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网络经济犯罪的表现和特点
网络犯罪讨论发言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网络犯罪这一重要议题。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犯罪也日益猖獗,给我们的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在此,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对网络犯罪的看法及防范措施。
一、网络犯罪的现状近年来,网络犯罪呈现出以下特点:1. 犯罪手段多样化:网络犯罪手段不断翻新,从传统的网络诈骗、黑客攻击,到现在的网络赌博、网络盗窃等,犯罪手段层出不穷。
2. 犯罪范围广泛:网络犯罪不仅涉及个人,还涉及企业、政府等各个领域,给社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3. 犯罪成本低:网络犯罪成本低廉,一些犯罪分子只需一台电脑、一根网线就能作案,给打击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二、网络犯罪的危害1. 侵犯个人隐私:网络犯罪分子通过非法手段获取个人信息,严重侵犯了公民的隐私权。
2. 财产损失:网络诈骗、网络盗窃等犯罪活动给受害者带来巨大的财产损失。
3. 社会秩序混乱:网络犯罪活动扰乱了社会秩序,破坏了网络安全环境。
4. 信任危机:网络犯罪事件频发,导致人们对网络信息的信任度下降,影响了网络经济的健康发展。
三、防范网络犯罪的措施1. 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广大网民要增强网络安全意识,不轻信陌生信息,不随意透露个人信息。
2. 加强网络安全技术防范:企业和政府应加大网络安全投入,提高网络安全防护能力。
3. 完善法律法规:完善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加大对网络犯罪的打击力度。
4. 强化网络安全教育:加强对青少年、企事业单位等群体的网络安全教育,提高全民网络安全素养。
5. 加强国际合作:加强国际间网络安全合作,共同打击跨国网络犯罪。
总之,网络犯罪已成为我国社会的一大隐患。
我们要充分认识网络犯罪的严重性,采取有效措施,共同维护网络安全。
在此,我呼吁大家共同努力,共同筑牢网络安全防线,为构建和谐、安全、美好的网络环境贡献力量。
谢谢大家!。
浅析非法传销案件的特点及对策

浅析非法传销案件的特点及对策非法传销案件一直以来都是大众关注的焦点,针对这类违法行为,各级政府和公安机关采取种种措施加以打击。
然而,非法传销案件仍屡禁不止,且具有一些显著的特点,因此,针对这些特点进行对策制定是有效打击非法传销的基础。
本文将从非法传销案件的特点和对策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
一、非法传销案件的特点1. 涉案人员数量大非法传销一般通过虚构高额收益、快速获得大量资金的虚假承诺,以及高额奖金和佣金等手段来吸引被害人参与。
这类案件往往组织有序,人数众多,成员甚至遍布全国。
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化时代,非法传销活动日益高效、隐蔽,导致案件涉及人员规模越来越大。
2. 诈骗手段巧妙非法传销组织一般采用混淆视听、虚构宣传、威胁恐吓等手段向被害人灌输各种虚假信息,涉及广告、社交媒体、短信、电话等多种形式。
同时,部分非法传销组织还采用“奖励制度”等口号,让受害人认为自己不仅可以快速致富,还可以获得额外的高额收益,从而如饥似渴地投入自己的资金。
3. 组织层级分明非法传销组织一般分成不同层级,上层人员掌握更多的权力和资源,而下层人员则负责拉拢新成员和推销产品。
组织层级分明的传销组织如同一个残酷的“平民游戏”,只有最后赢得胜利的人才能够获得最大的利益,而最终的胜利者却并非是少数,而是极为有限的几个人。
4. 难以查证非法传销组织往往是隐蔽的,成员之间信任度高,关系紧密,非常不愿意吐露组织内部的情况,而且大多通过现金交易以及虚拟货币转账进行交易,难以提供具体的交易证据。
因此,调查和打击传销组织非常困难,并且很容易被曝光。
二、非法传销案件的对策1. 加强宣传教育宣传教育对于遏制非法传销活动非常必要。
公安机关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宣传和警示,例如,发布案例、展示被害人的现实案例、制定防传销宣传册、结合电视、网络等广告宣传等,全面向社会传播打击非法传销的决心和态度,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
2. 打造联防联控机制针对非法传销组织,必须采取联防联控制度。
网络犯罪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络犯罪的表现形式有哪些⽹络犯罪的表现形式有哪些?店铺⼩编在下⽂就为⼤家带来问题的解答,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络犯罪的表现形式有哪些⽹络犯罪,是指⾏为⼈运⽤计算机技术,借助于⽹络对其系统或信息进⾏攻击,破坏或利⽤⽹络进⾏其他犯罪的总称。
既包括⾏为⼈运⽤其编程,加密,解码技术或⼯具在⽹络上实施的犯罪,也包括⾏为⼈利⽤软件指令。
⽹络系统或产品加密等技术及法律规定上的漏洞在⽹络内外交互实施的犯罪,还包括⾏为⼈借助于其居于⽹络服务提供者特定地位或其他⽅法在⽹络系统实施的犯罪。
简⾔之,⽹络犯罪是针对和利⽤⽹络进⾏的犯罪,⽹络犯罪的本质特征是危害⽹络及其信息的安全与秩序。
2019年10⽉,最⾼⼈民法院、最⾼⼈民检察院联合对外发布《最⾼⼈民法院、最⾼⼈民检察院关于办理⾮法利⽤信息⽹络、帮助信息⽹络犯罪活动等刑事案件适⽤法律若⼲问题的解释》,并公布了四起⾮法利⽤信息⽹络罪、帮助信息⽹络犯罪活动罪典型案例。
相关规定:《刑法》第⼆百⼋⼗五条【⾮法侵⼊计算机信息系统罪】违反国家规定,侵⼊国家事务、国防建设、尖端科学技术领域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罪】违反国家规定,侵⼊前款规定以外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或者采⽤其他技术⼿段,获取该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存储、处理或者传输的数据,或者对该计算机信息系统实施⾮法控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
【提供侵⼊、⾮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程序、⼯具罪】提供专门⽤于侵⼊、⾮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程序、⼯具,或者明知他⼈实施侵⼊、⾮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违法犯罪⾏为⽽为其提供程序、⼯具,情节严重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单位犯前三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员和其他直接责任⼈员,依照各该款的规定处罚。
第⼆百⼋⼗六条【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违反国家规定,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功能进⾏删除、修改、增加、⼲扰,造成计算机信息系统不能正常运⾏,后果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2023年网络犯罪现象分析报告

