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结构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原子构成知识点总结

原子构成知识点总结

原子构成知识点总结1. 原子的结构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三种基本粒子组成。

质子和中子组成了原子核,而电子则绕着原子核运动。

原子的质子数和电子数相同,因此原子是电中性的。

2. 原子核的性质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其中质子的电荷为正,中子是中性的。

原子核的直径约为万分之一到十万分之一的原子直径,但它含有原子的绝大部分质量。

3. 质子质子是原子核中的一种基本粒子,它的质量为1.6726×10^-27千克,电荷为基本电荷的正一(即1.6×10^-19库仑)。

4. 中子中子是原子核中的一种基本粒子,它的质量稍大于质子,电荷为零。

5. 电子电子是原子中的一种基本粒子,它的质量远小于质子和中子,为9.11×10^-31千克,电荷为基本电荷的负一。

电子在原子外部绕原子核运动,形成电子云。

6. 原子的量子化原子的能级是量子化的,即它只能具有确定的能量值。

电子的轨道也是量子化的,它只能出现在一定的能级上,不可能出现在介于两个能级之间的状态。

7. 原子的组成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和电子质量之比约为1836:1。

因此,原子的质量主要来自于质子和中子,而电子的贡献可以忽略不计。

8. 原子的核电荷数原子核的电荷数等于其中的质子数,它决定了原子的化学性质。

在相同元素的不同同位素中,原子核的电荷数不同,但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9. 原子的大小原子的大小约为0.1纳米到0.5纳米。

原子的大小由电子云的尺寸决定,它与原子核的大小关系不大。

10. 原子的质量数原子的质量数等于其中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

在不同元素的同位素中,原子的质量数不同,但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11. 原子的元素符号原子的元素符号由元素的化学符号与原子的质量数组成。

例如,氧的元素符号是O,氧-16的元素符号是O-16。

12. 原子的化学键原子通过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等化学键相互结合形成化合物。

共价键是由电子的共享形成的,离子键是由正负离子的相互吸引形成的,金属键是由金属离子的自由电子形成的。

高中化学-原子结构知识点汇总

高中化学-原子结构知识点汇总

高中化学-原子结构知识点汇总1. 原子的组成- 原子是物质最小的基本单位,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

- 原子核包含了质子和中子,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荷。

- 电子带负电荷,围绕原子核的轨道上运动。

2. 原子尺寸- 原子的尺寸非常小,一般以皮米(pm)为单位来表示。

- 原子的尺寸可以通过原子的半径来表示,常用皮米或安格斯特罗姆(Å)作为单位。

3. 原子质量- 原子的质量可以通过质子和中子的质量总和来表示。

- 原子的质量一般以原子质量单位(amu)来表示。

4. 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是一种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或原子数)排列而成的表格。

- 元素周期表按照元素的化学性质和电子结构进行分组和分类。

- 元素周期表包含了元素的基本信息,如元素符号、原子序数、原子质量等。

5. 原子的能级和电子排布- 原子中的电子分布在不同能级上,能级从内到外依次增加。

- 每个能级最多可以容纳一定数量的电子,第一能级最多容纳2个电子,第二能级最多容纳8个电子,以此类推。

- 电子的排布遵循一定的顺序和规律,如填充顺序、分区原则等。

6. 原子的离子与化合价- 原子可以失去或获得电子形成带电的离子。

- 失去电子的原子形成正离子(阳离子),获得电子的原子形成负离子(阴离子)。

- 原子的化合价是指原子与其他原子形成化合物时发生电荷转移的能力。

7. 同位素- 同位素是指原子核中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类原子。

- 同位素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但物理性质和放射性性质可能会有所不同。

- 同位素常用质量数来表示,即中子数加上质子数的总和。

以上是高中化学中关于原子结构的知识点的汇总。

希望对你有帮助!。

(完整版)原子结构知识点汇总

(完整版)原子结构知识点汇总

一、阴极射线电子的发现1.科学家用真空度很高的真空管做放电实验时,发现真空管阴极发射出的一种射线,叫做阴极射线.2.阴极射线的特点:(1)在真空中沿直线传播; (2)碰到物体可使物体发出荧光3.电子的发现汤姆孙让阴极射线分别通过电场或磁场,根据偏转情况,证明了它的本质是带负电的粒子流并求出了其比荷.4.密立根通过著名的“油滴实验”精确地测出了电子电荷.电子电荷量一般取e=1.6×10-19 C,电子质量m e=9.1×10-31 kg.二、粒子散射实验和原子核结构模型⑴粒子散射实验:1909年,卢瑟福及助手盖革和马斯顿完成的.①装置:如右图。

②现象:a. 绝大多数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方向运动,不发生偏转。

b. 有少数粒子发生较大角度的偏转c.有极少数粒子的偏转角超过了90°,有的几乎达到180°,即被反向弹回。

⑵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1911年,卢瑟福通过对粒子散射实验的分析计算提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在原子中心存在一个很小的核,称为原子核,原子核集中了原子所有正电荷和几乎全部的质量,带负电荷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核旋转。

原子核半径约为10-15m,原子轨道半径约为10-10 m。

三、光谱和光谱分析1.光谱的定义:用光栅或棱镜可以把各种颜色的光按波长展开,获得光的波长(频率)和强度分布的记录.2.特征谱线:各种原子的发射光谱都是线状谱,说明原子只发出几种特定频率的光,不同原子的亮线位置不同,说明不同原子的发光频率不一样,光谱中的亮线称为原子的特征谱线.3.应用:利用原子的特征谱线,可鉴别物质和确定物质的组成成分,该方法称为光谱分析。

4.光谱分析:一种元素,在高温下发出一些特点波长的光,在低温下,也吸收这些波长的光,所以把明线光波中的亮线和吸收光谱中的暗线都称为该种元素的特征谱线,用来进行光谱分析。

