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专题研究1

合集下载

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的设计与教学研究_1

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的设计与教学研究_1

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的设计与教学研究发布时间:2022-12-06T00:42:07.464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2年15期8月作者:杨纯春[导读] 在新课标改革的大背景下,要更有效培养初中生的化学核心素质,必须将化学探究性实验的教学模式落实到位杨纯春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东至二中初中部 247200摘要:在新课标改革的大背景下,要更有效培养初中生的化学核心素质,必须将化学探究性实验的教学模式落实到位。

培育学生的创造性探索思维是对学生负责,也是提升教学课堂效果,帮助学生建立学科核心素质的关键步骤。

创新性的探究性实验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有助于学生理解难题,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得以进一步拓展。

本文先是分析了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在教学中的不足,然后简述了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的设计原则,最后介绍了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的教学对策,以供相关人员进行参考。

关键词: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设计引言:化学是一个以实践为核心的自然科学课程,需要基于实验的设计和课程实际情况有效开展。

目前中国初中化学课程资源还不够,尽管学校已开展过几次化学教学改革,但老师们还是注重于常规的化学演示与课堂教学。

教育改革还处在一个过渡期,初中的化学实验教学要以探究性实验为重点,发挥学生探究精神的科学性优点,培养初中学生的综合意识,增强化学教学实验课程的实效性,提高初中生的科学素养与化学知识学习效果。

一.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在教学中的不足1.认识不够充分,教学观念停滞探究性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环节,但是许多的初中化学教师不重视实验教学,错误地认为实验教学对于学生的学习没有益处,还占中课堂时间影响进度。

只要将教材中的知识教授于学生就可以。

传统的观念和教学方法将老师作为课堂主体,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难以亲身通过实验来学习知识,如果学生对知识存有疑问,或者不认同老师的看法,学生也不能提出意见,在学生看来,老师就是权威,会否定自己思考思路,会使学生的思考仅限于老师的知识讲解。

研究方案:农村中小学科学教学衔接的实践与研究1

研究方案:农村中小学科学教学衔接的实践与研究1

农村中小学科学教学衔接的实践与研究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1、选题的原因:《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强调科学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

以探究为主要方式,让学生亲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过程,探究既是目标,又是学习方式。

初中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入门课程。

其核心也是科学探究。

为此,中小学科学课程的内容表现相关性,学习方式强调探究性,评价突出发展性。

可见,小学科学课程和初中科学课程在基本理念上明显地表现出一致性,其核心理念包括: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倡导探究性学习。

学习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每一个新的学习都是在已有学习基础上进行的,只有熟悉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及学习方法,才能更科学地设置新一轮的学习。

进行“中小学《科学》衔接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可以避免单凭经验的衔接教学带来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有利于在中小学科学教学的共性与差异之间找到平衡点,将小学科学教学转化为初中科学教学的课程资源,有利于完善科学教学的系统性和连续性,有利于中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

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现行的教学体制实际上小学、初中从来是井水不犯河水,各人自扫门前雪。

由于中小学教师相互之间缺少沟通,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上都存在很大的差异。

一些学生进入初中后感到很不适应,学习成绩滑落。

初中科学教师埋怨小学科学教师没有为学生学习科学打下良好的基础,而小学科学教师又会责怪中学科学教师没有顾及学生的年龄特点,一味强调科学知识的传授而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产生种种不适应。

从而引起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下降。

因此,中小学科学的有机衔接是中小学科学教学的一个重要问题,衔接过渡的成功与否对教育质量影响很大。

中小学科学教学衔接问题的解决将使中小学科学教与学有机融合,相互促进,有助于“师与生”的双向适应,有助于“教与学”的和谐发展,有助于初中科学入门教学少走弯路,减缓坡度,避免分化过早过快,使中小学科学教学得到优化,大面积提高科学教学质量,从而步入良性循环,推进义务教育新课程工作的实施具有深远的意义。

国开作业小学数学教学研究-形考任务一(1)85参考(含答案)

国开作业小学数学教学研究-形考任务一(1)85参考(含答案)

题目:文本论述:要求学生在学习完第一章至第三章之后完成。

选择以下三个主题中的一个主题进行文本论述,其字数不得少于200字。

(20分)第一章文本论述主题: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去积极构建普遍知识与特殊情境的联系。

请举例说明。

答案:影响小学数学课程目标的基本因素有:1、社会发展因素的影响。

学校教育要为社会发展服务,数学课程目标的制定要考虑社会发展对学生未来数学素养的需求,这是学校教育的功能决定的。

另一方面,课程目标的确定也应当体现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要使学生通过学校课程的学习更好的理解社会,认识社会,解决社会问题。

首先,随着科学及时的迅速发展,特别是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需要具有更高数学素养。

