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结构图定稿
(完整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思维导图

读:先分级再读 写;从最高位开始写
大数的认识
数级和数位 计算工具的认识
用计算器计算
角的认识
直线、射线、线段和角 角的度量
量角器的使用 点、线得合,读数准确
角的分类
锐角
直角 钝角
四
平角
年
口算
周角
级
三位数乘二位
上
数笔算册Fra bibliotek互相平行
思
垂直与平行
垂线
维
互相垂直
长方形
导
垂足
正方形
图
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平行的四边行 高、底
和梯形
梯形: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平行的对边不相等) 腰、高
等腰梯形
数位
口算:消零
数位
除数是两位 数的除法
笔数算位:竖式
其它
数位 复式柱状图:统计
数 数 位学广角:统计安排
数级和数位
数位
数位
苏科版四上数学期中复习思维导图、考点易错题解析版

数与代数升与毫升思维导图990毫升(<)1升 7升(=)7000毫升 1升(>)200毫升23.(琅琊路小学明发分校月考,2017)填“升”或“毫升”。
小华每天喝牛奶200(毫升) 一个热水瓶能装水2(升)一个金鱼缸有水60(升) 一个病人一次喝药水20(毫升)【分析】金鱼缸一题,注意已经给了数据60,如果填毫升的话,金鱼缸就大小了,所以只能填升。
二、解决问题1.(树人附小第一二单元测试,2018)有一种洗衣液,需要在10升水中加入16毫升洗衣液效果最好。
一台洗衣机的容量是100升,请问:倒入多少毫升洗衣液效果才能达到最好?【解答】100÷10=1016×10=160(毫升)答:倒入160毫升洗衣液效果才能达到最好。
2.(金陵汇文小学第一单元测试,2017)一个大壶可装水2升,1个小杯可装水280毫升,往大壶中倒入6小杯水后,再倒入多少毫升水就正好可以倒满这个大壶。
【解答】280×6=1680(毫升)2升=2000毫升2000-1680=320(毫升)答:再倒入320毫升水就正好可以倒满这个大壶。
3.(金陵汇文小学第一单元测试,2017)将一瓶1380毫升的可乐饮料全部倒入容量为300毫升的杯中,至少需要准备几个杯子才能将饮料全部倒出?【解答】1380÷300=4(个)……180(毫升)4+1=5(个)答:至少需要准备5个杯子才能将饮料全部倒出。
4.(金陵汇文小学第一单元测试附加题,2017)甲、乙两个容器一共可盛1200毫升水,已知甲容器的容量是乙的5倍,甲、乙两个容器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分析】根据甲是乙的5倍,可画线段图。
用和倍问题的方法解决。
注意乙为一份数。
【解答】乙:1200÷(5+1)=200(毫升)甲:200×5=1000(毫升)答:甲、乙两个容器的容量分别是1000毫升、200毫升。
考点二: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一、填空题1.(树人附小第一二单元测试,2018)已知78÷4=19……2,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10倍,商是( 19 ),余数是( 20 )。
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套PPT课件:第一至三单元全套PPT课件精选全文

