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我们有精神》评课稿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我们有精神》教案设计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我们有精神》教案设计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我们有精神》教案设计2、我们有精神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并初步掌握正确的“坐、立、走”姿势。
知道坐立走的姿势可以表现出人的精神面貌,正确的姿势有利于健康。
2、行为与习惯:生活中站有站样,坐有坐相,初步养成保持“坐、立、行”的正确姿势的习惯,树立良好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初步懂得姿势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使学生养成正确的坐、立、行的姿势;三、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坐如钟、站如松、行如风”的含义。
表现对坐立走姿势的正确者的欣赏。
通过认真训练,总结、提升获得的坐、立、走方面的经验和信息,在坐、立、走时能表现良好的精神风貌与气质。
四、教学过程:激趣导入: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好消息,想知道吗?请看——(课件出示海报内容:“小太阳俱乐部”将组织一次“健美儿童夏令营”活动,参加条件是:1、年龄7-8岁。
身体健康,坐、立、走姿势正确、优美、有精神。
欢迎大家来报名!) 师:是什么好消息呀?大家想去参加“小太阳俱乐部”吗?可听说小太阳俱乐部对坐立走的姿势要求可高了,咱们要不要先练一练呢?【激情导入,抓住小学生喜欢参加活动的心理,引出我们小朋友应该做到坐、立、走有精神。
学生在富于趣味性的氛围中展开了学习活动】活动一:体验、掌握坐的正确姿势师:好!现在老师就看看谁坐得最棒!(板书:坐)师:呀,都坐好啦,真棒!好,请你上来示范一下,其他同学请看,她坐的时候,注意了什么?(身子正,腿并拢)师:说得真棒!小太阳俱乐部的一个小女孩曾悄悄告诉我一个秘诀,也正是这样。
(课件出示画面:一女生的正确坐姿,旁边一座大钟。
配音:坐如钟,身子正,腿并拢,脚放平。
)我们赶紧记下来吧。
(齐读)师:这个小朋友坐得多端正呀!就和这座钟一样,不摇不晃,稳稳当当,坐就要像钟一样端正挺拔,要作到“坐如钟”师:记住了吗?那么,我们平时做什么时要注意保持这种姿势呢?(生:写字、读书、吃饭等)学生分组练习写字、读书的姿势。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我们有精神》教案、教学设计
(五)总结归纳
1.教师邀请学生分享本节课的收获,引导他们认识到保持良好精神状态的重要性,并激发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让学生谈谈自己在小组讨论中的感悟,以及如何将这些感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师总结课堂重点,强调良好精神状态对个人成长和班级和谐氛围的积极作用。
-如何在班级中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氛围?
2.各小组进行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以下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
-列举出自己认为能保持良好精神状态的三个生活习惯,并说明理由。
-画一幅表现良好精神状态的画,展示给大家看,并分享创作思路。
-编写一个小故事,讲述一个小朋友如何在大家的帮助下,克服困难,保持良好精神状态。
2.教师提出问题:“你们觉得小兔子的精神状态怎么样?它有哪些好习惯值得我们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教师结合课本内容,向学生讲解“精神”的含义,强调精神状态对个人成长的重要影响。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良好精神状态在学习、生活中的具体表现。
-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持良好精神状态需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5.下节课准备:学生准备分享自己的《家庭良好生活习惯计划》实践成果,以及在《我的精神状态日记》中记录的心得体会。
-通过哪些方法帮助自己保持良好精神状态。
-对自己精神状态的评价及改进措施。
3.设计一份关于良好精神状态的海报,内容包括:
-海报主题:如“保持精神饱满,迎接美好明天”。
-海报中的插图、文字和色彩搭配,要展现出积极向上的氛围。
-海报中可以加入一些关于保持良好精神状态的名言警句或小故事。
最新2022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我们有精神》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2022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我们有精神》优质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最新2022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一、学生情况分析本班学生46人,入学已经有一学期,在情感态度、行为习惯方面都很有了很大的提高,希望通过本册教学,努力把他们培养成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二、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
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生活性;(2)开放性;(3)活动性。
教材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
教材将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1、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目体系展开学习内容,而是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
