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奥数3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复习《挑战奥数》(附答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第三单元复习《挑战奥数》(附答案)【例1】把下面乘法算式补充完整。
解析:本题是算式谜,解答小数乘除法算式谜的方法与整数乘除法算式谜基本一样,利用四则运算的相关规定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根据算式的特点确定突破口,逐步推算出未知的数字和小数点的位置。
解答过程如下:
(1)因为第一次相乘得的积是1014,所以上面的因数是1014÷2=________;
(2)第二次乘得的积末尾是1,根据7的乘法口诀可得,下面因数的十位上是________。
根据上面分析,本题的完整算式是:
变式练习1把下面乘法算式补充完整。
【例2】把下面除法算式补充完整。
解析:本题的思路和例1基本相同,推算过程如下:
(1)根据第二次相除,乘得的积是5,可得除数是5,则商的末尾是________;
(2)因为第一次相除乘得的积是10,所以商的十分位上是________;
(3)根据分析可知,被除数是______×________+0.03=________。
本题的完整算式是:
变式练习2把下面除法算式补充完整。
参考答案【例1】(1)507(2)3
变式练习1略
【例2】(1)1(2)(3)50.21 1.08
变式练习2略。
【秒懂奥数】3年级和倍,差倍,和差问题详解

【秒懂奥数】3年级和倍,差倍,和差问题详解挑战级数:★★1.小明和小亮玩“石头、剪刀、布”的游戏.两人用同样多的石子做记录,输一次,就给对方一颗石子.他们做了许多次游戏,每次都决出胜负,其中小明胜了3次,小亮增加了9颗石子.那么他们共做了多少次游戏?[分析与解]小亮增加了9颗石子,则小亮比小明多胜9次,小明胜了3次,那么小亮胜了3+9=12次,又因为每次都决出胜负,所以共做了3+12=15次游戏.挑战级数:★★2.用杯子往一个空瓶里倒水,如果倒进6杯水,连瓶共重680克,如果倒进9杯水,连瓶共重920克,求空瓶的重量?[分析与解]第二次多倒入3杯水,瓶子连同水的重量增加了920-680=240克,那么1杯水重240÷3=80克,则6杯水重80×6=480克,所以瓶子重680-480=200克.挑战级数:★★3.某学生到工厂搞勤工俭学,按合同规定,干满30天,工厂将付给他一套工作服和70元钱.但他工作了20天,由于学校另有安排,他便中止了合同,工厂只付给他一套工作服和20元钱.那么,这套工作服值多少元?[分析与解]这名学生少工作10天,工资少了70-20=50元,那么30天的工资应为50×(30÷10)=150元,而实际只是给他一套工作服和70元钱,所以工作服值150-70=80元.挑战级数:★★★4.甲、乙、丙3人同乘长途汽车,3人所带行李都超过免费重量,要另付行李费.甲付2角,乙付4角,丙付6角.3人行李共重150千克,如果一个人带这些行李超过的重量就要付行李费2元4角,问每人可免费带行李多少千克?[分析与解]3人分开携带自己的行李,共花了2+4+6=12角钱,如果一个人携带这些行李则多花24-12=12角钱,这是因为一人携带比三人携带少了2倍的免费行李重量,所以免费的行李重量相当与12÷2=6角钱.把甲超出的行李重量看成1份,那么免费重量为3份,乙超出的行李重量为2份,丙超出的行李重量为3份.有三人行李共1+2+3+3×3=15份,为150千克,所以1份为150÷15=10千克,那么每人可带的免费行李重10×3=30千克.挑战级数:★★5.两组学生参加义务劳动,甲组学生人数是乙组的3倍,而乙组的学生人数比甲组的3倍少40人,求参加义务劳动的学生共有多少人?[分析与解]甲组人数是3倍乙组人数,即3倍乙组人数9倍甲组的人数少40×3=120人,那么8倍甲组的人数等于120人,所以甲组有120÷8=15人,则乙组有15÷3=5人,那么参加义务劳动的学生共有15+5=20人.挑战级数:★★6.某工厂接到制造6000个A种零件和2000个B种零件的订货单.该厂共有210名工人,每人制造5个A种零件和制造3个B种零件所用时间相等.现把全厂工人分成甲、乙两组分别制造A,B两种零件,并同时投入生产,那么当甲、乙两组各分配多少人时,完成订货单所用时间最少?[分析与解]如果生产同样多的A、B两种零件,生产A种零件的人数为3份,生产B 种零件的人数为5份.