2023年网络犯罪现象分析报告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网络犯罪问题逐渐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
本文针对2023年的网络犯罪现象进行全面分析,旨在揭示当前的网络犯罪趋势和特点,为相关部门制定有效的防控策略提供参考。
一、网络犯罪的现状和趋势1.网络犯罪的定义网络犯罪是指利用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从事非法活动的行为,包括黑客攻击、网络诈骗、网络侵权等。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犯罪形式日益复杂多样化,给社会稳定和个人利益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2.网络犯罪的主要类型(1)黑客攻击:黑客利用计算机技术对企业、机构以及个人电脑系统进行非法侵入,窃取、破坏或篡改数据,对社会安全和个人隐私构成重大威胁。
(2)网络诈骗:网络诈骗已成为网络犯罪中最为猖獗的形式之一,包括电信诈骗、网购诈骗、非法传销等,给广大群众的财产安全和人身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3)网络侵权:包括侵犯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等知识产权的网络侵权行为,给创新型企业和个人带来了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
3.网络犯罪的趋势(1)跨境性:网络犯罪已经超越了国界的限制,黑客组织和网络犯罪分子活动范围更加广泛,难以追踪和查处。
(2)专业化:网络犯罪行为日趋专业化,犯罪分子不断提高自身技术水平,采用更为隐蔽复杂的手段进行犯罪活动。
(3)隐蔽化:随着暗网和加密通信技术的发展,网络犯罪活动的隐蔽性不断加强,打击难度加大。
二、2023年网络犯罪现象分析1.黑客攻击呈上升态势2023年黑客攻击事件明显增多,黑客组织更加注重长期潜伏和隐蔽性,在金融、能源、军事等重要领域的攻击成为重点关注对象。
2.网络诈骗犯罪案件不断增加电信诈骗、网购诈骗等网络诈骗犯罪案件呈现出高发态势。
利用社交网络和移动支付平台进行的诈骗活动日益猖獗,给广大用户的资金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3.网络侵权问题仍然严重2023年,网络侵权问题依然突出。
侵犯知识产权的网络活动屡禁不止,特别是盗版软件、盗版音视频内容的传播现象仍然比较严重。
网络诈骗的经济学分析与对策

网络诈骗的经济学分析与对策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技术的发展,网络诈骗问题日益严重,给社会经济秩序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网络诈骗的经济学分析和对策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本文将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分析网络诈骗的原因和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网络诈骗的经济学分析1.1 技术进步的推动网络诈骗的兴起与技术的进步密不可分。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诈骗者利用互联网的匿名性和便捷性,通过各种手段获取个人敏感信息,进行非法活动。
技术的进步为网络诈骗提供了更多的便利条件。
1.2 经济利益的驱动网络诈骗的背后往往有着巨大的经济利益。
诈骗者通过虚假宣传、假冒身份等手段,骗取他人的财产。
网络诈骗行为往往能够迅速获取高额利润,这也是其不断蔓延的重要原因之一。
1.3 社会信任缺失网络诈骗导致了社会信任的破裂。
人们在面对网络交易、线上支付等活动时,由于担心个人信息泄露和财产受损,对网络交易的信任度降低,从而影响了经济的正常运行。
二、网络诈骗的影响2.1 经济损失网络诈骗给个人和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个人在遭受网络诈骗后,不仅财产受损,还可能面临信用受损、心理压力等问题。
企业遭受网络诈骗的损失不仅包括财产损失,还可能导致品牌形象受损,进而影响企业的经营和发展。
2.2 社会秩序混乱网络诈骗对社会经济秩序造成了严重冲击。
社会信任的破裂导致了市场交易的不稳定,人们对网络交易的谨慎态度影响了经济的正常运行。
此外,网络诈骗也给社会治安带来了威胁,破坏了社会的安全稳定。
三、网络诈骗的对策3.1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针对网络诈骗问题,应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和完善。
制定更加严格的法律法规,明确网络诈骗的罪名和处罚,加大对网络诈骗行为的打击力度,以此来减少网络诈骗的发生。
3.2 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加强对公众的安全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网络诈骗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通过开展网络安全知识的普及活动,提高公众对网络诈骗的辨别能力,减少上当受骗的风险。
结合具体案例论述网络犯罪及其种类与特征

结合具体案例论述网络犯罪及其种类与特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互联网使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在现如今网络传播环境的大背景下,数字化信息革命和网络化的浪潮迅猛而强烈地冲击着人们传统的工作、生活和思维方式。
信息网络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因其自身极大的开放性导致信息网络在安全方面出现诸多漏洞, 从而使得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网络进行一系列犯罪活动,形成网络犯罪。
本文将通过具体的案例来探析网络犯罪的种类与特征。
一、网络犯罪的涵义网络犯罪是指行为主体人以计算机及网络为犯罪工具或攻击对象,故意实施的危害网络安全,侵害网络资源,危害他人或社会的、触犯有关法律规范的行为。
网络成为犯罪行为的载体和工具,而犯罪行为所造成的危害不仅仅局限于计算机网络,有可能从网上到网下,从虚拟到现实,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我国自1986年发现首例计算机犯罪以来,利用计算机网络犯罪的案件数量不断上升。
二、网络犯罪的类型(一)针对网络的犯罪的表现形式有:1、网络窃密利用网络窃取科技、军事和商业情报是网络犯罪最常见的一类。
当前,通过国际信息高速公路互联网,国际犯罪分子每年大约可窃取价值20亿美元的商业情报。
在经济领域,银行成了网络犯罪的首选目标。
犯罪形式表现为通过用以支付的电子货币、账单、银行账目结算单、清单等来达到窃取公私财产的目的。
例如:2011年4月26日,索尼在“游戏站”博客发布通告,称黑客侵入旗下“游戏站”和云音乐服务网络,窃取大量用户个人信息,包括姓名、地址、电子邮箱、出生日期、登录名、登录密码、登录记录、密码安全问题等,受影响用户大约7800万。
这次黑客入侵严重地危害了用户的网络信息安全,造成了大量的用户信息的流失,以及给受众带来了严重的伤害。
2、制作、传播网络病毒网络病毒是网络犯罪的一种形式,是人为制造的干扰破坏网络安全正常运行的一种技术手段。
网络病毒的迅速繁衍,对网络安全构成最直接的威胁,已成为社会一大公害。
例如:2011年4月,荆门市公安局网安支队根据金山网络公司提供的线索得知,国内80%的病毒传播通道被“HYC”等十大病毒集团操纵。
浅谈网络犯罪论文(1)

