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世界气温变化规律
![世界气温变化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a3c3a001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96.png)
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1、等温线沿纬线方向呈带状分布,气温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纬度越高,气温越低。
2、同纬度地带,夏季气温陆地高于海洋,冬季气温海洋高于陆地。
3、气温随海拔的增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左右,气温下降0.6°C。
气象学上把表示空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称为空气温度,简称气温,国际上标准气温度量单位是摄氏度(℃)。
在我国,每日最高气温是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是日出前后,北半球每年7月最热,1月最冷。
中国极端最高气温的地方在新疆吐鲁番盆地,气温曾高达47.8℃,极端最低气温的地方在内蒙古自治区免渡河,曾观测到-50.1℃的温度。
世界气候类型分布、成因、特点、植被
![世界气候类型分布、成因、特点、植被](https://img.taocdn.com/s3/m/4ccb820c770bf78a642954e2.png)
世界气候类型分布、成因、特点、植被热量带类型规律成因气候特征气温、降水柱状图(自然带)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地中海气候南北纬10°之间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全年高温多雨热带雨林(热带雨林带)南北纬10°〜纬20°之间(雨林两侧)北纬10°〜25°大陆东岸南北纬20°〜30°大陆西岸南北纬25°~35°之间的大陆东岸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风带气压带季节移动及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全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全年高温湿季之分有干热带草原【热带草原带】全年局温,分旱季和雨季热带季雨林(热带季雨林带)全年炎热干燥热带荒漠(热带荒漠带)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4水童as知觇M带阔林热绿林热绿肝亚常叶物正rn<带阔样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植被(自然带)成因气候特征气温、降水柱状图热量气候 分布 带类型 规律温带季 风气候35° N 〜 50° N 之海陆热力性间的大陆质差异 东岸冬季寒冷干燥, 夏季高温多雨温带海 洋气候南北纬40。
〜 60°大陆西岸全年受西风 带控制全年温和多雨温带落 叶阔叶 林 (温带 落叶阔 叶林 带)高山 高原 温带大 陆性气 候亚寒带 针叶林 气候苔原 气候冰原 气候高原山 地气候南北纬40。
〜深居内陆, 60°大陆距海洋远内部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年降水 少,50° N 〜 70° N 之间全年受极地 大陆气团控 制冬季寒冷漫长, 夏季温暖短促, 降水较少,略集 中于夏季47温带草 原(温 带草原 带) 温带荒漠(温 带荒漠 带)亚寒带 针叶林 (亚寒带针叶 林带)北半球极极地高压带中地附近的和极地东风全年严寒干燥 沿海 带控制南北半球极地高压带全年酷蹇干炊 极地附近和极地东风 内陆 带控制苔原(苔 野、地 衣等) (苔原 带)积雪冰 川(冰 原带)高大的山地、局原 地区海拔高 气候垂直变化明显,气温随海拔 升高而降低,降 水量山腰最多高山植 物区。
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
![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313cc04c915f804d2a16c166.png)
世界气温与降水得分布规律ﻫ等温线特征全球: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北半球:等温线较曲折。
1月大陆上得等温线向南(低纬)凸出;海洋上则向北(高纬)凸出, 7月份正好相反南半球:等温线较平直气温分布规律全球:无论7月或1月,气温都就是从低纬向两极递减北半球:在同一纬度上,冬季大陆比海洋冷,夏季大陆比海洋热南半球:同一纬度气温差异较小ﻫ主要影响因素全球:太阳辐射(纬度因素) 北半球:海陆分布、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南半球:海陆分布(海洋面积广阔)ﻫﻫ影响气温分布得因素:1.纬度位置得影响;2、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得影响;3。
地势高低得影响;4.洋流得影响;5、人为原因(本来每一条都还有解释,可就是我犯懒了,原谅我吧)ﻫﻫ降水得空间分布ﻫ赤道附近年降水量:降水多(2000mm以上) 成因: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气流上升两极附近年降水量:降水少(200mm以下) 成因:受极地高气压带控制,气流下沉ﻫ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年降水量:(500-1000mm) 成因: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ﻫ大陆西岸年降水量:降水量少(200mm以下) 成因: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流下沉;或受信风带控制,风从陆地吹向海洋中纬内陆年降水量:降水少(500mm以下) 成因:距海远,海风难以到达ﻫ中纬度大陆东岸年降水量:降水多(500—1000mm) 成因:冬季:风由陆地吹向海洋;夏季:风由海洋吹向陆地ﻫ中纬度大陆年降水量:降水多(500-1000mm) 成因:终年受西风带控制,风由海洋吹向陆地ﻫ降水得季节分配ﻫ全年多雨区:赤道附近ﻫ全年少雨区 :干旱地区、两极地区ﻫ夏季多雨区:南北纬30°—55°之间得大陆东岸冬季多雨区:南北纬30°—40°之间得大陆西岸常年湿润区 :南北纬40°-60°之间得大陆西岸世界大洲得主要界限亚与欧: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峡;亚与非:苏伊士海峡、红海;南北美洲:巴拿马运河;亚与北美:白令海峡;欧与非: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
最新世界气温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最新世界气温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50c17379a8114431b80dd834.png)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1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2 2020年全国一卷理综物 理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行驶中的汽车如果发生剧烈碰撞,车内的安全气囊会被弹出并瞬间充满气体。
若碰撞后汽车的速度在很短时间内减小为零,关于安全气囊在此过程中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增加了司机单位面积的受力大小B.减少了碰撞前后司机动量的变化量C.将司机的动能全部转换成汽车的动能D.延长了司机的受力时间并增大了司机的受力面积15、火星的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1/10,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1/2,则同一物体在火星表面与在地球表面受到的引力的比值约为:A.0.2B.0.4C.2.0D.2.516、如图,一同学表演荡秋千。
已知秋千的两根绳长均为10m ,该同学和秋千踏板的总质量约为50kg 。
绳的质量忽略不计。
