿弥陀佛的信众那样,赤裸裸的阿弥陀佛的奴隶。
阿弥陀佛就是个侵淫天下的逆贼。
但佛家的人物绝不能一概否定了,四大菩萨均来自无无极。
所以修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的修为怎么样。
现在到了收元的时候,必须灭万法万教。
3. 密宗最无耻的就是密宗了,追求什么“阴阳双休”!人能无耻到这种地步,还不如回家娶妻生子,也不失光明磊落。
情至深时无欲。
这群无耻的淫棍,这群逆天之贼给朕乱搞男女关系,还美名曰“双休”。
地狱在我手中,地狱就是为淫棍和荡妇造的。
二.关于道教的论述1.全真派全真教主要讲究“内丹”,它太看重人身体这个假象,对假的执着太严重。
全真教重自然而轻人情,这些道士喜欢隐居深山,起码是以此为荣的。
这叫舍本逐末,舍尊趋卑,到头来一场空。
第五讲-哲学与科学.宗教的关系知识讲解
宗教的条件
任何一种宗教都有戒律。宗教的戒律非常严格, 远远超过法律。法律只能判断一个人的外在行 为,而宗教重视的是“动机”,只要心念有问 题,就是有罪。
传教团体,亦即宗教中的僧侣阶层,所负责的 是:研究及宣传教义、执行仪式、以及督导各 种戒律让信徒奉行及忏悔。
宗教还需要具备合乎理性解释的部分。这一部 分称为学理。
第五讲-哲学与科学.宗教的关系
哲学与神学的超验性区别于科学
就探讨问题的性质而言,哲学与宗教的 问题都是超验的。神学探讨关于灵魂不 死的问题,关于天国的问题。经验不可 能对这些问题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 。哲 学也是如此,它所探讨的世界的终极本 体问题,以及诸如此类的其他问题,严 格地说,都是经验无法给出确定性答案 的问题。就此而言,神学和哲学都不同 于科学。
哲学与宗教的最大区别在于: 宗教的本质是对神的信仰,哲 学的本质则在于它的批判性的 理性思考。
三种类型的信仰
人生信仰:一个人的人生信仰就是他 所认定人生中最重要的事。人生信仰 是最广泛的。
政治信仰:指某种对政治的理想,并 且希望通过一群人的组织,得到政权, 实现这个理想。
宗教信仰:宗教信仰是三者中最纯粹 的,因为它基本上涉及到的是所谓的 超越力量。
哲学与科学的理性又区别于宗教
但是另一方面.哲学又像科学一样是 诉诸人类的理性而不是诉诸权威的。 神学的一切问题都是以 《 圣经 》 为最高权威和最后依据,不得有半点 违背。哲学却不是这样,它只服从理 性本身,而不屈从于任何权威。
小结
由此可见.真正的哲学既不会像科学那 样囿于经验知识的范围之内,也不会像 神学那样以一种权威的口吻来独断地发 布真理,它的神圣使命或天职就是永不 停歇地去进行追问、质疑和批判。从这 种意义上来说,哲学这门学科的基本宗 旨就不再是教授人们一些具体的哲学知 识,而是启发他们如何进行哲学思维和 哲学生存的智慧.。
哲学与宗教的关系
哲学与宗教的关系摘要:哲学与宗教两者是西方文明史上两颗灿烂的明珠,两者光彩四溢、交相辉映。
本文主要从哲学与宗教的起源、古希腊哲学时期、中世纪这特殊的时代哲学为何能与宗教结合(哲学与宗教的理论形式和价值旨趣)、近代以来哲学对宗教的批判来理解哲学与宗教的关系关键词:哲学、宗教、信仰、理性、理论形式和价值旨趣一、哲学与宗教的起源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开篇的第一句话是:“每个人在本性上都想求知”。
人对未知的世界和未来总是充满着无限的遐想,人天生就对未知的自一切抱有一颗惊异之心。
但是由于生产水平,社会发展低下等其他因素的影响,人的理性总存在局限,又或说理性无法获得人类对世界和人生的知识。
困而思之,人们往往只能诉诸于宗教神话传说才能满足对自己的好奇心。
因此人类最早的文明是从宗教神话开始的。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人在社会活动使人求知的欲望越发的强烈,人类自发想去征服自然时,理性不断孕育,哲学的胚胎开始在宗教的母体中萌发。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哲学与宗教是人类社会中两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和文化样式。
他们的产生都应该是立足于现实的的人类社会本身,和那个时代当下人的心理状态、生活环境等现实因素。
回到最初的古希腊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古希腊置身于地中海的腹地,人们被局限于一座座小岛上,岛上大多是荆棘丛生陡峭崎岖的悬崖绝地,而是和耕作的土地则少之又少。