浅谈网络犯罪论文(1)
网络犯罪是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在网络环境下实施犯罪活动,如网络诈骗、网络侵权、网络盗窃等。
网络犯罪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安全领域的重大问题,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诸多威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网络犯罪问题。
一、网络犯罪的常见类型
1.网络诈骗:诱骗受害人提供个人信息,进行网络购物或资金交易,实施非法盈利活动。
2.黑客攻击:利用漏洞,对他人电脑进行非法访问、篡改、破坏等行为。
3.网络侵权:利用网络平台传播、复制、销售侵权作品,侵犯他人知识产权。
4.网络盗窃:利用网络手段窃取他人银行账户信息、网上支付密码、个人身份证等。
二、网络犯罪的危害
网络犯罪活动不仅危害个人和企业安全,而且可能引发社会和国家安全问题。
例如,黑客攻击可能导致国家网络基础设施的瘫痪,网络诈骗可能损害个人财产和信誉。
三、网络犯罪的防范措施
1.提高安全意识:加深人们对网络网络犯罪的认识和了解,学习安全知识,提升防范意识。
2.技术防范:加强网络安全技术建设,必要时采取加密、防火墙、安全认证等技术手段防范攻击。
3.政策法规防范:制定网络犯罪防范政策和法规,严厉打击网络犯罪活动。
四、网络犯罪在全球范围的应对
随着网络犯罪活动越来越普遍,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开始加强合作,构建网络犯罪应对的全球网络安全体系。
例如,美国在2009年成立了网络犯罪调查和协调中心,以应对其国内和外部的网络犯罪活动。
总之,网络犯罪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安全领域的重要问题,需要人们齐心协力加以防范和应对。
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应该加强合作,共同构建网络安全的全球体系。
当前经济犯罪特点及预防对策

当前经济犯罪特点及预防对策【摘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与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经济的快速增长引发了社会经济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犯罪活动日益猖狂,严重地危害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阻碍了经济发展。
侦查部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与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对经济犯罪的打击力度和防范工作中面临着新的严峻挑战。
本文就经济犯罪的打击和防范现状、特点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浅析,并提出了本人就新形势下经济犯罪相应的对策以及措施。
【关键词】经济犯罪;现状;防范与打击;对策当前,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使社会经济活动从追求短期逐利型向做大做强型发展的动荡阶段,由此伴生的经济犯罪发案率将超过其它刑事犯罪,公安经侦部门作为打击经济犯罪的专业队伍,多年来一直在加大打击经济犯罪的工作力度,取得了辉煌的战果和成绩,但在有效预防和遏制经济犯罪方面就略显欠缺,当前,如何更好预防、打击经济犯罪,有效遏制经济犯罪猖獗势头,更好地为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服务,是对经侦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和新任务,也是公安经侦部门面临的我国经侦工作任务将更为艰巨复杂。
面对这样的局势,我国公安经侦部门就需要有更加清醒的认识,要从未雨绸缪的角度做好大战之前的备战工作,才能应对新形势下新一轮经济犯罪浪潮,为新时期我国经济快速平稳发展保驾护航。
一经济犯罪的新特点(一)犯罪领域广泛化目前,由于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其不断更新的产业科技信息,强大的网上立体销售平台,应用技术信息为实体经济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有形和无形效益。
与此同时,借助互联网技术平台,网上电子银行的快速发展势必最终取代现金支付,使快速交易走到了我们面前。
然而,随着其快速发展伴随而来的通过互联网实施的非法传销、合同诈骗、集资诈骗、非法证券咨询咨询犯罪和其他形式的经济犯罪。
此外,经济犯罪还发生在权利运作的各个环节,如工程招标方面,物资采购环节,工程建筑领域,物资管理和仓储环节等。
近年来,在全国各个地区的这种类型经济犯罪活动越来越突出。
新型网络电信诈骗犯罪剖析与防范

新型网络电信诈骗犯罪剖析与防范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网络电信诈骗犯罪也呈现出蔓延迅速、手段多样化的特点。
这类犯罪活动不仅给个人和企业造成了经济损失,更是对社会安全和公共利益构成了严重威胁。
对新型网络电信诈骗犯罪进行深入剖析,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显得尤为重要。
一、新型网络电信诈骗犯罪的特点1. 作案手段高科技化。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犯罪分子利用各种高科技手段进行作案,包括利用网络钓鱼、虚假投资理财、虚假招聘等手段进行诈骗,其手段瞬息万变,难以防范。
2. 犯罪手法隐蔽性高。
犯罪分子通常通过电话、短信、社交媒体等途径接触受害人,制造种种虚假信息,使受害人很难察觉是诈骗行为。
3. 犯罪活动跨境性强。
网络电信诈骗犯罪常常跨越国界进行作案,制造跨国跨境的交易虚假信息,使得打击难度极大。
4. 受害人群广泛。
网络电信诈骗犯罪不分年龄、职业、地域,几乎任何人都有可能成为受害者,尤其是老年人和青少年更是易遭受其害。
1. 虚假投资理财诈骗。
犯罪分子在社交媒体、网络广告等平台发布虚假的高收益投资项目,吸引受害人投资,并以各种理由拒绝赎回资金。
2. 虚假彩铃订购诈骗。
犯罪分子利用网络漏洞,将受害人手机设置为付费彩铃用户,通过高额费用进行诈骗。
3. 虚假中奖诈骗。
犯罪分子冒充彩票中奖客服人员,要求受害人交纳税费或手续费才能领取奖金,实则骗取受害人财物。
4. 虚假招聘诈骗。
犯罪分子在网上发布虚假招聘信息,要求受害人交纳押金或培训费用,其实并无工作机会。
5. 虚假客服诈骗。
犯罪分子利用虚假客服电话或短信,向受害人发送虚假信息,骗取受害人财物。
1. 提高安全意识。
受害人应提高警惕,不轻信陌生人的话,避免贪图小利而上当受骗。
2. 学会识别诈骗信息。
了解各种网络电信诈骗的常见手段,学会辨别虚假信息,不盲目相信网络上的过好信息。
3. 谨慎个人信息保护。
不随意在网上留下个人隐私信息,注意保护个人隐私,避免成为犯罪分子针对的目标。
网络传销金融诈骗的特点是什么

