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选读:仁者爱人(重点版)

合集下载

《论语》选读之《仁者爱人》

《论语》选读之《仁者爱人》

分析最后一节。思考:为什么孔子一方面 否定管仲知仁,一方面却肯定其为仁者? 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3.22)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 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 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 如其仁。” 【译文】子路说:“齐桓公杀了公子纠,召 忽自杀以殉,但管仲却没有自杀。管仲不能 算是仁人吧?”孔子说:“桓公多次召集各 诸侯国的盟会,不用武力,都是管仲的力量 啊。这就是他的仁德,这就是他的仁德。”

(二)重点句式:
1:子食于有丧者之侧 2: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3:师冕见,及阶…… 4: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

(三)这几则讲仁的实践,我们一 起看从几个方面来加以说明的。
1:言志 读“言志”这一则,体会三人
的不同点。 引用朱熹的话:夫子安人,颜 渊不违仁,子路求仁
分析后七则

前几则我们分析了“仁 “的概念,那么对于“仁”要 怎样实践呢?
(一)读后七则,注意重点字。
1:盍各言尔志 2:敝之以无憾 3:愿无伐善 4:无施劳 5:老者安之 6:固相师之道也. 7:过之,必趋 8:桓公杀公子纠,不能 死 9:霸诸侯 10:一匡天下 11: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12: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13:子见齐衰者、免衣裳者与瞽者
有差等之爱:根据远近亲疏,贵贱尊卑而有所区别 有先后厚薄之分。
【墨子】
“兼相爱,交相利。‛ ‚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 无差别之爱:爱是相互的,利也是相互的。 【近代人道主义】:天赋人权,众生平等。
自由、平等、博爱:以人为中心。
分析前四则
读四则,思考: A重点字。 B“仁”的思想内容包括哪一些?

论语选读:仁者爱人(重点版)

论语选读:仁者爱人(重点版)

《仁者爱人》(重点版)一、核心解读:《论语》的核心部分是“仁”。

《论语》共21469个字,其中“仁”字共出现了109次。

孔子事事讲仁,处处讲仁,为政讲仁政,做人讲仁人。

他以其言行向人们昭示:仁爱与同情是人间正道。

孔子并不鼓励学生去寻找那些丰功伟业去做,而是谆谆教导学生做人的基本准则——“仁者爱人”。

孔子的学问是关于生命意义的学问,生命的终极目的在孔子看来就是伟大人格的形成。

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在解读儒家思想时说:“儒家所谓的仁爱,实际上包含了三个内容,即亲亲之爱、忠恕之道、恻隐之心。

”其中,亲亲之爱是仁的基础,忠恕之道是实践仁的方法,恻隐之心则是仁德的底线。

在此基础上延伸,才建立起了中华民族的伦理道德体系。

“亲亲之爱”也就是孝悌,即对长辈孝顺,对兄弟友爱,它是仁德的基础与起点。

一个人如有孝悌之心,并能将这份亲亲之爱博施于民,做到民胞物与,他就是圣者。

圣者即是仁德圆满的人。

“忠恕之道”的“忠”就是对人推心置腹,做事尽心尽力,也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即自己希望站得住,也让别人站得住;自己希望行得通,也让别人行得通。

而所谓的“恕”就是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多站在对方的立场上看问题,也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自己不愿意的,也不要强加于人。

作为普通人,未必有能力让别人“立”、让别人“达”,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则是每个人都能做得到的。

“恻隐之心”就是见有人遭遇不幸而心有所不忍。

从“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和“孔子相师”两章节我们可以体察到孔子对不幸者的同情心;孔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孟子“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

是以君子远01·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

行有余力,。

”★02·颜渊、季路侍。

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

”★03·曾子曰:“夫子之道,。

《论语选读》仁者爱人课件

《论语选读》仁者爱人课件

仁者爱人6
一个冷知识
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国家一级文物 素纱褝衣,轻若烟雾,薄如蝉翼, 通身重量仅49克。现代人借助现 代科技仿制,无论怎么都达不到 这个水平。
后来弄清楚了,现代养的是四眠 蚕,西汉时期养的是三眠蚕。三 眠蚕 “三俯三起”,即经历三次 休眠与蜕皮。三眠蚕自蚕子发蚁 后三眠三起,大约经历二十一二
仁者爱人5
背诵
思考:子路、颜回、孔子的志向表现出来的境 界有什么高低差异?
仁者爱人5
子路追求仁,但境界不高,没有离开车马衣裘 这些物质的东西;颜回不违仁,看到了问题所 在,追求内在修养,高于子路,只是主动性似 乎不够。孔子安于仁,不言而行,浑然天成, 超出了物与我的界线,达到了最高的境界。子 路近乎“忠”,颜子近乎“恕”,孔子纯然是 “仁”。
温故知新
“克己复礼为仁。” “人而不仁,如礼何?” ——仁是礼的内核,礼是仁 的外在表现。仁是礼指导下 的仁,礼是以仁为基础的礼。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实践仁德全靠自己, “仁”具有实践性。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 与!” ——孝悌是“仁”的根本。
பைடு நூலகம்
方法指导
我们在学习《论语》中,不要企图通过一 两条语录就把握概念,而要掌握重点,综 合所学,反复揣摩。在答题中既要联系课 内学过的知识,也要结合题中材料给出的 特定语境和含义。
【课文解读】一
本题意在对孔子的仁有更全面更辩证的认识。 孔子主张志士仁人应杀身成仁,而管仲在失败后不
能为公子纠死难,却做了原来政敌齐桓公的相。管 仲看似违背了仁道,但孔子却明确地肯定了管仲的 仁,原因是管仲辅佐齐桓公用和平手段维护华夏的 统一,使人民免遭异族的奴役。这说明,孔子的仁 的高标准是看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看他能否维护 王权,安定百姓,而不是只讲求小谅小信。孔子肯 定管仲的大节大信,忽略他的小节小信,说明孔子 在仁的认知上能知权达变。 孔子否认管仲知礼而肯定管仲为仁,也表明他的仁 和礼之间存在矛盾之处。