如:怎样面对天气预报中的“降水概率”。

其次市场经济需要人们掌握的有用的数学,如:与经济活动的有关的比和比例。

最后,生活中需要越来越多的数学语音,如:分数、小数到处可见。

2、数学科学发展的影响。

现代数学已经有了很大进步,再也不能按照传统的数学内容体系来安排中小学数学内容。

数学教育现代化的一个突出标志就是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的现代化。

新的应用数学方法的产生,如:计算机。

带有新特点的独立的应用数学的形式,如:信息论这些发展使人们对数学产生了新的认识,它不再是绝对真理,它也具有可误性。

3、儿童发展因素的影响。

考虑儿童的发展因素,不只是适应儿童的发展水平,更重要的是通过数学学习促进儿童的发展,包括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学生交流能力、数学情感和数学推理能力的培养。

满足、促进儿童的发展是数学课程的首要目标,掌握有用数学,研究感兴趣的数学问题,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

1。

课堂教学艺术专题一 绪 论

课堂教学艺术专题一  绪  论

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
在其《美和理论物理学》一文中,详细研究了理论物理学中 的美。他提出理论物理学包含三种美,即“现象之美”, “理论描述之美”,“理论结构之美”。关于“现象之美”, 他说:“就我们的直感来说,有许多物理现象是美的„„, 例如,行星的轨道都是椭圆的,这是非常美的现象。’关于 “理论描述之美”,他说:“关于库仑力的定律是一个漂亮 的描述,它描述了先前不服从任何特殊定律的现象,而现在 它们却服从了。”关于“理论结构之美”,他说:“当一个 理论公式化时,特别是在20世纪,它趋向于有一个漂亮的结 构,这通常是指它本身的数学结构。”杨振宁所讲的理论物 理学的美完全适用于其他学科。
马克思指出
“诚然,动物也进行生产。它也为自己构筑巢穴或居所,如蜜蜂、 海狸、蚂蚁等所做的那样。但动物只生产它自己或它的幼仔所直接 需要的东西;动物的生产是片面的,而人的生产则是全面的;动物 只是在直接的肉体需要的支配下生产,而人则甚至摆脱肉体的需要 进行生产,并且只有在他摆脱了这种需要时才真正地进行生产;动 物只生产自己本身,而人则生产整个自然界,动物的产品直接同它 的肉体相联系,而人则自由地与自己的产品相对立。动物只是按照 它所属的那个物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创造,而人则懂得按照任何物种 的尺度进行生产,并且随时随地都能用内在固有的尺度来衡量对象; 所以,人也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创造物品的。”
教学
教学的词源
1.我国 2.英文语境
教学的定义
1.日常生活中 4.赫斯特的定义 2.中国教学论研究 3.史密斯对西方教学定义的归纳
教学概念的关键性特征
教学的词源(1)
在我国:(1)早在殷周时期的甲骨文中就已出现了“教”与“学” 二字。这两个字连接为一体,成为“教学”,最早出现于《书•商书• 兑命》,“教学半”;(2)《学记》中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 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 相长也。” (3)《学记》开宗明义地指出。“建国君民,教学为

[教学研究]1.1平方根(1)

[教学研究]1.1平方根(1)

1.1平方根(1)湖南省新邵县酿溪中学王军旗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数的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一个数的平方根.(2)了解求一个正数的算术平方根与平方是互逆的运算,会利用这个互逆运算关系求某些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3)了解算术平方根的性质.2过程与方法(1)通过概念形成过程的教学,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2)通过学生进行探索和交流,培养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2)训练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能力.教学重点:理解算术平方根的概念、性质,会用根号表示一个正数的算术平方根.教学难点:理解算术平方根的概念、性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 导入本章课题很久以前在古希腊某个地方发生大旱,地里的庄家都干死了,人们找不到水喝,于是大家一起到庙里祈求,神说:我之所以不给你们降水,是因为你们给我做的这个祭坛太小了,如果你们做一个比它大一倍的祭坛放在我面前,我就会给你们降水,大家觉得这个办法好办,于是做了一个新的祭坛放到神那里,这个祭坛的边长是原来的两倍,可是神愈发恼怒,他说:“你们竟敢愚弄我!这个祭坛的体积不是原来的2倍,我要进一步的惩罚你们,”想想,新祭坛的体积是原来的多少倍?要做一个体积是原来2倍的新祭坛,它的边长应该是原来的多少倍?要解决这个问题,我只需要学习---------第一章实数2介绍本章内容这一章我们将学习平方根、立方根、实数、平面直角坐标系四个内容,这些内容都是以后学习代数的基础,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

3 交代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这节课的我们先学习平方根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1、平方根的定义动脑筋:(1)李老师家装修厨房,铺地砖10.8平方米,用去正方形的地砖120块,你能算出所用地砖的边长是多少米吗?(2)上题中每块地砖的面积是0.09平方米,求得边长是0.3,如果面积改为400、121、144、169,正方形的边长又是多少呢?(3)如果有一个数r的平方等于4,这个数r等于多少呢?把4改为9,16,2549,r等于多少呢?归纳:如果有一个数r,使得2r a,那么我们把这个数r叫作a的一个平方根。

电大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形考任务1

电大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形考任务1

电大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形考任务1
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评价的理念,要求教师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如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研究态度、思维能力等方面。

同时,评价结果要及时反馈给学生,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及时调整研究方法和态度,提高研究效果。

