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物改性沥青离析试验记录表
改性沥青中SBS改性剂掺量测试方法(滴定法)
改性沥青中SBS改性剂掺量测试方法(滴定法)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改性沥青中SBS改性剂掺量测试的化学滴定法,本标准适用于对现场改性或工厂制备的路用改性沥青中SBS改性剂的掺量进行控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T 601 《化学试剂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GB/T 9725 《化学试剂电位滴定法通则》JTG E20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F40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SBS改性剂 styrene-butadiene-styrene block copolymer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称为热塑性丁苯嵌段共聚物或热塑性丁苯橡胶,简称SBS,一种高分子聚合物,可用作沥青改性剂。
3.2SBS改性沥青 SBS modified asphalt以基质沥青为原料,加入一定比例的SBS改性剂、稳定剂以及其它外加剂,通过剪切、搅拌等方法使其均匀地分散于沥青中,形成的改性沥青共混材料。
3.3稳定剂 stabiliaer改性沥青加工过程中,作为外加剂,可改善基质沥青与改性剂的化学平衡,降低表面张力,防止改性剂凝聚、离析,提高改性沥青的贮存稳定性。
3.4相容剂 compatibilizer借助于分子间的键合力促使改性剂和基质沥青结合为一体形成稳定共混物的助剂。
3.5SBS改性沥青标准样品 SBS modified asphalt type sample参考SBS改性沥青制作工艺制备的SBS改性剂掺量准确已知的SBS改性沥青样品,用于检测仪器的标定和检测方法的验证。
3.6SBS检测化学滴定法 SBS detection of chemical titration采用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加到待测SBS改性沥青样品中,直到化学反应完全时为止,根据耗用化学试剂剂量及浓度,确定待测样品SBS改性剂掺量。
附录1 推荐的试验检测数据记录文件及报告文唯一性标识编码表汇总
0708
粉煤灰比表面积试验检测记录表(勃氏法)
JJ0708
siO2、Al2O3、Fe2O3含量
0709
SiO2、Al2O3、Fe2O3含量试验检测记录表
JJ0709
8
沥青
密度
0801
沥青密度试验检测记录表
JJ0801
道路石油沥青试验检测报告JB010801
道路用乳化沥青试验检测报告18010802
JJ0218
冲击值
0219
粗集料冲击值试验检测记录表
JJ0219
3
岩石
单轴抗压强度
0301
岩石单轴抗压强度试验检测记录表(立方体)
JJ0301a
岩石试验检测Βιβλιοθήκη 告JB010301岩石单轴抗压强度试验检测记录表(圆柱体)
JJ0301b
抗冻性
0302
岩石抗冻性试验检测记录表
JJ0302
含水率
0303
岩石含水率试验检测记录表
粉煤灰试验检测报告JB010702
无机结合稳定材料击实试验检测报告JB010703
无机结合料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检测报告JB010704
水泥(石灰)剂量标准曲线试验检测报告JB010705
矿料级配合成试验检测检测报告JB010706
无机结合料配合比设计试验检测报告JB30707
最佳含水量
0702
无侧限抗压强度
附录1推荐的试验检测数据记录文件及报告文唯一性标识编码表
序号
项目
参数
参数号
表格名称
记录表号
报告编号
1
土
颗粒级配
0101
土的颗粒分析试验检测记录表(筛分法)
沥青运动粘度
针入度(0.1mm)(25℃,5s,100g) 针入度指数PI 软化点(℃) 运动黏度135℃(Pa﹒s) 延度(5℃,5cm/min)(cm) 闪点(℃) 溶解度(%) 弹性恢复25℃(%) 粘韧性(N.m)
/
/
/ / 或RTFOT)后 /
检 测 经检测,该沥青运动粘度不符合JTG F40结 2004的质量要求 论
/
/
氏粘度计(E032)、烘箱(A006)等
告之日起十五天内向本单位提出,逾期视为对报告无异议。③委托检测,由委托方填
④未经本单位同意,不得以任何方式复制报告,经同意复制的报告,应全文复制并经
邮
报告日期:
编:
检测单位:
地 址:
电 话:
投诉电话:
检测环境
检测结果 / / /
3.04 / / / / /
室内
马鞍山市大地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聚合物改性沥青检测报告
样品状态 无异常
检测类别 委托
委托人
见证人 /
材料产地 /
/
检测项目
密度(15℃)(g/cm3) 密度(25℃)(g/cm3)
韧性(N.m) 贮存稳定性离析,48h软化点差 (℃)
TFOT(或RTFOT)后 质量 变针化入 度延比度 5℃
检测设备
布氏粘度计(E032)、烘箱(A006)等
说明①本报告加盖本单位检测专用章后生效。②对检测结果若有异议,请于收到报告之日起十五天内向本单位提出,逾期视为 写委托协议,确保委托样品的真实性,检测结果供委托方了解委托样品品质之用。④未经本单位同意,不得以任何方式复制报 本单位加盖鲜章确认后方生效。
聚合物改性沥青的相态结构
聚合物改性沥青作为一种混合体系, 是聚合物溶 胀于沥青中, 从而将聚合物的性能传递到沥青上去。 通 过直接观察聚合物在沥青中分布的形态、 结构和相态, 可以有效地评价改性沥青的力学性能。 因此观察改性 沥青的形态结构, 是研究沥青改性机理和改性效果的 最直接手段。荧光显微照相是研究聚合物改性沥青显 微结构的有效方法, 可以借助它在聚合物改性沥青的 微观结构与宏观力学性能方面建立起联系。 聚合物改性沥青是由聚合物和沥青组成的两相共 混物,按照相的连续性可以分成 3 种基本类型:第 1 种是沥青相为连续相而聚合物相为分散相的单相连续 结构;第 2 种是聚合物相为连续相而沥青相为分散相 的单相连续结构;第 3 种为两相连续结构或两相互锁 结构,即沥青相和聚合物相都是连续的。 1 聚合物相为分散相的单相连续结构 对 SBS 改性沥青而言,当聚合物掺量小于 4% 时
(1)聚合物改性沥青的相态结构按照相的连续性 可以分成 3 种类型:第 1 种是沥青相为连续相而聚合 物相为分散相的单相连续结构;第 2 种是聚合物相为 连续相而沥青相为分散相的单相连续结构;第 3 种为 两相连续结构或两相互锁结构,即沥青相和聚合物相 都是连续的。 (2)改性沥青的相态结构与改性沥青的流变性能 和存贮稳定性有很好的相关性,从改性沥青的显微结
"
聚合物改性沥青的相态结构
黄卫东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图!
