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道法墨四家管理思想之比较

合集下载

比较儒,墨,道,法思想

比较儒,墨,道,法思想
韩非认为社会控制要用法,治理当今社会的策略也必须以法为核心。倡导遵循社会进化的规律,从当时客观存在的社会问题出发,寻求相应的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案。倡导以法用人,以法制定社会契约,反对以仁义惠爱治理社会。
4.论修养方法:①“微妙玄通,深不可识”②“致虚、守静、观复”③“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
1.社会变迁与人口论
2.计算社会论
3.论社会控制:法、术、势相统一的社会控制思想
4.理想社会:尊君卑民,
简要总结
礼,名,分,慎独,仁,克己,反求诸己,亲亲,尊尊,道德,人文主义
自然,无为,和谐,修身养性,生命永恒,小国寡民,虚无主义
韩非是一个性恶论者,他认为社会中人与人关系的本质是自利自为。按照他的理论,社会的各阶层、各个人,都在为满足自己的私欲而奔波争夺。这导致了冲突和问题。
3四人所倡导的理想社会模式有所差异
老子:小国寡民——封闭社区,“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孔子所倡导的社会模式有两种——“大同”和“小康”社会。
1.社会整合方案:兼爱(尚同﹑尚贤﹑天志﹑明鬼),非攻
2.社会改革方案: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3.论社会控制:节用论,节葬论,非乐论
1.文化演进观:形而上学的“道”
2.社会整合方案:①“镇之以无名之朴”②“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3.论处世方法:①“无为而无不为”②“图难于易,为大于其细”③“将欲、必固之术”④“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比较儒、墨、道、法各家社会思想
学派




代表人物
孔子
墨子
老子
韩非
所代表阶级
衰落的奴隶主阶级
小生产阶层利益的代表者
农民小私有者

儒家、道家、佛家、法家、墨家

儒家、道家、佛家、法家、墨家

儒家、道家、佛家、法家、墨家一、儒家儒家的思想又称儒学。

以孔子、孟子为代表人物。

由孔子创立。

主要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卿、董仲舒、朱熹、王阳明等。

比较出名的代表作有《论语》、《孟子》、《荀子》、《周易》等。

儒家从创立到现在大约有2500多年历史。

儒家讲的是中庸之道、三纲五常。

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要求臣、子、妻必须绝对服从君、父、夫,同时,君、父、夫要为臣、子、妻做出表率。

五常即仁、义、礼、智、信。

是以调整、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等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

儒: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儒家倡导天人合一。

1、和而不同: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2、义利之辨: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3、中和之道: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4、人生在世:立德、立功、立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5、天下情怀: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儒家:思想主旨是仁义,舍生取义,以仁孝治国。

是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

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仁、义、礼、智、信;忠恕、孝悌、廉耻、名节等。

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中庸之道,主张德治、仁政,讲究三纲五常,重视伦常关系。

儒家的思想精髓:入世、治世。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是他们的楷模。

儒家的根本:当代把《弟子规》视为儒家的根本。

《弟子规》由清朝康熙年间山西绛州秀才李毓秀所作。

他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写而成。

全册原文360句,1080字,语言精练。

对儿童的早期教育可起到重要作用。

《弟子规》灌输了儒家文化的精髓,是当代乃至今后时期对人进行道德教育的一部上好教材。

二、道家道家也称德家。

道家是古代最有影响的哲学学派。

道家与道教不同的是:道教是一种宗教信仰,而道家是一种哲学思想。

道家的创始人为老子,代表人物主要有老子、庄子等。

比较有影响的代表作有《道德经》、《太上感应篇》、《庄子》、《列子》等。

创立到现在大约有2600多年历史。

道家讲的是清净无为,修仙修真。

“道”是指天地万物的本质及自然循环的规律。

试述儒墨道法四大学派的思想主张的不同点

试述儒墨道法四大学派的思想主张的不同点

试述儒墨道法四大学派的思想主张的不同点
高考频道在考试后及时公布各科高考试题答案和高考作文及试卷专家点评,请广大考生家长关注。

时光飞逝,不管情愿与否,无论准备与否,我们已走进高三,走近我们的梦!祝愿决战2014高考的新高三学员能倍加努力,在2014年高考中也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试述儒、墨、道、法四大学派的思想主张的不同点,并分析其不同的原因和产生的影响。

(1)主张:儒:“仁政”。

以德治民,“民贵、君轻”“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墨:兼爱、非攻;尚贤、节俭。

道:清静无为、无为而治。

法:历史是向前发展的,当代胜于古代;实行改革,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实行法治。

(4分)
(2)原因:①代表阶级利益不同:儒家法家: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赞成奴隶制向封建制度转变的社会变革}道家:代表没落的奴隶主阶级利益,反对社会变革,对社会变革无能为力;墨家:代表劳动人民利益,反对掠夺战争,反对奴隶主贵族的掠夺战争,反对奴隶主贵族的奢侈与残暴行为,主张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友爱。

(4分)②对人民的态度不同:儒家;认识到人民的力量,主张体恤民力.实行仁政;法家:无视民力,主张用严刑酷法镇压人民;墨家:同情人民,主张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友爱。

(4分)
(3)产生影响: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仁政”成为汉、唐初期统治者施政的理论依据。

法家思想为秦始皇采用,成为建立封建主专制的理论依据。

道家的“无为而治”的主张.为汉、唐统治者所采用,实行与民休息政策。

墨家的思想和主张逐渐形成了中华民族酷爱和平、热爱科学、礼让谦恭的传统美德。

(4分)。

儒、法、道三大家管理思想辨析

儒、法、道三大家管理思想辨析

儒、法、道三大家管理思想辨析统治中国古代几千年历史的主流思想是三大学派:儒家、法家和道家。

这三大学派都产生于中国古代思想最活跃的春秋战国时代。

其管理思想的基本逻辑结构是:人性假设——管理方式。

他们各自提出对人的基本看法,并进而提出自己的管理方式,从而各自形成较为系统的治国治生的管理思想。

1.儒家管理思想:王者之道,仁政德治;儒家管理哲学的基本精神是以“人”为中心,讲“以政为德”,讲“忠恕之道”,讲“正己正人”,主张“仁政”、“贤能政治”以及“重民”、“和为贵”、“仁义”等。

孔子在《中庸》中说:“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仁者人也,亲亲为大。

”将人作为管理的载体,把“治人”归结成为管理的本质。

同时,儒家学派强调用道德感化感动人心,要比一味惩罚会收到更好效果。

正如《论语》中记载:“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凡事要“以德服人”,实行“中庸之道”。

孟子发展了孔子的德礼为治的政治管理思想,在“性善论”的基础上,更加明确地提出了实施“仁政”的政治主张。

主要内容:①行“王道”,施“仁政”;②主张“贤能政治”;③“重民”思想;④“和为贵”思想;⑤“仁义”思想。

此外,儒家特别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自身的管理,“君子务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无不体现管理者从自身做起,培养自己德行的观点。

