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控制的医疗陪护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智能陪护机器人方案
![智能陪护机器人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cf8b81989eb172dec63b7b4.png)
智能陪护机器人方案国内服务型机器人目前存在空缺,在老龄化趋势下,未来护理型机器人、康复新型机器人也将迎来发展机会。
由于生活节奏的变快和劳动力的减少,小孩的看护、老人的陪护逐渐成为困扰年轻人的诸多问题,由此大力发展智能陪护机器人是未来机器人发展方向之一。
随着时间的变迁,技术手段的也在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行为与工作可以由机器人替代恐怕是不可阻挡的大势,更多细致的陪护机器人将被开发出来。
码阳K胴j 0TO員英唐介创目录1.智能陪护机器人的介绍2.智能陪护机器人的功能3.智能陪护机器人的发展前景1.智能陪护机器人的介绍随着全球老龄化日趋严重,未来老年人的陪护问题变得十分重要,而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智能陪护型服务机器人正成为许多家庭的选择,以此来照顾老人,并承担一定的家庭服务工作。
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人口老龄化日益突出与残疾人口居高不下之态将是世界各国的一重要负担。
除了面临病痛威胁之外,日常生活照料和精神抚慰将成为老年人面临的主要困难。
你可能会想到利用机器人来照顾老人或承担客户服务的角色,而智能陪护型机器人便由此应运而生。
2.智能陪护机器人的功能当前,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以及人脸识别、视频交互及安防技术与家庭机器人主要应用场景高度耦合,不断衍生出各种类型的智能化产品,为用户提供良好的使用体验,而智能儿童陪护机器人便是其中一种,孩子在儿童机器人的陪伴下同样很快乐。
从总体来看,儿童机器人功能大致可分教育、游戏与陪伴三种。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以及人脸识别、视频交互等安防技术与家庭机器人主要应用场景高度耦合,智能机器人变得更加“拟人化”,能够给用户带来更深的体验。
像英唐众创推出的智能儿童陪护机器人方案中,除了平常的简单语音对话及学习功能,还专门为家长设计了手机APP端,家长能够远程与孩子发送语音及游戏互动,机器人还内置数十亿级儿童问答知识库可当孩子的“老师”,还搭载独立的AI语音引擎,机器与孩子实现更智能的语音互动,家长能通过机器人实时关注孩子动态。
医疗机器人的控制系统和算法设计
![医疗机器人的控制系统和算法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f6acf75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01.png)
医疗机器人的控制系统和算法设计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也不断变得方便和依赖科技。
医疗机器人作为现代医学领域的重要技术之一,发展速度也非常迅猛。
如今的医疗机器人已经能够执行一些复杂的任务和手术,这些任务往往需要非常先进的控制系统和算法设计。
因此,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医疗机器人的控制系统和算法设计。
1. 医疗机器人的介绍首先,了解医疗机器人的基本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医疗机器人是一种由机器人技术和医学技术相结合形成的新型医疗设备。
它可以代替医务人员执行手术、治疗、远程会诊等医疗相关任务,实现无人操作或操作辅助,以及实现远程控制。
目前,医疗机器人的应用已经逐渐普及,并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
2. 医疗机器人的控制系统医疗机器人的控制系统是机器人系统构建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这个系统可以控制机器人的动作和位置。
在医疗机器人中,控制系统通常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传感器、执行器、计算单元和通信模块。
传感器是医疗机器人的重要部分之一,用于传递机器人周围的信息。
传感器的种类包括触摸传感器、视觉传感器、声音传感器等。
这些传感器可以检测到机器人周围的情况,从而为机器人的操作提供必要的数据。
执行器是机器人的另一重要部分,主要用来控制机器人的运动。
执行器的种类包括电动机、液压驱动器等。
这些执行器可以保证机器人的精确操作和准确的末端执行控制。
计算单元是医疗机器人中的核心部分,用于处理机器人接收到的数据和信号。
计算单元包括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运算单元等。
计算单元的功能是管理和控制整个医疗机器人系统的运行,并处理所有由传感器检测到的数据。
通信模块是医疗机器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用于处理与其他设备和操作人员之间的交流。
通过通信模块,医疗机器人可以实现远程操作、远程监测和故障排除等功能。
3. 医疗机器人的算法设计医疗机器人的算法设计是构建医疗机器人的关键技术之一。
医疗机器人的算法一般分为三个方面:感知算法、控制算法和路径规划算法。
感知算法主要用于机器人感知环境和识别手术对象。
医疗机器人中的远程操作技术研究与实现
![医疗机器人中的远程操作技术研究与实现](https://img.taocdn.com/s3/m/54b9f848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d4.png)
医疗机器人中的远程操作技术研究与实现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医疗机器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医疗机器人是指通过计算机和机械设备来辅助或替代医护人员进行医疗活动的一种机器人系统。
其中,远程操作技术作为医疗机器人的关键技术之一,为远程医疗和手术提供了便利和可能性。
本文将着重探讨医疗机器人中远程操作技术的研究与实现。
第一部分:远程操作技术的意义与应用远程操作技术是指医护人员可以通过网络或其他远程通信手段来操作医疗机器人进行诊断、治疗或手术。
这项技术的应用使得医生可以远程操控医疗机器人完成手术或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不受地域限制,解决了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
同时,远程操作技术也可以减少人为操作的风险,提高手术的安全性与准确性。
在实际的医疗实践中,远程操作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例如,在手术中,医生可以通过远程操作技术操控机器人完成复杂的手术操作,减少手术创伤并提高手术成功率。
