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的学前教育学教学改革
学前教育教学改革
学前教育教学改革研究(6篇)第一篇: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改革一、通过美的教育,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视觉艺术通过眼睛的感受、依靠形象思维获得。
人类世界获取信息最多的眼睛,在光的作用下通过眼部的感官接受器记录下客观世界中不同物象、造型、色彩的视觉形象,在瞬间将复杂的物象进行组织加工,形成对美的感受,这是一个选择、分析、建构、再创造的审美过程。
因此,拥有一双可以通过艺术视觉组织图像表达的眼睛,对于学生而言是十分重要的。
如何准确全面地实施美的教育来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美在生活车尔尼雪夫斯曾说“:艺术来源于生活”。
生活为美的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源泉。
学生只有在生活中细心观察、体验,为艺术活动积累经验与素材,才可以更好地去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
因此,在教学中我会尽量创造、利用条件让学生多接触生活,用心来发现生活中的美。
通过观察联系生活实际中的各种审美对象,如自然风光、商业广告、服装设计等,把自己置身于整个社会大课堂之中,通过分析比较,拉近艺术与生活的距离。
获取丰富的审美经验和创作灵感,进一步强化正确的审美方式,从而建立起自身的审美体系。
之后,根据学生对实际生活的理解和期望来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在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有自由表现空间的同时,可以自由地进行美的自主表达。
他们可以将已学习的美术概念、原理与技能应用于生活,按自己的主观感受来表达,产生出具有独特表现力和丰富想象力的美术作品。
(二)美在历史牛顿曾说“: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科学的金字塔是这样一代一代建起来的,美是视觉的艺术,它也是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与沉淀。
从中国传统绘画到西方现代绘画,浩如烟海的经典作品呈现出千姿百态的风格表现形式。
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鉴赏中外经典美术作品,培养学生对造型和色彩的理解认识,增强审美鉴赏能力。
这个过程既是一种艺术熏陶,也是一种文化积淀。
学生通过学习美术史上经典的作品来摄取宝贵的艺术养料,真切感受和体验经典绘画作品中所传递出的语言信息,学习用各种方式来进行美的表达。
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课程思政”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2021年第4期学前教育007在新课程标准中,对于中职思政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将原本的教学方式进行转变,从被动式教学转变成为主动教育。
通过对学生不同特征的分析,实现更好的针对性教育,让学生在学习中提升更好的人格素质。
基于此,本文针对中职学前教育“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策略进行以下相关的分析和研究,希望能够为教师一定的启示。
1 新形势下对课程思政的理解1.1 课程思政的任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形成一个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让学生成为一个可以适应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使学生成为高素质全能型人才。
课程思政的工作重点在于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引导和“立德树人”教育,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还要让学生掌握知识的使用方式,提高教学内容的实用性,让学生的专业能力提高,让健康发展的职业教育作为保障学生健康成长发展的力量。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使学生在可以在教学过程拥有自主性,通过探索让知识进入学生的深层记忆,让教学效果提高[2]。
在进行相关工作时一定要将育人作为主要目标,让学生可以在清晰的教学过程中进行思想方面的学习。
1.2 课程思政的价值职业教育虽然将各个专业区分的比较细致,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依旧有一些有效关联存在,这个关联指的就是思想和价值观教育之间的紧密连接。
学生的成长是一件非常复杂的发展过程,生理与心智上的成熟是客观成长,学生的精神、观念、心理、能力等才是我们教学的重点,这些都会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
职业教育的各专业课程可以通过课程思政这张网络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教育系统,实现职业专业教育的多方联动,学生在这样的教育系统之下进行学习可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品德意志、文化内涵以及个人精神境界,让学生对政治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使学生的政治素养提高。
2 课程思政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如何融入思政元素2.1 明确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与学生思政教育结合的关键意义在当下,学前教育专业普遍存在着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相互脱节的现象,比如说思政教育的过程中教学方法不恰当、不接地气等等情况,就是没有与专业教学结合的主要原因。
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
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实践能力是学前教育教师所要具备的核心素质,积极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主要任务。
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理论课程占据专业能力的主要地位,因此在教學过程中,要注重于理论应用于实践能力的培养,以满足幼儿园实际教育需求。
本文主要以“幼儿园游戏论”课题为例,旨在突出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程在实践中的应用,进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标签: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程;幼儿园游戏论;实践引言学前教育专业的理论课程包括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幼儿园游戏论等核心课程,这些课程都是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并运用的,但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效果并不理想,学生很难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1]。
以幼儿园游戏论为例,该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重理论而轻实践的现象,长久下来,学生的实际水平并没有得到提升,因此学校要重新定位理论课程教学,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进行实践的能力,使学生能够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并得以解决。