2.道家管理思想:王霸杂合之道,无为而治。

道家管理哲学的基本思想是以“道”为中心,讲“无为而治”,讲“弱者道之用”,讲“天地相合”。

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将“道”看作是一种客观规律,“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因此强调人们必须按照自然规律办事,顺其自然,做到天地相合,充分融会,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然而“道常无为”,因此要“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实有似无,无为而治,达到一种较高的管理境界,即通过最少的、必要的、有效的法律制度把社会干涉行为减少到最低限度,从而实现组织的自然和谐与个人自由的协调发展。

儒道法墨四家管理思想之比较

儒道法墨四家管理思想之比较

儒道法墨四家管理思想之比较前言在此学期学习了中外管理思想史这一门课程,对于古人的管理思想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对于这种优秀的思想文化,特别是对于我们这些管理学科专业的学生而言有诸多借鉴之处。

积极向历史学习,向前人学习,从古人的管理思想、管理实践上吸取智慧,丰富我们对现代管理实践的理解。

在当今社会,我们在不断的借鉴西方先进的管理思想的同时,来进一步的研究我国古代的管理思想是很有必要的。

但从辩证的角度来看,我们必须在学习古人思想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必须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这就是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所在。

希望在此期间了解不同学派,不同思想的优秀不足之处,以促进自身对管理思想的理解。

(二)儒、法、道、墨四家之管理思想在我国丰富的古代管理思想中,儒、法、道、墨四家的思想毫无疑问的占据着主要的地位,无论是影响上还是实际的应用中,我们历史上无不是主要围绕着这四大家管理思想来进行的,可以说,我国的历史也是这四家思想相互竞争和应用的过程。

一:儒家管理思想:儒家思想是我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思想,它深深的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它指的是儒家学派的思想,由春秋末期思想家孔子所创立。

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在总结、概括和继承了夏、商、周三代尊尊亲亲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

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说:“孔子乃因史记作春秋,上至隐公,下讫哀公十四年,十二公。

据鲁,亲周,故殷,运之三代。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说过:“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论语·述而》)是自己的思想本色。

儒家哲学注重人的自身修养,要与身边的人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

对待长辈要尊敬讲礼貌。

朋友之间真诚守信用,“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为官者要清廉爱民。

做人有自知之明,尽份内事,“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

统治者要仁政爱民,“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

对待其他人要博爱,“幼吾幼,及人之幼。

老吾老,及人之老。

儒家,法家,墨家,道家的思想有何区别?

儒家,法家,墨家,道家的思想有何区别?

儒家,法家,墨家,道家的思想有何区别?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中,⽼⼦的伟⼤是超出我们的想象的。

如果我们把孔⼦和⽼⼦相⽐,那么就仿佛是⼩弟和⼤哥的的差距。

⼀篇《道德经》,后世⼏千年的社会哲学思考⼏乎都在⽼⼦的⼼中,轻重缓急,优劣区分,⽼⼦侃侃⽽谈,⽴见分晓。

不过惊世核俗的是这只是⽼⼦的⼀篇即兴演讲。

根据《史记》记载⽼⼦“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

⾄关,关(令)尹喜⽈:⼦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道德五千⾔⽽去,莫知始终”。

也就是说,当⽇⽼⼦骑青⽜西去归隐,⾛到函⾕关的时候,碰见了函⾕关边防连的连长尹喜。

在尹喜的盛情邀请下,⽼⼦同志发表了⼀篇“五千⾔”的演讲,这篇演讲就是《道德经》。

《道德经》整体给⼈的感觉是清冷的,没有⼀点温度,冰冷的仿佛是⼀条条的数学公式。

确实如此,⽼⼦本意也是要给⼈给社会给这个世界⼀条条运⾏的公理。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是⽆所谓仁慈的,它没有仁爱,对待万事万物就像对待刍狗⼀样,任凭万物⾃⽣⾃灭。

圣⼈也是没有仁受的,也同样像对待刍狗那样对待百姓,任凭⼈们⾃作⾃息。

天地之间,冬天寒冷,夏⽇酷热,没有什么仁慈不仁慈的,都是⾃然规律;⼉童健康成长,⽼⼈衰⽼死亡,也⽆所谓是哪个圣⼈的仁爱或者憎恶,都是⾃然的规律⽽已。

⽼⼦的就是这样冷冷的看着这个世界。

《道德经》第三⼗⼋章说“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德。

上德⽆为⽽⽆以为;下德⽆为⽽有以为。

上仁为之⽽⽆以为;上义为之⽽有以为。

上礼为之⽽莫之应,则攘臂⽽扔之。

故失道⽽后德,失德⽽后仁,失仁⽽后义,失义⽽后礼。

夫礼者,忠信之薄,⽽乱之⾸。

前识者,道之华,⽽愚之始。

是以⼤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故去彼取此。

”【译⽂】真正有德的⼈不在意外在的形式,这才是真正的有德;⽆德的⼈只是追求德的形式,实际是真的⽆德。

“上德”的⼈顺应⾃然不勉强,“下德”之⼈顺应⾃然⽽刻意为之。

真正有仁的⼈不在意外在的形式,⽽真正有义的⼈却需要做了才可以。

儒墨道法四家在管理上的特点

儒墨道法四家在管理上的特点

儒墨道法四家在管理上的特点(一)儒墨道法的产生1、大变革时代:国有经济解体,民有经济崛起;公有经济衰落,私人经济崛起。

(1)科学技术的发展: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改变传统集体耕作的生产方式。

(2)生产关系的变革:从只对公地征税变为对私田征税的“初税亩”。

(3)社会意识形态转变:“乱”——“君子有勇无义而为乱,小人有勇无义而为盗”,“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宜”2、各自代表的社会基础:(1)“儒”和“法”代表社会大变革中的新兴地主阶级利益,所不同的是,儒家在制度和文化中,更强调教化的作用,更看重长远利益;法家更强调制度作用,更偏重眼前利益。

换言之,在民主和权威两大关系中,儒家更偏重民主,法家更偏重权威(法家主创业,儒家主守成)(2)“道”代表社会大变革中的没落阶级利益,即社会地位绝对下降,短期内无法回升的阶级利益,换言之,不得志者利益。

(3)“墨”代表社会大变革中小生产者阶级利益3、四者的共同点与不同点共同点:承认人追求富贵,但又认为在追求富贵的过程中人和人之间会发生冲突,从而有害于未来理想和谐社会的出现。

不同点:儒法两派欢呼社会的进步带来的人性的普遍解放,但也看到了社会进步过程中产生的种种无序现象,为解决社会的无序现象,儒家主张通过教育的方式以义节利,强调民间自觉的力量;法家则主张以暴力消除社会的过分追逐利益的趋向,强调权威的力量。