当该同学荡到秋千支架的正下方时,速度大小为8m/s ,此时每根绳子平均承受的拉力约为:A.200NB.400NC.600ND.800N17、图(a )所示的电路中,K 与L 间接一智能电源,用以控制电容器C 两端的电压U c ,如果U c 随时间t 的变化如图(b )所示,则下列描述电阻R 两端电压U R 随时间t 变化的图像中,正确的是:(b)图CU /st O 12345K L CR (a)图/s/s/sD/s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3。
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和气候特征
![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和气候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f4298c0a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9f52e42.png)
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和气候特征
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和气候特征主要受到地球自转、大气环流、地形地貌和海洋影响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1. 热带气候:位于赤道附近,特征为全年高温、高湿、降水充沛。
常见的热带气候有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
2. 温带气候:位于中纬度地区,特征为四季分明,夏季温暖、冬季寒冷。
常见的温带气候有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
3. 寒带气候:位于高纬度地区,特征为寒冷、干燥,气温极低。
常见的寒带气候有苔原气候和冰川气候。
4. 高原气候:位于高海拔地区,特征为气温低、气压低、氧气稀薄。
常见的高原气候有高山气候和高原草原气候。
5. 沿海气候:位于沿海地区,特征为潮湿、温和,受海洋影响较大。
常见的沿海气候有海洋性气候和季风性气候。
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一些特殊的气候类型也出现,如热带沙漠气候和人工气候等。
总体来说,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是由地球自转和大气环流形成的,而各个气候类型的特征则是由地形地貌、海洋和气候要素(如温度、降水、湿度等)的相互作用所决定的。
不同气候类型的分布
和特征在地理上具有一定的空间关联性和相似性。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的分布规律特点和成因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的分布规律特点和成因](https://img.taocdn.com/s3/m/b2f5a511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c882250.png)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的分布规律、特点和成因一、气候形成因子(一)、气温影响因素1、纬度:纬度影响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纬度越高气温越低。
2、下垫面:包括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地形、洋流等(1)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同纬度地区,夏季气温,陆地高于海洋,冬季气温海洋高于陆地。
(2)地形: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阴坡气温偏低,阳坡气温偏高。
(3)洋流:暖流经过的海区,气温偏高;寒流经过的海区,气温偏低。
(二)降水影响因素1、纬度一一大气环流:低压带为多雨带,高压带为少雨带;大陆的迎风一侧降水多,背风一侧降水少;夏季风降水多,冬季风降水少。
2、距海的远近:绝大部分水汽都来自海洋,所以距海越远,降水越少,越近降水越多。
3、地形: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4、洋流:暖流经过的沿海地区降水偏多,寒流经过的降水偏少。
(三)、气候形成主要因素1、纬度2、海陆分布3、地形4、洋流(1)太阳辐射:地区气候差异和气候季度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影响气候的最根本因素,它决定了全球气候从低纬向高纬由热带向亚热带、温带、寒带过渡的总体分布特征;(2)大气环流:是影响气候的最重要因素,一方面大气环流在海陆间、高低纬间进行热量和水分的输送、交换,对全球降水分布产生最要的影响,另一方面,大气环流本身也是重要的气候现象,大气环流使同一气候带由于降水差异而形成不同的气候(如亚热带的季风气候与地中海气候、温带的海洋性气候、大陆性气候和季风气候);(3)下垫面(地面状况):使各地气候进一步复杂化.因为下垫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和水源,不同的下垫面直接影响大气的水热状况,如:海洋与陆地:受海洋影响大的地区,温度变化小、变化慢地形:山地比附近平原温度低,温度变化小。
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4)人类活动:改变大气成分和水汽含量(CO2等增多,温度升高)改变地表物理特性和生物特性(兴修水库、植树造林影响气候)形成气候的四个因子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影响着气候的两大要素:气温与降水,气温与降水的不同组合就构成了世界纷繁复杂的气候类型.二、气候特点、成因、分布粉笔匍冲气候跑•中属气灰:送带溶律忖%帔音罩伺候带带审辱气魄里招雪心盘显君第季风气僦■累聚年限盘用;星陡r版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等方面的归纳与综合:1、“只分布在北半球”的气候类型(或南半球缺失的气候类型)共四种: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寒带大陆性气候苔原气候2、”只分布在大陆东岸”,西岸没有的气候类型有三种: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3、”只分布在大陆西岸”,东岸没有的气候类型有三种: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4、气候类型分布最多的:北美洲,亚洲(11种)5、除了南极洲外,在各都有分布的气候类型:地中海气候6、受“单一气压带”影响形成的气候类型有:热带雨林气候(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热带沙漠气候(常年受副高控制)冰原气候(常年受极地高压控制)7、受“单一风带”影响形成的气候类型有:热带沙漠气候(受信风带控制)温带海洋气候(常年受西风带控制)8、受“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有:热带草原气候(湿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干季受信风带控制)地中海气候(受西风带和副高交替控制)三、读“气候分布模式图”,将气候类型填在下图相应位置四、气候类型的非地带性分布1.马达加斯加岛东侧、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东南部,中美地峡大陆东岸为热带雨林气候西侧为热带草原气候东岸成因:以上四地虽不受赤道低压带的控制,但它们纬度低,气温高且都位于信风的迎风坡,降水多;沿岸有暖流经过,增温增湿。
世界的气温变化规律(共61张PPT)
![世界的气温变化规律(共6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2d24e5d8a76e58fafbb003a7.png)
(2)在上面的三种降雨形式中,多发生在赤道附近的是________, 多发生在山地的是________。(填图的序号)
(3)在图2中,A处的天气状况是________,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一年内,有的地方(如E图)各月降水都很少,属于全年少雨区。 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极地气候 小于250mm.