因此人们必须将目光聚焦于本土以外的世界——海洋。
古希腊人最主要的生产活动:贸易和殖民就开始产生了。
但是人类面对汪洋大海时或多或少都会感觉自身的渺小和世界之大。
恐惧和崇拜就产生了,而现实的坚硬又使他们有对未来抱有美好的憧憬和向往。
因此对自然的敬畏和崇拜开始了,宗教产生了。
(我们可以做一个大胆的类比证明我的推理假设是正确的:新航路的开辟就是披着宗教“圣战”的外衣下开展的,一是为了传播嫉妒的福音,二是为了到达东方遍地是黄金的幸福世界)古希腊人殖民扩张和城邦贸易的过程中,由于接触的世界不断扩大,人们的视野也不断开阔,从而促使古希腊人的知识不断丰富,理性思维也不断孕育,有些人开始意识到的幸福生活不应该诉诸于神,而应该诉诸于人类自身,人应该以自己为目的去认识和把握世界,因此独立的哲学思考也开始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宗教的属性及宗教与哲学的关系
作者:王卓菲
来源:《现代交际》2011年第04期
[摘要]宗教并不单纯是一种主观的观念,而且还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文化系统,并且不是一种单独存在的封闭的单一系统,而是这个人类社会大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宗教与哲学既是社会文化体系中最重要的两种文化形式,又是人类社会上层建筑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宗教与哲学在内容与形式上是最具有普遍性的观念形态,都具有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性质,同属人类精神方面的文化。
本文试从宗教的观念形态以及宗教与哲学的关系两个方面来探讨宗教的本质。
[关键词]宗教信仰观念哲学
[中图分类号]B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4-0075-02
一、属于人类的神圣领域
无论哪种宗教,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本质特征:把支配自己日常生活的自然力量与社会力量,幻想地反映为超自然、超人间的力量,构成了信仰和崇拜的对象。
这些对象往往在客观世界并不存在,但并不是完全与世俗无关,而是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自然力量、社会力量异化的产物。
换言之,宗教就是自然力量超人化、人间力量非人化、理想境界超自然化的产物,是人类自己创造了自己崇拜的对象,又赋予这个对象超凡脱俗的神圣性。
涂尔干说:“神圣领域是世俗领域的一个投影。
”神圣领域指的就是宗教信仰。
无论是一神信仰还是多神信仰,在信徒心中,那至高无上的神或众神,都几乎是无所不能和无上伟大的。
每一种宗教都不是由某一个先知或某一个人独创的,之所以提到某一种宗教时就会提及某个或某几个人,那是因为这某个或某几个人是一个或几个伟大的总结者罢了。
宗教信仰的起源,源自于人的困惑与惊奇、对自身的不认识、对自然现象的恐惧等。
人类社会有其自身的特点与结构,所以人类在创造宗教和参与宗教信仰活动时,就会下意识地把自身所处的社会当作参考。
我认为,这就是所谓“神圣领域是世俗领域的一个投影”。
任何宗教都包含“信”与“行”两个方面。
“信”指信徒在头脑中对宗教观念信仰坚定的确认和认同,是一种精神上的内在信仰。
它在信教者的心理、情绪上还会伴生出特殊的宗教情感或宗教体验。
宗教意识内在的“识”与心理体验的“情”,必然会表现于“行”。
这里的“行”指的是宗教活动及宗教行为。
信与行是宗教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互为表里,构成一体。
换句话说,纯粹的宗教观念或个人内心的宗教体验,并不成为一种客观存在的宗教社会现象。
一个世界观上承认某种超验绝对物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并不等于就是一位宗教信徒。
只有当一个人的内在宗教观念通过特定的宗教行为与活动外化为“行”时,才能获得宗教的意义。
宗教是一种可见的社会现象,就是通过宗教组织的宗教活动与宗教信徒的宗教行为体现出来的。
人们在头脑中形成某种宗教观念时,通常总是伴随着某种特殊的心理活动。
在人类社会早期,社会生产力以及人类的智力水平还较为低下,面对变幻莫测的自然现象时,感到不可理解,对于自然力量的强大感到恐惧、依赖,进而产生了原始的宗教观念。
