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诂学要籍名家序选注

合集下载

训诂学复习资料

训诂学复习资料

贰练习题姓名学号成绩一、填空1、中国传统的语言文字之学被叫做小学,又叫做汉学或朴学,包括文字学、音韵学和训诂学三个分支学科。

2、训诂发生于先秦,始盛于汉,极盛于__清代____;训诂之为学是由__《尔雅》____建立的,而第一个提出“训诂学”这一名称的学者则是___黄侃_____。

3、作为术语,“训”、“诂”二字单称最早见于____《尔雅》______一书;而二字连言则最早见于《毛传》一书,此书的全称是《____诗故训传_______》;“训诂”复语在__汉__代已经用得很普遍。

4、“谓”这一术语的基本作用是_______解释具体义_____________;段玉裁认为用来“义隔而通之”的术语是“_犹___”;标志被释词属于名词的术语是“__所以____”;“之言”、“之为言”这两个术语的作用是___声训_____。

5、《说文》:“天,颠也。

”这一训释,从训诂构成看,属于___声训_____,而从训释方式看,则属于___直训(语词式)_____。

6、训诂学的本体即研究对象是___训诂_____;而训诂学的任务,按黄侃的话说,是“__________论其法式,明其义例__________,以求语言文字之系统与根源”。

7、“自”、“止”、“之”、“孔”、“各”、“天”、“朱”、“武”、“叔”、“特”等十字的本义分别是__鼻、足、到…去、囟门、来到、头(首、)、树桩、征伐、拾取、牛父(公牛)。

8、《墨子》“野于饮食”,《左传》“室于怒而市于色”,这两个语句的辞例是___倒文____;《论语·卫灵公》“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句话的辞例是___对文____;《论语·述而》“富而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孟子·离娄》“文王视民如伤,望道而未之见”,这两处语句的辞例是___变文_____;《论语·乡党》“迅雷风烈必变”,《淮南子·主术训》“疾风而波兴,木茂而鸟集”,这两处语句的辞例是____变文____;《礼记·玉藻》“大夫不得造车马”,《史记·仓公列传》“生子不生男,缓急无可使者”,《孔雀东南飞》“我有亲父兄,性情暴如雷”,这三处语句的辞例是___复文_____。

《训诂学》讲稿训诂学的内容

《训诂学》讲稿训诂学的内容

《训诂学》讲稿训诂学的内容训诂学的内容古人之言,所以难明者,非为书之理意难明也,实为书之事物难明也;非为古人之文言难明也,实为古人之文言有不通于今者难明也。

”——郑樵《通志·艺文略》盖时有古今,犹地有南北有东西,相隔远则言语不通矣。

时远则有训诂,地远则有翻译,有翻译则能使别国如乡邻,有训诂则能使古今如旦暮,所谓通之也,训诂之功大矣哉!——陈澧《东塾读书记》士生千载之后,求道于典章制度,而遗文垂绝,今古悬隔,时之相去殆无异地之相远,仅仅赖夫经师故训乃通。

……经之至者,道也。

所以明其道者,词也,所以成词者,未有能外小学文字者也。

由文字以通乎语言,由语言以通乎古圣贤之心志。

譬之适堂坛之必循其阶而不可以躐等。

”——戴震《古经解钩沈》至于治古书之法,无论治经治子,要皆当以校勘、训诂之法为初步。

校勘已审,然後本子可读;本子可读,然後训诂可明;训诂明,然後义理可定。

”——胡适《胡适文存·论墨学》一训诂的内容(一)解释字词——训诂的核心。

训诂的任何一方面内容归根结底都是在解释字词。

1、注音对象:多音多义词。

术语:反切、直音,或以“读若”、“读如”、“如字”等用语指出读音。

《礼记·玉藻》:“君羔幦(蜜)虎犆。

”郑注:“读如…直道而行?之直。

”《楚辞·离骚》:“又重之以脩能。

”洪兴祖注:“故有绝才者谓之能,此读若耐。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凡言…读若?者,皆拟其音也。

”又《周礼汉读考·序》:“…读如?、…读若?者,拟其音也。

古无反语,故为比方之词。

”《诗·秦风·黄鸟》:“黄鸟,哀三良也。

国人刺穆公以人从死,而作是诗也。

”郑笺:“三良,三善臣也,谓奄息、仲行、鍼虎。

从死,自杀以从死。

”音义:“行,户郎反,下皆同。

鍼,其廉反,徐又音针。

从死,上才容反。

”《礼记·大学》:“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

”音义:“其恶恶,上如字,下乌路反。

训诂学

训诂学

杨雄、许慎、郑玄像

第三节 保守时期——魏晋至隋唐的 训诂
• 这一时期的训诂是两汉训诂之绪余,保守 不等于衰落,而是有所拓展。
一、扩大训诂范围,遍及经史子籍
• 经史子籍,乃至佛经都有了注释,其中比 较好的注本,有裴松之《三国志注》、郦 道元《水经注》、郭璞《山海经注》等。
二、方法有所突破,出现了义疏和 集解
子夏与曾子
• 2、曾子(前505——前436),山东武城人, 临沂今存其墓,著有《大学》、《孝经》, 曾姓的共推祖先。孔子的主要传人,开创 了洙泗学派,思孟学派为其后继者,由于 子思的缘故,这一派成为当然的嫡系传人。
子夏与曾参

第二节 兴盛时期——两汉的训诂
• 经学盛行、学术积累、章句注释,经过训 诂家不断努力,使训诂有了空前的发展。 汉代有了纸,毛笔也不断改善,客观上为 训诂提供了便利。汉朝重视经籍的搜集工 作,但战国古文和大篆以及功能成了古董, 需要重新解释。
子夏典故
• [子夏胜肥] 子夏见曾子,曾子说:你胖多了,子 夏说:我战胜了,所以胖了,曾子问何意。子夏 说:我羡慕尧舜的仁义道德,又羡慕世俗的荣华 富贵,两种想法不断打架,最后仁义道德战胜了 荣华富贵,所以心宽则体胖,发福了。 • [子夏悬鹑]鹑衣百结,衣服上补丁百结,子夏生活 贫寒又不愿做官,衣服破破烂烂,衣衫褴褛。 • [子夏索居]子夏生性不合群,只跟曾子要好,到晚 年才知道离群索居不好,要与人打成一片,但为 时已晚。
二、宋代训诂的特点
• 1、注疏由朴学变成宣扬理学的工具 • 六经注我,六经皆我注脚,斥汉人朴学为 “玩物丧志”。 • 2、宋人在注释中大谈义理,完全不同于汉 人 • 往往强经就我,违背了经文本意。
三、宋代训诂的成就

大学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选修课《训诂学》教学大纲

大学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选修课《训诂学》教学大纲

《训诂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目标与教学要求课程目标本课程对学生达到如下毕业要求有贡献:(1)知识掌握能力:能够系统地掌握训诂学内容、价值、方式与方法、简史与要籍、观点与原则,以及新领域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2)问题分析能力:能够运用掌握的训诂知识分析古籍中常见的语言现象。