《论语选读》-05仁者爱人

《论语选读》-05仁者爱人

“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和基础。“仁者爱人”的基本含义有: (1)家族成员间的亲善关系。孝是指子女要尊敬、顺从父母、长辈;悌 就是弟对兄要恭顺。反过来,父母对子女必须慈爱,兄对弟要友善和 爱护。认为这是“仁”的出发点。(2)“泛爱众”“仁者爱人”“博爱 谓仁”,则是要用对待家庭成员间的友善态度来对待一切人和事物。 要设身处地为他人、万物着想,“推己及人”。(3)“仁者爱人”表现 在执政者身上就是要有爱民之心, 实施仁政和德政, 为老百姓谋利益, 使老百姓能够安居乐业。这些含义,概括起来就是人们要有友善、宽 容、助人之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它是儒家思想家所倡导的一种 价值原则或价值取向。 在中国古代,“仁”不仅是用来处理人际关系, 也用来保持良好心态,从而达到“仁者寿”“仁者无敌”的境界。基 于此,儒家“仁者爱人”的思想,在当今处理人际关系方面,仍有现 实的价值。
答案:(1)所谓仁,是说自己想站得住,于是也使别人站得住, 自己想行得通,于是也使别人行得通。 (2)能以自身作比方去类推别人,可以说是实践仁的方法了。
[要义探究] 7.孔子为什么说能“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便可以说是达到了“圣” 的境界?
点拨:所谓的“圣”是指智慧和道德都达到了最高的境界。能 广泛地给老百姓以好处,并且能周济大众,便是 “仁”道的真 正实现,这不仅需要大智慧,同时也是个人道德的升华,在生 活中实现自己的“仁”是孔子的毕生追求,所以孔子对此给予 了高度的评价。
点拨: 孔子要求弟子们首先应致力于孝悌、 谨信、 爱众和亲仁, 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先学会做人,才有资格学习 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德行修养是第一位的,书本知识的学习 是第二位的。
3.如何看待孔子先“德”后“识”的教育思想?
点拨:先“德”后“识”的观念,其实就是做人与读书的问题。事 实上,任何阶级办教育都是为其政治目的而服务的,重视学生的道 德品行和政治表现,把“德”排在“识”的前面,这是阶级利益的 需要,其目的就是要培养适应本阶级需要的各方面人才。

论语选读原文和翻译

论语选读原文和翻译

论语选读原文和翻译《论语》选读原文和翻译一.仁 仁者爱人1.樊迟问仁。

子曰:“爱人。

”问知zh ì。

子曰:“知人。

”樊迟问老师什么是仁。

孔子说:“爱别人就叫仁。

”樊迟又问什么叫智。

孔子说:“了解别人就叫智慧。

”2.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君子通常成全他人的好事,不破坏别人的事,而小人却与之完全相反。

3.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孔子说:“仁德难道离我们很远吗?我需要仁德,那仁德就来了。

”4.子曰:“里仁为美。

择不处仁,焉得知zh ì?”孔子说:“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

如果你选择的住处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么能说你是明智的呢?”5.樊迟问仁。

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 樊迟问怎样才是仁。

孔子说:“平常在家规规矩矩,办事严肃认真,待人忠心诚意。

即使到了夷狄之地,也不可背弃。

”6.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孔子说:“面对着仁德,就是老师,也不同他想让。

”7.子曰:“唯仁者能好h ào 人,能恶人。

”孔子说:“只有那些有仁德的人,才能爱人和恨人.”8.子曰:“巧言令色,鲜xi ǎn 矣仁!”孔子说:“满口说着讨人喜欢的话,满脸装着讨人喜欢的面色,那样的人仁心就很少了.” 二.德 君之怀德9、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 孔子说:“君子思念的是道德,小人思念的是乡土;君子想的是法制,小人想的是恩惠。

”10.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21.子曰:“事父母几j ī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孔子说:“侍奉父母,如果他们要干错事,]就要和颜悦色、轻言细语地劝说。

如果他们不愿听从自己的意见,还是要恭恭敬敬,但不能违背道理,为他们操劳,也不要怨恨。

”22.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

”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

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司马牛担忧地说:“别人都有兄弟,我死的时候就干巴一个人(就是说他是独子),子夏就说:商朝的时候就有人说了,富贵生死都是说不定的事,君子为人处世,毕恭毕敬做到没有一点失误,对待别人恭恭敬敬尽到礼数,周围人都会待见这样的哥们,谁都愿意把它当兄弟,所以,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一个君子,然后君子还怕没兄弟么?” 四.学 学而不厌23.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hu ì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孔子说:“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对我来说,还有什么遗憾呢?”24.子曰:“吾有知zh ì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

仁者爱人,智者知人

仁者爱人,智者知人

仁者爱人,智者知人【原文】樊迟问仁。

子曰:“爱人。

”问知①。

子曰:“知人。

”樊迟未达。

子曰:“举直错诸枉②,能使枉者直。

”樊迟退,见于夏曰:“乡③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何谓也?”子夏日:“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④,不仁者远矣。

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⑤,不仁肴远矣。

”【注释】①知:同“智”,读去声。

后面“知人”的‘知”’读阴平,“知道”的意愿.②错:同“措”,放置。

③乡(xiang):同“向”,刚才。

④皋陶(yao):传说中的东夷族首领,舜时做掌管刑法的官,后被禹选为继承人,因早死,未继位。

⑤伊尹:曾助汤灭夏建立商朝。

皋陶、伊尹均被儒家视为贤臣。

【翻译】樊迟问什么是仁。

孔子说:“爱人。

”又问什么是智。

孔子说:“知人。

”樊迟没有明白是什么意思。

孔子解释说:“把正直的人提拔到不正直的人之上,能够使不正直的人也正直起来。

”樊迟从老师那里出来以后,又去见子夏说“刚才我去请教老师什么叫智,老师说:‘把正直的人提拔到不正直的人之上,能够使不正直的人也正直起来。

’这是什么意思呢?”子夏说;“这是含义非常深刻的话呀!比如说,舜帝有了天下,在众人之中提拔了皋陶,那些不正直的人就靠边站了;商汤王有了天下,在众人之中提拔了伊尹,那些不正ORg直的人也就靠边站了。

