坪垭藏乡的青稞酒

合集下载

极致天成_稀世美酒——青稞酒

极致天成_稀世美酒——青稞酒

极致的自然条件一方水土一方酒,中国各主要香型的白酒都有各自的自然地理条件,清香型白酒分布在华北平原,兼香型白酒分布在秦岭、淮河过渡带,浓香型白酒分布在四川盆地,酱香型白酒分布在云贵高原的赤水河谷里,米香型白酒则分布在两广珠江流域生产稻米的平原地区。

总结这些美酒的生产条件,发现它们都分布在风调雨顺的农业地区,温暖的太平洋季风送来丰沛的降雨,不足千米的海拔高度提供了适宜的氧含量,加之土壤肥沃,五谷丰登,有各种各样的粮食作物,所以它们可以在细腻的大米、小麦以及粗犷的高粱、玉米之间选择搭配,酿造出风情万种的美酒。

也正是由于这些美酒的存在,在广义的中原地区,酿酒形成了一系列的金科玉律,比如茅台酒的地理保护标准指出,其生产的海拔高度在400—600米之间,实践也表明,在海拔900米以上地区生产的酱酒和海拔600米以下赤水河谷生产的酱酒风格不同,同样在茅台镇,海拔超过600米以上的酒厂和海拔400米左右的酒厂生产的酒,酒质也有明显差异。

出于同样的道理,离开了吕梁地区的杏花村,酿不出清香纯正的汾酒;离开了四川盆地,酿不出窖香浓郁的浓香酒;离开了地兼南北的秦岭、淮河过渡带,酿不出味兼南北的兼香酒;离开了稻饭鱼羹的珠江平原,也酿不出来米香酒。

自然地理条件对酿酒行业的约束是个事实,由此也形成了酿酒界的一些观念,在中原酿酒界的观念里,海拔1000米是酿造好酒的极限,遑论海拔3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

但就在海拔2600多米的青海互助地区,酿出来了一种稀世美酒:青稞酒。

这种美酒诞生在酿酒自然地理条件的极限之处,酿造青稞酒的河湟谷地是温暖的太平洋季风向西所能达到的最西边境,尽管已经遥远,但还是送来了酿酒所需要的温湿气流。

在海拔2500—4500米之间,大米、小麦均已不能正常生长,唯一健康蓬勃生长的是这么一种作物:青稞。

在极限的地理条件下,用极限的青稞作物,青海人民酿造出了具有极致风韵的青稞美酒。

用现代精密的色谱、质谱仪分析发现,和常用文/李银会极致天成 稀世美酒——青稞酒的酿酒作物高粱相比,青稞中的微量成分更多,高粱中有282种风味物质,而白浪散青稞有403种风味物质。

青稞酒知识

青稞酒知识

青稞酒知识
青稞酒是一种以青稞为原料酿制的酒类,是藏族、羌族等少数民族的传统饮品。

青稞酒的制作历史悠久,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和独特的酒香味道,是中国传统酒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青稞酒的制作过程十分繁琐,需要经过蒸、糟、发酵、蒸馏等多个环节。

首先将青稞蒸熟,然后将蒸熟的青稞放入糟坑中进行糟化,糟化后的青稞会产生一种特殊的酒香味道。

接着将糟化后的青稞放入发酵缸中进行发酵,发酵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酒精。

最后将发酵后的青稞酒进行蒸馏,得到的就是纯正的青稞酒。

青稞酒的酒精度数一般在40度左右,口感浓郁,香气独特。

青稞酒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对人体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同时,青稞酒也是一种很好的饮品,可以与各种美食搭配食用,如烤羊肉串、烤全羊等。

青稞酒在藏族、羌族等少数民族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他们重要的节庆饮品。

在藏族的婚礼、葬礼、节日等重要场合,都会有青稞酒的身影。

青稞酒也是藏族、羌族等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他们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青稞酒是一种独特的酒类,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和独特的酒香味道。

青稞酒的制作过程繁琐,但是得到的酒品却是纯正的。

青稞酒不仅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还是一种很好的饮品,可以与各种美
食搭配食用。

青稞酒在藏族、羌族等少数民族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他们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祁连山特产有哪些

祁连山特产有哪些

祁连山特产有哪些1、青稞酒青海地处高寒,人们习惯以酒为伴,尤其在一年一度的春节,别有一番酒趣。

青稞酒的代表产品是互助牌系列酒,以青藏高原特有的粮食作物青稞为主要原料,采用有300多年历史的天佑德青稞传统酿酒工艺,结合科学配方勾兑而成,酒味醇香,清亮透明,具有饮后不头痛、不口干、醒酒快、加温饮用口味更佳独特风格,获中国公认名牌称号。

酿造青稞美酒,是青海人民历史悠久的传统工艺。

它原名威远烧酒,因产地位于互助土族自治县首府威远镇而得名。

互助地处祁连山脉南麓,气候温和,盛产青稞,当地群众常以青稞为原料,采以香甜的泉水,熬出度数较低而味道甜美的酩酒自饮或待客。

一年四季,威远镇一派酒香,人们说,这里的麻雀儿也会饮二两酒呢!传说很久以前,山西的客商带来了杏花村的酿酒技术,用上好青稞熬出了比酩酒更高一筹的美酒威远烧酒。

从此。

2、祁连牦牛祁连牦牛是青海海北祁连县的特产。

祁连牦牛产区祁连县地处相对封闭的青藏高原,是世界公认的“超净区”之一,产品地域保护范围位于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域内峨堡镇、阿柔乡、八宝镇、默勒镇、野牛沟乡、央隆乡、扎麻什乡,县域总面积1.4万平方公里,草场面积1764.11万亩,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1552.05万亩。

祁连牦牛长期生长在海拔3500米以上的高寒地区,属传统游牧放牧饲养方式进行生产管理,同时由于具有野牦牛的遗传基因,其肉质富含18种氨基酸,铁、锌、硒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和丰富的维生素,高蛋白、低脂肪,氨基酸种类齐全,体现出品质好、肉质鲜美、肌纤维较粗、色泽暗红、腥膻味小的特点,具有其它牛肉无法比拟的独特风味。