1.优化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指的是课程所能达到的效果,是整个课程编制的重要指导。
课程目标的优化应从认知、技能和情感三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以幼儿园游戏论为例,幼儿教师要能够根据不同幼儿的不同需求和发展,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组织和引导幼儿园游戏活动的开展。
因此,高校要将该门课程整体目标进行优化,在认知上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游戏对于幼儿成长的独特价值,熟练掌握幼儿园常见游戏的相关特点及结构策略;在技能上通过实际训练,使学生能很好的运用玩具和相关游戏材料,依据幼儿发展水平组织策划一系列幼儿游戏活动;在情感上使学生认识到游戏在幼儿成长生活中的意义,从而树立学生保护儿童游戏权利的良好意识。
2.完善课程内容课程内容是指学科中特定的观点、事实、理论等以及他们的处理方式。
课程内容的选择应结合学前教育教师能力需求,以帮助学生掌握学前教育专业的知识体系,提高专业能力为主[2]。
以幼儿园游戏论课程为例,其中包括的游戏概述、游戏环境规划、儿童游戏观察等,内容上更倾向于理论的教授,而与幼儿园的实践联系比较少,无法满足幼儿园对教师专业能力上的要求,因此,要重新整合课程内容,以幼儿园常见游戏类型为内容主线,对每个类型从意义、特点、结构、教师角色以及该游戏对各年龄段幼儿指导要点等方面进行教授,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突出以实践能力为取向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以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前教育课程改革模式初探
学前教育课程改革模式初探作者:袁远青来源:《课程教育研究》2017年第27期【摘要】课程教育改革对学前教育课程的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就其课程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因素来说,离不开有效的教学策略优化。
教学策略是整个课程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教学策略不仅能有效提高相应课程的教学质量,同时还能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学习积极性。
那么在学前心理学课程教学开展过程中,究竟该从哪些方面入手进行教学策略的优化,既能从学生的角度进行综合考虑又能最大限度的保证课程教学开展的质量呢?【关键词】课程理念学前教育课程改革初探【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7-0103-01学前教育是学前教育的主要途径,也是幼儿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前的必经阶段,所以幼儿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近年来幼儿园教育却存在很多问题,严重制约了幼儿的成长和发育。
本文通过对幼儿园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然后提出改革的模式初探。
一、改变新的教育活动理念著名教育家陶行之先生所说“生活即学习”,那么幼儿园教育课程改革理念的核心应是对人的关注。
首先应以人为本,突出人的价值,突出人性化。
而这里的人除传统意义上的儿童之外,还包括教师和家长,教师不仅要将幼儿的发展放在首位,还要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为家长提供发展的机会。
而以人为本的理念不仅体现在幼儿、教师、家长三者共同发展上,还应体现教育对每个幼儿个体发展的关注和重视。
其次,形成幼儿一生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传统的学前教育重视幼儿学习的知识性、技能性,而忽视了幼儿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良好品质的培养。
二、学前教育教学课程的改革我在近几年中,根据纲要精神和孩子的年龄特点,立足农村实际,进行了农村学前教育课程生活化的实践研究。
具体做法是:(1)观察幼儿的生活,在幼儿的生活中挖掘教材。
幼儿的生活和成人生活是一样丰富多彩的,它不但能引发幼儿的参与兴趣,还能激发幼儿探索学习的欲望,因此在幼儿的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蕴涵着极其丰富的教材。
OBE理念下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优化策略
OBE理念下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优化策略作者:唐利来源:《现代职业教育》2024年第08期[摘要]随着社会对早期教育重视程度的提升,学前教育专业面临着日益增长的挑战和需求,尤其是在教师培养和实践教学方面。
而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存在课程目标模糊、课程内容落后、实践衔接不足、评价方法单一等问题。
在此背景下,采用OBE理念优化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即通过构建以能力为核心的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实现“三级循环”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完善实践教学保障体系建设和考核评价体系,不仅有助于提升教育质量和教师培训的实效性,还能更好地满足社会对高素质幼儿教育人才的需求,为早期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更多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关键词] OBE理念;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优化策略[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08-0150-04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课程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教学方法单一、实践能力培养不充分等一系列问题,已成为制约学前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因素。
因此,研究并实施OBE理念下的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优化策略显得尤为紧迫,不仅有助于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实践教学能力,还能更好地满足幼儿教育对高素质教师的需求,保障幼儿的健康成长。
通过对实践教学进行优化,可以确保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能够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更好地适应教育实践的需求,为幼儿提供高质量的教育。
因此,立足OBE理念,优化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学前教育人才,以及促进幼儿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OBE理念的定义和核心要素结果导向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OBE)理念是一種教育模式,其核心在于确保学习者能够达到预先设定的学习成果。
该理念最早由美国教育学家提出,旨在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中过分侧重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问题,转而强调学习的结果[1]。
学前教育之学前教育的新趋势
