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文言文练习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文言文练习及答案范本八年级文言文训练及答案(四篇)
![人教版八年级文言文练习及答案范本八年级文言文训练及答案(四篇)](https://img.taocdn.com/s3/m/498301e0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33.png)
人教版八年级文言文练习及答案范本八年级文言文训练及答案(四篇)如何写人教版八年级文言文练习及答案范本一在本期中,我所任教的班级是初一.七班,其中有十多名彝族学生。
从他们入学考试的状况来看,七班60名学生成绩相对较差,而且多数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力量都不是很高,特殊是拼音和朗读更差,这给我的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所以,这个学期的语文教学,依据部编教材的要求和学生实际,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主要是尽力弥补根底,培育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比方在课堂上听讲要记笔记,要积极发言提问等等;另一方面是培育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培育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我们采纳的是部编教材人教版20xx版,20xx年印制的新版教材,和以前的人教版教材相比,篇目做了较大的改动,删除了一半,新增了一半。
从教材的编排意图来看,淡化了以前根据文体来划分单元的形式,更加注意学生的人文体验,特殊是对于阅读的编排表达了“三位一体”的理念,也就是教读课文、自读课文和课外阅读三者既有区分,又有联系,互为补充,力求构建完整的阅读体系,同时培育的阅读力量,表达语文的“工具性”。
本册教材共分为六个单元,共计22课,各种文体混合编排,注意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育,而且表达了梯度。
比方:每个单元要求学生把握的学习目标都有明确规定,既有练习,呈螺旋式上升,又有侧重。
1、重视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育,赐予必要的入学教育,明确学习要求,进展方法指导,让孩子们知道怎么学语文,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2、营造轻松、活泼的自主学习气氛,让学生在学习中学学问,在生活中学道理,开头漂亮语文的欢乐之旅。
3、不断改良自己的教学方法,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教学,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效率,准时发觉教学中的问题,并进展反思。
4、指导学生进展朗读训练,要求学生能一般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
可以在课外组织朗读竞赛或者是演讲竞赛,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内文言文专题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内文言文专题练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66152daf705cc17552709d0.png)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内文言文专题练习题(一)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不见曦.月()(2)沿溯.阻绝()(3)乘奔.御风()(4)属.引凄异()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3.下面句子中的“之”字意思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春冬之时A.渔人甚异之B.无丝竹之乱耳C.水陆草木之花D.石青糁之4.文章从山、水两个方面来描写三峡的自然景观,写山,突出、的特点;写水,则突出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5.文章描绘秋天的三峡时,重点描写了猿鸣,有什么作用?(二)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四时.俱备()(2)夕日欲颓.()(3)晓雾将歇.()(4)古来共谈.()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全文抓住哪一个字去写?共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4.“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三)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念.无与为乐者()(2)遂.至承天寺()(3)怀民亦未寝.()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题目及答案【中考必备】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题目及答案【中考必备】](https://img.taocdn.com/s3/m/21890b0da8956bec0975e3ba.png)
5.【2017年•湖北宜宾】Ⅱ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选段,完成18-21题。
(10分)【甲】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
”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乙】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及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A.辍耕之垄上舜发于畎亩之中B.佣者笑而应曰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C.为天下唱行拂乱其所为D.百姓多闻其贤曾益其所不能1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A.举大计亦死百里奚举于市B.必先苦其心志天下苦秦久矣C.扶苏以数谏故项燕为楚将,数有功D.等死,死国可乎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20.请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21.胨涉历尽艰辛最终“立为王,号为张楚”,舜、博说、胶鬲、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等均出身卑微但终成大业。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基础知识积累与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基础知识积累与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00e661bbd64783e09122bdb.png)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基础知识积累与阅读专项训练一、文言文基础积累1.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在文中的意思。
1. 略无阙处()2. 蝉则千转不穷()3. 窥谷忘反()4. 往之女家()5. 曾益其所不能()6. 困于心,衡于()7. 入则无法家拂()8. 甚矣,汝之不惠()9. 军士吏被甲()10.改容式车()2.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并解释。