祁连牦牛的来源与青藏高原民族变迁有着密切关系,是藏族群众长期驯养昆仑山、祁连山的野牦牛相。

3、祁连黄菇一.产品介绍祁连县地处高寒山区,属内陆高原寒冷气候。

海拔高度在2180米-5287米,最高峰为托勒瓦黄寺西岔主峰,终年积雪覆盖,云雾缭绕,最低点为黑河下游大子龙沟口南500米处,气候温暖。

青稞酒文章

青稞酒文章

青稞酒文章青稞酒是一种以青稞作为原料,以传统工艺酿制而成的烈性酒,其具有独特的风味以及一定的药用价值。

青稞酒起源于青藏高原,是藏族民间流传的一种酿酒技术,经过了数百年的传承和发展,已成为藏族和蒙古族等民族的传统饮品之一。

下面就从青稞酒的历史、酿造工艺、品质特点、文化价值等方面来介绍这种特色酒品。

历史传承据考证,青稞酒起源于我国西北地区的青藏高原,发源于青海、西藏等地。

早在几千年前,当地的藏族、蒙古族等民族就开始利用青稞酿造酒类,作为祭祀、婚礼、节日等场合的必备饮品,成为了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在藏族传统文化中,青稞是一种神圣的物品,被视为“圣谷米”,而青稞酒则被视为“神仙饮品”。

酿造工艺青稞酒的酿造工艺十分特殊,从采摘青稞、发芽、炒制、捣烂、发酵、蒸馏等过程,一般需要一个月左右的时间。

具体工艺如下:1.采摘青稞。

采摘成熟的青稞,经过筛洗等工序,去除杂质。

2.控温保湿。

将清洗干净的青稞放在稻草垫上,用棉被掩盖,使其得到更好的温度和湿度,并控制其发芽的速度。

3.发芽。

青稞经过控温保湿后,开始发芽。

发芽的过程大约需要5至7天的时间。

4.炒制。

将已经发芽的青稞放在铁锅里,温度不得过高,以免影响青稞的风味,炒制的时间大约需要近半个小时。

5.捣烂。

炒制后的青稞需要捣碎,这样可以更好的促进其后续的发酵工作。

6.发酵。

青稞经过捣烂之后,放入独特口感的青藏高原自然酵母,进行发酵,这个过程一般需要10至15天。

7.蒸馏。

经过发酵的青稞制成酒醅,通过蒸馏,得到高度纯净的烈酒。

品质特点青稞酒具有独特的风味和药用价值,其品质也有专门的评定标准。

青稞酒的品质主要从外观、香气、味道和余味等方面来评定,优质的青稞酒具有以下特征:1.外观:透明、清亮,无悬浮物或沉淀物。

2.香气:有种香、面粉香、甜香、果香等风味,具有浓郁的特殊口感。

3.味道:入口绵柔,甘甜,味道浓郁,后味较长,如有觉得口齿留香的感觉。

4.余味:绵柔、微甜,口感舒适,回味悠长,滋润不松腻。

青稞,神赐的礼物

青稞,神赐的礼物

在中国,每年大约有26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占所有疾病死亡总数的40%。

高胆固醇、高血压与糖尿病被列为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三大危险因素。

研究显示每天三次或更多次食用全谷物食品,可有效降低冠心病得病几率20-30%。

适当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量,也是防治糖尿病Culture 文化食品加工企业,不断适应着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和现代生活。

西藏天麦力健康品有限公司公是一家通过了青稞制品有机产品认证、青稞原麦有机产品认证、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现代化企业。

公司致力于有机青稞及青稞保健、功能食品的研究和开发,采用国际先进的谷物加工技术,对青稞进行综合精深加工,目前公司已申报青稞相关国家发明专利40余项,其中27项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证书。

以青稞为主要原料,天麦力生产珠峰天米(青青稞面包、青稞精华压片糖、青稞膨化食品、谷物营养粉、青稞β-葡聚糖、青稞膳食纤维等青稞系列产品,向市场提供优质的青稞系列产品,以满足不同消费人群的需要,不断将雪域高原的有机青稞的精华浓缩成市场方便接受的系列产品,发展净土、健康产业,为人类的健康保驾护航,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在全世界的范围内,正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青稞、喜欢青稞。

2012年,西藏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藏族作家旦巴亚尔杰到美国纽约参加一个国际学术会议,惊讶地发现主办方提供藏族传统的永续佑护雪域子民佛教进入西藏后,要的供养物之一。

青稞分为黑、向雪域护法女神班丹拉姆占卜吉凶时,要选用紫青稞供养中,则使用黑青稞。

“朵玛”是由糌粑捏成用以供神、施鬼的食品,在藏传佛教的宗教活动中用途颇广。

的朵玛为三份,一份上供诸佛菩萨,护法,一份下施六道众生和邪魔厉鬼。

悠远绵长的高原情结,记舟曲藏家天锅酒

悠远绵长的高原情结,记舟曲藏家天锅酒

悠远绵长的高原情结——记舟曲藏家天锅酒文化从记事时起,我就跟着母亲在青稞地里劳动,烈日在背,酷热难耐,但因为喜欢看那翻滚的麦浪,更爱喝装在母亲背斗里的咂杆儿罐罐酒,所以我干得十分卖力,紧跟在母亲身后拾麦穗。

母亲看到我很辛苦,心里着实不忍,就不时地陪我在地头坐坐,于是我们娘儿俩一次又一次地咂起了罐罐酒,尽管父亲看我很严,但我就是抗不过罐罐酒的诱惑,一有机会就凑过去偷偷地喝上几口。

毕竟那时我年幼,不胜酒力,结果每次总是喝醉。

母亲喜欢看我醉酒的样儿,说我醉了就只晓得憨憨地笑。

我懒洋洋地躺在母亲怀里,凝视着攥在手中的麦穗问母亲:“阿妈,这是什么?”“这是青稞,是大麦的一种,粒大,皮薄,色青,可做糌粑,还能酿酒哩。

”朦胧中,我感觉到青稞是一种很神奇的东西。

此后,不知有多少个夜晚,我总是做着同样的一个梦,梦到自己化作一粒青稞,穿梭在肥沃的田野……我吃着糌粑,喝着天锅酒,渐渐长大,直到1987年夏天,当我背着书包步入美丽的甘南草原,融进广袤的青稞地,深切感受到阳光下直刺蓝天的长长的青稞麦芒迸发出的生命的力量的那一瞬,儿时对青稞的那种奇妙感觉愈发地浓了起来——青稞是天物,面对她要谦卑——有了发自心灵深处的空前的敬意。