③一年内,有的地方(如B图)夏季降水多,属于夏季多雨区。 热带草原气候 ---- 750---1000mm; 热带季风气候--- 大于1500; 亚热带季风气候大于1000mm; 温带季风气候500---600mm. ④一年内,有的地方(如D图)冬季降水多,属于冬季多雨区。 地中海气候 300-----1000mm
赤道低压带 东 南 信风
动力
副热带高压带 中纬 西 风
成因 热力成因
副极地低压带 极地东风
极地高压带
冷却收缩下沉 冷暖气流辐合上升
聚积下沉 受热膨胀上升
地球表面均匀的情况下:
极极地地高东压北带 副极地低压带 中 纬 西风 副热带高压带 东北信 风 赤道低压带 东 南 信风 副热带高压带 中纬 西 风 副极地低压带 极 极地地高压东带 风
南北纬 10°至 南、北回 归线之间
非洲中部、南美 洲巴西、澳大利 亚大陆北部和南 部
赤道低气压带 和信风带交替 控制
全年高温, 有明显的干 季、湿季变 化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 沙漠 气候
南、北回归线 至南、北纬 30°之间的大 陆内部和西岸
撒哈拉沙漠、 阿拉伯半岛、 澳大利亚中西 部
《世界的气温和降水》世界气温分布
![《世界的气温和降水》世界气温分布](https://img.taocdn.com/s3/m/b67c7a4c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85.png)
《世界的气温和降水》世界气温分布我们生活的地球,气候多样,而气温是其中一个关键的要素。
要了解全球的气候特点,首先就得搞清楚世界气温的分布情况。
地球上的气温并不是均匀分布的,而是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从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这是因为赤道地区受到的太阳直射较多,获得的热量丰富,而两极地区太阳斜射角度大,获得的热量相对较少。
在同一纬度地区,气温也会有所不同。
例如,在北半球,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冬季则相反。
这是由于陆地和海洋的比热容不同。
陆地的比热容小,升温快,降温也快;海洋的比热容大,升温慢,降温也慢。
所以在夏天,陆地就像一个快速加热的“热锅”,气温较高;而海洋则相对凉爽。
到了冬天,陆地迅速散热,气温骤降,海洋则能保持相对较高的温度。
海拔高度也是影响气温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会逐渐降低。
这是因为大气的主要热量来源是地面辐射,离地面越远,获得的地面辐射热量越少,气温也就越低。
大概每升高1000 米,气温会下降约 6℃。
比如,在高山地区,即使在同一纬度,山顶的气温也会明显低于山脚。
洋流对沿海地区的气温也有着显著的影响。
暖流流经的地区,气温偏高;寒流流经的地区,气温偏低。
比如,北大西洋暖流使得欧洲西部的沿海地区冬季相对温暖;而秘鲁寒流则让南美洲西海岸的部分地区气温降低。
世界上最热的地方,通常在低纬度的沙漠地区。
像非洲的撒哈拉沙漠,由于常年受到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气温极高。
而最冷的地方则在两极地区,尤其是南极洲,这里终年严寒,最低气温可以达到零下几十摄氏度。
此外,地形的封闭程度也会影响气温。
例如,盆地地形相对封闭,热量不易散失,气温可能会偏高;而山谷地区由于冷空气容易下沉堆积,夜间气温可能会明显降低。
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对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农业方面,不同的农作物有着不同的适宜生长温度,了解气温分布可以帮助我们选择合适的农作物品种和种植区域。
气温的分布与变化
![气温的分布与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3c9e25c828ea81c758f5783d.png)
气温的分布与变化一、气温的空间分布指气温在全球各地区分布状况及其有规律的变化,叫气温的空间分布。
就全球而言,气温的空间分布从低纬到高纬递减分布规律。
全球最高气温绝对值出现在北纬30°大陆内部的沙漠中;北半球最低气温绝对值出现在西伯利亚;全球最低气温绝对值出现在南极大陆上。
我国最高气温出现在新疆吐鲁番盆地中,最高值达48.9℃;最低气温出现在黑龙江的漠河地区,气温达-52.3℃。
气温的垂直变化,一般规律是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二、阿济济耶有世界“热极”之称,位于北非利比亚的首都黎波里以南约50~100千米处。
这里气候炎热少雨,终年高温,1月份平均气温在20℃以上,夏季平均气温在30℃以上。
在这里测得的世界气温最高绝对值记录为57.8℃,称为世界热极。
三、气温垂直递减率又称“气温直减率”或“垂直温度梯度”。
大气近地面这层叫对流层,对流层内的温度在正常情况下是随高度增加而降低的。
这是因为对流层空气的热源来自地面,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层首先使地温升高,地面再以辐射的形式将热传给大气,因此,越近地面的空气获得的热量越多,温度越高。
在对流层的不同高度,气温垂直递减率并不相同,平均为0.6℃/100米,即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气温垂直递减率的减小随纬度、季节、湿度等条件不同而不同。
陆地上夏季因近地面层气温升高而使气温直减率增大,冬季近地面层气温低,气温直减率减小。
同理,白天直减率要大于夜晚,干燥地区或干燥季节直减率要大于湿润地区或湿润季节,低纬气温直减率大于高纬。
利用垂直递减率计算某地的气温或高度计算方法:分三步进行:1.求两地高差 H1-H22.求两地温差 T1-T23.T1-T2=(H1-H2)×0.6℃/100米。
4个未知数中,只要知道了3个,即可求得第4个。
四、等温线弯曲的分布规律五、影响等温线分布的因素等温线变化示意图解说影响因素等温线平直与纬线平行太阳辐射能量因纬度而不同太阳辐射(或纬度)等温线大体与海岸线平行气温由沿海向内陆递变海洋影响程度不同夏季:内陆向高纬凸冬季:内陆向低纬凸A、B、C同纬度,B处内陆。
课:世界气温的分布与影响因素 -
![课:世界气温的分布与影响因素 -](https://img.taocdn.com/s3/m/756b63c4a1c7aa00b52acb1a.png)
归纳小结:
请根据上述分析归纳,世界气温分布规律?以及 影响世界气温分布的因素? 世界气温分布规律:
1、全球气温无论一月还是七月都是从低纬度向两极递减;
2、同纬度大陆气温冬季比海洋低,夏季比海洋高。
3、同纬度的陆地上,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4、一陆南,七陆北;海洋相反 影响因素:①纬度位置(主要因素)②海陆位置③地形 起伏④洋流性质
A B
哪一部分的单位面 积获得的光热多?
CD部分单位面积获得 的光热多。温度高
C
D
来 自 太 阳 的 光 和 热
世界气温的这些分布特点与哪种因素有关?
冬季 夏 季
海洋
陆地
较高
夏季 冬季
较低
②海陆位置因素
较高
较低
谢谢!
B 世界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C 世界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一月,北半球等温线密集,南半球稀疏;七月, 南半球等温线密集,北半球稀疏(等温线密集表 示气温变化大,温差大)。原因是:一月,太阳 思考:(5)对比B、C两图,分析南北半球等温线的疏 直射点在南半球,北半球越往北太阳高度小,而 密特点有什么不同?原因是什么? 且昼长也越短,因此南北温差大;七月,太阳直 射北半球,虽然北半球越往北太阳高度 越小,但 昼长却越长,且南方此时雨天多,所以南北温差 小
B 世界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思考:
(3)同纬度陆地气温变化特点及等温线变化特点是什 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山地等温线成闭合曲线。原因是: 海拔高度的影响 么?原因是什么?
