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经济体制改革》教案(最新整理)
八年级历史下册《经济体制改革》教案、教学设计
-整合网络资源,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帮助学生拓宽知识视野。
4.创设互动性强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课堂效果。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师在课堂上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探讨问题,提高课堂质量。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改革开放给我国带来了哪些变化吗?”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改革开放的认识。
3.引入新课:“今天我们将学习八年级历史下册的《经济体制改革》一课,了解改革开放中的经济体制改革是如何推动我国社会发展的。”
(二)讲授新知
1.教师简要介绍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改革的原因和意义。
作业提交时间:下周一下午放学前。
注意事项:
1.作业完成后,学生要认真检查,确保书写工整、内容准确。
2.教师将针对作业完成情况进行点评,给予反馈,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
3.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究,提高自身的历史素养。
4.学会运用历史资料,分析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为今后我国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采用以下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导入、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等教学辅助手段,丰富教学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经
1.重点: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过程及其对我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2.难点:理解经济体制改革背后的历史背景、原因,以及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二)教学设想
1.针对重点内容,采用案例分析法、历史对比法等方法,帮助学生深入剖析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和影响。
2023_2024学年部编八下历史第三单元8《经济体制改革》教学设计
2023_2024学年部编八下历史第三单元8《经济体制改革》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经济体制改革》这一课时,主要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和取得的成就。
教材从农村改革、城市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等方面进行阐述,让学生了解改革的过程,认识改革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对改革开放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可能还存在着一些认知上的模糊之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和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认识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改革开放的政策。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和内容。
2.难点:经济体制改革的意义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经济体制改革。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备好相关的历史资料,制作PPT。
2.学生准备:预习相关内容,准备好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改革带来的变化。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变化是如何发生的?引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所学的农村改革内容,让学生了解农村改革对城市改革的影响。
然后,PPT展示城市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的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改革的过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针对改革过程中的某一环节,如农村改革、城市改革或国有企业改革,选择一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
讨论结束后,各小组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4.巩固(10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经济体制改革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是什么?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讨论。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教案 八下历史
统编历史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革?
探究二:探究改革方式及带来的变化
1、小组合作探究,针对计划经济体制带来的弊端,请你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献言献策。
材料四:海尔集团的发展
材料五:
2、改革后取得了怎样的效果?
三、铸强国之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提出: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正式开启: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3、展示图片,教师引导对比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巨大变化以及中国GDP的增速走势,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思考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义?
课堂小结:
出示图片:
【基础巩固类】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教案
课题: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课型:新课教材版本: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课程标准】了解农村改革,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改革对于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
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了解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概;提高阅读材料的能力,初步学会在具体的历史条件下分析历史问题,认识改革的伟大意义;了解以历史材料为依据来解释历史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研读相关史料,并对相关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在这些思维过程的基础上形成概念,认识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与发展过程;尝试体验探究历史问题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历史的角度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认识改革的必要性与重要性,理解改革对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重大作用;我们要不断深化改革,适应时代要求,推动经济发展,承担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使命。
【重点难点】重点:1.农村改革。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难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教学方法】史料分析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好!今天我们来学习八年级下册中国历史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师:本课有几部分?哪几部分?生:三部分。
第一部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第二部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第三部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师: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哪个领域开始?生:农村。
【板书】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师:我们来看《一个农民的烦恼》。
材料反映了当时农村的什么现象?材料1:男劳力上工带扑克,女劳力上工带纳鞋,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师:材料1,反映当时什么状况?生:劳动不积极。
材料2:1978年以前的安徽凤阳小岗村只有20户人家100多人,是远近闻名的三靠村: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
每年秋后家家户户背起花鼓去讨饭。
师:材料2,反映当时什么状况?生:靠救济生存。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优质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教学难点: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合影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改革开放便拉开了序幕。
通过农村改革,农民“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那么,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如何进行的?1978年12月18日,安徽省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队长严宏昌把18户农民召集到一起,私下立了一份生产契约,并含着眼泪按下鲜红的手印,这份契约当之无愧地成为农民告别饥荒的宣言书。
这是一份怎样的契约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展示史料,并请三个学生朗读:农民甲:“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还得慢慢晃。
”农民乙:“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咱们自己的。
”农民丙:“今年企业效益不错,年收入超过许多国有企业,我发财了,带动乡亲们也开始富裕了。
”2.读材料,分析讨论:刚才几位同学朗读的材料反映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变化过程。
首先看一下农民甲的台词反映了当时农村的什么状况?提示:农民甲反映了改革开放前政社合一,统一经营,集中劳动,统一分配,人们缺乏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不高的弊端。
3.教师继续提问:农民乙的台词反映的是我国的哪一项政策?农村的改革首先是从哪里开始的?你觉得这一政策有什么作用?提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安徽凤阳小岗村。
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4.教师继续提问:农民丙所说的企业是什么企业?它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有什么作用?提示:乡镇企业。
转移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发展了农村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