正是这份敬意,成就了我探询天锅酒文化之精髓——以青稞为主要元素的高原情结之最初动机。

天锅酒,属于蒸馏酒的一种,俗称“青稞酒”,藏语叫“呢羌”,是用舟曲藏家出产的粮食—青稞酿制而成。

它是舟曲藏家人最喜欢喝的酒,不论节日喜庆、待客造访,还是茶余饭后、消愁解乏,天锅酒所扮演的都是主角。

探询舟曲藏家天锅酒文化,首先得了解天锅酒的主要原料——青稞的来由;要解释青稞的来由,就得先翻阅藏族的人类起源说:“在很久远的年代里,西藏山南地区雅砻河谷的穷结地方,气候温和,山深林密。

山上住着一只猕猴。

后来,这只猕猴和岩罗刹女结为夫妻,生了六只小猕猴。

老猴把他们送到果实丰茂的树林中去生活而逐渐演变成人类。

他们采食林中野果,驯养野狗等野生动物。

青稞酒的发酵过程

青稞酒的发酵过程

青稞酒的发酵过程青稞酒,是一种以青稞为主要原料发酵而成的一种酒类,具有独特的风味和香气。

青稞酒历史悠久,是藏民族的传统名酒之一,而且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青稞酒的发酵过程。

首先,制作青稞酒的第一步就是蒸煮青稞。

青稞是一种高原作物,蒸煮青稞需要用到高原上的原始石灶,其原料主要包括白曲、大曲、小曲等多种酒曲。

在制作青稞酒时,一般会将蒸煮好的青稞连同酒曲一起装入木桶中,进行发酵。

为了保证发酵的质量和效果,还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调配工作。

接下来,青稞和酒曲搅拌均匀,然后将它们放在木桶中进行发酵。

发酵过程是一种复杂的化学反应,青稞中的淀粉将被酒曲中的酶分解成糖类物质,再经过酵母菌的作用,转化为醇类、酸类等有机物质。

整个发酵过程一般需要7天左右,期间需要进行适时的搅拌和控制温度,以保证发酵的效果。

发酵完成后,青稞酒需要进行蒸馏和陈酿。

蒸馏是提取发酵液中的酒精的过程,通过加热发酵液,将其中的酒精蒸发出来,并通过冷凝器冷凝成液体。

一般情况下,蒸馏过程会进行多次,以提高酒精度数和口感。

而陈酿是将蒸馏后的酒液贮存在大缸或大坛中,让其熟化、陈年,以增加酒的香气和口感。

陈酿的时间一般在1年或更长,通常越长时间陈放的酒,其品质越高。

青稞酒的发酵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关键要素。

首先是温度的控制,发酵过程中温度过高会导致酒液发酵不完全,温度过低则会影响发酵速度。

其次是发酵容器的选择,一般使用木桶,木桶能更好地保持酒液的呼吸性和湿度。

此外,青稞酒的酒曲的选择和使用也是影响发酵效果和品质的重要因素。

青稞酒经过发酵和陈酿后,呈现出独特的风味和香气。

它的口感醇厚、香味浓郁,入口顺滑,回味悠长,深受人们喜爱。

青稞酒不仅可以作为一种酒类品饮,更是藏民族的传统名酒,常常在各种重要的节日和仪式上使用。

此外,青稞酒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被认为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对身体健康有一定的益处。

总之,青稞酒的发酵过程虽然繁琐,但是通过对原料的选择、发酵、蒸馏和陈酿等环节的精心处理,可以获得优质的青稞酒。

青稞酒产品特点详解——访青海互助青稞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鲁水龙先生

青稞酒产品特点详解——访青海互助青稞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鲁水龙先生

青稞酒产品特点详解—访青海互助青稞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鲁水龙先生本刊记者/李寻 朱剑 惠荣 王海玲青稞、青稞酒的独到特点本刊记者(以下简称记):鲁总您好,很高兴您在百忙之中接受我们的采访!首先请您大概介绍一下青稞酒跟国内其他酒企的产品相比有哪些独到的特点?鲁水龙(以下简称鲁):青稞酒跟国内其他白酒不一样的地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环境非常好。

我们这里地处高原,海拔比较高,造就了自然生态的无污染。

以水为例,酿酒人常讲“水是酒之血”,我们酿酒用水是祁连山流下来的冰川融水,经过了地下层层过滤达到自然净化,相当于天然矿泉水,含有很多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

第二,粮食很独特。

酿酒原料除了水之外主要靠粮食,通过把粮食的淀粉进行转化从而产生乙醇和各种微量成分。

我们酿酒的青稞是在海拔2600米以上土地上生长的,在中国甚至在世界上都是唯一且独特的,它是天然的健康食品,最大特点是“三高两低”,即“高蛋白、高膳食纤维、高维生素”和“低糖、低脂肪”,青稞含有的有益健康成分,如β-葡聚糖、γ-氨基丁酸等等,在酿酒过程中通过蒸馏转化在酒里面保存下来。

好粮才能保证酿好酒。

关于原粮这一块,我们跟其他酒企还有一个不一样的做法,就是对于酿酒的原粮青稞从源头的种植环节进行控制,来保障原粮青稞各种成分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我们会检测支链淀粉、有效淀粉的含量,看这类指标是不是合乎规定的要求。

其他中国白酒的酒粮,使用高粱比较常见,假如本地高粱没有或者不够,酒厂可以在东北、内蒙买,东北、内蒙没有还可以从国外进口,但这样不能对粮食源头有效控制。

我们以青稞为酒粮,以青稞和豌豆大曲作为主原料,而且对原粮进行源头控制。

第三,工艺非常独特。

青稞酒的工艺是“清蒸清烧四次清”,这是几百年来好多代人口传心授传承下来的,我们称之为“天酿工艺”,最大的特点是一年365天不间断生产,一年有4个轮次的生产,分别是春酿、夏酿、秋酿、冬酿,其中春酿的酒比较柔顺一点,夏酿的酒比较醇厚一点,秋酿的酒比较纯净一点,冬酿的酒比较绵甜一点。

西藏拉萨的青稞白酒为何与众不同?