现在A种零件是B种零件的3倍,所以生产A种零件的人数为9份,生产B 种零件的人数为5份.共有210名工人,那么生产A组零件的甲组应为210÷(9+5)×9=135人,则生产B组零件的乙组应为210-135=75人.此时A、B零件按订单同时完成,所用时间最少.挑战级数:★★7.仓库存有一批钢材,由两个汽车队负责运往工地.已知甲队单独运要20天,乙队每天可运20吨.现在由甲、乙两队同时运输,干了6天之后,甲队汽车坏了一辆,每天少运4吨,结果又运6天才全部运完.那么这批钢材共有多少吨?[分析与解]我们可以把甲队坏的车换到乙队,让甲队的效率不变,则乙队每天少运4吨,即16吨.甲队工作了6+6=12天,剩下的工作都是由乙队来完成的,那么乙队完成的工作相当与甲队20-12=8天完成的工作.乙队完成了6×20+6×16=216吨,则甲队正常的一天运216÷8=27吨,于是这批钢材共有27×20=540吨.挑战级数:★★8.李师傅某天生产了一批零件,他把它们分成了甲、乙两堆.如果从甲堆零件中拿15个放到乙堆中,则两堆零件的个数相等;如果从乙堆零件中拿15个放到甲堆中,则甲堆零件的个数是乙堆的3倍.那么,甲堆原来有零件多少个?李师傅这天共生产零件多少个?[分析与解]显然,甲堆原有的零件比乙堆多30个,而甲队原有的零件又是乙队零件的3倍少15×(3+1)=60个,所以2倍乙堆零件减去60为30.即乙堆原有零件为(60+30)÷2=45个,那么甲堆原有零件45+30=75个,李师傅这天共生产零件45+75=120个.挑战级数:★★★9.箱子里有红、白两种玻璃球,红球数是白球数的3倍多2只.每次从箱里取出7只白球、15只红球,如果经过若干次以后,箱子里剩下3只白球、53只红球,那么,箱子里原有红球数比白球数多多少只?[分析与解]设共取球x次,则取走红球15x,白球5x只.有(15x+53)=3(7x+3)+2,解得x=7.所以原有红球15x+53=158,白球7x+3=52.所以红球比白球多106只.解法二:①剩下的红球数53只减去2只是51只,它恰好是3的倍数,并且有:51-3×3=42只,这说明剩下的红球数减2后是剩下的白球数的3倍多42只;②如果每次取出的红球数都是白球数的3倍,那么每次应该取出3×7=21只;③实际每次取出的红球数比假设的少:21-15=6只;④每次少取6只,总共比假设少取42只,那么取了42÷6=7次;⑤箱子里原有红球比白球多:7×(15-7)+(53-3)=106只.挑战级数:★★★10.有红、白球若干个.若每次拿出1个红球和1个白球,则拿到没有红球时,还剩下50个白球;若每次拿走1个红球和3个白球,则拿到没有白球时,红球还剩下50个.那么这堆红球、白球共有多少个?[分析与解]若每次拿出1个红球和1个白球,则没有红球时,还剩下50个白球即说明白球比红球多50个;若每次拿出1个红球和3个白球,则没有白球时,还剩下50个红球,那么红球还可以拿50次,则白球比红球的3倍少3×50=150个.则红球=(150+50)÷(3-1)=100个,白球=100+50=100×3-150=150个.这堆红球、白球共有100+150=250个.挑战级数:★★★11.某人以分期付款的方式买一台电视机.买时第一个月付款750元,以后每月付150元;或前一半时间付300元,后一半时间付100元.两种付款方式的付款总数及时间都相同.这台电视机的价格是多少元?[分析与解]显然有第二种付款方式相当于每月付(300+100)÷2=200元,则等同变化后第一种付款方式较第二种付款方式的第一个月多支出了750-200=550元.但以后,每月少支出200-150=50元,所以第一种付款方式中付了550÷50=11个月的150元.那么付款的总时间为11+1=12个月,所以这台电视机的价格为200×12=2400元.解法二:设有x个月,那么第一种付钱方式所付的总钱数:750+150×(x-1)元;第二种付钱方式所付的总钱数:(300+100)×x÷2.由于电视机价格不变.所以有:750+150×(x-1)=(300+100)×x÷2解得:600+150x=200x,x=12,电视机的价格为:600+150×12=2400元.挑战级数:★★12.甲班和乙班共83人,乙班和丙班共86人,丙班和丁班共88人.问甲班和丁班共多少人?[分析与解]有甲、乙、丙、丁4个班的人数之和为83+88=171人,除去乙、丙两班,剩下的即为甲、丁两班,所以甲、丁两班有171-86=85人.挑战级数:★★★13.小木、小林、小森3人去看电影.