形则有所不同,如图 6 所示。 从图 6 可以看出聚合物颗粒形状也各异,但它的 边界线柔和,聚合物相边界与沥青相边界亲和性较 好,这与图 5 形状及边界轮廓线均无规则有很大不 同,这往往预示着该改性沥青的贮藏稳定性较好。
聚合物改性沥青离析试验原始记录2
检验性质:第页共页
样品名称
委托编号
样品规格
样品编号
检测方法
委托日期
评定依据
检测日期
试验设备
试验环境
SBS、SBR类聚合物改性沥青
PE、EVA类聚合物改性沥青
沥青软化点试验(环球法)
加热起始温度
介质(℃)
温度上升速
度(C/min)
沥青聚合物体系的相容性和离析程度
报告
第一次试验
第二次试验
口均匀的,无结皮和沉淀
□在杯边缘有轻微的聚合物结皮
□在整个表面有薄的聚合物结皮
□在整个表面有厚的聚合物结皮(大于0.8mm)
□无表面结皮但容器底部有薄的沉淀
□无表面结皮但容器底部有厚的沉淀(大于6mm)
□均匀
口边缘轻微结皮
□薄的全面结皮
口厚的全面结皮
口薄的底部沉部
底部
软化点温度(°C)
差值(℃)
平均值(C)
备注
结果评定
复核:
检测:
新型TPS改性沥青的高低温及感温性能
FEATURES |特稿0 引言排水沥青路面因具有特殊的结构而有着排水、降噪、抗滑以及雨天减轻水漂、水雾等多种功能,大大提高了行车的安全性。
法国是推广排水沥青路面最快、最为广泛的国家,其将排水路面中的黏结材料聚合物采用改性沥青、橡胶沥青以及纤维,从而提高混合料的抗松散、剥落的性能[1]。
英国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经开始铺筑过排水性沥青路面,但是由于当时用普通沥青作为混合料的黏结材料,所以使用效果不佳,英国认为在保证高温下不发生沥青析漏的前提下应尽量采用较多的沥青[2]。
日本对于排水沥青路面的研究不是很早,但是其技术研究较深入、成熟,提出了自己的设计方法和标准,累计铺筑面积已经达到3 000万m 2[3]。
日本自主研究出一种名为TPS 的高黏改性剂,用于制作高黏改性沥青。
在2003年,陕西的公路建设部门同日本的某公司合作,在咸阳国际机场的高速路上铺设了厚度为50 mm 的排水性沥青路面[4-6],其中沥青改性剂采用的就是日本的TPS 高黏改性剂。
结果显示,高黏改性剂的加入确实解决了排水路面常见的病害,明显增强了集料与沥青之间的黏结力。
TPS 高黏改性沥青以其优异的黏性和黏附能力,已在排水路面中得到了广泛应用[7-8],在中国当前排水路面中使用的高黏改性沥青多数是进口改性沥青,价格的高昂成为制约排水赵少宗1,董飞龙2,陈阳阳2, 郭 创2, 王佳伟21.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 2000822. 长安大学 特殊地区公路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陕西 西安 710064沥青路面推广、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中国的高黏改性剂研究正处于起步阶段,并没有形成一个成熟的材料评价体系和标准。
所以,本文主要研究一种新型的国产TPS 高黏改性剂,并将这种TPS 改性沥青与SBS 改性沥青和日本的TPS 改性沥青进行温度性能的对比,目的在于研究新型TPS 改性剂的最佳掺量,为国内的排水沥青路面建设打下良好基础。
GT TECH聚合物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在超薄磨耗层中的应用
GT TECH聚合物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在超薄磨耗层中的应用黄勇新【摘要】结合广东龙怀高速公路匝道水泥路面加铺超薄磨耗层技术的具体应用,就试验路段的工程概况、材料组成设计、施工工艺及实体工程效果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匝道水泥路面采用超薄磨耗层加铺后,路面使用性能大幅度提高且路面危害大大减少,路面的使用寿命延长;优化了行车环境,使行车更为安全舒适.【期刊名称】《广东公路交通》【年(卷),期】2018(044)004【总页数】5页(P32-36)【关键词】超薄磨耗层;GTTECH聚合物;加铺;路用性能【作者】黄勇新【作者单位】广东冠粤路桥有限公司,广州5114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16.2170 引言随着车辆荷载、时间、环境等因素的作用,匝道水泥混凝土路面普遍存在平整度不佳、行车舒适性差、抗滑性能衰减快等问题,为解决这些技术问题,采用沥青混合料加铺罩面可很好地解决该问题。
通常磨耗层的寿命小于10年。
多项研究表明:一旦路面结构的性能进入了“中等”状态,其使用性能的衰减则会急剧加速,需要在路面结构性能良好的情况下选择合适的时机、合适的方案开展预防性养护[1~2]。
新型超薄磨耗层系统是一种采用同步摊铺技术,实施厚度一般为0.8~2.0 cm的热拌沥青混凝土加铺层,其热拌沥青混合料和粘结层原料为高性能聚合物改性沥青以及经化学处治的SBS改性乳化沥青,具有良好的抗裂、抗渗水、抗滑性能,碾压成型后能有效提升路面平整度,降低行车噪音。
本文结合广东龙怀高速公路匝道水泥路面加铺超薄磨耗层技术的具体工程实例,就工程概况、材料设计、施工工艺及工程效果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1 工程概况广东龙怀高速公路主线采用双向四车道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车速为100km/h,整体式路基宽度为26m,分离式路基宽度为13m。
其枢纽互通式立交匝道设计车速≥60km/h。
LM2合同段忠信东互通式立交匝道水泥混凝土路面进行加铺1.5 cm厚的GT TECH热拌超薄磨耗层,总加铺面积约2.623 8万m2。
沥青胶结材料试验记录
沥青胶结材料试验记录一、试验目的:本次试验旨在了解沥青胶结材料的物理性能和机械性能,为该材料的使用和工程应用提供依据。
二、试验材料和设备:1.试验材料:a.沥青b.矿物粉料c.骨料d.水2.试验设备:a.搅拌机b.试验机c.称重仪三、试验步骤:1.样品制备a.沥青和矿物粉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在搅拌机中搅拌均匀;b.骨料加入搅拌机中,与沥青和矿物粉料混合搅拌,直到成为均匀的胶结材料;c.胶结材料倒入模具中,并用手轻轻敲击模具,确保胶结材料填充密实;d.将模具放置在试验机上,进行压缩试验。
2.物理性能测试a.密度测试:使用称重仪测量胶结材料的质量和体积,计算出其密度;b.吸水性测试:将胶结材料浸泡在水中一定时间后,取出并测量质量变化,计算吸水率;c.热胀冷缩性测试:将胶结材料放入高温和低温环境中,记录其尺寸变化。
3.机械性能测试a.抗压强度测试:在试验机上施加均匀的压力,记录达到破坏时的最大压力;b.弯曲强度测试:在试验机上施加一个单点荷载,记录达到破坏时的最大荷载;c.疲劳性能测试:在试验机上施加交变载荷,记录材料疲劳寿命。
四、试验结果:1.物理性能:a. 密度:胶结材料的密度为X kg/m3;b.吸水性:胶结材料的吸水率为X%;c.热胀冷缩性:在高温下胶结材料膨胀X%,在低温下收缩X%。
2.机械性能:a.抗压强度:胶结材料的抗压强度为XMPa;b.弯曲强度:胶结材料的弯曲强度为XMPa;c.疲劳性能:胶结材料的疲劳寿命为X次。
五、试验结论:通过以上试验,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该沥青胶结材料具有较好的物理性能,具有较高的密度和吸水性能;2.该沥青胶结材料在高温下会膨胀,而在低温下会收缩;3.该沥青胶结材料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和弯曲强度,适用于承受较大压力和弯曲的工程应用;4.该沥青胶结材料具有较好的疲劳性能,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六、改进建议:针对本次试验,可以进一步改进的地方有:1.在制备过程中,可以尝试不同比例的沥青、矿物粉料和骨料,以得到更优质的胶结材料;2.可以进一步研究沥青胶结材料的机理和微观结构,以提高其物理性能和机械性能;3.可以扩大样本量和试验范围,收集更多的数据,以提高试验结果的精确性。
SBS聚合物改性剂与基质沥青的配伍性研究
文章编号:0451-0712(2007)07-0186-05 中图分类号:U414175 文献标识码:ASB S聚合物改性剂与基质沥青的配伍性研究冯新军1,2,郝培文2(11长沙理工大学公路工程学院 长沙市 410076;21长安大学公路学院 西安市 710064)摘 要:对不同类型、不同牌号的SBS和不同的基质沥青,采用不同掺配按照相同的加工工艺制备SBS改性沥青,通过技术指标试验来分析SBS类型、牌号、掺量和基质沥青对SBS改性沥青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星型SBS 的改性效果并不一定优于线型SBS,但线型SBS较星型SBS与同一种基质沥青有更好的相容性;SBS嵌段比为30 70的SBS的改性效果优于嵌段比为40 60的SBS;与同一类型的SBS改性剂相容性越好的基质沥青,其改性效果越好;而同一种SBS改性沥青的改性效果随SBS改性剂掺量(小于515%)的增大而提高。