”【读解】仁者是充满慈爱之心,满怀爱意的人。

智者是知人善任,尤其善于识别人的人。

由于樊迟对智者识别人的道理不太理解,又引发了孔子关于选拔人才的一番论述。

其实,在《为政》篇里,当鲁哀公问怎样做才能够使老百姓服从时,孔子已经回答这类似的话:“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所以,如何选拔人才,一直是孔子思考的问题,也是他向当政者所提供的活国方略之一。

只不过在本篇里,孔子原本不是说的从政治国问题,而是一般性地向樊迟解释什么叫智。

在孔子看来,能够知人,识别人就是“智”的体现,能够知人识别人的人当然也就是智者了。

那么,孔子关于智者的要求是高还是低呢?表面看来是低,实际上却是非常之高。

论语(选读)》高考复习资料

论语(选读)》高考复习资料

《论语(选读)》高考复习资料之一:为政以德二、重要思想陈述(1)“为政以德”:“德”和“礼”是孔子政治的主要主张。

“为政以德”是对执政者的素养、执政的方法提出的要求。

要求执政者实行“仁政”:A以民为本,对百姓不能过分地压迫剥削,应在富民的同时教化百姓;B执政者应用自身的德行给百姓作示范,建立一定的道德标准来规范人的行为,以实现社会的稳定。

(后人评价:孔子的“德治”是建立在“人治”的基础上的一种政治理想体系,与今天的“以德治国”有本质的区别。

它虽在一定程度上对统治者有约束作用,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但它作为“法治”的辅佐,用道德标准来规范统治者和百姓的行为,以维护社会性稳定,有积极意义。

)(2)“民生与教化”:孔子高唱仁爱赞歌的同时不忽视老百姓的温饱。

子贡问政时,孔子先强调“足食”再强调“教之”。

在孔子的思想中,物质与精神不容忽视而更倾向于精神,当两者必选其一时,孔子做出“去食”的选择,这体现了儒家“舍生取义”的思想主张。

(3)“先富后教”:孔子提出“富民”和“教民”的思想,而且是“先富后教”,这是正确的。

但这并不是说“富”比“教”重要。

在孔子的观念中,教化百姓始终是十分重要的问题。

孔子一方面主张先“富之”后“教之”,一方面又宁可去“食”留“信”,两者没有矛盾,反映出孔子治国思想的两层意思。

孔子主张为政以“德”,就要保证百姓的基本生活,这是基础,所以提倡“富之”;孔子又主张治国以“礼”,就要重视“教化”,使百姓遵守“礼”,就要提倡百姓有一种精神力量,重视人的基本准则。

(4)“均无贫”与“均贫富”:“均贫富”是站在穷人即“贫”的立场是提出的重新分配社会财富的纲领;“均无贫”是孔子站在统治者即“富”的立场上提出的调和阶级矛盾的主张,和“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一致,不是均贫富,而是上下各得其分。

三、课后练习训练1孔子认为政治上最重要的事情是养生、送死和祭祀。

统治者要“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他反对横征暴敛,认为“苛政猛于虎”。

仁者爱人文言文加翻译

仁者爱人文言文加翻译

夫仁者,人心之根本,道德之源泉也。

古之圣贤,皆以仁为本,以爱为用。

仁者爱人,非独亲其亲,亦仁其仁;非独子其子,亦仁其子。

是以仁者之心,如日月之照,无所不覆;如江海之涵,无所不容。

吾闻之,仁者之爱人,如春风之化雨,润物无声。

其爱也,无求回报,无怨无悔。

是以其爱,如山之稳重,如水之深沉。

山者,仁者之胸怀;水者,仁者之柔情。

胸怀宽广,方能容纳百川;柔情似水,方能感化万物。

孟子曰:“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是以仁者,不独自爱,亦爱人;不独自敬,亦敬人。

爱人之心,如泰山之重;敬人之意,如秋水之明。

泰山不辞土壤,故能成其高;秋水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仁者爱人之道,非一日之功,亦非一时之欲。

夫仁者,必先自爱,然后爱人。

自爱者,必先修身,然后齐家。

修身齐家,而后治国平天下。

是以仁者,其心广大,其行简约。

广大者,无所不容;简约者,无所不达。

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此仁者爱人之极致也。

仁者爱人,如父爱子,母爱女,无有偏私。

是以其爱,如天地之博,如日月之明。

天地无私,故万物得生;日月无私,故万物得光。

仁者无私,故其爱无所不至。

夫仁者爱人之心,如大地之生,如春阳之暖。

大地生万物,春阳暖万物。

仁者爱万物,如春阳之暖,如大地之生。

是以其爱,如海之深,如山之高。

海深者,仁者之胸怀;山高者,仁者之志向。

然仁者爱人之道,非易行也。

盖仁者之爱,非私情之爱,乃公心之爱。

公心之爱,如天地之广,如日月之明。

天地广,故能容万物;日月明,故能照万物。

仁者爱,亦如是也。

故曰:仁者爱人文,非独爱人,亦爱物;非独爱物,亦爱己。

爱己者,方能爱人;爱人者,方能成仁。

成仁者,方能济世。

济世者,方能成圣。

是以仁者,其心广大,其行简约,其爱无私,其志高远。

【译文】仁者,是人心之根本,道德之源泉。

古代的圣贤,都是以仁为本,以爱为用。

仁者爱人,不仅仅亲近自己的亲人,也亲近他人的亲人;不仅仅爱护自己的子女,也爱护他人的子女。

论语选读《仁者爱人》课件(用)111

论语选读《仁者爱人》课件(用)111
人文关怀
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 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 之,必趋。(9.10)
仁人都有同情关爱弱者之心,都具有悲天 悯人的情怀。以上这些人都代表者礼和乐,儒 家主张礼乐治国。
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7.27) 民谚:劝君莫打三春鸟, 子在巢中望母归。
圣人取物有度
孟子曰:“今人乍见孺子将如于 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
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
孟子:
亲亲而仁民, 仁民而爱物。
易中天
仁 = 把人当人
= 以人为本