经过研究和实施语文课程标准,我深刻认识到语文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不仅仅是学科知识,更是内在修养和文化底蕴的重要体现。

在研究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首先,语文新课程标准对语文的全面剖析让我重新认识到语文的重要性,特别是小学阶段的语文教育更是至关重要。

在小学一年级,要让学生喜欢研究汉字,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养成良好的写字惯,能够借助汉语拼音独立识字。

其次,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教育理念的转变,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辅助的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地位,让学生主动研究,变被动为主动的探讨性课堂,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主观能动性,真正成为研究的主人。

最后,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评价的理念,要求教师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及时反馈给学生,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及时调整研究方法和态度,提高研究效果。

综上所述,研究和实施语文课程标准让我重新认识到语文的重要性,教育理念的转变和综合评价的理念也为我今后的教育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启示。

06课程与教学论专题研究1-13

06课程与教学论专题研究1-13

思考讨论一、学习课程与教学论的意义是什么?二、如何理解课程与教学的涵义?三、如何使课程与教学理论建立在科学的理论基础之上?参考答案专题一课程与教学论的永恒主题:发展与困惑一、课程与教学论的学科分析(一)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与基本任务课程与教学论是要研究具体的问题和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要研究真实的问题。

研究课程与教学论的现象、问题,其目的是要揭示课程与教学的规律,确立价值,指导实践。

(二)课程与教学论的学习方法课程与教学论是一门理论思想与实践趣味相结合的学科,好的学习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掌握基本理论、关注实践问题、注意扩展学习。

扩展学习包括:(1)阅读课程与教学论相关的名著(2)丰富历史知识(3)了解国外现状(4)了解学术前沿动态(三)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趋势1.指导思想多元化,使课程与教学理论的流派异彩纷呈2.人文主义的关怀凸显3.以社会发展为背景,深入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实际4.吸收与借鉴,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体系二、课程与教学的概念探析(一)对于课程本质的理解1.课程即教学科目2.课程即“经验”3.课程即活动4.课程即学习结果或目标5.课程即“计划”6.课程即社会改造(二)课程的定义在对上述课程本质的理解基础上,我们应该对课程的定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但是我们对于课程内涵的理解处于不断的变化中,因此课程的定义也呈现了多种方式的表达。

在本书中我们倾向于将课程定义为:课程是为实现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而制订并实行的各种计划、活动和进程。

(三)教学涵义的界定1.教学涵义的不同理解(1)教学即学习(2)教学即教授(3)教学即教学生学(4)教学即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目前对于教学内涵的界定分为三种情况:“第一种是在共同活动之下,从教师一方入手来界定教学;第二种同样在共同活动之下却是从学生一侧着眼对教学概念作进一步解释;第三种则是从这种共同活动的结果来解释。

第一种,典型的表述是: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

一年级学生教学方面的课题研究

一年级学生教学方面的课题研究

一年级学生教学方面的课题研究
一年级学生教学方面的课题研究可以涵盖多个方面,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课题研究方向:
1.一年级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研究如何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活动,激发一年级
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阅读量。

2.一年级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研究如何通过课堂教学和数学游戏等活动,培养一年
级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3.一年级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研究如何通过课堂教学和口语练习等活动,提高
一年级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4.一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研究如何通过课堂教学和家庭教育等方式,培养
一年级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等。

5.一年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研究如何通过课堂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关
注一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以上仅是一些可能的课题研究方向,具体的研究内容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来确定。

同时,在进行课题研究时,需要注重实践性和可操作性,确保研究成果能够在实际教学中得到应用和推广。

初中英语教学设计建立科学中小学英语教学评价体系研究1

初中英语教学设计建立科学中小学英语教学评价体系研究1

初中英语教学设计建立科学中小学英语教学评价体系研究1建立科学的中小学英语教案评价体系的研究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课题《英语课程标准实施与中小学英语教材教法实验研究》子课题介绍课题之十:研究目目前,多数学校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采取终结性评价的方法,测试分数是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的唯一依据.这种方法不能反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情况,不符合以人为本的教案理念。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是:发现中小学英语教案评价体系存在的**种问题,实验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为中小学英语教案评价体系提供和理论基础,建立科学的教案评价体系。

研究内容为了保证课程的成功,评价体系的必须同步进行。

要树立能激励学生、学生专长的评价观,建立和使用与课程相适应的评价体系,从而更好地促进课程的顺利进行。

、科学的英语教案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教案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

评价形式应具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评价应以性评价为主,以学生平时参与**种教案活动的表现和合作能力为评价的主要依据。

在平时的教案活动中,通过对学生学习行为的观察以及与学生交流等方式,考查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

这样的评价是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的持续评价,它伴随着学习过程进行,目的是提供学生学习状态和过程的反馈信息,从而调节教与学的活动。

性评价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使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评价达到统一。

、性评价的特点(一性评价的目的要明确性评价的目的就是要促进学生的成长,促进学生的全面,促进教师教案水平的提高,使评价的过程成为促进学生与提高的过程,将评价贯穿于日常的教育教案活动中,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二性评价的内容要力求全面性评价除关注学业成绩以外,还要重视学生多方面的潜能的,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

