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评价体系研究
我国上市企业公司治理评价体系经验性解析
13 9 2年 , 伯利 和 米恩 斯 在《 现代 企 业 与私 有产 权 》 书 中 一
提 出了著 名的 “ 代公 司所 有权 与 控制权 相分 离 ” 现 的命 题 , 而 从 使公 司治理成 为经济 学 、 融学 和财 务 管理学 最关 注 的研究领 金 域之 一。伯利 和 米恩斯 认 为 , 现代 大 企业 的所 有权 分散 导致企
的独立 性和程 序性 。 穆迪 公司 的治理评 估 主要从债 权 人的 角度 考 察被评 级公 司 的职 责结 构 , 般包 括董 事会 、 一 审计 委 员会 、 关 键 审 计或 责任 功 能 、 益 冲突 、 管 薪酬 、 理层 发 展 、 东权 利 主 管 股
利 、 有 权与治 理透 明性 等内容 。 所
19 9 5年 , 兰德 ( eln 在 对各 国 公司 治理 实施 方式 莫 Mo r d) a 进 行系 统化 总结 的基础 上 提 出 了两 种公 司治 理模 式 :市场 导 向型治 理模 式 和 网络导 向 型治 理 模式 。 市场 导 向型 治 理模 式 实 施 的条件 是 具有 发达 的 金融 市场 , 司所 有权 较 为分 散 , 公 公
标准 普 尔 的公 司治 理评 价 包 括 公 司 治 理 成 绩 ( o a y C mp n S oe 和 国 家治 理 评 价 ( o nr Go en n e R v w) 个 cr) C ut v ra c e i 两 y e 部分, 前者是 关 于公 司管 理层 、 董事 会 、 股东 和其他 利 益相 关者
业控 制权集 中在 管理者 手里 , 管理 者 的利益 往往 与股 东 的利 而
益不 相一 致 , 而 , 有 权 的分散 很 可能 导 致企 业 管 理者 利 用 因 所
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状况评价指标体系
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状况评价指标体系近年来,中国上市公司的治理问题成为了社会热点话题之一、为了监督和评价上市公司的治理状况,建立一个科学、全面的指标体系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公司治理结构、信息披露、股东权益保护等方面,构建一个评价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状况的指标体系。
从公司治理结构角度来看,评价指标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董事会结构-董事会独立性:董事会成员中独立董事的比例;-董事会规模:董事会成员的数量是否适当;-董事会多元性:董事会成员的背景、专业技能、年龄等是否多样化。
2.高管薪酬-高管薪酬透明度:公司是否公开披露高管薪酬情况;-高管薪酬与绩效挂钩:高管薪酬与公司绩效的相关性。
3.股权激励机制-股权激励比例:公司是否采取股权激励措施,并授予合理的比例;-股权激励限制:股权激励计划是否设有限制条件,以避免不当行为。
从信息披露角度来看,评价指标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报告披露-年度报告披露时间:公司是否按时披露年度报告;-年度报告披露质量:年度报告是否包含了完整、准确的信息。
2.中介机构监管-律师事务所审计:公司是否委托独立的律师事务所进行审计;-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公司是否委托独立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
3.内幕信息披露-内幕信息披露严密性:内幕信息披露是否保密,避免信息泄露;-内幕信息披露时效性:内幕信息披露是否及时披露给投资者。
从股东权益保护角度来看,评价指标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股东是否参与决策-重大决策是否要经股东大会批准;-股东大会议案披露:是否提前公告议程、披露相关资料。
2.小股东保护-小股东股权行使权利保护:是否有相应措施保护小股东的权益;-好处回避机制:确保股东间的利益冲突不影响公司的持续发展。
3.业绩与股价关联性。
我国上市公司治理评价体系研究——基于CCGI~(NK)视角的实证检验
[ ]比弗. 2 财务呈报— —会计革命 [ M]大连 : 东北财经 大学出版社 ,
l9 1 . 9 9: 3
获取 超额 信 息租 金 。 因为通过 这 种 方式 , 经理 可 以提 高 公司 或 个人 价值 , 句话 说 , 换 经理 在 向投 资者 传 递信 息 的同 时 , 不但 可 以把 自己的企 业 与其 他企 业 区别 开来 , 且披 露 行 为本 身就 能 而
[ ]比弗. 9 财务 呈报—— 会计革命 [ . M]大连 : 东北财经 大学 出版社 ,
公 司治 理 与评价 的研 究成 果 不断 出现 。 公 司治 理评 价理 论不 使
断深 化 。1 9 9 3年 , 尔 蒙( l r . a n 提 出 了诊 断 董事 萨 Wae S l ) t J mo 会的 2 2个 问题 ;9 8年 ,标准 普 尔公 司 创立 了公 司 治理 服务 19 系统, 于 2 0 并 0 4年 进行 了修 订 ;9 9年 , 19 欧洲 戴 米诺 公司 推 出
【 关键词】 公司治理 ; 董事会 ; 监 事会 ; 功 能
进 证券市 场的发展 , 都具 有重 要的理论 意义和 现实意 义。
公 司治理 是现代 企业 发展 的基础 平 台 ,是经 理革 命 的必然 产 物 , 解决两权 分 离的有效 措 施。随 着全球 经济 的迅 速扩 张 , 是
19 3 9 9: 3.