仁的作法: 爱 人
仁的本质:

曾参 (前505~前432),姓曾,名参,字子舆,
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山东济宁嘉祥县)人。十六 岁拜孔子为师,他勤奋好学,颇得孔子真传。积极 推行儒家主张,传播儒家思想。孔子的孙子孔汲 (字子思)师从参公,又传授给孟子。因之,曾参 上承孔子之道,下启思孟学派,对孔子的儒学学派 思想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和建树。他的修齐治平的 政治观,省身、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的孝道观 影响中国两千多年,至今仍具有及其宝贵的的社会 意义和实用价值,是当今建立和谐社会的,丰富的 思想道德修养。
何晏集解说:“丧者哀戚,饱食于其侧,
是无恻隐之心也。”认为孔子有恻隐之心,
所以在有丧事的人一起吃饭的时候,哀人所哀。 心有不安,所以食不甘味。
师冕见,及阶,子曰:“阶也。”及席,子曰:
“席也。”皆坐,子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
师冕出,子张问曰:“与师言之道与 (欤)?”
子曰:“然,固相师之道也。”(15.42)
➢播种一个行动,你会收到一个习惯;
➢播种一个习惯,你会收到一个个性;
➢播种一个个性,你会收到一个命运。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 不问马。(10.17)

《论语》选读读本(电子稿)

《论语》选读读本(电子稿)

《论语》选读第一章仁:仁者爱人(一)樊迟①问仁②。

子曰:“爱人。

”问知③。

子曰:“知人④。

”①樊(fán)迟:名须,字子迟,春秋末期鲁国人(一说齐国人),孔子的学生。

他求知心切,多次向孔子请教“仁”的学说。

②仁:二人成仁,即待人要亲善、关爱。

《论语》共有59章提到“仁”。

仁,是儒家的核心思想,包括忠、信、恕、孝、恭、敏、宽、惠、智、勇等。

正如冯友兰先生所言,“仁可以视为全德”。

③知:通“智”,智慧。

④知人:了解人。

(二)子曰:“君子成人之美①,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②。

”①.成人之美:成全别人的好事。

②反是:和这相反。

(三)子曰:“仁远乎哉①?我欲②仁,斯仁至矣。

”①仁远乎哉:仁德难道离我很远吗?②欲:想要,希望。

(四)子曰:“里①仁为美。

择不处②仁,焉得知③?”①里:住处,这里用作动词,居住。

②处(chǔ):居住。

③焉得知:怎么算得上是聪明呢?(五)樊迟问仁。

子曰:“居处恭①,执事敬②,与人忠③。

虽之④夷狄⑤,不可弃也。

”①居处恭:平日容貌态度端正庄严。

恭,端正。

②执事敬:工作严肃认真。

执事,担任工作。

③忠:忠心诚意。

④之:去,到,往。

⑤夷狄:边远蛮荒之地。

子曰:“当①仁,不让于师②。

”①当:面对。

②不让于师:对老师也不要谦让。

让,谦让。

(七)子曰:“唯仁者能好①人,能恶②人。

”①好:喜好。

②恶:厌恶,讨厌。

(八)子曰:“巧言①令色②,鲜③矣仁!”①巧言:花言巧语。

②令色:伪善的面貌。

③鲜(xiǎn):少。

第二章德:君子怀德(一)子曰:“君子怀①德②,小人怀土③;君子怀刑④,小人怀惠⑤。

”①怀:思,思念。

②德:道德,品行。

古时写作“惠”,从字的构造看,由“直”,“心”两个部件组成。

“直”是“值”的本字,相遇,相当之义;“心”表示与情态,心境有关。

“德”字的本义为心、行之所值,即思想、行为符合一定的价值观。

③土:土地,乡土。

④刑:法度,规范。

⑤惠:恩惠,利益。

(二)子曰:“君子喻①于义②,小人喻于利③。

《论语》选读之《仁者爱人》

《论语》选读之《仁者爱人》
仁者通过自己的善行和榜样来影 响他人,以德服人。
关怀他人福祉
仁者关注他人的福祉,乐于为他 人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仁者的影响力与培养
1
个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长
仁者通过不断学习和反思自我,提升自身的道德品质和影响力。
2
社会影响
仁者通过积极参与社会公益和服务活动,为社会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3
传承与教育
仁者通过传承和教育的方式,将仁爱的理念传递给更多的人。
论述仁爱的重要性
仁爱是社会和谐、人类进步的关键。只有当每个人都能够发展起仁爱的品质, 我们才能共同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结论及启示
通过《仁者爱人》章节的阅读和思考,我们深刻理解到仁与爱的重要性,以 及培养自己成为仁者对个人和社会的积极影响。
《论语》选读之《仁者爱人》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本次选读主题为《仁者爱人》。通过这一章节, 我们将深入探讨仁与爱的概念以及仁者的特征、行为和影响力。
什么是仁与爱?
仁与爱是人类在相互关系中最重要的道德要求。仁是一种善良、宽容、关怀他人的品质;而爱则是一种深深的情感 和对他人的无私奉献。
仁者的特征与行为
宽容包容
仁者对他人的错误和缺点能够包容和宽恕,愿意为他人提供帮助和支持。
真诚善良
仁者内心善良,对待他人真诚,始终保持善意和友好。
正直公平
仁者始终坚持正义、公平的原则,不偏袒一方,对待每个人都给予应有的尊重和关怀。
仁者对人的态度与处世之道
尊重与倾听
仁者对人保持尊重并且善于倾听 他人的意见和想法。
以德服人

