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科学素材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知识点 教科版

合集下载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复习提纲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复习提纲

科学五下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复习资料2016.5班级: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 姓名:__________一、基础概念1.“时间”有时是指某一时刻,有时则表示一个时间间隔(即时长)。

2.我知道时间是以不变的速度在流逝,但我感觉快乐的时候,时间过得特别快;不高兴的时候,时间过得慢。

3.借助自然界有规律运动的事物或现象,我们可以估计时间。

4.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

5.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长短会慢慢地发生变化。

“日晷”与“圭表”是根据日影方向、长度制成的计时器。

6.古埃及人把天空划分为36个星座,并利用星座来计算时间。

他们把夜晚确定为12个小时,白天也确定为12个小时,单每个小时的时长不一样7.我国古代把一天分为12个时辰。

每个时辰是现在的两小时,从夜间十一时起算,23时至凌晨1时为子时;一时至三时为丑时。

午时三刻是正午前后。

8.日晷又称日规,是我国古代用日影测量时间的一种计时仪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

我国常用的有赤道式日晷和地平式日晷。

日晷由晷针和晷面组成的。

9.古代人们还曾经利用流水来计时,水钟又叫刻漏,古代水钟有泄水型水钟、受水型水钟等类型。

10.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人类根据这一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

11.水钟是根据滴水的等时性原理来计时的工具12.泄水型水钟容器内的水面随水的流出而下降,从而测出已经过去了多少时间。

13.受水型水钟水滴以固定的速度滴入圆筒,使得浮标会随水量的增加而逐渐上升,从而显示流逝的时间。

14.影响水钟计时准确性的因素有盛水容器的形状、滴水的快慢、水位的高低等。

15.我们可以控制滴漏的速度,从而使水钟计时更加准确。

16.用流水来计时主要要解决水流速度17.摆钟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

18.在一条细绳的下面挂上一个重物,就做成一个简易的摆。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时间的测量 单元复习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时间的测量  单元复习

概念三、摆的特点和影响摆的快慢的因素
结构
摆绳
摆锤

摆速
往、返算摆动一次
摆角
调节摆锤到固定点的 距离,可以调节摆的 快慢,达到我们需要 的效果。
概念四、机械摆钟的原理
垂体时钟是利用下垂物的 重力来回转动齿轮,当垂体所 受的重力转动齿轮时,摆锤与 齿轮操纵器会联合工作,控制 转动的规律。
长针
齿轮操纵器:倒钩 可以控制齿轮上的 齿,一次一个转动
?
想一想
本单元有哪些需要我们重点学习的科学概念呢?让我们一起来想一想。
概念一、太阳钟的原理
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和长 短会随着时间慢慢发生变化。
人们根据一天中影子 的方向变化制成了日 晷。用来测量一天的 时间。
人们根据一年中正午 时影子的长短变化制 成了圭表。用来确定 季节。
概念二、用水测量时间的原理
摆锤:来回摆 动,并牵动齿 轮操纵器
垂体:转 动齿轮
摆钟的齿轮操纵器
支轴
短针
齿轮:由垂 体控制,钟 表内部的齿 轮与指针可 以被牵动
用一用
通过学习,本单元的内容你掌握了吗?一起来用一用。
1.自己制作的摆在摆动时会发生( )的现象。 A.速度逐渐加快 B.摆幅逐验,仔细观察,一定会发现我们自己做的摆在摆动中方向发生变化,摆幅也发生变化。
体验到完成一个科学 制作需要不断重复实 验,在实验中逐步完 善。
实验验证
情感态度
观察记录
通过观察和记录,知 道阳光下物体影子的 长短和方向都在有规 律的变化。
制作调整
1.学习制作一个摆,能正确测 量一定时间内摆的摆动次数。 知道同一个摆在相同时间内 摆动次数是不变的。 2.改变摆的摆锤、摆长,研究 摆的快慢是否发生变化。知 道摆长长,摆动慢;摆长短, 摆动快。

教科版五下科学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知识点

教科版五下科学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知识点

教科版五下科学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知识点第一课《时间在流逝》1.“时间”有时是指(某一时刻),有时则表示一个(时间间隔)(即时长)。

我们可以借助(自然界有规律运动的事物或现象)来估计时间,如数心跳、有节奏地敲桌子等。

(时间是以不变的速度在流逝的),平时觉得时间有快慢是我们的感觉在起作用。

2.钟表以(时、分、秒)计量时间,钟面上的(秒针)每转动一格,表示时间流逝了(1秒钟),(秒针转动圈)则表示时间流逝了(1分钟)。

第二课《太阳钟》1.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太阳)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就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一一天)。