1 0 oh l i e Ret c r g Ch r eRe es st met M tr s 1J e Do Fr Us ms s u t i ag v r l o r un a e
减少 公司 价值 被 低估 的可 能甚 至 增加 公 司 的价值 , 理 对这 种 经
公司治理主要框架(公司治理的主要研究内容)
二、公司治理研究的框架
1、股东权益的研究
• 股东分为如下四个层次。 • 第一,积极的投资者,积极的公司治理参与者。这些机构一方面采用积极的
投资策略,同时也十分关注公司投票机制等公司控制问题。处于这一类的股东数 量比较少,除了少数个人持股者以外,还有少数机构投资者。
1、股东权益的研究
• 第二,被动的投资者,积极的公司治理参与者。根据某些指数(如标准普尔500) 进行投资组合的机构投资者都属于这一类,如著名的Calpers加州退休养老基金、 Lens基金等。这类投资者要获得相对稳定的投资收益,因而采用的是被动的投 资策略,但是它们却比较关心公司的控制问题。
3、根据制度功能定义公司治理
• 1985年出版的英国《公司法》把公司治理定义为由董事、股东和审计员三方构成的 一种制度。
• 在美国法律协会的《公司治理原则》中,认为公司治理包括公司的目的和行为、董事 与管理人员的功能和权力、大型上市公司中审计委员会的作用、对董事会和监察委员 会安排的原则建议、董事会和监察委员会的谨慎义务和经营评价准则、公平交易的义 务、控制权交易中董事和股东以及出价者的作用等。
一、什么是公司治理?
• “结构”在汉语中是指事物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搭配与排列,或者指事物的内 部的构造;“机制”则是指事物或有机体的构造、功能、运作原理及其相互关系。 从广义上来说,“公司治理”既是一种结构也是一种机制,因此,将 “corporate governance”直接译作“公司治理”可能更符合“corporate governance”的完整含义。
1、根据具体形式定义公司治理
• 1992年出版的《新帕尔格雷夫货币与金融词典》描述了公司治理的主要形式,它从英、美 等国公司治理模式入手,认为公司接管市场( corporate takeover market)是过去25年 里英、美等国家公司治理的最有效、最简单和广泛适用的方式。
公司治理结构评估指标体系
公司治理结构评估指标体系公司治理是指企业内部各种机构和利益相关方之间的权力关系及其运行机制。
一个健康、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对于保障公司的长期稳定发展非常重要。
评估公司治理结构的指标体系有助于发现问题和提出改进建议。
1.公司治理架构指标公司治理架构包括董事会、监事会和股东大会等各种机构的设置和角色划分。
评估公司治理架构的指标包括:-董事会的构成和独立性:评估董事会成员的背景、专业能力和独立性,以及是否存在利益冲突。
-监事会的有效性:评估监事会的成员是否具备独立性,以及是否能够监督和约束董事会的行为。
-股东大会的民主性:评估股东大会的召开频率、议案的提出和表决程序是否公正透明,以及小股东是否能够有效行使股权。
2.公司治理流程指标公司治理流程是指董事会和高管团队的决策过程和流程。
评估公司治理流程的指标包括:-董事会议程和决策过程:评估董事会议程的制定和决策过程是否科学、合理和高效。
-高管团队的选拔和提拔:评估高管团队成员的选拔过程和标准是否公正、透明和科学。
-内部控制机制:评估公司内控制度和程序是否科学、完善,并能有效防范风险。
3.公司治理透明度指标公司治理透明度是指公司主动向股东和利益相关方公开信息的程度。
评估公司治理透明度的指标包括:-公司信息披露:评估公司是否按照法律、法规和上市规则的要求及时、准确、完整地披露信息。
-董事会报告和年度报告的质量:评估董事会报告和年度报告的质量,包括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可理解性。
4.公司治理绩效指标公司治理绩效是指公司治理结构对公司业绩和股东权益的影响。
评估公司治理绩效的指标包括:-公司业绩:评估公司的财务指标和市场供求状况,判断公司治理结构对公司业绩的影响。
-股东权益回报:评估股东在公司治理结构下的权益保护水平和回报情况。
总结起来,评估公司治理结构的指标体系应包括公司治理架构、公司治理流程、公司治理透明度和公司治理绩效等方面的指标。
通过评估这些指标,可以帮助发现并解决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提升公司治理的效果,实现公司长期稳定发展。
公司治理评价体系研究(整理)
公司治理评价体系研究(整理)公司要从外部获得股权和债权融资,需要得到融资方的认同,基本的是要使得融资方意识到它们的权利能够得到合适的保护,否则融资方就不愿意提供资金或会提高要价,公司治理评价就是证明公司对融资者提供这种保护的“显示信号”。
引言公司治理作为一种涉及公司股管理层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关系的制度性安排,近年来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已经形成了一个全球性的公司治理改革运动。
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通过一系列措施、规则和激励等公司治理方面的安排,能有效地推动公司的管理层实现公司价值的最大化,保护投资者利益。
这方面的分析已经很多,这里我们所关心的是:能否将对公司治理的分析和判断用于公司融资和投资领域?这牵涉到两个问题:一是公司治理的水平与公司获得外部融资的能力以及公司的市场价值(更具体地说就是股价)存在何种关系?二是对公司治理水平能否有一个明确的判断标准?这取决于能否能用一个简洁和可以比较的标准来衡量各个公司在公司治理方面达到的水平。
关于第一个问题,答案是明确的:公司治理效率确实与公司获得外部融资的能力和结构有关,也与公司的业绩和公司价值有关。
关于第二个问题,我们认为虽然精确的数量分析是困难的,但在实用的层次上,一个客观的、可以比较的衡量体系是可能的。
戴米诺公司(Deminor)从1999年开始运用其建立的一套公司治理评价体系在欧洲开展对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评价研究。
标准普尔(Standard&Poors以下简称SP)在1998年建立了一套公司治理评价指标,使这个显得模糊的问题变得清晰和可以判断。
该指标综合了一些国际组织和公司治理专家提出的公司治理原则,从2000年至今SP已经用这个体系对一些公司的公司治理进行了评价,取得了一定成果,逐步被市场认同,特别是在机构投资者中得到好评。
里昂证券亚洲也已对新兴市场的上市公司开展公司治理评分。
证监会提出准备在引进SP的公司治理评价体系;泰国证监会也拟在近期推出公司治理评价体系。
公司治理评价体系研究
公司治理评价体系研究公司治理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问题之一,其质量直接影响着企业的长期发展和利益相关方的利益。
公司治理评价体系是对公司治理有效性的评估和监督的一种工具,通过评价体系可以发现公司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和短板,为企业提供改进和优化的方向。
一、公司治理评价体系的意义1.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
公司治理评价体系可以帮助企业建立权力平衡机制和提高决策的透明度和效率,从而更好地推动企业的发展。
2.保护投资者利益。
公司治理评价体系可以帮助监督机构和投资者及时了解企业的治理状况,减少公司内部腐败和不当行为,保护各方利益。
3.增强公司的竞争力。
优秀的公司治理评价体系可以帮助企业建立良好的声誉和品牌形象,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地位。