道家代表的社会不得志者则诅咒社会的发展、财富的重新分布给他们这些原既得利益者带来的痛苦,主张“废”掉新兴科学技术,但科学技术是废不掉的,于是他们对社会失去信心,悲观厌世,主张退回到原始群的状态,回到人类的幼年时期,认为那才是人类社会的黄金时代。

墨家站在小生产者、基层员工立场上,既感叹社会变化给他们带来的改善生活的机会,也恐惧社会变化会牺牲掉他们现存的的一切,主张维持人最基本的生理享受。

他们认为这样的话,人和资源的矛盾就可以消失,因此对社会充满信心,积极入世。

儒家、道家、墨家思想比较(转)

儒家、道家、墨家思想比较(转)

儒家、墨家、道家的思想异同(1)孔老比较。

孔子孟子是儒家的宗师和代表,老子庄子是道家的宗师和代表。

孔孟作为儒家的圣贤,给后世树立了道德(在伦理意义上)大师的形象,具有完善的道德人格,以救世安民为己任,富于理想,谆谆教人,死而后已。

老庄作为道家的至人,给后世树立了智慧大师(老子)和艺术大师(庄子)的形象,具有高度的悟性相思维能力,以宁静淡泊为操守,冷淡世情,向往自得,其于外物,顺乎自然而已。

孔子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论语‘雍也》),老子说:“上善苦水”(八章),孔子以山自比,老子以水自比,生动地表现了仁者与智者之异。

山的形象巍峨雄壮,草木兽虫以之生,云雨风雷以之出,仁慈而伟大。

水的形象柔顺而处下.善利万物而不争,绵绵不绝而攻坚强考莫之能胜,谦虚而深沉。

山岭育养生物,静中有动,水势任其自流.动中有静。

孔子乐山.老子乐水,孔子好静(化人以德不以力),老于好动(因势利导不阏滞),不亦宜乎。

(2)人性论比较。

儒家人性论有孟子性善说,苟子性恶论,董仲舒性三品说,杨雄性善恶混说,程宋天命之性气质之性说,陆王良知良能说等,其共同点是强调后天道德教化,认为无礼乐法度之修饰,人性不能臻于完美,如苟子所说,人性“必将待师法然后正,得礼义然后治”(《苟于·性恶》),而正治的标准在于合乎宗法伦理。

道家人性论有老庄人性恬谈朴素论,描康人性清高自适论,郭象人性自足安命论,《列子》人性任情肆欲论等,其共同点在于强调自然天真,排除人工的雕琢和礼法的强制束缚,越是自发自成,越是纯真完美,如《庄子》所说;“彼至正者,不失其性命之情”(《骈拇》)。

儒家的人性论看到了人的社会属性,看到了精神文明教育的重要性,道家的人性论看到了人的生理与心理属性,觉察到虚伪而繁烦的宗法伦理对人性的桎梏相对个性的摧残,皆有所得,亦皆有所偏。

(3)人生论比较。

儒家的人生观,以成就道德人格和救世事业为价值取向,内以修身,充实仁德,外以济民,治国平天下,这便是内圣外王之道。

[精品]比较儒,墨,道,法思想

[精品]比较儒,墨,道,法思想

[精品]比较儒,墨,道,法思想
在中国传统思想中,儒、墨、道、法四种思想是最重要的四种思想流派。

它们在中国的历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今天我们来比较一下这四种思想流派。

儒家思想认为“仁”是最重要的品德,要把仁放在心中,做事情要以仁为核心,推行“以德治国”的思想,要以善为本,以仁为道,重视道德修养。

儒家思想也强调家庭伦理和传统礼仪,强调人的个人修养和行为规范,具有强烈的人文主义色彩。

相比之下,墨家思想则提倡普遍的爱,认为所有人都是平等的,都应该得到同样的关爱。

墨家思想追求“兼爱”,不论是亲人还是陌生人,都要待之以同等的爱心。

墨家思想也强调智慧和实践,认为人的行为应该基于理性思考和实际考量,要有创造性和实践性。

与儒、墨两家不同,道家思想注重个人修养和内心自省,认为人的行为和生活应该按照自然的规律进行,通过深入自己的内心,达到对于自然和人生真谛的认识。

道家思想注重无为而治,不追求功利,强调自然无为而治的法则,主张个人无为而治的态度。

法家思想则更加注重政治、法律和制度,强调法律的严格执行,认为人性本恶,如果没有严厉的法律制度来约束人类,社会会陷入混乱。

法家思想追求实效和利益,主张以权谋取利益,推行“法制”、“罚吏”、“韬略”等思想,是一种重实用性、功利性很强的思想。

综上所述,儒、墨、道、法四种思想流派在很多方面都存在差异。

儒家思想强调个人修养和规范,墨家思想则提倡平等和普遍爱,道家思想则注重自然、无为和内省,而法家思想则更加注重政治、法律和制度。

这四种思想流派共同构成中国传统文化,在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影响,也为当今中国的发展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儒墨法道四家教育思想的比较

儒墨法道四家教育思想的比较

标题:儒墨道法四家教育思想的争鸣比较者:曲铁华(一)关于教育思想之争鸣儒墨道法各有其社会理想,孔、孟、荀追求伦理社会,墨子倾心于大同社会,老子向往自然是社会,韩非则竭力维护君权至上的集权社会。

为实现理想社会各学派又有其心目中理想化的教育。

一、儒家从天人一体到天人相分的本位论思想的演变,蕴育了儒家内部由理想主义教育观向现实主义教育观的演化。

1.孔子:承认天命与强调教育2.思孟学派:通过教育追求天人合一3.荀子:作为国家治理手段的教育二、墨家墨家教育的理想在于实现表达天志的“兼相爱、交相利”的社会。

三、道家自然主义的“道”与“自然主义”的“教”四、法家普遍的绝对的“道”与为集权主义服务的“教”(二)关于人性论及教育作用观的不同态度一、儒家:从性相近、性善到性恶,不同的人性论决定了不同的教育作用观。

1.孔子:不确定的人性论及确定的教育观2.孟子:性善论与扩充良知的教育作用观3.荀子:性恶论与“化性起伪”的教育作用观二、墨家不确定的人性论与确定的教育作用观三:道家:自然人性复归离不开自然的教育四:法家:教育作用的发挥在于对人性的利用与改造(三)关于认识论及学习过程的不同观点一、儒家:从先验到经验:儒学内部不同的认识论催生出不同的学习观1.孔子:“生知”与“学知”的矛盾及对学习的强调2.孟子:先验的道德良知说及“内发”的学习论3.荀子:经验的认识论及“外烁”的学习观二、墨家经验主义的认识论与经验主义的学习观三、道家:超验的“道”与神秘主义的学习观四:法家:带有唯物主义倾向的实用主义认识论与追求实用的学习观(四)关于人才思想之争鸣一、儒墨道法各学派在人才观上也存在分歧与争鸣儒家主张培养君子与圣贤,他们是恪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道德之人墨家倡导造就“兼士”,他们是博爱、尚同之人。