如果用小木带的钱去买3张电影票,还差5角5分;如果用小林带的钱去买3张电影票,还差6角9分;如果用3个人带去的钱去买3张电影票,就多3角.已知小森带了3角7分,那么买一张电影票要用多少钱?[分析与解]如果用小木的钱买3张票,那么差55分;如果用小林带的钱买3张票,那么差69分;如果用三个人带的钱买3张票,那么多30;小森带了37分,所以小木和小林带的钱买6张票差为55+69=114分,而买3张还差37-30=7分.所以一张电影票的价钱为(114-7)÷(6-3)=117÷3=39分.挑战级数:★★14.有3个箱子,如果两箱两箱地称它们的重量,分别是83千克、85千克和86千克.问:其中最轻的箱子重多少千克?[分析与解]这3个箱子的总重量的2倍为83+85+86=254千克,则3个箱子共重254÷2=127千克.当其中的两个箱子的重量和最大时,剩下的第三个箱子最轻,所以最轻的箱子重127-86=41千克.挑战级数:★★★15.三个连续的自然数,后面两个数的积与前面两个数的积之差是114,那么这三个数中最小的数是多少?[分析与解]如果设中间的那个数为1份,有后面两个数的积与前面两个数的积相差2份,为114.所以,中间那个数,即1份为114÷2=57,所以最小的那个数为57-1=56。
奥数挑战三角函数的高级运算

奥数挑战三角函数的高级运算在奥数竞赛中,三角函数的高级运算一直是考察的重点之一。
掌握三角函数的高级运算,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还能够提高解题的效率和准确性。
在本文中,我将为大家介绍奥数中的三角函数高级运算,并给出一些例题进行详细讲解。
一、三角函数的基本概念在开始介绍三角函数的高级运算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三角函数的基本概念。
常见的三角函数包括正弦函数sin(x)、余弦函数cos(x)、正切函数tan(x)等。
这些函数可以通过对应的特殊角度值来确定,如0度、30度、45度、60度等。
同时,三角函数也可以表示为一个周期性函数,其取值范围在区间[-1, 1]之间。
二、三角函数的高级运算1. 复合角的三角函数运算复合角是由两个角度相加、相减或相乘而成的新角。
在奥数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复合角的运算,这需要灵活运用三角函数的运算性质。
以sin(A + B)为例,我们可以利用三角函数的加法公式进行计算:sin(A + B) = sinAcosB + cosAsinB同样地,我们还可以利用其他三角函数的加法公式计算cos(A + B)和tan(A + B)。
需要注意的是,复合角的三角函数运算可以通过套用不同的公式来实现,所以我们需要灵活选择适合的公式。
2. 幂函数与三角函数的运算在奥数竞赛中,我们常常需要处理幂函数与三角函数的运算。
例如,我们需要计算sin²x、cos²x和tan²x等。
这时候,我们可以利用三角函数的平方公式进行计算:sin²x = 1/2(1 - cos2x)cos²x = 1/2(1 + cos2x)tan²x = (1 - cos2x) / (1 + cos2x)通过利用这些公式,我们可以将幂函数与三角函数的运算转化为幂函数与幂函数的运算,从而更容易求解。
3. 倍角、半角和三角恒等式倍角、半角和三角恒等式是三角函数的高级运算中常见的一类题型。
挑战奥数复杂图形的面积

挑战奥数:复杂图形的面积【例1】下图大正方形的边长是10厘米,小正方形的边长是8厘米,求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
解析:经观察可知阴影部分是由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梯形组成的一个不规则图形,而要求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均缺少一个条件,所以不能直接求出。
而空白三角形面积利用大小正方形的边长可顺利求出,再用两个正方形的面积减去空白三角形的面积即得阴影部分面积。
解:两个正方形面积和:10×10+8×8=164(平方厘米)空白三角形面积:10×(10+8)÷2=90(平方厘米)阴影部分面积:164-90=76(平方厘米)答:阴影部分的面积是76平方厘米。
心得体会:我们运用分割、添补等方法,将复杂的组合图形转化成简单的规则图形,进而计算出组合图形的面积,体现转化的思想。
