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我们不乱扔》评课稿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0《我们不乱扔》说课稿1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0《我们不乱扔》说课稿1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0《我们不乱扔》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我们不乱扔》是人教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十课的内容。

本课旨在让学生认识到乱扔垃圾对环境的影响,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环保意识。

教材通过图片、故事、讨论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垃圾的处理方法,学会分类垃圾,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他们对垃圾有一定的认识,但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着乱扔垃圾的现象。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认识到乱扔垃圾的危害,自觉养成不乱扔垃圾的好习惯。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垃圾的分类方法,学会正确处理垃圾。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自觉维护班级和学校的环境卫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垃圾的分类方法,养成不乱扔垃圾的好习惯。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使之成为一种内在的道德需求。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讨论法、实践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实物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图片,让学生看到乱扔垃圾的现象,引发学生思考。

2.讲授新课:讲解垃圾的分类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处理垃圾。

3.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垃圾分类实践活动,巩固所学知识。

4.讨论交流: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讨论如何自觉保护环境。

5.总结提升: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的重要性。

6.课后作业: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宣传环保知识,监督家长不乱扔垃圾。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简洁明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课题:《我们不乱扔》2.垃圾分类方法: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3.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不乱扔垃圾、垃圾分类、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评价主要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实践操作等方面进行。

部编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我们不乱扔》教案

部编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我们不乱扔》教案

部编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我们不乱扔》教案教学设计: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我们不乱扔》第一课时课题名称:我们不乱扔授课年级:2年级授课教师:本课是二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我们在公共场所》的第二课。

教材内容结构共设计了四个活动主题:“我喜欢哪种情景”、“不只是为了干净”、“这样可不行”、“我能做到的……”,本课时为第一课时,旨在通过阅读、交流、思考等形式,初步让学生了解我们要自觉保持公共卫生,不能随便乱扔垃圾,并让学生知道把垃圾整理好带走是文明的做法,也是每个人的责任。

小学生对学校的公共卫生和家居周围的公共卫生已有直接感受,且对公共场所的公共卫生已经直接接触过。

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有的人环境意识很差,随地乱吐痰,随手乱扔废弃物,导致有些地方的公共卫生很差。

针对现实情况,教育小学生分清是非,从小培养保持公共卫生的好惯显得十分必要。

教学目标:1.比较不同环境带来的不同感受,知道保护环境就是给自己创造愉快的研究氛围。

2.知道不乱扔垃圾不仅是为了保持公共环境的干净整洁,更是一种责任和文明的体现;知道不随手乱扔就是给自己创造健康成长的研究环境,能从自己做起,为美化家园、保护环境尽一份力。

教学方法:激学法、补学法、合作交流、实践法教学媒介:多媒体课件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在一年级学的这首小诗《家》吗?(大屏幕出示课文《家》)学生:记得教师:谁来读一读?教师先读,请同学们跟读。

教师:同学们你们真棒,这首小诗写的真好,你们想做一名小诗人吗?课件出示:我们坐在教室里,()就是我们的家;我们是XXX的学生,()就是我们的家;绵阳是我们长大的地方,()就是我们的家。

学生:跟到老师做,一边读一边拍手。

教师:下面大家就跟随我一起去看看我们美丽的学校吧!(屏幕出示照片)请同学们说一说,在这样的美丽的校园里你有什么感受呢?二、研究新知识:教师:同学们,我们在公共场所要做些什么呢?(出示图片)请同学们说出来。

部编五四学制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我们不乱扔》评课稿

部编五四学制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我们不乱扔》评课稿

部编五四学制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我们不乱扔》评课稿1. 引言在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材中,《我们不乱扔》是一篇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垃圾问题的故事。

本评课稿将对教材进行全面的评价,从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细化分析。

2. 教材内容分析《我们不乱扔》讲述了一个关于保护环境的故事。

通过描绘小明和小红参观垃圾处理厂的经历,引导学生认识到垃圾分类、垃圾处理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故事情节简单明了,内容易于理解。

