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原理模拟试题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模拟试题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模拟试题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模拟试题一一、单项选择题(答案一律填写在第二大题后面的表中,每小题1分,共20分。

)1、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A、内容和形式关系B、整体和部分的关系C、原因和结果的关系D、共性和个性的关系2、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根本的特征是A、客观性B、实践性C、历史性D、社会性3、“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经头脑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是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庸俗唯物主义观点C、机械唯物主义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4、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几种“原初物质”的观点是A、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B、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C、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D、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5、感觉、知觉、表象是()的三种形式A、意识B、反映论C、理性认识D、感性认识6、哲学上的一元论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有A、共同的发展规律B、共同的发展过程C、一个共同的本原D、共同的形式7、实现意识能动性的根本途径是A、投身社会实践B、认识客观规律C、加强主观努力D、制订周密计划8、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B、对立统一的观点C、质量互变的观点D、辩证否定的观点9、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A、一切经济关系的总和B、一切政治关系的总和C、一切思想关系的总和D、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0、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是A、反映论的观点B、可知论的观点C、辩证法的观点D、实践的观点11、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全部社会生活本质上是A、运动的B、发展的C、实践的D、矛盾的1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时间是指A、物质运动的广延性B、物质运动的规律性C、物质运动的永恒性D、物质运动的持续性13、只承认量变而否认质变会导致A、庸俗进化论B、诡辩论C、激变论D、均衡论14、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A、决定作用和反作用的关系B、普遍和特殊的关系C、有形和无形的关系D、内容和形式的关系15、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的不同回答是A、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B、划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C、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D、划分辩证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标准16、理解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A、生产劳动的发展史B、生产关系的发展史C、社会意识的发展史D、阶级斗争的发展史17、下列活动属于社会实践基本形式的是A、司法人员办案B、艺术家表演C、医生诊病D、运动员训练18、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的关系问题A、物质和意识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C、认识和实践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19、辩证的同一是A、不包含任何否定因素的同一B、不包含任何差别的同一C、事物与自身的完全等同D、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的同一20、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A、认识的“源”和“流”的关系B、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C、理论和实践的关系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二、多项选择题(答案一律填写在本题后面的表中,每小题2分,共16分)1、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会导致A、唯理论B、经验论C、教条主义D、不可知论E、经验主义2、下列选项中,正确说明真理与谬误关系的有A、在一定范围内真理和谬识是对立的B、真理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C、真理和谬误相斗争而发展D、真理和谬误相互包含E、在一定条件下真理和谬误相互转化3、下列选项中,包含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和相互存转化的有A、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B、贫生于富,弱生于强C、有无相生,难易相成D、量体裁衣,对症下药E、物极必反,相反相成4、下列选项中,体现重视矛盾特殊性的有A、对症下药、量体裁衣B、因地制宜,因地制宜C、声东击西、欲擒故纵D、一把钥匙开一把锁E、因材施教,因人而异5、唯物主义的基本历史形态有A、客观辩证法B、主观辩证法C、朴素唯物主义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E、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6、历史唯物主义创立的伟大意义在于A、它结束了历史唯心主义在历史观上的统治地位B、它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彻底完备的唯物主义C、它促成了社会主义学说由空想到科学的转变D、它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各种具体规律E、它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正确的观点和方法的指导7、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A、相互区别B、相互联结C、没有个性就没有共性D、共性寓于个性之中E、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8、生产力的实体要素包括A、劳动对象B、劳动资料C、劳动者D、科学技术E、生产资料所有制三、简答题(每小题9分,共36分。

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概论》模拟试题及答案(1)

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概论》模拟试题及答案(1)
C、本质上属于唯物论D、不能把自己的主张坚持到底
E、是超越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基本派别
8、下列选项中,属于唯物主义历史形态的有( ACD )
A、朴素唯物主义B、庸俗唯物主义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E、自然唯物主义
9、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的严重缺陷是( BDE )
A、否认世界可知性B、机械性C、否认自然规律客观性
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世界观
C、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世界观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16.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 C )
A、客观存在的各种物体B、宇宙中存在的一切现象
C、物质的具体形态和结构D、某种具体的“原初物质”
17.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 D )
A、世界是物质B、世界在本质上是精神
2.以下各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有( ABDE )
A、存在就是被感知B、物是观念的复合C、理在事先
D、心外无事,心外无理E、吾心即宇宙
3.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的唯物主义的缺陷有( ABCE )
A、用机械力学的尺度去衡量物质的一切运动
B、不能把世界理解为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中的过程
C、对社会历史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
D、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E、辩证唯物主义
6.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严重缺陷有( BCD )
A、否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B、用机械力学的观点解释一切现象
C、不能把世界理解为处于运动变化中的过程
D、不能把唯物主义观点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E、否认世界的可知性
7.哲学上的二元论( BD )
A、既是唯物论,又是唯心论B、最终必然导向唯心论
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概论》模拟试题及答案(1)
一、单项选择题