2、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教材试图“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活”作为一以贯之的编写线索和基调,围绕“如何发展儿童判断、选择、适应、超越的能力,以争取个人幸福、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题,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
一方面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3. 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为切实地引导活动型教学的开展,教材设计将改变传统教材编写中以教师的“教”组织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消解以“预成的学习结果”为核心的教材组织模式下课文加练习的刻板结构,将活动型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过程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
因此,教材试图从学生的学习行为出发组织主题单元,促进自主活动,在学习活动的渐次展开中,引导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里呈未分化状态的整体学习状态和学习需要,使学生能在活动的不断演进过程中实现原来被课程目标割裂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目标的自然统整。
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2课《我们有精神》优质教案
《我们有精神》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情感与态度:让学生体验正确姿势的优美。
产生对坐立走姿势正确者的欣赏。
愿意做一个站有站相、坐有坐相的人。
行为与习惯:保持正确的坐立走姿势。
在不同场合,行为举止得体。
知识与技能:初步懂得人体姿势与身体健康、精神面貌的关系。
掌握正确的坐立走姿势。
过程与方法:通过模拟演练、对比分析、亲身体验的过程,探究保持正确坐立走姿势的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正确的坐立走的姿势。
教学难点初步懂得正确的姿势与身体健康、与人的精神面貌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小五角星”若干颗。
教学过程一、这样才精神1.谈话导入: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看谁立得正?表现好的同学将得到第一颗礼仪星。
2.试一试。
(1)实践演示:请同学上台做一做,并说说你认为怎样才算立得正。
(2)同学评价:看看书本几幅图,夸夸他们哪里做得好?(3)提问:怎样才算走得齐?这样看上去感觉怎么样?师:这些同学真有精神。
3.学一学。
(1)看一看,听一听。
认真的读书。
[播放动画:跟我学——坐姿](2)全体学生交流互动,教师同时讲解示范。
正确的坐姿是上身为头正、肩平、身正、立腰、挺胸;下身应当是臀部坐在椅子或凳子上,两腿上半部(即大腿部分)自然并拢平放,从膝盖以下的小腿部分自然并拢垂直,两脚自然平放在地上。
(3)唱一唱,做一做。
4.比一比。
全体演练:全体同学坐好,请刚才在前面演示的同学来看一看,坐得正、有精神的同学,颁给他第一颗礼仪星。
(学生比赛,教师巡视提示。
)5.提问:如果我们坐不正会怎样呢?(1)议一议: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自由谈一谈。
(2)摸一摸:让学生找小伙伴相互摸一摸脊椎,当斜歪着身子或低头趴在桌上与背挺直、胸挺起时有什么不同?(3)谈一谈:全班交流相互摸一摸后的感觉。
6.小结:同学们现在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良好的坐姿会促进骨骼的发育,促进我们健康成长,还有助于保持旺盛的精力,学习效果好;长期姿势不正确,不仅会使我们眼睛近视,而且可能使我们的脊柱变形,还会造成血管、神经受压,肌肉紧张,影响内脏器官的功能,降低学习能力。
小学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2课《我们有精神》教案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2课〔我们有精神〕教案教学设计2.〔我们有精神〕教案教学目标1.感情与态度:引导学生认识到“坐、立、行〞姿态要正确,使人看上去有精神。
2.行为与习惯:初步养成保持“坐、立、行〞的正确姿态的习惯,树立良好的精神风貌。
3.知识与技能:了解并初步掌握正确的“坐、立、走〞姿态。
4.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归纳及情景操练,能在生活中注意“坐、立、行〞的正确姿态,表达良好的精神面貌。
教学重难点掌握正确的坐立走的姿态,初步懂得正确的姿态与身体健康、与人的精神面貌之间的关系。
教学流程活动一:教室里,桌椅围成圈,中间留出肯定的活动空间。
1.今天,老师请了几位客人来到我们教室做客,你想了解他们是谁吗?我告诉你们,他们有的时候像“钟〞,有的时候像“松〞,有的时候像“风〞,你能猜猜他们是谁吗?〔边说边出示钟、松、风的图片〕〔学生猜猜,说说理由〕2.我们来看看谁猜对了,请我们的客人进来吧。
〔放音乐,三位旗手精神抖擞地走进教室〕啊,欢迎你们,请坐。
〔旗手就坐〕3.小朋友,你认识他们吗?你觉得他们坐、立、走的时候与我们有什么不一样吗?〔生商量〕4.对呀,因为他们“坐如钟,立如松,行如风〞,显得特别有精神,所以从全校的学生中被挑选出来,成为荣耀的旗手。
〔揭题,并出示坐、立、走的正确姿态图片〕5.你还在什么地方看到过坐、立、走这样有精神的人吗?〔教师可以依据学生提出的,出示一些图片或录像。
如:解放军、运发动、礼仪小姐等坐、立、走的姿态。
〕活动二1.小朋友,我告诉你,我们的客人还带来了三句秘诀,只要你学会了,你也能像他们一样有精神的坐、立、走。
〔旗手分别动作示范并讲解秘诀〕坐抬头挺胸眼平视,两膝并拢坐如钟。
立头正身直手放下,两脚并拢像棵松。
走教室里,轻轻走,走廊上,渐渐走,转弯口,减速走,上下楼梯,靠右走。
2.请你和小组同学一起学习、相互改正。
3.我们请大家一组一组来表演比赛,对特别有精神的同学要奖给“礼仪果〞。