1. 良.多趣味()2.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3. 互相轩邈..()4. 威武不能屈.()5. 必先苦.其心志()6. 面.山而居()7.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3.一词多义1. 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念无与.为乐者()3.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杂然相许.()4.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猿则百叫无绝.()5. 帝感其诚.()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6. 春冬之.时()甚矣,汝之.不惠()跳往助之.()7.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始一反焉.()且焉.置土石()8. 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9.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天子为.动()以顺为.正者()4.解释下列加点文言词的古今义。
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古义:今义:2.晓雾将歇.古义:今义:3.管夷吾举于士.古义:今义:4.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古义:今义:5.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古义:今义:二、文言文阅读【一】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八年级人教版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八年级人教版文言文阅读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d5b4c0b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e1.png)
八年级文言文阅读含答案你会做文言文吗?下面的是八年级人教版文言文阅读含答案,欢迎阅读![译文]:春秋时期,吴国国王寿梦准备攻打荆地(楚国),在召见群臣的会上警告:“有谁胆敢劝谏、上书阻止我出兵的,将他处死!”王宫中一个青年侍卫官想劝谏却又不敢,于是他就拿着弹弓、弹丸在王宫后花园转来转去,露水湿透他的衣鞋,接连三天如此。
吴王很奇怪,问道:“这是为何?天天让将衣服露湿。
”侍卫道:“园中的大树上有一只蝉,它一面唱歌,一面吸饮露水,却不知已有一只螳螂在向它逼近;螳螂想捕蝉,弯着身子紧贴着树想捕蝉,但不知旁边又来了黄雀;而当黄雀正准备啄螳螂时,它又怎知我的弹丸已对准它呢?它们三个都只顾眼前利益而看不到后边的灾祸。
”吴王一听后说:“真是说得了太好了。
”随后取消了这次军事行动。
1、请从短文中找出(归纳)一个成语。
2、与“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中加点字“于”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皆以置从美于徐公B、奉命于危难之间C、管夷吾举干士D、其不已也,告之于帝3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告其左右曰:如是者三日: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每小题3 分)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5.文中孺子为什么能世历劝谏吴王?1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2、 B3(1)身边的臣子(2 )像,这样4.这三者都一心想得到他们眼前的利益,却没有顾及后面的祸患。
5.采用设喻(类比、讽谏)的方式,委婉含蓄地指出君王的过失,深入浅出,易于让吴王理解和接受。
【七】晏子谏杀烛邹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欲杀之。
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
”公曰:“可。
”于是召而数之公前。
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我君以鸟之故而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罪三也。
数烛邹罪毕,请杀之。
”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晏子春秋·晏子谏杀烛邹》)[译文]:齐景公喜欢射鸟,叫烛邹掌管那些鸟,但鸟全都逃跑了。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文言文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文言文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8440ae6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42.png)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文言文试题(一)《桃花源记》一、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
1.缘溪行缘:________2. 落英缤纷,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鲜美(古义):____鲜美(今义):_____3.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之:_____________ 复:_____________穷(古义):_____________穷(今义):_____________4.初极狭,才通人初:_____________ 才:_______5.土地平旷,屋舍俨然俨然(古义):_____________ 俨然(今义):_____________6.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悉:__________ 外人:_____________7.具答之具:_____________8.便要还家要:_____________9.咸来问讯咸:_____________二.简答题1、后人根据《桃花源记》的故事凝缩成一个成语,这个成语是什么?他的含义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第一自然带有神秘色彩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用?。
-------------------------------------------------------------------------------------------------------------------3、第三段文字哪两方面内容?-------------------------------------------------------------------------------------------------------------------4、桃花源人为什么来到这个地方?-------------------------------------------------------------------------------------------------------------------5、为什么桃源中人嘱咐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6、你是如何理解桃花源人“不复出焉”的原因?-------------------------------------------------------------------------------------------------------------------7、渔人离桃花源,“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而后来寻找桃花源的人“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古诗文阅读练习(有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古诗文阅读练习(有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069c0710722192e4536f6d0.png)