5.引导学生思考: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在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上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了哪些调整或改革?提示:师生共同归纳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变革:①1950~1952年,土地改革。
2023_2024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三单元8《经济体制改革》教学设计
2023_2024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三单元8《经济体制改革》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经济体制改革》一课是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材的第三单元内容。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果。
教材内容包括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以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方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掌握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发展历程。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我国改革开放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经济体制改革的具体内容和深层次意义可能理解不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历程,掌握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以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经济体制改革在我国改革开放中的重要地位,理解改革是强国之路,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历程、主要内容和取得的成果。
2.难点:经济体制改革背后的原因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经济改革案例,进行深入剖析,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4.历史地图教学法:运用历史地图,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历程。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涵盖图片、文字、动画等多种形式的教学课件。
2.教学素材:收集与经济体制改革相关的案例、资料等。
3.历史地图:准备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发展历程的相关地图。
4.课堂练习题: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8经济体制改革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5.探究题:请结合教材内容,探讨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和意义。
答案: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种种问题,如生产效率低下、资源配置不合理等;二是国际环境的变化,如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等;三是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为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外部条件。经济体制改革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二是优化了资源配置,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三是激发了市场活力,推动了经济的创新和转型;四是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了社会的公平正义。通过经济体制改革,我国成功实现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教学难点:
-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和意义:学生可能难以理解为什么需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以及改革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过程和影响:学生可能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具体实施过程和对其产生的影响难以理解。
-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和效果:学生可能对国有企业改革的具体过程和改革后的效果难以理解。
2.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等。
3.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和成就,包括农民收入的增加、国有企业效率的提高、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等。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我国新中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等历史背景知识,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有一定的了解。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深入掌握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起源、过程、主要内容和影响,巩固和拓展已有知识,提高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认识。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改革先行一步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展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果,以及在此过程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和典型事例。
教材以时间为线索,逐步展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各个方面,结构清晰,内容丰富。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我国现代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经济体制改革这一领域的认识可能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具体的事例和数据来说明问题。
此外,学生可能对改革过程中的困难和挑战认识不足,需要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客观地看待改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历程、主要内容和取得的成果;掌握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关键事件和典型事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史料、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经济体制改革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历程、主要内容和取得的成果。
2.教学难点:经济体制改革背后的原因和意义,以及改革过程中的困难和挑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体验改革的过程,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教学法:分析具体的经济体制改革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改革的具体内容和影响。
3.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收集与经济体制改革相关的史料和案例,制作教学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情境,如播放改革初期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视频资料,引发学生对经济体制改革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改革的原因和意义。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展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历程,包括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精编)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教案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教材分析本课是《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8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关键的一课,是对前一课我党提出的伟大决策实施的具体阐述,主要讲述实行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和城市全面展开。
本课包括三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目,介绍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一目,着重叙述了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以及国有企业改革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实行政企分开、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目,着重叙述了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其意义。
通过本课的学习有利于学生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我党制定的改革开放这一伟大决策的基本知识,认识到改革开放总方针的正确性,认识到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
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城乡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意义。
教学难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意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复习有关内容: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哪一年召开?(1978年)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哪些重要决定?(①思想上: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思想路线;②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③组织上: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二、承上启下,教师讲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建设成就日新月异、辉煌灿烂。
三、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1.学生自主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
2.根据教材第一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1)改革前夕的农村“人民公社”体制存在着什么样的弊端?(政社合一,吃“大锅饭”,农民缺少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不高)(2)党和人民怎样解决这个弊端?(①先是群众自发行动起来: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部编8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含反思第08课 经济体制改革