3. 教学目标设置3.1 知识目标•了解垃圾分类的概念和意义;•掌握垃圾分类的基本方法;•了解垃圾处理过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3.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关注环境保护的意识;•培养学生正确处理垃圾的能力;•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行动力。

3.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心社会的情感;•培养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价值观。

4. 教学方法选择4.1 观看与讨论结合通过观看故事视频并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合作意识。

4.2 情景模拟通过模拟垃圾分类和处理的情景,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参与,增强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实践意识。

4.3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分享精神。

5. 教学过程详述5.1 导入环节通过以问答形式进行导入,提问学生关于垃圾分类和处理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引起学生的兴趣。

5.2 观看故事视频播放《我们不乱扔》故事视频,让学生通过视听的方式了解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5.3 讨论与分享在观看视频后,进行讨论与分享环节。

教师可以提出几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交流,例如: - 你觉得小明和小红经历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 你在日常生活中是否乱扔垃圾?为什么?5.4 实践操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垃圾分类的实践操作。

教师可以准备好不同类型的垃圾,让学生通过观察、分类和投放的方式进行实践操作,加深对垃圾分类的理解。

最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我们不乱扔》精品教学设计

最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我们不乱扔》精品教学设计

10我们不乱扔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初步知道我们不应该乱扔垃圾,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2.认识到维护公共卫生必须做到不随地吐痰、不随地扔垃圾等。

教学重点:认识到公共卫生要靠大家共同维护。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卫生习惯。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你们非常熟悉的小伙伴,想知道他是谁吗?(出示“小猪佩奇”图片)师:在小猪佩奇的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播放“小猪佩奇乱扔垃圾”视频)生:这个动画片讲了小猪佩奇乱扔垃圾,最后认识到乱扔垃圾是很不好的行为并把垃圾捡干净了。

师:同学们概括的非常准确。

乱扔垃圾确实是一种很不好的行为,会给我们带来很多危害。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第10课《我们不乱扔》(板书:课题)二、比一比,说一说:“看看身边的环境”师:小猪佩奇给大家带来了几幅图片,你们想看吗?师:说一说你喜欢下组图片中的哪个场景?为什么?(出示公共场所对比图片)生1:我喜欢第二个场景,第二幅图片体育场里面干干净净,而第一幅图片的体育场又脏又乱。

生2:我喜欢第二个场景,第二幅图片里面的河水是清澈的,树林也是干净的,而第一幅图片的树枝上挂着很多垃圾。

生3:我喜欢第二个场景。

第一个场景里面的课桌椅歪歪扭扭。

第二个场景中教室的地面被同学们打扫得很干净。

师: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地方也是干干净净的呢?生:电影院、图书馆、公园……小结:干净的环境让人感觉舒适美好,而脏乱的环境让人觉得心情很糟糕。

(板书:讲卫生)三、演一演,讲一讲:情景剧表演“秋游”师:佩奇觉得大家今天的表现特别好,他想邀请我们一起走进秋游的场景呢!下面请欣赏情景剧《秋游》。

(学生模拟表演情景剧“秋游”)师:说一说情境中每个人的行为,哪些可取,哪些不可取。

生1:小红、小明、琦琦和琳琳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因为他们在公共场所乱扔垃圾。

生2:王勇的行为是可取的,他不但自己不乱扔垃圾还劝阻别人不要乱扔垃圾,并主动把垃圾捡起来扔进了垃圾桶。

小学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0.我们不乱扔》说课稿(共2课时)

小学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0.我们不乱扔》说课稿(共2课时)

小学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0.我们不乱扔》第一课时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10.我们不乱扔》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说教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七个方面来对本课作具体阐述。

一、说教材《我们不乱扔》这一课共设计了四个活动主题:“我喜欢哪种情景”、“不只是为了干净”、“这样可不行”、“我能做到的……”。

旨在告诉学生要自觉保持公共卫生,不能随便乱扔垃圾,并让学生知道把垃圾整理好带走,不只是为了干净、还是保护环境、尊重环卫劳动者、更是每个人文明的做法、负责任的表现。

