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数学集体备课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精选7篇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精选7篇二班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道从不同的位置观看物体,所看到的外形是不同的;2、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看到的两个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外形;3、能由两个平面图形推想出可能是哪两个物体,并且学会分类争论的方法;4、学会如何看待事物的眼光。
(此目标由“在任一位置,都不能同时看到全部的面”挖掘出来的。
)教学重点: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看到的两个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外形;教学难点:能由两个平面图形推想出可能是哪两个物体或尽可能多的说出结论;教学过程:一、讲故事引入课题1、讲盲人摸象故事2、师:他们说的都不对,这个典故比方看问题以偏概全。
3、师:盲人因双目失明,摸到什么就说象什么,而我们比盲人幸运多了,都有一双光明的眼睛,但在任一位置观看物体是否能看全呢?今日我们就观看一些物体试试。
---板书课体——观看物体4、以问题形式让同学明确本节课目标师:你已经知道了关于观看物体的哪些学问?还想知道什么?二、新课(习得阶段)(一)看1、例子1——看模型——比较大的长方体模型(1)小组活动师:口述要求——在你的位置不动观看你能看到几个面?(老师预备各侧面外形问同学:从下面看是什么外形?从侧面和上面看呢?)可以活动:你能找到一个位置看到全部的面吗?(最少看到一个面,最多能看到三个面)最多能看到几个面?(2)启示::师:不只是学数学还要从数学中品出点有价值的东西来,能品出什么呢?“最多只能看三个面”想到什么?2、看一个立体图形(预备三个立体图形:正方体、圆柱体、球体,课前发给小组)从不同角度观看三个立体图形,看看观看到的是什么外形?3、看两个立体图形(例2)让同学看书回答(先试后导)4、练习八3题5、请两个一组现场找物体也可以到外面找,从不同角度去观看,并把观看到的结果和同学沟通(找一个或两体物体都行)(二)想猜一猜嬉戏:老师出示实物一部分,让同学猜可能是什么物体?(为例2下面做一做打基础,例2下面的做一做比例2难。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第五单元集体备课
单元
授课
时间
从第一周至第十三周时间11月11日至11月29日
集体备课
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平均分的活动中体会和认识除法。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单元
练习
1、看谁算的有对又快。2、列式计算。3、连线。4、判断对错。5、提问题。
检测
时间
2013、11.27
课时
分配
信息窗1、2、3、4各(2课时),我学会了吗?(1课时),复习(1课时),测试(1课时),讲评(1课时)。
年级
二
科目
数学
时间
2013年11月9日
单元序号
五
单元内容
森林里的故事—除法的初步认识
备课小组成员
全镇二年级全体数学教师
中心发言人
王玉芹
单元
教学
目标
1、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在具体的活动中理解平均分的含义.2、结合具体的情境,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初步了解有关0的除法和有余数除法。3、能用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展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精选8篇】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精选8篇】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精选8篇】数学课件分析是重要的。
语文是工具学科,是我们学好各门功课的基础。
学好语文有利于提高我们逻辑思维,有利于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篇1)教学内容:估算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口算下面各题:40×1060×2030×40300×70 200×8012×400240×2130×330×311×502、求下面各数的近似数:32、18、68、72、95、35、842选择几个数说一说是怎样求近似数的。
3、估算:198×4305×6485×3182×5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的?二、探究新知:1、提出问题:(1)出示例2图:请学生仔细观察。
你从图中了解到什么?(2)把在图中获取的信息汇总,说成完整的一道题:大会堂里共有18排座位,每排22个座位。
有350名同学来听课,能坐得下吗?2、探讨估算方法。
(1)请学生思考、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引出算式:18×2222×18(2)小组讨论:怎样估算得数?(3)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各种估算方法。
方法一:18≈2022≈2020×20=400方法二:18≈2022×20=440方法三:22≈2018×20=360(4)比较、评价。
3、尝试解决问题。
(1)请学生运用估算方法解决问题。
有一本书,它其中的一页有23行,每行约有22个字。
一页大约有多少个字?(2)组织交流。
部编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
部编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一)一、教材解析本单元让学生初步了解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或几何体,所看到的图形可能是不同的,让学生能根据观察到的图形,判断观察的视角,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初步体会到局部和整体的关系,实现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转化。
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初步教授“三视图”的知识,在有层次的观察活动中,让学生通过观察、想象和推理,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并能根据表象进行推理,使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达到课程教学中的三个核心目标:空间观念、几何直观和推理能力。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知道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或几何体时看到的图形可能不同,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简单物体和几何体时看到的图形,能用推理解决简单的问题,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教学难点是让学生能辨认从侧面观察简单物体和几何体时看到的图形,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知道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时看到的图形可能不同,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简单物体时看到的图形。