性评价强调评价指标的多元化,尤其要注意对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评价。

评价标准既要体现对学生的总体要求,又要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以及的不同需求,以提高**层次学生的综合素质。

完整版)小学英语课题研究1

完整版)小学英语课题研究1

完整版)小学英语课题研究1方式。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小学英语课堂评价的现状分析:通过调查问卷、访谈等方式,了解目前小学英语课堂评价的现状,包括评价方式、评价内容、评价对象等方面的情况。

2.小学英语课堂评价的理论研究:对小学英语课堂评价的相关理论进行研究,包括评价的基本原则、评价的目的、评价的方法等方面。

3.小学英语课堂评价的实践研究:通过实验教学、观察记录等方式,探索小学英语课堂评价的实践方法,包括评价形式、评价内容、评价对象等方面的具体实践方法。

4.小学英语课堂评价的改进与创新: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小学英语课堂评价的改进与创新方案,包括评价方式、评价内容、评价对象等方面的改进与创新。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包括文献资料法、调查问卷法、访谈法、实验教学法、观察记录法等。

其中,文献资料法主要用于对小学英语课堂评价的相关理论进行研究;调查问卷法和访谈法主要用于了解小学英语课堂评价的现状;实验教学法和观察记录法主要用于探索小学英语课堂评价的实践方法。

五、预期成果本研究的预期成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小学英语课堂评价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为评价方式的改进提供依据。

2.对小学英语课堂评价的相关理论进行深入研究,为评价方式的创新提供理论支持。

3.探索小学英语课堂评价的实践方法,为教师提供可行的评价方式。

4.提出小学英语课堂评价的改进与创新方案,为学校英语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六、研究时间安排本研究计划在两年内完成,具体时间安排如下:第一年:对小学英语课堂评价的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对小学英语课堂评价的相关理论进行研究。

第二年:探索小学英语课堂评价的实践方法,提出小学英语课堂评价的改进与创新方案,撰写研究报告。

七、研究经费预算本研究的经费预算为10万元,主要用于调查问卷、实验教学和观察记录等方面的费用,以及研究报告的撰写和出版费用。

其中,调查问卷和实验教学费用占总经费的60%左右,研究报告的撰写和出版费用占总经费的40%左右。

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1

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1

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现代教育中比较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开发和思维的拓展, 使学生能在未来发展中得到更好的前途。

因此, 在进行教学评价的过程中, 则应重视起评价的全面性和多样性, 以此来起到弥补教学, 促进教学的作用。

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希望为我国的小学数学教学评价提供有益参考。

小学数学教学评价问题策略小学数学是教学中的基础部分, 同时也是拓展学生思维, 帮助学生提升综合能力的重要学科。

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 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兴趣, 使学生学习更加主动, 并帮助教师发现教学中的不足, 从而有效地改进教学。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一)课堂评价标准问题小学数学教育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也就是在教学中, 教师要通过教学策略来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和数学教学质量, 个性发展则是在提升教学的同时要重视起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针对学生的特点来制定特色化教学方案。

但当前阶段, 仍然存在着教学评价标准不合理的现象,单一化的评价方式导致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不高, 只是机械化的去完成教学任务, 而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难以提升。

(二)教学评价内容关注度不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当中最为重要的, 就是课堂评价的内容。

在这部分内容当中, 不仅包含了教学的方法还涉及到了教学的态度和对学生的积极性等方面。

当前阶段, 我国的小学数学教学评价中明显存在着对教学内容关注度不足的问题, 导致在教学评价中总是将成绩放在首要位置上, 对教学的其他方面评价比较忽视。

这种情况将严重地打击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对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也将起到限制作用。

(三)评价方法存在问题在我国的小学数学教学评价方法上, 当前阶段采取的主要是二次量化评价的方式。

主要指的是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等评价基础上, 来来建立其他的评价指标。

虽然这种方式表明看似比较公平, 但事实上这种方式仍然难以起到提升教师积极性的作用, 导致教学的整体效果受到影响。

第1章中学化学实验及实验教学研究 (1)

第1章中学化学实验及实验教学研究  (1)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研究1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特点和一般要求中学化学实验有别于科学研究中的化学实验和大学的化学实验。

中学化学实验主要具有重复性实践的性质;实验的手段、仪器一般都比较简单,条件要求不高,但要求结果科学、现象鲜明、成功率高;以中学生为教学对象,跟中学化学教学内容紧密相连,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手段。

中学化学实验的上述特点,决定了对中学化学实验的一般要求:中学化学实验应科学、准确、不误导学生;有教育价值,能有效促进化学知识、技能、能力、方法、情感等化学教学目标的实现;实验现象直观、鲜明,能被学生接受和理解;复现性好,成功率高;简洁、安全、卫生等。

中学化学实验根据不同的标准,可分为不同的类型。

根据实验主体和实施形式,可分为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学生实验又可分为随堂实验(边讲边实验)、分组实验(实验课)、实验习题、研究性学习实验、家庭小实验等。

