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论语选读仁者爱人
语文版语文选修第5课《仁者爱人》ppt课件4
2019/8/28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12
谢谢欣赏!
2019/8/28
最新中小学教学仁和礼之 间存在着矛盾。
异同
• 都主张关爱别人,孔子的“仁爱”是建立在 “礼”的基础上,也是以“礼”为原则和指 导的,所孔子提倡“君君、臣臣、父父、子 子”,以亲情为纽带,推己及人,从家庭亲 人到整个社会以到万物,实现“仁爱”。墨 子的“兼爱”则是建立在所有人平等的基础 上,人与人之间互相友爱,利益共享。显然 这是一种理想主义的观点,在阶级社会里, 是难以实现的
(《论语》14.17) (1)从这两段文字看,孔子是如何评价管仲这个人物 的? (2)从孔子的评价中可以看出孔子“仁”的含义是怎 样的?
(1)认为管仲不知礼,肯定管仲有仁德。(2) 孔子认为 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九合诸侯,匡
正天下,使华夏民族免于衰落。由此看来,孔 子的“仁”标准是能维护王权、爱护百姓,而 不必拘于小信 。而具体则应从小事做起,落实 到个人的一切行为中。 当然,孔子肯定管仲仁
编后语
老师上课都有一定的思路,抓住老师的思路就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在上一小节中已经提及听课中要跟随老师的思路,这里再进一步论述听课时如何 抓住老师的思路。
① 根据课堂提问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在讲课过程中往往会提出一些问题,有的要求回答,有的则是自问自答。一般来说,老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 题都是学习中的关键,若能抓住老师提出的问题深入思考,就可以抓住老师的思路。
•忠 •恕 • 特殊句式:吾道一以贯之
忠是从积极的方面说,也就是 “己欲立而立 人,己欲达而达人。”自己想有所作为,也 尽心尽力 地让别人有所作为,自己想飞黄腾 达,也尽心尽力地让别人飞黄 腾达。这其实 也就是人们通常所理解的待人忠心的意思。
语文:2.5《仁者爱人》课件(1)(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
讨论:孔子的仁和礼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 “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 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 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 知礼?” 孔子说:“管仲的器量小呀!”有人问:“管仲节俭 吗?”孔子说:“他有三处豪华住宅,家臣也是一人 一职而不兼任,人事机构庞大极不俭约,怎么谈得上 节俭 呢?”又问:“那么管仲知礼仪吗?”孔子回 答说:“国君王宫门口设立照壁,管仲府邸门口也设 立照壁。国君同别国国君举行会见时在堂上有放置酒 杯的坫台,管仲府邸中也设置坫台。如果说管仲知礼 仪,还有谁不知礼仪呢?”
子贡的问题是:“有一 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矣。
你自己想有所树立,马上就想到也要 让别人有所树立;你自己想实现理想, 马上就会想到也要帮助别人实现理想, 能够从身边小事做起,推己及人,这 就是实践仁义的方法。 ——于丹
再读10.17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丧者哀戚,于其旁不能饱食,此所谓恻隐之心,就是同 情。
读7.9
不吃饱饭肯定不是礼的规定。而孔子之所以如 此,完全是他的“将心比心”,因为体味旁人的 心情,而使自己也保持了哀戚之心,所以吃不饱。
当然,我们今天没有必要真像圣人那样,去参加人家பைடு நூலகம் 丧礼就连饭都不吃饱,甚至,与死了亲属的人在一起吃 饭也不敢吃饱。但是,我们现在有些人又是不是该在人 家的丧事中去大吃大喝,猜拳行令喝老酒,麻将打到通 天亮呢?