到了阶级社会,人们除了感受到自然力量的压迫外,又遭到社会力量的压迫,这时的神灵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和道德属性。
当所有这些属性集中在一点时,便产生万能神,从而发展成为一神论。
这时人们的宗教观念无疑是原始宗教观念的升华,同时也是人们在社会中对于不可抗拒的异己力量或命运怀有的敬畏感、罪恶感、卑微感、依赖感、安宁感、责任感等复杂心理活动的产物。
在现代社会,人类文明已经相当发达,科技水平也相当进步,自身可被揭示的秘密也越来越少,可是宗教依然存在。
宗教之所以会一直伴随人类的成长,其中有它存在的社会合理性和必然性。
人类不同于这颗星球的其他物种,人除了有物质需求外,还有着强烈的精神需求。
物质需求得以满足时,精神需求会随之膨胀,若得不到满足和慰藉,可能会使人失去自我,导致人生迷途,宗教信仰便为人类提供了一种精神依托。
虔诚地信仰宗教的人,会从宗教中得到一种令其信服的理论,宗教为其揭示了这个世界的由来和去往,告诉信徒虔诚信仰是因为原罪的存在,为信仰者提供了一种获得赎罪的机会,让虔诚的人充满获救的希望。
人类的天性中就存在着向往真理,向往神圣的倾向。
人是这颗蓝色星球上的伟大生命,有着高度的自我意识,人是有意识有精神的,是一种具有崇尚精神的存在物。
宗教观念可以诱发信教者的种种宗教体验,宗教体验反之又强化宗教观念,进一步激发信教者对神或神圣物的依赖和顺从,从而深化信仰自身,并增进宗教群体的凝聚力。
二、宗教与哲学
宗教与哲学在内容与形式上是最具有普遍性的观念形态,都具有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性质,同属人类精神方面的文化。
从本质上讲,它们都是人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一种认识、领悟和理解。
宗教与哲学既是社会文化体系中最重要的两种文化形式,又是社会上层建筑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哲学的本质是理性的质疑和探索,这决定了它不可能把某一种哲学观念奉为不可怀疑的信仰。
因此,哲学的表现形式必然是纯粹精神性的概念体系和观念形态。
宗教则不然,为了达到信徒们在信仰上的认同,宗教不仅需要宣称其基本信条来自天命或神启,任何人不得怀疑,并且还要建立统一的宗教组织,确立严格的戒律和行为规范,对怀疑信条、违犯戒律都施以神圣的惩罚。
于是,宗教不仅是一种精神性的宗教观念,还外在化、制度化为保障其信仰认同的宗教体制和宗教组织。
哲学家中有信仰宗教的,也有怀疑和反对信仰宗教的,但他们只要是在谈论哲学,就不能把自己的结论做信仰主义式的宣告,而必须通过经验的实证或理性的逻辑推理。
文艺复兴以来的欧洲哲学越来越多地具有启蒙思潮的性质,对中世纪以来的传统基督教日益明显地持怀疑、批判甚至否定的态度,其基本旗帜就是高扬理性精神,反对信仰主义。
而东方的佛教,特别在中国,佛教在传入中国后,与看重现世、注重功利的中国文化相交融,有了自己鲜明的特色。
不同于印度本土注重来世、彼岸的传统宗教思想,而更看重现世,注重以出世精神做现世利益。
中国佛教本身也具有着高深的哲学思想,它不同于其他一些一神宗教,它有着精深的人生哲学思想。
这样看来,佛教思想本身是出离甚至高于严格要求“信”的宗教的。
佛教素以其思辨色彩浓厚,人本智信特征明显而著称。
在古代乃至近现代哲学史上都享有崇高的地位,为中外众多哲学家所推崇。
佛教哲学内涵丰富,既有世界观、人生观、实践论等基本哲学范畴,又有辩证法的理性思辩方法。
四谛十二因缘、八正道、三法印、六度、四摄、中道等基本名相支撑着佛教的理论大厦,吸引着众多佛法爱好者深入其中汲取营养。
明辨是非、勘破是非、珍惜人生、热爱生命、广行慈悲、泽被生灵是佛教所大力宣扬的大乘菩萨精神的主要内容。
毋庸置疑,在世界哲学大家庭中,佛教哲学的深刻性、生动性、实用性、实践性非常突出,注重应时应机,应理应事,主张因时制宜,因事制宜,因人制宜。
“佛依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依法不依人”“依智不依法”的古训展示了佛教民主自由、理性的开放性质。
佛教力主开发人类潜在的无上智慧,将人类思想中丑陋、污秽的成分彻底清除,从而以纯洁、美妙、清净的智慧去观照世间的一切,既能视一切如同己出,又能视一切为他出,从而推己及人,设身处地替他人着想,以慈悲之心与乐拔苦,以行“八正道”严于律己。
佛教在适应社会、包容异说、重塑自我、奉献社会等方面展现着强大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