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一下第2课《我们有精神》教案
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一下第2课《我们有精神》教案一. 教材分析《我们有精神》是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一下第2课的主题,旨在让学生认识到保持积极心态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精神风貌。
本节课内容主要包括:理解积极心态对个人成长的作用,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培养良好的精神风貌。
二. 学情分析面对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具有较强的可塑性。
在生活中,他们可能遇到各种情绪困扰,需要学会如何调整自己的情绪,保持积极心态。
此外,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需求。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积极心态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保持积极心态。
3.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精神风貌,成为一个有精神的人。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认识到积极心态对个人成长的作用。
2.培养学生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积极心态的重要性。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彼此的感受和经验,相互启发。
3.游戏教学法:设计趣味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情境案例,用于课堂讨论。
2.设计有趣的游戏,用于巩固所学内容。
3.准备PPT,用于呈现教学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组图片,图片内容为孩子们在各种场景下展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觉得什么样的精神风貌是美好的?为什么?”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故事,讲述一个孩子如何通过调整自己的情绪,保持积极心态,从而成为一个有精神的人。
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孩子为什么能保持积极心态?我们应该向他学习什么?”3.操练(10分钟)设计一个互动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调整情绪的重要性。
游戏结束后,引导学生分享感受:“你在游戏中是如何调整自己的情绪的?有什么收获?”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在生活中保持积极心态的方法。
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一下《我们有精神》说课稿
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一下《我们有精神》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我们有精神》是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一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我们应该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态度,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要有勇气和信心去克服。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故事,引导学生理解精神力量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有关个人品质、人际关系和规则意识等内容。
他们对于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态度有一定的认知,但可能对于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精神力量来克服困难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实际体验和感受,引导他们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精神力量的作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精神力量的含义,认识到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态度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积极向上的精神态度,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精神力量的含义和作用,认识到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态度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学生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精神力量来克服困难,培养积极的面对挑战的态度。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案例材料、小组讨论等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成功人士克服困难、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态度的案例,引起学生对主题的兴趣和关注。
2.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人物是如何运用精神力量来克服困难的,让学生认识到精神力量的重要性。