学前教育之学前教育的新趋势学前教育是孩子们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它对于孩子们的成长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学前教育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和创新。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学前教育的新趋势,以期为今后的学前教育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一、学前教育理念的新趋势1.1 注重全面发展在过去,学前教育主要关注的是孩子们的知识学习和技能培养,而忽视了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随着人们对教育认识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学前教育应该注重孩子们的全面发展,包括身心健康、情感态度、学习能力等方面。
因此,未来的学前教育将会更加注重孩子们的全面发展,让孩子们在快乐中成长。
1.2 强调个性化教育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着不同的兴趣、特长和需求。
传统的学前教育往往采用“一刀切”的方式进行教育,很难满足每个孩子的个性化需求。
未来的学前教育将会更加注重个性化教育,充分挖掘和发掘每个孩子的潜能,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学前教育中得到最好的发展。
二、学前教育课程的新趋势2.1 融入生活实践传统的学前教育课程往往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忽视了生活实践的重要性。
未来的学前教育课程将会更加注重生活实践,让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和成长。
例如,可以让孩子们参与家务劳动、社区服务等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与人相处、解决问题等能力。
2.2 融合科技元素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科技产品进入了我们的生活。
未来的学前教育课程也将融入更多的科技元素,利用科技手段提高教育效果。
例如,可以利用智能教育软件、虚拟现实技术等手段,为孩子们提供更加丰富、有趣的学习体验。
三、学前教育方法的新趋势3.1 倡导游戏化教学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之一,也是他们学习和成长的重要途径。
未来的学前教育将会更加倡导游戏化教学,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
通过设计有趣的游戏活动,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和团队合作精神。
基于OBE理念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改革研究
基于OBE理念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作者:易强文熊芳来源:《新课程》2022年第33期摘要:针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基于OBE教育理念,提出该课程的综合改革方案。
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特点,从教学内容、授课形式和考核方式等3个方面对该课程进行了系列改革尝试。
实践表明,方案的实施对于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能力以及专业素养有很大帮助,同时为全面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学前儿童科学教育;OBE;课程改革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s- Based Education,简称OBE)亦称能力导向教育、目标导向教育或产出导向教育,其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刚开始受到一些学者的批判,直到1981年,美国学者斯派帝(Spady W.D)等人再次提出OBE理念,马上获得了人们的重视与认可,不久便成为盛行于美国教育界的术语[1]。
该理念倡导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对引导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一直受到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的高度重视。
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具体内容,科学教育对于学前儿童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因此应运而生,该课程内容包含了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基本概念、施教原则、基础科学知识、幼儿园科学活动设计的方法等核心要点。
传统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教学,一般是将主体内容划分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基础知识及学前儿童科学活动设计两部分,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基础知识通常包括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内容与方法等;学前儿童科学活动设计部分一般涵盖活动设计的目标、原则、类型等。
传统的教学模式虽然可以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设计方法,但无法与幼儿园日常教学活动紧密联系起来,学生无法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获取相关知识和应用能力。
新课改背景下的幼儿教师
浅议新课改背景下的幼儿教师办好学前教育,关系着亿万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工作,尤其是近期密集出台了一系列加强学前教育的措施和政策文件,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先后就学前教育做出重要指示。
党和国家如此重视与关心,可见搞好学前教育是当务之急。
教育问题归根到底是教师问题,教师又是幼儿教育最主要、最直接的创造者。
新世纪科学技术发展迅猛,数字化时代已悄然来临,知识的飞速增长、经济和文化的全球化引发了教育观念的一系列变革。
教师的角色也应从传统意义中寻求新的突破,从而形成新的角色内涵,当好一名新时代的幼儿教师既是神圣伟大的,也是无上光荣的。
无限关怀是当好幼儿教师的本分幼儿教育对象是天真活泼、幼稚可爱的小精灵,从根本上说,也是一个生命群体。
作为生命体存在的幼儿,稚嫩、孱弱,需要成人社会的关照,尤其是需要教师的无限关怀和真诚理解;这种关怀和理解表现在教师对生命的敬畏、珍惜和挚爱,对生命早期智慧的敏感、惊喜和支持,对生命规律和生命潜力的认识、理解和尊重。
因此,我们幼儿教师要深刻地懂得生命的完整性,懂得快乐童年对于生命发展的主观意义和积极因素。
幼儿的学习是与环境交互作用的主动建构过程,是教师不可能替代却能施加强有力的影响或干扰的过程。
在整个幼教实施活动中也证明了教师在儿童成长中的主要作用,尤其是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快乐学习的关爱与关怀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在人类智慧发展中,儿童成长环境中来自成人的“高支持”或“低支持”是不可忽视与轻蔑的。
热心的支持(而不是权威)是教育最核心的成分,是儿童发展最重要的条件之一。
任何一个人的生存都是需要外界的支持与呵护的,所以教师的角色已经不仅仅是知识传承者,而更重要的是支持者、关怀者。
每个幼儿教师一定要履行好生命关怀者的神圣角色与职责。
平等互动是育好幼儿的基本原则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权威”已经受到极大的挑战,已经不存在传统意义上的“权威”,取而代之的则是师生之间的平等交往与公平对话。
学前教育专业《学前教育学》课程教学现状与改革策略