这些不同类型的化学实验由于实验主体和实施形式的区别,使它们具有不同的实验教学基本要求。

2演示实验教学基本要求演示实验是为配合课堂教学的内容,由教师(也可以是学生)进行表演和示范操作,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与思考的实验。

它是化学教学中使用方便、应用最广、效果好的一种教学实验,可用于各种教学场合。

如果用于一个单元和一堂课的开始,演示实验可以集中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用在化学概念,化学理论的教学,可为学生提供感性认识材料;用于学生提出问题,可以考核学生观察、记忆和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用于验证假设,有助于学生进行推断、作—出结论、解决化学问题;用于化学问题解决时,可启发学生的解题思路。

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形成正确、规范的实验操作表象和实验的方法,受到良好实验习惯和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的熏陶和感染。

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演示实验的功能,努力提高演示质量,做好演示实验。

(1)演示技能的结构提高演示实验的质量,教师的演示技能至关重要。

演示技能一般有如下的结构:引入演示——介绍媒体——操作控制——指引观察与思考——整理与结论。

杭州市第16届中小幼教学专题研究获奖(1)

杭州市第16届中小幼教学专题研究获奖(1)

范黎明 薇
杭州文澜中学(拱墅) 王 浦沿中学(滨江) 萧山五中(萧山)
胡奇龙 丁世贵
二等奖(11 篇)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个性品质的研究 探究教材意图实践课程理念 数学优化思维教学的实践研究 初中数学实施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实践与研究 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开放性数学教学探索 对高中学生自编习题能力培养的探究 论问题的开放性与教学的开放性 4 明珠集团学校(下城) 上泗中学(西湖) 余杭中学(余杭) 衙前初中(萧山) 於潜中学(临安) 於潜中学(临安) 临安教研室(临安) 张佳宾 郑明月 厉雄文 闻国明 赵海飞 黄灵华 周邦祥 王林强
周秋敏 潘慧群 裘 卢 微 凌
胡素群
保俶塔实验学校(西湖) 牛晓敏 十五中(西湖区) 王梅平 旋
拱墅区教研室(拱墅区) 魏 临平三中(余杭) 临平三中(余杭) 余杭二高(余杭) 余杭二高(余杭) 中泰中学(余杭) 萧山中学(萧山) 朝晖初中(萧山)
赵惠娟 徐政军 汪国红 沈良妹 郑德悦 许永明 徐国芳 王红梅
西湖职业高级中学(西湖) 张灵仙 浦沿中学(滨江) 余杭教研室(余杭) 新湾初中(萧山) 萧山二中(萧山) 萧山五中(萧山) 萧山二中(萧山) 昌化中学(临安) 严中新校区(建德) 姜家镇中(淳安) 郑俭安 钱燕瀛 黄亿华 黄萍萍 童桂香 楼海红 童裳胜 潘维真 徐明芳 徐道仁
三等奖(24 篇)
在实践中尝试,在反思中研究 构建语文教材教学目标系统的设想——浙江省义务教育语文教 材个案研究 立足课堂,自主发展——文言文教学方法探索 痛并快乐着——立足于高三冲刺阶段对平时语文教学的反思 关于语感特征与高中生语感培养策略的思考与实践 从"悦读"始,以"精读"成——课外阅读的现状调查,原因 分析及相应对策 亲近语言,触摸语言——谈阅读教学中语文意识的确立及语言 能力的培养 现代派作品的非传统解读 中职学校语文国家课程校内外拓展之我见——兼述语文校本课 程的开发 数学方法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与研究 "读图时代"的语文课 基于人文素养培养的古诗文教学策略研究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研究 有序构建 无限共享——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中学语文网络 阅读教学实践与思考 论古典诗词意境美鉴赏能力的培养 高中语文专题阅读的实践与思考 高中诗歌教学模式的建构与运行 初中学生写作心理流向分析及对策研究 小说开放式阅读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语文教育:决不能放弃心灵塑造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自由状态下写作训练方法的探索 与思考 中学语文"生命"课堂的构建与思考 初中语文理解性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 杭州源清中学(直属) 杭州源清中学(直属) 二中分校(直属) 中策职校(直属) 三墩中学(西湖) 和睦中学(拱墅) 长河中学(滨江) 瓶窑一中(余杭) 南苑中学(余杭) 瓶窑中学(余杭) 萧山六中(萧山) 萧山二中(萧山) 夹灶初中(萧山) 萧山三中(萧山) 天目高级中学(临安) 於潜中学(临安) 永兴中学(富阳) 大慈岩初中(建德) 项红征 项红征 徐彩芳 单一星 廖忠祥 曹国荣 来芬琴 沃美红 姚永安 张建群 楼红维 孔鑫炎 李清平 李建华 陈拥炎 虞学兵 章林华 黄 群 杭州二中(直属) 杭七中(直属) 杭九中(直属) 浙大附中(直属) 浙大附中(直属) 陈 欢