3.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以及如何运用精神力量来克服的体验和感受。
4.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精神力量的作用和如何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态度,让学生反思自己在生活中如何运用精神力量来克服困难。
部编五四学制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我们有精神》评课稿
部编五四学制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我们有精神》评课稿一、课程概述本文档是针对部编五四学制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材中的《我们有精神》这一单元编写的评课稿。
该单元侧重培养学生对精神的理解和感悟,以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品质和良好的道德观念。
二、教材分析2.1 教材内容简介《我们有精神》是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的教材单元之一。
它通过讲述一系列感人的事例,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精神的含义。
教材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板块:•精神的概念介绍•日常生活中的精神表现•在学习中树立精神•在助人中展现精神•美好社区的精神2.2 教材目标分析该单元通过情境式的教学设计,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品德观念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培养他们对精神的认知能力和情感体验。
通过学习,帮助学生了解精神的内涵,提升他们的情感认知能力和道德意识。
三、教学设计3.1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精神的含义和表现形式,掌握相关的词汇和概念。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培养积极向上的品质和情感态度。
3.2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精神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将精神与日常实际生活相联系,理解其在学习和助人中的重要性。
3.3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通过情境化的故事情节,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问题导入法:通过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
•分组合作法: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探究任务。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与引导在课程开始前,教师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精神?我们为什么说我们有精神?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参与,为后续的教学打下基础。
4.2 知识讲解与学习基于教材内容,教师将精神的定义和概念进行简明扼要的讲解,让学生对精神的内涵有初步了解。
4.3 情感体验与讨论教师通过讲述生动的故事情节,引发学生对精神的情感体验和思考。
例如,可以讲述一个乐观向上的小女孩在困境中展现出坚强的精神。
小学道德与法治_我们有精神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我们有精神》教学设计肥城市查庄矿学校刘洪斌教学目标: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珍视自己的仪态、仪表,愿意做一个有精神的小学生。
2、能在公众场合及生活中保持外貌整洁有精神。
3、知道良好的精神面貌的表现会产生良好的自我认同感。
教学重点:掌握正确的坐立走的姿势,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难点:初步懂得正确的姿势与身体健康、与人的精神面貌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课前交流,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口语表达能力,体现学科大阅读。
1、用一句话夸夸我们班哪位同学、那个方面最精神?2、生生相互评价,教师肯定。
二、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都喜欢有精神的同学,都想做一名有精神的好孩子。
2、引入新课。
三、问题导入我们怎样表现才能有精神?要解决这个问题,这节课咱们共同完成三个小任务就可以了。
1、这样真精神。
2、有精神真好。
3、天天有精神。
四、多媒体出示有趣的绘本故事。
1、学生看图读文,知晓大意。
2、小组探究讨论。
3、那种小动物最精神?4、教师小结:有精神不仅仅是外表漂亮,也不仅仅是眼睛大又明,还要包括内心的神采,声音的响亮,姿势的挺拔,唱歌的技巧等。
总之,内外都有精神,做到内外统一,才能表现一个人从内而外的“精”、“气”、“神”。
五、看插图,明道理。
1、出示小学生升旗仪式图片。
(引导学生观察他们站的姿势、走的姿势、表情、服装等方面,说一说途中的小朋友给你带来什么感觉?)2、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怎样才能有精神呢?3、出示课本中三幅插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反复体会。
认真地读响亮地说高兴地唱4、出示《拍手歌》,我说到,我做到。
体会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拍手歌《我说到,我做到》◆仪表整洁,我做到。
◆站姿挺拔,我做到。
◆认真朗读,我做到。
◆高兴歌唱,我做到。
◆响亮说话,我做到。
◆自信表达,我做到。
◆阳光笑容,我做到。
六、共同探究有精神真好,我们天天有精神。
1、出示课本插图。
2、有精神,身体好,有精神,面貌好。
