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研究与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研
究与分析
摘要: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一种常见皮肤病,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多与病毒感染有关,临床症状常表现为瘙痒、感觉异常、刺痛等,机体的病理变化主要包括神经电生理改变、神经敏化等。
由于西药对其治疗效果有限,有研究提出可从中医角度出发进行临床研究。
中医针灸治疗为常用治疗手段,方式较多,包括针刺疗法、体针、耳针、艾灸法、刺络拔罐法等,通过临床研究发现,中医针灸治疗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费用低等优点,可为医疗机构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值得推广。
关键词:针灸疗法;带状疱疹;神经痛;临床研究
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方法多,疗效好,副作用小,而且费用低。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 ,针灸可以激发机体内部的生理应激系统 ,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使机体痛阈提高 ,免疫功能加强 ,同时可以促进内源性阿片肽类物质的分泌 ,产生镇痛作用 ,针灸还可以使炎性灶的血管通透性降低 ,抑制炎性物质渗出 ,从而起到治疗作用。
另外,针灸可以调节血管的舒缩活动及皮肤温度的变化,在针刺时,外周血管呈舒张反应,改善了局部的血液循环,有利于致痛物质的加速清除和破坏。
通过以针刺为主的中医外治法辨证施治,疏通经络、调畅气血,避免了药物可能带来的副作用 ,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
所以针灸治疗带状疱疹皮疹消退后遗神经痛具有疗程短、疗效高的特点 ,同时避免了药物可能带来的副作用 ,能够迅速减轻患者的痛苦治愈率较高,复发率较低,安全无副作用。
可行性高,效果良好,可为医院带来较好的经济及社会效益,值得推广。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一种常见皮肤病,主要侵犯皮肤及脊神经后根 ,引起该神经感受区内疼痛 ,同时在相应的皮肤表面产生带状疱疹特有的节段性丘疱疹 ,以水泡多见。
该病好发于春秋季节 ,成人多见。
带状疱疹中医称之为缠腰火丹(《医宗金鉴》), 此症俗名“蛇串疮”、“蛇丹”。
有干、湿不同 ,红、黄之异 ,皆如累累珠形 ,干者色红赤 ,形如云片 ,上起风
粟 , 作疼发热。
湿者色黄白 ,水泡大小不等 ,溃烂流水 ,较干者多疼。
而带状
疱疹后遗神经痛则属中医的“蛇丹愈后痛”范畴。
1.中医对带状疱疹的认识
病因病机:本病多因情志不遂 ,肝经火盛 ,肝郁化火 ,饮食失调 ,以致脾
失健运 ,湿浊内停 ,郁而化热 , 湿热搏结 ,外感毒邪郁于皮肤或湿热内蕴于腠理、闭阻肌肤而发;病久正虚无力驱邪外出 ,邪毒稽留不去 ,余毒未清 ,导致肌
肤营卫壅滞 ,气血凝结阻于经络 ,不通则痛。
中医辨证分型:1、肝胆热盛型:局部皮损鲜红 ,疱壁紧张 ,灼热刺痛。
自觉口苦咽干、口渴 ,烦闷易怒 ,食欲不佳。
小便赤 ,大便干或不爽。
舌质红 ,
舌苔薄黄或黄厚 ,脉弦滑微数。
2、脾经湿热型:皮肤颜色较淡 ,疱壁松弛 ,疼痛略轻 ,口不渴或渴而不欲饮 ,不思饮食 ,食后腹胀 ,大便时溏 ,女性患者
常见白带多。
舌质淡体胖 ,舌苔白厚或白腻 ,脉沉缓或滑。
3、气滞血瘀型:
皮疹消退后局部疼痛不止 ,拒按。
舌质暗红 ,苔白 ,脉弦细。
2.西医病因及病理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 - 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致。
对此病毒无免疫力的儿童被
感染后 ,发生水痘。
部分患者被感染后成为带病毒者而不发生症状。
由于病毒有
亲神经性 ,人体感染后可以长期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内或三叉神经节内。
在无
免疫的人群中 ,30 %隐性感染 ,健康成发病率一般为 0. 2 %。
当机体抵抗力下
降后 ,在各种诱发因素刺激的作用下 ,隐性感染病毒再次活动、生长、繁殖 ,
使受侵犯的神经节发炎及坏死 , 产生神经痛 ,同时活动的病变沿着周围神经纤
维而移动到皮肤上 ,在皮肤表面产生带状疱疹特有的节段性丘疱疹或泡。
现代医