2.(古埃及)人把天空划分为36个星座,最早把一天分为(24个小时),其中夜晚(12个小时),白昼(12个小时)。

由于白天和晚上的时长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古埃及的每小时的时长也是变化的。

3.(中国)古代则把一天分为(12个时辰)。

每一个时辰为现在(两个小时)。

4.随着时间的变化,物体在阳光下的(影子的方向和长短)会慢慢地发生变化。

(“日晷”)与(“圭表”)是根据这个(日影长度)制成的(计时器)。

5.日晷(日规)是我国古代利用(光影)测量时间的一种计时仪器,通常由晷针和晷面组成。

第三课《用水来测量时间》1.古代的水钟(也叫刻漏)是根据(滴水的等时性原理)来计时的工具。

分为(受水型和泄水型)两种。

(受水型)是根据水量的(增加),刻度一般在下面底部不开口的容器上,记录它用多少时间把水接满 (泄水型)是根据水量的(减少),刻度一般在上面的容器,记录水漏完的时间。

我国的水钟最先是(泄水型)的。

2.在滴漏实验时,如果水是以水流的状态往下流时,水的流速是不固定的,(随着水量的减少速度变慢)容器中水越少,则水流下的速度就越慢。

我们可以控制(滴漏的速度),从而使水钟计时更加准确。

3.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在一定的时间内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人类根据这一特点制作(水钟、滴漏)用来计时。

五年级下期科学复习资料第三单元 时间的测量

五年级下期科学复习资料第三单元  时间的测量

五年级下期科学复习资料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一、填空:1、(“时间”)有时是指(某一时刻),有时则表示一个(时间间隔)(即时长)。

2、钟表以(时、分、秒)计量时间,钟面上的(秒针)每转动(一格),表示时间流逝了(1秒钟),秒针转动(一圈)则表示时间流逝了(1分钟)。

3、在不同的情况下,我们对(相同时间)(时长)的主观感受会不一样,但时间是以(不变的速度)在延伸的。

4、借助自然界有规律运动的事物或现象,我们可以(估计时间)。

5、时间可以通过对(太阳运动周期的观察)和(投射形成的影子)来测量,一些(有规律运动的装置)也曾被用来计量时间。

6、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

7、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长短)会慢慢地发生变化。

(“日晷”)与(“圭表”)是根据(日影长度)制成的(计时器)。

8、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人类根据这一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

9、通过一定的装置,流水能够用来(计时),因为(滴漏)能够保持水在一定的时间内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

10、我们可以控制(滴漏的速度),从而使水钟计时更加准确。

11、滴水计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特殊容器记录水漏完的时间(泄水型);另一种是底部不开口的容器,记录它用多少时间把水接满(受水型)。

12、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寻求精确的计时方法,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人们制作的(计时工具)越来越精确。

13、计时工具准确性的提高要靠(设计、材料)等的改进。

14、虽然像(日晷)、(水钟)以及(燃油钟)、(沙漏)等一些简易的时钟,已经可以让我们知道大概的时间,但是人们总希望有更精确的时钟。

(摆钟)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

15、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

根据(单摆的等时性),人们制成了(摆钟),使时间的计量误差更小。

16、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复习提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复习提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复习提纲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一、基础知识:1、(“时间”)有时是指(某一时刻),有时则表示一个(时间间隔)(即时长)。

2、钟表以(时、分、秒)计量时间,钟面上的(秒针)每转动(一格),表示时间流逝了(1秒钟),秒针转动(一圈)则表示时间流逝了(1分钟)。

3、在不同的情况下,我们对(相同时间)(时长)的主观感受会不一样,但时间是以(不变的速度)在延伸的。

4、借助自然界有规律运动的事物或现象,我们可以(估计时间)。

5、时间可以通过对(太阳运动周期的观察)和(投射形成的影子)来测量,一些(有规律运动的装置)也曾被用来计量时间。

6、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

7、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长短)会慢慢地发生变化。

(“日晷”)与(“圭表”)是根据(日影长度)制成的(计时器)。

8、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人类根据这一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

9、通过一定的装置,流水能够用来(计时),因为(滴漏)能够保持水在一定的时间内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

10、我们可以控制(滴漏的速度),从而使水钟计时更加准确。

11、滴水计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特殊容器记录水漏完的时间(泄水型);另一种是底部不开口的容器,记录它用多少时间把水接满(受水型)。

12、古代人们常常用光影来计时,如(日晷)、(圭表)计时工具;他们还曾经用流水来计时。

如(泄水型水钟)、(受水型水钟)计时工具。

13、计时工具准确性的提高要靠(设计、材料)等的改进。

14、虽然像(日晷)、(水钟)以及(燃油钟)、(沙漏)等一些简易的时钟,已经可以让我们知道大概的时间,但是人们总希望有更精确的时钟。

(摆钟)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

15、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

根据(单摆的等时性),人们制成了(摆钟),使时间的计量误差更小。

教科版(2001)五年级下册五年级科学三单元时间的测量复习资料(含科学实验)

教科版(2001)五年级下册五年级科学三单元时间的测量复习资料(含科学实验)

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基础知识1、在不同的情况下,我们对相同时间的主观感受会不一样,但时间是以不变的速度在延伸的。