C 世界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B 世界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C 世界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一月份,陆地等温线向南凸,海洋向北凸;七月份,陆地 等温线向北凸,海洋向南凸(即一陆南,七陆北)。同纬 思考: (4)对比B、C两图,分析同纬度海洋、陆地的等 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并不相同:大陆气温冬季比海洋低, 温线变化特点是什么?原因是什么? 夏季比海洋高。原因是:海陆比热容不同。一月份,北半 球冬季,陆地降温快,气温低,等温线向南凸,海洋降温 慢,气温较高,等温线向北凸,而南半球一月为夏季,陆 地升温快,等温线向南凸,海洋升温慢,等温线向北凸,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课件精练):第4章 世界的气候 第2节 第1课时 世界气温的分布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课件精练):第4章 世界的气候 第2节 第1课时 世界气温的分布](https://img.taocdn.com/s3/m/bff6fb15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b3.png)
平均值即为日平均气温。
3.气温日较差(★) (1)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 日出 前后。 (2)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气温日较差。 4.气温年较差(★) (1)一年中,北半球气温,通常大陆上 7 月最高, 1 月最低;海洋上8月 最高,2月最低。 (2)一年内的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气温年较差。
三、等温线 1.概念 在地图上把气温相等的各点连成的线叫等温线。 2.南、北半球等温线的分布情况 (1)南半球的等温线比北半球 平直 ,原因是南半球的海洋面积大。 (2)北半球夏季,陆地的等温线向北凸出,海洋的等温线向南凸出。 (3)北半球冬季,陆地的等温线向南凸出,海洋的等温线向北凸出。
3.等温线图的判读(★) (1)在等温线图上,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相等。 (2)等温线密集的地区,气温差异 大 ;等温线稀疏的地区,气温差异 小 。 (3)等温线呈封闭形状时,如果中心气温低,表示这里是低温中心;反过来, 就是高温中心。 (4)等温线与纬线平行,表示气温主要受 纬度 因素影响;等温线和海岸线 平行,表示气温主要受距海远近因素影响。
【答案】 南极 -20
3.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的变化规律是
【答案】 逐渐降低
℃以下。 。
4.A、B两地纬度相同,温较低的是 地,原因是
。
【答案】 A 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
5.C地比D地气温低的主要原因是
。
【答案】 D地位于低纬度,C地位于高纬度,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6.由于南半球海洋面积广大,而陆地面积相对较小,所以南半球的等温线
类型之二 等温线的判读
下列有关等温线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等温线越密集,气温差异越小 B.等温线越密集,气温差异越大 C.等温线呈封闭状曲线,线内气温高 D.等温线呈封闭状曲线,线内气温低 【答案】 B
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及特点
![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及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c32ef1edcf84b9d528ea7ad9.png)
1热带雨林气候
分布规律:赤道两侧,(南北纬10度左右)
特点:全年高温多雨
2热带草原气候
分布规律: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南北纬10-20度
特点:常年高温,有明明的干湿两季
3热带沙漠气候
分布规律:大致在南北回归线附近(20-30度)内陆或大陆西岸特点:常年高温少雨,干旱
4热带季风气候
分布规律:南亚和东南亚(10-25度大陆东岸)
特点:全年高温,有旱季和雨季
5地中海气候
分布规律:30-40度大陆西岸(地中海最为典型)
特点:夏季干旱炎夏.冬季温柔湿润
6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湿润气候
分布规律:亚热带大陆东岸(25-35度)
特点:雨热同期,夏季炎夏多雨,冬季温柔少雨
7温带海洋性气候
分布规律:南北纬40-60度大陆西岸
特点:夏无酷暑,冬无凉爽,降水平均.冬季稍多,气温年变化小.
8温带大陆性气候
分布规律: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陆地区(40-70度) 特点:干旱少雨,冬季凉爽,夏季炎夏,气温年变化大9温带季风气候
分布规律:亚洲东部(35-60度)
特点:雨热同期,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凉爽干涸
10极地气候
分布规律:北冰洋沿岸和南极洲
特点:全年皆冬,凉爽少雨
11高原山地气候
分布规律:海拔高的高原和山地。
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