国开电大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形考任务1参考答案

国开电大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形考任务1参考答案
2、古诗文诵读
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规定结合文教局对我们五年级古诗文诵读篇目的要求,怎样让学生的古诗文诵读做到扎实有效,为此我想尽了办法,因为我班人数比较多,如果在课堂上依次检查学生们的积累情况,几乎是不可能的。最后,我采取了运用古诗文积累过关卡的形式。即在课堂上随机抽取人员背诵,发放过关卡,有他们再去检查他们组其他成员的背诵,并且负责发放过关卡。过关卡积累到30张就可以评选为古诗文积累小学士,积累到40张可以评选为古诗文积累小院士,积累到50张就可以评选为古诗文积累小博士,积累到70张则被评选为古诗文积累博士后。为了激发学生的诵读积极性,我还采取了与学生共同背诵的形式,收到了不错的效果,目前,此种活动的方法还在积极探索之中。
1、开展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为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在平常的教学中,我经常和同学们一起开展课题研究作业,如:挖掘传统节日课题研究;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课题研究;单元整体推进课题研究、主题学习实验、经典诵读实验等,在研究过程中,我通过调查、分析,明了了实行这些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组撰写了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并且根据各个课题的特点,开展了不同形式的研究活动。例如,在挖掘传统节日方面,我根据各个节日的特点,每次活动的开展,主要分以下几步进行:(1)、查阅有关节日的资料;(2)、围绕节日的特点开展一次活动,写出活动日记;(3)、看有关和活动节日的文章,根据年级特点摘抄或写读后感;(4)、搜集与该节日有关的名言或俗语等;(5)、写出节日活动感悟。并且,每次活动之前,我都以他们居住的远近划分成各个组,选出组长,组长带领组员写出详实的活动计划,活动结束之后,写出详实的活动总结。活动开展以来,我们对我国的传统节日春节、清明节进行了充分挖掘、探究,孩子们对这些节日的由来、意义有了充分的认识与了解,并且我们以挖掘传统节日为契机,对平常的节假日进行了拓展探究。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生的内功,学生的综合素养有了很大的提高。

《大数的认识》教研活动记录样例1

《大数的认识》教研活动记录样例1
四、中心发言人
总之,教学工作中一定要多学习、多探讨、多请教。真正做到用新的课改理念指导自己的课堂教学,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做到自如驾驭教材,做好学生求知的引导者、点拨者。放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五、主持人总结
主要经验
通过本次交流研讨,教师对大数的认识的教学策略与方法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教学中积极创设生活情境,突出大数学习的必要性,真切感受大数。本版块知识比较琐碎,通过研讨,更好地构建了知识的整体框架,构建了比较完善的知识体系,对教师有效教学的开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中心发言人
“大数的认识”从万以内的数扩展到千亿,数目大,位数多,读和写的情况比较复杂,学生学习有一定的困难。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的教育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交流研讨
1.加强对数据实际意义的理解,体会大数与生活紧密联系。
由于在本单元认识的数都是一些较大的数,学生在生活中一般接触较少。在学生认识了大数后,在教学中应创设一些具体情境,充分利用课本所提供的素材,如:班级、年级、学校、区以及各大城市的人口数、光的传播速度等,让学生获得了有关大数的丰富感受,也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了国情渗透教育和科学知识教育。
2.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教学,让学生经历“在创造”再过程。
(2018—活动级别
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
数学
校级
8月29日
教研室
活动形式
中心发言人
参加人员
主持人
专题内容教学理念研讨
牛小华
四年组全体数学教师
教导主任
内容(标题)
《大数的认识》研究

[教学研究]实验一自变量和因变量的确定

[教学研究]实验一自变量和因变量的确定

实验一自变量和因变量的确定实验一自变量和因变量的确定1 引言:心理实验和其它学科的实验一样,都是在控制的条件下观察某种现象产生和变化的规律。

心理实验所要观察的是心理活动的规律,由于一个人的心理活动不可能被直接观察到,只有从他的行为表现和言语反应间接的了解,因此,心理实验往往是通过改变外界条件、记录被试的反反应来探讨心理活动的规律。

做心理实验之前,必须明确这个实验的目的,也就是明确要解决一个什么问题。

根据这个问题就可以确定这个实验中的各种变量。

自变量,又叫刺激变量,它是由实验者在实验中按照研究问题的需要进行选择、控制或有意加以改变的因素,它决定着行为或心理的变化。

因变量,又叫反应变量,它应随自变量的改变而变化,是自变量造成的结果,是主试观察或测量的行为变量,并且要用数量来表示,具有可操作性。

控制变量,在心理实验中,除自变量以外,对所有能够影响因变量的因素都要进行控制,使其它实验条件保持恒定。

额外变量就是实验中应该保持恒定的变量。

一个实验者不只是在实验设计时要明确实验中的各种变量,在整个实验进行的过程中,也要处处考虑到它们。

例如在写实验报告时,首先在提出的问题中就要明确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在方法中要说明对额外变量是如何进行控制的;在结果中列表画图要让读者容易看出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画图时自变量一般画在横坐标上,因变量画在纵坐标上,否则就将心理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这个关系颠倒了;结论也要围绕自变量如何引起反应的变化来回答实验前提出的问题。