4.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持续的评价和监督,企业可以发现问题并及时修正,提高企业的风险管理和危机应对能力,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公司治理评价体系的构建1.内部控制评价。
内部控制是组织内部建立的一系列控制措施和程序,目的是确保组织的活动能够达到既定目标。
内部控制评价需要考察企业的组织结构、职责分工、控制环境、风险评估等。
2.法律合规性评价。
法律合规性是公司治理的基础,企业必须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范,保障企业的合法性和稳定性。
法律合规性评价主要包括企业是否合法注册,是否按规定公开信息,是否规范披露财务状况等。
3.董事会运作评价。
董事会是公司治理的核心机构,其运作是否有效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治理和发展。
董事会运作评价主要包括董事会成员的组成和背景、董事会议事规则和程序、董事会的监督和决策等。
4.股东权益保护评价。
股东是企业的所有者,其权益得到保护是公司治理的重要任务之一、股东权益保护评价需要考察企业是否公开透明、是否尊重股东权益、是否保障股东利益等。
5.激励机制评价。
激励机制是促使企业管理者和员工为企业利益努力的重要手段,良好的激励机制可以激发企业内部的活力和创造力。
激励机制评价主要包括薪酬设计、绩效考核、激励激励政策等。
商业银行公司治理评价及提升路径研究--基于因子分析和QCA技术
一、引言随着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经济社会的发展进入新常态,金融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
商业银行作为金融系统的核心载体,在高速发展的经济社会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现金储蓄、网络借贷、线上理财和网上银行等方面均保持不可替代的作用。
为保证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时代拥有较强的生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加强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极有必要,而在互联网金融时代,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则须依据时代发展现状进行相应的创新,为科学地观察其创新程度和创新能力,需结合互联网金融视角系统测度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指数,为有效提升商业银行市场竞争力、巩固其市场地位,提出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提升路径是本文的主要目的。
关于商业银行公司治理评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公司治理绩效的评价以及指标体系的构建。
刘宏宇(2007)从公司治理监管的角度采取多种措施提升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水平,在中介机构以及国际机构所构建的公司治理评价体系的基础上,构建监管视角下的商业银行公司治理评价体系;张振兴(2009)认为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相较于其他行业具有极大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是由资本结构、合约、信息等不透明或不对等所带来的;周宗安等(2009)在巴塞尔及银监会对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相关指导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商业银行运营的现状,将10家商业银行作为样本,提出商业银行公司治理评价指标体系;杜莉(2014)通过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方法,对股份制改革后的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绩效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对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绩效进行评价,最终提出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提升策略;李晓庆(2020)将59家商业银行2008年-2017年的数据作为样本,利用WRDDM 模型测度公司治理无效率得分。
研究结果显示,国有银行的公司治理能力较高,股份制银行次之,而城商银行的公司治理能力则相对较弱。
关于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研究则较为广泛,包括公司治理机制及制度的研究、公司治理影响因素的研究、公司治理与多种绩效影响关系的研究等,李堪(2013)基于多因子模型实证分析了公司治理与经营绩效的影响关系。
公司治理评价体系及评价依据[公司治理的评价体系及完善建议]
公司治理评价体系及评价依据[公司治理的评价体系及完善建议]关键词公司治理股权结构社会责任公司治理,狭义的概念界定多局限于股东、董事会、监事会及管理层的体制安排方面;广义的概念则包括企业内部和外部的治理制度或机制,如股权结构、银行体制、企业并购、控制权市场、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兼顾等。
良好的公司治理水平能提高经营效率,降低营运风险,优化公司组织结构,促使公司价值最大化。
如何有效评价公司治理水平及优化措施将成为各个企业日益关注的话题。
一、公司治理的评价维度(一)信息披露信息透明度的提高不仅有助于减少投资者的信息风险并降低公司的资本成本,而且对于资本配置效率的改善大有裨益。
而从公司治理的角度来看,信息获取渠道的阻滞和失衡不仅是引发委托代理冲突的主要动因之一,并且信息透明程度的降低将进一步加剧公司内部人以攫取私利为目的的败德行为。
无论从制度的建设上还是从执法与监管的实施力度上,加强信息披露的目的都在于通过提高信息的透明度,降低证券市场信息不对称,维护市场的公开和公正,最终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二)股权结构股权结构以及第一大股东性质对公司治理质量产生不同影响,是决定公司治理质量的基础性因素,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股权结构决定了公司治理的结构。
第二、第三、第四位的股东的股权比例之和是否超过第一大股东,是否能对第一大股东形成有效的制衡作用,是否有四个以上的股东持股比例超过10%,前十大股东之间是否存在交叉持股和间接持股关系,前十大股东与上市公司之间是否存在关联交易等等,都会直接影响上市公司的治理状况。
2007年完成的股权分置改革构造了一个全流通的市场,并将逐步实现股权分散化,这些变化对中国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和公司绩效产生重要的影响。
(三)股东权利与股东大会股东权利的行使,一方面是通过在股东大会和临时股东大会上对有关决议事项进行投票表决来直接行使,另一方面则是通过对董事会、监事会构成人员的控制来间接行使其权利。
股东提名董事和监事候选人的权利大小及其到位程度,是股东权利落实的一个重要方面。
公司治理能力评价体系