(1)优点:灵敏度高,分析物质的最低量达10-10 g.(2)应用:a.发现新元素;b.鉴别物体的物质成分.(3)用于光谱分析的光谱:线状光谱和吸收光谱5.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1)氢原子光谱的特点:在氢原子光谱图中的可见光区内,由右向左,相邻谱线间的距离越来越小,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2)巴耳末公式①巴耳末对氢原子光谱的谱线进行研究得到了下面的公式:1λ=R(122-1n2)(n=3,4,5,…),该公式称为巴耳末公式.式中R叫做里德伯常量,实验值为R=1.10×107 m-1.②巴耳末公式说明氢原子光谱的波长只能取分立值,不能取连续值.巴耳末公式以简洁的形式反映了氢原子的线状光谱,即辐射波长的分立特征.比较光谱概念产生条件光谱形式及应用线状光谱光谱是一条条的亮线.稀薄气体发光形成的光谱一些不连续的明线组成,不同元素的明线光谱不同(又叫特征光谱),可用于光谱分析连续光谱光谱是连在一起的光带.炽热的固体、液体和高压气体发光形成的连续分布,一切波长的光都有吸收光谱光谱中有一条一条的暗线炽热的白光通过温度较白光低的气体后,再色散形成的用分光镜观察时,见到连续光谱背景上出现一些暗线(与特征谱线相对应),可用于光谱分析第十八章《原子结构》知识点汇总四、玻尔的原子模型1.轨道量子化(1)原子中的电子在库仑引力的作用下,绕原子核做圆周运动.(2)电子运行轨道的半径不是任意的,也就是说电子的轨道是量子化的(3)电子在这些轨道上绕核的转动是稳定的,不产生电磁辐射.2.定态(1)当电子在不同轨道上运动时,原子处于不同的状态,原子在不同的状态中具有不同的能量,即原子的能量是量子化的,这些量子化的能量值叫做能级.(2)原子中这些具有确定能量的稳定状态,称为定态.(3)基态:原子能量最低的状态称为基态,对应的电子在离核最近的轨道上运动,氢原子基态能量E1=-13.6 eV.(4)激发态:较高的能量状态称为激发态,对应的电子在离核较远的轨道上运动.3.频率条件与跃迁当电子从能量较高的定态轨道(其能量记为E m)跃迁到能量较低的定态轨道(能量记为E n,m>n)时,会放出能量为hν的光子,该光子的能量hν=E m-E n,该式称为频率条件,又称辐射条件.(1)能级图中的横线表示氢原子可能的能量状态——定态.(2)横线左端的数字“1,2,3,…”表示量子数,右端的数字“-13.6,-3.4,…”表示氢原子的能级.(3)相邻横线间的距离,表示相邻的能级差,量子数越大,相邻的能级差越小.(4)带箭头的竖线表示原子由较高能级向较低能级跃迁,原子跃迁条件为hν=E m-E n. 注:(1)电子轨道半径越大,电子绕核运动的动能越小.(2)当电子的轨道半径增大时,库仑引力做负功,原子的电势能增大,反之,电势能减小.(3)电子的轨道半径增大时,说明原子吸收了光子,从能量较低的轨道跃迁到了能量较高的轨道上.即电子轨道半径越大,原子的能量越大.4.解释氢原子光谱的不连续性原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放出的光子的能量等于前后两个能级之差,由于原子的能级是分立的,所以放出的光子的能量也是分立的,因此原子的发射光谱只有一些分立的亮线.5.解释不同原子具有不同的特征谱线不同的原子具有不同的结构,能级各不相同,因此辐射(或吸收)的光子频率也不相同.五、玻尔理论的局限性1.成功之处玻尔理论第一次将量子观念引入原子领域,提出了定态和跃迁的概念,成功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2.局限性保留了经典粒子的观念,把电子的运动仍然看做经典力学描述下的轨道运动.3.电子云原子中的电子没有确定的坐标值,我们只能描述电子在某个位置出现概率的多少,把电子这种概率分布用疏密不同的点表示时,这图象就像云雾一样分布在原子核周围,故称电子云.六、对玻尔原子模型的理解1.氢原子的半径公式rn=n2r1(n=1,2,3,…),其中r1为基态半径,又称玻尔半径,r1=0.53×10-10 m.2.氢原子的能级公式氢原子的能级公式:E n=1n2E1(n=1,2,3,…),其中E1为基态能量,E1=-13.6 eV.3.大量处于n激发态的氢原子向基态跃迁时,最多可辐射2)1(nn种不同频率的光,一个处于激发态的氢原子向基态跃迁时,最多可辐射(n-1)种频率的光子.。

原子的结构知识点归纳

原子的结构知识点归纳

原子的结构知识点归纳
原子的结构知识点归纳如下:
1. 原子的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绕核运动的电子构成。

2. 原子核:原子核由带正电荷的质子和不带电荷的中子组成。

质子数决定了原子的元素种类,也决定了原子核所带的核电荷数。

3.电子:电子是负电荷粒子,围绕在原子核外部的电子云中。

电子的数量与质子数相等,使得原子整体呈电中性。

4. 能层、能级和电子轨道:电子云中存在着多个能层或称为能级,每个能层又包含多个电子轨道。

不同能级上的电子具有不同的能量和运动状态。

5.电子排布规则:电子按一定的规则填充在不同的能级和轨道中,最低能级的轨道首先被填满。

常用的电子排布规则有阿尔尼奥规则和洪特规则等。

6. 层次结构:原子的层次结构由内向外依次为K层、L层、M层等。

每个能层最多容纳一定数量的电子,第一能层(K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第二能层(L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依此类推。

7.同位素:同一个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同的情况下,称为同位素。

同位素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但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和相对原子质量。

8. 原子序数:原子序数指的是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序号,也等于元素的质子数。

原子序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和排列顺序。

以上是关于原子的结构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原子结构知识点

原子结构知识点

原子结构知识点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基本单位,了解原子结构的知识是理解化学和物理学的基础。

本文将介绍原子的基本结构以及与之相关的重要概念和理论。

1. 原子的组成原子由带正电荷的质子、不带电荷的中子和带负电荷的电子组成。

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心的质子核内,电子则在质子核外围的电子云中运动。

2. 元素和原子序数元素是由原子组成的。

每个元素都有一个独特的原子序数,即其原子核中质子的数量。

例如,氢的原子序数为1,氧的原子序数为8。

3. 原子质量原子质量等于其质子和中子的总质量。

通常以原子质量单位(amu)表示,其中氢的质量被定义为1 amu。

相对原子质量是相对于碳-12同位素而言的,碳-12被定义为12 amu。

4. 原子结构模型有许多原子结构模型,其中最著名的是波尔模型。

根据波尔模型,电子绕着原子核以特定能级(轨道)运动。

每个电子能级有固定的能量。

5. 电子排布根据泡利不相容原理,每个电子的量子状态是唯一的。

每个电子在能级中的能量和位置是不同的。

根据能级填充顺序,电子遵循阜那诺定律、洪特规则和保里排斥原理。

6. 原子间互作用物质的性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原子间的相互作用。

这些相互作用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离子键通过正负电荷之间的相互吸引力来形成,共价键则通过电子对之间的共享来形成。

7. 常见原子结构理论量子力学为理解原子结构和行为提供了理论基础。

包括德布罗意假设、波函数和薛定谔方程等理论。

这些理论描述了电子在原子中的运动轨迹和能级分布。

8. 原子光谱原子的结构和能级导致原子能够吸收和发射特定波长的电磁辐射,形成了原子光谱。

原子光谱可以用来确定元素的存在、深入研究原子结构和进一步理解光和能量的关系。

总结原子结构是一个广泛而深奥的领域,涉及物理、化学和量子力学等多个学科。

了解原子的组成、电子排布和原子间互作用等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物质性质以及电子结构的重要性。