关键词:SBS改性沥青;配伍性;嵌段比;相容性 聚合物改性沥青由于可以提高和改善路面使用性能已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中SB S聚合物改性沥青又以其能够显著提高沥青路面高温抗车辙、低温抗开裂能力、抗老化能力和耐疲劳性能而成为聚合物改性沥青的主要品种。
但是,由于SB S与基质沥青存在着配伍性,不同的基质沥青组成会严重影响SB S 改性沥青的技术性能,国内外对此研究较多,并得出芳香分含量高的基质沥青与SB S的相容性好的结论。
但对于不同类型和牌号的SB S与基质沥青混合后制备的改性沥青性能研究较少,而要选择一种与基质沥青配伍性最好的SB S类型和牌号也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本文通过对比试验,分析不同类型、不同牌号的SB S改性剂对不同基质沥青改性效果的优劣,以便指导SB S改性沥青的生产实践。
1 原材料的性质及改性沥青的加工工艺111 基质沥青试验采用2种不同的基质沥青:兰炼A H-90号沥青和埃索A H-90号沥青,其技术指标测定结果见表1,四组分分析结果见表2。
SMA13改性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报告
XXX路SMA-13改性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报告XXXX路SMA-13改性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报告注意事项:1.本报告未加盖检测单位报告专用章、缺页、添页或涂改均无效;无相关人员及签发人签字无效;未经检测单位许可复印无效;2.对检测报告有异议者,请于收到报告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检测单位提出;3.试验检测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执行,无标准的按双方协议执行。
XXXX检测中心设计报告1.0 概述受XXXX委托,XXXX检测中心承担了XXXX路工程上面层SMA-13型沥青混合料的目标配合比设计工作。
本次改性沥青混合料SMA-13的目标配合比设计方法依据《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进行设计。
2.0 设计依据上面层SMA-13改性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依据以下标准规范、规程:1、《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2、《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3、《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2011);3.0 原材料试验本次试验所用集料、矿粉、沥青均为委托方送样,各原材料规格及产地如下:1、沥青:XXX产SBS改性沥青;2、集料:XXX产玄武岩(碎石1:9.5~13.2mm、碎石2:4.75~9.5mm)3、细集料:XXX产石灰岩(碎石4:0-2.36mm)4、矿粉:XXX矿粉厂;5、木质素纤维:XXX(用量为混合料总质量的0.35%)。
4、抗剥落剂:XXX(用量为沥青质量的0.35%)沥青、矿粉、粗集料、细集料、纤维试验结果如表3.0-1至表3.0-5。
注:(1)因沥青、矿粉相同,故本报告试验结果取自XXX 市XXX 路XX 标 下面层Sup-20设计报告。
4.0矿料级配的选择4.1矿料的级配范围SMA-13混合料矿料级配范围见表4.1-1。
表4.1-1 SMA-13沥青混合料级配范围4.2初选级配确定SMA-13的三组级配1、2、3,4.75mm筛孔通过率分别为24.1%、26.9%、29.7%,各档集料筛分结果及三组级配组成见表 4.2-1。
T 0661-2011 聚合物改性沥青离析试验
T 0661-2011 聚合物改性沥青离析试验1目的与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测定聚合物改性沥青的离析性,以评价改性剂与基质沥青的相容性。
2仪具与材料技术要求2.1沥青软化点仪,同T 0606。
2.2试验用标准筛,0.3mm。
2.3盛样管:铝管,直径约25mm,长约140mm,一端开口。
2.4烘箱:能保温163℃±5℃或135℃±5℃。
2.5冰箱。
2.6支架:能支撑盛样管,竖立放入烘箱及冰箱中,也可用烧杯代替。
2.7剪刀。
2.8容器:标准的沥青针入度金属试样杯(高48mm,直径70mm)。
2.9其他:小夹子、样品盒、小烧杯、小刮刀、小锤、甘油滑石粉隔离液等。
3试验步骤3.1对SBS、SBR类聚合物改性沥青,按如下试验步骤进行:3.1.1准备好盛样管,将盛样管装在支架上。
3.1.2将改性沥青用0.3mm筛过筛,然后加热至能充分浇灌,稍加搅拌并徐徐注入竖立的盛样管中,数量约为50g。
3.1.3 将铝管开口的一端捏成一薄片,并折叠两次以上;然后用小夹子夹紧,密闭;将盛样管连同架子(或烧杯)一起放入163℃±5℃的烘箱中,在不受任何扰动的情况下静放48h±1h。
3.1.4加热结束后,将盛样管连支架一起从烘箱中轻轻取出,放入冰箱的冷柜中,保持盛样管在竖立状态,不少于4h,使改性沥青试样凝为固体。
待沥青全部固化后将盛样管从冰箱中取出。
3.1.5待试样温度稍有回升发软,用剪刀将盛样管剪成相等的3截,取顶部和底部的各1/3试样分别放入样品盒或小烧杯中,再放入163℃±5℃的烘箱中融化,取出已剪断的铝管。
3.1.6稍加搅拌,分别灌入软化点试模中。
3.1.7对顶部和底部的沥青试样按本规程T 0606同时进行软化点试验,计算其差值。
3.1.8应进行两次平行试验,取平均值。
3.2对PE、EVA类聚合物改性沥青,按如下试验步骤进行:3.2.1 将聚合物拌入沥青中成为混合物,在高温状态下充分浇灌入沥青针入度试样杯中,至杯内标线处(距杯口6.35mm),将杯放入135℃的烘箱中,持续24h±1h,不扰动表面,小心地从烘箱中取出样杯,仔细观察试样,经观察以后,用一小刮刀徐徐地探测试样,查看表面层稠度,检查底部及四周的沉淀物。
T 0661-2011 聚合物改性沥青离析试验
T 0661-2011 聚合物改性沥青离析试验1目的与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测定聚合物改性沥青的离析性,以评价改性剂与基质沥青的相容性。
2仪具与材料技术要求2.1沥青软化点仪,同T 0606。
2.2试验用标准筛,0.3mm。
2.3盛样管:铝管,直径约25mm,长约140mm,一端开口。
2.4烘箱:能保温163℃±5℃或135℃±5℃。
2.5冰箱。
2.6支架:能支撑盛样管,竖立放入烘箱及冰箱中,也可用烧杯代替。
2.7剪刀。
2.8容器:标准的沥青针入度金属试样杯(高48mm,直径70mm)。
2.9其他:小夹子、样品盒、小烧杯、小刮刀、小锤、甘油滑石粉隔离液等。
3试验步骤3.1对SBS、SBR类聚合物改性沥青,按如下试验步骤进行:3.1.1准备好盛样管,将盛样管装在支架上。
3.1.2将改性沥青用0.3mm筛过筛,然后加热至能充分浇灌,稍加搅拌并徐徐注入竖立的盛样管中,数量约为50g。
3.1.3 将铝管开口的一端捏成一薄片,并折叠两次以上;然后用小夹子夹紧,密闭;将盛样管连同架子(或烧杯)一起放入163℃±5℃的烘箱中,在不受任何扰动的情况下静放48h±1h。
3.1.4加热结束后,将盛样管连支架一起从烘箱中轻轻取出,放入冰箱的冷柜中,保持盛样管在竖立状态,不少于4h,使改性沥青试样凝为固体。
待沥青全部固化后将盛样管从冰箱中取出。
3.1.5待试样温度稍有回升发软,用剪刀将盛样管剪成相等的3截,取顶部和底部的各1/3试样分别放入样品盒或小烧杯中,再放入163℃±5℃的烘箱中融化,取出已剪断的铝管。
3.1.6稍加搅拌,分别灌入软化点试模中。
3.1.7对顶部和底部的沥青试样按本规程T 0606同时进行软化点试验,计算其差值。
3.1.8应进行两次平行试验,取平均值。
3.2对PE、EVA类聚合物改性沥青,按如下试验步骤进行:3.2.1 将聚合物拌入沥青中成为混合物,在高温状态下充分浇灌入沥青针入度试样杯中,至杯内标线处(距杯口6.35mm),将杯放入135℃的烘箱中,持续24h±1h,不扰动表面,小心地从烘箱中取出样杯,仔细观察试样,经观察以后,用一小刮刀徐徐地探测试样,查看表面层稠度,检查底部及四周的沉淀物。
聚合物改性沥青离析试验检测记录表
聚合物改性沥青离析试验检测记录表
记录编号:
JJ0814
工程部位/用途
路面工程/面层
委托/任务编号
/
样品名称 试验依据 试验条件
SBS改性沥青 JTG E20-2011
室温25℃
样品编号 样品描述 试验日期
YP-2019-LQJ-000 黑色、液态 #VALUE!
主要仪器设备及 编号
电脑全自动沥青软化点仪HTLQ-10、真空干燥箱HTLQ-13、医用低温箱HTLQ-14等
沥青种类
SBS类
沥青标号
SBS类I类 (I-D)
试验编号
烧杯内液体种 类
顶部试样 开始加热 时液体温 度(0C)
底部试样开
始加热时液 顶部 软化 底部 软化
体温度 (0C)
点(0C) 点(0C)
软化点差值 (0C)
平均值 (0C)
1
蒸馏水
5.0
5.0
83.5
81.5
2.0
2.0
2
蒸馏水
5.0
5.0
83.5
82.0
1.5
备 注:
试验:
复 核:
监理工程 师:
日期:
#VALUE!