变式练习1(1)下图大正方形的边长是8厘米,小正方形的边长是4厘米,求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
4×4+8×8=80(平方厘米)4×(4+8)÷2+8×8÷2=56(平方厘米)80-56=24(平方厘米)答:阴影部分的面积是24平方厘米。
(2)如下图是由边长分别为4厘米、8厘米、6厘米的三个正方形组成,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4×4+8×(8+6)÷2=72(平方厘米)4×(4+8)÷2=24(平方厘米)72-24=48(平方厘米)答:阴影部分的面积是48平方厘米。
【例2】如图,三角形乙的面积是12平方厘米,梯形甲的面积是32平方厘米,梯形丙的面积是多少?解析:梯形丙的上底、下底和高均不知道,无法直接求出,但可以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正方形面积相等,得出甲面积+乙面积=丙面积+乙面积,所以丙的面积与甲的面积相等,也是32平方厘米。
解:因为正方形面积=甲面积+乙面积平行四边形面积=__丙面积__+乙面积所以丙面积=__甲面积__=__32平方厘米__变式练习2 如图所示,两个相同的直角三角形,部分叠在一起,AB =8,DG =3,BE =4。
七年级奥数题10道巨难

七年级奥数题10道巨难摘要:1.介绍七年级奥数题的难度2.列举10 道巨难的奥数题目3.分析这些题目的难点4.提出解决这些题目的建议正文:对于很多初中生来说,奥数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
尤其是七年级的奥数题,难度相对较大,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技巧有很高的要求。
在这里,我们将介绍10 道七年级奥数题中的“巨难”题目,并分析它们的难点以及如何解决。
1.题目一: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a、b、c,求证:abc = (a+b+c)(a+b-c)(a-b+c)(-a+b+c)。
2.题目二:一个车队行驶在无限长的直线道路上,每辆车的速度是前一辆车的2 倍,如果第一辆车的速度是1,那么第10 辆车的速度是多少?3.题目三:已知函数f(x) = x^3 - 3x^2 + 2x - 1,求解f(x) 的零点。
4.题目四:有一个矩阵,其元素满足:a1b2 + a2b3 + a3b1 = 0,a1c2 + a2c3 + a3c1 = 0,求证:矩阵的行列式为零。
5.题目五:一个球体的半径是1,一个立方体的边长是1,求球体可以放入立方体的最大角度。
6.题目六:已知一个等差数列的前5 项和为15,前10 项和为55,求第15 项的值。
7.题目七:一个凸多边形的所有内角和为(n-2)×180°,求证:这个凸多边形至少有一个对角线存在,使得该对角线的两端所在角的和大于180°。
8.题目八:已知函数g(x) = x^2 - 3x + 2,求解不等式|g(x)| < 1 的解集。
9.题目九:一个机器人从原点出发,每次向右移动一个单位,然后向上移动一个单位,问机器人在第n 次移动后,离原点的最大距离是多少?10.题目十:已知一个正整数n,满足n^2 - n + 1 可以被4 整除,求证:n^2 - n + 1 可以被8 整除。
这些题目涵盖了七年级奥数的多个领域,包括代数、几何、组合等。
对于这些难题,学生需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善于观察和发现题目中的规律,同时要有耐心和毅力。
奥数思维挑战解决排列组合问题

奥数思维挑战解决排列组合问题奥数思维挑战:解决排列组合问题在数学领域中,排列组合是一种常见的问题类型。
解决排列组合问题需要灵活运用奥数思维,通过合理的思考和分析找到最优解。
本文将介绍一些奥数思维的方法和技巧,帮助你解决排列组合问题。
1. 基本概念在探讨排列组合问题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些基本概念。
排列是指从给定的一组元素中,按一定顺序选择若干个元素进行排列的不同方式。
排列的计算公式为:P(n, m) = n!/(n-m)!组合是指从给定的一组元素中,不考虑顺序选择若干个元素的不同方式。
组合的计算公式为:C(n, m) = n!/[m!(n-m)!]其中,n表示元素的总数,m表示选择的元素个数,!表示阶乘运算。