1.儒家:对个体以仁、义、礼、智为核心的道德要求2.墨家:对服务于“大同社会”的兼士的道德要求3.道家:对自然之人谦退无为的道德要求4.法家:对国家公民基于“公私之分”的道德要求。

儒墨道法想想的比较

儒墨道法想想的比较

儒墨道法想想的比较儒墨道法四家之比儒家一、思想核心: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1、“仁”——儒家思想的核心之一。

是孔子的社会政治、伦理道德的最高理想和标准。

2、“义”——原指“宜”,即行为适合于“礼”,是评判人们思想、行为的道德原则之一。

3、“礼”——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汉民族的精神培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是一个政治和伦理范畴。

4、“智”——原指“知”,是一个道德范畴,是一种人的行为规范知识,亦可理解为认识论的范畴。

5、“信”——儒家“五常”之一,是贤者必备的品德。

6、“恕”——宽恕、宽容。

7、“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与人交往忠诚老实。

8、“孝”、“悌”——是“仁”的基础。

对父母孝顺,对兄长尊重。

“仁”作为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在教育上体现为“有教无类”,在政治上强调“德治”。

孔子把周的“礼治”衍化为”德治“是对”礼治“的继承和发展。

儒家文化以人为主体,也可以说是”人文化“。

”仁“的实质和基本内容就是”爱人“,对封建君主而言则是”爱民“。

儒家文化在汉武帝罢黜百家,唯我独尊之后,被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在这个过程中,”德“的地位越发凸显出来。

”义“、”忠“等诸多方面都被涵括在”德“里,并且可以作为和”仁“并驾的儒家两大核心思想。

二、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二程、朱熹、陆九渊、王阳明等三、经典著作:《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四书五经以及其他更多经典著作四、发展历程:先秦儒家思想没有上升到哲学高度,孔子“仁、礼”都局限于伦理方面;孟子对孔子思想做了发展,提出“仁政”学说,并第一次提出“人性恶”的观点;西汉以经学为主,因为始皇焚书坑儒,经书大都丢失了,后出现了古文经学,注重文字训诂;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的天人合一思想,此时出现了一批儒生,将儒家神化、宗教化;到了魏晋时期,儒学衰败,玄学兴起,以老庄思想为主的一股哲学思潮;到了北宋,道学宗主周敦颐,创立了太极图说(其实是盗用了道家的养生图),后经张载,二程,直到朱熹,对此说进行发展,建立了儒家的一套比较完整的宇宙论,本体论,这就是宋明理学。

儒道法墨四家管理思想之比较完整版

儒道法墨四家管理思想之比较完整版

儒道法墨四家管理思想之比较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儒道法墨四家管理思想之比较前言在此学期学习了中外管理思想史这一门课程,对于古人的管理思想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对于这种优秀的思想文化,特别是对于我们这些管理学科专业的学生而言有诸多借鉴之处。

积极向学习,向前人学习,从古人的管理思想、管理实践上吸取智慧,丰富我们对管理实践的理解。

在当今社会,我们在不断的借鉴西方先进的管理思想的同时,来进一步的研究我国古代的管理思想是很有必要的。

但从辩证的角度来看,我们必须在学习古人思想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必须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这就是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所在。

希望在此期间了解不同学派,不同思想的优秀不足之处,以促进自身对管理思想的理解。

(二)儒、法、道、墨四家之管理思想在我国丰富的古代管理思想中,儒、法、道、墨四家的思想毫无疑问的占据着主要的地位,无论是影响上还是实际的应用中,我们历史上无不是主要围绕着这四大家管理思想来进行的,可以说,我国的历史也是这四家思想相互竞争和应用的过程。

一:儒家管理思想:儒家思想是我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思想,它深深的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它指的是儒家学派的思想,由春秋末期思想家孔子所创立。

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在总结、概括和继承了夏、商、周三代尊尊亲亲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

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说:“孔子乃因史记作春秋,上至隐公,下讫哀公十四年,十二公。

据鲁,亲周,故殷,运之三代。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说过:“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论语·述而》)是自己的思想本色。

儒家哲学注重人的自身修养,要与身边的人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

对待长辈要尊敬讲礼貌。

朋友之间真诚守信用,“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为官者要清廉爱民。

做人有自知之明,尽份内事,“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分析儒家、道家、法家管理思想的区别

分析儒家、道家、法家管理思想的区别

分析儒家、道家、法家管理思想的区别周二晚邱洛5140159012在我看来,三家管理思想的区别主要原因是其本身思想重点的不同,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讲求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道家的核心思想是“道”,主要观点有道法自然,清净无为;而法家的思想核心“法治”,反对礼制,强调法律的作用,认为人“好利恶害”,遵从“不法古,不循今”的历史观,讲求“法”、“术”、“势”结合的治国方略。