部编8年级下册历史教案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教学难点: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合影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改革开放便拉开了序幕。
通过农村改革,农民“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那么,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如何进行的?1978年12月18日,安徽省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队长严宏昌把18户农民召集到一起,私下立了一份生产契约,并含着眼泪按下鲜红的手印,这份契约当之无愧地成为农民告别饥荒的宣言书。
这是一份怎样的契约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展示史料,并请三个学生朗读:农民甲:“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还得慢慢晃。
”农民乙:“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咱们自己的。
”农民丙:“今年企业效益不错,年收入超过许多国有企业,我发财了,带动乡亲们也开始富裕了。
”2.读材料,分析讨论:刚才几位同学朗读的材料反映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变化过程。
首先看一下农民甲的台词反映了当时农村的什么状况?提示:农民甲反映了改革开放前政社合一,统一经营,集中劳动,统一分配,人们缺乏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不高的弊端。
3.教师继续提问:农民乙的台词反映的是我国的哪一项政策?农村的改革首先是从哪里开始的?你觉得这一政策有什么作用?提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安徽凤阳小岗村。
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4.教师继续提问:农民丙所说的企业是什么企业?它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有什么作用?提示:乡镇企业。
转移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发展了农村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
5.引导学生思考: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在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上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了哪些调整或改革?提示:师生共同归纳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变革:①1950~1952年,土地改革。
部编八下历史第8课经济体制的改革教学设计
部编八下历史第8课经济体制的改革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八下历史第8课“经济体制的改革”,主要内容是讲述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果。
教材通过介绍农村改革、城市改革以及国有企业改革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认识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对我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经济体制改革的具体内容、过程和影响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深化理解。
同时,学生可能对一些经济术语和政策名称感到陌生,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解释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历程,掌握农村改革、城市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怀,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历程、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2.教学难点: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些政策名称和术语的理解,以及经济体制改革背后的原因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
2.案例教学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农村改革、城市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案例,进行详细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经济体制改革的具体内容。
3.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理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通过提问、设疑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过程和影响,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历史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用于展示和说明。
2.准备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关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八年级历史下册《经济体制改革》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八年级历史下册的《经济体制改革》章节显得尤为重要。本章节旨在让学生了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及其取得的伟大成就。为了使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这一历史进程,本教学案例将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深入探讨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过程和成果,从而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爱国主义情操。
2.价值观方面: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改革是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让学生理解改革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教育,让学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自豪。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背景和过程,我将采用情景创设的教学策略。通过多媒体展示、角色扮演、历史场景再现等方式,让学生在特定的历史氛围中感受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学会使用历史资料,如文献、图片、视频等,对经济体制改革进行分析;
-能够运用历史知识,对现实生活中的经济现象进行解读;
-提高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学习方法,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过程方面:以教材为蓝本,结合实际案例,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1.理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2.掌握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过程和主要措施;
3.认识到经济体制改革对我国社会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
4.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本案例将紧密结合教材内容,以真实的历史事件为线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究、积极思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教学目标
部编八下历史第三单元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教学设计
部编八下历史第三单元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八下历史第三单元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教材,主要讲述了我国从1978年开始实施的经济体制改革。
本节课内容涉及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以及对外开放等方面。
教材通过丰富的史料,生动地展现了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让学生深刻理解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我国现代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经济体制改革的具体内容、过程和影响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过程和主要内容,认识经济体制改革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学生对改革开放的认同感,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过程、主要内容和影响。
2.教学难点:经济体制改革的具体措施、特点以及对外开放的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深入了解教材内容,梳理教学思路,设计教学活动。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情况。
3.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历史资料、图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1978年以来的我国经济数据,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的成就,引发学生对经济体制改革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过程、主要内容和影响。
八年级历史下册8经济体制改革教案新人教版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经Biblioteka 体制改革课题,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故事、案例或视频等方式,引出经济体制改革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关知识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改革影响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促进国家经济发展
-推动社会进步
教学反思
今天,我上了一节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课。在课堂上,我采用了讲授法、讨论法和实践活动法等教学方法,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关知识点,掌握经济体制改革的知识。通过案例研究、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实际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同时,我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关知识点和技能。
-通过拓展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学生学习效果
1.知识掌握:学生将能够掌握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过程、影响及其意义。他们能够理解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具体措施和作用,认识到经济体制改革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选择适合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点的教学方法:
针对本节课的内容,我将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研究法和项目导向学习法等教学方法。讲授法用于向学生传授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关知识;讨论法用于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讨改革的影响;案例研究法用于分析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具体实例;项目导向学习法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部编八下历史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教学设计
部编八下历史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八下历史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主要介绍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78年以后,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和取得的成果。
本课内容紧密联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旨在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掌握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对我国改革开放有一定的了解,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历程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经济体制改革的概念、内容及其意义可能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深化理解。
同时,学生对历史事件的了解多来源于教材和课堂,缺乏实际经验和感性认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和取得的成果,认识改革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和取得的成果。
2.教学难点: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意义及其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案例分析:教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经济改革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改革的过程和成果。
3.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意义及其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八下历史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2.辅助材料:相关的历史图片、资料、案例等。
3.教学设备:多媒体投影仪、白板、黑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本课的背景和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图片、资料等,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改革的过程。
3.8经济体制改革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学期
-鼓励学生查阅其他相关资料,如学术论文、新闻报道等,了解经济体制改革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
-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经济问题,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等,分析改革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研究项目,让他们选择一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主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3.8经济体制改革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学期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学期第3.8章“经济体制改革”。本章主要内容涵盖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过程和取得的成果。具体内容包括:
1.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分析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弊端,如生产效率低下、资源配置不合理等。
答案: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的成果主要包括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国家综合实力增强等。经济发展体现在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等方面;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体现在消费水平的提升、住房条件的改善、医疗保障的完善等方面;国家综合实力增强体现在国际地位的提高、国际影响力的扩大等方面。
4.例题四:
题目:阐述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特点和意义。
教学方法与策略
2.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各自对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解和看法;安排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不同角色的决策和挑战;进行课堂问答,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经济问题。
3.确定教学媒体使用: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成果;运用图片、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关内容;借助网络资源,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经济体制改革的意义和影响。
八下8课《经济体制改革》教学设计
《经济体制改革》教学设计教材来源:初中八年级《中国历史》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年第1版内容来源:初中八年级《中国历史(下册)》第三单元主题:《经济体制改革》课时:1课时授课对象:八年级学生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课程内容:了解农村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改革对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
2.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第8课。
本课包含三个子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本课主要讲述的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揭开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84 年城市国有企业改革开始全面展开;1992 年十四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后,经济体制向纵向发展,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中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3.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出生在21世纪,对上世纪农村经济改革不熟悉,对国有企业的改革更是陌生。
本节课借助历史史料、影视素材和创设情境等丰富的历史课程资源帮助学生理解艰涩的学科内容。
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调查访问作业,让学生对长辈进行访谈,搜集口述资料,了解身边的历史。
学习目标:1.创设情境,解析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原因、内容。
2.分析史料,归纳国有企业改革的原因,内容、影响。
3.通过教师讲解,解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涵。
4.认识到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党带领中国人民成就了强大的祖国!评价任务:1、创设情境,分析史料,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涵。
2、分析史料,回顾旧知,分析农村改革的背景。
3、创设情境、利用影视素材,总结农村改革推动农村生产力的大发展。
4、分析史料,理解城市改革的原因、内容。
5、教师解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涵。
最新部(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知道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情况过程与方法感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创立与乡镇企业的崛起,以及国有企业改革与民营企业勃兴的伟大变化,提高学生对历史上改革的巨大作用的认识能力;联系现实生活理解历史内容,通过讨论逐渐认清历史事物的本质,提高学生感知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的能力,做到学史以明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农村、城市变化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的人生理想【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教学难点: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合影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改革开放便拉开了序幕。
通过农村改革,农民“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那么,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如何进行的?1978年12月18日,安徽省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队长严宏昌把18户农民召集到一起,私下立了一份生产契约,并含着眼泪按下鲜红的手印,这份契约当之无愧地成为农民告别饥荒的宣言书。
这是一份怎样的契约呢?我们今天就学习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展示史料,并请三个学生朗读:农民甲:“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还得慢慢晃。
”农民乙:“大包干,大包干,直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咱们自己的。
”农民丙:“今年企业效益不错,年收入超过许多国有企业,我发财了,带动乡亲们也开始富裕了。
”2.读材料,分析讨论:刚才几位同学朗读的材料反映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变化过程。
首先看一下农民甲的台词反映了当时农村的什么状况?提示:农民甲反映了改革开放前政社合一,统一经营,集中劳动,统一分配,人们缺乏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不高的弊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了农村生产力的大 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3.农村乡镇企业的发展 史料 乡镇企业是 20 世纪 80 年代初期农业改革之后 出现的一件大事。它在城市经济从计划向市场转轨之前和 转轨初期,率先靠市场机制实现了产业发展,并推动经济 进入高速增长轨道。它在城市化发展步入正轨之前,率先 打开了一条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从农业向非农业转移、改 善资配置状况的通道。 教师:农村乡镇企业如何发展起的? 学生: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 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 辟了一条新路。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8
.精品文档.