子路轻财重义,人人可学。颜子有善
而不自称,卿大夫当如此;不施劳于 人民,国君当如此。孔子老安、友信、 少怀,视三者如一家人,境界更高。 子路忘物。颜子忘善。圣人忘己。 朱熹注:“夫子安仁,颜渊不违仁, 子路求仁”,这是三人不同点。共同 点则是均无私吝之心,只是程度高下 不同而已。
高中语文《论语》选读 五仁者爱人课件 语文版 新课标
“礼”的规范,是孔子一生的理想与追求。
孔子的“仁”,其精神就是“爱人”,从根本上说,孔子的社 会政治理想就是要建立一个人伦有序、重礼、融洽、和谐的 社会,因此,孔子要求以德治国。孔子的政治理想是打开孔 子思想大门的钥匙,明白了孔子的政治理想,也就理解了孔
子的政治主张——“仁”。
知能导练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忠恕(shù) 左衽(rèn) B.瞽者(ɡǔ) 作坊(zuō) C.梦魇(yǎn) 檄文(xí) )
三四句为全诗的中心,它展示了诗人对祖国的深厚情谊,使人 们看到了诗人对祖国美丽河山流连忘返的心境,从而表现了 诗的主旨。全诗即这样一贯而下,倾泄了一个驰骋沙场、为 国而战的诗人的炽热感情。
名 句 赏 背(学生用书P23)
1.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2.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3.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4.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5.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开 放 探 究(学生用书P25)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表现在社会政治方面就是“德政”。 这是孔子学说中处于思想境界高层的内容。那么为什么要提 倡“仁”,“仁”的具体内涵是什么?孔子认为如何才能做 到或者实现“仁”呢?
提示:孔子学说的核心是“仁”。“仁”是一种最完美的道德
品质,每一种美德都是“仁”的必要条件,全部美德的总和 构成“仁”。在孔子看来,“仁”和“礼”是融为一体的, “仁”是“礼”的精神支柱,“礼”是“仁”的一种体现。 个人的行为、道德符合“仁”的原则,社会政治制度实现
孔子办教育,把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放在第一位,而文化学习 只是第二位的事实上、历史上的任何阶级,办教育的目的是 为其政治服务,尤其重视学生的道德品行和政治表现,把 “德”排在“识”的前面,这是政治集团的需要。他们就是
高二语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学案仁者爱人 Word版含解析
仁的人生哲学思想是孔子整个思想体系的核心。
因为孔子自己说过“仁者人也”,孟子也说过“仁也者,人也”,二人异口同声,所说一致。
意思是说,仁说明人之所以为人的道理,因而孟子把仁和人二者连接起来说:“合而言之,道也。
”这个“道”,就是为人之道,也就是仁的人生哲学。
在孔子整个思想体系中“爱人”是仁的出发点。
第一,孔子的“爱人”完全是从现实社会的需要与可能出发的,含有深厚的实事求是的、理性的内容,不带任何虚无主义的幻想和宗教迷信的色彩。
例如,时至19世纪德国的费尔巴哈尚且认为,人类的爱(包括两性爱)只有“盖上宗教印章的时候,他才同意并承认它们是完美的”。
在费尔巴哈以前两千余年的孔子时代,虽然还没有宗教,但是天命、神鬼等迷信观念还是比较盛行的,孔子在自己提出“仁者爱人”这个观念时却没有受这些迷信观念的影响,而是坚持现实的观点。
第二,孔子是维护宗法封建社会等级制度的,因此他从等级制的现实出发虽然也提出了“泛爱众,而亲仁”,但是这个爱和仁仍然是有等差的,不是一律平等的。
墨子不同意孔子爱有等差的主张,提出“兼爱”的主张,他说:“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虽然墨子的兼爱思想在理论上、原则上比孔子的爱人思想看起来似乎较为高明,但是在等级森严、阶级分明的封建社会里,这却是行不通的。
而孔子仁的爱人思想,由于符合当时封建社会的实际,却容易被封建社会接受,从而在社会风俗和风尚中流传下来。
第三,虽然孔子提出了“仁者爱人”,但同时又提出了“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这就说明孔子的爱人不是不分善恶是非,一概都爱,而是除了爱有等差之外,还有爱与不爱、爱与恶的区别在内。
他说:“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
好仁者无以尚之。
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
”意思是说,爱好仁德的人非常好;厌恶不仁德的人本身就是实现仁德,也很好,可以避免不仁德的人用不仁德之事影响自己。