古文阅读(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8分)高梁桥水①||,从西山深涧中来||,道此入玉河||。
白练千匹||,微风行水上||,若罗纹纸||。
堤在水中||,两波相夹||,绿杨四行||,树古叶繁||,一树之荫||,可覆数席||,垂线长丈余||。
岸北佛庐道院甚众||,朱门绀殿||,亘数十里||。
对面远树||,高下攒簇||,间以水田||。
西山如螺髻②||,出于林水之间||。
极乐寺去桥可三里||,路径亦佳||,马行绿荫中||,若张盖③||。
殿前剔牙松数株||,松身鲜翠嫩黄斑剥若大鱼鳞大可七八围许||。
暇日||,曾与黄思立诸公游此||。
予弟中郎云:“此地小似钱塘、苏堤||。
”思立亦以为然||。
予因叹西湖胜景||,入梦已久||,何日挂进贤冠④||,作六桥下客子||,了此山水一段情障⑤乎?(袁宗道《极乐寺纪游》【注】①高梁桥水:指位于北京海淀区西直门外高梁之水||。
②螺髻:发型如螺壳形||。
③盖:车盖||。
古时为车上遮阳挡雨之具||。
④挂进贤冠:挂||,摘掉||。
进贤冠||,古代儒者所戴的缁布冠||,这里指官帽或乌纱帽||。
⑤情障:久存于心的愿望||。
2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2分)(1)道.此入玉河____________ (2)去.桥可三里____________(3)大可七八围许.____________ (4)思立亦以为然.____________22.用“/”为下面句子划分两处停顿||。
(2分)松身鲜翠嫩黄斑剥若大鱼鳞大可七八围许2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分)极乐寺去桥可三里||,路径亦佳||。
24.这篇短文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2分)21.(1)从||,由(2)距离(3)表示约数(4)这样22.松身鲜翠嫩黄/斑剥若大鱼鳞/大可七八围许23.极乐寺离桥大约三里路||,道路的风景也很好||。
24.作者发出了身在官场不得自由的感叹||,流露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山水名胜向往追求的情怀||。
(部编)新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及答案
![(部编)新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49ade00227916888486d758.png)
(部编)新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附译文)(一)草书大王张丞相好书而不工。
当时流辈①皆讥笑之。
丞相自若也。
一日得句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侄录之。
当波险处②,侄罔然而止。
执所书问曰:“此何字也?”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
诟其侄曰:“汝胡不早问,致余忘之。
”【注释】①流辈:人们。
②波险处:书法中笔画怪诞的地方。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3分)A、张丞相好.书而不工/好.鸟相鸣B、丞相自.若也/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C、丞相熟.视久之/但手熟.尔D、索笔疾.书/不以疾.也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分)一日得句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侄录之3、这则故事中该责怪的人是谁?为什么?(3分)(二)管仲不谢私恩管仲束缚,自鲁之齐,道而饥渴,过绮乌封人而乞食。
乌封人跪而食之,甚敬。
封人因窃谓仲曰:“适幸及齐不死,而用齐,将何以报我?”曰:“如子之言我且贤之用能之使劳之论。
我何以报子?”封人怨之。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3分)A、道.而饥渴/独行其道.B、如.子之言/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C、甚.敬/急湍甚.箭D、将何.以报我/何.苦而不平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分)如子之言我且贤之用能之使劳之论3、从文中可以看出管仲是一个怎么样的人?(3分)(三)夏王使羿①射于方尺之皮,径寸之的。
乃命羿曰:“子射之,中,则赏子以万金之傅弥仁曰:“若羿也,喜惧为之灾,万金为之患矣。
人能遗其喜惧,去其万金,则天下之人皆不愧于羿矣。
”注①:羿,即后羿,传说中的人物,擅长射箭。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3分)A、乃.命羿曰/亚夫乃.传言开壁门B、发.无不中/舜发.于畎亩之中C、若.羿也/若.儿戏耳D、人能遗.其喜惧/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分)乃援弓而射之不中更射之又不中3、用自己话概括这则故事的寓意。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专题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专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df5e21dbb68a98271fefa24.png)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专题及答案解释各句加线的词1.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2. 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3. 渔人甚异之。
()()4. 复前行,欲穷其林。
()5.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6. 便舍船,从口入。
()7. 初极狭,才通人。
()()8.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9. 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10.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12.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13.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14.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15.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6.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17.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18.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9.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20.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21.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22.闻之,欣然规往。