2、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成了人类最早的时间单位——天。

3、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方向会慢慢发生变化。

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长短的变化规律是由长变短再变长,影子方向的变化规律是由西向北再向东移动。

4、日晷是利用光影的变化来计时的,由晷面和晷针组成,是古代利用光影来计时的工具。

5、圭表是利用表影长度随太阳光照射角度变化而发生变化来计时的。

由圭和表组成。

是古代用来测量季节和年的仪器。

6、我国古代的水钟有受水型和泄水型两种。

水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稳定的速度往下流,因此,通过水量的变化就能确定经过的时间。

7、水滴以固定的速应滴入圆筒,使浮标会随水量的增加而逐渐上升,从而显示流逝的时间。

制作水钟必须解决的问题是怎样保持水钟里的水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

8、我们可以通过控制滴漏的速度,使水钟计时更加准确。

9、影响我们制作的水钟计时准确的因素有容器的形状和滴水速度不固定等因素。

10、一个简单的摆是由摆锤和摆绳构成。

11、摆往返一次所用的时间总是相等的。

这就是摆的等时性。

12、1656-1657年,荷兰科学家惠更斯造出了一座带摆的时钟。

13、摆钟是根据摆的等时性原理制成的。

摆钟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

14、摆的快慢与摆锤的轻重无关,与摆线的长短有关,摆线越长,摆动越慢。

15、摆线的长度不等于摆长,摆的摆长是摆的固定点到摆锤重心的距离,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摆长越长,摆动越慢。

16、在其它因素相同的情况下,摆锤越短,摆动越快。

17、摆的快慢与摆锤重心有关,摆锤重心离摆的固定点越近,摆动的越快。

18、垂体时钟是利用摆来计时的一种摆钟。

它是利用下垂物的重力来转动齿轮,当垂体所受到的重力转动齿轮时,摆锤与齿轮操纵器会联合工作,控制转动的齿轮。

19、金属圆片固定的位置离支点越近,摆的速度就越快。

五下科学第三单元 时间的测量知识点

五下科学第三单元 时间的测量知识点

五下科学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1.我们可以用有规律或有节奏的活动来估计时间,如用(数心跳)、(数呼吸)、(有节奏拍打)等来估计1分钟,用(阳光下的影子)、(上下课的铃声)来估计几点钟,但凭我们的估计不能准备地知道时间。

在一分钟的时间里大约可写(40)几个字、看(10)行字,跑(300)米路等。

时间以不变的速度在流逝,平时觉得时间有快慢是我们的感觉在起作用。

2.我们古时把一天分成(12个时辰),每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2个小时),古埃及根据一年内36个星座在天空的横穿情况将一天划分为(24个小时),白天(12)个,晚上(12)个,每小时的时长是变化的。

3.古代的水钟有(受水型)和(泄水型)两种,都是根据水量的变化制成的。

在滴漏实验时,水的流速是不固定的,容器中水越少,则水下流的速度就(越慢)。

4.不同的摆自由摆动时的快慢是不一样的。

我们通过重物的重量、拉开的幅度、摆绳的长度来研究,发现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摆越长,速度(越慢),注意摆绳的长度不等于摆的长度,摆长是指(支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

5.计时器的组成:(齿轮控制器)、支轴、长针短针、(摆)、齿轮、(垂体)。

齿轮控制器由摆来控制、齿轮由垂体来控制。

6.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方向)会慢慢地发生变化。

(日晷)与(圭表)是根据(光影变化规律)制成的。

7.像(日晷)、(水钟)以及(沙漏)等一些简易的时钟,已经可以让我们知道大概的时间,但是人们总希望有更精确的时钟,根据单摆的(等时性),人们制成了(摆钟)。

8.人类最早的计时工具是(太阳钟),最早的计时单位是(天)。

9.实验设计:摆每分钟摆动次数与什么因素有关?研究问题A、摆每分钟摆动次数与摆锤重量有关吗?材料:细绳、螺帽、支架方法:用细绳和螺帽做两个长短一样,重量不同的摆;分别把两个摆固定在支架上,测出他们每分钟摆动的次数;重复3次,记录数据并比较。

发现:摆每分钟摆动次数与摆锤重量无关。

研究问题B、摆每分钟摆动次数与摆绳长短有关吗?材料:细绳、螺帽、支架方法:用细绳和螺帽做两个重量相同,摆绳长短不同的摆;分别把两个摆固定在支架上,测出他们每分钟摆动的次数;重复3次,记录数据并比较。

五年级下册科学素材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知识点教科版

五年级下册科学素材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知识点教科版

第三单元《时间的测》知识点1、“时间”有时是指(某一时辰),有时则表示一个(时间间隔)(即时长)。

2、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长短)会慢慢地发生变化。

(“日晷”)与(“圭表”)是依据(日影长度)制成的计时器。

3、在必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稳固的速度)往下贱,人类依据这一特色制作(水钟)用来计时。