儒家的管理思想鼓励人们进取、去学习,从而获得组织持续发展的动力。

它主张的“仁”要求国家或者是企业施行“仁政”以创造出良好的文化,吸引人才。

它主张的“信”要求讲诚信,否则部分个体有可能导致整体衰落,比如中国某些货品造假,就给人印象,中国的东西都是假的,都该是廉价的。

另外,儒家讲求的“恕”要求管理的过程中营造出和谐的氛围。

其所讲的“忠”,旨在让被管理者主动忠诚于管理者,主动为他最一件事,而不是不得不服从。

道家说无为而至,无为不是指不为,而是指不妄为,不刻意违背事物的发展规律。

不用说我们现在的许多企业、官员,就连我们的国家也曾经犯过一些错误,试图违背事物发展的规律。

这常常是由于社会或者某些人浮燥的习气。

道家就要求管理能够做到效法自然,尊重规律,清静无为,保持清净,冷静思考。

我个人认为,道家的管理思想相比其他两家略显被动,但是不同时期合适的管理思想自然是不同的。

法家的管理思想在当今社会实用的最多,“法”指的是完善法律,建立奖惩制度,迫使或者诱使人们去做一件事,这和儒家的“忠”是不一样的,即使有时候效果有点类似。

“术”要求管理者可以驾驭下属,“势”的树立,自然要求管理者有自己的权力,树立微信。

这些都是为了获得对下属的掌控,和儒家希望被管理者产生自发行为是不一样的。

我觉得这三家思想的区别不代表他们之间有优劣,似乎儒家的思想更合乎情理,但现实是如今社会法家思想更加适用。

当达到一个盛世的时候,道家的无为才是管理者一段时间内最好的选择。

四大家管理思想-song

四大家管理思想-song

题 者 治 国 的 立
会 的 现 实 问 场 阐 述 有 关 管 说 理 问 权 当 劝 站 在 , 题
墨 家 的 管 理 思 想 是 针 对 当 时 社

.“
墨 家
“ , 这 句 话 反 映 出 ” 民 富 治 国 ” 则 表 后 其 率 以 罚 明 , 前 其 导 以
.“ . .“ “
映 了 “民 富 治 国 ” 有 反 应 了
.“
道家
道家的管理思想主要包括:无为而治的管理原 则,以弱胜强的管理策略,善下的用人思想。
“抗相加,哀者胜矣”。这就直接体现了道家的以弱胜强的前提条件。
“江海之所以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反映出道 家善下的用人思想。也就是说,认识人才,发现人才,才称得上有智 慧。
“常善救人,故无弃人”。这句话既包含“无为而治”的理念,又包含了“善人”的用人思想
“和 其 ” 兼 相 爱 , “的 管 其 理 思 想 不 生 者 力 赖 不 者 生 力
赖 现 了 “尚 同 ” 这
疾 爱 而 使 之 , 致
Hale Waihona Puke “交 相 利 ” 的 管饭 无 辜 者 , 民
“ 一 思 想 持 之 , 富 而 想 信 思 理 贵

利 ”
之 所 仰 也 ” 。 既 反
“民 的 富 治 国 ” ” 尚 同 ” 节 用 ” 。 兼 相 爱 , 交 相 : 括 包 想 理 思 管 的 。 他 尚 贤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几点了 许多管理思想。就我国比较有影 响力的四大家—儒.墨.道.法,他 们各自的管理又有所不同,各有 千秋。
儒家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 的主流,它不仅对中国有 深远的影响,而且在其他 亚洲国家乃至某些欧洲, 美洲国家也广为流传。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 句话指出人们应学会宽恕容 人。正体现了儒家管理思想 中的“人和”这一思想。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 达人”。同样也可反映出 “人和”和“义利观”这些 管理思想。 “为仁由己,而由人科哉”。 可反映出“民本思想”,即 强调要“以民为本”,重视 人的因素,提倡“德治”和 “仁政”。

高考-道儒墨法社会思想比较

高考-道儒墨法社会思想比较

道儒墨法社会思想比较道儒墨法社会思想比较道儒墨法,在先诸子中,某种程度都是政治哲学,有的还是帝王书。

在历史的长河中,“道儒墨法”的政治哲学,对于后世,它们是四条处于上游的水,在从它们诞生的时日起,便在偶们的历史中,交替运用,共同作用,推动历史的进程。

按偶的理解,它们在统治阶级的政治哲学的运用中,各有所专长,“道家应变、儒家守成、墨家生变、法家求变”,这其中,法家与道家为从人君的角度着手,儒家是从人臣的角度来辅佐,墨家自然是从下位者与劳苦大众的角度来运用的。

道儒墨法,是先哲学留给后世思想演化的四根擎天大柱,在偶们本土文化的传承中,几乎可以散漫到各个领域。

这里,只就小说一论。

(这里将主要针对老子\孔子\墨子\非子的思想做主体进行比较研究.)一.老子、孔子、墨子、非子四人的主要思想1.老子思想老子代表农民小私有者的利益他的理想社会模式是小国寡民,其实质是一个封闭型的社区。

老子生活的社会背景春秋末期大国激烈争霸,战争频繁的社会,这个社会使生产受到严重影响,人民生活无法安定.老子认为这个重大社会问题是由于争霸战争引起的.如果人民都能从事农业生产,耕而食\织而衣,没有剥削,人们就可以安居乐业社会秩序自然安定老子认为一切社会冲突与纠纷都是因为人们的欲望太多,要解决社会问题,实现理想社会,要根本抛弃各项社会伦理准则和社会价值观,这些价值观念在老子看来是统治阶级用来调和阶级矛盾和各种社会冲突的工具,如果根本没有社会矛盾和冲突,也就不会有这些概念。

他认为社会产生各种问题的根源在于人生之有欲,只有从根本上寡欲才能解决这些问题。

进而老子又提出思想,要寡欲前提是人们无知,人们无知才容易知足,才能最终达到寡欲。

在小国寡民的社会模式中,老子也提倡有社会管理系统和社会管理人员。

他们是所谓的“圣人”,圣人治理社会要做到愚民和无为。

老子认为只有先愚民,社会才得以治理。

在愚民的工作没完成之前,社会管理者还要先“自愚”。

当社会管理者和人民都达到“愚”之后,理想中的社会也就来临了。

儒,法,兵,道,墨家思想总结

儒,法,兵,道,墨家思想总结

儒,法,兵,道,墨家思想总结1、道家思想(1)老子:春秋晚期,老子是道家的创始人。

他认为世界万物的本源为“道”,道是没有形状、超时空的永久存在,这是一种唯心论思想。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的学说含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认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停的运动着,有无、难易、高低、贵贱、刚柔,说明对立的东西是相互转化的,是相互依存不断变化的。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反对采用严刑峻法,对后代的政治有很大的影响。

(2)庄子:战国时道家的代表人物,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道家学说和唯心哲学,认为世界就是“我”的主观产物。

庄子鄙视富贵利禄,痛恨“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的不公平社会现象。

主张《齐物论》,他以狂笑对待人生。

超脱世俗种种困境(包括病痛和死亡),对死亡作出“鼓盆而歌”。

他随顺造化、安时处顺、逍遥自得,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突出了生命自身的价值和尊严。

老子与庄子固然超脱,若庄子观鱼之乐、蝴蝶之梦、说剑之喻、蛙鳖之语,也就够幽默与浪漫。

老子多苦笑,庄子多狂笑,老子的笑声是尖锐的,庄子的笑声是豪放的。

给我们后人的启示:人要珍惜生命,热爱生活,走进自然,在大自然中求得“天人合一”境界,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以“平常心”去对待各种事物。

2、墨家墨子,战国初期鲁国人。

他的思想代表了平民的利益。

①兼爱非攻。

包含平等与博爱的意思。

“非攻”即反对战争。

②天志明鬼。

宣扬天志鬼神是墨子思想的一大特点。

墨子认为天之有志——兼爱天下之百姓。

君主若违天意就要受天之罚,反之,则会得天之赏。

③尚同尚贤。

尚同是要求百姓与天子皆上同于天志,上下一心,实行义政。

尚贤则包括选举贤者为官吏,选举贤者为天子国君。

他特别反对君主用骨肉之亲,对于贤者则不拘出身,提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的主张。

④节用节葬。

他们抨击君主、贵族的奢侈浪费,尤其反对儒家看重的久丧厚葬之俗。

认为君主、贵族都应象古代大禹一样,过着清廉俭朴的生活。

儒法道墨看中国企业管理思想之总结篇

儒法道墨看中国企业管理思想之总结篇

儒法道墨看中国企业管理思想—总结篇众达朴信人力资源管理专家杨少杰从古人的管理思想来看古人对人性的判断,其中有性善论、性恶论、可恶可善论、消灭人性论,这四种似乎也可以看出社会历史的变迁。