马克思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模拟试卷九一、单项选择题:(选项中只有一个最为准确的答案。

每题1分,计20分)1.理性认识的三种基本形式是()A.感觉、知觉、表象B.概念、判断、推理C.概念、计算、试验D.概念、范畴、规律2.唯物主义发展的三种基本形态是()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B.旧唯物主义、朴素唯物主义、庸俗唯物主义C.古希腊唯物主义、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费尔巴哈唯物主义D.古中国唯物主义、近代欧洲唯物主义、现代西方哲学3. ” 一切以条件、地点和时间为转移”,这是()A.唯物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的观点B.取消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观点C.夸大了客观条件作用的观点D.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4.中国宋代著名哲学家陆九渊提出''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这是()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B.古代朴素辩证法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5.认识的本质是()A.人的精神的自我创造B.是主体对于客体的直观反映C.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D.是人脑分泌出来的一种特殊物质6.唯物辩证法的''扬弃"是指()A.新事物彻底抛弃旧事物B.事物发展过程的非连续性C.事物发展过程的连续性D.新事物对旧事物的既克服又保留7.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A.阶级斗争8.改革开放C.科学技术革命D.社会基本矛盾8.主观唯心主义的极端形式是()A.唯我论B.唯心论C.唯理论D.经验论9.真理的相对性应理解为()A.真理的标准是多重的B.真理有待扩展和深化C.真理和谬误之间没有确定的界限D.对同一对象不同的乃至对立的认识都是真理10.“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前提之一”,这是()A.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观点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C.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D.历史宿命论的观点11.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这在哲学上属于()A.抓事物的主要矛盾B.确定事物的质C.认识事物的量D.把握事物的度12. ''社会发展既具有合规律性,又具有合目的性,是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

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 世界观是A 对社会发展的根本看法B 辩证思维的基本观点C 观察和分析问题的根本方法D 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2 哲学和世界观的关系是A 哲学是世界观的基础B 哲学是世界观的表现C 哲学就是世界观D 哲学是世界观的学说【】3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A 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的问题B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C 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什么的问题D 物质资料生产与人口自身生产的关系问题【】4 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是A 是否承认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B 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C 是否承认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D 是否承认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5 尼采哲学是A 经验论B 唯理论C 唯实论D 唯意志论【】6 把感觉经验当成第一性的东西,实质上是A 唯物主义观点B 实践第一观点C 经验论的观点D 反映论的观点【】7 认为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反映的特性,这是A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B 唯心主义的观点C 形而上学的观点D 诡辩论的观点【】8 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客观前提是A 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B 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C 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D 对保守思想的彻底克服【】9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在于A 是否承认世界的统一性B 是否承认世界的物质性C 是否承认世界的矛盾性D 是否承认世界的存在性【】10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 唯物辩证法的范畴体系B 矛盾的对立面又统一又斗争的观点C 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D 运动和静止辩证统一的观点【】11 坚持联系的客观性就是坚持了联系问题上的A 唯物论B 辩证法C 唯心主义D 形而上学【】12 矛盾问题的精髓是}A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问题B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问题C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D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问题【】13 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是A 肯定和否定B 量变和质变C 运动和静止D 同一和斗争【】14 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看A 事物的变化是否突破“度”B 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C 事物是否发生数量增减D 事物是否发生非本质属性的变化【】15 现象和本质是揭示A 客观事物的外部联系和内在联系的相互关系的一对哲学范畴B 真象和假象关系的一对范畴C 内因和外因关系的一对范畴D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一对哲学范畴【】16 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是A 前者是可知论后者是不可知论B 前者是直观反映论,后者是能动反映论C 前者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路线,后者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路线D 前者承认认识来源于实践,后者不承认认识来源于实践【】17 下列属于唯心主义经验论性质的观点是A 感觉经验是认识的起点B 必须事事直接经验C 只有经验事实而无客观事实D 亲身经验比抽象理论可靠【】18 相对真理是指A 不含有绝对性质的真理B 包含有错误因素的真理C 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的D 暂时正确的真理【】19 联结人与自然的中介是A 社会关系B 社会意识C 生产劳动D 地理环境【】20 我国实行有计划控制人口增长其根本原因是为了A 减少人口的数量B 提高人口的素质C 控制消费者人口数量的增加D 使人口生产和物质资料的生产保持最适当的比例【】21 决定一定社会面貌的基本因素是A 一定社会的生活方式B 一定社会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C 一定社会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D 一定社会的精神文明状态【】22 下列选项中的社会意识形式,属于意识形态范围的是A 自然科学、道德、宗教B 法律思想、逻辑学、宗教C 政治思想、艺术、语言学D 法律思想、哲学、宗教【】23 下列选项中全面反映国家的政治职能的是A 为大众谋福利B 保卫世界和平C 镇压敌人反抗D 对内镇压被统治阶级的反抗,对外防御敌人入侵【】24 国家的起源是A 人们为了解决纠纷而制定的契约B 调和阶级矛盾,维护社会秩序需要的产物C 剥削者欺骗被剥削者的产物D 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25 劳动资料包括A 生产资料的总和B 土地和人C 以生产工具为主的各种生产手段D 一切物质财富的总和【】26 我国现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B 人民内部矛盾C 僵化的经济体制同先进政治制度的矛盾D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27 阶级斗争根源于不同阶级A 在政治上的根本对立B 在思想观点上的根本对立C 在经济利益的根本对立D 社会分工不同【】28 社会基本矛盾是A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B 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C 生产和需要的矛盾D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和上层建筑的矛盾【】29 上层建筑的核心是A 政治法律思想B 哲学和社会科学C 国家政权D 社会物质关系领域【】30 人生价值包括两个方面,它们是A 人的经济价值和政治价值B 人的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C 人的潜在价值和现实价值D 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模拟试题2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模拟试题2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模拟试题(二)考生注意:1.考试时间:120分钟2.本套试卷共四道大题,满分100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单选(共30题,每小题1分,共计30分)答案1、D2、D3、B4、C5、B6、C7、B8、C9、D 10、C11、C 12、A 13、D 14、D 15、B16、B 17、B 18、B 19、B 20、C21、B 22、A 23、C 24、D 25、B26、C 27、B 28、C 29、D 30、B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最主要的自然科学基础是( )。