第四,孔子认为爱人要从大处、高处着眼,推己及人,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而不是小恩小惠,迁就姑息。
高中语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教学案:主题二 第五课 仁者爱人 Word版含答案
⊙第五课 仁者爱人⊙第六课 君子之风⊙第七课 求诸己⊙第八课 周而不比⊙第九课 出辞气远鄙倍第五课仁者爱人“如果老子和孔子打架,你会帮谁?”答案不外乎 两个,但原因一定五花八门。
但让出题方清华大学没想 到的是,这道自主招生面试题竟然招来网友铺天盖地的 声讨。
广大考生忽略了一个关键的问题,那就是老子和 孔子根本不会打架。
因为他们都是圣人,是智者。
因为老 子崇尚“道”,道为万物之源,知道事物相生相克的道理, 主张清静无为,他不会把孔子怎么样的;而孔子呢?他虽说习过武,但他崇尚“仁”,仁者爱人,讲究“和为贵”,他会以仁爱之心对待老子,放他一条生路。
这道题有多种答 法,关键在于考生对老子和孔子的思想了解多少,但不能拘 泥于打架本身,而要从他们的哲学思想出发,去解读“打架”二字。
在学习、生活中,每个人都应学会宽容,学会关爱,能推己及人,整个社会才会更加和谐美好。
今天,让我们走近孔子,进一步了解孔子“仁者爱人”的人格和思想。
[对应学生用书P25]管仲 齐国颍上(今安徽颍上)人。
名夷吾,又名敬仲,字仲,谥号敬,史称管子。
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周穆王的后代,管仲少时丧父,老母在堂,生活贫苦,不得不过早地挑起家庭重担,为维持生计,与鲍叔牙合伙经商,后从军,到齐国,几经曲折,经鲍叔牙力荐,[课标要求]1.背诵1.6、5.26两章。
2.掌握“病”、“伐”、“趋”、“微”、“其”、“经”在文中的意思,重点掌握“立”、“达”、“盍”、“诸”的意义和用法。
3.理解并默写下列语句:被发左衽;一匡天下。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朗读并标注本课句式特殊的句子。
5.明确“忠恕”内涵。
[发展要求] 1.认清孔子的“仁爱”与墨子的“兼爱”的区别。
2.正确理解孔子对管仲的评价。
为齐国上卿(即丞相),被称为“春秋第一相”,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霸主。
管仲的言论见于《国语·齐语》,另有《管子》一书传世。
高二语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讲义:主题二 第五课 仁者爱人 Word版含答案
第五课仁者爱人管仲齐国颍上(今安徽颍上)人。
名夷吾,又名敬仲,字仲,谥号敬,史称管子。
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周穆王的后代,管仲少时丧父,老母在堂,生活贫苦,不得不过早地挑起家庭重担,为维持生计,与鲍叔牙合伙经商,后从军,到齐国,几经曲折,经鲍叔牙力荐,为齐国上卿(即丞相),被称为“春秋第一相”,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霸主。
管仲的言论见于《国语·齐语》,另有《管子》一书传世。
管仲注重经济,反对空谈主义,主张改革以富国强兵。
他说:“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齐桓公尊管仲为“仲父”,授权让他主持一系列政治和经济改革。
管仲改革成效显著,齐国由此国力大振。
对外,管仲提出“尊王攘夷”,联合北方邻国,抵抗山戎族南侵。
这一外交战略也获得成功。
后来孔子感叹说:“假如没有管仲,我也要穿异族服装了。
”管仲之所以能相齐成霸,是与鲍叔牙的知才善荐分不开的。
管仲晚年曾感动地说:“我与鲍叔牙经商而多取财利,他不认为我贪心;同鲍叔牙谋事,我把事情办糟了,他不认为我愚蠢;我三次从阵地上逃跑,他不认为我胆小怕死;我做官被驱逐,他不认为我不肖;我辅佐公子纠败而被囚忍辱,他不认为我不知羞耻……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和基础。
“仁者爱人”的基本含义有:(1)家族成员间的亲善关系。
孝是指子女要尊敬、顺从父母、长辈;悌就是弟对兄要恭顺。
反过来,父母对子女必须慈爱,兄对弟要友善和爱护。
认为这是“仁”的出发点。
(2)“泛爱众”“仁者爱人”“博爱谓仁”,则是要用对待家庭成员间的友善态度来对待一切人和事物。
要设身处地为他人、万物着想,“推己及人”。
(3)“仁者爱人”表现在执政者身上就是要有爱民之心,实施仁政和德政,为老百姓谋利益,使老百姓能够安居乐业。
这些含义,概括起来就是人们要有友善、宽容、助人之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它是儒家思想家所倡导的一种价值原则或价值取向。
语文版语文选修第5课《仁者爱人》ppt课件3
首位女航天员刘洋
奥运会冠军焦刘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仁”是什么?