二、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小学生已经初步懂得公共环境卫生需要大家共同维护,知道爱护公共环境卫生是文明的表现。

但他们年龄小,自控力尚不足,虽在监督力度较强的公共场所能自觉爱护公共卫生,但是在其他公共场所,就不能保证自己不出现乱扔垃圾、破坏环境卫生的行为。

因此,二年级学生仍需进一步加强保持公共环境卫生的意识,养成爱护公共卫生的好习惯。

三、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和本课的教学内容与特点,结合学情,我设定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1.初步知道我们不应该乱扔垃圾和保护身边环境的意识,并在生活中身体力行。

2.知道不乱扔垃圾,不只是为了干净,更是为了环保、尊重、文明、责任。

3.初步知道如何进行垃圾分类,从自己做起,为美化家园保护环境尽自己的一份力。

四、教学重难点为了落实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我将教学重难点设定如下:初步知道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并在生活中身体力行,懂得合理妥善处理垃圾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五、说教法新课标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程要通过创设多样性的情境不断丰富和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

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采取启发法、讨论法、探究法、情景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六、说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1、播放动画片《不乱扔垃圾》导入课题。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0《我们不乱扔》说课稿2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0《我们不乱扔》说课稿2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0《我们不乱扔》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我们不乱扔》是人教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十课的主题。

本课旨在让学生认识到乱扔垃圾对环境的影响,培养他们爱护环境、保护资源的意识,以及良好的垃圾分类和回收的习惯。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掌握垃圾分类的基本方法,并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实践。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于垃圾有一定的认识,知道垃圾应该扔进垃圾桶。

但是,他们在垃圾分类、垃圾回收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对垃圾分类的认识不足,不知道如何进行垃圾分类,以及垃圾回收的意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掌握垃圾分类的基本方法,能够正确进行垃圾分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保护资源的意识,养成良好的垃圾分类和回收的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掌握垃圾分类的基本方法,能够正确进行垃圾分类。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垃圾回收的意义,养成垃圾分类和回收的习惯。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讨论教学法、实践教学法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方式,掌握垃圾分类的方法,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垃圾、垃圾桶等教学辅助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垃圾分类的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情境教学,让学生观察身边的垃圾环境,引发学生对垃圾问题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新课: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介绍垃圾分类的基本方法,让学生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3.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模拟垃圾分类的过程,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垃圾分类的方法。

4.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在实践中的心得体会,让学生在讨论中进一步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0《我们不乱扔》教学设计5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0《我们不乱扔》教学设计5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0《我们不乱扔》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我们不乱扔》是人教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十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到乱扔垃圾对环境的影响,学会自觉维护环境卫生,培养良好的道德素养。

教材内容通过生动的案例、图片和问题引导,使学生深入了解垃圾处理的方法和重要性,从而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卫生意识,但部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仍然存在乱扔垃圾的现象。

通过对学生的观察和了解,他们在道德素养、环保意识、行为习惯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乱扔垃圾对环境的影响,增强环保意识。

2.培养学生自觉维护环境卫生的良好习惯。

3.提高学生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道德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理解垃圾对环境的影响,认识到垃圾分类和处理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自觉遵守公共卫生规定,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五. 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垃圾分类和处理。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在生活中的环保经验和做法。

3.游戏教学法:运用趣味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4.榜样示范法:以教师、同学或社会上的优秀人物为榜样,引导学生学习他们的优点。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案例、图片和视频资料。

2.准备垃圾分类的游戏道具和卡片。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4.提前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方案。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乱扔垃圾的现象,引导学生关注环境卫生问题。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见过乱扔垃圾的现象?这种现象对环境有什么影响?”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垃圾处理的方法和重要性。