![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adfb24297c1cfad6195fa7f6.png)
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有位置、大气、地形、洋流、植被、水文以及人类活动。
一般来说,世界降水规律是: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源区降水少;回归线穿过的大陆内部和西部降水少,东岸降水多。
世界气温分布规律是: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夏季陆地气温高,冬季海洋气温高。
1.纬度(决定因百素):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低度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2.地形(高度、地势):阴坡、阳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对冬季风阻知挡,同纬度山地比平原日较差、年较差小等)3.海陆位置:海洋性强弱引起气温年较差变化4.洋流(暖流道: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5.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回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7.人类活动:热答岛效应、温室效应等1、位置:主要是海陆位置对降水的影响,通常大陆内部干旱少雨。
2、大气:主要包括大气环流、锋面、气旋反气旋、等因素对降水的影响。
(1)大气环流包括三圈环流和季风环流。
三圈环流中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其中低压带控制地区降水较多,高压相反;西风带内西岸降水多于东岸,信风带内东岸降水多于西岸。
季风环流中,夏季风降水多于冬季风。
(2)锋面:冷、暖锋、准静止锋过境时都易产生降水。
(3)气旋对应的是低压,气流上升多阴雨;反气旋对应高压,气流下沉多晴天。
3、地形: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高大地形也会阻止水汽的进入,如新疆气候干燥的原因除了深居内陆以外,还由于周围高大山脉对水汽的阻挡。
4、洋流:暖流流经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流经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的作用。
例如,澳大利亚的荒漠一直延伸到大陆西岸的广大地区,除副高控制外,还受信风和西澳大利亚寒流的影响;再如,英国和挪威的海港终年不冻就得益于北大西洋暖流的作用。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知识点总结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1fa7e3f0c22590103029df2.png)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一、气温的变化
1、气温:大气的温度,常用℃表示。
2、气温的观测:百叶箱(人工观测在8时、14时、20时、2时各进行一次),日平均气温: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值的平均数,就是日平均气温。
(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
3、气温的变化
(1)日变化: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气温的日较差。
(2)年变化:一年中,北半球气温,通常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
一年中,南半球气温,陆地上1月最高,7月最低;海洋上2月最高,8月最低。
一年内的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气温年较差。
二、气温的分布
1、等温线:同一时间气温相同的各点连在一起组成的线。
2、判读:
(1)根据等温线的延伸方向,判读气温递变的方向;(等温线大致沿东西方向延伸,说明南北方向存在气温的差异。
)
(2)根据等温线的疏密程度,分析气温差异的大小;(等温线图中等温线稀疏,表示气温差别小,等温线密集,表示气温差别大。
)
(3)根据等温线的闭合情况,判断高低温中心的分布。
(等温线封闭,中心气温高的为高温中心,中心气温低的为低温中心)
3、世界气温的规律
A:纬度因素:世界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递减;
B:海陆因素:同纬度气温随着海陆的不同而不同。
夏季:陆高海低;冬季:海高陆低。
(陆高海低夏、海高陆低冬)
C.地形因素:同纬度的气温随着海拔的不同而不同。
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1)
![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1)](https://img.taocdn.com/s3/m/6f9965c77375a417876f8f9f.png)
本节课主要由三幅气温分布图来构成,将图形语言转化为文字,极其考验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对初一学生而言具有一定难度。
难点教学方法
填写例如
1.通过重绘地图,步步演示,引导学生归纳规律;
2.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学生通过生活经验来验证规律。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复习导入:什么是等温线?