4、(摆钟)的出现大大提升了时钟的(精准度)。

5、同一个单摆每摇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同样的)。

依据单摆的(等时性),人们制成了(摆钟),使时间的计量偏差更小。

6、摆的摇动快慢与(摆绳的长度)相关。

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摇动越慢,摆绳越短摇动(越快)。

7、摆的摇动快慢与(摆长)相关。

与(摇动幅度)没关,与(摆的轻重)没关。

8、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摇动越慢,(摆长越短),摇动越(快)。

9、注意摆绳的长度不等于摆的长度,(摆长)是指支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

10、(机械摆钟)是(摆锤)与(齿轮操控器)结合工作的。

11、一分钟正好摇动30次的摆长大概是(109厘米);一分钟正好摇动60次的摆长大概是(23厘米);12、日晷又称(日规),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丈量时间的一种计时仪器。

第1 页13、水在我国古代又叫(刻漏),是依据(滴水的等性)原理来的工具。

滴水有两种方法,即(泄水型)和(受水型)。

14、1656年,荷科学家(惠更斯)达成了伽利略的愿,造出了一座的。

15、一个器或水:器取个名称、写出所需资料和制作程;画出草。

写出影响水正确性的要素以及改方法。

器名称(可自己另起名):滴水水资料:透明大料瓶2个、剪子、子1个、条、彩色笔1支、水、秒表。

制作程:(1)先将两空料瓶分从上口和底儿的一剪开,而后在瓶盖上打一个小孔。

(2)将2个瓶子装起来,装入水,用秒表。

(3)在料瓶壁上出水流出1、2、3、⋯⋯10分的刻度。

影响水正确的要素有:盛水容器的形状、滴水的速度。

改举措:(1)尽量用外壁比光滑的料瓶。

(2)在水的出水孔安装滴液控制器。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时间测量知识点汇总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时间测量知识点汇总

第三单元时间测量1、“时间”有时是指某一时刻,有时则表示一个时间间隔(即时长),时间是不以人的意志而改变,它以不变的速度在流逝。

2、钟表以时、分、秒来计量时间,秒针每转动一格,表示时间流逝了一秒钟,秒针转动一圈,则表示时间流逝了一分钟。

3、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长短会慢慢地发生变化,日晷(是利用太阳光下影子的位置变化记录时间的)和圭表(是利用太阳光下影子长短变化记录时间的)就是根据太阳和影子的关系(即日影长度)制成的计时器。

4、人类最早使用的计时器是太阳钟,古人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是天。

5、中国古代的计时法干支计时法,十二时段计时法和更点计时法。

6、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人类根据这一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水钟在我国古代又叫刻漏,是根据滴水的等时性原理来计时的工具;滴水计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特殊容器记录水漏完的时间是泄水型水钟,是根据水量的减少制成的,刻度一般在上面的容器上;另一种是底部不开口的容器,记录它用多少时间把水装满是受水型水钟,是根据水量的增加制成的,刻度一般在下面的容器上。

7、在制作水钟时,水滴下的快慢与容器中水的水位的高低有关;影响水钟计时准确的因素滴水的速度、盛水容器的形状、刻度划分的准确。

8、改进水钟的方法:一是使滴水容器中的水位始终保持相同的高度;二是水滴快的时候加大时间刻度间距,水滴慢的时候减小时间刻度间距。

9、我国古代的一些计时仪器有:日晷、圭表、燃油钟、沙漏、水钟、蜡烛等;摆钟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

10、一个单摆由摆绳和摆锤两部分组成的,同一个单摆每分钟摆动的次数是相同的,因为单摆具有等时性。

11、摆长不等于绳长,摆长是指:从摆绳的最上端(支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如果用木条作摆,摆长为固定点到木条重心的距离。

12、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长有关,与摆幅和摆锤重量无关;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速越慢;摆长越短,摆速越快。

13、重心规则密度均匀物体的重心是它的几何中心。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复习材料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复习材料

在…………………………………………( )
A、上午
B、下午
C、全天
14、.水滴以固定的速度流入圆筒,使得浮标会随水量的增加而逐渐
上升,从而显示时间的流逝,这样的水钟属
于……………………………………………( )
A、泄水型
B、受水型
C、上浮

