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治痰多
痰的中医辨证诊治初探
痰的中医辨证诊治初探一、中医对谈的认识(一)痰的定义和概念痰是气道在各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刺激气道所产生,并随咳嗽由气道排出的病理产物,也就是脏腑的病理产物。
痰是一种病态的现象,痰液中包含了粘液、异物、病原微生物,各种炎症细胞以及坏死脱落的粘膜上皮细胞等成分。
它可刺激呼吸道粘膜引起咳嗽,并会加重感染。
但应该强调是因咳嗽由气道所排出的分泌物,而非鼻腔和咽喉部位,不伴有咳嗽所产生的分泌物。
这种分泌物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痰。
(二)痰的成因祖国医学认为,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
痰的产生主要与肺、脾两脏有密切关系。
肺主气司呼吸,调节宗气(元气)的出入和升降。
当外邪侵袭人体时,肺失肃降,水道通调障碍,精气必渍肺成饮,聚而成痰,就会出现咳嗽、喘不能平卧等症;脾主运化水湿,如果湿邪侵犯人体,或思虑过度、劳倦内伤及饮食不节等,也会损伤脾胃,使其失去正常的运化功能,造成水湿内停、凝结成痰。
(三)痰的范围和划分实际上,中医学中“痰”的范围非常广泛,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包括了“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
有形之痰就是指呼吸道分泌、咳吐而出的痰液。
此外,有些疾病如眩晕、高脂血症、恶心呕吐、心悸气短、神昏或癫狂等病证也可能由痰引起。
但这种看不见的痰,就称作无形之痰。
下面就有形之痰(也就是狭义上所指的具体的痰),笔者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和认识,加以论述。
大体上“有形之痰”可分为寒痰、热痰、风痰、湿痰及燥痰。
二、辨痰诊治(一)传统辨痰诊治寒痰症见:咳痰色白清稀,口淡多涎,伴畏寒怕冷,或背冷肢凉,渴喜热饮,舌淡苔薄白而润,脉弦紧。
病机:寒邪犯肺肺失宣肃治则:宣肺散寒化痰止咳方选:小青龙汤或射干麻黄汤或苓甘五味姜辛汤加减。
桂枝6克,半夏9克,干姜6克,细辛3克,杏仁10克,荆芥9克,白前9克。
兼气喘加炙麻黄12克。
调护:积极治疗风寒感冒的同时,多饮白开水,或自行选用些如陈皮、桔梗等化痰的中药泡水喝等。
热痰症见:痰黄黏稠,怕热喜冷饮,便结溲黄,舌红苔黄或黄腻,脉滑数。
痰湿咳嗽
痰湿咳嗽证候咳声重浊,咳嗽痰多,痰白清稀,胸闷纳呆,困倦乏力,舌淡,苔白腻,脉滑。
辨证脾失健运,痰浊内生,痰湿渍肺,肺失宣肃,则咳嗽痰多,痰白清稀;湿浊困脾,故胸闷纳呆,困倦乏力;舌淡,苔白腻,脉滑为痰浊之象。
本证以咳声重浊,咳嗽痰多,痰白清稀,纳呆,舌淡苔白腻为特征。
痰湿咳嗽中医学对于咳嗽有很准确的命名:“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有声有痰为咳嗽”。
临床大多是有声还有痰,或因为有痰刺激咽喉而引起咳,很难截然分开是咳还是嗽,于是就并称为“咳嗽”。
正如《活法机要》所说“咳谓无痰而有声,肺气伤而不清也。
嗽谓无声而有痰,脾湿动而为痰也。
咳嗽是有痰而有声,盖因伤于肺气而咳,动于脾湿因咳而为嗽也。
”《黄帝内经》对于咳嗽论述很详细,还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
历代对咳嗽分类、命名多又杂,到明代张景岳提出分为“外感、内伤”二类,简明扼要,又实用。
对于外感咳嗽,他提出“六气皆令人咳,风寒为主。
”以胜认为,咳嗽虽然起因是“外感、内伤”,但是直接引起咳嗽的还是“痰湿”为多,所以就特别提出“痰湿咳嗽”,加以讨论。
对于咳嗽的辨证论治,首先要知道咳嗽的时间、节律、性质、声音、加重因素等。
如咳嗽白天多于夜间,咳嗽声重、急剧、或咽痒则咳嗽,多为外感风寒或风热引起;如果咳声嘶哑、病势急而病程短,为外感风寒或风热;病势缓病程长,为阴虚或气虚。
咳嗽声粗浊者多为风热或痰热伤津。
早晨咳嗽阵发加剧,咳嗽连声重浊,痰出咳嗽减轻者,多为痰湿或痰热咳嗽。
午后、黄昏咳嗽加重,或夜间有时有单声咳嗽,咳嗽轻微短促者,多为肺燥阴虚。
夜卧咳嗽较剧,持续不已,少气或伴气喘者,多为日久咳嗽导致气喘的虚寒证。
咳嗽而声低气怯者属虚,咳嗽声音洪亮有力者属实。
饮食肥甘、生冷而加重者多为痰湿。
劳累、受凉后加重者多为痰湿、虚寒。
情志郁怒而咳嗽而加重者多因于气火。
既然讨论“痰湿咳嗽”,就必须注意痰的色、味、量、质。
咳嗽而少痰,多属燥热、气火、阴虚;痰多的大多属痰湿、痰热、虚寒;痰白而稀薄的属风、属寒;痰黄而稠者属热;痰白质粘者属阴虚、燥热;痰白清稀透明呈泡沫样的属虚、属寒;喀吐血痰,多为肺热或阴虚;如脓血都有,为痰热淤结成痈;有热腥味或腥臭气的为痰热;味甜的属痰湿,味咸的属肾虚。
中医治疗痰证的常用处方
中医治疗痰证的常用处方痰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见到,其发病常见咳嗽喘促,眩晕呕吐,癫狂惊痫等,那么痰证在中医上是如何治疗的,这里我们就主要看看痰证的处方用药。
一、概述1.痰证及其常见证型 痰是指人体的一种病理产物,较稠浊,是由湿聚而成。
痰证是指痰聚而成病的一种病证现在临床上痰证分以下类型:脾不健运,聚湿生痰者,多为湿痰;火热内郁,炼津为痰者,多为热痰;阴虚肺燥,虚火灼津为痰者,多为燥痰;脾肾阳虚、饮邪不化或肺寒留饮者,多为寒痰;痰浊内生,肝风内动,挟痰上扰或外风挟痰者,多为风痰。