知识讲解
李雨薇
单位名称
乌鲁木齐市第八中学
填写时间
2021年8月15日
学科
地理
年级/册
七年级上册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题名称
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难点名称
通过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总结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律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气温是构成气候的重要因子,受纬度、海陆分布、地形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成因复杂,依靠图来归纳,学习起来具有一定难度。
2.同纬度范围内,海洋与陆地气温不相同→海陆因素
冬季陆地气温低于海洋
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
3.同纬度的陆地上,海拔高气温低→地形因素
通过沙子和水在不同时段内温度不同这一小实验,总结出海陆具有热力差异这一结论,在通过对同一条纬线上的两点,海洋和陆地的冬夏气温是不同的,得出海陆分布会影响气温分布这一结论。
3.规律三:受地形因素影响,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下降〔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约降0.6℃〕
让学生观察世界气温分布图,可以明显发现有一些特殊的闭合低温中心,引导学生通过生活经验理解:盛夏时节避暑往往会选择海拔比拟高的地方,原因就是同纬度的大陆,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难点突破〕
一:受纬度因素影响 ①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②气温由低纬度向两极逐渐降低
世界气温分布三低三高规律
![世界气温分布三低三高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ce10f964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22.png)
世界气温分布三低三高规律世界气温的分布是不均匀的,有高有低,遵循一定的规律。
这种规律可以总结为“三低三高”。
具体如下:一、纬度低,气温高一般来说,赤道地区即低纬度地区,气温较高。
随着纬度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这是由于地球自转和太阳辐射的综合影响所致。
在低纬度地区,太阳直射时间长,热量积聚较多,因此气温较高。
而在高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小,辐射能量分散,而且气温随季节变化明显。
二、海拔低,气温高海拔对气温的影响也非常显著。
通常来说,同一地区,海拔越低,气温越高。
这是因为地球表面的热量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而空气对流将热量从地表散发出去。
在空气中,海拔越低,空气密度越大,对流越强烈,热量散失越快。
因此,在同一地区,低海拔地区的气温相对较高。
三、距离海洋近,气温高海洋对周边地区的气候具有调节作用。
一般来说,距离海洋较近的地区,受海洋影响大,气温较高。
这是因为海洋具有保温作用,可以减缓温度变化的速度。
而在远离海洋的内陆地区,受海洋影响小,气温变化较为剧烈。
四、纬度高,气温低随着纬度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这是由于地球自转和太阳辐射的综合影响所致。
在低纬度地区,太阳直射时间长,热量积聚较多,因此气温较高。
而在高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小,辐射能量分散,而且气温随季节变化明显。
五、海拔高,气温低海拔对气温的影响也非常显著。
通常来说,同一地区,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这是因为地球表面的热量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而空气对流将热量从地表散发出去。
在空气中,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对流越弱所以气温越低。
六、距离海洋远,气温低海洋对周边地区的气候具有调节作用.一般来说距离海洋较近的地区受海洋影响大温差小气温较高.而在远离海洋的内陆地区受海洋影响小温差大.气温较低.所以距离海洋远的地方一般气温较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气候也与一切自然现象一样,它的分布和变化并非杂乱无章,而是异中有同,变中有常,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在综合考虑形成气候诸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构成气候差异的基本矛盾,即冷与暖、干与湿以及高气压与低气压的矛盾,并结合与自然景观的关系,可以把错综复杂的世界气候加以简化和归纳,划分出若干气候型。