公司治理能力评价体系1.引言1.1 概述概述公司治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通过规范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和运作方式,确保公司以合法、公正、透明的方式进行管理和运营的一系列制度和机制。
在全球化和市场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公司治理在维护和增强公司信誉度、提高公司竞争力、保护股东利益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公司治理能力评价体系,即对公司治理能力进行评估和量化的一套评价体系。
公司治理能力评价体系是评估公司治理水平、发现问题、指导改进的重要工具,对于提高公司治理质量、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正文部分,我们将首先探讨公司治理的重要性,阐述为什么公司治理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并分析公司治理能力评价的背景和意义。
然后,我们将重点介绍公司治理能力评价体系的必要性,说明评价体系对于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方案以及提高公司治理水平的重要作用。
最后,我们将展望未来公司治理能力评价体系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为公司治理的进一步改进和创新提供参考和指导。
综上所述,通过建立和完善公司治理能力评价体系,可以促进企业规范运营、提高竞争力,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本文将对公司治理能力评价体系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旨在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借鉴和指导。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三个主要部分来探讨公司治理能力评价体系。
首先,在引言部分,将对文章的概述进行描述,介绍本文的结构和目的。
然后,在正文部分,将详细讨论公司治理的重要性以及评价其能力的背景和意义。
最后,在结论部分,将进一步探讨公司治理能力评价体系的必要性,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
在正文部分的第2.1节,我们将讨论公司治理的重要性。
具体来说,我们将探讨良好的公司治理对企业的影响,包括提高企业的效率、降低风险、增强企业的竞争力等。
我们还将介绍一些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和实践案例,以支持我们观点的论述。
接着,在正文部分的第2.2节,我们将深入探讨公司治理能力评价的背景和意义。
公司治理评价中的董事会治理评价指标体系设置研究
之间往往存在着“资产混同”(施天涛,1998),为控股股东滥用关联交易、损害中小股东等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创造了条件。
因此,在《中国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中明确规定控股股东与其上市子公司应实行人员、资产、财务分开,各自独立核算、独立承担责任和风险。
本部分将通过相关指标对上市公司的独立性进行评价。
其中,对人员独立性的评价,我们可以调查双方是否有独立的办公机构、上市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是否在控股股东处任职、控股股东推荐董事和经理人选是否通过合法程序等来进行判断;在财务独立性评价中,我们可以通过检查上市公司是否建立了独立的会计核算体系和财务管理制度、是否拥有独立的银行账户、是否独立依法纳税、是否存在控股股东干预上市公司资金使用情况来做出评价;对于资产独立性的评价,我们可以通过上市公司的生产系统、销售系统、配套设施、专利技术等方面来进行判断。
由于本部分存在较多的显示信息,因此,能够相对容易地对上市公司的独立性进行评价。
而评价控股股东行为的合理性则需要我们做更多的信息处理工作。
在国外,对于控股股东损害上市子公司的行为,主要是通过立法来加以解决,如:英美的“揭开法人面纱”、德国的“债权人保护立法”、法国《破产法》中的“事实上的董事观念”、欧共体“公司法第9号建议案”等等(施天涛,1998)。
对控股股东赋予“诚信义务”是西方国家保护子公司及少数股东的一种重要方式。
该方式坚持的基本原则是子公司的利益不容侵害,只要股东或董事处于一种可能施加影响的地位,诚信义务就限制他们的行为。
在《中国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中也明确规定,控股股东必须对上市公司及其他利益相关者承担诚信义务。
该义务决定了控股股东与上市公司之间所发生的关系必须符合“公平原则”,然而,究竟如何衡量这种公平性,在不同的法律制度环境中,判断条件表现为不同形式,但其核心思想是一致的:第一,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存在事实上的控制;第二,控制行为造成上市公司中小股东及其债权人的利益损害;第三,控股股东存在损害上市公司中小股东及其债权人利益的动机。
公司管理制度及体系评价说明
公司管理制度及体系评价说明公司管理制度及体系是公司运营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和有效性直接影响到公司的业务运作、员工管理和发展方向。
本文将就公司管理制度及体系的评价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
一、公司管理制度评价公司管理制度包括公司治理结构、流程规范、工作职责分工、权责清晰等方面。
在对公司管理制度进行评价时,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1 公司治理结构公司治理结构是公司管理制度的核心,包括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等。
评价公司治理结构的有效性,需要考虑到权力分配是否合理、决策是否有效、信息披露是否及时等方面,以此来评估公司治理结构是否健全。
1.2 流程规范流程规范是公司日常运营的基础,包括资金流、信息流、人员流动等。
评价流程规范的好坏需要从流程设计、执行情况、监控机制等多个方面进行考量,以此来评估流程规范是否有效。
1.3 工作职责分工良好的工作职责分工能够提高工作效率,保障工作质量。
评价工作职责分工需要关注部门职责是否清晰、工作流程是否明确、配合协调是否顺畅等方面,以此来评估工作职责分工的合理性。
1.4 权责清晰权责清晰是公司管理制度的重要特征,能够有效地保障公司的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评价权责清晰需要关注岗位职责是否明确、权限范围是否清晰、责任制度是否健全等方面,以此来评估权责清晰的程度。
二、公司管理体系评价公司管理体系是公司内部各项管理制度、流程、方法、工具的组合,是实现公司战略目标的重要支撑。
在对公司管理体系进行评价时,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2.1 内部管理制度内部管理制度包括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管理等方面。
评价内部管理制度的有效性需要综合考虑各项管理制度的质量、执行情况、监督机制等方面,以此来评估内部管理制度的健康程度。