(3)综合应用能力:能够针对古代文献中常见的语言现象,进行正确合理的分析,更好地把握文献的内容。

(4)阅读能力:能够阅读中等难度的古代文献,更好地继承我国优秀文化遗产。

(5)沟通能力:能够疏通古代语言与现代汉语之间的发展脉络,提升语言表达、应用能力,以语言为“利器”,做好职场沟通。

(6)终身学习能力:能够跟踪语言文字学发展动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升职业素养,适应语言文字领域及相关职业发展。

教学要求完成课程后,学生将具备以下能力:(1)掌握传统训诂学的基础知识和能力;(2)了解一些基本的古代文化知识;(3)通过阅读古代文献继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能力;(4)秉持严谨的治学态度与脚踏实地的专业精神;(5)增强自学能力和持续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课程目标《训诂学》教学内容与课程目标四、教材及教学主要参考书推荐教材:《训诂学教程》,许威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22年2月第3版。

参考书目:《训诂学》,郭在贻主编,中华书局,2005年9月第1版。

《训诂简论》,陆宗达主编,北京出版社,2003年2月第1版。

《训诂与训诂学》,陆宗达、王宁编,山西出版社,1996年7月第1版。

《训诂学原理》,王宁主编,中国国际广播出版,1996年1月第1版。

《训诂学的知识与应用》,陆宗达、王宁、宋永培编,中华书局,2018年1月第1版。

汉语言文学00819训诂学

汉语言文学00819训诂学

00819训诂学第一章概论第一节什么是训诂第二节什么是训诂学第三节训诂学的任务和功用第二章古代书面语言的一般障碍第一节文字障碍第二节词义障碍第三节语法、修辞障碍第三章训诂的内容第一节解释词义第二节解释文意第三节注音、校勘第四章训诂的方法第一节形训第二节声训第三节义训第五章训诂的体式和术语第一节训诂的体式第二节训诂的术语第六章训诂的源流第一节萌芽时期第二节兴盛时期第三节变革时期第四节衰落时期第五节鼎盛时期第七章训诂的要籍第一节《毛传》和《郑笺》第二节《尔雅》第三节《方言》第四节《释名》第五节《说文解字》第八章旧训诂的弊病一、穿凿附会二、烦琐寡要三、望文生训四、随意破字五、增字强释六、不解语法第九章训诂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第一节训诂学与文字学第二节训诂学与音韵学第三节训诂学与语法学第四节训诂学与中医学第十章训诂的原则第一节注意词义的社会性第二节注意词义的时代性第三节释义要联系语言环境第四节尊重古训而不墨守古训常考知识点一单项选择题?“训”和“诂”两个字连用,最早见于√.《毛诗诂训传》《毛诗诂训传名义考》《说文解字》《尔雅》?下列工作中,不属于训诂工作的是注释工作纂集工作考证工作√.编辑工作?魏晋隋唐时期是×.训诂的产生期√.训诂的深入与扩展期×.训诂的更新与变革期×.训诂实践的兴盛与训诂理论的探讨期?开清代朴学之先的人物是√.顾炎武戴震段玉裁王念孙?《说文解字注》的作者是许慎梅膺祚√.段玉裁戴震?《墨子间诂》属于传注章句义疏√.集解?下列书中“集解”两字命名含义不同的一书是《史记集解》《荀子集解》《论语集解》√.《春秋左传集解》?《尔雅》分为√.十九篇二百零九篇二百一十六篇五百四十篇?《释名》的作者是许慎段玉裁√.刘熙黄侃二填空题?“训”和“诂”两个字连用,最早见于汉代毛亨所作的《毛诗诂训传》。

?孔颖达认为:“诂者,古也。

古今异言,通之使人知也。

训者,道也。

道物之貌以告人也。

训诂学课本(完)

训诂学课本(完)

1扬雄传:“雄少而好学,不为章句,训诂通而已,博览无所不见。

”儒林传:“景帝时,(丁)宽为梁孝王将军距(拒)吴楚,号丁将军,作《易说》三万言,训故举大谊而已。

”“弟子自远方至,受业者千余人,申公独以诗经为训故以教,亡传(师古曰:口说其指,不为解说之传。

)疑者则阙,弗传。

”“(贾)谊为《左氏传》训故,授赵人贯公,为河间献王博士。

”艺文志:“汉兴,鲁申公为诗训故,而齐辕固、燕韩生皆为之传。

”“《仓颉》多古字,俗师失其读,宣帝时征齐人能正读者,张敞从受之,传至外孙子杜林,为作训故,并列焉。

”3孟子。

梁惠王下:“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

诸侯朝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

”“从流下而忘反,谓之流,从流上而忘反,谓之连。

”“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

”左传。

宣公十二年,之战中楚庄王说:“夫文,止戈为武。

”韩非子。

五蠹:“古者苍颉之作书也,自环者谓之私,背私谓之公。

”4诗。

周南。

汉广:“南有乔木,不可休息。

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毛传:“思,辞也。

”诗。

召南。

摽有梅:“摽有梅,其实七兮。

”毛传:“兴也。

摽,落也。

盛极则隋(堕):落者梅也,尚在树者七。

”诗。

周南。

葛覃:“施于中谷。

”毛传:“中谷,谷中。

”孔颖达疏曰:“中谷,谷中,倒其文言者,古人之语皆然,诗文多类此也。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夫有大功而无贵仕,其人能靖者与有几?”《释文》:“其人能靖者与,绝句,与,音余。

”7“何当,犹云合当也;何合声近,故以何当为合当。

杜甫《画鹰》诗:“绦镟光堪摘,轩盈势可呼。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此何当字紧承上二句之堪字可字,一气相生,言合当击凡鸟也。

”8左传。

成公二年齐晋鞌之战:“癸酉,师陈于鞌。

邴夏侯御齐候,逢丑父为右。

晋解张御□克,郑丘缓为右.齐侯曰:’余姑翦灭此而朝食!’不介马而驰之。

□克伤于矢,流血及屦,未绝鼓声。

曰‘余病矣!’张侯曰:‘自始合,而矢贯余手及肘;余折以御,左轮朱殷,岂敢言病?吾子忍之。

汉语言文学本科自考真题1204-全国-训诂学

汉语言文学本科自考真题1204-全国-训诂学

1204-北京市-训诂学总分:100一、单选题(共20题,共20分)1、解释正文,同时解释前人注释的训诂术语是()(1分)A:疏B:筏C:音义D:释文2、下列著作,郭璞作注的是()(1分)A:《诗经》B:《尔雅》C:《周易》D:《尚书》3、汉朝人注释经籍奠定了训诂学的基础,代表人物有()(1分)A:毛晋B:郑玄C:孔颖达D:邢昺4、训诂学发展的中落期出现在()(1分)A:先秦B:两汉C:魏至唐D:宋至明5、“肥,多肉也”释义的方式是()(1分)A:互训B:推因C:摹写D:义界6、“盗,逃也”。