A.机械学B.地质学和胚胎学C.动植物生理学和有机化学D.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2.在物质和运动关系问题上,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是( )。

A.夸大运动的绝对性B.设想无物质的运动C.否认静止的存在D.设想无运动的物质3.区分新事物和旧事物的标志在于看它们( )。

A.是不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B.是不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有强大生命力C.是不是具有新形式和新特点D.是不是得到绝大多数人的承认4.质和属性的区别在于( )。

A.质是稳定的,属性是多变的B.质是绝对的,属性是相对的C.质是内在规定性,属性是外在表现D、质是相对稳定的,属性是绝对不变的5.在劳动资料这一复杂系统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是( )。

A.劳动对象系统B.生产工具系统C.信息传递系统D.能源动力系统6.人的价值的两个方面是指( )。

A.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B.政治价值和经济价值C.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D.潜在价值和现实价值7."肯定和否定相互渗透,在一定意义上,肯定就是否定。

"这是一种( )。

A.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B.辩证法的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D.形而上学的观点8.下列各组社会意识诸形式中,全部属于非意识形态范围的是( )。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模拟试题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模拟试题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模拟试题一
一、单选(每题1分,共20分)
1.在哲学史上第一次科学地对哲学基本问题做出完整概括和论证的是:()。

A、费尔巴哈
B、马克思
C、恩格斯
D、列宁
2. 否认思维和存在同一性问题是:()。

A、唯物论
B、唯心论
C、二元论
D、不可知论
3.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B、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的问题
C、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
4.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
A. 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
B. 物质的具体形态和结构
C.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 不能被人们所认识
5. 哲学的党性,即哲学的党派性是指()。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斗争
B、无产阶级世界观和资产阶级世界观的对立和斗争
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和斗争
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和斗争
6. 古代西方唯物主义发展的最高成果是:()。

A、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
B、赫拉克立特认为或是万物本原
C、德谟克里特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D、金木水火土是构成世界万物基础
7.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

A、指导性
B、实践性
C、先进性
D、时俱进
8. 马克思主义哲学最主要的特点是:()。

A、革命性
B、阶级性
C、实践性
D、科学性
9. 认为一切物质都有意识的观点是()。

A、唯物论的观点
B、庸俗唯物论的观点
C、物活论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模拟试题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模拟试题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题一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专业年级:考生学号:考生姓名:试卷类型:A卷□ B卷□考试方式: 开卷□闭卷□…………………………………………………………………………………………………………………(注:1、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册上,答在其他地方不记分;2、本考试为闭卷考试)一、单项选择题(从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或最合适的答案。