3、下面的容器各能盛多少升水?在合适答案的右边画“√”。
5升
10升
30升
4、说说每种饮料各多少瓶正好是1升。
250ml
200ml
10
5
4
5、倒出100毫升饮料,数一数你多少口才能喝完。再算一算,一口大约喝了多少毫升。
6、下面容器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在合适答案的右面画“√”。
1毫升
10毫升
100毫升
2800毫升
<
>
=
<
练一练
第 4 课时 认 识 毫 升 (2)
第 一 单元 升 和 毫 升
重难点
重点: 掌握升和毫升的关系,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难点: 形成1毫升的表象。
认识毫升
计量比较少的液体,通常用毫升作单位。毫升可以用字母“mL(ml)”表示。
毫升和升
1升=1000毫升
(300+260)÷40=14(次)
答:14次才能全部运完。
练习二
15.王大伯准备围一块360平方米的长方形地培育树苗。如果这块地长90米,宽应该是多少米?如果长分别是60米、40米、30米或20米呢?
4
6
9
12
18
第 4 课时 用 四 舍 五 入 法 试 商
第 二 单元 两、三 位 数 除 以 两 位 数
【规格】每瓶120毫升 【用法用量】口服,每日3次 7岁以上儿童:每次15~30毫升 3~7岁儿童:每次5~10毫升
10×3×3=90(毫升)
90<120
12、到商店去看一看,哪些物品用毫升或升作单位,各是多少。
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第二单元全套PPT课件
第二单元目录
第1课时 笔算除法(1) 第2课时 笔算除法(2) 第3课时 练习二 第4课时 用四舍五入法试商 第5课时 解决问题 第6课时 练习三 第7课时 四舍调商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寒假复习提升卷:思维导图+知识梳理+例题精讲+易错专练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寒假复习提升卷思维导图+知识梳理+例题精讲+易错专练一、思维导图二、知识点梳理知识点一: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1、统计表(1)根据调查的相关数据填写统计表,在对应栏里填上对应的数据。
(2)合计是各个分类事物的统计数据之和。
完整的统计表要有:反映统计内容的标题和日期、收集数据相对应的统计项目、数据。
2、条形统计图(1)制作条形统计图时,可以根据数量的多少确定1格代表多少个单位,确定好横轴、纵轴。
每格可以表示1个单位,也可以表示多个单位。
(2)特点:条形统计图可以直观、形象地反映数量的多少,分为横向条形统计图和纵向条形统计图。
知识点二:数据的分段整理和统计1、收集、整理数据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一组数据进行分段整理。
2、分段整理数据的步骤:(1)收集数据;(2)分段整理(可以用画“正”字的方法);(3)制作统计表;(4)分析数据,解决问题。
知识点三:平均数1、平均数的意义一组数据的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就是平均数。
2、平均数的求法(1)移多补少法:在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在几个(或若干个)不相同的数中,从多的数中拿出一部分给少的数,使它们变成相同的数,这个相同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2)计算法:先求出一组数据的总数量,再除以这组数据的总个数,就可以求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即“平均数=总数量÷总个数”。
(3)根据“平均数=总数量÷总个数”可以推导出“总数量=平均数×总个数”,也就是已知几个数的平均数,可以求出它们的总数量。
3、求平均数必须知道的两个条件:(1)被平均分的事物的总数;(2)要平均分成的个数或份数,即平均数=总数量÷总个数(或总份数)。
对于这三个量,知道任意两个量,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
三、例题精讲考点一:统计表和简单的条形统计图1.幸福超市2006年第一季度销售额情况如下表。
超市财务部将以下情况制成了统计图,完成下面的问题。
苏科版四上数学期中复习思维导图、考点易错题解析版

数与代数升与毫升思维导图990毫升(<)1升 7升(=)7000毫升 1升(>)200毫升23.(琅琊路小学明发分校月考,2017)填“升”或“毫升”。
小华每天喝牛奶200(毫升) 一个热水瓶能装水2(升)一个金鱼缸有水60(升) 一个病人一次喝药水20(毫升)【分析】金鱼缸一题,注意已经给了数据60,如果填毫升的话,金鱼缸就大小了,所以只能填升。
二、解决问题1.(树人附小第一二单元测试,2018)有一种洗衣液,需要在10升水中加入16毫升洗衣液效果最好。
一台洗衣机的容量是100升,请问:倒入多少毫升洗衣液效果才能达到最好?【解答】100÷10=1016×10=160(毫升)答:倒入160毫升洗衣液效果才能达到最好。
2.(金陵汇文小学第一单元测试,2017)一个大壶可装水2升,1个小杯可装水280毫升,往大壶中倒入6小杯水后,再倒入多少毫升水就正好可以倒满这个大壶。
【解答】280×6=1680(毫升)2升=2000毫升2000-1680=320(毫升)答:再倒入320毫升水就正好可以倒满这个大壶。
3.(金陵汇文小学第一单元测试,2017)将一瓶1380毫升的可乐饮料全部倒入容量为300毫升的杯中,至少需要准备几个杯子才能将饮料全部倒出?【解答】1380÷300=4(个)……180(毫升)4+1=5(个)答:至少需要准备5个杯子才能将饮料全部倒出。
4.(金陵汇文小学第一单元测试附加题,2017)甲、乙两个容器一共可盛1200毫升水,已知甲容器的容量是乙的5倍,甲、乙两个容器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分析】根据甲是乙的5倍,可画线段图。
用和倍问题的方法解决。
注意乙为一份数。
【解答】乙:1200÷(5+1)=200(毫升)甲:200×5=1000(毫升)答:甲、乙两个容器的容量分别是1000毫升、200毫升。
考点二: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一、填空题1.(树人附小第一二单元测试,2018)已知78÷4=19……2,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10倍,商是( 19 ),余数是( 20 )。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课件【完整版】

运动与身体变化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课件【 完整版】
五 解决问题的策略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课件【 完整版】
六 可能性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课件【 完整版】
七 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课件 【完整版】目录
0002页 0033页 0066页 0091页 0133页 0178页
一 升和毫升 简单的周期 四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 五 解决问题的策略 七 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怎样滚得远
一 升和毫升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课件【 完整版】
二 两、 完整版】
八 垂线与平行线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课件【 完整版】
怎样滚得远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课件【 完整版】
九 整理与复习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课件【 完整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课件【 完整版】
简单的周期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课件【 完整版】
三 观察物体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课件【 完整版】
四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课件【 完整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单元知识点汇总