沥青离析试验和软化点测试方法研究
沥青离析试验和软化点测试方法研究科技论坛民营科技2010年第7期沥青离析试验和软化点测试方法研究陇伟(贵州华特路用材料高新技术有限公司,贵州贵阳550004)摘要:利用几种不同的样品,用牙膏皮,玻璃试管等进行离心分离,研究离析性.在所用的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比较不同样品的稳定性.对于同一样品,将牙膏皮,玻璃试管和易拉罐所得到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实验误差,根据样品的离析性,对样品的稳定性进行评价.关键词:改性沥青;软化点;离析性1离析试验方法简介采用GB/1"4507-99标准,且该试样方法不适用于溶剂法和乳液法昆的改性沥青体系.1.1设备.1)铝管:直径25mm,高度140mm,试验过程中可以将管口折叠;2)烘箱:控温能力为:200℃℃;3)支架;4)产刀与水锤.12实验步骤.1)将下端封闭的试管放在支架上;2)将无水的式样加热到110~C以上,使其易于流动倾倒,加热使不得使其局部过.浇注50g:tSg的样品人垂直的铝管中,将铝管上部折叠;3)将垂直的铝管连同架子放人163+_5~,的烘箱中,垂直放置48小时;4)将架子与铝管保持垂直状态,小心的放入一:±5oC的冰箱中4小时.5)将试管分成三等分,将上,下段放人烧杯中,放置与163'E~5~C的烘箱中至可以流动,时间在两个小时以内.6)测量上下两段的软化点.7)计算软化点的差值.1-3精密度.重复性:软化点测量的重复测量的两个结果的差值不应该大于下列的规定软化℃允许差数℃8018O—loo2100,--1403再现l生:同—个i群由两式验室各自测定的结果不应该大于5.5℃.2石油沥青软化点测试法本标准是用于测定石油沥青的软化点.石油沥青的软化是在测定的条件下,因受热而下坠达25.4mm时的温度,以℃表示.2.1方法摘要.将规定重量的钢球放在规定的尺寸的金属环上,以恒定的加热速率加热此组件,当试样软化到足以使被包在沥青中的钢球下落到规定的距离时,则此时的温度作为软化.2.2仪器和材料.所使用的仪器有:沥青软化点测定仪,钢球:直径为9.53mm,重量为3'5±..05g;试样环,钢球定位仪:用黄铜制成,能使钢球定位于试样中央.支架:由上,下,中及下承板和定位套组成.环可以水平的安装在中承板的圆孔中,环的下边缘距下承板的距离为25.4mm.其距离由定位套保证.温度计:应符合GB/514-83{(;~油产品试验用液体温度计技术条件》中的沥青软化点专用温度计的规格技术要求;电炉及其它加热器;金属板或玻璃板;刀:切沥青用.采用的材料包括:甘油—化石粉隔离剂;新煮过的蒸馏水;甘油.23准备工作.1)将金属板放在涂有隔离剂的金属板或玻璃板上.2)降预先脱水的试样加热熔化.不断的搅拌,防止局部过热.加热温度不得超过试样的估计软化点.加热时间不得超过30min.将试样注入黄铜环内并且高出环面.3)试佯在空气中冷却30min后,用热刀刮去高出环面的部分.使沥青与环面相平.4)估计软化点不大于80%的试样,将盛有试样的黄铜环及板放在盛满水保温槽内,水温保持在5±05℃,恒温15分钟.估计软化点大于80%的试样,将盛有试样的黄铜环及板放在盛满甘油的恒温槽内,甘油温保持在32±1℃,恒温15分钟.2.4试验步骤.1)从水或甘油保温槽内取出盛有试样的黄铜环放在环架中的承板的园孑L中,并套上钢球定位器把整个环架放入烧杯中,调整水面或甘油面到深度标记.环架上的任何部位不得有气泡,将温度计由上承板中心孔插入,使水银球底部与铜环下面齐平.2)将烧杯移放在有石棉网的电炉上,然后将钢球放在试样上立即加热.使水或甘油在3分钟以后保持每分钟上升5±0.5度.在整个测试中如温度的上升速度超过此范围,则试验应重做.3)当试样软化到足以使被包在沥青中的钢球下落到下承板时,则此时的温度作为软化点.25精密度.重复测定的两个结果的差值部的大雨下列规定:软化,℃允许差数℃<80180--,10021O1403同一试样由两个实验室测定的结果的差不大于55℃.3试验数据分析实验选用不同的改型沥青进行离析.进行离析时,为了进行对比,选用了玻璃试管和牙膏管(试验由于样品不够,所以没有用易拉罐进行试验)分别进行离析.玻璃试管的规格为:试管的直径为25cm,长为:14cm.用玻璃试管进行离析时,玻璃试管用铝箔纸进行封口.为了进行更好的对比,玻璃试管应与牙膏试管同时放入烘箱中.所用化样都应在烘箱中进行.离析的数据如下:表1运用玻璃试管进行离析的数据表序艚蚍i志;上部软化点下部软化点上.………上部软化点下部软化点憎哺牙膏,试菅:次分软化:上部分软化点下部分软化点…在上部分软化点下部分软化点…压4结论从表1与表2的比较可以得到:玻璃试管的离析效果比牙膏皮要好,上下软化差大.但是,表2中出现一个反常的现象:2O%胶粉的软化点特别低,它与牙膏管的软化点差太大.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在做软化化样的时候,加热的温度太高,造成沥青的氧化.为了更好的比较玻璃试管与牙膏皮的离析效果,试验选用了两种改性沥青同时倒样,同时离析,在同一实验室并用通一台仪器测量,结果如表3:表3测量结果对比沥青试管上三次化点上下软化点差上软茏{上下软{也鹾滨州I牙膏管472548鬣鹂管删ss浏It牙膏管580626玻璃管sos7696468647.046.25&257255055863066080964888。
沥青规范指标单项表
1、2、3表注:[1] 破乳速度、与集料粘附性、拌和试验,与所使用的石料品种有关。
工程上施工质量检验时应采用实际的石料试验,仅进行产品质量评定时可不对这些指标提出要求;[2] 当用于填补车辙时,BCR蒸发残留物的软化点宜提高至不低于55℃;[3]贮存稳定性根据施工实际情况选择试验天数,通常采用5天,乳液生产后能在第二天使用完时也可选用1天。
个别情况下改性乳化沥青5天的贮存稳定性难以满足要求,如果经搅拌后能够达到均匀一致并不影响正常使用,此时要求改性乳化沥青运至工地后存放在附有搅拌装置的贮存罐内,并不断地进行搅拌,否则不准使用。
[4]当改性乳化沥青或特种改性乳化沥青需要在低温冰冻条件下贮存或使用时,尚需按T0656进行-5℃低温贮存稳定性试验,要求没有粗颗粒、不结块。
液体沥青AL(M)-1技术指标聚合物改性沥青技术要求表4.6.2注: [1] 表中135℃运动粘度可采用《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 052-2000)中的“沥青布氏旋转粘度试验方法(布洛克菲尔德粘度计法)”进行测定。
若在不改变改性沥青物理力学性质并符合安全条件的温度下易于泵送和拌和,或经证明适当提高泵送和拌和温度时能保证改性沥青的质量,容易施工,可不要求测定。
[2] 贮存稳定性指标适用于工厂生产的成品改性沥青。
现场制作的改性沥青对贮存稳定性指标可不作要求,但必须在制作后,保持不间断的搅拌或泵送循环,保证使用前没有明显的离析。
4.6.3 制造改性沥青的基质沥青应与改性剂有良好的配伍性,其质量宜符合表4.2.1-1中A级或B级道路石油沥青的技术要求。
供应商在提供改性沥青的质量报告时应提供基质沥青的质量检验报告或沥青样品。
注:①坚固性试验可根据需要进行;②用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时,多孔玄武岩的视密度可放宽至2.45t/m3,吸水率可放宽至3%,但必须得到建设单位的批准,且不得用于SMA路面;③对S14即3~5规格的粗集料,针片状颗粒含量可不予要求,<0.075mm含量可放宽到3%。
试验表格-沥青,混合料
延伸速度(cm/min) 1
延度值(cm)
2
3
平均值
烧杯中液体温度上升记录℃
烧
试
室 内
杯 内
每 分
平
软 化
样 编 号
温 度 ℃
液 体 名
钟 上 升
起 始 温
1 分 钟
2 分 钟
3 分 钟
4 分 钟
5 分 钟
6 分 钟
7 分 钟
8 分 钟
9 10 11 分分分 钟钟钟
12 分 钟
13 分 钟
14 分 钟
试验室名称:
委托单位/委托人 工程名称 工程部位/用途 试验依据 判断依据
主要仪器设备及编 号
产地
序号 1
第 页共 页
乳化沥青试验检测报告
报告编号:
JB010803
委托/任务编号 样品编号 样品名称 样品描述 试验日期
检测项目 破乳速度
代表数量 检测结果
技术指标 检测结果 结果判定 备注
2
贮存稳定性
质量损失(%)
8 薄膜加热试验
针入度比25℃(%)
检测结论:
℃延度
委托编号 样品编号 样品名称 判定依据 试验日期
沥青标号
代表数量
技术指标
检测结果
结果判定
备注:
声明:本报告须有公司授权批准人签字,并盖有“检测报告专用章”,报告涂改、复印无效;若用户对报告有异 议,应在收到报告后十五天内向本公司提出书面申诉,逾期不予受理。
试验依据
样品描述
试验条件 主要仪器设备及编
号
委托/任务编号 样品编号 样品名称 试验日期
闪燃点
温度上升情况(从240℃开始观察)
母料工艺橡胶沥青离析性试验分析
必将蓬 勃发展 。
法胶粉或粉碎法胶粉都大。试验所用胶粉和沥青分
别 见表 1和表 2 。
混 合 时『/ Hh J
图2 胶粉 S C改 性 沥 青 禺 析 试 验结 果
根据 试验 结果 可 以看 出 , 不 同混合 温度 下 , 在 母
素 。胶粉 目数是胶粉 的粗细程度, 目数越大, 胶粉越 细, 6 O目( 6 含 O目) 以上称为精细胶粉 , 以下成为普 通 胶粉 。本 研究 选用 2 、O 8 8 4 、O目胶粉 s c在 添加少
工艺流 程如 图 1 :
3 相容 性影晌 分析
橡 胶 改性 沥青 是 一个 非 常 复 杂 的混合 体 系 , 影
响因素众多。为了充分认识和了解橡胶改性沥青混 合 体 系相容性 的特 点 和规 律 , 研 究 从 以下 几方 面 本
进行 :
3 1 胶粉混合时间和温度对改性沥青的影响 .