具有相同的纬度和海陆位置,因而在全球大气环流中所处地位相同的地区,往往属于同一气候型,而各气候型之间的具体界线,则受制于地形等因素.所谓世界气候分布规律,直接体现在各气候型排列组合上。
形成气候的主导因素,即太阳光热在地球表面的不均衡分布所引起的热力差异和由此产生的全球性气压带、风带及其季节位移,导致各气候型普遍具有按纬度更替的趋向,这是世界气候分布的基本规律——纬向地带性.另一方面,海陆分布、洋流、地形等因素,又不同程度地破坏了气候的纬向地带性,使在同一纬度地带的气候,出现西岸、内陆和东岸的差异,以及由不同地形条件引起的差异,这是世界气候分布的非纬向地带性。
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一幅世界气候型分布图式,就是它们对立统一的产物。
(一)、气候的纬向地带性按得到的太阳光热的多寡,地球表面被分为五个基本气候带:热带、南温带和北温带、南寒带和北寒带.在各大陆的赤道两侧,向南、北延伸5°-10°左右,如南美亚马孙平原、非洲刚果盆地、亚洲东南部的一些群岛等,为赤道多雨气候(也称赤道雨林气候)分布地区,它以终年高温多雨为特征,没有季节变化,各月平均气温为25—28º,日较差比年较差稍大;年降水量在2000 mm 以上,最少雨月降水量也在60 mm以上,多雷阵雨。
湿热的气候对植物生长非常有利,树种繁多,茂密成层,四季常青。
在赤道多雨气候区的两侧,大致到南、北纬15°的地带,属热带干湿季气候(也称热带草原气候),非洲、南美洲和澳大利亚有大面积分布。
这一气候类型的形成同气压带与风带的季节位移有密切关系。
以北半球为例,冬季阳光直射在南半球,这里处于东北信风带,盛行热带大陆气团,气候干燥;夏季阳光直射在北半球,信风带相应北移,这里受赤道低气压控制,盛吹来自赤道海面的西南风,降水显著增加。
因此,气候有明显的干、温季之分,年降水量1000 mm左右;本带仍具有低纬地带高温的特色,但气温年较差已稍大于赤道多雨气候。
因受水分条件限制,树木渐稀,形成稀树草原景色,随着纬度升高,渐为草原取代。
湿季时,生机旺盛,遍地生长稠密的高草和灌木,杂有稀疏乔木;干季来临,土壤干裂,草丛枯黄,树木落叶.热带干湿季气候区以外,大致在南、北回归线两侧的大陆内部直到大陆西岸,平均位置约在南、北纬15°—30°间,属热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也称热带荒漠气候),以非洲北部、西南亚和澳大利亚中西部分布最广。
热带干旱气候分布地区常年处于副热带高压和信风控制下,盛行热带大陆气团,气流下沉,所以气候的主要特征为炎热、干燥。
气温相当高,世界的“热极”(利比亚阿济济亚绝对最高气温58°)就出现在该气候类型区,但昼热夜凉,气温的日较差特别大。
降水极为稀少,一年不足200 mm,且变率极大,甚至连续多年无雨,一年的降水往往集中在几次阵性暴雨中;加以终年万里无云,日照强烈,蒸发旺盛,更加剧了气候的干燥。
热带半干旱气候的主要特征是有一个短暂雨季,年降水量可增至500 mm,它分布于热带干旱气候区外缘,分别向热带干湿季气候区和亚热带夏干气候区过渡。
前者短暂雨季出现在夏季,其成因与热带干湿季气候相似;后者短暂雨季出现在冬季,气温不如前者高,其成因与亚热带夏干气候类同。
在极地及其附近地区,包括格陵兰、北冰洋诸岛和南极大陆,属极地冰原气候。
整个冬季处于永夜状态,夏半年虽是永昼,但阳光斜射,所得热量微弱,因而气温终年在冰点以下,在南极极点附近已观察到—94.5°的绝对最低气温,是世界“寒极”所在.地面为巨厚冰层覆盖,多凛冽风暴,植物难以生长。
冰原气候以南,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缘,延伸着一条极地长寒气候带(也称苔原气候)。
它的特征是冬季酷寒漫长,夏季凉爽短暂,一年中只有2—3个月的月均温在冰点以上,但不超过10°,年降水量约200-300 mm,以雪为主,地面有永冻层,只有地衣、苔藓等低等植物尚能生长。
紧接极地长寒气候带的是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带(也称亚寒带针叶林气候),约在50°-70°N间横贯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
这里冬季仍然漫长严寒,但夏季已相当温暖,月平均气温在10°以上,高者可达18—20°,气温的年较差特别大;年降水量增至300—600 mm,以夏雨为多,因蒸发弱,相对湿度很高。
在这样气候条件下,已适宜松、柏、杉一类针叶树的生长.非洲轮廓较之世界其他大陆单一,地面起伏不大,而且主要位于低纬地区,所以气候纬向地带性体现,气候类型按纬度更替,排列近乎对称。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北部处于高纬,陆地宽广,气候纬向地带性也表现显明。
各气候类型从北向南依次更替,特别是极地长寒气候和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均呈带状分布,横贯大陆东西。
二、气候的非纬向地带性海陆的分布以及由此引起的海陆间气温、气压、风向、降水等随季节的变化,产生了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的基本差异,尤其是在中纬地区,同一气候带内可以明显区分出西岸、内陆、东岸三种不同类型的气候。