提问:“垃圾应该如何分类?为什么要进行垃圾分类?”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垃圾分类游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垃圾分类的方法。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0、我们不乱扔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0、我们不乱扔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不足之处:
一、课堂评价方式较单一,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评价语要有针对性,既有鼓励又有指导意义。
二、对于垃圾分类板块的设计,因为本地区还未完全实行垃圾分类,所以学生对有些垃圾如何分类,概念模糊,这一部分的设计应再简单些,做到逐步递进。
总之,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做到多研多思,不断提高自身专业能力,让课堂真正趣味、高效。
针对现实情况,教育小学生分清是非,从小培养保持公共卫生的好习惯显得十分必要。
课时安排
4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料
第一课时(我喜欢哪种情景)
课时目标
1.意识到不同环境会给人带来不同感受,进而知道保护环境。
2.知道并且能做到不乱扔垃圾。
学习重点
意识到不同环境会给人带来不同感受,进而能做到不乱扔垃圾、保护环境。
图中的小朋友拿着矿泉水瓶子不知放在哪个垃圾桶,你是否知道呢?小朋友们,认识垃圾桶上的标识吗?它们代表什么?
(同学回答)
跟随这个班的小朋友秋游一场,你从中收获了什么?(分组讨论,全班交流)
小结:公共卫生需要大家维护,我们要做到不乱扔垃圾,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到垃圾分类。这不仅是文明的表现,也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学习活动设计
环节一:
教师活动
师:上节课我们讲了公共卫生需要大家维护,我们要做到不乱扔垃圾,这不仅是文明的表现,也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这节课我们继续上第十课《我们不乱扔》
板书:我们不乱扔
学生活动
学生参与交流并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
通过问答的方式,引入新课内容。
环节二:
教师活动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都知道了要把自己制造的垃圾随手带走,知道维护公共卫生既是文明的表现,也是每个人的责任。但是在生活中,还是有一些不讲公共卫生的现象。如:

部编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们在公共场所10.我们不乱扔》优质课获奖教案_3

部编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们在公共场所10.我们不乱扔》优质课获奖教案_3

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10课我们不乱扔(第1课时)一、教材分析《我们不乱扔》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们在公共场所》第二课的教学内容。

本课主题是公共卫生,旨在引导学生了解讲究公共卫生的原因,认识到讲究公共卫生是一种文明习惯,并帮助学生学会制定讲究公共卫生的目标,指导学生的日常行为。

教材内容结构由“我喜欢哪种情景”、“不只是为了干净”、“这样可不行”和“我能做到的”四项活动内容组成,第一课时包含两个板块,即《我喜欢哪种情景》和《不只是为了干净》。

第一板块以对比的形式呈现了场景,侧重让学生感受干净整洁的美好环境带给人们的愉悦,并通过引导学生发现身边不讲公共卫生的不良行为以及引发的不良影响,使学生初步树立保持公共场所卫生的意识。

第二板块是在前一个话题基础上的深化。

用绘本的形式创设了正反两种人物形象,引导学生理解不乱扔并非是一时的行为,更是一种文明习惯,也是每个人的责任,愿意自觉维护公共环境,用自己的行为保护美好家园。

经过调查谈话,了解到许多学生参与过环保为主题的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他们已有相关知识的储备,为了体现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生活性和活动性, 本课主要通过图像和影像两种方式来营造情境,引发学生共鸣,通过小组讨论、游戏等形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愿望。

二、教学目标1.了解乱扔垃圾带来的危害,认识保护公共环境卫生的重要性。

2.懂得维护公共环境卫生不仅是文明的习惯,也是每个人的责任。

3.通过“垃圾分类”游戏培养“资源可回收再利用”的意识,初步养成卫生好习惯。

【教学重点】1.增强学生爱护和保护公共环境卫生的责任意识,养成爱护公共卫生的习惯。

2.学习维护公共卫生过程中遇到实际问题时的正确做法。

【教学难点】养成自觉爱护公共卫生的行为习惯,懂得妥善处理垃圾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准备学生学习准备:观察身边不讲公共卫生的行为,了解垃圾分类的知识。

教师教学准备:收集相关图片、录音、故事、视频等,制作多媒体课件。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0《我们不乱扔》教案3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0《我们不乱扔》教案3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0《我们不乱扔》教案3一. 教材分析《我们不乱扔》是人教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十课,主要围绕环保意识和公共道德展开,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认识到乱扔垃圾对环境和他人的影响,引导学生养成不乱扔垃圾的好习惯。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环保意识,但现实生活中,他们可能还存在着乱扔垃圾的行为。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乱扔垃圾的危害,从而改正不良行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乱扔垃圾对环境和他人的影响。