2.2 绩效评价体系绩效评价体系是公司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员工的激励和激情度。
评价绩效评价体系需要考虑到指标选择是否合理、评价标准是否公正、激励机制是否有效等方面,以此来评估绩效评价体系的合理性。
2010我国上市公司治理评价体系研究
托代 理 。2 0世纪 9 0年代 , at19 ) 一步 扩 展 H r(9 5 进 了公 司治理 的内涵 .认为 企业 内部 存在 代理 关 系 与 交易费 用是 公 司治理存 在 的两个 前提 ,有 效 的
公 司治理 在本质 上是 公 司管 理 的扩展 。是 经
济 社会 发展 的必 然结果 .是 信息 经济 与知 识 经济 条 件下 企业 管理 机制 的 内在性变 迁 ,从而 将 企业
转轨 的市 场 ,从 而使 公 司治理 的基本 框架 在执 行
过程 中存在着 多方面 的制度 约束 。近年来 , 国监 我
管部 门 、司法机 构与 相关 自律组 织先后 出台 了一
系列 上市公 司治 理机 制 的规 章 ,有 效地 促进 了公
关 键 词 :公 司 治 理 指 数 ;股 权 结 构 ;内 部 人 控 制 ;董 事会 ;信 息披 露 中 图分 类 号 :F 1 . 0 96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7 — 13 2 1 )10 4 — 5 6 12 5 (0 1O — 0 6 0
一
、
公 司治 理 的 起 源 和 发 展
一
般 都能够 有效 地抑 制经 营者 和大股 东 的机会 主
义行 为 。并 通过 各种 制度 安排 来弱化 因不 同的代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理 问题所 引发 的信用 缺失 。市 场经 济 国家 的制度
安排 通常 以市 场为基 础 , 自发形 成一 套制 度 , 包括 公 司 内部 治理 制度 和外部 治理 制度 ,并 通过 不 同
发起 了公 司治理 的改 革运 动 ,直 接将 公 司治 理 与
公 司管 理并 立 .并强调 公 司治理 在公 司管 理 中 的 主导性 与支持性 。亚洲 金融危机 的爆发 之后 , 司 公 治理 又逐 渐引起 亚洲 国家 的关 注脚 目前 , 多发 。 许
公司治理及其评价研究综述
公司治理及其评价研究综述近年来,公司治理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公司治理可以被定义为企业的管理系统和组织结构,它涉及到企业内部的管理体制、组织结构以及经营方式等方面。
企业通过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实现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经营者的短期利益及长期价值最大化,以及促进股东权利的实现。
公司治理的发展影响着企业管理和效率,以及企业社会责任及相关社会问题。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阐述公司治理及其评价研究。
首先,介绍了公司治理的概念及其相关内涵,及其对企业财务和经营绩效的影响;其次,讨论了关于公司治理的研究,从理论层面和实证层面来探讨公司治理和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最后,回顾了公司治理评价体系的方法,简要讨论了公司治理评价方法的优势及其局限性。
首先,说明公司治理的概念及其相关内涵。
公司治理是指企业管理及其组织机构的控制和把握,其本质是一种在多方利益共存的情况下,保证企业运行能力的体系化管理的过程。
它涉及到企业内部的管理体制、组织结构以及经营方式,是以有序地营造企业的运行环境、积极开展企业管理及让企业收益最大化为目标的系统过程。
接下来讨论公司治理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不同的研究者提出了不同的观点。
从理论层面上看,公司治理按照其运行的方式不同可分为“股权分置”与“内部管理”,由于“企业治理问题表征了股东与内部经营者的利益冲突”,因此“公司治理和企业的绩效是相对的概念,因此其关系也很难一言以蔽之”。
从实证研究的角度看,公司治理机制影响着企业管理和效率,从而影响企业的绩效。
研究发现,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能够改善企业绩效,使得公司能够更有效地经营。
随后,本文探讨了关于公司治理评价的方法。
近年来,公司治理评价的方法被越来越多的研究者采用,主要包括客观性指标法、专家评价法、实证研究法和投资者行为分析。
客观性指标法通过定量计算来评价公司治理水平,它可以从公司治理机制结构、企业发展和财务状况等角度展开。
专家评价法通过专家认可、习惯法则和经验知识等方式,对公司治理状况进行评价。
国内外公司治理评价体系的综述
现代商贸 工业 Mo enB s es rd d s y dr ui s T a e n ut n I r
20 0 9年 第 l 期
国 内外 公 司 治 理 评 价 体 系 的 综 述
陈 鑫 胡 丽君 呼 瑞 雪
( 中南 财 经政 法 大 学会 计 学 院 , 北 武 汉 4 0 6 ) 湖 3 0 0 摘 要 : 司 治 理 评 价 对 于衡 量 公 司 治理 水 平 具 有 重 要 意 义 , 内 外 的 相 关 理 论 和 实践 领 域 有 众 多评 价 体 系 。在 阐述 公 国
教学水 平和培养教 师 的 团队协 作 精神 , 这就 决定 了周 边 绩 向综 合 的 行 为 与 过 程 标 准 转 化 。许 多 绩 效 行 为 只 能 在 工 作 效考核周 期不同于任务绩 效的 考核周 期 。周边 绩效 是关 于 过 程 中体 现 出 来 , 不 是 能 够 单 独 考 评 的 结 果 , 于 青 年 教 而 对
1 研 究公 司治理评 价体 系 的意义
W oty 一 A Reot adfrB adMe es , 能 力 、 rh ? p r C r o or mbr” 从 道
代 独 准备 程 度 、 践 经 验 、 展 潜 力 、 职 经 实 发 任 大 量 对 公 司 治 理 的 实 证 研 究 和 案 例 均 表 明 , 好 的 公 德 、 表 性 、 立 性 、 良 历 、 职 时 间保 证 程 度 、 职 资 格 、 殊 服 务 能 力 十 一 个 方 任 任 特 司治理 机制是现代市场经 济和证 券市场 健康运 作 的微 观基 19 2月 , 国学 者 托 马 美 础 , 经 济 和 金 融 的 稳 定 与 发 展 十 分 重 要 。 因此 , 公 司 治 面 对 董 事 人 员 素 质 进 行 评 价 ;9 0年 1 对 对 斯 在 《 洲 管 理 》 表 了 “ e e pn i cos 一 文 , 董 事 欧 发 D v l igD r tr” o e 对 理 评 价 体 系进 行 研 究 具 有 重 要 意 义 。
《公司治理问题研究的文献综述》6200字
公司治理问题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目录公司治理问题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 (1)1.1国外研究现状 (1)(1)关于公司治理的研究 (1)(2)关于委托代理理论的研究 (2)(3)关于董事会的研究 (2)1.2 国内研究现状 (3)(1)关于公司治理的研究 (3)(2)关于委托代理理论的研究 (3)(2)关于董事会的研究 (3)第2章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5)2.1 公司治理的概念 (5)2.2 委托代理理论 (5)2.3激励与约束理论 (6)2.4利益与相关者理论 (6)2.5公司治理模式体系及构成 (7)参考文献 (8)公司治理的相关问题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1600年东印度公司的成立。
随后开始出现公司治理问题与治理结构等相关概念。