释义的方式是()(1分)A:互训B:直训C:义界D:推因7、孔颖达撰《五经正义》,包括《尚书正义》、《毛诗正义》、《礼记正义》、《春秋左传正义》和()(1分)A:《周易正义》B:《论语正义》C:《孝经正义》D:《尔雅正义》8、提示同义词间内在联系及区别的术语是()(1分)A:读若B:谓C:如字D:析言9、”百丈山怀海禅师始立天下禅林规式“中“清规”指()(1分)A:佛寺所定的规则和戒律B:满清规矩C:清真规矩D:繁琐、不合理的成规10、《陈情表》:”而今刘氏,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中”薄“的读音是()(1分) A:bóB:bòC:báoD:pò11、古籍在刻印、传抄的过程中出现失落字的现象称为()(1分)A:衍文B:脱文C:讹文D:倒文12、以下著作,兼注音义的是()(1分)A:《尔雅》B:《经传释词》C:《经典释文》D:《释名》13、《孟子正义》的著者是()(1分)A:陈奂B:马瑞尘C:刘宝楠D:焦循14、训诂学史上,“浑言”、“析言”两个术语开始使用于()(1分)A:东汉B:唐代C:宋代D:清代15、《诗经·周南·桃夭》:”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归“指()(1分) A:出嫁B:回家C:偿还D:行礼16、《上林赋》:“仁频并闾”仁频即槟郎。

句中“仁频”来自()(1分) A:朝鲜语B:日语C:爪哇语D:马来西亚语17、利用他书来校勘本书的校勘法叫做()(1分)A:对校法B:他校法C:文物校书法D:理校法18、下列词语,属于佛教词汇的是()(1分)A:庄严B:庄重C:严肃D:威严19、对原文的误字误读进行更正的术语是()(1分)A:之言B:当为C:读若D:析言20、柳宗元《捕蛇者说》“苛政猛于虎”中“政”指()(1分)A:统治B:赋税C:政治制度D:统治者二、多选题(共5题,共10分)21、训诂的方法包含()(2分)A:据文证义B:依境别义C:因声求义D:以形索义E:析词审义22、萧统的《文选》在唐代主要的注体有()(2分)A:李善注B:五臣注C:郭璞注D:范宁注E:孔颖达注23、章炳麟《国故论衡》认为,“训诂”包含()(2分)A:通论B:驸经C:序录D:略例E:概说24、古书中,用来进行声训的术语是()(2分)A:之为言B:之谓C:之言D:谓之E:谓25、词义的褒贬变化的原因是()(2分)A:文化传承B:社会因素C:语言因素D:个人因素E:历史解读三、填空题(共10题,共10分)26、《尔雅》本为儒家经典之一,凡________类,共释2204事,是研究先秦词汇和阅读古籍的重要参考书。

训诂学:第一章 训诂与训诂学

训诂学:第一章 训诂与训诂学
• 又如从二字的组合形式的不固定,称 “诂训”、“训诂”皆可,这也可见 出二字为并列关系。
• 唐孔颖达《诗·周南·关雎》疏:
• “诂者,古也。古今异言,通之使人知也 。训者,道也。道物之形貌以告人也。”
• “然则诂训者,通古今之异辞,辨物之形 貌,则解释之义尽归于此。”
• “诂训传者,注解之别名。”
• 孔颖达的这段说明从训诂实践出发,很好 地解释了二字的关系和意义。训诂,主要 是解释古字古义,也解释方言或其他词语 的意义。
• 陆宗达《训诂简论》:所谓“异言” ,就是同一事物因时代不同和地域不 同而有不同的称呼。比如《尔雅·释 天》:“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 唐虞曰载。”
• 所谓“道形貌”,就是对文献语言的 具体含义,进行形象的描绘、说明。
陆宗达、王宁《训诂方法论》
• 本有之训诂与后起之训诂 • 独立之训诂与隶属之训诂 • 义训与声训 • 说字之训诂与解文之训诂
训诂内容
• 形与义之关系:说字之训诂→形训
• 音与义之关系:求源之训诂→声训
• 义与义之关系:
义训
• 对象:古典文献学(即古代书面汉语 )的词义。
• 材料:古代文献语言及用语言解释语 言的注释书,训诂专书。
• 殷孟伦:训诂,就是解释,用语言 解释语言,古代就叫作训诂。
• 王宁:训诂工作是用易懂的语言来 解释古代难知难懂的文献语言综合 性的语文工作。
• 最初的训诂还不是一门学科,只是 一种附属于古代文献而随文释义的 解释语言的具体工作。
二、訓詁學
• 训诂学是汉语语言学的一个部门, 它是用易懂的语言来解释难懂的语 言,用现代的语言解释古代的语言 ,用普通话解释方言,进而正确理 解语言、运用语言的学科。
•髯 •髭 •鬚

训诂学补充材料.

训诂学补充材料.

说文四大家: 段玉裁 《说文解字注》 桂 馥 《说文解字义证》 王 筠 《说文句读》 《说文释例》 朱骏声 《说文通训定声》
语法专著较多。如: 袁仁林 《虚词说》 刘 淇 《助字辨略》 王引之 《经传释词》 张文炳 《虚字注释》 马建忠 《马氏文通》 俞樾《古书疑义举例》
戴震 《方言疏证》《续方言》 卢文弨《重校方言》 杭世骏 《续方言》 胡文英 《吴下方言考》 毛奇龄 《越语肯綮录》 章炳麟 《新方言》
训诂学
材料(62-
复兴的表现
惠栋:《周易述》 颜若璩:《古文尚书疏证》 陈奂《毛诗传疏》 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 焦循《孟子正义》 王先谦《庄子集解》、《荀子集释》
注释前代训诂专著的: 邵晋涵:《尔雅正义》 郝懿行:《尔雅义疏》 王念孙:《广雅疏证》 戴震:《方言疏证》 毕沅:《释名疏证》
王念孙:《读书杂志》 王引之:《经义述闻》 俞樾:《群经评议》、《诸子评议》、《古书 疑义举例》 阮元:《经籍纂诂》
《尔雅· 释诂》:徂消逝,存也。 乱,治也。 故,今也。
《诗经· 采蘩》:“于以采蘩,于涧之中。” 毛传:“山夹水曰涧。” 《说文· 羽部》:“翁,颈毛也。”
《尔雅· 释兽》:“豺,狗足。” 《尔雅· 释鸟》:“二足而羽谓之禽,四足而 毛谓之兽。” 《尔雅· 释兽》:“罴,如熊,黄白文。” “兕,似牛。”
《说文· 衣部》“襛,衣厚也。从衣,农声。”
段玉裁:“凡农声之字皆训厚。醲,酒厚也; 浓,雾多也。襛,衣厚也。引申为凡多厚之 称。”
《荀子》:“敛然圣王之文章具焉,佛然平
世之俗起焉。”其中的“佛”字难解。 “佛”本字为“勃”,古无轻唇音,二字 上古韵部、声母都同。二字通假,“佛”的 本字为“勃”。
关于据境为训

四川大学训诂学

四川大学训诂学

四川大学训诂学训诂学为传统小学之一。

小学分为三部分:训诂(尔雅、广雅、方言)、字书(说文解字、玉篇)、韵书(切韵、广韵)汉书.艺文志出现“小学”,隋书经籍志始以有关文字、训诂、音韵著作的研究称为小学。

第一章概说一、训诂与训诂学说文·言部:训,说教也。

段玉裁注:说教者,说释而教之。

诂,调诂者也。

段玉裁注:调故言者,说释故言以教人。

或称故。

训诂、训故、故训、诂训E.g:鲁故、左氏传训故、周官训诂训诂就是用易知易懂的语言来解释古代难知难懂的文献语言训诂学就是研究训诂理论、方法、规律的学问二、训诂的起因形、音、义既皆有变通,于是求本字、本音、本义之说起也1、时间变化E.g:尚书史记下民其咨(叹息),有能俾乂下民其忧,有能治者佥曰:“于,繇哉!”皆曰:“繇可!”庶绩咸熙众功皆兴钦若昊天,克谓以孝敬顺昊天,能和以孝2、地域的变化异名同实E.g:尔雅·释天:载,岁也。