维普资讯
・
5 6・
北 方 交 通
2o o8母 料 工 艺橡胶 沥青 离析 试验 分 析 李 明
( 宁省 交 通 厅 公 路 管 理 局 , 阳 辽 沈 10 0 ) 10 5
摘
要: 通过对母料 工艺橡胶沥青 离 析性 试验 分析 , 究橡胶粉 与基 质沥青的相容性 , 出母料 工艺橡胶 沥 来研 找
青相容性影响因素 , 高改性效果 。 提 关键词 : 沥青 ; 橡胶 离析 ; 相容 ; 母料
中 图 分类 号 :U 3 T 55 文 献 标 识 码 : B 文 章编 号 :63—65 ( 08 0 0 5 0 17 0 2 2 0 )6— 0 6— 3
JT-T 860.8-2023沥青混合料改性添加剂 第8部分:高模量剂
目㊀㊀次前言 (Ⅱ)引言 (Ⅲ)1㊀范围 (1)2㊀规范性引用文件 (1)3㊀术语和定义 (1)4㊀技术要求 (2)5㊀试验方法 (3)6㊀检验规则 (5)7㊀标志㊁包装㊁运输和储存 (7)附录A(规范性)㊀掺加聚烯烃类高模量剂的沥青结合料制备方法 (9)附录B(规范性)㊀掺加高模量剂的沥青混合料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10)附录C(规范性)㊀高模量剂的灰分含量试验方法 (11)附录D(规范性)㊀高模量剂的含水率试验方法 (12)附录E(规范性)㊀微粒化天然沥青类高模量剂无机物颗粒粒径试验方法 (13)附录F(规范性)㊀沥青旋转黏度试验方法 (14)附录G(规范性)㊀沥青弹性恢复试验方法 (15)附录H(规范性)㊀沥青离析试验方法 (16)附录I(规范性)㊀沥青密度试验方法 (17)附录J(规范性)㊀沥青混合料空隙率试验方法 (19)附录K(规范性)㊀沥青混合料低温弯曲破坏应变试验方法 (21)附录L(规范性)㊀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试验方法 (23)附录M(规范性)㊀沥青混合料冻融劈裂强度比试验方法 (25)附录N(规范性)㊀沥青混合料动态模量试验方法 (27)附录O(规范性)㊀沥青混合料疲劳失效应变试验方法 (29)Ⅰ沥青混合料改性添加剂第8部分:高模量剂1㊀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沥青混合料改性添加剂高模量剂的技术要求㊁试验方法㊁检验规则,以及标志㊁包装㊁运输和储存等要求㊂本文件适用于沥青混合料改性添加剂高模量剂的生产㊁检验和使用㊂2㊀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㊂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㊂GB267㊀石油产品闪点与燃点测定法(开口杯法)GB/T1033.1㊀塑料㊀非泡沫塑料密度的测定㊀第1部分:浸渍法㊁液体比重瓶法和滴定法GB/T1633㊀热塑性塑料维卡软化温度(VST)的测定GB/T3682.1㊀塑料㊀热塑性塑料熔体质量流动速率(MFR)和熔体体积流动速率(MVR)的测定㊀第1部分:标准方法GB/T4507㊀沥青软化点测定法㊀环球法GB/T4508㊀沥青延度测定法GB/T4509㊀沥青针入度测定法GB/T5304㊀石油沥青薄膜烘箱试验法GB/T17037.4㊀塑料㊀热塑性塑料材料注塑试样的制备㊀第4部分:模塑收缩率的测定3㊀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㊂3.1高模量剂㊀high modulus additive以高分子聚合物为主要成分,经过一定的工艺制备成均匀颗粒状或粉状的改性材料,按一定比例掺加到沥青混合料中,能够显著提高沥青混合料的模量和耐疲劳性能㊂注:高模量剂按照材料的化学成分,分为聚烯烃类和微粒化天然沥青类㊂3.2微粒化天然沥青㊀micronized natural bituminous天然沥青材料经物理研磨等加工得到的平均粒径小于5μm的粉状改性材料㊂14㊀技术要求4.1㊀高模量剂4.1.1㊀外观产品应色泽均匀,为颗粒状或粉状,且均匀㊁无结块㊂4.1.2㊀聚烯烃类高模量剂聚烯烃类高模量剂性能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㊂表1㊀聚烯烃类高模量剂性能要求项㊀㊀目技术要求熔体质量流动速率(190ħ,21.6N)(g/10min)ȡ1.5灰分含量(%)ɤ30密度(g/cm3)实测单个颗粒质量(g)ɤ0.03收缩率纵向(%)ɤ1.2横向(%)ɤ0维卡软化温度B50法(ħ)ȡ35 4.1.3㊀微粒化天然沥青类高模量剂微粒化天然沥青类高模量剂性能要求应符合表2的规定㊂表2㊀微粒化天然沥青类高模量剂性能要求项㊀㊀目技术要求灰分偏差(%)ɤʃ5含水率(%)ɤ2无机物粒径(μm)D avɤ5 D90ɤ12㊀㊀注1:灰分偏差是实测灰分含量与目标灰分含量的差值㊂㊀㊀注2:D av是指颗粒的平均粒径;D90是指颗粒的90%分位粒径㊂4.2㊀掺加高模量剂的沥青结合料4.2.1㊀掺加聚烯烃类高模量剂的沥青结合料按附录A的方法,在最佳掺量(一般为道路石油沥青质量的5%~9%)条件下聚烯烃类高模量剂与实际工程应用的低标号道路石油沥青掺配后的沥青结合料,其性能要求应符合表3的规定㊂2表3㊀掺加聚烯烃类高模量剂的沥青结合料性能要求项㊀㊀目技术要求软化点增加值(ħ)ȡ10延度(25ħ)(cm)ȡ10表观黏度(135ħ)(Pa㊃s)ɤ3.0㊀㊀注:软化点增加值是石油沥青掺加高模量剂前后的软化点的差值㊂4.2.2㊀掺加微粒化天然沥青类高模量剂的沥青结合料掺加微粒化天然沥青类高模量剂的沥青结合料,即微粒化天然沥青成品,其性能要求应符合表4的规定㊂表4㊀掺加微粒化天然沥青类高模量剂的沥青结合料性能要求项㊀㊀目技术要求ⅠⅡⅢ年极端最低气温及气候分区-37.0ħ~-21.5ħ-21.5ħ~-9.0ħ>-9.0ħ冬寒区冬冷区冬温区1-22-23-21-32-31-42-4针入度(100g,5s,25ħ)(0.1mm)25~4020~3515~25软化点T R&B (ħ)ȡ55ȡ60ȡ65延度(25ħ,5cm /min)(cm)ȡ35ȡ25ȡ15表观黏度(175ħ)(Pa㊃s)ɤ3.0闪点(COC)(ħ)ȡ230弹性恢复(25ħ)(%)ȡ60ȡ55ȡ50离析(软化点差)(ħ)ɤ2.5密度(25ħ)(g /cm 3)实测老化后残留物质量变化(%)ɤʃ0.5针入度比(25ħ)(%)ȡ65延度(25ħ)(cm)ȡ15ȡ10ȡ84.3㊀掺加高模量剂的沥青混合料掺加高模量剂的沥青混合料性能要求应符合附录B 