2.痰证的常用治法 根据痰证的临床分型,痰证的治法可分为燥湿化痰、清热化痰、润燥化痰、温化寒痰、熄风化痰五类。
凡用祛痰药为主组成,具有消除痰饮作用,治疗各种痰证的方剂,称为祛痰剂。
相应的祛痰剂则分为燥湿化痰剂、清热化痰剂、润燥化痰剂、温化寒痰剂、熄风化痰剂五大类。
(1)燥湿化痰剂:适用于湿痰证。
症见痰多色白易咳,胸脘痞闷,呕恶眩晕,肢体困倦,舌苔白腻或白滑,脉缓滑或弦滑。
湿痰之生,主要责于脾虚。
素体脾胃虚弱,又过食肥甘、生冷之品,脾失健运,水谷精微不能上归心肺反停聚为痰。
若思虑过度,劳倦伤脾,生活失节,以致中土虚弱,运化无权,水谷精微不归正化,也有生痰之弊。
若久居湿地,或冒雨淋湿,湿邪外侵,内应于脾土,湿土之气同类相召,脾土不能制湿,湿聚为痰。
湿痰为病,变化多端,在肺则咳嗽痰多,在胃则恶心呕吐,胸膈痞闷,在脾则肢体困倦,阻塞清阳不得上升则头眩心悸。
痰多色白易咳,或成块状,舌苔白滑而腻,脉濡缓,俱为湿痰内蕴之证。
燥湿化痰剂,常用燥湿化痰药如半夏、天南星、白芥子、白前等为主组成。
其在组方配伍方面的特点有以下几种:①配伍理气药。
湿为阴邪,痰因气滞,故燥湿化痰剂常配伍理气药;②配伍健脾渗湿药。
湿浊之生,主要责之脾虚,故治湿痰又常配伍渗湿健脾药,既能渗湿以助化痰之力,又可健脾以杜生痰之源;③配伍扶正之品。
多痰者,血必少,加之温燥化痰药常有易伤阴血之弊,故配伍扶正之品。
中医对于痰湿与瘀血的辨证与治疗
中医对于痰湿与瘀血的辨证与治疗中医是一门古老而独特的医学体系,它不仅注重疾病的治疗,更加注重对人体整体健康的维护。
在中医理论中,痰湿与瘀血是两种常见的病理状态,而且它们常常同时存在于一个人的身体中。
本文将探讨中医对于痰湿与瘀血的辨证与治疗方法。
一、痰湿的辨证与治疗1. 病因分析痰湿是由于饮食不当、气候潮湿或体内湿邪蓄积等因素引起的一种病理状态。
患者常常出现胸闷、痰多等症状,还可能伴有消化不良、腹胀等问题。
2. 辨证方法中医辨证是根据患者的症状、舌苔、脉象等信息来判断病因并制定治疗方案的过程。
在痰湿的辨证中,医生通常会检查患者的舌苔,如果舌苔厚腻且有痰湿感,则可以初步确定为痰湿体质。
3. 治疗方法针对痰湿病情,中医通常采用理气、温阳、化湿等方法来治疗。
常用的中药治疗方剂包括平胃散、茯苓六味丸等,它们都具有健脾、化湿的功效。
此外,调节饮食、保持适度体育锻炼也是痰湿治疗的重要手段。
二、瘀血的辨证与治疗1. 病因分析瘀血是指血液在体内循环不畅,堆积而形成的一种病理状态。
它常常由创伤、血液循环不畅、淤血等原因引起。
瘀血常表现为瘀斑、淤血、疼痛等症状。
2. 辨证方法在辨证时,医生会观察患者的皮肤颜色、舌质、脉象等信息来判断体内是否有瘀血存在。
如果舌质暗紫,脉象结实则可能为瘀血体质。
3. 治疗方法中医治疗瘀血常采用活血化瘀的方法。
常用的中药包括桃仁、红花、当归等,它们都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
此外,针灸、推拿等手段也是常用的瘀血治疗方法。
三、痰湿与瘀血的综合治疗在实际临床中,很多患者同时患有痰湿和瘀血的问题。
这时,中医师通常会进行综合辨证,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综合治疗痰湿与瘀血常包括调理饮食、注意锻炼、中药治疗等多种方法。
中药方剂的选择上,医生会根据患者整体情况来配伍,以达到调理气血、祛湿化痰的效果。
饮食方面,一些湿气重的食物如油腻、甜食、冷饮等应避免或少吃,而多吃些健脾化湿的食材如薏苡仁、山药、扁豆等有助于改善痰湿和瘀血情况。
喉咙痰多是什么原因
喉咙痰多是什么原因相信很多朋友都会出现,喉咙痰多的现象,那么喉咙痰多是怎么回事?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喉咙痰多的原因,一起来看看。
喉咙痰多的原因一、局部原因:主要是由于急性咽炎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或者治疗没有达到一个彻底性,所以出现了反反复复发作和转化为了慢性咽炎、二、其他慢性炎症诱发原因:很多情况下,是由于患者本身患有了其他慢性炎症,但是又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从而导致的,如慢性鼻炎、鼻窦炎、鼻息肉等,长期炎症刺激咽喉部位,从而诱发咽喉炎的产生。
三、物理原因:随着城市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地方出现了空气质量指标的下降,广大市民在面对着空气出现的粉尘以及化学气体,都会对咽喉部位的粘膜组织造成一定的伤害性,从而诱发咽喉炎的发生。
喉咙痰多怎么办一、中医辨证治痰多中医将痰分为寒痰、风痰、热痰、湿痰及燥痰等。
嗓子里总是感觉有痰怎么办?。
1、寒痰由寒邪犯肺,使肺内津液凝聚成痰。
痰呈白色,病人怕冷,喜热饮,舌苔薄白或腻,小青龙汤加减:桂枝6克,制半夏10克,干姜6克,细辛 3克,杏仁10克,白芥子6克。
有气喘加炙麻黄6-9克。
2、风痰由风邪侵肺即伤风引起,开始痰白稀,以后可转黄黏痰,病人怕风,舌苔初起白,后转薄黄,杏苏饮加减:杏仁10克,苏叶6克,荆芥6克,前胡10克,桔梗lO克,白前 10克。
痰色转黄,加胆星6克,连翘1 O克,银花1 2克。
3、热痰由热邪侵肺或先受风或寒邪而发高热数天后,使津液烧灼而转化为黄黏痰,病人怕热喜凉饮,舌红苔黄腻,泻白散化裁:桑白皮10克,地骨皮1 0克,甘草5克,生石膏 30克,黄芩1 O克,杏仁10克,胆星6克。
4、湿痰湿邪侵人人体(如居潮湿环境),使肺、脾功能失调或饮食不节而运化失调引起。