每小题1分,共20分)1、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A.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B.唯物主义和辩证法C.剩余价值学说和劳动价值论 D.科学社会主义2、哲学基本问题是:()A.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的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人的本质问题3、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A.人们适应外部环境的本能活动 B.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的精神活动C.人们社会生活中的一切自觉活动D.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4、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C.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 D.矛盾的对抗性和非对抗性5、“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对立,属于:()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B.唯物论和唯心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C.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对立D.辩证唯物论与旧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6、坚持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就是坚持了认识论的:()A.可知论B.唯物论C.辩证法 D.唯心论7、真理是:()A.被大多数人普遍认同的意见 B.客观事物及其规律C.人们有用的观点或理论D.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8、药物对于健康人并没有直接的价值,而对于病人则具有直接的价值,这突出地说明了价值具有的:()A.客观性 B.主体性C.社会历史性 D.多维性9、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A.生产方式 B.地理条件C.先进的社会意识 D.人口因素10、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在:()A.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 B.具有历史的继承性C.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D.社会意识各形式之间相互影响11、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A.劳动工具的状况 B.劳动者的素质C.劳动对象的广度和深度 D.劳动产品的数量和质量12、下列各组社会意识形式中,完全不属于意识形态的有:()A.道德、逻辑学、政治思想 B.法律思想、文学、逻辑学C.哲学、艺术、宗教 D.自然科学、逻辑学、语言学13、梁启超说:“大人物心理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模拟试题二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模拟试题二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模拟试题二一、单项选择题(答案一律填在第二大题后面的表中,每小题1分,共20分。

)1、哲学是A.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和总的看法C.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D.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下列观点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A.吾心便是宇宙 B.存在就是被感知C.心外无物 D.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3、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A.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B.本质和现象的关系C.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D.内容和形式的关系4、下列选项中正确说明运动和物质关系的是A.物质是运动的原因 B.物质是运动的本质C.运动是物质的内在根据 D.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5、“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指的是A.时间的顺序性 B.时间的不可逆性C.时间的相对性 D.时间的间断性6、哲学上的二元论的根本错误在于A.否认世界的统一性 B.否认世界的可知性C.否认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D.否认世界是运动发展的7、“意识是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这是A.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B.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C.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D.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8、唯物辩证法有两个基本特征,其中一个是永恒发展的观点,另一个是A.对立统一的观点 B.辩证否定的观点C.普遍联系的观点 D.质量互变的观点9、“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

这是A.辩证法的观点 B.形而上学的观点C.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10、我国古代有人提出“白马非马”说法的错误在于割裂了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联系 B.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的联系 C.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联系 D.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联系11、下列命题中,体现量变引起质变观点的是A.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B.社稷无常奉,群臣无常位C.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D.长堤溃蚁穴,君子慎其微12、割裂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会导致两种错误,其中一种是循环论,另一种: A.激变论 B.庸俗进化论 C.直线论 D.庸俗唯物论13、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实践活动的是A.农民播种小麦 B.法官审理案件C.运动员参加比赛 D.演员进行表演14、下列选项中属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的是A.认识是人脑主观自生的 B.认识来源于绝对精神C.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D.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l5、认识发展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是A.从知觉到表象 B.从判断到推理C.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D.从理性认识到实践16、检验人们的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是A.众人的赞同 B.权威的意见 C.已有的真理 D.社会实践17、既承认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又承认人的能动作用的观点,属于A.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B.相对主义观点C.诡辩论观点 D.折衷主义观点18、两种历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A.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B.思想动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C.剥削阶级代表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D.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19、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是A.生产力的发展 B.道德的进步 C.人的素质的提高D.民主进程的加快20、人的社会价值主要是指A.人的社会地位和威信 B.人的社会职务和权力C.人的文化水平和能力 D.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二、多项选择题(答案填在本大题后面的表中,每小题2分,共20分。