通过对立体图形的观察,学会辨认从立体图形前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图形。
2.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初步掌握全面、正确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
3.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初步形成全面看待事物的意识。
4.能根据观察立体图形时所看到的图形,推理出观察的位置,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重点难点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认识到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时看到的图形可能是不同的。
会辨认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立体图形时所看到的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能根据观察到的图形,判断观察的视角,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
四、教学建议1.以学生已有的认知发展为基础,精心选择要观察的物体,注重学生观察经验的积累和运用。
为使学生获得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经验,首先要选择学生熟悉和喜欢的物体作为观察对象,调动学生观察的兴趣,在情境模拟中以直观经验为基础,建立表象,明确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时所看到的图形可能不同,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遵循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注重学生观察经验的积累。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共五则)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共五则)第一篇: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第五单元森林里的故事---除法的初步认识信息窗1---森林聚会课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理解平均分,课本第48~50页。
教学目标:1、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能用除法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初步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教学方法:谈话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具: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同学们,你最喜欢那种小动物?今天小动物们要在美丽的大森林里举行一次有趣的聚会,想知道你最喜欢的小动物来没来吗?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主题图)二、探索新知:1.师:好热闹的聚会啊!在刚才的画中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表述看到的)2.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发现了这么多信息。
请同学们猜猜看,接下来小动物要干什么?他们会遇到什么问题?(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把学生提出的有关平均分的问题记录在黑板上。
)3.师:现在我们就来帮助小动物们解决这些问题吧!猜猜看这两只大熊猫会怎样分这10个竹笋呢?为什么会这样分?(学生可能会出现各种情况,当学生提到把竹笋分给每个学生同样多时,教师应及时引导板书:同样多)4.师:同学们能想出这么多分法,真不简单,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其中的一种分法——平均分。
板书:平均分5.师:你能用学具分一分,试一试吗?(教师巡视,指导)6.师:哪位同学能展示一下你是怎样分的?学生可能出现:生1:我用10根小棒代替10个竹笋,先给大熊猫1个,再给小熊猫一个;然后再拿1个给大熊猫,再拿一个给小熊猫。
一直分完,每只熊猫正好分了5个。
生2:先拿2个给大熊猫,再拿2个给小熊猫,然后再拿2个给大熊猫,拿2个给小熊猫,剩下2个一只一个,每只熊猫正好分了5个。
生3:先拿5个给大熊猫,再将剩下的5个分给小熊猫,每只熊猫正好分了5个。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数学教案“第五单元观察物体”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轴对称,镜面对称。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3.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4.通过以上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三、单元特点借助直观形象、操作活动以及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发展空间观念。
如观察、剪一剪、画对称轴或图形的另一半、照镜子、折出对称轴。
四、具体单元1.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例1(1)这里的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是以后学习“三视图”和投影几何的雏形,在这里只是观察形象实物图,让学生判断的观察到的物体也是以立体形式出现的,比较简单。
以后还将学习从不同位置观察几何图形,让学生判断的是平面的“投影”。
(2)本例通过让学生判断下方的三幅恐龙玩具图分别是谁看到的,重点是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并通过观察和空间想像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向学生渗透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可以借助照相这个学生熟悉的生活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
)(3)教学时,要让学生实际观察一下,借助直观形象发展空间观念和空间想像能力。
2.轴对称对称包括轴对称(反转)、中心对称、平移对称、旋转对称、镜面对称。
其中反转、平移、旋转是三种比较基本的图形变换,我们将在二年级学习平移和旋转现象。
在这儿,教材按照概念的引入、教学、应用三个层次来单元的。
“对称”概念的引入通过蜻蜓、树叶、蝴蝶、脸谱等实物图形引出对称的概念,让学生初步认识对称物体的特点,并感受对称物体因其匀称、均衡而给人的美感。
(为了不使学生在理解上造成困难,我们在这儿不出现“轴对称”的概念,只说“对称”。
)例2(概念的教学)提供了一个剪衣服的活动过程,并让学生仿照着随便剪一剪。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教学课件PPT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想一想 从正面看一个立体图形,看到的是长 方形,这个立体图形可能是什么?