痰为白色稀水样,病人有身重、倦乏或便溏等症,舌苔薄白或白腻,二陈汤加味:制半夏 10克,橘红10克,茯苓lO 克,炙甘草5克,杏仁10克,苡仁 1 5克,苍白术各10克。
5、燥痰由久旱气候干燥、燥邪侵肺,痰黏稠不易咳出或有咳血,病人觉口鼻咽燥等症,舌苔薄黄,清燥救肺汤出入:北沙参15克,天麦冬各lO克,生石膏30克,炙杷叶10克,杏仁10克,生地15克,浙贝10克,玉竹15克。
多痰宽胸化痰法治疗方案
一、概述多痰宽胸化痰法是一种中医治疗方法,主要适用于痰湿内阻、胸闷不适、咳嗽痰多等症状。
该法通过调理肺脾肾三脏,祛除痰湿,宽胸理气,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多痰宽胸化痰法的治疗方案。
二、病因病机1. 病因:多痰宽胸化痰法治疗的多痰症状,多因饮食不节、情志不畅、劳逸失度等因素导致。
2. 病机:痰湿内阻,肺失宣降,气机不畅,导致胸闷不适、咳嗽痰多等症状。
三、治疗方案1. 诊断要点(1)咳嗽痰多,痰液黏稠,色白或呈泡沫状。
(2)胸闷不适,呼吸不畅。
(3)肢体沉重,乏力。
(4)舌质淡胖,苔白腻,脉滑。
2. 治疗原则(1)燥湿化痰,宽胸理气。
(2)调理肺脾肾三脏,增强机体免疫力。
3. 治疗方法(1)中药治疗1)基础方:半夏9g,陈皮9g,茯苓9g,炙甘草6g,杏仁9g,苏子9g。
2)加减法:- 若痰多色白,加白芥子9g,干姜6g;- 若胸闷不适,加瓜蒌皮9g,薤白9g;- 若咳嗽痰多,加桔梗9g,百部9g;- 若肢体沉重,乏力,加白术9g,党参9g。
(2)针灸治疗1)主穴:肺俞、脾俞、肾俞、丰隆、太渊、足三里。
2)配穴:胸闷不适加膻中、内关;咳嗽痰多加天突、鱼际。
(3)推拿治疗1)揉肺俞、脾俞、肾俞,各3分钟。
2)揉丰隆、太渊、足三里,各2分钟。
3)按揉膻中、内关、天突、鱼际,各1分钟。
(4)食疗1)梨汁:取梨1个,洗净,去核,捣碎,取汁,每日早晚各服用1次。
2)银耳莲子羹:取银耳15g,莲子30g,冰糖适量,将银耳、莲子放入炖盅内,加水适量,隔水炖至银耳软烂,加入冰糖调味即可。
(5)生活方式调整1)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
2)适当锻炼,增强体质。
3)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
四、注意事项1. 治疗期间,注意饮食调养,避免食用油腻、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2. 适当增加运动,提高免疫力。
3. 遵医嘱,按时服药,切勿自行停药或更改剂量。
4. 针灸治疗期间,注意保暖,防止感冒。
5. 推拿治疗时,手法宜轻柔,避免用力过猛。
老中医治疗痰饮医案
老中医治疗痰饮医案摘要:I.引言- 介绍老中医治疗痰饮的医案- 阐述痰饮对人体的危害II.老中医治疗痰饮的医案分析- 第一位患者,症状:咳嗽、痰多、胸闷- 老中医的治疗方法:采用清热化痰的方剂- 治疗效果:患者的咳嗽、痰多、胸闷症状得到明显缓解- 第二位患者,症状:喉咙痒、痰多、气喘- 老中医的治疗方法:采用宣肺化痰的方剂- 治疗效果:患者的喉咙痒、痰多、气喘症状得到明显改善III.老中医治疗痰饮的医案总结- 治疗痰饮的方法: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质,采用不同的方剂进行治疗- 治疗原则:清热化痰、宣肺化痰、燥湿化痰等- 治疗效果:患者的症状得到明显缓解或改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正文:痰饮是中医常见的一种病症,指的是体内水液代谢障碍,导致水液停留,形成痰液。
痰饮对人体的危害很大,可以引起咳嗽、痰多、胸闷、喉咙痒、气喘等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在本次任务中,我将介绍老中医治疗痰饮的医案。
第一位患者,男性,45岁,主要症状为咳嗽、痰多、胸闷。
老中医经过诊断,认为该患者属于痰湿阻肺证,采用清热化痰的方剂进行治疗。
具体方剂为:黄连、黄芩、半夏、橘红、甘草等。
患者服用5剂后,咳嗽、痰多、胸闷症状得到明显缓解。
第二位患者,女性,35岁,主要症状为喉咙痒、痰多、气喘。
老中医经过诊断,认为该患者属于痰热阻肺证,采用宣肺化痰的方剂进行治疗。
具体方剂为:麻黄、杏仁、半夏、陈皮、甘草等。
患者服用3剂后,喉咙痒、痰多、气喘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综上所述,老中医治疗痰饮的医案分析表明,针对不同的患者症状和体质,采用清热化痰、宣肺化痰、燥湿化痰等不同的方剂进行治疗,可以有效缓解或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老中医治疗痰饮医案
老中医治疗痰饮医案
(最新版)
目录
1.痰饮的定义和病因
2.老中医治疗痰饮的方法
3.痰饮医案举例
4.治疗痰饮的注意事项
正文
一、痰饮的定义和病因
痰饮,中医学上指的是体内湿气凝聚成痰,痰饮停滞于各个脏腑、经络、组织之间而引起的病症。
痰饮的生成主要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病因包括饮食不节、情志不畅、外邪侵袭等。
二、老中医治疗痰饮的方法
1.理肺化痰:运用辛温散寒、宣肺化痰的药物,如麻黄、桂枝、杏仁等,以去除寒邪,恢复肺气宣降功能。
2.健脾化湿:运用健脾和胃、利湿化痰的药物,如茯苓、泽泻、半夏等,以加强脾运化水湿功能,减少痰饮生成。
3.温肾利水:运用温肾助阳、利水消肿的药物,如附子、肉桂、干姜等,以增强肾阳气化功能,促进水液代谢。
