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劳治法经验
慢性虚劳性疾病辩证用方准确效佳,一张方吃一年才治愈,也不慢!
慢性虚劳性疾病辩证用方准确效佳,一张方吃一年才治愈,也不慢!慢性虚劳性疾病辩证用方准确效佳, 一张方吃一年才治愈,也不慢!治疗慢性病,即使一张方吃了一年才治愈,也不算慢慢性病的治疗,不但有方,还需要有守。
朝寒暮热,忽攻又补,是治杂病所切忌的。
有人问,杂病虽多,概括起来,不外气、血、水、虫等方面,应当识破它的本质,抓住它的特征,药随证转,有的放矢。
若呆呆守方,不怕陷入本本主义,贻误病人吗?是的,扁鹊曾说:“人患病多,医患道少。
”疾患虽属慢性,而夹杂掺合,在所难免,辨证论治,难囿一隅。
主次矛盾,常多转化,随机以赴,又何可拘于一方一药。
但我所谓有方有守者,是在辨证后,或是痰得豁,或是虫得驱,或是滞气得疏,或是疲血得活,只余元气待复,又或是伤寒温病与大失血之后,气血待补。
亦或系慢性传染病,如肺痨、大麻风等,或现代医学之肝硬化、慢性肝炎、慢性肾盂肾炎、慢性肾炎等,病情若相对的稳定不变,审证既确,当守方勿替,亦何悖乎辨证论治?一些慢性病,都是由渐而来,非一朝一夕所致,其形成往往是由微杳的不显露的量变而到质变,其消失也需要经过量变才能达到质变。
应当知道,在慢性病量变过程中,病势多相对稳定,不仅医生观察不大出,连病人本身也投有多大感觉。
一个对症药方,初投时或无任何效验可见,若医生无定见,再加上病人要求速效,则必至改弦易辙。
但这还不会有大妨害。
最怕的是,药已有效,就是还未显露出来,正在潜移默化地量变阶段中,它的前进,好像儿童学步,屡起屡仆,屡仆屡起,无需扶持,方始成行。
倘一中止药方,或另易它方,不仅前功尽弃,还恐怕枝节横生,甚至造成另一种疾病。
当然,非必死疾患,患者本身又有自然疗能,经过一段时期与疾病的艰苦斗争,也有痊愈或延年的。
古人治疗慢性疾患,在医案中常常见到三十剂而愈,五十剂而愈,甚至百余剂而愈的记载。
表面看来,似乎迟缓颟顸,驽骀十驾,有逊于骏足千里。
实际,非有卓识定见和刚毅的精神,是不能长期守方的。
就治病来说,对久虚积损之证,药投之数剂,即立冀有效,也往往是不合逻辑的。
虚劳症治疗
虚劳症治疗虚劳又称虚损,是由多种原因所致的,以脏腑亏损,气血阴阳不足为主要病机的多种慢性衰弱证候的总称。
历代医籍对虚劳的论述甚多。
《素问·通评虚实论篇》所说的“精气夺则虚”,可视为虚证的提纲。
而《调经论篇》谓“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进一步说明虚证有阴虚、阳虚的区别,并指明阴虚阳虚的主要特点。
《经·十四难》论述了“五损”的症状及转归。
在治法上,根据五脏的所主及其特性提出:“损其肺者,益其气;损其心者,调其营卫;损其脾者,调其饮食,适其寒温;损其肝者,缓其中;损其肾者,益其精,此治损之法也”。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者》篇,首先提出了虚劳的病名。
在治法上,着重温补,但还应用扶正祛邪,祛淤生新等治法提出了新的治疗途径。
《诸病源候论·虚劳病诸侯》比较详细地论述了虚劳的原因及各类症状。
对五劳(肝劳、心劳、肺劳、脾劳、肾劳),六极(气极、血极、筋极、骨极、肌极、精极),七伤(大饱伤脾、大怒气逆伤肝、强力举重久坐湿地伤肾、形寒饮冷伤肺、忧愁思虑伤心、风雨寒暑伤形、大恐惧不节伤志)的具体内容作了说明。
金元以后,许多医家对虚劳的理论认识及临床治疗都有较大的发展。
如李东垣《脾胃论》重视脾胃,长于甘温补中。
朱丹溪《丹溪心法》重视肝肾,善用滋阴降火。
明代张景岳《景岳全书》对阴阳互根的理论作了深刻的阐发,在治疗肾阴虚、肾阳虚的理论及方药方面有新的发展。
汪绮石重视肺、脾、肾在虚劳中的重要性,《理虚元鉴,治虚有三本》指出:“治虚有三本,肺、脾、肾是也。
肺为五脏之天,脾为百骸之母、肾为性命之根,治肺、治脾、治肾、治虚之道毕矣”。
清代吴澄的《不居集》对虚劳的资料作了比较系统的汇集整理,是研究虚劳的一部有价值参考书。
在病因方面对外感致损有所阐发。
在治疗方面,将《难经》指出的治损原则具体化。
虚劳涉及的内容很广、凡禀赋不足后天失养,病久体虚积劳内伤,久虚不复等所致的多种以脏腑气血阴阳亏损为主要表现的病证均属于本证的范围。
治疗“虚劳”方剂汇总
治疗“虚劳”方剂汇总
虚劳→气虚→肺气虚证→治法:补肺益气,方药:补肺汤加减
虚劳→气虚→心气虚证→治法:益气养心,方药:七福饮加减
虚劳→气虚→脾气虚证→治法:健脾益气,方药:加味四君子汤加减
虚劳→气虚→肾气虚证→治法:益气补肾,方药:大补元煎加减虚劳→血虚→心血虚证→治法:养血宁心,方药:养心汤加减
虚劳→血虚→肝血虚证→治法:补血养肝,方药:四物汤加减
虚劳→阴虚→肺阴虚证→治法:养阴润肺,方药:沙参麦冬汤加减
虚劳→阴虚→心阴虚证→治法:滋阴养心,方药:天王补心丹加减
虚劳→阴虚→脾胃阴虚证→治法:养阴和胃,方药: 益胃汤加减