此外,在远程医疗方面,医生可以通过远程操作技术为偏远地区或医疗资源不足的地区提供专业的医疗服务。
因此,远程操作技术在改善医疗服务水平、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部分:远程操作技术的关键问题与挑战尽管远程操作技术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应用前景,但在实现上仍然存在一些关键问题和挑战。
首先,远程操作技术对于网络通信的依赖度非常高。
网络延时、带宽和稳定性的问题都可能影响到远程操作的实时性和精确性。
因此,建立可靠的网络通信环境是远程操作技术研究与实现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其次,医疗机器人的操作需要医生对患者的实时反馈信息进行分析和判断。
但在远程操作中,医生无法直接感受到患者的生理反应和手术环境情况,这就给操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因此,如何有效地传输和呈现患者的反馈信息是远程操作技术研究的重点之一。
另外,医疗机器人的安全性也是远程操作技术需要考虑的问题。
医疗机器人中的远程操作需要对操作权限和身份进行认证和管理,以保证只有经过授权的医生才能进行远程操作。
医疗机器人的远程操控系统
![医疗机器人的远程操控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9187fc58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83.png)
医疗机器人的远程操控系统现代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引发了医疗行业的革命性变革。
其中,医疗机器人成为了医生们的得力助手。
而远程操控系统作为医疗机器人的核心,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医疗机器人的远程操控系统及其前景。
远程操控系统是指医生通过网络连接,通过操纵设备来控制在另一个地点的机器人。
这样的设计方案使得医生可以远程指导手术,为无法到场的患者提供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这极大地扩展了患者的选择范围,尤其对于那些生活在偏远地区、交通不便的患者而言,更是立竿见影的好处。
远程操控系统背后的技术支持也非常重要。
一方面,网络的稳定和延时对远程操控的效果至关重要。
高速、稳定的网络可以确保医生实时地获取机器人传输的数据,以便更加准确地进行操作和决策。
另一方面,数据传输的安全性也是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
对于医疗隐私和患者信息的保护,任何泄漏都可能导致不可挽回的损失。
因此,医疗机器人的远程操控系统需要采用高等级的数据加密技术,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
医疗机器人的远程操控系统在手术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对于一些复杂的胰腺手术,由机器人进行操控可以实现更加精确的操作,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此外,远程操控系统还可以应用于术前的训练和模拟实验中,让医生在真实场景下操作机器人,提高手术技能和专业素养。
特别是在紧急情况下,医生可以即时远程接入机器人控制系统,迅速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
既然远程操控系统的前景如此广阔,那么目前是否已经有实际的应用案例呢?答案是肯定的。
众多医疗机构已经采用医疗机器人的远程操控系统来进行手术或提供诊断服务。
例如,某医院在远程操控手术机器人系统的帮助下,成功地为一位患有重度心脏病的患者进行心脏手术。
这为医疗机器人的远程操作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尽管目前的远程操控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但是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和改进的空间。
首先,远程操控系统需要与机器人的操作进行高度紧密的协作,以保证操作的连贯性和精确性。
医疗机器人应用中的远程操控技术使用方法
![医疗机器人应用中的远程操控技术使用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909ea6a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97.png)
医疗机器人应用中的远程操控技术使用方法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医疗机器人在医疗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远程操控技术作为医疗机器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医生远程操作、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便利。
本文将介绍医疗机器人应用中的远程操控技术使用方法,帮助医生更好地应用这一技术来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首先,医疗机器人的远程操控技术需要依赖于互联网或局域网的连接。
医生需要确保机器人与远程设备之间的网络连接稳定可靠。
为了保证网络的稳定性,医生可以选择使用高速、可靠的网络连接方式,例如有线网络或Wi-Fi网络。
其次,医生在使用远程操控技术时,需要使用特定的控制终端或设备。
这些设备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计算机等。
医生可以通过安装相应的应用程序或软件来实现对机器人的远程操控。
在选择控制终端时,医生需要考虑设备的屏幕尺寸、操作系统兼容性以及操作界面的友好程度,以便更好地操作医疗机器人。
接下来,医生需要熟练掌握远程操控技术的操作方法。
在使用远程操控技术时,医生可以通过控制终端上的操作界面来控制机器人的动作和功能。
一般来说,操作界面会提供机器人本体的实时图像以及相关的操作按钮或控件,医生只需点击操作界面上的按钮或控件,即可实现对机器人的操作。
医生可以根据具体需求来控制机器人的运动、旋转、抓取等动作,同时还可以调整机器人的摄像头角度和焦距,以便更好地观察和诊断患者的病情。
除了基本的操控功能,一些医疗机器人还具备智能化的功能,如自动扫描、诊断、手术等。
医生在使用这些功能时,可以通过远程操控技术来实现对机器人的智能化操作和控制。
例如,医生可以使用远程操控技术来对机器人的智能诊断功能进行设置和调整,以便更好地辅助医生进行精确的诊断和治疗。
此外,医生在使用远程操控技术时,还需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和安全。
医生应确保机器人在操控过程中不会泄露患者的个人信息或病情数据,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对数据进行加密和保护。
医生还应对机器人进行必要的防护和维护,确保机器人的运行稳定和可靠,避免发生不必要的事故或故障。