“仁”植根于人性,并依循着人性自 然健康的发展; “仁”是一种广博宏大的爱,包蕴着 一切美德; “仁”是一种勇气和力量,引导着人 实现善的理想。
重温仁者之心
子曰: 仁者爱人。 己所不欲,勿施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克己复礼为仁。 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曰:恭、宽、信、 敏、惠。
(担心)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困苦不堪)
文本研读
用树立自己的心,去真诚地帮助别人树立 , 用让自己发达的心,去帮助别人也发达。
3.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 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 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
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没有贪生怕死而损害仁的, 只有牺牲自己的性命来成全仁的。
6.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 身以成仁。”
古之“仁人志士”把“仁”看的比生命更可宝贵
求古仁人之心
1. 路曼曼以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2.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 。
屈原
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 。则忧其君
4.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范仲淹
5.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6.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文天祥
寻求今之“仁者”
一座城送一个人
----最美司机吴斌
2012年5月8日晚,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 正当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一群学生准备过马 路时,一辆客车突然失控冲了过来,与前方 停在路边的另一辆客车追尾相撞,被撞客车 猛力冲向正要过马路的学生。危险瞬间,本 可以躲开逃生的女教师张丽莉,奋不顾身去 救“最学美生教,师”自张己丽被莉 卷入车轮下,双腿粉碎性骨 折,高位截肢。张丽莉的事迹迅速传遍佳木 斯市、黑龙江省、全国各地,她的伤情也牵 动着人们的心,人们通过各种方式为这位 “最美女教师”祈祷、祝福。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五仁者爱人教案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
仁者爱人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又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可见,孔子认为礼乐不在形式,不在器物,而在于本质,本质就是“仁”。
怎么理解“仁”呢?成为“仁者”的条件是什么?“君子”一词是《论语》中出现频率极高的一个词。
那么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为君子?什么是君子的风范?普通人如何才能成为君子?是金子总会有发光的时候,要想让自己成为金子,我们应该怎样去做?圣哲孔子又是怎样使自己成为金子,让别人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呢?生活中,我们每个人交什么样的朋友,如何交朋友,看起来很简单,然而因交友不善误入歧途者却比比皆是,所以用心想一想就会发现,交友绝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
语言作为人类情感的一种表达方式,是心灵的外观。
对语言表达的重视也是孔子尚文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
关于语言表达,孔子发表过许多精辟独到的见解。
五仁者爱人《论语》的核心部分是“仁”。
《论语》共21 469个字,其中“仁”字的出现,有人统计有109次,这也就是说,《论语》中平均十几个字就出现一个“仁”。
密度之大、频率之高,实属罕见。
这位孔圣人是事事讲“仁”,处处讲“仁”,为政讲仁政,做人讲仁人。
他以其言行向人们昭示:仁爱同情是人间正道;做人的基本准则是:仁者爱人。
一、字音忠恕.(shù) 近取譬.(pì) 轻裘.(qiú) 师冕.(miǎn) 齐衰..(zī cuī) 冕衣裳.(chánɡ) 左衽.(rèn) 沟渎.(dú) 二、通假字1.入则孝,出则弟.弟,通“悌”,尊敬兄长 2.吾其被.发左衽矣 被,通“披”,披散 3.与师言之道与.与,通“欤”,吗 三、一词多义1.于⎩⎪⎨⎪⎧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介词,给②何事于.仁 介词,在③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介词,对 2.病⎩⎪⎨⎪⎧①尧舜其犹病.诸 以为难②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困苦,困顿③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担忧,担心 3.济⎩⎪⎨⎪⎧①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动词,救济,周济 ②同舟共济. 动词,过河,渡③无济.于事 动词,帮助 4.爱⎩⎪⎨⎪⎧①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爱护②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喜欢,爱好③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 爱惜,吝惜5.微⎩⎪⎨⎪⎧①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无②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深奥③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 副词,偷偷地,悄悄地 四、词类活用1.冕.衣裳者与瞽者 名词作动词,戴礼帽 2.管仲相桓公,霸.诸侯 名词作动词,称霸 3.老者安.之 使动用法,使……安逸 4.己欲立而立.人 使动用法,使……站得住 5.子钓而不纲.名词作动词,用绳取鱼 6.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 为动用法,为……而死 7.愿无伐善.,无施劳 形容词作名词,长处 8.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形容词作动词,吃饱 五、特殊句式1.非尔所及也 判断句2.子食于有丧者之侧 介词结构后置句3.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宾语前置句4.吾道一以贯之 宾语前置句1.如何理解“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鲁人版高中语文选修《论语》《孟子》选读仁者爱人——孔子论“仁”
新课导入
•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仁以为己任”“知 者不惑,仁者不忧”“克己复礼为仁”……作 为孔子的思想核心,“仁”是《论语》中出现 频率最高的概念,它带有哲学意味,是孔子心 目中一个崇高的伦理原则和道德标准。走入本 章,了解孔子思想的核心。
一、疏通文意 朗读课文
• 请同学们借助注释并查阅工具书,疏 通文意,在此基础上熟读课文。
课堂练习
• 鲜矣仁: 很少 • 务本: 致力于根本 • 令色: 装出讨人喜欢的脸色 • 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据为己有 • 恶乎: 哪里,怎么能
• 知者乐山:喜爱
作业布置
• 选择你喜欢的一则抄录并与同学交流。 • 谈谈“仁”的内涵,搜集孔子其他关于“仁”
的文段。
谢谢!