()()23.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24.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5.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26.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7.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28.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29.濯清涟而不妖。
()()()30.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3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33.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34.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
()()35.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36.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37.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38.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缓缓地。
)()39.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40.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测试题精编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测试题精编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c139633eefdc8d376ee3238.png)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检测题精编一、选择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2分)A.叱咄.(duō) 缥.碧(piǎo) 弗之怠.(dài) 为坻.(chí)B.烨.然(huá) 泠.泠(líng) 轩邈.(miǎo) 浅鬣.(liè)C.皲.裂(jūn) 箪.瓢(dān) 大庇.(bì ) 辄.尽(zhé)D.婵.娟(chán) 伛偻.(lǚ) 黔.娄(qián) 汲.汲(jí)二、选出下列语句与原文书写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 )(2分)A.风烟具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B.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C.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鱼歌互答,此乐何极!D.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屦行深山巨谷中。
三、选择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2分)A.至舍.(学舍,书馆) 悄怆..幽邃(忧伤的样子)容臭.(气味,臭味)B.铁未销.(销蚀) 薄.暮冥冥(迫近)把.酒(端起)C.期.在必醉(期望) 伛偻..提携(腰背弯曲)甚.箭(快)D.戾.天(至,到) 土膏.微润(肥沃)何许.人(处所)四、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8分)1.绝:百叫无绝.( ) 2.好:好.鸟相鸣( )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好.读书( )3.至:礼愈至.( ) 4.而:既醉而.退( )至.舍( ) 足肤皲裂而.不知( )5.和:政通人和.( ) 6.观:予观.夫巴陵胜状( ) 春和.景明( )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7.秀:佳木秀.而繁阴( ) 8.乍:波色乍.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 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五、写出下列语句中的通假字,在横线上写出通假宇、本字及读音。
(6分) 1.窥谷忘反:2.同舍生皆被绮绣:3.食之不能尽其材:4.其真无马邪:5.玉盘珍馐直万钱:6.属予作文以记之:六、理解文言句意有误的一项是( )(3分)A.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古诗文阅读练习(有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古诗文阅读练习(有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c7ad3521a37f111f0855b07.png)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古诗文阅读练习(有答案)古文阅读(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8分)高梁桥水①,从西山深涧中来,道此入玉河。
白练千匹,微风行水上,若罗纹纸。
堤在水中,两波相夹,绿杨四行,树古叶繁,一树之荫,可覆数席,垂线长丈余。
岸北佛庐道院甚众,朱门绀殿,亘数十里。
对面远树,高下攒簇,间以水田。
西山如螺髻②,出于林水之间。
极乐寺去桥可三里,路径亦佳,马行绿荫中,若张盖③。
殿前剔牙松数株,松身鲜翠嫩黄斑剥若大鱼鳞大可七八围许。
暇日,曾与黄思立诸公游此。
予弟中郎云:“此地小似钱塘、苏堤。
”思立亦以为然。
予因叹西湖胜景,入梦已久,何日挂进贤冠④,作六桥下客子,了此山水一段情障⑤乎?(袁宗道《极乐寺纪游》【注】①高梁桥水:指位于北京海淀区西直门外高梁之水。
②螺髻:发型如螺壳形。
③盖:车盖。
古时为车上遮阳挡雨之具。
④挂进贤冠:挂,摘掉。
进贤冠,古代儒者所戴的缁布冠,这里指官帽或乌纱帽。
⑤情障:久存于心的愿望。
2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2分)(1)道.此入玉河____________ (2)去.桥可三里____________林,中间几处水田,西山好像人盘着螺旋状的头发,耸立在树林河水之间。
极乐寺离桥大约三里路,道路的风景也很好,马在绿荫下前行,绿荫就像给马车做的车棚。
佛殿前有几株“剔牙松”,松树躯干碧绿嫩黄,斑驳疏落就像大鱼的鱼鳞,大的松树大约有七八围(一人环抱的长度叫作围)粗。
空闲时节,我曾经和黄思立等先生一起来这里游玩。
我的弟弟袁中郎说:“这个地方就像钱塘、苏堤。
”黄思立也认为是这样。
我于是感慨西湖美景,我梦到很多次了,什么时候能挂起进贤冠(挂进贤冠,意思是辞去官职,挂起官帽,让给贤能的人),充当西湖六桥底下的游客,了却我一段山水情缘呢?(二)寇准传准少英迈,通《春秋》三传○1。
年十九,举进士。
太宗取人,多临轩○2顾问,年少者往往罢去。
