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_《垓下之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垓下之战》教学设计(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品读文本,赏析“项羽”人物形象,进一步掌握《史记》刻画人物的方法,并探究其悲剧命运的原因。

课程设计:

一、导入:

著名的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写过唯一的一首慷慨激昂的诗歌: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高度赞扬了项羽誓不渡江的英雄气概。李清照为什么会对项羽如此崇敬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垓下古战场,一起来感受悲壮的历史故事。

二、示标:学生齐读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

三、活动一:概括主要情节

依据学生预习情况,以必答形式检测学生对文意的把握。

附:垓下之围

东城快战

乌江自刎

四、活动二:品读文本,赏析人物

在司马迁笔下,无论是悲歌别姬还是快战东城,无论乌江拒渡还是“为德”自刎的描写,都能“于势穷力尽处自显神通”。就让我们一起细细品读这三个场景,使心中的项羽更加血肉丰满起来。

请同学们从三个场面中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情节,大声朗读。把预习课批注的最打动你的语句(可以是一句话、一个词)的点评,

在组内分享交流。(3分钟)

展示提示:发言人须先有感情地朗读相关语句,再做点评并指出使用的刻画人物的方法。

学生活动:小组交流后展示,生生互评、补充赏析的要点。

教师活动:对重要赏析的语句,引导学生个别读、齐读、分角色读,师在学生交流时同时板书。

【附超链接】

1.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项羽大破秦军,召见诸侯,诸侯“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项羽本纪·钜鹿之战》2. 汉有善骑射者楼烦,楚挑战三合,楼烦辄杀之。项王大怒,乃自被甲持戟挑战。楼烦欲射之,项王嗔目叱之,楼烦目不敢视,手不敢发,遂走还入壁,不敢复出。——《史记·项羽本纪》

3. 汉王道逢得孝惠、鲁元,乃载行。楚骑追汉王,汉王急,推堕孝惠、鲁元车下,滕公常下收载之。如是者三。——《项羽本纪》

4. “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语言揭示心理

钱钟书《管锥篇》评:认输而不服气,故言之不足,再三言之。

不服气也正显示了项羽的平生意气,说明了他的自负、自尊而不知自省、自责。

师小结形象及手法:

通过垓下之围、东城快战、乌江自刎三个连续的事件,集中笔墨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多角度、多层次地展现项羽的性格,再现了一位末路英雄的悲情形象。

五、活动三:思考探究

一代英雄终落个乌江自刎的结局,其悲剧命运到底是什么造成的?是否真如项羽自己所言是“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请结合文本及相关知识储备,谈谈你的看法。(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并展示)(3分钟)

【答案预设】

项羽悲剧命运的原因:

1. 爱慕虚荣,沽名钓誉。

2. “坑降卒”,残暴之极,不得民心。

3. 不善用人,缺乏权谋。

4. 优柔寡断,目光短浅,做事坚持不到底。

5. 性情中人,率直,多情。

6. 个人英雄主义,恃勇自负、自傲。

7. 自尊心太强,不能忍辱负重。

【附超链接】

1.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项羽本纪》

2. 韩信评价:“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特劫于威强耳。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

小结:以“观古今之成败,成,人也,非天也;败,亦人也,非天也。成败得失,皆由人也,非关天也。得失之故,归之于天,亦惑矣!”作结。项羽的失败是个人性格所决定的,非天命。

六、写一写

教师引导:后人对项羽的评价众说纷纭,王安石诗云: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李清照诗语: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一代霸王终自刎,你如何看待项羽之死?请结合所学,写一段不少于100字的评论。

学生活动:3分钟写评论并自主展示交流。

教师展示:名家评项羽之死。

附:项羽死得壮烈,死得英雄,死得气势磅礴,惊天地,泣鬼神,就连乌江之水也要为之呜咽,为之洪波涌起,浊浪翻腾。显然,项羽的死是高贵的。无论他是为什么死的,他的死,都有无与伦比的人格魅力和审美价值。——易中天

七、推荐阅读:1、《史记·项羽本纪》2、王立群读《史记》之项羽

3、《楚亡:从项羽到韩信》(李开元)

4、《史记博议》(韩兆琦)作业:完善你对项羽之死的认识与评价,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小评论。提示:1、要观点清晰,有理有据;

2、要将历史人物放到其生活的时代背景中去评价。

《垓下之战》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长时间的文言文规范训练,文言文的理解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也加强了,所以这篇文章在基础知识部分还是引导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采用自学为主,合作解疑的形式,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基础知识的积累和掌握。本文的教学重点,应鼓励学生发现并赏析作品中的细节描写,感受项羽的英雄气概,并从中受到启发,能写出自己的启示感悟。教学中可用写旁批的方式对人物进行分析评价或写出启示感悟。作为篇幅较长的文言文,教师不必字斟句酌带领学生疏通文句,可以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由教师带着学生解答疑点难点,提高学生根据语境推知词义的能力。

《垓下之战》效果分析

1、学生借助自学展示,能够准确说出所选文本的情节脉络,对三个主体场景概括准确。

2、借助课前预习及课上小组合作交流,学生能够依据文本准确赏析项羽的悲剧人物形象,并对其悲剧命运进行了有理有据的深度剖析。

3、学生借助“写”的环节,有效地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回顾,同时又有适当的拓展和补充,学习成效显著。

《垓下之战》教材分析

本文节选于《史记》选修文本《项羽本纪》,描写了楚汉战争的最后一仗,通篇气势磅礴,情节起伏,脉落清晰,展现了西楚霸王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