由于各学者专业领域侧重点不同,所以本文将公司治理问题研究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1.1国外研究现状(1)关于公司治理的研究关于公司治理方面,大多数学者认为有效的公司治理可以对董事会、监事会进行有效的监督,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制衡股权结构。
如Gomes和Novaes(2013)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认为由数位大股东共同持股,彼此相互制衡的模式有助于实现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
Casado等(2016)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通过对瑞士上市公司实证研究发现,拥有几个大股东会带来更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在多个受益股东存在的情况下,公司治理机制不仅有助于监督管理层,也有助于监督其他大股东。
PeiHossain(2017)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指出,较高的公司治理水平能够在公司中建立严密的管理系统,保证公司运行,维护利益相关者权益。
Zhi Wang和Ramzan Muhammad(2020)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通过研究证明多元化的股权结构和高负债的资本结构对企业业绩至关重要。
R.Gulatir等人(2020)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借助2017年在印度运营的40家公司样本构建了公司治理评价指数,将6个不同的指标构成公司治理评价指数,包括董事会效率、审计职能、风险管理、薪酬、股东权利和信息披露的透明度。
公司治理评价体系研究(整理)
公司治理评价体系研究(整理)公司要从外部获得股权和债权融资,需要得到融资方的认同,基本的是要使得融资方意识到它们的权利能够得到合适的保护,否则融资方就不愿意提供资金或会提高要价,公司治理评价就是证明公司对融资者提供这种保护的“显示信号”。
引言公司治理作为一种涉及公司股管理层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关系的制度性安排,近年来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已经形成了一个全球性的公司治理改革运动。
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通过一系列措施、规则和激励等公司治理方面的安排,能有效地推动公司的管理层实现公司价值的最大化,保护投资者利益。
这方面的分析已经很多,这里我们所关心的是:能否将对公司治理的分析和判断用于公司融资和投资领域?这牵涉到两个问题:一是公司治理的水平与公司获得外部融资的能力以及公司的市场价值(更具体地说就是股价)存在何种关系?二是对公司治理水平能否有一个明确的判断标准?这取决于能否能用一个简洁和可以比较的标准来衡量各个公司在公司治理方面达到的水平。
关于第一个问题,答案是明确的:公司治理效率确实与公司获得外部融资的能力和结构有关,也与公司的业绩和公司价值有关。
关于第二个问题,我们认为虽然精确的数量分析是困难的,但在实用的层次上,一个客观的、可以比较的衡量体系是可能的。
戴米诺公司(Deminor)从1999年开始运用其建立的一套公司治理评价体系在欧洲开展对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评价研究。
标准普尔(Standard&Poors以下简称SP)在1998年建立了一套公司治理评价指标,使这个显得模糊的问题变得清晰和可以判断。
该指标综合了一些国际组织和公司治理专家提出的公司治理原则,从2000年至今SP已经用这个体系对一些公司的公司治理进行了评价,取得了一定成果,逐步被市场认同,特别是在机构投资者中得到好评。
里昂证券亚洲也已对新兴市场的上市公司开展公司治理评分。
香港证监会提出准备在香港引进SP的公司治理评价体系;泰国证监会也拟在近期推出公司治理评价体系。
基于陀螺评价体系的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机制研究
基于陀螺评价体系的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机制研究中国银行业协会研究部课题组1摘要:健全的公司治理是商业银行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实现长期稳健发展的重要基础。
为更好地测评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水平,本文结合相关政策要求,在中国银行业协会“陀螺”评价体系的基础上,构建了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量化评价体系。
该量化评价体系既有定量比较,又有定性分析,从上市情况、信息披露情况、股东回报情况,以及商业银行与投资者、分析师、监管层和媒体的关系等多个层面综合评价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情况。
测评结果显示,近几年,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水平不断提升,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包括:部分国有及国有控股银行未能很好地将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全过程;一些中小银行独立董事占比较低,独立董事的监督作用有待进一步加强;部分商业银行的战略规划偏离定位,绩效考核过于注重短期利益等。
据此,本文建议结合中国银保监会《健全银行业保险业公司治理三年行动方案》的相关要求,通过进一步规范股东行为,增强董事会等治理主体的履职质效,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充分发挥行业自律组织作用等措施,切实提升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水平。
关键词:陀螺评价体系;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一、引言一般来说,企业的公司治理重点是协调股东和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
而商业银行既是一般的市场主体,在经营中追求利润最大化;又是审慎经营金融资产和负债的金融企业,需管理好风险。
因此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不仅涉及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关系,还必须充分考虑存款人、其他债权人、员工、金融消费者乃至社会公众等利益相关方的利益,并坚持以金融稳定为目标。
根据《公司治理准则》《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指引》等相关文件的定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可以理解为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营管理层及其他利益相关方之间的一整套关系设计安排,全方位规范银行各个利益相关方的权利和责任。