4.疏肝解郁:运用疏肝解郁、理气化痰的药物,如柴胡、枳壳、陈皮等,以调畅气机,改善痰饮形成的环境。
三、痰饮医案举例
患者,男,45 岁。
咳嗽痰多,色白质稀,易咳出,伴有胸闷、气喘,舌苔白腻,脉滑。
诊断为痰饮咳嗽,采用健脾化湿、理肺化痰法治疗。
处方:茯苓 15 克,泽泻 10 克,半夏 10 克,麻黄 6 克,桂枝 6 克,杏仁 6 克,炙甘草 6 克。
水煎服,每日一剂。
二诊:咳嗽减轻,痰量减少,胸闷、气喘症状缓解。
原方加减,继续服用三剂后症状消失。
四、治疗痰饮的注意事项
1.根据患者具体症状、体质、病因进行辨证论治,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2.注意饮食调养,忌食辛辣、油腻、生冷食物,增加健脾利湿食物的摄入。
3.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加强锻炼以增强体质。
感冒黄痰中医治疗方案
一、引言感冒是常见的呼吸道疾病,黄痰是感冒常见的症状之一。
中医认为,感冒黄痰属于“痰热互结”证型,治疗应以清热化痰、宣肺止咳为主。
本文将从中医理论出发,探讨感冒黄痰的治疗方案。
二、中医病因病机1. 病因感冒黄痰的病因主要有外感风寒、风热之邪侵袭,导致肺失宣降,痰热互结所致。
2. 病机(1)外邪侵袭:风热邪气侵袭人体,首先犯肺,肺气失宣,导致痰热内生。
(2)肺失宣降:肺气失宣,痰热内生,阻滞气机,肺络不畅,出现咳嗽、黄痰等症状。
(3)痰热互结:痰热互结于肺,阻滞气机,导致咳嗽、黄痰等症状加重。
三、中医辨证论治1. 辨证要点(1)咳嗽:咳嗽声重,痰黄稠厚。
(2)发热:恶寒发热,头痛身痛。
(3)口渴:口干咽痛,喜冷饮。
(4)舌象:舌质红,苔黄腻。
(5)脉象:脉浮数。
2. 治法清热化痰,宣肺止咳。
3. 方剂(1)银翘散加减组成:银花、连翘、薄荷、桔梗、甘草、芦根、竹叶、牛蒡子。
功效:清热解毒,宣肺止咳。
加减:发热重者,加石膏;咳嗽重者,加杏仁、百部;痰多者,加半夏、陈皮。
(2)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加减组成:麻黄、杏仁、甘草、石膏、黄芩、知母。
功效:辛凉解表,宣肺平喘。
加减:发热重者,加石膏;咳嗽重者,加枇杷叶、百部;痰多者,加半夏、陈皮。
四、中医食疗1. 饮食原则(1)清淡易消化: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油腻食物。
(2)多饮水:多饮水有助于稀释痰液,促进痰液排出。
(3)补充营养:饮食中注意补充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素。
2. 食疗方(1)梨汁:梨汁具有清热润肺、止咳化痰的作用,适用于感冒黄痰患者。
(2)蜂蜜柠檬水:蜂蜜柠檬水具有清热解毒、润肺止咳的作用,适用于感冒黄痰患者。
(3)百合粥:百合粥具有润肺止咳、清热解毒的作用,适用于感冒黄痰患者。
五、中医护理1. 环境护理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温度适宜,避免潮湿。
2. 休息护理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3. 饮食护理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生冷、油腻食物。
4. 服药护理按时按量服药,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
咽喉痰多的中医治疗方案
一、概述咽喉痰多,中医称之为“痰阻咽喉”或“痰饮内阻”,是指痰液停留在咽喉部位,导致咽喉不适、咳嗽、咯痰等症状的一种病症。
中医认为,咽喉痰多多由肺、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导致津液输布不畅,痰湿内生所致。
治疗咽喉痰多,中医主张以调理脏腑、祛痰止咳为主要方法。
二、病因病机1. 肺气虚弱:肺主气,司呼吸,若肺气虚弱,不能宣发肃降,则易导致痰湿内生,痰液停滞于咽喉。
2. 脾虚湿盛:脾主运化水湿,若脾虚湿盛,水湿内停,聚而成痰,痰湿上犯咽喉。
3. 肾阳不足:肾主水液代谢,若肾阳不足,水液代谢失常,痰湿内生,上扰咽喉。
4. 外感风寒:外感风寒之邪,侵袭肺系,导致肺气失宣,痰液内生,停滞咽喉。
5. 热毒侵袭:热毒侵袭咽喉,导致肺热壅盛,痰热互结,痰液增多。
三、中医治疗方案1. 调理肺气(1)方剂:苏子降气汤加减组成:紫苏子、杏仁、半夏、厚朴、前胡、桔梗、枳壳、甘草。
功效:降气化痰,宣肺止咳。
(2)中成药:苏子降气丸、川贝枇杷膏。
2. 健脾利湿(1)方剂:六君子汤加减组成:茯苓、白术、炙甘草、半夏、陈皮、生姜。
功效:健脾益气,燥湿化痰。
(2)中成药:六君子丸、参苓白术丸。
3. 温补肾阳(1)方剂:金匮肾气丸加减组成:附子、桂枝、熟地黄、山茱萸、山药、茯苓、泽泻、牡丹皮。
功效:温补肾阳,化气行水。
(2)中成药:金匮肾气丸、右归丸。
4. 外感风寒(1)方剂:小青龙汤加减组成:麻黄、桂枝、细辛、干姜、五味子、半夏、甘草、生姜。
功效: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2)中成药:小青龙颗粒、感冒清热颗粒。
5. 热毒侵袭(1)方剂:银翘散加减组成:金银花、连翘、薄荷、桔梗、牛蒡子、甘草、芦根。
功效:清热解毒,疏风散邪。
(2)中成药:银翘解毒片、感冒清热颗粒。
四、饮食调养1. 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2. 多吃具有润肺、止咳、化痰作用的食物,如梨、蜂蜜、银耳、百合等。