2021年自学考试模拟试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概论

2021年自学考试模拟试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概论

2021年自学考试模拟试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概论一、单项选择题1、历史唯物主义的生产力范畴是标志(C)A、人类理解和改造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水平的范畴B、人类改造旧的社会制度、创立新的社会制度的水平的范畴C、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从自然界获取物质资料水平的范畴D、人类实行政治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水平的范畴2、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A)A、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B、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C、人与劳动产品的关系D、人与劳动资料的关系3、在劳动资料中最能标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因素是(D)A、运输设备B、仓储设备C、维修工具D、生产工具4、在劳动资料这个复杂系统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是(B)A、劳动对象系统B、生产工具系统C、信息传递系统D、能源动力系统5、自然科学属于生产力范畴,这是因为(C)A、它是对自然界的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准确理解B、它能把生产力系统中的各要素组合成统一整体C、它渗透到生产力诸要素中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D、它是构成现代生产力系统的最重要的独立因素6、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D)A、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B、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C、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D、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7、生产关系包括多项内容,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C)A、产品的分配方式B、商品的交换方式C、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D、劳动者的分工协作形式8、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是因为(D)A、生产力是第一性的,生产关系是第二性的B、生产决定分配和消费C、自然关系决定社会关系D、生产力是内容,生产关系是形式9、阶级的出现是(B)A、政治关系发展的产物B、经济关系发展的产物C、军事冲突发展的产物D、由文化原因引起的10、阶级产生的基本前提是(C)A、用暴力掠夺他人的财产B、用特权侵吞公社的财产C、因为生产力的发展而出现剩余产品D、因为产品分配不公而出现两极分化11、划分阶级的标准是(A)A、经济标准B、政治标准C、思想标准D、社会标准12、阶级的实质是(C)A、少数人对多数人的专政B、不同集团的社会地位和分工C、一个集团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D、一个集团占有另一个集团的生产资料13、阶级划分的主要标志是各种社会集团(B)A、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不同B、对生产资料的关系不同C、在社会劳动组织中的作用不同D、取得劳动产品的方式和多寡不同14、上层建筑由两个部分构成。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模拟试题三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模拟试题三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模拟试题三一、单选(每题1分,共20分)1. 生产力所体现的关系是:(C)。

A、人与人之间的关系B、物与物之间的关系C、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D、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2. 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的起源是:(C)。

A、暴力的产物B、人们相互订立契约而形成的C、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D、阶级矛盾调和的产物3. 地理环境对社会的作用主要是通过:(D)。

A、对人的心理素质的影响才能实现B、对人的心理结构的影响才能实现C、对民族气质的影响才能实现D、对生产过程的影响才能实现4. 国家所代表的利益是:(B)。

A、剥削阶级的利益B、统治阶级的利益C、全体社会成员的利益D、基本阶级的利益5. 上层建筑的核心是:(A)。

A、国家B、军队C、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D、政治观点和法律观点6. 依靠社会舆论、人们的信念、习惯和教育发挥作用的社会意识形态是:(B)。

A、艺术B、道德C、宗教D、哲学7. 社会意识构成的高低层次可以分为:(B)。

A、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B、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C、社会意识形态和社会意识形D、群体意识于社会心理8.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是:(C)。

A、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的继承性B、社会意识的发展于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D、社会意识诸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9. 历史上有许多经济落后的国家在某些思想领域超过了经济先进的国家,这说明:(C)。

A、社会存在并不决定社会意识B、社会意识并不反映社会存在C、社会意识的变化和社会存在的变化具有不完全同步性D、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是间接的10. 生产方式是:(A)。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C、劳动资料与劳动对象的统一D、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的统一11. 经济基础是指:(D)。

A、一定历史阶段生产力的总和B、一定历史阶段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C、一定历史阶段科学技术与生产管理的总和D、一定历史阶段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12. 上层建筑是指:(C)。

军转干公共基础知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军转干公共基础知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军转干公共基础知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客体与物质形态关系的观念正确的是( )。

A.所有客体都是物质形态,所有物质形态都是客体B.所有客体都是物质形态,部分物质形态都是客体C.部分客体都是物质形态,所有物质形态都是客体D.部分客体都是物质形态,部分物质形态都是客体正确答案:C解析:客体是主体的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一切对象,具有客观性、对象性和历史性。

根据主体活动的指向与侧重点的不同。

客体可以分为自然客体、社会客体和精神客体。

思想客体也是认识的客体,尽管它本身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故答案选C。

知识模块: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2.下列命题中,不包含辩证法思想的是( )。

A.“穷则变。

变则通,通则久”B.“塞翁失马,焉知非福”C.“天不变,道亦不变”D.“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正确答案:C解析:“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易经》中提出的,揭示了事物的发展规律,体现了辩证法中事物变化与发展规律的观点。