通过研究原子结构,我们可以洞察微观世界的奥秘,并将其应用于生活和科学研究中。

高中化学-原子结构知识点汇总

高中化学-原子结构知识点汇总

高中化学-原子结构知识点汇总
1. 原子的组成:
- 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 质子位于原子核中,带有正电荷。

- 中子也位于原子核中,没有电荷。

- 电子绕着原子核运动,带有负电荷。

2. 原子的基本性质:
- 原子的质量数等于质子数加上中子数。

- 原子的电荷数等于质子数减去电子数。

3. 原子的核结构:
- 原子核是原子的中心部分,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 原子中电子围绕着原子核运动。

4. 原子的电子结构:
- 电子以壳层的方式分布在原子周围。

- 第一壳层最多可容纳2个电子。

- 第二壳层最多可容纳8个电子。

- 第三壳层最多可容纳18个电子。

- 原子的化学性质主要取决于外层电子的数量和分布。

5. 原子的元素周期表:
- 元素周期表是将元素按照原子序数和元素性质分类的表格。

- 元素周期表中的每一行称为一个周期,每一列称为一个族。

- 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排列。

6. 原子的同位素:
- 同位素是指具有相同质子数但中子数不同的元素。

- 同位素的质量数不同,但化学性质相似。

以上是高中化学中关于原子结构的一些基本知识点。

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化学原子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原子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原子知识点总结一、原子基本结构1. 原子定义: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原子核和围绕核的电子组成。

2. 原子核:位于原子中心,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带正电荷。

3. 电子:带有负电荷的粒子,围绕原子核运动,存在于不同的能级和轨道上。

4. 质子:带有正电荷的粒子,存在于原子核中,决定原子的核电荷数。

5. 中子:不带电荷的粒子,存在于原子核中,影响原子的质量和同位素的类型。

6. 电子云:电子在原子周围的概率分布区域,反映了电子出现的可能性。

二、原子性质1. 原子序数:表示原子核中质子的数量,决定了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2. 核外电子排布:电子按照能级和轨道填充,遵循奥布定律和泡利不相容原理。

3. 电子亲和能:原子吸引一个电子的能力,与元素的电负性有关。

4. 电负性:原子吸引电子对的能力,影响化合物中键的性质。

5. 离子化能:移除原子中一个电子所需的能量,与元素的活泼性有关。

三、原子间的相互作用1. 化学键: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2. 离子键:由电荷相反的离子通过静电吸引力形成的键。

3. 共价键:两个或多个非金属原子通过共享电子对形成的键。

4. 金属键:金属原子间的电子共享,形成“电子海”。

5. 键能:形成或断裂一个摩尔化学键所需的能量。

四、同位素与放射性1. 同位素:具有相同原子序数但不同质量数的原子,即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

2. 放射性同位素:不稳定的同位素,会通过放射性衰变转变为其他元素或同位素。

3. 衰变:原子核自发放出粒子或能量,转变为新原子核的过程。

4. 半衰期:放射性物质衰变到其原始量一半所需的时间。

五、原子的表示方法1. 元素符号:表示元素的缩写,如H代表氢,O代表氧。

2. 原子表示式:用元素符号和下标表示原子的组成,如H2表示氢分子。

3. 电子排布式:表示原子中电子的能级和轨道分布,如1s2表示氦原子的电子排布。

4. 化学方程式:描述化学反应的式子,如2H2 + O2 → 2H2O表示水的合成。

原子的结构知识点

原子的结构知识点

原子的结构知识点原子结构知识点1. 原子定义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原子核和围绕核的电子组成。

2. 原子核- 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统称为核子。

- 质子:带有正电荷,质量约为1个原子质量单位(u)。

- 中子:不带电,质量与质子相近,也约为1 u。

3. 电子- 带有负电荷,质量极小,约为1/1836 u。

- 电子在原子核外围按照特定的能级和轨道运动。

4. 能级和轨道- 能级:电子所处的能量状态,通常用主量子数n表示,n的值越大,电子与原子核的距离越远,能量越高。

- 轨道:电子在空间中运动的轨迹,由角量子数l和磁量子数m决定。

5. 量子数- 主量子数(n):决定电子的能级,取值为正整数(1, 2,3, ...)。

- 角量子数(l):决定电子轨道的形状,取值范围从0到n-1。

- 磁量子数(m):决定电子轨道在空间中的具体位置,取值范围从-l到+l,包括0。

- 自旋量子数(s):描述电子自旋状态,取值为+1/2或-1/2。

6. 原子的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主要由原子最外层电子(价电子)的数量决定。

- 原子通过共享、转移或重新排列价电子来形成化学键。

7. 原子符号- 原子符号表示元素的化学符号,左上角表示原子序数(质子数),左下角表示原子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

8. 同位素- 同位素是具有相同原子序数(质子数相同)但不同质量数(中子数不同)的原子。

9. 原子的结合能- 结合能是指将原子核中的核子(质子和中子)从原子核中分离出来所需的能量。

- 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稳定。

10. 原子光谱- 原子光谱是由于电子在能级间跃迁时发射或吸收特定频率的光而产生的。

- 每种元素的原子光谱都是独特的,可用于识别和分析元素。

11. 原子的电离- 电离是指原子或分子失去或获得电子的过程。

- 电离能是指移除一个电子所需的最小能量。

12. 原子的放射性- 放射性原子通过放射性衰变过程自发地转变为其他元素的原子。

- 放射性衰变有三种类型:α衰变、β衰变和γ衰变。

知识点原子结构总结

知识点原子结构总结

知识点原子结构总结1. 原子的概念原子是由希腊科学家德谟克利特提出的,意为不可分割的微小粒子。

在古代,人们曾经认为物质是可以不断分割的,直到19世纪,化学家们开始逐渐接受了原子的概念。

现代化学中,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是最小的化学单位,具有化学特性。

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的。

2. 原子的组成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和中子构成了原子核,而电子则环绕在原子核外。

质子的电荷为正电荷,中子为中性,电子的电荷为负电荷。

质子的质量约为1.6726×10^-27千克,中子的质量也大致相同。

电子的质量则远远轻于质子和中子,约为9.11×10^-31千克。

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几乎相同,但质子的电荷为正电荷,中子没有电荷。

在原子结构中,质子和中子构成了原子核,电子则围绕在原子核周围。

3. 原子的结构原子主要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电子则环绕在原子核外。

原子核占据了原子的绝大部分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正电荷。

而电子则负责维持原子的化学性质,并决定了原子的化学行为。

原子中的质子数目决定了该原子的元素特性,而中子数则可以有不同的组合。

而电子数目则决定了原子的电荷,并影响了原子的化学性质。

4. 原子的核原子核主要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都具有质量,因此原子核占据了原子的绝大部分质量。