虚劳→阴虚→肝阴虚证→治法:滋阴养肝,方药:补肝汤加减
虚劳→阴虚→肾阴虚证→治法:滋阴补肾,方药:左归丸加减
虚劳→阳虚→心阳虚证→治法:益气温阳,方药:保元汤加减
虚劳→阳虚→脾阳虚证→治法:温中健脾,方药:附子理中汤加减
虚劳→阴虚→肾阳虚证→治法:温补肾阳,方药:右归丸加减。
【名医讲坛】名中医梁君昭治疗虚劳病临证体会
【名医讲坛】名中医梁君昭治疗虚劳病临证体会虚劳又称虚损,是由于禀赋薄弱、后天失养及外感内伤等多种原因引起的,以脏腑功能衰退,气血阴阳亏损,日久不复为主要病机,以五脏虚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多种慢性虚弱症候的总称。
虚劳是气血津液病证中涉及脏腑及表现证候最多的一种病证,临床较为常见。
中医药在调理阴阳、补益气血、促进脏腑功能的恢复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梁君昭老师认为多种病因作用于人体,均可引起脏腑气血阴阳的亏虚,日久不复而成为虚劳。
结合临床所见,引起虚劳的病因病机主要有禀赋薄弱、烦劳过度、饮食不节、大病久病、误治失治,或是因虚致病,因病成劳,或因病致虚,久虚不复成劳,而其病性,主要为气、血、阴、阳的虚损。
病损部位主要在五脏,尤以脾肾两脏最为重要。
引起虚损的病因,往往首先导致某一脏气、血、阴、阳的亏损,而由于五脏相关,气血同源,阴阳互根,所以在虚劳的病变过程中常互相影响,一脏受病,累及他脏,气虚不能生血,血虚无以生气;气虚者,日久阳也渐衰;血虚者,日久阴也不足;阳损日久,累及于阴;阴虚日久,累及于阳。
以致病势日渐发展,而病情趋于复杂。
典型病案石某,男,56岁,2019年8月13日初诊,患者主诉:乏力神疲半年余。
自述半年来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困无力、神疲倦怠,夜休差,纳食一般,大便不畅,小便正常。
为求进一步中医治疗,遂来梁老师门诊。
颈部血管超声示:颈动脉斑块形成。
查肝功、头颅CT未见异常。
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年余,最高150/100mmHg,未规律服药,血压控制尚可,有高血脂病史3年。
查体:神志清楚,精神稍差,面色晦暗,形体偏胖,语声低怯,不欲多言。
舌暗淡,舌边有瘀斑,苔黄腻,脉沉涩。
中医诊断:虚劳(心脾气虚,兼痰瘀交阻)。
治法:养心健脾,化浊通络。
方用梁老师经验方半夏川芎通络汤加减,药味如下:法半夏9g,川芎10g,川牛膝15g,合欢皮15g,茯神15g,石菖蒲12g,枳壳15g,厚朴10g,焦山楂10g,荷叶10g,佛手10g,香橼15g,鸡血藤30g,刘寄奴15g。
中医关于“虚劳”的证治分类
中医关于“虚劳”的证治分类虚劳的证候繁多,但总不离乎五脏,而五脏之伤,又不外乎阴、阳、气、血,因此以气、血、阴、阳为纲,五脏虚证为目,分类辨证施治。
一、气虚气虚是气血阴阳亏虚中最常见的一类,其中尤以肺、脾气虚为多,而心、肾气虚亦不少见。
主要证候有面色白或萎黄,气短懒言,语声低微,头昏神疲,肢体无力,舌苔淡白,脉细软弱。
(一)肺气虚1.临床表现:咳嗽无力,痰液清稀,短气自汗,声音低怯,时寒时热,平素易于感冒,面白,舌质淡,脉弱。
3.治法:补益肺气。
4.代表方:补肺汤。
5.常用药:人参、黄芪、沙参益气补肺;熟地黄、五味子、百合益肾敛肺。
若肺卫不固,易于感冒者,加防风、白术;自汗甚者,加牡蛎、麻黄根;气阴两虚,见潮热、盗汗者,加鳖甲、地骨皮、秦艽。
(二)心气虚1.临床表现:心悸,气短,劳则尤甚,神疲体倦,自汗,舌质淡,脉弱。
2.证机概要:心气不足,心失所养。
3.治法:益气养心。
4.代表方:七福饮。
5.常用药:人参、白术、炙甘草益气养心;熟地黄、当归滋补阴血;酸枣仁、远志宁心安神。
若自汗甚者,加黄芪、五味子固表敛汗;食少便溏者,加山药、砂仁健脾醒脾。
1.临床表现:饮食减少,食后胃脘不舒,倦乏力,大便溏薄,面色萎黄,舌淡,苔薄,脉弱。
(三)脾气虚2.证机概要:脾虚失健,生化乏源。
3.治法:健脾益气4.代表方:加味四君子汤。
5.常用药:人参、黄芪、白术、甘草益气健脾;茯苓、扁豆健脾除。
若胃失和降,见胃脘满闷,恶心呕吐,气者,加半夏、陈皮;脘腹胀满,食积不化者,加神曲、麦芽、山楂、鸡内金;气虚及阳,脾阳渐虚,见腹痛即泻,手足欠温者,加肉桂、炮姜;中气不足,气虚下陷,见脘腹坠胀,气短,脱肛者,用补中益气汤。
伴各种出血者,用归脾汤。
(4)肾气虚1.临床表现: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小便频数而清,白带清稀,舌质淡,脉弱。
2.证机概要:肾气不充,腰督失养,固摄无权。
3.治法:益气补肾。
4.代表方:大补元煎。
5.常用药:人参、山药、炙甘草益气固肾;杜仲、山茱温补肾气;熟地黄、枸杞子、当归补养精血。
虚劳怎样治疗?