可能是长方体。 还可能是圆柱。
四、巩固提高,应用拓展
连一连。[教材P71 练习十六 第5题]
四、巩固提高,应用拓展
填一填。
④
②
五、课堂小结,畅谈收获
正面
侧面
上面
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一个面是正方形。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看到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是正方形,这个立 体图形是我们学过的,它可能是什么?[教材P69 例3]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还可能是 或。
为什么不选球呢?
对,可能是 。
排除球,因为它 没有一个面是正 方形。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归纳小结
观察同一物体,观察的位置不同,观察的 结果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在观察物体时, 要确定好观察的角度,根据观察的角度确定所观 察的物体的形状。
因为他们是从不同的 方向观察大熊猫的。
小明 小亮 小红
小芳
三、总结方法,提升认识
归纳小结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物体 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在观察物体时,要根据观 察者的位置和所观察物体的各部位特征进行判断。
四、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连一连。[教材P68 做一做]
四、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1.下面右边的三幅照片分别是在哪个位置拍的?把 相应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教材P71 练习十六 第4题]
③
①
②
四、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2.说一说下面右边的照片分别是谁拍的。
[教材P70 练习十六 第1题]
四、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3.下面右边的三幅图分别是在哪个位置看到的?把 相应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教材P70 练习十六 第3题]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人教版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物体形状和特征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1.加强学生的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他们描述物体特征的能力;
2.关注全体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提高自信心;
3.提高问题的开放性和挑战性,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及时总结教学经验,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4.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创新意识,增强对物体形状、大小、颜色等方面的认识;
5.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观察活动,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不同物体的基本形状和特征,如球体、长方体、正方体等;
-学会从前后、左右、上下等多个角度观察物体,并能描述物体的特征;
-能够运用观察结果,比较和判断物体的大小、颜色、形状等;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观察物体》这一章节的内容非常感兴趣。在导入新课的时候,通过提出与日常生活相关的问题,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他们积极参与,乐于分享自己在生活中观察到的各种物体。这一点让我感到很欣慰,说明学生们对数学的学习热情是被点燃的。
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尝试用生动的语言和具体的案例来解释物体形状和特征的概念,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这种方法是有效的。他们能够较快地理解并掌握这些新知识。但同时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描述物体特征时仍显得有些吃力,这说明我们在教学中还需要加强学生的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年级数学第五单元集体备课
主备老师:郭乃娟参与研讨老师:彭玉英、江春玉、王桥英、谢春兰、张倩第五单元观察物体总课时2课时单元分析教学内容:观察物体教学目标:1、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学会判断所给图画是从什么位置看到的以及通过一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猜测可能是什么物体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3、通过以上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材分析本单元包括三个部分内容: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判断所给图画是从什么位置看到的以及通过一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猜测可能是什么物体。
这些内容都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编排上,教材是按照知识引入——概念教学——知识应用的顺序逐步展开的,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重难点:能辩认不同位置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单元课时安排:观察物体…………1课时观察立体图形…………1课时主备老师:郭乃娟参与研讨老师:彭玉英、江春玉、王桥英、谢春兰、张倩课题观察物体(第一课时)二次备课教学目标知识技能:学生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位置关系和交换的过程,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过程与方法:学生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和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同时感受数学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1、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课前准备实物,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图片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出示盲人摸象的图片教师:为什么盲人认为的大象各不相同呢?生:站的角度不同师:要全面准确地认识一个事物,就要从多个角度来观察和分析。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1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会用尺子画角。