质子和中子通过强相互作用相互结合,形成了原子核。

原子核的直径约为10^-15米,而整个原子的直径则约为10^-10米,可以说原子核非常小,但却包含了原子几乎全部的质量。

原子核的密度非常大,依靠强相互作用来维持核内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原子核内的质子和中子数量决定了元素的特性,不同元素的原子核结构也有所不同。

根据核内质子和中子的数量不同,会形成不同的同位素。

同位素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但具有不同的原子质量。

5. 原子的电子原子的电子则环绕在原子核外,负责维持原子的电荷平衡,并决定了原子的化学性质。

电子具有负能量,可以存在于不同的能级上。

原子结构基础知识点

原子结构基础知识点

物质结构与性质--原子结构与性质一、 原子结构 1、原子的构成中子N 同位素 (核素)原子核 → 质量数(A=N+Z ) 近似相对原子质量质子Z → 核电荷数 元素 →原子结构 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主族元素的 决定原子呈电性电子数(Z 个) 化学性质及最高正价和族序数体积小,运动速率高(近光速),无固定轨道核外电子 运动特征电子云(比喻) 小黑点的意义、小黑点密度的意义。

排布规律 → 电子层数 周期序数及原子半径 表示方法 → 原子(离子)的电子式、原子结构示意图2、三个基本关系(1)数量关系:质子数 = 核电荷数 = 核外电子数(原子中) (2)电性关系:①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②阳离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或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电荷数 ③阴离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或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电荷数 (3)质量关系:质量数 = 质子数 + 中子数 [特别提醒]对于公式: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 ),无论原子还是离子,该公式均适应。

原子可用X AZ 表示,质量数A 写在原子的右上角,质子数Z 写在原子的左下角,上下两数值的差值即为中子数。

原子周围右上角以及右下角或上面均可出现标注,注意不同位置标注的含义,右上角为离子的电性和电荷数,写作n ±;右下角为微粒中所含X 原子的个数,上面标注的是化合价,写作±n 形式,注意与电荷的标注进行正确区分,如由氧的一种同位素形成的过氧根离子,可写作168O -1-22。

[例1]一定量的锎(98252Cf )是有用的中子源,1mg (98252Cf )每秒约放出2. 34xl99个中子,在医学上常用作治疗恶性肿瘤的中子源。

下列有关锎的说法错误的是( )A.98252Cf 原子中,中子数为154B.98252Cf 原子中,质子数为98C.98252Cf 原子中,电子数为 98D.锎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52 二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例2]X 和Y 属短周期元素,X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Y 位于X 的前一周期,且最外层上只有一个电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X 可能是第二周期的非金属元素B .X 可能是第三周期的金属元素C .Y 可能与X 同主族D .Y 一定是金属元素 三、 相对原子质量[特别提醒]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特性:①原子核中无中子的原子: 11H 。

原子的化学知识点总结

原子的化学知识点总结

原子的化学知识点总结一、原子的结构1.原子的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

电子绕原子核运动,带负电荷。

2.原子核原子核是原子的中心部分,它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原子核的直径约为10^-15米,而整个原子的直径约为10^-10米,可以看出原子核非常小。

由于原子核带正电荷,并且质量很大,它对原子的性质有着重要的影响。

3.电子电子绕原子核运动,处于能级轨道上。

电子质量和质子、中子相比非常轻,带有负电荷。

在原子中,电子数量等于原子核中质子的数量,所以原子是电中性的。

4.原子序数原子的序数是指原子中质子的数量,也就是元素周期表中的序数。

原子序数决定了元素的种类,不同元素的原子序数是不同的。

例如,氢的原子序数是1,氧的原子序数是8,铁的原子序数是26。

5.同位素同一种元素的原子中,原子核中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同的原子称为同位素。

同位素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但在物理性质上有所不同。

例如,氢的同位素有氘和氚,氧的同位素有氧-16、氧-17、氧-18等。

二、原子的性质1.原子量原子的质量单位是原子质量单位,通常用符号“u”表示。

1u等于1/12碳-12原子的质量,大约等于1.66x10^-27千克。

元素的原子量是该元素一个原子的质量,通常以元素符号下方的数字表示。

例如,氢的原子量为1.008u,氧的原子量为16.00u。

2.原子半径原子的大小可以用原子半径来表示。

原子半径是原子的外层电子云所处轨道的半径,通常以皮米(10^-12米)为单位。

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增加,不同元素的原子半径是不同的。

元素周期表中的原子序数增加时,原子半径也会增加。

3.化学键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的结合,使得原子可以形成分子或晶体。

化学键有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等不同类型。

共价键是由原子之间共享电子形成的化学键,如氢气(H2)中的氢原子之间的共价键。

离子键是由正负电荷吸引形成的化学键,如氯化钠(NaCl)中的钠和氯之间的离子键。

初中物理原子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原子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原子知识点总结一、原子的结构1. 原子的基本组成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荷,电子带负电荷。

2. 原子核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的质量集中在原子核内。

3. 电子壳层原子核周围围绕着电子,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的轨道称为壳层,电子的轨道排列成不同的能级。

4. 元素的周期表元素的周期表是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和原子质量排列的表格,可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推断元素的壳层排布。

二、原子的性质1. 原子的大小原子的大小主要由电子的轨道决定。

由于原子核电荷吸引电子,使得电子相对集中在原子核附近,因此原子整体上看起来是较小的。

2. 原子的质量原子的质量主要由其原子核的质子和中子质量决定。

电子质量相对较小,可以忽略不计。

3. 原子的化学性质原子的化学性质取决于其电子结构。

原子通过电子的失去、获得或共享,可以形成化学键以及各种化合物。

4. 原子的核衰变原子核中的质子和中子相互作用不稳定,会发生放射性衰变,释放出粒子或能量。

三、原子的相互作用1. 原子的直接的相互作用原子之间主要通过电磁力相互作用,包括静电力和磁力。

2. 原子的间接的相互作用原子之间还通过电磁辐射相互作用,包括电磁波和光子。

3. 原子的核相互作用原子核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通过核力来实现,核力包括弱核力和强核力。