虚劳怎样治疗?*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虚劳的治疗方法,治疗虚劳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
虚劳应该吃什么药。
*虚劳怎么治疗?*一、西医目前暂无相关治疗资料*二、中医中药治疗:一种治疗虚劳药物组合物:它采用纯中药配制而成,它主要是由炮制附子20-50g,太子参5-20g,川芎10-25g,茯苓10-20g,肉桂8-15g,大黄10-30g,枳实10-25g,山楂5-10g,黄芪10-30g,厚朴10-20g,干姜5-10g,甘草7-15g,白术10-20g,西洋参1-5g,成都方建曲15-30g组成。
肺气虚:治则:补肺益气。
方药:补肺汤加减;如气阴两虚,可用黄芪鳖甲散加减。
脾气虚:治则:健脾益气。
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如清气下陷,便泻不止,可用补中益气汤。
心血虚:治则:养血安神。
方药:养心汤或炙甘草汤加减。
肝血虚:治则:补血养肝。
方药:四物汤加味。
心阳虚:治则:温通心阳。
方药:桂枝甘草汤加味。
脾阳虚:治则:温中健脾。
方药:附子理中汤。
肾阳虚:治则:温补肾阳。
方药:右归丸、金贵肾气丸或真武汤加味。
肺阴虚:治则:养阴润肺。
方药:百合固金汤加减。
心阴虚:治则:滋阴养心。
方药:天王补心丹加减。
脾阴虚(胃阴虚):治则:养阴和胃。
方药:益胃汤加味。
肝阴虚:治则:滋阴养肝。
方药:补肝汤加减。
肾阴虚:治则:滋补肾阴。
方药:左归丸。
*温馨提示:上面就是对于虚劳怎么治疗,虚劳中西医治疗方法的相关内容介绍,更多更详尽的有关虚劳方面的知识,请关注疾病库,也可以在站内搜索“虚劳”找到更多扩展资料,希望以上内容对大家有帮助!。
治虚劳:年轻人“过劳死”频发,《金匮要略》治虚劳10个方法
治虚劳:年轻人“过劳死”频发,《金匮要略》治虚劳10个方法虚劳,跟虚症不同:虚劳患者多为青壮年,以年轻人居多;虚症患者多为老年人。
现在青壮年人群中“过劳死” 频发,这一节我们先继续前面内容看下虚劳病的脉象,然后总结治疗虚劳的10个方法。
《金匮要略》中对内伤杂病的论述,极为重视脉象,全书共398条原文,论述脉象的有145条,占有较大的比重;而其中虚劳病的脉象,又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血痹虚劳第六》中共有18条原文,论述脉象者12条,这其中不乏精彩之作。
比如第3条指出:“夫男子平人,脉大为劳,极虚亦为劳”,对虚劳病的脉象进行了极为精辟的论述,也是虚劳病脉象的总纲。
虚劳脉大为劳:是指脉浮取见大,而重按无力,是有余力外而不足于内,是虚阳外浮的现象,是烦劳伤气、烦劳伤阳所致。
烦劳过度,阳气不能潜守,则浮张在外,反映在脉象上就是浮大无力,这就是《内经》所云“阳气者,烦劳则张”。
极虚亦为劳:是指脉虚无力,乃精血内亏不能充盈血脉所致,虚劳伤血多见此脉。
“脉大为劳,极虚亦为劳”反映了虚劳是一种常见的病理现象,因此,虚、大两脉可以作为虚劳病的总纲。
•第4条之“脉浮者里虚也劳”•第6条之“劳之为病,其脉浮大”•第10条之“人年五六十,其病脉大者,痹侠背行”等以上3条均属于“脉大为劳”的范围。
•第5条之“男子脉虚沉弦……此为劳使之然”•第9条之“脉虚弱细微者,喜盗汗也”等以上2条均属于“极虚亦为劳”的范围。
当然,有的病症可能涉及到阳气虚、精血亏两个方面,其脉象就更复杂了,不能单纯以虚、大两脉来概括。
如:•第7条“男子脉浮弱而涩,无子,精气清冷”•第8条“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证,脉浮动微紧”《金匮要略》中第六篇,以脉论证,也颇有特点。
第12条“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花,减则为寒,乳则为虚,虚寒相搏,此名为革。
妇人则半产漏下,男子则亡血失精。
”主要说明虚劳病人见革脉,为下焦虚寒、阳虚不固,故男女都会出现相应的病症。
革脉的特点为弦、大、浮相合,虽弦大却重按无力,跟实证邪实的弦脉大不相同。
论慢性虚劳性疾患及治法。
论慢性虚劳性疾患及治法。
“虚劳”为慢性虚损劳伤,久虚不复之病简称,自古以来即属难治之疾。