论语选读《仁者爱人》课件3

论语选读《仁者爱人》课件3

人。
爱人者,人恒爱
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离娄下》) 荀子说:“仁,爱也,故亲。”(《荀子·大略》)
韩非子说:“仁者,谓其中心欣然爱人也。”(《韩非 子·解老》) 汉儒许慎的“仁,亲也。从人从二”,“仁者兼爱,故 从二”(《说文解字》),则说到了“仁”的根源与后 效。
仁者爱 人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仁之实践(表现)
[5.26]
侍:侍立
盍:何不
车马衣轻裘:把车马衣裘,名作状
共:共享
敝:使……损坏,形作使动
憾:悔恨
伐:夸
善:长处,形作名
施:夸耀,表白
劳:功劳
闻:听
安:使……安 使动 怀:名作动,关心
孔子颜与渊弟、子子各路之抒志己,志,如何认识这些“志”?
流于外在之“车、马、衣、裘、善、劳”,易得也;
博施:广泛给……好处 济:周济 其:表语气副词,恐怕 病:以……为难 名作意动 诸:之乎,兼词 立人:使人站得住 使动 达人:使人行得通 使动 仁之方:仁,形作动,实践仁

常见兼词
诸:之于/之乎
叵:不可
焉:于之/于此
盍:何不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积极为人)
• 忠=中+心 • (己)把心放在中间,自我端正; • (人)把人放在心中,对人诚实负责,尽
在《尚书》中“仁”字出现1次;
在《诗经》中“仁”字出现2次;
在《国语》中,“仁”字出现24 次;
在《左传》中,“仁”字出现33 109次。
《说文解字》中的“仁”
亲也,从人从二。
仁指仁爱,对人亲善。会意字,以人、 二会意,二人以上彼此都应当亲爱。
孟子说:“仁者爱人,有礼者敬

论语《仁者爱人-论语》原文及解读

论语《仁者爱人-论语》原文及解读

论语《仁者爱人-论语》原文及解读(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论语《仁者爱人-论语》原文及解读【导语】:[一三]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三三]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四一] 子曰:里仁为美。

仁者爱人知识点总结

仁者爱人知识点总结

仁者爱人知识点总结一、仁爱的含义仁爱是一个古老的中文词汇,最早出现在《周易》中。

《周易》是中国古代的一本经典著作,其中有一句话“是谓大德,仁者爱人。

”它告诉我们,仁者要有大德,而仁爱是大德的一种表现。

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仁爱首先是一种大德,是一种高尚的品德和处世之道。

所以仁爱并不是简单的“爱”,而是一种更加深刻的情感,是一种更加高尚的品质。

仁者要对他人抱有仁爱之心,而不是简单的怜悯或同情。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孔子对仁爱的理解深刻而准确。

孔子在《论语》中曾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无疑是对仁爱的诠释。

它告诉我们,仁爱不仅是对他人的爱护和关爱,更是一种对他人的尊重和关怀。

仁者要善待他人,正如他们希望被善待一样。

这种相互尊重和理解是仁爱的核心内涵,也是我们弘扬仁者爱人的关键所在。

二、仁爱的体现方式仁者爱人的理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而这一理念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首先,仁爱要求人们要尊重他人,尊重他人的权利、尊严和选择。

在现代社会,人们要尊重他人的职业、性别、宗教信仰、生活方式等,不能轻易剥夺别人的利益和权益。

而在家庭中,父母要尊重子女的选择和决定,夫妻之间要互相尊重,孩子要尊重父母,并关心他们的身体健康和心理状态。

尊重他人是仁爱的基本要求,也是仁者爱人的首要体现方式。

其次,仁者爱人还要求人们要关爱他人,关心别人的安危和幸福。

在现代社会中,有很多人因为种种原因而身陷困境,他们需要我们的关怀和帮助。

在这种情况下,仁者爱人要求我们要伸出援助之手,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不仅如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要给身边的人多一些关心和关怀,比如给老人搀扶、给孩子鼓励、给同事协助等等。

无论是大事还是小事,都体现了我们的仁爱之心,也是仁者爱人的实际行动。

此外,仁者爱人还要求我们要包容他人,尤其是对于别人的过错和错误要给予包容和谅解。

在人与人之间难免会有因为误解、矛盾和分歧,但是仁者爱人要求我们要心怀宽容之心,不计较过错,给予别人改过的机会。

仁者爱人译文及注释

仁者爱人译文及注释

仁者爱人译文及注释“仁者爱人” 出自《孟子・离娄下》原文: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

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有人于此,其待我以横逆,则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仁也,必无礼也,此物奚宜至哉?其自反而仁矣,自反而有礼矣,其横逆由是也,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忠。

自反而忠矣,其横逆由是也,君子曰:‘此亦妄人也已矣。

如此,则与禽兽奚择哉?于禽兽又何难焉?’是故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也。

乃若所忧则有之:舜,人也;我,人也。

舜为法于天下,可传于后世,我由未免为乡人也,是则可忧也。

忧之如何?如舜而已矣。

若夫君子所患则有之:非仁无为也,非礼无行也。

如有一朝之患,则君子不患矣。

”注释:1.存心:居心。

2.恒:常常。

3.横(hèng)逆:蛮横无理。

4.自反:自我反省。

5.奚宜:怎么应当。

6.由是:依然如此。

7.妄人:狂妄无知的人。

8.奚择:有什么区别。

9.难(nàn):责难。

10.终身之忧:终身的忧虑。

这里孟子指的是君子担忧自己不能像舜那样成为道德的典范。

11.一朝之患:突发的灾祸。

12.乃若:至于。

13.法:楷模,榜样。

14.由:同“犹”,还。

15.乡人:普通的乡下人,这里指没有道德修养的普通人。

译文:孟子说:“君子与一般人不同的地方在于,他内心所怀的念头不同。

君子心里总是装着仁和礼。

仁人爱别人,有礼的人尊敬别人。

爱别人的人,别人常常会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常常会尊敬他。

假如这里有个人,他以蛮横无理的态度对待我,那么君子必定会自我反省:我一定是不仁,一定是无礼,不然这种事情怎么会落到我头上呢?君子自我反省后做到仁了,自我反省后做到有礼了,可是那人的蛮横无理依然如故,君子必定再一次自我反省:我一定是不忠。