2.培养学生养成不乱扔垃圾的好习惯。

3.提高学生的公共道德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认识到乱扔垃圾的危害。

2.引导学生改正乱扔垃圾的行为。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乱扔垃圾的影响。

2.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如何改正乱扔垃圾的行为。

3.实践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捡拾垃圾的过程,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关于乱扔垃圾的图片和视频,用于导入和呈现。

2.准备一些关于环保的歌曲和儿歌,用于巩固和拓展。

3.准备一些关于公共道德的宣传海报,用于展示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展示一些乱扔垃圾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引导学生思考:乱扔垃圾对环境有哪些危害?对他人有什么影响?2.呈现(10分钟)–讲解乱扔垃圾的具体危害,如污染环境、影响市容市貌等。

–引导学生观看一些环保宣传片,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如何改正乱扔垃圾的行为。

–每组提出一些建议和措施,如垃圾分类、随手捡拾等。

4.巩固(5分钟)–引导学生唱一些关于环保的歌曲和儿歌,加深他们对环保的认识。

–让学生观看一些关于公共道德的宣传海报,提高他们的道德意识。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除了不乱扔垃圾,我们还能为环保做些什么?–让学生举例说明,如节约用水、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等。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0《我们不乱扔》说课稿5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0《我们不乱扔》说课稿5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0《我们不乱扔》说课稿5一. 教材分析《我们不乱扔》是人教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十课的内容。

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认识到乱扔垃圾对环境的影响,引导学生学会垃圾分类、爱护环境。

教材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垃圾分类的基本知识。

但他们对于乱扔垃圾的危害、垃圾分类的重要性仍然缺乏深入的认识。

此外,学生的自觉性和自律性还不够成熟,需要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加以引导和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乱扔垃圾对环境的影响,学会垃圾分类,提高环保意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爱护环境、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的良好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到乱扔垃圾的危害,学会垃圾分类,提高环保意识。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自觉遵守公共秩序,养成良好的垃圾分类习惯。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图片、视频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生的体验感。

2.互动讨论法:采用分组讨论、全班交流等形式,让学生充分发表观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垃圾分类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觉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垃圾堆积如山的图片,引发学生对乱扔垃圾的关注,导入新课。

2.讲解演示:教师讲解乱扔垃圾对环境的影响,演示垃圾分类的方法,让学生认识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3.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做到不乱扔垃圾,养成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

4.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垃圾分类实践,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

5.成果展示:各组展示垃圾分类成果,分享心得体会,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协作精神。

6.总结提升: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爱护环境。

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部编版第10课《我们不乱扔》教学设计

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部编版第10课《我们不乱扔》教学设计

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部编版第10课《我们不乱扔》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我们不乱扔》是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部编版第10课的一篇课文,课文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情景,教育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乱扔垃圾,保护环境。

课文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的生活,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卫生意识,但部分学生在生活中仍然存在乱扔垃圾的现象。

通过对学生的观察和了解,我发现他们在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通过教育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乱扔垃圾对环境的影响,增强环保意识。

2.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乱扔垃圾。

3.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关心社会,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和环保活动。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理解乱扔垃圾对环境的影响。

2.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和环保活动。

五. 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乱扔垃圾的危害,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2.互动教学法: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关心社会,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和环保活动。

3.实践教学法:学生参与垃圾分类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教学材料,如课件、视频、图片等。

2.准备垃圾分类实践活动所需的道具和工具。

3.布置教室环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视频展示乱扔垃圾的场景,引导学生关注乱扔垃圾对环境的影响。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主人公的行为和思想变化。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生活中乱扔垃圾的场景,让学生在情境中认识到乱扔垃圾的危害,并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巩固所学知识,如:“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不乱扔垃圾?”“在生活中如何引导他人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等。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我们不乱扔》教学设计 说课稿 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我们不乱扔》教学设计  说课稿 教学反思