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载同名异实E.g:尹文子·大道下:璞:璞玉或鼠肉三、为什么有训诂学1)古语E.g:为长者折枝(《孟子》):汉代作按摩,宋代作折草木之枝奇名:美,非常2)方俗语E.g:五日为期,六日不詹(《诗经》):至绿荷包饭趁虚人:岭南谓村市为虚3)译语E.g:站(《广韵》):中国原称驿,后借蒙古语纥逻敦肥水泉好:突厥语,青草地4)代语E.g: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巽坎难与期:巽即水,其义为风雨5)双关语E.g:维南有箕6)成语典故E.g:匪狎竹马之朋,卓有乘羊(支谦)之誉龙女心亲献,蛇王口自倾。

护鸽人却活,黄雀义犹轻。

两方(东西)——四方——八方(八卦)——十方(印度又加上下方位)7)语法①词法问题E.g:朱雀桥边野草花下者飘转沈塘坳②句法问题E.g:野于饮食(墨子)私族于谋(方传)室于怒,市于色③虚词问题E.g:终风且暴(诗经):虚词,既岁月易得,别来行复四年:虚词1)文字上的原因①古字E.g:“现”古作“见”:军无见粮、见龙在田“飞”古作“翡”:飞龙在天②通假字E.g:庄公寤生:通“啎”,逆,倒者③讹误字E.g:又从而招之:为之误,通络,缚④避讳字E.g:肴羞未通(楚辞):原作彻,避讳刘彻⑤俗字2)其他原因①名物E.g:你怀揣着鸦青料钞寻相识:元代货币,以“鸦青纸”制,故称鸦青(料)钞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指井栏。

训诂学古书的注解PPT课件

训诂学古书的注解PPT课件

第2页/共40页
训诂学相关概念-2
3、古典文献学 : 4、目录学:研究图书
文献学是研究古典 文献的保存、流传、 目录、版本、校勘、 辩伪等知识的科学。
目录工作的科学。我国 传统目录学始于西汉刘 向、刘欣所撰的《别录》 和《七略》,后来多有 著述。现代目录学的任
也 包 括 传 统 小 学 考 务是研究目录工作的理
第25页/共40页
• 宛县者,谓宣王改封之后也,以前则不 知其地。
• 孔颖达解释了为何杜预注中把申国解释 为一个小国,而且指出具体地点。这就是孔 颖达正义的基本形式:解释杜预的注文,并 对注文进行一定的考证。“正义”属于“义 疏”,它在唐代出现的背景,一是到唐代不 少人对汉代的古注已看不懂,二是唐人比汉 人掌握了更多的材料,可以进行考证,这是 一种说明描写的工作。“武姜”,是用娘家 的姓(申国是姜姓第2)6页加/共4上0页丈夫的谥号(郑武
第11页/共40页
第三节 古书注释的体例
• 以《诗经.魏风.硕鼠》为例: • 首先是正文:一般大字竖排 • 其次是毛传:双行小字竖排 • 第三是郑笺:笺字以后是郑笺 • 第四是注音:圆圈之后是唐代陆德明《经
典释文》一书中所收汉唐以来各家对正文 和注文 的注音。 • 第五是孔颖达疏:[疏]字以下是孔颖达的
释方面的内容。
论、在研究传统目录工
作的基础上,更好的为
现代话服务。
第3页/共40页
训诂学相关概念-3
5、版本学 :研 究图书的特征和 差异,鉴别起真 伪和优劣的学问 叫版本学。
一部书经过多次 传写或印刷后形 成 的各种不同的 本子叫版本。
不同的版本在制作 过程中会形成不同 的特征,如书写印 刷的形式、年代、 版次、字体、行款、 纸墨、装订,内容 的增删修改,以及 相关记录:包括藏 书、印记、题识、 批校等。

训诂学要籍提要

训诂学要籍提要

江蘇大學人文學院《訓詁學》訓詁學要籍目錄提要(標點)爾雅註疏十一卷晉郭璞注宋邢昺疏爾雅所解或出諸子雜書不盡釋經而釋經者為多故得與十三經之數欲讀古書先求古意舍此無由入也郭注去古未逺後人補正終不能易其大綱邢疏亦不出其範圍爾雅註三卷宋鄭樵撰樵説詩妄作聰明汨亂古義實為經學之蠧其注此書乃通其所可通而闕其所不可通無所穿鑿轉能簡要于説爾雅家為善本經文佚脱數處則毛晉刋本之過也方言十三卷舊本題漢揚雄撰然于古無徴許慎説文引雄説皆不見于方言其義訓用方言者又不言揚雄至後漢應邵稱雄作疑依託也刻本傳訛殆不可讀今以永樂大典所載宋本校刋殆復其舊釋名八卷漢劉熙撰凡二十篇從音求義多以同聲相諧不免牽合然可以推見古音又去古未逺所釋噐物亦可以推見古制廣雅十卷魏張揖撰案揖或作舟楫之楫以其字椎讓推之作揖為是其書因爾雅舊目采漢儒箋注及三蒼説文方言諸書以補所未備隋曹憲為之音釋避煬帝諱改名博雅故至今二名並稱實一書也匡謬正俗八部唐顔師古撰據其子楊庭進表盖猶未竟之藁本前四卷凡五十五條皆論諸經訓詁音釋後四卷凡一百二十七條皆論諸書字義字音及俗語相承之異羣經音辨七卷宋賈昌朝撰聚諸經之字同而音訓各異者以類相從分為五門一一詳為辨别埤雅二十卷宋陸佃撰凡釋魚釋獸釋鳥釋蟲釋馬釋木釋草釋天八門因因名物以求訓詁因而旁通於經義大旨本王安石字説不免穿鑿而引據博洽其精確者自不可廢爾雅翼三十二卷宋羅源撰分草木鳥獸蟲魚六類大致與埤雅相類而引據精確持論謹嚴則逺在其上其音釋則元洪焱祖作也駢雅七卷明朱謀㙔撰皆刺取古書文句典奥者依爾雅體例分章訓釋凡二十篇其説以為聨二為一駢異為同故謂之駢雅謀㙔淹通典籍其一齋書目多諸家未見之本故此書亦頗為賅洽不比明人之餖飣字詁一卷國朝黄生撰于六書多所發明毎字皆有新義而根據博奥具有源本乃迥異於穿鑿續方言二卷國朝杭世駿撰採諸經注疏釋文及説文釋名之屬以補揚雄方言之遺前後類次一依爾雅而不明標其目蒐羅古義于訓詁頗為有禆别雅五卷國朝呉玉搢撰取字體之假借通用者依韻編次各注所出為之辨證可以考古書文字之異同右小學類訓詁之屬十三部一百二十二卷謹案舊唐書經籍志以訓詁小學分為二門然訓詁亦小學也今仍從漢志列為小學之子目爾雅首釋詁釋訓其餘則雜陳名物然解釋名物亦即解釋其字義可以訓詁該之埤雅爾雅爾雅翼之屬務求博洽稍為泛及然亦訓詁之支流也至埤雅廣要之屬蕪雜已甚則退之小説家焉。