学认为其发病与机体免疫功能有关 ,故在老年人、局部创伤后、亚急性红斑狼疮、淋巴瘤以及在较长期接受激素、免疫抑制剂及放射治疗等免疫功能低下人群较
正常人明显易感。
本病可获终生免疫 ,偶有复发。
3.临床表现
病初 3~4 日可有轻度发热、全身不适、食欲不振等前驱症状。
患处常有带
索状刺痛 ,其疼痛常发生在皮疹出现之前 ,或伴随皮疹出现 ,少数亦可发生在
皮疹出现之后。
患处皮肤出现云片状紫红色丘疹 ,多为粟米至绿豆大小之呈簇
集状水疱 ,1~2 天后迅速演变成为大水泡 ,累累如串珠 ,水泡沿神经近端发展
排列呈带状 ,疱群之间间隔正常皮肤。
严重者可出现血痕、脓疱或坏死结成黑痂。
轻者可仅表现为皮肤刺痛 ,或潮红。
一般经 7~10 日 ,疱壁松弛 ,疱液混
浊 ,而后逐渐吸收 , 干痼。
愈后遗留暂时性的红斑或色素沉着。
其好发部位依
次为肋间神经、三叉神经、颈部神经及腰骶神经分布区 ,并可见于腰、腹、四肢、头部及耳部等处皮肤以及鼻、口腔等处黏膜。
疱疹多不超过体表正中线 ,
有时中线对侧有少数皮疹为横过对侧的神经小分支受累所致。
儿童及青年的病
程 2~3 周 ,疼痛轻微。
老年人相对较长为 4~6 周。
受累神经支配区皮肤感觉
过敏。
疼痛始于疱疹前或同时 ,随疱疹消退而好转。
疼痛程度多随年龄增大而
加剧 ,老年患者疼痛剧烈难忍 , 入夜更甚 ,可整夜不能入眠 ,常持续数月或更久。
约有半数中老年患者于皮疹消退后 ,可遗留疱疹后神经痛。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其临床表现为疱疹所
致皮损局部出现刺痛或触痛 , 疼痛较剧。
呈烧灼样、刀割样、沿神经放射 ,而
后遗神经痛可持续数月至数年 ,这可能是由于老年人的免疫力低下 ,神经组织修
复过程较慢 ,因此疼痛也较持久 , 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
由于病毒侵犯的部位、病变程度不同 ,有以下几种特殊类型: (1) 眼疱疹:为三叉神经眼支受累 ,疱疹
发生在前额、上睑、结膜、角膜 ,炎症显著 ,疼痛剧烈 ,可产生角膜溃疡、视
神经炎、全眼球炎 ,导致失明 ,亦可引起脑膜炎、脑炎。
(2)膝状神经节疱疹:
又称 Ramsay Hunt 综合征 ,为膝神经节受累 ,影响面神经的运动和感觉纤维 ,
疱疹发生在外耳道、耳廓、舌体前 2/ 3 及软腭弓 ,剧烈疼痛 ,伴面神经麻痹。
(3) 泛发性带状疱疹:见于年老体弱、恶性淋巴瘤、应用大剂量皮质类固醇激素
及免疫抑制剂者 ,病毒可播散 ,皮疹泛发全身 ,常伴高热、肺炎、脑损害 ,病情
凶险 ,可致死亡。
4.诊断
根据集簇性泡群、带状排列、单侧性分布 ,伴明显神经痛、局部淋巴结肿大
等特点 ,易于诊断。
5.鉴别诊断
在疱疹未出现之前 ,需与肋间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偏头痛、三叉神经痛等
鉴别。
可摄 X 片、CT、MRI、腰穿等检查以排除局部病灶如肺部、纵隔肿瘤、胸、腰椎结核等导致继发性疼痛者。
6.治疗
根据“经之所过 ,病之所治”的原则选取相应的经络及穴位 ,多以局部疱疹
区为主 ,治法上多选用针刺疗法、艾灸疗法、刺络拔罐、耳针和局部围刺法等 ,
旨在清热利湿解毒、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7.适应症
带状疱疹后遗症期神经痛
8.禁忌症
8.1 患者在过度饥饿、暴饮暴食、醉酒后及精神过度紧张时,禁止针刺。
8.2 孕妇的少腹部、腰骶部、会阴部及身体其他部位具有通气行血功效,针
刺后会产生较强针感的穴位(如合谷、足三里、风池、环跳、三阴交、血海等),禁止针刺。
月经期禁止针刺。
8.3 患者严重的过敏性、感染性皮肤病者,以及患有出血性疾病(如血小板
减少性紫癜、血友病等)。
8.4 小儿囟门未闭时头顶部禁止针刺。
8.5 重要脏器所在处,如胁肋部、背部、肾区、肝区不宜直刺、深刺;大血
管走行处及皮下静脉部位的腧穴如需针刺时,则应避开血管,使针刺斜刺入穴位。
8.6 对于儿童、破伤风、癫痫发作期、躁狂型精神分裂症发作期等,针刺时不宜留针。
9.操作规程及流程
9.1 针刺疗法
9.1.1 华佗夹脊穴:依据患者疱疹所发部位的不同 , 选取发病侧相应节段的夹脊穴。
操作:患者取俯卧位 , 针刺前先按压所取腧穴片刻 ,选用0. 30 mm ×40 mm 毫针 ,脊柱旁开 1寸 ,针尖斜向脊柱方向 ,呈 70~80°角 , 刺入25~30 mm ,进针得气后施平补平泻手法。
留针30 min ,中间每隔 10 min 施提插手法行针 1 min ,共行针 2 次 ,每日治疗 1 次 ,5 次 1 疗程。