《我们不乱扔》教学设计【教材解读】:《我们不乱扔》是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我们在公共场所的第10课。

这一课共设计了四个活动主题:“我喜欢哪种情景”、“不只是为了干净”、“这样可不行”、“我能做到的……”,旨在告诉学生要自觉保持公共卫生,不能随便乱扔垃圾,并让学生知道把垃圾整理好带走是文明的做法,也是每个人的责任。

【设计理念】:道德与法治这一课程具有生活性,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知和感悟。

而且大纲里也提出少年儿童要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对公共场所的卫生要保护有一定的认知基础,但他们自我约束能力不强,尚处于直观动态思维发展阶段,解决问题的方式、价值判断的能力,、对道德的领悟主要在活动中形成,因此本课主要以活动体验为主,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综合性实践智慧。

【教学目标】:1、通过图片观察比较,感受干净整洁的环境给人带来身心的愉悦,引导学生初步树立保护公共环境的意识。

2、依据绘本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了解保护公共场所卫生不只是为了干净,还是遵守规则及讲文明的表现,从而养成爱护公共环境卫生的习惯。

3、初步了解垃圾分类,初步学会垃圾分类的方法,增强保护公共场所卫生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了解保护公共场所卫生不只是为了干净,还是遵守规则及讲文明的表现,从而养成爱护公共环境卫生的习惯。

难点:初步学会垃圾分类的方法,增强保护公共场所卫生意识【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问题情境、幻灯片。

学生准备:搜集公共场所不讲卫生的现象。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回忆行为出示课件:(教师自己在学校操场上和教室等处拍的图片。

)图一:操场上到处是果皮纸屑等垃圾。

图二:教室里桌椅摆放杂乱,黑板没擦,小朋友的桌上凌乱不堪。

图三:在教室一角,扫帚、拖把、灰箕、纸篓堆放凌乱。

师:看到这些图片,你们知道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吗?学生回答:小朋友们不讲公共卫生、没有自觉保持公共卫生等。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0《我们不乱扔》教学设计4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0《我们不乱扔》教学设计4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0《我们不乱扔》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我们不乱扔》是人教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十课,主题是环保意识。

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认识到乱扔垃圾对环境的影响,教育学生要爱护环境,从自己做起,不乱扔垃圾。

教材内容涵盖了垃圾的分类、垃圾的处理方法以及如何养成不乱扔垃圾的好习惯等。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环保意识,在生活中也能做到不乱扔垃圾。

但他们对于垃圾的分类、处理方法以及为什么要爱护环境等方面的知识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实例和游戏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环保知识,培养他们爱护环境的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乱扔垃圾对环境的影响,增强环保意识。

2.学会垃圾的分类和处理方法,养成不乱扔垃圾的好习惯。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理解乱扔垃圾对环境的影响,以及为什么要爱护环境。

2.学会垃圾的分类和处理方法。

3.养成不乱扔垃圾的好习惯。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认识到乱扔垃圾的危害,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2.游戏教学法:通过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垃圾的分类和处理方法。

3.小组合作教学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共同完成任务。

4.谈话法: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和图片,用于教学导入和呈现。

2.准备垃圾分类的游戏道具和材料。

3.准备课堂小结和家庭作业的相关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到乱扔垃圾对环境的影响,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2.呈现(10分钟)讲解垃圾的分类和处理方法,让学生了解如何正确处理垃圾。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垃圾分类的游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垃圾的分类和处理方法。

4.巩固(5分钟)提问学生关于垃圾分类和处理方法的问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0课《我们不乱扔》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0课《我们不乱扔》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0课《我们不乱扔》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乱扔垃圾”行为对环境的危害;–掌握正确的垃圾分类和处理方法;–培养良好的环保意识和行为习惯。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讨论、阅读和角色扮演等多种方式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分组合作、互动交流的能力。

3.心理与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激发学生对环境保护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1.垃圾分类和处理方法。