训诂学要籍名家序选注

训诂学要籍名家序选注

训诂学要籍名家序选注第一篇:训诂学要籍名家序选注●张岱年最喜爱的书:《周易大传》、《孟子》、《庄子》、《史记》、《通鉴》、《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自然辩证法》、《哲学笔记》、《西方哲学史》(罗素)、《邓小平文选》。

●季羡林最喜爱的书:《史记》、《世说新语》、陶渊明的诗、李白的诗、杜甫的诗、南唐后主李煜的词、苏轼的诗文词、纳兰性德的词、《儒林外史》、《红楼梦》。

●张世英最喜爱的十本书:《理想国》、《精神现象学》(黑格尔)、《哈姆雷特》、《少年维特之烦恼》、《海德格尔诗学文集》、《》、《唐诗三百首》、《红楼梦》、《古文观止》、《中国哲学史》(冯友兰)。

●饶鑫贤推荐书目:《三字经》、《古代汉语》、《中国古代史讲座》、《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胡绳)、《中国历史要籍序论文选注》(雷敢)、《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瞿同祖)、《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毛泽东)、《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周密推荐书目:《共产党宣言》、《自然辩证法》、《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实践论》、《矛盾论》、《论人民民主专政》、《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国通史》(范文澜)、《中国史稿》(郭沫若)。

●陈仲庚介绍几本基础和人格心理学入门书:《心理学导论》(希尔加德)、《西方心理学史大纲》(唐钺)、《心理学方法学》(周谦)、《人格心理学》(陈仲庚、张雨新)、《人格心理学》(伯格)、《精神分析引论》(弗洛伊德)、《人格导论》(米谢尔)、《人格的生物学基础》(艾森克)。

●汤一介最喜爱的书:《论语》、《庄子》、《陶渊明集》、《绞刑架下的报告》、《生死》。

●邵津我最喜爱的书:《冷战后国际关系》(宫少朋)、《全球化时代的国际安全》(王逸舟)、《国际法》(邵津)、《案例与资料》(M.Dixon&R.McCorquodele)、《千首唐人绝句》(富寿荪)、《徐志摩经典》、《名曲的诞生》(崔光宙)、《朱光潜美学文学论文选集》、《A Practical English Grammar》(A.J.Thomson&A.V.Martinet)。

训诂学参考书目

训诂学参考书目

《十三经注疏》清阮元校刻中华书局1980年《诸子集成》国学整理社上海书店1986年《国语》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战国策》汉刘向集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史记》汉司马迁著中华书局1959年《汉书》汉班固著中华书局1962年《方言》汉扬雄著四部丛刊本《春秋繁露》汉董仲舒著四部丛刊本《白虎通义》汉班固著四部丛刊本《说文解字》东汉许慎著中华书局1985年《释名》东汉刘熙著四部丛刊本《风俗通义》东汉应劭著四部丛刊本《独断》东汉蔡邕著四部丛刊本《说苑》刘宋刘义庆著四部丛刊本《世说新语校笺》刘宋刘义庆著徐震堮校笺中华书局1984年《文选》梁萧统编唐李善注中华书局1977年《颜氏家训》北齐颜之推著四部丛刊本《梁书》唐姚思廉著中华书局1973年《新唐书》宋欧阳修等著中华书局1975年《旧唐书》后晋刘昫等著中华书局1975年《广韵》宋陈彭年等编北京中国书店1982年《归田录》宋欧阳修著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鸡肋篇》宋庄绰著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野客丛书》宋王楙著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老学庵笔记》宋陆游著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癸辛杂识》宋周密著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麈史》宋王得臣著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石林燕语》宋叶梦得著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北梦琐言》宋孙光宪著中华书局1961年《梦溪笔谈》宋沈括著中华书局1957年《容斋随笔》宋洪迈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太平广记》宋李昉等编中华书局1961年《资治通鉴》宋司马光编中华书局1956年《乐府诗集》宋郭茂倩编中华书局1979年《五灯会元》宋普济著中华书局1984年《归潜志》金刘祁著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南村辍耕录》元陶宗仪著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西厢记》元王实甫著中华书局1958年《水浒全传》明施耐庵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54年《元曲选》明隋树森编中华书局1958年《金瓶梅》明兰陵笑笑生著中华书局1998年《醒世恒言》明冯梦龙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字诂义府合按》清黄生著中华书局1984年《说文解字注》清段玉裁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说文通训定声》清朱骏声著武汉古籍书店1983年《读书杂志》清王念孙著《清经解》上海书店1988年《广雅疏证》清王念孙著《清经解》上海书店1988年《经义述闻》清王引之著《清经解》上海书店1988年《东塾读书记》清陈醴著《清经解》上海书店1988年《古书疑义举例五种》清俞樾等著中华书局1956年《全唐诗》清彭定求等编中华书局1960年《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清纪昀等著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聊斋志异》清蒲松龄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观堂集林》王国维著中华书局1959年《积微居小学金石论丛》杨树达著中华书局1983年《刘申叔遗书》刘师培著《右文说在训诂学上之沿革及其推阐》沈兼士著《纪念蔡元培先生文集》《文字声韵训诂笔记》黄侃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近三百年学术史》梁启超著《全宋词》唐圭璋编中华书局1956年《永乐大典戏文三种校注》中华书局1979年《说文解字通论》陆宗达著北京出版社1981年《训诂简论》陆宗达著北京出版社1980年《训诂方法论》陆宗达、王宁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训诂与训诂学》陆宗达、王宁著山西教育出版社1994年《训诂学原理》王宁著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6年《词汇》王宁、邹晓丽主编香港海峰出版社1998年《汉语词汇史》王力著商务印书馆1993年《同源字典》王力著商务印书馆1982年《龙虫并雕斋文集》王力著中华书局1980年《汉语史稿》王力著科学出版社1957年《近代汉语指代词》吕叔湘著江蓝生补学林出版社1985年《语文杂记》吕叔湘著上海教育出版社1984年《文字形义学概论》高亨著齐鲁出版社1981年《敦煌变文集》王重民等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中国语言学史》赵振铎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训诂学简论》张永言著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5年《简明汉语史》向熹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训诂学初稿》周大璞著武汉大学出版社1987年《周祖谟学术论著自选集》周祖谟著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3年《语言与文化》罗常培著语文出版社1989年《诗词曲语辞汇释》张相著中华书局1953年《敦煌变文字义通释》蒋礼鸿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新3版《义府续貂》蒋礼鸿著中华书局1981年《诗词曲语辞例释》王锳著中华书局1980年《唐宋笔记语词汇释》王锳著中华书局2001年修订本《古汉语词汇纲要》蒋绍愚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近代汉语研究概况》蒋绍愚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敦煌文学丛考》项楚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敦煌变文选注》项楚著巴蜀书社1990年《王梵志诗校注》项楚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敦煌变文校注》黄征、张涌泉校注中华书局1997年《中国古代语言学史》何九盈著广东教育出版社1995年《当代中国训诂学》宋永培著广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说文与上古汉语词义研究》宋永培著巴蜀书社2001年《许慎与说文解字》苏宝荣著大象出版社1997年《说文解字今注》苏宝荣著陕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词义研究与辞书释义》苏宝荣著商务印书馆2000年《东汉--南北朝常用词演变研究》汪维辉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佛典与中古汉语词汇研究》朱庆之著台湾文津出版社《部首说解》黄绮著《形声字声符示源功能述论》曾昭聪著黄山书社2002年《现代汉语色彩词研究》叶军著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1年《语言论》萨丕尔著商务印书馆1964年《语言学概论》帕默尔著商务印书馆1983年。