3. 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痰液稀释排出。
咳嗽的中医辨证施治
咳嗽的中医辨证施治咳嗽是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之一,中医如何辨证施治咳嗽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咳嗽的中医辨证施治,希望大家喜欢!咳嗽的中医辨证施治一、风寒咳嗽症状:咳嗽频作,咳声重浊,痰多色白,甚则喉间有痰鸣声,恶风畏寒,头痛倦怠,塞鼻不通,喷嚏流清涕,喉痒声重,舌苔薄白,舌淡红,脉象浮紧,指纹青浮露。
治法:辛宣止咳。
方药:麻黄3克、苏梗6克、杏仁6克、陈皮6克、前胡6克、桔梗6克、僵蚕6、法半夏6克、白前6克、甘草3克。
痰多气促而喘加紫菀6克,款冬花6克,改苏梗为苏子。
咳嗽日久加百部9克。
胃口差,舌苔浊腻加茯苓9克,莱菔子6克。
二、肺寒咳嗽症状:多发生于冬季,咳嗽痰多,凌晨咳嗽频繁,吐清稀白沫,甚则痰鸣气促,口淡,纳呆,便溏,面色白,形神困乏,厚衣怕冷,舌淡苔白润,脉沉迟或沉滑,指纹色青沉滞。
治法:温肺止咳。
方药:苏梗6克、茯苓9克,苏梗9克、砂仁3克(后下)、防风6克、法半夏6克、紫菀6克、百部9克、枇杷叶9克、甘草3克。
喉中痰鸣加僵蚕6克,以化痰解痉,必要时加白芥子5克。
腹满加川朴5克。
胃口差,大便次数多者加白术6克,麦芽12克,谷芽12克。
三、风热咳嗽症状:多发于春季及初秋,咳嗽,痰色黄稠,咳痰不畅,发热恶风、汗出,鼻流浊涕,咽喉干痛,口渴欲饮。
大便干燥,小便黄赤,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指纹紫蓝。
治法:疏宣止咳。
方药:桑叶6克、连翘6克、牛蒡子6克、瓜蒌皮8克、桔梗6克、薄荷4克、甘草3克、前胡6克、杏仁6克、、菊花8克、枇杷叶8克。
热盛舌红加黄芩6克。
痰稠多者加川贝6克,鱼腥草9克。
口渴加芦根9克,天花粉6克。
咽喉红痛加板蓝根9克,岗梅9克。
四、肺热咳嗽症状:平素多食辛温厚味或油炸煎炒,嗜吃朱古力。
咳声高亢,咳嗽时面红,剧时掣引胸胁痛,咳痰带血,痰粘难咯,喉痛咽干,便秘,尿赤舌红,苔黄干,脉滑数,指纹色紫。
治法:清宣宁咳。
方药:桑白皮9克、瓜蒌皮6克、桔梗6克、杏仁6克、牛蒡子6克、枇杷叶9克、甘草3克、车前子6克、茯苓9克、白芍6克。
中医辨证论治
咳嗽反复发作,尤以晨起咳甚,咳声重浊,痰多,痰粘腻或稠厚成块,色白或带 灰色,胸闷气憋,痰出则咳缓、憋闷减轻。常伴体倦,脘痞,腹胀,大便时溏, 舌苔白腻,脉濡滑。
燥湿化痰理气止咳
二陈汤合三子
养亲汤
痰热郁肺
咳嗽气息急促,或喉中有痰声,痰多稠粘或为黄痰,咳吐不爽,或痰有热腥味, 或咳吐血痰,胸胁胀满,或咳引胸痛,面赤,或有身热,口干欲饮,舌苔薄黄腻, 舌质红,脉滑数。
振奋心阳,化气利 水
苓桂术甘汤
痰火扰心
心悸时发时止,受惊易作,胸闷烦躁,失眠多梦,口干苦,大便秘结,小便短赤, 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清热化痰,宁心安 神
黄连温胆汤
悸
心
证型
症状
治法
主方
心血瘀阻
心胸疼痛,如刺如绞,痛有定处,入夜为甚,甚则心痛彻背,背痛彻心, 或痛引肩背,伴有胸闷,日久不愈,可因暴怒、劳累加剧。舌质紫暗,有 瘀斑,苔薄,脉弦涩
阴虚津亏感受外邪,津液不能作汗达邪,身热,手足心热,微恶风寒,少汗,头 昏心烦,口干,干咳少痰,鼻塞流涕,舌红少苔,脉细数
滋阴解表
加减葳*汤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牛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干葛木香甘桔茯,气虚外感最相宜。
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姜桔梗随,草枣薄荷八味共,滋阴发汗功可慰。
益气养阴,活血
通脉
人参养荣汤
生脉散
心肾阴虚
心疼憋闷、心悸盗汗,虚烦不寐,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口干便秘,舌红 少津,苔薄或剥,脉细数或促代。
滋阴清火,养心
和络
天王补心丹
心肾阳虚
心悸而痛,胸闷气短,动则而甚,自汗,面色晄白,神倦怯冷,四肢欠温 或肿胀,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苔白或腻,脉沉细迟
中医治疗咳嗽辩证法
中医通常将咳嗽分为风热、风寒、痰湿、痰热、阴虚燥热五个证型,治疗时根据各证型表现不同,选用成药也有区别。
一、风寒咳嗽:患者表现为咳嗽痰稀,气急咽痒,伴有头痛、鼻塞、流清涕、怕冷、稍有发热、无汗、肢体酸痛等。
一般选购:1、通宣理肺口服液:口服,每日2-3次,成人每次20毫升。
忌吃生冷油腻食物。
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患者禁止服用。
2、解肌宁嗽丸:口服,每日两次,1岁每次服半丸;两岁以上每次服1丸。
适用小风寒咳嗽。
忌吃生冷油腻食物。
二、风热咳嗽:患者表现为咳嗽气粗,或咳声嘎哑,痰粘稠或黄稠,咯痰不爽,常伴发热、口干、咽喉疼痛等。
一般选用:1、川贝止咳露:口服,每日3次,成人每次15毫升。
服药时,忌食生冷油腻食物。
糖尿病患者禁用。
2、川贝清肺糖浆:口服,每日3次,成人每次15-30毫升。
不是感冒引起的咳嗽、大便溏泄患者及婴儿最好不用。
寒咳、胃寒呕吐、糖尿病患者禁服。
三、痰湿咳嗽:患者表现为咳嗽痰多,咳声重浊,痰白粘腻或稠厚或稀薄,早晨咳嗽咯痰尤甚,喉间常呼噜呼噜作响,胸闷吐清水,不想吃东西等。