的规定㊂5㊀试验方法5.1㊀高模量剂5.1.1㊀外观通过目测和手感检验㊂35.1.2㊀聚烯烃类高模量剂5.1.2.1㊀熔体质量流动速率按GB/T3682.1中热塑性塑料熔体流动速率的质量测量的方法进行㊂5.1.2.2㊀灰分含量按附录C的方法进行㊂5.1.2.3㊀密度按GB/T1033.1中非泡沫塑料密度的液体比重瓶法进行㊂5.1.2.4㊀单个颗粒质量单个颗粒质量试验按下列步骤进行:a)㊀缩分出两组样品,每组不少于10颗;b)㊀采用感量为0.001g的电子天平,称量每组样品质量,计算每组单个颗粒质量,准确至0.001g;c)㊀取两组单个颗粒质量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㊂5.1.2.5㊀收缩率按GB/T17037.4中的热塑性塑料材料注塑试样的制备中模塑收缩率的方法进行㊂5.1.2.6㊀维卡软化温度按GB/T1633中的热塑性塑料维卡软化温度B50测试方法进行㊂5.1.3㊀微粒化天然沥青类高模量剂5.1.3.1㊀灰分偏差按附录C的方法测定样品的灰分含量,计算实测灰分含量与目标灰分的差值作为灰分偏差㊂5.1.3.2㊀含水率按附录D的方法进行㊂5.1.3.3㊀无机物粒径按附录E的方法进行㊂5.2㊀掺加高模量剂的沥青结合料5.2.1㊀针入度按GB/T4509的方法进行㊂5.2.2㊀软化点及软化点增加值掺加高模量剂的沥青结合料的软化点及软化点增加值,按GB/T4507的方法进行㊂5.2.3㊀延度按GB/T4508的方法进行㊂45.2.4㊀表观黏度按附录F的方法进行㊂5.2.5㊀闪点按GB267的方法进行㊂5.2.6㊀弹性恢复按附录G的方法进行㊂5.2.7㊀离析按附录H的方法进行㊂5.2.8㊀密度按附录I的方法进行㊂5.2.9㊀老化后残留物性能老化后残留物性能试验按下列方法进行:a)㊀老化后质量变化按GB/T5304的方法进行;b)㊀残留针入度比按GB/T4509的方法进行;c)㊀残留延度按GB/T4508的方法进行㊂5.3㊀掺加高模量剂的沥青混合料掺加高模量剂的沥青混合料性能指标试验按附录B的方法进行㊂6㊀检验规则6.1㊀检验分类6.1.1㊀检验分型式检验和出厂检验,检验项目应符合表5~表8的规定㊂表5㊀聚烯烃类高模量剂检验项目项㊀㊀目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型式检验出厂检验外观 4.1.1 5.1.1++熔体质量流动速率 4.1.2 5.1.2.1++灰分含量 4.1.2 5.1.2.2+-密度 4.1.2 5.1.2.3++单个颗粒质量 4.1.2 5.1.2.4+-收缩率 4.1.2 5.1.2.5++维卡软化温度 4.1.2 5.1.2.6++㊀㊀注: + 为必检项目; - 为不检验项目㊂5表6㊀微粒化天然沥青类高模量剂检验项目项㊀㊀目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型式检验出厂检验外观 4.1.1 5.1.1++灰分偏差 4.1.3 5.1.3.1+-含水率 4.1.3 5.1.3.2+-无机物粒径 4.1.3 5.1.3.3++㊀㊀注: + 为必检项目; - 为不检验项目㊂表7㊀掺加聚烯烃类高模量剂的沥青结合料检验项目项㊀㊀目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型式检验出厂检验软化点增加值 4.2.1 5.2.2++延度 4.2.1 5.2.3+-表观黏度 4.2.1 5.2.4+-㊀㊀注: + 为必检项目; - 为不检验项目㊂表8㊀掺加微粒化天然沥青类高模量剂的沥青结合料检验项目项㊀㊀目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型式检验出厂检验针入度 4.2.2 5.2.1++软化点 4.2.2 5.2.2++延度 4.2.2 5.2.3++表观黏度 4.2.2 5.2.4++闪点 4.2.2 5.2.5++弹性恢复 4.2.2 5.2.6++离析 4.2.2 5.2.7++密度 4.2.2 5.2.8+-老化后质量变化 4.2.2 5.2.9++老化后残留针入度比 4.2.2 5.2.9++残留延度 4.2.2 5.2.9++㊀㊀注: + 为必检项目; - 为不检验项目㊂6.2㊀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a)㊀新产品的试制定型检验;b)㊀正式生产后,如工艺或原材料有变化,影响产品性能时;6c)㊀产品停产超过半年恢复生产时;d)㊀正常生产时,每生产500t聚烯烃类高模量剂或10000t微粒化天然沥青成品时;e)㊀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f)㊀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要求时㊂6.3㊀组批和抽样6.3.1㊀组批应根据产量将产品分批次编号,高模量剂每一批号为50t,微粒化天然沥青成品每一批号为1000t;批重量不足的以实际数量为一批㊂6.3.2㊀抽样以批为单位抽样㊂对于聚烯烃类高模量剂,在至少10个包装袋中随机抽取等量样品后,混合㊁搅拌和缩分后得到两份样品,每份不少于2kg;对于微粒化天然沥青成品,从沥青罐车中取两份样品,每份不少于5kg㊂同一批号的产品抽检一次㊂6.4㊀判定规则6.4.1㊀型式检验,若有一项或一项以上检验项目不合格,则进行第二份样品全项检验㊂若所有检验项目检验合格,则判定该批次合格;否则判定该批次不合格㊂6.4.2㊀出厂检验,取1份样品进行检验,若所有项目检验合格,则判定该批次合格;任一项不合格,则判定该批次不合格㊂7㊀标志㊁包装㊁运输和储存7.1㊀标志7.1.1㊀聚烯烃类高模量剂应采用防潮㊁耐破损的附有内膜的纸袋或塑料编织袋包装,每袋的数量可根据添加工艺和运输方式确定㊂包装上应包括以下内容:a)㊀产品名称㊁型号㊁产品执行的标准代号㊁商标;b)㊀生产企业名称㊁地址;c)㊀生产日期㊁批号㊂7.1.2㊀微粒化天然沥青成品应采用沥青专用车热态灌装,应提供材料运输单㊂7.2㊀包装每批产品应配有使用说明书和合格证,合格证上除包括以上内容外,还应包括下列内容:a)㊀生产地;b)㊀生产日期;c)㊀生产批号;d)㊀检验员;e)㊀检验执行的标准;f)㊀检验结果㊂7.3㊀运输7.3.1㊀聚烯烃类高模量剂产品在运输时应采取防潮㊁防雨㊁防晒㊁防污损等措施,应轻装轻卸㊁防止挤7压,包装袋应完好无损㊂7.3.2㊀微粒化天然沥青成品应该采用沥青专用车热态灌装运输到现场㊂7.4㊀储存聚烯烃类高模量剂产品应存放在阴凉干燥处,避免日光长期照射,并远离热源;微粒化天然沥青成品宜在储存罐中储存㊂8附㊀录㊀A(规范性)掺加聚烯烃类高模量剂的沥青结合料制备方法A.1㊀仪器试验仪器应符合下列要求:a)㊀电子天平:感量不大于0.1g;b)㊀烘箱:50ħ~200ħ可调节,温度控制精度为ʃ0.5ħ;c)㊀沥青盛样器皿:圆形金属桶,带盖;d)㊀高速剪切机:0r/min~5000r/min转速可调,可控温;e)㊀其他:玻璃棒㊂A.2㊀材料道路石油沥青:满足技术要求的35号道路石油沥青或工程实际应用的低标号道路石油沥青㊂A.3㊀方法与步骤A.3.1㊀称取500gʃ5g的道路石油沥青置于盛样器皿中,用烘箱加热至170ħʃ10ħ㊂A.3.2㊀称取一定质量高模量剂,分次缓慢加入热沥青中㊂注:高模量剂掺量一般为5%~9%(以基质沥青的质量计),具体掺量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或供货商推荐值确定㊂A.3.3㊀在加入高模量剂的同时,在4000r/min~5000r/min转速条件下高速剪切不小于30min,致试样均匀㊁无明显颗粒,剪切过程中温度应保持在170ħʃ10ħ㊂A.3.4㊀剪切完成后应立即浇模,进行相关试验㊂9附㊀录㊀B(规范性)掺加高模量剂的沥青混合料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B.1㊀掺加高模量剂的沥青混合料性能要求应符合表B.1的规定㊂表B.1㊀掺加高模量剂的沥青混合料性能要求项㊀㊀目技术要求空隙率(%)2~4低温弯曲破坏应变(-10ħ,50mm/min)(με)气候分区:1-3,2-3,1-4,2-4ȡ2000气候分区:1-2,2-2,3-2ȡ2300气候分区:1-1,2-1ȡ2600动稳定度(60ħ,0.7MPa)(次/mm)ȡ4000冻融劈裂残留强度比(%)ȡ80动态模量(20ħ,10Hz)(MPa)ȡ13000疲劳失效应变(15ħ,10Hz,@106次)(με)ȡ130 B.2㊀沥青混合料试验用级配掺加高模量剂的沥青混合料按照表B.2的级配进行配合比设计与性能试验㊂表B.2㊀掺加高模量剂的沥青混合料试验用级配级配类型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26.5191613.29.5 