君子自我反省后做到忠了,可是那人的蛮横无理还是照旧,君子就会说:‘这不过是个狂妄无知的人罢了。

像他这样,和禽兽有什么区别呢?对于禽兽又有什么可责难的呢?’所以君子有终身的忧虑,但没有突发的灾祸。

高二(上)语基默写背诵(重点版)

高二(上)语基默写背诵(重点版)

《必修五——论语选读》语音一、非多音字:浸渍.(zì)谏.阻(jiàn)逶迤..(wēi,yí)紫绡.(xiāo)慵.懒(yōng)嗜.好(shì)鹰隼.(sǔn)青睐.(lài)婆娑.(suō)精湛.(zhàn)偏袒.(tǎn)强悍.(hàn)蛊.惑(gǔ)磨砺.(lì)老趼.(jiǎn)根茬.(chá)挚.爱(zhì)镌.刻(juān)铁砧.(zhēn)缂.丝(kâ)铁臼.(jiù)船坞.(wù)险衅.(xìn)床褥.(rù)拔擢.(zhuï)修葺.(qì)栏楯.(shǔn)先妣.(bǐ)濒.临(bīn)寥.落(liáo)金钏.(chuàn)谂.知(shěn)玉醅.(pēi)浩淼.(miǎo)跋.涉(bá)晤.面(wù)憔.悴(qiáo)鼓枻.(yì)赁.屋(lìn)喋.血(diã)不惮.(dàn)炫.耀(xuàn)蔑.视(miâ)富庶.(shù)社稷.(jì)八佾.(yì)僭.越(jiàn)狂狷.(juàn)瓤.肉(ráng)醴.酪(lǐ)醴酪.(lào)渣滓..(zhāzǐ)妊.娠(rân)妊娠.(shēn)碾.砣(niǎn)碾砣.(tuï)怂.恿(sǒng)蓓.蕾(bâi)蓓蕾.(lěi)倜.傥(tì)倜傥.(tǎng)嗟.悼(jiē)嗟悼.(dào)凝滞(zhì)踌躇(chïu)踌躇.(chú)柙.椟(xiá)柙椟.(dú)凝眸.(mïu)镀.金(dù)干燥.(zào)蘸.水(zhàn)蓬蒿.(hāo)枯槁.(gǎo)竹篙.(gāo)晦.朔(huì)晦朔.(shuî)追溯(sù)铁屑.(xiâ)贮.藏(zhù)储.藏(chǔ)伫.立(zhù)祠.堂(cí)侍.坐(shì)渗.漉(shân)萌蘖.(niâ)罪孽.(niâ)哺.育(bǔ)逋.慢(bū)果脯.(fǔ)筵.席(yán)槲.寄生(hú)妖娆.(ráo)阻挠.(náo)污垢.(gîu)老妪.(yù) 垣.墙(yuán)亘.古(gân)盘桓.(huán)乳媪.(ǎo)洗涤.(dí)屠戮.(lù)邮戳.(chuō)奴婢.(bì)掐.丝(qiā)谄.媚(chǎn)诬陷.(xiàn)彭殇.(shāng)拜谒.(yâ)遏.止(â)偈.子(jì)俯瞰.(kàn)讪.上(shàn)狭隘.(ài)红缯.(zēng)胆怯.(qiâ)巢穴. (xuã) 螫.针(shì)剽.悍(piāo)骠.勇(piào)木讷.(nâ)栖.息(qī)休憩.(qì)胚.胎(pēi)粗糙.(cāo)绛.囊(jiàng)疱.疹(pào)栈.桥(zhàn)暮霭.(ǎi)赭.衣(zhě)莞.尔而笑(wǎn)黯.然泣下(àn)殒.身不恤(yǔn)殒身不恤.(xù)清流激湍.(tuān)曲水流觞.(shāng)游目骋.怀(chěng)放浪形骸.(hái)岁在癸.丑(guǐ)修禊.事也(xì)如合一契.(qì)锲.而不舍(qiâ)待贾而沽.(gū)箪.食瓢饮(dān)曲肱.而枕(gōng)驷.不及舌(sì)鳞次栉.比(zhì)博学笃.志(dǔ)诲.人不倦(huì)不悱.不发(fěi)斐.然成章(fěi)子哭之恸.(tîng)沂.水春风(yí)喟.然而叹(kuì)门衰祚.薄(zuî)茕茕.孑立(qiïng)呱呱.而泣(gū)矜.持作态(jīn)白泠.泠(líng)身陷囹.圄(líng)身陷囹圄.(yǔ)桀.骜锋利(jiã)桀骜.锋利(ào)芸芸.众生(yún)暴虎冯.河(píng)栅.栏围绕(zhà)珊.珊可爱(shān)姗.姗来迟(shān)侃侃.而谈(kǎn)付之一哂.(shěn)孙.以出之(xùn)趋而辟.之(bì)为人孝弟.(tì)弋.不射宿(yì)被.发左衽(pī)被发左衽.(rân)虎豹之鞟.(kuî)人焉廋.哉(sōu)友便佞.(nìng)举一隅.(yú)馁.在其中(něi)日啖.荔枝(dàn)巧笑倩.兮(qiàn)讦.以为直(jiã)项脊.轩志(jǐ)蜗.角虚名(wō)二、多音字:龟.裂(jūn)龟.甲(guī)剥.落(bō)剥.皮(bāo)归宁.(níng)宁.可(nìng)渔父.(fǔ)父.辈(fù)销行.(xíng)行.列(háng)攒.射(cuán)积攒.(zǎn)会.稽(kuài)会.猎(huì)地壳.(qiào)甲壳.(qiào)果壳.(kã)伺.机(sì)伺.候(cì)慰藉.(jiâ)枕藉.(jiâ)狼藉.(jí)掺.和(chān)创.优(chuàng)惩创.(chuāng)创.伤(chuāng) 山阿.(ē)阿.谀(ē)裨.益(bì)裨.将(pí)纤.维(xiān)纤.弱(xiān)纤.夫(qiàn)菲.薄(fěi)芳菲.(fēi)震颤.(chàn)打颤.(zhàn)颤.栗(zhàn)隽.永(juàn)隽秀.(jùn)阙.如(quē)宫阙.(quâ)便.辟(pián)圈.养(juàn)粘.贴(zhān)粘.稠(nián)熏陶.(táo)友谊.(yì)聚敛(liǎn)鄙陋没.世(mî)长歌当.哭(dàng)曲.水流觞(qū)千乘.之国(shâng)待贾.而沽悄.无声息(qiǎo)外强中.干(zhōng)刑罚不中.(zhîng)更.相为命(gēng)凭几.学书(jī)呼天抢.地(qiāng)期功强.近(qiǎng)强.颜欢笑(qiǎng)强.词夺理(qiǎng)长号.不禁(háo)三年之丧.(sāng)仁者乐.水(yào)闻乐.不乐(yuâ)恰如其分.(fân)与.人为善(yǔ)岁不我与.(yǔ)沐浴而朝.(cháo)朝.生暮死(zhāo)以杖荷.蓧(hâ)用行舍藏.(cáng)相.师之道(xiàng)恶.衣恶食(â)恶.居下流(wù)弋不射宿.(sù)日月星宿.(xiù)事君数.(shuî)夫子怃然(wǔ)背诵默写必修五杜牧《过华清宫》1、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仁者爱人》要点整理