四、原子的能级与光谱1. 原子的能级原子的能级指的是电子在原子中的能量状态。

原子的能级是量子化的,能级之间的跃迁会产生光谱。

2. 光谱光谱是原子或分子在受到激发后产生的特定波长的光。

由于原子能级的量子化特性,不同元素的光谱是独特的,可以用来识别元素的成分。

五、原子的应用1. 化学实验通过对原子结构和性质的了解,可以进行化学实验,包括化学反应和化合物的合成。

2. 原子能原子核的裂变和聚变过程可以释放出巨大的能量,用于发电和核武器等领域。

3. 材料科学通过对原子结构和相互作用的研究,可以开发新的材料,提高材料的性能。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知识点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知识点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知识点一、原子结构1.原子的组成原子是最基本的化学单位,它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带有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荷,电子带有负电荷。

质子和中子集中在原子核中,而电子则围绕原子核运动。

2.元素的定义元素是由具有相同原子序数的原子组成的物质。

原子序数是元素的核外电子数目,也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3.原子的大小原子的大小可以通过原子的半径来表示。

原子半径通常用皮克米(pm)来表示,1pm=1×10^-12m。

原子的半径随着元素的原子序数增加而增加。

4.原子的质量原子的质量可以通过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来表示。

相对原子质量是以碳-12同位素为标准进行比较的,碳-12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相对原子质量可以通过元素周期表上的数值来获得。

5.原子核原子核是原子的中心部分,其中包含了质子和中子。

原子核的直径约为1×10^-15m,而整个原子的直径约为1×10^-10m,因此原子核只占据原子体积的很小一部分。

6.原子的电子排布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能量最低原理,即通过填充电子能级和轨道来达到最低能量状态。

根据泡利不相容原理,每个轨道最多只能容纳2个电子,且这两个电子的自旋必须相反。

7.原子的电子壳层和能级原子的电子分布在不同的壳层和能级上。

壳层按主量子数来编号,第一个壳层为K壳,第二个壳层为L壳,依次类推。

能级是指在同一个壳层上,不同轨道的电子所具有的能量。

8.原子的价电子价电子是原子中最外层的电子,它决定了原子的化学性质。

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价电子数目的增加顺序排列。

二、元素周期律1.元素周期表的构成元素周期表是一种将元素按照原子序数和化学性质的周期性排列的表格。

它由原子序数递增的一系列水平行(周期)和垂直列(族)组成。

2.元素周期表的分区元素周期表可以分为s区、p区、d区和f区。

s区包含1个周期,p区包含6个周期,d区包含10个周期,f区包含14个周期。

3.元素周期表的主族和过渡元素元素周期表中的1A-2A和3A-8A族元素称为主族元素,它们的电子配置在外层壳层上有相似的组成。

高一化学原子的结构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原子的结构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原子的结构知识点总结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构成、性质、结构和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而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了解原子的结构对于理解物质的性质以及各种化学反应至关重要。

在高一化学学习中,我们接触到了一些关于原子结构的基本知识,下面就来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

1. 原子的组成原子是由带负电的电子、带正电的质子和中性的中子组成的。

电子绕着原子核运动,并以负电荷呈球形分布在原子周围的电子壳层中。

原子核是原子的中心,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荷,中子没有电荷。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中,电子的质量相对较小。

2. 元素的周期表元素是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纯物质,元素的种类很多。

为了更好地整理和研究元素,科学家将元素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在元素周期表中。

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但同时也具有一些特定的规律。

元素周期表的列被称为“族”,周期表的行被称为“周期”。

3. 原子序数和质子数元素的原子序数就是元素的质子数,表示元素中原子核中质子的数量。

原子序数决定了一个元素的化学性质,相同元素的原子序数是固定的,不同元素的原子序数是不同的。

4. 同位素同位素是指原子序数相同、质量数不同的元素。

同位素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但物理性质会有所不同。

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位素会出现在同一个元素的不同质量数下,例如氢的同位素有氢-1、氢-2、氢-3等。

5. 电子排布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一定的规则,首先填充最内层的电子壳层,然后依次填充外层的电子壳层。

根据泡利不相容原理、奥布规则和洪特规则,我们可以推断出电子在不同的壳层中的填充方式。

6. 化学键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们将原子聚集在一起形成分子。

常见的化学键包括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

共价键是通过共享电子对来形成的,离子键是由正负离子之间的电荷作用力形成的,金属键是由金属中自由移动的电子与金属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形成的。

7. 原子的外层电子原子的外层电子决定了原子的化学性质,它们参与化学反应或者形成化学键。

原子结构-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原子结构-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一、原子结构的基本概念1. 原子: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2. 原子核:原子的中心部分,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带正电荷。

3. 质子:原子核中的带正电荷的粒子,决定元素的种类。

4. 中子:原子核中的不带电荷的粒子,对原子质量有影响。

5. 电子:原子核外的带负电荷的粒子,绕核运动,决定原子的化学性质。

二、原子核外电子排布1. 电子层: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区域,分为K、L、M、N等层。

2. 电子云: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分布的形象化模型。

3. 能级:电子在原子核外运动时具有的能量状态。

4. 电子排布原则:电子在原子核外按能量最低原则依次填充各个能级。

5. 泡利不相容原理:一个原子轨道上最多只能容纳两个自旋方向相反的电子。

6. 洪特规则:在等价轨道上,电子尽可能单独占据一个轨道,且自旋方向相同。

三、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1. 元素周期表: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和化学性质排列的表格。

2. 周期:元素周期表中的横行,表示电子层数相同。

3. 族:元素周期表中的纵行,表示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4. 主族元素:周期表中1A至8A族的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族序数。

5. 副族元素:周期表中1B至8B族的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不等于族序数。

6. 稀有气体:周期表中0族的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为2),化学性质稳定。

四、化学键与分子结构1. 化学键:相邻原子之间的强烈相互作用,分为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等。

2. 离子键:正负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形成的化合物为离子化合物。

3. 共价键:原子间通过共享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形成的化合物为共价化合物。

4. 金属键:金属原子间通过自由电子形成的化学键,形成的物质为金属晶体。

5. 分子结构:分子中原子之间的相对位置和化学键的排列。

6. 分子极性:分子中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产生偶极矩,导致分子具有极性。

五、原子结构与化学反应1. 化学反应:原子、分子或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物质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变化。

原子的结构知识点总结

原子的结构知识点总结

原子的结构知识点总结1.原子的概念: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由带正电荷的质子、带负电荷的电子和电中性的中子组成。

原子的直径约为0.1纳米。

2. 原子核:原子核是原子的中心部分,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质子的质量是中子的约2倍,且都是质子质量单位(amu)的单位。