15、我用一个上下粗细一样的圆桶做了个泄水型的水钟,发现每分钟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复习材料 1、时间有时是指某一时刻,有时则表示一个时间间隔即时长。 2、钟表以时、分、秒计量时间,钟面上的秒针每转动一格,表示时 间 1 秒钟,秒针转动一圈则表示时间 1 分钟。 3、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我们古时把一天 一昼夜分成十二个时辰,每一个时辰为现在两小时,古埃及根据一年 内 36 个星座在天空的横穿情况将一天划分为 24 个小时,白天 12 个, 晚上 12 个。 4、时间可以通过对太阳运动周期的观察和投射形成的影子来测量, 一些有规律运动的装置也曾被用来计量时间。 5、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和长短会慢慢地发生变化。日晷和圭表就 是根据这种原理制成的计时器。 6、通过一定的装置,流水能够用来计时,因为滴漏能够保持水在一 定的时间内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人类根据这一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 时,为使水钟计时更加准确,我们可以控制滴漏速度。 7、古代的水钟有受水型水钟和泄水型水钟。影响水钟计时准确的因 素和盛水容器的形状是否规则、滴水的速度是否均匀有关。 8、虽然像日晷、水钟以及燃油钟、沙漏等一些简易的时钟,已经可 以让我们知道大概的时间,但是人们总希望有更精确的时钟。摆钟的 出现大大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 9、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根据单摆的等时性,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时间在流逝》时间的测量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时间在流逝》时间的测量

一分钟有多长
不看时钟,我们来估计一下一分钟持续的时间有多长。
怎样可以使我们的估计更准确?
一分钟有多长
一分钟能做多少事?
1分钟,喷气式客机能前进18千米; 1分钟,铅笔厂能生产1600支铅笔; 1分钟,用键盘可以打70-80个字; 1分钟,能跑步400米左右; 1分钟,能速读500-600字的故事;
一分钟有多长
如果让我们估计10分钟持续的时间,或者是1小时所持 续的时间,我们有哪些方法?能估计准确吗?
过去多少时间了
从上课开始到现在已经过去多长时间了?离下课还有多 长时间?我们估计得准确吗?
过去多少时间了
观看一段我们感兴趣的动 漫节目。看完后,估计一下这 段动漫节目播放了多长时间? 在节目没有开始前,我们等待 了多长时间?
现在几点了
不看时钟和手表,我们能知道现在大约几点钟吗?
看太阳在哪里?

早上
南 北傍晚西现在几点了不看时钟和手表,我们能知道现在大约几点钟吗?
现在是第几节课?
现在几点了
看看自己的手表或钟,现在几点了?
一分钟有多长
钟表以时、分、秒计量时间,钟面上的秒针每转动一格, 表示时间流逝了1秒钟, 秒针转动一圈则表示时间流逝了1 分钟……
《时间在流逝》时间 的测量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
超多互动!超多素材!总有你喜欢的。为教学插上翅膀!
看不见,抓不住,赶不走,也留不住; 上课时,它在我们专心致志的听讲中不知不觉地过去; 玩耍时,它在我们兴高采烈的游戏中悄悄溜走; 吃饭时,它在我们的饭碗里过去; 睡觉时,它随着我们的美梦一去不复返……
现在几点了 一分钟有多长 过去多少时间了
0.56÷28= 5.6÷100= 3.6÷0.3= 4.8÷0.3= 1.4×0.5= 0.8×1.1= 0.125×8=

最新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

最新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

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1、“时间”有时是指(某一时刻),有时则表示一个(时间间隔)。

2、借助自然界有规律运动的事物或现象,我们可以(估计)时间。

3、钟表以(时、分、秒)计量时间,钟面上的(秒针)每转动(一格),表示时间流逝了(1秒钟),秒针转动(一圈)则表示时间流逝了(1分钟)。

4、在不同的情况下,我们对(相同)时间的主观感受会不一样,但时间是以(不变)速度在延伸的。

5、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

6、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方向)会慢慢地发生变化。

(日晷)与(圭表)是根据(太阳光影子的变化)制成的计时器。

7、古埃及人把天空划分为(36)个星座,并利用(星座)来计算时间。

古埃及根据一年内36个星座在天空的横穿情况将一天划分为(24)个小时,白天(12)个,晚上(12)个,但夏夜实际上大约有( 8 )个小时。

8、我国古代把一天分为(12 )个时辰。

1个时辰表示(2)个小时。

9、古代人们还曾经利用(流水)来计时,古代水钟有(泄水型水钟)、(受水型水钟)等类型。

10、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人类根据这一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

11、泄水型水钟容器内的水面随水的流出而(下降),从而测出已经过去了多少时间。

12、受水型水钟水滴以固定的速度滴入圆筒,使得浮标会随水量的增加而逐渐(上升),从而显示流逝的时间。

13、影响水钟计时准确性的因素有(盛水容器的形状)、(滴水的快慢)、(水位的高低)等。

14、虽然像(日晷)、(水钟)以及(燃油钟)、(沙漏)等一些简易的时钟,已经可以让我们知道大概的时间,但是人们总希望有更精确的时钟。

(摆钟)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

15、不同的摆自由摆动时快慢是(不一样的)。

16、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

根据单摆的(等时性),人们制成了摆钟,使时间的计量误差更小。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纳(教科版)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纳(教科版)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纳(教科版)www.5y 时间、钟表以(时、分、秒)计量时间,钟面上的(秒针)每转动(一格),表示时间流逝了(1秒钟),秒针转动(一圈)则表示时间流逝了(1分钟)。