3、有精神,有自信,有威风,有力量。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第二课《我们有精神》 部编版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第二课《我们有精神》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什么是精神,培养学生具备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
2.认识基本的道德礼仪知识,包括礼貌、感恩等方面。
能力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到自己具备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的重要性。
2.能够用简单、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具有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如勇敢、坚强、乐观、自信、热爱祖国等。
2.通过情感教育,使学生懂得感恩、珍惜和尊重生命,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
二、教学内容本次教学我们将学习的内容为《我们有精神》。
精神是什么?人们所说的“精神”是指什么呢?它包括哪些内容呢?让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
1.具体精神品质包括:勇敢、坚强、乐观、自信、热爱祖国等。
2.精神的含义:包括纪律、文明、荣誉、信仰等。
学习Ⅰ《我们有精神》通过学习《我们有精神》,让学生了解精神的重要性,并培养他们具有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
1.首先,向学生介绍故事人物大雄。
大雄是一个活泼、乐观的小男孩,无论遇到什么挫折,都能够在努力和坚持中战胜困难。
2.讲述大雄和伙伴们一起在训练营里努力训练的故事。
在这个过程中,大雄体验到了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勇气,并获得了更多的快乐和自信。
学习Ⅱ 爱国精神通过学习爱国精神,让学生懂得热爱祖国、珍视民族团结,培养爱国情感。
1.讲述中国人民在长达170年的近代史中所经历的战争和苦难,以及为了实现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事迹,让学生感受到热爱祖国的重要性。
2.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懂得珍视中华民族的团结和互助精神。
学习Ⅲ 未来有希望通过学习未来有希望,让学生了解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并培养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
1.讲述年轻的明明,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选择了勇敢的面对和积极的行动,并成功克服了困难。
2.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成功的背后要付出多少努力和艰辛,并从中汲取前进的动力。
学习Ⅳ 感恩之心通过学习感恩之心,让学生明白感恩的重要性,并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感。
小学综合实践我们有精神教案
小学综合实践我们有精神教案引言在小学综合实践课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精神品质和道德价值观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需求,设计了一份名为“我们有精神”的综合实践教案。
通过该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素质和品德,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任务一:了解什么是精神1. 指导学生正确理解“精神”的概念和内涵。
2. 通过案例和故事介绍,以及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到精神与物质是不可分割的。
3.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你认为什么是精神?精神对你的人生有何重要意义?任务二:珍爱生命,培养乐观态度1. 通过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呈现小组成员间的友善互助,并着重强调珍爱生命。
2. 鼓励学生积极面对挫折和困难,教授应对失败的正确态度和技巧。
3. 分析名人成功的原因,并引导学生总结出培养乐观态度的几个要素。
任务三:培养学习兴趣和学术追求1. 分析小学阶段学习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对学习的态度和动力。
2. 介绍各种与学校学科内容相关的活动,例如参观实地、开展实验、阅读课外书籍等。
3. 鼓励学生制定个人学术目标,并制定奖励制度以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任务四:培养公民意识和责任感1. 通过讨论社会实践活动和社区参与,引导学生了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2. 分析公民的责任感和社会责任,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设计实施一项社区服务计划。
3. 引导学生总结所参与的社区实践活动中的体验和教训,反思自己的公民意识和责任感。
任务五:实践中的团队合作1. 组织学生参与小组活动,培养他们与他人合作的技能,促进彼此激励。
2. 通过角色扮演和对话练习,让学生学会相互倾听和接纳不同意见。
3. 鼓励学生总结团队合作的好处和必要性,并设计小组项目以锻炼学生的合作技能。
任务六:关爱他人,培养同理心1. 通过观看短片、聆听故事和小组讨论,帮助学生了解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鼓励他们发现并解决身边同学或朋友的困难。
3. 定期进行同学之间的互相表扬,激发学生间的友爱之情。
最新统编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我们有精神》优质教学设计