这四种管理思想各有特点,虽然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但逻辑严谨,随着历史的发展,最后与其他的思想相互融合,形成了独特的中国式的管理文化。

如果说管理思想根据其特征划分成不同流派,诸子百家也就是不同的流派,而指导中国传统管理的思想并不纯粹属于某一派,其中“阳儒阴法”只是中国传统管理文化的主基调,历代专制王朝都会把这两种思想渗透在治国管理政策中,在历史上不同时期,其表现的侧重不同,甚至于在某个特定时点走向了极端。

儒家、法家建立封闭型管理模式起到了决定性的影响作用,尤其是在集权控制、等级管理这两方面一直是专制社会的核心构架。

诸子百家中多数都是给顶层群体提出治国的解决方案,其目标基本一致,只不过表现形式不一样要么是温情脉脉,要么是赤裸裸,殊途同归。

儒家思想对社会约束力较弱,所以没有被主动接纳,但是孔子的个人修养的方略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大放异彩,塑造了一个民族的灵魂。

法家思想就不一样了,与时俱进,时代特点很明显。

难怪秦王嬴政见韩非的《孤愤》、《五蠹》之书后,曰:“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都到了这种程度,见不到韩非能让一代帝王急成这样,可见其对专制体制的贡献之大。

推翻“秦暴政”之后,刘邦败项羽建立汉王朝,尝试过改弦更张但效果并不理想,结果让汉武帝借“独尊儒术”之名,披上了一层温情的面纱,成就了一个强大的国家。

封闭型组织管理模式曾经是非常有效的管理模式,否则不会维持如此长的历史时间,而且极大的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中华民族优秀的文明就证明了这点,在宋朝GDP占世界总额的70%-80%。

但是到了公元1500年后,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航海时代的开启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拉开了现代文明的序幕,随后资产阶级掀起思想解放运动,而这时中国依然固守原有的传统。

儒家、墨家、法家、道家思想对比

儒家、墨家、法家、道家思想对比

儒家与法家的对比其他答案(1)相同点:一、从产生背景来看,儒、法家的思想都是在社会动荡且四分五裂的春秋和战国时期产生的;二、从内容来看,这些思想无疑都是孔子以及孟子、荀子,墨子,和韩非子的对治理国家的各自的态度;三、从产生的作用来看,都是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作用。

不同点:一、具体的思想不同:儒家: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他的所提倡的社会规范思想是“礼”,其核心是“仁”;孟子是孔子之道的忠实捍卫者,他提出了“性善论”,包括“仁”、“义”、“礼”“智”四个“善端”;而荀子则主张人性恶,认为人的恶性本身是无法根本改变的,但是可以用“伪”来抑制人的恶性而使之归于善;荀子和孟子的人性论是截然不同的,但是他们都是对孔子“性相近,习相远”之人性论的发展法家:法家的集大成者就是韩非,他支持性恶论,提出人际关系的本质是“自力自为”,与孔子的“克己复礼”相反,韩非提倡“不期修古”并且要“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以法用人、以法制定社会契约的法制社会。

二、结果影响不同:(1)儒家思想在四分五裂的春秋战国时期,不适用于具体社会的情况,因而没有被各个国家的君王所重用。

但是到了社会安定、国家稳定发展的时期,如汉代等,儒家的思想就得到统治者的重视,并且在统治者的大力提倡下,使社会得到空前的发展,国家繁荣昌盛。

并且到了后期,董仲舒将儒家与道家相结合,产生出新的社会思想,更加促进社会的发展。

(2)韩非的法家思想在战国时期受到的秦统治者的重用,秦始皇利用韩非的法家思想统一了四分五裂的中国,成为历史上第一个统一中国的人,这与韩非的法家的以法治国的思想有重要的关系,也充分体现了韩非的法家思想的重要作用以及适应当时代的发展。

(3)我们国家现在充分将儒家思想与法家思想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依法治国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也是对儒家和法家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墨家和道家,儒家与法家的对比关于墨家和道家:一,墨家代表小生产者的利益,道家则代表没落奴隶主贵族的利益;二,墨家的影响主要限于先秦(至少表面上如此),道家的影响则一直延续到今天,是中国仅次于儒家的第二大学派;三,墨家提倡生产劳动,道家则是脱离生产劳动的;四,墨家的影响主要限于下层社会,而道家在知识分子中有较大影响;五,墨家的核心思想是"兼爱"和"非攻”,但主要是通过和平方法和个人行动来阻止战争;而道家则主张清静无为,并不反对战争,且对军事思想有贡献;六,在哲学上,墨家主要贡献是逻辑,而道家的长处则体现在直觉上;七,两家都对科技有贡献,都主张节欲.八,墨家是集体主义,道家则可以说是个人主义;九,墨家主张”明鬼”,而道家则从鬼神的影响中跳了出来.十,墨家为达到目的往往不惜牺牲自己,而道家则把生命看得高于一切;十一,墨家有严密的组织和纪律,全部成员只服从于”巨子”一人,而道家则没有严密的组织.十二,墨家主张用贤能治国,道家则反对”尚贤”,主张无为政治.关于儒家和法家:一,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法家思想的核心是”法术势”.儒家主张”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法家主张”导之以政,齐之以刑”;儒家主张人治,法家主张法治;儒家维护血缘关系,法家破坏血缘关系;儒家主张德治,法家主张法治;二,早期儒家里,荀子吸取了法家的思想.秦朝,法家取得了统治地位,在秦以后的大多数时期里,是儒表法里,儒家占主导地位;三,在哲学上,儒家的贡献主要在伦理学上,法家的贡献主要在逻辑学上;四,儒家学说的出发点是人性本善,法家则认为人性本恶,当然基本上是这样,也不排除少数例外,如荀子也认为人性是恶的.但这是在他吸取了法家的思想之后.五,法家的成就和目标主要在政治领域,而儒家的建树除政治外,还有艺术,历史,伦理,社会等领域.六,先秦时期,儒家代表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法家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后来两家都被用来为地主阶级的统治服务.七,法家主张”农战”,奖励农业生产,儒家则鄙视生产生产劳动;墨家和道家。

儒道法墨四家管理思想之比较

儒道法墨四家管理思想之比较

儒道法墨四家管理思想之比较前言在此学期学习了中外管理思想史这一门课程,对于古人的管理思想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对于这种优秀的思想文化,特别是对于我们这些管理学科专业的学生而言有诸多借鉴之处。

积极向历史学习,向前人学习,从古人的管理思想、管理实践上吸取智慧,丰富我们对现代管理实践的理解。

在当今社会,我们在不断的借鉴西方先进的管理思想的同时,来进一步的研究我国古代的管理思想是很有必要的。

但从辩证的角度来看,我们必须在学习古人思想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必须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这就是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所在。