因此A项不符合题意。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用来比喻好事可以引出坏的结果。

坏事也可以引出好的结果,体现了辩证法中矛盾双方向对立面转化的观点。

因此B项不符合题意。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体现了辩证法中普遍联系的观点,因此D项不符合题意。

“天不变,道亦不变”是西汉董仲舒的一个哲学命题,违背了过程论,用静止的眼光分析看待问题,属于形而上学的观点。

因此答案为C。

知识模块: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3.哲学与具体科学之间的最主要区别是( )。

A.哲学是一门抽象的理性学说,具体科学是具体化感性学说B.哲学研究世界发展最一般规律,具体科学研究世界单一领域或方面的规律C.哲学具有民族性、阶级性。

具体科学没有国界,是超阶级的学说D.哲学思想源于理论斗争,具体科学研究源于实践需要正确答案:B解析: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区别在于:(1)对象不同:具体科学以某一领域作为自己的对象,哲学以整体的世界作为对象,这是二者之间最主要的区别;(2)方式不同:具体科学以实证知识的方式来进行,哲学则是以对这些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和再思考的方式进行;(3)一般与个别的区别,哲学是一般的方法论。

精选新版2020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哲学原理精选模拟考试288题(含参考答案)

精选新版2020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哲学原理精选模拟考试288题(含参考答案)

2020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哲学原理精选试题288题[含答案]一、综合题1.材料1:自2002年以来,南京.成都.石家庄等地相继发生奶农把鲜奶倒入下水道的事件。

另据2004年7月15日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报道,进入夏季之后,浙江某市160多户奶农也频频把鲜奶倒入水沟,有时在一天内倒掉14吨。

倒奶那几天,畜牧兽医站的工作人员分头外出,帮助奶农联系收购鲜奶的企业,但收效甚微。

时隔一年,这样的事件又见诸媒体。

2005年8月11日新华网报道,陕西某村十几家奶农无奈把鲜奶倒进污水沟。

为帮助奶农售奶,当地政府联系了一家公司,收奶价格是每公斤1.2元。

可就是这样的低价,该企业后来也不收了。

人们不禁要问:如今牛奶多得喝不完了吗?材料2:其实,全球年人均奶类消费量为93公斤,中国仅为7.2公斤。

奶农倒奶固然与牛奶易变质且不能大量贮存有关,但前几年一些地方农民一窝蜂地饲养奶牛,鲜奶的供应大量增加。

同时,很多企业纷纷介入乳品加工业,有些产品尚未达标上市,消费者不敢购买。

当乳品销路不好时,企业便限量收购鲜奶。

材料3:(北京讯2008年9月)中国对普通奶粉和其他配方奶粉进行三聚氰胺检测,再发现20家乳品企业的普通奶粉有三聚氰胺。

新华社报道,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在完成婴幼儿奶粉和液态奶的三聚氰胺专项检查以后,又组织对普通奶粉和其他配方奶粉进行了三聚氰胺专项检测,并在前晚公布了检查结果。

报道说,当局抽检了全国约290家普通奶粉和其他配方奶粉生产企业中的154家企业(合计市场占有率达70%以上),发现有13%的企业所产的奶粉含三聚氰胺。

此外,当局抽检了9月14日(即三鹿宣布停产整顿之日)前生产的265个批次的产品,发现其中11.7%的批次含三聚氰胺。

检验结果显示,检出三聚氰胺的批次产品仍集中在石家庄三鹿集团公司及其所属企业,而且其“含毒量”比婴儿奶粉更高,最高含量达每公斤6196毫克。

此外,石家庄宝城乳业.唐山市龙源乳业的产品,三聚氰胺含量被发现在每公斤5500毫克以上。

大学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模拟试题及答案

大学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模拟试题及答案

单项选择题,在第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b)a、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证唯心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c、彻底的唯心主义和不彻底的唯心主义d、自然观上的唯心主义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2、把可直接感知的某种具体实物看作是世界的本原,这种观点属于(a)a、朴素唯物主义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c、庸俗唯物主义3、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b)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c、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d、人们对人生目的意义的根本观点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根本分歧是(d)a、肯定世界的统一性还是否认世界的统一性b、认为世界统一于运动还是统一于静止c、认为世界统一于主体还是统一于客体d、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还是统一于精神5、相对静止是指(c)a、事物绝对不动b、事物永恒不变c、事物运动的特殊状态d、事物运动的普遍状态6、时间和空间是(c)a、物质的唯一特性b、物质的根本属性c、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d、物质运动的根本原因7、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d)a、事物数量的增加b、事物的一切变化c、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8、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都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