训诂要籍简介

训诂要籍简介

训诂要籍简介通释语义的专著通释语义的专著:是全面研究各个词语的含义,融汇贯通,给以准确的简明的解释的专门是释义的书。

1.单解语义的专著介绍《尔雅》中国最早的一部训解词义的书,《尔雅》是我国最古的总释群书语义的专著,是我国第一部词典。

这部书受到历代学者的重视,被称赞为“七经之检度,学问之阶路”;研究训诂,撰写注疏的,都以它为依据,因而有重要价值。

《汉书·艺文志》著录《尔雅》3 卷20篇。

今本有释诂、释言、释训、释亲、释宫、释器、释乐、释天、释地、释丘、释山、释水、释草、释木、释虫、释鱼、释鸟、释兽、释畜19篇。

关于《尔雅》的创作时代和作者,有的认为是孔子门人所作,有的认为是周公所作,经后人增益而成。

后人大都认为是秦汉时人所作,且作者非一人,当是学者采集训诂注释,递相增益而成。

“尔”是近正的意思。

“雅”专指“雅言”,是某一时代官方规定的规范语言。

“尔雅”就是使语言接近于官方规定的语言。

一般词语之所以分为释诂、释言、释训,陆德明认为“意义不同,故立号亦异”,但又说“释诂以下三篇,皆释古今之语、方俗之言。

”郝懿行则认为《释诂》为“举古言,释以今语”;《释言》“取常行之字,而以异义释之”;《释训》“多形容写貌之词,故重义叠字累载于篇”。

《释天》:“谷不熟为饥,蔬不熟为馑。

果不熟为荒,仍饥为荐。

”首先,它为我国训诂学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尔雅》出现以前的训诂,有的不过是古人言谈或著述中对某些词语所作的简单的解说,有的也只是对前人某一篇或某几篇论著作些随文释义的注解。

到了《尔雅》,才把古今异言、方俗殊语以及各种名物加以全面研究、系统整理,汇成通释语义、粗具条理的汉语分类词典,使训诂学有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尔雅》保存了汉语词语的很多故训。

这些故训虽然主要是为了解经,但也可以用它来解释先秦的其他作品。

因此,《尔雅》也就成了我们学习古代文献、继承文化遗产的重要工具。

《尔雅》也存在不少缺点,比较严重的有以下三点:第一,所收词语及其义项都不够完备。

2024年汉语言本科-训诂学考试历年真题常考点试题带答案

2024年汉语言本科-训诂学考试历年真题常考点试题带答案

2024年汉语言本科-训诂学考试历年真题常考点试题带答案卷I一.综合检测题(共100题)1.历史上训诂学发展的中落期出现在()。

A.先秦B.两汉C.魏至唐D.宋至明2.体例中具有“连篆为句”现象的著作是()。

A.《方言》B.《说文》C.《尔雅》D.《释名》3.从实际语言材料里把“语言单位”抽出来,分门别类来说明词义体系,这一注释工作以《_____》为最早。

4.训诂方法包含的形式有()。

A.据文证义B.依境别义C.因声求义D.以形索义E.析词审义6.训诂术语“醜”表示()。

A.事物的区别性B.事物的共同性C.事物的相似性D.事物的相对性7.训诂学史上,两汉时期的训诂历史地位如何?8.训诂学发展经过的五个时期是萌芽期(先秦)、_____(两汉)、保守期(魏至唐)、中落期(宋至明)、复兴期(清)。

9.清代的训诂学_____派的代表是段玉裁和他的《说文解字注》。

10.《说文解字注》11.章炳麟分上古韵部为_____部,黄侃分28部,王力分29部。

12.《荀子·正名》:“名无固宜,约之以命。

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谓之不宜。

”这段话揭示了音义关系的()。

A.合宜性B.偶然性C.约定性D.通用性E.回授性13.譬之越人安越,楚人安楚,君子安【雅】。

14.下列人物中为《史记》作过注释的是()。

A.五臣B.萧统C.司马贞D.赵岐15.“训”“诂”合称为“训诂”始于《_____》,是汉代毛亨的著作。

16.文公如【齐】,惠公如秦。

17.“训诂者,以语言解释语言之谓也。

”这一定义来自训诂学家_____。

18.《经典释文》20.下列书籍属于丛书的是()。

A.《初学记》B.《艺文类聚》C.《册府元龟》D.《四库全书》21.我国大型丛书包括()。

A.《四部丛刊》B.《四部备要》C.《永乐大典》D.《册府元龟》E.《四库全书》22.陆德明23.下列著作中,不是俞樾所著的是()。

A.《读书杂志》B.《群经平议》C.《诸子平议》D.《古书疑义举例》24.俄而柳生其左肘,其意蹶蹶然恶之。

自考《训诂学》复习要点训诂要籍

自考《训诂学》复习要点训诂要籍

自考《训诂学》复习要点训诂要籍一、十三部经书,即《易》、《书》、《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二黄侃说的二十五种书是:十三经加《大戴礼记》、《国语》;史学四书为《史记》、《汉书》、《资治通鉴》《通典》;子部二书《庄子》《荀子》;集部二书《文选》《文心雕龙》;小学二书《说文》《广韵》。

三,黄侃又专从训诂角度依段玉裁说举“现存完全却用的十种根柢书”即《尔雅》、《小尔雅》、《方言》《说文》《释名》《广雅》《玉篇》《广韵》《集韵》《类篇》。

黄侃并说这十种书的前六种又可分为四类,第一《尔雅》---解释群经之义,无此则不能明一切训诂。

《小尔雅》《广雅》属之。

第二《说文》----解释文字之原,无此则不能得一切文字之由来。

第三《方言》---解释时地不同之语,无此则不能通异时异地之语言。

第四《释名》---解释文字得音之原,无此则不知声音相贯通之理。

黄侃又说:“四类之中,又当以《说文》、《尔雅》为本,②无《说文》则不能通文字之本,而《尔雅》失其依皈,③无《尔雅》则不能尽文字之变,而《说文》不能致用④如车之运双轮,鸟之鼓双翼,缺一则败矣。

”四《尔雅》简述黄侃关于《尔雅》的名称与性质?答:黄侃归纳为三点:“尔雅”是诸夏的公言(即所谓“近正”之意,《尔雅》据以命名);《尔雅》是经典的常语;《尔雅》是训诂的正义。