机器人的制作方法步骤
![机器人的制作方法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91dece6b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11d5444.png)
机器人的制作方法步骤要制作一个机器人,首先需要确定机器人的类型和功能,然后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制作:1. 设计机器人结构。
首先,需要根据机器人的功能和用途设计机器人的结构。
确定机器人的外形、大小和材料,以及各个部件的布局和连接方式。
这一步需要考虑机器人的稳定性、灵活性和美观性,确保机器人能够顺利完成预定的任务。
2. 选择电子元件。
根据机器人的功能需求,选择合适的电子元件,如电机、传感器、控制器等。
这些电子元件将用于驱动机器人的运动、感知环境和执行任务。
在选择电子元件时,需要考虑其性能、功耗和兼容性,确保它们能够有效地配合工作。
3. 组装机械结构。
根据设计好的机器人结构,开始组装机械部件。
这包括连接各个部件、安装电子元件、调整机械结构等。
在组装过程中,需要注意各个部件之间的配合和连接方式,确保机器人的运动和功能正常。
4. 连接电子元件。
将选择好的电子元件连接到机器人的控制系统中。
这包括连接电机到电源和控制器、连接传感器到控制器、设置控制器的参数等。
在连接电子元件时,需要仔细检查接线是否正确、电路是否通畅,确保机器人的电子系统正常工作。
5. 编写控制程序。
根据机器人的功能需求,编写控制程序。
这包括编写机器人的运动控制程序、感知环境的程序、执行任务的程序等。
在编写程序时,需要考虑机器人的运动轨迹、感知数据的处理、任务执行的逻辑等,确保程序能够正确地控制机器人的运动和行为。
6. 调试和测试。
完成机器人的组装和程序编写后,进行机器人的调试和测试。
这包括对机器人的各项功能进行测试、对程序进行调试和优化、对机器人的外观和结构进行检查等。
在调试和测试过程中,需要发现并解决各种问题,确保机器人能够正常工作。
7. 完善和改进。
根据调试和测试的结果,对机器人进行完善和改进。
这包括对机器人的结构进行调整、对程序进行优化、对电子元件进行更新等。
在完善和改进过程中,需要不断地优化机器人的性能和功能,确保机器人能够更好地完成任务。
医疗机器人的设计与控制技术
![医疗机器人的设计与控制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0d1b4f36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37.png)
医疗机器人的设计与控制技术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医疗机器人逐渐成为医疗领域的一大趋势。
医疗机器人的设计与控制技术在提高医疗效率、减轻医护人员负担、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一、医疗机器人的设计医疗机器人的设计关键在于能够与人类身体相匹配,同时具备可靠性和稳定性。
设计医疗机器人需要考虑机器人的外形、尺寸、重量、材质等因素。
机器人的外形应当符合人体工学原理,以提供舒适的使用体验。
尺寸和重量需要合理控制,既能够方便携带和操作,又能够满足各种医疗需求。
材质的选择需要考虑机器人的结构强度和防水性能等方面。
此外,医疗机器人的设计还需要考虑到不同年龄段、不同身体条件的患者的需求,确保机器人可以适用于不同的个体。
二、医疗机器人的控制技术医疗机器人的控制技术是确保机器人按照预定任务进行操作的关键。
控制技术一般分为自动控制和遥操作两种方式。
自动控制是指医疗机器人可以独立完成任务,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指令进行操作。
自动控制需要依靠各种传感器来获取患者的生理参数,并根据这些参数进行判断和决策。
例如,通过摄像头和红外传感器可以感知患者的位置和动作,通过体温传感器可以感知患者的体温变化。
基于这些信息,机器人可以自主进行判断,如给患者提供药物、帮助患者做一些简单的日常活动等。
遥操作是指医生通过操作台或者控制器远程操控医疗机器人进行操作。
医生可以通过图像传输系统观察到机器人所处的环境,并通过操纵器对机器人进行远程控制。
这种方式适用于一些复杂的手术操作,因为机器人可以更加稳定和准确地进行操作。
三、医疗机器人的应用领域医疗机器人的设计与控制技术的发展,为医疗领域带来了很多创新应用。
以下是其中的几个应用领域。
1. 外科手术:医疗机器人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已经成为医疗界的重要发展方向。
机器人可以通过高精度的操作器械、优秀的图像处理和传输技术,提高手术的精准度和安全性。
2. 康复辅助:医疗机器人在康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机器人的制作方法步骤
![机器人的制作方法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d16435ce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08.png)
机器人的制作方法步骤
制作一个机器人可能听起来像是一项复杂的任务,但只要按照
正确的步骤进行,就可以轻松完成。
下面将介绍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步骤,帮助您快速上手。
首先,准备所需材料和工具。
您将需要电机、传感器、导线、
电池盒、螺丝和螺丝刀等基本材料和工具。
另外,您还需要一块微
控制器,比如Arduino或者树莓派,用来控制机器人的动作。
接下来,组装机器人的机械结构。
根据您设计的机器人类型,
选择合适的材料,比如塑料、金属或者3D打印的零部件,进行机械
结构的组装。
确保各个零部件之间连接牢固,机械结构稳固可靠。
然后,安装电机和传感器。
根据机器人的功能需求,选择合适
的电机和传感器,并将它们安装在机械结构上。
接线时要注意极性
和接口的对应关系,确保电路连接正确无误。
接着,编写控制程序。
使用相应的编程软件,比如Arduino
IDE或者Python,编写机器人的控制程序。
根据机器人的功能需求,编写相应的控制算法,实现机器人的各种动作和反应。
最后,测试和调试机器人。
将电池安装到电池盒中,给机器人供电,测试机器人的各项功能和性能。
如果发现问题,及时调试和修复,直到机器人能够正常运行为止。
通过以上步骤,您就可以成功制作一个机器人了。
当然,机器人的制作还有许多细节和技巧需要不断摸索和学习,希望这些基本步骤能够帮助您顺利完成机器人的制作。
祝您好运!。
医疗机器人设计方案
![医疗机器人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36e6c676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30.png)
医疗机器人设计方案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医疗机器人逐渐成为了当前医疗领域的热门话题。
医疗机器人的出现,不仅为医生提供了更多的帮助,也为病患者提供了更全面、更高效的医疗服务。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种医疗机器人的设计方案,旨在提高医疗效率和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体验。