网络传销金融诈骗的特点是什么网络传销金融诈骗是一种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网络渠道进行传送、协调和构建金融诈骗网络的一种形式。
由于网络传销金融诈骗的特点是多样化的,因此在本文中,我将从受害者的心理特点、诈骗手段和防范措施三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受害者的心理特点:1.贪婪心理:网络传销金融诈骗往往以高额回报为诱饵,吸引受害者参与投资。
许诺高额回报使受害者产生贪婪的心理,失去理性思考能力,从而容易上当受骗。
2.盲目跟风:一些受害者容易盲目跟风,看到别人获得高额回报后,也想要从中获取利益。
这种心理导致受害者不再进行充分的调查和了解,从而容易上当受骗。
3.不愿面对现实:一些受害者可能已经投入大量资金,但回报却迟迟没有出现。
他们由于不愿面对现实,害怕承认自己被骗,继续在诈骗项目中投入资金,最终导致损失更加加重。
二、诈骗手段:1.虚假广告:网络传销金融诈骗经常在各类社交媒体平台上发布虚假广告,夸大产品或项目的价值,制造高额回报的幻觉,以吸引受害者参与。
2.传销组织模式:网络传销金融诈骗通常采用传销的组织模式,以奖励机制、层级关系等形式来吸引人员参与。
参与者需要按照一定的层级发展下线人员,并从中获取回报。
这种模式使得诈骗者可以通过招募更多受害者来扩大诈骗网络。
3.操控市场:一些网络传销金融诈骗通过操纵市场价格、操控信息等手段,制造回报率上升的假象,诱使受害者相信自己的投资非常有价值,进而继续投资。
三、防范措施:1.提高金融知识水平:受害者应加强对金融知识的学习,了解金融投资的基本原理和风险,以提高识别和防范金融诈骗的能力。
2.保持理性思维:受害者在面对高额回报的诱惑时,要保持冷静,不要被贪婪所驱使,理性思考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和风险。
3.警惕虚假广告:受害者应提高警惕,对于各类虚假广告要保持怀疑态度,避免被夸大的回报所吸引。
论当前经济犯罪的现状、趋势及对策

论当前经济犯罪的现状、趋势及对策一、经济犯罪的现状经济犯罪侦查是指有法定侦查权的机关,按照管辖分工,对经济犯罪案件依法采取侦查措施和强制措施,搜集、审核证据,查明案情,揭露、证实犯罪,查获犯罪嫌疑人的一项专门调查工作。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和公安部刑事案件管辖分工规定的规定,当前对经济犯罪案件的侦查主要由各级公安机关的经侦部门依法进行。
经济犯罪侦查在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公安部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打击经济犯罪的预警、防控和协作三大机制,全面履行打击、服务和参谋三大职能之后。
经济犯罪侦查工作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充分发挥打击、服务和参谋职能,不断加大防控和打击经济犯罪的力度,侦破了一大批有影响的经济犯罪案件,有效地维护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的稳定,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了一个民生问题突出、社会矛盾凸显、经济犯罪高发、对敌斗争复杂的时期,影响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案件时有发生,新型经济犯罪不断出现,特别是集资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传销、以办理出国劳务为名骗取财物等涉众型经济犯罪1/ 11日渐突出,涉案金额大、侵害面广、受害人多,手法不断更新,对社会稳定构成严重威胁。
可以肯定,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结构的深刻调整,诱发经济犯罪的因素还会增多。
面对现阶段严峻的经济犯罪形势给经济犯罪侦查工作带来的新要求、新挑战,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深刻认识和着力解决困扰现阶段经济犯罪侦查工作的难点问题,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确保经济犯罪侦查工作始终体现时代性,突出主动性,富于创造性。
二、我国经济犯罪的发展趋势1.经济犯罪热点由传统部门走向新兴领域经济活动作为一种动态性活动,随着商品经济的飞速发展,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以及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其流动性、变化性、动态性更加明显。
事实证明,经济犯罪与经济关系息息相关,经济犯罪的产生无不以一定的经济关系的存在为前提。
网络犯罪的特点是什么

网络犯罪的特点是什么网络犯罪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犯罪活动的行为,其特点有以下几点:1.匿名性:网络犯罪的执行者可以通过伪装IP地址、使用匿名网络或者通过他人的计算机进行犯罪活动,难以追踪身份。
犯罪分子可以在网络上使用虚假的身份进行犯罪活动,增加了犯罪行为的隐蔽性。
2.跨境性:网络犯罪可以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不受地域限制。
犯罪分子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渗透到目标网络进行破坏、盗窃等犯罪行为。
这种跨境性使得定位和追踪犯罪分子变得更加困难。
3.利益驱动:网络犯罪往往是为了获得私利而进行的。
这种利益可以来自于经济方面,例如网络盗窃、网络诈骗等;也可以来自于政治、军事等方面,例如网络间谍活动、网络攻击等。
网络犯罪的执行者通常以获得物质或者非物质利益为目的。
4.大规模性:网络犯罪可以通过自动化工具、恶意代码等手段对大量的目标进行攻击。
例如,病毒、木马程序等可以迅速感染大量计算机,对其进行控制或者盗取信息。
网络犯罪的规模通常比传统犯罪更大,危害也更加严重。
5.快速性:网络犯罪的执行速度很快,犯罪分子可以利用自动化工具、漏洞扫描等手段快速攻击目标。
与此同时,网络犯罪也可以快速传播,例如通过电子邮件、社交媒体等方式传播病毒。
这种快速性使得网络犯罪的危害更加迅速且难以控制。
6.复杂性:网络犯罪利用了计算机网络和网络技术的复杂性,常常采用高级技术手段进行攻击。
例如,使用多层加密、漏洞利用等手段隐藏攻击行为。
犯罪分子还可以利用多个网络节点进行攻击,使追踪和定位变得困难。
7.多样性:网络犯罪包括了多种多样的犯罪行为,例如网络钓鱼、网络盗窃、网络诈骗、网络攻击、网络病毒等。
这些犯罪行为形式多样,方法灵活,可根据不同的攻击目标和手段进行选择。
网络犯罪的特点使其成为一种全球性、高风险的犯罪活动。
为了应对网络犯罪的威胁,我们需要加强网络安全技术的研发,加强国际合作,完善法律法规,提高公众对网络犯罪的意识,加强个人和组织的网络安全防范意识。
当前经济犯罪特点及打防对策