2. 奥数思维方法2.1. 利用图形和图表当排列组合问题涉及到物体摆放或者数学集合时,我们可以通过绘制图形和图表来帮助解决问题。
例如,可以使用格子图或者树状图来表示排列组合的可能性。
2.2. 分类讨论法有时候,排列组合问题的不同情况需要进行分类讨论,以找到最终的解决方案。
通过将问题分解成几个子问题,并对每个子问题进行独立的排列组合计算,可以更好地理清思路。
2.3. 利用数学公式排列组合问题的计算往往会涉及到阶乘和组合计算。
掌握这些基本的数学公式,可以更快地解决问题。
此外,还可以运用数学归纳法来简化复杂问题的计算过程。
3. 实例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奥数思维在排列组合问题中的应用,我们来看一个实例。
例题:有5个小朋友,其中3个小朋友要排队上台表演。
请问,有多少种不同的排队方式?解析:根据排列的计算公式,可以得知该问题是一个3个元素从5个元素中选择的排列问题。
因此,可以使用排列公式进行计算,P(5, 3) = 5!/(5-3)! = 60 种不同的排队方式。
4. 奥数思维的重要性奥数思维不仅仅在解决排列组合问题中起着关键的作用,还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通过运用奥数思维,学生能够培养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图论探索之挑战奥数中的图论问题

图论探索之挑战奥数中的图论问题图论探索之挑战奥数中的图论问题图论是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图的性质和图之间的关系。
在奥数竞赛中,图论问题常常被用来考察学生的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挑战奥数中常见的图论问题,并通过具体案例来解析。
1. 马踏棋盘问题马踏棋盘问题是一个经典的图论问题,要求马在棋盘上按照规定的移动方式遍历所有格子,且每个格子仅经过一次。
这个问题可以使用图的深度优先搜索来解决。
以8×8的棋盘为例,我们可以将每个格子看作图中的一个顶点,把马的移动看作图中的边。
通过搜索算法,可以找到一条路径,使得马可以遍历所有的格子。
2. 平面图的染色问题染色问题是图论中一个经典的问题,常被用来考察学生对图的颜色分配和连通性的理解。
平面图的染色问题要求给定的平面图在没有相邻顶点之间有相同颜色的情况下,尽可能使用最少的颜色进行染色。
通过贪心算法,可以解决平面图的染色问题。
贪心算法的基本思想是从一个初始解开始,每次选择可行的局部最优解,最终得到全局最优解。
对于平面图的染色问题,我们可以从一个顶点开始,按顺序给相邻的顶点染色,直到所有的顶点都被染色。
3. 电厂选址问题电厂选址问题是一个实际的应用问题,也可以用图论的方法来解决。
在电厂选址问题中,需要确定电厂的位置,使得电厂到各个需求点的距离和最短。
将电厂和需求点看作图中的顶点,电厂和需求点之间的距离看作边的权重。
通过最短路径算法,可以求解电厂选址问题。
常用的最短路径算法有Dijkstra算法和Floyd-Warshall算法,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找到电厂的最佳位置,以实现最优的供电方案。
4. 旅行商问题旅行商问题是图论中的一个经典问题,要求寻找一条路径,使得旅行商可以经过每个城市一次,并返回起点城市,且总路径长度最短。
旅行商问题是一个NP难问题,目前还没有高效的解法。
常用的解决方法是使用近似算法,例如最邻近算法和最小生成树算法。
这些算法可以找到一个接近最优解的解决方案。
挑战奥数解决方程与不等式

挑战奥数解决方程与不等式挑战奥数:解决方程与不等式一、引言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简称奥数)是一个广受学生欢迎的数学竞赛。
奥数涵盖了数论、代数、几何和组合数学等多个数学领域,其中解决方程与不等式是奥数竞赛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将探讨解决方程与不等式的方法和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应对挑战奥数。