这在哲学上符合(b)a、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的原理b、量和质相统一的原理c、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d、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原理9、有的哲学家认为,世界上的一切现象都是有原因的,因而一切都是必然的,偶然性是不存在的。

这是一种(c)a、庸俗唯物主义观点b、唯心主义非决定论观点c、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观点10、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在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领域普遍起作用的规律,它在(10、a)a、事物完成一个发展周期后表现出来b、事物经过一次辩证的否定后表现出来c、事物发展的任何阶段上都表现出来d、事物经过量变向质变转化后表现出来11、在现实中还没有充分的根据,也不具血必要的条件,在目前不能实现的可能性,属于(d)a、较差的可能性b、微小的可能性c、现实的可能性d、抽象的可能性1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d)a、主观精神的产物b、客观精神的显现c、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d、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13、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c)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b、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c、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d、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14、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模拟试题二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模拟试题二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模拟试题二
一、单选(每题1分,共20分)
1. 运用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原理在方法论上应坚持:()。

A、均衡论
B、一点论
C、重点论
D、二元论
2.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

A、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发展变化的基本形式和状态
C、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D、事物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3. 对待我国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

A、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精华,应全部继承
B、批判继承,推陈出新
C、保留一半,抛弃一半
D、传统文化是封建糟粕,应全部抛弃
4. 把“否定之否定”称为“仿佛回到出发点的运动”是:()。

A、诡辩论的观点
B、辩证法的观点
C、形而上学的观点
D、循环论的观点
5. 原因是指:()。

A、在某一现象出现之前的现象
B、被某一现象所引起的现象
C、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现象
D、引起某一现象的现象
6. 承认因果联系的客观性,这是()。

A、唯物主义决定论的正确观点
B、神学目的论的错误观点
C、宿命论的错误观点
D、唯物主义反映论的正确观点
7. 在现实中缺乏充分的根据,因而在当前条件下不能实现的可能性称之为:()。

A、不可能性
B、现实的可能性
C、抽象的可能性
D、具体的可能性
8. 坚持形式和内容的统一,必须反对:()。

A、庸俗唯物主义
B、折衷主义
C、宿命论
D、形式主义
9. “认为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的观点,犯了哪种错误:()。

A、唯心主义
B、形而上学
C、庸俗唯物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模拟题试卷与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模拟题试卷与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模拟题试卷与答案一、单选(共109题,总共0分)1.“机不可失,时再也不来”指的是( )A.时间的持续性B.时间的重复性C.时间的一维性D.时间的中断性2.判断一种观点对错的依据是()A.巨人之言B.吾人之心C.社会实践D.世人意见3.熟悉进程的两次飞跃的彼此区别主要在于()A.第一次飞跃是熟悉事物的现象,第二次飞跃是熟悉事物的本质B.第一次飞跃的目的是改造世界,第二次飞跃的目的是查验和发展理性熟悉C.第一次飞跃主如果熟悉世界,第二次飞跃主如果改造世界D.第一次飞跃取得感性熟悉,第二次飞跃取得理性熟悉4.感觉、知觉、表象是()A.反映论的三种形式B.感性熟悉的三种形式C.意识的三种形式D.理性熟悉的三种形式5.实践标准具有不肯定性,这是因为()A.社会实践具有历史局限性B.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标准C.社会实践是成心识有目的的活动D.有些熟悉是根本无法通过实践来加以查验6.人类社会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进程的含义是()A.社会发展史和自然界的发展史是完全相同的B.人类社会的发展像自然界一样有其规律性C.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不包括偶然性的必然进程D.社会的发展进程不受人们主观意志的影响7.唯物辩证法以为,矛盾斗争性的无条件性是指()A.矛盾斗争性的存在不受特定条件的限制B.矛盾斗争性的存在不需要任何具体条件C.矛盾斗争性既受特定条件限制又能打破这些条件的限制D.矛盾斗争性可以离开矛盾的同一性而对事物发展起推动作用8.唯物辩证法以为事物的联系组成运动、转变和发展,形而上学则是()A.只承认联系,否定发展B.只承认运动,否定联系和发展C.只承认发展,否定联系D.从否定联系到否定运动、转变和发展9.矛盾同一性和矛盾斗争性的关系()A.内部联系和外部表现的关系B.必然和偶然的关系C.原因和结果的关系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10.辩证否定的实质是()A.抛弃B.扬弃C.循环D.继承11.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哲学原理模拟试题
一.名词解释题
1.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
哲学是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世界观,是关于世界观的理论体系,是自然科学、思维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物质和意识:
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