西藏拉萨的青稞白酒为何与众不同?

155拉萨地区与不同类型白酒典型产区降水量对比情况拉萨地区与不同类型白酒典型产区海拔对比情况去年以来,我多次品鉴西藏阿拉嘉宝酒业公司酿造的青稞白酒,从多个角度感受到了它跟中国其他白酒的不同,它不仅和传统的清香型、浓香型和酱香型白酒不同,而且和传统的青海互助青稞酒产区酿造的青稞酒也有所不同。

之所以形成这种不同,固然有原料、工艺方面的原因,但更为基础的是酿造气候环境的原因。

酿造气候环境不同,导致了工艺上的差异,即使相同的原料,所酿造出来的酒的酒体风格也有所不同。

1 西藏拉萨的气候环境拉萨地区的酿酒气候条件具有“两高四低一显”的特点:即“高海拔、高风速、低气压、低含氧量、低气温、低相对湿度,雨季、旱季明显”这七个特征。

所谓高海拔,是指拉萨的平均海拔是3650米,不仅远高于传统的清香型、浓香型和酱香型白酒产区的海拔,也比传统青稞酒的产区青海互助的海拔2600米高1000米左右,这1000米的差距所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

高海拔带来了低气压,拉萨累年各月的平均气压是65千帕以下,而清香型、浓香型、酱香型白酒的典型产区的气压都在90千帕以上,青海互助青稞酒产区的气压是77千帕,拉萨的气压相比明显更低。

高海拔带来的另一个后果是大气中的含氧量降低,清香型、浓香型、酱香型白酒典型产文/李寻 朱剑西藏拉萨的青稞白酒为何与众不同?156拉萨地区与不同类型白酒典型产区气温对比情况区的大气含氧量分别为19.11%、20.07%、18.79%,青海互助青稞酒产区的大气含氧量也在15.44%,而拉萨地区的含氧量只有13.04%。

拉萨的气温明显低于清香型、浓香型白酒产区,跟青海互助青稞酒产区较为接近,相对也低一些,而且温差要更大些。

拉萨的降雨主要集中在6~9月,雨季的降雨量明显高于青海互助青稞白酒产区;当然跟浓香型白酒和酱香型白酒典型产区相比,降雨量要低一些。

到12月的时候,拉萨的降雨量又低于青海互助青稞白酒产区。

拉萨的平均风速要高于其他所有白酒产区,也高于青海互助的青稞白酒产区。

青稞酒专题研究报告

青稞酒专题研究报告

扎西康青发展现状诊断(一)发展现状企业简介:西藏邓玛酒业有限公司位于西藏自治区东部、被誉为“藏东明珠”的地方——昌都!公司主要生产、研发、经营“扎西康青”系列青稞酒及养生酒。

青稞酒是西藏文化的主载体,是藏白酒的一颗明珠,亦是我国源远流长的白酒文化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

青稞酒的历史,可追溯至唐代,成为无数藏族人民欢庆节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千百年来,青稞酒在勤劳、淳朴的藏族人民生活中得以传承、升华,青稞酒在藏族人民心目中已不再是酒,已经是欢乐、幸福、友好的象征!西藏邓玛酒业的发源地——昌都市江达县邓柯乡,紧靠金沙江边,自古以来就被称为“邓玛”,而“邓玛”又是藏族人民引以为自豪的旷世英雄“格萨尔王”的大将之一,在这片圣洁的的土地上,作为西藏文化的传递者,用邓柯乡这块肥沃的土地上生产出来的的青稞,以诚实、善良、勤劳、忠厚的态度,沿用传承古法白酒酿造技艺酿出甘醇的青稞美酒,请您接受我们圣洁的哈达,美好的祝福!我们本着“忠诚、友善、勤奋、进取”的企业精神,传承西藏青稞酒文化为己任,以合理的价格,完善的服务;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确保产品质量,不断开发新产品,以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现状分析:生产端:还未形成足够规模的青稞原料种植基地,无论是原料供应还是生产规模都体量过小,导致产品供应力度不够。

高寒的自然环境、相对落后的基础设施等因素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生产规模的扩大。

加工端:对于产品加工研发力度不够,从技术层面看,缺乏高级技术人才,对新技术引入过少,技术较传统落后;从产品开发来看,缺乏创新,种类过少,产业链过于狭窄,未形成成熟的产品系列体系,无法满足现代消费者多样化需求。

展示端:营销渠道狭窄,缺乏品牌营销,未形成品牌效应,无法打开知名度;缺乏展示平台,无法打开市场。

扎西康青极少参与酒类产品展示平台,诸如“糖酒会、酒文化论坛”等,与外界交流过少,无法跳出昌都,进军省外市场;邓玛酒业自身平台建设不足,官方网站上相关信息不健全,资料不完善,无法向外界传输企业文化、产品信息。

青稞酒文案

青稞酒文案

青稞酒文案
1.青稞酒,源自高原的醇香,让你品味到大自然的恩赐。

2.一杯青稞酒,温暖你的心灵,驱散疲惫,让你重新焕发活力。

3.青稞酒,是藏族人民的传统佳酿,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4.品尝青稞酒,就像走进了藏族的民俗风情,感受那份淳朴与热情。

5.青稞酒,以高原特有的优质青稞为原料,口感独特,回味悠长。

6.在繁华都市中,喝一杯青稞酒,仿佛回到了大自然的怀抱,感受宁静与美好。

7.青稞酒,不仅是饮品,更是一种生活态度,追求自然、健康、和谐的生活品质。

8.每一口青稞酒,都散发着高原的阳光和空气,让你感受到大自然的恩赐。

9.青稞酒,是藏族人民的骄傲,也是中华民族的独特风味,让我们共同传承和发扬。

10.喝一杯青稞酒,品味生活的美好,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一种古老的“坤沙酒”——青海互助青稞酩馏酒