学前教育专业《学前教育学》课程教学现状与改革策略1. 引言1.1 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性学前教育专业是培养学前教师的重要专业之一。
学前教育是儿童教育体系的基础,而学前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直接影响着儿童的成长和发展。
学前教育是儿童个体发展的重要阶段,对儿童的身心发育、认知能力、社会情感以及创造力等各个方面都有重要影响。
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性在于,它不仅要求教师具备对儿童认知、情感和身体发展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创造性的教学方法和对每个儿童个体差异化的关怀和支持。
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教师的教育情怀和教育责任感。
只有具备了这样的素养,学前教师才能真正发挥其在儿童成长中的作用,引导儿童全面、健康地成长。
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性不可低估,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以适应当今社会对优质学前教育的需求。
1.2 学前教育课程教学现状学前教育课程教学现状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方面的情况。
目前,在学前教育专业《学前教育学》课程的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部分学校的课程设置比较陈旧,内容滞后,未能及时跟上学前教育领域的发展。
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多样化和创新,难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参差不齐,部分教师缺乏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无法有效地引导幼儿的学习和成长。
教学资源不足,实践环节匮乏,难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学前教育课程教学现状存在着内容滞后、教学方法单一、师资队伍不够稳定和教学资源缺乏等问题。
这些问题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专业发展,也制约了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
有必要对学前教育专业《学前教育学》课程的教学进行改革,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幼儿教育的需求。
2. 正文2.1 学前教育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一、课程设置单一。
目前学前教育课程的设置主要以传统的教育理论和方法为主,缺乏对幼儿个体发展特点和需求的充分考虑。
课程设置单一导致了教学内容较为呆板,难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OBE理念下的学前教育教育技术应用课程“岗课赛证”融合育人研究
OBE理念下的学前教育教育技术应用课程“岗课赛证”融合育人研究作者:林强来源:《现代职业教育》2024年第02期[摘要]“成果导向教育”理念(OBE)是高等职业教育重要的办学理念,也是师范专业的认证理念,“岗课赛证”融合育人是一种创新的职业教育育人模式。
以学前教育教育技术应用课程为例,通过以岗定课,链接职业岗位所需;以赛促学,链接行业发展走势;以证定标,链接课程改革方向;“岗课赛证”,链接教学模式创新。
“岗课赛证”融合育人,持续深化课程改革,提升学前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 OBE理念;学前教育;教育技术应用;“岗课赛证”[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02-0045-04一、OBE理念概述(一)OBE理念的内涵“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 Based Education)概念最先出现在《成果导向教学管理:以社会学的视角》中。
OBE理念中的成果是指学生的学习成果(Student Learn-ing Outcomes),强调通过学生学习成果和就业后的职业发展能力,“出口倒推”设计课程体系和教学环节,强调教学从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转变,教学过程由最终期待获得的“成果”为导向。
[1]充分聚焦学习成果,弹性回应成果差异,高度期许学生成就,切实理清反向设计是OBE理念的实施原则。
[2](二)OBE理念的本土化从世界范围来看,成果导向教育已被许多国家认可,尤以欧美国家为甚。
由于中西方高等教育在学生学情、文化背景、教育管理、课程与教学等方面实际情况存在差异,巩建闽对不同类型高校和专业基于OBE教学改革的难易程度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职业类院校工农林医等应用类专业改革难度最小,理科、社会学科等专业改革难度适中,研究型大学的文学艺术类专业改革难度最大。
[1]此外,我国港澳台地区高校和汕头大学的实践[1]以及近年来的多项教学改革研究表明,作为舶来品的OBE可以“本土化”后为我所用。
学前教育中的幼儿园课程改革
学前教育中的幼儿园课程改革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教育的重视,学前教育已成为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幼儿园作为学前教育的最基础环节,对幼儿的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促进幼儿的成长和发展,幼儿园课程改革变得不可或缺。
本文将围绕学前教育中的幼儿园课程改革进行探讨,以期为幼儿教师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一、关于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意义幼儿园课程改革是对现有教育教学模式的一次革新,其意义重大且必要,一方面可以让幼儿接触到更加科学、有趣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幼儿的综合素养。
首先,幼儿园课程改革有助于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
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倾向于全面发展的个体,幼儿园阶段的课程改革可以通过有针对性的内容安排,培养幼儿的多元智能、创新思维和社会适应能力,为其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幼儿园课程改革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在课程改革中,教师是关键的因素之一。
通过对幼儿园课程的改革,教师必须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以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和发展要求。
最后,幼儿园课程改革有助于构建有利于幼儿发展的教育环境。
幼儿园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场所,通过课程改革可以优化教学资源,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为幼儿提供更加合理、丰富的学习环境,从而更好地促进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二、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1.素质教育的引入幼儿园课程改革中,素质教育是重要的方向之一。
通过在幼儿园阶段注重培养幼儿的品德、情感、艺术等综合素质,使他们具备积极的人生态度、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2.游戏教学的推行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是幼儿园课程改革中的另一个重要方向。