笔筒、。
可以通过观察、操作等方法比较几个容器容量的大小。
易错点:误以为所有容器的计量单位都是升。
举例: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瓶饮料的净含量为500( )。
错解:升正解:毫升易错点:误以为升与毫升之间的进率是10。
( )举例1:判断:升与毫升之间的进率是1000。
错解:(✕)正解:(√)举例2:在( )里填上“升”或“毫升”。
一桶豆油大约有2.5( )。
一瓶果汁大约有500( )。
一汤勺水大约有10( )。
解题技巧:解决此类题目,要运用比较法,先观察所给物体的大小,然后与1升、1毫升进行比较、分析,最后得出结论。
答案:升毫升毫升二 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一、除数是整十数,商是一位数的口算和笔算1.整十数除以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计算。
教材例1,通过认真看图、读题、理解题意可知,60副陆战棋,每20副打一包,求要打几包,就是求60里面有几个20,用除法计算,列式为60÷20。
探究60÷20的计算方法:可以采用两种方法,口算法:根据乘、除法的互逆关系或表内除法计算:20×3=60→60÷20=3。
笔算法:可以借助小棒图理解算理。
从图中可知:60里面有3个20,即60÷20=3。
(1)口算方法:①根据乘、除法的互逆关系,想乘法算除法; ②利用表内除法计算。
利用表内除法计算,渗透了类比..的思想方法。
类比的思想方法是指根据两类数学对象的相似性,将已知的一类数学对象的性质迁移到另一类数学对象上去。
(2)笔算方法:被除数里面有几个除数,商就是几,商要写在个位上。
用竖式计算时,商要与被除数的相同数位对齐。
2.两位数除以整十数的笔算方法: (1)算法分析:两位数除以整十数,用被除数的前两位除以除数,被除数里面含有几个除数,商就是几,商必须写在被除数的个位上。
有余数时,余数要比除数小.......。
(2)可采用试商的方法确定商的大小。
四年级上册数学单元知识结构图

四年级上册数学单元知识结构图(一)数与代数1.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本单元是在第一学段学生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亿以内的数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掌握大数读写的方法,认识近似数及其作用。
本单元安排了四个情境活动:数一数(亿以内数的认识),人口普查(亿以内数的读写及比较大小),国土面积(大数的改写),森林面积(近似数的认识)。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感受学习更大数的必要性,并能体验大数的实际意义;认识亿以内数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并会正确读、写;能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掌握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的方法;认识近似数,能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能对大数进行估计。
2.第三单元“乘法”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三位数乘两位数,对一些较大的数进行估计,认识计算器以及运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教材安排了六个情境活动:卫星运行时间(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体育场(较大数的估计方法),神奇的计算器(计算器的认识与运用),探索与发现(一)(有趣算式的探索),探索与发现(二)(乘法结合律的探索),探索与发现(三)(乘法分配律的探索)。
本单元又专题安排了“计算工具的演变”的阅读材料,以使学生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过程。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能对生活中具体事物的数量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计;掌握计算器的运用方法,会利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3.第五单元“除法”本单元的学习是小学阶段整数运算的最后一个章节内容。
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三位数除以整十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速度、时间与路程的数量关系,探索商的运算规律以及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本单元安排了七个情境活动:买文具(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路程、时间与速度(常见的数量关系),参观苗圃(一次试商的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国家体育场(体会万、亿的实际意义),秋游(试商需要改商的除法),探索与发现(四)(探索商的变化规律),抗震救灾(三步的混合运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第三单元:观察物体
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六单元可能性
第八单元:垂线与平行线
第七单元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第一课时: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分步
2.探究新知用不同的方法解答综合
对比明确解题思路相同
介绍计算的过程和书写格式
3.巩固理解试一试(强调书写格式)
4.回顾反思对比总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第二课时: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列出不同的综合算式
2.探究新知用综合算式解答对比明确解题思路相同
明确计算的步骤
3.巩固理解练一练
4.回顾反思对比总结: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小括号里面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第三课时: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
1.创设情境Βιβλιοθήκη 提出问题分步2.探究新知用不同的方法解答综合——引发认知冲突
中括号的作用:改变运算顺序
介绍用递等式计算的过程和书写格式
3.巩固练习试一试
4.回顾反思对比总结:在含有括号的算式里,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中括号外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