一、引言在当前医疗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已经在医疗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医疗机器人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其精密的操作和丰富的数据处理能力,可以为医生和病患者提供更高效、更安全的医疗服务。
因此,设计一款功能全面、性能稳定的医疗机器人显得尤为重要。
二、机器人目标1. 提高手术效率和精准度:医疗机器人应具备高精准度的操作能力,能够准确执行复杂手术,并提高手术效率,使患者尽快康复。
2. 提供互动性和人性化设计:医疗机器人应具备良好的人机交互能力,能够和患者进行有效沟通,提供真实且舒适的医疗体验。
3. 数据处理和记录:医疗机器人应能够对患者的生理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和处理,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为医生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
三、机器人功能需求1. 手术辅助功能:- 助手机械臂:医疗机器人应具备高精度的机械臂,能够准确执行手术操作,并保持稳定性和可靠性。
- 视觉辅助:机器人应配备高清晰度摄像头,并能够通过图像处理技术提供清晰的手术操作视野。
2. 互动性和人性化设计:- 语音识别和交流:机器人应具备语音识别能力,能够解读人类语言,并通过语音合成技术进行智能回答和交流。
- 表情识别:机器人应能够通过摄像头实时捕捉患者的表情变化,以便提供更贴心的服务。
- 社交技能:机器人应具备与患者聊天、唱歌等社交技能,以增加患者的愉悦感。
3. 数据处理和记录:- 生理参数监测:机器人应能够实时监测患者的心率、体温、血压等生理参数,并将数据反馈给医生以辅助诊断。
- 电子病历记录:机器人应能够自动记录患者的电子病历,为医生提供可追溯的医疗数据。
四、机器人设计方案1. 硬件设计:- 主控系统:采用高性能的处理器,具备强大的计算能力和图像处理能力。
智能陪护机器人设计方案
![智能陪护机器人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4f192be1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6c.png)
智能陪护机器人设计方案随着老龄化和智能化的不断加速,智能陪护机器人成为了热门话题。
智能陪护机器人不仅可以照顾老人,还可以为行动不便的人提供帮助,为有特殊需求的人提供支持。
本文将介绍一种智能陪护机器人设计方案,具体如下。
一、需求分析1.1 功能需求实现老人陪伴、交流、下厨、播放音乐、阅读故事、测量血压、血氧等功能。
动作灵活、回应速度快、操作简便、易于维护、使用寿命长、兼容性强。
二、硬件设计2.1 身体结构设计整个机器人身体由头、身体、手、腿四部分组成,头部设有语音识别、人脸识别、摄像头和悬挂着的LED灯,身体内置的是音箱和屏幕,屏幕用于播放视频和显示健康信息,而音箱可以播放音乐和语音提示。
2.2 电子元件选型选择高性能的处理器,如英特尔酷睿i7,内存为16GB,足以支持机器人运行各种软件。
重要的传感器,如摄像头、血压计、血氧计、声纳传感器、激光雷达等均应使用高品质的元器件。
3.1 操作界面设计在机器人的屏幕上,设计简洁明了的操作界面,可以使用动画和图像来更生动地呈现。
在界面上,应显示各种状态:如电池剩余,时间、温度、湿度等指标,方便老年人了解环境变化。
3.2 功能设计机器人具有多种功能开关,如定时提醒、购物清单、烹饪指南、健康监测等,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打开或关闭。
例如,通过微信或其他通讯平台,用户可以远程控制机器人,以此方便老年人或身残者的生活。
四、结语智能陪护机器人是一项很好的想法,可以为老年人、身障人士和其他特殊人群提供更好的服务。
虽然这项技术还有很多待完善的地方,但未来有望成为普及的机器人细分市场。
上述设计方案可以为研发人员提供初步的开发思路。
手术机器人的生产工艺流程
![手术机器人的生产工艺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c324a3b7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50.png)
手术机器人的生产工艺流程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手术机器人在医疗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手术机器人能够提高手术的精准度和安全性,为医生提供更好的操作环境。
本文将介绍手术机器人的生产工艺流程,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手术机器人的制造过程。
二、设计和研发手术机器人的生产工艺流程首先从设计和研发阶段开始。
设计团队根据市场需求和医疗领域的需求确定机器人的功能和特性。
他们会与医生和专业人员合作,了解手术过程中的需求和挑战。
然后,设计团队会进行机器人的结构设计、电子设计和软件设计。
他们会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行模拟和优化,以确保机器人的性能和可靠性。
三、零部件制造在设计完成后,手术机器人的零部件制造阶段开始。
这些零部件包括机器人的机械结构、电子元件和传感器等。
机械结构通常由高强度合金材料或碳纤维材料制成,以确保机器人的稳定性和耐用性。
电子元件则需要通过电路板制造工艺进行生产。
传感器是机器人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获取手术过程中的关键信息。
四、组装和调试在零部件制造完成后,手术机器人的组装和调试阶段开始。
这一阶段需要高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工人将根据设计图纸和装配工艺流程将各个零部件组装在一起。
在组装过程中,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确保每个部件的正确安装和连接。
完成组装后,机器人需要进行调试和测试,以确保其各项功能正常运行。
五、软件编程和系统集成手术机器人的软件编程和系统集成是生产工艺流程的重要环节。
软件编程团队根据设计要求和功能需求,编写机器人的控制程序。
这些程序包括机械运动控制、图像处理和算法等。
然后,他们将软件与机器人的硬件进行集成,确保机器人能够根据指令进行准确的操作。
六、质量检测和认证生产工艺流程的最后一步是质量检测和认证。
手术机器人需要经过严格的质量检测,以确保其符合相关的安全标准和性能要求。
质量检测包括机器人的性能测试、安全性测试和耐久性测试等。
一旦通过了质量检测,手术机器人还需要获得相关的认证和许可,才能在市场上销售和使用。
医用机器人的设计与使用方法
![医用机器人的设计与使用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1d7bc2f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89.png)