目前,国内外对于完善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机制的讨论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关1 课题组成员:潘光伟、周更强、李健、王丽娟、王芳。
公司治理评价体系研究
公司治理评价体系研究xx年xx月xx日•研究背景与意义•公司治理评价综述•公司治理评价体系•公司治理评价方法目•公司治理评价实证分析•公司治理评价优化策略录01研究背景与意义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对公司治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公司治理实践的不足现有的公司治理实践存在一定的问题和缺陷,需要进一步完善。
学术研究的进展学术研究的进展为公司治理评价体系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和方法支持。
010203理论意义公司治理评价体系研究有助于丰富和发展公司治理理论,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机制。
现实意义公司治理评价体系研究对于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和绩效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推动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实践意义公司治理评价体系研究可以为企业管理提供指导和借鉴,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构建科学的公司治理评价体系通过研究,构建科学的公司治理评价体系,为公司治理实践提供评估和参考。
分析公司治理现状和问题通过实地调查和案例分析等方法,对公司治理现状和问题进行深入剖析。
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和建议针对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和建议,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机制。
02公司治理评价综述1公司治理评价内涵23公司治理评价是指对公司的治理结构、机制和功能进行评估的过程。
公司治理评价包括股东、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等治理主体的评价。
公司治理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公司的治理水平,为改进公司治理提供依据。
提高公司的治理水平,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
提高公司的透明度和信誉度,增强投资者信心。
促进公司与投资者之间的沟通和信任,降低公司风险。
有助于提高公司的整体价值,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关注和投资。
有助于推动公司治理结构的改革和完善,提高公司的竞争力。
有助于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维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03公司治理评价体系国内外学者已经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公司治理评价体系研究,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评价体系。
评价方法多样化公司治理评价体系包括定量和定性两种方法,其中定量方法包括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定性方法则更加关注公司治理结构、机制等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司要从外部获得股权和债权融资,需要得到融资方的认同,基本的是要使得融资方意识到它们的权利能够得到合适的保护,否则融资方就不愿意提供资金或会提高要价,公司治理评价就是证明公司对融资者提供这种保护的“显示信号”。
引言公司治理作为一种涉及公司股管理层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关系的制度性安排,近年来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已经形成了一个全球性的公司治理改革运动。
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通过一系列措施、规则和激励等公司治理方面的安排,能有效地推动公司的管理层实现公司价值的最大化,保护投资者利益。
这方面的分析已经很多,这里我们所关心的是:能否将对公司治理的分析和判断用于公司融资和投资领域?这牵涉到两个问题:一是公司治理的水平与公司获得外部融资的能力以及公司的市场价值(更具体地说就是股价)存在何种关系?二是对公司治理水平能否有一个明确的判断标准?这取决于能否能用一个简洁和可以比较的标准来衡量各个公司在公司治理方面达到的水平。
关于第一个问题,答案是明确的:公司治理效率确实与公司获得外部融资的能力和结构有关,也与公司的业绩和公司价值有关。
关于第二个问题,我们认为虽然精确的数量分析是困难的,但在实用的层次上,一个客观的、可以比较的衡量体系是可能的。
戴米诺公司(Deminor)从1999年开始运用其建立的一套公司治理评价体系在欧洲开展对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评价研究。
标准普尔(Standard&Poors以下简称SP)在1998年建立了一套公司治理评价指标,使这个显得模糊的问题变得清晰和可以判断。
该指标综合了一些国际组织和公司治理专家提出的公司治理原则,从2000年至今SP已经用这个体系对一些公司的公司治理进行了评价,取得了一定成果,逐步被市场认同,特别是在机构投资者中得到好评。
里昂证券亚洲也已对新兴市场的上市公司开展公司治理评分。
香港证监会提出准备在香港引进SP的公司治理评价体系;泰国证监会也拟在近期推出公司治理评价体系。
我们试图吸收这些机构特别是标准普尔的公司治理评价体系,并根据中国实际构建一套符合中国特点的公司治理评价系统。
公司治理评价的理论基础近10年来,对公司治理与公司业绩及公司价值的关系的探讨构成企业理论、公司财务理论和公司法研究领域的一个共同热点。
人们虽然没能建立类似净现值公式那样的一个精确计量模型,但无论是理论模型还是实证研究的结果,都显示出公司治理水平与公司获取外部融资的能力和公司价值有着清晰的、无可辩驳的关系。
我们从下面几方面来作简要说明。
一、公司治理与公司价值公司的市场价值表现为公司的股权价值和债权价值之和。
如果公司治理存在严重问题,外部资金提供者得不到有效的保护,投资者就不愿意购买和持有公司股票,这会使股票交投低迷、价格不振,从而导致公司的市场价值下跌。
另一方面,在治理效率低下的公司,职业经理人经营管理的积极性也会受到影响,因为职业经理人的激励计划多与股价相联系,低效率使他们的努力不能反映在股价上,从而影响了其积极性的发挥。
与此类似,差的公司治理也影响到债权人对收回债权的评估,从而影响到债权的价值。
推而广之,企业的其他利益相关者(如员工、供销商等)也是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能对其权益提供良好保护的公司治理结构能鼓励这些利益相关者为企业提供“专用性资源”,否则企业就会面临这些“专用性资源”不足的问题,从而导致企业价值衰减。