当前经济犯罪特点及打防对策当前经济犯罪特点及打防对策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认为:犯罪是一定的物质生产方式产生的利益和需要的表现,是伴随私有制、阶级、国家的出现而出现的历史现象。
经济犯罪是古老而最早的犯罪。
在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剩余产品的出现,少数人占有剩余产品,开始产生经济犯罪。
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其他犯罪开始出现,侵财型的经济犯罪逐渐增多。
随着生产力的高度发展,社会文明进步,人们多层次、多方位的需求,部份人欲壑难填和不劳而获而诱发新的经济犯罪。
我国现阶段和世界其他国家一样,在市场经济领域,出现了经济犯罪的高期,与其他刑事犯罪比,有其自身特点。
一是犯罪罪种增多,侵害面广。
随着经济生活的广泛,经济环节的增多,经济犯罪罪种也随之增多,侵害的客体也增多。
目前在商品生产、流通、消费的各个环节,比如公司、企业、金融、保险、税收征管、证券市场、知识产权、购销合同、票据等各个社会经济活动领域,都有经济犯罪案件发生,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
二是隐蔽性强,预谋性强。
经济犯罪案有“隐形犯罪”之称。
经济犯罪大多数都是犯罪行为人通过精心设计,采用伪装、隐蔽帐目、移花接木等手段,千方百计隐瞒事实真相,欺上瞒下,使其犯罪行为不易暴露。
有的犯罪过程长达数年或更长的时间,等到罪行败露的时候,国家和集体的资财已遭受严重损失。
三是作案手段专业化、智能化。
经济犯罪嫌疑人大多受过良好教育,具有一定的金融、财税、贸易和会计、法律等方面的专门知识,具有长期从事经贸活动的经验。
他们往往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智慧,在熟悉的经济业务领域中进行犯罪。
许多犯罪行为人都有合法的经济活动身份作掩护。
许多犯罪行为人在犯罪前事先经过周密的部署,犯罪中行动诡秘,不留痕迹,案发后应变能力强,使侦查机关不容易突破。
四是社会破坏性、腐败伴生性。
经济犯罪数额越来越大,动辄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地侵占国家社会财物。
如巨额诈骗、侵占挪用国有资产等经济罪案,直接侵害公民个人利益,危害面广。
经济犯罪情况调研报告

经济犯罪情况调研报告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经济犯罪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和智能化的趋势,给社会经济秩序和国家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深入了解经济犯罪的现状、特点和规律,加强对经济犯罪的预防和打击,我们进行了本次经济犯罪情况调研。
一、经济犯罪的现状(一)经济犯罪案件数量持续上升过去几年,经济犯罪案件数量呈现出逐年递增的态势。
特别是在金融、税收、商贸等领域,犯罪活动愈发猖獗。
(二)涉案金额巨大许多经济犯罪案件的涉案金额动辄数百万、数千万甚至数亿元,给国家和企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三)犯罪手段不断翻新犯罪分子利用互联网、金融创新等手段,实施诈骗、非法集资、传销等犯罪活动,手段更加隐蔽,难以察觉。
二、经济犯罪的主要类型(一)金融领域犯罪包括信用卡诈骗、贷款诈骗、票据诈骗、保险诈骗等。
犯罪分子通过伪造证件、虚构交易等方式骗取金融机构的资金。
(二)税收领域犯罪如偷税、抗税、虚开增值税发票等。
一些企业为了追求非法利益,采取各种手段逃避税收。
(三)商贸领域犯罪常见的有合同诈骗、商业贿赂、侵犯商业秘密等。
此类犯罪严重破坏了市场公平竞争秩序。
(四)知识产权领域犯罪主要包括假冒注册商标、侵犯著作权、侵犯专利权等。
对创新企业的发展和知识产权保护构成了严重威胁。
三、经济犯罪的特点(一)智能化程度高犯罪分子往往具备较高的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熟悉金融、财务、法律等领域的规则和漏洞,利用高科技手段实施犯罪。
(二)跨区域作案增多随着交通和通信的便捷,经济犯罪不再局限于一地,往往涉及多个省市甚至跨国作案,增加了案件的侦破难度。
(三)团伙作案突出经济犯罪多为有组织、有预谋的团伙作案,分工明确,相互配合,形成了较为严密的犯罪网络。
(四)潜伏期长一些经济犯罪案件在实施后经过较长时间才被发现,使得犯罪分子有足够的时间转移资产、销毁证据。
四、经济犯罪的成因(一)经济利益驱动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一些人为了追求高额利润,不惜铤而走险,触犯法律。
互联网金融诈骗犯罪的成因与对策分析

互联网金融诈骗犯罪的成因与对策分析,不少于1000字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带来了许多便利,与此同时,互联网金融也随之兴起。
虽然互联网金融为人们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服务,但由于其交易的虚拟性和非实体经营的特性,导致了其面临着各种诈骗犯罪。
互联网金融诈骗犯罪的成因多种多样,可以从技术、行业、制度和人文等诸多因素分析。
一、技术因素。
互联网具有虚拟性和广域性的特点,使得网络犯罪分子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轻易地窃取他人的账户和密码等关键信息,而且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为网络犯罪的手段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空间。
二、行业因素。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速度快,市场竞争激烈,一些平台为了追求高收益,往往将资金投入于高风险的领域和项目,导致投资者的资金面临更大风险。
同时,一些互联网金融平台的管理和监管并不完善,缺乏有效的监管措施和制度,使得平台内部出现了各种违规行为,为犯罪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
三、制度因素。
互联网金融涉及多个行业和部门,缺乏有效的跨部门监管机制,监管缺失导致互联网金融的风险难以控制。
同时,一些法律制度还存在着滞后和不完善的情况,给了犯罪分子犯罪和逃脱的机会。
四、人文因素。
互联网金融的投资者大都是普通百姓,缺乏金融知识和风险意识,容易被骗。
同时,一些犯罪分子也利用人们的贪婪和信任心理,通过各种手段骗取他们的资金。
为了有效打击互联网金融诈骗犯罪,需要采取多重对策。
一方面,要加强对互联网金融平台的监管,建立健全的跨部门协作机制,加强对平台内部的风险管控和合规管理。
另一方面,需要提升投资者的金融知识和风险意识,加强对投资者的教育和保护。
同时,还需要强化法律制度和司法力度,加大对互联网金融犯罪的打击力度。
总之,要有效打击互联网金融诈骗犯罪,需要从技术、行业、制度和人文等多个方面出发,采取综合对策,确保互联网金融行业健康发展,保障投资者的权益。
分析法律角度下的网络诈骗行为