医用机器人的设计与使用方法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机器人技术逐渐在医疗领域得到应用。
医用机器人是指在医疗行业中应用的具有机器人特性的智能设备,能够执行一定的医疗任务或辅助医疗过程。
本文将介绍医用机器人的设计原则和使用方法,以期为医疗机构和专业人士提供参考。
设计原则:1. 人机交互性:医用机器人的设计应符合人的操作习惯,要注重人机交互的友好性。
例如,机器人的控制界面应简洁明了,操作按钮应符合人的常规操作,并提供清晰的反馈信息。
2. 安全性:医用机器人直接参与患者的医疗过程,因此安全性是最重要的考虑因素之一。
机器人设计师应采用安全防护措施,避免机器人对患者或医护人员造成伤害。
例如,机器人的部件应具备防水、防尘、防感染等特性,同时应考虑到紧急情况下的急救手段。
3. 精准性:医用机器人的工作精度至关重要。
医疗过程中往往需要进行高精度的操作,机器人应能够准确执行医生的指示。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机器人应配备先进的感知与定位系统,并进行精确的校准。
4. 可靠性:机器人在医疗环境中的工作需要时刻保持稳定和可靠。
故障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因此机器人的设计师应注重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对机器人进行严格的测试和质量控制。
5. 灵活性:医用机器人应具备一定的灵活性,能够适应不同的医疗任务的需求。
例如,设计机器人的各个部件应可调节、可更换,以适应在不同的医疗场景中的应用。
使用方法:1. 手术机器人的使用方法:手术机器人是目前医用机器人应用最为广泛的领域之一。
手术机器人的使用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预操作阶段:在手术开始前,医生和机器人控制员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
医生通过计算机辅助制定手术方案,同时为机器人设定操作路径和相关参数。
- 操作阶段:手术机器人通过机械臂和视觉系统等设备执行手术任务。
机器人控制员根据医生的指令控制机器人完成具体操作。
医生可以通过视觉系统观察手术过程,并通过控制台控制机器人的动作。
- 后操作阶段:手术完成后,医生和机器人控制员需要进行手术结果的检查和记录,以便后续的患者随访和病历记录。
智能能陪护机器人开发方案
![智能能陪护机器人开发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856f56af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cd.png)
智能陪护机器人开发方案软件需求语音识别:软件需要能够识别用户的口头命令,例如“请给我拿一杯水”或“请帮我更换衣服”。
自然语言处理:软件需要能够理解用户的语言并以自然的方式回应,例如“好的,我给您拿一杯水”或“没问题,我帮您更换衣服”。
视觉识别:软件需要能够识别用户的面部表情、手势和行为,并根据这些信息调整自己的反应,例如如果用户看起来沮丧,机器人会鼓励他们继续保持乐观。
运动控制:软件需要能够控制机器人的运动,例如移动、旋转和抓取物体等。
自主导航和定位:软件需要能够使机器人在室内和室外环境中自主导航和定位,例如在居家环境中找到用户所在的房间或位置。
数据记录和分析:软件需要能够记录用户的行为、健康状况和生活习惯等信息,并以此为基础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和有效的服务。
音频和视频通信:软件需要能够使机器人通过音频和视频与用户进行通信,例如为用户提供远程医疗或视频聊天服务。
自我学习和适应:软件需要能够使机器人自我学习和适应用户的需求和喜好,并在此基础上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
安全和保密性:软件需要确保用户的数据和隐私得到保护,例如不会泄漏用户的个人信息或医疗记录等。
可靠性和稳定性:软件需要保证机器人的运作稳定、可靠,并能够处理各种复杂的情况和问题。
知识和信息库:陪护机器人需要具备广泛的知识库和信息库,以便能够回答用户的问题和提供相关的建议和信息。
社交技能:陪护机器人需要具备一定的社交技能,例如能够适当地表达同情、鼓励和理解等情感。
精神支持技能:机器人需要能够帮助用户克服孤独、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并提供相关的精神支持。
姿势控制和动作识别:机器人需要能够识别人类的动作和姿势,以便更好地进行交互和提供服务。
例如,机器人可以通过识别人类的姿势来判断用户是否需要帮助、需要抱抱或是需要换位置。
社交交互:机器人需要能够模拟人类社交交互,例如通过表情、动作和语言来与用户进行情感交流。
此外,机器人还应该具备学习能力,以便更好地适应用户的需求和喜好。
智能健康陪护机器人的设计与研究
![智能健康陪护机器人的设计与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26de948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99.png)
智能健康陪护机器人的设计与研究近年来,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人们对于健康和医疗方面的需求愈发迫切。
同时,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带来了新的机遇。
智能健康陪护机器人作为一种新型医疗设备正在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并在医疗行业得到广泛应用。
一、智能健康陪护机器人的优势1.1智能健康陪护机器人可以提供全天候的服务智能健康陪护机器人可以全天候监测患者的生理指标,同时还能为患者提供语音服务,随时解答患者的问题。
这种24小时服务的特性,极大的方便了患者的生活,使得患者更加安心。
1.2智能健康陪护机器人可以减轻医生的负担在人满为患的医院,医生的工作量常常非常巨大。
智能健康陪护机器人可以监测患者的生理指标并将数据上传,医生只需要通过云端完成数据分析即可,免去了大量人工上报数据的工作,让医生可以更专注于治疗患者身体上的问题。
1.3智能健康陪护机器人可以提高治疗效果智能健康陪护机器人具备自主学习能力,能够自动识别患者的症状,提供相应的治疗建议。
这种个性化服务的特点,大大增强了医疗服务的效果,为患者的治疗效果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二、智能健康陪护机器人的技术要求2.1生理参数监测技术智能健康陪护机器人需要集成可穿戴设备和传感器,对患者的体温、心电图、呼吸等生理参数进行实时监测,确保数据准确可靠。
2.2大数据分析技术智能健康陪护机器人拥有海量的数据,如何针对不同的病情,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对机器人的大数据巨大挑战,需要智能算法的支持。
2.3语音交互技术智能健康陪护机器人的语音交互技术需要准确识别和理解患者的语音,能够根据患者的问题,提供准确、及时的回复。
2.4移动机器人技术智能健康陪护机器人需要支持自主移动功能,能够在病房内自由移动,同时避开障碍物和其他人员,以确保机器人的安全性。