希望在此期间了解不同学派,不同思想的优秀不足之处,以促进自身对管理思想的理解。

(二)儒、法、道、墨四家之管理思想在我国丰富的古代管理思想中,儒、法、道、墨四家的思想毫无疑问的占据着主要的地位,无论是影响上还是实际的应用中,我们历史上无不是主要围绕着这四大家管理思想来进行的,可以说,我国的历史也是这四家思想相互竞争和应用的过程。

一:儒家管理思想:儒家思想是我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思想,它深深的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它指的是儒家学派的思想,由春秋末期思想家孔子所创立。

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在总结、概括和继承了夏、商、周三代尊尊亲亲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

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说:“孔子乃因史记作春秋,上至隐公,下讫哀公十四年,十二公。

据鲁,亲周,故殷,运之三代。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说过:“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论语·述而》)是自己的思想本色。

儒家哲学注重人的自身修养,要与身边的人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

对待长辈要尊敬讲礼貌。

朋友之间真诚守信用,“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为官者要清廉爱民。

做人有自知之明,尽份内事,“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

统治者要仁政爱民,“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

对待其他人要博爱,“幼吾幼,及人之幼。

老吾老,及人之老。

浅谈儒法道墨教育思想的异同

浅谈儒法道墨教育思想的异同

浅谈儒法道墨教育思想的异同Final approval draft on November 22, 2020浅谈儒、法、墨、道四家教育思想的异同摘要:儒、墨、道、法家思想是春秋战国时期产生的适应当时社会的思想,分别由孔子、墨子、老子、韩非子创立并得到发展。

一定的社会孕育一定的思想,且具有一定的相同点和必然的不同点。

本文将主要采用文献法,从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作用来阐述儒、法、墨、道四家教育思想的异同。

关键词:儒、法、墨、道的教育思想;比较异同一、儒、法、墨、道四家教育思想的相同点(一)从产生背景来看,儒、墨、道、法家的思想都是在社会动荡且四分五裂的春秋和战国时期产生的;(二)从内容来看,这些思想无疑都是孔子以及孟子、荀子,墨子,老子及庄子,和韩非子的对治理国家的各自的态度;(三)从产生的作用来看,都是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作用。

二、儒、法、墨、道四家教育思想的不同点(一)关于教育目的:1、儒家:孔子办教育的目的在于推行其政治主张,在政治上主张举贤才,在教育上主张培养“君子”“圣人”“贤人”或“君子儒”“大丈夫”“大儒”等,着力培养德才兼备以德为主,能为实现德治、仁政、礼治的理想而奋斗的人才。

2、墨家:造就“兼士”的教育目的论,主张培养“兼士”“义侠”等,认为要实现“兼相爱,交相利”,只有培养能“以兼易别”的“兼士”,才能建立一个“饥者得食、寒者得衣、乱者得治”“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的“公平合理”社会。

3、道家:主张培养“上士”“隐君子”“上士闻道,勤而行之…”道家强调“道法自然”即回到自然中去,过者“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生活,方能体悟自然之道。

4、法家:主张培养“耕战之士”或“智世能法之士”,主张以法治国,反对儒家的“仁义道德”和墨家的“兼爱”等说教,也反对道家的“恍惚之言、恬淡之谈”。

要求教育也“服之以法”,以培养“法术之士”为教育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儒道法墨四家管理思想之比较前言在此学期学习了中外管理思想史这一门课程,对于古人的管理思想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对于这种优秀的思想文化,特别是对于我们这些管理学科专业的学生而言有诸多借鉴之处。

积极向历史学习,向前人学习,从古人的管理思想、管理实践上吸取智慧,丰富我们对现代管理实践的理解。

在当今社会,我们在不断的借鉴西方先进的管理思想的同时,来进一步的研究我国古代的管理思想是很有必要的。

但从辩证的角度来看,我们必须在学习古人思想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必须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这就是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所在。

希望在此期间了解不同学派,不同思想的优秀不足之处,以促进自身对管理思想的理解。

(二)儒、法、道、墨四家之管理思想在我国丰富的古代管理思想中,儒、法、道、墨四家的思想毫无疑问的占据着主要的地位,无论是影响上还是实际的应用中,我们历史上无不是主要围绕着这四大家管理思想来进行的,可以说,我国的历史也是这四家思想相互竞争和应用的过程。

一:儒家管理思想:儒家思想是我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思想,它深深的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它指的是儒家学派的思想,由春秋末期思想家孔子所创立。

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在总结、概括和继承了夏、商、周三代尊尊亲亲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

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说:“孔子乃因史记作春秋,上至隐公,下讫哀公十四年,十二公。

据鲁,亲周,故殷,运之三代。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说过:“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论语·述而》)是自己的思想本色。

儒家哲学注重人的自身修养,要与身边的人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

对待长辈要尊敬讲礼貌。

朋友之间真诚守信用,“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为官者要清廉爱民。

做人有自知之明,尽份内事,“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

统治者要仁政爱民,“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

对待其他人要博爱,“幼吾幼,及人之幼。

老吾老,及人之老。

”。

对待上司要忠诚\,“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

对待父母亲属要孝顺,“父母在,不远游。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於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尊重知识,“朝闻道,夕死可矣。

”,善於吸取别人的长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提倡人要到达温、良、恭、俭、让的道德境界。

纵观整个儒家思想两千多年的发展历程。

我们可以总结出儒家思想的主要内容:仁、义、礼、忠、怒、和、信、教、均、道。

这几个重要的字包含了儒家思想的基本的理论范畴。

每个字都有其丰富的内涵。

儒家基本观点:性无善无恶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 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孟子性善论:“人之性善也,犹水之就下也。

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荀子性恶论 :人之性恶, 其善者伪也“;“化性起伪” 。

“和而不同”就是先秦儒家管理的最终目标。

和:谐也。

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 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孔子:“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孔子: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孟子: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二、道家管理思想道家是中国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中最重要的思想学派之一,道家思想的起源很早,传说中,轩辕黄帝就有天人合一的思想。

一般来说,公认第一个确立道家学说的是春秋时期的老子,老子在他所著的《老子》(《道德经》)中作了详细的阐述。

道家思想其他的代表人物还有战国时期的庄周、列御寇、惠施等人。

道家倡导自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尊黄帝、老子为创始人,并称黄老。

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统治宇宙中一切运动的法则。

老子曾在他的著作中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萧呵!寥呵!独立而不改,可以为天地母。

吾未知其名,强名之曰道”(《老子》第25章)西汉初年,汉文帝、汉景帝以道家思想治国,使人民从秦朝苛政中得以休养生息。

历史称之为文景之治。

其后,儒家学者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并被后世帝王采纳。

道家从此成为非主流思想。

虽然道家并未被官方采纳,但继续在中国古代思想的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宋明理学更是揉合了道学的思想发展而成。