二、方程的求解1. 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是指只有一个未知数且次数最高为1的方程。
解决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是合并同类项、移项和化简。
例如对于方程2x+ 3 = 7,我们可以先将同类项合并得到2x = 4,然后再移项得到x = 2,最后化简得到唯一解x = 2。
2. 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是指只有一个未知数且次数最高为2的方程。
解决一元二次方程的常用方法是配方法、因式分解和求根公式。
例如对于方程x^2 - 5x + 6 = 0,我们可以通过配方法或者因式分解得到(x - 2)(x - 3) = 0,进而得到x = 2或x = 3,即方程的两个根为2和3。
3. 多元方程组多元方程组是指含有多个未知数的方程组。
解决多元方程组可以通过代入法、消元法和高斯消元法等方法。
例如对于方程组{2x + y = 7, x - y = 1},我们可以通过代入法解得x = 2,y = -1。
三、不等式的求解1. 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是指只有一个未知数且次数最高为1的不等式。
解决一元一次不等式可以通过移项和化简的方法。
例如对于不等式2x + 3 > 7,我们可以将常数移到一边得到2x > 4,进而得到x > 2。
2. 一元二次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是指只有一个未知数且次数最高为2的不等式。
解决一元二次不等式可以通过判别式和图像法。
对于一元二次不等式ax^2 + bx + c > 0,我们可以通过求解方程ax^2 + bx + c = 0的根来判断不等式的解集,同时可以画出二次函数的图像来帮助分析解集。
3. 多元不等式多元不等式是指含有多个未知数的不等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挑战奥数3
【例1】妈妈买回一筐苹果,按计划天数,如果每天吃4个,则多出48个苹果;如果每天吃6个,则又少8
个苹果。
妈妈买回苹果多少个?计划吃多少天?
解析:根据已知条件分析可知,每天吃苹果的个数及吃若干天后剩下苹果的个数是不断变化的,而苹果的总个数保持不变。
因此列方程的等量关系是苹果总个数相等。
方程左边,第一种方案下每天吃的个数X天数+剩下的个数;方程右边,第二种方案下每天吃的个数X天数-所差的个数。
解:设原计划吃x天。
4x + 48= 6x —8
4x + 48—_____ = 6x —8 — _____
_____ x—8= 48
x = ________
苹果个数:4X _______ + 48= ______ (个)或6X ___ —8 = ______ (个)
答:妈妈买回苹果_______ 个,计划吃______ 天。
变式练习1妈妈带一些钱去买布,买2米布后还剩下18元;如果买同样的布4米则差24元。
你知道妈妈带了多少钱吗?
【例2】第一车间工人人数是第二车间工人人数的3倍。
如果从第一车间调20名工人去第二车间,则两个车
间人数相等。
求原来两个车间各有工人多少名?
解析:分析已知条件可知,第一车间减少20名工人后的人数与第二车间增加20名工人后的人数相等。
这就是
列方程的等量关系。
解:设第二车间有工人x名。
x + 20= 3x —20
x + 20—_______ = 3x —20—_____
_____ x —20= 20
x = ______
第一车间工人人数: 3 X ______ =______ (名)。
答:第一车间有______ 名工人,第二车间有_______ 名工人。
变式练习2 两个水池共贮水40吨,甲池注进4吨,乙池放出8吨,甲池水的吨数与乙池水的吨数相等。
两个水池原来各贮水多少吨?
挑战奥数3
【例 1 】4x 4x 2 28 28 160 28 160 160 28
变式练习1设布的单价是每米x元,列方程2x + 18= 4x —24,解得x= 21。
妈妈带的钱是2 X 21+ 18= 60(元)。
【例 2 】x x 2 20 20 60 60 20
变式练习2 设原来甲池有x吨水,则乙池有(40 —x)吨水,列方程x + 4= 40—x —8,解得x= 14。
乙池原来有40 —14= 26 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