通过游戏教学,幼儿可以在快乐的氛围中接受知识、发展技能,并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创造力。
3.兴趣教育的发展幼儿园课程改革中,注重培养幼儿的兴趣爱好也是一个重要内容。
通过在不同领域引导幼儿培养兴趣,如音乐、美术、体育等,可以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与教学改革
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与教学改革2008—11-24 21:04:45【大中小】阅读次数:455摘要:文章从学前教育专业改革背景入手,阐述了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问题,同时对学前教育教材改革、师资建设、教学方法研究与改革、实践教学等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改革背景;课程设置;教学改革在我国师范教育体系中,学前师范教育有高师教育与中师教育两个办学层次。
高师教育主要是为中师培养师资,而中师教育则是培养一线幼儿教师。
从原有的课程体系来看,中师课程体系属于“技能型”,艺术类课、师范技能课三年不间断,重视未来幼儿教师的基本技能训练,有人认为中专的幼儿师范学校准确地应叫艺术师范学校,学生的科学、人文素养薄弱,教育理论知识也浮浅。
学生在工作岗位上容易陷入“工匠式”的就事论事甚至照猫画虎,接纳新事物、新理念的后发能力不足。
早在1983年,舍恩(Sehon,D)在《反思性实践--专家是如何思考的》一书中就提出了从“技术熟练者”到“反思性实践家”的专家形象转变。
从目前的的学前教育现状分析,传统的以“技术理性”为支撑的“技术熟练者"的教师职业形象正逐渐崩溃,取而代之的是以“行动者”为支撑的“反思性实践家”的教师职业形象。
根据我们对毕业生反馈信息的调查,目前幼儿园最受欢迎的正是这些具有敬业精神、专业能力娴熟的、有发展潜力的专家型人才。
由此可见,原有中师的“技能型"课程体系已不能适应新时期学前教师教育的要求,必须对原有的培养目标重新定位,对原有的培养体系进行新的结构凋整。
结合本地区人才需求和学校教学实际,以教育部专家研究学前教育专业培养模式和课程方案为指导,我们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及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等各方面进行改革。
1、课程体系设置课程体系设置紧贴“以人为本,突出教育能力,注重整体,加强人文”培养目标,以培养学生素质、能力为主线增加人文知识,加大专业课比重,突出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全程中所有实践环节的系统定位、统筹安排.从整个布局来看,改革方案充分体现“一个原则,二个阶段,三个技能块,四个理论平台”的特点:(1)一个原则是与时俱进原则,即课程内容紧贴岗位要求,反映“新知识、新观念和新教育方法";(2)二个阶段为前一年的“宽基础教学阶段”,主要开设:职业道德与指导、法律基础、语文、数学、英语、体育、历史、计算机应用基础等文化基础课程和教师口语、乐理、唱歌、舞蹈、琴法、美术等技能基础课程;后一年的专业教学阶段,主要开设:幼儿卫生学、幼师英语、幼儿教育心理学、幼儿园活动指导、幼儿文学、幼儿园科学管理等专业;主干课程及幼儿专业艺体技能课、音乐综合课、美术综合课、幼儿园五大领域综合课等专业方向课程;(3) 三个技能块,贯穿于专业能力培养主体的“基本技能(弹、唱、跳、说、画)、专业技能(活动设计与学科教学)、综合技能(主题活动及特色课程)"模块;(4)职业文化公共课,专业必备技术课,专业方向特设课和“相关知识选修课”则构成了四个理论平台。
新课改理念下中职校学前教育专业《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设计
新课改理念下中职校学前教育专业《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设计浅议新课程课堂教学要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就必须对传统课堂教学进行改革,体现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教”、以学生发展水平来评价教师教学水平的评价思想。
一、中职学校公共课《现代教育技术》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情况分析中等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的《现代教育技术》是一门公共课,这门课程不单是媒体技术和理论,而是需要根据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对教育教学整体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促进学生学习,提高教与学质量。
但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新媒体不断涌现,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均感到教学设备设施更新换代速度实在太快,学生在校学习的媒体技术,有可能在毕业之后已经不再应用,甚至于此类设备已经在学校被淘汰。
而作为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不仅要通过《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学习,掌握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相关媒体技术应用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学习,养成热爱并自觉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来辅助教育教学的好习惯。
因此,作为教师,不仅要注意传授学生必要的教育技术的理论知识,还要注意加强学生实践操作技能训练,以培养操作型、技能型的人才,更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新媒体、掌握新技术的能力。
然而,作为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她们主要来自于经济落后、信息闭塞的农村地区,且基本都是女生,动手能力较差,对现代教育技术,她们非常陌生,对学习普遍有畏难情绪。
加之《现代教育技术》在很多学生心中,地位不如语、数、外等文化课,更比不上舞、美、音等专业课。
如此一来,学生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的劲头就更差了。
二、新课程理念下中职《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设计策略教学设计是为了促进学习,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的具体计划,创设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
笔者根据学生实际,加强教学设计研究,起到了良好效果。
1.加强前期分析,合理设定教学方案教学前期分析最早是由美国学者哈里斯提出来的,意即在教学设计开始的时候,分析若干直接影响教学设计但又不属于具体设计事项的问题,教学前期分析是教学设计的基础和依据,主要包括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内容分析和学习需要分析。
新课改对学前教育发展影响的思考
新课改对学前教育发展影响的思考1. 引言1.1 新课改对学前教育发展影响的思考当谈到新课程改革对学前教育的影响时,我们不得不从政策导向、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方式和方法以及教育质量等方面进行综合思考。
新课程改革作为我国教育系统的一项重要改革举措,直接影响着学前教育的发展方向和质量提升。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前教育政策导向更加注重综合素养的培养,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课程体系方面,新课程改革也为学前教育的课程设计和实施提供了更多的灵活空间,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养。