一般选用:1、橘红片:口服,成人每日两次,,每次6片。
服药期间忌食辛辣油腻食物;寒咳、虚咳不宜服。
2、苏子降气丸:口服,成人每日1-2次,每次6克。
服药期间,忌食生冷肥腻食物;避免风寒;热咳、虚咳、干咳无痰患者禁用。
四、痰热咳嗽:患者表现为咳声连连,痰少质粘,难以咯出,发热咽干口渴,胸闷胁痛气喘等。
一般选用:1、二母宁嗽丸:口服,成人每日两次,每次1丸。
风寒咳嗽、痰量多而持续咯痰的患着不宜服;忌辛辣食物。
2、止嗽定喘口服液:口服,每日2-3次,成人每次10毫升。
患高血压、心脏病及糖尿病患者慎用本品。
五、阴虚燥热咳嗽:患者表现为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丝,不易咯出,咽干或疼痛等。
一般选用:1、养阴清肺膏:口服,成人每日2-3次,每次10-20毫升。
忌辛辣油腻食物;咳嗽痰多患者不宜服用;孕妇、糖尿病患者禁服。
2、百合固金丸:口服,成人每日两次,每次1丸。
中医关于痰的理解和治疗理念
中医关于痰的理解和治疗理念1. 痰的概念与来源在中医里,痰可不是我们常见的那些粘糊糊的东西,它可是个复杂的“家伙”。
有些人觉得,咳嗽时嗓子里冒出的那一口痰就叫痰,实际上,痰是由身体里的“湿气”和“热气”混合而成的。
嗯,你没听错,湿气和热气!就像一对老冤家,闹得不可开交。
湿气是从外界环境来的,比如天气潮湿,吃了凉东西,或者内心烦躁。
热气呢,可能是因为吃了太多辛辣的食物,或者熬夜玩手机,让身体负担重重。
咳出的痰,实际上就是身体在告诉你:“嘿!我需要清理一下!”1.1. 痰的种类说到这里,痰还有不同的“身份”,可不能一口咬定。
一般来说,痰有清痰和浊痰之分。
清痰,顾名思义,颜色清澈,像是大海里的水;而浊痰呢,颜色黄黄的,粘稠得像是刚熬好的糖浆。
清痰多是寒湿引起的,容易在秋冬季节肆虐,而浊痰则多是内热导致的,像个小火炉一样,总是要冒烟。
1.2. 痰的危害咳咳,咳痰虽小,但危害可不小。
长时间的痰积在身体里,容易导致呼吸不畅,像被堵了住的马路一样,心情也会跟着变得糟糕。
而且,有些朋友常常觉得嗓子里有痰,却怎么也咳不出来,真是叫人着急。
这样下去,不仅对身体有害,心情也会像过山车一样跌宕起伏。
人一旦心情不好,身体更容易“失控”。
2. 中医的治疗理念好,既然说到危害,那我们就来聊聊中医是怎么治痰的。
中医在治疗痰的过程中,讲究的是“辨证论治”。
就像医生先要了解病人的“身世背景”,才能对症下药。
简单来说,痰的治疗不是“一刀切”,而是要看病人的整体情况。
2.1. 辩证施治比如说,有的人咳嗽时带着清脆的声音,痰却少得可怜,可能就是寒湿的表现。
这种情况下,医生可能会推荐一些温热的药材,像生姜、桂枝,帮助驱散寒气。
相反,如果你咳得厉害,痰又黏又黄,那就得对付内热了,可能会用点清热化痰的药,比如黄芩、百合。
这些药就像是“清道夫”,把体内的杂物清理得干干净净。
2.2. 饮食与生活方式除了药物,饮食也是个关键的部分。
中医认为“食物是最好的药”。
老中医治疗痰饮医案
老中医治疗痰饮医案摘要:一、痰饮的概念与病因二、老中医治疗痰饮的方法三、病例分析与治疗过程四、预防与调理痰饮的方法五、结论与建议正文:痰饮,是指体内水液停滞、凝聚而成的病理产物。
在中医理论中,痰饮可分为寒痰、热痰、湿痰等类型,其病因多种多样,包括外邪侵袭、饮食不当、情志失调、久病体虚等。
痰饮不仅会影响呼吸、消化等系统,还可导致全身性疾病。
本文将介绍一则老中医治疗痰饮的医案,并探讨预防与调理痰饮的方法。
一、痰饮的概念与病因痰饮是指体内水液停滞、凝聚而成的病理产物。
痰饮的成因有外邪侵袭、饮食不当、情志失调、久病体虚等。
根据症状和体质,痰饮可分为寒痰、热痰、湿痰等类型。
二、老中医治疗痰饮的方法老中医治疗痰饮注重辨证论治,根据不同类型采用相应的方法。
如寒痰宜温化,热痰宜清热,湿痰宜健脾燥湿等。
治疗方法包括中药汤剂、中成药、针灸、拔罐、刮痧等。
三、病例分析与治疗过程患者,男,45岁,因长期咳嗽、痰多就诊。
患者自述咳嗽反复发作,痰液黏稠,难以咳出。
舌苔白腻,脉滑。
根据症状和舌脉辨证,患者属湿痰咳嗽。
治疗方法:采用健脾燥湿、化痰止咳的中药汤剂治疗。
方剂组成:茯苓、白术、甘草、半夏、陈皮、厚朴、杏仁等。
患者服药7天后,咳嗽明显减轻,痰液减少。
继续调理1个月,症状基本消失。
四、预防与调理痰饮的方法1.饮食调理:避免过于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纤维的食物。
2.增强体质:加强锻炼,提高免疫力,避免外邪侵袭。
3.调节情志: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志失调导致的痰饮。
4.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早睡早起,避免熬夜。
5.定期体检:发现病症及时就医,防止病情恶化。
五、结论与建议痰饮是一种常见的病理现象,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
通过本案例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老中医治疗痰饮的方法和疗效。
在生活中,我们要重视痰饮的预防和调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体质,从而远离痰饮的困扰。
咳嗽中医辨证论治
咳嗽中医辨证论治(1)风寒袭肺:症状:咳嗽声大,痰稀白,伴有头痛、鼻塞、鼻清、恶寒、发热、无汗、关节酸痛,咳嗽时咽部痒或胸痛,舌苔薄白,脉浮或紧。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主方:杏苏散。