诸多慢性而迁延难疗之疾,而无不涉及损途。
如现代久治不愈之慢迁肝、肾病综合征、慢性尿毒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结核病及肿瘤患者免疫功能低下者等不胜枚举,多可从虚劳病中求其治法。
吾以为,此虚劳症实有其二,一者以真元损伤过甚、脏腑气血阴阳严重虚弱为病,纯属虚证。
亦即《素问·通评虚实论》“精气夺则虚”之义。
莫枚士《研经言》“虚劳论”亦曰:“苟因劳伤气血不复,皆得称为虚劳。
”然此意义之虚劳,亦称作“虚损”、“损病”。
此义当为虚劳之本义,故中医学院教材《内科学》“虚劳”病篇即取此义。
而晋代之《肘后疗》则直称“虚损”。
虚损之定义,《中医大辞典》载:“因七情、劳倦、饮食、酒色所伤,或因病后失于调理,以致阴阳、气血、脏腑亏损而成”之病症。
与上述虚劳之含义正相符合。
凡言虚劳者,皆可取此义。
而虚劳之另一含义,乃有虚损证后,更兼内热渐起、虚火日炽,焦灼气血,致血瘀不行,日久化而为虫,啮人脏腑而发为痨病,或感染痨虫而发病者。
如《风劳臌膈四大证治》曰:“虚是气血不足,损是五脏亏损,劳是火炎于上。
劳瘵者,既虚且损,复竭其力,而动于火以成其劳也。
虚而未劳,但名不足;虚而且劳,其成瘵成蒸无不至矣。
”又曰:“故劳者,必因于虚,虚极必至于劳。
”又《研经言》曰:“今之所谓虚劳,古之所谓蒸也;古之所谓虚劳,今之所谓脱力也。
”则虚劳一词,包括虚损与劳瘵在内。
故《中医大辞典》对“虚劳”之释义即取此义:虚劳“包括气血、脏腑等正气损伤所致的虚弱症和某些具传染性、表现为虚弱证候的疾病。
后世多将前者称为虚损,后者称为劳瘵或传尸劳。
”关于虚劳及劳瘵,先贤张锡纯氏著作开编即有二方,以《十全育真汤》治虚劳,症状以脉弦、数、细、微,肌肤甲错,形体羸瘦,饮食不壮筋力,或自汗,或咳逆,或喘促,或寒热不时,或多梦纷纭,精气不固。
原方以野台参12g 生黄芪12g 生山药12g知母12g玄参12g 生龙骨12g 生牡蛎12g丹参6g三棱5g 莪术5g,以气分虚甚者,去三棱、莪术,加生鸡内金三钱;喘者,倍山药,加牛蒡子三钱;汗多者,以白术骨、牡蛎、萸肉各30g煎服,不过两剂其汗即止。
虚劳诊治精粹
虚劳诊治精粹虚劳又称虚损,是由多种原因所致的以脏腑亏损、气血阴阳不足为主要病机的多种慢性衰弱证候的总称。
在《内经》、《难经》中分别提出有“五劳”、“五损”之说。
《金匮要略》首次提出虚劳的病名,并列专篇论述。
此后历代医家对虚劳的认识逐步形成了系统的理论,并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医疗经验。
虚劳涉及的内容很广。
凡禀赋不足,后天失养,病久体虚,积劳内伤,久虚不复等所致的多种以脏腑气血阴阳亏损为主要表现的病证,均属于本病范围。
西医各种慢性疾病、消耗性疾病,出现类属虚劳的临床表现时,均可按虚劳辨治。
【病因病机】1.禀赋虚弱,因虚致病由于父母体弱,或胎中失养,以致先天不足,或生后喂养不当,水谷精气不充,以致后天失养,均可导致禀赋薄弱,体质不强,从而易于罹患疾病,且久病不复,使脏腑气血阴阳亏虚日甚,而成虚劳。
2.烦劳过度,损及五脏过度烦劳,有损于健康,尤以劳神过度,损伤心脾,房劳过度,耗伤肾精,日久均可损及五脏,形成虚劳。
3.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暴饮暴食,或饥饱失调,或恣情酗酒,以致脾胃受损,运化失健,气血化源不足,脏腑失养,渐成虚劳。
4.大病久病,失于调理多种慢性疾病迁延失治,日久不愈;或大病之后,失于调理,正气虚耗不复,亦可逐步演变成虚劳。
病理性质,主要为气、血、阴、阳的亏耗。
其病损部位,主要在五脏。
其病变过程,往往首先导致某一脏的气、血、阴、阳亏耗。
由于与五脏相关,气血同源,阴阳互根,因此,一脏受病,可以累及他脏;气虚常致血少,血虚亦可致气弱;气虚多兼阳不足,血虚多兼阴不足;阳虚可以累及于阴,阴虚可以累及于阳,以致病势日渐发展,病情趋于复杂。
【诊断与鉴别诊断】1.诊断(1)证候特征:多有神疲体倦,心悸气短,面容憔悴,自汗盗汗,或五心烦热,或畏寒肢冷、脉虚无力,五脏气血阴阳亏损的不足证候;病程长,症状逐渐加重,久虚不复。
(2)引起虚劳的致病因素及较长病史,排除类似病证,尤其是肺痨和其他病证中的虚证。