原子核的直径约为10^-5纳米,直径与整个原子的直径比例为1:10,000。

3.电子云:电子云是电子在原子周围的空间分布,描述了电子的可能位置。

根据量子力学理论,电子云存在各种能量级别的轨道,电子不能在轨道之间连续移动,只能跃迁到具有合适能量的轨道上。

4.轨道:轨道是描述电子在原子中可能找到的位置的功能。

主量子数决定能量级别和轨道大小,主量子数n的平方是一个轨道所能容纳电子的最大数目。

每个轨道可以容纳不超过2个电子。

5.能级分布:在原子中,能级依次增加。

第一能级最低,以此类推。

能级间的差异是电子能量的差异。

电子填充能级时尽量填充低能级。

6.电子排布:按构建原子的原子序数排布,如H(氢)有1个电子,He(氦)有2个电子,Li(锂)有3个电子等。

按能级填充原子中的电子。

7.原子核结构: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荷,中子无电荷。

原子核的质量和电荷都集中在非常小的范围内。

8.原子量和原子序数:原子量是一个原子中质子和中子的总数。

原子序数是一个原子中质子数(也是电子数)的数目。

原子序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

9.同位素:同位素是原子序数相同但质量数不同的原子,它们具有相同的化学特性。

10.质子数与电子数:一个元素的原子质子数与电子数相同,因为一个原子是电中性的。

11.电子的能级跃迁:电子可以从一个能级跃迁到另一个能级,吸收或释放能量,导致光的发射或吸收。

这解释了原子光谱和电子能级。

12.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即质子数)的增加顺序排列。

元素周期表显示不仅每个元素的质子数,而且还显示了元素的原子量、符号和名称。

13.原子的量子力学模型:量子力学模型通过描述原子内部发生的量子力学过程,提供了对原子结构的更深入的理解。

初三化学原子结构知识点

初三化学原子结构知识点

初三化学原子结构知识点一、原子的构成。

1. 原子的组成粒子。

- 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

-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氢原子除外,氢原子的原子核内只有1个质子,没有中子)。

- 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

2. 粒子间的数量关系。

-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核电荷数是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由于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所以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等于质子数。

原子整体呈电中性,所以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

-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 + 中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是以一种碳原子(碳 - 12)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

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都近似为1,电子的质量很小,约为质子质量的1/1836,可忽略不计,所以相对原子质量近似等于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

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 电子层。

- 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能量低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近的区域运动,能量高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远的区域运动。

- 从内到外,各电子层的名称依次为K、L、M、N、O、P、Q层等。

2. 原子结构示意图。

- 原子结构示意图可以表示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情况。

例如钠原子(N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小圆圈表示原子核,圆圈内的数字表示质子数(核电荷数)。

- 弧线表示电子层。

- 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电子层上的电子数。

钠原子的质子数为11,核外有3个电子层,K层有2个电子,L层有8个电子,M层有1个电子。

三、离子。

1. 离子的形成。

- 原子得失电子后形成离子。

- 原子失去电子后,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带正电荷,形成阳离子。

例如,钠原子(Na)失去1个电子后形成钠离子(Na⁺)。

- 原子得到电子后,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带负电荷,形成阴离子。

例如,氯原子(Cl)得到1个电子后形成氯离子(Cl⁻)。

2. 离子符号的书写。

- 离子符号的书写:在元素符号右上角标明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及电性。

原子的结构知识点总结

原子的结构知识点总结

原子的结构知识点总结1. 原子组成原子由核和电子组成。

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电子环绕在核外。

质子和中子几乎占据了原子的整个质量,而电子的质量很小,占据了原子的整个体积。

在化学中,质子数被称为原子序数,通常用字母 Z 表示,而核内的中子数目则用符号 A 表示。

电子的数量通常与质子数相等,使得原子整体呈电中性状态。

2. 原子核原子核是原子的中心部分,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原子核的直径约为 10^-15 米,而原子整体的直径约为 10^-10 米。

因此原子核的大小是原子整体的万分之一。

由于质子和中子都属于核子,因此原子核也被称为核子。

在原子中,质子数决定了原子的化学性质和元素的性质。

例如,氢原子的原子核只包含一个质子,而氧原子的原子核则包含了 8 个质子。

3. 电子轨道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但并不是在固定的轨道上运动,而是以一定的能级分布在不同的轨道中。

电子轨道可以由量子数来描述,分为主量子数、角量子数、磁量子数和自旋量子数。

主量子数决定了电子的能级大小,角量子数决定了电子轨道的形状,磁量子数和自旋量子数则决定了电子的方向。

4. 电子云电子不是固定在某条轨道上的,而是以一定概率分布在电子云中。

电子云是描述电子位置的概率密度分布,可以用来描述电子的运动状态和轨道。

电子云的形状可以由轨道函数描述,它是通过量子力学方程求解得到的。

5.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按原子序数排列的化学元素表,表中的每一行都代表了同一个主量子数的化学元素。

周期表的周期表示了元素的电子壳层数量,而周期表的族表示了元素的价电子数。

通过分析元素周期表,可以很好地描述元素的化学性质和元素之间的关系。

6. 原子的质量数和质量能原子核的质量数是指核子的总质量,它等于质子数和中子数的总和。

而质量能则是描述核子结合情况的物理量,它等于原子核的质量与核子质量总和之间的差值。

质量能对核子的结合情况有很大的影响,它决定了原子核的稳定性和原子核的衰变过程。

7. 原子的稳定性原子核的稳定性是指核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够维持原子核的结构不发生变化,不会发生核衰变的状态。

高一原子的结构知识点

高一原子的结构知识点

高一原子的结构知识点一、原子的组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带正电的质子、带负电的电子和中性的中子组成。

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电子则围绕原子核运动。

二、原子的结构1. 质子:具有正电荷,质量约为1个质子质量单位(amu)。

2. 中子:无电荷,质量约为1个质子质量单位(amu)。

3. 电子:具有负电荷,质量约为1/1836个质子质量单位(amu)。

三、原子的电荷平衡原子中正电荷和负电荷数目相等,因此原子总体是电中性的。

正电荷来自质子,负电荷来自电子。

四、原子序数和质量数1. 原子序数(Z):指原子中质子的数目,也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原子序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