(2)风热犯肺:症状:咳嗽痰浓而黄,咳痰不爽,口干咽痛,伴发热,头痛,鼻黄,多汗,舌苔薄黄,脉浮。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化痰。
主方:桑菊饮。
(3)燥热伤肺:症状:咳嗽痰少或干咳无痰,痰难粘,咳嗽胸痛,口鼻咽干,或痰中带血。
初期可伴有微寒、体热、鼻塞、头痛,舌红、苔薄黄、脉数。
治法:疏散外邪,润肺止咳。
主方:桑杏汤。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4)痰湿蕴肺:症状:咳嗽痰多,痰白色粘稠,易咳出,胸闷,有时恶心;或无精打采,舌苔白腻,脉滑。
治法:健脾燥湿、化痰止咳。
主方:二陈汤。
(5)痰热壅肺:症状:咳嗽、气短、痰黄黏,或面红、口渴口渴、喘息鼻音激越、便秘、舌红、津液黄少、脉滑。
治法:清热解毒,化痰止咳。
主方:清金化痰汤。
(6)肺气虚损:症状:气短,咳嗽音低,咯痰稀,自汗畏寒,面色晦暗,易感外感,舌淡,脉弱。
治法:补益肺气,益气固表。
主方:玉屏风散。
(7)肺阴亏耗:症状:干咳无痰,痰少而粘,痰中带血,咽部痒,声音嘶哑,手脚发热,或午后潮热,口干颊红,舌红津液少,脉数。
治法:滋阴清热,润肺止咳。
主方:百合固金汤。
想了解更多2020护士资格证考试的精髓,欢迎关注医教网2020护士资格证考试专栏!下面是2020护士资格证考试的政策动态、必备信息和备考技巧!。
中医内科学:痰饮辨证施治
中医内科学:痰饮辨证施治为考生提供中医内科学知识:重要考点痰饮辨证施治。
1.痰阻于肺证候:常因感受风寒湿热之邪,或咳喘日久出现,咳嗽气喘,或痰鸣有声,痰多色白,易于咯出,或伴有寒热表证,苔薄白腻,脉浮或滑。
治则:宣肺化痰。
2.痰蒙心窍证候:多因七情所伤,如抑郁、暴怒等,或感受湿浊邪气,可见神昏癫狂,胸闷不痛,或昏倒于地,不省人事,喉中痰鸣,苔白腻,脉滑等症状。
治则:化痰开窍。
3.痰蕴脾胃证候:多由饮食不节,思虑劳倦所致。
可见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痞满不舒,倦怠乏力,身重嗜睡,苔白腻,舌胖,脉濡缓。
治则:健脾化痰。
4.肝经痰郁证候:多由肝气郁结所致。
可见咽中不适,似有物梗塞,胸胁隐痛,嗳气,易怒善郁,苔薄白腻,脉弦滑。
治则:解郁化痰。
5.痰动于肾证候:多因久病及肾,阳虚水泛,或虚火灼津为痰。
可见喘逆气促,动则尤甚,或浮肿畏寒,腰膝冷痛,晨泄尿频,舌淡,脉沉细,或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弦细带数等。
治则:肾阳虚者应温肾化痰,肾阴虚者应滋肾化痰。
6.痰留骨节经络证候:因多种原因形成的痰浊流窜于骨节经络,可见骨节疼痛肿胀,肢体麻木不仁,或半身不遂,或口眼歪斜,或见瘰疬,瘿气,结节,肿块,苔白腻,脉弦滑等。
治则:软坚消结、通络化痰。
7.痰饮证候:脾阳虚弱,水饮停留于胃肠,可见脘腹坚满而痛,胃中有振水声,呕吐痰涎清稀,口不渴或渴不欲饮,头目眩晕,或肠间水声漉漉,舌苔白滑或黄腻,脉弦滑等症状。
治则:以温阳化饮或攻逐水饮为原则。
8.悬饮证候:水饮流注于胁间,络道被阻,气机升降不利,可见胸胁胀痛,咳唾、转侧、呼吸时疼痛加剧,气短息促,舌苔白,脉沉弦。
治则:攻逐水饮。
9.溢饮证候:因肺脾输布失职,水饮流溢于四肢肌肉,可见肢体疼痛而沉重,甚则肢体浮肿,小便不利,或见发热恶寒而无汗,咳喘痰多泡沫,舌苔白,脉弦紧。
治则:攻逐水饮。
10.支饮证候:水饮侵犯胸肺,肺气上逆,可见咳喘胸满,甚则不能平卧,痰如白沫量多,久咳面目浮肿,舌苔白腻,脉弦紧等。
风痰阻络中医辨证依据
风痰阻络是中医的一个病证,主要是由于风邪和痰邪侵袭人体,导致经脉受阻,进而出现一系列与经络相关的症状。
风痰阻络的中医辨证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风痰阻络的主要症状包括肢体或半身肌肉无力,麻木不仁,关节不利,或面肌抽搐,口眼歪斜,舌强不语,或兼见眩晕、头痛等。
这些症状都反映了风痰阻于经络,气血不通的情况。
2. 患者可能伴有头痛、眩晕、口眼歪斜等症状,这是风邪的表现。
痰则通常表现为患者体重沉困、痰多、胸闷、恶心等症状。
3. 望诊时,舌头和脉象可能发生变化,如舌质淡红,苔薄白腻,脉弦滑等,这些表现反映了风痰阻络的病理特点。
4. 闻诊中,患者可能表现出咳嗽、咳痰等症状,这也是风痰阻的常见表现之一。
5. 触诊时,可能发现患处有结节或条索状物,按压时疼痛或不适,这些都是风痰阻在经络局部表现出的症状。
总的来说,风痰阻络的中医辨证依据主要表现在症状、体质、舌象、脉象等多个方面。
在治疗上,中医常采用祛风化痰、通络止痛的方法,如使用祛风散寒、化痰通络的药物进行调理,同时配合针灸、推拿等中医技术,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咨询专业医师以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浅析痰湿证的中医论治
浅析痰湿证的中医论治发表时间:2009-07-23T10:01:08.89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第14期供稿作者:柴长春 (海伦市妇幼保健院黑龙江海伦 152300) [导读] 临床表现为咳嗽痰多,色白质稀,或吐涎沫,或痰鸣喘促,或呕恶纳呆,肢体困重,眩晕心悸,面色萎黄或虚浮,舌淡胖,苔滑腻,脉滑或缓。
【关键词】痰湿证痰湿证是指因脾虚失运,津液输布失常,水湿内停所致湿浊内停,日久成痰,痰浊阻肺证,出现以咳嗽痰多,色白,胸部痞闷为主症的证候。