2.培养环保意识和行为习惯。

三、教学内容本课主要内容为《我们不乱扔》,通过阅读故事,引导学生讨论“乱扔垃圾”的危害以及正确的垃圾分类和处理方法。

四、教学准备1.故事书籍《我们不乱扔》。

2.板书工具。

五、教学过程与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1.教师播放环保相关的短视频,激发学生对环保的兴趣和热情。

2.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如果我们随地乱扔垃圾,会发生什么事情?”第二步:讲解故事(10分钟)1.教师出示故事书籍《我们不乱扔》的封面,引导学生猜测、讨论故事内容。

2.教师朗读故事,并适时展示故事中的插图,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境。

第三步:讨论与思考(10分钟)1.教师提问:“小新为什么乱扔果皮和纸屑?”2.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历。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乱扔垃圾会对我们的生活和环境带来什么危害?”第四步:垃圾分类与处理方法(15分钟)1.教师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常见的垃圾分类和处理方法。

2.学生观察图片,根据内容进行分类,讨论每种垃圾的处理方式。

3.教师纠正学生错误的分类和处理方法,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环保观念。

第五步:角色扮演与总结(15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并进行角色扮演,讨论如何将垃圾分类和处理方法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2.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并展示,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提问。

3.教师总结讨论,强调正确的环保观念和行为习惯。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的讲述和角色扮演的活动,使学生了解“乱扔垃圾”的危害和正确的垃圾分类和处理方法。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我们不乱扔》评课稿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我们不乱扔》评课稿

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我们不乱扔》评课稿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本中的第10课介绍了我们不要乱扔垃圾,要爱护公共环境,从不同的角度、空间,教育学生注意保持公共环境的卫生,特别是我们学习、生活的环境卫生。

在本次活动中,根据统编教材的精神与理念,把表达与表现有机的进行整合,为孩子们创设了条件,使孩子们成为学习的主人,树立了以“儿童发展为本”的理念,尊重孩子,把孩子们自己发现的问题交由孩子们自己解决,大家各抒己见,采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表达表现自己的认识,让孩子与老师,孩子与孩子,孩子与环境发生互动,互相学习,互相感染,真正发挥了幼儿学习主人的作用,使孩子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得到了提升。

秋天到了,家长都会带孩子出去秋游,这样让我们天真可爱的孩子也知道爱护环境,王老师以王勇和他同学的行为做为切入点,让学生明白在秋游活动应该如何爱护环境,让环保意识深入学生心中。