2.鉴别诊断(1)肺痨:虚劳的病因多种原因导致久虚不复,病位在五脏,病性为气、血、阴、阳亏损,临证多见精气亏损的各种症状,无传染性,治则应拟补虚扶正。
疑难杂症的中医治疗方法之虚劳篇
疑难杂症的中医治疗方法之虚劳篇现代人饮食不节、房劳过度、起居无常,多数都属于虚劳之证,已非“时方”所能医也!但西医理论一统天下,否定“元气学说”,百姓基本都不知道自己已经患虚劳病,一有症状,便以为是吃了什么不洁之物,根本就不会想到自己已经元气虚弱,甚至还要按照西医的要求加强锻炼,使本已虚弱的元气更加虚弱,实在是无辜!现将“五痨、七伤、六极”的概念列举如下,使百姓可以根据症状分析病因,从而及时治疗并改正生活习惯。
所谓五痨:1、肺痨,令人气短,面肿,不闻香臭;2、肝痨,令人面目干黑,口苦,精神不守,恐惧不能独卧,目视不明;3、心痨,令人忽忽喜忘,大便苦难,时或溏泄,口中生疮;4、脾痨,令人舌本苦直,不能咽唾;5、肾痨,令人背难以俯仰,小便黄赤,时有余沥,茎内痛,阴湿囊生疮,小腹满急。
此五者,痨气在五脏也。
所谓七伤:1、太饱伤脾,脾伤则爱叹气、欲卧、面黄;2、大怒气逆伤肝,肝伤则少血目暗;3、房劳过度,久坐湿地伤肾,肾伤则气短、腰脚痛、下肢寒冷;(久坐湿地即指长期不活动)4、过食冷饮伤肺,肺伤则气少,咳嗽鼻鸣(鼻炎);5、忧愁思虑伤心,心伤则苦惊,喜忘善怒,夜不能寐;6、风雨寒暑伤形,形伤则发落,肌肤枯槁;7、恐惧不节伤志,志伤则恍惚不乐。
此七者,为七情所伤也。
所谓六极:1、气极,气极主肺。
令人内虚,五脏不足,邪气多,正气少,不欲言;2、血极,血极即脉极,主心。
令人无颜色,眉发堕落,忽忽喜忘;3、筋极,筋极主肝。
令人数转筋,十指甲皆痛,苦倦不能久立;4、骨极,骨极主肾。
令人瘦削,齿苦痛,手足烦痛,不可以立,不欲行动;5、肌极,肌极即肉极,主脾。
令人羸瘦无润泽,饮食不生肌肤;6、精极,精极主五脏,五脏主藏精。
令人少气,吸吸然(爱深吸气)内虚,五脏气不足,毛发落,悲伤喜忘。
此六者,痨之甚,身体瘦极也。
那些后背长斑点和红点的人,就是因情志不遂而患虚劳病的人。
治疗原则以补养为宜,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相得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此其要也。
虚劳的中医辨证论治
虚劳的中医辨证论治虚劳是多种慢性虚弱性疾病发展到严重阶段的总称。
凡体虚致病,久病体虚,脏腑亏损,气血虚弱,积久成老,而表现各种虚损证候者,都属本病范围。
辩证以阴、阳、气、血为纲,五脏为目,并应掌握阴阳气血与五脏的关系。
治疗以补益为大法,首从病理属性着眼,采用温阳、补气、滋阴、养血等法,必要时还须兼顾,次从五脏病位着眼,分别辨治。
若互为转化者,则结合整体,辨证治疗。
按语:(1)注意阴阳气血的同病,五脏之间的转化影响,联系施治。
(2)重视调补脾胃、肾。
(3)对虚中夹实,有“外损”,“干血痨”者,应补虚不忘治实。
(4)补虚应与治病相结有。
(5)补肾阳最好的中药是鹿茸、紫河车,鹿角片次之。
紫河车补子宫最好,治疗宫寒不孕。
虚劳的辨证分类:(1)气虚:症状:面色晄白或萎黄,气短、懒言、语声低微、头昏、神疲、肢体无力,舌苔淡白、脉细软弱。
心气虚会出现心中惕惕悸动,动则加重,气急。
肾气虚会出现腰酸尿频、小便余沥不净,遗精,早泄,便溏,气喘息促,动则喘甚。
(2)血虚:症状:面色淡黄或淡白无华、唇舌指甲色淡、头晕眼花,肌肤枯燥,舌质淡红,脉细。
心血虚,可见心慌动悸不安、失眠夜寐不实,多梦健忘。
肝血虚,出现肌肤麻本、或筋脉拘急挛缩,月经不调、量少色淡或经闭。
本郑可见脾虚,气血化源不足之候,或伴有干血瘀结证候。
(3)阴虚面颧红赤、唇红、低烧、潮热、手足心热,虚烦不安,盗汗,口干,舌质光红少津、脉细数无力。
肺阴虚可以出现干咳少痰质粘、痰中有时带血、咽燥、声嗄失音。
心阴虚出现头晕头痛、目眩、目干涩、耳鸣、手足震颤,肌肉蠕动、视物模糊。
肝血虚会出现眩晕、耳鸣耳聋、腰酸膝软、或两足软弱、梦遗、尿血、或小尿便如膏脂。
心阴虚:心悸、心烦不宁、易惊、少寐梦多、口舌生疮。
脾(胃)阴虚:胃脘部灼热隐痛、心嘈如饥而不欲食、干呕恶心、大便干燥、或口舌有糜点。
(4)阳虚:症状:面色苍白或晦喑、怕冷、手足不温、出冷汗、精神疲备、气息微弱、或有浮肿、下肢为甚、舌质胖嫩、边有齿印、苔淡白而润、脉细微沉迟或虚大。