临床表现为咳嗽痰多,色白质稀,或吐涎沫,或痰鸣喘促,或呕恶纳呆,肢体困重,眩晕心悸,面色萎黄或虚浮,舌淡胖,苔滑腻,脉滑或缓。
1 证候诊断咳嗽痰多,色白质稀,胸部痞闷,身困神倦,四肢乏力,口不渴或呕恶纳呆,腹胀便溏,眩晕心悸,肢重嗜卧,舌淡胖,舌白腻,苔滑腻,脉滑或缓弦滑。
咳嗽痰白,易咯出或气喘;或恶心呕吐;或见头晕目眩;手足软弱无力,走行不灵或握物不牢;或见神识模糊或昏迷。
符合脾虚失运,津液输布失常,或湿浊内停,蕴久成痰,痰浊阻肺的病机。
多见于肥胖之人,是本虚标实,气虚阳虚为本,多痰多湿为标。
湿痰证可见于现代医学的慢性气管炎,肺心病,慢性胃炎,耳性眩晕,小儿麻痹后遗症和神经根炎后遗症等。
2 辨证分析与治疗2.1 湿痰咳嗽证本证因湿痰聚肺、湿痰壅阻于肺,肺失宣肃,气逆而咳为喘。
症见咳嗽痰多,痰白而粘,胸脘闷胀,或喘不能平卧,咯痰出而稍舒,或伴呕恶,舌淡苔白腻,脉滑。
可见于慢性气管炎,哮喘。
治疗宜健脾燥湿,化痰止咳。
常用方剂二陈汤,半夏15 g、橘红15 g、茯苓9 g、炙甘草5 g。
半夏辛温性燥,燥湿化痰,降逆和胃而止呕;橘红理气燥湿,使气顺而痰消;茯苓健脾渗湿,俾湿去脾旺,痰无由生;生姜降逆化饮,既可制半夏之毒,又能助半夏、橘红行气消痰;甘草调和诸药,润肺和中。
四药共奏健脾燥湿,化痰止咳之效。
湿痰,加苍术、白术。
寒痰,加姜汁。
脾气不运而生湿,法当理气调中;水湿凝聚而生痰涎,又宜燥湿化痰;俾中焦健运则湿无由积,湿不生痰则诸证自解,此为澄本清源之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辨证治痰多
中医将痰分为寒痰、风痰、热痰、湿痰及燥痰等。
寒痰:由寒邪犯肺,使肺内津液凝聚成痰。
痰呈白色,病人怕冷,喜热饮,舌苔薄白或腻,
小青龙汤加减:桂枝6克,制半夏10克,干姜6克,细辛3克,杏仁10克,白芥子6克。
有气喘加炙麻黄6〜9克。
风痰:由风邪侵肺即伤风引起,开始痰白稀,以后可转黄黏痰,病人怕风,舌苔初起白,
后转薄黄,杏苏饮加减:杏仁10克,苏叶6克,荆芥6克,前胡10克,桔梗1O克,白前10克。
痰色转黄,加胆星6克,连翘1O克,银花12克。
热痰:由热邪侵肺或先受风或寒邪而发高热数天后,使津液烧灼而转化为黄黏痰,病人怕
热喜凉饮,舌红苔黄腻,泻白散化裁:桑白皮10克,地骨皮10克,甘草5克,生石膏
30克,黄苓1O克,杏仁10克,胆星6克。
湿痰:湿邪侵人人体(如居潮湿环境),使肺、脾功能失调或饮食不节而运化失调引起。
痰为白色稀水样,病人有身重、倦之或便澹等症,舌苔薄白或白腻,二陈汤加味:制半夏10克, 橘红10克,茯苓1O克,炙甘草5克,杏仁10克,茵仁15克,苍白术各10克。
燥痰:由久旱气候干燥、燥邪侵肺,痰黏稠不易咳出或有咳血,病人觉口鼻咽燥等症,舌
苔薄黄,清燥救肺汤出入:北沙参15克,大麦冬各1O克,生石膏30克,炙杷叶10克,
杏仁10克,生地15克,浙贝10克,玉竹15克。
化痰的中成药:
1、鲜竹沥水:每日3〜4次,每次10〜15毫升。
2、复方竹沥水(祛痰灵):每日3次,每次2支。
3、痰咳净:每日3次,每次1匙。
★中医食疗治痰多
蜂蜜润肺止咳丸
露蜂房、僵蚕各等份,蜂蜜适量。
将3味药研末,炼蜜为丸。
每日2次,每次6克。
功效:润肺化痰、散结消肿。
适用于肺癌咳嗽明显者。
甘草雪梨煲猪肺
甘草10克、雪梨2个、猪肺约250克。
梨削皮切成块,猪肺洗净切成片,挤去泡沫,与甘
草同放砂锅内。
加冰糖少许,清水适量小火熬煮3小时后服用,每日1次。
功效:具有润肺除痰作用,适用于咳嗽不止者。
冰糖杏仁糊
甜杏仁15克,苦杏仁3克,粳米50克,冰糖适量。
将甜杏仁和苦杏仁用清水泡软去皮,捣烂加粳米、清水及冰糖煮成稠粥,隔日一次。
功效:具有润肺祛痰、止咳平喘、润肠等功效。
白果枣粥
白果25克、红枣20枚、糯米50克。
将白果、红枣、糯米共同煮粥即成。
早、晚空腹温服功效:有解毒消肿等作用。
银杏蒸鸭
白果200克,白鸭1只。
白果去壳,开水煮熟后去皮、蕊,再用开水焯后混入杀好去骨的
鸭肉中。
加清汤,笼蒸2小时至鸭肉熟烂后食用。
可经常食用。
功效:具有补虚平喘,利水退肿。
适宜于晚期肺癌喘息无力、全身虚弱、痰多者。
莲子鸡
莲子参15克,鸡或鸭、猪肉适量。
莲子参与肉共炖熟,适当加入调料即可。
经常服用,补肺、益气、生津。
功效:适用于肺癌气血不足者。
冬瓜皮蚕豆汤
冬瓜皮60克,冬瓜子60克,蚕豆60克。
将上述食物放入锅内加水3碗煎至1碗,再加入适当调料即成,去渣饮用。
功效:除湿、利水、消肿。
适用于肺癌有胸水者。
★西医诊治痰多
正常人痰量很少。
在吸烟者或呼吸道有病变时,痰量就增多。
今介绍常见痰多的几种疾病:
1、慢性支气管炎遇寒凉后易犯咳、喘、痰多,经久不愈,可形成肺气肿及肺心病。
在合并细菌感染时,痰黄黏且发热。
2、肺炎大叶性肺炎时有铁锈痰,并伴发冷发热。
3、肺结核发热、盗汗,形成肺空洞时痰量多,化验能找到结核菌,可伴有血痰。
4、支气管扩张痰量很多,可分成稀、黏稠、特黏稠三层,也可伴咳血。
5、肺脓疡痰量特多而臭,伴发热。
6、绿脓杆菌感染痰呈绿色或黄绿色,较黏,伴发热。
7、肺癌咳痰稀或稠,有时带血,晚期痰也臭。
为了查清痰多的病因,应到医院详细检查,如拍x线胸部照片。
可疑肺癌时,应照断层片
或胸部cT检查,验痰查,找癌细胞,最好做气管镜检查,以便早确诊、早手术、早放疗或化疗。
如果是感染,应做痰培养检查。
培养出致病菌后,还需做药物对该菌的敏感试验,以便有针对性的使用抗生素。
今介绍3种化痰的常用西药:
1、氯化俊:每日3次,每次饭后服0. 3〜O. 6克。
2、必消痰:每日3次,每次8〜16毫克。
3、短甲半胱氨酸:每日3次.每次0. 6克(1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