2、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
并对学生进行事物的运动发展变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3、创设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重点难点: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会用尺子画角。
2、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
并对学生进行事物的运动发展变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工具:ppt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教师:小朋友们仔细想一想,我们学过了哪些平面图形?学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平行四边形。
教师:说得真好!老师这里还有一种平面图形,你知道他的名字吗?(电脑出示)学生:五角星。
教师:为什么定的名字叫五角星呢?学生:因为它有五个角。
教师:你太聪明了!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它的五个角好吗?学生:好!教师边播放课件边总结。
因为五角星上有5个角所以它的名字叫五角星。
角也是我们数学王国里的一个好朋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角的世界,来认识一种新的图形——角。
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二、走进生活——认识角1、认识角教师:有一位小朋友明明,他在自己的教室里寻找角,咱们赶紧去看看吧!仔细观察,这间教室里哪里有角?比一比谁的眼睛最亮!学生:逐一汇报。
教师:电脑揭示角,并评价。
教师:小朋友们真厉害!找到了这么多的角,现在就让我们为这些角揭下美丽的外衣,看看他们到底长的什么样子。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一)》单元备课(集体备课)
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一)》单元备课学校:年级:二年级时间:单元主题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一)本单元内容分析本单元包括三个部分内容: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判断所给图画是从什么位置看到的以及通过一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猜测可能是什么物体。
这些内容都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编排上,教材是按照知识引入――概念教学―一知识应用的顺序逐步展开的,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3、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4、通过以上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能辩认不同位置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认识轴对称和镜面对称。
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教具课时安排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 1课时猜一猜 1课时数学学科集体备课学校: 年级:二年级使用时间:先自己选一个喜欢的角度给小熊猫“拍”一张照片,想一想这张照片拍出来会是什么样子的,把它“印”在自己的脑子里。
再变换角度,从小熊猫的前、后、左、右不同的位置给它拍几张照片。
想一想这些照片拍出来又会是什么样子的,把它们都“印”在自己的脑子里。
(3)辨认照片:在屏幕上依次打出在小熊猫的前、后、左、右拍的照片,请学生判断是在什么位置拍的,并站到相应的位置去。
当学生辨认左、右两边拍的照片出现困难时,引导学生到小熊猫的左、右两边再次进行观察,比一比这两个角度拍出的照片到底有什么不一样。
特别提醒学生注意看清小熊猫的脸是朝哪边的。
经过再次观察和比较,让学生重新做出判断,并站到相应的位置去。
师提问:如何判断从不同角度看到的物体形象?指生回答明确:根据观察者的位置,抓住被观察物体各部位的特征进行判断。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2013年新编)第五单元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2013年新编)第五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数字30的意义。
2.掌握数字30及其分解的句子。
3.进一步强化“数量的认识”。
4.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总结、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启发学生认识30,理解数字30的含义。
2.进一步巩固数字30及其分解的句子。
3.掌握“数量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数字30的含义及其分解。
2.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掌握30的涵义。
四、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
2.教学课件。
3.数字卡片。
4.练习册。
五、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利用教学课件展示数字30的图片,帮助学生认识数字30。
2.让学生用数字卡片组合成30。
3.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发现数字30的特点。
第二步:讲解1.讲解数字30的含义,数字30的特点,并帮助学生理解30的分解。
2.通过示例,讲解如何用不同数字组合得出30。
3.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加强理解。
第三步:练习1.让学生完成课本上关于数字30的练习。
2.设计一些实际情境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互相讨论,再汇总结果。
第四步:拓展1.利用加法和减法,让学生发现不同的组合方式。
2.设计一些拓展练习,巩固30的概念。
第五步:总结1.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巩固数字30的认识。
2.引导学生思考,30有哪些不同的分解方式。
3.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六、作业布置1.布置练习册上关于数字30的练习。
2.要求学生回家练习30在生活中的应用。
七、课堂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参与度、理解程度等。
2.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不同层次的评价。
八、教学反思1.总结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查看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2.思考下节课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巩固数字30的概念。
通过本节课的设计,相信学生们能更好地理解数字30的含义,掌握数字30及其分解的句子,从而对“数量的认识”有更深入的了解。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主题集体备课