分析法律角度下的网络诈骗行为网络诈骗是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而迅速增长的一种犯罪行为。
它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诈骗活动,以非法获取他人财物为目的。
本文从法律角度分析网络诈骗行为,包括其定义、种类、罪责以及防范措施等方面。
一、网络诈骗行为的定义网络诈骗行为是指利用互联网对他人进行欺骗、诱导、威胁等手段,达到违法行为的目的。
这些行为通常包括虚假销售、虚假投资、谣言传播、网络抢劫等。
网络诈骗的特点是利用网络平台进行犯罪活动,具有隐蔽性和全球性等特征。
二、网络诈骗行为的种类1. 虚假销售诈骗:诈骗分子利用网络平台发布虚假的商品信息,以低价促销等手段引诱他人购买,骗取对方财物。
2. 虚假投资诈骗:诈骗分子冒充金融机构、投资专家等身份,通过网络发布虚假的投资项目,引诱他人投资,并非法获取他人财物。
3. 谣言传播诈骗:诈骗分子利用社交媒体等网络平台,故意发布虚假信息,以引起公众恐慌或误导他人决策,从而达到牟利或非法目的。
4. 虚假赌博诈骗:诈骗分子通过网络平台设置虚假的赌博网站,骗取他人参与赌博活动,并从中非法获利。
5. 账号盗窃诈骗:诈骗分子通过网络手段获取他人账号信息并窃取对方财物,包括密码破解、钓鱼网站等手段。
三、网络诈骗行为的罪责网络诈骗行为违反了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属于一种犯罪行为。
根据犯罪手段和情节的不同,网络诈骗行为可以涉及多个罪名,如诈骗罪、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等。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犯罪分子一旦被定罪,将面临刑事处罚,包括拘役、有期徒刑、罚金等。
四、网络诈骗行为的防范措施针对网络诈骗行为,个人和社会应采取以下防范措施:1. 提高网络安全意识:个人在上网时要提高警惕,不随意点击可疑链接或下载陌生软件,不泄露个人敏感信息。
2. 加强密码保护措施:个人应根据密码保护规范设置强密码,并定期更改,避免使用简单的密码或统一密码。
3. 注意信息真实性:在进行网上交易或接收信息时,要仔细核实对方身份,选择正规平台进行交易。
针对网络犯罪行为的电子证据收集与溯源

针对网络犯罪行为的电子证据收集与溯源一、网络犯罪概述网络犯罪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手段实施的犯罪行为。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犯罪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问题,对社会安全和个人隐私构成了严重威胁。
网络犯罪的形式多样,包括但不限于网络、黑客攻击、网络盗窃、网络诽谤、网络等。
这些犯罪行为往往具有跨国性、匿名性和技术性,给传统的法律体系和执法手段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1.1 网络犯罪的特点网络犯罪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跨国性:网络犯罪往往不受地域限制,犯罪分子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实施犯罪行为。
- 匿名性:网络犯罪分子通常利用技术手段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使得追踪和定位变得困难。
- 技术性:网络犯罪依赖于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犯罪手段复杂,需要专业的技术知识才能进行有效的打击。
- 隐蔽性:网络犯罪行为往往不易被发现,犯罪分子可以在不引起注意的情况下实施犯罪。
1.2 网络犯罪的危害网络犯罪对社会和个人的危害是多方面的:- 经济损失:网络犯罪往往导致财产损失,包括直接的经济损失和间接的经济损失,如企业信誉受损、市场信心下降等。
- 社会安全:网络犯罪可能威胁到和社会稳定,如网络、网络间谍活动等。
- 个人隐私:网络犯罪侵犯个人隐私,如个人信息泄露、网络跟踪等,给个人生活带来困扰和不安。
二、电子证据的概念与重要性电子证据是指以电子形式存在的,能够证明案件事实的各种信息和数据。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证据在网络犯罪案件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电子证据的形式多样,包括电子邮件、聊天记录、网络日志、数字签名、电子合同等。
2.1 电子证据的特点电子证据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数字化:电子证据以数字形式存在,可以通过计算机系统进行存储、处理和传输。
- 易变性:电子证据容易被修改、删除或破坏,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保护。
- 多样性:电子证据的形式多样,包括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需要综合分析和评估。
- 技术依赖性:电子证据的收集、分析和评估需要依赖于专业的技术和工具。
年度网络犯罪分析总结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犯罪已成为一种日益严重的犯罪形式。
本报告将对2023年度网络犯罪的整体情况进行分析总结,旨在揭示犯罪趋势、特点,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一、网络犯罪总体情况1. 犯罪数量持续上升。
据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度我国网络犯罪案件数量较2022年同期增长20%以上,其中诈骗类案件占比最高。
2. 犯罪类型多样化。
网络犯罪类型涵盖了诈骗、盗窃、侵权、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等多个领域,其中诈骗类犯罪尤为突出。
3. 犯罪手段不断升级。
犯罪分子利用新型技术手段实施犯罪,如利用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在虚拟货币领域进行诈骗;通过黑客攻击、钓鱼网站等方式窃取个人信息。
二、网络犯罪特点1. 跨境犯罪突出。
网络犯罪往往涉及多个国家和地区,犯罪分子利用互联网的匿名性、跨国性等特点,逃避法律制裁。
2. 犯罪团伙化、专业化。
网络犯罪团伙分工明确,专业化程度高,有的团伙甚至拥有自己的研发团队,不断研发新型犯罪手段。
3. 犯罪手段隐蔽。
犯罪分子利用网络技术手段,如加密、伪装等,使犯罪过程难以追踪,给打击工作带来极大困难。
4. 犯罪对象广泛。
网络犯罪不仅针对个人,还涉及企业、政府等机构,给社会造成严重损失。
三、网络犯罪典型案例1. 诈骗类案件。
如“刷单返利”诈骗、虚假投资理财诈骗等,犯罪分子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骗取他人财物。
2. 盗窃类案件。
如黑客攻击企业信息系统,窃取企业商业秘密;窃取个人银行卡信息,盗取资金等。
3. 侵权类案件。
如网络侵权、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等,犯罪分子通过非法途径获取他人个人信息,进行非法交易。
4.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件。
如泄露、买卖、非法获取他人个人信息,造成严重后果。
四、防范措施1. 加强网络安全意识教育。
提高全民网络安全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2. 完善法律法规。
加大网络犯罪打击力度,提高犯罪成本。
3. 加强技术防范。
利用先进技术手段,防范网络犯罪。
4. 强化国际合作。
加强国际间网络安全合作,共同打击跨国网络犯罪。
犯罪专题分析总结范文