五、简述《尔雅》的训释内容?答:《尔雅》的训释内容分为两部分:一是;释普通词义。

包括①释诂②释言③释训。

二是;释百科名词。

包括①释亲、释官②释器、释乐③释天④释地、释丘⑤释山、释水⑥释草、释木⑦释虫、释鱼⑧释鸟、释兽⑨释畜。

六《尔雅》十九类,共释二千二百零四事,是研究先秦词汇和阅读古籍的重要参考书。

不足之处在于:归类不够精当,如《释畜》五属,牛属有“犊”,羊属无“羔”;内容有重复;解释嫌笼统。

七《尔雅》的注疏:流传到现在的晋代郭璞的《尔雅注》。

第六章 训诂要籍简

第六章 训诂要籍简
拘泥于小篆三说文通训定声朱骏声的说文通训定声变更说文体例按古韵及形声声符排比详析字形结构考订本义引申义假借义以声音义假借义以声音训诂相通之理阐明说文有许多独到之处训诂相通之理四字林晋吕忱撰
第七章
训诂要籍简介
第一节 字典类
一、《说文解字》
1、许慎(约58年—约147年),字叔 重,东汉汝南召陵(今河南漯河市召 陵区)人,有“五经无双许叔重”之 赞赏。他是汉代有名的经学家、文字 学家、语言学家,是中国文字学的开 拓者。在文字学领域和训诂方面成绩 卓越。他编著了我国第一部字典《说 文解字》,首创了部首排字法的先河, 为后代辞书编纂奠定的基础。
5、《辞通》——近人朱起凤撰。这 是一部从声音的通假上寻求文字训诂 的专著,专收联绵词。 6、《联绵字典》——近人符定一撰。 36卷。是一部专收联绵语的专著。
7、《诗词曲语辞汇释》——近人张 相著,1953年中华书局出版。这是专 门研究唐宋元明诗词曲中特殊词语的 一部专著,它汇集了大量唐宋金元明 以来流行于诗、词、曲中的特殊词语, 共800多条,详引例证,解释其意 义及用法,并兼谈其流变与演化。这 本书不仅可作为一般读者阅读诗、词、 曲的工具书,而且也为语文研究工作 者汇集了大量可贵的资料。
2)凡说解用“指事”的,则为指 事字
丄,高也。此古文上,指事也。 丅,底也。指事。 有时,说解用“象某某之形”或“从某从某” 的也是指事字。 亦,人之臂亦也。从大,象两亦之形。 刃,刀坚也。象刀有刃之形。 寸,十分也。人手却一寸动脉之寸口。从又 从一。 尺,十寸也。从尸从乙。乙,所识也。
3)凡说解用“从某某”“从某从 某”的为会意字。
二、 《尔雅》类注书 1、《尔雅注》——晋郭璞注。 2、《尔雅义疏》——清郝懿行撰。其疏 证准确、详细,廓清了一些谬说,纠正了 历代相传的一些错误。分析出《尔雅》中 的一些重要体例,指出郭注等人的训诂失 误。用“因声求义,声近义通”的科学方 法,破除文字障碍,探求词语本源,成就 极为突出。但失误也不少。总之这是一本 瑕瑜互见,得失相参之作。 3、《尔雅正义》 ——清· 邵晋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训诂学要籍名家序选注●张岱年最喜爱的书:《周易大传》、《孟子》、《庄子》、《史记》、《通鉴》、《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自然辩证法》、《哲学笔记》、《西方哲学史》(罗素)、《邓小平文选》。

●季羡林最喜爱的书:《史记》、《世说新语》、陶渊明的诗、李白的诗、杜甫的诗、南唐后主李煜的词、苏轼的诗文词、纳兰性德的词、《儒林外史》、《红楼梦》。

●张世英最喜爱的十本书:《理想国》、《精神现象学》(黑格尔)、《哈姆雷特》、《少年维特之烦恼》、《海德格尔诗学文集》、《》、《唐诗三百首》、《红楼梦》、《古文观止》、《中国哲学史》(冯友兰)。

●饶鑫贤推荐书目:《三字经》、《古代汉语》、《中国古代史讲座》、《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胡绳)、《中国历史要籍序论文选注》(雷敢)、《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瞿同祖)、《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毛泽东)、《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周密推荐书目:《共产党宣言》、《自然辩证法》、《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实践论》、《矛盾论》、《论人民民主专政》、《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国通史》(范文澜)、《中国史稿》(郭沫若)。

●陈仲庚介绍几本基础和人格心理学入门书:《心理学导论》(希尔加德)、《西方心理学史大纲》(唐钺)、《心理学方法学》(周谦)、《人格心理学》(陈仲庚、张雨新)、《人格心理学》(伯格)、《精神分析引论》(弗洛伊德)、《人格导论》(米谢尔)、《人格的生物学基础》(艾森克)。

●汤一介最喜爱的书:《论语》、《庄子》、《陶渊明集》、《绞刑架下的报告》、《生死》。

●邵津我最喜爱的书:《冷战后国际关系》(宫少朋)、《全球化时代的国际安全》(王逸舟)、《国际法》(邵津)、《案例与资料》(M.Dixon&R.McCorquodele)、《千首唐人绝句》(富寿荪)、《徐志摩经典》、《名曲的诞生》(崔光宙)、《朱光潜美学文学论文选集》、《 A Practical English Grammar》(A.J.Thomson&A.V.Martinet)。

●萧超然推荐书目:《左传》(木刻本)、《孟子》(木刻本)、《古文观止》(木刻本)、《唐诗三百首》(木刻本)、《郑板桥家书、道情十首》(铅印本)、《毛泽东选集》、《列宁选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红楼梦》。

●祝总斌推荐书目:《资治通鉴》、《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廿二史(答刀)记》(赵冀)、《周礼正义》(孙诒让)、《人间词话》、《论语集释》(程树德)、《中国哲学史新编》(冯友兰)、《东晋门阀政治》(田余庆)、《梁启超和他的儿女们》(吴荔明)、《思痛录》(韦君宜)。

●白化文推荐十种引人入胜的中文经典著作:《史记》、《杜甫诗》、《世说新语》、《陶渊明集》、《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聊斋志异》、《西厢记》、《桃花扇》。

●乐黛云“影响我的十本书”:《简爱》、《罪与罚》、《怎么办》、《庄子》、《陶渊明集》、《十九世纪文学主潮》(奥尔格·勃兰戴斯)、《近代文学批评史》(雷纳·韦勒克)、《管锥编》、《文心雕龙》、《后现代主义与文化逻辑》(杰姆逊)。

●刘方(木或)最喜爱的十种书:《政治经济学批判》、《邓小平经济理论(摘编)》、《经济学》(萨缪尔森)、《中国经济发展战略问题研究》(刘国光)、《陈岱孙文集》、《短缺经济学》(科尔内)、《第三产业经济学》(李江帆)、《灾害经济学》(何爱平)、《消费力经济学》(尹世杰)、《未来之路》(比尔·盖茨)。

●谢冕爱读的几本理论书:《万历十五年》、《剑桥中国晚清史》、《第三帝国的兴亡》(威廉·夏伊勒)、《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雅各布·布克哈特)、《艺术哲学》(丹纳)、《没有地址的信艺术与社会生活》(普列汉诺夫)。