新课程改革对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要求教师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在教育方式和方法方面,新课程改革倡导探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最终,新课程改革对学前教育的教育质量提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学前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2. 正文2.1 新课改对学前教育的政策导向新课改对学前教育的政策导向是一项影响深远的改革。
新课改强调学前教育的普及性和公平性,提倡全面发展,注重儿童个体差异,为每个孩子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
新课改倡导注重幼儿的身心健康,强调幼儿的快乐成长和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新课改强调家庭、幼儿园和社区共同育儿,提倡幼儿教育的多元化发展,鼓励幼儿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互配合。
新课改还强调了教育的因材施教原则,注重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学习,培养幼儿的学习主体性和创造性。
新课改要求学前教育要围绕幼儿的全面发展而展开,注重科学教育方法的运用,促进幼儿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2.2 新课改对学前教育的课程体系新课程改革对学前教育的课程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新课程改革的框架下,学前教育的课程体系更加注重整体的素质培养,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
新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个性化教学,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行学习和发展。
新课改的背景理念对幼儿教师职业角色转变的影响 2019年文档
新课改的背景理念对幼儿教师职业角色转变的影响一、新课改的背景、理念及对教师的要求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新时代,是教育和学习起核心作用的时代。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在于提高全民素质,这就需要我国顺应国际课程改革大趋势的客观必然要求改革基础教育课程。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新课改”的全称,其目标就是要在二十一世纪构架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新课改标准的核心理念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发展,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态度与价值观的协调统一。
作为新课改理念的接受者和传授者,新课改对教师来说是一种挑战。
课程改革能否取得成功,改革目标能否实现,关键在于教师。
那么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我们该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呢?1、要有全新的教学理念课改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是新世纪对教师的要求。
实施素质教育,需要转变旧的、传统的教育观念,遵循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自觉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1)宽广的教育观。
主要涵盖两层意思:一是为全体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和发展条件,对身体素质好、聪明、有灵气、成绩好的学生与身体素质差、迟钝、调皮、成绩差的学生应一视同二是对学生更不能掺杂个人好恶。
,对学生的关爱不感情用事,仁.的情感、成绩以及身体素质都要悉心关照,服务周到,促使其全面发展。
(2)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
心理学和学习科学的研究表明,教育的过程应该是认知的过程、学习的过程,学生的知识是学会的不是教会的。
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把握学习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尝试,在探索、尝试的过程中获取知识,长进能力。
教学过程中,强调人的主体性的弘扬,注重形成人的精神力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真正落实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这正是现代教育的发展方向。
(3)注重个性、因材施教。
现代教育不主张使每个学生都做到全面发展,但是应该鼓励学生发现和发扬自己的长处,不用同一把尺子来衡量和评价学生的优劣,鼓励学生向自己能够成功的方向努力。
幼儿园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幼儿园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幼儿园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背景和意义近年来,我国幼儿园教育也在不断的发展和进步。
作为幼儿教育教学的第一步,幼儿园的蓬勃发展对于推动整个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因此,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和教育环境,顺应时代的发展,更好的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为各级教育的后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我们必须推行幼儿园新课程改革。
一、核心理念和目标新幼儿园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儿童为中心,全面发展”。
在此其中,必须注重发现、尊重和关注儿童,真正做到关注儿童的身体、智力、情感、道德和审美之全面发展。
幼儿园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1、建立学前教育的特点,明确幼儿的发展需要,提升幼儿的各方面综合素质,切实推进素质教育。
2、制定符合幼儿成长规律的教学方案,提高幼儿自我管理能力和协作能力。
实现幼儿成为“进取、自主、有爱心、有责任感的社会主义新人”这一目标。
二、实施过程1、教师培训:幼儿园教师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执行人员。
必须通过教师培训来加强他们的培训体系,掌握新的教学技能,以更好的发挥贯彻新课程改革的作用。
2、教学方案制定: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语言表达能力等进行课程设计,制定合适幼儿园教育的教学方案。
3、教学方法更新:幼儿园对新课程改革需要采用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如游戏教学、情景教学等将成为必备的教学手段。
三、实施效果1、婴幼儿在生活中显示出更加积极健康的特质,家长和教师的沟通交流更为融洽,幼儿和父母的互动得以更好的体现。
2、成长中的幼儿在情感、认知、语言、生活技能等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提高。
幼儿园新课程的新知识,以及让他们不断地探索和实践的机会,带给孩子的不仅是成果的享受,更是总结经验后的变化和成长。
3、教师们通过对新课程、新教育方法的学习,有了更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育意识,为孩子们创造了更好的学习氛围和更有利的成长环境。