• “仁”的含义。 • “仁者”的表现。 • 实现“仁”的途径。
四、学思结合
• 孔子说“当仁不让于师”,我们应该 怎样理解?这和“尊敬师长”的说法 是否矛盾?
• 在《公冶长》中,孔子评价子路等人 时一再说“不知其仁也”,依据课文, 说说你的理解。
五、古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今用
• 本章的文段体现了怎样的思想?对现 今个人的品德修养有何启示?
• 听录音,注意读音、停顿、重音、节 奏,并与自己的注释核对。
二、翻译文章,识记古词
•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 静;知者乐,仁者寿。
•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 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三、整体感知
• 关于“仁”,孔子有很多论述。请以 小组为单位,从夏磊题目中任选一个, 依据文本,组织讨论,然后推荐一名 代表在班上发言。
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论语选读—仁者爱人》3
读四则,思考: A重点字。 B“仁”的思想内容包括哪一些?
重点字
1:入则孝 2:出则弟 3:吾道一以贯之 4: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5:何事于仁 6:尧舜其犹病诸 7: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8:能近取譬
从这几节看,孔子“仁”的思 想主要内容是什么?
孔子的思想核心 是“仁”,其具体 内容体现为 忠”“恕”,即一 方面要竭力为人, 一方面要推已及人。 具体的表现即“爱 人”
分析最后一节。思考:为什么孔子一方面
否定管仲知仁,一方面却肯定其为仁者?
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3.22)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 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 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 如其仁。”
《论语》的核心部分是“仁”。《论语》 共21,469个字,其中“仁”字出现,有人 统计有109次, 这也就是说,《论语》中, 平均十几个字中就出现一个“仁”。密度之
大、频率之高,实属罕见。这位孔圣人是事
事讲“仁”、处处讲“仁”,为政讲仁政,
做人讲仁人,他以其言行向人们昭示:仁爱
同情是人间正道,做人的基本准则是:仁者 爱人。
【译文】子路说:“齐桓公杀了公子纠,召 忽自杀以殉,但管仲却没有自杀。管仲不能 算是仁人吧?”孔子说:“桓公多次召集各 诸侯国的盟会,不用武力,都是管仲的力量 啊。这就是他的仁德,这就是他的仁德。”
孔子“仁”的标准是看一个 人对社会的贡献,看他能否维 护王权,安定百姓,而不是只 讲求小谅小信。关心民生疾苦, 始终是孔子的仁爱观。
总结:
《论语》中关于“仁”的阐述有很多,比如: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已复礼,
高二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 第五课 仁者爱人 学案 Word版含答案
仁的人生哲学思想是孔子整个思想体系的核心。
因为孔子自己说过“仁者人也”,孟子也说过“仁也者,人也”,二人异口同声,所说一致。
意思是说,仁说明人之所以为人的道理,因而孟子把仁和人二者连接起来说:“合而言之,道也。
”这个“道”,就是为人之道,也就是仁的人生哲学。
在孔子整个思想体系中“爱人”是仁的出发点。
第一,孔子的“爱人”完全是从现实社会的需要与可能出发的,含有深厚的实事求是的、理性的内容,不带任何虚无主义的幻想和宗教迷信的色彩。
例如,时至19世纪德国的费尔巴哈尚且认为,人类的爱(包括两性爱)只有“盖上宗教印章的时候,他才同意并承认它们是完美的”。