9.1.2 阿是穴:依据患者发病部位选用合适的体位 , 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 ,取患者疱疹皮损四周的阿是穴 , 选用0. 30 mm ×40 mm 毫针快速沿皮呈15°左右角进行围刺 ,针数的多少视疱疹皮损累及神经引起疼痛的范围大小而定 ,针距间隔以1~2 寸为宜 ,行捻转泻法 ,中等刺激 ,待患者局部产生酸胀麻感后再分别接通电针治疗仪 ,选疏密波(频率 2~4 Hz) 通电刺激 ,强度由小到大 ,以针刺局部皮肤肌肉出现轻微抽动 ,患者能耐受为度 ,留针 30 min。
一般轻症每日治疗 1 次 ,重症每日治疗次 ,5 次疗程。
9.1.3 体针:选取曲池、合谷、支沟、血海、三阴交、太冲等。
根据中医辨证 ,肝胆热盛型配大椎;脾经湿热型配阴陵泉 ;气滞血瘀型配膈俞。
进针后采用提插捻转泻法、得气后 ,留针 20~30 min ,每日 1 次 ,5 次 1 疗程。
9.1.4 耳针:主穴: 肺、神门 ,配穴:皮质下、内分泌、交感、肾上腺。
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 ,主穴必用 ,配穴据症情酌取 1~2 穴 ,采用捻转强刺激手法 ,持续运针 1~2 min ,留针 20~30 min ,双耳交替 ,每日 1 次 ,5 次 1 疗程。
9.2 艾灸法
在疱疹患处取“阿是穴”回旋灸 ,每穴施灸 5~7 min ,每次灸 3~4 穴 ,每日 1 次 ,5 次 1 疗程。
9.3 刺络拔罐法
患者选好体位 ,一般取卧位。
然后充分暴露病灶区。
常规消毒皮损部位 ,用
三棱针沿疱疹周围点刺 ,以皮肤轻微出血为度。
用闪火法 ,先在皮损两端吸拔 ,
接着沿带状分布 ,将罐依次拔在疱疹密集簇拥之处。
罐具大小 ,依部位而选 ,
但必须拔紧。
如松弛不紧者 ,一定要重新吸拔。
罐数按病灶范围而定 , 以排满
为度 ,留罐时间以拔出水泡、瘀血汁沫为度 ,一般 10~15 min。
拔罐后外涂络
合碘(碘伏) ,一般每日1 次 ,直至痊愈。
针刺放血清泄热毒 ,因火罐强大吸附作
用而使皮损水疱内呈血性内容 ,次日即可结痂 ,达到迅速止痛 ,缩短病程的目的。
9.4 综合疗法
先采用针刺疗法的 1~2 种方法 ,再配合艾灸法或刺络拔罐法 ,通过针刺的
清理脾胃湿热 , 清泻肝胆邪热 ,疏通经络气血的作用 ,加上灸法、火罐以热引
热 ,外透毒邪的作用共同达到消肿化瘀、祛腐生肌、拔毒止疼的目的。
10. 疗效判定标准和评估方法
根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治愈:为疼痛消失,睡眠正常,停治2月内无复发。
显效:为疼痛明显减轻,睡眠时偶有疼痛。
有效:为疼痛较前减轻,睡眠有所改善。
无效:为明显疼痛,影响睡眠。
评估方法:中医辨证论治四诊和参,对症状、体征等检查综合评估。
总结
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方法多 ,疗效好 ,副作用小 ,而且费用低。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 ,针灸可以激发机体内部的生理应激系统 ,通过神经体液调
节 ,使机体痛阈提高 ,免疫功能加强 ,同时可以促进内源性阿片肽类物质的分
泌 ,产生镇痛作用 ,针灸还可以使炎性灶的血管通透性降低 ,抑制炎性物质渗
出 ,从而起到治疗作用。
另外,针灸可以调节血管的舒缩活动及皮肤温度的变化,在针刺时,外周血管呈舒张反应,改善了局部的血液循环,有利于致痛
物质的加速清除和破坏。
通过以针刺为主的中医外治法辨证施治,疏通经络、
调畅气血,避免了药物可能带来的副作用 ,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
所以针灸治疗带状疱疹皮疹消退后遗神经痛具有疗程短、疗效高的特点 ,同时避免了药
物可能带来的副作用 ,能够迅速减轻患者的痛苦治愈率较高,复发率较低,安全无副作用。
可行性高,效果良好,可为医院带来较好的经济及社会效益,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林采玥.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作用机理研究进展[J].内蒙古中医药,2023,42(03):105-107.
[2]申淑娴,严张仁.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研究进展[J].江西中医
药,2019,50(05):74-77.
[3]何文茜,马思睿.中医针灸治疗痛风性关节炎进展探究[J].中国社区医
师,2021,37(27):9-10.
[4]黄强.中医针灸治疗痛症的研究进展[J].大众科技,2021,23(04):105-107.
[5]李雪波.中医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研究进展[J].内蒙古中医药,2022,41(04):144-145.
作者简介:陶聪(1977.12-),四川青川人,大学本科,副主任中医师,研究方向:中医推拿、针灸。