中医治虚劳,5种类型22种中成药。建议收藏
中医治虚劳,5种类型22种中成药。
建议收藏中医上说的虚劳,又称虚损,是以脏腑亏损、气血阴阳虚衰、久虚不复成劳为主要病机,以气血阴阳不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多种慢性虚弱证候的总称。
大体相当于西医学的多种慢性消耗性和功能性衰退性疾病,出现类似虚劳的临床表现时,可以参考此内容辩证论治。
中医根据症状的不同,把虚劳分为5种类型:气虚型、血虚型、阴虚型、阳虚型、阴阳两虚型。
气虚型症状: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声音低微,头晕,自汗,不思饮食,活动后诸症加重。
舌质淡,或有齿痕,苔薄白,脉虚无力。
治法:益气补虚。
中成药选用:玉屏风颗粒、补中益气丸、四君子丸、参芪口服液。
血虚型症状:头晕眼花,心悸多梦,手足发麻,面色萎黄,口唇、爪甲色淡,妇女月经量少。
舌质淡,脉细。
治法:补血养肝。
中成药选用:四物颗粒、当归补血口服液、八珍颗粒、十全大补膏。
阴虚型症状:形体消瘦,口燥咽干,潮热颚红,无心烦热,盗汗,小便短黄,大便干结。
舌质红,舌面津少,苔少或无苔,脉细数。
治法:养阴生津。
中成药选用: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知柏地黄丸、左归丸、麦味地黄丸。
阳虚型症状:怕冷,四肢不温,口淡不渴,自汗,小便清长或者尿少浮肿,大便溏薄。
舌质淡,舌体胖,苔白薄,脉沉迟。
治法:补阳温中。
中成药选用:附子理中丸、桂附理中丸、桂附地黄丸、右归丸、济生肾气丸、四神丸。
阴阳两虚型症状:不耐寒热,头晕,神疲乏力,口渴,自汗盗汗,舌质淡,舌冕宁少津,苔白,脉沉细或沉细数。
治法:阴阳双补。
中成药选用:清宫长春胶囊、五子衍宗丸、龟鹿二仙膏。
用药注意1、虚劳症状复杂,多种慢性疾病都可能出现气血阴阳不足的表现。
用药时,除了针对气血阴阳,还要辨别病变脏腑。
2、重视气血关系,补血同时进行补气,因为气能生血。
3、充分重视食补,做到药补和食补结合。
4、注意阴阳互根。
健康指导1、清除以及避免引起虚劳的病因是预防虚劳的根本措施。
2、注意饮食有节,生活规律,保持精神舒畅。
#药事健康超能团##夏天来了#喜欢请评论或者转发让更多朋友受益,我是@南山黄药师,关注我学习更多中医健康知识。
虚劳病一般多久能好四个方法治好虚劳病
虚劳病一般多久能好四个方法治好虚劳病虚劳病轻微的患者一年左右就可以好转,如果病症比较严重,可能需要用药几年的时间才能够让病症恢复。
不过不管多久多长时间能够痊愈,在出现疾病之后都是需要积极的采取治疗措施的,在治疗时可以使用补中益气汤、归脾汤、鹿茸注射液、饮食疗法等等。
虚劳病相信大家都不是很了解,这种病症出现之后患者会因为虚劳亏损而出现发热的表现,并且患者的情绪也会出现一些异常,会非常容易发怒,若不积极的进行治疗调理的话,病症还会越来越严重,给患者身体造成更大的损害,所以建议在出现虚劳病的时候积极的进行治疗,那么虚劳病一般多久能好呢?有哪些治疗方法呢?虚劳病通常是因为脏腑器官的精气功能衰竭所导致的,和患者长时间生活不节俭或过度劳累也有一定的关系,此病症通常出现在年纪比较大的患者身上,部分先天身体素质比较差的人也很容易患病。
这种疾病在治疗方面是存在一定难度的,当患病之后一般都需要治疗很长的时间,症状轻微的患者一年左右就可以痊愈,但是如果病症比较严重的话,可能需要用药调理几年的时间。
治疗虚劳病的方法1、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汤是治疗虚劳病比较常用的一种中药汤剂。
这个药方当中含有黄芪、党参、白术、当归、陈皮、柴胡、茯苓等多种中药,这些中药需要用水煎服,每天服用一次。
2、归脾汤归脾汤治疗虚劳病也是有很不错的效果的。
这种汤剂对脾胃有很好的调理作用,而且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自身的免疫能力,用药一段时间之后会发现体质有非常大的变化,虚劳病的症状也有非常显著的减轻。
3、鹿茸注射液鹿茸注射液对虚劳病的效果也是很显著的。
这种药物需要通过肌肉注射的方法给药,每天肌肉注射一次或隔一天注射一次,此药物在使用的期间一定要注意观察自身病情的变化,根据病情的好转来逐渐减少药量。