在费尔巴哈以前两千余年的孔子时代,虽然还没有宗教,但是天命、神鬼等迷信观念还是比较盛行的,孔子在自己提出“仁者爱人”这个观念时却没有受这些迷信观念的影响,而是坚持现实的观点。
第二,孔子是维护宗法封建社会等级制度的,因此他从等级制的现实出发虽然也提出了“泛爱众,而亲仁”,但是这个爱和仁仍然是有等差的,不是一律平等的。
墨子不同意孔子爱有等差的主张,提出“兼爱”的主张,他说:“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虽然墨子的兼爱思想在理论上、原则上比孔子的爱人思想看起来似乎较为高明,但是在等级森严、阶级分明的封建社会里,这却是行不通的。
而孔子仁的爱人思想,由于符合当时封建社会的实际,却容易被封建社会接受,从而在社会风俗和风尚中流传下来。
第三,虽然孔子提出了“仁者爱人”,但同时又提出了“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这就说明孔子的爱人不是不分善恶是非,一概都爱,而是除了爱有等差之外,还有爱与不爱、爱与恶的区别在内。
他说:“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
好仁者无以尚之。
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
”意思是说,爱好仁德的人非常好;厌恶不仁德的人本身就是实现仁德,也很好,可以避免不仁德的人用不仁德之事影响自己。
第四,孔子认为爱人要从大处、高处着眼,推己及人,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而不是小恩小惠,迁就姑息。
《论语》选读之《仁者爱人》
关怀他人福祉
仁者关注他人的福祉,乐于为他 人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仁者的影响力与培养
1
个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长
仁者通过不断学习和反思自我,提升自身的道德品质和影响力。
2
社会影响
仁者通过积极参与社会公益和服务活动,为社会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3
传承与教育
仁者通过传承和教育的方式,将仁爱的理念传递给更多的人。
论述仁爱的重要性
仁爱是社会和谐、人类进步的关键。只有当每个人都能够发展起仁爱的品质, 我们才能共同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结论及启示
通过《仁者爱人》章节的阅读和思考,我们深刻理解到仁与爱的重要性,以 及培养自己成为仁者对个人和社会的积极影响。
《论语》选读之《仁者爱人》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本次选读主题为《仁者爱人》。通过这一章节, 我们将深入探讨仁与爱的概念以及仁者的特征、行为和影响力。
什么是仁与爱?
仁与爱是人类在相互关系中最重要的道德要求。仁是一种善良、宽容、关怀他人的品质;而爱则是一种深深的情感 和对他人的无私奉献。
仁者的特征与行为
宽容包容
仁者对他人的错误和缺点能够包容和宽恕,愿意为他人提供帮助和支持。
真诚善良
仁者内心善良,对待他人真诚,始终保持善意和友好。
正直公平
仁者始终坚持正义、公平的原则,不偏袒一方,对待每个人都给予应有的尊重和关怀。
仁者对人的态度与处世之道
尊重与倾听
仁者对人保持尊重并且善于倾听 他人的意见和想法。
以德服人
语文版 高中语文 论语选读 仁者爱人
论语
论语 知——辨其经义论语
行——辨其行止
论语
行
15.42对待盲乐师,孔子放下身段为其指路,这体 现了孔子推崇的不止于表面礼节的仁爱思想,尽 心竭力帮助他人。在我们看来,我们要适应更现 代化更人性化的风尚,最重要的是对盲人的尊重, 维护他们的尊严也是种帮助。(向明中学 鲍婷 婷组 )
(向明中学 李毓同研究小组)
现代语境1: (假设)你身为医生,
门诊排着长队,你的老父 亲突发疾病前来就诊,你 是让他按照医院规定排队, 还是安排他优先看病呢?
现代语境2:
你是个医生,给病人做心脏
移植手术,这里有两个病人, 一个是六七十岁的老人,一 个是十岁左右的孩子,谁得 到这颗心脏,谁就能存活, 你会给谁?为什么?