因此,正确理解和处理实验中的各种变量是心理实验研究的必要条件。

本实验的目的是:①通过动作学习的过程了解心理实验中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的方法;②学习使用触棒迷津。

2 器材:JGW—B型心理实验台迷津实验单元,计时计数器单元打印单元。

3 步骤:3。

1.将迷津单元插入实验台中部操作箱下方凹槽。

插入时迷津定位标志孔放在左侧。

将迷津沿凹槽推进,使标志孔全部进入槽内。

将触棒导连线插头插入操作箱左侧下方“探笔”插孔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激发学生课堂学习兴趣21世纪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更新正在轰轰烈烈地展开。

新课标的推出,要求我们更新观念,与改革同步。

如何组织教学,怎样做才能体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我们的角色转变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怎样通过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成为这个学期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年级第一学期数学,在整个小学阶段占一定的重要位置。

本学期数学教学的指导思想是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新课标的精神,落实对儿童少年的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判断、推理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等。

着眼于发展学生数学能力,通过让学生多了解数学知识的来源和用途,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着重抓好以下几点: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一个人积极完成一件事物的重要前提和条件。

二年级小学生年龄还比较小,稳定性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

要改变这种现象,必须使小学生对数学课产生浓厚的兴趣,有了对学习的兴趣,他们就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

那么,怎样才能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兴趣呢?首先,“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新授课,练习课更加讲究方法。

新授课中,我们可以和学生建立平等的地位,象朋友一样讨论教学内容,走进小朋友的心里,使他们消除心理障碍和压力,使“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在练习课上,利用多种多样的练习形式完成练习。

可以请小朋友当小老师来判断其他正确;或者通过比赛形式来完成。

对于胜出的小组给予红花或星星等作为奖品,这样促进学生。

其次,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创设问题情境是在教学中不断提出与新内容有关的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的问题,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的有效方法,也可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我在教学“时间”这部分时,由于这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学生比较难理解,所以我在三个星期前就先告诉学生,三个星期后我们要学习时间,希望同学们多去了解。

然后我有意创设一些有关时间的生活中的问题情境让大家接触,结果学生来了兴趣,在学这部分知识时再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学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解决相关的问题就容易多了。

二、设计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实践活动。

二年级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不算多,接触社会的范围也比较窄。

因此,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方向与位置”这部分时,我让学生通过判断学校的方向,再来判断教室的方向,最后再判断自己的位置方向,这样一次次、一层层地认识,加深对着部分知识的理解。

多让他们实践,就能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三、结合基础知识,加强各种能力和良好习惯的培养。

在重视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也发展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的判断、推理能力。

例如:教学乘法口诀时,先引导学生观察找规律,再小组讨论,最后小组汇报得出结论。

由于二年级的学生太小了,滋长能力比较差。

所以导致教学工作有一定的难度,但我一定会努力认真的总结、反思,虚心求教,不断学习,提高自己。

数学论文:关于课堂教学的策略分析一、课堂提问现状反思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方法之一。

经过教师精心设计、恰到好处的课堂提问,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燃起学生对知识的探究热情,从而极大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但在日常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提问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1.提问“只顾数量,不求质量”。

课堂中过多的一问一答,常常使学生缺少思维的空间和思考时间,表面上很热闹,但是实际上学生处于较低的认知和思维水平。

2.答案被老师完全控制。

有时候,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即使给了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但是仍然会很不放心地打断学生的回答,或者草率地加入个人的评价,左右学生个人想法的表达。

3.候答时间过短。

学生回答问题需要酝酿和思考的时间,教师在极短的时间就叫停,学生的思维无法进入真正的思考状态。

4.不注重利用课堂生成资源。

教师不仅要会问,而且要会听,会倾听学生的回答,才能捕捉可利用的生成性资源,否则,问题就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

上述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使其低效甚至无效。

二、有效提问的教学策略有效提问是相对“低效提问”和“无效提问”而提出来的。

所谓“有效”,《现代汉语词典》对其解释是:“能实现预期目的;有效果。

”“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由此获得具体的进步和发展。

有效提问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有效的问题;二是有效的提问策略。

为了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充分体现课堂提问的科学性与有效性,我们在实践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备教材要“懂、透、化”这一点是绝大多数老师都知道的,但是,能否真正做到“深入”,却是我们每个老师需要反思的。

笔者认为,对教材的研究,要达到“懂、透、化”的目标。

“懂”,就是要理解教材,只有理解了教材,我们才能分清哪些问题是基础性的问题,我们就可以用“是什么”“怎么样”来提问;哪些问题是拓展性问题,我们就可以用“你是怎么想的”来提问;哪些问题是探究性问题,有必要让学生讨论、探究。

“透”,就是要掌握教材的系统性、重点和难点,做到透彻掌握,融会贯通。

“化”,就是要使自己不仅能够站在教师的角度,而且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去体会、感受学生的学。

只有做到这样,教师才能游刃有余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才能更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

2.备学生要“实”我们常说,“我们教师备课,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法,而且要备学生、备学法”。

所谓“实”,是指教师必须深入实际,了解自己所教学生的基础知识、接受能力、思维习惯,以及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等。