2、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

3、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长短)会慢慢地发生变化。

(“日晷”)与(“圭表”)是根据(日影长度)制成的(计时器)。

4、古埃及人把天空划分为个星座,并利用来计算时间。

5、古埃及人把夜晚确定为(12)个小时,但夏夜实际上大约有8个小时。

6、我国古代把一天分为(12)个时辰。

7、古代人常常用(光影)来计时。

日晷.日晷又称日规,是我国古代用日影测量时间的一种计时仪器。

2.日晷由晷针和晷面组成的,是根据阳光下直立物体影子移动的规律制作的。

3.在太阳底下,随着时间的变化,一根直立细棒的影子的方向、长短也会慢慢发生变化。

4.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是自东向西移动的,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是自西向东移动的。

水钟.古代人们还曾经利用流水来计时,水钟又叫刻漏,古代水钟有泄水型水钟、受水型水钟等类型。

2.水钟是根据滴水的(等时性)原理来计时的工具3.泄水型水钟容器内的水面随水的流出而下降,从而测出已经过去了多少时间。

4.受水型水钟水滴以固定的速度滴入圆筒,使得浮标会随水量的增加而逐渐上升,从而显示流逝的时间。

5.影响水钟计时准确性的因素有盛水容器的形状、滴水的快慢、水位的高低等。

6.通过一定的装置,流水能够用来(计时),因为(滴漏)能够保持水在一定的时间内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

8.我们可以控制(滴漏的速度),从而使水钟计时更加准确。

摆钟.虽然像(日晷)、(水钟)以及(燃油钟)、(沙漏)等一些简易的时钟,已经可以让我们知道大概的时间,但是人们总希望有更精确的时钟。

(摆钟)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

2.(摆钟)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

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习资料

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习资料

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复习资料1、时间有时是指某一时刻,有时则表示一个时间间隔(即时长)。

在不同的情况下,我们对相同时间(时长)的主观感受会不一样,但时间是以不变的速度在流逝。

2、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

古代埃及人把天空分为36个星座,把夜晚确定为1 2个小时,白昼也定为12个小时,我们古代把一天(一昼夜)分成十二个时辰,每一个时辰为现在两小时。

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长短会慢慢地发生变化。

日晷与圭表是根据日影长度制成的计时器。

3、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人类根据这一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

水钟在我国古代又叫刻漏,是根据滴水的等时性原理来计时的工具。

滴水计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特殊容器记录水漏完的时间泄水型;另一种是底部不开口的容器,记录它用多少时间把水接满受水型。

4、通过一定的装置,流水能够用来计时,因为滴漏能够保持水在一定的时间内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

我们可以控制滴漏的速度,从而使水钟计时更加准确。

滴漏的滴水速度与漏水孔的大小、滴漏中的水位高低有关。

制作简易水钟方法:将两个塑料瓶去头去底进行组合,①先选择制作水钟的类型(受水型还是泄水型)②确定总水量,③使水的流速保持一样。

受水型(使水流成水滴或使总水量保持不变。

)泄水型(使水流成水滴)④测出一分钟的水量。

⑤推测出其余十分钟的水量。

5、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这就是单摆的等时性,是由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发现的,荷兰科学家惠更斯据此造出了第一座带摆的时钟,使时间的计量误差更小。

摆钟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

6、我们运用测量与比较的方法来研究钟摆的摆动快慢。

不同的摆自由摆动时的快慢是不一样的。

我们通过摆锤的重量、摆绳的长度来研究,发现摆的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摆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无关。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时间的测量知识分享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时间的测量知识分享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时间的测量第三单元:时间1.时间在流逝一、教材简析:本课共有三部分:第一部分:现在几点了。

要求学生在不看钟表的情况下,可根据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进行估计时间,鼓励学生思考其他估计时间的方法。

然后再对照自己的手表看看自己是否估计的准确。

第二部分:一分钟有多长。

前一部分的活动主要是让学生对一天中某一个时刻进行估计,这部分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对某个时间段进行估计和感受。

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各种方法去体验一分钟的长短,并引导他们用各种方法来估计一分钟的时长。

第三部分:过去多长时间了。

这个活动是在前两个活动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自己经验对“上课多长时间了,离下课还有多少时间”进行合理的估计。

而学生往往是估计不准确的,原因要么就是课堂上过于投入了或者没有兴趣,影响了他们的估计。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归纳估计失误的原因,引出“时间有快慢吗”的讨论话题。

二、教学背景:本课是单元的起始课,是学生们研究时间的测量的开始。

对于学生来说“时间”是一个非常熟悉又不熟悉的事物。

他们每时每刻都在时间的流逝中生活和学习,几点上课?几点下课?几点放学?学生们是太了解不过了。

但是时间又看不见模不着,怎么能够对“时间”进行研究呢?这个问题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有一定挑战性的。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要让学生意识到时间是可以被感受、估计和计量的。