《仁者爱人》要点整理

《仁者爱人》要点整理第五课《仁者爱人》要点整理一、概括孔子“仁”的内涵。

(1)“仁”的基本要点是“爱人”,而其具体体现则包含方方面面,诸如“教悌、谨信、爱众、亲仁、忠恕、博施济众、体谅人而不强加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重视人、关心弱者、珍爱生命等。

(2)“仁”是孔子哲学思想的核心。

二、在现代社会的人际交往中,你如何理解孔子的“忠恕”观?试作简要评述。

(1)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即对人尽心竭力,要积极为人。

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待人仁爱宽厚,要推己及人。

(2)孔子的“忠恕”观,意味着交往作为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沟通,首先要以对他人的关心友好、仁爱和善为前提,以宽厚善良的心地和包容开放的襟怀接纳对方,尽心竭力,与人为善。

(3)孔子的“忠恕”观是积极的,在今天仍然值得提倡和借鉴。

三、孔子的推己及人是什么意思?孔子是否定个人的利益吗?孔子的仁爱把孝悌视为根本,主张在“亲亲”的基础上推己及人,这是他实践仁的方法,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在考虑自己的同时要想到其他的人。

在这里孔子并没有否定个人的利益,只是强调一定要由自己的难处或愿望想到别人的难处愿望,并尽力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同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其实了也就是所谓的“忠恕”之道。

四、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

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

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1.从这两段文字看,孔子是如何评价管仲这个人物的?答:认为管仲不知礼,肯定管仲有仁德。

2.由此可以窥见孔子怎样的仁爱观?答:(1)孔子否定管仲“知礼”,是指管仲超越了一个臣子的本分,也像国君一样建“三归”、“反坫”、“塞门”(国君享有的建筑),在孔子看来,是违背了“礼”的等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仁者爱人》(重点版)一、核心解读:《论语》的核心部分是“仁”。

《论语》共21469个字,其中“仁”字共出现了109次。

孔子事事讲仁,处处讲仁,为政讲仁政,做人讲仁人。

他以其言行向人们昭示:仁爱与同情是人间正道。

孔子并不鼓励学生去寻找那些丰功伟业去做,而是谆谆教导学生做人的基本准则——“仁者爱人”。

孔子的学问是关于生命意义的学问,生命的终极目的在孔子看来就是伟大人格的形成。

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在解读儒家思想时说:“儒家所谓的仁爱,实际上包含了三个内容,即亲亲之爱、忠恕之道、恻隐之心。

”其中,亲亲之爱是仁的基础,忠恕之道是实践仁的方法,恻隐之心则是仁德的底线。

在此基础上延伸,才建立起了中华民族的伦理道德体系。

“亲亲之爱”也就是孝悌,即对长辈孝顺,对兄弟友爱,它是仁德的基础与起点。

一个人如有孝悌之心,并能将这份亲亲之爱博施于民,做到民胞物与,他就是圣者。

圣者即是仁德圆满的人。

“忠恕之道”的“忠”就是对人推心置腹,做事尽心尽力,也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即自己希望站得住,也让别人站得住;自己希望行得通,也让别人行得通。

而所谓的“恕”就是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多站在对方的立场上看问题,也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自己不愿意的,也不要强加于人。

作为普通人,未必有能力让别人“立”、让别人“达”,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则是每个人都能做得到的。

“恻隐之心”就是见有人遭遇不幸而心有所不忍。

从“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和“孔子相师”两章节我们可以体察到孔子对不幸者的同情心;孔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孟子“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则体现了圣人的恻隐之心普施与一切众生。

二、名句填空:01·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

行有余力,。

”★02·颜渊、季路侍。

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

”★03·曾子曰:“夫子之道,。

”04·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05·子曰:“岁寒!”06·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