或教准增年○3,答曰:“准方进取,可欺君邪?”后中第,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内文言文专题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内文言文专题练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81dbd3d524de518974b7da2.png)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内文言文专题练习题(一)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不见曦.月()(2)沿溯.阻绝()(3)乘奔.御风()(4)属.引凄异()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3.下面句子中的“之”字意思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春冬之时A.渔人甚异之B.无丝竹之乱耳C.水陆草木之花D.石青糁之4.文章从山、水两个方面来描写三峡的自然景观,写山,突出、的特点;写水,则突出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5.文章描绘秋天的三峡时,重点描写了猿鸣,有什么作用?(二)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四时.俱备()(2)夕日欲颓.()(3)晓雾将歇.()(4)古来共谈.()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全文抓住哪一个字去写?共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4.“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三)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念.无与为乐者()(2)遂.至承天寺()(3)怀民亦未寝.()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八年级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八年级文言文阅读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400c262ed630b1c58eeb53e.png)
八年级文言文阅读含答案导读:你会做文言文吗?下面的是八年级人教版文言文阅读含答案,欢迎阅读![译文]:春秋时期,吴国国王寿梦准备攻打荆地(楚国),在召见群臣的会上警告:“有谁胆敢劝谏、上书阻止我出兵的,将他处死!”王宫中一个青年侍卫官想劝谏却又不敢,于是他就拿着弹弓、弹丸在王宫后花园转来转去,露水湿透他的衣鞋,接连三天如此。
吴王很奇怪,问道:“这是为何?天天让将衣服露湿。
”侍卫道:“园中的大树上有一只蝉,它一面唱歌,一面吸饮露水,却不知已有一只螳螂在向它逼近;螳螂想捕蝉,弯着身子紧贴着树想捕蝉,但不知旁边又来了黄雀;而当黄雀正准备啄螳螂时,它又怎知我的弹丸已对准它呢?它们三个都只顾眼前利益而看不到后边的灾祸。
”吴王一听后说:“真是说得了太好了。
”随后取消了这次军事行动。
1、请从短文中找出(归纳)一个成语。
2、与“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中加点字“于”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皆以置从美于徐公B、奉命于危难之间C、管夷吾举干士D、其不已也,告之于帝3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告其左右曰:如是者三日: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每小题3 分)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5.文中孺子为什么能世历劝谏吴王?1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2、 B3(1)身边的臣子(2 )像,这样4.这三者都一心想得到他们眼前的利益,却没有顾及后面的祸患。
5.采用设喻(类比、讽谏)的方式,委婉含蓄地指出君王的过失,深入浅出,易于让吴王理解和接受。
【七】晏子谏杀烛邹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欲杀之。
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
”公曰:“可。
”于是召而数之公前。
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我君以鸟之故而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罪三也。
数烛邹罪毕,请杀之。
”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晏子春秋·晏子谏杀烛邹》)[译文]:齐景公喜欢射鸟,叫烛邹掌管那些鸟,但鸟全都逃跑了。
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文言文习题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文言文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b6e182983c4bb4cf7ecd1de.png)
《与朱元思书》习题一[基础知识训练](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①.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 )②.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 )③.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 ) 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 )(二)、解释加点的词语从流飘荡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负势竞上蝉则千转不穷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互相轩邈猛浪若奔任意东西蝉则千转不穷(三)1.写登舟纵目总体感受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概括赞叹富春江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写富春江水清澈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江流气势磅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听觉感受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翻译句子。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5.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6.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7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8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五)指出下列各组中的加点词的不同用法。
蝉则千转不穷。
( )①. 欲穷其林。
( )猿则百叫无绝( )②.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 )③.果如鹤唳云端。
( )(六).这篇文章从文体上看,应是一篇介绍了优美的景色。
描绘异水时,抓住了的特点,在描绘奇山时,紧扣的特征。
二、阅读理解。
阅读语段,答文后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精选及答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精选及答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e59b77e9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ff.png)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精选及答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中学课外文言文阅读一、楚人学舟楚①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②疾徐,惟舟师之是听。