4、饮食疗法虚劳病在治疗的时候饮食疗法也是非常关键的。
建议患者在饮食方面多吃一些营养含量比较高的食物,比如当归生姜羊肉汤、人参炖乌鸡等等。
这些食物都能够很好的调理虚劳的情况,不过食物疗法需要长时间的坚持,使用一次两次是完全没有效果的。
【《赵绍琴临证400法》虚劳八法】30
【《赵绍琴临证400法》虚劳八法】30三十、虚劳八法虚劳,是阴阳气血极度亏损的证候。
古代文献中有五劳、七伤、六极等说法。
究其成因,不外禀赋不足与劳伤过度两类。
前者为先天禀赋不充,后者实属积劳成疾,多见于各种长期慢性疾病中。
兹分气、血、阴、阳,论其治法于后。
(一)益其气以补其中,固中阳兼以止汗久病气虚,面色萎黄,倦怠乏力,气短息促,动则作喘,汗出不止,下肢浮肿,舌胖,苔白腻液多,脉象虚濡,甚则沉弱无力。
用益气温阳方法以止其汗。
党参10克黄芪12克苍、白术各10克炙草3克茯苓12克半夏10克陈皮6克木香6克防风3克加减法:若属中气大虚者,加黄芪至30~60克,人参粉3克(冲)。
若下肢浮肿,心悸不宁时,可加北五加皮10克、防己10克。
若有郁热时,观其热之部位,先泄其热,后议补中。
(二)养血育阴以求其本,填补下元治在肝肾面色不华,形体消瘦,头眩心悸,怔忡梦多,肌肤干涩,月经色淡量少,有时闭经,小溲色黄,大便干结,舌色淡白,有时尖部略红,脉沉细略数。
须用养血育阴方法以滋养其本。
生地黄12克白芍15克当归10克川芎3克旱莲草12克女贞子12克黑大豆12克黑芝麻12克首乌藤12克加减法:若心烦,夜寐不安者,是虚热内扰之象,可加阿胶10克(烊化)、鸡子黄两枚(冲)、北秫米30克(先煎)。
若血虚而兼气弱,气血两亏者,方中加太子参10克、黄芪1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
若舌苔厚腻,食滞内停时,当加焦三仙各10克、鸡内金10克,香稻芽10克。
(三)益其气兼以扶阳,补命门治在先天气虚日久,阳气大伤,四肢逆冷,大便溏而腹中时痛,头晕懒言,倦怠乏力,阳事不举,胃纳衰少,舌淡苔润,脉沉迟而弱。
可用温肾助阳、益火之源方法。
川桂枝10克淡附片10克(先煎)党参10克白术10克熟地黄15克云茯苓12克炙草10克大枣7枚肉桂子2克山萸肉10克加减法:若阳虚极甚者,可重用附子30克(先煎),黄芪30-60克。
若服药有呕吐现象者,应考虑是否有虚热内扰,当细审脉、舌,以酌情修改治疗方案。
中医科治疗虚劳诊疗常规
中医科治疗虚劳诊疗常规虚劳又称虚损,是以脏腑机能衰退,气血阴阳不足所致的多种慢性虚弱证候的总称。
西医学中多个系统的多种慢性、消耗性疾病,出现类似虚劳的临床表现时,均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
[诊断]1 神疲体倦,心悸气短,面容憔悴,自汗盗汗,或五心烦热,或畏寒肢冷等症。
若久虚不复,则症状逐渐加重。
2 应与肺痨及其他病证中的虚证相鉴别。
[辨证论治]1 气虚1.1 肺气虚症状:短气自汗,声音低怯,时寒时热,易外感,面色白,舌质淡,脉弱。
治法:补益肺气。
例方:补肺汤。
1.2 心气虚症状:心悸,气短,劳则尤甚,神疲体倦,舌质淡或暗,脉弱或结代。
治法:益气养心。
例方:七福饮。
1.3 脾气虚症状:饮食减少,食后胃脘不舒,倦怠乏力,大便溏薄,面色萎黄,舌淡苔薄,脉弱。
治法:健脾益气。
例方:四君子汤。
1.4 肾气虚症状: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小便频数而清,白带清稀,舌质淡,脉弱。
治法:益气补肾。
例方:大补元煎。
2 血虚2.1 心血虚症状:心悸怔忡,健忘,失眠,多梦,面色不华,舌质淡,脉细或结代。
治法:养血宁心。
例方:养心汤。
2.2 脾血虚症状:体倦乏力,纳差食少,心悸气短,失眠,面色萎黄,舌质淡,苔白薄,脉细或缓。
治法:补脾养血。
例方:归脾汤。
2.3 肝血虚症状:头晕,目眩,胁痛,肢体麻木,筋脉拘急,或惊惕肉,月经不调甚则闭经,面色不华,舌质淡,脉弦细或细涩。
治法:补血养肝。
例方:四物汤。
3 阴虚3.1 肺阴虚症状:干咳,咽燥,甚或失音,咯血,潮热,盗汗,面色潮红,舌红少津,脉细数。
治法:养阴润肺。
例方:沙参麦冬汤。
3.2 心阴虚症状:心悸,失眠,烦躁,潮热,盗汗,或口舌生疮,面色潮红,舌红少津,脉细数。