一种古老的“坤沙酒”——青海互助青稞酩馏酒

—青海互助青稞酩馏酒本刊记者/李寻 朱剑 王海玲一种古老的“坤沙酒”青海互助县班彦村曹成库酩馏酒坊随着茅台的酒价和股价的高企,关于茅台镇酱香型酒的一切都被放大了,其中有一个内容就是所谓的坤沙酒,现在市场上的实际价格,没有包装的大曲坤沙裸酒也在一斤200块钱以上。

坤沙酒就是整粒的高粱经过七个轮次蒸煮酿造出来的酒。

相关方面给出的解释是茅台酿酒用的是糯高粱,糯高粱的淀粉结构主要是支链淀粉,耐蒸煮,整粒的高粱蒸煮七次,才能做出七个轮次的酒进行勾调,所以坤沙酒成本比较高。

按照坤沙酒就是整粒的粮食蒸煮,而且淀粉主要是支链淀粉这个标准来看的话,有一种古老的酒也是用整粒的粮食青稞(也就是裸大麦)蒸煮酿造的,它的淀粉结构主要也是支链淀粉,这种酒就是青海互助县的青稞酩馏酒。

1有文献记载,青海互助早在1264年就有土族先民把青稞煮熟了作为原料,再用当地的草药做酒曲酿酒,这种土法酿造的酒当地人称为酩馏酒。

1673年,有酿酒作坊引进了山西杏花村的白酒酿造方法,在青稞酩馏酒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工艺,酿出了甘甜爽净、酒精度更高的酒,被称作威远烧酒,也就是现在咱们所熟知的青稞白酒。

土族语把酩馏酒叫“斯贝都拉斯”。

从资料记载来看,酩馏酒是一种低度的青稞蒸馏酒,工艺基本上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环节是蒸煮,加曲发酵,把选好的青稞碾去外皮,择精去杂,煮熟直到青稞口开裂,再沥出放凉,然后配上用中草药制成的酒曲装入陶坛中,盖上棉被等物进行发酵,发酵基本保持恒温,一般夏季时间短一点儿,冬季时间长一点儿;第二个环节是蒸馏,有一个特殊的蒸馏器名叫“缸哇”,是一个有夹层的陶缸,从酒醅里蒸出的含酒精的蒸汽,通过一根小管子到达陶缸夹层,再冷凝成酒。

酩馏酒的酒精度比较低,一般在30~38度,基本上可以说它是基于简单的发酵基础之上的低度蒸馏酒。

酒精度不高可能和它特有的“缸哇”蒸馏器有关,取酒时高酒精馏分的汇聚效率可能青海互助县班彦村吕有金酩馏酒坊青海互助县雷康青稞酩馏酒坊青海互助县纳顿庄园酩馏酒坊不那么高,形成了这种土法酿造的低度酒。