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遂遮谢舟师,椎③鼓径进,亟犯④大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⑤。
【注释】①楚:古国名。
②折:调头。
旋:转弯。
③椎:用椎敲。
古代作战,前进时以击鼓为号。
④亟:突然。
犯:碰到。
⑤柁:同“舵”。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其始折旋疾徐()(2)乃四顾胆落()1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1)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___________(2)椎鼓径进……____________13.本文告诉人们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二、鲁人徙越读下列这则文言文,回答14~16题鲁人身善织屦①,妻善织缟②,而欲徙于越。
•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③之也,而越人跣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选自《韩非子·说林上》)【注释】①屦:麻鞋。
②缟:白绢,周人用缟做帽子。
③履:鞋,这里用作动词,指穿鞋。
④跣:赤脚。
14.解释句中加点字的含义。
(1)或谓之曰(2)以子之长15.翻译划线句。
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16.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三、农夫殴宦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者(太监)称“宫市”取之;才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指“门户”税),仍邀(强要)以驴送至内。
农夫涕泣,以所得绢付之;不肯受,曰:“须汝驴送柴至内。
”农夫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
今以柴与汝,不取直而归,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遂殴宦者。
1.解释文中加点词:(1)才与绢数尺(2)农夫涕泣(3)不取直而归(4)遂殴宦官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与“仍邀以驴送至内”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以刀劈狼首B、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D、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3.把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
2023-2024学年下学期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期中专项训练之文言文阅读(含解析)
![2023-2024学年下学期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期中专项训练之文言文阅读(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530905f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0a.png)
2023-2024学年下学期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期中专项训练之文言文阅读一.试题(共27小题)1.【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选自韩愈《马说》)【乙】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
涓人①言于君曰:“请求之。
”君遣之。
三月得千里马。
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
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②死马而捐③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④,千里之马至三。
(选自《战国策燕策一》)【注释】①涓人:国君的近侍。
②安事:何用。
③捐:花费。
④期年:满一年。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策之不以其道策:②其真无马邪其:③臣闻古之君人闻:④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以:(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而”与例句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A.潭西南而望B.中峨冠而多髯者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D.学而时习之(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②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4)两文中“千里马”的命运截然不同,说说不同之处表现在哪里。
2.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选自《桃花源记》【乙】明日,宿旦子冈①。
甫②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习题汇编(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习题汇编(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65760fe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ce.png)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习题汇编(附答案)宁静致远。
夫人之才,非凡品也,自古以来,人们对花草树木的喜爱不断增加。
晋朝的陶渊明喜爱菊花,唐朝的诗人李白喜爱牡丹。
但我却独爱荷花,因为它能在淤泥中生长而不受污染,清澈的水中洗净自身,不会妖艳,直立中通外直,不会蔓延分枝,芬芳远扬,更让人感到宁静和深远。
虽然荷花并非珍贵之品,但它的品质却非凡。
1.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2分)⑴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⑵中通外直,不蔓不枝()2.请从[二]文中摘录出与“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宁静致远”所表现的理想生活形成强烈反差的句子。
(1分)答:3.从[二]文看,作者喜欢荷花的理由是什么?这种品质对人有什么启示?(3分)答:4.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⑴香远益清,宁静致远。
译:⑵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译:5、下列哪项不是作者所喜爱的花草树木?( )A、菊花B、牡丹C、荷花D、梅花1. 我能解释下列文言语句中加点的词语。
⑴可爱者甚蕃。
可爱的东西很多。
⑵濯清涟而不妖。
清澈的水不会迷惑人的心智。
⑶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可以从远处欣赏,但不可以随意乱玩。
2. 我能翻译下列文言语句。
(1)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意思是:茎直叶通,不蔓不枝,香气远而清雅,植物高雅洁净。
