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灾害监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生物灾害概述

有害生物的概念产生生物灾害的灾害源(动物、植物以及微生物)统称有害生物。

生物灾害的概念生物灾害是指在生物圈内,由于各种生物活动(包括动物、植物以及微生物活动)所引发的对人类的生命和生存环境重大伤亡与破坏,或者说是自然界中的有害生物大量繁殖扩散对人类造成的危害。

造成生物灾害的原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包括其它灾害造成的生态系统抗逆性降低,导致有害生物快速增殖泛滥成灾。人为因素主要是人为传播,造成生物灾害危害范围扩大,如疫情随着人类的活动而传播;其次是人类造成的环境污染、过度开采资源、使用高毒广谱药剂等,导致生态系统破坏,产生生物灾害;再次就是转基因作物的基因污染和生物武器的使用。

生物灾害的特征生物灾害属于自然灾害,除了具有一般自然灾害的共同点外,还具有一下特点:

(1)突发性。许多有害生物生命周期短,繁殖率高,可在很短时间内形成数量巨大的群体造成危害,呈暴发态势。

(2)隐蔽性。许多有害生物形态多变,监测治理难度大。

(3)传染性。绝大多数有害生物可以随气流、水流、动物迁徙、人为活动和本身的迁飞等迁移到另外一个地方,在新的地域定居下来后,对生态系统造成危害。

(4)区域性。有害生物的种类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性。

(5)社会性。有害生物生物就可能泛滥危及生态安全而形成灾害,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危及社会公共卫生安全。

(6)生物性。生物灾害的承灾体与产生生物灾害的灾害源都是生物,在其发生发展上,除了表现出很强的时间性(周期性)和地理区域性等生物特性外,还具有生理学、生态学等基本生物学属性。

(7)可监测预测、可控制性。有害生物均具有它们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以及发生发展规律,通过长期监测和研究其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可以建立预测模型并进行灾害预测。

(8)治理的艰巨性。生物灾害源种类繁多,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和害虫、害草、害鼠等。生物灾害承灾体种类多,面积广大,涉及整个全球生态系统,再加上有害生物形态多变,隐蔽发生,治理范围广,难度大。

生物灾害的类型生物灾害的科学分类是其防治工作的基础。生物灾害种类繁多且发生较频,要及时有效地采取控制措施,必须先确认灾害的类型和规模等,方能保证控制措施的针对性及其适当性。生物灾害的分类标准可按照致灾因子、危害对象、影响领域等进行分类。

(1)按照致灾因子来划分。根据生物种类划分为动物灾害、植物灾害和微生物灾害三大类。

(2)按照危害对象来划分。危害对象即生物灾害的承灾体,通常包括人类疫病和农业生物灾害,农业生物灾害又可进一步划分为农业植物生物灾害、林业生物灾害、畜牧业生物灾害和渔业生物灾害(包括海洋生物灾害)等。

(3)按照影响领域来划分。一般将生物灾害分为农业生物灾害、林业生物灾害、草原生物灾害还有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几类。

生物灾害的标准生物灾害的分级管理,采取两种分级方案:(1)按照灾害严重程度——生物灾害危害程度分级。(2)按照灾害源的可控制性、发展态势——有害生物危险性分级。(1)农业生物灾害农作物生物灾害种类繁多,重要者多达1400余种。农业生物灾害的成灾标准因各地实际情况而异,主要根据生物灾害的发生面积比(发生面积/作物播种面积)以及影响区域等来确定。

(2)林业生物灾害突发林业有害生物事件,是指发生暴发性、危险性或者大面积的林业有害生物危害事件,包括:A. 林业有害生物直接危及人类健康;B. 从国(境)外新传入林业有

害生物;C. 新发生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疫情;D. 林业非检疫性有害生物导致叶部受害连片成灾面积1万公顷以上、枝干受害连片成灾面积0.1万公顷以上。

根据《突发性林业有害生物事件处置办法》规定,林业有害生物直接危及人类健康、从国(境)外新传入林业有害生物以及首次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发生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的为一级突发林业有害生物事件;一级突发林业有害生物事件以外的其他突发林业有害生物事件为二级突发林业有害生物事件。

(3)草原生物灾害草原虫灾分为一级灾害、二级灾害和三级灾害。其中,发生以下灾情之一为一级灾害:5个以上省(区)草原虫灾面积3亿亩以上;一个省(区)内20%以上或3000万亩以上草原面积受灾;发生以下灾情的为二级灾害:一省(区)内10%以上或500万亩以上草原面积受灾;在特殊情况下需要划分为二级灾害的灾。未达到二级灾害标准的为三级灾害。

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依照实验室生物安全国家标准的规定,将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的发生等级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各地应按照微生物的致病性、传播方式和宿主范围、当地所具备的有效预防和控制措施等要素来确定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的发生等级。

生物灾害管理概念生物灾害管理是一个有效组织协调可利用的一切资源应对生物灾害事件的过程。具体内容包括包括监测预警、检疫御灾、应急救灾,灾害发生前的各种计划、物资资金准备等备灾措施,灾害发生后的救灾工作和灾后恢复工作以及避免和减少灾害发生、促进生态健康的措施。

生物灾害管理工作具有以下明显特点:

(1)科学性。生物灾害的管理,必须遵从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按照有害生物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和生物灾害的特点,因地因时制宜,因害施策;按照生态学原理,对失衡的生态系统进行合理调控,恢复并维持生态系统平衡。

(2)系统性。有害生物不仅侵害生态系统,同时危害人类社会系统。因此,要进行高效的生物灾害管理,就必须运用系统科学技术和管理科学技术,进行科学管理,实现生物灾害可持续控制。

(3)社会性。生物灾害的管理不仅仅是针对生态系统,还涉及到社会系统的方方面面,生物灾害管理活动必须融入到全社会发展中去,与经济建设紧密结合,使生物灾害管理活动公共化、社会化。

(4)时间性。有害生物的发生发展具有明显时间性,生物灾害管理活动必须针对这一时间约束作出快速反应,才能实现生物灾害有效防控。

(5)政策性。一方面生物灾害管理活动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政策、法律开展管理活动。另一方面,为了使生物灾害管理活动规范化,就必须制定相关的生物灾害管理法律法规、技术规范、防治标准,林业生物灾害管理规范化、高效化。

(6)目标性。生物灾害管理活动,必须要达到实现生态健康这一目标,以保护社会发展成果,维护生态健康和国家经济安全。

(7)计划性。对生物灾害的管理活动,按照不同的阶段目标,制定严密的管理计划,才能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