我们有精神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什么是“有精神”,认识到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对个人和集体的重要性。
2.学生能够学会在日常生活中保持积极、乐观的精神状态。
3.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理解并体验良好的精神状态。
4.培养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学会在面对困难时保持积极的精神状态。
5.激发学生对保持良好精神状态的向往和追求,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6.引导学生认识到个人精神状态对集体氛围的影响,增强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有精神”的内涵,学会保持积极的精神状态。
难点:将良好的精神状态转化为持久的日常行为习惯。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展示不同精神状态的图片、视频等。
实物道具,如奖章、小红花等,用于奖励表现良好的学生。
学生课前准备的相关小故事或经历分享。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情境导入:展示一张学生精神饱满地参加活动的照片和一张学生无精打采地坐在教室里的照片,引导学生讨论更喜欢哪种状态,并说明理由。
提出问题:什么是“有精神”?为什么我们要保持有精神的状态?(二)新课讲解1.“有精神”的内涵:“有精神”是指一个人在面对生活和学习时,能够保持积极、乐观、自信的心态,充满活力地投入到各项活动中去。
“有精神”不仅体现在个人的情绪状态上,还体现在个人的行为举止和仪表仪态上。
2.保持“有精神”的意义:有利于个人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有利于形成良好的集体氛围和人际关系。
有利于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实现个人价值。
3.如何保持“有精神”: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适当的运动。
培养积极的兴趣爱好,丰富自己的生活体验。
学会自我激励和自我调整,面对困难时保持乐观的心态。
注意个人仪表仪态,保持整洁、得体的穿着打扮。
(三)实践操作自我反思: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是否保持了有精神的状态,存在哪些不足。
情境模拟:设置不同的生活场景,如课堂学习、体育活动、集体活动等,让学生模拟如何在这些场景中保持有精神的状态。
我们有精神说课稿
2.《我们有精神》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我们有精神》。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与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6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我们有精神》是统编教材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共有三个话题,本节课学习的是第一个话题《这样真精神》,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有精神”的样子,旨在让学生知道有“精”、“气”、“神”才是真正的有“精神”。
二、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对于“我们有精神”理解得比较简单。
他们认为坐得端正、声音响亮、穿得干净漂亮就是有精神了。
即使这样,学生也不容易做到。
因此,要通过有效的教学,帮助引导学生理解“有精神”的状态。
三、教学目标与重难点基于教材、学情的分析,以及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理解,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教学目标我确定了三个。
1.知道“有精神”的样子。
2.初步理解真正的有精神。
3.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是:知道“有精神”的样子,初步理解真正的有精神。
其中,初步理解真正的有精神又是教学难点。
四、教法与学法为了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中,我将以活动为主要的组织与实施形式,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验、领悟,在活动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落实行为实践;在学法上,主要采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本节课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视频:学生在课堂上聚精会神听讲和学生在学校运动会上的几个场景,学生说一说看到了什么,教师引导到“我们有精神”的话题,由此导入新课,板书课题:这样真精神。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为接下来的学习作好铺垫。
环节二:合作探究,学习新课这一环节我安排了三个活动。
活动一:什么是“有精神”学生阅读教材第6页到第7页,看看两个场景中学生的表现怎么样?认为精神的话,夸一夸他们,教师相机引导。
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一下《我们有精神》教案
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一下《我们有精神》教案一. 教材分析《我们有精神》是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学生们应该具备的良好精神风貌。
课文通过实例介绍,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到拥有积极向上的精神态度对于个人成长和学习的重要性。
本课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进入小学,对于什么是良好的精神风貌,可能还缺乏清晰的认识。