海洋性气候主要特征为:冬暖夏凉,秋温高于春温,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都小,一年中最冷月和最热月出现时间较迟(如北半球温带地区最冷月在2月,最热月在8月);湿度大,云雾多,降水丰富,季节分配均匀,冬雨较多.大陆性气候的主要特征大致和海洋性气候相反:冬寒夏热,春温高于秋温,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都大,一年中最冷月和最热月出现时间较早(如北半球温带地区最冷月在1月,最热月在7月);湿度小,云雾少,降水不多,且集中于夏季。
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在世界各大陆的分布也呈现一定的规律。
一般来说,凡受海洋气团影响的地区,就带有海洋性气候特点;凡受大陆气团影响的地区,就带有大陆性气候特点.因此,由海洋走向内陆,气候的海洋性逐渐减弱,大陆性则逐渐增强。
但实际情况还要复杂一些,这特别体现在沿岸气候差异上。
大陆东岸和西岸同是濒临海洋,气候却截然不同,有的具有大陆性,有的具有海洋性,还有的是海洋性与大陆性气候的混合型或过渡型。
这主要由大气环流所引起的海风的向、背决定的,同时沿岸洋流性质、地形因素也产生很大影响.其次,就各纬度地带来说,如前所述,在低纬和高纬地带,尤其是在赤道多雨气候、极地长寒气候和极地冰原气候分布范围内,冷与暖的矛盾处于比较稳定、有常的状态,因而气候的海洋性与大陆性对比不明显,东、西岸的气候差异也不大。
而中纬地区,冷暖空气经常处于斗争转化状态,气温、降水等季节变化和非周期变化都十分明显,加以陆地面积特别宽广(北半球),因此海洋性气候与大陆性气候对比显著,大陆性气候尤为明显,大陆东、西岸气候有重大差异.在欧亚大陆西岸,40°N以上的地区,终年处在西风带,深受海洋气团影响,沿岸有暖流经过,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最热月在22°以下,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都小;全年都有降水,秋冬较多,年降水量在1000mm 以上,在山地迎风面可达2000—3000 mm以上,是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这里植物生长茂盛,林木郁闭,遍布阔叶林或针、阔叶混交林。
在40°—30°N的地区,由于副热带高压带的季节位移,冬季处于西风带,盛行极地海洋气团,温和湿润;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和东北信风控制,盛行热带大陆气团,炎热干燥;年降水量约750mm,70%以上集中于冬季。
这是亚热带夏干气候(也称地中海式气候),它冬季具有海洋性气候特征,夏季具有大陆性气候特征,相应的植被类型为硬叶常绿乔木和各种灌木丛.在30°N以南的地区,终年处在信风带,东北风从大陆吹向海洋,气候极端干燥,沙漠直抵海边。
这是一种沿岸型的热带干旱气候,它与同纬度内陆型热带干旱气候的差异在于沿岸因有寒流经过,所以夏季不那么炎热,年较差较小,雾日很多,相对湿度亦高,有时称其为热带多雾荒漠气候。
以上几种气候类型,在地球上各大陆西岸的相应纬度内均有分布,并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亚热带夏干气候—热带干旱气候的次序更替,在高纬地带与亚寒带大陆性气候相接,在低纬地带与热带干湿季气候相连。
但由于地形影响,它们分布范围却有很大不同。
例如在美洲大陆西部,巨大的科迪勒拉-安第斯山系南北纵贯,使大陆西岸的气候类型均成狭长的条带状分布,范围有限。
亚欧大陆西部,地势平坦,海岸曲折,海风可以深入内陆,加之有地中海水体存在,所以西岸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和亚热带夏干气候分布范围很广.在北非和澳大利亚西部也无巨大地形障壁,西岸热带干旱气候与内陆热带干旱气候连为一体。
在欧亚大陆东岸,冬夏风向和洋流分布与同纬度西岸适成显明对照,因而气温、降水及其季节分配完全不同。
40°N以北的地区,冬季因为大陆上有高压存在,吹西北和北风,盛行极地大陆气团,加以沿岸又有寒流经过,因此寒冷而干燥,气候具有大陆性;夏季,大陆上温度高气压低,可摄引海洋的东南风登陆,降水较多。
由此可见大陆东部与同纬度西岸属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地区有很大差异。
40°—30°N 的地区,风向、气温和降水的季节变化与同纬度的西部地区类似,但因地处亚热带纬度,气温升高,降水增加,气候特征主要表现为冬季凉而干,夏季热而湿,这也显然有别于同纬度西岸属亚热带夏干气候。
30°N以南的地区,因地处信风带东岸位置,终年面迎海风,沿岸又有暖流经过,所以气温高,降水丰沛,季节分配较均匀,但以夏雨为多,具有低纬海洋性气候特征,与同纬度西岸属热带干旱气候恰好相反.各大陆由于面积广狭不一,在大陆东岸海陆因素对气候的影响有一定差异。
亚欧大陆东部地处世界上最大陆地和最大海洋之间,海陆的热力差异特别大,在季节性高压和低压控制下,冬夏风向、风力、气温和降水季节变化显著,形成特殊的季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