这种客观存在是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简言之,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并能被意识反映的客观实在。

意识是自然界和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3.联系和发展:
联系是指一切事物、现象之间及其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和相互影响的关系。

发展是指前进的变化,反映着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上升的运动。

发展的本质含义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4.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以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能力,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它表示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与一定的生产力的发展状况相适应的、必然的、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物质关系。

它表示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其内容包括: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二是生产中人们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三是产品的分配形式。

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

5.阶级和国家:
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的社会经济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

简言之,阶级是与特定的生产关系相联系的、在经
济上处于不同地位的社会集团。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暴力工具。

国家的实质是阶级统治的工具,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暴力机构。

二.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其基本内容包括哪两个方面?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存在)和意识(思维)的关系问题。

它包括两个方面内容:第一个方面的问题,是物质和意识哪一个第一性的问题;第二个方面的问题,是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即人们能否认识世界的问题。

2.承认相对静止有什么重要意义?
相对静止,是指事物运动中的相对稳定状态,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包括:一是指一事物相对于其他事物没有发生位置的变化;二是指事物的性质没有发生根本变化。

这两种
情况都是暂时的、有条件的,因而是相对的。

因此静止又叫相对静止。

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在于:
第一承认相对静止是认识运动的条件。

第二不了解相对静止,就不可能理解物质的多样性。

第三只有承认事物的相对静止,才能区别事物,对事物进行确定的分析。

3.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是怎样的?
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质变是以量变为前提和基础的,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而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

第二量变和质变相互转化,即量变转化为质变,质变转化为量变。

质变体现和巩固着量变的成果,并进一步引起新的量变。

只有质变才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才能使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4.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是怎样的?
感性认识是人们通过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表面现象和外部联系的认识;理性认识是人们借助于抽象思维所把握到的关于事物的本质和内部联系的认识。

两者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表现为:
第一.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坚持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是在认识问题上坚持唯物论;
第二.感性认识有待于深化、发展为理性认识,坚持感性认识必须上升为理性认识,是在认识问题上坚持辩证法;
第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互相渗透。

感性之中有理性,理性之中有感性。

5.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而人民群众则是社会物质生产过程中的能动因素,是生产力的主体,因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第二,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第三,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三.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题
1.理论走在实践前面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错误。

因为在实践和认识的相互关系中,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但认识又积极地反作用于实践。

不承认这一点就不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认识对实践的指导折作用,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就更为明显。

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这就深刻地表明了理论走在实践的前面即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的正确性和重要性。

2.国家是阶级矛盾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错误。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其原因在于:在阶级社会中,对抗的阶级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国家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工具,正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把国家说成是阶级矛盾调和的产物和表现,则会歪曲了国家的起源和实质。

3.假象也是事物本质的表现。

正确。

因为现象是本质的外部表现,现象又分为真象和假象。

真象是从正面反映事物的本质,假象则是从反面表现事物的本质,它是由客观存在的各种原因引起的,属于客观的范畴。

要把假象和错觉区分开来,错觉则是人的主观感觉造成的,它属于主观的范畴。

4.矛盾就是对立。

错误。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是指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对立和统一及其相互关系基本范畴。

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两者辩证统一,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事物的发展。

四.论述题
1.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是怎样的?这一原理对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实践有何指导意义?
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一方面客观规律性制约着主观能动性。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以符合客观规律为前提。

客观规律性既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提供了可能,又要求人们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另一方面要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又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规律存在于事物的内部,是事物的本质,不发挥主观能动性,就无法认识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掌握规律、按规律办事必要条件。

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地结合起来。

一方面,只有坚持从实际出发,认识掌握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才能明确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战略、重点和原则;另一方面,只有充分发挥全国人民的主观能动性,才能积极探索、认识和把握规律,才能增强信心,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2.什么是党的思想路线?为什么说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
⑴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⑵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而党的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和体现:
第一.实事求是就是立足客观实际情况,认识事物的规律性,并用以指导实践。

第二.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因为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的基本原理是客观决定主观,实践决定理论,只有从客观实际出发,而不是从主观臆想或某种理论原则出发,才能做到实事求是。

第三.理论联系实际的根据是理论要从实际中来,又要回到实际中去,只有在正确理论指导下研究实际情况,才能做到实事求是,才能反对教条主义。

第四.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因为只有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判断对实际情况的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才能保证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是一个过程,只有在实践中发展真理,防止思想僵化,才能保证实事求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