三、智能健康陪护机器人的应用场景3.1医院内部智能健康陪护机器人可以在医院内提供生理参数监测和语音服务,减轻医生的负担,提高医院的服务水平,同时,也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和贴心的服务。
机器人的制作方法步骤
![机器人的制作方法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28d3644c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ef94e44.png)
机器人的制作方法步骤机器人的制作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通过这些步骤,你可以制作出一个简单的机器人模型,让它动起来。
第一步,确定机器人的功能和设计。
在制作机器人之前,首先要确定机器人的功能和设计。
你可以考虑机器人的用途,比如是用来做家务助手,还是用来进行娱乐互动等。
同时,你还需要设计机器人的外形,包括大小、形状、颜色等方面的设计。
第二步,选择合适的材料和零部件。
根据机器人的功能和设计,选择合适的材料和零部件。
比如,如果你要制作一个可以移动的机器人,你就需要选择轮子、电机等零部件。
此外,你还需要选择适合的外壳材料,比如塑料、金属等。
第三步,组装机器人的框架。
根据设计图纸,组装机器人的框架。
这包括安装电机、传感器等零部件,同时搭建机器人的外形。
在这一步,需要确保零部件的安装位置和连接方式是准确的,这对机器人后续的功能实现至关重要。
第四步,安装控制系统。
安装机器人的控制系统,这包括主控板、传感器、电路等。
控制系统是机器人的大脑,它可以接收指令,控制机器人的动作和行为。
在这一步,需要确保控制系统的连接正确,同时进行简单的程序编写。
第五步,调试和测试。
完成机器人的组装后,进行调试和测试。
这包括检查各个零部件的工作状态,测试机器人的基本功能,比如移动、感应等。
如果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和修正,确保机器人的正常运行。
第六步,优化和改进。
根据测试结果,对机器人进行优化和改进。
比如增加新的功能模块,改进机器人的外形设计,提高机器人的性能等。
通过不断的优化和改进,使机器人更加完善。
通过以上步骤,你可以制作出一个简单的机器人模型。
当然,如果你想制作更复杂的机器人,还需要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希望这些步骤对你有所帮助,祝你制作机器人顺利!。
医疗机器人的远程操作与数据传输方法
![医疗机器人的远程操作与数据传输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29c0478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31.png)
医疗机器人的远程操作与数据传输方法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医疗机器人在现代医疗领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它们能够提供精准的手术操作、远程监护和定位诊断等功能,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其中的关键问题之一是如何实现医疗机器人的远程操作和数据传输。
本文将讨论一些常见的远程操作和数据传输方法,介绍它们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并提供一些未来发展的建议。
一、远程操作方法1. 远程控制系统远程控制系统是一种常见的远程操作方法,它使用无线通信技术将医生与机器人连接起来,实现医生对机器人的实时控制。
医生可以通过操纵控制器或者计算机终端,远程控制机器人的动作和操作。
该方法具有实时性好、操作精确、无需人机接触等优势,适用于需要医生实时干预和监控的手术和诊断任务。
然而,远程控制系统可能受到网络延迟和带宽限制的影响,导致操作的延迟和不稳定性。
2. 自主导航系统自主导航系统是一种能够实现自主导航和操作的远程操作方法。
机器人配备了相应的感知设备和定位系统,可以通过环境感知和路径规划等算法来进行自主导航和定位,完成医疗任务。
该方法具有无需人工控制、适应性强、操作稳定等优势,适用于较为简单且可预测的医疗任务。
但是,自主导航系统的技术要求较高,对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较敏感。
二、数据传输方法1. 无线通信技术无线通信技术是医疗机器人数据传输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使用无线通信模块,如Wi-Fi、蓝牙等,可以实现机器人与远程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传输。
该方法具有传输速度快、实时性好、适应性强等优势,适用于远程监护和实时诊断任务。
然而,无线通信可能受到信号干扰和传输距离限制的影响,导致通信不稳定。
2. 云计算技术云计算技术是一种将数据传输和处理转移到云端服务器的方法。
医疗机器人可以通过将采集到的数据上传至云端,由远程服务器进行处理和分析,并将结果反馈给医生。
这种方法具有存储空间大、计算能力强、数据共享方便等优势,适用于大规模数据处理和深度学习任务。
机器人的制作方法步骤
![机器人的制作方法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688acedf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fc.png)
机器人的制作方法步骤制作机器人是一项既有趣又具有挑战性的活动,它涉及到机械、电子、编程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下面将介绍一种简单的机器人制作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快速入门。
材料准备。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一些基本的材料,包括电机、轮子、螺丝、螺母、导线、电池盒、开关、遥控器等。
这些材料可以在电子市场或者网络上购买到,价格也比较实惠。
机械结构搭建。
接下来,我们开始搭建机器人的机械结构。
首先,将两个电机固定在底盘上,然后安装轮子到电机轴上。
接着,将电池盒和开关安装在机器人的合适位置上,确保电路连接正确,避免出现短路或者其他问题。
电路连接。
完成机械结构后,我们需要进行电路连接。
首先,将电机与电池盒通过导线连接起来,然后接入开关和遥控器。
在连接电路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极性的正确性,避免损坏电子元件。
程序编写。
接下来,我们需要编写机器人的控制程序。
可以使用Arduino、树莓派等开发板,通过简单的编程语言来控制机器人的运动。
编写程序时,需要考虑机器人的运动逻辑、遥控器的信号解析等问题,确保程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调试测试。
完成程序编写后,我们需要对机器人进行调试测试。
首先,确认电路连接正确,然后通过遥控器来控制机器人的运动,观察是否符合预期。
在调试测试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需要及时排查并解决。
优化改进。
最后,根据调试测试的结果,对机器人进行优化改进。