但他们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和好奇心,通过生动的实例和有趣的活动,可以激发他们学习道德与法治的兴趣,使他们逐渐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态度。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到拥有积极向上的精神态度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
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良好的精神风貌,认识到积极向上的精神态度对个人成长和学习的重要性。
2.难点:培养学生具备积极向上的精神态度,养成良好的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
五. 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设置情景,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认识良好的精神风貌。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榜样示范法:以优秀学生为榜样,让学生向他们学习,形成良好的精神风貌。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教学材料,如课文课件、图片、视频等。
2.准备教学道具,如奖状、奖品等。
3.布置教室环境,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一年级学生应有的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引导学生谈论图片中的学生,让他们说出自己认为的积极向上的表现。
2.呈现(10分钟)呈现课文《我们有精神》,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所传达的积极向上的精神态度。
教师逐段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良好精神风貌的意义。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课文中的情景,表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每组表演后,教师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我们有精神 第一课时》教案
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我们有精神第一课时》教案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的好习惯的第2课时《我们有精神》第一课时。
教材主要通过讲述什么是精神以及如何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来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法治观念。
教材内容以简单易懂的语言和生动形象的插图呈现,适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
核心素养目标:1. 政治认同: 教育学生初步理解什么是精神,以及为什么人要有精神。
培养学生保持良好精神的习惯,知道怎样才是有精神,并能在公众场合及生活中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 道德修养: 培养学生珍视自己的仪态、仪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乐于展示自己有精神的样子。
3. 法治观念: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珍视自己的仪态、仪表,愿意做一个有精神的小学生。
能在公众场合及生活中保持外貌整洁有精神。
4. 健全人格: 强调学生注重自己的仪态、仪表,知道保持身体的整洁对自己的健康成长有好处,具有良好的精神面貌。
愿意做干净、整洁的孩子。
5. 责任意识: 培养学生初步认识只有当外在精神和内在精神相结合,才是真正有精神的,对良好精神面貌有自我认同感。
乐于展示自己有精神的样子,学会在平时生活中保持良好精神面貌。
教学重点:理解内在的精气神。
知道良好的精神面貌的表现会产生良好的自我认同感。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只有当外在精神和内在精神相结合,才是真正有精神的。
让学生将有精神变成一种道德行为,并形成习惯。
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具有好奇心和较强的接受能力,但他们的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来激发他们的兴趣。
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语言理解能力有限,需要简单明了的语言和形象直观的示范。
同时,一年级学生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刚开始形成,需要通过多次反复的教学和实践来巩固和培养。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教师:同学们,让我们回顾一下上节课学到的内容,《好习惯是什么》。
请问,大家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吗?好习惯是什么?为什么我们要养成好习惯?学生回答问题,激发学生对好习惯的认知和兴趣。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2课《我们有精神》教案和说课稿
2《我们有精神》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的好习惯”中的第二课,本单元旨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形成良好的精神面貌”,是根据课程标准“健康、安全地生活”中第2条“养成好习惯”而编写的。
本课教材内容分三个栏目:这样真精神、有精神才好、我们天天有精神。
第一个栏目“这样真精神”呈现了学生生活中典型的五个场景,旨在引导学生理解在正式场合和日常生活中“有精神”的状态。
第二个栏目“有精神才好”,通过两组对比图,让学生体会有精神与身体健康、精神面貌之间的关系。