学生将通过感受1分钟、10分钟来感知时间的长短,并且意识到我们的实际行为很容易使自己估计时间时发生偏差,因此需要准确地、客观地计量时间。

三、教学设计:2.太阳钟一、教材简析: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在循着人类计量时间的技术发展史的轨迹,引领学生感受时间并对不同类型的计时器展开充分的探索。

本课的教材从一开始就引导学生探究时钟发明之前人类白天和夜间的计时方法,了解中外古人对一天的不同确定方法,感受古人伟大的聪明才智通过以上活动,学生加深认识太阳运动周期的观察和投射形成的影子变化来测量时间,还会认识到一些有规律运动和变化的装置也可以计量时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计时器的计时准确性在不断提高。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PPT课件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PPT课件

西
猜一猜: 现在可能是什么时候?
长长的影子
猜一猜:现在可能是什么时候?

猜一猜:现在可能是什么时候?
汽车正在向北方行驶。
晷面
晷针
底座
赤道式日晷
古人把昼夜分为十二个时辰:
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 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时间的测量
3、用水测量时间
前节知识回顾
1、古代人还用光影来计时。日晷又称日规, 是我国利用日影测量时间的一种计时仪器,由 晷针和晷面组成的,是根据阳光下直立物体影 子移动的规律制作的。
2、在太阳底下,随着时间的变化,一根直立 细棒的影子的方向、长短也会慢慢发生变化。 3、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是自东向西移动的, 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是自西向东移动的。
一分钟脉搏 一分钟心跳 一分钟呼吸 一分钟跳绳 一分钟朗读 一分钟写字 一分钟默读 ……
机械停表
电子停表
石英钟
电子钟
我国2006年成功研制铯原子喷泉钟
600万年误差不到1秒
据2009年02月10日英国《泰晤士报》报道:
美国科学家研制出激光钟 20亿年误差不到1秒
练习
1、根据自身的感觉来计量时间, 准确吗?怎样能比较准确地计量 时间? 答:不太准确;比较准确地计量 时间的方法是用手表或钟表。
判断题
1、太阳自西向东的位置移动造成了一天中物体影子 的变化。 ( )
√ 2、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 ) 3、只有在阳光下物体才有影子。 (× )
5、太阳位置的变化影响影子的变化。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三单元时间的测量复习课课件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三单元时间的测量复习课课件

6、我国古时把一天分成( 12 )个时辰,每一个时辰为 现在的( 2 )小时。
7、阳光下物体影子的( 方向)、( 长)短会慢慢地发生
变化。 “日晷” 与 “圭表” 是根据( 日影长)度制成的
计时器。
8、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
稳定的速)度往下流,
人类根据这一特点制作(
)用来水计钟时。
9、滴水计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特殊容器记录水漏 完的时间,称为( 泄水)型;另一种是底部不开口的容 器,记录它用多少时间把水接满,称为( 受)水型。
)和
方向
长短
第十页,共15页。
四、选择题。
1、古代人们制作的利用太阳来计量时间的仪器是
( C )。
A、浑天仪
B、滴漏
C、日晷
2、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锤的重量( B)。
A、有关系
B 、没有关系
C 、有时有关系,有时无关系
3、伟大的科学家( B )用事实证实了影响单摆摆
动快慢的因素提摆绳的长短。
A、牛顿 B、伽利略 C、爱因斯坦
答:图B摆动的次数多。因为两
个摆同时以相同的角度开始
摆动,而摆的快慢与摆的摆
绳的长度有关,摆绳越长,
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
越快,所以图B摆动次数多
些。
图A
图B
第十四页,共15页。
Thank You !
不尽之处,恳请指正!
第十五,共15页。
10、虽然像日晷、水钟以及燃油钟、沙漏等一些简易的时钟, 已 的时经钟可。以(让我们知)道的大出概现的摆大时钟大间提,高但了是时人钟们的总精希确望度有更。精确
第四页,共15页。
11、摆的摆动快慢与( 摆绳的)长有度关。同一个摆,摆绳越长, 摆动越( ),摆绳慢越短,摆动越( )。 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时间的测》知识点
1、“时间”有时是指(某一时刻),有时则表示一个(时间间隔)(即时长)。

2、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长短)会慢慢地发生变化。

(“日晷”)与(“圭表”)是根据(日影长度)制成的计时器。

3、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人类根据这一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

4、(摆钟)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

5、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

根据单摆的(等时性),人们制成了(摆钟),使时间的计量误差更小。

6、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

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7、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长)有关。

与(摆动幅度)无关,与(摆的轻重)无关。

8、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

9、注意摆绳的长度不等于摆的长度,(摆长)是指支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

10、(机械摆钟)是(摆锤)与(齿轮操纵器)联合工作的。

11、一分钟正好摆动30次的摆长大约是(109厘米);一分钟正好摆动60次的摆长大约是(23厘米);
12、日晷又称(日规),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量时间的一种计时仪器。