青稞酒知识介绍

青稞酒知识介绍

青稞酒知识介绍青稞酒主要是藏族、土族等民族的民间传统酒精饮料,流行于西藏、青海、四川及云南等地藏族、土族聚居区。

青藏高原盛产青稞,青稞是大麦的一种,粒大皮薄,酿出的酒口感微酸,类似啤酒,酒度约20度;其头道酒色透明,味最浓;二道酒味薄,一般混合饮用。

传说青稞酒的酿造技术是唐文成公主进藏后传授的,所以西藏民间流传着“端起酒杯想起公主”的民歌。

青稞酒是藏族人民普遍喜爱的传统饮料。

青稞酒有两种:一种可称为发酵青稞酒,类似于啤酒。

酿制过程是将青稞麦洗净煮熟,捞出降温,拌入酒曲,装入容器密封发酵,酿成醪糟后,加入清水,密封一两天后即可饮用。

这种青稞酒呈淡黄色,味微酸,是一种不经蒸馏、近似于黄酒的水酒,酒精度一般在5度至20度。

分头道、二道、三道三种。

饮之难醉,醉则难醒。

埋藏3~5年的陈酒,呈蜜状,饮之味浓,香气袭人。

另一种是青稞白酒。

将醪糟加少量水,进入蒸锅蒸馏,蒸出的液体即是青稞白酒,酒精度可达60度以上。

还可以用土法蒸馏。

是将醪糟装入陶罐中,加水,罐中架一铜锅,锅沿与罐沿平齐,锅上加一锥形铛,口径略大于罐口。

在陶罐底部加温,不断将铛中升温的水换成凉水,使罐中蒸汽凝结为水珠滴到铜锅里,即是青稞白酒。

青海土族人民青稞白酒制作方法是先将青稞做成醪糟,然后入锅加水蒸馏出酒。

酒精度一般在30度至40度,最高可达60度。

贮藏方法较特殊:将酒装入瓷坛中,密封,深埋在羊圈或居室附近的地下,过一年半载挖出来,补充酒液再埋起来,如此反复几次。

贮藏后的酒色如黄蜜,浓如糖稀,醇香扑鼻,入口绵滑,小酌数杯,即可使人心旷神怡,多饮则沉醉难醒。

青稞酒是用青稞酿成的度数很低的酒,藏族群众男女老少都喜欢喝,是喜庆过节必备之饮料。

青稞酒的制作工艺很独特。

先将青稞洗净煮熟,待温度稍降,便加上酒曲,用陶罐或木桶装好封闭,让其发酵,二、三天之后,加入清水盖上盖子,隔一、二天后便成青稞酒了。

青稞酒色泽橙黄,味道酸甜,酒精成分很低,类似啤酒。

喝青稞酒讲究“三口一杯”,即先喝一口,倒满,再喝一口,再斟满,喝上第三口,斟满干一杯。

青稞酒

青稞酒

5.3 青稞干酒 青稞干酒是近年来开发的新型青稞酒,以海拔2700 米藏区 河谷特有的紫红青稞以及欧洲葡萄精华液,配以海拔6740 米雪域源水精心酿制而成。酿酒工艺一脉传承自 18 世纪法 国勃艮第葡萄园区圣维望教会的传教士,与藏区传统的酿酒
秘方相融合,以青稞为原料,经浸泡、蒸煮、糖化、发酵、
压榨、澄清、调配及过滤等工艺加工而成,青稞加入耐高温 α- 淀粉酶搅拌后压扁,发酵温度不超过 30℃,静置 3~4d 后澄清过滤得青稞原酒,制备过程中采用单宁澄清、皂土澄 清、冷冻处理以及硅藻土过滤、深层过滤、微孔滤膜过滤处
调好的酒液经检验合格,才能够装瓶、贴标、套盒后入箱出
厂。
喝完,也可剩一点,但不能一点也不喝。第三碗斟满后则
要一饮而尽,以示尊重评价。藏族同胞劝酒时,经常要唱 酒歌,歌词丰富多彩,曲调优美动人。
二、主要特点
青稞酒产地:主要分布在青海、西藏、四川、云南、甘肃。 青稞酒独特之处:1.酿酒主料不同:以青稞为主。 2.酿酒环境不同:高原气候(气温、 氧气含量)。
发酵窖池用花岗岩制成,整个发酵遵循“养大楂、保二楂、挤三
楂、追四楂”的原则。青稞酒的最佳发酵条件为30℃、常压蒸煮 时间为 2.75h、料水比为1:4,加曲量为2%。
六、工厂工艺
3.蒸馏 达到发酵周期的酒醅进行蒸馏,蒸馏用不锈钢制作的甑锅和
冷却器进行固态隔水单釜式蒸馏,经缓火蒸馏,掐头取尾,
取其精华。酵料经过现代化蒸馏和冷却工艺后酿出原酒,第 一次蒸馏出的头茬原酒,酒精度在63度以上,品质最佳。 4.储藏 蒸馏好的原酒用陶瓷大酒坛盛放在酒窖中密封储藏1年,高
粉等青稞产品。在药性功效方面,青稞具有补脾、养胃、益气、
止泻、强筋力之功效。青稞分为白青稞,黑青稞,墨绿色青稞等 种类。

西藏青稞酒的特色制作方法

西藏青稞酒的特色制作方法

西藏青稞酒的特色制作方法西藏青稞酒是一种独具特色的传统酒品,以其浓郁独特的风味而闻名。

下面将介绍西藏青稞酒的特色制作方法,从选材、酿制到陈酿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一、选材西藏青稞酒的主要原料是青稞,而西藏的青稞种植地区主要位于海拔3000多米以上的高原地区。

在选材过程中,需要选择饱满、粒粒饱满、质地坚实的青稞作为原料。

这样的青稞能够在酿制过程中释放出更多的香气和独特的风味。

二、酿制工艺1. 浸泡:将选好的青稞进行浸泡,一般需要浸泡12小时以上,这样可以使青稞充分吸水,为后续的发芽做好准备。

2. 发芽:浸泡后的青稞进行发芽,发芽时间一般为2-3天。

在发芽过程中,需要经常翻动青稞,保持透气,以使青稞均匀发芽。

3. 烘干:发芽结束后,需要将青稞进行烘干,一般需要将其晾晒在通风的地方,以保持其干燥程度。

4. 磨碾:烘干后的青稞进行磨碾,将其研磨成粉末状,这样有利于后续的发酵过程。

5. 发酵:将研磨好的青稞粉末进行发酵,发酵时间一般为7-10天。

发酵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温度和湿度,以保证酿造出的酒具有独特的风味。

6. 蒸馏:发酵结束后,将发酵得到的混合物进行蒸馏。

蒸馏的目的是分离酒精和其他杂质,提高酒的纯度。

7. 储存:蒸馏得到的青稞酒需要进行陈酿,一般陈酿时间为6个月以上。

陈酿过程中,酒液与木桶之间互相交流,使其更加醇厚。

三、品尝西藏青稞酒具有独特的风味,色泽琥珀,香气浓郁。

品尝时,可以倒入适量的酒杯中,用鼻子闻一闻,感受其浓郁的香气;然后小口喝一口,细细品味其醇厚的口感和丰富的层次感。

西藏青稞酒常常配以特色小吃,如酥油茶和青稞糌粑等,搭配出更加美味的口感。

总结:西藏青稞酒的特色制作方法经历了多个环节,从选材到酿制再到陈酿,每一个步骤都需要经验和技巧的积累。

只有慎重对待每一个细节,才能酿造出口感独特、风味浓郁的西藏青稞酒。

无论是品味还是制作过程,都让人感受到西藏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蕴和酿酒工艺的卓越技术。

作为西藏的特色之一,西藏青稞酒既是一种美味的酒品,也是一种具有浓郁文化内涵的传统工艺品。

青稞香型白酒

青稞香型白酒

青稞香型白酒文/李寻 高远香型及其标准的由来青海互助天佑德青稞酒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青稞白酒,原来很长时间里被划归为清香型白酒,执行的是清香型白酒的国家标准:GB/T 10781.2—2006。

但实际上青稞酒的原料、工艺以及产地的环境都和清香型的汾酒大不一样。

青稞酒的酿酒主粮是青稞,青稞也叫裸大麦;制曲的原料是青稞加上40%的豌豆。

青稞酒是中国白酒中唯一用大麦制曲、大麦做主粮的一个酒种,大麦酿出酒的香气和高粱酿出酒的香气相比差别是比较大的。

青稞酒的酿造环境也不一样,酿酒地在青海省互助县,在中国气候区划上属于高原亚温带亚湿润大区。

因此,不论从原料,还是气候、地理环境、海拔高度来看,它和生产清香型白酒的暖温带区域差别都很大。

历史上青稞酒厂探索过各种原料生产的酒,最后工艺还是稳定在以青稞为原料、清蒸清烧四次清、木石结合的窖池这个体系内,而且也在探索自己的香型标准。

2003年,青海互助青稞酒通过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标准,标准号GB/T 19331—2007互助青稞酒。

2020年1月,中国酒业协会发布了《青稞香型白酒》团体标准(标准号:T/CBJ 2106—2020),并于2020年2月16日起正式实施。

把青稞酒命名为青稞香型的白酒是符合实际的,它所在的区域范围比较广泛,从青藏青海河湟谷地摄影 李寻此地古来宜于农耕,物产丰盈,滋养出古老的酿酒业。

高原的东南部一直延伸到西藏的南部,也包括四川和云南的部分区域,该区域是生产青稞的主要产地。

依据团体标准T/CBJ 2106—2020,我们把青稞香型白酒当作第13种香型来介绍。

1.青稞香型白酒定义青稞香型白酒以青稞为主要原料(不少于70%),采用青稞大曲为糖化发酵剂,经石窖固态发酵、清蒸清烧、固态蒸馏、贮存陈酿、精心勾调而成,未添加非白酒发酵产生的呈香呈味物质,以乙酸乙酯为主体香且具有青稞粮香的复合香白酒。