只有真正了解了学生,才能有针对性地提问,恰当地把握问题的难易度,使得提问更加有效。

比如,笔者在执教三年级数学第五册“可能性”一课时,针对可能性有大有小这一知识点,想在课堂教学中加入一些生活中常用的成语,这些成语能够巧妙地体现可能性的大小。

第一次试讲,本以为很简单的成语,很多学生竟然没有听说过,更别说联系数学内容了。

下课后,我及时反思自己,找来一部分学生,和他们聊天,了解他们对成语的认识和掌握情况。

最后,我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了要提问的成语内容。

再上课时,学生很顺利地解释了成语的内容,同时紧密联系到了课上所学的内容。

课下,不少学生都对这一环节印象深刻,追着老师想要再说说。

3. 提问过程要突出学生主体思维来自疑问。

一般教师只看到让学生解答疑难是对学生的一种训练,其实,应答还是被动的。

要求学生自己提出疑问,自己发掘问题,是一种更高要求的训练。

教师在设疑时应设法让学生在疑的基础上再生疑,然后鼓励、引导他们去质疑、解疑。

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很自然地问一问学生:“还有什么问题吗?”学生也往往很配合地回答:“没问题。

”如果总是“没问题”,那这一现象就极不正常了,恐怕就真的“有问题”了。

对任何一个数学问题的认识,都永远不可能所有的人始终保持在同一个水平上,必然有高有低,有学得轻松的,也有学得困难的。

也就是说,应该“有问题”。

“没问题”的问题,反映了教师的一种教育观念,似乎只有顺顺利利的一节课才是好课。

其实不然,课上的这种“顺利”,只会培养出唯书唯上的人,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课上的这种“顺利”也会使学生缺少一种精神,一种实事求是、刨根问底的精神。

那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1)改变观念,树立“问题”意识。

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数学修养很重要的一条就是问题意识。

因此,培养学生敢于提问题、善于提问题的习惯和能力,是数学教师肩负的责任之一,也是评价数学教学质量的标准之一。

(2)为学生创造机会,使学生去思、去想、去问。

教师不仅要在每节课堂上创造质疑机会,还要使学生真正开动脑筋想问题,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或自己不懂的问题。

把这一时间真正利用起来,而不是走走过场而已。

为了使学生会提问题,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进行一些训练,可以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以学生的身份去示范提问题。

比如,二年级教材学习了“角的认识”,对于什么叫角,角各部分名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这些内容,学生已经知道了。

“还有什么问题吗?”学生答道“没问题”。

真的没问题了吗?“那我来问个问题”我提出了一个问题:“角的大小为什么与边的长短无关呢?”经过讨论,大家明白了,角的边是射线,射线是没有长短的,所以,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角的大小决定于两条边张开的程度。

教师从学生的角度示范提问题,久而久之,也就让学生有了提问题的意识,在引导学生提问题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善待”学生的提问和回答。

无论学生提什么样的问题,无论学生提的问题是否有价值,只要是学生真实的想法,教师都应该首先对孩子敢于提问题给予充分的肯定,然后对问题本身采取有效的方法予以解决,或请其他学生解答。

对于颇有新意的问题或有独到的见解,不仅表扬他勇于提出问题,还要表扬他善于提出问题,更要表扬他提出问题的价值所在,进而引导大家学会如何去深层次地思考问题。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提问题中感受到更大的收获,才会对提问题有安全感,才会越来越爱提问题,越来越会提问题。

对于学生的回答,我们要慎用诸如“很好”、“非常好”、“不是,不对”等习惯性的评价。

这样的评价过于强化对与错,天长日久,学生的注意力会集中于教师想要的东西上。

我们可以适当地多使用一些中性的、接纳性的或者探究性的评价。

比如:“噢,这是一种有道理的思路,还有其他思路吗?”“这个想法不错,我们还能补充点什么?”“很好的主意,但是我们怎么知道……”有针对性地鼓励学生,满足学生的需要,鼓励学生继续学习。

总之,在实践中,教师要联系实际,优化提问内容,把握提问时机,讲究提问技巧,不断提高自己提问的能力,同时也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简单的错不简单的处理【摘要】:学习错误是一种来源于学习活动本身,直接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生成性教学资源。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方法是各不相同的。

因此,出现偏差和错误是很正常的。

对于学生的错误,如果我们能准确辨别、及时筛选,选用相关策略,努力挖掘“错误”的潜在资源,使得“纠错”增值,那我们就能提高课堂效率,让课堂因“错误”而精彩。

【关键词】:错误资源处理课堂是学生出错的地方,错误伴随着学生的成长。

每天我们都得面对学生五花八门富有“创意”的错误,如何处理才能使错误变“废”为“宝”,让错误成为课堂教学中重要的资源,让学生在纠错中学会对数学问题深入思考,让错误成为学生发展的“财富”?在公开课上我们看到老师睿智的处理。

一、将错就错,举一反三你是想考考老师,对吗?三年级,在引导学生得出两种计时法转换的方法后,老师设计游戏的形式加以巩固。

出示第一题:“上午7时是几时?”有学生马上举手:“19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