可以调整电机的转速、增加传感器模块、改进程序算法等,提高机器人的性能和稳定性。
优化改进是一个不断迭代的过程,需要耐心和细心。
总结。
通过以上步骤,我们就可以制作出一个简单的机器人。
当然,机器人制作的过程中还有很多细节和技巧,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
希望大家可以通过制作机器人,对机械、电子、编程等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能够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祝大家制作机器人顺利,玩得开心!。
医疗机器人的开发与实现
![医疗机器人的开发与实现](https://img.taocdn.com/s3/m/195c5641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01.png)
医疗机器人的开发与实现一、医疗机器人的概述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疗机器人应运而生。
医疗机器人属于一种特殊的机器人,其作用是协助医生进行手术、诊断、治疗等医疗工作。
医疗机器人可以有效地减少手术创口大小,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安全性,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也可以辅助进行疾病诊断,提高医疗效率。
二、医疗机器人的开发过程1.需求分析医疗机器人的开发需要根据医疗行业的实际需求进行需求分析。
经过市场调研和专业研究,了解到用户对医疗机器人的需求,包括手术精准度、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机器人的操作便捷、可靠性等等。
根据用户需求,医疗机器人的功能、性能、外观、操作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设计。
2.硬件开发医疗机器人硬件的开发包括机架部件、工具部件、传感器和控制系统。
机架部件需要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可拆卸性和结构紧凑性;工具部件需要根据手术需要制作,工具部件需要具有良好的手感和操作性能;传感器需要具有高精度、高灵敏度和高可靠性;控制系统需要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实时性和操作性。
3.软件开发医疗机器人的软件开发包括控制程序、图像处理程序、人机交互程序等等。
控制程序需要保证机器人的精度和稳定性;图像处理程序需要保证机器人获取到的影像清晰度和精度;人机交互程序需要保证操作人员可以进行简单易懂的操作。
4.集成测试医疗机器人的集成测试需要将硬件和软件进行集成测试。
集成测试需要模拟真实场景进行测试,包括传感器的测试、机器人的控制测试、手术器械的使用测试。
集成测试需要在安全可靠的环境下进行,确保机器人的每一个环节和程序都经过验证和测试。
三、医疗机器人的实现1.手术机器人实现手术机器人是一种能够协助外科医生进行手术的机器人系统。
手术机器人的主体架构由机械臂控制系统、视觉系统、控制台和人机交互系统组成。
手术机器人在手术过程中能够准确地执行医生的指令,无需那么大的伤口,手术时间更短,恢复时间也更快。
2.远程医疗实现远程医疗依托于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管理手段,将医疗信息科技引入到医药卫生服务领域,实现不同地域、不同科室、不同医生之间的医疗信息共享和互通。
医疗机器人系统中远程操控技术的实践与研究
![医疗机器人系统中远程操控技术的实践与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82012a3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ac.png)
医疗机器人系统中远程操控技术的实践与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智能机器人被应用于医疗领域。
尤其是在医疗机器人系统中,远程操控技术的应用逐渐成为一种创新的趋势。
远程操控技术使得医疗机器人能够在远距离操作和执行任务,为医疗行业带来了许多便利和机会。
本文将重点探讨医疗机器人系统中远程操控技术的实践与研究进展。
一、远程操控技术在医疗机器人系统中的应用1.手术和治疗远程操控技术在医疗机器人系统中最常见的应用就是进行手术和治疗。
医生可以通过远程操作终端设备,操作机器人手术助手进行复杂手术,如微创手术和精准切除等。
这种技术可以消除手术中人为因素的影响,提高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2.病房护理和监控远程操控技术还可以应用于病房护理和监控。
通过机器人系统,医生可以远程监控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及时制定诊疗方案。
同时,机器人还可以承担病房巡视和患者护理等任务,减轻医护人员的负担。
3.康复和辅助功能另外,远程操控技术还可以应用于康复和辅助功能。
通过操控机器人手臂和腿部等辅助装置,医生可以远程指导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增强肌肉力量和灵活性。
此外,机器人还可以协助行动不便的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提高其生活质量。
二、远程操控技术的实践状况目前,远程操控技术在医疗机器人系统中的实践已经有了许多成果。
以下是一些实践案例的介绍:1.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是远程操控技术在手术中的典型应用。
该系统包括机器人手术助手和远程操作终端设备。
通过终端设备,医生可以精确地控制机器人手术助手的动作,进行复杂的手术操作。
2.智能康复机器人智能康复机器人是远程操控技术在康复和辅助功能中的应用。
这些机器人通常具有可调节的力量和运动控制系统,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通过远程操控,医生可以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以恢复肌肉的力量和功能。
三、远程操控技术的研究进展在远程操控技术的研究中,有几个关键问题需要解决:1.实时性和稳定性远程操控技术要求实时性和稳定性,以保证远程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远程控制的医疗陪护机器人,包括底板,底板的下方设有履带驱动装置,履带驱动装置包括履带轮、履带和第一电机,底板的上方设有升降装置,升降装置包括升降连杆和第二电机,升降装置的上方设有座椅,升降装置的侧边设有机器人主躯干,机器人主躯干靠近升降装置的侧边设有凹槽,凹槽内设有临时存物盒,机器人主躯干位于凹槽的两侧均设有手臂,机器人主躯干的上方设有主控制盒,主控制盒靠近升降装置的侧边设有显示屏,显示屏的上方设有信号I/O装置,主控制盒的上方设有摄像装置。
本技术有利于老人或患者保持身心放松,减少了远方亲人的担忧,方便自由活动、散心,减少频繁起身,安全可靠,便于推广使用。
权利要求书