2.产品分类根据酒精度的不同,产品可分为:(1)高度酒:酒精度≥50%vol;(2)中高度酒:40%vol <酒精度<50%vol;(3)低度酒:25%vol <酒精度≤40%vol。

瓦蓝瓦蓝的青稞酒

瓦蓝瓦蓝的青稞酒

本刊记者/朱剑 王永辉瓦蓝瓦蓝的青稞酒1近日,一位酒友和我在微信里聊及天佑德青稞酒,无意中谈到天佑德G6的包装,他认为蓝色不大理想,应该换个颜色,比如红色可能更喜庆一点。

我突然像被触碰了敏感神经似的,几乎跳起来反应说:“千万别说不好,天佑德G6这款酒的包装是目前我看到的青稞酒中最好的酒瓶,而且可以说是全部中国白酒中最好的酒瓶。

”因为它是蓝色的,蓝色暗示了它酿酒用粮的颜色。

难道这款酒是用蓝色的粮食酿造的?没错,就是用蓝色的粮食酿造的!酿造这款酒的粮食是青稞的一种,叫瓦蓝青稞。

瓦蓝青稞是蓝色的?没错,就是蓝色的。

在第一次听到青海互助天佑德青稞酒厂驻上海办事处主任李绍之先生说起瓦蓝青稞的名称时我就心生神往,真有蓝色的粮食?我没有见过。

后来两次亲自去探访青稞酒厂,其实最吸引我的就是瓦蓝青稞这个名称,我没见过蓝色的粮食,想象不出青翠的青稞成熟时居然会长出蓝色的籽粒。

我去了青稞酒厂,不仅看到瓦蓝色的青稞,而且把它带回了西安。

在青海采访期间,为了探访瓦蓝青稞的来源,我亲自前往种植瓦蓝青稞的青海贵南牧场实地考察,牧场副总经理马忠义先生告诉我,当地人简称瓦蓝青稞为蓝青稞,和另一个品种黑青稞(黑老鸦)一样产量较低,大概一亩地产300斤。

这个作物有个突出特点,是收割的时候害怕刮风,一刮风穗轴就断了并掉在地上,农业机械无法收割,所以农场人在瓦蓝青稞的收割季节特别担心遇到大风天气。

酒品:天佑德G6,52度,568元/瓶从青海带回西安的瓦蓝青稞样本2生命怎么竟然如此脆弱?我带着不解去采访青稞育种专家吴昆仑教授。

吴教授告诉我,瓦蓝青稞确实有这种性状,包括黑青稞都有这种性状,之所以呈蓝色是因为里面的花青素比较多,花青素和纤维素在青稞生长过程中为争取成长底物而存在竞争关系,花青素多了,纤维素就少;花青素少了,纤维素就多。

瓦蓝青稞的花青素多一些,所以纤维素比较少。

纤维素少的后果导致它的穗轴部分和麦秆结合部比较脆弱,但这不是一个弱点,而是在进化过程中为了更好地适应环境发展出来的性状,成熟的穗轴一断,可以留在土地里继续生长,是为下一代更易于繁育而进化出来的一种性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坪垭藏乡的青稞酒和酒歌
青稞酒是用青稞酿成的度数很低的酒,藏族群众男女老少都喜欢喝,是喜庆过节必备之饮料,青稞酒的制作工艺很独特。

先将青稞洗净煮熟,待温度稍降,便加上酒曲,用陶罐或木桶装好封闭,让其发酵,二、三天之后,加入清水盖上盖子,隔一、二天后便成青稞酒了。

青稞酒色泽橙黄,味道酸甜,酒精成分很低,类似啤酒。

喝青稞酒讲究“三口一杯”,即先喝一口,倒满,再喝一口,再斟满,喝上第三口,斟满干一杯。

一般酒宴上,男女主人都会唱着酒歌敬酒。

盛大宴会上,有专门的敬酒女郎,她们穿着最华丽的服饰,唱着最迷人的酒歌,
轮番劝饮,直到客人醉倒为止。

要么就请喝酒要么就请唱歌;这两个中间,任你挑选一个;请听吧,文成公主,请喝吧,伦
布噶瓦。

这首加查酒歌,包含有很丰富的历史和民俗内涵,抓住了藏酒文化的核心内容,遣词造句深刻而又准确。

酒歌里的两个人物都跟酒有缘。

唐太宗的宗室女文成公主,出嫁松赞干布进藏时,据说就带有酿酒技术和工匠以及龙纹瓷碗,她是西藏最早的酿酒户吧。

但酒的出现可能早于文成公主。

西藏最早的藏文史书《敦煌吐蕃历史文书》就记载有:墀松赞与韦氏等地方首
领约定在冲木地方进宴会盟,韦氏“以半克青稞煮酒,敬献饮宴”。

唐太宗征高丽时,松赞干布也专门敬献金鹅酒器。

中原汉族地区在商朝的甲骨文中已有“鬯”字,据学者们考证,这字的读音为“畅”,指“用以祭祀祖神的香酒”,而藏族至今称青稞酒为“羌”;汉藏对酒的这类语音相合,就可能有互相借鉴、交流的关系,酒很可能是汉藏间第一批文化交流的名词。