●钟哲明最喜爱的书:《共产党宣言》、《哥达纲领批判》、《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怎么办》(列宁)、《国家与革命》(列宁)、《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斯大林)、《新民主主义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褚斌杰最喜爱的书:《庄子》、《红楼梦》、《鲁迅全集》、《论语》、《史记》、《白香山集》、《儒林外史》、《契诃夫小说》、《培根论说集》、《负暄琐话》●严家炎推荐书目:《阿Q正传》、《清代学术概论》、《西潮》、《白鹿原》、《尤利西斯》、《风庐故事》、《白杨木鼻子》、《成年人的童话》、《半山半水书窗》●张翼星向青年朋友推荐的十本书:《论语》、《孟子》、《老子》、《古文观止》、《中国哲学史新编》、《共产党宣言》、《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历史与阶级意识》、《小逻辑》、《思痛录》●马振方推荐自己喜爱的书:《论语》、《庄子》、《世说新语笺疏》、《唐诗选》、《聊斋志异》、《中国小说史略》、《月牙儿》、《白鹿原》、《西方美学史》、《外国现代派作品选》●段宝林刻骨铭心的几本书:《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作家的工作方法》、《毛泽东同志的青年时代》、《怎么办》、《楚辞》、《水浒传》、《鲁迅小说集》、《放声歌唱》、《童僧》、《帆》、《邓小平文选》●孙钦善推荐古文献学书目:《中国古文献学史》、《文字学概要》、《说文解字》、《训诂学》、《十三经注疏》、《四库全书总目》、《汉书*艺文志》、《目录学的发微》、《校勘学》、《中国目录学史》、《文献学讲义》、《中国古代文化史》●陈启伟推荐书目:《小逻辑》、《逻辑哲学论》、《世界的逻辑构造》、《西方哲学史》、《大众哲学》、《楚辞》、《古文观止》●唐沅最喜爱的书:《呐喊》、《女神》、《子夜》、《家》、《雷雨》、《边城》、《骆驼祥子》、《金锁记》、《围城》、《白毛女》●郑家馨最喜爱的书:《资本主义与奴隶制度》、《吴于廑学术论著选集》、《泰晤士世界历史地图集》、《翦伯赞历史论文集》、《历史地理学的理论与实践》、《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鲁迅全集》、《红楼梦》、《福尔摩斯探案全集》●孙凤城推荐几本对自己有影响的书:《重访英伦》、《英人,法人,中国人》、《子夜》、《高老头》、《欧也尼·葛朗台》、《复活》、《罪与罚》、《贝多芬传》、《变形记》、《审判》、《现代绘画史》、《论艺术中的精神》●沈仁安推荐书目:《日本史》、《日本历史》、《日本--从史前到现代》、《日本近代史纲》、《日本书记》、《中日关系史资料汇编》、《日本史辞典》、《中国日本学文献总目录》●阎国忠推荐书目:《西方美学史》、《文艺心理学》、《美学散步》、《柏拉图文艺对话集》、《生活的艺术》、《美学四讲》、《判断力批判判》、《人性论》、《歌德谈话录》、《审美特性》●徐昌华最喜爱的书:《语言与文化》、《汉语口语语法》、《现代汉语八百词》、《语法讲义》、《修辞学发凡》、《语用学教程》、《汉语社会语言学》、《学海泛槎--季羡林自述》、《关于所谓日语助词的研究》、《言外之意的语言学--日语语用学》●梁柱推荐书目:《毛泽东选集》、《鲁迅全集》、《李大钊文集》、《共产党宣言》、《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牛虻》、《红楼梦》、《毛泽东传》、《周恩来与他的世纪》、《五四运动史》、《苏联兴亡的沉思》●周先慎最喜欢的十种书:《唐宋词选》(中国社会科学学院文学研究所选注)、《宋诗选注》(钱钟书选注)、《苏轼选集》(王水照选注)、《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全本新注聊斋志异》(朱其恺主编)、《儒林外史》、《红楼梦》(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整理)●冯国瑞推荐书目:《科学的丰碑--20世纪重大科技成就纵览》(陈建礼主编)、《21世纪100个科学难题》(21世纪100个科学难题编写组编)、《系统科学》(许国志主编)、《现代科学的哲学探索》(赵光武主编)、《系统科学辩证法》(苗东升著)、《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冯国瑞著)、《信息科学与认识论》(冯国瑞著)、《信息科学技术与当代社会》(孙小礼、冯国瑞主编)、《毛泽东哲学思想神髓》(宋一秀主编)、《中国系统思维》(刘长林著)、《思维科学研究》(赵光武主编)●林被甸推荐书目:《世界现代化进程研究丛书》《现代化新论》、《现代化新论续篇》、《美洲史论》、《罗荣渠与现代化研究》、《从\"西化\"到现代化》、《中国现代化历程的探索》、《各国现代化比较研究》、《发达国家的现代化道路》、《现代化:理论与历史经验的再探讨》、《现代世界体系》、《全球分裂--第三世界历史进程》●刘煊推荐书目:《学海泛槎--自述》、《中国20世纪文艺学学术史》、《一般系统论》、《六祖坛经》、《<梦溪笔谈>导读》(胡道静、金良年著)、《创造的秘密》、《印度古典诗学》、《五十奥义书》、《中国边疆民族与环太平洋文化》、《东方的美学》●李伯谦推荐考古学书目:《考古学一百五十年》、《考古学是什么》、《中国考古学:实践、理论、方法》、《考古学专题六讲》、《中国远古人类》、《中国文明起源新探》、《仰韶文化研究》、《夏商周断代工程1996-2000年阶段成果报告》、《中国青铜文化结构体系研究》、《考古学与科技史》、《中国历史考古学论丛》、《中国石窟寺研究》、《中国陶器史》●吴慰慈喜欢读的几本书:《大科学观》、《逃避自由》、《科技经济结合论》、《唐诗三百首详析》、《现代西方哲学》●许抗生最喜爱读的书:《老子》、《孙子兵法》、《论语》、《启论》、《论坛》●李思孝推荐书目:《呐喊》(鲁迅)、《牛虻》、《红楼梦》、《金蔷薇》、《居礼夫人传》、《英雄和英雄崇拜》、《西方的没落》、《西方的智慧》、《历史在这里沉思--1966-1976纪实》、《歌德尔、艾舍尔、芭赫--集异璧之大成》●钱理群推荐“真的书”:《鲁迅全集》、《顾准全集》●何顺果推荐书目:《改变世界》、《美国新经济》、《知识价值革命》●葛晓音最喜爱的书:《居里夫人传》、《唐诗丛论》、《空间的驰想》、《艺境》、《温湿通义校注》、《论语新解》、《拉奥孔》、《东坡乐府》●赖茂生最喜爱的十种书:《科学交流与情报学》、《科学引文引索》、《情报检索词汇控制》、《现代情报检索导论》、《信息管理:八十年代的机会与战略》、《信息社会的社会结构》、《信息经济论》、《信息趋势:从你的信息资源中获益》、《国家信息政策:问题与进展》、《知识管理》●李强推荐的读书杂忆:《社会契约论》、《历史理性批评文集》、《论自由》、《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儒教与道教》●苏力推荐书目:《毛泽东选集》、《乡土中国》、《普通法》、《司法过程的性质》、《法律的经济学分析》、《法理学问题》、《法律与文学》、《性与理性》、《惩罚与规训》、《法律、立法与自由》BR>●王余光喜爱的十种书:《诗歌集》(德国海涅)、《诗经今注》(高亨注)、《史记》、《历史研究》、《胡适自述》、《中国历史地图集》、《中国史学名著》(钱穆著)、《爱晚庐随笔》、《书的礼赞》、《论出版自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