2、多样化教学法
3、数学教学情景化、活动化,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4、注重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学习力。
5、从现实中寻找、发现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参加实践操作,培养学生交流、合作学习的习惯。
单元重点难点习题设计
说一说下面右边的照片分别是谁拍的。
教学资源包
1、教学参考资料
《数学》 《数学教师教学用书》 《新课程教案》
2、教学手段
课文主题图、多媒体、学具袋、平面图形、立体图形模型等
教学时间安排
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 1课时
观察立体图形 1课时
单元教学反思
三、教学重点:1.使学生能够正确的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使学生能根据看到的形状判断观察的角度。
3.使学生能根据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5.通过观察和动手实践,培养数学美感和抽象想象能力。
四、教学难点:
1.使学生能根据看到的形状判断观察的角度。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的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2.使学生能根据看到的形状判断观察的角度。
3.使学生能根据看到的图形判断立体图形的形状。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5.通过观察和动手实践,培养数学美感和抽象想象能力。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设想
对于本单元的教学,我们在进行充分的研讨之后,决定做到: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设想
观察物体可以这样教学:1.教师通过讲解,使学生知道事物的观察面有很多并使他们知道怎样观察。2.学生起身观察,借助不同的视角与实际视觉发生联系,如:先从前面看,看到的即为前面;再从后面看,看到的即为后面;再从侧面看,看到的即为侧面。3.口述看到的景象或画出简易图形。在观察物体的方面,结合实际感受发展想象能力。观察顺序的教学需采取自由活动为主,以交流合作汇报为体现,帮助学生形成自我认知。进而逐渐形成空间立体观念的认知。而对于前面、后面、侧面表述教学和立体图形的教学要充分运用多媒体演示,引导学生学会描述不同位置和观察到的图像关系,明确实物实际观测应用问题的解答规律。必须使得学生先理解观察物体的方法和意义,再结合感受和经验进行推测。
二年级数学五单元集体备课
三、巩固运用,内化提高
1、做一做:让学生做书上的“做一做”。
首先让学生开始讨论,讨论后让学生们说一说。自己想的过程。
2、连一连:(出示课件练习)谁看到的图形?用线连一连。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节课很快就要结束了,哪位小朋友能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最成功的是什么?.
指上面呀指上面。(板书:上面)
师:刚才,我们一起找出了以自己为中心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同学们找得真好。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试着从这些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立体图形(积木),看一看有什么不同。
【板书:观察立体图形(积木)】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观察同一物体(长方体积木)
(1)定位观察
提出要求:请组长把长方体积木放在桌子的中间,组织学生在不同位置分组观察:你看到的积木是什么样子的?把看到的样子用笔画出来,画完后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二)本位观察:
1、小组交流:你坐在熊猫玩具的哪一边?看到了它的什么?
2、哪个小组和他们观察的不一样?
(三)换位观察:
1、坐在熊猫前面和后面的同学交换位置,左边和右边的同学交换位置,再次观察。
2、你们先后看到的一样吗?
(四)全面观察:
1、小组合作:我们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只能看到熊猫的一个面,要想看全熊猫的前后左右四个面,你们四个同学怎么办?
2、观察不同的物体(正方体积木,圆柱积木,和球形积木)
(1)组织学生分组活动
(2)引导学生谈自己的感受
通过刚才的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分组观察,并在组内交流自己看到的积木的样子。
学生换位观察,并自由交流自己看到的积木的样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重点
1、 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 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教具准备
主题图、玩具
教
学
过
程
一、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教师: 小朋友你们喜欢听故事吗? 今天老师先给你们讲个《盲人摸象》
四、 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你认为哪位同学表现最好, 好在哪里?
五、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从不同方位、 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 看到的结果(学生回答)
六、 作业设计
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 把自己看到的画或写出来。
教
学
反
思
课题
《对称图形 》
年级
二年级
学科
数学
二次备课
小组成员
主备人
徐胜桥
时间
授课类型
称图形的对称轴。
学生认识对称轴, 画出对称轴。
8、 找一找生活中的对称轴。
学生找、 说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设计意图]: 学生从大量的对称图形中寻找其共同点, 以把握对称的本
质特点。 并通过动手实践操作进一步加深对对称图形的特征的理解和把握。
拓展对称图形的认识,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育学生: 在中国, 劳
在剪之前先想一想怎样剪才能剪出对称的图形, 然后动手试一试。
学生小组合作, 完成剪一剪
5、 组织学生将自己小组剪出的对称图形进行展示并汇报各自的剪法。
6、 引导学生明确剪对称图形的方法。
要剪出一个对称图形, 可以先把纸张进行对折然后再剪, 最后沿对折的地方
打开, 这就形成了一个对称图形。
7、 引导学生认识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请学生用铅笔画出你们剪出的对
的部分。 你能很快说出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吗? 并说说理由。
[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亲身感受、 小组合作交流, 知道从不同的位置观
察物体, 结果是不同的。 在此基础上判断三个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使学生很
容易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 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三、 联系实际, 学以致用
以小组为单位, 让学生完成“做一做” 中的活动。
出示不同的物体, 请学生分别说一说从前、 后、 左、 右看可以看到哪一
面?