四、总结总之,幼儿园改革的深入推进,是培养优秀年轻一代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这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当代婴幼儿的教育需求,更是为了构建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国家的未来发展做好充分准备。
改革开放以来学前教育的变化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学前教育的变化发展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华夏大地,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前教育领域也不例外。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学前教育从理念到实践,从资源到师资,都经历了一系列深刻的变革,为一代又一代儿童的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曾经,学前教育在很多地方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那时候,幼儿园数量稀少,教育质量参差不齐。
很多家庭认为学前教育只是帮忙照看孩子,让孩子有个玩耍的地方,对于教育的专业性和系统性缺乏认知。
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学前教育的变革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支持。
人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对子女教育的重视程度也与日俱增。
学前教育逐渐被视为儿童成长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阶段。
教育理念的转变是学前教育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过去,传统的学前教育注重知识的传授和纪律的约束,而现在更加关注儿童的个性发展、兴趣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教育者们认识到,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有着不同的发展节奏和需求。
因此,尊重孩子的天性,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好奇心,成为了新时代学前教育的核心理念。
课程设置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过去,幼儿园的课程较为单一,以简单的唱歌、跳舞、认字为主。
如今,课程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语言、艺术、科学、健康、社会等多个领域。
游戏化教学成为主流,让孩子们在玩耍中学习,在学习中玩耍。
例如,通过角色扮演游戏,孩子们可以锻炼社交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科学实验活动,孩子们可以培养观察和探索精神。
师资队伍的建设也是学前教育发展的关键。
改革开放初期,学前教育师资匮乏,很多教师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
如今,越来越多的高素质人才投身学前教育事业,他们不仅具备专业的教育知识,还掌握了儿童心理学、教育学等多方面的知识。
同时,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也加大了对学前教育师资的培训力度,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培训和进修,不断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教育资源的丰富和优化为学前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过去,幼儿园的教学设施简陋,玩具和图书资源匮乏。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学前双语教育的几点思考
目前 , 双语教育 的 目 学前 标体 系虽 然从情感 、 、 态度 知识技 能 三方面构建 , 但提法较为含糊笼统 , 不能为活动活动 的设计 、 内容 的选择 、 方法运用提供有效指导和依据 。 如某 幼儿 园的双语教 育的总 目标 : ①能 掌握 日 基本词 汇 常 和交 际用语 , 养成 良好的听说 习惯……建立初 步语感 、 感受语 言 美 。②开发潜 能 , 培养观察 、 记忆 、 思维 、 形象 、 想象 、 表达和创造 力 。开 阔视野 、 文化差异 。③ 形成活泼开 朗 、 了解 大方 自信 的 良 好个性 , 初步形成 多元 、 开放的思维 态度 ……通过 三年的双语教 育, 能熟练地听说 10 多个英语词汇 ……讲述 1 多个英语故 事。 00 0 以上双语 教育总 目标 的提法多是 指人 的基本素质的 , 因而较 为含糊笼统 的。这样 的 目标在教育活动 的过程 中 , 乃至教育活动 结束后是很难检验 的。这样 的 目标不足 以对教 育活 动起 导向 、 控 制作用 , 使教育活动的评价失去可靠的依据。 也会 因此 , 在确定 活动 目标 时需注意 : ① 以尊重 儿童为 前提 , 动 目 和编 制适合 儿童 的身 心发 活 标 展 。活动 的 目标应建立在研究儿童 、 了解儿童的特点和切实需要
行思考 : 1 确定明确具体 、 具有指导作用的双语活动 目标
课程 内容时 、 要考虑这项 内容在整个 内容体系 中的地位 ; 需 其次 要树立 优化组合观念 和“ 济” 念 , 经 观 内容呈现给 幼儿 时 , 还需要 根据幼 儿的身心发展 规律将不 同领域 的内容按 一定 的方 式进行 重新组合 , 使这些 内容在某一 平面上形成一张相互联系的网 。 另外 , 程改革 强调家庭 、 区资源 的整合 、 。因此我 新课 社 利用 们应开展一些互动的活动提高家长 的参与热情 , 通过与社区的联 系开展各种 互动 , 使幼儿园 、 家庭 、 区真正协调 、 社 一致地 对幼儿
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法课程的新理念
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法课程的新理念
赵红霞;胡碧霞
【期刊名称】《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卷),期】2012(000)004
【摘要】在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中,教学法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课程.在学前专业教学法课程的改革中可融入以下新理念:突出实践性;体现整合性和综合化;强调对话与交流;体现空间的开放与拓展;强调在实践中反思.【总页数】3页(P63-65)
【作者】赵红霞;胡碧霞
【作者单位】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与音乐学院,江苏连云港222006;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与音乐学院,江苏连云港22200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13
【相关文献】
1.尝试教学法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数学教学法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J], 林漫琼
2.基于情境化的PBL教学法在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教学法课程中的应用 [J], 刘春华
3.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学前教育专业领域教学法课程中的实践探索——以\"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课程为例 [J], Zhu Yan
4.项目教学法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实践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以"学前儿童游戏"课程为例 [J], 张靖