随着社会的发展,犯罪现象日益复杂多样,给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更好地预防和打击犯罪,本文将对犯罪专题进行分析总结,以期提高社会治安管理水平。
一、犯罪类型分析1. 传统犯罪传统犯罪主要包括盗窃、抢劫、诈骗等,这些犯罪类型在近年来依然保持着较高发案率。
传统犯罪的特点是犯罪手段简单,犯罪对象广泛,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直接威胁。
2. 经济犯罪经济犯罪主要包括贪污、贿赂、挪用资金、金融诈骗等。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犯罪呈现出高发态势。
经济犯罪的特点是犯罪手段隐蔽,犯罪对象复杂,对社会经济秩序造成严重破坏。
3. 暴力犯罪暴力犯罪主要包括故意伤害、杀人、强奸等。
暴力犯罪具有极大的社会危害性,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近年来,暴力犯罪案件时有发生,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4. 网络犯罪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犯罪日益猖獗。
网络犯罪主要包括网络诈骗、网络盗窃、网络赌博等。
网络犯罪的特点是犯罪手段隐蔽,犯罪范围广,跨国犯罪日益增多。
二、犯罪原因分析1. 社会原因(1)贫富差距:贫富差距加大,导致部分人产生犯罪动机。
(2)社会治安:社会治安状况不佳,为犯罪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
(3)道德观念:部分人的道德观念淡薄,导致犯罪行为的发生。
2. 家庭原因(1)家庭教育:家庭教育不当,导致部分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
(2)家庭环境:家庭环境恶劣,容易使孩子产生心理问题,进而走上犯罪道路。
3. 个人原因(1)心理问题:部分人心理素质较差,容易受到外界诱惑,走上犯罪道路。
(2)法律意识:部分人法律意识淡薄,对犯罪行为认识不足。
三、犯罪预防与打击措施1.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提高社会治安水平。
2. 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
3. 加强家庭教育,培养青少年良好的道德品质。
4. 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稳定。
5. 加强网络监管,严厉打击网络犯罪。
总之,犯罪现象给社会带来了严重危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网络经济犯罪的表现和特点
[摘要]计算机互联网的迅速发展虽然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进步,缩短了人们之间的时空距离,但也出现了计算机犯罪等社会问题。
与传统的经济犯罪不同,使用计算机进行的经济犯罪具有智能、隐蔽、抽象、跨国、持续等特征,而且有多种多样的犯罪形式,要防止我们自己的权益受到伤害,就必须对网络犯罪进行了解。
[关键词]网络经济犯罪;特点;表现方式
由于网络和通讯技术发展迅速,在网络上的经济活动已成为发展潮流,电子商务、电子银行和网络上的营销等经济活动为人们提供了十分快捷、方便、高效的服务。
然而,网络具有两面性,在人们用它改造世界时,犯罪分子则通过网络实现犯罪行为。
在网络上进行各种犯罪,严重的损害了群众的合法利益。
其中,网络上的盗窃、诈骗和非法传销等犯罪活动出现骤增的发展势头,严重的影响了国家的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
一、网络经济犯罪的含义
经济犯罪指的是在经济运行过程中,行为人利用合法的经济方式,违背经济法规,损害市场经济秩序,侵犯国家、他人财产的行为,这种行为应受到《刑法》的处罚。
而计算机网络犯罪指的是行为人违背《刑法》的规定,利用网络为工具,或者侵害计算机的软硬件和信息网络的违法行为。
二者的复合即是网络经济犯罪。
它与现实生活的空间不同,是虚拟空间、文化和精神空间,它是一种新的损害经济秩序的犯罪形式。
但有一点不变的是人本身作为网络经济犯罪的主题和客体,从根本上讲它仍是经济犯罪。
综上,定义网络经济犯罪为:使用网络为犯罪工具,或者侵害计算机的软硬件和信息网络,侵犯国家和他人的财产所有权,损害经济秩序的犯罪形式。
二、网络经济犯罪的特点
(一)犯罪主体的专业和智能性
虽然也存在一些不懂计算机网络的人实施网络经济犯罪,但是实施犯罪的大多数人拥有十分精湛的网络操作能力和深厚的计算机网络的专业功底,所以网络经济犯罪的主体比较智能。
由于计算机信息网络的安全性日益变得严密和专业,所以凡是成功实施网络经济犯罪的犯罪分子不是一些平庸之辈,总体来看,网络经济犯罪的主体趋向于高学历、年轻化的人群。
许多犯罪分子以前并没有犯罪的前科记录,犯罪主体很大程度上表现出了高专业性和智能性,且有一部分的网络经济罪犯进行过高校计算机方面的专业或非专业的学习。
(二)犯罪行为十分隐蔽
计算机网络是十分开放的,它没有国界的限制,且具有虚拟性的特征,所以实施网络经济犯罪具有很好的隐蔽性。
进行网络交易的注册十分简便,而且在网络上的支付工具的虚拟性,资金可以在网络上迅速转到被指定的一个账户上。
而客户端的识别能力有限,加上计算机和网络的特点,所以犯罪分子能十分隐蔽实施犯罪,以及犯罪后进行销毁犯罪证据和隐匿起来。
首先,从网络经济的犯罪主体来分析,很难确定网络经济犯罪分子的身份,这是因为网络经济犯罪可以来自任意计算机终端,而且现在有部分的网站提供可以匿名的服务,加之现有的网络技术水平和网络管理水平很难统一用户的网络身份和真实的身份。
其次,计算机信息网络的数据多数情况下是网络经济犯罪的损害对象,但网络经济犯罪对对象的物理特性不会造成有形变换,且对其物理特性不会造成损害。
网络经济犯罪不会受时间、人员和地点等客观条件的限制。