4.75 2.36 1.180.60.30.150.075HFM-2010090~10076~9268~8654~7735~5920~4115~3111~249~207~145~9 HFM-16 10090~10079~9363~8037~5823~4517~3413~2611~208~145~10 B.3㊀试验方法B.3.1㊀空隙率按附录J的方法进行㊂B.3.2㊀低温弯曲破坏应变按附录K的方法进行㊂B.3.3㊀动稳定度按附录L的方法进行㊂B.3.4㊀冻融劈裂残留强度比按附录M的方法进行㊂B.3.5㊀动态模量按附录N的方法进行㊂B.3.6㊀疲劳失效应变按附录O的方法进行㊂01附㊀录㊀C(规范性)高模量剂的灰分含量试验方法C.1㊀仪器试验仪器应符合下列要求:a)㊀高温炉:封闭式高温炉,可恒温620ħʃ30ħ;b)㊀坩埚:碗形陶瓷坩埚,上部内径约15.5mm,高度约5.5mm,容积为625mLʃ75mL;c)㊀电子天平:感量0.001g;d)㊀烘箱:50ħ~200ħ可调节,温度控制精度为ʃ0.5ħ;e)㊀干燥器:采用透明或棕色的钠钙硅玻璃或硼硅玻璃制造的真空干燥器;f)㊀瓷盘:金属瓷盘㊂C.2㊀试验步骤C.2.1㊀采用四分法缩分1份3.00gʃ0.10g试样,共取2份;将试样放入瓷盘中,在105ħʃ5ħ烘箱中烘干2h以上,在干燥器中冷却;按同样方法将坩埚烘干㊁冷却㊂C.2.2㊀将高温炉预热至620ħʃ30ħ㊂C.2.3㊀将坩埚在天平上称量质量m2,准确至0.001g㊂C.2.4㊀将坩埚在天平上清零,将烘干高模量剂试样放入坩埚上称量质量m0,准确至0.001g㊂C.2.5㊀将坩埚(含高模量剂)置于高温炉中,620ħʃ30ħ加热至质量恒重(指每间隔1h前后两次称量质量差不大于试样总质量的0.1%,本标准以下同),加热不少于2h㊂C.2.6㊀取出坩埚(含高模量剂),放入干燥器中冷却(不少于30min)㊂将坩埚(含高模量剂)放到天平上称量质量m1,准确至0.001g㊂C.3㊀数据处理C.3.1㊀高模量剂灰分含量按公式(C.1)计算,准确至0.1㊂A C=m1-m2m0ˑ100% (C.1)式中:A C 高模量剂灰分含量;m0 试样质量,单位为克(g);m1 坩埚(含高模量剂)质量,单位为克(g);m2 坩埚质量,单位为克(g)㊂C.3.2㊀同一样品测定两次,取算术平均值作为灰分含量试验结果,准确至0.1%㊂当两次测定值的差值大于1.0%时,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㊂11附㊀录㊀D(规范性)高模量剂的含水率试验方法D.1㊀仪器试验仪器应符合下列要求:a)㊀烘箱:50ħ~200ħ可调节,温度控制精度为ʃ1ħ;b)㊀电子天平:精度为ʃ0.001g;c)㊀坩埚:碗形陶瓷坩埚,上部内径约15.5mm,高度约5.5mm,容积为625mLʃ75mL;d)㊀干燥器:采用透明或棕色的钠钙硅玻璃或硼硅玻璃制造的真空干燥器㊂D.2㊀方法与步骤D.2.1㊀按四份法取2份10.0gʃ0.1g试样㊂D.2.2㊀将烘箱预热至105ħʃ5ħ㊂D.2.3㊀将坩埚放在天平上称量质量m2,准确至0.001g㊂D.2.4㊀将坩埚放在天平上清零,将试样放入坩埚后称量质量m0,准确至0.001g㊂D.2.5㊀将坩埚(含试样)置于烘箱中,105ħʃ5ħ加热至恒重,不少于2h㊂D.2.6㊀取出坩埚(含干燥试样),放入干燥器中冷却㊂冷却后放到天平上称量坩埚(含干燥试样)质量m1,准确至0.001g㊂D.3㊀数据处理D.3.1㊀含水率按公式(D.1)计算,准确至0.1㊂W C=m0-m1+m2m1-m2ˑ100% (D.1)式中:W C 试样含水率;m0 试样质量,单位为克(g);m1 坩埚(含干燥试样)质量,单位为克(g);m2 坩埚质量,单位为克(g)㊂D.3.2㊀同一样品测定两次,取算术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准确至0.1%㊂当两次测定值的差值大于0.5%时,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㊂21附㊀录㊀E(规范性)微粒化天然沥青类高模量剂无机物颗粒粒径试验方法E.1㊀仪器试验仪器应符合下列要求:a)㊀电子天平:感量0.01g;b)㊀烘箱:50ħ~200ħ可调节,温度控制精度为ʃ0.5ħ;c)㊀激光粒度仪:量程为0.1μm~300μm,分度值为0.01μm,配专用软件能自动进行颗粒粒度分布的分析;d)㊀量筒:200mL无塞量筒;e)㊀烧杯:200mL低型烧杯㊂E.2㊀材料分析纯:三氯乙烯㊂E.3㊀试样制备E.3.1㊀称取95g三氯乙烯置于烧杯中㊂E.3.2㊀称取5g的天然沥青试样溶于三氯乙烯中,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得到均匀的分散液㊂E.4㊀方法与步骤E.4.1㊀使用玻璃棒搅拌分散液均匀后,立即用滴管取一定量的分散液,加入激光粒度仪内置容器中直至光学浓度值介于15%~20%㊂E.4.2㊀开启激光粒度仪进行超声震荡,待光学浓度值稳定后;在稳定后的30s~60s内读取多组粒度分布数据㊂E.5㊀数据处理计算各组数据的算术平均值,绘制粒度分布曲线图,并给出D av和D90试验结果㊂31附㊀录㊀F(规范性)沥青旋转黏度试验方法F.1㊀仪器试验仪器应符合下列要求:a)㊀布洛克菲尔德黏度计:具有直接显示黏度㊁扭矩㊁剪切应力㊁剪变率㊁转速和试验温度等项目的功能;b)㊀电热鼓风干燥箱:50ħ~200ħ可调节,温度控制精度为ʃ0.5ħ;c)㊀标准温度计:分度值0.1ħ;d)㊀秒表:精度ʃ0.2s㊂F.2㊀试验步骤F.2.1㊀取代表沥青样品,分装在盛样容器中,在烘箱中加热至软化点以上100ħ左右保温30min~ 60min备用㊂F.2.2㊀仪器在安装时应调至水平,使用前应检查仪器的水准器气泡是否对中㊂开启黏度计温度控制器电源,设定温度控制系统至要求的试验温度㊂此系统的控温准确度应在使用前严格标定㊂F.2.3㊀根据预估沥青黏度,选择适宜的转子㊂F.2.4㊀取出沥青盛样容器,适当搅拌,按转子型号所要求的体积向黏度计的盛样筒中添加沥青试样,根据试样的密度换算成质量㊂加入沥青试样后的液面应符合不同型号转子的规定要求,试样体积应与系统标定时的标准体积一致㊂F.2.5㊀将转子与盛样筒一起置于已控温至试验温度的烘箱中保温,维持1.5h㊂若试验温度较低时,可将盛样筒试样适当放冷至稍低于试验温度后再放入烘箱中保温㊂F.2.6㊀取出转子和盛样筒安装在黏度计上,降低黏度计,使转子插进盛样筒的沥青液面中,至规定的高度㊂F.2.7㊀使沥青试样在恒温容器中保温,达到试验所需的平衡温度(不少于15min)㊂F.2.8㊀按仪器说明书的要求选择转子速率㊂例如在135ħ测定时,对RV㊁HA㊁HB型黏度计可采用20r/min,对LV型黏度计可采用12r/min,在60ħ测定可选用0.5r/min等㊂开动旋转黏度计,观察读数,扭矩读数应在10%~98%范围内㊂在整个测量黏度过程中,不能改变设定的转速,改变剪变率㊂仪器在测定前是否需要归零,可按操作说明书规定进行㊂F.2.9㊀观测黏度变化,当小数点后面2位读数稳定后,在每个试验温度下,每隔60s读数一次,连续读数3次,以3次读数的平均值作为测定值㊂F.2.10㊀对每个要求的试验温度,重复以上过程进行试验㊂试验温度宜从低到高进行,盛样筒和转子的恒温时间应不小于1.5h㊂F.2.11㊀如果在试验温度下的扭矩读数不在10%~98%的范围内,应更换转子或降低转子转速后重新试验㊂F.3㊀数据整理平行测定两次,取算术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准确至0.1Pa㊃s㊂当两次测定值的差值大于平均值的3.5%时,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㊂41附㊀录㊀G(规范性)沥青弹性恢复试验方法G.1㊀仪器试验仪器应符合下列要求:a)㊀试模:采用延度试验所用标准试模㊂b)㊀水槽:能保持规定的试验温度,变化不超过0.1ħ㊂水槽的容积不小于10L,高度应满足试件浸没深度不小于10cm,离水槽底部不少于5cm的要求㊂c)㊀延度试验机:标准沥青低温延度试验机㊂d)㊀温度计:测温范围0ħ~50ħ,分度值0.1ħ㊂G.2㊀试验步骤G.2.1㊀标准试验温度为25ħ,拉伸速率为5cm/minʃ0.25cm/min㊂G.2.2㊀取代表沥青样品㊁制模,最后将试样在25ħ水槽中保温1.5h㊂G.2.3㊀将试样安装在滑板上,按延度试验方法以规定的5cm/min的速率拉伸试样达10cmʃ0.25cm 