行
15.42对待盲乐师不应区别对待,这样会让他觉 察到他的疾病,真正的仁爱是保持同等对待而 不是用有色眼镜去“帮助”,这样让其心灵所 受伤害更大。(向明中学 严水易组)
行
10.17孔子马棚失马只顾及人,却未考虑马,而 真正的仁爱应该是一种博爱,一种无私的大爱, 不仅限于人,还应包括动物在内,将众生的幸福 纳为己虑,才是大爱。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论语
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 行之明察精觉处即是知
论语
知行合一 明理向上
论语
论语明理向上论语论语仁者,人也
论语 知——辨其经义 论语
论语
知
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博施济众,无一人不遂其欲, 以我性情通于人,并使人无乎不通, 故夫子以为圣……仁道大成,方可 称圣。(《论语正义》)
论语 己欲立而立人论,语
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
论语 加,陵也。(《论语正论义》语)
论语
论语 己欲立而立人论,语
2018-2019学年语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学案:主题二++第五课+仁者爱人
第五课仁者爱人管仲齐国颍上(今安徽颍上)人。
名夷吾,又名敬仲,字仲,谥号敬,史称管子。
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周穆王的后代,管仲少时丧父,老母在堂,生活贫苦,不得不过早地挑起家庭重担,为维持生计,与鲍叔牙合伙经商,后从军,到齐国,几经曲折,经鲍叔牙力荐,为齐国上卿(即丞相),被称为“春秋第一相”,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霸主。
管仲的言论见于《国语·齐语》,另有《管子》一书传世。
管仲注重经济,反对空谈主义,主张改革以富国强兵。
他说:“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齐桓公尊管仲为“仲父”,授权让他主持一系列政治和经济改革。
管仲改革成效显著,齐国由此国力大振。
对外,管仲提出“尊王攘夷”,联合北方邻国,抵抗山戎族南侵。
这一外交战略也获得成功。
后来孔子感叹说:“假如没有管仲,我也要穿异族服装了。
”管仲之所以能相齐成霸,是与鲍叔牙的知才善荐分不开的。
管仲晚年曾感动地说:“我与鲍叔牙经商而多取财利,他不认为我贪心;同鲍叔牙谋事,我把事情办糟了,他不认为我愚蠢;我三次从阵地上逃跑,他不认为我胆小怕死;我做官被驱逐,他不认为我不肖;我辅佐公子纠败而被囚忍辱,他不认为我不知羞耻……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和基础。
“仁者爱人”的基本含义有:(1)家族成员间的亲善关系。
孝是指子女要尊敬、顺从父母、长辈;悌就是弟对兄要恭顺。
反过来,父母对子女必须慈爱,兄对弟要友善和爱护。
认为这是“仁”的出发点。
(2)“泛爱众”“仁者爱人”“博爱谓仁”,则是要用对待家庭成员间的友善态度来对待一切人和事物。
要设身处地为他人、万物着想,“推己及人”。
(3)“仁者爱人”表现在执政者身上就是要有爱民之心,实施仁政和德政,为老百姓谋利益,使老百姓能够安居乐业。
这些含义,概括起来就是人们要有友善、宽容、助人之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它是儒家思想家所倡导的一种价值原则或价值取向。
2019-2020学年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论语》选读课件:第二单元 1五 仁者爱人
第二单元 修 身
◎适用话题 这则材料可用于“为人之道”“换位思考”“道德修 养”等有关话题作文写作中。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修 身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修 身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修 身
♣看到穿着礼服的人,也是因为别人在进行庄重的祭祀 活动中,孔子应该也一样要努力去感受一份庄重的氛围。所 以,将心比心也要表达他的严肃庄重的态度。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真正的强者, 都有同情关爱弱者之心,都具有悲天悯人的情怀。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修 身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儒家的为人处世之道,一言以蔽之,是“恕道”,即推 己及人,多替他人着想。拿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处理任何事 情时,能换位思考,不能把自己的思想、观念等强加于别人。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多为他人着想,设 身处地地为他人多考虑,又怎能强制别人去做他不愿做的事 情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一种为人处世之道,也 是一种大智慧。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修 身