3. 根据文章内容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形象。
4. 下面诗句都表达了诗人一定的内心旨取,请帮周敦颐从中找出他的“同予者”。
常建: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周敦颐的“同予者”是欣赏山水之美的人。
李商隐: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周敦颐的“同予者”是欣赏花叶之美的人。
虞世南: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周敦颐的“同予者”是欣赏秋高气爽之美的人。
5. 《爱莲说》中渗透着几种人生观?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的人生观。
6. 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人教版八级(下)语文文言文习题及答案
![人教版八级(下)语文文言文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6b408d3700abb68a982fbe3.png)
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文言文习题及答案《与朱元思书》习题一[基础知识训练](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①.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 )②.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 )③.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 ) 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 )(二)、解释加点的词语从流飘荡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负势竞上蝉则千转不穷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互相轩邈猛浪若奔任意东西蝉则千转不穷(三)1.写登舟纵目总体感受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概括赞叹富春江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写富春江水清澈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江流气势磅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听觉感受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翻译句子。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5.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6.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7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8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五)指出下列各组中的加点词的不同用法。
蝉则千转不穷。
( )①. 欲穷其林。
( )猿则百叫无绝( )②.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 )③.果如鹤唳云端。
( )(六).这篇文章从文体上看,应是一篇介绍了优美的景色。
描绘异水时,抓住了的特点,在描绘奇山时,紧扣的特征。
二、阅读理解。
阅读语段,答文后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八年级文言文练习附答案
(一)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
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
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从流飘荡()(2)急湍甚箭()
(3)猛浪若奔()(4)横柯上蔽()
2、用现代汉语在下面横线上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3、结合文中语句说说作者有怎样的志趣和情怀。
4、把下列表达的感情与文章最接近的诗句写在横线上。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4)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
能西。
(5)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6)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二)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食或尽粟—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
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B.且欲常马等不可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C.其真无马邪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D.只辱于奴隶人之手执策而临之
2.将下列文言文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策之不以其道
②食之不能尽其材
3.文中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的句子是。
作者对此表现出强烈的之情。
4.文中“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一句强调了作用。
在今天,如果你的才华不被人发现,完全可以(填相关成语),把自己的才华
积极主动地显露出来;而在位者也应(填相关成语)正确识别、选拔和
任用人才。
(一)
1、(1)随着,顺从(2)甚于、超过(3)奔驰的马(4)树枝
2、竭力攀高的人,看到雄奇的高峰,就会平息热衷功名的心;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大意对即可)
3、从“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句中表现作者对自由的渴望;从“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
百叫无绝”句中表现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歌颂;从“鸢飞
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句中表现对功名利禄的鄙视,对官场的厌恶。
(能结合语句分析,大意对即可。
)4、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二)
1.A。
(“而”都表示转折关系。
)
2.考查古文翻译能力。
要通观全文;抓住关键词、(如
“策”“道”“食”“尽其材”)坐实词义,疏通句意,译句便水到渠成。
答案:①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
②喂养它,又不让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3.考查提取文段要点能力。
“不知马”是贯穿全文的核心,造成千里马悲剧的根源,抓住就迎刃而解。
答案: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也。
4、命运起决定作用。
毛遂自荐知人善任或举贤授能
猜你感兴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