2. 质量数(A):指原子中质子和中子的总数,即原子的质量。

五、同位素同位素是指具有相同原子序数(Z)但质量数(A)不同的原子。

同位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但物理性质上可能存在差异。

六、能级和壳层1. 能级: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的特定轨道。

能级越高,电子离核越远,能量越大。

2. 壳层:能级的分组,标记为K、L、M等字母。

每个壳层可以容纳一定数量的电子。

七、电子排布和规则1. 电子排布顺序:按照能级从低到高的顺序填充电子,每个能级最多容纳一定数量的电子。

2. 电子填充规则:a. 阶梯填充原则:每个能级首先填充完满的电子壳层,然后再填充下一个能级。

b. 稳定填充原则:每个能级填充电子时,尽可能填充满一个壳层,以达到更稳定的电子配置。

八、价电子和价壳层1. 价电子:位于最外层能级的电子,决定原子的化学性质。

2. 价壳层:包含价电子的能级,即最外层的壳层。

决定元素的主要化学性质和化合价。

九、离子与电子构型1. 离子:原子失去或获得电子后带电的粒子。

正离子失去了一个或多个电子,负离子获得了一个或多个电子。

2. 电子构型:描述一个离子或原子中各能级和壳层上电子的排布方式。

十、原子核的稳定性1. 质子和中子的数量应保持一定比例,以维持原子核的稳定性。

原子结构-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原子结构-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一、原子的基本构成原子是化学元素的基本单位,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荷。

核外电子带负电荷,围绕原子核运动。

二、原子的电子排布电子在原子中的排布遵循能级原理,即电子先占据能量较低的能级,再依次占据能量较高的能级。

每个能级上的电子数不超过该能级的最大容纳电子数,遵循泡利不相容原理和洪特规则。

三、原子的化学性质原子的化学性质主要由最外层电子(价电子)的数目和排布决定。

原子的化学性质包括原子半径、电离能、电子亲和能、电负性等。

这些性质影响着原子的化学活性和化合物的形成。

四、同位素同位素是指具有相同原子序数但质量数不同的原子。

同位素在原子核中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同。

同位素的存在使得元素的原子质量呈现一定的范围。

五、离子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离子可以分为阳离子和阴离子。

阳离子带正电荷,阴离子带负电荷。

离子在化学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如酸碱反应、沉淀反应等。

六、化学键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相互作用的力,使原子结合成分子或离子化合物。

化学键包括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等。

离子键是由正负离子之间的电荷吸引力形成的,共价键是由原子之间共享电子对形成的,金属键是由金属原子之间的自由电子形成的。

七、分子结构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

分子结构包括分子的形状、键长、键角等。

分子的形状和键角决定了分子的性质和化学反应的能力。

八、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原子、分子或离子之间发生的化学变化。

化学反应包括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酸碱反应等。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九、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符号和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化学方程式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和电荷守恒定律。

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物和物的化学式要平衡,反应物和物的系数要满足质量守恒定律。

十、实验技能实验技能是化学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实验技能包括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观察、实验结果分析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点总结一.原子结构与性质.一.认识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了解电子云、电子层(能层)、原子轨道(能级)的含义.1.电子云:用小黑点的疏密来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出现的机会大小所得的图形叫电子云图.离核越近,电子出现的机会大,电子云密度越大;离核越远,电子出现的机会小,电子云密度越小.电子层(能层):根据电子的能量差异和主要运动区域的不同,核外电子分别处于不同的电子层.原子由里向外对应的电子层符号分别为K 、L 、M 、N 、O 、P 、Q.原子轨道(能级即亚层):处于同一电子层的原子核外电子,也可以在不同类型的原子轨道上运动,分别用s 、p 、d 、f 表示不同形状的轨道,s 轨道呈球形、p 轨道呈纺锤形,d 轨道和f 轨道较复杂.各轨道的伸展方向个数依次为1、3、5、7.2.(构造原理)了解多电子原子中核外电子分层排布遵循的原理,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1~36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1).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可以用电子层、原子轨道(亚层)和自旋方向来进行描述.在含有多个核外电子的原子中,不存在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两个电子.(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理.①.能量最低原理:电子先占据能量低的轨道,再依次进入能量高的轨道.②.泡利不相容原理:每个轨道最多容纳两个自旋状态不同的电子. ③.洪特规则:在能量相同的轨道上排布时,电子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且自旋状态相同.洪特规则的特例:在等价轨道的全充满(p 6、d 10、f 14)、半充满(p 3、d 5、f 7)、全空时(p 0、d 0、f 0)的状态,具有较低的能量和较大的稳定性.如24Cr [Ar]3d 54s 1、29Cu [Ar]3d 104s 1.(3).掌握能级交错图和1-36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3.元素电离能和元素电负性第一电离能: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1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能量叫做第一电离能。

常用符号I 1表示,单位为kJ/mol 。

(1).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 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的变化:每隔一定数目的元素,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重复出现从ns 1到ns 2np 6的周期性变化.(2).元素第一电离能的周期性变化.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呈周期性变化:★同周期从左到右,第一电离能有逐渐增大的趋势,稀有气体的第一电离能最大,碱金属的第一电离能最小;★同主族从上到下,第一电离能有逐渐减小的趋势.说明:①同周期元素,从左往右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

电子亚层结构为全满、半满时较相邻元素要大即第 ⅡA 族、第 ⅤA 族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分别大于同周期相邻元素。

Be 、N 、Mg 、P ②.元素第一电离能的运用:a.用来比较元素的金属性的强弱. I 1越小,金属性越强,表征原子失电子能力强弱.B.逐级电离能发生突变是原子核外电子能层排发生了改变,如I(n+1)≥In ,其化合价为n 。

(3).元素电负性的周期性变化. 元素的电负性:元素的原子在分子中吸引电子对的能力叫做该元素的电负性。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电负性呈周期性变化:同周期从左到右,主族元素电负性逐渐增大;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电负性呈现减小的趋势.电负性的运用:a.确定元素类型(一般>1.8,非金属元素;<1.8,金属元素).b.确定化学键类型(两元素电负性差值>1.7,离子键;<1.7,共价键).c.判断元素价态正负(电负性大的为负价,小的为正价). D.对角线规则:Li 和Mg ,Be 和Al ,B 和Si 性质相识 二.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 离子键――离子晶体1.理解离子键的含义,能说明离子键的形成.了解NaCl 型和CsCl 型离子晶体的结构特征,能用晶格能解释离子化合物的物理性质.(1).化学键:相邻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化学键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2).离子键:阴、阳离子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的化学键.离子键强弱的判断:离子半径越小,离子所带电荷越多,离子键越强,离子晶体的熔沸点越高.离子键的强弱可以用晶格能的大小来衡量,晶格能是指拆开1mol 离子晶体使之形成气态阴离子和阳离子所吸收的能量.晶格能越大,离子晶体的熔点越高、硬度越大.离子晶体:通过离子键作用形成的晶体.NaCl 晶体结构1.NaCl 晶体中每个Na +周围有6个Cl -,每个Cl -周围有6个Na +,NaCl 晶体中阴阳离子的配位数是6。

2.晶体中,在每个Na+的周围与它最接近的且距离相等的Na+共有12个;晶体中,在每个Cl- 的周围与它最接近的且距离相等的Cl-有12个3.一个NaCl 晶胞实际拥有的离子数目:Na +4个,Cl -4个。