1.一种远程控制的医疗陪护机器人,包括底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2)的下方设有履带驱动装置(1),所述履带驱动装置(1)包括履带轮(12)、履带(13)和第一电机,所述底板(2)的上方设有升降装置(3),所述升降装置(3)包括升降连杆和第二电机,所述升降装置(3)的上方设有座椅(4),所述升降装置(3)的侧边设有机器人主躯干(11),所述机器人主躯干(11)靠近升降装置(3)的侧边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
临时存物盒(5),所述机器人主躯干(11)位于凹槽的两侧均设有手臂(6),所述机器人主躯干(11)的上方设有主控制盒(8),所述主控制盒(8)靠近升降装置(3)的侧边设有显示屏(7),所述显示屏(7)的上方设有信号I/O装置(10),所述主控制盒(8)的上方设有摄像装置(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远程控制的医疗陪护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制盒(8)与第一电机、第二电机、手臂(6)和摄像装置(9)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远程控制的医疗陪护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制盒(8)内设有控制模块以及动力电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远程控制的医疗陪护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I/O装置(10)与主控制盒(8)和远程手机或者电脑客户终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远程控制的医疗陪护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2)位于座椅(4)的下方的表面设有防滑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远程控制的医疗陪护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人主躯干(11)的侧边凹槽内设有滑轨。
技术说明书
一种远程控制的医疗陪护机器人
技术领域
本技术涉及一种机器人,具体是一种远程控制的医疗陪护机器人。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社会不断进入老龄化阶段,而独生子女在我国已非常普遍,因此,对于年纪较大的老年人或者在生病的时候,很多得不到很好的照顾,而他们确是最需要照顾的群体,因此很多子女都愿意花费资金为自己的父母找到一种很好的陪护手段,这就形成了一个广阔的家庭陪护市场。
随着计算机和单片机的发展,自动化控制正在不断地更新和进步,越来越多越来越先进的机器人相继问世,那么是否可以设计一种机器人在医疗陪护领域给人们尤其是生病患者和老年人带来实际的好的效果,成为机器人研究领域十分重要的课题。
技术内容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远程控制的医疗陪护机器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远程控制的医疗陪护机器人,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下方设有履带驱动装置,所述履带驱动装置包括履带轮、履带和第一电机,所述底板的上方设有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升降连杆和第二电机,所述升降装置的上方设有座椅,所述升降装置的侧边设有机器人主躯干,所述机器人主躯干靠近升降装置的侧边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临时存物盒,所述机器人主躯干位于凹槽的两侧均设有手臂,所述机器人主躯干的上方设有主控制盒,所述主控制盒靠近升降装置的侧边设有显示屏,所述显示屏的上方设有信号I/O装置,所述主控制盒的上方设有摄像装置。
优选的,所述主控制盒与第一电机、第二电机、手臂和摄像装置相连。
优选的,所述主控制盒内设有控制模块以及动力电源。
优选的,所述信号I/O装置与主控制盒和远程手机或者电脑客户终端连接。
优选的,所述底板位于座椅的下方的表面设有防滑纹。
优选的,所述机器人主躯干的侧边凹槽内设有滑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本技术设计巧妙、结构新颖,通过在机器人主躯干上设有显示屏,可以实现老人或患者与亲人的视频通话功能,这样更有利于老人或患者保持身心放松,情绪良好;通过设置可自由旋转的摄像头,可以让不在身边的亲人能够利用手机或者电脑实时看到老人或患者的实时情况,减少了远方亲人的担忧;通过设置升降座椅,可以方便老人或患者进行自由活动、散心;智能机械手臂可以通过亲人在远方进行控制,帮助老人或者患者实现取拿一些常用物品的功能,减少老人或患者频繁起身,也可以作为扶手,方便老人或患者行走;通过增设履带驱动装置,使移动更稳,更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远程控制的医疗陪护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远程控制的医疗陪护机器人的结构俯视图。
图中:1履带驱动装置、2底板、3升降装置、4座椅、5临时存物盒、6手臂、7显示屏、8主控制盒、9摄像装置、10信号I/O装置、11机器人主躯干、12履带轮、13履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请参阅图1-2,一种远程控制的医疗陪护机器人,包括底板2,底板2的下方设有履带驱动装置1,履带驱动装置1包括履带轮12、履带13和第一电机,底板2的上方设有升降装置3,升降
装置3包括升降连杆和第二电机,升降装置3的上方设有座椅4,升降装置3的侧边设有机器人主躯干11,机器人主躯干11靠近升降装置3的侧边设有凹槽,凹槽内设有临时存物盒5,机器人主躯干11位于凹槽的两侧均设有手臂6,机器人主躯干11的上方设有主控制盒8,主控制盒8靠近升降装置3的侧边设有显示屏7,显示屏7的上方设有信号I/O装置10,主控制盒8的上方设有摄像装置9,主控制盒8与第一电机、第二电机、手臂6和摄像装置9相连,主控制盒8内设有控制模块以及动力电源,信号I/O装置10与主控制盒8和远程手机或者电脑客户终端连接,底板2位于座椅4的下方的表面设有防滑纹,机器人主躯干11的侧边凹槽内设有滑轨。
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
本技术通过信号I/O装置10,让远方的亲人实现对机器人进行无线控制,以照顾老人或患者。
通过在机器人主躯干11上设有显示屏7,可以实现老人或患者与亲人的视频通话功能;通过设置摄像装置9,可以让不在身边的亲人能够利用手机或者电脑实时看到老人或患者的情况;通过设置升降装置3和座椅4,可以方便老人或患者进行起居,自由活动;设置的智能机械手臂6可以实现亲人在远方进行控制,帮助老人或患者实现取拿一些常用物品的功能,减少老人或患者频繁起身,也可以作为扶手,方便老人或患者行走;通过增设履带驱动装置1,使移动更稳,更安全。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