5.子钓而不纲._名__词__作__动__词__,__用__绳__取__鱼___ 6.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_为__动__用__法__,__为__…__…__而__死___ 7.愿无伐善.,无施劳__形__容__词__作__名__词__,__长__处____ 8.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__形__容__词__作__动__词__,__吃__饱____
第二单元 修 身
一、字音
忠恕.(shù) 轻裘.(qiú) 齐.衰.(zī cuī) 左衽.(rèn)
近取譬.(pì) 师冕.(miǎn) 冕衣裳.(cháng) 沟渎.(d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要求:
1、背诵1.6、5.26两章。 2、掌握“病”、“伐”、“趋”、“微”、 “其”、“经”在文中的意思,并重点掌握 “立”、“达”、“盍”、“诸”的意义和用 法。 3、理解并默写下列语句:就近取譬;被发左衽; 一匡天下;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4、朗读并标注本课句式特殊的句子。 5、明确“忠恕”内涵。理解“仁”的丰富内 涵。
学习目标
1、理解孔子“仁”的含义及其对于生命的尊重。 2、明确现代社会中继承仁爱思想的现实意义。 3、掌握文中涉及的文言文常识。
学习重难点
理解孔子“仁”的含义。
1.6
(1)弟子:一般有两种意义:一是年纪较小为人弟和为人 子的人;二是指学生。这里是用一种意义上的“弟子”。 (2)入:古代时父子分别住在不同的居处,学习则在外舍。 《礼记•内则》:“由命士以上,父子皆异宫”。入是入 父宫,指进到父亲住处,或说在家。 (3)出:与“入”相对而言,指外出拜师学习。出则弟, 是说要用弟道对待师长,也可泛指年长于自己的人。 (4)谨:寡言少语称之为谨。 (5)泛,广泛的意思。 (6)仁:仁即仁人,有仁德之人。
仁者爱人
心灵叩问
以爱的名义!
爱是什么? 你相信爱吗? 你知道世上有哪些类型的爱? 什么是人世间的大爱? 何人可成为你心目中爱的楷模?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仁字在《论语》中共出现109 次,有58章涉及,儒学甚至被称 为仁学。
仁字从象形字演化而来,《说 文》释为“仁,亲也,从人,从 二”,《礼记》郑玄注:“仁” 是“相人偶”之意,用以协调人 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1、仁者爱人即要求人人都学 会关爱别人。在此我们看到了 孔子不管尊卑贵贱,不管是残 疾人还是健康人,不管是老人 还是小孩,他都能做到彬彬有 礼,尽量为他人着想。 2、同样对万物,也以同等的心 对待。 3、孔子之所以这样做,说明 他极其尊崇“礼”,并尽量身 体力行,以恢复“礼”治的理 想社会。
作一作
孔子要求弟子们首先要致力于孝悌、谨信、爱众、亲 仁,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如果还有闲暇时间 和余力,则用以学习古代典籍,增长文化知识。这表明, 孔子的教育是以道德教育为中心,重在培养学生的德行修 养,而对于书本知识的学习,则摆在第二位。
孔子办教育,把培养学生的道 德观念放在第一位,而文化学习只 是第二位的。事实上,历史上的任 何阶级,无论奴隶主阶级、地主阶 级,还是资产阶级,教育都是为其 政治服务的,尤其重视学生的道德 品行和政治表现,把“德”排在 “识”的前面,这是阶级的需要。 他们就是要培养适应本阶级要求的 各方面人才。
课堂练习
1、读完课文,知道“仁”的根本是什么吗?
孝弟。这两点做好了才能做学问,所谓做学问,是要从 人生的经验中去体会,并不是死读书。所以孔子说: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 有余力,则以学问。”
2、“仁”的具体行为表现。
在志向上是“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课文小结:
5.26
(1)侍:服侍,站在旁边陪着尊贵者叫侍。 (2)盍:何不。 (3)伐:夸耀。 (4)施劳:施,表白。劳,功劳。 (5)少者怀之:让少者得到关怀。
孔子及其弟子们自述志向,主要谈 的还是个人道德修养及人为处世的 态度。孔子重视培养“仁”的道德 情操,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和学 生。从本段里,可以看出,只有孔 子的志向最接近于“仁德”。
1.下列各句中,标记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出则弟
弟:通“悌”,敬爱兄长。
B.忠恕而已矣
忠:对人尽心竭力。
C.何事于仁! 事:事情。
D.愿无伐善
伐:夸。
2.下列各句中,无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尧舜其犹病诸 B.己欲立而立人 C.老者安之 D.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