”07·子曰:“知之者,;好之者,。

”08·子夏为莒父宰,问政。

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

;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09·子曰:“,小人长戚戚。

”10·子曰:“默而识之,,,何有于我哉”三、字词注音:曾参.(shēn)取譬.(pì)尧舜..(yáoshùn)季路侍.(shì)少.者怀之(shào)厩.焚(jiù)师冕.(miǎn)齐衰..(zīcuī)敝.之无憾(bì)一匡.天下(kuāng)瞽.者(gǔ)沟渎.(dú)桓.公(huán)弋.不射宿(yì)被.发左衽.(pīrèn)四、实词整理:1、找出句中通假字,并作解释:(1)弟子入则孝,出则弟.弟=悌,兄弟友爱(2)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被=披,披散(3)与师言之道与./ 管仲非仁者与.与=欤,语气词,相当于“吗”2、找出句中词类活用的字词,说明活用现象并作解释:(1)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立/达,使动用法,使…立;使…通达(2)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敝:使动用法,使……破(3)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安:使动用法,使……安逸(4)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纲:名作动,用纲捕鱼(5)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霸:使动用法,使……称霸(6)尧舜其犹病.诸!病:意动用法,以……为病(7)泛爱众而亲仁.。

仁:形作名。

仁人。

3、解释一词多义:施(1)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施:施恩(2)愿无伐善,无施.劳。

施:夸耀,表白(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施:强加济(1)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济:周济,帮助(2)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渡河病(1)尧舜其犹病.诸!病:对……感到为难(2)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病:生病一(1)吾道一.以贯之一:一个中心,一个基本观念(2)一.匡天下一:完全及(1)赐也,非尔所及.也。

及:达得到,做得到(2)师冕见,及.阶,子曰:“阶也。

”及:到方(1)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方:方法(2)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方:方圆(3)可使有勇,且知方.也方:道义,礼仪(4)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方:在,当事(1)何事.于仁!必也圣乎!事:致力(一说,止,仅)(2)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事:从事,实践,做(3)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事:侍奉(4)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事:事情道(1)吾道.一以贯之/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道:学说(2)子张问曰:“与师言之道.与”道:规矩(3)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训导(4)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道:治理(5)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道:道德(6)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道:志向4、解释其他字词:(1)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忠:忠诚无私,尽心竭力。

恕:宽厚体谅,推己及人(2)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诸:兼词,相当于“之于”(3)愿无伐善..。

伐善:夸耀长处。

施劳:夸耀功劳。

..,无施劳(4)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怀:关爱(5)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作:起身站立。

趋:快步走。

(6)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相:辅佐。

匡:匡正。

(7)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微:如果没有(8)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谅:小信(9)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经:上吊自杀,自缢。

五、虚词整理:而(1)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而:表并列,而且,并且。

(2)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而:表并列,而且,并且。

(3)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而:表递进,进而,而且。

(4)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而:表转折,却。

(5)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而:表转折,但是,却。

其(1)尧舜其.犹病诸!其:表推测,大概(2)民到于今受其.赐。

其:代词,他的(3)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其:表推测,大概以(1)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以:连词,用来,来(2)吾道一以.贯之。

以:介词,用之(1)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

之: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2)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之:结构助词,的(3)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之:代词,它(4)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之: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5)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之:代词,他们于(1)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于:介词,对,向(2)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于:介词,在六、说明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1)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宾语前置句(2)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

省略句(3)子食于有丧者之侧状语后置句(4)吾道一以贯之介宾前置句(5)何谓也宾语前置句七:翻译句子:(1)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

——我不愿别人把什么东西强加给我,我也愿意不强加给别人。

(2)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所谓仁,是说自己想站得住,于是也使别人站得住;自己想行得通,于是也使别人行得通。

(3)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何止是仁呢!那一定是达到了圣的境界了吧!尧舜对此恐怕都感到为难呢!(4)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如果没有管仲,我们大概已经披散着头发、衣襟向左开,沦落为蛮夷了吧。

(5)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管仲辅佐桓公,使他称霸诸侯,使天下一切得到匡正,人民直到今天还享受着他的恩赐。

八、思考题:(一)阅读《论语》中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有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1、“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集中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2、对管仲的评价,子贡和孔子的观点是否一致请作简要说明。

3、联系上面四则文字,谈谈你对孔子仁爱观的理解。

【答案】1、忠恕思想。

即为人处世要将心比心,推己及人。

2、不一致。

子贡认为管仲不是仁者,因为他不能为公子纠而死,反而去辅佐公子纠的政敌桓公。

而孔子则认为管仲是个仁者,因为他不拘小节而通达大义,成就了“一匡天下、泽被万民”的千秋伟业。

3、孔子仁爱观的核心是爱人,标准是社会利益和百姓利益。

仁的起点与根本是“孝悌”,仁的成就与圆满是“博施于民而能济众”的境界。

实现仁德的方法就是克己复礼、广行恕道。

先从修身做起,克服私欲,正心诚意,言行端正,彬彬有礼;再从身边的人、近边的事做起,爱自己的父母长辈,爱自己的兄弟姐妹;然后将心比心,推己及人,把对自己亲人的那份纯正之爱扩展开去,去爱普天之下的芸芸众生,乃至天地万物。

但孔子所提倡的仁爱是在礼仪规范下的有差别的仁爱,而不是无差别的兼爱与博爱。

(二)阅读《论语》中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

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注释】(1) 三归:相传是三处藏钱币的府库。

(2) 摄:兼任。

(3) 树塞门:树,树立。

塞门,在大门口筑的一道短墙,以别内外,相当于屏风照壁等。

(4) 反坫:坫,diàn。

古代君主招待别国国君时,放置献过酒的空杯子的土台。

1、从这两段文字看,孔子是如何评价管仲这个人物的2、从孔子对管仲的评价中可窥见孔子怎样的仁爱观【答案】1、孔子认为管仲不知礼,却肯定管仲有仁德。

2、孔子的仁爱观主要是看一个人对全社会的贡献。

孔子否定了子贡的观点,认为应该忽略管仲不知礼节的过错,肯定管仲的大节大信,这就说明孔子的仁爱观是通达权变的,而不是偏执凝滞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