13、水钟在我国古代又叫(刻漏),是根据(滴水的等时性)原理来计时的工具。

滴水计时有两种方法,即(泄水型)和(受水型)。

14、1656年,荷兰科学家(惠更斯)完成了伽利略的遗愿,造出了一座带摆的时钟。

15、设计一个计时器或水钟:给计时器取个名称、写出所需材料和制作过程;画出草图。

写出影响水钟计时准确性的因素以及改进方法。

计时器名称(可自己另起名):滴水水钟
材料:透明大料瓶2个、剪子、钉子1个、纸条、彩色笔1支、水、秒表。

制作过程:(1)先将两空饮料瓶分别从上口和底儿的一侧剪开,然后在瓶盖上打一个小孔。

(2)将2个瓶子组装起来,装入水,用秒表计时。

(3)在饮料瓶壁上标出水流出1、2、3、……10分钟的刻度。

影响水钟准确的因素有:盛水容器的形状、滴水的速度。

改进措施:(1)尽量用外壁比较平滑的饮料瓶。

(2)在水钟的出水孔处安装滴液控制器。

16、实验3.1:摆的快慢与摆锤重量有关系吗?
我的猜想:摆的快慢与摆锤重量无关。

所需器材:铁螺丝帽3个、细绳1条、铁架台及支架1套、秒表1块。

需要改变的条件:摆的重量;不改变的条件:摆长。

实验过程:(1)把细绳固定在铁架台支架上,下端挂一个螺丝帽作为摆锤,让摆小幅度自由摆动,观察摆在15秒内摆动的次数。

(2)增
加摆锤的重量,使摆锤重量是原来的两倍、三倍,但摆绳长度不变。

(3)用秒表分别测出摆在15秒内摆动的次数。

实验现象:重量改变后,摆在15秒内摆动的次数没有变化。

实验究论:摆的快慢与摆锤重量无关。

17、实验3.2:摆的快慢与摆绳长度有关系吗?
我的猜想:摆的快慢与摆绳长度有关。

所需器材:铁螺丝帽1、细绳1条、铁架台及支架1套、秒表1块。

需要改变的条件:摆绳长度;不改变的条件:摆的重量。

实验过程:(1)把细绳固定在铁架台支架上,下端挂一螺丝帽作为摆锤,让摆小幅度自由摆动,观察摆在15秒内摆动的次数。

(2)增加摆绳的长度,使摆绳的长度是原来的两倍,但摆锤的重量不变。

再用秒表测出摆在15秒内摆动的次数。

(3)两次摆动进行对比。

实验现象:摆绳的长度增加后,摆比原来摆动的慢了。

实验究论:摆的快慢与摆绳长度有关。

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五下科学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知识点
1、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了(地心说)。

2、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他的著作有《天体运行论》。

3、摆具有(保持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

4、(“傅科摆”)摆动后,地面的刻度盘会与摆的摆动方向发生偏移,证明(地球在自转)。

5、(天体的东升西落)是因(地球自转)而发生的现象。

6、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相反)。

地球自转方向:(逆时针)或(自西向东)。

7、(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

8、不同地区所处的(经度差)决定了地区之间的(时差)。

9、人们以(地球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为(24个时区)。

将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定为(0度经线)。

从0度经线向东180度属东经,向西180度属西经。

经线每隔(15度)为(一个时区),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就相差1小时。

10、北极星不动的秘密:地球围绕地轴转动,北极星正好处在地轴的延长线上,地轴始终倾斜着指向北极星,这就是北极星相对“不动”的秘密。

11、从(北极星在天空中的位置)可推测出(地轴是倾斜的)。

12、公转就是地球围绕着(太阳)转动;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是(一年)。

13、(恒星的周年视差)证明地球确实在围绕太阳(公转)。

14、在围绕某一物体(公转)时,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会观察到远近不同的物体存在(视觉位置差异)。

15、(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

16、(极昼和极夜现象)与(地球公转)、(自转)和(地轴倾斜)有关。

17、(地轴倾斜角度的大小)可以影响(极昼极夜)发生的地区范围。

18、北极星为什么不动?
因为北极星处在地轴的延长线上。

地球转动时,地轴始终倾斜着指向北极星。

19、为什么一年有四季?因为地球在公转过程中,由于地轴的倾斜,导致阳光有规律性地直射或斜射某一地区,因此气温也有规律地变化,就形成了四季。

20、地球的运动主要有两种形式:
方式
方向
周期地球自转
绕地轴转动
自西向东(逆时针)
24小时地球公转绕太阳转动自西向东(逆时针)一年公转依据:恒星的周年视差、不同季节同判断地球运动自转依据:傅科摆、北极星
一时间天空中星座的位置的移动、卫生观的依据不动的现象、卫生观测等
测等。

地球运动产生
昼夜交替
的自然现象四季变化、极昼极夜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