S . Claessens(1998)等人曾对东亚地区的2658家上市公司的情况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在这些公司存在着公司治理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是大股东通过各种方式掌握了超过其所持现金流权利(股权)的控制权,然后利用这种控制权掠夺小股东。
二者差距越大,大股东掠夺小股东的机会就越大。
日本、印尼和新加坡三国公司的现金流权利与控制权之比分别为、0. 784、0. 794。
他们的实证研究显示,两者的差距与公司股价呈负相关,差距扩大10%,公司股价降低5%。
可见公司治理对公司股价有很大影响。
里昂证券(亚洲)在2000年对25个新兴市场国家的495家公司进行公司治理评价,评价指标包括57个,比如透明度、对小股东的保护、核心业务是否突出、债务是否得到控制、对股东的现金回报等。
结果发现公司治理得分与股本回报率存在密切的关系。
全部公司过去5年平均股本收益率(earning of equities) 为388%,得分最高的l / 4公司则达到930%。
去年100家公司股价跌幅平均达到%,而得分最高的25家公司的股价同期上涨了%,得分后25家公司的股价则下跌了23. 4%,里昂亚洲的研究报告认为,良好的公司治理与股价呈现出“近乎完美的契合”。
其中香港38家公司去年全年的平均回报率为22. 8%,得分最高的1/4公司为%,后1/4则只有%。
Mickensey公司(2000)的调查结果也显示投资者愿意为良好的公司治理支付17~30%的溢价(见图1、2、3)。
这些都说明公司治理与股价确有密切关系。
二、公司治理与企业融资1.公司治理与企业股权融资资本市场是企业获得外部长期资金来源的最重要渠道,而股票市场上的外部股东提供了企业通过股权融入资金的主要部分,外部股东的投资往往构成新增资本的主要部分。
这种情况在新兴市场表现得更为突出。
因此外部股东的投资行为关系到企业能否以合理成本从资本市场获得资金。
一个治理良好的公司会吸引大量投资者进入,为公司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来源,资本市场也会获得较快发展。
而差的公司治理会损害外部股东利益,打击新股东的投资意愿。
他们或不愿意投资或对投资要价更高,公司不得不以较低的价格发行新股,从而影响外部融资的数量和成本。
La Porta Lopez-de-Sila nes Shleifer 和Vishny(简称LLSV)(1998)的实证研究表明,公司治理较好、股东权利保护水平较高的国家,外部股东(中小股东)的持股比重一般比较高,大股东的持股比例较低,公司可以从更多的外部投资者那里获得资金支持。
2.公司治理与证券市场一般说来,在公司治理较差的国家,证券市场都相对不发达,市场规模和交投都受到限制。
因为如果资本市场的投资者观察到大股东或管理层对小股东的机会主义行为,他们就会对融资者索取较高的溢价,这主要体现为较低的购股价格、较高的分红要求等。
公司治理较好的企业不愿意接受这种条件,会退出资本市场;较差的企业则会接受融资条件,甚至会降格以求,从而造成劣质企业驱逐优质企业的结果。
在极端的情况下当公司治理严重到一定程度,资本市场就会成为“柠檬化”的市场(lemon market) “掠夺”问题的严重使得外部投资者认为所有公司都存在“掠夺”现象,因而无论何种公司以多大的折扣价招股,他们都不愿意购买股票,连那些公司治理较好的公司都难以幸免,最终资本市场就会萎缩乃至消亡。
发达的资本市场则为企业融资提供了较好的条件。
3.公司治理与债权融资债权融资也是如此。
一个能对债权人提供良好保护的公司治理体系能吸引到债权人以优惠价格向其提供债务资本,否则债权人就不愿提供资金或索取高昂的利息。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融资不得不依靠政府政策支持或企业集团内部的金融机构,这使得大量需要资金支持的中小企业很难获得贷款,而受到政府支持的大型企业集团获得大量廉价资金,从而加重了这些企业集团的负债水平。
1997年金融危机发生前东南亚一些国家许多大型企业集团的资本结构就具有这方面的特征。
公司治理评价的主要应用领域一、在企业融资方面的应用公司要从外部获得股权和债权融资,需要得到融资方的认同,最基本的是要使得融资方意识到他们的权利能够得到合适的保护。
只有在此情况下他们才愿意以合适的价格提供资本。
否则融资方就不愿意提供资金或会提高要价。
公司治理评价就是证明公司对融资者提供这种保护的“显示信号”(sig nalli ng)。
因此对有融资需求的公司来说,在IPO、债券发行、贷款和并购中通过公司治理评价能向投资者提供额外的信息,显示自身在公司治理方面的优势,从而将自己与其他公司区别开来,吸引、留住新的投资者。
正如Micksey伦敦公司的董事Paul Coombes指出的,“不能实行公司治理改革的公司为扩张融资在吸引资本时会发现面临竞争劣势,高水平的公司治理将证明其对在全球化的资本市场上吸引和留住投资者是最基本的。
”需要指出的是,在一个公司治理普遍效率不高、问题多多的环境下,公司融资对于公司治理事实上有更高程度的依赖,作用也更加明显。
因为它能使公司说服投资者将其与其他公司区分开看待,因此在新兴市场上投资者实际上更加重视公司治理。
Mickensey调查发现在一般认为公司治理水平较低的国家(如委内瑞拉、意大利),投资者愿意为公司治理支付的溢价水平要显著地高于公司治理水平较高的国家(如英国、美国)。
标准普尔(SP)对俄罗斯投资银行公司(俄罗斯的一家中等投资银行)的公司治理评级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该公司试图通过公司治理评价改进公司治理,推进业务全球化战略,进一步实现业务、客户基础和融资的多样化。
标准普尔给予其公司治理4. 2的评分。
SP公司治理服务部的总经理分析说,“这说明对于想成为全球巨头的中小型企业来说,它们可以首先在进人国际资本市场之前建立自己的公司治理历史。
”二、投资决策方面的意义公司治理评价可以成为投资者特别是机构投资者投资决策时的重要参考依据。
对投资者来说,公司治理评价可以使其在不同公司之间确认和比较公司治理水平,从而理解公司运行的方式,理解内部人(包括经理层和控制性股东)如何对待外部股东特别是少数股东,理解公司透明性的相对程度,把握公司治理方面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
特别是对于战略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而言,公司治理评价更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机构投资者资产组合中占多数的股票都是流通市值较大的公司,在这种公司,公司治理效率对公司经营的持续和稳定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机构投资者多是长期投资,更加关注公司的经营稳定性,公司治理对其投资回报的影响更大。
这也就是为什么机构投资者对公司治理格外重视、甚至积极参与公司治理改革的原因(如美国的Calpers、TIAA-CREF等投资机构)。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美国兴起的“积极股东行动”的主力就是一批以养老基金、退休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他们对许多大公司的公司治理不满,但又不能轻易退出其巨大的持股,于是就发起对公司的改革倡议和活动,改善公司治理水平,使其投资增值。
Mickensey在1996年对50家基金经理的调查中发现,资产周转率低,信奉价值投资理念(与成长投资理念相对而言),专门为富有个人、家庭,基金会和公共养老金投资的机构愿意对公司治理给予更高的溢价。
曾以发起Calpers等公司积极股东行动著名的公司治理专家还专门成立了一家依据公司治理原则进行投资的公司一一透镜投资管理公司(Lens),对公司治理方面有潜力又能接受股东积极干预的公司进行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