4.晶体中Na +和Cl -间最小距离为a cm , 计算NaCl 晶体的密度:Ρ=4*M(NaCl)/N A ÷a 35.在氯化钠晶体中,与每个Na +等距离且最近的Cl -所围成的空间几何构型为正八面体 【探究二】CsCl 晶体结构(1)在CsCl 晶体中每个铯离子周围有8个氯离子,每个氯离子周围有8个铯离子,阴阳离子的配位数是8 。

(2) Cs +周围有6个Cs +, Cl -周围有6个Cl -。

(3)一个氯化铯晶胞实际拥有的离子数目:Cs +离子1 个,Cl -1 个。

(4)晶体中Cs +和Cl -间最小距离为a cm , 计算CsCl 晶体的密度:Ρ=M(Cs Cl)/N A ÷a 33、从图中可以看出,Ca 跟F 形成的离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该离子化合物晶体的密度为ag·c m -3,则晶胞的体积是 (只要求列出算式)。

【探究三】ZnS 晶体结构(1)ZnS 构造:ZnS 晶体中___离子先以__型紧密堆积(填A 1、A 2或A 3),___离子再填充到空隙中。

(2)在ZnS 晶体中每个Zn 2+周围有__个S 2-,每个S 2-周围有__个Zn 2+,阴阳离子的配位数是__。

(3)一个ZnS 晶胞实际拥有的离子数目:Zn 2+离子_____个, S 2- ___个。

(4)在ZnS 晶体中每个Zn 2+周围有__个S 2-,每个S 2-周围有__ 意图。2、将ZnS 晶胞中的Zn 2+和S 2-都换为碳原子,可以得到金刚石晶体的晶胞,计算金刚石晶胞中含的微粒数为 ,碳碳键的夹角为共价键-分子晶体――原子晶体2.了解共价键的主要类型σ键和π键,能用键能、键长、键角等数据说明简单分子的某些性质(对σ键和π键之间相对强弱的比较不作要求).(1).共价键的分类和判断:σ键(“头碰头”重叠)和π键(“肩碰肩”重叠)、极性键和非极性键,还有一类特殊的共价键-配位键. (2).共价键的键能与化学反应热的关系:反应热= 所有反应物键能总和-所有生成物键能总和.3.了解极性键和非极性键,了解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及其性质的差异.(1).共价键: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 (2).键的极性:极性键:不同种原子之间形成的共价键,成键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不同,共用电子对发生偏移.非极性键:同种原子之间形成的共价键,成键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相同,共用电子对不发生偏移.(3).分子的极性:①.极性分子:正电荷中心和负电荷中心不相重合的分子.非极性分子:正电荷中心和负电荷中心相重合的分子.②.分子极性的判断:分子的极性由共价键的极性及分子的空间构型两个方面共同决定. (4)分子极性判断规律。

①双原子单质分子都是非极性分子。

如②双原子化合物分子都是极性分子。

如HCl 、HBr 、HI 等。

③多原子分子极性要看空间构型是否对称,对称的是非极性分子,否则是极性分子。

如H 2O 、等是极性分子;等是非极性分子。

④形分子极性判断:若中心原子A 的化合价等于族的序数,则该化合物为非极性分子.如:CH 4,CCl 4,SO 3,PCl 5③.相似相溶原理:极性分子易溶于极性分子溶剂中(如HCl 易溶于水中),非极性分子易溶于非极性分子溶剂中(如CO 2易溶于CS 2中). 4.分子的空间立体结构和杂化轨道(记住) IVA-VIIA 全部呈单键:SP 3杂化:价层电子对数:4 呈一个双键:SP 2杂化:价层电子对数:3 呈一个三键:SP 杂化:价层电子对数:2 呈两个双键:SP 杂化:价层电子对数:2 5.了解原子晶体的特征,能描述金刚石、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1).原子晶体:所有原子间通过共价键结合成的晶体或相邻原子间以共价键相结合而形成空间立体网状结构的晶体.(2).典型的原子晶体有金刚石(C )、晶体硅(Si)、二氧化硅(SiO 2). 金刚石是正四面体的空间网状结构,最小的碳环中有6个碳原子,每个碳原子与周围四个碳原子形成四个共价键;晶体硅的结构与金刚石相似;二氧化硅晶体是空间网状结构,最小的环中有6个硅原子和6个氧原子,每个硅原子与4个氧原子成键,每个氧原子与2个硅原子成键.(3).共价键强弱和原子晶体熔沸点大小的判断:原子半径越小,形成共价键的键长越短,共价键的键能越大,其晶体熔沸点越高.如熔点:金刚石>碳化硅>晶体硅.6.了解简单配合物的成键情况(配合物的空间构型和中心原子的杂化类型不作要求).(1).配位键:一个原子提供一对电子与另一个接受电子的原子形成的共价键.即成键的两个原子一方提供孤对电子,一方提供空轨道而形成的共价键.(2).①.配合物:由提供孤电子对的配位体与接受孤电子对的中心原子(或离子)以配位键形成的化合物称配合物,又称络合物.②.形成条件:a.中心原子(或离子)必须存在空轨道:H +,B,Al 和过度元素离子和金属。

b.配位体具有提供孤电子对的原子.③.配合物的组成.④.配合物的性质:配合物具有一定的稳定性.配合物中配位键越强,配合物越稳定.当作为中心原子的金属离子相同时,配合物的稳定性与配体的性质有关.三.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的性质.1.知道分子间作用力的含义,了解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的区别. 分子间作用力:把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分子间作用力是一种静电作用,比化学键弱得多,包括范德华力和氢键.范德华力一般没有饱和性和方向性,而氢键则有饱和性和方向性.2.知道分子晶体的含义,了解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对物质某些物理性质的影响.(1).分子晶体:分子间以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力、氢键)相结合的晶体.典型的有冰、干冰.(2).分子间作用力强弱和分子晶体熔沸点大小的判断: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克服分子间引力使物质熔化和气化就需要更多的能量,熔、沸点越高.但存在氢键时分子晶体的熔沸点往往反常地高.3.了解氢键的存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对氢键相对强弱的比较不作要求).NH 3、H 2O 、HF 中由于存在氢键,使得它们的沸点比同族其它元素氢化物的沸点反常地高.影响物质的性质方面:增大溶沸点,增大溶解性表示方法:X —H……Y(N O F) 一般都是氢化物中存在4.了解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离子晶体、金属晶体的结构微粒、微粒间作用力的区别.四、几种比较1、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的比较2.物质溶沸点的比较(重点)(1)不同类晶体:一般情况下,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2)同种类型晶体:构成晶体质点间的作用大,则熔沸点高,反之则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