时停止拉伸㊂G.2.4㊀拉伸一停止就立即用剪刀在中间将沥青试样剪断,保持试样在水中1h,并保持水温不变㊂注意在停止拉伸后至剪断试样之间不应有时间间歇,以免使拉伸应力松弛㊂G.2.5㊀取下两个半截的回缩的沥青试样轻轻捋直,但不应施加拉力,移动滑板使沥青试样的尖端刚好接触,测量试件的残留长度㊂G.3㊀数据处理G.3.1㊀按公式(G.1)计算弹性恢复率,准确至0.1%㊂D=L-X Lˑ100% (G.1)式中:D 试样的弹性恢复;L 试样拉伸至10cm或断裂时的长度,单位为厘米(cm);X 试样两端对接后的残留长度,单位为厘米(cm)㊂G.3.2㊀平行测定三次,取算术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㊂若三次测定值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不在其平均值的5%以内,但其中两个较高值之差在平均值的5%以内,则弃去最低测定值,取两个较高值的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㊂G.3.3㊀当三次测定值的差值大于平均值的4%时,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㊂51附㊀录㊀H(规范性)沥青离析试验方法H.1㊀仪器试验仪器应符合下列要求:a)㊀沥青软化点仪:标准沥青软化点仪;b)㊀盛样管:铝管,直径约25mm,长约140mm,一端开口;c)㊀电热鼓风干燥箱:50ħ~200ħ可调节,温度控制精度为ʃ0.5ħ;d)㊀恒温冰箱:能保持温度为-10ħ以下,当缺乏专用的恒温冰箱时,可采用家用电冰箱的冷冻室代替,控温准确度为ʃ2ħ;e)㊀支架:能支撑盛样管,竖立放入烘箱及冰箱中,也可用烧杯代替;f)㊀容器:标准的沥青针入度金属试样杯(高48mm,直径70mm)㊂H.2㊀试验步骤H.2.1㊀准备好盛样管,将盛样管装在支架上㊂H.2.2㊀取代表样品,加热至能充分浇灌,稍加搅拌并徐徐注入竖立的盛样管中,质量为50gʃ5g㊂H.2.3㊀待盛样管中的沥青冷却至室温后,将铝管的开口端用铝箔封闭㊂然后将盛样管连同架子一起放入163ħʃ5ħ的烘箱中静置48hʃ1h㊂H.2.4㊀加热结束后,将盛样管连支架一起从烘箱中轻轻取出,放入冰箱的冷柜中,保持盛样管在竖立状态,不少于2h,使改性沥青试样凝为固体㊂待沥青全部固化后将盛样管从冰箱中取出㊂H.2.5㊀待试样温度稍有回升发软,用小刀将盛样管中试样等分为三段,取顶部和底部的各三分之一试样分别放入样品盒或小烧杯中,再放入163ħʃ5ħ的烘箱中融化,取出已剪断的铝管㊂H.2.6㊀稍加搅拌,分别灌入软化点试模中㊂H.2.7㊀对顶部和底部的沥青试样按GB/T4507同时测定软化点值㊂H.3㊀数据处理按公式(H.1)计算软化点差值作为试验结果,准确至0.1ħ㊂ΔSP=SP t-SP b (H.1)式中:ΔSP 软化点差值,单位为摄氏度(ħ);SP t 上段沥青的软化点,单位为摄氏度(ħ);SP b 下段沥青的软化点,单位为摄氏度(ħ)㊂61附㊀录㊀I(规范性)沥青密度试验方法I.1㊀仪器试验仪器应符合下列要求:a)㊀比重瓶:玻璃制,瓶塞下部与瓶口须经仔细研磨㊂瓶塞中间有一个垂直孔,其下部为凹形,以便由孔中排除空气㊂比重瓶的容积为20mL~30mL,质量不超过40g㊂b)㊀恒温水槽:控温的准确度为ʃ0.1ħ㊂c)㊀天平:最大称量200g,精度为ʃ0.001g㊂d)㊀温度计:测温范围0ħ~50ħ,分度值为0.1ħ㊂e)㊀烧杯:600mL~800mL㊂f)㊀干燥器:采用透明或棕色的钠钙硅玻璃或硼硅玻璃制造的真空干燥器㊂g)㊀洗液:玻璃仪器清洗液,三氯乙烯(分析纯)等㊂h)㊀试验用水:经1次~2次蒸馏得到的蒸馏水㊂I.2㊀准备工作I.2.1㊀用洗液㊁水㊁蒸馏水先后仔细洗涤比重瓶,然后烘干称其质量(m1),准确至0.001g㊂I.2.2㊀将盛有冷却蒸馏水的烧杯浸入恒温水槽中保温,在烧杯中插入温度计,水的深度应超过比重瓶顶部40mm以上㊂I.2.3㊀使恒温水槽及烧杯中的蒸馏水达到15ħʃ0.1ħ㊂I.3㊀确定比重瓶水值I.3.1㊀将比重瓶及瓶塞放入恒温水槽中的烧杯里,烧杯底浸没水中的深度应不少于100mm,烧杯口露出水面,并用夹具将其固牢㊂I.3.2㊀待烧杯中水温再次达至15ħ后并保温30min后,将瓶塞塞入瓶口,使多余的水由瓶塞上的毛细孔中挤出㊂I.3.3㊀将烧杯从水槽中取出,再从烧杯中取出比重瓶,立即用干净软布将瓶塞顶部擦拭一次,再迅速擦干比重瓶外面的水分,称其质量(m2),准确至1mg㊂瓶塞顶部只能擦拭一次,即使由于膨胀瓶塞上有小水滴也不能再擦拭㊂I.3.4㊀以盛满水的比重瓶合计质量减去干燥比重瓶的质量作为比重瓶的水值㊂I.4㊀试验步骤I.4.1㊀取代表沥青样品,沥青的加热温度宜不高于估计软化点以上100ħ,将沥青小心注入比重瓶中,约至2/3高度㊂勿使试样黏附瓶口或上方瓶壁,并防止混入气泡㊂将盛有试样的比重瓶立即移入温度在高于试样估计软化点100ħ~110ħ的烘箱内,保持20min~30min㊂I.4.2㊀取出盛有试样的比重瓶,移入干燥器中,在室温下冷却不少于1h,连同瓶塞称其质量(m3),准确至3位小数㊂I.4.3㊀将盛有蒸馏水的烧杯放入已达15ħ的恒温水槽中,然后将盛有试样的比重瓶放入烧杯中(瓶塞也放进烧杯中),等烧杯中的水温达到15ħ后保温30min,使比重瓶中气泡上升到水面,待确认比重瓶已经恒温且无气泡后,再将比重瓶的瓶塞塞紧,使多余的水从塞孔中溢出,此时应避免带入气泡㊂71I.5.1㊀按公式(I.1)计算沥青试样的密度,准确至0.001g /cm 3㊂ρb =m 3-m 1(m 2-m 1)-(m 4-m 3)ˑρw (I.1)式中:ρb 试样在试验温度下的密度,单位为克每立方厘米(g /cm 3);m 1 比重瓶质量,单位为克(g);m 2 比重瓶与盛满水时的合计质量,单位为克(g);ρw 15ħ水的密度,为0.9991,单位为克每立方厘米(g /cm 3);m 3 比重瓶与沥青试样合计质量,单位为克(g);m 4 比重瓶与试样和水合计质量,单位为克(g)㊂I.5.2㊀平行测定两次,取算术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㊂I.5.3㊀当两次测定值的差值大于0.003g /cm 3时,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㊂81I.4.4㊀取出比重瓶,按前述方法迅速揩干瓶外水分后称其质量(m 4),准确至3位小数㊂I.5㊀数据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