治法:滋养心阴。
例方:天王补心丹。
3.3 脾胃阴虚症状:口干唇燥,不思饮食,大便燥结,甚则干呕,呃逆,面色潮红,舌干,苔少或无苔,脉细数。
治法:养阴和胃。
例方:益胃汤。
3.4 肝阴虚症状:头痛,眩晕,耳鸣,目干畏光,视物不明,急躁易怒,或肢体麻木,筋惕肉,面色潮红,舌干红,脉弦细数。
心阴虚虚劳的治法
心阴虚虚劳的治法
心阴虚虚劳的治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物理疗法以及生活方式的调整。
1.药物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可以服用天王补心丹等药物进行改
善。
这类药物能够起到滋阴清热,养血安神的功效,有助于缓解心阴虚导致的失眠多梦以及心悸健忘等症状。
2.物理疗法:如果症状比较严重,还可以通过物理疗法做进一步的
改善,例如针灸相关穴位,这能够加快病情的恢复。
3.生活方式的调整:生活方式的调整也至关重要。
首先要保证规律
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
其次,保持情绪稳定,舒畅乐观的态度有利于虚劳的康复。
在饮食方面,应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辛辣厚味、过分滋腻、生冷不洁之物。
此外,适当参加户外散步、气功锻炼、打太极拳等活动也有助于病情的恢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虚劳治法经验分享
虚劳是一种常见的中医病症,主要表现为疲乏无力、精神不振、食欲不佳等症状。
治疗虚劳需要综合考虑病因、病机和病情,采用中医药、针灸、按摩等方法进行治疗。
本文将分享一些虚劳治法的经验,希望对广大读者有所帮助。
一、中药治疗
1.补益类中药
虚劳病人体内气血不足,需要通过补益类中药来调养身体。
常用的补益类中药有黄芪、党参、人参、当归、枸杞子等。
这些中药可单独使用,也可组成复方使用。
例如,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组成的四君子汤,对补益脾胃、增强体力有较好的作用。
2.滋阴类中药
虚劳病人常伴有口干咽燥、手足心热等症状,需要通过滋阴类中药来缓解。
常用的滋阴类中药有熟地、玄参、麦冬、天冬等。
这些中药可单独使用,也可组成复方使用。
例如,熟地、玄参、麦冬、枸杞子组成的六味地黄丸,对滋阴养血、益精填髓有较好的作用。
二、针灸治疗
1.补益类针灸
针灸治疗虚劳常采用补益类针灸,主要针灸穴位有足三里、关元、气海等。
这些穴位可单独针灸,也可组成针灸方案使用。
例如,足三里、关元、气海组成的三穴加强方,对补益气血、增强体力有较好的作用。
2.调理类针灸
针灸治疗虚劳还可采用调理类针灸,主要针灸穴位有神阙、太冲、涌泉等。
这些穴位可单独针灸,也可组成针灸方案使用。
例如,神阙、太冲、涌泉组成的三穴调理方,对调理心情、缓解疲劳有较好的作用。
三、按摩治疗
按摩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治疗虚劳的方法,常用的按摩手法有推拿、捏揉、搓揉等。
按摩穴
位可选择足三里、关元、气海等。
按摩时间宜长而缓,每次约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2-3次。
四、饮食调理
虚劳病人应注意饮食调理,多食用有营养、易消化的食物,如肉类、蛋类、奶类、豆类、粗粮等。
同时,还应多食用具有滋阴补益作用的食物,如猪肝、鸡肉、鸭肉、黑木耳、百合等。
饮食宜清淡,忌过饱过饥,忌烟酒刺激。
五、生活习惯调理
虚劳病人应注意生活习惯调理,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慢跑、太极拳等,有助于增强体质。
同时,还应注意心理调节,保持良好的心情,避免过度紧张、焦虑等情绪。
以上是虚劳治法的一些经验分享,希望对广大读者有所帮助。
虚劳是一种需要长期调理的病症,治疗过程需要耐心和恒心。
在治疗过程中,还应注意遵医嘱,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