一、重点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与完善。 二、难点 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原则。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1978 年 11 月 24 日晚上,安徽省凤阳县凤梨公社小岗 村西头严立华家低矮残破的茅屋里挤满了 18 位农民。关系 全村命运的一次秘密会议此刻正在这里召开。这次会议的 直接成果是诞生了一份不到百字的包干保证书。其中最主 要的内容有三条:一是分田到户;二是不再伸手向国家要 钱要粮;三是如果干部坐牢,社员保证把他们的小孩养活 到 18 岁。在会上,队长严俊昌特别强调,“我们分田到户, 瞒上不瞒下,不准向任何人透露。”1978 年,这个举动是冒 天下之大不韪,也是一个勇敢的甚至是伟大的壮举。从此 揭开了一个伟大的历史时期,让我们一起步入《经济体制 改革》,了解这段历史。 讲授新课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改革的背景
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7/8
.精品文档. 学生: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 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 增强。 课堂小结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掀开了中国历史崭新的一页。改 革的号角最先从中国的农村开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 推行,使中国广大农村开始富裕起,乡镇企业获得长足发 展;城市的改革也全面展开,我国城乡出现了经济大发展 的崭新局面。1992 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板书设计 第 8 课 经济体制改革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开始:安徽凤阳小岗村 2.发展:1983 年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提出:中共十四大提出,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完善 2.意义: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2/8
.精品文档.
史料 1 张三劳动实在懒,碰到重活装肚疼,自留地里 去种菜。专门挑着轻活做,不管质量只图快,撒粪三锹撒 一堆,锄过地里草还在。割麦丢的比收的多,你说奇怪不 奇怪? 史料 2 上联:过年只有二升米 下联:压岁并无一分钱 横批:我也过年 教师:出现上述史料中情况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农村原有的体制使农民失去了对土地的支配权、 经营权,“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平均分配 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导致农村、农业发展缓慢,减 缓了国民经济发展的步伐,因此,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势在 必行。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史料 1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 18 户农民签下“生死状”, 将村内土地分开承包。开创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先河。 当年,小岗村粮食大丰收。该“生死状”现藏于中国国家 博物馆。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开始。21 世纪教育 网版权所有 史料 2 当时中央的方针是:“群众既然搞起了包产到
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3/8
.精品文档. 户,不要硬去扭转,与群众对立,搞的既没有社会主义积 极性,又没有个体积极性,生产反而下降。”中央考虑问题 的出发点是保护农民的利益和积极性,保护生产力的发展, 这是十分正确的,在客观上支持了包产到户的发展。到 1980 年 11 月初,全国有 15%的生产队实行包产到户。到 1981 年,中央对包干到户也作出了明确地肯定。 史料 3 到 1982 年,中央的态度更明确了。中央负责 同志座谈会上指出:“在多种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中,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将越越成为主要形式,看今后它还要 发展,它将从局部地区发展到几乎所有先进地区,不要再 堵它了。”截至 1982 年,全国农村已有 90%以上的生产队建 立了不同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2016 全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8/8
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4/8
.精品文档. 农业生产获得大丰收。 教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如何推广开的? 学生: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逐步在全国推广,到 1983 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教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取得了什么效果?
.精品文档.
八年级历史下册《经济体制改革》教案
八年级历史下册《经济体制改革》教案 学科:历史 授课年级:初二年级 课型:新授课 课题:经济体制改革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城市 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二、过程与方法 了解农民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拥护和农村面貌的 改变,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 则。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改革前后中国农村、城市变化的描述,使学生 认识到改革开放是使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 路,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的人生 理想。 教学重点难点
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5/8
.精品文档. 史料 1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1984 年 10 月 20 日在 北京召开。全会讨论并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 革的决定》,规定了改革的方向、性质、任务和方针政策, 是指导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件。 史料 2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了巨大成就。 农村改革的成功经验,农村经济发展对城市的要求,为以 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的改革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6/8
.精品文档.
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教师: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取得了 什么成果? 学生:增强企业活力。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 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史料 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种史无前例的体制, 也是中外经济学经典中从没有的一个概念。因此,从理论 上说,这是我们党的一次真正的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的一个光辉典范。从实践上说,这是社会主义经济 体制的一次真正变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的 一个伟大创举。 史料 2 在党的十四大报告正式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 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方向以后,1993 年党的十 四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 干问题的决定》。《决定》基于当时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认识,设计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确立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各项任务。 教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在什么时间? 学生:1992 年,中共十四大。 教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有什么作用?
史料 3 城市改革还只是初步的,城市经济体制中严重 妨碍生产力发展的种种弊端还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只有坚 决地系统地进行改革,城市经济才能兴旺繁荣,才能适应 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需要,真正起到应有的主导作用, 推动整个国民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 教师:城市改革从什么时候开始? 学生:1984 年 10 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 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 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教师:城市改革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1)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 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2)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 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3)实行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