网络经济罪犯常常会应用网络技术掩盖其真实的地址,或者通过异地的远程控制同时向多个受害人进行攻击,这样在网络经济犯罪中受害者常常很难发觉自己利益被侵犯。
最后,与传统的经济犯罪相比,网络经济犯罪的证据收集比较困难,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后实体的证据遗留较少,而最多的是电脑中的电磁记录,这种电磁记录比较容易被伪造、篡改和破坏,所以收集网络犯罪的证据和此类犯罪的侦破比较困难。
有一些犯罪分子虽然作案之后留下大量的电子数据,但是这些数据数量、种类十分多,从而让公安机关很难固定证据。
有一些犯罪分子在作案后,立即把电脑上的记录和服务器上的日志记录等等销毁,使公安机关更无法收集和固定证据。
(三)犯罪的方式比较抽象
网络犯罪的方式比较抽象是指网络犯罪发生在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时空中,抽象的电磁信号是其记录的信息和数据的承载体。
与传统的经济犯罪不同,它的时空不受限制,网络经济犯罪行为人在具有网络的计算机和终端之后就能在不受限制的时间和地点实施犯罪。
(四)犯罪持续时间长
重复犯罪时网络经济犯罪的重要特点,要获得大的非法利益,犯罪分子的犯罪活动必须一直持续很长的一段时间。
例如,存款零头被网络经济犯罪分子入侵客户的账号偷偷转入另一人的账户中,由于一开始的转入金额很小,所以客户对这些转入的零头很少能注意到,这使得网络经济犯罪的重复犯罪可能性大大上升。
(五)犯罪日益趋向国际化
网络经济犯罪日益出现国际化的趋势,这是因为计算机网络系统的互联性、国际性和跨域性的特点使得网络经济犯罪不再受到区域之间和国家之间的限制。
网络经济犯罪分子对计算机网络中其中一台计算机的犯罪行为会影响到整个网络世界的任何地方。
比如一个网络经济犯罪分子通过收买欧美国家银行的工作人员,把用户信用卡的资料窃取掉,通过境外同伙冒充客户点击在境内建立购物网站,从而实现了虚拟购物,有关银行特约商户垫付的境外国际卡购物款就被这样诈骗。
(六)犯罪所需的成本比较低
与传统犯罪不同,网络犯罪的作案工具十分简单,一p
(一)盗用客户网上支付账号
当前,账户密码的设置或公私密钥加密和信息认证的应用等一般是保护客户网上支付账户的安全措施。
客户账户的资金被盗用正事由于这些安全措施被犯罪分子瓦解掉了,资金被盗用最常见的方式是把客户的电子货币形式的资金所有权转移,犯罪分子应用电子货币与计算机系统、合同书、财务凭证、网络技术信用卡等载体改动银行存款、利息和股票、债券资金、信用卡,从而完成资金所有权的转移。
(二)网上支付账户的造假和使用
网上支付账户的有效性和电子资金的充足性使用结算机构来确认,结算机构的判断被一些认证机构利用向客户发出交易是否可以进行的信息。
如果结算机构计算机系统中的数据被犯罪分子应用计算机技术修改,伪造网上支付账户,躲过结算机构的检查,从而骗取钱财,损害金融机构的利益。
(三)不法获取和复制数据形式的商品
因为互联网具有开放的特性,所以计算机软件、数据库和服务信息等数据商品很容易在互联网络上传输的过程中,被犯罪分子复制和截获,使权利人的利益遭受损害。
(四)入侵电子商务计算机系统
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正常运行是电子商务的计算机系统正常运行基本保障,这是因为电子商务是建立在计算机信息基础设施基础上的在机系统,它自动化很高、分工合作十分地密切。
对电子商务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入侵和破坏会混乱整个电子商务的秩序,严重损害了一个国家的电子商务的稳定及发展,且损害了各方的利益。
对电子商务计算机信息系统入侵和破坏最常见的形式是对股票、存款和利息的入侵。
(五)盗取商业机密
商业机密在现代企业中作为无形资产存在,受到各企业不断加强的保护,但同时对其他企业商业机密的盗窃行为也日益严重。
当商业机密在网络上传输时很
有可能被犯罪分子窃取,严重损害到机密所有人的利益。
(六)虚假广告的制作
由于互联网的方便、廉价、快捷和不受地域限制的特点,越来越多的生产和经营者对自己的产品进行网络上的宣传,取得了很好的效益,所以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媒介,地位越来越重要。
但同时互联网也被一些人利用进行虚假的宣传,侵害他人合法权益,通过贬低其他同类经营者或者抬高自己迷惑消费者。
除此之外,犯罪分子还利用超级链接技术进行不正当竞争、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或洗钱犯罪等活动。
犯罪分子常常以合法的虚伪外表来实施犯罪活动。
(七)网络不法经营
网络上的非法经营活动主要有非法经营国际电信业务、赌球、网络传销等。
不法经营国际电信业务指的是利用在不同两个地方的电信线路和传接的通讯设备,应用互联网对美、日或欧洲等各个国家的国际间电话进行经营,严重损害了国家的电信资费,造成损失。
非法经营的赌球网站指的是不法分子在租来的网络空间中,通过设置网站和网页,安装和增添各种设备运营网站,把收集到的足球资料和自己对比赛的判断发布在网站上,最后通过对发展的会员收取费用来得到非法收入。
网络赌博与传统物理赌博相比,不需要赌具和设施,具有更低的成本,十分隐蔽和快捷。
此外,参与网络赌博的赌客不需要使用现金,通过信用卡在网络上下注。
参与网络赌博的赌徒日益增多的主要原因是网络赌博的便捷性和小风险性,赌博网站的经营者的风险也很小。
参考文献
[1]王虹.大连富饶集团非法传销活动的特点[J].法制与社会,2013,11
[2]刘铁.网络经济犯罪及防控[J].学术交流,2008,06:34-39.
[3]邹涛.网络经济犯罪案件管辖权的确定[J].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5,01:17-20.
[4]杨耀威,鄂继怀.网络经济犯罪的现状及侦查对策研究[J].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6:42-44.
[5]王虹.大连市当前经济犯罪特点及对策[J].辽宁警专学报,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