出示不同位置的图片, 请学生说一说哪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设计意图] : 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 学会用自己
的语言描述在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的样子, 在学生的头脑中进一步加深印
象。 在形式多样的知识应用中体验成功。
新授
课时安排
1
教
学
目
标
1、 通过观察、 操作活动, 让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2、 学生理解对称轴的含义, 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 学生的观察能力、 想象能力得到培养, 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同时感受对称图形的美。
教学重点
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难点
动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只有分工不同。
三、 拓展延伸, 巩固深化
指导学生完成课本 P68 的做一做。
拓展性学习。(补充练习)
四、 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收获吗? 请你说一说你的收获。
五、 板书设计
对称图形
六、 作业设计
寻找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 并画下来。
教
学
反
思
课题
《镜面对称》
年级
二年级
学科
数学
二次备课
3、 教学“对称”
小朋友刚才观察得非常仔细, 发现了这些各式各样的图形都有一个共同
的特征, 就是他们的左右两边都是完全一样的。 这种现象在数学上称为——
对称, 这些图形就是对称图形。 教师揭示课题。
4、 组织活动——剪一剪
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对称图形, 老师这里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一些纸张,
大家能够用剪刀试着剪出一个对称图形吗?
的故事。
教师讲故事。 讲完后问: 这些盲人叔叔呀有的把大象摸成扇子, 有的摸
成柱子……他们说的对吗? 那大象到底是什么样子呢? 你能帮助他们想个
办法吗? 残疾人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要尊重残疾
人, 不能歧视他们, 更不能遗弃他们。
学生交流。
教师揭示课题: 观察物体
[设计意图]: 学生喜欢听故事, 教师用故事引入, 引发学生的讨论, 从
小组成员
主备人
徐胜桥
时间
授课类型
新授
课时安排
1
教
学
目
标
1、 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了解镜面对称的性质。
说。
2、 学生观察交流
3、 全班交流汇报。
请各小组选一名代表说一说你们组的同学看到的各是奖品的哪一部分?
各小组轮流说一说, 说完之后, 让学生把奖品变换位置, 再依照上述过
程仔细观察一次, 然后再在小组中说一说。
4、 引导探究, 深入理解
出示 P67 页上的恐龙图: 这是小亮、 小红、 小明三个小朋友看到的奖品
而使学生理解要全面地了 解一个物体各方面的特征就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观
察, 感受局部和整体的关系, 激发学习的兴趣。
二、 激发兴趣, 合作求知
1、 教师: 小朋友刚才你们都说的非常好, 每个小组都发给你们一个奖
品, 赶快打开看看吧。(学生的奖品有玩具小熊、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闹钟、 模型等)
仔细观察你们桌上的奖品, 你看到了 奖品的哪一部分? 跟你小组的同学说
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具准备
PPT、纸片、剪刀
教
学
过
程
一、 欣赏图片, 建立表象
1、 师生谈话: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许多美丽的图案, 让我们一起去欣
赏这些美丽的图案吧。
2、 出示一些美丽的对称图形
学生欣赏各种对称图形。
[设计意图]: 帮助学生建立丰富的关于对称的表象, 便于形成概念。
二、 小组合作, 探究对称
课题
《观察物体》
年级
二年级
学科
数学
二次备课
小组成员
主备人
徐胜桥
时间
授课类型
新授
课时安排
1
教
学
目
标
1、 学生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 位置关系和交换的过程, 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
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 学生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 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和图形的认识, 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发展形象思维。
引导观察图形
刚才小朋友看到的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 那么这些图形
中你发现都有什么特征呢? 把你的发现在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交流。
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汇报。
谁愿意来把你们组的发现说给大家听听。(学生在汇报的时候教师尽量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 对学生的一些不准确的表达无须过分强求,
不必刻意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