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瘤夹闭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处理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脉瘤夹闭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处理

脑动脉瘤是由于颅内动脉管腔的局限性异常扩张而形成,主要是动脉管壁局部缺陷和管腔内压力增高而发生。颅内动脉瘤出血占脑血管意外中的第3位,仅次于脑血栓和高血压脑出血,可见于任何年龄。当前治疗脑动脉瘤最经典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是显微开颅动脉瘤夹闭术。

脑动脉瘤开颅夹闭手术是高风险手术,存在1%~3%术中死亡率,10%~15%致残率。若手术比较顺利,患者预后均较好。部分患者因动脉瘤破裂出血较多,即使手术顺利,术后同样可残留部分并发症情况,出现偏瘫、失语、长期昏迷,严重者可成为植物人。程度较轻者积极进行康复锻炼,可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但比较严重者可留下永久性并发症。

脑血管痉挛

脑血管痉挛是动脉瘤术后严重的并发症,其发病高峰期为出血后3~10 d,2~4 周后逐渐减少。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为20%~80%,其中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是10%~40%。

术后常规静脉泵入钙离子拮抗剂尼莫地平(2~4 ml/h)。在病情稳定情况下,可行腰椎穿刺术或腰大池引流术以释放血性脑脊液,减少下腔出血对颅内血管刺激,预防脑血管痉挛。

术后如患者出现头痛、意识障碍、肢体麻木、偏瘫、失语等症状,提示脑血管痉挛的可能性比较大,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对患者的预后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颅内血肿

颅内血肿严重影响病人预后,常见原因为术中止血不彻底。

如患者术后长时间麻醉未清醒或麻醉清醒后又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或意识、肢体活动障碍,应当高度警惕颅内血肿的发生,继续及时的复查CT,必要时做好血肿清除术准备。

脑水肿

术后脑水肿是导致患者病情恶化的重要因素之一。术后3~5 d 为脑水肿高峰期,早期表现为颅内压增高。

一般选用20%甘露醇、速尿、人血白蛋白等药物减轻脑水肿,但应注意药物不良反应,避免单次大剂量应用甘露醇,同时注意查看甘露醇有无结晶,以免引起肾功能损害、电解质紊乱等不良后果。控制输液速度及量。

术后绝对卧床24小时,对手术后未清醒者,垫高头部或将床头抬高10~20度,以利静脉回流,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神经外科患者尤其是存在运动功能障碍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19%~50%。

术后早期辅助肢体活动,早期康复介入,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鼓励病人尽早下床活动。卧床的病人给予双下肢按摩及功能锻炼,避免下肢静脉穿刺输液,穿弹力袜。

癫痫

癫痫是开颅术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可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加重脑水肿,严重者可引起颅内压骤高导致脑疝发生,预后差。

术后常规给予苯巴比妥钠(但其对患者意识状态有所影响)或丙戊酸钠等预防癫痫的发生。

保持环境安静,穿宽松舒适的衣物,预防高热感染,避免癫痫诱发因素。癫痫发作时,立即将患者头偏向一侧,松解衣扣,吸氧,建立静脉通路,及时予以抗癫痫治疗。

感染

切口或颅内感染一般发生在术后3~5 d,通畅表现为高热,切口出现红肿、疼痛、皮下积液等。颅内感染发生率为1%~12%,以手术后3~7 d 为最多。外科热消退后,患者出现发热、畏寒、头痛、脑膜

刺激征阳性等时,应当考虑颅内感染。

密切观察患者体温变化情况,可以应用采取34~36℃温水擦浴促进降温,持续高热者给予冰袋或冰毯物理降温。

电解质紊乱

下丘脑损伤或缺血时会导致电解质紊乱,出现高钠血症或低钠血症等。

术后密切监测电解质变化,准确记录24 h 出入量,给予高钠饮食,静脉补充高渗钠等措施及时纠正。

认知障碍

部分动脉瘤术后易并发认知障碍,尤其是前交通动脉瘤其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如进食、穿衣和如厕)及各种社会活动的独立性。

此类患者需加强看护,及早进行认知功能训练如简单的识物、数字、语言、及日常生活简单推理训练等。

加强瘫痪肢体功能锻炼

病情不稳定的患者,对瘫痪肢体加强按摩,应当注意瘫痪侧肢体功能位的摆放,待病情稳定后,加强患侧肢体主动及被动功能锻炼,防止肌肉萎缩及足下垂,保持肢体功能位置。

定时翻身、叩背1~2小时一次,按摩受压处皮肤,保持床铺平整,无皱褶,无渣屑,对污染被服及时更换,预防压疮的发生。

其它

视力障碍者注意防跌倒坠床,用物放置患者易取处。烦躁不安者加床档保护,适当约束,必要时应用镇静药物,注意药物不良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