还特意设计了一项垃圾分类活动,让学生认识不同垃圾的标志和概念,让学生知道垃圾分类的好处,引导学生垃圾分类。

尹老师的课有以下特点:对比感受,突出“整洁环境”的优势低年级的学生缺乏抽象思维,具体可感是他们认知这个世界的最有效的途径。

通过图片观察,发现宁波市的美景离不开环境的整洁保护。

通过可可小爱带领大家去的地方的照片对比,让学生体会干净的地方带给人的感受是不一样的。

谈自己的体会,真实的展现普通孩子对整洁的内心需求。

故事深化,凸显“如何做到不乱扔”的方法通过讲“王勇”的故事,老师力在引导学生掌握怎样做,才是“我们不乱扔”的正确方式。

但是在上课过程中,王老师对这一块的把握又加入了垃圾分类的视频,但是从方法上引导稍微弱势了一些。

如果能通过师生互动,提炼一些方法作为板书,可能会学得更有增量。

如:主动扔进垃圾箱,主动捡起地上的垃圾,把垃圾扔对垃圾箱等。

这样学生就有了可行的方法。

对之后“我们不乱扔”有具体的指导意义。

教师不仅要给予学生知识,更要重视方法的指导。

生活能力的提升才能品德与生活的最终目的。

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0《我们不乱扔》说课稿

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0《我们不乱扔》说课稿

二、说学情
二年级孩子已经初步懂得公共环境卫生需要共同维护,知道爱 护公共环境卫生是文明的表现。但是孩子自控力不足,在教室、校 园等监督力度较强的公共场所,能自觉爱护并遵守,但在其他公共 场所,就会随意一些。因此,教学中需加强保持公共环境卫生的意 识,帮助他们解决维护公共环境卫生过程中碰到的实际问题,重点 是促使他们进一步养成良好的公共卫生习惯。
五、说教学准备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六、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在一年级学的这首小诗《家》吗?(大屏幕出示课文《家》) 学生:记得 教师:谁来读一读 学生泛读小诗之后请同学们齐读。 教师:同学们你们真棒,这首小诗写的真好,你们想做一名小诗人吗? 课件出示: 我们坐在教室里,()就是我们的家; 我们市实验小学的学生,()就是我们的家; 通榆县是我们长大的地方,()就是我们的家。 下面大家就跟随老师一起去看看我们美丽的实验小学吧! 屏幕出示照片学生说出这是我们实验的哪些地方,请同学们说一说,在这样的美丽的校园里你 有什么感受呢?
二、学习新课: 1、不只为了干净 ⑴小调查 ①提问:你会把垃圾放在哪?(垃圾也有自己的家) ②思考:如果垃圾不能回到自己的家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呢?
出示:乱扔垃圾造成垃圾成堆的现场,教师出示触目惊心的调查数字。 ⑵导行,当我们产生垃圾的时候我们要怎么做。 出示39页情境图片让学生分析你要怎么做才是正确的。
《中小学生守则》提倡我们保持公共卫生 二次备课道德与法治教育应关注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用活动的真实进程不断丰富和推 进课堂教学的进行,以丰富的活动赋德育以情境、情感,让学生去实践、去体验,使课堂生 活成为一种快乐、积极、有意义的生活,涌动生命活力,促进学生在这种生活中发展,在发 展中生活。所以在本课教学过程中,学生在生活小事中学习,贴近了学生的生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我们不乱扔》评课稿
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本中的第10课介绍了我们不要乱扔垃圾,要爱护公共环境,从不同的角度、空间,教育学生注意保持公共环境的卫生,特别是我们学习、生活的环境卫生。

在本次活动中,根据统编教材的精神与理念,把表达与表现有机的进行整合,为孩子们创设了条件,使孩子们成为学习的主人,树立了以“儿童发展为本”的理念,尊重孩子,把孩子们自己发现的问题交由孩子们自己解决,大家各抒己见,采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表达表现自己的认识,让孩子与老师,孩子与孩子,孩子与环境发生互动,互相学习,互相感染,真正发挥了幼儿学习主人的作用,使孩子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得到了提升。

秋天到了,家长都会带孩子出去秋游,这样让我们天真可爱的孩子也知道爱护环境,王老师以王勇和他同学的行为做为切入点,让学生明白在秋游活动应该如何爱护环境,让环保意识深入学生心中。

还特意设计了一项垃圾分类活动,让学生认识不同垃圾的标志和概念,让学生知道垃圾分类的好处,引导学生垃圾分类。

尹老师的课有以下特点:
对比感受,突出“整洁环境”的优势
低年级的学生缺乏抽象思维,具体可感是他们认知这个世界的最有效的途径。

通过图片观察,发现宁波市的美景离不开环境的整洁保护。

通过可可小爱带领大家去的地方的照片对比,让学生体会干净的地方带给人的感受是不一样的。

谈自己的体会,真实的展现普通孩子
对整洁的内心需求。

故事深化,凸显“如何做到不乱扔”的方法
通过讲“王勇”的故事,老师力在引导学生掌握怎样做,才是“我们不乱扔”的正确方式。

但是在上课过程中,王老师对这一块的把握又加入了垃圾分类的视频,但是从方法上引导稍微弱势了一些。

如果能通过师生互动,提炼一些方法作为板书,可能会学得更有增量。

如:主动扔进垃圾箱,主动捡起地上的垃圾,把垃圾扔对垃圾箱等。

这样学生就有了可行的方法。

对之后“我们不乱扔”有具体的指导意义。

教师不仅要给予学生知识,更要重视方法的指导。

生活能力的提升才能品德与生活的最终目的。

因为这是一节习惯养成为目的的课,因此,更需要在课后有所习惯养成的延伸。

教师若能设计一下课后指导行为,评价策略的话,会更有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