第三个栏目“我们天天有精神”意在让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经验,讨论怎样才能做到天天有精神,让有精神成为一种生活常态。
教材副本《谁精神?》以绘本的形式引导学生理解“精神”不仅仅指外表,而是外在表现和内在精神的结合。
本节课为第一课时,主要学习第一个栏目的内容。
学情分析:通过观察、访谈后发现,一年级学生对于“有精神”的理解比较单一,局限于对外在精神的感受,往往认为坐得端正、声音响亮、穿得干净漂亮就是有精神了。
而对内在精神的理解比较欠缺,如他们会认为读书只要读正确就好了,不需要大声朗读;有些学生读书、做作业时姿势做好了,但不够用心;唱歌只要会唱就行,不需要感情投入等。
通过家长问卷调查,发现大部分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在生活中比较懒散,精神面貌不佳。
如认为孩子写字时坐姿不够端正;阅读时注意力不够集中;孩子不能长时间保持“有精神”的状态,需要家长提醒等。
教学目标:1.认识在正式场合、日常生活中有精神的状态;初步了解有精神是外在表现与内在精神的结合。
2.喜欢自己有精神的样子,产生良好的自我认同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认识在正式场合、日常生活中有精神的状态;初步了解有精神是外在表现与内在精神的结合。
难点:1.理解“内在精神气质”的表现,初步了解有精神有外在表现与内在精神的结合。
2.喜欢自己有精神的样子,产生良好的自我认同感。
道德与法治《我们有精神》一等奖教案
道德与法治《我们有精神》一等奖教案2《我们有精神》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道德与法治人教版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二课第2站《我们有精神》。
【教学目标】1.初步懂得人体姿势与身体健康、精神面貌之间的关系,树立保持良好精神面貌的愿望。
2.珍视自己的仪态、仪表,学会与同学合作、交流,分享感受、想法和活动成果,对良好精神面貌有自我认同感。
【教学重点】人体姿势与身体健康、精神面貌之间的关系,珍视自己的良好形象。
【教学难点】分享感受和活动成果,对良好精神面貌有自我认同感。
【教学过程】一、欣赏女兵方阵,导入新课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我国阅兵女兵方阵的录像,请同学们仔细看,然后说一说这些女兵们的样子怎么样?2、生:很整齐、很好看、真精神......师小结:他们的姿势多美啊!站、走得真精神!你们想不想和她们一样有精神?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课《我们有精神》。
(板书课题:我们有精神)。
二、课堂活动活动板块一:坐、站、行有精神过渡:观察小伙伴们的一组姿势图片,知道一个人有精神,首先要有正确的坐、站、行等姿势。
那么,坐、站、行的正确姿势应该怎么做?活动1:学生体验活动:坐如钟1.师:请看屏幕,我们来了解“坐如钟”的5个要求。
(板书:坐如钟)(“坐如钟”的5个要求:头要正、腰挺直、手放平、脚并拢、身离桌一拳。
)2.生:做一做:“坐如钟”。
同桌比一比,看谁坐得最符合要求、最精神?教师检查学生是否做到。
并请一个学生到黑板前示范演示坐姿。
活动2:学生体验活动:站如松1.师:我们来看“站如松”图片,了解“站如松”的5个要求。
(板书:站如松)(“站如松”的5个要求:抬头、挺胸、手伸直、腿并拢、向前看)2.生:做一做:“站如松”。
教师让一个组站起来表演“站如松”,其他组同学观察:是否符合“站如松”的5个要求。
活动3:学生体验活动:行如风师:我们来看“行如风”图片,了解“行如风”的5个要求。
(板书:行如风)(“行如风”的5个要求:头不摇、身不晃、肩放平、轻甩臂、脚步稳)生:观看小学生队行队列展示视频,谈感受:这些同学表现怎么样?3.请2-3位同学进行队形队列展示(立正、齐步走、向后转),其他同学观察他们的表现是否有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有精神评课稿
一年级学生的自控力较弱。
在生活中,学生觉得没必要时刻都精神,那样会感觉很累。
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白两点,第一,有精神的生活和学习是健康的表现。
第二,当自己看到别人不精神时的感受是什么,换位思考,当别人看到自己不精神的时候,又会有何感想。
这样一来,学生就比较好理解有精神的意义和价值,也有动力坚持。
课堂上教师尝试着把学生放在主角的位置,给学生充分的空间,适当点拨,适当引导,同时介绍一些生活小技能、小窍门。
在演示生活的情景中学生绽放出美丽的火花——明白了有精神的孩子人人夸,有精神的孩子更自信,有精神的孩子是健康的表现。
自己应该每时每刻把最美最精神的样子展现给大家!
首先通过PPT展示正确的坐姿、站姿,让学生自己纠正自己的坐姿,并初步懂得人体姿势与身体健康、精神面貌的关系。
然后观看错误坐姿、站姿带给我们的危害及“国庆六十周年阅兵”视频,通过对比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我们选择正确坐姿、站姿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并且感受良好的精神面貌带给我们的震撼。
学生们通过观看视频都有很深的感受,每个人都能自觉尽力做到最好,但是问题就是不能保持。
小学生就是喜欢动,让他们一节课保持一个姿势也不现实,因此要求他们在写作业、读书的时候一定要保持正确的坐姿,不仅对我们的脊柱生长有益处,更能保护我们的视力。
在走路时也要时刻提醒自己抬头挺胸。
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做好可以,但是坚持做好就有很大的困难,因此要想真正的能应用本节课的知识,就是要培养他们的良好习惯,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非一时的心血来潮。
通过比赛,看哪个同学能够一节课都保持正确的坐姿,让同学感受正确的写字姿势,并且保持一段时间,先让大家充分体会这个过程,然后在以后的上课过程中,要不断的提醒,时间久了孩子们自然而然就会形成好的习惯,这个过程不仅需要学生的坚持,也需要老师的坚持。
不足之处:
1、应注意和家长的信息沟通,了解孩子们在家中的真实表现,进而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
2、课外延伸评价应加强督促指导,并进行持续跟踪,将学生在课堂内的短时实践转化为课外的持续践行,并逐步形成良好的个人长期坚持的仪态仪表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