5.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程中模块教学法的运用 [J], 孙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学前教育学教学改革摘要:目前,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还没有很好地贯彻和实施新课程标准,导致高专学前专业教学思想观念落后、方法陈旧,培养的幼师人才难以适应幼儿园教学改革的需要,因此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学前教育学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幼儿园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3)05-0151-01
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是未来的幼儿教师,他们是新课程理念的实施者,而目前这一专业的教学还没有贯彻和实施新课程理念。
高专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指出“学前教育中存在着‘教育目的的外在性’‘教育中学生的被动性’‘教育的重复性和封闭性’以及‘教育中情景体验的虚假性’”等问题,这就必然影响对优秀幼儿园教师的培养,更不能适应幼儿园教学改革的需要,因此我们必须转变思想,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对学前教育学教学进行改革与创新。
一、更新教育观念,强化主体意识
现代教学理论指出,学生的学习是积极主动的构建过程,他们是学习的主人。
在学前教育学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改变幼师学生在学习中的被动性,把他们放到教学活动的主体位置,调动其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提高学习效果,开发幼师学生的潜能,让他们会学、会实践、会教,从而培养全面发展的幼儿教
师。
二、改革教学方式,关注学生发展
《方案》指出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就是:“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幼儿园教师”。
我们必须要理解“德、智、体”等的内在关系,否则在学前教育学的教学中就会出现以知识教学代“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的情况,就会把“教育目的的外在性”过分强化,并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
这样就会影响到学前教育学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革新;影响教学工作体系、学生训练实践体系;影响学生自主学习;更影响学生工作能力的发展以及职业素养的形成。
只有坚定不移地实施学前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将过去知识本位的教学方式转变成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发挥潜能的教学方式,才能保证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创新性,促使学生可持续发展。
三、创设教学情境,建构学习环境
《方案》指出:“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建立真实的、开放的情境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因此,学前教育学教学改革必须放在一个开放的体系上,建立幼儿园——学院的合作机制,帮助幼师学生获得真实的幼儿园教学环境。
按照幼儿园的生态环境建设实训室、实验模拟室以及学生实习基地,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供舞台,学生在这种开放的生态环境里,模拟幼儿园教学,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中获得教育理
论知识、发展教学能力、养成敬业精神。
四、改革课程内容,生成职业目标
《方案》指出学前专业课程改革的目的就是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生成学习成果,即让他们掌握学科知识,全面完成学习目标,确实感受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发展,产生成功和喜悦等积极的心理体验。
但是学前专业各学科课程之间内容复杂、交叉、陈旧。
如《幼儿游戏》《幼儿园活动设计》《幼儿社会化及教育活动设计》与学前教育学重复、交叉,不能更好地为培养目标服务,影响学生生成目标的完成。
因而,我对高专学前专业学前教育学的体系进行改革,将目标、内容、方法等多层面、全方位地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进行整体改革。
五、创新教学设计,引导自主学习
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 design),亦称教学系统设计,是面向教学系统、解决教学问题的一种特殊的设计活动。
传统教学设计是围绕人的知识本位设计的,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
《方案》要求我们必须围绕学生的学习来创新教学设计,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有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我在学前教育学教学设计时,把教学内容生成学生的具有驱动作用的学习内容,通过教师指导把其与学生学习方式整合起来,系统设计教学活动,来引领学生的自主学习。
六、创新教学结构,构建学习模式
《方案》指出,学前专业的教学存在着模式陈旧、僵化的倾向,
表现出理论脱离实践、缺乏明确的目标导向等弊端,阻碍着学科目标的全面实现和学科教学改革。
本人认为课堂教学结构模式决定着教学的程序、步骤,制约着学生学习活动的方式及组合形式。
现行学前教育学的学科课程主要包含教育概要、教育实践和评估三部分,对这三部分内容实施既要考虑它的针对性,还要考虑它的长期性,更要考虑学生学习的方式和特点,才能实现学科人才培养的目标。
因此,我们既要建构适合学生主动学习的模式,还要满足不同课程的目标、特点、难度、内容等不同的多种教学结构模式。
“多级”理论教学模式针对的是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基本理论知识,学生缺乏学习这些理论知识的经验,难以理解。
因此我们按照其认知规律和知识的层次,采取不同的教学结构,引导学生积极学习,并对学习过程不断地评价,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模块”式实践教学模式的目的是培养幼师学生具有从事幼儿园教育教学能力,形成教育教学的技能,掌握幼儿园教育教学改革的理念,最终使学生生成职业素质。
学生能力和技能的形成分四步走:第一个环节是“校内实训”,贯穿课程教学的始终;第二个环节是“教育理论应用于训练”,是专项训练过程,是学生的教育理论与教育能力同时内化的过程;第三个环节是“教育见习、实习”,是学生在幼儿园的实际教育教学活动,这一活动是在教育理论指导下的幼儿与幼师学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是教育教学技能技巧提升的过程;第四个环节是“学生教育理论知识”,是教学技能和教学理念整合的过程,终极目标是学生获得综合能力和素养并胜任幼儿园
教育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王宏宇.松原职业技术学院“十一五”学前教育专业培养方案[z].松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3-17.
[2]春霞.面向新世纪的课程理论:美国patrickslattery的后现代课程思想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1997(6).
[3]肖川.新课程与学习方式变革[n].中国教育报,2002-06-01.
[4]庞维国.现代心理学的自主学习观[j].山东教育科研,2000(7/8).
[5]余文森.新课程背景下公共教育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