伦布噶瓦,就是迎娶文成公主的使臣禄东赞。

据说松赞干布曾让其编定基本律,他编制不出来,听说彭域有个小孩很聪明,就派了4个大臣去找这个小孩请教。

大臣们在彭域遇见一个孤单的小孩,就问他:“你的阿爸阿妈干什么去了?”小孩回答说:“阿爸去找语言,阿妈去找眼睛哩。

”大臣们听不懂。

过了一会,孩子的阿爸提着一壶酒,阿妈拿着一盏灯回来了。

大臣们这才明白:酒是语言的源泉,灯是黑夜的眼睛。

他们
当然把聪明的孩子带回去了。

这种隐语是藏族对酒的一种独特理解和认识,为藏酒文化的发展指出走向,理出线索,至今酒歌成为一束艳丽的鲜花,就是从语言演化为歌曲的吧。

酿造青稞酒的办法,跟中原汉族地区制糯米酒相近而又不全相同;先把青稞洗净煮熟,再拌上酒曲,装入容器使之发酵出酒。

史诗《格萨尔王传》对珠牡酿酒有生动形象的描绘:“做酒的青稞好像野鸟成群飞”,“煮酒的蒸气好像香烟蓬蓬起”,“撒上一块曲,好像紫雕腾空飞”。

待酒浆盈盈取饮时,初次兑水出的酒叫头酒,再兑水就依序叫二道、三道……著名诗人、第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的
诗云:“头酒、不曾醉,二酒不曾醉,情人敬一杯,马上薰薰醉。

”头酒醇香,浓郁芳烈,二三道酒次之,饮用适合,四道酒味淡而度低。

有的人还把头酒装进瓦罐或酒坛,放入冰糖严加密封,藏入地窑或埋在地下,几个月或几年后取饮,醇香味美有如冰冻的蜜酒。

开启时
可要十分仔细,否则酒浆会像喷泉般喷飞出坛。

“山羊见柳,藏民见酒。

”这句藏族谚语道了一种风俗,但并不很准确。

应该说爱豪饮的大多是藏族男子,有的男子把豪饮当做慓悍、豪迈、血性的标志,但妇女特别是年轻的姑娘,多数并不嗜酒,她们说:“女人喝酒不如狗。

”但开酒店或摆酒摊大多是女店主,当男子豪饮时,妇女们就唱酒歌劝饮,真不知是习惯还是分工。

某些地区,当妇女怀孕到一定时间就经常喝青稞酒;生育后,酒中加入红糖、酥油等加热后饮用,是为补养品的一种。

日喀则等地区,母亲出门干活,为了不让孩子哭闹,就喂孩子几口酒、使之睡去;搬家或出远门时也用这种办法。

在节日里、聚会活动时更是“无酒不成筵席”。

结婚庆典的日子更要喝他个昏天黑地,出入门、迎宾送客、上下马、对歌跳舞时,都要敬酒或接受敬酒。

在一般社会交往场合,往往要喝酒,即使有了纠纷也要请酒当“和事佬”,如理亏认错,给对方送一坛酒以
赔礼道歉。

大年初一,睁眼醒来就要喝热“滚典”——青稞酒内加红糖、酥油、奶渣和磨碎的青稞;吊
唁死者更要携酒前往。

其实,酒已不再是酒,而是礼仪的载体。

如迎宾送客时,全家都排列门前,向来客献哈达和酒,这是最尊贵的礼节。

客人双手接过酒后,首先要用无名指蘸点酒往空中抛弹三下,以敬天祭神,然后三口一杯喝干,接下来主人会边跳舞边唱酒歌,热情相劝。

但这类迎送场合,
不过是小型的酒场和酒歌演唱。

在欢庆节日,亲朋聚会或集体劳动之余,喝酒喝得起兴,就随时随地可摆酒场,在场的人围成舞圈,在圈中央放一罐酒和18只龙纹大碗,人们跳一阵舞就停下喝一阵酒,也有的在舞圈设下酒卡——由某位老老人斟满酒守候着,跳舞的人每经过这里,必得满饮三杯才能放行。

酒场轮流劝酒,绝不轻易放人过关,所谓“酒场如战场”、“酒场无兄妹”即指这类规矩而言。

酒歌也不仅为劝酒而唱,而是喝酒就要唱歌,认为“如果酒没有歌,那就像清水般没有味道”。

酒和歌已结成亲密的孪生姊妹。

这两者间有紧密的配合和有力地互相推动。

“好酒你来喝,酒歌我来唱,酒和酒歌,都没有停下的时候。

”从某些史料来看,吐蕃时代就有酒歌,《敦煌吐蕃历史文书"赞普传记》里,凡赞普接见大臣、外国使者,以及大臣们宴会时,已有齐声唱歌或由善歌者唱歌的习惯。

但这酒会上的歌不是劝酒或赞酒的歌,而是为渲染和加强宴会的氛围,夸威示富,斗智取谐,密切交往等等,具有较强的政治性,是种历史歌谣,
还不是纯粹的酒歌。

在史诗《格萨尔王传》里,珠牡送格萨尔出征或迎接将领们凯旋归来时,在献茶敬酒的同时,边舞边唱酒歌,既欢庆也叙述酒的美好,这可说是纯粹的酒歌,在流传过程中,群众在喝酒
时,又即兴编唱,共同汇聚成系列性酒歌。

总之,歌助着酒,酒乘着歌,渗入到西藏世俗民众生活的各个方面。

藏传佛教虽把戒酒作为基本戒律之一,有些信教的赞普,也把佛教的五戒纳入民法,但仍然是戒而不止,禁而不绝,世俗群众仍然爱喝酒。

究其原因,有人为地区高寒缺氧,酒能抗寒抗缺氧;也有人认为,由于高原交通闭塞,文化生活贫乏,而用饮酒取乐。

这些说法都有一定道理,我认为还是群众自己的说法为好,藏谚“山羊见柳,藏民见酒。

”也就是说,藏族爱喝酒是出于天性。

藏族是个乐观勇敢的民族,他们为欢乐而生,为欢乐而死,执着地追求幸福和欢乐。

这也就极大地丰富了西藏的文化,既有宗教文化,又有世俗文化,而且双峰并秀并茂。

青稞酒比之酥油茶等其它饮料,又是极方便的。

离家长途跋涉的人们,总是承担着紧迫而繁重的任务,离家越远越是想家,在途中熬茶的时间也不够,而走路喝酒不觉累,口渴喝酒能解渴,骑马赶路时,用干净的羊肚子装一壶酒,渴了累了,端起就喝,喝够了就放回马背,的确方便之极。

总之,酒是高原上珍贵而又方便的饮料,藏族尚勇,常以“烈酒般的勇气”自豪。

“美酒你
来喝,酒歌我来唱……”标签健康美食青稞酒酒歌藏族文成公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