道家思想后来被张鲁的五斗米道等宗教吸收,并演变成中国的重要宗教之一——道教。

魏晋风流在清谈玄学时更着重炼丹。

因此,道家与道教常被人混淆。

道家基本观点:道家哲学首先摆脱儒家社会哲学的进路,直接从天道运行的原理侧面切入,开展了以自然义、中性义为主的"道"的哲学。

天道运行有其自然而然的原理在,道的哲学即在解明此一原理性内涵,而得以提出一个活泼自在的世界空间。

透过对此一世界运行秩序之无定限、无执着的认识,道家哲学发展出迥然不同于儒家的社会哲学,社会只是一方存在的客体,在其中生存的人们,应有其独立自存的自由性,而不受任何意识型态的束缚。

基本上道家哲学并不否定儒家的社会理想,但对于社会责任的态度并不先存立场,而能有更尊重人类自主性的态度与存在定位。

道家重视人性的自由与解放。

解放一方面是人的知识能力的解放,另方面是人的生活心境的解放,前者提出了“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认识原理,后者提出了“谦”、“弱”、“柔”、“心斋”、“坐忘”、“化蝶”等的生活功夫来面对世界。

道家的社会哲学不是进取的,积极的,因为社会只是天道的过程,而不是目的本身。

道家认为儒家的社会理想是合理的,但不是绝对的,因此基本上并不需要提出一套决定性的社会理想,因为天道变化,本身无所谓绝对的是非善恶之性能,因而道家强调得更多的是在社会中生存的智慧原理,而且这种智慧必须是能应在任何历史情境的社会之中都行之有效的生存之道。

也就因为道家的社会哲学不以自己发展规格为主,而强调应对的智慧,因此利于人们修养生息的需求,故而让汉初的黄老之治有了实验的理论基础。

同时也安定了千百年来中国士大夫失意于儒家本位的官场文化之后,也能有一广大的心性世界以顺遂人生。

三、法家管理思想法家,中国春秋战国时代一个以法治为核心的思想学派。

这个学派否定了世袭贵族天然传承的等级制度,认为“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史记•商君列传》)他们在政治实践中,奖励耕战,毁弃诗书,彻底与传统文化决裂,主张以法治国。

这种流派主要盛行于战国时的韩、魏、赵三国,而早期的法家学派人物亦来自这三国,如商鞅来自魏国、申不害来自韩国、慎到来自赵国等。

法家中有三个学派:慎到重“势”、申不害重“术”,商鞅重“法”,这些学派思想由韩国人韩非子集以大成,构成法家思想的终极核心。

法家这种学说乃一种纯功利主义的思想体系,内容核心主要是针对君主如何加强统治。

在战国时代那种“捐礼让而贵战争,弃仁义而用诈谲,苟以取强而已矣”的殊死竞争的情况下,法家这种思想在斗争中确是相当实用,如秦统一六国就是明证,而儒家那种固守传统的温和政治主张就未免显得有些“愚远而阔于事情”了(《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西汉后期,法家思想被“废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儒家所吸收,并开始以儒法并用“儒表法里”的理论治理国家,独立的法家学派逐渐被排斥掉。

法家基本观点:1,事断于法,制度管理。

这是法家的最基本的观点,法家管理上主要就是重视法律制度,用制度来约束人们的行为。

2,识人辨奸,明察秋毫。

在管理上我们要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要正确的来评价员工的成绩。

3,任贤使能,唯才是举。

要留给员工足够的空间啦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

4,生杀予夺,以术御下。

上司要知道怎么来管理下属。

5,恩威并施,赏罚分明。

领导者必须端正赏罚态度,对下属要一视同仁,这样才能维持制度的严肃性。

四、墨家管理思想墨家是中国古代主要哲学派别之一,约产生于战国时期。

创始人为墨翟。

墨家是一个纪律严密的学术团体,其首领称“矩子”,其成员到各国为官必须推行墨家主张,所得俸禄亦须向团体奉献。

墨家学派有前后期之分,前期思想主要涉及社会政治、伦理及认识论问题;后期墨家在逻辑学方面有重要贡献。

墨者多来自社会下层,以“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为教育目的,“孔席不暖,墨突不黔”,尤重艰苦实践,“短褐之衣,藜藿之羹,朝得之,则夕弗得”,“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孟子·尽心上》)。

“以裘褐为衣,以跂蹻(草鞋)为服,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生活清苦。

墨者可以“赴汤蹈刃,死不旋踵”,意思是说至死也不后转脚跟后退。

墨者中从事谈辩者,称“墨辩”;从事武侠者,称“墨侠”。

墨者必须服从钜子的领导,其纪律严明,相传“墨者之法,杀人者死,伤人者刑”(《吕氏春秋·去私》)。

例如钜子腹朜的儿子杀了人﹐虽得到秦惠王的宽恕﹐但仍坚持“杀人者死”的“墨者之法”。

墨家基本观点:1.兼爱。

完全的博爱(与儒家的亲亲相对反,将父慈、子孝、兄友、弟悌......等等的亲人对待方式,扩展到其他陌生人身上。

)2.非攻。

反对侵略战争。

(战争对于败者的伤害及,伤人命、损其才,是没有意义的破坏行动。

而对于胜方而言,仅仅是获得了数座城池与税收,但总的来说伤害与损失也是巨大的,所以战争是没有意义的行为。

)3.尚贤。

不分贵贱唯才是举。

4.尚同。

上下一心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兴利除弊。

(有一说法为“上同”,认为天子是百官之首,而百姓听令百官,与上而同,此乃“上同”之意。

)5.天志。

掌握自然规律。

(有一说法为天子代天行政,并借由上同的观念推论出人民以天的意志而行事。

)6.明鬼。

尊重前人智慧和经验。

(有一说法认为墨家说鬼所为并非迷信,而是希望以神鬼之说使人民警惕,不行邪恶。

)7.非命。

通过努力奋斗掌握自己的命运。

8.非乐。

摆脱划分等级的礼乐束缚,废除繁琐奢靡的编钟制造和演奏。

(古代音乐费时耗事,花费甚大,于国家并无生产的行为,乃无用之事。

)9.节用。

节约以扩大生产。

反对奢侈享乐生活。

10.节葬。

不把社会财富浪费在死人身上。

(儒家的厚葬耗钱财,守丧则需三年,三年过后人虚弱需要人扶才能起行,影响国家生产力,乃浪费之事。

)(三)儒、法、道、墨四家之关系儒学是贵族学,所谓贵族,具有三种身份:1、统治阶级;2、剥削阶级;3、有闲阶级(雅文化的创造者)。

墨家反对剥削,也反对有闲,但承认需要统治,所以要建立贤人+公仆的政治。

法家反对有闲,但要保留统治和剥削,所以要代贵族以官僚。

道家理论上是只要有闲,不过没有剥削则不能有闲,而没有统治又无法剥削,所以若不能像庄子本人那样死扛,根子上,道家还是三者都要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